如何实施课堂教学评价

2024-10-22

如何实施课堂教学评价(通用8篇)

1.如何实施课堂教学评价 篇一

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发展性评价

语文新课程的发展性评价思想是站在评价者生命发展的高度提出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它认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平等的,都有生命的尊严,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尊重。它不仅关注学生过去与现实的表现,更关注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关注优秀学生的发展,更关注学习困难学生的发展,不仅关注学习结果,更关注学习过程;不仅关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情况,更关注学习能力、科学探究精神,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是建立在人生平台上的评价。

新课程倡导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贯穿于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用评价来点燃学生的生命激情,让学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每一个孩子在其中找到自己的闪光点,通过评价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更好地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一、营造良好的评价氛围

为了激起学生参与评价的热情,我充分利用了教室墙壁的布置营造浓浓的评价氛围。如在学习园地里我用彩色卡纸设计了 “小朗读家”、“背诵小能手”、“小书法家”、“积极发言家”、“动脑小标兵”等小卡片,下面贴着学生的照片和名字,每个星期评选一次,这里记录着他们一个星期的表现。右侧我设了一个展板,题为“学习擂台”,学生随时可以把自己满意的、最好的作业贴上去。让学生在这个小天地里自主评价,和同伴分享着自己的喜悦,学会欣赏别人。

我还在教室后门背面设有一块小展板是“小加油站”。学期初,同学们用一张自己喜爱的纸写下自己的优点后,再与其他同学交换,同学之间互写优点,然后给老师写出他们的优点,最后把纸贴在“小小加油站”上面。到期末,再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经过一学期后的优点,也让同学写,老师写,比较一下经过一个学期学习,是否进步了。让学生们互相写优点这种做法,不但让他们看到了自己的进步,自己的闪光点,而且激励着他们不断地发展。

这些评价展示台不仅美化了教室的环境,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机会,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努力和成绩,激励他们积极参与到发展性评价中来。

二、使用激励性课堂教学评价,让学生张扬个性

(一)评价语言灵活多样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得到老师的赞赏。因此,我常常随着课堂教学的进程与需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上课时,我对敢于发言的学生,特别是有独到见解甚至敢于对老师的观点提出质疑的学生,总是给予充分的肯定。如我教学《落花生》对这篇文章进行总结时,我问学生:“读了这课,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生1: “我要像落花生那样,默默无闻的奉献。” 我不失时机地说:“很不错,你很谦虚,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 生2: “我不想做落花生,因为它表里不一,既然有那么大作用就应该让人知道,何须埋在土里。” 虽然他的看法有点与众不同但我说: “你的见解很独特。常言道:有花自然香,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如果只一味地注重内在,而不懂得做一些适当的宣传,恐怕也是不行的。希望你能好好学习,将来为人类多做贡献。” 生3 :“谁说苹果、梨子不好,它们既好看,又好吃,表里如一,我就愿意做那样的人。”他的回答很出人意表,但很有创意,我评价说:“真是个有个性的孩子,希望你也能做一个表里如一的人。在这教学过程中我本着个性化教育的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见解,对学生一些非原则性的或逻辑性的答案不作肯定或否定的判断,而是进行灵活的评价,鼓励他们的创新性见解。使学生能在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中驰骋想象,畅所欲言,拓展思维,释放情感,令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盎然,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我们的课堂上,学生就是一个个发现者,作为引导者的老师要充分相信他们的能力,尊重他们的发言权,把激励的语言、赞赏的目光毫不吝啬的给他们,激发他们内心的学习热情和潜能,在这种轻松、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个性得以充分张扬。

(二)评价方式因人而异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活生生的孩子,也就注定评价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所以对待不同的学生,评价应当有所区别。

对基础差的学生,评价应重在鼓励其参与,帮助其提高。提出问题后,我会根据难易程度请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把较易问题留给他们,为他们参与课堂学习创造条件,同时注意说话艺术,调节其情绪,帮助其提高。

对冲动型的学生,评价重在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课堂上,常有这样的学生,老师问题还没有说完,手已经举起来了,结果可想而知。对这样的学生,不能给予这样的评价:虽然没答对,但积极举手,值得表扬。这样评价,不仅没有指出他的缺点——回答问题前缺乏认真思考,反而会使他误以为只要举手就能得到表扬。对这样的学生,我总是微笑地要劝他认真听、仔细想后再大胆说,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对基础好的学生评价应重在鼓励他们创新,从另一个角度再来思考一下,有没有不同的见解,尊重学生独特的感悟与理解。

三、评价朗诵感情,提高阅读感悟

如教学《穷人》一课中描写桑娜抱回西蒙两个孩子时的矛盾心理的一段话,我是这样组织的:先指名读,而后在学生间展开评价,说说他(她)读得好不好?为什么?你能站起来试试吗?

这段教学,大大激励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气氛活跃,在相互评价中提高了感悟。《课程标准》中认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学生在阅读中需要借助自身的生活修养和语文积淀的不同,就使得学生在阅读上产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结果。在教学中,关注“评价”,引导学生通过评价他人,评价自我,评价教材三种方式进行,提高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了语感,丰富了语言的积累,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热情鼓励,让学生乐于写作 我在批阅学生的作文时,发现好词好句,用红圈标出,用眉批加以肯定、鼓励。有的学生正确地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词语。如“我不由得紧张起来,屏息听着。”“我喜出望外地接到了姑妈给我寄来的六一节礼物。”我就写上“能正确地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词语,很好!”有的学生恰当地运用比喻句。如“我有时形容词用得太多,就像小姑娘头上戴了太多的蝴蝶结。”我就眉批“比喻恰当。”有的学生看图作文观察得很仔细,想象很丰富;还有的学生开头和结尾写得很好,突出文章中心,富有童趣的语言描写,我都用眉批加以肯定和鼓励,让他们看到自己作文的成绩,从而提高写作兴趣。

我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发现优秀作文,就会在全班朗读。在朗读作文的过程中,学生知道教师重视作文训练而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写出这篇作文的学生,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而更加勤奋。其他的学生则心神向往之。例如,有一次记事作文的训练中,其中有一篇写的是本班的一位学生脚扭伤了,另外一位学生经常扶他上下楼梯,送他回家……许多感人的事迹,同学们为之震撼。通过对作文的评改,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同时也更加关注生活,感受身边小事,表情达意。

我还在黑板报刊出优秀的作文,还把优秀作文装订成本班的“优秀作文选”,让学生感知到,只要作文有了闪光之处,有了进步,就能得到发表,就能得到奖励,学生越写就越起劲了。

五、注重学生在评价中的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享有学习的主动权。为了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观念,在课堂评价过程中要改变过去学生一味被动接受评价的状况,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

(一)学生互评

小学生模仿力很强,喜欢模仿老师去评价别人。我在教学中就利用这一优势,教学生学会去欣赏别人。1、要认真听别人说话。2、评价时,先评优点,后提出不足。如某个学生读完后,我问:“你们觉得她读得怎么样?”“我觉得她读得不错,而且读得很有感情,如果声音再响亮一点,那就更好了。”3、评价时,从实际出发,肯定优点为主。学生在互评中既充分树立了对方的信心,又让自己学会了欣赏,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爱护了每个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他们在从别人的评价中认识自己,从而激励自己在评价中快乐成长。

(二)学生自评

学会自评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这也是最难以培养的一种能力。教学中,学生写字、朗读、写作、做小老师和与人合作学习等过程中,我引导他们对自己的表现作出判断,并逐步由概括性评价向具体、客观的评价发展,多鼓励学生做自我反思,进行自我比较,找出自己的进步和不足。

总之,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发展性评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大胆创新,锐意改革,把“ 以人的发展为本” 的教育理念贯彻到底。并且,课堂教学还应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我们既要教书,更要育人;我们既要重视认知发展,更要重视情感的发展;我们既要重视眼前的教育结果,更要着眼于学生未来终身的发展。这样更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发展性评价让每一个学生抬起头来,对自己充满了信心,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我发展,有利于课堂组织教学,有利于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奉节县永安镇香山小学

杨平

2009.3.20

重庆市一等奖

2.如何实施课堂教学评价 篇二

一.在语文教学中引进有效的评价方式

现代素质教育观, 要求教师创设情境, 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 在愉悦的身心交往中发展学习技能, 发展人格。为此, 语文教学中的评价首要任务是转变评价观念, 引导学生参与评价, 把评价的权利交还给学生, 把学生看作学习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 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注重学生的潜力发展, 给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 为学生有所发展、有所创造创设条件。教学时我经常放手让学生朗读, 让学生参与评价学生的朗读, 在评价中提高朗读的水平。

1、语文教学中调动学生评价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 那学校所规定的功课, 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 强化学习动力。在学生基本掌握了评价的方法后, 采用小组竞赛、对组合作、大组交流等多种活动形式来扩大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 释放学生的精神活力, 激活他们的思维, 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交往中主动发言, 积极交流。

2、重视语文教学中的评价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实施评价, 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自评就是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 学生想象丰富, 有很大创意性, 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对他们的行为或作业做出自我评价。学生个体存在差异, 让每一个个体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群体中的优劣状况, 有利于激发评价对象的竞争意识。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相互评价,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增进学生间的多向交流, 以利于取长补短, 让学生进一步在与同伴的比较中认识自我。

二.语文教学中以鼓励性评价为主

1、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评价氛围

新课程要求建立一种“对话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评价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才能实现平等对话。教学民主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 爱是教师改造工作的源泉, 也是学生成长发展的源泉。教师要用理解、赏识的心态评价学生, 启发学生的心智, 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2、鼓励性评价语言要丰富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的日常表现, 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 采用激励性的评语, 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与其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苟求学生, 不如用一点心力去发现其优点, 并以此鼓励他,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滋味。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绝不能吝啬赞许与鼓励, 使他们感到满足和驱动。要赞誉鞭策优秀生;肯定、鼓励中等生;宽容激励后进生。

三.语文教学中运用有效评价要贴切

1、语文教学中评价语言要有真情实感

在课堂教学中, 如果老师有着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 就能使学生如坐春风, 课堂内总是生机勃勃。在教学中, 教师的评价如果能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那么语言的回旋余地就可超出简单的评语范畴, 趋向更生动、更丰富的境地。而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言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活跃课堂的气氛。

2、语文教学中鼓励性的评价语言要多样化

除了有声语言之外, 教师还需要适当地运用体态语言。一个充满希望的眼神, 一个赞许的点头, 一个鼓励的微笑, 拍一拍学生的肩膀, 甚至充满善意的沉默, 都不仅仅传达了一份关爱, 还表达了一种尊重、信任和激励, 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评价方式更具亲和力, 更能产生心与心的互动, 其作用远远大于随意的口头表扬。行之有效的体态语言能体现出教师在评价时感情的投入, 与学生极易产生心理上的共振。

如何完善语文教学评价, 建构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是当前课程改革背景下进行语文教学改革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很有必要反思我们的教学评价方案是否符合现代教育思想, 是否符合现代教学观、人生观, 是否强调教学的的评价具有差异性、多样性、开放性、发展性和综合性特点, 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多维评价。

3.如何实施课堂教学评价 篇三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评价 教学案例 反思

初中生处在青春期有自身的特性与个性特点,他们的心理变化较为迅速,而这些特质又对他们的学习起着一定的影响。初中生的情绪变化很快,在课堂上的表现与老师对他们的关注度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师能否做出及时的、正确的、适宜的评价对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态度有着极大的关联性。目前,教学评价已经成为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也是一门教学艺术。

一、新教学手段的运用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对于学习来说,由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两种、前者主要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一味的听从老师的说教,对老师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感觉大压力很大,缺乏自主探究和积极思考的内驱力,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为淡薄。对于主动学习来说就是学生能够参与其中,按照构建主义理论的说法,学生能够自主的依托个人的元认知来消化和吸收所学知识,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的参与性较高,探究意识较强,他们的思维和情绪得到了全身动员,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而新的教学手段的引入,无疑是为学生实现主动式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但要想获得一定的成果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和适当的评价。例如:

“在探索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大小关系时,有一位同学首先考虑了一种特殊情况(圆心在圆周角的一边上)。如图1所示:

因为∠AOC是⊿ABO的外角,所以∠AOC=∠ABO+∠OAB,又因为OA=OB,所以∠OAB=∠OBA;即∠AOC=2∠ABO,所以∠ABC=1∕2∠AOC。

请你帮这位同学想一想还有其他的情况吗?如果请你在图2、3中画出图形,猜想结论又将如何,并请你说明理由。”对于这类题,当时那位教师并没有照本宣科,完全按照自己的理解来解题,而是尽可能的向学生展示了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主动探索知识,让学生改变一传统教学中的 “模仿型”学习,而转向了“创造型”学习。多鼓励学生,不可因为错误而批评学生,这样学生才会放开手脚,大胆的尝试各种解决方法。

二、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

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体,应该成为课堂的主人,有效的教学应该是教师在认真研究分析学情的基础上,从教师的视野出发,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讲授教学内容,进行学生素质的评定。初中数学课要想实现有效评价也要认真的分析学情,教学评价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千万不要脱离学生的生活,对于学生的答案评价不可实行成人化的评价,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分析和考量他们的答案质量。在评价标准上,对于初中生数学的问题答案评价应该侧重于学习过程、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进步方面,千万不要总以数学成绩来评价学生的答案。另外,在评价中,要以鼓励表扬为主,凡是能独立思考,有自己见解的答案都要给与适当的褒奖和赞许,切记严重批评、漠视冷淡。在学习过程中,老师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评价之后还要学生有所领悟,对所学知识理解加深一步,能通过教师的评价来分析自身学习的优缺点,然后给与修正,教师再给与指导评价,让学生在宽容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并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关注学生,善于评价

所谓“教学相长”,也就是说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密不可分的,也说明教师的教,归根到底还是以学生的学为基础的这就决定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多加关注学生,给学生在问题的思考中留足空间。在下面这一个案例中学生的这一能力就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和培养。在上《制成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中某数学执教时他向学生出示这样一个研究性课题:“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板制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怎样制作才能使制成的无盖长方体的容积尽可能大呢?”这个问题既是学生能力范围的,但是又是学生较难独立完成的。但经由老师提出问题后就极大的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有积极引导学生一边动手一边操作一边演算,进过一段时间后,这位老师再组织学生开展合作交流,并且还深入到每个小组,对学生进行指导,最后由小组长收集每个同学的发现,代表本组与全班同学交流,最终圆满的解决了这道题,老师给与评价,以鼓励为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求知欲大为增长,探索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凸显,同时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四、采用多种评价形式,促进全面发展

在以往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人,有绝对的课堂控制力,学生一般没有什么话语权,在教学评价中,多数都是教师进行点评,教师是课堂评价的统治者。新形势下,随着学情、教情的变化,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已经发生了变化,他们在课堂中拥有了一定的话语权,按照这种变化来说,课堂评价不应该单单的有教师一个人说的算或者说不能只有教师这一种评价方法,而应该有学生自评、师生共评、生生互评等。需要注意的是师生共评,教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学生,让学生对其先进行评价,将个人的学习状况表现出来,然后教师再因势利导,给与引导,批评指正,帮助学生构建自主意识,提高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李露.初中数学课堂评价的教学案例与思考[J].黑龙江教育,2010(08)

[2]李秋.初中数学课堂评价的教学案例与思考[J].理科考试研究,2012(24)

[3]马占魁.试论数学课堂评价的教学案例与思考[J].学周刊,2013(19)

4.实施教学评价的总结 篇四

一、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的弊端和局限

(一)“是否完成认知目标”限制了教师对学生认知能力以外的其他发展的关注

在传统的教学评价标准中,教师是否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更确切地说是这节课的认知目标,是作为一节好课的很重要的指标。的确,完成认知目标是教师在组织教学中一件很重要的任务。

有时候我们会听到这样的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很多问题情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问有答,或讨论或交流,教师将课堂组织得“热闹非凡”,将学生调动得“兴趣盎然”,但检测学生实际掌握知识和形成能力的情况却并不理想。

原因就在于教师在备课时,未抓住完成该教学目标的关键条件。像这样未完成预定认知目标的课显然不能称得上是一节好课。但如果为了完成认知目标,而抹杀学生的创造性,忽视学生的情感的课也不能视为一节好课。

认知性任务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或惟一目的,教师不应只关注知识的有效传递,而不考虑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不仅包括认知的发展,也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包括各种能力的发展以及个性的发展。

学生的想法中也许蕴涵着创造性的火花,也许是对知识更深刻的理解,可是教师不愿意在这上面花时间,因为怕影响教学进度,完不成认知目标。

(二)“丝丝入扣”的教学设计严重束缚了教学中的灵活性和变通性

传统的评课标准,往往强调教学进程要安排合理,教学环节井井有条。

许多观摩课,教师不敢拿出原汁原味的课,就是怕评委们说自己设计的课“漏洞百出”,说自己水平低。

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作出回答,努力引导学生得出预定答案。整个教学过程就像上紧了发条的钟表一样,什么时间讲授,什么时间提问,给学生多少时间回答问题等都设计得“丝丝入扣”,结果往往是把一节好课上成了表演课,演员就是教师,或者说主角是教师,学生则是配角,是观众。

教师对课堂上出现的意外情况常常采取回避的处理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看不到教师的随机应变,看不到对学生思维出现阻碍时的点拨。教学过程好似一杯淡而无味的水,观后不是让人拍案叫绝,为之喝彩,而是让人觉得索然无味,无任何收益。

因此,我们说教学“贵在得法”,就体现在教师如何作好学生学习和探究的促进者、启发者、指导者和合作者。

(三)“样样俱全”的所谓优秀课常常使教学忽略学生学习中的实际需要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可以说十分完备,而且每一项指标几乎都有固定的要求,诸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进程安排合理”、“课堂提问精炼”、“多媒体运用恰当”、“板书设计美观”、“教态自然”、“语言流畅”等等。

结果我们会发现,许多观摩课中的不少环节就是为迎合评课标准而设计的。但是我们的教师有没有想过,课堂教学既然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就必须围绕学生在学习中的实际需要来设计,其目的是使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如果为了把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在黑板上即使板书并不那么美观,甚至让学生参与板书,又何尝不可呢?相反,如果让所谓的多媒体限制了学生的理解,让所谓的板书限制了学生的理解,那才是一堂既可悲又失败的课。

传统的评价标准所存在的弊端和局限性使得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一种好的、值得倡导的课堂教学究竟应该是怎样的,或者说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应该包含哪些方面?为此我们首先考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

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有效的教学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

因为知识是不能传递的,教师传递的只是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获得。也就是说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情,谁也不能代替。

因此,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以保证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的过程。

而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主要表现在:

一是学习者参与目标或子目标的提出或确立。

只有学习者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形成与获得所希望的成果相应的预期时,学习才可能是成功的。为了让学习者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我们强调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习者参与目标或子目标的提出或确立。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课,总目标都能由学生自己提出。许多课是需要教师在备课时事先设计出各种任务、课题,但应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自己确立这些任务或课题中所包含的各个子任务,明确自己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由学生自己来确立子目标,教师再引导学生去寻找达到各个子目标的方法和途径。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启发和鼓励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对初始的目标进行分解或将其转化为其他目标。

二是学习者在“做”中进行学习。

目标一旦确立,学习者在进行主动建构的过程中必然要借助一定的操作对象,也就是说总是要有一定的事情让孩子们去做。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鼓励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活动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习。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般先讲授所要学习的概念和原理,而后再让学生去做一定的练习,尝试去解答有关的习题,其潜在的假设是:学和做是两个独立的过程,只有先学会了才能去做,去解决有关的问题。

我们所倡导的现代教学理念,正好用相反的思路来设计教学。先鼓励学生去做,在做中学。因为在学生做的过程中,学生要综合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甚至可能还要查阅有关的资料,从而作出合理的综合和推论,分析、解释当前的问题,形成自己的假设和解决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便可以建构起与此相应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提炼和概括,使得学习者所建构的知识更明确、更系统。

(二)有效的教学应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

如果只是教师讲,学生听,那么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是单向的。教师们应该认识到学习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还是一种社会性的行为。个人根据自己的经验所建构的对外部世界的理解是不同的,也存在着局限性,通过意义的共享和协调,才能使理解更加准确、丰富和全面。

因此,在学生学习中的交流就应该是多向的,教学过程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应包括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就是说,知识是合作掌握的,学习是学习者、教师和其他学习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应该是合作的,而不是权威型的命令或控制。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

作为促进者,教师参与协商,鼓励和监控学生的讨论和练习过程,但不是包办代替,不是控制学生讨论的结果。

作为指导者,教师应抓住学生学习中形成矛盾的地方,设计出相应的问题情境以启发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提供必要线索的反馈,发展学生判断、交流、反思和评价的能力,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通过示范、讲解,尤其是提炼和概括,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作为合作者,教师把自己当作学习者,与学生一起去学习,敢于承认自己不如学生的地方;同时也愿意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和专业人员合作,敢于冒风险去开拓自己专业以外的领域。

(三)有效的教学应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

学生主动建构必然要借助一定的操作对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一定的学习材料。反对过于简单化地处理学习内容,希望把学习置于真实的、复杂的情境之中,从而使学习能适应不同的问题情境,在实际生活中能有更广泛的迁移。

同时,也强调在学习中应让学习者试着像科学家那样去思考问题。虽然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考的对象不可能达到科学家那样高深,但在学习中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却是一样的。

因此,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应更多地取材于现实生活,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与问题解决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存在,并学会利用材料中提供的各种原始数据去进行分析、思考,展开探索,提出假设,进而检验假设,得出结论。

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因为在学习者面对一个新问题时,必然先要求他们用自己的头脑独立思考,在有了一定的想法和努力方向之后,开始尝试用一些方法对该问题展开探索。根据尝试后的结果,学习者还需准备自己在小组中需要交流的信息,必要时甚至要写出书面的提纲。

在小组交流讨论时,一方面学习者需要让别人理解自己的解题策略,另一方面还要努力理解他人的解题策略,并不断回顾和反思自己与他人在解题策略上的正确与错误、相同与不同,对正确的需给出证据和阐述理由,对错误的需找出错误的原因,对都正确但方法不同的解题策略,需比较不同方法之间的特点,优化解题策略等等。

这些环节是学生进行知识建构的必要环节,教师必须给予时间上充足的保障,这样学生知识建构的质量才会提高,反之常常会流于形式。

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空间上的便利。这里的空间主要是指学生座位的安排。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往往是插秧式地编排座位,每个孩子被安排安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努力去理解黑板、教材或教师提供的学习内容和材料,这使得学习常常被视为孤立、个体化、相互存在竞争的活动。

如果我们把孩子们编排成一些工作小组,从空间上给予一定的调整,孩子们会十分乐于彼此进行交流、倾听、解释、思考他人的观点以及自己进行反思,从而更有效地完成对知识的建构。

形成一个小而精的工作小组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从理论上讲,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的机会是随着小组人数的扩大而减少的。与此同时,整个班级中的小组数也应该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从这个角度讲,适当减小班级规模是应该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

(四)有效的教学旨在使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

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真正的理解,而不是表面上的理解。这样在课堂上教师想通过提问“你们懂了吗?”或“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来判断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就会变得毫无意义。

学生是否形成了深层次的理解大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

能否用自己的话去解释、表达所学的知识;

能否基于这一知识作出推论和预测,从而解释相关的现象,解决有关的问题;

能否运用这一知识解决变式问题;

能否综合几方面的相关知识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

能否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中去。

这些方面,教师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和练习是可以判断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情况的。而要做到这些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则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还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因为只有理解和关注学生是怎样学习的,才能促进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

(五)有效的教学必须关注学习者对自己以及他人学习的反思

学习不是简单地让学习者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习者要不断监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判断自己的进展与目标的差距,采取各种增进和帮助思考的策略,而且学习者还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推论中是否包含逻辑错误等等。

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即培养反省认知的意识,引导学生思考:“我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我的解题途径是否最佳?”“是否还有更好的解题途径?”“今天学的这些知识(或研究的这些问题)之间有何联系?”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反思的意识和习惯。

有人甚至将一个人是否具有反思习惯作为一个人是否聪慧的指标。由此可见,在评课时教师对学生进行自我监控与反思能力的培养无疑是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

(六)有效的教学应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

学生在学习某门学科时,总是带有一定的情感的。这种情感的投入与学生学习该学科过程中所获得的体验密切相关。

积极的体验会使学生不断产生浓厚的兴趣和需要,对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从学习中获得兴奋和快乐。而积极的体验建立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之上,建立在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之上,建立在不断的成功与进步之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错误应该得到允许和理解,而不是排斥和打击,学生的创造性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而不是忽略和抹杀。现代的教学观特别强调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每一次成功与进步的评价在促进学生获得对学科积极体验的重要性和引导作用。因而这种评价不能简单地形式化为一种肤浅的表扬。

三、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

评价一节课堂教学,应该从教师组织学生活动的角度去观察,从引导教师关注活动的直接效果——学生是否能够实现有效学习,有多少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有效学习的角度去设计活动、组织教学,这样才会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积极导向作用,也才能促进课堂教学评价自身的健康发展。

实际上,由于评价者自身观念的滞后,由于课堂评价标准存在某种偏差,课堂教学评价给实际教学工作带来误导的现象并不少见。

所以,在研究制定好课标准时,必须坚持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坚持以发展的观点评价发展中的教学过程的态度,使我们所倡导的好课标准,不是悬在师生头上束缚其主动精神发挥的利剑,而是帮助教师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引导师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武器。

课堂教学的本质既然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评价课堂教学就应该从观察学生学习活动的角度来进行。

观察的重点是活动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组织下的活动过程,这些组织工作的惟一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实现有效学习,所以,教师的组织活动不是观察、考评的重点。

只有在教师的活动引发了学生的活动以后,只有把教师的活动与学生活动联系在一起的情况下,测量评价教师的活动才对评价课堂质量有意义;否则,不论教师讲解得如何生动,不论教师展示了多少教育资源,只要它们没有激起学生的有效学习,都是不必要甚至无价值的。

5.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实施 篇五

英语, 小学, 评价, 教学, 实施

不同英语教学阶段教学评价的实施

评价是英语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评价具有激励、导向、调整、反思、选拔、诊断等多种功能,评价目的是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提高自身素质的价值判断活动。通过教学评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和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教师获得教学反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再提高,再发展。教学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的成功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而传统的英语教学评价却存在以下问题:

1.评价活动太少。评价是教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评价应成为师生英语教学活动的一种常态。但在传统的评价活动中,无论是教师或是学生,均不重视课堂教学的评价作用。

2.评价方式浅显。许多教学评价仅停留在对教学活动的浅层判断上。教师只关注自己的教学计划能否完成,而忽视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和学习兴趣的激发。一些质量不高也不含太多交际意义的问答成了教师在课堂上评价学生的主要方式;“Do you understand?/Have you understood?”或“OK./Very good!”等成了许多教师常用的问答评价语。

而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合理优化的运用评价方法,却可以取得很大的教学效果。我会对课堂表现情况,比如学生的回答、课始3分钟自由对话、读课文、游戏、比赛等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当场评价,好的发给小笑脸或给所在的小组加“五角星”以资鼓励。在相互交流的同时,学生既看到了自己的长处,同时更加羡慕别人的优点,学习别人的优点。这样学生们就能反思他们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经历,培养他们学习自主性和自信心。同时又体现了学生参与评价的主体过程,实现自我选择,自我反思。

一、Free Talk中实施教学评价

课始3分钟的Free Talk是我们的必修科目。Free Talk不仅能体现出语言的交际性,更为了让课堂一开始就充满英语气氛,让学生通过参与而兴奋,激动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因此每节课后,我会安排下节课的课始3分钟练习内容要求,内容大多是刚刚学过的短语或句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面做扩充,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比如在教学“Where is my pen? It is in(on)…”时,我事先让同学们把我们所学过的名词复习了一遍,第二节课的Free Talk气氛热烈几乎每个学生都急着参与。小孩子好胜心强,都争着向被表扬的同学学习,其他组也都跃跃欲试,表演的投入而逼真,课堂气氛空前高涨,充分体现“学中玩,玩中学”的教学理念。

二、课中实施教学评价

我在上课中,尽可能的在语境中教学,力争独巨匠心地设计出各种各样的适合小学生交际的场面、情景,让学生身临其进境进入角色地进行真实性的语言交流。面向全体学生,我根据所教授内容,按照语言交际的规律,提供各种活动思路、交际场面,如展示一些教学图片、话题、角色,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灵活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来表达自己的交际思想。这时教师所给于的诸如“Good、Very good、Great、Well”等评价,更增加了学习的主动性,使评价在教学中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如在教学“How many birds can you see? I can see three.”一课中,学生分小组创设情景,其中有一组为去同学家做客,对家里摆设的提问,他们把椅子作为沙发,把书本作为TV或VCD、茶杯,还自做了一些apple、pear、orange等,同学之间相互做对话,相互比赛。把比赛机制引进口语教学中,鼓励他们勇于挑战,敢于创新,敢于超越常规,表演的惟妙惟肖,使羞于开口的腼腆学生也张口了,也高高的举起

了手,使之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三、家庭作业中优化教学评价

“教学有法无定法,贵在得法”。家庭作业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复习,我经常布置一些使学生感兴趣的自主性强的作业。比如低年级教学中,家庭作业可布置为听一首英文儿歌、教爸爸妈妈学英语,给同学朗读课文等;而高年级的同学可布置为英语手抄报、英语口语角等交际性活动。

中国加入了WTO、2008奥运会将在中国举行,由此引发又一轮英语热潮,越来越多的英语出现在我们面前。中英文广告牌、路牌已矗立于街道两旁。我们可以布置这样一项作业,让同学们自由组合,自己动手,抄录英语。同学们兴趣很高,经过一周的努力,色彩斑斓的作业摆在我面前,令我大吃一惊。他们抄录的比如:P(停车场),Post Office(邮局),Safe Guard(舒服佳),Up(向上),No Smoking(禁止吸烟)等等。通过这次作业同学们发现英语应用如此广泛,这也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开拓了好的局面。老师要对每次同学的收集给以记录和表扬,达到一定数量可发给“优秀卡”或“小红花”。鼓励学生们主动扩展知识,亲身体验成功的滋味,发展其学习兴趣。

6.如何实施课堂教学评价 篇六

一、课堂教学评价目的的确定在课堂教学评价实施过程中,明的具有特殊的地位。不同的评价目的其评价方式。和评价方法,甚至评价标准都可能大相径庭。因此,在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中首先要确定评价目的。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形成性目的与总结性目的。国外最初开展课堂教学评价时,其目的主要在于了解教师的教学质量状况,在确定评价目的时常常以总结性目的为主。以英国为例,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课堂教学评价结果一直与对教师的奖惩甚至与教师工资直接挂钩,这在1983年英国教育与科学部发表的题目为(教学质量)的白皮书中仍有明显的体现,在白皮书中明确提出,“政府认识到,教师的工资结构与教师争取高水准成就之间有着重要的联系。„„在政府看来,必须设计一种工资结构,向具有较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教师提供较多的报酬„„”从这一白皮书中对课堂教学评价的表述来看,英国的课堂教学评价至少到1983年为止,仍维持在以总结性目的为主,这一现状引起了英国许多教师的不满。1985年,英国皇家督学团发表了(学校质量:评价与评估)的报告,这份报告基本改变了(教学质量)中对课堂教学评价结果使用的调子,明确提出把课堂教学评价与教师的奖惩制度分离。这份报告为英国的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由总结性目的向形成性目的的转向提供了保证。在我国的课堂教学评价中,自50年代开始的听评课活动,主要是学校校长或其他管理人员对教师教学情况进行了解的手段,其潜在的评价目的更多是服务于教学管理的总结性目的,虽然其中也有形成性目的的成分,如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改进教学工作等,但在实践中这些成分一直不占主导地位。8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现代教育评价逐渐进入我国教育领域,课堂教学评价受一般教育评价的影响也逐步走上“科学化”的道路,虽然此时在评价目的上,也有总结性目的与形成性目的之分,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受泰勒目标导向评价模式的影响较大,在课堂教学评价活动中,体现出较强的重总结性目的轻形成性目的的倾向。在具体评价中,常常出现听课与评课脱节现象,学校领导通过--次性听课作为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决定性评价,而听课后的评课则是教师很难得到的“奢侈品”。即使被认为具有高的课堂教学质量的优秀教师,也不知道自己好在什么地方,更不清楚好到什么程度。这些现象都是由于课堂教学评价目的确立不当造成的。确定课堂教学评价目的的前提和依据是课堂教学及其评价的特点。课堂教学作为教学活动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其中的生成性活动,因教师和学生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异。而一般来说,对过程的评价更多地与实现形成性评价目的联系在一起。因此,我们认为课堂教学评价的评价目的应主要侧重实现评价形成性目的。具体地讲,课堂教学评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评价目的,一方面可以通过评价提供的信息,使教师和学生了解到教与学存在的优势和问题所在,促使教师和学生进一步发扬优点,弥补缺失,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和提高。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教师对照评价标准不断地自我评价来反省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促使教师不断调整教学观念,完善和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选择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选择受教育评价方式的影响较大。教育评价的基卞方式有两种:自我评价(简称自评)和他人评价(简称他评),自评是指被评价者依据评价标准对自身的活动所作的价值判断;他评是指被评价者以外的组织或个人依据评价标准对被评价者所实施的评价。长期以来,中外在开展的课堂教学评价活动中,所选择的评价方式大都是他评。在国外,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所使用的方法如评定等级量表、以观察为基础的相互作用分析系统以及叙述性描述方法等都注重的是他评的方式;在我国无论是50年代以来的听评课方法,还是80年代以来使用一定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的评价,或者使用学生评价量表进行的评价等,这些方法大都是以他评方式为主。即使后来提出他评与自评两种评价方式,此时的自评,也常常是为他评服务的。他评作为一种常用的评价方式,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有其独特的优点。第一,课堂教学评价中的他评可以使评价有更强的针对性。课堂教学评价中的他评--般是在听课基础上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的评价,评价者对评价标准有更准确的把握,对课堂教学过程有更深刻的认识,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可以提出有较强针对性的建议。第二,他评可以使课堂教学评价更加全面。评价者对教学目的的确定和教学内容的安排大都有较全面的了解,通过听课,评价者可以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可以纠正可能存在的偏差。他评在课堂教学评价中的重要作用并不能完全取代自评在评价中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课堂教学评价中的自评更加具有不可替代性。具体来说,课堂教学评价中的自评有以下特点和作用。第一,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由于被评价者本人对所评价的活动有更真切的了解,如教师进行自我评价时,由于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细节的变化和学生的反应,以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特殊的感受所产生的想法和由此所付出的努力,外人很难了解。在他评时,就很容易忽视教师的意图和初衷,得出与实际情况相左的评价结论。但是通过自我评价就可以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依据,分析教学成效与原来设想之间的关系:从而使评价更加真实和准确。第二,有利于评价标准内化。评价就是衣据已有的评价标准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一般来说,评价标准是外在于枝评价者并要求被评价者接受的社会要求,这种接受过程在以他评方式进行评价时,由于认知差距等因素的影响,而使接受速度较缓慢,评价标准的内化过程变长。而通过自我评价则可以通过评价实践,加深领会外在的评价标准,使外在的评价标准成为自我接受的准则,加速评价标准内化。第三,形成被评价者改进工作的内在动力。现代教育评价的重要理念之一是“评价不是为了证明(prove),而是为了改进(improve)”,自评这种评价方式是实践这种理念的最佳方式,通过自我评价可以看到自己的活动及其在活动中的行为与评价标准的差距,这种差距在评价标准内化的情况下,可以直接激发起被评价者改进工作的内在动力,这种内在动力促使被评价者不断地调节自身的行为和心理状态,对与评价标准相左的行为和内在动机进行有效的抑制,对符合评价标准的行为和内在动机不断地强化,进而使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从上面对他评和自评的特点和作用的分析可以看出,两种评价方式在评价中都有其独特的作用,二者都是不可替代的,在选择评价方式的时候,必须遵循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原则,在此基础上,还要根据课堂教学及其评价的特点,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我们认为在选择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时应有一定的侧重,即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基础上,确立以自评为主的原则。课堂教学评价主要是指过程评价,在对课堂教学这一过程进行评价时,他评虽仍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运用他评这种评价方式进行评价时需要花费一定的人力和物力,实施评价的次数毕竟有限,而自评则可以作为经常性的评价,不断地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控,从这个角度看,课堂教学评价中的自评应在评价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评价目的来看,课堂教学评价在目的上倾向于形成性目的,而通过自评这种自觉主动的评价行为,可以提高被评价者的自我认识水平,达到自我激励、自我调控,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因此,在选择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时应做到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提升自评在课堂教学评价中的地位。应改变自评在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中的附属地位,正确认识自评的作用和地位,充分发挥自评的优势,把过去作为评价对象的教师解放出来,充分尊重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中的主体地位,使教师在不断地自我评价中面对现实,根据自评结果获得信息反馈,调节自己的行为,挑战并完善自我,不断改进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其次,在重视自评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他评在课堂教学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迄今为止他评在教育评价体系中仍是主要评价方式。利用他评,可以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使评价准则能真正起到导向作用。在课堂教学评价中,通过他评,可以对课堂教学进行外在调控,提高评价效率,保证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由于两种评价方式各有其特点,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应综合利用两种评价方式。在自评基础上进行他评,以保证评价的客观、准确,然后在他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自评,使评价标准逐步内化到教师日常的教学行为之中,使课堂教学评价真正产生实效。

7.如何实施课堂教学评价 篇七

关键词:朗读,评价,读懂词义

高效课堂是向40分钟要质量, 要求教师在课堂既是指导者, 又是导向者, 让学生在课堂里既要掌握知识、积累知识、运用知识, 又要提高学习能力, 提高思维能力。这两年里我负责小学一、二年级的语文教学, 在教学的过程中, 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在问中学, 在答中学, 在练中学, 在思中学, 在探讨中学, 在朗读中学。教师在备课时要读懂文本, 再从文本中跳出文本思考, 在课堂中坚持不懈地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思考的方法、合作的方法, 才能使课堂高效起来。单凭一句的“高效”是无济于事的, 于是我把设想、方案一步一步地实施, 这样, 学生根据我的学法指导学得有趣, 学得活, 学得容易, 高效课堂不就展示出来了吗?

课堂里, 学生的表演、合作、写作、表达、朗读、知识的延伸、评价的能力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有的放矢地把这些能力让学生发挥出来, 正所谓:予人以鱼, 惠其一时;授之以渔, 惠其一世;予人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使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把学习的能力展示出来, 以达到课堂的高效。例如:对于朗读课文的教学环节, 我深有体会, 当我听公开课时, 发现教师不但让学生认真听朗读, 而且让学生听后去评价同学读得如何。这一环节, 学生不但在学习同学如何朗读, 还通过同学的朗读赋予在自己的朗读情感中, 这种方法比只听不去评价的效果要高。我在思忖:是否还可以运用其他方法, 在朗读这一环节上再有高的效果呢?于是, 我把一、二年级的朗读指导方法分四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

要求读的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听的学生要求他们认真听朗读, 去发现读错、读漏的字词。然后让学生用听到的感受去评价同学。

效果:

学生能认真听同学的朗读, 积极评价同学的错漏, 还善于发现同学的优点。

第二阶段:

要求朗读的学生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 有感情地朗读, 声音响亮 (这样的要求不知不觉已把学生的预习带进来了) 。评价的学生学会评价同学哪个地方读得好, 哪个地方读得不好, 是否注意了停顿。

效果:

参与朗读的学生把感情融入到课文里, 做到声音响亮。评价的学生积极参与评价, 发掘同学读得好的地方, 能把读得好的语句仿读出来。

第三阶段:

要求朗读的学生在第一、二阶段的基础上, 注意读准标点, 不同的标点符号运用不同的语气朗读, 并让自己进入文本的角色, 边读边做肢体语言的动作。评价的学生通过这一要求去评价同学, 并说说原因。

效果:

参与朗读的学生能做到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 我发现学生在朗读这一阶段有一个飞跃, 有几个学困生特别爱朗读, 而且读得有声有色, 一点儿也不亚于优等生。

第四阶段:

要求朗读的学生继续巩固第一、二、三阶段的朗读要求。评价的学生除了评价同学朗读, 还可以即席与朗读的同学一比高低。同时理解难懂的词义。也就是要求学生把预习的知识反馈出来, 以达到立体式学习。

效果:

学生较熟练地评价同学的朗读, 而且善于发掘同学的优点, 并积极把自己不同的朗读语气展示出来, 消除了课堂的拘谨, 课堂气氛活跃, 充满新鲜感。

实施例子:

第四册19课《最大的“书”》

(1) 走进精彩, 朗读第一自然段, 体会词义。第一位学生 (学困生) 朗读后。

第一位学生评价:朗读声音响亮, 吐字清晰, 可是“地质”的“质”读了第一声, 应该读第四声。

第二位学生评价:我发现这位同学朗读有很大的进步, 积极举手, 把带问号的语气读出来了。

第三位学生评价:我发现这位同学朗读时的声音与说话的声音不一样, 听起来特别浑厚。还有一个问题是我对“地质勘探”不理解。

教师稍提示:这个词语不难理解, 地质勘探队员去找什么?就从课文找相关的词语就能迎刃而解。

学生找出来词语:铁矿、宝藏、岩石、矿物、图画。

(2) 走进精彩, 朗读第十一自然段, 体会“刨根问底”。

学生朗读后, 其他学生的评价:这位同学读得通顺, 可是“刨根问底”读得稍快。我是这样读的“刨-根-问-底”, 把四字拉开来读。

教师:体会很深, 课文中的川川共问了几个问题, 请画出来。

学生:共问了6个问题。

教师:出示川川提出的6个问题, 然后让学生齐读。问:能用一个词语形容这样提问题吗?

学生:刨根问底。

8.如何实施课堂教学评价 篇八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317-01

一、教学评价的基本指标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评价中,教学评价指标需要结合学生们具体的情况来制定,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来制定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其基本的参考点应该是综合性的,要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学习努力的程度、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日常表现来多元化的构成,要根据学生以上的指标表现切合实际的来构建教学评价体系,老师根据学生综合表现在学期末来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素质评比,得出学生们具体的学习情况,制定出相对应的教学计划,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的需要,促进学生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获得正确的语文学习认知。

二、心理素质教学评价方式

小学的语文教育除了必要的学科素质教学评价之外还需要建立一整套的学生心理素质评价体系。基于学生心理的多元化变化,做好学生的心理教育关键在于对学生心理问题的重点性把握和学生心理问题的及时性疏导,关键在于怎么引导学生树立和塑造积极的心态,引导学生以正确的价值观点来看待问题。作为老师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除了要满足于学生的心理问题解决还要满足于学生的认知结构完善,促进学生形成正确认知价值观,在促进学生心理认知水平不断满足的前提下,加强对学生心理知识的普及,充分提升幼儿对于心理问题认知,满足于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确保学生有着正确的心理价值观。

三、语文课堂评价式课堂模式的构建

语文作为基本的语言学科,既是人与人交流的基本工具,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满足基本的教学评价的前提下,进行语文实践性教学更有助于学生认知知识原理,提升学习兴趣,其基本学习方法就是实践性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通过学生独立的思考,同学之间彼此的研究探讨,加上老师的正确引导,得出正确的结论,但是在其基本的组成框架下光具备实践性的教学方式还是远远不够的,缺少方法论的正确引导,例如;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思维让学生来认知知识原理,通过什么样的探究方式让学生达到知识运用的目的,这些都需要结合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逐渐的解决,逐渐的实现。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和实际调查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来满足于学生学习知识的目的,保障学生知识接受的刚性需要,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在教育理念深入了解和教学方式充分运用的前提下,采取适用性强的教学方法来满足于学生课堂知识学习的需要,其不是单纯的学习目的而是注重于实践探究的过程,通过学习知识来认知基本的政治哲理,运用多种性的实践方法来加深这种认知印象形成永久性印象。其基本的课堂模式在于实践探究,老师通过知识原理的基本介绍给予学生一个清晰的概念,学生通过实际方法的运用来认知知识,了解其产生的过程,形成的基本理念,结合基本的语文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一个基本的评价,形成正确的教学评价性思维。

四、评价性学习模式的确立

小学语文课程不仅能够有效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更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从而获得最为完美的知识体验。新课程教育是我国在当代九年义务教育的过程中一种全新的素质教育培养方式要注重课程学习质量提升全面落实于课程教育的素质教育水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知识视野的扩展。语文评价性教学模式提升于学生对于知识的全面热爱,在抓紧学生素质教育的同时提升学生对于学科的兴趣。在学生教育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全面落实于学生的素质教育的同时为学生提供实验性的实践思维,换言之,小学语文评价性教学方式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实践,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将其转化为生产力和实践能力。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具备较高的理论认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具备较高的实践能力,理论加实践进行科学探究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新课程教育当中的语文评价性教学方式正是应运而生的一种教学方式,主要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落实学生的实践性知识认知,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单纯具备学科本身所倡导的形式是远远不够的,在实践认知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教学方式的应用,通过评价式的课程教育方式来提升学生对于实践知识的认识,丰满学生的知识认知结构,促进学生提升自己的实践性思维,评价性学习的教育方式要注重的是学生合作性的学习,通过同学之间彼此的共同动手配合来完成语文学习任务,结合于老师的正确指导来得出正确的认知结论,共同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另外,评价性语文教学方法是在满足于学生多元化理论学习的基础之上所形成一种基本教学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结合于理论教学的方式而形成的一种独立自主的研究性学习方法,能够极大的提升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

五、结语

现代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要想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就要注重教学评价的作用,结合不同的教学形式来构架基本的教学评价体系,深入审查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满足学生基本学习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张筱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观察例谈[J]. 上海教育科研. 2009(07)

[2] 何云峰.学生评价的转向:基于发展性评价的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09)

上一篇:六一节家长代表讲话稿下一篇:2019中考复习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