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工作汇报

2024-10-14

风险管理工作汇报(通用8篇)

1.风险管理工作汇报 篇一

新疆亚鑫国际经贸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情况汇报材料

一、公司概况:

新疆亚鑫国际经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亚鑫公司)是2000年12月经原国家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股份制企业,享有一般贸易和边境小额贸易经营权。公司现投资控股和参股的企业有:新疆新建国际招标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奎屯绿源酱业有限公司和新疆鸿翔番茄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注册资金5000万元,股本总额4776.32万元,现有股东:兵团农十四师国资公司2334.50万元,占总股本48.88%;新疆中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447.12万元,占总股本的30.3%;新疆兵团农十四师中汇投资有限公司361.7万元,占总股本的7.57%;徐永强361.7万元,占总股本的7.57%;向艳华271.3万元,占总股本的5.68%。截止2009年12月31日止,公司资产总额8221万元,负债总额2959万元,净资产5262万元,资产负债率为35.99%。

二、工作思路及经营运作:

(一)亚鑫公司自2000年12月改制成立股份制企业后,制定了相应的公司内部管理制度:

1、亚鑫公司组织管理机构;

2、亚鑫公司董事会工作制度和规则;

3、亚鑫公司总经理工作条例;

4、亚鑫公司高层领导分工;

5、亚鑫公司办公室职责范围及工作细则;

6、亚鑫公司财务管理制度;

7、亚鑫公司考勤制度及假休制 度;

8、亚鑫公司员工工作报告制度;

9、亚鑫公司人事部门职责范围及工作细则;

10、亚鑫公司差旅费开支及费用开支管理办法;

11、亚鑫公司车辆管理办法;

12、亚鑫公司电脑及网络信息的使用管理规定;

13、亚鑫公司印鉴及公章使用管理办法;

14、亚鑫公司经济合同管理办法;

15、亚鑫公司文档管理办法;

16、亚鑫公司进出口业务管理规定。

(二)公司设有财务部,实行财务监督,建立了会计核算体系,在经济活动中的资金开支实行联签制度,即:对每一笔开支由财务人员审核制单,公司主管财务领导审核签批,公司主要领导最后签字后才能办理款项的支付手续。对应收账款当月可以收回的不跨月,年终决算前对应收款项实行全面清收,按照谁经办谁负责清收欠款的原则办理,对收不回的应收款项将追究经办人员的责任。对“三重一大”事项中的“重大决策”,必须实行公开决策、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对“重大项目”安排必须建立“五项制度”,即:重大项目安排集体决策制度、重大项目立项专家咨询论证制度、重大项目公开招投标制度、重大项目评价制度和重大项目责任追究制度;对大额资金的安排和支付,必须经过公司集体讨论通过后,再按照正常的审批程序办理。

(三)对经营过程中的物资购进和发出,实行严格的出入库手续,建立和健全了购进物资先入库,物资出库实行财务、保管、主管领导联签制度,物资出库手续齐全后,保管人员才能发放物资,每月安排对库存物资进行清仓盘库工作,确保库存物资不短缺、不变质,减少风险,避免损失。

(四)在经营活动过程中,对每一笔经济合同的签订,先由公司法律顾问审核确认,公司分管领导签署意见,公司主要领导最终签字认可后,才能办理合同盖章手续。对每一笔经济合同的履行,实行先收款后发货,对赊账发货必须要有资产抵押手续或先支付预付款,避免资产流失,确保资金安全。对以银行信用证方式办理国内贸易发出的货物,公司采用在对方办理信用证业务时,必须要有对方银行100%信用保函手续,一旦货物发出要确保资金全额收回,规避经营风险,减少资金损失。

(五)公司对外长期股权投资都实行了资金跟踪监管。现公司对外投资合营在农七师和农九师的两个番茄酱厂都派出了公司高管人员进驻厂家,实行经营活动、财务开支和物资进出手续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对每一笔经济活动都做到了心中有数,并能在监督和管理过程中提出合理化建议,供经营者参与,有利于公司的规范运作和有序发展,确保了公司对外长期股权投资的资产在保值的基础上得到了增值。

(六)重视和加强了对公司员工的培训工作,使公司每一位员工在熟悉业务工作的同时,增强了法律意识,在经营活动运作中,依照法律、法规和公司的各种规章制度处理每一项业务,对每一项贸易业务的运作,首先要保护好公司自身的利益,考虑到此笔贸易经营的风险程序和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

(七)公司每年对应纳税事项都聘请了税务代理办理相关业务,避免了因漏交和少交税款导致罚款事情的发生。

(八)公司在2006年出现对外单位银行贷款办理贷款担保业务,出现担保连带责任后,至今从未再给任何单位办理过担保业务,彻底杜绝了对外单位银行贷款担保业务的再次发生。

三、存在的问题和应加强的工作:

(一)应全面建立和健全风险管理制度,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都应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在公司内部应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全面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

(二)应加强企业在银行的融资能力,增强企业资金流动的正常周转和连续性,要避免企业资金链断裂后给企业造成资金风险。

(三)企业应注重和加强对供应商的商品质量的控制风险,税收风险,应收款项的风险,对外投资的风险,在经营活动中经济纠纷的风险,对外担保的风险,经营扩张的风险,银行借贷的风险,管理失控的风险,经济合同纠纷的风险,经营理财的风险。通过以上风险的控制,从而加强企业的管理,提高企业的经营运作职能,发挥企业的整体运营机制,使企业在规范运作、避免风险、减少损失、增加效益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企业的整体形象和得到良好的发展。

新疆亚鑫国际经贸股份有限公司

二〇一〇年元月二十六日

2.风险管理工作汇报 篇二

1 注重关口前移, 前端研判, 构建风险预警体系

安全是铁路工作的生命线, 铁路各系统在传统安全管理上重视事故究责和问题考核, 而安全风险管理的突出特点是抓前端预测、抓超前排查、抓梳漏补缺。因此, 应紧贴段情, 由抓末端向前端转变, 重点从3个方面做好研判, 为大修施工安全管理敲警钟、明方向。

1.1 点面结合, 筛查风险源

风险排查不能一叶障目, 要全方位、全过程、全岗位、全时段地对段、车间、班组进行评估识别。段级层面, 应基于科学把握安全生产规律, 总体把控安全工作大盘, 重点从管理体系有无缺陷、各项标准有无缺项、作业流程有无缺失、问题追责有无缺位等方面查找管理机制和安全部署上的问题;车间和班组, 应着眼于职工作业“两纪一化”的落实和施工工序、作业流程、岗位标准等方面的险源评估。管理制度评判既要注意当前, 也要顾全长远;施工作业项点既要识别重点, 也要析透死角。通过上下结合, 横向联动, 将全段人员、设备、管理三大要素的风险源判清识透。

1.2 今昔结合, 理出控制点

从以往教训看, 因施工引发的事故种类繁多, 小的影响行车开通, 大的引发安全事故。因此, 武汉大型养路机械运用检修段 (简称武汉大机段) 在抓好当前施工安全管理的同时, 要对全段大修、维修、检修系列不同施工作业和全岗位作业流程中的各种事故及不良影响进行统计分析, 做到分系列、分车间、分岗位、分种类找出共性问题、惯性问题、季节性问题、突发性问题及容易忽视的死角死面问题, 通过科学评估和风险预测, 以此减少安全控制的盲动, 达到重点突出, 有的放矢。

1.3 内外结合, 识别易险项

工务大修的施工组织, 内有车务、电务、供电等路内单位的协同配合, 外有劳务公司、民工队伍等地方人员的参加, 有的还是跨局作业, 异体施工特点鲜明, 段外、局外、路外等各单位制度各异, 要求不一。在风险识别方面, 不能关门自查, 要高度重视施工组织过程中内外之间横向结合部问题。在施工前, 不仅要掌握施工地段设备管理单位的安全规章, 也要了解配合单位、路外单位及人员的技术要求和人员素质;在外局或路外单位施工中, 要提前研究对方有关施工组织的安全规章和技术规程, 理清内外不同之处, 确定施工衔接方面容易忽视的险项, 从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施工安全组织措施。

2 注重基础建设, 完善机制, 构建风险防控体系

2.1 常抓思想教育, 增强全员风险意识

人是各项工作推进的决定性要素, 增强职工风险意识应是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的首要之举, 把具备风险意识作为从事大修施工的底线和基础, 作为职工的职业操守和准则来培育。要发挥党政工团各级组织优势, 将安全风险教育作为职工思想教育和技能培训的规划重点, 通过职工学习会、交班会、点前会、分析会及各种行之有效的活动、方法, 加强全体职工的风险教育, 切实把风险的核心意义传导给职工, 把风险意识根植于职工心中, 使职工对风险因素可能造成的损失和伤害有着理性的判断和清晰的认识, 知晓本岗位的安全风险点, 从而对大修施工中的安全风险有所敬畏, 把规避风险作为一种自觉行为和职业本能。

2.2 完善管理体系, 明晰各项工作标准

以标准化建设为统领, 全面开展标准化车间、标准化班组、标准化岗位、标准化工地建设活动, 着眼段、车间、施工队 (班组) 的标准化构建, 完善各项岗位标准、作业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 形成全段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在管理制度上, 要对大修施工的计划方案、施工组织、设备运用、故障处理、材料堆放、综合管理等各个环节标准和基本操作规程进行明晰;在安全风险卡控上, 以规范管理和落实标准为重点, 把安全生产责任逐级分解落实到各个工作岗位, 汇编全段《风险管理手册》, 动态修订《职工岗位卡控手册》, 发挥其风险预控、过程卡控、岗位互控等过程风险防范功能。

2.3 健全应急机制, 提升问题处置能力

为有效防止问题衍生和扩大, 将风险后果降低到最小程度, 一是要完善应急处理机制。段、专业科室和相关车间要建立事故突发、设备故障等问题的快速应急机制, 明确不同问题的响应人员、时限、流程和应对方案。二是要提升应急处置能力。针对大修施工特点, 制定简洁明确、便于操作掌握的应急处理办法, 并加强日常演练和培训, 提高实战技能, 最大限度的减少问题带来的损失, 降低安全风险。

3 注重闭环管理, 过程控制, 构建风险排除体系

3.1 坚持对标对规, 严格作业标准化

标准建立之后, 关键靠落实, 安全制度和措施必须逐条兑现到每一个层级、每一个岗位、每一名职工、每一项工序。作业前, 施工指挥者、带班人和作业人, 都要提前学习了解整个施工的作业流程和安全卡控重点, 做到心中有数;作业中, 每名作业人员要严格按照《职工岗位卡控手册》和《作业指导书》的规定逐条落实, 做到自控、他控和互控, 对危及安全的作业要快整改, 一旦偏离标准要及时自我修正和纠偏到位, 确保按标作业, 远离风险。

3.2 坚持全面监控, 确保施工规范化

风险的监督控制是核心。风险隐患的出现是一个系列化的动态过程, 每次大修施工均因地段天气、设备状况、组织方式、人员结构不尽相同而出现新的风险。因此, 在施工组织中不能一蹴而就, 一劳永逸, 应根据不同地段、不同情况, 随机而动, 要组织专业干部采取审查方案、分级包保、现场盯控、流程抽查、机车添乘等方式, 对整个施工安全管理控制系统进行实时监测, 随时掌握安全风险点的动态状况, 及时发现安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关键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 不断强化安全风险全过程控制。

3.3 坚持严格考核, 促进落实常态化

3.风险管理工作汇报 篇三

过去的一年,伴随着垒球化金融危机的蔓延,风险管理对一个企业乃至一个行业健康发展的作用显得愈加重要。近年来中国保监会—直致力于制定和推动保险行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和制度,保持行业健康稳定发展;各家保险公司也在关注保费利润的同时,大抓风险防范,摸索出了一套经验和方法。

风险管理体系(主要包含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都非常广大和复杂的体系,而保险行业的风险管理体系相对于银行风险管理体系而言还有许多探讨和完善的空间。本文旨在介绍关键风险指标在操作风险中的工作原理、建立原则和如何应用于寿险公司操作风险管理实践,希望它能成为寿险公司具体量化操作风险的参考工具和方法。

二工作原理

在操作风险管理中,管理部门希望将抽象、复杂的操作风险转变为直观、简单的数字,对操作风险进行量化。通过量化的手段和方法,可以直观的反映操作风险现状,便于观察操作风险变动情况。关键风险指标就是一种操作风险定量分析方法。

关键风险指标(KRI--Key Risk Indicators)是用于风险评估和监测的重要工具。风险指标是在一定风险管理框架中,对业务活动和控制环境进行监控的指标体系。有代表性的控制评估活动只能定期进行,而关键风险指标则可日常监控,这有助于进行动态化的操作风险管理。这些指标包括:交易的失误次数、职员流动比率、错误和遗漏的频率以及严重程度等。当这些关键性操作风险指标参数值发生变化,达到或是突破一定限额时,保险公司就需要对该参数所反映或是代表的操作风险潜在领域实施预警管理,并分别按反映的问题程度不同向风险管理者、管理层和董事会报告,以及时制定和实施风险控制/缓解措施,最终使该指标参数恢复到原定的控制水平之内。

关键操作风险监测指标的建立基础是假设操作风险大小与某些数量指标具有内在的紧密联系,通过这些数量指标的变化可以反映出某些操作风险水平的变化,指标依附于某—产品线或实体中已识别的操作风险,具有可计量性和一定的预警功能,并能通过定义触发水平,来引起管理层对指标参数值超过安全区间的操作风险的重视。也就是说指标具有风险敏感性,能深入洞察风险组合的变动情况。KRI是实现对操作风险识别、评估、监测十分有用的工具,保险公司内部一般由专门指定人员或风险管理者定义指标项目及其执行的程序。(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of Insurance Supervisors 2003::“Insurance Core Principles andMethodology”)

三关键凤险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在选择指标和构建整体指标体系时主要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重要性原则。指标的选择要覆盖当前整体范围内的操作风险重点环节,可能不是面面俱到,但必须抓良操作风险易发的区域或者风险严重的区域

开放性原则。KRI体系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架构,随着保险公司业务的发展和风险偏好的转移,指标的选择也应不断地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完善

事前预警和事后计量相结合的原则。指标体系中的部分指标要对操作风险有预先警示的作用,部分指标要在事后对操作风险事件的损失情况有所计量,从而为保险公司达到高级计量法要求不断积累操作风险损失数据

风险容忍原则。指标体系的建立并非要覆盖保险公司业务线的所有操作风险点。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对部分操作风险可以不进行监测,但其损失必须进行计量

四关键风险指标的主要结构和应用

目前国际金融界对操作风险的分类并没有统一的规定,世界各大保险公司的研究实践中也从各个不同角度诠释了对操作风险的理解。在此,以由RMA牵头开发的KRI体系为例,简要介绍KRI的主要结构和分类特征。RMA(Risk Management Associatiion)专业性风险咨询企业与风险管理协会是金融业KRI体系研发行动的发起人。

借鉴巴塞尔委员会对银行操作风险的分类方法,KRI包括:8个标准的业务线,细分成40个产品和服务组l 15个风险类别,46个业务功能单位、按产品特征和组织属性功能分类(巴曙松,2003,《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框架下的操作风险衡量与资本合约束》;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2004,《巴塞尔新资本协议》)。KRI实质上是一个三维模型 业务产品/服务线、风险分类和业务功能单位,三维模型中的每一个组合(产品/服务线、风险分类、业务功能单位)决定一个操作风险点,每一个风险都对应一个KRI,对该风险点风险水平进行度量,反映风险发生的频率或损失强度或兼而有之。

根据指标的时滞性,KRI体系中的指标可以分为预警指标(1eadingindicator)、同步指标cconcurrent indicator)和滞后指标(1aggingindicator)(周光友、罗素梅,2005,《金融风险的度量与指标选择》)。

预警指标。预警指标值的变化先于实际风险状况的变化,参考这种指标可以发现“预先警示标志”,分析未来风险状况及其对今后保险公司经营效益的影响,是对未来产生影响的操作风险监测指标

同步指标。同步指标值的变化同步于风险状况的变化,它的变化时间与风险情况基本一致,用于定义“正在发生的风险”,其中潜在损失事件可能导致一家或者另一家机构产生风险

滞后指标。滞后指标用于反映或查找“历史事件”,其值的变动时间往往落后于实际风险状况的变动。同步指标和滞后指标可以显示风险变动的总趋势,并确定或否定预警指标预示的风险变动趋势,而且通过它们还可以看出风险变化的深度

根据所监测操作风险的影响面和重要程度,KRI还可以分为核心指标、重要指标和普通指标三个层次。核心指标是代表涉及保险公司核心业务的主要风险的指标,重要指标是代表保险公司核心业务具体细分之下的业务风险的指标,普通指标是代表除核心业务之外的其他业务具体细分之下的业务风险的指标。某寿险公司采用了这种风险指标分类方法,将KRl分为核心KRI、具体的核心务KRI和具体的其他业务KRI三类。如下表所示(样例):

KRI实质上是一个三维模型,三维模型中的每一个组合(产品/服务线、风险分类、业务功能单位)决定一个操作风险点,每一个风险点都对应一个KRI。KRI体系中的每一个风险点均标明了其功效、内部可比性、外部可比性、简易度和属性,并根据业务性质对每一个风险点进行简单描述,下表是RMA指标体系的一个简单示例。

以寿险个人业务为例,KRI体系的风险点如下表(样俪):

同时,KRI体系对每一个风险指标进行编号、命名、分类,定性和描述,并将其与有关的已经有了明确定义的风险点相联系,产生如下的KRI表格,每一个三维模型中的KRI均通过这种表格来进行定义。一个KRI可以对应多个风险点。

KRI的定义表格(样例):

五结论

综上所述,关键风险指标是一种操作风险定量分析的方法,它有助于风险管理部门将抽象、复杂的操作风险转变为直观、简单的数字,对操作风险进行量化。考虑到不同公司在业务发展阶段、管理水平和技术基础方面的差异,关键风险指标在定义和实践过程中需要结合企业具体实际情况具体分析,不能照搬照用。

4.金融风险稳定工作汇报 篇四

一、宣传教育

(一)大力宣传教育防范风险。为保障我县群众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切实做好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等工作,XX 县处非办加强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教育工作,要求乡镇不定期通过 LED 显示屏、悬挂横幅等形式,不间断播放宣传警示标语,同时金融办还通过 XX 电视台在春节期间发布宣传警示广告,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也通过 LED 屏幕不定期播放警示标语。通过宣传,进一步提高了广大群众的风险防范意识,教育群众远离非法集资。

(二)深入推进开展非法集资集中宣传月活动。一是 5 月 15 日,XX 县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了公安、市场监督局、银监、多家银行共同参与在 XX 白莲广场举行“XX 县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宣传日活动”。工作人员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拉横幅、竖展板、答咨询等形式,引导公众理性投资理财、合法维护权益,进一步增强群众防范意识,提高金融知识水平和辨别风险的能力,此次活动累计发放宣传资料 1000 余份,接受群众现场咨询500 多人次。

二是自 5 月以来,我办大力宣传教育防范非法集资,要求各银行、保险公司网点的 LED屏幕播放宣传防范非法集资字幕,柜台摆放宣传资料,确保宣传到位。

二、监测预警

为了强化非法集资监测预警机制,召开了全县银行金融机构非法集资监测预警联席会议,一是无论是法人还是非法人机构,无论分支多少,每家银行金融机构都建立了一个监测预警站点;二是每家银行落实了实时监测预警工作责任部门及分管领导;三是监测点均进行了统一公示挂牌,并公布举报电话;四是每个站点已配备 2 名监测人员,作为 AB 角配合协作;五是要求各金融机构对此项工作要有一定的经费保障、并对监测人员进行适当的绩效考核奖励。

目前,每个监测站点都建立了监测预警工作台账,暂未发现非法集资相关现象。

三、陈案处置

(一)加快陈案化解工作,优化社会经济稳定。2018

年来,我县公安经侦大队连续破获 XX 工厂职工邓某、范某非法集资案。2015 年以来,邓某、范某以投资做生意为名,以高额利息为诱饵,向其单位及社会人员借款达数百万元,由于涉及人员众多,且多数群众情绪激动,甚至有人扬言上访并报复嫌疑人家属。县经侦大队迅速行动,一边安抚群众,一边利用既有信息平台,及时研判,目前已将犯罪嫌疑人邓某、范某抓捕归案。

同时为了维护社会稳定,我县相关部门对全县重点领域金融企业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建立了完备的基础台账,牢牢把握了工作主动权。根据风险排查情况,对排查出来的非法集

资嫌疑人和涉稳隐患的企业,我县以情报会商、通报发布等方式,部署属地派出所等相关部门及时跟踪了解,加强日常监控,积极采取挤压、管控等多种手段,一旦出现群众举报等异常情况,所动迅速联动开展处置工作。

5.风险管理工作汇报 篇五

查找廉政风险点

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工作汇报

铁岭市水利局

(2011年8月)

在查找廉政风险点及制定完善风险防范措施工作中,市水利局针对当前和今后水利系统可能出现腐败和职务犯罪的风险点做了认真、细致的查找和总结,共查找廉政风险点39点,涉及部门12个,并制定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引导我们每名水利干部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依法从政、廉洁从政的自觉性。现将工作中的一些做法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周密部署

2010年11月23日,市纪委监察局召开的行政权力运行廉政风险点查找及制定完善廉政风险防范措施工作会议结束后,局纪委书记就会议内容向局党委会专题汇报,并认真研究部署了我局的廉政风险防范工作。局党委要求,由局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各科室及事业单位领导为责任人,本

着“谁行使、谁排查”的原则,逐人、逐岗位查找廉政风险点,并要求各科室、部门设专门人员具体负责此项工作,最后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汇总、审核,使该项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

2010年11月25日,我局召开了由18个科室、部门参加的廉政风险防范工作会议,纪委书记亲自讲解廉政风险防范工作的重要意义,详细解读了铁岭市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的《铁岭市行政权力运行廉政风险点查找及制定完善廉政风险防范措施工作指导规程》,介绍查找廉政风险点的依据、标准和步骤方法。我局廉政风险查找工作随即顺利开展。

二、深挖深究,防控风险

找准风险点是廉政风险防范的前提和关键。我局按照“谁行使、谁排查”的原则,依据水利局的行政职权逐个岗位、逐个科室(部门)查找风险。全体工作人员首先根据所在的岗位、所负职责积极查找思想道德风险点、岗位职责风险点、制度机制风险点,逐人逐条分析。我们重点加强了行政审批、行政处罚和行政征收职权的查找。经过我局各部门和基层单位第一轮的自查,共查找出廉政风险点73点。领导小组对各单位上报的廉政风险点进行认真分析,根据各部门行政职权的具体情况进行讨论,对风险点不够准确的加以指导,对不够深入的加以引导,经过反复查找,不断完善,最后经领导小组的审核及汇总,本着体现部门特点的原则,确定廉政风险点39点,涉及科室、部门12个,并

2相应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在查找廉政风险点过程中,我们主要抓住领导岗位、中层岗位、普通岗位三个层面。领导岗位重点查找重大事项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方面存在的廉政风险。局长在科级以上的局务会中反复强调,一把手不直接管人、财、物和项目,“三重一大”一定要充分体现民主集中制,经局党委会集体研究讨论才可通过,财务审批也要经相关领导会签。纪检书记又专门召集涉及人、财、物和项目的部门召开会议落实这一要求,涉及人事任免、提拔、调转、奖惩、晋级,物资采购、办公用品采购、后勤管理、职工福利;专项资金划拨、大额资金使用、非常规性支出;工程项目的规划、计划、招投标、质量监督、竣工验收等方面都形成具体的操作规程,使权力的行使有据可依,权力运行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中层岗位重点针对审批、管理、执法等环节,查找行使行政审批权、自由裁量权、现场裁决权和内部管理权等过程中存在的廉政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比如在行政审批方面,我们针对现场踏勘环节提出必须得三人以上出现场,以起到互相监督的作用。针对自由裁量权的具体措施是细化标准,减小自由裁量幅度,使执法依据明晰,执法对象互相监督,一目了然。整个权力审批的过程都要经相关领导会签,从各个环节避免腐败现象的发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我们觉得权力审批的具体量化最好能有权威的第三方评审机构介入,给出公正的审批额度,再去复核审批结果。如果相互符合、出入不大,肯定没有问题,如果出入较大,按图索骥,必有结果。因此可从根本上杜绝腐败。此问题正在深入研究、探讨过程中。普通岗位主要查找在履行岗位职责、执行制度等过程中存在的廉政风险。一般工作人员岗位的风险由部门负责人审定,中层岗位的廉政风险由分管局长审定,领导岗位的廉政风险由领导小组集体审定。对廉政风险点查找不深入、不全面、不准确的,一律予以退回并重新梳理查找,切实保证风险排查质量。

三、规范权力,监督运行

明确了各自的廉政风险点后,我们又根据各部门、岗位和人员的工作内容、任务和责任,结合规范化建设的有关规定,以图表的形式,分别设置工作流程图,制定每个工作流程的风险防范措施,规范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程序。

风险防范措施的制定和公开,规范了权力运行工作的各个环节,细化了自由裁量权的标准,使工作人员在权力运行过程中觉得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规避了自由裁量的高危风险。我们聘请了300名权力相对人为义务监督员,对我们的权力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并将每个月的权力运行情况在网上公布,形成了组织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的良好局面,增强了党员干部的风险意识和廉政意识。完善了《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考评及责任追究制度》,使责任主体感受到各项决策部署不抓不行,不认真抓不行,抓的不严不行,出了问题更不行,从而增加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压力感、危机感和责任感,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随着廉政风险点查找工作的开展,广大干部廉政风险防范意识普遍提高,从领导班子成员、中层领导到一般干部,随着廉政风险防范工作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一些以前被忽视的潜在风险点被查找出来后,全局干部的认识开始转变,认识到这次廉政风险防范工作开展的及时性和必要性,认识到做好廉政风险防范工作就是更大限度地降低执法风险,更好地保护自己。通过风险防范,切实找准本单位(部门)在廉政风险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为完善制度明确了前进的方向。

6.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汇报材料 篇六

2012年6月2日

按照区委统一部署,我委根据铜仁市纪委、市监察局《关于开展2011年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通知》(铜市纪发

[2011]6号)文件精神,在党委领导的高度重视下,认真开展廉政风险防范工作。

二、基本做法

我委在接到市、区两级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安排部署后,委领导高度重视,积极精心组织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周密动员部署,重点抓好四个阶段工作任务,立足于长期廉政防范,把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为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加强领导,全面部署。

我委及时成立了廉政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拟定工作实施方案,4月1日,我委在会议室召开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动员部署会,参会人员有全委干部职工,会上对我委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和广泛动员。政法委副书记邬晶对如何完成我委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1、提高思想认识,筑牢防线,从严自律,管住自己,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务求实效,把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落到实处。

2、宣传发动,在全委

上下形成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良好氛围,健全制度,加强督查,注重创新,确保全面完成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任务。

(二)认真查找风险,准确界定等级。按照全员参与的要求,突出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岗位“三个重点”,区分领导干部、中层干部、一般人员“三个层面”,采取自己找、群众提、互相查、领导点、组织评、集体定的“六种方法”,深入查找思想道德、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外部环境“五类风险”。对查找出的廉政风险点进行公示、制定防控措施、完善规章制度、加强监督管理。同时严格标准,评估等级。

(三)健全完善机制,积极实施防控。在制定防控措施时,我们围绕风险点和风险等级,对照业务流程,从权力制约、监督等方面入手,紧紧抓住容易发生廉政风险的环节,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措施。实行防控项目管理,确定各风险点责任部门、实施人和主管领导,使防控责任层层落实。按照教育、制度、监督、管理、科技“五位一体”要求,采取点线面结合的方式,加强岗位廉政教育,健全完善制度机制,构建风险管理流程,实现风险防控的常态化、规范化,确保权力健康有序运行。

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广大党员干部“知风险、不冒险,防风险、不涉险,控风险、求保险”的廉洁从政意识。我委的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果,但与

7.风险导向审计与央行风险管理 篇七

风险导向审计是在会计账项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审计模式, 是指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充分了解和评价的基础上, 分析、判断被审计单位的风险所在及其风险程度, 针对不同风险因素状况、程度采取相应的审计策略, 加强对高风险点的实质性测试, 将审计的剩余风险降到最低水平。

早在2005年我国内部审计协会就将风险管理审计纳入内部审计准则体系, 表明我国的内部审计已经从传统的审计模式开始向风险导向审计过渡。而从中央银行内部审计发展来看, 1999年总行成立了独立的内审机构, 并在此基础上出台了20多项审计制度或办法来规范和发展内部审计工作, 但是央行内部审计通过10年的发展, 虽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但仍然侧重于以再监督者的身份来“查错纠弊”, 难以彻底消除审计的滞后性, 无法高效率地满足央行履行新职责, 防范风险要求, 为改变此状况因此现阶段各基层央行正积极向风险导向审计转型。

央行风险管理与企业风险管理一样包括了对风险的量度、评估和应变策略。理想的风险管理, 是一连串排好优先次序的过程, 使当中的可以引致最大损失及最可能发生的状况优先处理, 而相对风险较低的事情则押后处理。首先, 风险管理必须识别风险, 最重要的是量化不确定性的程度和每个风险可能造成损失的程度。其次, 风险管理着眼于风险控制, 通过降低损失发生的概率来缩小损失程度从而达到控制目的。再次, 风险管理要学会规避风险。风险的识别、风险的预测和风险的处理是风险管理的三个步骤。

对于承担着货币发行、支付清算和经理国库等金融服务职能, 又承担着维护国家金融稳定职责的人民银行而言, 在职责运行中同样面临着不确定性和内部业务运行的风险隐患。业务引发风险所造成的社会影响力和破坏力是极为严重的。基层央行的风险概括来说主要包括制度风险、操作风险、管理风险和道德风险四个方面。认清央行风险所在, 是央行风险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二、风险导向审计与央行风险管理互动发展关系分析

(一) 风险导向审计的内涵决定了风险导向审计本身就是风险管理的一部分

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内部审计在风险环境中观察业务过程, 确认和测试管理部门为降低企业风险所采取的方式和方法, 提出控制风险的建议。它反映了一种与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发布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及相关文件相符合的风险管理哲学, 此外,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使用风险术语针对主要风险领域的审计结果进行讨论和提出建议, 审计结论特别致力于提出风险以及管理风险的对策, 更具时效性。风险管理当中包括了对风险的量度、评估和应变策略。由此可见, 央行开展风险导向审计的同时就是积极地开展风险管理, 发现量度和控制央行风险。

(二) 以风险导向审计为指导的内部审计准则和制度中包含风险管理思想

人民银行总行2006年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内部控制指引》其中明确指出, 内部控制是指人民银行通过制定和执行一系列具体的制度、程序和方法, 对相关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应对的机制和动态过程;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的基本风险有法律风险、声誉风险、资产风险、信息技术风险、效率风险、操作风险六大类, 并提出了建立风险评估框架、正确评估相关风险、制定风险应对措施、持续监控剩余风险、保存必要文件和记录等风险管理的操作规范。

2007年内部审计协会发布的新准则是以风险导向审计为指导的, 其中《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5号——内部控制审计》, 将组织的内部控制分为控制环境、风险管理、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大要素, 风险管理是要素之一。另外,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规范了风险管理的审查和评价程序, 其内容包括了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 囊括了风险管理的全过程, 能够对组织管理层的风险管理活动提供借鉴和参考。

央行内审人员可以以这两个准则为依据, 对组织整体和职能部门进行内审准则意义上的风险管理审查和评价, 在完善央行内部审计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央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进步。

(三) 风险导向审计可以改善央行风险管理现状

自金融危机以来, 央行自身的风险管理也越来越得到大家的重视, 但现实状况是其目前尚处于初步开展阶段, 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对风险的认识不足, 尚未形成完善的风险管理理念。任何组织机构对风险管理的理解和重视首先体现在风险管理的理念和原则上。尽管近些年央行在加强内部控制方面做了积极探索和实践, 但许多基层行员工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认知程度及参与意识较低, 将风险管理归为管理者的职责范畴, 缺乏足够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二是央行尚未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组织、制度体系。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是一个机构有效进行风险管理的重要保障, COSO委员会提出完善的内部控制应包括五个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交流、监控。央行风险管理一个突出的问题表现是组织架构和制度体系不完善。目前, 中国人民银行还没有现代意义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体现风险管理的规章制度还散落于各项业务制度、办法或操作规程中, 甚至有些涉及风险的规定过于简陋、抽象, 缺乏操作性。虽然有些基层央行形成了风险控制手册, 完善了内部控制的前三要素, 但对于信息交流和监控方面仍未落到实处。三是央行风险管理的手段及方法迫切需要更新和发展。目前中央银行在风险管理技术与方法上大致停留在定性分析水平。央行内审部门作为重要的内部监督部门, 在积极探索加强内部控制防范风险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探索, 特别是对风险导向审计的研究应用, 引进先进的风险评估模型促使对央行具体业务风险进行量化, 并在风险识别与评估方面设计了一些软件系统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大大促进了央行风险管理手段的发展。

(四) 建立健全中央银行风险管理框架是开展风险导向审计的基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央行风险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现阶段我国中央银行还处在未能进行有效风险管理的状态, 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建立并实施与中央银行整体状况相适应, 并指导中央银行进行风险管理的系统框架。这种框架可以帮助中央银行在事发前预测风险、事发时应对风险、事发后评估与监控风险, 从而系统全面的管理央行风险。理论上风险导向审计是以被审单位的风险评估为基础, 综合分析评价影响被审单位经济活动的各因素, 并根据量化的风险水平确定实施审计的范围、重点, 从而进行实质性审查的一种审计方法。首先, 审计部门在对风险做出正确评估的基础上确定审计重点, 决定审计证据的质量和数量, 分配审计资源, 以达到提高审计效率、节约审计成本、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的目的。其次, 在取得了一定的实质性测试结果以后, 审计部门应当根据实质性测试结果和其他审计证据对控制风险进行再次评估, 并检查是否与初次评估结论相一致, 如果存在偏差, 应据此修改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再次, 通过上述控制手段, 审计工作结束时, 应达到控制审计风险, 保证审计质量的目标。可见, 审计风险的全面正确估计是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核心。建立健全中央银行风险管理框架, 是识别、评估和应对风险的保障, 同时也是风险导向审计全面正确估计风险的基础。

三、风险导向审计帮助完善央行风险管理的应用路径

各基层央行都积极探索应用风险导向审计, 并在理论上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风险导向审计应用框架, 但在具体实践中一般焦点只在风险点的测评, 问题的关键在于没有找到合理的应用路径参与央行风险管理。

虽然央行体制结构不同于公司, 但风险管理理念是相通的, 借鉴现代风险管理的理论和实务经验, 根据央行的职能, 央行风险管理组织结构需要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 其职责包括建立风险管理体系、研究风险事件制定风险管理策略、研究讨论有关风险评估报告等, 确保风险文化和风险政策与央行运行目标的一致性;第二层次是形成以各职能部门为主体的风险控制体系, 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风险管理负整体责任, 识别风险状况, 完善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制度体系, 确定风险应对措施和方案、纠正风险管理薄弱环节等;第三层次是实现内审部门对风险管理的评估与监督, 内审部门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 以构建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为基础, 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 通过风险识别、衡量、分析等程序对风险管理实施评估与监督。可以在央行风险管理框架建立的基础上, 通过风险管理组织结构的第三层次发挥风险导向审计参与风险管理的优势, 其应用路径如下:

(一) 结合央行风险管理需求, 作好风险导向审计准备阶段工作

风险管理要识别风险, 重点关注重要风险。风险导向审计在准备阶段, 结合风险管理需求, 一是在确定年度审计计划初定审计项目时, 运用风险评估与分析方法。首先, 对风险进行定性研究, 以风险分析为起点开展工作, 有效识别风险。其次, 风险管理委员会还要关注已识别风险的完整性, 即人民银行所面临的主要风险是否均已被识别出来, 并找出未被识别的主要风险。再次, 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定量评估, 内部确定各处室涉险业务的风险程度, 制定出涵盖合理审计领域的审计计划, 对高风险业务和一般风险业务在年度之间统筹规划, 既保证对高风险业务的有效监督和评价, 又防止低危业务的漏查而引发的风险。二是确定审计范围时, 要考虑并反映整个中央银行风险控制目标, 且每年对审计范围进行一次评估, 以反映机构的最新战略和方针。三是编制审计方案时, 应该在评估风险优先次序的基础上安排审计工作。

(二) 在风险导向审计实施阶段中抓住内部控制状况, 进行监督评价

全面、有效的内部控制是进行风险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风险管理是对内部控制的深化, 开展风险管理必须确保有效的内部控制, 风险导向审计实施阶段参与风险管理实际在于对单位或部门开展内部控制状况的审计和评价, 主要包括对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活动、信息反馈、监督反映等内容的审计和评价。查找到控制疏漏,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是确保风险管理的基础。在央行内部审计转型阶段中, 通过开展风险导向审计试点项目抓住内部控制制度评价。试点过程中遵循风险管理的操作程序实施审计项目, 首先, 对一般员工进行问卷调查, 了解他们对风险管理的认知程度。其次, 找关键岗位人员测试, 掌握关键岗位人员执行风险管理制度情况, 并且了解其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否存在有效的处理机制, 检查其有无规避、化解风险的预防措施和相应的制度。再次, 与管理层一同分析内部管理和业务开展现状, 分析风险出现的可能性, 找出风险管理的漏洞。最后, 实地测试某项风险因素或某个关键环节防范风险的实际情况。

(三) 结合风险导向审计报告, 开展风险管理分析, 指导风险管理

在编制审计报告时, 应对风险管理状况进行评价, 在报告中充分揭示控制中的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寻找消除风险根源的可能途径, 及时提出防范风险的有效建议, 尤其是对需要通过改进内部管理、健全内控制度来进行风险管理的内容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并可进一步提出全面防范或控制潜在风险的具体建议, 为有效控制风险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内审处课题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人民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内部审计, 2010 (1) .

[2]、刘慧敏.内部审计参与基层央行风险管理探讨[J].金融发展研究, 2009 (7) .

[3]、徐重宾, 陈立东.风险导向审计与人民银行风险管理[J].华南金融电脑, 2008 (10) .

[4]、杨谨.对人民银行风险管理的思考[J].甘肃金融, 2007 (3) .

[5]、陈毓圭.对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由来及其发展的认识[J].会计研究, 2004 (2) .

8.护理风险分析与护理风险管理对策 篇八

[关键词] 护理风险;临床工作;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1-153-02

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医院有组织、有系统地对患者、护理人员等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患者维权意识不断增强,新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护士条例》的颁布实施,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面临的风险亦逐渐增多[2]。为了杜绝事故、减少差错、确保患者安全,必须对护理服务过程中的风险隐患进行评估,制订防范措施,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将风险系数降到最低。结合笔者所在医院实际,就临床工作中的护理风险管理作简要分析。

1 护理风险产生的相关因素

1.1 信任危机

现代医学对某些特殊的疾病,无法做出准确的预测及明确的诊断,且疾病的过程复杂、多变,患者的个体差异较大,而家属或患者根本不了解其特殊性,对医生、护士技术要求和服务要求的期望值过高,认为进医院就有保障,疾病只能朝好的方向发展。所以,当疾病出现不良预后时,往往认为不是疾病所致,而是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太差或不负责任、护士的护理技术操作与行为造成的,从而容易引发纠纷。近年来,由于社会舆论与部分媒体对医疗机构服务的特殊性宣传,使得医疗行业中发生的个别不良事件影响了部分人的心理,使其在治疗护理过程中持有怀疑的态度,不信任医务人员,个别人甚至故意制造纠纷,索取巨额赔偿金等。这些因素进一步降低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

1.2 职业性损害

随着各种传染病的增多,护理人员需要面对急重症患者其潜在传染病的不确定性,如AIDS(艾滋病)、RPR(梅毒)、肝炎等,救护过程中接触患者具有传染性血液、分泌物、排泄物时,个人防护稍有不慎,不仅造成自身感染,还会成为传播媒介。

1.3 操作技术风险

护理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实践性强,具有科学性、技术性,护理操作的对象是患者,在护理的过程中遇不可抗力如采取紧急医学措施、患者体质特殊无法预料等情况,当护士业务不熟悉,专业知识缺乏,技术操作不熟练,动作粗暴或违反操作规程,均会产生技术风险。

1.4 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

由于部分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综合素质相对较低,不掌握护理记录书写规范,记录不客观、不及时、时有涂改、缺乏连续性、医护不符等,容易引发纠纷。

1.5 法律意识淡薄,告知义务未履行

疾病本身具有突发性、艰巨性和不可预见性等特点,使得医疗技术专业性与患者认知水平的矛盾和患者家属就医的高期待值与医疗发展阶段性的矛盾日益尖锐。在患者就医的过程中,部分护理人员法制观念淡漠,自我保护意识差。未及时将进院、出院注意事项及有关疾病相关知识、医疗费用等方面的内容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和说明,一旦疾病出现不良预后时,患者及其家属常把怒气迁怒于护理人员而引发护理纠纷。

2 护理风险的管理与防范

2.1 建立风险管理组织

笔者所在医院护理部结合医院实际情况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抢救小组、差错事故鉴定小组、二级质控小组等,制定风险管理制度,有系统地收集各种风险信息,对护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定期进行分析讨论,不断查找安全隐患,对共性问题提出针对性防范措施,不定期检查落实情况,并将检查情况纳入护士长管理工作绩效考核内容。

2.2 严抓制度落实,强化“慎独”精神,增强团队意识

许多护理医疗纠纷和事故,都是因为不认真执行操作规程及护理工作制度造成的[3]。因此,笔者所在医院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工作制度,参照医管年活动的标准要求,科室重新修订各班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完善各专科急救护理流程;加强急救物品管理、保证急救物品器材齐全完好。若上班有遗漏的内容,及时弥补,增强团队协作精神。遇有特殊患者、大批外伤、车祸、特大交通事故及涉及法律问题或发生重大医患纠纷的患者,加强请示汇报。在职业暴露防范方面,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加强护理人员自我保护,在处理患者体液接触的物品时应尽量避免直接接触,把HIV/AIDS等职业暴露的危险降到最低。

2.3 加强培训,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

2.3.1 避免与控制护理风险 在健全护理管理制度的同时,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学习新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护士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并聘请医疗律师到笔者所在医院进行专题讲座,让每个护士树立积极正确地护理风险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最大限度地避免与控制护理风险。

2.3.2 规范护理文件书写 护理记录是具有法律意义的原始文件依据,特别是涉及医疗纠纷案件时,它是支持医院、医生、护士公正地评价事实最关键的证据[4]。因此,笔者所在医院护理部定期组织在岗护理人员学习护理文件书写规范,要求记录内容客观、真实、准确、及时、规范,并不定期进行抽查。

2.3.3 加强理论学习与技能培训,提高综合素质 因为护士的素质和能力与护理差错的发生往往有直接联系,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工作中出现任何的过失都会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使自己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5]。因此,笔者所在医院除常规业务学习、技术培训外,派出护士长和护理骨干到柳工、柳中医进行短期轮训;每季度进行护理大查房1次,使各科护理人员掌握各科业务知识,提高应急能力和思考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护理风险,确保患者安全。

2.3.4 加强高危环节的安全管理 高危环节是指有可能影响全局或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护理部对这些关键点进行重点监督,制订出防范措施,定期或不定期督查。高危环节包括高危人员、高危时段、高危患者等。高危人员是指新调入护士以及综合素质较差、责任心不强的护士,对她们做到重点交代、重点跟班。高危时段是指节假日、双休日、患者多、易疲劳时间、夜间、交接班时间、参加自学考试、职称考试时等,加强监督和管理,及时进行护理人员调配,使有限的护理人力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高危患者是指新入院患者、危重患者、大手术患者及有潜在医疗纠纷的患者,在保证其治疗、护理的同时,更要尊重他们、多关心他们。

2.3.5 加强护患沟通,提高服务质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以及法律意识的觉醒,患者在接受医疗护理服务的过程中,不但对技术活动的结果有较高的期望值,对服务也有较高的要求,一旦他们认为损害了其自身的权益,就会产生不满,甚至引起纠纷[6]。因此,在护理服务活动中,要时刻进行换位思考,认真履行护理告知义务,加强沟通,建立和谐护患关系。在为患者进行治疗、护理时,选择适当的时机、方式,将操作目的、注意事项、风险因素告知患者和家属。一旦发生患者投诉,管理者应积极找当事人调查清楚事情真相,分析引起投诉的主、客观原因,并以实例对全体护士进行教育,举一反三,吸取教训,防止再发生类似投诉。对患者的不满或投诉应迅速做出反应并及时协调,常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7]。

3 小结

护理风险是院内患者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它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8]。它既可以对患者造成伤害,也可以使医院为之付出赔偿的代价,甚至可以使医院丢失市场。笔者所在医院通过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最大程度保证患者的护理安全,不仅降低了差错、事故、纠纷发生率,而且明显提高了安全系数,收到了满意效果。

[参考文献]

[1]林菊英.医院管理(护理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67.

[2] 王妮,薛铁花.护理人员应如何规避职业风险[J].中国护理管理,2006,6(10):42.

[3] 熊桂华,刘桂卿.新形势下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对策[J].护理研究,2004,18(3):541-542.

[4] 田丹心.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4A):66.

[5] 葛秀春.护理人员的法律责任和风险防范措施[J].护理研究,2004,18(12):2238.

[6] 阎淑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防范护理纠纷[J].护理研究,2004,18(12):2236

[7] 刘清华.医疗投诉及医院的风险经营[J].国外医学(医院管理分册),2011,18(2):57-59.

[8] 廖容,王石,刘志健.护理风险管理的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06,6(9):39.

(收稿日期:2011-10-20)

(上接第152页)

发现并利用自己的内在资源,进而提升个人素质和生活品质,获得最大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

积极心理学倡导人类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作出新的解读,并以此来激发每个人自身固有的某些实际的或潜在的积极品种和积极力量[1]。积极心理学没有发明积极的情绪或是幸福感,将积极心理学运用于护理管理,可以调动自身内在的积极性,在对“幸福”追寻过程中,如何做好护理工作,在做好护理工作中如何追寻人生的幸福。

[参考文献]

[1] 徐娅霞,李晓光.积极心理学在心理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4(24):69-71.

[2] 周嶔,石国兴.积极心理学介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2):129-132 .

[3] 江雪华,申荷永.积极心理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3):253-255.

[4] Duckworth AL, Steen TA, Seligman MP. Positive psychology inchinical practice[J] . Annual Review of Clinical Psychology,2005,(1):629-651.

[5] 高正亮,童辉杰.积极情绪的作用:拓展-建构理论[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2):246-249.

[6] Foster SL, Lloyd PJ. Positive psychology principles applied to consulting psychology at the individual and croup level[J].Practice & Research,2007,59(1):30-40.

[7] 张蓉,崔久彩 朱婉儿.积极心理学理论及应用研究进展[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09,36(3):168-170.

[8] 王素云,王晓娟.护士长如何通过管理活动体现护理价值[J].当代护理(学术版),2004,(6):78-79.

[9] 蒋晓娥.人性化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7,6(1):93-94.

上一篇:公司计算机使用管理制度下一篇:现代幼儿教育技术信息化之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