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会总结与反思材料

2024-09-19

家长会总结与反思材料(共11篇)

1.家长会总结与反思材料 篇一

一年级二班家长会反思

刘敏

为了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沟通,促进家校联合,更好的沟通和交流,达到共同培养学生的目的。我班本次家长会的主题是:养习惯,促成长。

在这次家长会中,我班的家长人数来的比较齐,大多数家长都能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准时到学校参加家长会。可见,学生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非常重视的。家长们认真听取了班主任对学校及学生各方面情况的汇报,家长会的气氛热烈、内容充实。

本次家长会主要和家长沟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对寒假作业进行小结和表彰。2.宣布本学期学校教育教学安排。3.本学期班级教育教学重点。

4.会后老师还就个别学生与其家长做了谈话,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具体表现,希望家长更加配合老师,搞好教育教学工作。

通过本次家长会,我收获很大,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总结:

一、及时地将学校的发展情况介绍给家长,让家长对学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使家长对学校充满信心。

二、详细地将学生的近期情况向家长加以了解。如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等。以及开学后寒假作业情况的小结,使家长对学生有了更多更细致的了解,同时也提醒家长们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使孩子在书写方面,注意力集中程度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三、提出一些建议:如应注意学生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提出培养孩子懂礼貌,知礼仪等,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也可以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等。通过这些建议,尽量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同时也有利生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家长朋友们与班主任、任课老师交流了学生在家在校表现。家长们反映此次家长会收获很大,表示以后要多与老师联系。

从会后与家长的交流和周一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本次家长会开得比较成功,有效地加强了家长和老师的联系和交流,家长也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从中学到了一些有效的教育方法,家长纷纷表示今后一定要改变自己的家庭教育观念。本次家长会增进了学校、班级、家庭之间的了解,增强了双方的沟通和信任,取得了预期的目的。相信家长会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会更加顺利,家校沟通会更加和谐。

2.家长会总结与反思材料 篇二

材料戏剧与主流戏剧的区别在于, 以往的戏剧革新, 基本上还只是停留在形式的探索阶段, 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古典主义、存在主义、表现主义到荒诞派, 主流戏剧往往是对新的风格或演出样式进行探索, 并未对戏剧材料进行更新。

传统的戏剧材料有三样:剧本、演员和舞台。主流戏剧往往强调再现真实, 对生活中真实的人物进行模仿, 强调演员的体验性、信念感, 但这样的功能已经显得太原始、太狭窄。倘若一味复原生活, 那么我们是做不到的, 戏剧无论怎么弄都比不过电影所再现出来的生活真实性。既然如此, 戏剧还有什么必须存在的意义?

因此对于戏剧的“革命”真正地应该从“材料”入手。戏剧表演的形式有三, 一是“演戏”, 二是“做戏”, 三是“说戏”。“演戏”属于斯坦尼体系, 是通过建立信念感来模仿现实;按照程式表现的京剧就是”做戏“;而说书、弹词、相声和布莱希特的叙述剧, 就是“说戏”。

“材料戏剧”就是集“说”、“演”、“做”三大戏路于一体, 并依靠各自的长处来节省演出资源, 达到最理想的所要表达的效果。张广天导演的《圣人孔子》所使用的材料有音乐、歌曲、诗人、诗文、美文和檄文, 他把《论语》、《史记》、《毛泽东语录》、《再别康桥》、大字报、时事新闻、当代标语等看似毫不相关的元素作为戏剧的材料。当“演戏”需要耗费大量物质的、时间的或空间的资源却达不到逼真生动的效果时, 就运用这些材料来发挥“做”和“说”的优势。

有人说张广天是个“近乎疯狂的的天才”, 我觉得此言不逊, 因为他敢于在这个思想匮乏的时代, 趟“思想”的浑水, 表明了他的先锋前卫。材料戏剧能把跨世纪的重大思想的斗争高度浓缩地展现在舞台上, 把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严肃话题表现得轻松、诙谐又不失内涵。石头般的诗句、流水般的音乐、云霞般的画面、直指灵魂的冲突、爆炸性的事件接二连三、充满机锋的台词层出不穷……我所接触的材料戏剧给我的感觉首先是凌乱的, 但是这些看似凌乱的情节是由“革命精神”的主线联系而成的。张广天的《圣人孔子》和《切·格瓦拉》都不是枯燥的哲学讲义, 也不是玄虚的理念大全, 他们在形式上借鉴了活报剧、广场剧的表现形式。有人片面贬斥活报剧的精髓是阉割了复杂混沌的真实之后的夸张和煽情, 却未注意到活报剧具有“摆脱了自然主义”、“讲求稳准狠”、“传神却不刻意于形”, 刻意完全抛开情节, 直接展现不同观念的冲突的优势。张广天的材料戏剧往往运用革命歌曲、思想论辩, 夹杂着机智的应答、幽默的戏仿、大胆夸张的表演和抒情悠远的音乐直接给观众灌输一种观念。用戏剧的方式将政治, 而且讲得通俗易懂又让人心领神会, 这是主流戏剧所很难达到的。

戏剧原来可以具有如此的革命意义在, 我对戏剧的观念开始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当今中国是处在一个物欲糜烂的时代, 早就不再反思革命, 而戏剧正是“革命”的一剂猛药!主体境遇的失落与焦灼与所面对的现实困境激发了某种表达冲动与社会需求。而话剧这种艺术形式从诞生之日, 以其形式具有表达社会问题的适宜性为学界所重视, 而有着介入社会的传统, 具有娱乐与社会动员的双重作用。在一个喧嚣的消费时代, 我们更不该放弃诗意和激情, 藉由话剧我们为理想守望。

《切·格瓦拉》与《圣人孔子》产生了轰动效应, 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功, 在一定程度上占据了小剧场舞台, 材料戏剧的风格简洁明白, 令人耳目一新, 它所高扬的共产主义革命旗帜和理想主义精神, 更使人热些沸腾。材料戏剧往往能触及人们的灵魂, 唤起人们内心对正义理想的追求, 我想, 这对于当今中国戏剧舞台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

小剧场戏剧以其独特的探索性、创新性、先锋性近年来引起了许多戏剧工作者的青睐, 在上海, 以独立制作、市场化运作为主的小剧场话剧演出的增长势头尤为迅猛, 人们开始将看戏作为一种时尚, 作为一种“小资”情调, 但是也由于这种高度的自由度, 有些人是为了赶时髦, 有些人则是想借机赚一笔钱, 他们往往追求形式、追求时尚而忽略了对小剧场话剧本身艺术性的探索, 至于文化内涵就更不用提了。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 我觉得作为一名“剧场人”, 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 认识到戏剧的文化本质, 决不能因为利欲熏心的东西而误导了我们对于正确的戏剧观的认识, 不能盲目地去实习, 一味地崇拜, 时常想一想戏剧观这一根本问题, 会使我们保持更加清醒的头脑, 找到更明确的方向。“一旦我们不再为明天, 为理想, 为人类集体憧憬和终极价值而创造戏剧, 而只为今天, 为世俗, 为票房, 为迎合市民大众的生活准则和兴趣而“制作”, 那么终有一天戏剧会失去她的灵魂和生命力。” (摘自《戏剧艺术》2003年第3期——《重提“戏剧观”》作者:丁罗男) 小剧场戏剧承担者戏剧救亡与戏剧再造的双重任务。

作为中国戏剧的新生一代, 我想我们是需要一点革命精神的, 革命是一种生活态度, 一种文化。它的出现和发展需要人们意识到商业时代里文化的苍白和乏味, 并勇敢的反抗, 在这个过程中创造一种全新的充满活力的文化。而对相信传统的人来说, 必须使他们意识到所有的传统都是人创造出来的, 材料戏剧的诞生让我意识到了:戏剧是可以拿来做革命的。

作为中国戏剧的新生一代, 在面对赢利与非赢利、专业与非专业、非常规与非正规的戏剧讨论中, 我们应该始终允许各种戏剧形式和改革的出现, 坚持戏剧的多元化发展, 始终不忘记戏剧作为思想文化的革命作用。

摘要:“材料戏剧”是集“说”、“演”、“做”三大戏路于一体, 并依靠各自的长处来节省演出资源, 达到最理想的所要表达的效果的戏剧形式。传统的戏剧材料有三样:剧本、演员和舞台。主流戏剧往往强调再现真实, 对生活中真实的人物进行模仿。基于戏剧在真实性方面相对于电影艺术来说还是有自己的局限性, 既然如此, 戏剧还有什么必须存在的意义?本文以张广天导演提倡的戏剧革命首先应该革材料的命引出材料戏剧出现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作为中国戏剧的新生一代, 我们应该始终允许各种戏剧形式和改革的出现, 坚持戏剧的多元化发展。

3.家长会总结与反思材料 篇三

当前,对数学教材中阅读材料的研究仍处于发展阶段,本文对现有的一些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尤其是对数学阅读材料的使用情况、功能价值、教学策略和编排设置等方面进行回顾和反思,以期推进阅读材料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更好地落实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

数学阅读材料  回顾  反思  展望

新课程改革到现在已进行十余年,新增的“阅读材料”不仅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也给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从新教材投入使用之初,数学“阅读材料”便日益为大家所关注,相关研究逐渐丰富。阅读材料的设置促进学生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反映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思想和理念。

一、对数学阅读材料研究的回顾

1.阅读材料的使用情况研究

2002年,邓建等人对154名学生进行调查发现,由于“应试”的阴影以及教育观念的限制,阅读材料基本上还处于被封闭的状态。同时,研究者也认识到,阅读材料绝不仅仅只是作为教材的点缀而出现的,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环境下,它的潜在能量不可低估[1]。

徐永忠对使用过新教材的60位教师进行了调查,其中43位表示阅读材料不属于考试范围,怎样讲都不会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往往采取让学生自己课后看看的方式完成这部分的“教学”。分析其中的原因,一是教师的现代课程观念仍然淡薄,二是教改意识还不够强[2]。

2012年,殷长征对240名学生以及12名教师进行了调查、访谈。结果发现,教师对这些内容的处理相对来说还是很“现实”的,阅读材料需不需要讲解主要还是取决于它们在习题、考试、竞赛中是否会被考察到;对学生的调查则发现有阅读意向、阅读目标的学生较少,学生对阅读栏目的功能期望总体上带有强烈的应考意识[3]。

2.阅读材料的功能价值研究

一方面是对教材的作用。魏为升认为,阅读材料的类型广泛、内容丰富,涉及了天文、地理、历史、艺术、计算机等领域,教材通过这些内容,展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及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使教材更加综合化;阅读材料对正文内容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使教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展示了数学的完整性;阅读材料的设置还为学生留下了探索的空间和方向,使教材内容更具弹性化[4]。

另一个方面可概括为阅读材料的教育功能,这也是研究关注较多的地方。刘建永通过对人教A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的阅读材料加以列举,认为阅读材料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治学态度;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有利于巩固学生知识、发展能力[5]。钟建新指出,“阅读材料”之所以被编入教材,一方面是使教材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要求,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帮助学生对正文内容加以理解、掌握,激励学生探究新知、开阔视野、培养人文精神。具体来说,数学阅读材料的教育功能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史学教育功能。数学史料是阅读材料的主要素材之一,通过建立数学与人文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理解数学、体验数学的文化价值。(2)整合数学知识、完善认知结构。(3)实现数学思想方法的内化、提高数学素质。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不同于知识的教学,其效果依赖于教师的理解程度,更需要学生用心体会,阅读材料所提供的素材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对应思想、分类思想、极限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无所不在,学生学习这些材料的过程也即数学思想渗透的过程。(4)凸显数学建模的示例功能。数学建模是沟通数学与实际问题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数学知识与数学应用能力的最佳结合点。(5)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功能。阅读材料中设置的问题、建议,在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关注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这其实是代表着一种指引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向[6]。

3.阅读材料的教学策略研究

徐永忠在对阅读材料教学情况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几条建议:首先,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阅读材料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特点,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围绕材料从广度和深度上挖掘其内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互动和交流,从而提升学生数学素质、到达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其次,应当“以史为鉴”,充分发挥阅读材料的德育功能,进行科学方法和态度、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最后,还要将阅读材料的教育与激发学生兴趣、巩固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2]。

再综合之后魏为升、朱广科、钟建新等人的研究,阅读材料的教学方法可以从下面几个角度进行思考:(1)利用阅读材料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的《课程标准》中均多次出现“通过问题情境……”、“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字眼,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教师可以适度挖掘阅读材料,通过改编以及设计与教材内容相统一的问题,使之成为问题情境[4]。(2)利用阅读材料开展探究活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方式,因此教师可以对一些合适的阅读材料进行加工、组织,设计成研究性课题供学生开展探究活动,促进学生构建具有个体意义的数学知识和技能[7]。(3)利用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材料,学生可以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学习数学家科学严谨、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师应充分挖掘阅读材料中的德育因素,采取恰当方式进行渗透教育,发挥阅读材料的育人价值[8]。此外,通过阅读材料还可以掌握信息技术工具,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等。

4.阅读材料的设置编排研究

“教材应当通过展示数学发展的历史、重要数学思想的产生背景和条件、数学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等,使学生了解数学与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了解数学科学的思想体系和数学的文化价值,培养他们的理性精神,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9]。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也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为提升教学效果、实现课程目标,对数学阅读材料的价值、使用策略进行探讨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而从源头出发,思考如何更好地将其在教材中进行编排、设置也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角度。

李雪认为,阅读材料的编排需要考虑如下几个因素:(1)规范。材料的语言应当力求精炼,同时还应保证内容的科学性、表达的流畅性和阅读的趣味性;另外,还应把所呈现的问题表述清楚,内容应当饱满。(2)编排位置。由于阅读材料的位置都放在相关章节之后,加之字体和正文也有差别,这些都“暗示”学生这些内容实际上是“无关紧要”的、不用去看(在相关调查研究中也可以得到证实),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阅读材料在网络上呈现,及时更新、充实。(3)内容。选择阅读材料内容时编者应考虑学生的整体知识结构体系,从学科的横向和纵向考虑。(4)均衡性。编写阅读材料不能只考虑正文中可能出现阅读材料或是某部分的材料不够丰富而大量编入,应从课程标准的精神和教材的整体去考虑,发挥阅读材料的特有功能。(5)新颖性。阅读材料应该多与生活和其他学科相联系,适当多点与生活和其他学科的联系对学生今后发展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6)编排方式。今天,我们完全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阅读材料通过网络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校的教师还可以集体研究,依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把有关内容编排进校本教材中等[7]。

二、对数学阅读材料研究的反思

1.对研究价值的认识

回顾新课程推出以来对数学阅读材料的研究,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强化了数学阅读材料的地位和作用。虽然从教材的篇幅上来说,阅读材料所占的还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但其教育功能和作用却不应被忽视。关于阅读材料的研究的丰富一方面反映出研究者对该内容的关注,另一方面也促进着教师对阅读材料本身认识的不断提高。(2)学者的已有成果初步架构并完善了这方面研究的内容体系。主要包括阅读材料在教学中的使用情况、对阅读材料价值的认识、如何进行阅读材料的教学以及教材相关内容的编写,这也为今后更加细致、全面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思考角度。(3)已有的理论可以发挥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教师可以参照现有成果,尤其是阅读材料的价值和使用策略研究,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不断对自身观念、教学实践进行更新、反思和完善,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都有重要作用。

2.研究中的一些问题

(1)数学阅读材料研究的视域还可以拓展

已有研究大都将数学阅读材料理解为是教材正文后的相关“版块”和“栏目”等。事实上,单就教材而言,注释、章头图、章引言、习题中的古算题等,这些内容无不体现着“数学阅读材料”的作用,因此,数学阅读材料的内涵还可以更加丰富。如果从更广的角度去认识数学阅读材料,那些具有科普性、趣味性的、与数学有关的书籍、报刊、影音、网络等资源都可作为“阅读材料”的载体,都可以进行充分利用。简言之,阅读材料的范围绝不限于教材,应当拓宽视域,将其视为广泛存在的一种资源去挖掘。

(2)研究方法还可以更加多样

回顾现有的研究,对阅读材料价值及其使用策略的论述可以说已经相当丰富,但其中从学理上进行探讨的“书斋研究”相对较多,有了这些较为成熟的理论支撑,今后还应更多地扎根于实际的教学,在有血有肉的课堂中、学校里进行研究。因为,只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才能更好地指导阅读材料的教学。

虽然现在教师对阅读材料的看法已有很大进步,但在实际教学中对其处理还是比较“现实”、“无奈”,若要真正改变这个现状,可能需要的不仅仅是对数学阅读材料进行研究和实践。

三、对数学阅读材料研究的展望

1.作为一种资源加以挖掘

信息时代,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形成及情感的培养已远远不局限于教材或者课堂。正如前面所提到的,若将阅读材料看成是教材中区别于正文的内容,教师就只是指导学生阅读、学习,而若将其视为一种资源加以挖掘,阅读材料的内涵则大为丰富,教材中、生活中,“阅读材料”无处不在。教师可以主动挖掘这些资源,进行再创造、再组织,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教材的编写者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渠道向教师和学生提供这些素材。

2.追求与教材相融的教学

了解数学体系、体会数学文化和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理性精神是数学阅读材料的设置和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中,我们到底应该如何使用阅读材料?以数学史内容为例:在教学中需要使用数学史,原原本本的照搬、叙述绝对不是数学史的教学,更不是数学阅读材料的教学。应依据学生的数学现实,“重构”历史,融于教材。这是理论演绎的必然,也是实践需要的使然[10]。弗赖登塔尔曾指出,“数学史是一个图式化不断演进的系统化的学习过程,儿童无需重蹈人类的历史,但他们也不可能从前人止步的地方开始。从某种意义上说,儿童应该重蹈历史,尽管不是实际发生的历史,而是倘若我们的祖先已经知道我们今天有幸知道的东西,将会发生的历史”[11]。大到教材中的设置、编排,小到一节课上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在悄无声息中以最完美的方式体现阅读材料所提供的思想、方法,才是数学教材使用阅读材料所应追求的境界。

3.扎根于课堂实践的研究

尽管现在已有相当多关于阅读材料的论述,但很多都是源于书斋的,缺少扎根于真实课堂、经过实践检验和评价的内容。今后的研究,可以结合上面两点内容,通过教师个人思考、群体合作,充分挖掘数学阅读材料,在课堂实践、校本课程中进行尝试、运用和反思,实现现有理论成果的转化,从而体现这些研究的服务功能,更好地落实新课程的理念,实现学生成长、教师发展的愿景。

参考文献

[1] 邓建,汤国铎,雷忠强.关于“数学阅读材料”情况的调查[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2(12).

[2] 徐永忠.“阅读材料”教学现状分析与建议[J].数学通报,2004(4).

[3] 殷长征.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教材阅读栏目使用情况的调查及思考[J].中学数学,2012(11).

[4] 魏为升.数学阅读材料的功能和教学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7(10).

[5] 刘建永.对高中数学新教材“阅读与思考”的认识与教学建议[J].中学数学杂志,2008(7).

[6] 钟建新.关于高中数学“阅读材料”的思考[J].数学通报,2011(4).

[7] 李雪.高中数学阅读材料使用现状的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8] 朱广科.充分发挥“阅读材料”应有的功能[J].中学数学研究,2010(3).

[9] 章建跃.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教材的研究与编写[J].课程·教材·教法,2005(1).

[10] 蒲淑萍,汪晓勤.数学史怎样融入数学教材:以中法初中数学教材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12(8).

[11] H.Freudenthal.Major Problems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J].Educational Studies in Mathematics,1981(5).

[作者:曹思齐(1992-),男,江苏南京人,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4.二年级家长会总结与反思 篇四

东华小学 王玉素

二年级家长会在全体二年级班主任、任课老师和学校行政、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预定工作目标。回顾组织实施过程,我们总结如下:

首先,准备充分,事前工作做得比较到位。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本次家长会学校为我们准备了家长会的问卷调查表、意见反馈表和签到表,我们二年级各班主任精心准备了发言稿和班级视频课件,黑板上也设计了各具特色的会议主题。让家长们一走进课堂,就可以对自己孩子在校情况、班级特色和学校的各项制度要求有清晰的认识。在不到两个小时的家长会上对自己的孩子、自己的教育理念有不同程度的认识和反思,也为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

其次,家长参与率高,活动中能认真地听、观摩和交流,反响非常好。

本次家长会我们二年级的家长参与率非常高,每班只缺1-2位家长,充分显现当前家长对学校教育和学生成长的高度关注,当然与班主任和数学老师平日里和家长的有效沟通密不可分。整个二年级9个班的家长无论是在校领导的广播讲话还是各班班主任和数学教师的发言中,自始自终家长没有离场都是认真地倾听、认真记录。即使在散会后,仍有相当数量的家长滞留在班级希望对与班主任和数学老师

沟通一下。会后也得到很多家长很好的反馈。一些孩子在校表现有了明显进步。这充分说明,通过家庭教育的力量家长的配合来共同培育孩子的是很有希望和力量的,问题是如何通过积极、正确、有效的合作来动员整合出家长方面的教育力量,成为实现我们培育目标的助推器,这是我们今后一直需要研究思考的问题。

再次,我们都知道课堂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家长会是家校合作的大课堂自然不可能完美无缺。

家长会自然主角是家长,我们不要一味地站在教师的角度上考虑,家长要如何如何配合我们做好班级的工作或者提高孩子的成绩。以我们二年级的家长为例,他们多是75年以后出生的甚至有相当一部分是80后,他们的教育理念更注重孩子的成长。虽然这次家长会是在期中考试之后,但多数家长关心的并不是孩子考了多少分。我觉得如果会前我们能先调查了解家长最关心的话题,然后有针对性的释疑解惑,相互沟通,家长会会更有效。

再者,家校通力合作共促孩子进步是一个我们的理想,一次家长会不可能将我们遇到的所有问题一次性解决。和家长的沟通也不可能通过一次家长会就完成。家长会只是为我们和家长提供了一个沟通的舞台。幕后的工作不能间断。

5.六年级家长会材料与总结 篇五

4月13日,学校召开了全体六年级的家长会,由我主讲,时间是一个小时。会后,一位家长对我说:“郭老师您讲得太好了!我哭了三次。”其实我站在讲台上讲,看到了坐在第二排了一位男家长,也在不时地擦眼泪。本次家长会,由于内容贴近生活实际,案例详实、生动,深得家长的喜爱。

针对马上步入中学的六年级学生家长,该如何开好要次家长会,我也是很费脑筋的。限于一个小时的时间,再加上家长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我没有从理论上做过多的陈述,而是用案例引出话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下面是我讲话的提纲。

首先与家长朋友们交流三个问题的看法:

1、老师是万能的吗?家长的作用不可替代。你了解孩子吗?尊重、了解孩子是教育好孩子的前提,缺失了这个基础,一切都无从谈起。你还在为自己忙找借口吗?爱孩子是一种本能,连母鸡都会做,关键是学会如何去爱。小时候拿孩子当宠物来养,长大孩子就会变成废物!王安石笔下的“伤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最终“泯然众人”,变得平庸无奇。这足以说明后天教育的重要性。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好父母决定孩子的一生!所以,要想培养出优秀的孩子,首先从我们自身做起吧:父母是孩子的榜样,身教胜于言传!

二、育子小妙招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孩子自己对自己负责。

责任感是孩子安身立命的基础,当一个人具有某些能力时,就要对相应的事物负责。但是孩子做事,往往更多重视行为过程本身,而不太重视行为结果,因此,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必须让他们有对自己行为结果负责的习惯。告诉孩子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学会与孩子沟通、交流。

不少父母都有这样的烦恼:孩子愈大,便越难与他们沟通,甚至不知应该怎么去交流,往往说不了几句,孩子就会表现现一脸的不耐烦,或别过脸去,或者干脆一个人躲进房间。这说明家长与孩子之间尚不能建立起积极正向的情感反应。如何才能达到融洽、有效地沟通呢?下面的一些做法可以借鉴。

(1)把握时机。

(2)学会察言观色。

(3)注意方式方法。

6.研修材料学习:省培总结与反思 篇六

有幸全程参加“山东省中小学万名骨干教师培训工程——2013年小学语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项目”培训,无论是聆听专家讲座还是参与课例打磨,都让我获益匪浅。现就感受最深的几点总结如下:

一、领导讲话提供精神动力

培训第一天,省师训干训中心于维涛主任讲话中的“在‘能力极限边缘工作’,方能自我超越”这句话让我至今记忆犹新,也必将会成为我今后工作上的精神动力。参加小学语文省级高研班的学员正是由于常年坚持在“能力极限边缘工作”,才成长为今天的省市级特师、名师。正是因为知道要在“能力极限边缘工作”,才坚持做到日常工作、省级研修、家庭生活三不误,完成好自己一身多责的任务。同时,由于肩负着开发全省小学语文教师暑期全员研修学习资源的任务,各组都力求呈现出最富内涵的学习资源,所以研修的过程尤其是课例打磨的过程对执教老师和全体群组成员来说,都可以说是“能力极限边缘的工作”。但是,正是因为高研班的全体成员在40多天的研修期间全程坚持在“能力极限边缘工作”,这次研修才取得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思维交流碰撞、教艺共同提升的良好效果,教学目标任务、研究问题的确立符合课标精神和学生实际、课例打磨流程扎实完整、观课量表设计科学、观课评课任务全面落实。人无精神不立,我会将于主任“在‘能力极限边缘工作’,方能自我超越”这句话与身边更多的同仁共享,每个人都“在能力极限边缘工作”,都能“自我超越”,才有教师个体和群体智慧的极大展现,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才会有大的突破。

二、专家讲座指明教改方向

(一)研究学生 以学论教

本学期,为充分落实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我们学校积极推进“加强预学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 顺学而导”教学理念的贯彻与实施。但是,通过听取研讨课我们发现,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与我们的预期效果还有不小的差距。面对教师们的困惑,我们只能说,教师教学方式尤其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需要过程和时间。但是,如何更有效地推进师生教学方式的较快转变,学校教研骨干一时也没有拿出较好方案。沈老师《研究学生以学论教》的专题讲座坚定了我教改信心,也为我校下一步的教改工作指明了方向。

1、有效的教学从研究学生开始

美国的奥苏伯尔也说:“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唯一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反思我们的教学,我想,我校“加强预学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 顺学而导”的教学理念得不到更好的落实,原因就在于我们还没有真正研究好学生,很多时候我们还不完全知道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沈老师娓娓道来,为我们指明了研究学生的方法(1、根据已有经验作出估计,利用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原理推测;

2、做前测或调查问卷,对结果作统计和分析,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

3、在教学进程中随时观察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并用《燕子专列》的7项前测内容和最终统计结果告诉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了解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教学。要防止两种倾向:一种是把学生的学习潜力估计过低,教学繁琐和程式化,导致学生丧失兴趣;另一种是过度解读文本,深挖课文的人文内涵或语文知识,超越儿童的认识水平。” 像薛法根老师一样做到“三不教”(学生已经会的不教,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教,教了学生也不会的不教)。研究学生要做到逐步深化,要有从“把全班学生当作一个整体(统一教学)”到“把学生分成不同类型(差异教学)”到“对个别学生作具体分析(个别化教学)”层层递进,根据学生的学习优势进行设计分层教学和作业。

2、为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搭建“支架”

沈老师说:“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实践的主体是学生。课堂教学的时间主要应用于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不能以教师的提问和讲解代替学生的语言实践。语文教学设计要从‘教师提问设计’转变成‘学生语言实践活动设计’”。“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既不能‘不作为’‘不到位’,也不能‘越位’。教师要善于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架’,而路则让学生自己去走”“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尽量采用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的学习活动,特别是保证课堂书面练习的时间。练习有指导、实践、展示、讲评和跟进练习的完整过程。”“常用的教学‘支架’有知识背景、学习方法、出声思考和适当示范。”

反思我们的日常教学,老师们总是精心设计自己的提问和讲解,而对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缺乏精心设计,过多的提问和讲解代替了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没有学习的“支架”,学生自然不知道怎么学。在很多课堂上,学生听说读的时间相对充分,效果较好,但课堂书面练习(写)或者没有设计或者因为没有指导、实践、展示、讲评和跟进练习的完整过程而流于形式。沈老师的讲座帮助我们明确了教学整改的方向和方法。

3、倡导质疑解疑,自主探究

“倡导质疑解疑,自主探究”是落实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最好体现,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最好方法。但是,反思我们的日常教学,尤其是在一些公开课或观摩课上,教师因为怕露拙,往往不敢给学生“质疑解疑,自主探究”的机会。沈老师用学生读《生命的药方》和《落花生》时提出的疑问告诉我们,质疑问难不仅要安排在初读课文阶段,更需要安排在对语言文字的深入探究阶段。要鼓励学生提出“真问题”。鼓励学生自己探究,尝试解决问题。教师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和相关资料,让学生自己开展学习。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领悟语文规律和学习方法。从错误走向正确,从朦胧走向清晰,从分歧走向共识,从一元走向多元,实现真实意义上的学习。

陈杰在《建构语文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新型关系》中说,如果说传统课堂把“生成”看成一种意外收获,那么新课程则把“生成”当成一种价值追求;如果说传统课堂把处理好预设外的情况看成一种“教育智慧”,新课程则把“生成”当成彰显课堂生命活力的常规要求。沈老师的“倡导质疑解疑,自主探究”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生成”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确是我们必须坚定落实的教学理念。这或许就是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 中的“教学方法”之一。

(二)多向度阅读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的依据

沈老师告诉我们,课程标准、教学文本和学生基础是我们设计教学的依据。我们应该依据课程标准熟悉本年段的教学目标与内容,通过研读教学文本寻找文本中可教学的语文因素,通过掌握学生基础分析学生学习的优势和困难。“因文而异”“因人而异”是阅读教学设计的基本观念。在这一观念指导下,“内容理解是不是阅读教学设计的主线?课文是不是一定得按顺序逐段讲读?提问是不是阅读教学设计的重点?中高年级阅读是不是必先“扫除障碍”?什么叫“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印象”?”这些习以为常的做法都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2、语文课程内容的分类

语文课程内容包括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等语文课程独有的,反映语文课程本质特点的“本体性课程内容”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审美教育、多元文化等各学科共有的“非本体性课程内容”。很多时候,我们语文老师是在“教课文”而不是“教语文”,结果是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沈老师用《盘古开天地》一课需要增加的语言学习目标告诉我们应该在“教语文”正确理念的引导下,准确确定教学内容。

3、阅读教学的核心任务

沈老师用《乡下人家》指向语言学习、能力发展和审美情趣的教学思路告诉我们,阅读教学虽然具有积累语言、学习表达等多种功能,但它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教学的目的不是读懂“这一篇”课文,而是通过一篇篇课文的阅读,掌握阅读方法和策略,形成独立阅读能力,最终实现“不教自能读书”。

4、关于阅读能力

沈老师还引用他山之石来开启我们的思路。听了它的讲座我们知道了pIRLS的阅读能力四个层次是直接提取信息、直接推论、解释整合文中的信息和观点、评价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法。祝新华“六层次阅读能力系统”是1.复述﹕认读原文,抄录词句,指出显性的信息;2.解释﹕用自己的话语解释词语、句子的表面意思;3.重整﹕分析、综述篇章内容,辨识(判断)表达技巧;4.伸展﹕引申含义,拓展内容;5.评鉴﹕评说思想内容,鉴赏语言表达;6.创意﹕找新方法,提新想法,运用所读信息解决问题。这些关于阅读能力的论述指引我们要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逐步将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引向深入。

5、高年级要重点关注表达方法

为什么不少学生到了初一还不能写出较好的作文?这跟小学高年级老师教学时不重点关注表达方法不无关系。沈老师语重心长,告诉我们《窃读记》要关注“动作和心理描写的穿插”,《落花生》要关注“详略分明,借物喻人”,《怀念母亲》要关注“触景生情”,《穷人》要关注“环境和心理活动描写”,《少年闰土》要关注“人物外貌勾勒”,《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要关注“回忆开头和用几件事写一个人”。我们面对的是6—12岁的儿童,一个班有数十位学生,一节课只有40分钟,要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一节课里都有收获,一节课究竟能教多少内容?我们必须务实地对待。真正落实课标“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的要求。

三、高老师习作课例给我启示

长期以来,各级小学语文公开课教学或观摩活动对阅读教学研究得多,对作文教学关注不够,探索不多,导致作文教学成为广大一线教师普遍的“短板”,制约了教师专业的全面成长,影响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高老师的这节课似一场及时雨,在有效开展作文教学方面做了不少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有不少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

(一)强化读写结合,注重素材积累,做足课前功夫。

高老师切实搞好了本组四篇说明性文本的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感受说明性文章的特点,并进行了随文小练笔。扎实进行了本组“推销一种商品”的口语交际教学,为学生介绍好自己喜欢的一种物品做好了先说后写的阶梯性学习准备。课前精心设计“阅读整理卡”和“素材积累卡”,引导学生“胸中有法”“胸中有材”,做到“有备而来”,使得班里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在40分钟的时间里完成一篇400字左右的习作,保证了这节作文课的良好效果。强化读写结合,注重素材积累,师生做足课前功夫,才能有效克服日常作文课上学生绞尽脑汁、老师无计可施的不良现状,师生在较大程度上摆脱了作文批改、二次作文等高耗低效的补偿性工作,才能变以往枯燥乏味的习作成为有生活和生命“温度”的习作,使习作教学成为师生愉悦的心灵体验和精神之旅。

(二)始终立足学情,关注习作情感,促进“乐于表达”。

课前,高老师引导学生确定自己最喜欢的一件物品。因为只有面对自己最喜欢、最熟知的物品,学生习作时才会有积极主动的情感投入,才能有话可说,才能写出生动、具体、具有真情实感的佳作。游戏是儿童的天性。课中,高老师采用“我说你猜”的形式激发学生的表达情趣,引导学生“乐于表达”,知道要从多个方面把这一物品的特点介绍清楚,并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星级评价”的方式肯定学生的习作成果,树立学生的习作自信。课后,又通过“读习作给家长听”“誊写习作版面交流”“习作上传校园网”等习作拓展活动促进学生与他人的沟通交流,充分体验表达、交流的快乐和习作的成就感。

(三)指导精当到位,减少习作束缚,落实“易于动笔”。

日常教学中,老师们常发出“指导少了吧,学生无话可写;指导多了吧,写得千篇一律”这样的感叹。高老师的这节课在“指导精到、减少习作束缚”方面给我们做出了表率。习作指导时,他仅用大家司空见惯的“桔子”进行习作引路,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感受“桔子”的特点,从形状、大小、颜色、表皮、气味、味道、作用等方面介绍“桔子”的特点,相机渗透“有顺序”“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抓特点”等写作方法,少而精的指导减少了对学生习作的束缚,学生所写“水果”“玩具”“文具”“电器”等话题内容丰富多彩。习作讲评时,高老师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个人体验,在肯定学生习作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改进意见,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不断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真正落实“易于动笔”。

7.家长会总结及反思 篇七

高一(3)程勤

一、家长会基本情况

11月8日,我们在本班教室召开了家长会。在这次家长会上,共有43名家长参加,其中2位同学特殊原因请假,4位家长未参加。

会上首先向家长展示了全班齐呼班训,然后以视频形式详细介绍了班级和学校的整体情况,其中还包括学校的的德育特色。紧接着我们播放了《孩子对父母的心理话视频》,感动了全场家长。随后我们又向家长展示了每日演讲和拉拉队活动,博得家长一致好评。每个环节中我们还穿插了文艺表演。

二、收获

1、通过这次成功的家长会加强了学校和家长的联系,同时我们班级工作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和理解,家长纷纷表示理解和支持班级和学校的工作。

2、通过与家长交谈,了解了孩子在家的一些表现,及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以后在督促孩子养成良好习惯方面做借鉴。

3、家庭教育是学生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部分,通过与家长的交流与沟通,达成共识。通过家长会,加强了教育的合力,为以后的学生教育工作打下了好基础。

4、通过家长会的成功举行,使家长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学校的严格管理和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同时在家庭教育中给予支持和配合。

5、家长们对新形式下的教育是很关心的,对我们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我们做为教师有很多地方离他们的要求还相差一段距离。有的家长要求教师对孩子能不能相隔几天,就将孩子这段时间的行为、思想等向家长进行反馈;有的家长要求教师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孩子能不能标准有所差异;有的家长要求教师要加大思想教育的力度,提出了“教师的话比家长的话好用”的观点等。

6、也许有一个局限的条件是班级里的学生太多,教师的时间太少,与孩子们单独交谈的时间与机会比较少的原因吧,从与家长的谈话中,可以发现:我们教师对孩子的了解还是不很深,有许多孩子的内心世界,教师没能够进入,没有真正了解与理解孩子们的所思、所言、所行。

三、反思

另外,通过这次家长会与家长的交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在今后的班主任工作中,要经常和家长联系。要关注尖子生和后进生,同时也要带动中间生,要克服以往单纯关注后进生的做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觉到老师最关心自己,让每一个家长都能感觉到老师最关注自己的孩子。这一点需要班主任更耐心细致地管理工作,需要更和谐、民主的管理氛围,需要班主任更先进、更有层次的虚心学习。

2、要更多地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了解学生之间发生的矛盾,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上的包袱。

8.家长会活动总结及反思[定稿] 篇八

2015年4月25日上午8:30我们班召开了这个学期第一次家长会。这次班会的主题是《天使,让我们共同呵护》,本次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学校与家长,老师与家长的联系,让家长们了解学校开展的各项工作,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及表现。会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基本概况:

我班实有学生61名,实际到校的家长29位。不到8点钟,很多家长就已经来到了学校,在教室里翻看孩子们的各种作业。经过座谈,家长们对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及表现都有了大致的了解,同时家长们也都表示会尽一切努力来配合学校和教师的工作。会后还有个别家长留下来和我做了单独详细的交谈。

二、意见和建议

在召开家长会的过程中,部分家长还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如:

1、家长对本次活动都给与了很高的评价,希望学校要多组织此类活动,让孩子更健康的成长。

2、希望教师在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上多下功夫。

3、今后要加强学校和家长、老师和家长的联系。

4、家长们会积极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配合老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5其实很多家长还是会积极配合学校工作的,也有几个家长意识到小孩的心理在变化,经常不跟父母交流,有时只和父亲或母亲一个人交流,但是爸爸又在外面,这就让妈妈(在家带小孩)不知道怎么办,我也给她们提了意见,多创造交流的机会,抓住好的时机,家长表示会尝试。

三、总结与反思:

从会后与家长的交流情况来看,本次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有效地加强了家长和老师的联系和交流,家长们也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从中学到了一些有效的教育方法,家长纷纷表示今后一定要改变自己的家庭教育观念,学习先进的家庭教育方法,同时加强和老师之间的联系,共同配合,教育好每一名学生。

9.初中家长总结反思 篇九

会上刘主任针对学生家长的对子女的教育指导问题、学生的学习方法问题作了指导性意见,家长们一致认为,刘主任的讲话使他们受益匪浅,既掌握了指导孩子心理调节的方法,又对家庭教育提高了理论认识,使得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辅相成,使得老师与学生之间、家长与子女之间的沟通更加融洽。

在家长与师生的互动环节中,家长、教师与学生进行了充分交流沟通,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家长的关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备考信心,表示全力备考,提高学习效率。

10.期中考试后家长的反思总结 篇十

期中考试所有学科的成绩都已公布,一周来孩子每天回来就是兴奋地谈论着谁谁考的怎样,以前一班的某同学又如何如何,我耐心地听着询问着,由衷地感叹:终于知道和好孩子比了,发现自己的差距了,承认自己的不足了,好 事。

中午他爸说英语老师告状了,说他和前面的男生打闹,把桌子撞得好响。正准备好好教训他一下,谁知他却哭哭啼啼地回来了,说:“班主任批评我了,要是数学能考到115分,就是年级第一了,现在你才考103,只能排到班级前十,都是数学考砸了,那两个计算题你能做对,你有这个实力。”呜呜哭得更凶了。

要是要是,要是都不错,都考第一了,可能吗?他爸心疼女儿,这样劝道: 有一个人,睡觉起来发现尿床了,很懊恼,说,要是我昨晚不睡觉就好了,这样就不能尿床了。

11.家长会总结与反思材料 篇十一

大家好!

很高兴我们又见面了。因为是老熟人了,所以客套话我就不多说了,我们直接进入正题。

我今晚从以下几个方面向大家汇报:

第一,班级工作情况。不知不觉,学生分流到明诚小学后已经两个月的时间了,我们班现有51人,男生29人,女生22人,是我来西郊以来班额最小的一个班,但也是最难管理的一个班。孩子大了,他们的心思我们有时候就猜不透了,管理起来不和低年级的孩子一样,费事得很。表面看起来都挺懂事,但实际做起来却不然。比如:学生的自理差,表现在卫生上,自己的桌子周围经常可以看到费纸垃圾,而这是天天都要求同学们要注意的。当然大部分孩子还是可以的。我呢,说的不多,但我做的不少,我经常在他们自习的时候拿起条帚扫地,包括早读的时候,我只要到了教室就开始清扫卫生,学生看到我忙,也不好意思再玩,应该说也起到了一定的督促作用。孩子大了,可能唠叨不好行动,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那么我们说起他们来也理直气壮,是吧?总的来说,作为班主任,我要让孩子们看到的是,我对于这个班充满了希望,也充满了信心。我是一个认真负责、公平公正、高标准严要求的班主任,也是一位和蔼可亲、幽默风趣的大朋友,这是我的目标。期中考试那天,我就没让孩子值日,卫生全是我一个人打扫的,我跟孩子说:每次考试这天值日生就是我一个人,把有限的时间留给大家,多学点儿,考得好点儿,也算是老师送给同学们的祝愿和鼓励。就这样点点滴滴,一天一天过去,孩子们还是懂事的,他们逐渐体会到了我的良苦用心。到现在为止,应该说除了极个别孩子外,同学们还是体谅我的,都是一心为班级着想的。截止到期中考试,也可以说半个学期以来,我们的班级量化总成绩是级部第一名,昨天下午已经在学校师生颁奖大会上进行了公布奖励。这是我在大家面前比较自豪的一点。这说明我们六七班的班风是正的,学生是团结向上的,要求进步的,也可以说您的孩子在六七班肯定学不坏,肯定会向更好发展,这点儿请大家放心。

第二,期中考试情况。

期中考试是对学生半学期以来学习情况的检测,这次考试采用的是两个年级汇编的方式,也就是同桌两个孩子不一个年级,同时开考,批阅试卷是级部老师交换阅卷,流水作业。所以考试的成绩比较真实反映了您孩子的学习水平。这次期中考试,大部分学生较开学时都有进步,成绩比较理想。如:XXX同学等,成绩都非常好,谢谢大家培养了这些优秀的孩子,让我这个当老师都感觉脸上添彩。另外,不少同学进步很大,比如:XXX等同学。但是期中考试也反映了一些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偏科严重,希望引起大家的关注,配合教育孩子。

第三,评优情况:这个学期的评优工作进行了改革,那就是规范评价孩子,全面衡量孩子,不单一考试成绩来论英雄,这可能也是今后中考高考的努力方向。评价标准是:考试成绩占50%,平日学生量化占30%,小组评议占20%。应该说这是个好事,早就应该这样来评价孩子,让所有的孩子真正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公平竞争。昨天开完表彰会后,有个别家长听说自己孩子看成绩应该是标兵,结果改变评价方式后没评上就说学校闲得没事干,我听了感觉很不好。即使学校的评价有问题,我们在孩子面前也不应该这样说话,要知道我们的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有些孩子基础的原因,智力的原因,他永远也不可能和成绩在前的孩子相齐并论,也永远不可能有评上最高荣誉的机会,评价方式改变后,他们就有可能走在前面,树立信心,因为他们的平日表现、做人做事上并不比成绩好的孩子差。成绩固然很重要,但有个好习惯、做个好人更重要,是吧?我们应该借这个机会教育孩子,多学习多得奖励分,做个自觉学习的孩子,这样不好吗?我们借此教育孩子在学校遵规守纪,这样不更好吗?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借东风,把孩子往更高更好的地方举托。

第四,关于校讯通和孩子托管。

第五,建议:我们做家长的都很不容易,为了生活努力工作,工作确实忙,常常是早上7点上班,晚上7点到家,有的家长还要加晚班。所以没有时间照顾到孩子,更别说给孩子具体指导了。于是很多家长把教育孩子的希望全部寄托在教师的身上,认为孩子只听老师的不听自己的。

但我不完全赞同这个看法,诚然,一个人的成长和知识积累最主要靠的是老师,但他更不能离开家庭,因为家是人们最初的生活环境,父母也是孩子最早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子女都有着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氛围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经验告诉我们,优秀孩子和优秀的人才背后,总能找到温馨和谐家庭的影子。在此,我给各位在家庭教育中提点建议:“三不四要”:

三不:

(1)不攀比孩子在班级的名次。家长不能以每次考试成绩的排名来肯定或否定孩子,不要经常拿自己孩子与班上优秀学生比较,对于一个不可能得第一的孩子反复强调名次,势必使孩子陷于自卑。而孩子的自我否定,不仅会使其学习成绩进一步下降,孩子未来的整体发展都会受到妨碍。

(2)不指责孩子的失败。比如有两个孩子的语文考试不及格,家长甲对孩子说:“妈妈和爸爸都很关心你的语文成绩,我相信这次考试还没有反映出你的水平,你要加油呀,孩子!”家长乙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你以后肯定考不上大学!”家长甲传达的是关心和爱护,家长乙引发的却是焦虑和憎恨,前者能激发孩子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注重于问题的解决;后者则会打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孩子通常都实践父母和教师对他们的期望,给孩子摧毁性的预言会造成伤害。

(3)不实行棍棒教育。往往只是因为一时冲动,可是您是否知道:经常挨打的孩子,会出现一些不良的心态和心理偏差。(顶撞、逆反、破罐子破摔、仇视的消极心理)。

四要:

1、要时刻注意自身形象。孩子的模仿性强,常常以父母的言行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家长必须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言行熏陶和感染孩子。如父母强烈的事业心、高尚的追求与情操、助人为乐的精神等等,这些都能对孩子起着榜样作用。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家长并不只是在教育孩子时才教育孩子的。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孩子的教材。这也正是言教与身教必须兼施、身教重于言教的原因。在家里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

2、要教孩子养成两个习惯:

第一、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要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对孩子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家长若不加指导,孩子自己是很难做到的。由于精力充沛、好奇心和好胜心强,孩子们常常是想到哪就做到哪儿,一边玩一边做作业,许多孩子甚至一边看电视一边做作业,这样肯定难以优质高效地完成作业。家长要从具体的时间安排抓起,比如要孩子早睡早起,早晨起来后做早饭、晨读,下午放学后游戏、复习功课、做作业,晚饭后看电视、读书等等,都应该给孩子规定一些具体任务,并使这些活动为孩子接受,逐渐成为习惯。

第二、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做作业是加深知识理解、巩固教学所得的主要方式,有些孩子不愿下工夫自己做作业,要么在校抄袭他人做的作业,要么在家里缠着家长替他解答、替他检查,因为现在家长素质提高了,能帮助小孩解决作业方面的问题。这样的孩子即使每天交了作业也是很难掌握真知的。所以,家长一定要让孩子从小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3、要经常与老师联系沟通。关注孩子学习和生活动向。请家长注意留意孩子的回家时间。特别是孩子双休日在家时间更多,家长要经常关心孩子在做什么事情,督促按时保质完成作业。多交流谈心了解思想动态。

4、要配合老师的工作,支持学校的决定。此外,有事要请假,进校要衣冠整洁,找孩子最好不要直接到教室,可以先找班主任和老师商量。

上一篇:乡镇文化馆免费开放下一篇:描写姥姥的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