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总目标(小班)(精选5篇)
1.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总目标(小班) 篇一
幼儿园小班学期教育目标
一、健康 ㈠动作发展
1. 喜欢参加体育活动,能体验到活动的乐趣。
2. 学习模仿操及简单的徒手操,动作到位,注意力集中。
3. 自然协调地走、跑、跳、钻,能熟练掌握手膝爬和手脚爬,钻时知道低头弯腰,初步掌握平衡要点。
4. 学习滚球、抛接球;学习单手肩上投掷。㈡生活自理能力
1、能自己喝水、进餐,会正确使用勺;不挑食。
2、懂得饭前便后洗手,饭后漱口、擦嘴。
3、学习自己洗脸、洗手,早晚刷牙;正确使用毛巾和手绢;正确入厕。
4、逐步学会穿、脱衣服、鞋袜;养成按时入睡、独立睡眠的习惯。㈢安全自我保护
1、不远离成人,不接受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
2、不接触危险物品,不去危险地方。
3、懂得玩大型器械的方法与规则,上下楼梯时不拥挤。
4、不乱吃东西,不将异物放入口、耳、鼻中。
5、身体不适时知道主动告诉成人,知道打针、吃药能治病、防病。
二、语言
1、会倾听别人讲话,能听懂普通话,并能根据简单指令做出相应的反应。
2、会观察图片,能发现并提出问题,能理解并能用简短的语言表达图片内容,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要求。
3、能正确使用名词、动词和少量的数量词,会说短句,并能进行简单的对话。
4、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进行迁移,尝试简单仿编;能运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并能体验创造的乐趣。
5、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阅读欣赏能力;喜欢听故事、说儿歌,并能复述简短的故事。
6、引导幼儿对图书及阅读感兴趣。
三、社会
1、培养幼儿爱劳动、讲卫生的习惯,乐于在幼儿园、家中及其他社会场所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尊重成人的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2、培养幼儿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品质,学会关心集体和他人,学习人际交往的基本能力,培养幼儿乐于与同伴交往的行为习惯。
3、学会分辨简单的是非,有初步的是非感。
4、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自制力、自尊心、同情心和诚实、勇敢、不怕困难与挫折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5、能将玩具、用具等物品与人分享,体验分享的快乐。
6、知道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初步学会自我保护。
7、认识“六一”国际儿童节,学会用不同的方式庆祝节日。
8、教育幼儿爱家庭、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初步形成良好的社会性情感。
四、科学
1、对周围的事物感到好奇,喜欢触摸、摆弄、观察物体。
2、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周围环境和现象。
3、能发现自然环境的明显变化,感知天气和季节的明显特征。
4、学习饲养和种植,能观察动物、植物的明显特征,感受事物的多样性。
5、能正确认识“1”和“许多”及其关系,感知5以内的数量,能按实物、范例、点子卡片等标示的数量取出相等的实物。
6、能辨认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和特征;会按图形的形状进行分类,会制作图形标记。
7、知道早晨、晚上、白天和夜里的时间概念。
8、能比较物体的长短,并能把4个物体按长短排序。
五、艺术 ㈠美术
1、绘画活动
⑴会使用蜡笔、彩色铅笔、棉签、印章等工具进行绘画,会正确地涂色。
⑵会辨别红、黄、蓝、绿、橙、黑等基本色彩,能用两种以上的颜色画物体。⑶让幼儿初步体验装饰美,并能创作简单的装饰。
⑷学会用直线、斜线、弧线、几何图形等画出简单的人物和物体形象。⑸会欣赏画面的内容,提高鉴赏能力。
2、手工活动 ⑴泥工
① 学会用团、搓、捏、连接等技能和简单的辅助材料塑造物体的形象。② 在玩泥中体验泥的可变性和泥工活动的乐趣。⑵纸工
①学会用圆形、三角形等拼贴物体,并添画相关的内容。②能沿轮廓线撕出简单的物体形象。③ 会正确使用剪刀,能剪直线。
④ 能用正方形、三角形折叠简单的物体。⑶自制玩具
能运用穿、连接、粘贴等技能制作简单的玩具。㈡音乐
1、能积极、愉快地参与音乐活动,能分辨音乐中差别明显的高低、快慢、强弱,初步分辨音乐的节拍、节奏。
2、歌唱时发音自然、音调准确,能理解和表现不同性质的音乐作品,学会听间奏进行演唱,并能根据歌曲创编歌词。
3、学习简单的模仿动作和基本动作,学会用表情、动作和姿势与人沟通的方法,体验创编动作的乐趣。、了解简单乐器的音色特征,在老师的指导下,体验创造性变化演奏方法的乐趣,能独立随熟悉的乐曲或歌曲有节奏的演奏。
5、区分并感受2/
4、3/4拍音乐,观察、倾听周围环境中各种事物的形态、声音和运动状态,并会用动作和嗓音表现。
2.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总目标(小班) 篇二
一、幼儿教育可以适当的进行数字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颁布以后,幼儿园数字教育到底教还是不教,怎么教,教什么,成了许多幼儿园教师困惑的问题。有的提倡配合主题活动进行数学教育活动,却忽略了孩子的认知规律。有的提倡为幼儿创设生活化的情景,提倡用生活化的教育材料来组织教学,利用他们所熟悉的事物使幼儿感知和理解所学的内容,但这种方式教育途径单一,以课堂教学为主,教育内容的选择上重教材,忽视幼儿生活中的数学。其实在幼儿教学中,幼儿园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但有的教师却忽视了在一日生活中存在着数学教育的内容,忽视了把数学教育目标渗透到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从而错过了许多宝贵的教育良机,失去了许多幼儿学习数学的宝贵资源。
关注幼儿生活,同时关注幼儿数学,让幼儿在生活中感知数学,用智慧的眼睛,敏锐地捕捉周围生活中的数学信息,主动的运用数学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从而体验数学的趣味和作用,感受生活的乐趣,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幼儿的“乐趣”中进行数学教育,即用以感知生活中的乐趣来感知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从而体验数学的趣味感受数学的乐趣。
二、幼儿数学教育的理论基础
1.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我们的研究积极倡导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他认为“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我们的研究正是从幼儿的生活出发,挖掘生活中丰富的数学教育资源,再以生活为途径,渗透数学教育,为幼儿的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机会,从小就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相关理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把幼儿数学教育的内容列入“科学”领域,并从数学教育的目标、内容等方面,对我们幼儿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目标上,强调“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内容上,主张“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学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它明确了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和价值取向是使幼儿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的真实情景中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意义;在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心,感受和体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
3.幼儿数学认知能力的发展规律
小班幼儿教育主要以具体形象教育为主。研究中我们充分利用生活中具体的实物,现实的场景,让幼儿获取、积累数学经验。如幼儿有物体分类的经验(我们在午餐时,通过把碗、盘、勺分开摆放,积累幼儿分类的经验)他就在头脑中初步建立、理解数学中的“分类”概念,遇到其它类似的问题,他就会主动迁移自己的知识。
三、幼儿数学教育的基本原则
“做好小班幼儿生活数学教育的实践研究”是符合幼儿认知规律的,是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的具体表现,更是科学贯彻教育新规精神的要求。
我们认为,小班幼儿生活数学教育的实践研究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简单化原则
我们的研究是以幼儿简单化生活为途径的数学教育,是从幼儿的生活出发,利用幼儿熟悉的环境,利用幼儿身边的人、事、物,以生活活动的方式进行渗透性教育,使幼儿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获得简单的数学经验的教育。
2.兴趣化原则
幼儿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极强,在学习中他们往往以兴趣为出发点。研究中我们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用趣味性手段来揭示生活中数和形的有趣变化,以及联系上的多样性,以提高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3.主体化原则
在幼儿教学中,有很多生活的主题,教师是幼儿生活的客体、合作者、引导者,努力给幼儿思考和发展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促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题。
4.个性化原则
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许多研究表明:幼儿年龄越小,在数学方面的差异性就越大,要从幼儿的实际水平出发,进行教育,更好的关注幼儿参与活动的态度等。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数学活动应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构建初步的数的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总目标(小班) 篇三
1、初步萌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逐渐形成“上课”
意识。上课时,能在教师提醒下端正坐姿,不随意离开座位,并能将有
意注意集中到教育活动中。能大胆回答问题,知道插话、抢话是不礼貌 的行为。
2、爱护学具,尝试按教师要求使用学具,不随意损坏学具。3.逐渐适应集体生活环境,能和同伴共同游戏,友好相处,有玩具大家一起玩(不独占、不争抢、不拿回家),不乱动和拿别人的东西。
4、学会有礼貌地与周围人交往,会用礼貌用语表达问候、告别和道歉,平时能大胆回答成人的问话。
5、培养幼儿爱家庭、爱幼儿园、爱父母、老师、同伴及家庭其他
6、有初步的“好、坏、对、错”的观念,有做好孩子的愿望,能遵守家庭和幼儿园的生活规则,听大人的话,不任性。
7、有自己事情自己做的愿望,在成人的指导下,能完成洗手、穿衣、穿鞋、系扣子、等自我服务性劳动。
8、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改正不良的睡眠习惯(吮指、咬指、玩弄生殖器等)能安静、独立地进餐,不挑食,不剩饭,逐步学会饭后擦嘴、漱口。
9、养成良好的喝水习惯。
10、有讲卫生保护自己健康的观念和习惯。
11、有自我保护意识,初步了解保护自己和他人安全的简单常识。
培养步骤
1、要让幼儿认识习惯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让孩子分析案例等各种方式来进行,是他们切身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
2、要家长、教师、幼儿园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3、建立一日常规,进行系列化教育。
4、进行榜样教育。用各种教育行动进行榜样教育。
5、要及时评估,要表扬,用各种方式表扬、引导。
6、良好习惯的养成是需要持久的训练。是要进行观察、分析、评估、引导、训练等等,这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小班幼儿生活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生活是人生的第一课,也是最基本的课程。生活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重
要组成部分,它平凡而琐碎,由许许多多生活细节组成。生活习惯的好 坏不仅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是幼儿综合素养的体现,因此,在
幼儿园的生活学习中教师会利用游戏化课程,培养教导幼儿良好的生活
中班 生活习惯: 1.佩带手帕,衣着整齐,按时来园,不携带危险物品入园。2.入园后将自己的东西整齐地放在指定的地方,主动参与值日生活动(放椅子、整理图书、照料自然角等)。
3.正确的盥洗:卷袖子,用肥皂擦手并冲洗干净,保持地面清洁卫生,不随便玩水、玩肥皂。
4.学会自理大小便,整理好衣服。
5.能注意保持自己的个人卫生,勤洗澡、洗头、理发、剪指甲,保持衣裤的整齐干净。
6.愉快进餐,了解农民种粮食的辛苦,学会爱惜粮食。
7.文明进餐,细嚼慢咽,不挑食,保证桌面和衣服的整洁,学会收拾自己的餐具,餐后抹桌椅。
8.能独立有序地穿脱衣服并整理好,午睡时不影响他人,安静入睡,睡姿正确。
9.自由活动时能控制自己,不拔腿就跑,注意安全。10.离园时放好小椅子,主动带走自己的物品。
学习习惯: 能集中注意力专心倾听他人讲话,不随意打断。在集体教学中主动举手发言。
遵守活动区规则,爱护操作材料,知道换区游戏,在老师的指导下整理好活动材料。
爱动笔画画写写,握笔看书姿势正确。
正确使用玩具、文具,并学会保管,在教师引导下学习收拾玩具图书等。
能独立看书、爱护图书,会翻阅图书,阅读姿势正确。完成老师交给的简单任务,不怕困难,坚持完成。积极参与体育锻炼,锻炼过程中能及时增减衣服、喝水等。注意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并能与同伴摆放和整理体育活动材料。
交往习惯
能有礼貌地与他人问好、道别。
能与他人友好交往,正确使用礼貌用语。
尝试与同伴分享、合作、互相帮助,能够原谅同伴的过错。尊敬长辈,不随意翻别人的东西,不乱发脾气,不随意索要东西。24.爱护弱小,和伙伴在一起知道谦让,不争抢。
了解简单的公共规则,如: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壳纸屑、不大声喊叫等,并自觉遵守。
交往能力方面:
1、愿意和小伙伴分享玩具、图书、食品。
2、对人热情,主动使用礼貌用语,学做小主人。
3、尊敬长辈吃东西先请长辈吃。
4、别人讲话时,自己不乱嚷嚷,不说脏话、不说谎话。
5、遵守幼儿园秩序和班级规则,不打架、不骂人、不争抢玩具学会谦让。
6、诚实勇敢,知错能敢。
7、爱父母、爱同伴、爱家乡、爱祖国。
8、爱护公物,爱惜花草树木,节约用水。交往能力方面:
1、愿意和小伙伴分享玩具、图书、食品。
2、乐意与人交往,礼貌,大方、对人友好。
3、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有益活动,有自信心。
4、互相谦让,自己有进步不骄傲,愿意学习班内小朋友的优点,能为同伴的进步而高兴。
5、主动与别人交流,同伴之间用普通话交谈。
6、乐意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
大班
一、生活习惯总目标:
1、培养幼儿良好的作息时间,睡眠习惯,排泄习惯,饮食习惯,进餐习惯,整理习惯等,形成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常规。
2、有独立做事的意识和较好的生活自理能力,能够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具体目标
1、作息习惯有规律,能够比较自觉的控制自己的行为。并能够独立进行睡前以及起床后的整理。
2、大小便能够自理,便后能整理衣服。
3、知道吃有营养的食物,不吃垃圾食品,能够情绪愉快的进餐,不暴饮暴食。
4、学会穿鞋带,系鞋带等生活技能,保持衣服整洁。
5、会做值日生工作,主动整理玩具,保持环境卫生。
二、卫生习惯总目标:
1、帮助幼儿了解和掌握初步的卫生常识和技能,逐步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2、帮助幼儿获得预防常见病的简单知识,初步培养幼儿不怕伤痛、乐于接受预防接种和疾病治疗的态度及行为。具体目标
1、会做值日生工作,能够做到进餐前擦桌子,配合收拾碗筷、挂毛巾等工作。
2、自觉保持自身的清洁(能够主动洗澡、换洗衣裤等)。
3、能够主动整理室内外环境卫生。
4、能够独立整理自己衣物、玩具、书包、学具。
5、懂得简单的疾病预防与治疗知识。
三、学习习惯总目标:
1、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好问乐学。
2、培养幼儿的注意力,爱动脑筋勤于思考。
3、培养幼儿遵守学习纪律、具有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坚持性。
4、培养幼儿学习时能与同伴互助、合作和分享。具体目标:
1、大胆熟练的掌握各种学习用品的使用方法。
2、掌握学习前准备及学习后整理工作。
3、喜欢读书、会主动读书。知道好书推荐给同伴,互相学习。
4、培养幼儿的耐心、毅力、能够坚持读完一本书。
5、知道讲话时语意明确,声音响亮,吐字清晰。
6、培养幼儿勤与思考,好问乐学和主动创新能力。
7、培养幼儿对事物的鉴赏 能力以及审美能力。
四、礼仪习惯总目标:
1、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与人交往习惯,与人交谈合乎情理,讲话礼貌。
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主动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
3、理解遵守日常生活中的社会行为规划。
幼儿园礼仪:
1、主动和老师、伙伴、家长问好,与碰见的老师主动问好。
2、见到客人进班,主动问好。
3、掌握到幼儿园不同科室转交物品、传递消息的礼仪要求。
4、知道幼儿园小朋友生日会的意义和礼仪要求。家庭礼仪:
1、掌握接打电话的正确方法和注意事项。会用“您好”、“请问您找谁”、“请稍等一下”接电话。声音适中、自然大方。
2、学会有礼貌的接待客人。知道在别人家做客时应注意的礼节(学说道别语言:“请回、请留步、不用送”,并知道对主人的招待表示感谢,“谢谢您的招待”。在客人来时,能协助大人。公共场所礼仪:
1、知道按顺序排队是一种文明礼仪行为。培养幼儿如遇到他人有急事时,可让出自己的位置让他人先行。
2、知道如何正确的乘坐公交车、交通工具(主动刷卡,按顺序上下车,上车时不挤不推,要礼让老弱病残孕;行驶中不打闹大声喧哗,不向车外丢东西、吐痰,不脱鞋、不蹬座位,不在车上吃东西,下车提前准备,并使用文明用语......基本礼仪:
1、能在初次见面时主动与客人打招呼,并能自我介绍和介绍他人,表情自然,声音洪亮,语速适中。
2、知道别人讲话时,不打断别人的话,不插话。需要打断别人讲话时,知道等别人说完一句话以后,再说“对不起,打扰一下”,让后在别人允许的情况下说出你的事情。
3、女孩知道穿裙子坐位的要求。学会在拾取物品时,要走近物品后单腿下蹲、上体前倾、拾取物品。
4、知道借物时应征询对方同意后才能使用别人的物品,再借物时要使用礼貌用语。借来的物品要爱惜,避免弄坏。
5、能正确使用不同的手势来表达不同的意思(“请、鼓掌、胜利、指示方向、举手”)。
6、学会使用礼貌用语,知道与人交往时应该多用礼貌用语,知道在何种情况下运用“对不起、没关系”。
五、安全行为总目标:
1、培养幼儿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了解生活中安全标识。
2、了解身体主要器官的功能及重要性,懂得自我保护常识。
3、养成集体活动中规则意识,了解户外活动中的自我保护方法。安全意识:
①认识常见有关的安全标识; ②学习主动遵守交通规则;
③知道不玩火、不接触煤气、不接触电器开关,不携带或玩弄危险性物品;④上下楼梯不拥挤、不用棍棒打闹; ⑤离家离园时主动向家长或老师打招呼。
自我保护能力:
①知道遇到危险时要尽快告诉成人; ②知道简单的逃生方法;
③知道正确使用工具,避免锐器造成伤害;
④了解身体主要器官的功能及重要性,并了解简单的保护方法;
六、品德行为总目标:
1、培养幼儿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
2、培养幼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3、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培养幼儿尊重、真诚、友善的优秀品质。具体目标
1、懂得尊敬国旗、熟悉国歌、知道幼儿园每周升国旗活动的教育意义。学会升旗时立正行注目礼。
2、对人有礼貌,不说粗话,能和他人友好相处。
3、学会谦让,愿意学习同伴的优点,为同伴的进步感到高兴,乐意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
4、知道不隐瞒自己的过错,讲实话,做错了事能主动承认,勇于改正错误。
5、遵守公共场所规则,爱护公物。培养幼儿生活的条理性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并为幼儿参加家务劳动和社会公益劳动打下良好基础。
6、培养勇敢性格,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形成开朗自信的性格。
7、认识“三八节”、“植树节”、“儿童节”、“五一”、“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元旦”、“春节”等节日不同意义。
懂得尊重父母、老师和长辈,主动帮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让幼儿感受到新年的快乐,增进家庭成员的感情。
4.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总目标(小班) 篇四
——计数
东方之星学前教育机构 邓亚男
在上一期的《全景数学》专栏,我们对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核心理念及目标体系进行了梳理。对于数学、早期数学教育的问题值得我们从认识上进行重新审视与反思,自本期起,我们将结合幼儿园的实践状况,分期对目标体系中的关键问题展开讨论,以期对教师的数学教育观念、知识的更新及教学策略的运用有一定的帮助与启发。
幼儿对数概念的理解是幼儿数学学习的基础,也是幼儿园阶段数学教学的重点,幼儿对数概念的理解是从计数和学习辨认各组实物的“多少”中发展的。幼儿数概念的建构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可分为若干阶段:包括计数能力的发展,对数序的认识,数的守恒,对数的组成的掌握,以及用多种方式表示数、认识位值等。其中计数能力的发展是早期数学学习的基础。幼儿在爬楼梯、分糖豆、摆桌椅时都喜欢数一数。正是通过这种反复数数的经验,使他们学到了许多基本的数概念。
教师在幼儿园数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却往往对幼儿计数活动的重视不足,对数名、数量、数形的概念在应用上存在混淆,对幼儿计数能力有高估也有低估的倾向。认识到计数能力发展的重要价值,并且掌握准确的核心概念与数学的学科教学法知识是很有必要的。以下我们将围绕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来探讨幼儿园计数活动的价值及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什么是计数
在实践中,教师或家长往往会出现“高估”或“低估”幼儿计数能力的情况。“高估”即认为幼儿能很流利地数到很大的数,就代表幼儿的数概念甚至数学能力得到了较高的发展,把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等同于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而有时候,幼儿计数能力又有可能被“低估”,他们很少有机会尝试不同难度的数数练习,似乎幼儿园阶段数到20、50甚至100就足够了,而不可能再数更大的数,也不能理解更复杂的数量含义,那么幼儿也就很难体验到不规则数数法的用途与价值。
对于幼儿来说,计数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语言形式上的唱数(Verbal Counting),也就是不理解数概念基础上的口头数数;一种是理解性计数(Rational Counting),是在理解数的实际意义基础上的计数。
当孩子在唱数的时候,他们会听,会思考,当数到超过100这个界线时,他们会对重复的事物建立一种感觉,并获得对数字系统的理解能力,也就是数字感知。唱数除了从1开始按顺序逐一数数之外,还有很多种形式的不规则数数法,例如从0、1以外的数开始数;从某个数字开始往回数;以每隔2、5、10等进行跳数等。如果教师能够把这种口头数数的活动控制得又短又有趣,幼儿会最大程度地积极投入到数数活动中去,并从中获得对数感的体验与积累。
理解性的计数实际上是对物体的计数(Object Counting),是较为复杂的数数技巧,它要求幼儿除了必须按顺序知道这些数字的名称、读法以外,还需要同时将每一个数字的读法与它所对应的具体物体一一对应,知道数出的最后那个数字表示的是这些物体的总数,也就是数数的基数原则。能够满足这两个条件的数数行为才表明幼儿能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幼儿在理解性计数过程中,逐渐地将数量词与所代表的物体的量联系起来;移动、触摸或数物体的同时说出数量词,在这个过程中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他们还会注意到数数过程中,一个数比一个数多1,数数中的最后一个数不仅代表这个数,还代表了这一组物体的总数。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对数概念的理解逐步加深。所以,教师应该不断地、充分利用自然发生的机会,来帮助幼儿发展数概念。例如随时都可以引发的提问:“我们桌子上放了几个盒子?”“你排在队列里的第几名?”等等。幼儿会在数数的过程中,逐步对数值大小、数与数的关系、模式、运算以及位值等不断加深理解,从而形成准确的数概念。
二、计数活动应该如何开展
1.非正式活动更加适宜计数活动的开展
数学无处不在的本质特征决定了数学活动的形式也应该是灵活多样的,所以除了幼儿园以往开展的正式活动之外,教师可多采取一些非正式的活动形式,诸如在等待环节、外出游玩、过渡环节等,都可以开展一些简短的、不借助操作性材料的,随时随地即可发起的小活动来引导幼儿进行口头数数或理解性计数,我们可以把这种形式的非正式数学活动称之为“分钟活动”,这种形式的活动可以渗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
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数数活动来提高幼儿的口头数数能力,吸引幼儿采 用有趣的方式,例如从1开始数到5或数到10,可以轻轻数、慢慢数、打着拍子按节奏数等。也可以通过合作游戏来引导练习口头数数,如让幼儿自己找一个小伙伴,两人配合数数,一名幼儿数1,另一名幼儿数2,这样一来一往,看看最多能数到几。
再如教师可在过渡环节播放幼儿熟悉的音乐,音乐一响起就让幼儿开始伴音乐跳舞,音乐停止就立刻停止跳舞动作,教师说出一个数字,幼儿按照一定的节奏大声地从1数到这个数。
2.提供机会让幼儿尝试一些不规则数数法
除了从0或1开始逐一正数以外,教师还可以为幼儿提供机会进行不规则的数数,例如倒数、10个10个数,5个5个数,2个2个数,不从1或0开始数。教师可以说出一个数,请一名幼儿接着数,数过几个数之后,教师举“停止牌”或用手势打断他,让另一名幼儿从这个数开始接着数,直到数到某个数,或者让这组幼儿都数过一轮,游戏结束。
再如让幼儿体验跳数的形式,与幼儿讨论什么时候2个2个、5个5个、10个10个计数是有意义的,如看到成双成对的事物(如鞋子、袜子、手套等)可以2个2个地跳数,对于排列规则且数量较多的物体可以10个10个数,或5个5个数(如手、脚)。跳数不仅可以让幼儿体验到数序模式,也是一种有效、便捷的数数方法,同时还能为学习加减法打下基础。
3.理解数概念基础上的计数活动,要把握两个原则:一一对应、基数原则 如果涉及到数概念理解上的计数活动,也就是让幼儿数出某些物体的数量。尽管幼儿可能会唱数到很大的数,但教师应该首先从少量物体开始(如5以内)。让幼儿进行理解性计数,教师提出的问题可以是“这堆东西一共有多少个”(按物计数),也可以是“数出”某个限定数量的物体(按数取物)。这个数数的过程就是幼儿对一一对应法则和基数原则的应用。
教师可引导幼儿调动多感官体验,从而引导幼儿进行一一对应的点数,例如视觉上的:让幼儿点数某些动物卡片或玩具,并确认改变了摆放方式后,总数没变;听觉上的:请幼儿闭上眼睛或背对教师坐好,教师往铁罐里投放积木,一次投一个,请其他幼儿说出听到了几个积木掉进铁罐;触觉上的:请幼儿两人一组,一名幼儿在另一名幼儿后背上拍打几下,被拍打的幼儿数出次数并大声报出来。
如利用幼儿园户外场地上的方格,让幼儿分组来进行“跳格子”的比赛,每组都要通过投骰子来确定每次前进的步数,也就是根据骰子的点数,与前进的格 子数之间一一对应。如图1。当然教师也可改变玩法,创设情境和简单的材料,让幼儿在区角进行同伴游戏,从而观察幼儿是否能够在游戏过程中正确地进行一一对应点数,以及前进的步数是否与骰子点数一致。
图1 4.注意帮助幼儿建立数量、数名、数形之间的对应关系
幼儿对数名的掌握是比较早的,幼儿语言形式上的数数是幼儿理解数量的基础。所以幼儿往往在对数名很熟悉的情况下,却不清楚其所表达的数量是多少。而对书面数符号,也就是数形的认识,也往往不是与数名、数量同步的。幼儿往往有可能认识到了数形,却不理解其表达的实际意义,也可能理解数量的含义,而尚未与数形建立对应关系。所以教师在幼儿进行计数的教学实践中,应注意帮助幼儿逐渐在这三者之间建立对应关系。在活动设计和组织过程中,数名与数量的对应往往是第一步,在此基础上,逐步加入数量与数形之间的对应。
教师可利用数字卡片和数量卡片来引导幼儿建立数量与数名之间的对应。对于幼儿来说,规则排列的物体数量更容易识别和点数,而无序摆放的物体则在直接识别或点数上会略有难度。所以教师可以先从5或6个以内规则排列的物体开始让幼儿进行数量、数名、数形之间的对应,逐渐过渡到10个以内无序摆放的物体(如图2)。
图2 教师还可在区角创建“数字游戏区”,投放各种操作材料,比如积木块、数棒、珠子、钮扣等;同时投放某张数字卡片,如数字3。在一个阶段内让幼儿围绕这个数字,数出不同的材料,或用同一材料的不同排列形式来表示数量,如围绕数字3,幼儿可以拿出3块积木、3根数棒、3个珠子等。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使用不同的物品来表征数量,逐步理解数的实际意义,同时在数量、数名与数 形之间逐步建立对应关系。
图3
以上结合实践中的问题针对“计数”活动的开展进行了介绍,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应根据本班幼儿实际情况,有系统、有节奏地开展这类活动,并将这类活动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和小中大不同年龄段。
5.幼儿园小班语言教学目标 篇五
小班
1、倾听部分
(1)乐意倾听老师和同伴讲话。
(2)能听懂普通话。
(3)听别人说话时能保持安静,不打断别人扔说话。
2、表述部分
(1)愿意学说普通话,喜欢与老师、同伴及成人交谈。
(2)知道在集体面前要大声发言,在个别交谈时音量要适当。
(3)会用简单的语言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请求、愿望、感情与需要等,能讲述图片内容和自己感兴趣的事。
3、欣赏文学作品部分
(1)愿意欣赏并初步感受和理解不同体裁的幼儿文学作品。
(2)能独立地念儿歌,讲述简短的句子。
(3)能仿编较简单的儿歌、散文和故事等。
4、早期阅读部分
(1)知道可以用一段话来讲述一幅图的含义。
(2)知道每个字发音不同,所代表的意思也不同。
(3)喜欢听成人讲述图书的内容,并尝试自己阅读图书。
【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总目标(小班)】推荐阅读: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育教学计划08-05
幼儿园小班数学课件11-01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一11-25
幼儿园音乐教育目标11-19
分饼干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11-04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剥毛豆》11-05
幼儿园安全教育小班08-21
幼儿小班数学教案大全07-31
幼儿园小班教育心得随笔06-21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小青蛙捉害虫》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