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课程设计总结(通用11篇)
1.钢结构课程设计总结 篇一
课程设计总结
通过这次的课程设计,我们对数据结构中图的应用有了更深的理解,并且使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学到很多东西,同时也发现仅仅书本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能力才能得到提高。由于刚开始对图的总体结构不熟悉,认真查找了一些资料,才对这次课程设计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我们进行课程设计时,虽然在大体上算法是正确的,但时常会出现一些小问题,使我们不得不花一些时间来查找、修改错误。
这次课程设计,不但让我们学习了很多数据结构的知识和C语言的知,还让我熟悉了我win7的使用,以及用gdb调试程序,让我收获很大。
课程设计完成了,其中的余味我还在体会:数据结构是我们跨进计算机世界的第一个槛。我们虽然已经学完了,但是我们懂得的也只是毛皮,更多专业的知识还等我们去学习,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得有精神上的紧迫感,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计算机人才太多了,我们只有让自己学习更精,视野更广,思维更高,理想更远,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用能力来证明自己,这样,我们才能在IT行业中做出贡献,实现自身的价值。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12.12.20
2.钢结构课程设计总结 篇二
《DNA分子的结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3章第3节的内容。学生掌握DNA分子的结构将为后续进一步探究学习《DNA的复制》《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及《基因的表达》等课奠定重要基础。
设计
由于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达成同样的学习目标所需的时间、采取的方法步骤是不同的。为此,笔者依据国家课程标准,设计了自主学习任务单,使学生明确本节课应达成的学习目标、认知程度和认知水平,并在任务单的指导下按照自己的方式和节奏自主学习,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
1.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
(1)学习指南
达成目标是重中之重。在任务单中展示达成目标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确必须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完成哪些任务才能达成目标,激励他们进行后续任务的学习。
同时,笔者在学习指南中对课堂学习形式进行了简单的预告,并给出了相应的学习方法指导。这样学生才能对课上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必须完成自主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才能进一步进行课堂学习。这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为课堂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2)学习任务
本节课将重点、难点、其他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为学生搭建有效的学习支架,让他们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生通过问题引导和任务驱动,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去学习,并且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真正达成学习目标,举一反三,同时,还能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困惑与建议
学生记录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问题以及对微视频的一些建议,以便课堂学习时与教师和同学交流、互动、质疑。
2.微视频的设计
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是通过任务单来完成的。但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能会碰到一些困难,教师需要在学生可能感到困难的地方,制作视频予以支持,也就是说,视频主题的确定是以学生学习可能会遇到困难的内容为依据。
结合本节课涉及的知识相对抽象、微观,学生对高一学过的《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相关内容存在一定程度遗忘的实际情况,笔者设计了“《两类核苷酸的比较》+《脱氧核苷酸长链的生成》=《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这一微视频。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充分认识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的种类、结构及模式图;认识两种五碳糖及五种含N碱基;知道磷酸、脱氧核糖和含N碱基的连接方式,明确两类核苷酸的不同点;循序渐进地了解了两个脱氧核苷酸之间是怎样脱水的。学生观看视频中磷酸二酯键逐步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长链的过程,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为完成学习任务五——利用教师提供的模型材料构建“脱氧核苷酸长链”物理模型奠定基础。
学生通过问题引导,任务驱动,并借助微视频的帮助就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基本上都能达成学习目标,为课堂深度学习扫清障碍。
制作过程
视频录制涉及的软件主要有Photoshop、Power Point、Camtasia Studio等。笔者首先利用Photoshop进行图片的处理;然后利用PPT的集成、切换和动画功能完成视觉传达,并生成简单的动画;最后用Camtasia Studio进行录屏、配音等后期加工处理,以MP4的格式发布,总时长为4分33秒。
教学应用过程
1.第一环节:课始检测
上课后,笔者首先利用2~3分钟进行课始检测,然后小组协作评价,并通过“对一对、议一议、改一改”统一答案。“课始检测”与“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给出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它不是为了寻找知识漏洞而设计,而是为了对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内容进行检测、回顾,学生基本上都能过关。这样,在充分调动学生课前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让他们体验学习的成就感,并对下一环节的学习充满期待。
2.第二环节:进阶作业
对再次过关的渴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探究热情。在学生高涨的情绪下,笔者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利用“进阶作业”增加难度,使学生接受挑战。但难度应当控制在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就能完成的基础上,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内化,为下一环节的探究和展示活动奠定基础。
3.第三环节:协作探究
完成进阶作业之后,学生本课教学活动的认知目标基本上达成了。随后,进入高难度的培养综合素养的协作探究活动和展示活动之中,两者构成微项目学习,是紧密配套的内化知识、拓展能力的活动。本节课主要有四个协作探究问题。
协作探究一:依据教材相关内容分析:(1)沃森和克里克利用了他人的哪些经验和科学成果?(2)他们在构建模型的过程中出现过哪些错误?他们是如何对待和纠正这些错误的?
协作探究二:根据模式图分析:(1)碱基配对时,为什么嘌呤碱不与嘌呤碱或嘧啶碱不与嘧啶碱配对呢(如图1)?(2)为什么A与T配对,G与C配对,使DNA的结构更加稳定(如图2)?总结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主要内容。
协作探究三:利用自制脱氧核苷酸长链完成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依据模型,协作探究DNA分子的主要特点及蕴含的生物学奥秘,做好展示准备。
协作探究四:设DNA一条链为1链,互补链为2链。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证明: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之和所占比例在任意一条链及整个DNA分子中都相等,即双链DNA分子中的一条链上A1+T1=n%,则另一条链上A2+T2=n%、双链中A+T=n%。
学生通过协作探究再现科学史,被科学家的理性精神与求真意识、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以及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所感动,逐渐领悟到科学的本质、科学的方法及科学精神。学生根据模型对原型的未知属性、事实进行推测,发现问题,从而认知事物中所蕴含的规律,使教学活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成对DNA空间结构的深度认知,进而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并学会用数学方法探究生物规律。
4.第四环节:展示评价
对协作探究成果的评价是通过展示活动实现的。展示、质疑、阐释本身既是协作探究成果的内化提升,又是协作探究成果的评价方式,使学生在不断的质疑—探究—阐释中收获成功的喜悦,充满激情地学习,争先恐后地表达。同时,教师通过课堂观察要对各个小组的探究做出相应的评价,肯定优点,提出希望。
评价与反思
翻转课堂使学生能够在任务单的指导下,借助微视频的帮助在课外学习知识,不受传统课堂45分钟的限制,同时课始检测和进阶作业能使知识进一步巩固和内化。这样几乎所有的学生在完成进阶作业之后,都达成了本课教学活动中的认知目标。而课堂教学更侧重于利用探究活动,通过互动,质疑内化知识,拓展能力,是在学生完成基本认知的基础上的深度学习。因此,学生的综合素养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翻转课堂让教师成为点化学生智慧的导师!
附:自主学习任务单
评委印象
周苑老师的原文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微课程设计》。《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是人教版必修一第2章第3节的内容,掌握核酸的结构将为后续进一步探究学习《DNA的结构》《DNA的复制》《基因的表达》等多个章节奠定基础。
在原来的文章中,周苑老师首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任务单呈现给学生,然后让学生探究《DNA分子的结构》作为进阶,最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推导出相关的数学公式。
而苏州市的生物学科教学安排是高一教必修一和必修三,高二教必修二,今年我承担着3个高一和1个高二生物选修班的生物学科教学任务。由于我自己一直也在进行着生物翻转课堂教学的研究,而且这段时间正好要讲授这部分内容。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所以我就按照周苑老师的教学设计和我自己的教学设计在不同的班级进行了教学尝试。在我自己的课程设计中,我是把DNA、RNA的分布和一些基本概念作为自主学习任务单呈现给学生,然后让学生通过教具组装去探究核苷酸的种类,最后让他们归纳DNA和RNA的异同。
在教学尝试中,我发现,因为高一学生还没有学习过有机化学的知识,所以他们理解核酸的结构已属不易,而在学生没有理解核酸的情况下,让学生去探究DNA的结构,他们更是无从下手。所以,我把我的困惑和周苑老师进行了交流。在交流中,我们觉得这样的教学设计放在《DNA分子的结构》一课的教学中,可能效果更好。
周苑老师采纳了我的建议,把文章修改为《〈DNA分子的结构〉微课程设计》。《DNA分子的结构》是人教版必修二第3章第3节的内容,掌握DNA分子的结构将为后续进一步探究学习《DNA的复制》《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及《基因的表达》等多个章节奠定基础。
根据周苑老师新的教学设计,我在高二年级进行了教学尝试,教学效果非常好。我首先把核酸的内容作为自主学习任务单呈现给学生,既让学生回忆了以往的学习内容,又为探究DNA的结构提供了知识基础;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探究DNA的结构;最后让学生在掌握了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基础上,归纳相关的数学公式,这样,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就一步步达成了。
写一篇微课程设计的文章很容易,从写文章的角度出发,你只要把任务单、课堂流程设计好就可以了。但作为一线的教师,作为一线的研究者,我们不能为了写文章而写文章。我们写文章的目的,是要把自己真实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来,提供给其他的研究者参考,让他们从我们的文章中获益,从而推动整个翻转课堂学科教学的发展。
(周祥NOC活动评委/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
3.钢结构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与探讨 篇三
关键词:钢结构 课程设计 实践教学
进入新世纪,中国经济建设飞速发展,高层建筑拔地而起。钢结构由于质量轻、建造周期短,施工方便等诸多优点,使它受到建筑者们的青睐,大量工业与民用建筑领域广泛应用。近几年榆林地区钢结构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需求大量具备设计、施工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而每年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的人员中能够掌握钢结构专业知识的人员太少,实际动手能力太差,要不断增强土木工程专业学生钢结构方面的知识,才能适应榆林地区建设发展的需求。
课程设计是工科院校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基本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活动的 “纽带”。《钢结构课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学生们通过《钢结构》课程对其专业知识的认真学习,逐渐具备了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再通过一个完整钢结构工程的设计训练,使学生将所学的钢结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程设计中去,加强学生对本课程及相关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但就目前来说,普遍存在一种 “重视理论学习,轻实践环节” 现象,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差,表现为一种学生学习了专业课知识后,无法理论联系实际;另一种学生会对构件进行设计,但不会绘制施工图。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如何提高钢结构设计的教学质量,在校期间充分培养学生设计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已成为钢结构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1 钢结构课程设计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1.1 课时压缩,学生理论知识不扎实
高校实行“厚基础、宽专业”的教学计划以来,理论学时大量缩减。《钢结构》课程分两大部分,一部分为钢结构原理,另一部分为钢结构设计。理论教学学时压缩后,该校安排以理论部分较强的钢结构原理为主。由于课时缩短,主要讲授重要知识点,与设计相关联的知识点几乎不涉及,学生在整个课程设计中没有接触到实际工程的设计。
1.2 学生创新能力差,与实际工程脱节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学习了后面章节,忘记了前面章节的内容,不清楚到底要掌握哪些的知识,哪些知识是课程设计中需要用到的。在安排课程设计时,一般都在课程结束后两周时间集中进行。因为时间短,学生又缺乏实际知识,只能照本宣科,照猫画虎,甚至不知道在设计中构件是否一定需要,有的更是把别人的设计计算书抄袭一遍,毫无创新,毫无新意。课程设计完成了,但是质量得不到保证,课程设计成果不理想,而学生则反映钢结构难学,钢结构课程设计复杂、不好做。与此同时带来的后果则是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不高,达不到教学目标,这已经成为钢结构课程设计的一大难题。
2 推进钢结构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通过分析上述钢结构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寻找问题的根源,结合近几年指导钢结构课程设计的经验,从引入工程实例、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设计内容多样化,增强教学方法、完善考核制度等多方面对钢结构课程设计进行改革。
2.1 引入工程实例
在课程设计讲解过程中,以已修建实际工程为主,对实际工程进行设计。将书本理论知识与身边实际工程相结合,使学生把课堂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和巩固。
近两年榆林麻黄梁汽车产业园区,兴建了一批汽车销售4S店工程,主体为门式刚架。就以实际工程为依托,进行课程设计。带领学生到工地进行参观已修建好的门式刚架,了解结构形式,翻阅完整设计图纸等资料,把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一一对照、比较,增加了实际工程认知度,增强了施工图的绘制能力。在校教师再对钢结构施工图中的要点一一讲解,学生能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2.2 优化教学内容
在不增加学时的前提下,能让学生更多地掌握课程设计内容。把课程设计相关内容融入到实践教学中集中讲解,不占用理论教学时间。理论教学学时压缩后,该校安排以理论部分较强的钢结构原理为主。对于课程设计部分的讲解学时几乎所剩无几,那么对于钢屋架课程设计中的支撑布置、荷载导算、内力计算、构件计算、节点设计等几部分以平时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多加练习,通过作业发现问题指正问题。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强调,这样能够保证设计各环节的质量,对此学生普遍反映良好。
另外,要求学生查阅最新规范、图集,课程设计以实际工程为依托,那么就要以最新设计规范为依据。
2.3 教学模式和设计内容多样化
在钢结构课程设计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一种引入“参与·合作”教学模式。把一个设计项目拆分为几个子项,2-4人组成设计小组,以设计小组为单位,参与到实际工程中去,对某一项目进行设计,每人设计一个子项。“参与·合作”教学模式的要点是通过教师的指导设计作用,形成学生主动、积极、创新的设计理念,团队合作的设计学习情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另一种单一的教学模式。给出可供学生选择的各种形式屋架,有人字形、三角形、梯形,每种屋架有不同的坡度,采用不同的积灰荷载、屋面荷载、不同的钢号等,保证一人一题,避免抄袭、雷同出现。
2.4 教学方法多样化
传统的教学方法太过单一,近年来多媒体教学得到普及,它最大的特点能够直观、形象、生动的展示构件,减少板书的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可以同时并用来实现课堂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2.5 加强过程监控,完善考核制度
第一,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合理安排进度。钢结构课程设计一般安排在第六学期最后两周完成。设计前期学生进度较慢,设计工作状态懒散,设计进度跟不上,这就要求指导教师制定详细进度计划,定时检查,才能保证学生按进度完成。
第二,指导教师对设计中存在的重点、难点及时讲解,同时准备一套较完整的钢结构施工图,让学生从制图的角度仔细查阅图纸内容。这样能够保证课程设计的质量。
第三,在成绩评定方面,指导教师秉着“公平、公正”地态度考核学生成绩。学生成绩由四部分组成:平时成绩考核学生出勤率;计算说明书成绩考核学生掌握概念情况、计算准确率、内容完整性;设计图纸成绩考核图纸整洁度、制图规范性、图纸完整性;课程设计答辩成绩考核学生回答问题完整性、准确性等。
3 小结
文章从钢结构课程设计存在问题出发,寻找合适的改革方法。通过工程实例引入、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设计内容多样化,增强教学方法、完善考核制度等多方面保证了课程设计质量,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经过两届学生的课程设计实践,搞好课程设计是钢结构课程知识的延续,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郭吉坦.如何提高钢结构课程设计质量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2,42(1):39-40.
[2]戴国欣主编.钢结构[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3]闫竹玲,刘雅君.对钢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1(21).
4.水工结构专题课程总结 篇四
邵朋昊2008150106
水工结构专题是基于水工建筑物的深化。虽然我们之前没有对水工建筑物进行系统的学习,但是两年水利知识的耳濡目染,使我们对水工建筑物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再经过本学期水工结构专题的学习,使原先的感性认识里带有了一些理性认识。现在回想起来整个课程,还是可以发现自己学到了不少知识,可能不精,但终究有用。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自己学到的知识做个总结。
整个课程分为6个章节,分别讲解了我国的水资源水能源概况及利用情况、三种坝型、边坡设计和监测设计。整个课程其实也是一个坝从设计到施工再到监测管理的过程。以下是我对这个过程的理解和相关知识点的总结。
1.坝址及坝型的选择
建坝主要用于防洪发电,因而需要坝具有很高的滞洪蓄洪能力。因此,坝址通常选在狭窄河谷,使坝具有较大的库容、较长的库区,也可以减少工程量。但是,为了布置河床式溢洪道、坝后式水电厂房和通航船闸,有时也选择在比较宽的河谷建坝,如三峡大坝。
有三种坝型:重力坝、拱坝、土石坝,根据其剖面形状或内部构造的不同又可以细分。坝型依靠坝址的地理特点(岩层)选择。
① 重力坝由于坝体重量大,水平水压力大,一般应修建在坚硬完整、抗渗性能好、无难于处理的断层的基岩上。
② 拱坝由于其特殊的受力原理,要求坝址处的河谷狭窄、河谷左右两岸大致对称、河谷平面形状向下游收缩,同时要求坝肩岩体完整坚硬,没有大的断裂构造和软弱夹层,耐风化、渗透性小。
③ 土石坝一般是就地取材。高山峡谷覆盖层很厚时,宜修建土石坝。我国土石坝占所有已建坝总数的90%。
2.坝的设计
坝型确定后,需要进行坝的设计。坝的设计原则就是安全经济、施工方便。坝的设计最终要获得坝的具体尺寸,设计内容中应力计算、地基处理设计、稳定计算、监测设计尤为重要。
① 重力坝的应力分析。重力坝主要受到以下荷载。坝体及坝上永久设备的自重;上、下游坝面上的静水压力;扬压力;溢流坝反弧段上的动水压力;冰压力;浪压力;泥沙压力;地震荷载,包括地震惯性力、地震动水压力和地震动土压力;由于建筑材料的体积变形(由温度和干湿所引起的伸缩变形)受到约束所引起的荷载;其他荷载,包括风压力、雪压力、船舶的缆绳拉力和靠船撞击力、运输车辆、货物、起重机和人群等的临时荷载以及爆炸引起的气浪力等。
② 拱坝的地基处理,主要步骤如下。坝基开挖;固结灌浆、接触灌浆、防渗帷幕灌浆;坝基排水;断层破碎带和软弱夹层的处理;预应力锚固地基;岩溶处理。
③ 土石坝的防渗设计。主要是一些防渗体的应用,如土质心墙、土质斜墙、斜心墙、粘土铺盖、沥青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防渗体。
3.施工
边坡设计是施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① 重力坝坝体材料分析。由于各部分工作条件不同,对材料性能指标的要求也不同。为了节约和合理使用水泥,通常需要对坝体材料分区:
1区:上下游水位以上坝体表层混凝土,以抗冻性能控制。
2区:上下游水位变化区的坝体表层混凝土,以抗冻性能控制。
3区:上、下游最低水位以下坝体表层混凝土,以抗渗性能控制。
4区:坝基部位混凝土,以强度性能控制。
5区:坝体内部混凝土,以强度性能控制。
6区:有抗冲刷要求部位的混凝土(例如溢流面,泄水孔,导墙和闸墩等),以抗冲刷性能控制。
② 治坡先治水。边坡的渗流问题。地表排水:截水沟、坡面防渗、排水沟;地下排水:排水平洞、排水钻孔。数学模型:等效连续介质模型;裂隙网络模型;裂隙孔隙介质模型。
4.监测
监测是通过仪器监测或巡视检查对建筑物(如大坝、溢洪道、水闸、隧洞、地下洞室、电站建筑物、渡槽、桥梁等)主体结构、地基基础、两岸边坡、相关设施以及周围环境所作的测量及观察。
① 监测的作用
⑴ 监视工程安全可以及时获取第一手资料,评价水工建筑物的安全状况,实现对工程的在线、实时安全监控,为实施安全预警和制定应急预案提供基础。
⑵ 服务工程效益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水工建筑物的工作性态,发现工程的异常迹象,制定工程的控制运行计划和维护改造措施,为充分发挥工程经济效益提供技术服务和安全保障。
⑶ 检验设计、指导施工、研究机理可以认识监测效应量的变化规律,对基本理论、设计方法、计算参数等作出验证,对施工措施、材料性能、工程质量等作出验证,对破坏机理进行探索。
② 监测项目
⑴ 仪器监测是指在水工建筑物表面安装或内部埋设相关的监测设备或仪器,以获取监测数据。
⑵ 巡视检查是指通过目视或利用简单的仪器或工具,对水工建筑物进行的大范围检查。巡视检查分为日常巡视检查、巡视检查和特别巡视检查三类。
③ 监测技术
⑴ 变形监测。主要包括水平位移监测、垂直位移监测、接缝开合度监测、基岩变形监测、土体固结监测等。
⑵ 渗流监测。主要包括渗透压力监测和渗流量监测。
⑶ 应力监测。是对温度监测、应力应变监测、压应力监测、土压力监测、钢筋应力监测、荷载监测等与应力有关的监测项目的统称。
5.钢结构课程设计心得体会1 篇五
两周的课程设计结束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不仅巩固了以前所学到的知识,而且掌握了许多以前没有学懂的知识。在设计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的问题,不过经过一遍遍的思考以及和老师同学们的讨论都一一得到了解决,基本达到了再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的目的。古人有云:“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说的就是错误并不可怕,人类能不断的进化发展,靠的便是一个个错误,在错误面前不骄不躁,不断思考,不断改正,才能不断的获取新的知识。虽然改正错误的过程是冗长而艰辛的,但是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成功的真谛,用汗水浇灌收获的果实才是最令人感觉幸福而满足的。遇到困难也需迎难而上,披荆斩棘,诗云:“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如果中途荒废,那样便永远不可能成功,以后步入社会仍然适用。
课程设计是一门专业设计课,它不仅仅教会了我很多专业方面的知识,也教给了我很多运用知识的能力,曾经有一个马拉松运动员把具体很远的路程划分为一段段百米间隔,通过实现一个个小的目标,最终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远大的目标。同时,课程设计让我感触很深。使我对以往所学的抽象的理论有了一个逐渐清晰的认识,包括整体稳定性计算,局部稳定性计算等,也发现了以前忽视的小细节,比如节点的设计要求和钢材之间的接法。
我认为这次课程设计不仅仅充实我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我很多学习的方法以及处事的道理。而这是以后最实用的。在步入社会以后,也要勇于接受社会的挑战,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在这个循环的过程中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自身,实现个人的不断进步。
回顾这次课程设计,至今仍感受良多,从最初的一脸茫然,到最后的加班加点甚至通宵达旦,回忆起来,苦楚多多,不过回头看看一份洋洋洒洒的课程设计,心中仍是喜悦异常,痛并快乐着。。。从理论到实践,在这段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但可喜的是最终都得到了解决。
6.钢结构课程设计总结 篇六
1.设计题目
某工业厂房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 2.设计目的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的课程设计是“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本设计,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在理论上有所提高;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掌握单向板肋形楼盖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步骤,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用图纸和设计说明书表达设计意图的能力,进一步掌握结构施工图的绘制方法,提高读图识图的能力,掌握用平面整体表示方法绘制梁、板施工图。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3.设计资料
(1)该结构为现浇框架结构,该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如图所示。每名学生的纵横向跨度均不同,由教师指定。
(2)楼面活荷载标准值为qk=6kN/m2(或8kN/m2、10kN/m2,由教师指定)。(3)楼面面层采用20mm水泥砂浆抹面,板底及梁侧采用15mm厚的混凝土砂浆抹底。
(4)材料: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30,钢筋除梁中受力主筋采用HRB335外,其余均为HPB300筋。4.(1)①
② 单向板和次梁的设计:要求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方法设计,主要应包括截面尺寸的选定,确定计算跨度、计算荷载、计算内力及确定各主要截面的③ 主梁的设计:按弹性方法设计,具体内容同上,并要求计算控制截面内
④ 设计说明书中应包含有关示意图,如跨长示意图、计算简图、配筋示意图等。(2)
① A4图:绘制结构平面布置图及板的配筋图(1∶100)。各种细部尺寸应标注齐全,应标明各种钢筋的直径② A4图:绘制次梁、主梁的平法施工图。
施工图采用CAD绘制,应布图合理,图面整洁,线型等均应符合制图标准要
7.钢结构厂房设计技术总结 篇七
内蒙古伊东煤炭集团准格尔旗纳林沟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孙家壕煤矿改扩建工程中设备中转库为钢结构厂房, 该厂房为单层独立厂房, 结构形式为钢排架结构;跨度为15m, 柱距6m, 厂房内设一台50/10t吊车, 工作制为A5, 吊车牛腿标高为7.50m, 柱顶标高为11.90m, 檐口标高为13.65m;屋面、墙面围护材料为100mm厚保温彩钢板。本地区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 加速度值为0.10g, 场地类别为Ш类。基本风压为0.50kN/m2, 基本雪压为0.35kN/m2。屋面活荷载0.50kN/m2。当地最低气温-34℃。屋架为梯形钢屋架, 柱子为焊接变截面实腹单阶柱。吊车梁为焊接实腹工字型吊车梁。基础为柱下独立阶型基础。
2 结构形式的确定
2.1 排架形式的确定
钢结构厂房的结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门式刚架、排架、刚接框架。门式刚架通常适用于跨度9~36m、柱距6m、柱高4.5~12m、设有吊车起重量较小的单层工业房屋或公共建筑, 设置桥式吊车时, 宜为起重量不大于20t的中、轻级工作制吊车;设置悬挂吊车时, 起重量不宜大于3t;对厂房较高 (H>18m) 时单跨 (多跨) , 吊车起重量较大 (Q>50t) 及硬钩吊车的重型厂房, 为保证厂房横向刚度要求, 宜采用刚接框架形式;其他的结构可采用排架结构形式。排架柱在基础处通常做成固定端, 柱顶与屋架或横梁的连接可以做成铰接, 也可以做成刚接。柱的上下两端均为刚接的排架, 可以增加刚度和节约钢材。通常在采用重型屋盖的刚接排架中, 为了减少柱上端的弯矩, 可以在屋盖结构安装完毕后再将柱顶刚接, 以减少由屋盖静荷载所产生的柱顶固定端弯矩。
本工程中桥式吊车为50t, 没有悬挂吊车, 也没有天窗系统, 屋面采用保温彩板围护, 不属于重型屋盖结构, 综合本工程的结构特点, 最终确定采用柱顶铰接的排架结构形式。柱子为焊接变截面实腹单阶柱, 屋架、吊车梁选用国标图集。
2.2 柱间支撑的布置
柱间支撑的布置:有吊车时, 应在厂房单元中部设置上、下柱间支撑, 并应在厂房单元两端增设上段柱柱间支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时结构单元长度大于120m, 8、9度时结构单元长度大于90m, 宜在单元中部1/3区段内设置上、下段柱间支撑。根据工程的特点, 柱间支撑选择在厂房单元两端设上段柱柱间支撑, 在厂房单元中部设置上、下柱间支撑。
2.3 刚接柱脚形式的确定
钢结构柱脚按结构内力划分, 可分为铰接柱脚和刚性固定柱脚两大类。铰接柱脚仅传递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刚性固定柱脚, 除了传递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外, 还要传递弯矩, 计算和构造较复杂。刚性固定柱脚按其构造形式可分为三种形式:露出式柱脚, 埋入式或插入式柱脚, 以及外包式柱脚。根据本工程的特点选择带柱靴的露出式刚性固定柱脚。
3 钢柱钢材的选用及要求
3.1 钢柱钢材的选用
为了保证承重结构的承载能力和防止在一定条件下出现脆性破坏, 应根据结构的重要性、荷载特征、结构形式、应力状态、连接方法、钢材厚度和工作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 选用合适的钢材牌号和材性。一般可选用的钢材有:Q235钢、Q345钢、Q390钢、Q420钢。因本工程柱距、跨度均较小, 屋面为轻型彩板屋面, 故钢柱选用Q235钢。
3.2 对钢材材性的要求
3.2.1 在钢结构设计中, 应注明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钢材牌号、连接材料的型号 (或钢号) 和对钢材所要求的力学性能、化学成分及其他的附加保证项目。此外, 还应注明所要求的焊缝形式、焊缝质量等级、端面刨平顶紧部位及对施工的要求。另外还应注明对有害元素的限值及对钢材塑性、韧性的要求, 主要是对硫 (S) 、磷 (P) 含量的限值, S会增加钢材的热脆性, P会增加钢材的冷脆性, 最后对碳 (C) 的含量也应有限值, 虽然增加C含量会提高钢材的强度, 但是会降低钢材的塑性及可焊性。
3.2.2 对焊接结构及非焊接结构限制采用Q235沸腾钢须注明。虽然现在随着炼钢技术的改进, 沸腾钢在市场上已经很少遇到, 但是一些小钢厂还会生产沸腾钢, 所以对不能用沸腾钢的结构须明确指出。本工程主要结构受力构件的钢材选用Q235-B钢。
3.2.3 对钢材强度及塑性、韧性的要求。钢材的抗拉强度是钢材受力破坏时所能达到的强度值, 屈服强度是设计时我们取用的强度值, 抗拉强度至少大于屈服强度20%, 作为结构的安全储备。伸长率的要求是对钢材塑性的要求, 是为了保证结构的塑性设计而提出的要求。冷弯试验的合格保证及对冲击韧性的要求是为了防止结构发生脆性破坏而提出的, 须严格执行。
3.2.4 设计中须明确规定对需要验算疲劳的焊接、非焊接结构钢材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虽然本厂房为采暖房屋, 但考虑到会出现厂房采暖系统出现故障吊车还会工作的情况时, 且本地区最低气温为-34℃, 所以对吊车梁的材质提出了应具有0℃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 选用Q345-C钢。
4 设计中所用到的计算软件
本工程计算钢柱的软件为中国建筑研究院编制的结构计算软件PKPM, 选用的模块为STS中的框排架模块。计算结果须满足的项目有:强度计算应力比、平面内稳定应力比 (对应长细比) 、平面外稳定应力比 (对应长细比) 、节点位移, 同时须查看超限信息输出文件看是否有超限项目, 如有超限项目, 则须重新调整模型, 直到无超限项目出现为止。
5 其他须注意的事项
5.1 设计中须明确对钢结构连接材料的要求。
这里须强调的是对焊条烘干的要求, 为了减少焊缝出现裂缝的可能, 焊条在使用前须烘干, 焊条烘干时对烘干时间、烘干温度、烘干后使用的时限都有严格的要求。
5.2 螺栓间距的设置要求。
螺栓间距如设置过大, 则连接板会连接不紧密, 会有缝隙出现, 会出现锈蚀现象, 影响结构的耐久性;螺栓间距如设置过小, 则可能会出现连接板被剪断的现象, 因此螺栓间距的设置须严格按《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2003) 第8.3.4条规定设置。
5.3 设置引弧板和引出板。
焊接时, 起弧和落弧时, 会产生焊接缺陷, 会对母材有损伤, 因此对重要的结构在设计中须明确提出设置引弧板和引出板。
5.4 钢结构柱脚须用低标号的素混凝土包裹。
因为钢结构柱脚会锈蚀, 为了满足耐久性的要求, 须用素混凝土包裹。
5.5 吊车梁上、下翼缘板在跨中三分之一跨长范围内, 应尽量避免拼接。
上、下翼缘板及腹板的拼接, 应采用加引弧板 (其厚度和坡口与主材相同) 和引出板的对接焊缝, 并保证焊透, 引弧板和引出板割去处应予打磨平整, 上、下翼缘和腹板的对接焊缝不应设置在同一截面上, 应相互错开200mm以上, 与加劲肋亦应错开200mm以上。吊车梁上翼缘板对接焊缝的上表面, 下翼缘板对接焊缝的上、下表面及所有引弧板割去处, 均应采用机械加工, 一般可用砂轮修磨使之与主体金属平整。
摘要:文中主要介绍了内蒙古伊东煤炭集团准格尔旗纳林沟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孙家壕煤矿改扩建设备中转库的设计要点, 针对其吊车吨位大、结构为钢结构厂房的特点, 着重对设计中须注意的设计要点、结构形式的选择及设计选用的钢材做了阐述。
8.钢结构课程设计总结 篇八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程结构;优化设计;探究课程结构是指某一门课程中各个部分的组织、编排以及整合的形式,又可以被细化分为形式结构与实质结构两大体系。课程结构的设置能够使每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及教学评价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初中数学课程结构的优化设计是为了达到增强课程整体功能实效性的教学目标。初中教师积极探究数学课程结构优化设计的方法,可以优化教学环境,同时全面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一、建立健全新型初中数学学科课程是优化设计的基础
新型学科课程被视为课程结构体系的主体成分,其对传统学科课程弃糟取精,最终达到对课程结构设计新颖的目标。新型学科课程能够协助初中教师落实对数学课程结构设计的优化作用,有如下原因。
在新型学科课程的辅助下,初中数学课程重视对初中生的全面培养,促进其身心主动发展。新型学科课程的构建基点是从学生的发展入手,协助学生在初中时期发展各项基本素质,使人的真实价值得到有效发展,使学生成为有价值的人。例如,教师在对“数轴”一课进行设计时,在数轴“三要素”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些典型的错误画法,培养与强化学生的辨析与纠错能力,同时鼓励初中生在课程训练环节动笔画图,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相互糾正错误,以达到加深对“数轴”知识的理解与记忆的学习目标。新型数学优化课程结构体现在其能使数学知识教学存在层次性,协助教师达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教学目标,数学课程教学适应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吸收数学知识。初中数学优化课程结构还体现在使学生成为教学课堂的主体,使教师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以学生的兴趣为教育起点,合理有序地对教材知识进行组织与编排,从而落实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吸收与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协助初中生积极地完善自身素质。
二、宏观理论框架是数学课程结构得以优化的根本
宏观课程结构的完善与优化是整个初中数学课程结构设计实现优化的关键性要素。初中数学教师为了达到宏观课程结构优化的目标,可以借鉴以下流程:首先,对宏观课程教学目标进行深入探究,同时在实质结构优化方面下工夫,努力协助学生总结与数学课程相关的知识与学习经验;其次,对宏观课程的形式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数学教师应该积极地在教学课堂上开展教学活动,利用课余时间打造“非正式课堂”。
例如,在对“平行线及判定”一课的课程结构设计中,教师为了落实优化的目标,引进并利用宏观理论框架。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同位角、内错角、同象同角”即三线八角的内容,以达到对现有数学知识巩固的学习目标;教师将本堂数学课的教学目标设置为“使学生会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去判定两直线是否平行,同时会简单地推理和表述”,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教师计划在课程教学进程中开展“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总结“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而为了建设“非正式课堂”,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课后作业的形式达到这一构建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及探求新知的精神。
三、构建优化型教师教育课程结构模式是保障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初中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数学教师参与基础核心课程建设的培训工作,在训练进程中穿插技能性、实践性、活动以及创新能力培养等多项环节,使数学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到优化数学课程结构的必要性。设计时应该以社会需求为根基,将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及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培养作为课程结构设计的基点。只有建立健全优化型教师教育课程结构模式,教师在对初中数学课程结构进行设计时才能将显性课程优化创新,积极开展知识学习活动。例如,在“轴对称”一课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利用大量的时间开展“画轴对称图形”环节,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兴趣的同时,锻炼他们动手绘图的能力。苏联教育家沙塔洛夫认为“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只有教师拥有对课程结构创新设计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数学思维能力。
教师在对数学课程结构进行设计规划时,还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强化数学教学课程的综合性与应用性,在培养与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增强他们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正确处理实际问题的技能。
参考文献:
9.复合材料结构设计课程设计 篇九
要求:通过课程设计,完成课程设计说明书一份,包括封面、任务书,目录,结论,参考文献。正文部分页数在20页以上。
具体如下:
①对设计对象进行描述
(选材的准则,粘结方式,工艺可行性等)
②设计的目的(对比传统材料,选用复合材料,并获得功能、结构、形状改变)
③设计选材
(满足使用场合,不能降低使用性能,有针对性的设计对象)
④设计流程、工艺方法的选取
(建立、叙述设计依据)
⑤优化设计流程
(使设计得到最优值)
⑥设计结果
⑦参考书目
注: 在说明书中要有设计流程图,零件图,工艺流程图等必要图。
10.数据结构课程设计要求 篇十
本光盘有8个目录,对应于课程设计教材中第2至5章的8个案例。每个目录以ch0x0y命名,代表第x章第y节的案例,内容包含该案例的源程序及教材中描述的测试数据。除“文件目录结构的显示”案例为.C++源程序外,其他均为C源程序。
各目录中的内容及说明:
1.ch0201:表达式求值,在VC++6.0环境下测试通过
文件main.c:案例源程序;
文件input.txt:案例测试输入数据文件;
文件output.txt:案例测试输出结果文件;
2.ch0202:文件目录结构的显示,在VC++6.0环境下测试通过
文件main.c:案例源程序;
文件input.txt:案例测试输入数据文件;
文件bad_input_cases.txt:案例容错测试输入数据文件;
文件output.txt:案例测试输入input.txt的输出结果文件;
3.ch0301:拯救007,在VC++6.0环境下测试通过
文件main.c、graph.c、deque.c、error.c、graph.h、deque.h、error.h:案例源程序。编译时需通过应用工程文件(console project)。
文件input.txt:案例测试输入数据文件;
文件output.txt:案例测试输出结果文件;
4.ch0302:迷宫问题,在TC2.0环境下测试通过
文件main.c:案例源程序;
说明:测试时可选择自动生成测试数据,读者也可按照教材中提供的数据进行测试;
5.ch0401:快速排序详析,在VC++6.0环境下测试通过
文件main.c:案例源程序;
文件input.txt:案例测试输入数据文件,包含顺序、逆序和随机等三种类型的测试数据;
文件output.txt:案例测试输出结果文件;
6.ch0402:插队买票,在VC++6.0环境下测试通过
文件main.c:案例源程序;
文件input.txt:案例测试输入数据文件;
文件output.txt:案例测试输出结果文件;
7.ch0501:搜索算法效率比较,在VC++6.0环境下测试通过
文件main.c:案例源程序;
说明:读者可按照教材中提供的数据进行测试;
8.ch0502:任务调度问题,在VC++6.0环境下测试通过
文件main.c:案例源程序;
11.钢结构课程设计总结 篇十一
【关键词】 金属结构;课程设计;对策
【Abstract】 Analysis has been conducted on specific problems like how to set out a design, how to rationally determine main structure and size during design and what is its simplified method, etc. for undergraduate on Course Design for Metal Structure, not only providing some suggestions for guiding teachers to do the course design, but also offering important reference base for senior undergraduates to do the course design.
【Key Words】 Metal Structure, Course Design, 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 G64.2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1-00-02
引言:
对工科学生来讲,大学四年的实践环节如金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都是高校工程教育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高校工程教育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尤其是大四学生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对他们毕业后很快适应设计工作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指导教师不仅要认真指导相关实践环节,还要把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告知学生,否则,学生稀里糊涂的做完设计后都不知为何“做”,“做”为何。
机自专业起机方向是本校传统特色优势专业方向之一,四门专业特色课程《起重机械》、《金属结构》、《输送机械》、《工业车辆》分别对应《起重机械课程设计》、《金属结构课程设计》、《输送搬运机械课程设计》(对应《输送机械》《工业车辆》两门课)三个课程设计,体现了本专业方向的传统课程与实践环节结合紧密的特点,也为学生做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因而这三个课程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者担任该专业方向的《金属结构课程设计》指导老师,在多次指导该课程设计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共性问题,也在多次指导设计时做了很多思考和研究,现将具体问题及对策逐一进行分析。
1 明确设计概念
一听到课程设计,学生还有些摸不着头脑,总是要让指导教师提供算例,否则,无从下手。而在指导教师提供算例之后,学生又一味只会照算例上按部就班的进行设计计算,不敢有一点“创新”,完全违背了设计的本意。设计应该是“求异”的过程,而不是“求同”。学生在参考算例后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指导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明白每一个课程设计的目的、意义、方法,还要让学生清楚设计的概念,即“设计——从无到有,计算——从有到数,绘图——从数到图,制造——从图到物”的创新设计全过程。
2 《金属结构课程设计》中典型问题分析与对策
2.1简化箱形梁截面设计
《金属结构课程设计》中通用桥式起重机桥架结构设计是结构课程设计中最为典型的一类,在此类设计中,通常采用箱形梁截面。即由四块钢板焊接组成封闭截面(如图1),分别是上盖板1、腹板2、3和下盖板4,然而确定每块板的尺寸就成为结构设计的主要任务,通常是把截面看成一个整体,即确定梁的高度h、宽度B和板厚δ,即使如此,尺寸参数有腹板高h1,盖板宽B1,和四块板的厚度δ1,δ2,δ3,δ4,翼缘外伸Le(外伸尺寸相同)7个,不论是通过编软件还是手工计算截面特性,都是一件比较繁琐的事情,尤其是设计过程中需要调整改变参数多次计算,不仅用时长,而且出错率高。本文提供一种简化截面方法,将截面简化为封闭模压箱形截面(如图2),即h1不变,b1=B1,δ1=δ2=δ3=δ4=δ,Le=0,截面尺寸参数减少到3个:高、宽、板厚,且截面特性计算简化,截面特性计算公式如下:
从公式中,明显能够看出计算简化,而且,手工计算也用时短,准确率高,便于调整结构参数多次计算。从该简化截面得到主要截面尺寸参数后,再根据结构特点对结构参数进行微调,比如,偏轨箱形梁可以将主腹板厚度适当增大,轮压作用的翼缘板厚度适当增大等。截面简化前后的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通過表中10组数据的计算可以得出,简化后截面的净截面积平均减小1.13%,惯性矩平均减小4.14%;反过来,根据简化截面得到的标准焊接箱形梁截面净截面积和惯性矩均增大,因而设计结果是偏安全的。
2.2载荷计算时抓主要矛盾
在做主梁载荷计算时,学生对小车架结构及小车轮压分配理解不充分,有时无法确定小车架重心位置及吊钩位置的精确值即图3中l1、l2、e的值。这里提供一个简化方法,在设计时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若没有做小车架设计且原始设计参数中没有给出相应小车架结构参数,可忽略吊钩和小车架重心的偏心距,将小车架重心和吊钩位置视为在小车架中心来做初步计算,即e=0,,对计算结果影响不大。下面将静轮压的精确计算与简化计算做一比较如表2,简化前计算参照教材第九章[1],简化后计算公式如下
从表2可以看出,简化后的静轮压比承载较大的主梁上的小车轮压总和小10%左右,看似简化后的载荷比实际载荷小,计算偏危险,实则不然。危险截面的强度验算是取内力最大截面,在简化计算时,往往将小车轮距忽略,跨中危险截面的最大弯矩,下面再进行一组比较,取表2中的PQ=50t,PGx=16t这组数据,将精确计算小车轮压及作用点下的最大弯矩与简化计算小车轮压情况下的最大弯矩值进行计算比较如表3,承载较大的主梁力学模型及弯矩图如图4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按简化后的模型计算最大弯矩,与精确计算小车轮压及作用点下的最大弯矩相比,随着跨度与小车轮距比值的增大弯矩增大率呈下降趋势,比值较小时,弯矩增大率为正值,简化模型弯矩大;比值较大时,弯矩增大率为负值,精确计算弯矩大。也就是简化计算和精确计算结果的安全性并无优劣,但简化模型计算方便,故做设计时可先按简化模型进行初步設计计算,如有精确原始数据参数,再按照精确模型进行验算。
2.3正确使用经验公式
在做设计时,学生往往喜欢套用教材上的经验公式,如:
箱形主梁的高,宽及
从计算的范围中选择一个值,然后定出截面再进行校核验算,验算不合格重新选择参数,但始终不敢超出经验公式的范围,这样就导致很多学生设计结果不理想(验算的强度、刚度、稳定性与许用值相差较大)。因此,笔者在这里给出一些指导性对策:
(1)在初步设计时,可以先按经验公式选取参数,但选取时也要考虑起重量,起重量大的选较大值,起重量小的选较小值,然后进行初步校核验算;
(2)验算合格且合理(占许用值的80%左右),则可将该设计参数作为最终设计结果;
(3)验算合格但不合理(小于许用值的50%),则重新选择截面参数,若梁高取到经验公式的下限验算值还较小,这时,可以完全抛开经验公式的限制,梁高可以降到经验公式下限以下,要根据自己的设计参数适当调整截面参数;
(4)验算不合格(大于许用值20%以上),则增大截面梁高,若取到经验公式的上限还较大,则可以增加到经验公式上限以上,具体情况要视自己的设计参数来定。
以上四点也是笔者的经验之谈,给初步做设计的学生一些方向性的指导。设计参数千差万别,验算结果也会有各种情况,学生要做好设计,至少要经过三至五次的反复验算。否则,设计结果不会太理想。
3 结论
《金属结构课程设计》是本校机自专业起机方向学生《金属结构》课程理论联系实践的“实战演习”,也是为毕业设计打基础的一次“大练兵”,学生要从思想上给予重视,端正态度,明确设计概念,清楚设计方法,理清设计思路,抓住设计重点,结合上述几个典型问题及对策,根据各自的设计参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出具有创新思想的合理设计,为自己交一份圆满的课程设计答卷。
参考文献:
[1]徐格宁,机械装备金属结构设计[M].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起重机设计规范编写组.起重机设计规范(GB/T3811-2013)[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3
[3]石彪,周鲜成,刘利枚.提高工科课程设计质量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3)
【钢结构课程设计总结】推荐阅读: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07-17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教学计划编制07-18
图书管理系统 数据结构 课程设计10-13
课程介绍钢结构07-20
产品结构设计个人总结报告08-09
钢结构设计学习报告10-30
钢结构设计原理教学大纲09-06
钢结构雨棚施工组织设计09-20
课程设计实习总结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