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就业自查报告

2024-11-13

转移就业自查报告(共8篇)

1.转移就业自查报告 篇一

2009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自查报告

为了将以农村劳力转移培训办实办好,进一步贯彻落实我省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有关文件的精神,提高我区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促进农民增加收入。2009年,我区以提高农民转移就业率、促进农民职业技能提升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着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培训任务完成情况:2009年我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任务为2000人,我区按照上级要求,及时对任务进行了分解布置,由各社区保障站深入到农民家庭鼓励农民参加培训。开设的工种有维修电工、家政服务员、中式烹调师、汽车维修工、计算机、仓库管理员等七个培训工种,截至2009年底,共完成农村劳动力培训2168人,参加考试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2001人,100%完成市局下达的任务,取得证书的比率为92%,培训后实现就业 人。

二、主要作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有效整合资源。

为有效整合本区范围内农村富余劳动力、定点培训机构等资源,我分局加强了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

我分局召开专门会议进行部署,做好组织、协调、培训工作,各社区保障站全力组织配合农民参加培训。分管领导多次到社区保障站办公室指导工作,有条有理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资源普查,建立农村劳动力数据库并录入信息管理系统。

(二)完善各项制度,规范定点培训机构管理。制定2009年我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培训机构的工作任务和职责,严格管理培训机构,确保培训质量。督促培训基地完善各种设施和各项规章制度。按照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学习与考试相结合的办法确保教学质量。规范培训机构公开承诺培训就业一条龙服务

(三)狠抓宣传发动,提高参加培训比率。

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一是通过会议宣传,分别在全区农村工作会议上宣传开展转移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二是通过派发宣传单张进行宣传,广泛宣传我区农村劳动力培训惠农政策和培训工种、就业前景等情况,鼓励农民和即将离校农村毕业生参加技能培训,扩大了宣传覆盖面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影响力,有效提高农民参加培训率。建立信息服务平台,为农民提供培训和招工信息,以第三职业技能鉴定所和定点培训机构为依托,设立信息服务网点,定期发布各种工种培训招生和企业相关招聘信息,引导农民积极参加培训和有序转移就业。

三、存在的问题和明年工作计划

虽然我区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方面做了一定工作,但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大,但失地农民在政府补贴生活费下有稳定收入,缺乏工作和再就业积极性,培训意识薄弱,出现劳动力资源浪费;二是参加培训的农民和推荐就业的人数占农村现有富余人数的比率不足80%,尚未达到上级下达的指标;三是培训质量还需继续提高,没有过硬的职业技能,农民转移就业竞争力略显不足;四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普遍存在重理论教育轻技能培训的现象,培训机构包括农民自己对农民工实操技能的重视程度还不高。

当前,大力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发展劳务经济,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富民强区的重大举措。要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就业,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是关键,它作为一项关系到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和农村社会全面发展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下阶段,我们要在我分局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整合有关资源,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步伐。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有关部门工作协调,形成整体合力。各股室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强配合力度;要加强各村委干部对这项工作的重视,共同形成一个完善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服务网络,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参加培训率、合格率、就业率。

二是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使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优惠政策深入民心。积极与广电部门联系,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先进经验、好的作法、典型学员等。三是进一步加强管理。按照市局严抓、严管、严查的要求,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管理,随时掌握各培训基地的工作情况和工作进展,在培训工种设置、培训对象、培训时间、培训转移率、规范台账等方面加强监管,定期派人到基地学校开展督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顺利完成市里下达我区的转移培训任务。

2.转移就业自查报告 篇二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估计

农业剩余劳动力一个重要的经济学特征是边际劳动生产率为零, 在这之后再增加的农业劳动力即为农村剩余劳动力。2000年农业劳动力约为4.7亿人。除去在乡镇企业的就业者1.3亿人, 从事农业的劳动力仍有3.4亿人。在目前的生产力水平下, 我国农业生产需要的合理劳动力约在1.5亿人左右, 因此, 至少有1.5亿~2.5亿的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出来。基于世界平均的农业生产率大致推算, 我国种植业最多只需要4, 000万~5, 000万人就够了, 这会导致更大的剩余。

我国农村劳动力已由1952年的18, 243万人增长到2001年的49, 085.5万人, 增长了2.69倍, 占整个社会劳动力总数的67.2%, 而且还每年以1, 000万人左右的速度不断增长。根据工业化国家的发展经验, 即使保持农村劳动力人数不变, 如果我国农村劳动力占社会劳动力总人数的比例达到工业化国家重工业化前期平均40%的水平, 也有1.98亿过剩劳动力。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户籍制度的身份约束仍然限制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我国建立的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从一开始就对农民带来了一种不平等的身份约束, 他阻碍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职业的彻底转换, 造成我国目前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束缚。尽管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 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流动、转移就业等客观实践的需要, 我国户籍制度也曾作出了不断调整和创新。但是这些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在现阶段转移面临的诸多障碍。

(二) 农业剩余劳动力技术素质偏低。

从农民工的供给看, 一方面农民工劳动力的技术含量很低, 大部分连初级技工的层次都达不到, 而很多用工企业只把农民工当作小时工, 也不注重对农民工技能的长期和系统培训。据统计, 许多企业实际用于员工培训的费用未达到国家规定1.596的最低比例, 用于农民工培训的更少;另一方面在对后续劳动力的培养方面, 长期忽视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 导致了我国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的衰败。相反, 高等教育却蒸蒸日上, 原来各类层次分明的中专、技校大部分都成了大学的分校。笔者认为, 逐渐弱化甚至抹杀了不同层次学校的办学特色是造成各类能接受系统教育和培训的技术工人短缺的主要原因。其结果是大部分农村学生在初中毕业后就直接进入粗放劳动力市场成为“年轻农民工”。如果说老一代农民工的技能获得更多的是靠时间和经验的积累, 那么年轻一代农民工力图成长为符合要求的技术工就必然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三)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结构不合理。

按照国内外对剩余劳动力的解释, 转移的剩余劳动力应该是符合绝对剩余或者是相对剩余的概念。转移出来的劳动力, 应该是在满足了农村本身生产需要后, 相对多出来的劳动力, 但是我国目前却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情况。我国现在转移的劳动力并不是所谓的“剩余”人员, 很多甚至是农业发展仍然“必须”的人员。在很多农村, 农民放下了手中的土地, 大部分出外进入城市打工, 在村子里只留下了妇女和老幼, 致使大量的土地荒废, 无人播种, 为我国本来就脆弱的农业生产雪上加霜。

三、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政策建议

事实证明, 政府应该提供相关的政策支持, 对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进行深化完善。笔者认为, 应在以下方面进行改革:

(一)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建立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

要在总结和推广近年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 采用国际上通行的按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原则, 实行以居住地划分城镇户口与农村户口, 以职业划分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为此, 要实行以固定住所和稳定收入为主要依据申报城镇户口的政策, 尽快以导向性的准入条件替代硬性的进城人口指标控制, 相应改革就业、入学和社会保障体制, 平等对待新进城镇入户居民与原城镇居民的权利和义务, 彻底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 逐步实现人口的自由迁徙, 并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户籍管理制度。

(二) 加大鼓励农村企业、乡镇企业向小城镇和城市工业园区、开发区集聚的政策力度。

加大农村工业发展的集约化是提高农业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思路。我国的农业小企业, 工业发展十分迅速, 尤其以浙江模式的发展, 更是成为我国农业工业发展的一个创新模式。但浙江目前农村工业所占比重之高而布局又较分散, 并不符合世界各国工业化的一般规律以及工业经济的集聚性要求;农村工业发展为浙江农民的治穷致富立下了头功, 但无法实现工业现代化、完成工业化的历史任务。农业以分散经营为特点, 但工业和第三产业则内在地要求要素的空间集聚, 以提高规模经济效益, 分享基础设施和服务系统所带来的好处等。

(三) 政府在各个方面给予足够的支持, 使农民工进城有足够的保障。

在就业服务和培训方面, 搞好农民工就业服务和培训。逐步实现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提供农民工转移就业信息服务;提供全面的免费职业培训, 落实农民工培训责任。在社会保障方面, 积极稳妥地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探索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养老保险体系, 依法将农民工纳入到工伤保险体系中, 认真贯彻社会保障政策。在公共服务方面, 切实为农民工提供相关公共服务。把农民工纳入到城市公共服务体系中, 统筹考虑长期在城市就业、生活和居住的农民工对公共服务的需要;保障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产生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而同时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 使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出现了非均衡性发展。而历史遗留的二元结构框架下, 充分疏导农村剩余劳动力, 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 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一环。本文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产生和阻碍方面进行探讨, 提出完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二元结构,户籍制度,公平机制

参考文献

[1]王文章.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与市场.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3.搭建供需平台促进转移就业 篇三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强调,这次活动的主题是“搭建供需平台,促进转移就业”,旨在帮助有转移就业意愿或创业愿望的农村劳动者、有招聘需求的各类用人单位,以及其他有就业创业意愿的劳动者。通过宣传和落实就业创业政策、实施有针对性的公共就业服务,使有培训愿望的农村劳动者得到免费技能培训,有就业意愿的农村劳动者得到有效的免费就业信息和有组织的劳务输出服务,使常住城镇的农民工得到均等化的公共就业服务,返乡农民工得到就业和创业服务。信长星副部长要求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和基层平台工作人员要带着感情做好工作,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带着热情来服务群众,努力提高服务质量,让广大农村劳动兄弟姐妹们真正感受到“春风行动”所提供的高效、便捷的服务。

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喻红秋要求各级妇联组织要充分认识农民工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发挥职能优势,促进女性农民工创业就业;要维护好女性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为女性农民工提供法律宣传和法律援助;要进一步解决农村“三留守”问题,力所能及地帮助农民工解决进城务工的后顾之忧;要帮助女性农民工尽快融入城镇生活,促进农民工市民化。

全国总工会保障工作部副部长陈杰平代表全国总工会对各级工会组织提出明确要求,要求进一步推进工会促进就业工作深入开展,切实维护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广大职工的劳动经济权益。

在启动仪式上,徐州市人社局局长孟铁林表示,全国“春风行动”启动仪式在徐州举行,是对徐州就业、创业工作的鼓舞和鞭策。徐州将以此为契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政策措施,强化跟踪服务,让“春风行动”成为就业惠民的春风、农民致富的春风、推动发展的春风。

4.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的调研报告 篇四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xx市在全市实施农民工“六惠工程”,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一、“春惠工程”。

一是统筹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各县市区、市属各开发区在规划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安排政府投资,确定重大投资项目时,要把吸纳本地农村劳动力就业作为重要内容统筹考虑,努力扩大就业。二是集中开展就业岗位信息专项调查活动。切实摸清本地各类企业和新开工项目的用工需求,掌握本地返乡农民工和待转移农村劳动力数量、年龄、技能水平、求职意向等情况,按国家有关规定,落实岗位补贴、税费减免等优惠措施,鼓励企业使用返乡农民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岗位信息与农村人力资源信息的有效对接。三是实施走出去战略,安排专人到本地农村劳动力主要输出地进行走访,建立走访台帐,了解当地用工需求,及早签订劳务合同及协议,努力提高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组织化程度。

二、“创惠工程”。

一是加大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力度,各县市区、市属各开发区要制定具体的创业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对返乡农民工有创业愿望的,可以参加创业培训,按每人1200元标准给予创业培训补贴。二是加大对返乡创业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挖掘一批返乡农民工创业典型进行集中宣传报道,以增加返乡农民工创业的信心。三是尽快创建一批农民工创业项目库向创业者推介。对具有创业愿望的返乡农民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免费创业培训、项目开发、开业指导、小额贴息贷款、税费减免、政策咨询等服务。

三、“培惠工程”。

一是继续开展“订单式”、“预约式”、“委托式”培训。积极走访需求农民工较多的企业,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与用人单位签订培训协议,实现培训与就业无缝隙对接,提升培训后的就业率。二是大力实施在岗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对吸纳农民工较多、开工率相对不足的.企业,要联合企业开展在岗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积极落实在岗农民工培训补贴政策,提升在岗农民工的技能水平,增强他们的抗失业能力。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培训专项资金及时到位。全市培训农村劳动力和农民工5.5万人,其中中心城区1.5万人。市财政对中心城区每名培训对象的补贴标准为每人300元,其它县市及市属开发区可参照此标准对培训对象给予补贴。

四、“绿惠工程”。

一是全面落实《就业促进法》,建立健全城乡劳动者公平就业制度,消除各种针对农村和外来劳动者的就业限制,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城乡统一的就业服务平台,实行城乡统一就业管理制度,确保城乡劳动者享有公平的就业机会。二是建立企业用工数据库,实行统一的备案和就业登记制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企业招用本地和外来城乡劳动者实行动态管理。要加大积极就业政策的普惠力度,降低政策门槛,落实好职业介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技能鉴定补贴等各项补贴和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向农村劳动者的延伸。三是鼓励和引导农村劳动力、农民工带技术、带资金创业,在资金、土地、税费减免、培训和管理服务等方面进行扶持,为农民工提供服务的窗口要设立专线,对以职介为名的欺骗活动、非法职业中介和违法违规行为要进行严厉查处,并给予曝光。

五、“普惠工程”。

一是加强农村社区化建设,重点做好农村社区劳动保障事务所建设,解决好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和工作方面的问题,实现劳动保障所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统筹城乡就业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全面建立劳动保障协理员制度,确保每村一名劳动保障协理员,协理员经费由县市区和镇、街道两级财政共同解决。要明确劳动保障协理员岗位职责,制定出台管理办法,做到有职责、有任务、有考核,切实发挥农村劳动保障协理员在农村劳动力资源管理、就业岗位信息发布、资源信息台帐和基础资料填报等方面的作用。三是加强信息网络化建设,将信息网络延伸到乡镇(街道)、村,科学整合市、县市区、街道(乡镇)和社区平台的服务功能,建立以县市区人力资源市场为龙头,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为主体、社区劳动保障事务所为支撑、村级劳动保障协理员为基点的四级服务网络,形成连通城乡、信息互通、服务便捷、规范有序的就业管理服务体系和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体系。

六、“安惠工程”。

5.高校就业自查报告 篇五

针对今年严峻的就业形势,本着“内抓教育,外拓市场、全员参与” 的原则和“早起步、早准备、早动手”的策略,我系积极、有针对的拓宽就业途径,千方百计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一、认真分析研究就业形势,增强就业工作的针对性

为了切实增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效性,我系针对x设计、装潢x设计、电脑x设计三个专业方向学生就业市场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认真分析了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压力,同时找准做好就业工作的突破口,及时掌握学生就业信息。经过分析认为,2011年,全省各高校毕业生人数比往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而就业岗位并未有明显增多,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往年建立的就业基地和关系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也大幅减少,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但就这三个专业方向而言,中小城市及中小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却持续攀升,市场对人才的选择越来越趋于理性,重点还是考察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二、加强针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为了适应学生就业的新形势,我系积极探索有效的就业指导工作途径,立足于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培养学生适应工作的能力,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指导学生应聘礼仪和技巧,切实把工作做到细处

1、引导毕业生及早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自觉地在工作中运用、丰富在系部所学专业知识。从指导学生毕业创作、毕业设计,举办职业道德讲座等方面入手,积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明确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去面对社会的选择,怎样在社会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使学生牢固树立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保持踏实肯干、锐意进取的良好的工作作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就业单位的好评。

2、鼓励学生参军、专升本,支持学生报考公务员、选调生、村官,参军等,扩展其他就业途径。我系参军自去年零的突破之后,认真总结经验,继续鼓励毕业生参军,并组织老师有针对性的对报专升本的学生进行辅导,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

三、毕业生服务工作

1、我系及时收集整理就业信息并发布。为了及时获得相关信息,指定专人做好就业信息的收集、汇总和发布工作。为了让每一名毕业生及时了解就业信息,在我系网站建设了专门的就业信息宣传专栏。通过学院组织大型招聘会1次,招聘单位几百余家,提供岗位30多个,通过招聘会达成意向100多人次。

2、引导学生切实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学生积极自主创业。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增长,就业难度较大,因此,学生就业问

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学校工作的重点,x系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有利于毕业生就业的长效机制,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以及市教育局关于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政策和要求,一方面,积极拓宽毕业生就业门路,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切实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学生积极自主创业。据统计,08届毕业生有2人已实现了自主创业,带动10余人就业,多人拥有自主创业意向。

五、就业状况反馈、就业率统计工作

1、按照就业处关于做好xxx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反馈、就业率统计工作的要求,做好各环节的毕业生就业反馈、就业率统计工作。

2、就业指导负责老师与毕业班级老师保持密切关系,做好系部学生就业状况、就业率的统计、上报工作。做到100%覆盖,没有遗漏。

六、xxx届毕业生工作前一阶段的经验

今年我系毕业生工作有许多值得总结的经验,主要有:

1、毕业生工作离不开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2、早准备、早计划、早实施。我系毕业生就业指导、动员等工作在大大四刚开学就已经开始展开。

3、毕业生工作领导小组选拔任用了一批有能力、有工作热情、有责任心、有积极性、乐意为同学服务的学生干部,从而有力保障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也能够使在校生及早了解就业程序,看清就业形势。

4、针对今年就业现状,结合我系专业特点,勇于开拓思路,把握我系毕业生受中小城市及中小企业欢迎的机会,将开拓就业市场的重心向生源

地以及周边靠拢,不但得到了毕业生的一致认可,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截至目前,我系专科生业生共574人,现就业544人,未就业30人,x设计 91.94%(194/211)电脑x设计 96.35%(132/137)装潢x设计 96.46%(218/226))平均就业率94.77%。相对来说x设计专业就业率较低,系部针对该专业辅导员调动部门问题进行了一系列催缴协议措施,不存在不交就业协议不发毕业证、学位证、报到证现象。篇二: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自查报告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自查报告

(2011年12月28日)2011年,我镇促进就业工作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关心指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莱西市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绩效考核实施细则》(西高就字[2011]1号)文件,对承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标进行了认真的自查和总结,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完善政策体系,明确目标责任,确保促进就业工作落到实处。

我镇成立了由党委委员任组长,为民服务中心主任任副组长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促进就业创业工作的目标责任制度,将市下达就业创业考核指标分解下达至各村,做到工作落实到基层、责任落实到个人;统一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统筹解决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并明确了领导小组成员的工作职责。同时,在为民服务中心设立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专门窗口,安排一名专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确保各项促进就业创业政策措施的实施执行,极大地促进了就业工作的开展。

二、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引领毕业生就业。

根据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我镇实际,从今年8月份开始,由镇为民服务中心牵头,建立了大学生就业信息登记制度。为了全面掌握我镇应往届高校毕业生的基本情况,我镇就业办工作人员,深入调查了我镇高校毕业生情况,了解高校毕业生的毕业时间、毕业院校、所学专业、学历学位、家庭生活来源、家庭成员情况、就业情况和就业去向等多方面的详细情况,并将调查情况进行总结统计,在各个村建立起了应届高校毕业生台帐,根据台账资料,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情况进行跟踪,为高校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就业创业服务。

通过建立这一制度,全面了解和掌握了本镇大学生就业动态,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促进就业措施打好了基础。截至目前,已登记就业的大学生占总数的90%以上。

三、建立就业服务中心,多形式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我镇在为民服务中心建立了就业服务窗口,并对外提供政策咨询、免费职业介绍、项目推介、跟踪扶持等创业服务。利用媒体宣传、广播和各村宣传栏大力宣传各项创业优惠政策和措施,让每个有创业愿望的大学生都能创业、创稳业、创好业,我镇召开了部分应届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座谈会,全面地介绍了关于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的优惠政策,鼓励应届高校毕业生创业。通过与上级业务部门以及镇工业园区企业的沟通联系,定

期掌握用人单位用工情况及需求信息。同时,为大力推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参加市人社局组织的创业培训和进入市创业孵化基地见习,不断培养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创业能力和提高应届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我镇累计参加创业培训20人,成功创业1人,带动就业5人。

四、完善就业服务建设,加大力度实施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

我镇以高度的责任感把促进就业工作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加强村委会就业服务平台建设,落实专职人员,定期通过电话调查、走访慰问的形式,对各村大学生就业工作情况进行跟踪调研,形成调研信息及时上报镇主要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截至目前,累计报送调研信息7篇。同时,对调研过程中确认为特困毕业生的,根据大学生个人实际情况,通过建立“特困毕业生”援助制度,免费为他们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优先推荐他们到辖区企业参加实习、职业技能培训等促进就业活动,确保他们实现充分就业,截至目前,我镇特困毕业生就业率为100%。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1、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今年刚开展的一项新工作,工作人员对相关的政策、信息了解较小,因此工作开展的难度较大,建议加强对乡镇工作人员的政策法规、业务培训,以提高其自身工作能力,进一步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2、高校毕业生工作涉及的面较广,毕业生的层次较为复杂,给日常的信息统计、汇总分析、及时准确的上报带来诸多不便,以至于给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一定的被动。

以上汇报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年12月28日 2011篇三: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自查报告 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自查报告 x系xxx届毕业生工作在学院党委、办公室的领导下,在就业处的指导下,在面临重大困难的形势下,x系就业工作小组坚持狠抓思想教育,及时耐心的进行就业指导,按照“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方针,“就业指导全员化”的工作要求,“就业服务人性化”的工作原则,充分收集用人单位信息,把握机会,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细致深入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前一阶段就业工作做如下汇报:

针对今年严峻的就业形势,本着“内抓教育,外拓市场、全员参与” 的原则和“早起步、早准备、早动手”的策略,我系积极、有针对的拓宽就业途径,千方百计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一、认真分析研究就业形势,增强就业工作的针对性

为了切实增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效性,我系针对x设计、装潢x设计、电脑x设计三个专业方向学生就业市场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认真分析了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压力,同时找准做好就业工作的突破口,及时掌握学生就业信息。经过分析认为,xx年,全省各高校毕业生人数比往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而就业岗位并未有明显增多,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往年建立的就业基地和关系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也大幅减少,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但就这三个专业方向而言,中小城市及中小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却持续攀升,市场对人才的选择越来越趋于理性,重点还是考察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二、加强针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为了适应学生就业的新形势,我系积极探索有效的就业指导工作途径,立足于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培养学生适应工作的能力,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指导学生应聘礼仪和技巧,切实把工作做到细处

1、引导毕业生及早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自觉地在工作中运用、丰富在系部所学专业知识。从指导学生毕业创作、毕业设计,举办职业道德讲座等方面入手,积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明确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去面对社会的选择,怎样在社会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使学生牢固树立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保持踏实肯干、锐意进取的良好的工作作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就业单位的好评。

2、鼓励学生参军、专升本,支持学生报考公务员、选调生、村官,参军等,扩展其他就业途径。我系参军自去年零的突破之后,认真总结经验,继续鼓励毕业生参军,并组织老师有针对性的对报专升本的学生进行辅导,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

三、毕业生服务工作

1、我系及时收集整理就业信息并发布。为了及时获得相关信息,指定专人做好就业信息的收集、汇总和发布工作。为了让每一名毕业生及时了解就业信息,在我系网站建设了专门的就业信息宣传专栏。通过学院组织大型招聘会1次,招聘单位几百余家,提供岗位30多个,通过招聘会达成意向100多人次。

2、引导学生切实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学生积极自主创业。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增长,就业难度较大,因此,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学校工作的重点,x系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有利于毕业生就业的长效机制,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以及市教育局关于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政策和要求,一方面,积极拓宽毕业生就业门路,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切实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学生积极自主创业。据统计,08届毕业生有2人已实现了自主创业,带动10余人就业,多人拥有自主创业意向。

五、就业状况反馈、就业率统计工作

1、按照就业处关于做好xxx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反馈、就业率统计工作的要求,做好各环节的毕业生就业反馈、就业率统计工作。

2、就业指导负责老师与毕业班级老师保持密切关系,做好系部学生就业状况、就业率的统计、上报工作。做到100%覆盖,没有遗漏。

六、xxx届毕业生工作前一阶段的经验

今年我系毕业生工作有许多值得总结的经验,主要有:

1、毕业生工作离不开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2、早准备、早计划、早实施。我系毕业生就业指导、动员等工作在大大四刚开学就已经开始展开。

3、毕业生工作领导小组选拔任用了一批有能力、有工作热情、有责任心、有积极性、乐意为同学服务的学生干部,从而有力保障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也能够使在校生及早了解就业程序,看清就业形势。

4、针对今年就业现状,结合我系专业特点,勇于开拓思路,把握我系毕业生受中小城市及中小企业欢迎的机会,将开拓就业市场的重心向生源地以及周边靠拢,不但得到了毕业生的一致认可,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截至目前,我系专科生业生共574人,现就业544人,未就业30人,x设计 91.94%(194/211)电脑x设计 96.35%(132/137)装潢x设计 96.46%(218/226))平均就业率94.77%。相对来说x设计专业就业率较低,系部针对该专业辅导员调动部门问题进行了一系列催缴协议措施,不存在不交就业协议不发毕业证、学位证、报到证现象。篇四:就业工作自查报告4稿 烟台大学2008年就业工作自查报告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精神,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顺利开展,根据《山东省人事厅、山东省教育厅关于转发教育部办公厅教学厅[2008]4号文件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督查的通知》(鲁人办发 [2008]74号)的具体要求,我校对2008年就业工作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检查和落实,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领导 1.领导高度重视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我校党委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学校党政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为了及时准确地了解各院系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情况,在分管校领导的直接领导下,五月份以前每月召开一次毕业生就业工作调度会议,从五月份开始每周调度,并深入院系进行督导和调研,掌握情况、分析问题、研究对策、狠抓落实。为了进一步抓好2008年毕业生的就业工作,2008年3月14日学校召开2008年就业工作会议,对就业工作做出全面部署。我校党委书记韩向利同志多次强调一定要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我们要把就业工作当作民生之本,当作关系到每一名大学生,乃至每一个家庭的切身利益,当作关系到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第一要务。做好就业工作也是检验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崔明德校长重申:就业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们办学目标是否顺利实现,关系到是否能够实现“全国同类高校的发展前列”的办校目标,因此必须认真抓好就业工作。在2008年全校工作研讨会上,学校确立了就业工作作为本学期的五项重要工作之一。2.组织机构健全

为做好就业工作,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主任的就业工作领导委员会,各院系均成立有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并设有就业工作专职联络员。2003年学校将成立于1993年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更名为“烟台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导中心”,并升级为副处级单位,下设教育培训部、市场研发部和信息咨询部。

同时学校把服务地方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校全方位开放式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了“烟台大学对外合作与服务地方工作领导小组”,积极探索新模式、新机制,发挥人才群体优势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发挥学科与人才优势,建立学校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协调机制,搭建“政府推动,学校为主,社会参与,共同发展”的互利双赢的发展平台,使烟台大学成为整个胶东半岛延揽和集聚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高地。3.制度建设规范

为促进就业工作规范化,我校编发了《烟台大学就业工作文件汇编》,该文件分为国家政策、地方政策、学校文件三个部分。其中《烟台大学就业工作暂行规定》及每年下发的《烟台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意见》等有关指导性文件,极大地提高了就业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和政策水平;制定的《目标责任制实施办法》、《优秀毕业生评选办法》、《“青春创业行动”实施方案》和“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就业鼓励政策等文件,成为全面促进就业工作的保障;建立了毕业生档案管理和转递制度,确保档案资料的严肃性和完整性,为用人单位提供真实又可靠的毕业生档案资料。制度化的管理为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和政策依据。

另一方面,我校完善有关规章制度、统筹安排就业中心整体工作,建立“就业工作人员联系院系”制度,即学生处和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通过定期、不定期调研,同院系实现直接的工作沟通,及时了解院系的需求和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加强与院系和广大学生的交流,帮助解决院系在就业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实践证明,该项工作得到了院系的一致好评,促进了我校就业工作的有效开展。第三,在学校层面上建立了多项激励奖惩措施,督促、鼓励各院系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我们确立了学校统筹、部门牵头、院系落实的工作机制,学校主要从政策和信息方面提供服务,进一步强化院系在教育、引导方面的功能,工作重心下移,使院系成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体。学校把就业率作为考核院系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并写入了每年年初的工作目标责任制,从2001年开始实行了奖励措施,就业率超过目标任务的给予丰厚的奖励。

二、工作条件 1.重视队伍建设

学校十分重视专兼职就业工作人员队伍建设。除就业指导中心的专职就业工作人员外,各院系从事就业工作的达36人,他们均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具有硕士学历达到18人。学校历来重视就业工作人员的培训,近年来参加各种专题培训的达100多人次。2007年至今,先后派出42人次参加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培训,5人参加职业指导师资格培训,20人次参加山东省毕业生信息网使用培训。学校重视就业工作研究,每年开展优秀论文评选,营造理论研究氛围,不断提高就业工作的前瞻性。通过业务培训、实践锻炼,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得到巨大的提高,再加上全员化就业工作氛围已经形成,所以从总体上看,就业工作的队伍力量壮大了。

近年来学校还从地方人事主管部门、企业和校内教学、管理岗位聘请了55位创业导师,逐步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素质全面的就业指导队伍。在我校党代会上,党委书记韩向利同志在工作报告中谈到就业工作对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重要性时指出,就业工作是人才培养质量的综合体现,要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爱岗敬业、素质优良的就业工作队伍,发挥综合优势,全面提高就业率。

另外,面对就业市场日新月异的变化,我校就业工作研究不断与时俱进。我校注重加强就业工作人员的政策理论培训,就业指导中心每学期都要对各院系负责毕业生工作的辅导员开展专题培训,辅导员是就业工作一线的指导老师,与毕业生接触最密切,要求他们把最新的就业指导政策和国家、社会对毕业生们的关心和关怀传达到毕业生。2.加大经费投入

在经费上,我校几年来的投入都达到了省厅的要求标准,即当年就业专项经费实际投入达到当年学费总额的1%以上。不仅如此,我们每一年的经费都有适当增加,2008年更是增加到90万。

3.保障设施投入

学校投资为就业指导中心建立了人才市场、资料阅览室、信息中心和洽谈室等设备齐全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场所,同时配备了五十多台计算机,目前除了建有1个总面积150平方米的常设专用多媒体人才市场外,学校还在建筑面积为八万

平米的教学试验楼中开辟出面积达六千平方米的楼内廊厅,供每年的大型人才洽谈会使用,可同时容纳近千家用人单位开展招聘活动,接待求职学生近2万人。各个院系还建有就业洽谈室。做为人才市场的配套设置,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还设有就业信息发布室、就业资料阅览室及信息中心可同时向数百人提供几百种不同的资料就业以及全方位的信息查询。我们建立的就业信息网站经五次改版,功能日臻完善,信息日趋丰富,包括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就业指导、择业指南等板块,受到同学的欢迎。从而实现了制度、场地、经费“三到位”,为我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有效保障。

三、工作内容

1.积极拓展就业市场

经过几年来的共同努力,我校就业市场逐步完善,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与社会用人单位的联系更加紧密,以院系为主导的就业二级市场逐渐形成;网上招聘、网络信息报送日益频繁,基本实现了就业管理工作的网络化,网络化程度不断提高。为了切实做好我校2008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在校领导的带领下,组成烟台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推介团,奔赴省内的济南、青岛、潍坊、威海、文登、临沂、菏泽、济宁以及烟台市的周边县市区和辽宁大连、江苏昆山等地考察就业市场并推介我校毕业生。各院系领导也都主动出击,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不断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和沟通,积极拓展就业渠道; 2007年我校共召开大中小型招聘会共80余场,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12000多个,供需比达1:2,并通过网络报送07届毕业生7332人,报送2008届毕业生生源6066人,发送档案近万份。

针对2008届毕业生,我校于2007年11月25日召开了大型的供需洽谈会,共有来自北京、上海、江苏以及省内各地市的240多家企事业单位参加招聘,提供岗位数近5000个,15000名毕业生进场求职,初步达成工作意向7000多个。从本届毕业生洽谈会的筹备过程、参会单位数量、质量、大会召开的过程、期间的签约率、各用人单位的反馈等方面来看,毕业生供需洽谈会达到了预期效果,获得了比较圆满的成功。自2007年9月至今:校院二级已举办小型用人单位专

场招聘会近300场;中等规模的招聘会(用人单位在10-50家以内)5场;大型招聘会(100家以上):2场。2.加强就业指导服务

学校重视学生的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将就业指导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全过程,构建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体系。注重就业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导向、承载、激励等作用。通过积极开展就业指导的提前介入,让学生做到未雨绸缪,在思想素质、知识能力、心理状态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列入教学计划,设为必修课,主要对毕业生进行就业准备和择业观念教育,给他们以政策指导,引导他们树立竞争意识,树立立志创业和服务基层的观念。针对就业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诸如:就业定位问题,就业协议签订,报考公务员等问题加以具体指导。学校每年为毕业生发放《学生就业指南》,“指南”针对性强,现在已成为毕业生欢迎的“口袋书”。从2004年开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列入选修课,主要针对大一新生,将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渗透到入学、专业教育中,让大学生针对个人的特点尽早“定向”、“定点”“定位”。

学校注重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我们一方面把就业指导与专业课相结合,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就业教育和指导;另一方面通过系列培训,引导毕业生转变角色,适应社会,实现就业梦想。我们主要是以举办“企业家论坛”、“专家讲座”、“创业导师报告会”、“校友讲座”、“优秀毕业生事迹报告会”和模拟人才洽谈会等形式进行,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市场意识及就业信心。同时学校现有理论学习型、学术活动型、社会服务型、兴趣爱好型等86个校、院级学生社团,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我校积极贯彻十七大提出的“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策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的方针,引导毕业生积极创业。学校去年共选派三人参加由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与国际劳工组织联合主办的kab创业教育(中国)项目。同时学校已同国际劳工组织、团中央和中青联签署协议,就学校创业课程的开设进行合作。为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创造大学生创业平台,我校自2003年8月实施“青春创业基地”计划,共联系到文登艺达集团等88家单位参与我们的“基地”建篇五:招生就业自查报告

自查报告

根据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考评办法要求,并按照学院就业工作考评指标体系,逐条逐项对照,就我系就业工作进行了自查自评。现就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条件

1、组织领导 为做好学院毕业生工作,我系成立了以书记为组长 老师为领导小组成员的的系就业够工作领导小组,并将3523设为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办公室。

2、人员设备

我系就业工作设有专门的负责老师,有 老师负责就业数据统计、报送和管理就业相关数据,同时还负责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的管理。我系就业领导小组下还设就业服务小组,由学生干部构成,主要负责为毕业生搜集就业信息,并及时传达给同学,协助老师完成就业工作相关事宜。我系为方便就业工作人员,配备有一台专用电脑供毕业生查询讯息、登录毕业生就业情况。向毕业生公布就业管理人员办公地址和联系方式。

二、工作内容

1、制度建设

为方便就业工作开展并做好工作经验的总结,我系制定了工作计划,并及时开好毕业生工作经验交流会,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院级组织的有关就业培训、讲座、会议、活动和比赛全

部参加。担任组长的 书记经常召集小组成员讨论、研究毕业生就业工作。在我系老师和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我系顺利、成功的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

2、思想教育

我系针对毕业生离校问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毕业生文明离校和全教育。通过召开全系毕业生动员大会、主题班会等形式的教育,多方面、多层次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教育,我系毕业生文明离校未发生任何违纪事件。

3、4、材料管理

毕业生推荐表、登记表、就业协议书管理填写准确、规范、管理严谨、归档材料上报及时、完整、规范,按招就处要求按时按质按量报送有关材料数据。

5、信息管理

6、就业市场

三、工作成效

1、就业率 2011年我系共有毕业生 人,就业率为,其中考取研究生的 人,考上选调生的 人。

6.就业自查报告 篇六

一、领导重视,把档案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我局领导十分重视档案归档工作,经常检查过问,配备了能胜任工作档案的专兼积人员,并纳入机关工作的目标考核内容。为了工作,订制了《机关档案工作条例》、《档案文件整理工作指南》、《文书立案处理手册》、《文书档案工作文件汇编》、《保密手册》等大量档案受理工作用书。并采用多种形式学习,设置了专门的库房,保证了档案工作的必要经费,建立了档案查阅的制度等。

二、严格制定我局收发文制度

我局在制发文件过程中,认真坚持《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严格按起草、审阅、签发、打校、印制、装订、封发等规章程序,做到严格把关,认真负责,切实规范办文制度,确保印制的文件规范。在收发文工作中,我局做到制度严格、手续完善、明确责任、有据可查的办事规程,按照“安全第一,保密第一”的要求,保证了单位领导或相关部门及群众及时阅读到文件。

三、按照文书处理要求,按时立卷归档

为完整系统地保存我局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件材料,为国家积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档案史料,我局坚持每年处理办结各类应归档的文件均在次年一季度立卷归档完毕,在操作中认真按照《文书立案与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及时收集、整理、组卷、编目、装订等程序进行归档,做到资料齐全,类别分明,顺序准确,组卷规范,规格统一、目录明晰、装订标准、书写工整、案卷美观。

四、积极热情、提供服务

“明确服务方向,坚持服务宗旨”是我们档案工作管理的一条原则。为了有利服务,方便使用,根据档案管理的密级要求,认真履行查阅手续,保证安全,保守秘密的前提下,做到有求必应、热情周到、随到随查、及时不误。

五、经常检查、确保安全

7.流动就业人员医保可跨省转移接续 篇七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日前出台《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转接接续暂行办法》,这是基本养老关系跨省转移办法后的又一项惠及个人基本保障的政策,这一办法将于2010年7月1日起实行。

《暂行办法》规定,从2010年7月1日开始,流动人员跨省就业时可以转移自己的医保关系,个人账户可以跟随转移划转。除医保关系可跨省转移之外,随参保人身份的变化、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种不同类型的医疗保险关系,也可互相转移。进城打工的农民工,可在就业地参加当地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回农村后可带回,转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而且不会中断。

为保证转移接续信息顺畅简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会同卫生部设计统一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凭证,身份证号码是参保人员的唯一识别码。参保人转移医保关系时,只需要向社保机构出示,参保信息即可得到及时更新。

8.转移就业自查报告 篇八

对当前扶贫攻坚转移就业脱贫问题的几点思考

第一,从提高认识的角度来看,大量农民滞留在人均耕种面积不断减少的农村,农民收入很难大幅提高。只有逐步把农民特别是贫困农民从土地的缚束中解放出来,他们才可能增收脱贫。

第二,从发展战略角度来看,实现乡镇企业就地升级、二次创业,是转移就业脱贫的关键。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城市对农民就业容量相对处于饱和,助力乡镇企业就地升级、二次创业,依靠乡镇企业就地就业是贫困家庭转移就业脱贫的优先选择。

第三,从疏通城乡就业渠道的角度来看,城市工业的高智能化和高技能化,进军城市高新工业区就业前景不乐观,引导乡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吸附农民就地就业是理性的选择。当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粗放低附加值企业逐步淘汰,高智能、高技术、高附加值企业不断涌现,企业的用工呈现高、精、少特点,为此,依据对现代高新企业用工特点判断,短期内将大量贫困农民转移到第二产业就业不现实;相反,以城市为中心的第三产业方兴未艾,为转移就业脱贫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新乡市民生部门对转移就业脱贫工作的探索

第一,加强技能培训,拓宽转移就业脱贫途径。加强技能培训,促进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充分发挥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的功能和作用,深入村组,对辖区内农业富余劳动力资源进行摸底调查,准确掌握农业富余劳动力资源、劳动力年龄结构、文化程度、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等情况;建立健全农业富余劳动力资源台账,按照一县一策、一村一策的实施方案,制定技能培训计划和转移就业计划,为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准确底数;依托122个乡镇和24个街道办事处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形成辐射全市村居委会的转移就业服务信息网,切实促进全市贫困户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其家庭经济工资性收入,不断拓宽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渠道。

第二,增加投入,强化人才培养机制,用足用够脱贫扶持政策,深入开展技能扶贫攻坚行动。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措施,适当增加财政投入,给予政策支持,多渠道、全方位对职业教育专业技术人才、职业技能人才、农村乡土人才进行开发培养。通过政策上支持和经费投入扶持,加大对职业教育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培训和继续教育力度;适度开展城乡富余劳动力技能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培养一批技能型人才和乡土人才;通过强化人才培养,精准实施技能扶贫,有效提升城乡劳动者整体素质,提高贫困乡村劳动者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适应当前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需要,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第三,强力推进职业技术学校招生。国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发展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有效途径,技工院校和职业中学是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人社部门将加强与教育部门、乡镇和各级技工院校、职业学校的协调配合,组织力量深入全市各县区中学,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学校招生宣传工作,让更多城乡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吸引更多初、高中毕业生到职业学校学习知识和技能,掌握一技之长,实现转移就业,逐步改变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和困境。

第四,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就业困难人员援助机制,使贫困县城镇就业困难人员普遍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就业扶持政策。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扶持创业等方式,确保城镇零就业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对农村特困户实行不超过3年的就业援助,并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采取政策支持、创业扶持、公益性岗位安置等综合措施,确保贫困县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

第五,建立对扶贫对象小额贷款扶持、劳动力输转、技能培训、社会保障体系等机制。建立辐射贫困县区、乡镇(街道)、村委会(社区)的再就业小额担保贴息贷款机构和服务网络;积极帮助贫困县区和贫困村开展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近3年内劳务输出达到50%以上,劳务收入年均增长率达到20%;对贫困县区“两后生”(初、高中毕业未能继续升学的贫困家庭的富余劳动力)实行免试入学,自2016年起每年对15万名以上贫困家庭“两后生”进行2年学历的职业技术教育,力争2020年实现所有劳动力技能培训全覆盖,保证每个贫困家庭青壮劳动力至少有1人掌握1门实用技术。

第六,着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广泛深入发动城乡居民积极主动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贫困人口应保尽保,努力实现广大城乡居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力争因养老致贫和因病致贫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上一篇:《红楼梦》高一读后感800字下一篇:豫章行,豫章行陆机,豫章行的意思,豫章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