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目标的确定(通用10篇)
1.语文学习目标的确定 篇一
确定语文教学目标的三个注意点
福建省三明 刘菊春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它决定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取舍、对教学程序的设计、对学习活动的组织以及对作业的布置。因为文本解读的多元性,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在实践中是个难点。怎样准确定位语文教学目标?怎样让目标中正而不偏倚、集中而不宽泛、明确而不含糊?下面就案例进行微观分析。
一、目标中正而不偏倚
【案例1】《看云识天气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教学目标: 1.了解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
2.体会科普说明文的语言优美、结构严谨的特点。
3.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解读此类文章的基本能力),培养语言品读能力。
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丰富科学知识,激发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具体到这一课,应是通过解读课文,了解自然奥秘,积累文体知识,培养阅读科学小品文的基本能力。目标这样定位是准确的:“了解”而不是“理解”或“掌握” 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不是掌握气象的科学知识,“了解”,是为了体会科普说明文语言的逻辑性。不少老师明里暗里将教学目标之一锁定在“理解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上,结果上成“地理课”,丧失了语文味。
将说明文阅读课上成科学课而不是语文课,以传授科学知识为主,忽略语言学习,致使目标出现偏差,在说明文教学中屡见不鲜。
【案例2】《大道之行也》(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的教学目标 : 1 .背诵积累 .理解“世界大同”的文化内涵
目标的偏倚直接体现在教学上:老师检查学生口头背诵、自己口译课文后,大讲“世界大同”的文化内涵。对初中生而言,文言文接触少,背诵积累是必需,对文句的理解是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目标,无此,理解“世界大同”的文化内涵就是空话。再者,对八年级学生而言,理解“世界大同”的文化内涵是次要的,是拓展,是深度挖掘,教师应根据学情来确定讲否,学生程度好,讲,程度差,可不讲,重点应放在背诵积累和文句理解上。这样的教学目标如果改成如下的内容,是否会更好些呢? .背诵课文 2 .准确翻译课文 3 .积累古汉语词语 .理解“世界大同”的文化内涵
目标出现偏差,在古文教学中也较多,主要是文意理解、文化体验两者之间把握不准度,要么只讲文意,把语文课上得毫无生趣;要么花大力气讲文化,虚而不实。
语文课堂教学目标首先必须是“语文的”,是侧重于言语表达式的学习,是以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为旨归的,才算中正。聚焦于“言语表达式的学习”并不排斥人文性、思想性。言语表达式的学习绝不是一个单纯的使用语言的技术、技能、技巧问题,其中必然渗透着言说者的思想情感,在言语表达式的学习的同时,学生也必然接受作者心灵和课文内容的陶冶。文章内容的了解、理解是与“言语表达式的学习”相伴相随的,是为“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服务的。
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要目中有学生,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切合学情,才可能是中正的。
二、目标集中而不宽泛
【案例3】《鼎湖山听泉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吟哦讽诵的要领,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2.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法。
3.学习和应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4.学习作者在选材上的详略安排。◆过程与方法
1.体会作者如何抓住“听”来组织材料。
2.领会文章写泉声的各种层次,并帮助学生领悟话语中蕴含的哲理。3.激起学生诵读的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鼎湖山的优美景色,提高审美能力。2.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这样的目标,最大特点就是宽泛。
我们大致可将上述九条目标分为三个方面:1.诵读; 2.内容把握(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领会文中深含的哲理);3.写作方法学习(构思方法、写景角度、详略安排、写泉声的各种层次)。诵读是解读文本的初步,是起点,不是目标;把握文章思路,领悟其中哲理,是必需,是为“语言学习”服务的,但还不是目标的重点,因为这种哲理可以在其他学科得到实现;“写作方法学习”最逼近“语文”,可是因为目标太多而泛化,等于没有目标。九条目标,涉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分条陈述,这样的教案书写格式曾被相关教育部门规定为课改教案的模式,要求老师们照此撰写教案,以致于在网上搜索语文教案,这样的“教学目标”大行其道。时至今日,不少教师仍是如此这般绞尽脑汁机械地、一一对应地照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陈述课时教学目标,致使教学目标宽泛而不集中。
症结之一在于老师将课程标准的上位目标混同于下位的课时目标。华师大崔允漷教授曾撰文说:
“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课程标准,而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就是教学目标;即使是教学目标,也有不同的层级:由学年/学期目标到单元/主题目标,再到课时目标。由于上位目标决定下位目标,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必须清楚它的上位目标是什么,才能把握住下位目标的基本定位。”
“尽管课程标准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陈述,教学目标是课程标准的下位目标,但是教师不能机械地、一一对应地照搬上位目标的格式,每堂课都按三个维度来陈述。应该把它当作思考教学目标的一条重要原则,然后根据具体的内容、学生与情景,来确定目标的重点。” 的确,教师要研究课时目标与上位目标的关系,把握教学目标的适切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只是思考教学目标的一条重要原则,要处理好三个维度的关系,确定目标的重点,三个维度融合在课时目标中,而不是机械地分列。这样,目标才不至于宽泛而不集中。
症结之二在于教师对文本解读不够深入,无法准确把握“这一课”的重点,贪多求全,结果丢城失地。《鼎湖山听泉》最精华的部分就在第8段对鼎湖山泉声的描写,作者怎么写是学习重点,作者为了写好泉声,前边用了7个自然段,相当多的篇幅,为什么?不这样写行吗?这些才是教师“这一课”最该引导学生学习的地方。因此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可以设为:
1.学习描写听觉形象,2.写文章学会铺垫(蓄势)即体会作者如何抓住“听”来组织材料。研究课标,明确“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研究教材,特别是要提高文本解读的能力,较好地把握文本语言学习的重点,确定语文课时目标才会集中而不宽泛。
三、目标明确而不含糊
【案例4】《一双手》(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特征表现人物的写法。
2.学习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逐步养成读书动笔的习惯。3.学习并发扬劳动光荣、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基本准确,第3条是渗透在教学中的,不一定单列。可是,听完课,就发现目标的达成遭遇问题。请看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以音乐《手牵手》为背景,同桌之间相互握手,感受同学手的特点。◆整体感知课文
放声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惺忪、镐、老茧、垧、裹等)◆读书动笔
1.在你印象深的地方做上记号。
2.给张迎善同志的“手”建立一个档案。
◆精读研讨
1.梳理内容
2.讨论写法:课文从手的哪些方面进行描写?表现了手的什么特点? ◆拓展延伸
借鉴2009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辞,联系课文内容,为张迎善写一段颁奖辞。◆学生展示课前准备的作文:为爸爸(妈妈)洗手
同桌之间相互握手,感受同学手的特点,以此导入新课,未尝不可,但要有过渡语如:“同学们感受同桌的手或小、或大,或温暖或冰冷,它们会让你产生
握一下就终身难忘的感觉吗?不会!但,有一个人,他的手让人握过之后,就再也忘不掉!这又为什么呢?”如果握手后硬生生开始学习课文,握手的环节就会变成多余,教学无效。
展示2009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辞两则,让学生仿写,这偏离此课的目标。颁奖辞的特点是用精致语言高度概括事实,与“抓住特征表现人物”的目标是不同的,而且写颁奖辞对该班学生而言属“高空作业”,不合学情(该班学生整体能力较弱)。
学生展示课前准备的作文这一环节中,写爸爸(妈妈)的手,固然可以从课文得着仿写的启迪,但作文偏于写感受,它更多指向情感教育,教育学生感恩父母而不是“抓住特征表现人物”。况且,有的孩子父母的手没有特征,其他方面可能有特征,写手,限制了学生的写作空间。
教师在制定目标时,定位基本准确,可是实施起来,却三次走了岔路,并没有奔目标而去,这说明目标意识还不够强,明里明确,暗里模糊。
切合语文、切合课标、切合这一课、切合这一班学生,这一切的一切都综合考虑,语文教学目标才会中正而不偏倚、集中而不宽泛、明确而不含糊。准确定位目标之后,紧紧围绕目标展开教学,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得保障。
2.语文学习目标的确定 篇二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确定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确定, 并非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过程。初中语文教师在对教学目标进行确定时, 只有遵照一定的步骤, 方能制定出操作性强、实效性大的教学目标。那么, 阅读教学目标究竟应该怎样确定呢?首先, 应当初步构建目标。换而言之, 就是依据初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实际要求, 并结合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特征、学生的认知特点等, 初步预设出阅读教学实践的大致方向与所要达到的目标。这一阶段所制定出来的目标可以是无序的, 但是其内容必须充实、全面, 以便为之后的目标排列工作做好准备。其次, 对教学目标进行整理排列。即依据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类型, 对初步确定的目标进行有效筛选, 将其中类似的目标进行整理, 而对于比较模糊的目标进行提炼, 进而使教学目标具备序列性与层级性等特点, 从而加强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在对教学目标进行整理排列的过程中, 教师应当注意一定的逻辑性, 遵循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陈述
教学目标的陈述, 就是以某种方式把阅读教学目标表达出来, 使学生与教师清楚了解教学目标。目标陈述的主要对象就是阅读教学目标, 而陈述的主要目的为:在语文教学活动的参与者面前展示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以便将教学目标的实际作用充分展现出来。由于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具备多样性, 使得教学目标的陈述方式也有许多种, 其中最为常见的有表现性目标陈述、行为目标陈述以及格伦兰目标陈述等, 依据不同的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采取不一样的教学目标陈述方式。以格伦兰目标陈述方式为例, 教师在对朱自清的《背影》一文的教学目标进行陈述时, 首先, 要阐述文章的认知目标, 即了解朱自清的生平简历与主要作品, 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各种描写手法, 即正面、侧面以及动静结合等, 要求学生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 并且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之上, 讲出各种表现手法的具体作用。其次, 要对文章的情感目标予以确定, 也就是要求学生清楚地了解作者通过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 尤其是对“父亲”的情感。教师在对阅读教学目标进行陈述的过程中, 不管是采取哪一种方式, 都必须注意一点, 即确保语文阅读教学目标陈述的准确性、清晰性以及可操作性。
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呈现
(一) 板书呈现
板书是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呈现方式中最为传统的一种方式。阅读教学目标的板书呈现就是将教学目标书写在黑板上, 以便吸引学生的注意, 对学生产生视觉上的“冲击”, 最终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巩固与强化的目的。另外, 板书呈现阅读教学目标的手段是比较灵活、机动, 初中语文教师能够依据教学实践的需要, 做出科学合理的选择与调整。总而言之, 采取板书的方式进行阅读教学目标的呈现, 可以使学生清晰、准确地掌握阅读教学目标, 进而调动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语文知识学习的效率与质量。但是, 板书呈现的方式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即费时, 尤其是在教学目标十分具体的情况下, 语文教师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将其书写到黑板上。倘若语文教师未将完整的目标写出来, 而仅仅是描述几个关键词, 则会使学生无法正确地了解阅读教学目标, 进而影响学习的效率。
(二) 多媒体呈现
多媒体呈现是一种极为便捷、方便的阅读教学目标呈现方式, 该种呈现方式便捷、清晰。初中语文教师倘若采取多媒体技术来呈现阅读教学目标, 就可以将板书的时间节约下来, 教师只要播放或演示即可。这种方式不但能够使学生更好、更全面地掌握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 同时还可以确保其拥有更为充足的时间进行阅读, 进而最大限度地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与板书呈现方式一样, 多媒体呈现方式有优点也有不足之处, 即多媒体呈现是一种机械化的呈现方式, 这可能造成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在学生大脑中停留的时间不长, 进而使学生无法深刻理解阅读教学的目标,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目标的作用。此外, 由于多媒体的画面、声音等可能会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去, 从而影响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三) 口头呈现
所谓口头呈现, 指的就是在语文阅读教学时, 教师通过口头交流的形式, 将已经明确的教学目标告知学生的一种方式。口头呈现是一种极为常用的呈现手法。语文教师在采取口头呈现阅读教学目标时, 可以依据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的相关要求, 对语文教学进行有效地导控,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节约时间, 同时还可以带给学生更多的“刺激”。另外, 教师还可以依据学生的反应对“刺激”力度加以调整。虽然口头呈现的方式优势明显, 但同样存在一定的不足, 即口头呈现对语文教师有极高要求, 一旦使用不当则会影响到语文阅读教学的进度, 进而对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带来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 只要语文教师不断地对教材进行钻研, 掌握整体教学内容, 同时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 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选择, 进而明确教学目标, 突出语文教学的本体性与阅读教学的侧重点, 并且采用科学有效的陈述、呈现方式, 这样, 初中语文课堂就会具备引导性, 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保证。
参考文献
[1]王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分解细化策略[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10.
[2]孙洳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目标设计的案例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 2013.
3.论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 篇三
一.要关注文本特点
文本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凭,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是不可能脱离文本的。课程标准、三维目标是上位目标,是制定课时目标必须遵循的指南。而依据文本制定的课时目标是下位目标,要想制定好这个下位目标就需要教师认真研读文本。文本是由语言组织起来的,而组织起来的语言又是有思想感情等内在意义的,因此,所谓制定语文教学目标要关注文本特点就是说,语文课堂教学目标首先必须是语文的,是基于语言理解和表达素养与能力的学习、训练和提高方面的。在学习、训练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能力的同时,必须自然地渗透着思想人文性及情感等的教育与熏陶,因为语言就是人文、思想、情感等的载体。所谓关注文本特点主要是要关注文本思想情感的深入挖掘与教育熏陶,文本结构、表现手法的深入剖析与训练运用,语言特征的深入体会与运用等。
二.要关注学习的起点
关注学习的起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因为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起点(语文基础)是不一样的,而集体授课的形式决定了教师不可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不同的学习起点。虽然学生的思维特点、水平,文化积淀、语文素养及语文能力千差万别,但通过共同学段的学习,学生已接触了哪些语文知识,应具备哪些基本语文能力应该是清楚的。作为普高语文教师应了解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课程标准,再者,通过课前预习的布置,课堂中的广泛提问,课堂及课后的检测反馈,应该可以基本掌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基本了解学生学习起点的情况下制定教学目标应该说就具备了相当的适切性与质量。
三.提高课堂教学目标的质量具体要做到以下五个字
1.教学目标要做到准
现如今,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已毋庸置疑地取得了统治地位,但在教学实践上这种已取得统治地位的教学思想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比如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上,很少有教师在教学设计之前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状况进行掌握和分析,很少有教师能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有一些教师根本不布置学生预习)再来设计自己的教学目标(老师一般都是提前备课)。这样,其结果可能是学生知道的大讲特练,而学生不知道的却少讲不讲或少练不练,使教学目标失去了“准头”。作为一名教师,要知道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学生,因此在教学之前详细的了解学情,然后再制定教学目标就会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的教学就会有“准头”,否则就会事倍功半,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2.教学目标要做到深
对教材的挖掘,体现一个教师的功底和水平。观一些特级教师的教学,其超乎常人之处往往就在于对教材的挖掘的深度上。一般的教师脱离不了教参,对教材没有自己的发现,结果教学内容多是人云亦云,大同小异。比如人教版必修1《小狗包弟》一课,许多教师按照教参把教学目标定位为揭露“文革”的丑恶和赞颂巴金的良心。实际上,《小狗包弟》中作者在文章开头的引子和中间部分都写了人连狗都不放过的情节,而作者也算是使小狗包弟致死的间接凶手,文中的狗乖巧,惹人喜爱,忠心救主,而文中的人却不如狗。如果我们从人性的角度加以挖掘就会得到更加深入的主题。再如郁达夫《故都的秋》一文,许多老师把“情”与“景”的关系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这固然是不错的,但如果教师再能从审美的角度对文章进行挖掘,那么就能给学生以更大的收益。对教材进行深入的挖掘,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教师只有占据知识和精神的高地,才能引领学生不断迈入胜境,领略无限风光。
3.教学目标要做到宽
要做到教学目标的宽,就意味着不仅要教教材,更要学会利用教材来教。语文教材的知识点与能力点大多是零散的,而学生恰恰需要系统的知识与能力,因此语文教师的教学就必须拓展或增益教学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才能使学生具备完备的能力素养。比如,教文言文要整理文字的多种义项和用法,多种句式的特点等。教古诗词要旁征博引,从一类诗词的共同点总结其表情达意的规律,从同类诗词的不同点指明其差异性,还要教授古代的文学文化常识等。教现代文阅读也要让学生了解心理学、美学、文化民俗等知识,同时也不能就文章讲文章,要让学生多接触同类作品,以期掌握其共同的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形成一种规律性的认识。例如我在教授《囚绿记》一课时,就通过比较阅读的方式,把《河的第三条岸》和《暮色四合》两篇具有很强象征性的文章同《囚绿记》放在一起教,让学生领会了运用象征手法表情达意的特点。
4.教学目标要做到新
教学目标的确立要依据文本和学生,文本的内容是固定的,而教师要依据文本本身和学生的实际知识、思想、思维和能力现状作必要的取舍,切不可总是依据教材,逐字逐句地教学,凡教材所具有的内容,唯恐有所遗漏。这是教学的最低级阶段,往往是初上讲台者为之。如果教师完全依据教材和教参,那就谈不上教学目标的创新。教学目标的创新,不是针对每一篇课文而言,应是当新则新。所谓当新,首要的依据是学生,其次的依据才是文本。比如,有教师在上《鱼我所欲也》一课时,把“舍生取义”的思想教育作为教学的最主要目标。整节课大谈舍生取义的道理,且没有依据文本,结合讲文言文知识来谈,而讲的内容又十分陈旧,大讲黄继光、董存瑞、布鲁诺等人的例子。应该说舍生取义的道理对于高中生来说是熟知的,他们从小学到高中,从思想政治课、历史课、语文课及所看的书籍与影视作品中接触的很多。因此不宜作为一个最主要的目标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大讲。我在教授《鱼我所欲也》时,除了完成文言知识的教学外,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定位为:在正义、道德、良知和规律面前学会正确的取舍。这样既符合教学陌生化的原则,又拓展和创新了教学目标。
5.教学目标要做到活
教学目标要做到活,既是指在教学内容的取舍上,又指根据课堂生成情况临时调整教学目标上,还指在教学过程与方法的目标设计上。教学内容的取舍方面前面已提及,这里就不再赘言。至于根据课堂生成情况临时调整教学目标则需要教师有扎实的学科知识,高超的教学能力和机变的教学智慧,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下面主要来谈谈教学过程与方法的目标设计问题。从总体上说,教学最根本的方法是以学生为主体,实行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教师应采用何种教学的手段、方式与方法,主要依据文本的特点与学生上课时的具体状况。
教师要学会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比如对于有意境的诗文,最好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以调动学生走进情境,体会意境。对于思辨性较强的议论文,最好采用要求学生概括段意。理清思路的方法。对于优美的诗歌和散文要多诵读,对于复杂的论说文要多分析,对于含蓄蕴藉的文章要多揣摩体会等等,不一而足。
教师还要学会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有针对性地采用灵活的方法进行教学。比如,对有的同学需要给以知识的铺垫,对有的同学需要给以思维的点拨,对有的同学需要调动他生活的经验等。对于同一种教学方法,也应灵活地运用。比如,许多教师都喜欢采用讲析的方法,实际上,讲非常重要,它是教学最主要的方法之一,过去的教室,就有称讲堂的。教师不讲解,全由学生自习行吗?但讲也有学问,也应灵活处理。当讲则讲,不当讲则不讲,当少讲时不多讲,当多讲时不少讲。比如,学生无法企及的内容教师要多讲,慢讲,细讲,必要的教学过渡衔接就要少讲、快讲,与教学无关的及学生能讲会讲的教师就不要讲,学生解决问题卡壳时,教师要少讲,作精当的引导即可。
4.语文学习目标的确定 篇四
我们通常是这样教说明文的:“这篇文章内容上说明了些什么对象,使用了一些什么方法进行说明的,按什么顺序说明的,作者围绕中心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的。”把说明文上成实验课或是“四不象”已是不争的事实。《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说明”(说明文)的表述:“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写简单的说明文”。可见,作为九年一贯整体设计的《语文课程标准》在5~6年级只提出了说明文的阅读目标,而没有提出写作目标,而将写作说明文的要求设计在7~9年级的写作目标中。而我们现在执教的七年级学生对说明文可以说是零起步学习,因而要做好与小学的衔接。由于学生刚刚接触说明文这个概念,因而七年级上册的文章和小学课本中的文章性质相差不大,在单元教学目标中提出“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练习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练习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记住主要内容”,因而在教学中应当把说明文的基本知识作为教学的目标,为后来的真正意义上的说明文做准备。
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对于事物说明文我们要“抓住事物的特点”,事理说明文则要注重把道理讲透彻、讲明白,因而语言要准确、简明,表达要有条理。我们可以据此重点来分析一下教材中的说明文。八上说明文的教学目标为:
1、阅读有关介绍古今中外名胜古迹的文学作品,了解这些著名建筑的特点,品味其文化内涵,体会人类的勤劳、智慧和对美的追求。
2、体会课文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语言,进一步理解说明语言的特点。
3、学习记叙和说明有机结合的写作方法,理清课文写作的线索。
4、懂得描写事物要抓住特点,在观察时注意观察事物的特点。
5、说话时注意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把话说得生动形象。
八上的文章《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等,可以看出它们都是事物说明文,因而我们要把明确事物的特点作为教学的目标。每种事物都有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点。如何把事物的特点说清楚、说明白,学习作者怎样努力从不同角度、各个方面表现它的特点的,是我们需要引领学生去思索、去发现的。下面我们以《中国石拱桥》为例来解说这一过程。《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是“拱”,在行文中作者不管是介绍桥的结构,还是详细介绍地理环境、具体位置、修建过程,都紧紧围绕这一特征,因而描写准确而又特色鲜明。据此我们可以确立本课的学习目标:
1、学习作者抓住“拱”这一特征说明手法;
2、体会建桥者的智慧以及作者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3、体会准确、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其中目标1和2作为一课时,目标3作为一课时来品味语言。下面我以目标1和2作为一课时为例来说明教学目标的实施和达成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当老师检查完学生预习的情况后质疑:
一、中国石拱桥的整体特征是什么,从问题中找出一个字来说明它与其它桥的不同。
二、快速浏览课文,用一个词来形容赵州桥和卢沟桥的特点。学生在阅读课文后能很快地发现“拱”是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而且文题也表现出来了。当学生有了这一认识后继续质疑:课文描写了中国石拱桥的哪几个方面?哪些句子体现出这个“拱”的特征?学生又一次到文本中去寻找答案:课文写了赵州桥和卢沟桥的总体特征和结构。要从文中句子的赏析来体会其“拱”的特点。
5.确定目标的毕业留言 篇五
第二条:评判职业成功与否没有统一的标准,这里有一个标准可做参考,即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快乐一定要多于痛苦。
第三条:人的自我实现就是人的创造性潜能的充分发挥,求知是自我实现的前提,求美是自我实现的过程。
第四条: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讲求的是:只要开始,永远不晚;只要进步,总有空间。重要的不是目前所处的位置,而是迈出下一步的方向。
6.目标市场的分析与确定 篇六
饮料吧茶馆冰淇淋店等等
娱乐业:KTV酒吧电玩城网吧 等
教育培训: 中小学学生功课辅导学生英语培训舞蹈培训等 建材家居:家居卖场内各个商户
通过联通发票封套,发票封套广告将到达的目标客户
一、固定电话用户,郑州联通的客机客户占座机的80%,其中政府
机构、企事业机关和商务客户占绝大多比例
二、手机用户,郑州现有手机用户300万,另有大量新开186号段
开始使用的高端客户群
三、小灵通用户
四、宽带用户,郑州现有宽带用户数量100万,联通网络以其稳定
7.浅析武术礼文化教学目标的确定 篇七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武术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也作为学校课程之一,教学目标明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武术礼文化的了解及接受。我们需要完成的是将武术礼文化渗透到每一个学生的思想中,并内化为行为习惯。笔者认为,明确武术礼文化的教学目标应该包括两个部分:一般目标与具体目标。
2 一般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这里说的一般目标是广义的。目标有远的,有近的;有比较抽象的,有比较具体的。他所包括的范围大小也可能很不一样,大之如一个现代公民应具备的素质标准和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规格,中之如学校中一门学科该完成的教学任务,小之如一个学习单元或一节课所完成的具体目标,乃至学生方面的学习动机,都可以包括在教学的一般目标这一要素的含义之内。
武术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武术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1]武术礼文化作为武术文化的精髓,我们应该重视,不仅要强健外在的体魄,更重要的是顽强其精神,在武术礼文化教学一般目标的制定上我们需要考虑几个因素:
2.1 学生的发展需要
从内容维度上看包括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和学生的学习需要。对于正在成长的青少年而言,我们首先要促进他们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生长发育,保持良好的体格、体形和优美的身体姿势,防止身体病变,以保证其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在此基础上达到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和谐发展;从时间的维度上看,既包括学生当前的需要,也包括学生的长久的需要。武术及其他体育项目的学习,是为了给我们奠定一个形成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习惯,它也是一个长期坚持由量到质变化的过程,短暂的武术及体育锻炼能够发泄心中的压抑,消极的情绪,但是长期的锻炼会使我们的整个身体及心理机能更加的健康,在生活、学习、工作中更加的积极乐观,从而更好地为“终身体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学习性质来看,既包括学生天赋的自发需要,也包括学生在后天的学习武术礼文化过程中形成的自觉需要。任何个人、社会的活动以及整个人类历史发展,都是一个由自发到自觉的过程。人们理解自己社会活动意义的程度即人的自觉性的发挥程度,是受社会条件制约的。在进入文明时期以前,人们的活动基本上是自发的。社会越是向前发展,人们的自觉程度就越高。所以在后天的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自觉行为习惯的培养也非常重要。
2.2 社会的需要
社会的需要主要是指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对学校武术提出的要求,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阶段的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因此,在武术礼文化教学目标上也要围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根本任务,提高学生素质,为提高学生的健康学习生活水平服务,最终适应社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需要的合格人才。
2.3 武术礼文化自身的特点与功能
武术礼文化作为武术的内核,是一个价值、功能多元化的综合体,武术所具有的精气神也是通过武术礼文化这一内核所展示出来的。武术礼文化必须以武术技击为载体,它包含了技击防卫的价值,强身健体的价值,艺术审美的价值,同时还具有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教育价值。
根据以上三个因素笔者认为武术礼文化的一般教学目标可以总结为“克己复礼,尚武精神”。“克己复礼”,以礼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更加的规范,使学生在心理上更加的健康积极乐观。“尚武精神”的核心并非是击倒敌人,而是战胜自己,培养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以爱国主义和民族大义为前提;推崇仁爱,追求和谐;强调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崇尚“重义轻利”、“以义导利”;如今在这一和谐且社会不断发展的阶段,我们需要的就是这种精神,而不是习武斗争,需要的是民族凝聚力,而武术礼文化的尚武精神就包含这一要素,这更有利于学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通过这个总的目标来指导我们的行为和心态,不断地磨练习武者的意志品质,通过武术礼文化加之技术的熏陶与学习使那些身体与心理上相对较弱的人变得身体强壮、心理健康、富有挑战精神。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工作中最终做到尊重他人、不畏艰难、勤奋刻苦、意志坚强、见义勇为、仁爱、谦和、扶危就困、专心致志、诚实守信、文明礼貌、等思想和价值观以及强烈的爱国精神。
3 具体目标的确定
教学的各项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应当呈现出互相联系、互相支持、互为因果的关系。没有具体的目标,一般目标便失去了依托,从而成为空中楼阁;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偏向于为学生提出远大的一般目标,而忽视“细小的”具体目标,结果便使学生感到那些大目标过于空乏、渺茫、可望而不可及,因而也就失去了积极努力去实现的热情。所以我们必须把教学目标具体化,体现在每个课时计划上的教学目标必须是具体的;但是这些具体的教学目标又必须是为完成某个学习阶段乃至整个教育过的完整的、全面的培养目标服务的。具体的目标是我们的着手之处,完整的、全面的培养目标乃是我们的着眼之点。不从具体目标着手不行,但是只追求具体的小目标而忽视大的方向也是不行的。笔者认为在武术礼文化教学具体目标的制定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认知目标、情意目标、行为目标”,使目标更具有可操作性,进而落实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
3.1 认知目标
认知目标包括两个部分,即获得知识和发展智力,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学对课程目标的制定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尤其是对于可操作的行为目标而言。布卢姆的认知目标分类主要经历了两个不同的时期。初期,以布卢姆为首的专家小组将认知过程分为六个层次,按照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分别是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在这六个层次中,前一层次是后一层次的基础和前提,后一层次是前一层次的发展和深化,各层次之间又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认知目标作为教学目标中最基础的一环,直接影响到课程最终教学目标。
对于武术礼文化教学认知目标学生首先要了解的是武术礼文化的概念,明确的概念可以使我们具体准确的表达思想,恰如其分地反映客观事物。李金龙教授认为武术礼文化是指在传统习武者中制定并传承的体现中国礼的精神的内容与形式的总和,其主要内容应该包括武术礼仪和武术礼义,武术礼仪即是对习武之人的行为规范,也可称作武术礼法; 武术礼义则是对习武之人的精神规范,也就是人们比较熟悉的武德要求。[2]笔者也比较同意这一观点,很多学生和家长认为,学习武术的目的首先是防身自卫、强身健体、培养意志品质,其次是了解优秀传统文化。这说明当今武术教育还是把武术停留在技术教学的层面上,而没有把武术作为一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弘扬与发展。武术礼文化价值层面试今天武术教改需要强化的地方。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如今教学中我们所倡导和推行的武术礼仪规范主要有:抱拳礼、持械礼、接递械礼、着装礼、语言礼、比赛礼、拜师礼、鞠躬礼等,具体内容及行礼方法的规范对学生的学习影响也非常的重要。在这些武术礼仪规范的背后其背后反应的思想应该是武术礼义的内容,即武德,这些礼义精神包含的武德如:尊敬师长、见义勇为、舍己为人、仁爱谦逊、敬老爱幼、团结互助、诚实守诺、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等详细具体的安排到教学中,通过认知目标,使学生能够在学习武技的同时把武术礼文化融入到自己思想中,为他们情意目标、行为目标的培养做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对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以及达到教学目标起到一定的效果。
总之,认知目标是学生学习的最基础的也是最关键的目标,明确的认知目标可以更好地导向学生,解决武术礼文化“是什么”的问题。
3.2 情意目标
情意类目标指的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兴趣、态度、动机和意志的目标。[3]这些目标又与价值观念的形成与发展紧密相关,在情意目标的培养上,我们很难像认知目标和行为目标那样做到作业化、具体化。但并不是不能够表述地更为明确、具体一些。在平时的武术教学过程中,这方面的教学目标往往是模糊不清的,甚至从不提出这方面的目标,这种状况应当予以改变。
爱因斯坦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所以教师在制定情意目标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性,激发他们的兴趣热情,这样教育的过程才是有意义的,而学习的过程也将是快乐的。在武术课堂上,技术动作的学习是载体,礼文化的学习是灵魂,没有了载体事物将难以发展与传承,没有了灵魂事物将如同行尸走肉,更为可怕!因此,我们必须要注重两者的结合,充分利用课堂,在内容、方法上多加研究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在武术教学上教师可以有意识的提出一些难度较高的作业目标或者布置一些自选作业题,如让学生通过课堂外规定在一段时间内自学一段拳术或者器械,并且写出自己的感受,让学生在武术的学习中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分组布置一个武术小话剧,通过剧情教学,让学生感受武术不同的文化魅力;运用所学的武术动作选择对手进行对抗,从实战中去感受止戈为武、尊重对手等优秀的品质与精神。学生在克服困难和自选作业中,兴趣、动机和意志水平都可以综合的表现出来。教师如果经常注意提出培养兴趣、动机、意志的明确要求,无疑会对学生的这些心理素质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在“抱拳礼”的学习中,教会的不仅是动作方法,更重要的是教授学生其具体含义,让学生有更深体悟,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有思想上的觉悟与提高,以“抱拳礼”为例:(1)左掌表示德、智、体、美“四育”齐备,象征高尚情操。屈指表示不自大,不骄傲,不以“老大”自居。右拳表示勇猛习武。左掌掩右拳相抱,表示“勇不滋乱”、“武不犯禁”、“止戈为武”,以此来约束勇武的意思。(2)左掌右拳拢屈,两臂屈圆,表示五湖四海,天下武林是一家,谦虚团结,以武会友。[4]经过这样把礼仪规范的含义通过生动的语言传授给学生,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使学生更清楚了认知武术礼文化,从思想上得到一定的启蒙。总之,由于情感、动机、兴趣、意志的形成和发展十分的复杂,我们必须了解学生的需要及学生的兴趣,了解学生现状;把学生的现状与公认的常模作比较,确定差距或需要,即“应该是什么”与“是什么”之间的差距。对于学生的兴趣,教育是一种主动的过程,倘若学校情境是一种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学生就会主动参与。所以在情意目标方面如何将这些因素与学生紧密的联系起来还需要我们去认真的分析研究。
3.3 行为目标
认知目标与情意目标的最终目的是为行为目标服务的,行为目标是对认知目标及情意目标的检验,学生学习武术礼文化的目的就是将武术礼文化内化为自己的习惯,并应用于日常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在教学中教学生“怎么做”这是非常重要的,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这将对学生的一生将起着积极的影响。
柔道作为一向比较成功的项目,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在日本武道教育中,实践大于理论,武道教育不在于学会哪些技术可以在现实中取得格斗的技能,而在于在这种直接的对抗中学会勇敢面对生命挑战,学会在与人搏斗中生存,并且要求彬彬有礼。[5]在武术的行为目标之中我们要多加一些实践的环节,去除理论的环节,这样更能够让学生理解武术礼文化,去宣传真正的实践武术礼文化,更能够吸引同学的兴趣。
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针对武术礼文化教学目标的模糊性,主要从一般目标与具体目标两个部分入手,结合布卢姆教学目标划分方法与自己的认知,把武术礼文化教学具体目标划分为:认知目标、情意目标、行为目标;并进行分析,提出思路,为武术文化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武术礼文化,教学目标,确定
参考文献
[1]崔华前.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彰显之维[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5):20-24.
[2]李金龙,宿继光,李梦桐.中国武术礼文化及其传承与发展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2014(7):129-135.
[3]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66-267.
[4]张继生.中华武术礼仪[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2:85-86.
8.语文学习目标的确定 篇八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与鉴赏是十分重要的必修内容,直接影响着学生对高中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文章立足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高中语文‘阅读与鉴赏具体教学目标的确定”这一问题。
【关键词】
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阅读与鉴 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
当前,很多高中语文教师为了追求教学进度,忽视了阅读与鉴赏的重要性,在教学目标制定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思路,明确制定科学的阅读与鉴赏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合理地开展高中语文阅读与鉴赏课堂教学。
一、明确高中语文阅读与鉴赏的目的和态度
在高中语文教学阶段,文学教育是十分关键的环节,也是与其他学科进行区分的重要指标。作为文学教育核心的阅读和鉴赏,教师应该具有明确的目标,树立正确的教学态度,采取个性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然而,在高考及应试教育的巨大压力下,很多教师为了追求教学进度和教学成绩,主要通过大量的技术性训练来指导和开展高中语文教学,阅读和鉴赏教学所占的比重较少,甚至完全没有落实到位,很多文学作品按照实用文体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并且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令人担忧。因此,教师应该重视阅读和鉴赏的重要性,尽可能的鼓励和指导学生对优秀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丰富和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掌握重要的文学知识和阅读技巧,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和综合思维能力。同时,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还应该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想象,体会作品的深刻寓意和内涵,使学生从作品中获得人生的感悟,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培养和构建学生健全的人格。另外,在传统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单纯的对作品中心思想进行概括,并不能完全理解和揭露作家内心的丰富的情感世界,更不能划分到审美情感类别中去。阅读和鉴赏教学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明确高中语文阅读与鉴赏的教学重点
开展高中语文阅读和鉴赏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能够进行深刻感受、品位和领悟作品语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体会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例如,以《林黛玉进贾府》这篇文章为例,林黛玉初进贾府时,对于林黛玉的动作和表情有十分细腻和丰富的描写, 通过仔细分析,便可以了解到林黛玉的美貌以及初次进入贾府的复杂心情和日后艰难的处境,需要处处小心、处处留意。学生在鉴赏文学作品时,需要设身处地的去感受和体验,站在作者的角度从整体上领会和把握刻画形象和情感的丰富性和饱满性,提出自身的见解,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和想象。另外,积极探究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民族时代精神以及虽社会生活的认识是文学阅读和鉴赏的更高境界。古今中外经典的文学作品,所体现的时代精神和民族文化需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去解读,通常并不是单纯的表达作者情感,而是整个民族文化和精神的体现,鉴赏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循序渐进地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分析和理解。
三、明确高中语文阅读与鉴赏教学目标的有效策略
1.按照文体明确教学目标
文学作品分为现代文、文言文等多种文体,文体不同,阅读鉴赏方法和角度也不尽相同。一篇文章涉及到内容很多,高中语文课堂时间有限,并不可能方方面均顾及到,是否能够通过语文教学对语言进行理解和灵活运用是语文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除了字词句篇之外,学习和训练修辞手法、语法等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文言文《项羽本纪》为例,文中塑造了很多经典的人物形象,事件描述的十分精彩,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对文中生字难句的分析和理解,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和深刻内涵。如果按照现代文学的作品的教学方式讲解文言文则是十分错误的。再如讲解《鸿门宴》这篇文言文时,不能将重点放在项羽刘邦谁胜谁负,而是需要深入分析作者对人物细致描写和刻画的语言表达能力,熟悉文言文的写作模式和语言表达方式,使学生对文言文作品可以做到初步阅读和理解。同时,学生应该学习和体会作者对于历史场景再现的强大艺术表现力,从而加深对我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认识。
2.结合文章特点合理选择教学角度
由于文章可以从很多角度进行切入和训练,在阅读和鉴赏教学中,要想明确教学目标,一般来说具有很大的难度。例如,在讲解《背影》这篇文章时,可以从随笔的角度出发,可以从抒情的角度出发,可以从叙述的角度出发,还可以从第一人称的角度出发进行讲解,具有多重的讲解角度。如果将《背影》整篇文章和其他文章进行对比,还可以从更多的角度来进行阅读和鉴赏,因此很难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高中语文教材在编写和选择过程中,主要是按照文章的特点进行分类选择的。所以,结合文章特点确定阅读与鉴赏教学目标是十分明智且科学的方法。只要找到了文章特点,便很容易确定一篇文章的教学目标了。例如,《荷塘月色》是高中语文教材中十分经典的一篇散文,教学重点很多,特别是关于作者创作来源更是争议很多,在阅读和鉴赏这篇文章时,根据文章特点,不能从社会学等角度进行分析,而应该从描写景物为例进行切入,通过分析关键字词句来对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进行学习,领悟和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思想,提炼出文章的中心思想。通过这种途径确定教学目标,便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结 语】
阅读和鉴赏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学目标是教学顺利开展的指南针,如何明确高中语文阅读与鉴赏具体教学目标,对于广大教师来说,仍然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王云峰.如何理解高中语文课程目标【J】.语文建设,2011(01)
【2】刘莉莉.新课改下高中语文鉴赏性阅读教学方法探讨【J】.才智, 2010(02)
9.小学英语的教学目标确定 篇九
作者:雷炳权
在这次的通式培训里,对设定的课程有比较有兴趣,其中对《教学设计技能》的学习特别用心。这个专题的学习目标是:1. 理解教学目标的定义、功能、类别,掌握教学目标的编制方法。2. 理解教学方案的定义、意义、构成要素,掌握教学方案的编制要求与程序。我非常认同讲课老师的观点。结合这个学期到各镇校听课所获取的信息,发现有一些小学英语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确定非常模糊,我就从这点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认清教学目标的作用
众所周知,教学目标起着导学、导教和导评价的作用,因此,我们教师在课前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的是确定教学目标。同时,在课堂上实施教学设计的整个过程中,也应该不断根据学生的现场生成诊断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并根据需要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如果老师有了这种理念,在教学设计时,就要考虑到自己将“教什么”以及将“教得怎样”,学生将会“学什么”以及将“学得怎样 ”的问题,这样也对老师把握教材、指导学生学习能力及自己对课堂的驾驭能力起到提升的作用。
二、增强教师确定教学目标的意识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就会发现部分的教师在课前做教学设计时往往直接根据教材内容进入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到最后才来确定教学目标。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更加关心的是如何按计划实施自己预设的各个教学环节和活动,所以不管学生学得怎样,都是按照教学设定进行,脑子里就是想着我要完成这几项活动,学生不懂就等下一节补课吧,这样就留下了很多知识尾巴。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部分老师往往理解教材中的教学内容直接等同于教学目标,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意识。只有确定了科学有效的教学目标,才能保证教学过程是为教学目标服务,才能保证高效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增强确定教学目标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要体现小学英语特色
国家关于课程改革的纲要性文件《基础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三维目标的概念,也就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而小学英语学科课程专家根据英语作为外语的学习特点,将三维目标细化为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这两种目标体系的并存给小学英语教师带来一定的困惑,在确定教学目标是是根据三维还是依据5个板块?根据小学英语学科的特点,简单套用三维的框架并不适合小学英语学科,因此就统一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目标表达的维度框架,即按照英语标准要求从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五个方面进行确定。由于小学英语教学内容也较为简单,并不要求每一节课都具备五个方面的目标。但希望小学英语教师还是要根据这一框架尽可能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教学目标,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高效。
10.我们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是什么 篇十
制定教学目标,对于一课书的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标是灵魂,目标是方向。目标越清晰,达成目标的路径也就越明了。那么如何确定教学目标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把握: 第一,关注文本特点。文本有什么特点?这是备课首先要思考的。备课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细读文本,因为只有把文本研究深透了,我们才会深刻把握文本的规律,制定出切合文本特点的教学目标。可以从文体上结构上、文字上几方面来考虑。本文的魅力来自于各方面的相得益彰,缺一不可。第二,关联学习起点。制定教学目标,一个重要的维度就是对学情的把握。如果把整个小学语文学习的过程比做一次长长的旅行的话,那么,教师必须要随时了解学生从哪里起步?到达什么地方?将继续往哪个地方前进?所以,我们要对学生曾经掌握了什么和将要掌握什么,已经有了哪些本领和将要练习哪些本领,有一个清晰的了解。第三,关乎编写意图。制订教学目标,要努力研究编者的逻辑起点。一篇文章,选入教材,它便不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而是整个语文大厦的有机组成部分。那种拿到教材不分年段不分训练点“我的课文我做主”的做法是很不明智的。在教学目标的制订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课后题和教材中的相关链接。因为这些内容本身就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仔细分析这些内容才能理解编者思考的基点。例如,课后题中有“下面的句子有什么特点?你还能从课文里找出这种类型的句子吗?”这类题目,其实就是提示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的表达形式,引导学生反复品味语言,通过想象朗读来再现课文的内容。第四,关照课标落点。制定教学目标,还要充分考虑课标的落脚点。课标是一个标杆,而课文则是达成这个标杆的载体。教学目标的制订要紧紧扣住课程标准。比如,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围绕这一目标,总目标又从阅读方法、文学作品阅读、课外阅读等方面作了要求。对于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安排。
(1)朗读、默读、诵读。主要是技能性要求,同时也有过程性要求。朗读的主要目标是:正确、流利、有感情。默读的主要目标是:学会默读,养成习惯,具有一定的速度(速度有量化要求)。诵读主要强调诵读的过程,诵读中的体验、领悟和积累。
(2)精读、略读和浏览。这是对阅读方法的要求。精读目标又分解为阅读与理解等多个方面。略读定位于“粗知文字大意”的快速阅读。浏览定位于“查找、收集信息”。
(3)词语教学。主要从积累与理解两个方面提出要求。(4)阅读与理解的一般要求。从感受、分析、理解、评价几个方面突出阅读主体的地位,突出体验性、过程性目标。从“体会”、“揣摩”、“领悟”、“讨论和交流”、“体味”、“推敲”、“共同讨论”等用语,可以清楚地看到课程标准的指向性。
(5)文学作品的阅读。突出强调了审美体验,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用情感和心灵去感受、欣赏、评价作品,进而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而不是引导学生用手术刀去解剖作品。(6)积累和课外阅读。提出积累词语、成语、名言警句、精彩句段、优秀诗文的要求,提出积累优秀诗文160篇,课外阅读总量145万字以上。
【语文学习目标的确定】推荐阅读:
语文课程的目标11-11
语文三年级上学期的目标教学设计07-07
中职语文教学目标的重新架构与教学策略07-14
小学语文教师发展目标08-28
三年级下语文单元教学目标11-10
六上语文每课教学目标08-03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目标06-29
小学语文教学因强化目标意识而高效教育论文07-21
四年级语文语文蟋蟀的住宅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