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

2024-09-07

论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8篇)

1.论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 篇一

1.1投资决策阶段

投资决策阶段关系着后期阶段能否有效地进行控制,所以,造价人员必须要对技术、经济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制定出最优方案,以便为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因此,造价人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认真调查清楚工程项目实质所需的资源及环境要素的基础之上,并对所调查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

第二,在水利工程项目投资预测前,必须收集好有关工程材料采购地、主要材料与设备及其价格、施工用水与用电设备等基础资料。

第三,根据相关的行业资料及国家、政府的规定,进行有效的市场预测与投资估算,为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提供一些必要依据。同时,在完成相关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后,例如,对工程的风险性进行分析时,要确定项目的`主要风险源及抗风险能力,水利工程造价人员要根据市场预测和投资估算进行项目决策。

最后,为了防止盲目投资,在进行决策时,通常采用“集体决策制”,或投资方、决策人与专家组三者相结合的决策方式。

1.2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要注意技术、经济、实际与设计的关系。而如今已是市场经济,所以为了实现设计的合理性与经济性,建设单位要与设计单位积极配合,避免出现设计和施工脱节,或施工时出现大量设计变更等问题。因此,为了控制好设计阶段,一般有这三个方向需要注意。

首先,利用设计招标形式选择采用先进技术、工程造价低的较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

其次,根据技术经济指标对初步设计的总图方案及单项设计方案进行计算、分析、比较、评价,选取相对合理的方案。

最后,在整个设计阶段,把技术与经济统一起来,贯彻“先做预算,再计划”的方针,实行限额设计,并杜绝一些设计过程中“不算账、不计划”的不良现象。

2.论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 篇二

一、项目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

项目投资必须从投资决策阶段开始抓起, 特别是建设地区的选定、场址的选择、建设标准水平的确定、设备的型号标准、项目的经济规模等, 直接影响工程造价的高低。工程造价是项目决策阶段进行项目财务分析和经济评价的重要依据, 是制定投资计划和控制投资的依据。

1. 科学合理地编制投资估算是项目决策阶段的重要工作。

投资估算是一个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的主要造价文件, 投资估算一经批准后, 将作为此项目工程造价的最高限额。因此, 投资估算对于项目决策的成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投资估算的编制应考虑充分, 估算合理, 充分估计出项目建设过程中及建成后的收益与风险, 并提出防范措施。要防止高估, 尽可能做到全面、合理、准确。

2. 投资估算必须真实地反映设计内容。

投资估算应该实事求是地反映设计内容, 设计人员应从工程规模和项目内容上真实反映设计意图。要进行方案比选、方案优化, 不仅技术上可行, 而且经济上合理。要在充分理解项目建议书的基础上估算出项目的造价, 还应从经济角度去优化项目决策。因此, 工程造价人员应该从建设方案的优选开始, 全面参与到工程项目中去。按照工程项目管理的原则, 充分考虑由于建设条件、实施时间、建设周期的不同, 导致诸多动态因素对投资估算的影响。

二、设计和准备阶段的造价控制

1. 加大设计阶段概算造价控制力度。

在项目做出决策之后, 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就在于设计。设计是全过程造价控制的重点, 一个建设项目的设计优劣对于工程造价的影响占75%以上, 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投资。设计阶段的概算应加大力度, 精心设计、优化设计, 减少设计变更。利用自身的技术及专长, 在对建设项目的要求充分了解之后, 不管采用何种概算造价编制方法都必须对所有数据进行修正, 做到概算小于投资估算。采用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控制方法, 并贯穿于整个设计及准备阶段, 为整个工程项目的投资控制奠定坚实的基础。

2. 重视设计质量, 推行限额设计。

现阶段在工程建设领域, 工程设计和投资控制工作联系不够紧密。实际工作中, 设计人员都比较注重产品的安全性、实用性与技术先进性, 对设计产品的经济性不够重视。而且现行的设计取费标准是以工程造价为基数, 造价越高设计单位的收入就越多, 对设计中造成的浪费缺乏明确标准和控制措施, 不带任何经济责任, 不利于设计人员主动控制工程造价。

在设计阶段推行采用限额设计以保证总投资限额不被突破。限额设计就是按批准的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 按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 将设计阶段审定的投资造价分解到各专业设计组, 然后再分解到各单位工程和分部工程。在保证设计产品的安全及使用功能的前提下, 按分配的投资限额控制设计, 严格控制设计的不合理变更, 尤其是对影响工程造价的重大设计变更。不断改进、优化设计, 最终达到控制造价的目的。

三、招投标与施工实施阶段的造价控制

1. 加强工程招投标管理, 合理确定工程造价。

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管理程序,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加强对招投标工作的监督。招标文件是合同文件的组成部分, 是施工单位投标报价的依据, 是双方签订合同的依据, 也是竣工结算、处理索赔的依据。因此, 招标文件的编制应当严密准确, 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及争议, 避免索赔事件的发生。

不断提高工程量清单和标底的编制质量以及评标专家的业务素质。采用工程清单招标时, 招标人应完整的编制工程量清单总说明, 其中应该重点说明:工程概况、施工条件、施工现场、施工承包内容和方法、工期和质量要求等, 有利于投标人准确报价。

2. 加强合同管理, 减少造价条款争议。

施工合同是办理工程结算, 拨付工程款及处理索赔的直接依据, 也是工程建设质量控制、进度控制、费用控制的主要依据。因此在签订合同时要谨慎, 必须对合同的合法性、严谨性、完整性、准确性进行全面审核, 使工程造价在充分竞争的基础上实现合理确定, 避免发生争议, 造成后续索赔。

3. 严格控制工程变更和现场签证, 合理确定材料价格。

施工阶段是实现工程造价有效控制, 合理确定工程造价提供原始依据的过程。在工程项目建设中, 工程变更和现场签证是不可避免的, 但要进行合理的控制。要严把签证关, 签证是对施工过程的记录, 也是最终工程价款结算、索赔的依据。同时建立项目造价控制责任人制度, 有专门人员对项目造价控制负责, 跟踪管理, 对工程付款进度进行控制, 防止工程款超付。工程建设过程中, 材料费占有很大的比重, 约占直接费用的70%, 因此材料价格的高低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很大, 严格控制材料价格是降低造价的有效手段。

四、竣工结算与评价阶段的造价控制

1. 公平、合理地对竣工结算进行严格审核。

竣工结算的审核是投资控制的最后一个环节, 竣工结算作为工程造价合理确定的重要依据, 无论是施工单位还是建设单位都十分重视工程价款的审核结算。因此, 客观、公正地按有关规定编制竣工结算, 计算整个项目从筹建到全部竣工的实际费用是十分必要的。从工程量计算、预算定额套用、取费合理性的审查, 到变更签证、索赔条款、不可抗力因素的分析等, 都应该做到严格、公平、合理。

对竣工核算的审核不能仅仅注重工程结算的价款数字和审减数, 还应重点分析工程价款的原因及审核调整的内容。在审核过程中应层层把关, 对工作底稿逐渐复核, 落实具体, 不能流于形式, 从而真正达到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

2. 评价阶段对于自我总结经验和分析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建设项目的评价是对整个建设项目的一次综合性评价, 也是对该项目造价控制的总结。造价管理人员应认真细致地对待大量有关工程造价的数据资料, 通过与实际的联系分析、筛选, 得出影响工程造价的各项因素。建设、施工、监理、设计等单位应充分沟通, 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分析造价控制如何在各环节得到有效衔接, 如何有效防范价格风险, 真正达到工程造价由被动控制到主动控制转化的目的。

综合上述, 工程造价的控制是一项集管理、技术、质量、费用为一体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工程造价进行全过程管理是工程项目建设的必然趋势。因此, 要提高人员素质, 完善管理制度, 高质量、高效益地把好关, 把控制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提高建设工程的经济效益。

摘要:文章主要阐述工程造价的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的全过程管理, 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造价控制与方法。

3.试论工程变更和造价管理控制 篇三

关键词:工程变更;造价管理控制;定价要点;组织设计

由于工程项目前期工作的条件限制,在实施中往往会出现某些实际情况与原设计文件不符以及发现原设计的错误、遗漏或因其他客观因素而改变原设计方案、结构、数量或调整原合同中的工作内容,这就产生了工程变更。

合理、时机恰当和有序的工程变更对项目建设各方是有利的,具有工程建设的正面效应和推动作用,这将使建筑物或构筑物更能满足其使用功能和安全功能,并在此基础上降低成本和提升外观美化等。但是,毋庸置疑,相对随意的、不合时机和无序的变更将极大地影响工程质量、进度,导致项目成本增加。本文对工程变更和造价管理控制问题,展开探讨。

1. 工程变更

工程变更是因指设计文件或技术规范修改而引起的合同变更,一般伴有费用变化。变更的范围非常广泛,在表现形式上主要涉及到设计图纸或技术规范的改变、修改或补充,主要包括因设计变更或工程规模变化而引起的工程量增减、工程质量、性质、类型、施工顺序或时间安排的改变等方面的内容。

2. 造价管理

工程造价是指进行某项工程建设所花费的全部费用。造价管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深化以及现代科学管理的发展而不断加强和完善的,其目标是按经济规律的要求,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利用科学管理方法和先进管理手段,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提高投资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就是在工程建设各个阶段采用科学的计算方法和切合实际的计价依据,合理确定造价;有效控制就是在优化建设、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在投资决策、设计、建设各阶段,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措施把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和批准的造价限额以内,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以保证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

3. 施工组织设计对变更工程项目造价控制的影响

建设工程一般具有建设周期长、工程投资数额大等特点,因此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任何变更,都会造成工程总投资的变化,从而很有可能影响一开始以招投标文件和工程建设合同为基准的投资预算、投资收益评估以及投资风险决策的严重偏离,特别对工程质量、性质或类型的改变,以及招标文件或新增项目而引起的工程变更,将会更加增大工程结算和投资控制的难度。工程造价与其施工组织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项目变更对造价的影响重点表现在对变更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的变化上,该变化改变了完成原工程项目费用的投入。因此在对变更项目造价的控制上重点是对施工组织设计的控制,施工组织设计不仅是组织施工、指导生产的技术性文件,而且是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对变更项目单价的确定,关键就在如何确定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造价管理,必须把施工组织设计作为重要环节抓紧抓好,重视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和审查。项目变更时,应认真审查变更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尤其需要对施工工艺、方案设计、技术经济组织措施是否经济合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但在实际工作中,相当一部分变更项目没有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比较粗糙,流于形式,施工组织、方案、工艺的随意性很大,出现很多窝工浪费现象,使工程的费用不断增加,结果造成施工过程中工程造价失控,经济纠纷不断增加,导致投资效果比较差。

4. 工程变更的定价要点

4.1 合同中有相应计价项目时的变更工程定价;采用合同单价为计价原则:实践中工程任何部分的标高、位置、尺寸改变引起的工程变更以及设计变更或工程规模变化而引起的工程量增减均可按该原则来定价。这样能保持合同履行的严肃性,有效地发挥通过招标而产生的合同价格的作用,同时能有效地避免双方协商单价时的争议以及对合同正常履行带来的影响,且只要合同单价公平合理,则这一原则也是公平合理的。但当合同单价不合理时,则按上述原则计价时可能给业主或承包商带来不利影响(单价偏高时对业主不利、单价偏低时对承包商不利)。

合同单价的变更原则:当变更引起的工程量变化较大或工作性质有重大改变使得继续采用原有不合理合同单价计价会损害公平原则时,应对原有的合同单价进行变更。

确定原则是原单价偏高应相应降低,反之,应予以提高。单价变更方法的确定一般比较复杂,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般来说,对于合理的报价,由于工程量的增加,承包商增大规模效益,其增加的工程量部分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均会降低,因此,原有合同单价应予以降低; 对于零利润的报价,尽管承包商并未承诺对变更工程继续向业主让利,但由于规模效益的增加会使得承包商获利,因此其单价可维持不变;对于采用不平衡法的报价,继续使用原单价对超出双控的工程量计价是不公平的,此时应对超出部分的工程量采用公平合理的价格来计价。

4.2 合同中无相应计价项目的变更工程定价;合同中无相应计价项目的定价主要分2类: 一是对于一些小型的变更应以计日工为依据进行定价;二是对于大型变更,应采用协商确定新的工程单价,协商确定单价的主要方法是以概预算方法为基础的单价确定方法。该法要先确定变更项目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进行价格预算,按预算定额相应的编制办法,确定其预算单价。该方法的优点是有法律依据,产生的价格相对合理,能真实的反映完成该变更工程的成本和利润;其缺点是不同的施工方案、施工工艺会有不同的单价,另外该方法无法反映竞争的作用以及原有招标成果的作用,采用预算单价后会使投标竞争所产生的积极成果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使合同的结算价回复到预算价。特别是当承包商有不平衡报价时,不仅不能使投标竞争所产生的积极成果发挥作用,反而提高了合同的结算价格,该方法会加剧总造价的不合理性。

4.3 考虑到采用合同价和概预算方法为基础的定价方法均存在不足,合理的定价方法应是采用加权计算为基础的定价法,该方法是在考虑变更项目单价的同时,保持合同价不受实质影响的前提下,对新增工程部分按概预算方法定价以此加权确定变更项目的单价,该方法的不足之处是未考虑规模效益对成本和价格的影响。总之,在工程实践中采用何种定价方法是比较复杂的,这涉及到各方利益的博弈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坚持公平合理的定价原则。

5. 施工组织设计和定价方法的工程造价管理理念

施工组织设计和定价方法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环节。因此, 在工程实践中应该重视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审查工作和采用公平合理的定价方法。

5.1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与预算定额相结合。预算定额具有整体上的通用性和个体上的不相融性的特性。在编制施工組织设计前,应该熟悉和掌握预算定额,并且要合理的应用预算定额,特别是要熟悉预算定额采用的施工方法、工艺以及预算定额分部分项的工程说明,熟悉预算定额规定的工程量计算规则,重点关注掌握预算定额中有条件限制执行的定额项目,重视特殊作业条件下工程的方案设计和施工机械设备的配备等方面情况。

5.2 变更项目预算的编制与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应同步。变更项目预算应根据设计变更按照既定的施工方案和方法进行编制,预算价格主要由完成该变更项目施工所需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等的消耗所确定。施工组织设计主要是为完成该项目施工而确定的施工方案和方法。一旦项目施工方法发生变化,则相应预算部分的价格也应随之调整,施工方案的变动将会影响预算中工程量和单价的变化,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预算编制与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应同步进行, 以便控制工程造价。

5.3 重视施工组织设计与合理定价方法的有机结合。工程实践中,首先应该坚决杜绝无施工组织设计的工程开工;其次在变更项目开工前,必须要认真地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和变更项目预算的编制,特别是对变更工程定价方法的审查,应注意其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最后在项目施工中,还要对施工组织设计和预算单价的公平合理进行监督和控制,达到真正控制和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6. 结语

工程变更下的造价控制是工程管理的一个方面,要重视控制变更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定价方法和提高建设者们的管理水平,建立完善的、科学的管理体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有效控制工程的造价、提高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章斌毅,论造价管理中的工程变更管理[J].科技资讯,2006.04.13

4.浅论存货管理和成本控制 篇四

【摘要】存货在企业会计准则中被列为第一号,由此可见存货的重要性。通过加强企业存货管理,达到降低企业综合成本的目标,有效的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连续正常进行,从而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确保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关键词]存货 管理 控制

一、存货及其管理的概念

存货是指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的、以销售的产成品或商品,或为了出售仍然处于生产过程中的产品,或在生产过程、劳务过程中消耗的材料、物料等。它是反映企业流动资金运作情况的晴雨表,往往成为少数人用来调节利润、偷逃国家税费基金的调节器。因为它不仅在企业营运资本中占很大比重,而且又是流动性较差的流动资产。存货管理就是对企业的存货进行管理,主要包括存货的信息管理和在此基础上的决策分析,最后进行有效控制,达到存货管理的最终目的提高经济效益。

二、存货管理的目标

企业置留存货的原因一方面是为了保证生产或销售的经营需要,另一方面是出自价格的考虑,零购物资的价格往往较高,而整批购买在价格上有优惠。但是,过多地存货要占用较多资金,并且会增加包括仓储费、保险费、维护费、管理人员工资在内的各项开支,因此,进行存货管理目标就是尽力在各种成本与存货效益之间做出权衡,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这就是存货管理的目标。

三、推行零存货管理的必要性

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反对产品过分积压,这一目标的形成是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规律,也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存货在适时制下被认为对企业的经营存在负面影响。

1.企业持有存货,占压流动资金。当企业持有大量存货时,相应数额的资金就暂时沉淀下来,直到产品销售出去才能重新参加周转。如果企业存货严重积压,为了获得流动资金支付工资等必要的开支,企业可能被迫增加举债,支付额外利息;反之,如果企业能够大量减少存货,甚至是零存货,将这部分资金运用到其他方面,则可以取得投资收益。可见,企业持有存货存在机会成本。2.企业持有存货,会发生仓储成本。大量存货必然要占用仓储空间,要耗费企业人工进行管理,存货本身在仓储过程中也可能发生损耗。这种仓储成本和管理成本都将提高企业的成本水平。

3.企业持有存货,会掩盖生产质量问题,掩盖生产效率,增加企业信息系统的复杂性。当企业后一道工序进行加工过程中,如果发现从在产品库中取出的在产品有次品,则可以再去在产品库中取用合格品,这时次品的出现不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不会立即引起管理人员的重视,不利于企业寻找次品出现原因而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假设企业生产效率低,市场需要大量成品时,有库存成品起缓冲的作用,不利于督促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四、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1.成本控制是企业增加利润的根本途径。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降低成本都可以增加利润。在企业销售收入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可以使利润增加;在企业销售收入增长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可以使企业利润更快地增长;在企业销售收入下降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可以有效地控制利润的下降。因此,企业应该把成本控制作为日常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

2.成本控制是企业抵抗内外压力的重要武器。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如:同行业的竞争、企业职工要求提高薪水、改善福利待遇等。企业要想在压力中寻求生存及发展,降低成本是最重要的措施。降低成本可以降低保本点,扩大安全边际,增强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3.成本控制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企业降低成本、扩大销售后有了稳固的经营基础,才能有力量去寻求新的发展。

五、加强企业存货管理的对策

利用企业物流的先进的管理理论的管理和管理方法,对企业存货管理的全过程。进行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使存货管理活动中的订单流、物流和资金流处于最佳状态,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这是现代企业存货管理的趋势和重点。我们的大多数企业都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提高销售和扩张规模上,相比之下,对存货管理则有所忽视,为了降低企业的存货成本,提升核心竞争力,企业必须将加强存货管理提到日程上来。

1.建立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计算机存货管理系统。企业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适用的存货管理系统,以便可以实时、动态了解企业的存货信息,提高存货运营效率。按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进行核算,对存货的核算应及时、准确及完整。

2.建立科学高效的存货管理制度。企业应建立起科学高效的存货管理制度,并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的完善,存货的日常控制方法应采用存货归口分级管理责任制。制定指标部门应参照历史数据,结合本期实际情况,分解存货资金计划指标给企业各有关职能部门进行管理。

3.存货的规划。存货的规划是控制存货水平,降低资金占用,使存货效益和成本达到最优化的存货前的控制方法。做好存货规划。首先应制定经济订货规划,确定好经济订货批量,再订货点及时补货,避免缺货。其次要确定存货资金占用额。

4.完善内部控制确保其行之有效。第一,做好岗前分工控制。第二,取得、验收与入库的控制。第三,仓储与保管控制。第四,监督与检查。

5.合理调整内部物流资源,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内部的物流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直接影响着存货的经济采购量。仓储量和存货的成本,在企业管理中,企业内部物流资源的整合已为大多数企业所重视,如仅利用内部物流资源,难以满足企业降低成本和提高竞争力的要求,而利用第三方物流对加强存货管理有重要的作用。

六、成本控制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现代企业成本控制组织体系

现代企业成本控制组织体系就其整体结构而言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成本控制决策系统:该系统负责决策成本控制总体目标,制定成本控制战略措施。二是成本控制管理系统:该系统是以成本控制总体目标和战略目标为指导,制定成本控制计划,行使协调、监督职能,是成本控制主体层次系统的中间层次。三是成本控制执行系统:该系统一方面从已经明确的成本控制责任出发,各具体控制现代企业人财物对象成本和产供销环节成本的成本控制主体(包括各部门、各内部单位和各岗位职工),从实际出发,采取一系列战术和措施,努力完成或超额完成各自分解到的成本子目标;另一方面,根据各部门、各内部单位的工作特点和生产工艺及成本的形成特点,制定二级成本控制方法,并行使相应的决策、管理职能,以保证完成或超额完成各自分解到的成本控制子目标。

(二)改革财务管理体制 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是企业内部划分为小核算单位后,相继出现了一些经营实体另立户头,财权分散,出现了开支成本总部负担,盈利留在下属部门,而对下属部门的财务监督力度较软,造成企业效益流失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必须改革现行的财务管理制度,解决好扩权、放权与必要集中的关系,将分散的财权收归总部统一管理。为确保这一集中的实现,各单位的核算员必须与原单位(或部门)脱钩,划归财务部门统一管理,人员的聘用应由财务部门决定,使核算员能在职权范围内尽职尽责地做好财务核算工作。

(三)加强企业成本的日常管理工作

成本的日常管理,在企业既是一项极其普通的管理工作,又是一项极其难以控制到位的工作。成本控制的效果受内在及外在因素的影响,包括执行标准的科学性,贯彻的准确性、普遍性及个案的特殊性等。企业成本的日常管理要根据统一领导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实行成本分级归口管理责任制,明确企业内部应建立以资金、固定费用、变动成本三大指标为中心的核算、控制、考核体系。

企业财务部门应会同经营管理等相关部门,根据企业的经营情况对下一进行成本预测,并将成本分解落实到各下属单位、部门,加强考核与控制,把下属单位、部门的变动成本和利润作为考核指标,把劳动生产率和利润捆绑在一起,作为评分计奖的依据,总部下属各单位、部门应对责任指标进一步分解为产量、质量、消耗、出勤率4项指标下达到下一层,以保证本单位责任指标的完成,月终通过编制责任会计内部报表,反映各单位各项指标的实际完成情况,以达到事前、事中控制,降低成本的目的。

(四)加强物资采购的管理

物资采购是企业物资管理的重要环节,健全的物资采购制度,合理的采购分工,科学的采购方式是降低采购成本的根本保障。因此,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强物资采购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1.物资采购应实行归口管理。物资采购只有归口物资部门,才能为实现集中批量采购打下基础,反之,不实行归口管理,造成多头采购,必然形成管理混乱、成本失控的局面。

2.实行集中批量采购。集中批量采购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降低采购价格的前提。要实现控制,首先就要集中采购,只有集中才能形成批量,有了批量才能争取到生产企业的各种优惠政策,才能达到企业成本控制的目标。

3.加强物资采购来源渠道的管理。选择物资采购来源渠道,应坚持“质量合格、费用最低,费用相同、质量选优”的原则。按照这样的原则确定长期的采购供应渠道,建立物资采购来源渠道档案,对物资采购来源渠道实行动态分析管理,定期评审,不符合要求的及时调整。同时还要继续开辟更优的渠道,形成渠道间的竞争,为保证物资供应和降低采购成本创造条件。

4.合理制定采购方案。制定合理的采购方案是降低采购成本的有效措施,对需采购的物资,采购部门要依据企业审定的渠道,根据到站情况、运输方式等,逐一测算采购总成本并用采购成本法进行核算,据以确定最佳方案。

(五)充分利用闲置资源

这里所说的闲置资源并不仅仅指企业内部的闲置资源,包括充分利用外部和内部本身的闲置资源,如土地、未开发的矿产及自然物,闲置的厂房、仓库以及机器设备等等。这些资源本身具有使用价值,由于种种原因而废弃不用,使其价值被埋没。如果通过合作、租赁等方式将它们合理的经营运作或以较少的资金拥有它们,就会产生低投入、高产出的效果。

(六)盘活积压商品

商品滞销积压,是企业经营中常见的问题。商品卖不出去,其价值自然会减损,这时候,及时处理积压商品就成为企业经营中的一件重要事项。积压的商品如果不及时推销出去,便会慢慢地失去市场,企业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积压商品卖出去,表面看依然是亏损,实际上是把企业因商品积压而造成的亏损降到了最低,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积极处理积压商品对企业来说也是一种成本的节约。

(七)加强费用管理,控制不合理支出

在费用管理上,要全面实行目标限额控制以及节约奖励超支处罚制度。首先要根据《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财务制度的要求,正确确定费用开支范围和各项目开支标准,按照费用项目的性质和可控制原则,归口到各有关单位,如:营业费用归口由物资采购部门、销售部门管理,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归口由其他各职能部门管理。各部门还要将费用项目分解到下属各车间、班组及个人,明确责任,使全员提高费用控制意识,以达到全面控制费用支出的目的。

总结以上几点可以得出存货管理和控制对企业的重要性,对于会计这份职业来说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或多或少都会有所接触,都应该认真仔细的详细了解。是对自身,对工作单位以及对国家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王黎:浅析企业存货管理[J].中共长春市党委校学报,2006(4)[2]冯丽娟,王秀凤,李威:加强企业存货管理的途征[J].冶金财会,2005(1)[3]陈冬妍.谈企业成本控制[J].煤炭技术,2002,(3).

5.论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 篇五

2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

工程设计是基于工程决策的基础上,得以进行的工程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在此工程中,施工单位需根据工程项目建设要求、工程项目实际调研情况以及施工单位实际发展情况进行施工图纸设计、招标设计、合同设计,用以为施工工程提供施工标准与依据。在此过程中,施工单位首先应根据工程要求与自身资源、经济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与整合,从而设计出最优的施工方案,用以保证施工工程与工程造价管理的稳定性。其次,施工单位工程造价工作人员,根据方案,结合工程项目预结算计算方法,对工程各环节所需材料、人力资源、设备以及整体费用进行计算[3]。与此同时,基于施工单位自身情况(技术人员、工程设备、运行资金等)将工程图与施工图相结合,对工程项目进行科学分解并保证分解项目预结算限额的稳定性。此外,设计并规划合同标准,避免工程变更造成经济损失与工期的延误,用以在施工工程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进行科学规划。

3工程项目招、投标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

随着工程项目的增多,招标的制度成为我国建筑工程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建设企业迎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施工单位而言,施工单位的.招标工作是一个内容复杂且涉及领广泛的工程管理环节。与此同时,施工单位招标工作也属于工程造价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对施工单位工程成本控制与管理具有直接影响作用。因此,要想实现施工单位工程造价管理的优化,降低企业成本控制,施工单位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组织开展招标工作:其一,严格遵循国家招标文件的具体要求,结合市场发展变化,科学进行招、投标设计;其二,准确掌握市场发展变化与工程项目需求,结合市场调查情况(原材料市场价格、设备价格、竞争企业情况)进行合理投标报价,并制定科学施工方案;其三,利用工程量清单计算模式,对工程成成本进行预算,并结合施工图纸与实际情况,对成本进行调控[4]。

4工程合同签订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

合同是施工单位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标准,是工程施工各环节费用支出的重要依据,有效反映了建筑工程市场情况变化。因此,施工单位在合同设计与签订过程中,应保障其全面性、合理性、科学性与规范性。对此,施工单位在合同签订前应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市场调研、企业实际情况、工程建设需求、工程成本可控范围、不确定因素影响性等),从而强化合同管理。与此同时,对不确定性因素应进行补充说明,并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及时调整,明确责任职能,从而保证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有效性与准确性。

5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

施工阶段是施工单位工程建设中的重要阶段,也是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中十分重要的阶段。在此过程中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经济投入都将进行实践投入,具有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着工程工期与资源投入[5]。因此,在施工工程中要想实现工程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的稳定与优化,可从以下几点进行管理与控制:首先,基于施工图纸与施工合同进行工程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施工单位在施工工程中,根据施工图纸比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反复考察,并针对图纸中已发生变化的地区进行及时、合理调整,用以减少因工程变更而造成费用损失。例外,施工单位应遵照合同施工要求,明确施工责任,用合同维护自身权益,避免因工程纠纷而出现经济损失。其次,强化施工成本控制:熟练掌握施工具体情况,依据市场变化,科学计算工程量,避免漏算、错算、超算等现象的产生。合理选用施工工作人员与施工设备,尽量聘用高技术且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在保证工程质量、工程进度的同时,降低用工数量,从而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此外,注重施工变更的控制:工程变更问题是施工过程中较为常见的问题,也是影响竣工工期与施工成本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施工单位应做好充足的施工准备工作,尽量减少施工变更的产生,在面临施工变更时,及时调整施工方案,与解决对策,用以减低经济损失。

6工程竣工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

施工单位应建立完善的工程竣工管理部门,科学管理工程款项、预结算工作与建筑问题索赔制度,尽量降低工程变更、工程延期等问题带来的经济影响,避免工程款拖欠问题的产生,从而实现施工单位工程的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的优化。

7结论

总而言之,工程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对施工单位内部资源优化与调控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基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深化发展以及土木工程建设的改革实施,实现施工单位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优化发展,对我国施工单位安全、稳定、可持发展与竞争具有深远意义,是我国建筑行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李娜.施工单位的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03):26.

[2]玄丽,康丽.浅谈高校基建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和控制[J].科技资讯,(21):35-36.

[3]张妮妮.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造价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35):49-50.

[4]马科.浅谈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的造价管理及成本控制[J].现代经济信息,2016(11):224-225.

6.论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 篇六

专业论文

论市政工程路桥施工质量控制与项目管理措施

论市政工程路桥施工质量控制与项目管理措施

摘要:市政路桥是现代城市建设的重点内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市政路桥工程的建设规模及投资规模都越来越大,对路桥工程项目的管路以及施工质量的管理及控制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分析市政路桥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市政建设;路桥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U448.1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影响市政路桥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

市政路桥工程涉及范围较广、施工过程中涉及的专业众多、交叉作业较多,施工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众多,因此,施工质量控制及项目管理的难度较大。分析影响市政路桥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可以有针对性开展质量控制及项目管理工作。影响市政路桥施工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人员管理、机械设备、材料及施工方法及方面的因素。

(一)主观人为因素

工程的质量是由人创造的,在

施工过程,人的主观意识在很大程度决定了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技术人员的主观意识包括对施工过程的管理、施工方法以及操作人员责任心等方面,这些都直接影响着施工质量。施工人员素质高低主要表现在工作质量上,在施工质量管理及项目管理中,要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就必须加强工作质量的管理。提高工作质量的前提是加强和岗位教育,在质量控制及项目管理过程中,应通过技术交底和岗位教育树立全员的质量意识,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全员关心和重视施工质量的风气。

(二)设备因素

设备是工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现代路桥建设工程越来越依赖先进的施工设备。随着建设事业的发展以及机械化程度的不断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提高。机械设备的质量在施工质量控制及项目管理中越来越重要。一般情况下,施工机械设备不会直接在工程实体中应用,因此对工程质量不会产生产生直接性的影响,但其间接性的影响却不能忽略。因此,在确定工程方案时,就应注意选择可靠的、先进的、符合技术要求的、适用的设备,以确保工程质量。尤其是一些对有计量作用的设备,应定期对其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达到额定的性能,从而满足工程质量的要求。

(三)施工材料因素

现代建设工程的材料大致可以分为成品、半成品、原材料和构配件四类。材料是工程的基础,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如果材料的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尤其是在市政路桥工程中,由于材料的用量比较大,而种类相比于普通的建筑工程较少,因此,材料的质量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影响较大。工程材料的质量是工程质量的保证。

(四)施工方法的影响

在建设项目中,施工方法主要是指在整个建设项目中采用的技术方案、组织措施、工艺流程、施工组织设计以及检测手段等。其中,施工方案是决定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进度及投资效益等三大控制目标是否能够顺利实现的关键。而施工组织的设计、施工组织以及操作要求等都施工质量、进度及投资有较大的影响,在确定过程中都必须以质量为目标进行严格控制。

二、施工质量控制

要提高市政路桥工程的施工质量,首先应加强人员的教育培养与管理,加强对工程材料、施工设备设施的质量控制及现场管理等。

(一)加强人员的教育培养与管理人是质量的创造者,要确保工程的质量,需要拥有一支纪律严明、富有创造力、技术过硬的工队伍。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应注意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在职责分明的同时加强全员的责任意识和荣辱与共的团队精神。其次,应建立健全施工队伍的管理体制,以明确各岗位权利和职责,将施工管理制度和办法落到实处,从而确保工程质量。

(二)加强施工技术管理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市政路桥施工的规模较大,工程量较大,施工技术对工程进度及工程质量的影响极大,并且先进的施工技术及管理办法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工期,有利于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市政路桥工程的施工工序较多,施工工艺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现场施工人员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做好技术准备。对于施工人员来说,除了应具备过硬的施工技术,还应具备能够根据现场资源以及自然气候条件优化施工工序的能力。因此,应加强对施工技术的培训,做好技术储备。

(三)加强材料及设备采购管理,严把质量关

材料设备等施工要素是路桥工程的重要组成,是影响路桥工程质量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如果对这部分控制不严格,很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并且一旦出现问题将很难弥补。由于材料及设备的采购影响因素众多,受多方面的限制,如会受到施工难度、材料属性及工程造价等的影响,因此,在材料及设备的采购过程中,应权衡各方面因素,以实现最优质量和效益。目前,市场上的材料设备质量参差不齐,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现象非常普遍,在材料及设备的选购过程中应严格筛选,不能有现偷工减料行为。在完成材料设备的采购后,应尽量将其分类堆放和发放,并合理地安排材料的安放环境,防止材料受热、受潮而变质。对于一些精确度较高的设备,为维持其精密度,需对其进行定期维修和保养,以确保其其使用率和寿命。对于一些易燃易爆的材料,应加强安全保护措施。

(四)加强现场监理

应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监理部门应在每个分项工程开工前,应各分项工程进行明细管理。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加强自检,自检合格并由监理工程师审查确认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工作。同时,应加强现场巡视,对与重点工程应实行全程旁站监督,以便及时地发现并解决问题。设计单位应派代表常驻工地,以便及时地解决与设计施工相关的问题。

三、加强市政路桥工程项目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科学有效的路桥项目施工管理机制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1、加强各项目之间的协调配合

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应将路桥项目的施工管理思想融入到整个建筑管理系统中,加强路桥项目施工管理与其它管理体系之间的联系,加强个项目之间的协调配合。

2、合理整合和分配资源

在项目管理中,应分析资源优势,加强各种资源的配合,充分发挥资源的能动性,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对项目方案质量的分析,是路桥项目施工管理的一部分,应在方案的进程中介入监控、重视与设计单位之间的共同合作,以有效保证设计质量。

3、建立健全路桥项目施工管理体系

路桥项目施工管理要想取得成果,就必须和处于市场经济下的路桥建筑市场紧密相连。注重科技与管理的相互融合,这不仅因为任何生产活动都要有一定的技术条件作为基础,同时也只有在一定的技术要求和规范的控制下管理工作才能顺利进行。

(二)建立健全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1、加强施工现场试验室建设与管理

工地试验室是工程质量管理的一个基础设置部门,是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在进行路桥建设时,必须具备功能完善的工地试验室。试验室中必须配备相关的完整的仪器设备以及专业试验人员,建立试验报告反馈制度,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对施工全过程的数据控制、监测。

2、建立健全内部质量监理制度

应建立健全工程质量内部监理制度,工程内部监理工程师对于对不按图纸施工、外形尺寸不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的;不符合监理程序而施工的工程项目和使用原材料、外购构件不符合要求的、没有进行工序交接检查的工程以及未经驻地工程师签证的隐蔽工程有否决权。在检查中,如有造成返工损失或质量事故的,有权作出扣减项目经理部工资含量的裁决;对弄虚作假、违反操作规程、隐瞒质量事故的班组或人员,有权向项目经理提出给予处罚的建议;对提高质量有突出成绩者有权建议项目领导给予表彰和奖励。

(三)制订企业工法,落实合同规范

在合同规范中,对半成品、原材料以及竣工工程都有明确的技术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要求和质量标准,有时还规定使用的施工手段。施工单位应在充分学习并理解合同规范之后,严格按照工序编制企业工法,用工法规范施工活动和施工行为,以落实合同规范。

(四)建立适应项目法施工特点的运行机制

1、加强管理机制运行

(1)定定期召开生产例会

定定期召开生产例会,对现有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和解决,并安排下半月的施工。经理部应加强施工动态管理,对劳动力使用、材料供应、机械设备运转以及形象进度等进行分析,找出与计划之间的差异,并及时进行调整和补救。

(2)加强预防控制,落实责任制

在施工中应注重深化全面质量管理,提高全员质量意识,以预防为主,对质量实行超前控制,在组织形式和职能上建立健全以项目经理为首的项目质量保证体系,并按照不同专业性质和管理职能,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明确每个部门层次和个人的质量责任。同时,应根据工程的不同部位以及施工条件和要求,分别采取不同措施,对工程进行质量控制、监督和检查验收,确保每一个子项目和每个关键工序控制点的质量。

2、加强成本管理

依靠推行科学的管理方法来实现成本目标,提高施工及管理人员的成本意识,变单一控制为多方控制,以全过程控制代替阶段控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1)以预防为基础,对各队担负的工程项目费用进行预测分解,成本计划落实到每一个项目,实现超前控。

(2)采取责任成本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成本保证体系。

(3)应控制材料消耗,根据工程进度的现场要求,重点控制钢材及水泥等,合理有效地降低材料费用。

(4)合理地组织生产,以提高施工效率。兵营根据不同的施工阶段,做好不同工种人员的余缺调剂,以节约人工费。

3、加强安全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应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加强全体施工人员的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安全教育,明确责任分工,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并划分安全责任区,坚持上岗前安全教育,施工中严格执行劳动纪律和安全操作规程。施工后总结安全生产情况,加强定期安全检查,确保施工安全。

四、结束语

市政工程的质量直接诶影响着城市的形象以及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市政路桥工程的施工面积较广、涉及的专业众多、参建单位较多、影响因素众多、地上障碍物较多且交叉作业多,而市政路桥施工点具有很强的分散性,这使得市政路桥工程的质量控制以及项目管理难度较大,在施工质量控制及项目管理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质量控制标准,加强施工全过程的管理,建立健全各种质量管理办法及措施,从而提高工程管理水平,确保市政路桥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赵卫东.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质量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119.[2] 黄木良.浅谈市政路桥施工质量控制措施[J].中国科技纵横,2011,(13):244

7.论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 篇七

我国建筑企业的通病是:对工程造价的管理控制不合理, 只有几个部门重视工程造价及其运行, 这也是我国建筑工程造价偏高的原因之一。这给工程造价的客观性、准确性带来不良影响, 也造成了较大的工程资源浪费。我国预算人员及建筑行业人员在工程量的计算、施工图的编制、工程变更设计、项目竣工图绘制上都存在片面性。在工程建设的整个环节中, 不重视造价控制, 最后造成实际工程造价与预算造价的相差很大, 造成了巨大的资金浪费, 影响建筑企业的实际收益。

1 工程造价的过程控制要点的重要性分析

工程造价管理控制存在于建筑工程的所有环节中, 对工程项目的建设、决策环节有重要的影响。就决策环节而言, 需要适应建筑工程基本要求, 从不同角度制定实施方案, 明确不同方案的建设技术、工程造价、工程效率等, 并根据这些要求进行对比分析, 从中选择最合适的工程方案, 以最低的建设成本完成质量最佳的工程项目。就建筑项目投标而言, 企业需要按照自身的实力进行投标, 不可偏离自身能力范围随意降低工程造价, 否则会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就建筑工程的施工环节而言, 因为建筑工程在施工环节、施工技术上都有较为严格的要求, 因此制定好的设计方案也会因为现场实际情况做出调整, 其中也会关系到工程造价及其管理问题。就工程竣工阶段而言, 此阶段需要结算工程的总成本, 涉及到整个建设过程中的方方面面。由此可见, 建筑工程的所有环节中都包含了工程造价管控问题, 对建筑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建筑工程的质量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2 工程造价管理控制过程中的管理控制要点分析

2.1 工程决策与规划阶段的造价管理

在项目投资阶段中, 会涉及到工程文件与资料, 其中项目投资估算是工程建设的重要资料之一, 它关系到建筑工程的可行性、可操作性, 同时也是工程建议书的组成部分, 反映了建筑工程的造价预算合理性。一般情况下, 建筑工程投资估算中, 企业可以采用委托方式将投资估算交给专业工程造价服务企业, 编制出工程投资估算表。为确保投资估算的全面性、可靠性与整体性, 需要充分掌握工程投资估算的影响因素, 如工程建设区域具体要求、工程建设标准要求、工程项目经济规模等。同时, 也应做好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的估算, 因为流动与固定资产是工程投资估算工作的核心要点。在进行造价估算编制时, 需要全面考虑工程的具体情况, 分析项目建议书内的内容和条约, 才能保证项目造价估算的误差在合理范围内, 提升项目决策的经济有效性。

2.2 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

此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是建立在合理科学的设计方案基础之上的, 如结构建材建设场地、结构设计方案等, 通过反复核查对比现有资料, 才能理顺经济和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以, 设计方案的选择应该将眼前与长远的利益关系因素结合起来考虑, 既要保证建筑工程所有环节的经济性, 更要控制好工程投入使用后的效果。设计人员与工作单位需要高度重视项目的所有环节, 特别是建筑质量的监管, 不能因为工作量大而运用最为保守的设计方案, 将此作为规避应当责任的工具。所以, 为了避免出现此种情况, 建筑企业和设计单位与部门签署责任协议, 进行定额设计或者限额设计, 从而提高建筑设计的质量, 最大程度地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节约建筑工程的造价成本。

设计中利用价值工程法或者限额设计法, 可以将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限额设计方法通常是将已经批准的投资预算控制方法作为实施前提, 在此基础上进行初步设计和概算, 通过总概算来控制施工技术方法的运用与施工图的设计。完成设计方案之后, 按照专业性的差异将确定好的投资金额以合理的比例分解到企业与部门中, 管理好投资额的流向, 控制其落实情况。限额设计中需要设计人员与造价人员的紧密配合, 利用收集的资料数据, 对人力资源价格、机械设备价格和原材料价格进行调研分析, 实现机械设备、材质的最优化。

价值工程方法属于技术经济分析方法, 也叫价值分析, 重视功能分析与改进, 研究的重点是以最低的人力物力财力获得建筑的必要功能。企业可以整合价值工程, 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 增强建筑空间与平面的设计科学性。此外, 在投资总成本中, 机械设备的购置与维护费用的比例较大, 高达45%, 因此技术方案制定过程中, 需要综合分析部门的经济实力, 选择比较成熟的建设技术, 编制使用范围广、技术先进的方案, 使用科技含量高的机械设备。

2.3 工程招标环节的造价管理

招标企业可以通过工程招投标环节获得高质量的建设单位, 投标企业获得优质项目的建造权。建筑项目工程招投标流程为:制定合理的招投标方案和评标方法及投标标准, 确定科学的承包方法, 明确合同价格与计价模式, 最后细化合同条款内容。为了保证招投标工作的完善性、系统性, 需要事先制定好评标措施。在展开评标工作时, 要将项目的具体要求以及工程特征作为评标的重点内容, 应用正确的评标模式, 降低造价控制的难度。同时, 需要严格审核影响后续工程技术施工质量的设计图, 明确工程技术的条件要求与工程量的清单, 完整、正确的设计图纸才能确保清单的准确性与合理性。还应严格审查招标文件, 制定条约以及合同都需要以招标文件为主。

2.4 工程施工中的造价管理

项目工程总造价中, 施工环节的费用支出的占比较大, 高达45%, 因此对施工环节造价进行管理和控制是十分必要的。为加强施工成本费用的管理力度, 首先要核对设计图与实际工程施工中的计划进度, 若出现了预算不匹配、成本概算的问题, 需要及时查找原因, 修正和调整目标。同时, 不能随意变更工程, 控制好现场签证问题。工程变更或者现场签证出现问题不仅会影响工程的成本, 还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进度以及施工的安全。造价管理人员应该进入施工的现场, 收集更多的施工资料, 检查工程的实际施工情况, 为竣工结算做好数据资料准备。

3 结束语

工程造价管理控制有较高的专业要求, 系统性很强, 是工程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工程造价管理能够让企业确定科学的建设目标, 提高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

摘要:工程造价是反映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指标之一, 因此在整个建筑工程建设中都应该贯彻工程造价管理控制。控制好建筑工程的工程造价不仅可以减少资源浪费, 还可以提升工程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 提升建筑企业的形象。建筑工程从设计到竣工验收会经历多个环节, 不同环节之间的控制要点也不同, 上下环节之间会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简单分析了工程造价管理控制过程中的管理控制要点, 并对要点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工程造价,管理控制,建筑工程

参考文献

[1]李海波.试论工程造价管理控制过程中的管理控制要点[J].居业, 2016 (04) :151+153.

[2]唐小军, 叶华.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控制要点探析[J].江西建材, 2015 (02) :239+244.

[3]刘冰.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控制要点探析[J].时代农机, 2015 (02) :163-164.

[4]王成, 潘瑞立, 王珍珍, 等.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控制要点分析[J].城市地理, 2015 (06) :125.

8.论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 篇八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成本控制;物资;材料;方法

0.引言

施工管理是施工企业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施工企业在参与工程建设,参与建筑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必须通过集约化经营的模式,削减不必要的工程开支在施工成本中占有的比重,加强施工成本的管控。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工程物资和材料在工程成本中所占据的比重达到60%以上,施工材料和物资在施工过程中的增加也会导致施工成本的上升,不利于施工企业获得盈利。因此需要工程施工企业在进行项目施工过程中,优先抓好对工程材料的管理,降低施工材料和物资在施工过程中造成的损耗,并且从工程预算与造价评估方面加强对施工材料物资使用量估计的准确性,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材料浪费现象,从而提高施工企业集约化经营的经济效益,提高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施工企业工程物资和材料管理的基本工作概述

1.1制定施工物资、材料的完整预算,完善施工物资、材料管理制度

工程预算是在工程施工开始之前对工程项目的概况进行造价评估的过程,在工程项目预算制定的过程中,需要对工程物资、材料在项目中的使用量进行评估,通过对工程项目的量化分析,对组成工程施工过程的各个要素的市场价值进行评估,工程材料和物资价值的评估属于定值评估,但如果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材料二次采购的情况下,可能会使工程材料和物资受到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从而打乱工程预算成本。在工程项目初始阶段,首先需要对工程项目的材料和物资投入量做到评估,根据工程图纸和工程资料对材料、物资的使用情况进行汇总,继而对工程成本进行评估,并且对工程材料和物资的使用设定支出上限,严格控制项目各个施工环节中对于材料和物资的消耗情况,设定施工队伍材料使用指标,减少工程材料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内耗损失。

1.2制定工程材料、物资的采购方案

根据工程预算对项目材料和物资的采购数量和类型进行确定,并且检查仓库材料的储存情况,制定施工材料、物资的采购计划。首先需要对材料市场进行材料价格的调研,收集施工材料价格信息,通过对同种施工材料的性能和价格进行比较,对材料的生产厂家和质量情况进行充分了解,选择性价比较高的建筑施工材料生产厂商进行合作。材料采购过程需要进行细致规划,采购人员根据自己负责的材料类型进行分别采购,最后对所有工程材料进行汇总。材料采购的过程中必须对资金的出入情况进行严格记录,根据调研员提供的材料市场价值数据,对采购价格进行比对,减少材料采购差价造成的损失。

1.3施工材料、物资的动态管理

施工材料的管理需要采取动态管理的方法,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随着工程量调整、工期变化、材料价格变动,成本都会发生变化。在总价包干和综合单价包干的合同中,材料的价格是不作调整的,这就要求施工单位规避材料价格风险,主要措施除了加强市场实时的询价力度外,还要有自己的价格信息网和可靠的供应商队伍。市场的变化谁都不能左右,一旦遇到某一种或几种主要材料价格大幅度涨价的情况,就无法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并增加工程成本。

1.4施工材料风险管理

由于施工材料会随着市场价值的变化而对材料价格产生波动影响,并且施工材料从购置、运输到储藏期间会由于“内耗”问题而出现损耗,因此需要对施工材料、物资的管理 建立一套风险管理体系。工程材料的采购与承包商签订长期购买协议,在一段时间内,建筑材料的购买价格不会产生较大的波动,在协议内,对材料购买时所发生的价格变动,要进行价格中和协定,避免价格波动过大对工程建筑材料成本产生过大的影响。

2.建筑施工材料与物资管控措施评述

2.1施工材料、物资采购阶段的控制分析

2.1.1施工材料单价管控

施工材料价格的控制概念不是指采购过程中选择价格最低的材料,选取材料虽然需要将价格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系,在进行材料采购的过程中,低价的材料在质量和服务方面都会有相应的缩水,因此需要对材料的具体信息进行比对,选择价格“相对”低的材料。材料单价购买的参考主要是根据工程合同中对于材料的要求进行购买,如果工程合同中没有对材料进行据图的要求,则需要选择价格相对较低的材料,以节约工程成本支出。

2.1.2施工材料、物资的运输与储存

施工材料、物资在采购之后需要尽快运输至施工现场,减少材料在运输或者中转过程中出现的损失,在进行材料运输过程中,工程管理人员需要对材料进入施工场地的路线、放置场地等情况进行具体规划。同时,在材料采购资金的管理中,要对材料的运输费用进行考虑,运输距离越远、中转次数越多,也会对材料在运输途中产生的损耗情况越大,这就需要对材料运输的过程做好具体规划,选择最佳运输路线。材料、物资在运抵施工现场之后,需要对施工材料的防止情况与保管位置有专人负责,加强对施工材料、物资的日常监管,做好防火、防盗工作。

2.2施工材料、物资质量管控

工程材料、物资的质量与工程施工的质量具有紧密的关系,可以说,施工材料的质量保障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条件,因此需要在工程材料的采购过程中,充分加强对施工材料质量的管控力度。在进行工程施工材料、物资的采购过程中,首先需要对材料供应商进行选择,选择具有正规进货渠道、市场规模大的施工材料供应商;在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中要对材料的质量情况进行及时验收,对材料的型号和种类进行细致检查;对不合格材料要求供货商进行退换;施工材料、物资在验收后确认无误,进入施工场地仓库进行保管。

3.施工材料、物资使用控制

施工材料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控制与施工技术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施工企业需要通过对企业施工技术的有效控制来降低施工材料的用量,提高材料利用率,尤其是一些施工企业不注重施工技术的合理应用,会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材料造成5%以上的内耗情况。

首先在开始每一项施工环节之前,需要对本环节内投入的施工材料用量进行准确评估,根据材料用量评估具体数值超出5%的投入量作为每一个项目环节中工程施工材料、物资的使用量。另一方面,现场施工工程师要合理规划施工材料的在具体工程阶段的使用比例,严格施工材料的取用登记制度,加强对施工材料、物资的监管。

其次,对于没有纳入工程材料预算的部分,要实行计划管理和按指标控制的办法。根据以往工程的实际耗用情况,结合具体项目的内容和要求,确定领用材料指标,据以控制发料。超过指标的材料,必须经过一定的审批手续方可领用。

第三,在具体施工环节内,要对材料使用的零星部分进行整合,通过对零星材料使用费用的进行这算,来规划材料的投入情况。材料损耗率的控制在材料用量控制中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点。在具体施工环节内需要对材料的损耗率和损耗情况进行分析,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损耗情况要进行接个换算后的登记,并制定对相关损耗方面的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蒋燕.浅谈建筑施工企业材料成本控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7):92-93.

[2]于正和.房地产业建筑施工中的材料管理[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1(10):33-33.

[3]安少娟.公路工程材料成本控制的途径[J].交通世界,2011(9):293-294.

上一篇:管教任性孩子的技巧下一篇:二年级班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