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音乐艺术教育初探

2024-07-13

农村小学音乐艺术教育初探(共11篇)

1.农村小学音乐艺术教育初探 篇一

农村小学低年级节奏感的现状及影响节奏感的原因

作为一名正在从事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师,面对学生的音乐教学我感触颇多。记得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有三把: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可见,音乐教育对提高学生素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对节奏的认知和培养方法上确存在着一些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我们农村的小学生们的音乐素养差的令人惊愕。二年级的学生连简谱都不知道,学生看着教材的音符,就像看天书,相关的音乐节奏知识和常识,在同学们的脑海中是一片空白,更别说低年级的学生了。再加上受传统观念影响颇深,学生思想上逐渐形成一种不良的思想观念,认为音乐课是副科,不必认真听。因次,音乐教师在教他们识谱时或介绍一些音乐常识时,学生们根本不用心,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众所周知,节奏是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的源泉。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而旋律则不可能脱离节奏而存在,一切音乐活动都离不开节奏。因此,音乐教学中的节奏教学是整个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有助于培养小学生协作意识和技能,在组织活动中,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去引导小学生感知音乐节奏,并运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良好的音乐节奏感培养与训练,使学生对节奏活动产生兴趣,以达到培养目标。但在我们农村,音乐教育的现状离现代教育的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根本不能达到音乐教学的目标。对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尤其是低年级节奏感的教学现状作出分析,有利于更准确、更好地了解到当代小学生有关音乐方面的学习情况,以便作出更合理的培养措施和方法。现对农村小学音乐节奏教学的现状略作一些我个人浅显的分析:

一、农村小学音乐教学观念落后

在农村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对音乐教育教学知之甚少,认为音乐课只是一门辅修课,与升学无直接联系,在教育中无关紧要。所以,轻忽音乐教学,用数学、语文等“主科”抢占或者代替音乐课。此外,一些教师觉得音乐课不考试,音乐教师也就没有什么成就,因此,冲击了音乐教师的授课积极性,上课很随意性,无备课、无教案上课,没有清晰的思路,课堂上根本达不到音乐教学的目标,更别说注重节奏感的教学了,遏制了音乐教学水平成长。

二、教育主管部门重视不够

农村小学大都实行包班制,至今仍把守着应试教育这根“紧箍咒”,以提高升学率为唯一追求。音乐、美术、体育仍不列为考试科目,不少教师为了晋职评优,争夺名次,一心扑在“正课”上,甚至霸占音乐课,改上所谓的正课,音、体、美成为可有可无的“小三门”,成为被歧视的对象,音乐教师成为不受重视的对象。加之农村学生从小就受一种只有考上大学才能脱离农村的“传统”教育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遇上一位思想活跃,又有音乐爱好和音乐素质的包班教师还可能灵活地给小学生们安排几节音乐课;反之小学生在整个小学阶段也就几乎与音乐断绝了缘分,这对于无数渴望美,向往美的小学生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三、农村小学音乐教学师资严重缺失

在我们农村的小学里,全镇基本没有专职音乐老师,兼职教师是音乐教学一线的主体。有关部门为了解决音乐师资缺乏的问题,也为了敷衍了事,他们所用音乐教师很多都是“半路出家”的,记得当我第一次走进一个班级给学生上课时,问同学们上个学期都学会了哪些歌,同学们异口同声:“不会!”我很惊讶,继续问到:“为什么?”同学们回答:“我们没有上过音乐课,语文老师说她不会唱。”听完他们的话让我心中很不是滋味,默默地对自己说:“同学们,你们放心,这一年里我一定要让你们感受到音乐课中的快乐!”其实在很多的学校,这种现象都会存在,“半路出家”的老师理论水平低,综合技能差。把音乐课当成唱歌课,对于音乐节奏等知识根本不作要求,严重制约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而有一部分专业音乐院校毕业的学生虽然分配到了农村,但大多留在条件较好的县城或城镇中心学校,而不愿前往农村任教。由此可见,师资少、质量差、分配不均,成为“发展音乐教育”的瓶颈。音乐课都无法保证,又如何去谈低年级孩子节奏感的培养呢?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四、音乐教学设施严重不足

教学设施是音乐教学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又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物质基础。有的地区由于对音乐教学的不重视,即使有音乐教学设备也并未真正用于日常教学中,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评比;有的学校没有独立的音乐教室,教学条件得不到保障;有的学校缺少音乐教学所必需的多种教学设备和相应的音响、音像资料,甚至连音乐教材的配套磁带都没有。这样对于音乐教学的开展是很不利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专业音乐教师使尽浑身解数,也难以收到预想的教学效果。

还有的学校即便有一些音乐教学设备,也不真正用于日常教学,而只是在少有的公开课比赛课时偶尔亮相一下,其余时间则束之高阁,置于柜子里,如同文物展览。

由于这些原因,对农村小学开展音乐教学确实带来了很大的难题,但音乐对人类来说有着重大的意义是无可厚非的。学音乐就要先学节奏,因为音乐中最强有力的要素、与人的生命关系最为密切的就是节奏。节奏是构成音乐的三大要素(节奏、旋律、和声)之一,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德国音乐家奥尔夫说过:“节奏是音乐的第一要素,是音乐的生命力之源泉。”音乐节奏感是在音乐活动中能够体验、感受节奏在音乐艺术中的情绪表现并能准确再现音乐的一种能力。可见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质和能力,进行音乐节奏感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过:“音乐教学的超级任务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那么如何激发小学生对音乐节奏活动的兴趣呢?我个人认为:

一、要重视听力节奏训练

音乐是听觉艺术,各种音乐活动都离不开听觉,因此,音乐听觉能力是形成各种音乐能力的前提条件和基础。许多音乐能力都是来自听觉的,如音乐感受能力、音乐记忆能力、音乐领悟能力、音乐审美能力、唱歌能力、欣赏能力、音乐表达能力以及节奏感等都与听觉有着必然的联系,所以要学会用听的方法探索节奏的能力,小学生有了这种能力就能主动积极地学习。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中到处都充满各种奇妙的声音:清脆的鸟叫声;此起彼伏的汽车喇叭声;悠扬的钟声等。让小学生仔细聆听这些声音不仅能给小学生一种美的享受和体验,更重要的是小学生学会了倾听,然后将这些声音用音乐来代替,让小学生听着音乐自由做各种动作,亲自感受各种各样的节奏,慢慢地小学生就会发现这些声音在不停的变化,又有一定的规律性,不仅从中体验了快乐,而且对节奏有了更细致、全面、深刻的理解。

二、语言练习节奏化

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当教师课上到一半,或发现学生有“失神”现象时,可以给他们做一个游戏,但游戏项目选择要恰当,不然学生会随着游戏的进行,心神跑到更远的地方去。所谓的“游戏课堂化”就是伴着节奏说话。比如: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可以说成x xx xx ︱x xx x ‖;又如,在教学生拼音或汉字时,时常会说“雨,下雨的雨。”,那就让他们这样打节奏:x x xx x ‖。开始,让他们打一些简单的节奏,说一些简单的短语,然后慢慢提高难度。练习节奏还能让他们提高对文字阅读的兴趣,深化对文字的理解,学生乐感强了,把文字音乐化了,对文字理解也更深化了,那么语感也就增强了。

三、重视动作节奏训练

由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在此阶段,教师如果能在教音乐的同时,并让他们用形体动作表现节奏,这将对培养他们的节奏感非常有帮助。如在《小黑猫》律动游戏的教学中,通过模仿小猫走路,表现出小猫调皮、机灵的性格,用形象化的手段,带动积极地投入到表演中。

培养音乐节奏感要通过形体的动作来感受音乐的节奏。动作在小学生感受音乐节奏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音乐主要靠声音的高低、快慢、强弱等表现手段来表达。但要让小学生感受这些表现手段所表达的内容,单靠听觉是难以完成的,因此,在培养小学生节奏感时,需要有动作的参与。让小学生观察人体本身的许多动作中包含着强烈的节奏,感受形体动作能表现节奏;可以选择切合小学生日常生活的内容,配上简单优美的音乐表现节奏;也可以让小学生听音乐模仿喜爱动物的动作表现节奏;还可以选择生动有趣、强弱节奏变化比较明显的乐曲,让小学生随着音乐用形体动作来表现节奏等。只要表现节奏的能力提高了,学生表现美,感受美的能力也就加强了,而且还更有助于促使小学生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四、要加强节拍感的训练

培养小学生的节奏感应该从等速感着手加强节拍感的训练。良好的节拍感是小学生学习音乐应具备的音乐基本技能,也是视唱、合唱等基本能力赖以形成的基础,培养小学生的节拍感能够帮助小学生有意识地去体验不同节拍的不同律动,是帮助小学生理解节奏,组织节奏和表现节奏的重要手段。让小学生充分利用电子琴的自动节奏反复打拍子,从中用心领略各种节奏的律动;教师在弹奏乐曲时,也应选用与乐曲相符的节奏来练习,使学生听到音乐就有节奏的反应,通过节奏又能感受到音乐内在的情感;在学习一首乐曲时应先做出节拍分析,增强小学生对节拍律动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小学生的节拍感,还能养成完整的听辨乐曲的好习惯,这样节奏感就会随着音乐在小学生的心里产生共鸣。

五、要把节奏融于歌曲中

节奏是为了学习音乐服务的,光靠节奏是无法将音乐的美升华的,所以培养小学生音乐节奏感时让节奏和歌曲结合在一起,既能提高小学生对歌曲速度的理解,同时也能加强小学生对乐感的理解及体验。那么怎样把节奏融入歌曲中呢?比如:在学习《火车开了》歌曲时,教师可以要求小学生按照音乐的节拍、节奏、速度、力度念歌词,以便让他们更好的掌握音乐的节拍、节奏、速度、力度,同时让他们在教室里排成长队,模仿火车开动时轰隆轰隆的声音并引导他们亲身感受那种有规律、有节奏的转动的音响效果,学生理解后开始唱,并在唱的过程中去想象歌曲的意境。在乐曲伴奏下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同时感受的各种各样的节奏,对发展他们的智力、个性及能力能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六、要将节奏教学与其它学科相结合

各科教学是紧密联系、互相渗透的。节奏与其它学科的结合能帮助小学生更好的理解、表现、记忆节奏。小学阶段的课文很多是儿歌式的短文,这样的课文往往很押韵,节奏感也很强,读起来朗朗上口。所以教师在教歌时可以先有节奏地朗诵歌词让小学生感兴趣,然后再让小学生有节奏地去朗诵,有了节奏的加入,小学生念时会朗朗上口,既加强了内容记忆,又能使学习得心应手。所以把枯燥乏味的节奏练习辐射到其它学科中,才能获得广泛的节奏感。

七、要用打击乐器训练节奏

打击乐器因为外形美观、样式各异,音色丰富、操作简单、击打方法不同而深受小学生喜爱。打击乐器演奏活动是激发小学生对音乐兴趣,训练与发展小学生节奏感,培养小学生对声音的敏感力及各种音乐能力、感受美的一种有效途径。小学生操作打击乐器时,因演奏技巧简单,故基本上不考虑音准,这样一来有助于小学生生动活泼、健康快乐情绪的形成,使小学生参与活动显得更为积极。在看指挥进行打击乐演奏过程中,对培养小学生热爱集体、遵守纪律听指挥、协调一致、团结合作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乐曲演奏、制作活动中,还可以发展小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此外,打击乐多声部组合的丰富音响,能够让小学生欣赏和体验到更多的音乐美感,这是其他教育内容无法替代的。让小学生在敲打的过程中不断探索节奏的快慢、强弱、长短、体现节奏的特点,从而进一步感受音乐的节奏。利用乐器对小学生进行节奏训练,乐器直观性能激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为小学生准备一些打击乐器,在听完乐曲后,让小学生边听边敲打,边敲打边唱歌,为自己伴奏,同时还要引导小学生感受节奏的美,以致获得审美的体验,并通过对小乐器的操作应用,了解各乐器不同敲法所产生的音响效果,从而既培养了节奏感也提高了小学生的音乐素质和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对小学生音乐方面的培养与训练是刻不容缓的。但是,对小学生音乐节奏感的培养与训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只要持之以恒,相信总有一天会为小学生开启学习音乐的大门的!

2.农村小学音乐艺术教育初探 篇二

1. 内心听觉训练。

听觉训练的重点是对学生内心听觉的培养。内心听觉是指对声音的想象能力, 对声音的思维活动能力。就是用心去“想声音”, 虽然没有实际音响, 但凭内心的“耳朵”也能把这个音的实际音高“听”出来。要求学生在唱一个音之前, 先在心里想出这个音的高度, 然后再唱出来。或先在心里想出一个音的高度, 再根据这个音的高度唱出指定的另一个音, 这样做就是运用了内心听觉。如根据标准音la (小字一组的a) , 在心里想re (小字一组的d) , 然后把re唱出来;或根据do (小字一组的c) 的音高, 在心里想sol (小字一组的g) , 然后把do (小字二组的c) 唱出来, 连起来便唱为:1—5—1 (高音do) 。同样, 用这种方法还可以扩充到两个音、一个乐句, 甚至和声音程及和弦的音响。一首歌曲, 不仅音高可以从内心想象出来, 而且歌曲的速度、力度, 甚至演唱的音色都可以不通过外界的音响, 从内心感受出来。

2. 分辨音高训练。

要先练习跟唱各种不同音高的音, 可以是从一个音开始, 逐渐增加个数。音的高度也要先在小字一组的范围内进行。练习时, 先唱旋律音程, 再唱和声音程, 若和声音程有难度, 可先分解成旋律音程熟悉后, 再练习听辨。这项练习主要是从感性上帮助学生区分各个音高变化, 让他们把抽象的高低变化变为具体的感性认识。

3. 节奏模仿练习。

要加入身体律动, 让学生充分感受长短不同的音符组合在一起的不同效果。此项练习中, 首先要让他们建立稳定的节拍感, 可在匀速进行中培养并一点点强化;然后是模仿那些均分的节奏型;最后逐渐增加有难度的附点、切分等节奏型。待到这些单个节奏都掌握后, 再进行自由组合、增加节奏个数的较复杂的训练。这项训练对于学生今后的其他音乐活动的培养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4. 旋律记忆训练。

在前两项训练的基础之上, 加入此项训练。对音乐的记忆能力与音乐的听觉发展是一个相关联的问题, 记忆是智力结构的储存器, 是思维与想象的基础。音乐是在时间中展开的, 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想象是需要依靠追忆和回味的。因此旋律记忆训练更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训练时, 先要用优美动听的旋律引起学生的兴趣, 再从中选择一、两句进行模仿跟唱练习, 待到他们将这些音乐信息都储存到大脑之后, 再训练独立模唱能力。随着大脑中存储的旋律越来越多, 旋律记忆力也会随之增强的。

二、视唱训练

1. 激发兴趣要到位。

小学生害怕视唱, 仅靠讲故事、猜谜、游戏及富有感情的演唱来激发其兴趣, 是远不够的, 更值得注意的是促使其成功, 激发他们的内部动机。例如, 一位教师考虑到小六度音程不易唱好, 便安排以下教学步骤: (1) 出示视唱曲, 在钢琴上弹奏两遍, 要求学生认真听; (2) 鼓励学生当一次“填词家”, 并帮他们唱一唱新编的歌曲; (3) 鼓励学生哼唱自己编的歌曲, 争取再次的成功; (4) 要求学生认真学习视唱曲, 把自己作词的歌曲唱得更好。这一教学过程中, 学生作词的成功激起其演唱的欲望, 较成功地唱歌又进一步激起他们唱好乐曲的欲望。

2. 理解乐曲要到位。

学生对视唱内容的理解, 包括乐曲的调式或调性, 风格特点, 曲式特点等。为此, 教师必须根据教学要求, 指导学生理解视唱内容。例如, 山西民歌《绣荷包》, 教材中要求学生掌握: (1) 了解山西民歌的特点; (2) 巩固复习音乐知识“切分节奏”; (3) 提高识谱能力。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 教学中, 先让学生读谱, 说出乐曲的调性:这是一首山西“民歌小调”, 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 (旋律特点及乐曲的首尾音) 接着出示自制的荷包 (首饰袋) :“同学们有没有见过荷包?你听过或学过哪些《绣荷包》?” (教师唱一唱云南绣荷包——委婉深情, 四川绣荷包——高亢明快。) 进一步比较体会山西民歌的特点。然后, 寻找山西民歌的节奏特点——切分节奏, 划出来, 拍一拍。最后通过读谱, 找出自己唱谱有困难的地方, 教师指点学习方法, 并要求他们多加练习。以上教学过程中, 学生不仅理解了视唱曲, 而且对后续的学习极有益处。这样教学, 不仅有助于学生唱会、唱懂, 学生的学习策略也在潜意识中得到优化。

3. 练习要到位。

在视唱过程中, 我们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 进行有层次的练习, 从而达到让学生自己去学会唱谱。教学中, 我可以采用视听法, 按循序渐进的步骤进行: (1) 单小节听唱。 (2) 一个乐句听唱。 (3) 一个乐段听唱。 (4) 师生共唱。在第四步时, 要求学生先在心里唱, 再把心里的旋律与教师的演唱加以比较, 找出自己的不足。这样, 学生在老师的支持、帮助和鼓励下, 不断取得成功, 树立了信心, 由小节到乐句到乐段慢慢连起来, 由声音的散乱到集中到完美, 一首视唱很快就学会了。

音乐感知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 良好的音乐感知力必须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 通过听、唱的训练获得熟练的技能。在教学能力中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和视唱, 从而最终获得音乐感受、鉴赏和音乐表现的能力, 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力。

摘要:音乐感知力的训练在音乐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 对于音乐感知力的最佳训练时间是小学阶段。农村的学生的音乐感知力是相当薄弱的, 这对他们的素质培养十分不利。在教育方面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而, 由于音乐教育对年龄要求的特殊性, 在小学阶段必须重视此项训练。我们应以教材为基础,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 从听觉与视唱两方面进行训练, 努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

3.新形势下农村学校音乐教育初探 篇三

关键词:农村;学校;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057-01

一、转变工作意识,树立全面的科学的育人观

多年来,农村学校的音乐教育受传统观念的禁锢,一方面,教育管理者教育意识落后;另一方面是师资队伍力量不足,素质相对较低。相应的教学设备欠缺或没有充分发挥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功效,音乐教学水平发展滞后,音乐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

中小学音乐教育是我国普及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启蒙教育。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音乐作为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其它教育方式无法替代的,音乐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孔子早在《乐记》中就提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之说,说明音乐与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著名音乐教育家贺绿汀说过:“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关系到整个后代的文化修养、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大事,决不能可有可无,等闲视之。”

从我国许多先进的中小学进行的音乐教育实践表明,学习音乐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力和敏捷的思维能力,帮助发展情感和提高语言技巧,提高数学演算能力有着独特的教育功效。因此,重视农村学校音乐教育就是重视对学生的智力开发和智能提高。在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人才的培养向学校提出了一个又一个新的问题。首先,教育者要有长远的教育眼光和全面、科学的育人观点。

二、稳定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办学条件

农村学校由于对音乐教育的认识不够,总认为音乐是副科,经常为语文、数学让道。边远一点的学校,音乐课名存实亡,音乐教师的实绩因学校制度的缺陷始终与先进无缘,使许多音乐教师中途改弦易辙,从事语文、数学教学。农村学校的音乐教师绝大部分是半路出家,理论水平低,综合操作技能差。因此,学校要稳定音乐教师队伍,不断提高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农村学校极少有专业教师,平时就要抓好教师的培训工作,对有音乐爱好和有兴趣而又能基本担任音乐课的教师,就要定期进行乐理、歌唱、器乐、舞蹈等方面的培训,培训中要充分发挥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的带动作用,通过走出去学,请进来讲等多渠道,提高教师音乐素质修养及课堂实践等艺术,以达到音乐教师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进行师资培训的同时,学校要想办法加大音乐器材的投入,配备应有的音乐教学器材,条件好一点的学校要有电子琴、手风琴等高档器材,并开辟专门的音乐教学场地,确保教学效果,条件差的地方也应添置些简单器材,如二胡、笛箫之类。

稳定和加强农村学校音乐教师队伍建设,逐步改善教学条件是农村学校素质教育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保障,它对学校的其它教育教学工作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越早就越显成效。

三、重视音乐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改革

实施素质教育最可行的方法就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农村学校的音乐课,教育者忽视了音乐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的真正含义,音乐课为单纯的教唱课,其课堂内容枯燥,教学方法俗套,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或逃避学习。因此,必须走改革创新之路,教师对教材的运用要从传统型向分析型、理解型、动手型和研究型转变;教学方法上要充分发挥教师特长,尊重学生爱好,也就是教老师爱好的、擅长的,利用学生喜欢的、易接受的,因势利导;教学内容也要从单纯的唱歌教学转变到对学生进行乐理知识、视唱、听记能力、乐器和舞蹈的培养。

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是紧密相连的,要巩固好课堂教学的成果,学校针对学生的特长爱好要成立不同兴趣小组,开办电子琴、舞蹈班等,每年组织几次文娱活动,并尽可能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4.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对策论文 篇四

关键词:农村;音乐教育;现状;对策

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有三把: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美国一科学家对学生做了多次实验,结果表明:每天坚持听十分钟音乐的学生,比不听音乐的学生智力得分要高得多。许多先进的中小学对学生的音乐教育表明:音乐是开启人类智慧的一把金钥匙。拓展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技能技巧,大力发展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当前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笔者作为一名接触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一线教师,在此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对策作分析,请方家教正。

一、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多年来,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一直受到传统观念的禁锢,管理者意识落后,师资队伍缺乏,理论水平较低,教学设备简陋,给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健康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力。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主要人口居住在农村。笔者最近在图书馆查阅了大量资料,对某地农村音乐教育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

1.师资队伍紧缺。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A的基本保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严重缺乏,据调查,我国现有农村中小学90多万所,其中音乐教师才近10万人,若按每校配备1名音乐教师,以目前全国所有的音乐院校的师资培训能力,尚需60年的培养才能满足这一要求。

2.教师素 质低下。

为解决目前音乐教师紧缺问题,很多音乐教师都是半路出家,理论水平低,综合技能差。由于教师水平有限,有的学校把音乐课当成唱歌课,对于音乐知识根本不作要求,严重制约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现在农村中小学只有三分之一的音乐教师学历达到了基本要求。

3.重视程度不够,意识观念淡薄。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教学目的不明确。政府、学校、家长对音乐教育的重视不够,认为可上可不上,音乐教师待遇差,在评职晋级等方面不及主科教师,挫伤了音乐教师的积极性,阻碍了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音乐课,但名存实亡,一学期没有上过几堂音乐课。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音乐教育作为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能使气氛活跃,能让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乐趣,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做”中学。

4.教学设备简陋,经费投人太少。

笔者对某县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设施作了一番调查了解,得到这样一组数据: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共有300多所,教学设备情况是这样的,钢琴1台、风琴50台、二胡10把、打击乐器95件、演出服装200套、录音机150台、图书资料500册、音像资料300张,专门音乐教室20间,离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基本要求还相差甚远。各学校对音乐教育的经费投入甚少,更谈不上开展音乐艺术实践活动。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是美育的基础,面对音乐教育师资紧缺,领导部门不重视,设备简陋,教学质量低下,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增加投人,提高师资水平,培育中学生的音乐基本素质。改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落后状态是当前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缩小城乡差距的当务之急。

二、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措施及对策

1.高度重视,提高认识

我国音乐 教育家贺绿汀曾经说过:“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关系到整个后代的文化修养、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大事,决不能可有可无,等闲视之。”近年来,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势在必行,用音乐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净化思想品质是行之有效的。各级领导要提高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认识,统一思想,多关心支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制定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考核目标,建立综合评价体系。按照音乐教学大纲要求开设音乐课,积极开展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为学校音乐教育提供有利条件。

2.增加投人,改善办学条件

音乐教学设施是实现课程标准的保证。各级政府、学校要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人,保证学校音乐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同时也要加大音乐器材的投人,条件较好的学校可配备高档乐器和教具,条件差的学校也要配备必要的乐器和教具,促使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学校应配置音乐专用教室和专用设备,如钢琴、风琴、电子琴、音像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常用的打击乐器、民族乐器及西洋乐器等。学校图书馆及教研组应购I音乐书籍、杂志、音像资料等供教师备课、进修和研究使用;学校阅览室也应配置音乐读物、杂志和音像资料,供学生收集、查阅资料使用。

3.加强师训工作,建设强有力的教师队伍

针对农村音乐教师紧缺,教学设施简陋的诸多问题。我们要稳定音乐教师队伍,加强师训工作,不断提高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对有音乐爱好的能基本胜任音乐课的教师要定期进行培训,积极发挥业务能力较强教师的作用。采用多渠道培养方式,壮大音乐教师队伍,加强音乐教师的双基训练和学历培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加强交流与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

4.因地制宜实施教学

我国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各地区、各民族和城乡之间存在差别,各学校和教师应结合本地、本民族和本校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营造良好的校内外音乐环境,丰富具有区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地把握教学领域内容标准的弹性尺度。

5.狠抓课堂教学改革与艺术实践活动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课堂教学改革也随之而来,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普遍为单纯的唱歌教学,其课堂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呆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现行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这种状况影响着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有效发挥,制约着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用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动口、动手的能力。笔者在音乐课堂教学改革中,开展了一些教学实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效果。

在让学生学好理论的同时,也要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社会实践,把课堂教学与课外艺术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开阔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才能,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质。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参考文献:

5.浅谈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 篇五

摘要: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对中小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在中小学音乐实际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客观问题,比如不重视音乐教学、音乐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音乐教学方式落后、师生认知差异及音乐师资队伍水平较低等。下面我就平时工作中的所见所闻所想,浅谈一下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希望能在此基础上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对我们中小学音乐教育问题有所改善和帮助。

6.农村小学音乐艺术教育初探 篇六

【摘要】柏拉图说过:“音乐教育除了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外,还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求,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音乐教育是通过唱歌、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欣赏等富于情感的音乐形象对学生进行的美学教育,它对于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创造力的培养,情操的养成等都有独特作用。然而由于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以及有关人员对音乐教育的忽视,农村音乐教育现状与现代化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因此,本文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提出了一些自己不成熟的看法,以与同仁商榷。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 和谐社会 音乐教育 素质教育

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告诉我们,健康向上的文化教育不仅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阶梯,也是人类文明生生不息的源泉。而音乐教育造就了人的审美能力,是文化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发展健康和谐的音乐教育,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先进精神文化基础,是建设和谐社会目标实现的必要条件。而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是建设农村和谐文化的前沿阵地。而目前我国农村音乐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管理、师资建设等各方面都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农村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我想针对目前农村中小学音乐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1、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教学思想观念落后。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并没有

从根本上转变大多数乡村中小学教师和领导的教学观念。不少学校仍把各种统考分数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而且很多农村基层学校领导对音乐教育教学知之甚少,认为音乐课只是一门辅修课,与升学无直接联系,在学校教育中可有可无。所以,忽视音乐教学,用数学、语文等“主科”抢占音乐课的现象在农村大有市场。另外,一些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与学生升学考试成绩挂钩,音乐课不统考,音乐老师也就没有成绩,就成了教师中的落后分子和下岗的对象,甚至有的音乐教师干脆改行。这不仅破坏了音乐课的整体教学,打击了音乐教师的授课积极性,还造成了音乐教师流失,遏制音乐教学水平发展。音乐教师素质低。在乡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师资力量中大部分是当地的民办教师。他们很少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又缺少接受音乐培训的机会,缺乏必要的音乐素养,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都存在相当大的缺憾。教师音乐素质低,是造成目前乡村中小学音乐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因此,重视对音乐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加强和提高乡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根本性措施

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不足,教学条件差,缺少相关设施。由于长期以来农村经济落后,财政收入困难,地方政府在教学上的投入很低,在音乐教育上就更是微乎其微。要发放教师的工资都很困难,更别说升级音乐教学设施,引进优秀的音乐教师了。有的地区由于对音乐教学的不重视,即使有音乐教学设备也并未真正用于日常教学中,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评比;有的学校没有独立的音乐教室,教学条件得

不到保障;有的学校缺少音乐教学所必需的多种教学设备和相应的音响、音像资料,甚至连音乐教材的配套磁带都没有。这样对于音乐教学的开展是很不利的。

音乐教材内容偏深。现在的有些音乐教材与农村中小学的教学现状不相适应。教师教起来吃力,学生学起来费劲。甚至许多教师限于自身音乐水平不高,无法教授五线谱等乐理知识,学生也对此不感兴趣,致使音乐课缺少系统性、多样性和丰富性,从而破坏了音乐教学的整体,晦涩难懂的教材内容也成为提高学生音乐水平的瓶颈。

2、改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对策

更新教育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改变当前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状况,首先党政教育主管部门和音乐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把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放在提高我国全民素质的高度,有长远的教育眼光,将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一变革,大力倡导音乐教育的新理念;建立正确的教师评估机制,彻底消除“正课”与“副课”的偏见,把音乐摆到与其他学科同等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让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让音乐课成为中小学教学内容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稳定和加强农村学校音乐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是农村音乐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保障。它对学校的其他教育教学工作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是提高中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因此首先要有效合理地利用现有师资,要充分发挥现有师资的长处,为他们的能力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其次,面对农村音乐教师素质低下的情况,学校应该加大对兼职教师的专业培训

力度,充分发挥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的带动作用,通过走出去学,请进来讲等多渠道,提高教师音乐素质修养及课堂实践等艺术,达到音乐教师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加大音乐教育投入,增加音乐设施。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学设施是确保音乐教学正常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因此国家应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投资的力度,对地方财政不足的部分进行补贴,改善办学条件,使我国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得到充分发展。学校应有计划、多渠道筹措音乐教学设备专用资金,逐年添置必备的教学用具,修建专用的音乐教室,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尤其要加大对音乐方面的教辅资料的投入,这样可以让老师了解更多的最新音乐消息,也丰富了学生的视野。

因地制宜,改革音乐教材。教师对教材的运用要从传统型向研究型转变,在教学方法上要充分发挥教师特长,尊重学生爱好,因势利导;教学内容也要从单纯的唱歌教学转变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培养,同时制定因地制宜的音乐课程标准,针对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一些拥有生活气息的优秀民间音乐艺术,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另外还应适当舍弃教材中超出农村学生接受能力的内容。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农村音乐教育要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历史的重任,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为此提高对农村音乐教育的认识,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特殊功能,积极探索在音乐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为培养21世纪的人才做出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

7.农村小学合唱艺术教育教学初探 篇七

一、合唱团的创建

众所周知,农村小学受各种条件限制,音乐艺术教育很难开展,建立规范的合唱团定期进行合唱艺术教学训练就更是难上加难。所以作为农村小学的音乐教师刻不容缓要做的是合唱团的创建和合唱艺术的教学。但农村小学的各项硬件都比较简陋,诸如合唱训练时需要的固定场地、演出时的台阶、音响器材和合唱训练必需的伴奏乐器都不具备,估计还需要学校领导进行一定的资金投入,同时合唱训练时需要有一个固定的时间进行排练,合唱团人员需要从各个班级挑选出来。相关老师对合唱团的创建持有何种态度,能支持吗?除此之外,被挑选的学生参加合唱训练是否会影响文化课的学习,这又关系到学校家长能否正确理解合唱艺术教学的思想认识,家长能理解吗?坚持创建合唱团还是放弃呢?面对摆在面前的很现实的一系列问题,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作者决定先行动起来。作者根据自己的想法请美术老师画了一张很美的“合唱团专用教室”图片,贴在破旧不堪的黑板上,并在旁边用粉笔写下:茗西小学合唱团今天正式成立。这里没有领导的贺词,也没有同事的关心,更没有学生家长的到场询问,但作者坚信,在这所偏僻的农村小学里,只要有学生在,只要能在合唱艺术教学上狠下功夫,并取得合唱艺术的显著成绩,那么,“争得学校领导的重视,赢得学校同事的支持,获得学生家长的理解。”这三大问题便会迎刃而解,农村小学音乐艺术教育教学一定能得以优化的。

二、合唱艺术教学的实施

合唱艺术效果的好与差取决于音乐老师的合唱专业艺术教学水平。那么,音乐教师除了提高自己的歌唱水平,丰富自己的合唱艺术修养外,研究合唱的教学技能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而合唱艺术教学是集声乐、视唱、和声和表演为一体的歌唱艺术,所以作者认为规范课堂合唱教学是第一步。

1.精选发声练习曲

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来看,他们(她们)的生理发育尚未成熟,声带处于稚嫩阶段,如果音乐教师对发声练习曲不加选择的话,很容易会因为发声练习曲选择不当而导致学生的声带受损,所以作者针对农村小学生的发声习惯进行发声练习曲的分类选择:(1)对歌唱时喜欢喊叫的小学生,就选择带“u”的发声练习曲来帮助纠正其喊叫的坏习惯;(2)对歌唱时由于怕羞而音量过于低弱的小学生,就选择带“ɑ”的发声练习曲来培养增强音量的好习惯;(3)对于歌唱时方法不当而出现音色沉闷暗涩的小学生,就选择带““ɑ”和“i”的发声练习曲来改变以上不正确的现象,使这些小学生的声音逐渐变得明亮。

从合唱艺术教材的特点来看,其作品的拍子都各有不同,有的是三四拍,有的是四四拍,有的是四二拍,还有的是八三拍和八六拍等等,所以根据作品的拍号,选择相对应的发声练习曲有利于提前体验作品的节拍感。同时针对有关具有多附点音符的合唱作品,作者考虑到此类作品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往往会选择类似于的发声练习曲,让难点先现解决。当然,有时针对情绪比较活泼的合唱作品,作者也会选择类似于的发声练习曲,从而营造轻快欢乐的气氛,为更好地表现作品埋下伏笔。

2.正确教授歌唱的技法

合唱艺术教学不同于独唱艺术教学,由于独唱音乐是单旋律艺术,所以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尽量追随音色的个性美,而合唱艺术教学是多声部合唱艺术,所以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严格强调学生极力锻造音色的共性美。也就是小学生在演唱作品时,必须要实现合唱音色的统一美。而在合唱艺术教学中,作者发现农村小学合唱团的学生,音色很难统一。他们(她们)不仅不知道运用高位置发声,而且和声感很差;农村小学生的见识面比较窄,表现力也很差,但他们(她们)的模仿力却很强,对于这种状况,作者采用了以下几种歌唱方法,给这些合唱团员进行了正确的音色调整:

(1)歌唱时的姿势

歌唱姿势的好与坏会直接影响演唱的效果和整个团队的表现美感,所以作者除了在合唱艺术课中多次给他们(她们)示范外,还利用小学合唱音乐教学挂图,让他们(她们)反复模仿,互相观赏,并让姿势好的小学生轮流到教台桌前示范,大大增强了各合唱团员的表现欲望。

(2)歌唱时的口形

记得作者在合唱课中曾经问及“在演唱歌曲时的口形”,作者发现他们(她们)的表情非常茫然,这说明这些小学生平时很少注意歌唱时需要一张略微带“O”状的“打哈欠”的口形,所以作者特在教室里摆置一面大镜子,让这些小合唱团员在上合唱课之前先训练一下自己的口形,并让这些小合唱团员各备一枚小镜子放在书包里,供平时上合唱课时用。

(3)歌唱时的呼吸

“呼吸是歌唱的动力”。这话足以说明在合唱作品的表现中,正确控制和训练呼吸是多么的重要。所以作者启发学生去体验“吸气如闻花,呼气如吹灯”的效果以及感受遇到悲伤时泣不成声的感觉,有时作者让小学生通过“先闻书本气味,再吹课本纸张”的训练,理解和完成气息控制的四个步骤:(1)准备;(2)吸气;(3)保持;(4)呼气,从而达到运用气息来歌唱的声音效果。

(4)歌唱时的和声

合唱作品往往都是由两个声部或两个声部以上的旋律构成的,小学生不仅要有很好的视唱和听音能力,而且要有一定的和声感,可前面已提到农村小学的学生由于对合唱曲目的欣赏机会较少,同时他们(她们)喜欢演唱的作品大都是单声部旋律的歌曲,为了使这群农村小学生对和声的训练不产生畏难情绪,所以作者不得不从和声游戏开始,比如,“好朋友,手拉手”(作者事先把相隔三度或六度的音符放在一起,让小学生分别来取走各自的音符,同时以音乐教师弹的国际标准音为依据,各自唱准拿在手上的音符,然后手拉手来到老师面前进行和声音程的表演),“三口之家,快乐出发”(把三大正三和弦1 3 5,4 6 1和5 7 2分别以“三口之家”为单位,在黑板上画三个家庭,让9个小学生从中选择一个音符,成为“三口之家”中的一大成员,老师按序对三个家庭成员进行和弦训练)等游戏训练,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和声表现力。

(5)歌唱时的咬字吐字

通常而言,农村小学由于师资业务水平的关系,语文教师在普通话的把关方面不如城市小学那么严格,所以小学生在歌唱时,对咬字、吐字都不大注意,而咬字、吐字的准确与否对合唱作品的表现以及音色的统一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作者在上合唱艺术课时,经常把容易模糊的词或字列出来,查对好字典,标明拼音,根据“字头—字腹—字尾”进行分析,使他们(她们)从小就养成字正腔圆的良好演唱习惯。

(6)歌唱时的情感表现

“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常常是人们用来赞美歌唱演员的。但作为音乐教师在合唱艺术的教学中应该以此来作为要求合唱团员实现合唱艺术表现的最终目标,可农村小学生恰恰在合唱作品的表现方面不是很强,他们(她们)只会学会歌曲,而不知道如何表现歌曲,作者便从作品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乐句、呼吸以及表情术语等入手,进行有关讲解和训练,帮助合唱团员理解和感受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段,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合唱音乐的表现力。

3.引导欣赏合唱的作品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自会吟。”这句名言激励了多少艺术创作者走上创作之路。“引以为鉴”这个成语成就了多少初学者获得求学的一种有效途径。所以积极引导小学生多唱优秀歌曲,多听典雅音乐,特别有利于滋润小孩的幼小心灵。尤其是合唱音乐作品具有艺术风格多样,声部层次感强,和声色彩丰富,音色统一美等特点,作为一个合唱艺术教师,更要知道合唱音乐作为一种公共艺术不应该成为城市小孩享用的专利。所以在合唱艺术教学课中,作者经常播放一些思想健康、旋律优美、和声丰富的少儿合唱作品,供小学生欣赏,在课外,作者还经常鼓励小学生随时倾听电影、电视、电脑里播放的少儿合唱作品,让这群农村孩子关注合唱艺术、了解合唱艺术、接触合唱艺术,最后表演合唱艺术,使他们(她们)从大量欣赏合唱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合唱艺术的这种特有的共性美。

三、合唱艺术教育教学的成效

有道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近三年的合唱艺术教学教育的探讨和实施,这所偏僻山村的小学合唱团终于取得了合唱艺术方面的成绩,在乐清市第×届的合唱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同时““艺术养心,文化育人”也争得学校领导的认可和重视,赢得学校同事的关心和支持,获得学生家长的理解和默许,其他兄弟学校也纷纷来参观取经。合唱专用的场地有了,合唱时需要用的台阶有了,贵重的合唱伴奏乐器钢琴配置也解决了。在三年左右的农村小学合唱艺术教育教学中,作者真正意识到合唱艺术教育教学是一项长时间的细腻的训练工程,因此要想在这方面能更上一层楼,音乐教师必须加倍地提高自身艺术修养,学习和借鉴大量的国内外先进的合唱艺术教育教学方法,刻苦研究和分析合唱音乐作品的特点,不断培养农村小学合唱团团员的音乐听赏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从而拉近了与城市小学合唱团的距离或超过城市小学合唱团的合唱艺术水平,使农村小学的学生在合唱艺术的训练和表演中,不仅获得视听感官健康的快乐,并得到合唱音乐艺术的认识启迪和精神升华,让孩子们终身享受音乐,并在合唱音乐艺术的沐浴下,健康成长。

摘要:农村小学合唱艺术教育教学与各大城市小学合唱艺术教育教学相比,一直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茗西小学处于偏僻的乡村,其音乐教育教学状况更差。为了改变这一局面,以“艺术养心,文化育人”作为农村小学合唱艺术教育教学的座右铭,通过歌唱姿势、口形、呼吸、和声、咬字吐字、情感表现的训练,使这些农村小学生正确掌握了歌唱知识和技能技巧,改变了往常不良的歌唱习惯,大大提高了合唱音乐艺术水平,同时通过鼓励小学生多唱优秀歌曲,多听典雅音乐,多欣赏合唱的各类优秀作品,不断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让他们在合唱的歌声中,得到合唱音乐艺术的认识启迪和精神升华,让孩子们终身享受音乐,并在合唱音乐艺术的滋润下,健康成长。经过努力,这个不起眼的农村小学合唱团终于争得了学校领导的重视,赢得了学校同事的支持,获得了学生家长的理解,从而使农村小学的合唱艺术教育教学得以优化。

关键词:农村小学,合唱团,发声习惯

参考文献

8.小学音乐教育快乐教学法初探 篇八

关键词: 小学音乐    教学模式    分析研究

小学生感性思维比较强,在学习活动中受情绪波动影响较大。许多有经验的教师都将激发学生积极情感、增加教学中的快乐因子作为重要抓手,有效推动各学科教学开展,音乐教学也应如此。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融入更多快乐系数,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展开音乐学习。笔者多年从事小学音乐教学工作,在这一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究与尝试,下面将做简要论述。

一、营造融洽氛围提高学生音乐学习兴趣

教学氛围对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影响非常明显,笔者深有体会,课堂上气氛冷冷清清,学生学习参与兴趣将会大大降低,而浓厚的课堂氛围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参与投入的兴趣,从而为课堂教学顺利开展营造良好条件。笔者在教学中致力于融洽氛围的创设,首先,在音乐教学中坚持正面评价为主,多鼓励表扬学生。学生发音准确、音色较好、节奏把握得当,甚至乐理知识掌握全面等都要给予充分表扬,让学生从这样的激励性话语中获得成功满足,提高学习兴趣。只有充分激发学生内心的学习探究欲望,才能保证他们学习活动更投入。其次,笔者在课堂教学中保持良好形象状态,无论是和学生交流的语气还是用词,都尽可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和蔼可亲,打破师道尊严的传统理念,以学生学习领路人、好朋友的形象出现在课堂上,从而使学生进一步增强音乐学习兴趣,这样的浓厚氛围可以为音乐教学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做好铺垫。

二、编制趣味儿歌提高音乐学习吸引力

小学生活泼好动,对音乐教学工作而言,教师可以结合他们的身心特点、兴趣爱好编制一些趣味儿歌,提高音乐教材与学生生活的融合度。用生活中熟悉的事物、简朴的语言、优美的旋律,让学生的生活和音乐学习有效融合起来,特别是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美的因素,发掘艺术之美和生活之美的交流路径。在这一方面,笔者结合学生熟悉的校园景色、田园风光及一些小动物等,编制儿歌教学生演唱。除此之外,笔者还鼓励学生编写儿歌,将一些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儿歌内容替换掉,换上类似的自己喜欢的内容,按照同样旋律演唱。这对学生而言是一种介于仿制和创造之间的训练活动,既提高学生旋律节奏把握能力,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又对学生创作能力是一次有效培养。在儿歌编制与训练教学过程中,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受到音乐的强烈熏陶,教师在和学生互动合作编制趣味儿歌并有效运用的过程中,能带领学生融入歌曲意境之中,深刻感受歌曲蕴含的意味情境,有效提高音乐学习吸引力。

三、运用现代教学设备创设身临其境的情境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既需要形象的思维与严密的逻辑能力,又需要形象的感知作为基础。小学生由于其身心发展特点正处于抽象和形象过渡阶段,在音乐欣赏中既可帮助其把握旋律,同时提高其意境领悟能力,发掘出歌曲中蕴含的情感。因此,教师在欣赏教学中要尽可能增强学生直观感知效果,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欣赏曲目。对此,笔者将信息化手段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运用多媒体手段播放MTV,使学生在欣赏曲目的同时看到相对应的场景情景,不知不觉将自己的思维与注意力融入情境之中,对于深刻领悟歌曲蕴含的情感、表达的主题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和辅助作用。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演示一些背景资料,特别对传统歌曲、民歌欣赏,更能帮助学生全方位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表达的深厚情感。有了现代教学手段的辅助,学生可以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欣赏音乐,学习理解和感悟效果更佳。

四、吸引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感受成功乐趣

增强学生参与效果对音乐教学开展帮助非常明显,学生参与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师生教学互动中积极主动参与,另一方面是在各种节目编排演出中积极参与。教师首先要在课堂互动中提高学生参与频率,进行节奏音调等技巧指导后,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练习,自己打节拍唱一唱歌曲,相互之间进行指点,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登台演唱,让大家评判这个小组的演唱技巧掌握如何、有没有错误。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多地给予学生自主空间,让他们不再被动跟着教师进行机械模仿训练,而是在示范感悟的基础上自我揣摩、相互指点、合作练习,在全班交流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完善。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点拨启发作用,更多时候体现对学生技能技巧的引导,让他们自行掌握方法技巧。在一些节目编排中,教师既可以直接组织歌曲合唱、舞蹈等音乐节目,又可以将音乐教学内容融入课本剧等表演形式之中,让更多学生参与其中,感受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音乐学习兴趣。

五、指导学生自制乐器活跃课堂教学效果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节拍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教师要借助乐器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应能力,提高学生识谱能力。因为诸多条件的限制,学生无法在课堂上获得足够数量的乐器,学校提供的器材数量不足,会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对此,笔者采取的方法是和学生一起动手,自己制作教学所需的乐器达到替代效果。例如,为了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应能力,笔者指导学生用易拉罐、可乐瓶制作打击乐器。大家在课堂上使用的都是自己制作的形态各异的乐器,同样可以发挥打节拍把握节奏的效果,学生的兴趣得到有效激发,而且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活跃课堂氛围。在音乐教学中自制乐器,不仅可以弥补教学设施的不足,同样对学生动手能力是非常有益的帮助,学生在亲身参与制作过程中提高音乐学习兴趣。笔者在课上还对学生制作的乐器进行点评,进一步营造浓厚氛围。

综上所述,快乐教学法其核心在于“快乐”二字,重要抓手是通过教学中的内容方式空间等环节优化,让学生进一步增强快乐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效,实现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琳.小学音乐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探索[J].新课程(小学),2015(01).

9.农村小学音乐艺术教育初探 篇九

一、课题名称

《农村中小学利用远程教育工程拓展音乐教育资源的研究》

2008年被确定为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立项

编号:JG08160

二、课题研究时间

2008年2月-2010年5月

三、课题提出的背景

2003年9月,国务院批准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方案》,计划用5年左右时间,构建遍及全国农村的远程教育网络,使农村所有初中都具备计算机教室,所有小学都具备卫星教学收视点,所有教学点都具备教学光盘播放设施和成套的教学光盘(简称农远工程的“三种模式”)。同年,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和财政部决定,计划用5年的时间(从2003年至2007年),由国家投资50亿元,地方配套50亿元,总计10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在全国所有的农村中小学校,按照“三个模式”的标准全面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百亿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实现了农村和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愿望,其农远工程的广泛运用势必改变“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堂课从头讲到尾”的传统教学模式。而音乐教育是农村中小较为薄弱的学科之一,丰富多彩的农远工程音乐教育资源为改变这一现状提供了契机。

四、选题意义

这是一个全新的教学领域,又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而农远工程又是针对中国农村的特点而创设的一个教学领域,具有中国特色,它扩展了教育时空,提高了教育资源的传播速度和教育效能。为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提供了硬件基础,但是大多数来自一线的音乐教师对这项新的教学模式还存在一些模糊的概念,还没有意识到农村远程教育工程资源(以下简称“远教资源”)的作用;二是远教资源的使用还不够广泛,其资源的优势还待充分发挥;三部分老师还不能熟练地使用远教资源,提高教育效果。对于如何采取农远工程的“三种模式”,如何有效的结合远教资源,尤其是光盘资源,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还都是一头雾水。此外农村中小学多缺乏专职的音乐教师,对于以上资源的利用更是无从下手。所以此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有着一定的前瞻性、紧迫性,本课题的实施对于促进“三种模式”的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和农村音乐教育资源的拓展以及提高音乐教育教学效果,都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五、相关研究动态

目前关于“农远工程”的相关研究主要包括:工程的三种模式应用、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的评估、可持续发展、工程的资源建设等方面。

其中三种模式应用方面有这样一些研究。

1、对“农远工程”的“三种模式”进行介绍,提出不同模式的应用原则、应用方式建议,对提高“三种模式”的应用效益等问题进行论述和分析,如略。

2、关于IP卫星资源应用研究有《IP在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张朝华,2006),《IP资源在西部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万力勇,2006)等,对IP资源在课堂教学、优化薄弱学科、实验教学、提高教师素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对IP资源进行二次创作,和课堂教学有机整合。《教师学习资源中心的功能定位》(郭绍青等,2005)提出构建教师学习资源中心,为教师提供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3、发挥“农远工程”资源在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运用“农远工程”三种模式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伍丹等,2007),《也谈“农远工程”中教师素养提高途径》(胡君,2008)等文都充分认识到了教师在“农远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作用,提出利用“农远”资源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4、信息技术和音乐课程整合的研究较成熟,其理论和做法值得借鉴。如略。

5、“农远工程”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较少。

六、课题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

1、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方针,按照国家“十一五”规划和国务院颁布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方案》的要求,坚持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则,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2、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在现代教育理论及传播理论的指导下,以“农远工程”教育资源作为信息传播源,通过在学校、教师、学生的传播与交流,实现信息资源与教育教学活动、学习活动及日常生活地有机整合,并以此改变教学、学习和日常生活方式,实现信息资源向情感、方法、知识、技能及智力培养等方面转化的理论与实践活动。具体做法是充分发挥“农远工程”资源优势,将“农远工程”资源在学校的资源建设、音乐课堂教学、探究式学习、研究性学习、教育科研、教师专业化发展等方面进行整合应用,以构建“农远工程”资源在中小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模式为核心,整体地提高资源应用效益,全面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七、课题的研究目标

立足现有的远教资源及各校的农远工程设备,努力探索出一套快捷高效地运用模式,通过大量的资源阅读、技能培训、上课实践等形式的实践活动,掌握精髓,理解模式,使理论学习和运用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进而发挥出其课堂实效。主要完成三个研究目标

1、农村中小学音乐远程教育课程资源的拓展(筛选、融合和开发)与利用;

2、农村中小学音乐远程教育上课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3、农村中小学音乐远程教育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和专业素质的提高;

八、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利用“远教”资源开展校本培训,提高音乐教师资源应用能力的研究;

2、利用“远教”资源拓展音乐教育空间的案例研究;

3、建立学校音乐“远教”资源库,实现远教资源与音乐课堂教学的优化整合重点:对现有农远工程中的音乐教育资源进行拓展(筛选、融合和开发),以更充分、更有效地在“三种模式”下开展音乐课堂教育。

难点:教师对农远音乐资源的拓展的意识和能力提升。

九、研究思路与方法

1、思路

农远音乐教育资源的拓展核心是运用,运用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的关键在信息素养的提高,信息素养提高的关键在于行之有效的培训。所以我们在实际研究中以“三种模式”为主要内容,以教师培训为切入点,组织各校开展观摩评课等教研活动。利用远教资源,边实践边总结,形成形之有效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学、研究、培训三者的有机结合,不断在实践探索中发现问题、梳理认识,交流问题、提高认识,解决问题、澄清认识,然后再思考、再探索、再总结,务求实效。

2、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文献资料法。

十、课题研究的发展阶段及其预期成果。

(一)、准备阶段:2008年2月——2008年5月

课题选题:申报立项,成立课题组,调查论证

(二)、研究阶段:2008年6月——2009年10月

第一阶段:课题启动阶段。

1、时间:2008年6月——2008年10月

2、任务及目标:课题组人员和实验学校确定,理念培训

3、工作步骤与安排:

(1)确定课题组员、设立课题实验基地,召开相关人员会议。(负责人:陈颖)

(2)课题组成员培训

A、课题基本理念和知识培训(负责人:陈颖、许文标)

B、农远工程常识和信息技术使用培训(负责人:张杰、张乾坤等)

C、音乐课堂“三种教学模式”构想的培训(负责人:王瑛、李娜、高文献等)

第二阶段:分实验校实践探索阶段

1、时间:2008年10月——2009年9月

2、任务及目标:上报实验校课题实施方案,课题理念的逐级培训工作,积极参与“农

远应用之星”评选活动,整理学校现有远教音乐资源(标注、归档、上报目录),初步设想本校音乐课堂“三种教学模式”的雏形

3、工作步骤与安排:

(1)、上报实验校课题实施方案(10月15日前,负责人:陈颖)

(2)、课题理念的逐级培训(10月下旬,负责人:张怀普、刘香桂及各校教研主任

和电教主任)

(3)组织课题组人员参与颍州区“农远工程应用之星”评选活动(时间:11月上旬,负责人:张杰和各学校、中心学校教研主任)

(4)各实验学校整理本校远教音乐资源(11月15日前,负责人:电教主任和信息

员)

(5)各校利用农远资源进行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2008年12月-2009年9

月,负责人,各校课题负责人)

第三阶段:实验校成果交流阶段

1、时间:2009年10月——2010年5月

2、任务及目标:公开课展示,经验及资源交流,论文征集,课例评选

3、工作步骤与安排:

(1)、论文征集(10月上旬,负责人:陈颖)

(2)、经验及资源交流(10月下旬,负责人:陈颖及各实验校教研主任)

(3)、公开课展示(2009年11月中旬,负责人:各实验校教研主任和音乐老师)

(4)、优秀课例评选(2009年12月底,负责人:陈颖、张杰、刘香桂)

(三)、总结阶段:2010年1月—2010年5月

(1)反思完善

(2)资料归档:整理提炼,形成完整模式,总结推广

成果呈现形式:实验报告,研究论文集,音频、视频资料

十一、课题研究人员组成及分工

(一)课题组织:

1、顾问组:柳兆华(阜阳市课题规划办副主任)

李素霞(阜阳市教研室音乐教研员)

沈松怀(阜阳市课题规划办成员)

王志刚(阜阳市课题规划办成员)

2、专家指导组:田霈(市电教馆副馆长)

吴文兵(颍州区教育局副局长)

赵彪(颍州区教研室主任)

张怀普(原颍州区教研室主任)

3、课题负责人:陈颖、王瑛

4、课题组成员:许文标、李亚坤、韩震、姚克邦、刘宇洲、张乾坤、蒋琦、韩

怀彬、王剑、周新亚、刘佳、刘士民、于欣、刘博、高文献、李怀春、胡长忠、李明智、王向明、刘峰、王桂亮、杨勇、刘畅、程红艳、侯少杰、马晓蕾、张乾坤、李明智、李亚娜、黄梅、刘国兰、杨冬艳、崔永彪、刘晓丽、张明俊、梁志远、张明、陈六战、宁克周(二)实验基地学校:

三合中心校、颍西中心校、九龙中心校、程集中心校、清河中心校、王店中心校、文峰中心校莲池小学。

(三)人员分工:

A、课题负责人:

陈颖负责课题总的指导、协调工作、资金保障,并负责研究材料的收集交流、汇总成文工作。

王瑛负责资料上传、信息下达、基地调研、课题组成员的分工、实施制度等工作。

B、课题组部分成员分工:

许文标、李怀春、高文献、王瑛负责资料的整理及《农远简报》的定期编缉工作。张乾坤、兰鹏等负责音频、视频资料整理及光盘后期制作;

各实验基地校电教主任、信息员负责资料下载、整合、技术支撑;

各实验基地校教研主任负责课题各项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各实验基地校音乐教师负责三种模式的课堂实践

十二、课题开展基本条件及保障

1、人员条件。我区是安徽省农远工程实验基地,我区已成功申报了2006和2007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共获批准学校206所,共建模式一学校27校,模式二学校148所,模式三学校31所。参加课题组的人员有区教研室电教工作负责人、学科教研员,各实验基地学校的教研主任、电教主任以及年富力强的一线音乐教师。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大都为中学高级和一级教师,以本科学历居多。本课题组人员组成力量较强,既有市区教科研专家的指导,又有各实验学校教研主任、电教主任的精心组织,还有一线音乐教师的锐意实践,为课题顺利研究与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远教资源(尤其光盘资源丰富),信息员专业素质高,而且责任心强。这是一支精良的专业化队伍,且教师队伍年轻化,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进行课题研究,还有众多经验丰富的专家顾问长期指导,为课题开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硬件方面,我区参与六所实验基地,都已有丰富的农远资源下载资料,各校均配备了多功能音乐教室和规范多媒体教室和网络教室,实验校共有计算机近千台,能够承载课题所需要的技术要求。

2、资料及硬件准备。

本课题组的负责同志在前期已经对全区音乐教育和农远工程的使用情况做了调查工

作,另外所有实验学校均有农远工程三种模式的配备,且设备运用基础较好。本课题组成员的家庭和学校都具备上网条件,可以查阅相关资料和制作课件,各校均购有音乐教育的书籍和报刊,音乐教育的软硬件基本设施具备。

3、经费保障。

颍州区教研室对此课题大力支持,各实验学校均能提供必要的经费保证课题研究的正

常开展。

教室和网络教室,实验校共有计算机近千台,能够承载课题所需要的技术要求。

十三、最终成果呈现

10.小学音乐课节奏训练初探 篇十

赵 杨

小学音乐课节奏训练初探

德国当代著名的儿童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不是旋律。”由引可见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性。在音乐教学中,节奏是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更是学好唱歌的重要前提,也是音乐的脉搏、灵魂、骨架,是音乐赖以生存的原动力,不仅可以促进左脑的发育,也对小学生左右脑的平衡发育起到作用。如果没有节奏,音乐就会杂乱无章,根本形不成音乐,因此,在音乐里节奏是至关重要的。为了让学生有趣地、开心地进行节奏训练,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利用游戏在玩耍中进行节奏训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生性好动,喜听音乐、爱做游戏,所以在节奏训练中教师要依据这个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充分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用“感知——运动”的方法使之具体化、游戏化,要在游戏中引导学生感知节奏、再现节奏。如果学生对音乐知识怀有农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根据学生好动的特点和认识规律,将各种节奏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熟知的事物相结合,进行启发教学,能使节奏知识的学习变得生动、活泼、有趣。例如《拼接火车》可以提前准备好六张由不同节奏型组合起来的节奏卡片,每张卡片长度均为一小节,让学生分组进行认读比赛。比赛开始,由每组的第一个同学开始认读随机抽取的一张卡片,读对了一条就意味着拼接完成好了火车的一节车厢,接下来往后挨个进行卡片抽读,有一个同学读错,即视为火车拼接失败,全组六位同学全都认读正确,视为火车拼接成功。《击鼓传花》准备一个漂亮的花束,进行节奏训练时将它随鼓点一个一个传下去,当鼓停时谁接到了花束谁就需要起立认读老师事先准备好的节奏卡片。如果读得正确,可以上台来把敲鼓接着传花。

二、音乐节奏源于生活

在我们的生活蝇,节奏无处不在。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中去创造音乐,从中取得学习欲望。因此,在节奏训练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探索生活中声音的长与短,让学生的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去感受生活中的各种节奏,如火车声:轰隆轰隆;钟表:嘀嗒嘀嗒;小鸡叫:叽叽叽叽;青哇叫:呱呱呱等加以综合。不同的节奏用不同的学生熟悉的“象声词”读出、拍出,这种方法便于学生的记忆、理解。这些声音都是学生熟悉的声音,所以在模仿过程中,学生的兴趣一直很高,课堂所氛非常活跃。多次反复练习后,难的、复杂的节奏对他们来说就一点也不难了。渐渐的我发了课堂气氛,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高了。

三、让学生用打击乐器自主创作节奏

学生喜欢敲敲打打,但对打击乐器接触上且很陌生,根本不会使用。因此,我们中,让学生一有时间就自由的敲打,发现让乐器发生响声的方法,并总结出最科学的打击方法,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示范,讲解,教给学生正确的演奏方法,我们采用游戏的口吻说:我们听听 ××乐器是怎么唱歌的?“以激发学生玩弄乐器的欲望,让学生在玩中学习正确使用乐器。在自主探索中有许多学生找出了不同的演奏方法。如:铃鼓可以拍手,摇晃还可以拍腿,拍手肘,拍肩等,碰铃可以抓住绳子竖着碰铃,也可以铃朝下碰,竹棍可以互敲瓶身,瓶口,瓶底,还可以把瓶子套在手上敲,也可以用瓶子敲地等。于是我准备了很多乐器,让学生尝试节奏。学生被乐器吸引了,都近不及等地想玩一玩,我及时捕捉他们这一份迫切,对他们进行打击乐器的节奏训练,首先要让学生认识乐器,会正确演奏乐器,了解乐器的演奏特点。然后发挥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创作想象力。用各种打击乐器创编节奏,为歌曲进行伴奏,或给小乐曲配上伴奏,培养学生的合奏能力。在学生熟悉节奏的基础上,采用打击乐器或动作进行大胆地创编节奏,在这一创编的学生,也要鼓励那些胆小,能力较弱的学生,发掘和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在活动中感受音乐、学习音乐、创造音乐,在乐于学的高昂情绪中学好节奏,打好节奏基础。

11.农村小学诚信教育活动初探 篇十一

一、呼唤诚信阶段

1.环境影响着——营造氛围

环境的影响作用不言而喻,它多环节地制约着教育的实效性。我们努力创建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以学校广播、电台、网络、报刊、黑板报等载体,发出呼吁书、倡议书、决议书,组织社区宣传活动,雏鹰假日小队活动。将我们队员的调查结果、诚信的内涵等进行宣传,营造“诚信在校园”的良好氛围。并积极引导辅导员、家长致力于家庭、学校诚信氛围的营造,创建诚信的外围环境,发挥环境的隐形德育教育功能。

2.意识改变着——诚信大讨论

在诚信教育中,我们必须真正做到知行统一。那么,首先就要增强队员对“诚信”的认知。我们的队员在中队辅导员的引导下开展了系列讨论,从“诚信”是什么,做得怎么样,今后该怎么做等方面开展了热烈的讨论。讨论后结合自身状况自主设计承诺的形式。

二、拥抱诚信阶段

快乐成长着——学做诚信队员

有了调查小队的反馈资料,学校大队部立即在全校开展了“做诚信小公民”征文活动、黑板报比赛和校本特色章——诚信章的争章活动。在征文活动中,许多队员写出了自己的所见所闻,谈到了自己对诚信的理解和认识,并决心做一个诚信小队员。在黑板报评比中,大队部发现黑板报办得丰富多彩,如“争做诚信之花”、“诚实与信任”、“诚信你我他”、“春天里的诚信故事”等等,中队还有自己的口号:“诚信,诚信,诚实守信;诚信,诚信,铭记在心”。

三、诚信为人阶段

1.体验并感悟着——争做诚信队员

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向领巾承诺”——“我的承诺我遵守”活动;引导队员深化承诺的体验认知,实践“说了就要努力做”,有力地促进队员诚信品质的自主发展。

为使队员更深刻更正确地理解诚信,体验诚信,大队部在学期初发出了“争做诚信好少年”的倡议书,让大家共同勉励、共同进步。在学期中还针对一段时间的总结发出了“扬民族精神,做诚信少年”决议书,让大家统一认识,共同努力。“十佳诚信队员”代表还作了慷慨激昂的真情告白,引起了所有队员的共鸣。通过开展“争做诚信队员”活动,校园里说谎话、不完成作业的现象逐渐减少,诚信小队的队伍越来越大,为此,学校大队部提出了“在家做诚实的孩子,在学校做诚实的小队员,在社会上做诚信的小公民”的要求。队员们自觉维护诚信,时时讲诚信。被评选上的诚信小队员在大队部的组织下,当起了“小小诚信宣传员”。他们向家长、亲戚、邻居宣传诚信。

2.带动并内化着——树立榜样

诚信教育要注重示范群体建设,实现榜样示范与群体互动的统一。实践中,示范群体的榜样示范能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他们的行为与所在群体形成互动,产生积极效应。

我校首届“合小十佳队员”的评选也在讲诚信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在校园里树立了一批校园“诚信小明星”。各中队也通过诚信章的争章活动树立了一批中队“诚信小明星”,使榜样在广大队员中形成带动的作用。利用校园电视台及时报道典型的诚信先进事迹,利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让表现优良的队员担任旗手,以此激励大家人人争做诚信人,个个共创诚信校园。同时,我们安排这些诚信典型与后进者结成“一帮一”的对子,身教与言教统一,最大限度的发挥榜样的先锋模范作用。

3.人人、时时、处处——常抓不懈

一滴水能折射出阳光的七彩斑斓,举手投足可显示品德素养的高低优劣。“诚信”教育应见微知著,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我们坚持实行文明礼貌教育:包括在各种场合的文明礼仪、文明行为举止,使用文明用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等,通过外在的文明礼貌行为的培养,形成诚信的内在品质。

我们坚持实行遵纪守法教育:包括遵守各种社会法规、教育法规和学校的各项纪律规章,培养遵纪守法的意识和个人的社会信誉意识。

我们坚持实行真诚待人和诚实守信教育:包括真诚地理解、看待他人,善待他人,做诚实人,人际交往中要信守承诺等,从而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4.形成合力——学校、家庭、社会总动员

“诚信立人”教育应是开放式教育,不能封闭在校园里孤立地进行,我校努力争取了学生家庭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配合。我们大队部经常组织学生走向社区,为社区服务;学校德育领导小组努力办好家长学校,印发倡议书,在学校网站上贴了关于诚信的一系列资料等,强化了正确的舆论导向。

通过不屑的努力,我们全体师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诚信观念,养成讲诚信的好习惯,收获了诚信教育的硕果。

上一篇:工作手册使用说明下一篇:乙肝知识科普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