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工程 第一章 绪论

2024-10-19

微生物工程 第一章 绪论(通用10篇)

1.微生物工程 第一章 绪论 篇一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微生物 2。微生物学

二、填空题:

1.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性,你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微生物是一把十分锋利的双刃剑,它们在给人类带来____的同时也带来______。

2.1347年的一场由________引起的瘟疫几乎摧毁了整个欧洲,有1/3的人(约2 500万人)死于这场灾难。

3.2003年SARS在我国一些地区迅速蔓延,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严重地被打乱,这是因为SARS有很强的传染性,它是由一种新型的________所引起。

4,微生物包括:_______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的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具__细胞结构的真细菌、古生菌;具_____ 细胞结构的真菌(酵母、霉菌、蕈菌等)、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5.著名的微生物学家Roger Stanier提出,确定微生物学领域不应只是根据微生物的大小,而且也应该根据有别于动、植物的____。

6.重点研究微生物与寄主细胞相互关系的新型学科领域,称为____。

7.公元6世纪(北魏时期),我国贾思勰的巨著“____”详细地记载了制曲、酿酒、制酱和酿醋等工艺。

8.19世纪中期,以法国的____和德国的_____为代表的科学家,揭露了微生物是造成腐败发酵和人畜疾病的原因,并建立了分离、培养、接种和灭菌等一系列独特的微生物技术,从而奠定了微生物学的基础,同时开辟了医学和工业微生物学等分支学科。_____和 ____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9.20世纪中后期,由于微生物学的____、_____等技术的渗透和应用的拓宽及发展,动、植物细胞也可以像微生物一样在平板或三角瓶中分离、培养和在发酵罐中进行生产。10.目前已经完成基因组测序的3大类微生物主要是____、_____及____。而随着基因组作图测序方法的不断进步与完善,基因组研究将成为一种常规的研究方法,为从本质上认识微生物自身以及利用和改造微生物将产生质的飞跃。

三、选择题:

1.当今,一种新的瘟疫正在全球蔓延,它是由病毒引起的()。

A、鼠疫

B、天花

C、艾滋病(AIDS)

D、霍乱

2.微生物在整个生物界的分类地位,无论是五界系统,还是三域(doman)系统,微生物都占据了()的“席位”。

A、少数

B、非常少数

C、不太多

D、绝大多数

3.微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已形成了基础微生物学和应用微生物学,它又可分为()的分支学科。

A、几个不同

B、少数有差别

C、许多不同

D、4个不同 4.公元9世纪到10世纪我国已发明()。

A、曲蘖酿酒

B、用鼻菌法种痘

C、烘制面包

D、酿制果酒

5、安东·列文虎克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倍,利用这种显微镜,他清楚地看见了细菌和原生动物。

A、50~300

B、10左右

C、2~20

D、500~1 000 6.据有关统计表明,20世纪诺贝尔奖的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中,从事微生物问题研究的就占了()。

A、1/10

B、2/3

C、1/20

D、1/3 7.巴斯德为了否定“自生说”,他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许多试验,其中著名的()无可辩驳地证实:空气中确实含有微生物,它们引起有机质的腐败。

A、厌氧试验

B、灭菌试验

C、曲颈瓶试验

D、菌种分离试验

8.柯赫提出了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

A、巴斯德原则

B、柯赫原则

C、菌种原则

D、免疫原理

9.微生物基因组序列分析表明,在某些微生物中存在一些与人类某些遗传疾病相类似的基因,因此可以利用这些微生物作为()来研究这些基因的功能,为认识庞大的人类基因组及其功能做出重要贡献。

A、模式生物

B、受体

C、供体

D、突变材料

10.我国学者汤飞凡教授的()分离和确证的研究成果,是一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开创性成果。

A、鼠疫杆菌

B、沙眼病原体

C、结核杆菌

D、天花病毒

四、是非题:

1、微生物是人类生存环境中必不可少的成员,有了它们才使得地球上的物质进行循环,否则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将无法繁衍下去。()

2.由于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基因治疗和基因工程药物的产生,许多已被征服的传染病,例如:肺结核、疟疾、霍乱、天花等,不可能有“卷土重来”之势。()3.当今研究表明:所有的细菌都是肉眼看不见的。()

4.微生物学家要获得微生物的纯种,通常要首先从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所需的纯种,然后还要进行培养,因此研究微生物一般要使用特殊的技术,例如:消毒灭菌和培养基的应用等,这也是微生物学有别于动、植物学的。()

5.巴斯德不仅用曲颈瓶实验证明微生物非自然发生,推翻了争论已久的“自生说”,而且做了许多其他重大贡献,例如:证明乳酸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首次制成狂犬疫苗,建立了巴氏消毒法等。()

6.细菌学、真菌学、病毒学、原生动物学、微生物分类学、发酵工程、细胞工程、遗传工程、基因工程、工业微生物学、土壤微生物学、植物病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及免疫学等,都是微生物学的分支学科。()

7.微生物学的建立虽然比高等动、植物学晚,但发展却十分迅速,其重要原因之一,动、植物结构的复杂性及技术方法的限制而相对发展缓慢,特别是人类遗传学的限制大。()8.微生物学与迅速发展起来的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以及其他学科汇合,使微生物学全面进入分子研究水平,并产生了其分支学科“分子微生物学”。()

9,在基因工程的带动下,传统的微生物发酵工业已从多方面发生了质的变化,成为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10.DNA重组技术和遗传工程的出现,才导致了微生物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包括质粒载体、限制性内切酶、连接酶、反转录酶等。()

11、微生物构成了自然界许多食物链的基础。()

12、所有生物采用的命名系统均是由柯赫提出来的。()

13、细菌是缺少真正细胞核的原核生物。()

14、由微生物活动引起的疾病,称之为生理疾病。()

五、问答题:

1、微生物有哪些主要特点?

2.用具体事例说明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

3.为什么说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第一章

绪论(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微生物:是一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单细胞或简单多细胞、甚或是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统称。

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填空题:

1.巨大利益

“残忍’’的破坏

2.鼠疫杆菌

3.病毒

4.无

原核

真核

5.研究技术

6.细胞微生物学

7.齐民要术

8.巴斯德

柯赫

巴斯德

柯赫

9.消毒灭菌

分离培养

10.模式微生物

特殊微生物

医用微生物

三、选择题

1.C 2.D 3.C 4.D 5. A 6.D 7.C 8.B 9.A 10.B

四、是非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五、问答题

1、微生物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1.个体微小、结构简单

2.吸收多,转化快 3.生长旺,繁殖快 4.适应强、易变异 5.分布广,种类多

2.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性,可以从它们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可能带来极大的危害两方面进行分析。能够例举:面包、奶酪、啤酒、抗生素、疫苗、维生素及酶等重要产品的生产;微生物使得地球上的物质进行循环,是人类生存环境中必不可少的成员;过去瘟疫的流行,现在一些病原体正在全球蔓延,许多已被征服的传染病也有“卷土重来”之势;食品的腐败等等具体事例说明。3. 这是由于巴斯德和柯赫为微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使微生物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巴斯德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发现将病原菌减毒可诱发免疫性,首次制成狂犬疫苗,进行预防接种;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创立巴斯德消毒法等。柯赫对病原细菌的研究做出了突出的成就:证实了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发现了 3 肺结核病的病原菌,提出了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柯赫原则,创建了分离、纯化微生物的技术等。

2.第一章绪论[本站推荐] 篇二

[A型题]

1.凡用于治疗,预防及诊断疾病的物质总称为()

A药物

B剂型

C制剂

D调剂

E成药

2.根据药物的性质,用药目的和给药途径,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和预防应用的形式,称为()A制剂 B剂型

C新药

D成药

E非处方药

3.新药的概念是()

A新药是指我国未生产过的药品

B新药是指在我国首次生产的药品

C新药是指未曾在中国销售的药品

D新药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E新药是指新生产的药品

4.下列剂型作用速度最快的是()

A舌下给药

B口服液体制剂

C透皮吸收

D吸入给药

E肌内注射

5.不属于“五方便”的内容是()

A方便质量控制 B方便服用

C方便携带

D方便贮存

E方便生产

6.根据物态可以对药物剂型进行分类,该种剂型分类的特点不正确的叙述是()

A同种物态在药物起效时间上有相似之处

B同种物态在制备特点上有相似之处

C同种物态在贮存中有相似之处

D同种物态在运输中有相似之处

E同种物态在给药途径上有相似之处

7.不属于浸出药剂的剂型有()

A汤剂

B酒剂

C散剂

D浸膏剂

E流浸膏剂

8.汤剂属于()分散系统

A真溶液

B胶体溶液

C乳浊液

D混悬液

E上述均不准确

9.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药典是()

A《本草纲目》

B《新修本草》

C《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D1953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E《中华药典》

10.世界上最早颁布的一部全国性药典是()

A《新修本草》 B《法国药典》

C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D《佛洛伦斯药典》

E《伊伯氏纸本草》

11.()是我国最早的方剂与制药技术专著

A《黄帝内经》 B《汤液经》 C《肘后备急方》 D《新修本草》

E《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最早于何年颁布

A 1950年

B 1951年

C 1952年

D 1953年

E 1954年

13.我国现行版药典为第()版

A第五版 B 第六版

C第七版

D第八版

E第九版

14.《药典》中不记载的项目是()A.质量标准 B.制备要求

C.鉴别

D.杂质检查

E.药材产地

15.《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由()A国家颁布的药品集

B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药品标准

C国家药品委员会制定的药品手册

D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药品法典

E国家编纂的药品规格标准的法典

16.2000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剂型最多的是()

A片剂

B颗粒剂

C丸剂

D散剂

E胶囊剂

17.《药品安全实验规范》的简称是()

A GMP B ISO C GLP D GCP E GAP

[B型题](1~4题)

A工业药剂学

B物理药剂学

C生物药剂学

D临床药学

E药物动力学

1.研究药物的剂型因素与临床药效间关系的一门学科()2.研究合理、有效、安全用药的学科()

3.应用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药剂学中剂型的性质的科学()4.研究用药对象的生物因素与临床药效间关系的一门学科()(5~8题)A处方药

B OTC C新药

D药物

E成药

5.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6.按药政部门批准的处方和制法大量生产,有特有的名称并标明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和规格的药物()7.可以在大众传播媒体上做广告()8.必须凭借医师处方签才能购买()

(9~12)

A BP B USP C JP D Ph.Int E CP

9.《美国药典》

10.《日本药局方》

11.《国际药典》

12.《英国药典》

[X型题]

1.中药药剂学研究的范畴是()

A中药药剂的调配理论

B中药药剂的生产技术

C剂型因素对药效的影响

D中药药剂的质量控制

E中药药剂的合理应用

2.关于中药药剂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必须是在中医药的理论指导下去研究

B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C与生产和临床实践紧密相连

D是研究制剂的生产工艺、质量控制而不涉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E中药药剂学已经产生了分支学科

3.下列()是现代药剂学的分支学科

A工业药剂学

B物理药剂学

C化学药剂学

D生物药剂学

E临床药学

4.下列物质属于药品的是()A中药材

B农药

C保健品

D血液制品

E中成药

5.制剂是在()生产的A药店

B制药厂

C医院制剂室

D医院药局

E上述均可以

6.关于中成药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以中药材为原料制备

B一般标明用法用量、功能主治

C中成药都是非处方药

D一般中成药没有有效期的规定

E中成药一般可以根据临床辩证施治,灵活加减 7.关于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叙述正确的是()

A处方药可以在大众传播媒体上做广告宣传

B非处方药简称OTC

C处方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一般不如非处方药

D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划分反映了药品本质的属性

E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都必须经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安全与有效性都必须保障

8.急症用药宜选择()剂型

A注射剂

B气雾剂

C煎膏剂

D保留灌肠剂

E舌下片

9.药物剂型符合的“三小”是指()

A剂量小

B刺激性小

C毒性小

D副作用小

E体积小

10.下列不适合选择口服剂型的药物是()

A胰岛素

B红霉素

C阿司匹林 D硝酸甘油

E人丹

11.下列具有药典性质的是()

A《新修本草》

B《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C《本草纲目》

D《黄帝内经》

E《神农本草经》

12.经粘膜给药的剂型有()

A涂膜剂 B透皮贴膏 C滴眼剂

D滴鼻剂

E舌下片

13.关于《药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质量规格与标准的法典

B为国家级标准,具有法律约束力

C药典中收载的制剂必须完全无毒副作用,安全而有效

D一般每隔几年需要修订一次

E 促进药物研究与生产

14.中药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有()

A根据防治疾病需要选择

B根据药物性质选择

C根据应用及贮运等要求选择

D结合生产条件选择

E根据患者的需要选择

15.属于中药药剂工作依据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B《局颁药品标准》

C《部颁药品标准》

D《药品管理法》 E《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16.GMP是指()

A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B全称为Good Menufacturing Practice C药品安全质量管理规范

D正式颁布施行于1989年

E是一种管理方法

17.药剂在工作中应遵循()文件

A《药典》

B《局颁药品标准》

C《药品卫生标准》

D处方文件

E制剂规范 答案

[A型题] 1.A

注解:剂型是指根据药物的性质、用药目的和给药途径,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称药物剂型,简称剂型;制剂是指根据药典、局颁标准或其他规定的处方,将原料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药物制品,称为制剂;调剂是指按照医师处方专为某一病人配制,著明用法用量的药剂调配操作称为调剂;成药是指按照规定处方和制法大量生产,有特有的名称并标明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和规格的药物,包括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2.B 3.D

注解:新药的概念在1999年修改的《新药审批办法》中规定: 新药是指我国未生产过的药品。然而这一概念过于宽泛,因此2002年9月15日新施行的《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中对新药的概念作出了权威性界定:新药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4.D

注解: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剂型起效时间不同,通常:静脉注射>吸入给药>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直肠或舌下给药>口服液体制剂>口服固体制剂>皮肤给药。

5.A

药物剂型选择时需遵守“五方便”的原则,即服用、生产、携带、贮存、运输。

6.E

注解:药物剂型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物态分类、按制备方法分类、按分散系统分类、按给药途径与方法分类,每种方法各有优缺点,按物态分类一般在制备特点上(如固体制剂都需要经粉碎和混合;液体剂型多需经提取与分离;半固体剂型多需熔化和研匀等)、药物起效时间上(如液体、气体剂型较快,固体剂型一般较慢)、贮运(如固体剂型利于贮运,液体剂型易发生沉淀)中有相似之处,但是给药途径是上无相似之处。此外由于各有优缺点,因此一般采用综合分类法。

7.C

注解:汤剂、酒剂、浸膏剂、流浸膏剂均是采用浸出方法制备的,因此属于浸出药剂,散剂是药物直接粉碎制备的,因此不属于。

8.E

注解:汤剂既包括真溶液、胶体溶液(蛋白质等形成)分散系统,又包含乳浊液(油类等形成)、混悬液的分散体系。

9.B

注解:《新修本草》(又称《唐新修本草》或《唐本草》),是由我国当时政府组织编纂并颁布施行的,编于唐显庆四年(公元659年),具有药典的性质,因此是最早的一部药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宋、元时期(公元960~1367年),由官方编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制剂规范。《本草纲目》成书于明代,但是不具有药典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53年版是建国后才有,非最早。《中华药典》为1930年国民党政府编纂。

10.A 注解:《法国药典》是欧洲最早的全国性药典,但是比《新修本草》晚1100多年。《佛洛伦斯药典》为欧洲的一部地方药典,比《新修本草》晚800多年。《伊伯氏纸本草》成书于公元前1550年埃及,但是不具有药典性质。

11.B

注解:晋代葛洪(公元261~314年)著《肘后备急方》八卷,第一次提出“成药剂”的概念,主张批量生产贮备,供急需之用;《汤液经》,为我国最早的方剂与制药技术专著。

12.D

注解:新中国成立后,已经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有1953、1963、1977、1985、1990、1995、2000年共七版。

13.C 14.E

注解:《药典》中收载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质量稳定的常用药物及制剂,规定其质量标准、制备要求、鉴别、杂质检查、含量测定、功能主治及用法用量等。

15.E

注解: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质量规格与标准的法典。由国家组织药典委员会编纂,并由政府颁布施行,具有法律的约束力。

16.C

注解:2000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剂型丸剂仍居第一位,片剂为第二位,散剂为第三位。

17.C

注解:药品安全实验规范的英文解释是Good Laboratory Practice,故简称GLP。GMP是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CP是指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 GAP是指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B型题](1~4题)

1.C 2.D 3.B 4.C

注解:工业药剂学是指研究制剂工业生产的基本理论、工艺技术、生产设备和质量管理的科学;物理药剂学是应用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药剂学中剂型的性质的科学;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的剂型因素、用药对象的生物因素与临床药效间关系的一门学科;临床药学是以患者为对象研究合理、有效、安全用药的科学;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及代谢产物在人体或动物体内的时间——数量变化过程,并提出用于解释这一过程的数学模型,为指导合理用药、剂型设计提供量化指标的一门学科。

(5~8题)

5.C 6.E 7.B 8.A

注解:药品目前实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处方药必须凭借医师处方签才能购买,而非处方药无须凭借医师处方签购买;非处方药可以在大众传播媒体上做广告,世界公认的简称为OTC。(9~12)

9.B 10.C 11.D 12.A

注解:美国药典的英文名称为Pharmacopoeia of the United States,缩写为USP;日本药局方的英文名称为The Pharmacopoeia of Japan,缩写为JP;国际药典的英文名称为Pharmacopoeia Internationalis,缩写为Ph.Int;英国药典的英文名称为British Pharmacopoeia,缩写为BP。

[X型题] 1.ABDE

注解: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调配理论属于中药调剂学研究范畴,而剂型因素对药效的影响则是生物药剂学研究范畴。

2.ABC

注解: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现代药剂学主要有这样几个分支学科:工业药剂学、生物药剂学、物理药剂学、临床药学等。

3.ABDE

注解:现代药剂学的分支学科工业药剂学、物理药剂学、生物药剂学、药物动力学及临床药学等。

4.ADE

注解:我国自1985年7月1日其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附则中将药品定义为: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该定义主要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即专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而不是植物和动物的疾病,因此不包括农药和兽药;第二层剂指作用是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这就与保健品和化妆品分开了。

5.BC 6.AB

注解:中成药既包含非处方药又有处方药;中成药也要进行稳定性的研究,预测有效期;中成药作为成药制剂是不可随意加减处方的。

7.BE

注解:目前国家对药品实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分类管理制度,非处方药又简称为OTC,由于处方药在使用上需要更强的专业知识,因此不可以在大众传播媒体上做广告宣传,只能是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共同指定的医学、药学专业刊物上介绍;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划分只是一种管理上的界定,而非药品本质的属性;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都必须经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安全与有效性都必须保障。

8.ABDE 9.ACD 10.AD

注解:胰岛素在胃肠道中被破坏,不宜选择口服,通常采用注射给药或研究其经皮给药制剂;硝酸甘油口服肝脏首过作用显著,宜舌下含服或经皮给药;阿司匹林、红霉素口服对胃有刺激性,但是包肠溶衣可以解决,可以口服;人丹是糊丸即丸剂的一种可口服。

11.AB

注解:《新修本草》是由我国当时政府组织编纂并颁布施行的,编于唐显庆四年(公元659年),是最早的一部药典,具有药典的性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制剂规范,具有药典的性质。《本草纲目》《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均不具有药典性质。12.CDE

注解:涂膜剂与透皮贴膏均属于经皮给药剂型,滴眼剂为眼粘膜给药,滴鼻剂为鼻粘膜给药,舌下片剂为舌下粘膜给药。13.ABDE

注解: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质量规格与标准的法典。由国家组织药典委员会编纂,为国家级标准;并由政府颁布施行,具有法律的约束力;为适应发展需要,药典每隔几年就要修订一次;药典中收载医疗必需、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质量稳定的常用药物及制剂;《药典》的作用是保证人民用药有效、安全,促进药物研究与生产。

14.ABCD 15.ABCDE

注解:药品是直接用于人身的特殊商品,其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命健康,因此药物制剂的研究与生产是一项严谨的工作,必须有所依据。中药药剂工作依据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药品外标准(《部颁药品标准》或《局颁药品标准》、《部颁药品卫生标准》)、《药品管理法规》(包括《药品管理法》、《新药审批办法》、《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药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16.ABE

注解:GMP的英文全称是Good Menufacturing Practice,译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指药品生产过程中,运用科学、合理、规范化的条件和方法保证生产优良药品的一整套科学管理方法。我国的GMP制度施行于1988年。

17.ABCDE

3.幼儿教育学:第一章绪论 篇三

绪论

本章主要内容:

▲教育、广义教育、狭义教育、幼儿教育、幼儿园教育、幼儿教育学等概念的定义。▲学习幼儿教育学的意义

▲学习幼儿教育学的方法

一、幼儿教育学研究的对象

每一门科学都有它特定的研究对象。为了明确幼儿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就必须首先弄清楚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幼儿教育,什么是幼儿园教育。

关于什么是教育,众说纷纭,这里不拟探究,仅取一公认的解释而已。一般认为,教育可分为广义和狭义的教育。广义的教育是泛指以增进人们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或改变人们思想为目的的活动。也可以这样说,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其特征有三: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二是有目的有意识的;三是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的的。具备了这个特征的社会活动,无论它是有组织的还是无组织的,自觉的还是自发的,来自社会、家庭还是学校的,都是教育。如通过大众媒介报纸、杂志、书刊、广播、电视等进行的宣传教育,由社会文化教育机构进行的教育,群众团体中的教育活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这一定义把教育活动与其它社会活动从目的和对象上区别开来。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也就是说,狭义教育是社会通过学校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所施加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学校教育是近代以来教育活动中的核心部分,有其特殊的结构和功能。与其它教育相比,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校教育是根据社会的要求对受教育者进行的一种目的性、系统性、组织性最强的教育活动,因此,也是可控制性最强的;二是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机构和专职人员承担的,其任务是专门培养获得了入学资格的人。

从上述教育的定义中不难看到,受教育者包括了各个年龄阶段的人,包括了人生中任何时期的人,当然也包括幼儿。因此,幼儿教育应被视为教育大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和教育一样,幼儿教育也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教育中凡以幼儿为对象的部分,即为幼儿教育,它应包括家庭幼儿教育,幼儿园教育,社会幼儿教育。而狭义的幼儿教育则是指幼儿园教育。因为我国幼儿园是纳入了我国学制系统的,因此,幼儿园教育属于学校教育体系,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学校教育的特征,还可以更具体地将幼儿园教育定义为:幼儿园教育是由幼儿园承担的、由专职幼教工作者根据社会的要求,对在园的幼儿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社会活动。

需要指出的是,定义幼儿园教育旨在对幼儿园教育的特征有更清楚的认识,以便将之与其它形式的幼儿教育、或对幼儿有影响的社会活动区分开来,更明确什么是属于幼儿园教育范围内的,什么是该范围以外的,幼儿园教育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是什么,进而探讨幼儿园教育与其它幼儿教育活动的关系和联系,谋求更好地发挥幼儿园教育的作用,而绝不是将幼儿园教育与其它形式的广泛的幼儿教育割裂开来。

幼儿教育学是研究3~6岁幼儿教育现象、规律以及幼儿园教育工作规律的一门科学。

二、学习幼儿教育学的意义

首先,学习幼儿教育学是为了指导幼儿教育的实践。

幼儿教育是十分复杂的社会实践,有它独特的规律性。要当好一名幼儿教师,单凭良好的愿望是不行的,还必须按照幼儿教育规律进行幼儿教育工作。幼儿教育学是幼儿教育教学实践的高度概括和科学的抽象,它是幼儿教育实践深刻的、正确的、完整的反映。因而它对有幼儿教育实践有指导作用。

众所周知,任何一种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都只能是盲目的实践。幼儿教育也不例外。随着幼儿教育实践的发展,幼儿教育理论的指导作用,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在古代,幼儿教育比较简单,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所包含的矛盾和因素,也比较单纯。因此,没有理论的指导,人们也能凭藉直接经验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到了近代和现代幼儿教育工作日益复杂,包含在有幼儿教育过程中的因素和矛盾更加多样化,没有一定的理论指导,要掌握这种矛盾运动及其发展规律是不可能的。学习幼儿教育学可使我们明确我国的教育目的、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和幼儿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各种因素,懂得幼儿教育的规律及其特点,正确认识和分析实际工作中的各种教育现象并掌握幼儿教育的原则和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增强自觉性,减少盲目性,使幼儿教育的过程日趋科学化。尤其是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影响幼儿发展和成长的因素也更加多样、复杂,没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就不可能搞好幼儿教育工作。因此,重视与加强幼儿教育科学方面的理论学习和研究,是当代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幼儿教育学是千百万幼儿教育工作者实践的历史总结,它所揭示的幼儿教育规律总是远远超过个别人、个别地区或民族所能达到的认识水平。任何有经验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如果没有系统的幼儿教育理论学习,其终身的经验也不可能达到幼儿教育学所已达到的理论高度。因此,学习幼儿教育学是提高幼儿教师理论水平和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必要前提。

学习幼儿教育学,认识幼儿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才能使我们在幼儿教育教学实践中认清方向,在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中增强自觉性,减少盲目性,具有预见性。同时,也只有学习幼儿教育学,才能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教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使得幼教工作的过程能够真正成为一种科学的过程,用幼儿教育的客观规律要求来规范我们的幼儿教育实践中的一切行动。

其次,学习幼儿教育学,为学习幼儿园各科教学法和其它幼儿教育学科课程打下基础。幼儿教育学作为幼儿教育专业学科中的基础学科,它反映了幼儿教育现象中最基本最本质的东西,对幼儿教育这种矛盾运动的基本规律作出了概括和总结。只有以这种基本规律作为指导,才能使我们更好地深入研究和理解其它幼儿教育专业学科的课程。并且使我们在幼儿教育学科不断发展的形势下,因为有了基础理论的武装而更善于解决新问题,吸取新知识,掌握新方法,在从事实际工作和学习新的学科方面,有着更大的发展潜力。

再次,学习幼儿教育学还将使我们逐步学会对幼儿教育的现象和实践作出科学的分析,逐步学会把幼儿教育的实践经验提高到应有的理论高度,为发展适合我国情况的幼儿教育学,从事创造性劳动,做好必要的准备。

最后,学习幼儿教育学也可以使我们认识到幼儿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和提高全民族素质中的作用、认识到幼儿教师任务的艰巨而光荣,增强责任感,从而热爱幼儿、热爱幼儿教育工作,树立为幼儿教育事业奋斗的志向。

三、学习幼儿教育学的方法

幼儿教育学不是孤立发展的,它同其它各门学科的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在不断综合其它学科的知识中发展起来的。因此,要深入领会和掌握幼儿教育学的理论,就必须具备其它有关学科的知识。

(一)学习幼儿教育学要处理好理论与实际的关系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所必须遵循的指导方针、基本方法。幼师生在学习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应当着重以理论方面的提高,把书本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为此,幼师生学习幼儿教育学,就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认真钻研幼儿教育理论上,特别是要深入领会本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在这个基础上去努力掌握幼儿教育科学发展中所取得的全部知识财富,以期能为本门学科的学习研究打下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具有较丰富的知识。在认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当根据学习的需要,接触实际,到幼儿园进行一定的见习、实习,开展调查研究和各种专业活动,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领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培养相应的技能。在今后的幼儿教育实践中能够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统一。

(二)学习幼儿教育学必须同幼儿卫生学、幼儿心理学、幼儿园各科教材教学法以及其它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学习相结合。

幼儿卫生学和幼儿心理学为幼儿教育学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幼儿园各科教材教学法是在幼儿教育学有关理论的基础上,对幼儿园各科教学进行研究的学科,它丰富了幼儿教育学的内容。因此,在学习幼儿教育学时,应把这几门学科结合起来学习,互相配合,互相补充,使我们的认识更加全面。

幼儿教育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它与其它社会科学如哲学、政治经济学、伦理学、语言学之间发生着渗透而且正在与自然科学如数学,生物学之间发生着渗透。如研究幼儿数学教学和幼儿教育研究中运用的教育统计,都与数学有密切联系。因此,努力掌握其它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知识已经成为学好教育学的客观要求。

(三)要处理好学习与思考的关系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在学习中,一方面要认真读书,努力汲取前人已取得的幼儿教育科学方面的成就;另一方面还要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行独立思考,把培养创造性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

目前,我国幼儿教育学正处在初创阶段,许多幼儿教育理论上的重要问题,还正在通过各种试验、总结和学术讨论会,逐步取得统一的认识。因此,学习幼儿教育学就更应当将读书与思考相结合,不为传统观念和现成结论所囿,勇于探索本门学科中的各种新问题。

思考题:

1.幼儿教育学是一门怎样的学科?

2.为什么要学习幼儿教育学?

4.微生物工程 第一章 绪论 篇四

学习要点:

·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的区别

·公共管理学对传统行政学的突破

·公共管理学产生的时代条件

·公共管理学的内涵

·公共管理学在中国发展中的地位

第一节公共管理学的内涵与研究方法

一、公共管理的涵义

(一)公共物品、公共事务与公共管理

“公共”指多数人的或关于多数人利益的,公共性及其问题广泛地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

从公共管理的角度看,处理“公共”问题的核心,是如何生产和分配公共产物品,处理公共事务,以满足民众的公共性需求。

公共物品(Public goods)和公共事务(Public affairs)是公共管理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1.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是和私人物品相对应的概念。公共物品是指非竞争性的和非排他性的产品。

2.公共事务

所谓“公共事务”,是指涉及社会全体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实际结果。

(二)管理、公共管理与公共管理学

1.管理

一般说来,可以把管理看作是在一定环境中,管理主体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而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手段,对管理客体加以调节控制的过程。

公共管理学亦属于一类特定领域的管理学。

2.公共管理

所谓“公共管理”,是指政府为代表的公共部门依法通过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以保障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的职能活动。

涵义:

(1)公共管理的主体是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而不是私人及其组织;

(2)公共管理的对象——公共事务具有两个显著特征,即与公共利益直接有关,以及公共事务的受益对象是社会公众;

(3)由于公共事务关系到社会成员的利益,这就决定了公共事务及其管理的存在是永恒的,但具体内容会随着社会变迁不断调整;

(4)公共管理来自民众的授权并负有直接的社会责任,因此,必须依法进行,其工作绩效也不能简单地以利润或效率作标准;

(5)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决定了社会公众对公共管理部门拥有更多的制约权。

公共管理活动具体类型的“三分法”:(1)公共政策-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活动;(2)政府管理-政府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以及军队、警察等国家机器的各个部门的管理;(3)非政府组织管理——除政府以

1外的公共部门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3.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运用包括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在内的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公共管理部门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性的科学;是关于促进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更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增进和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知识体系。

特点:

(1)公共管理是一个整合性的概念。公共管理在“什么”(What)与“为何”(Why)层面上是沿袭公共行政或公共政策,而在“如何”(How)做的层面上沿袭企业管理。

(2)公共管理是在并不改变公共部门公共性的前提下,将私部门的管理手段运用于公共部门。

(3)公共管理重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强调以最高管理者的战略设计、政策设计为核心。

(4)公共管理不等于“政府管理”,而意味着一种新治理。

(5)公共管理强调价值调和与责任,重视4E,即经济(Economy)、效率(Efficiency)、效能(Effectiveness),公平(Equality)。

(6)公共管理关注和重视政府改革与再造。

(7)公共管理是一个不同学科共同参与的研究领域。

当前特点:

(1)鲜明的实践导向性

(2)理论上的包容性

(3)学科的年轻性

二、公共管理的构成要素

(一)公共管理的主体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主的公共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公共管理主体的构成见图1-1。

图1-1公共管理主体结构图

(二)公共管理的对象

公共管理的直接对象是各类公共事务。

(三)公共管理的资源和手段

公共部门最重要的资源是合法性。包括合法地组成公共组织和成为管理者,合法地进行管理,以及被管理者对管理者及其行为的认同。在公共管理的具体资源构成中,强制力和税收能力尤其重要。

公共管理的手段最基本的手段是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

(四)公共管理的环境

在公共管理的宏观环境分析中,人们用得较多的是以内容为标准而划分出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国际环境等。

三、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公共管理学的基础内容

公共管理学作为综合运用多种科学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公共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知识体系,从属于管理学科。但另一方面,公共管理学作为公共行政和企业管理的有机融合体,除了与公共行政学学科的逻辑体系不同外,与企业管理学的学科体系也应有区别。

(二)公共管理学的前沿领域

公共管理中的政府角色,公共管理的非营利组织,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公共管理的新策略。

四、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与方法

(一)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

公共管理研究大致可分为两种途径,即公共政策途径(Public policy approach,P途径)和企业管理途径(Business approach,B途径)。

P途径的公共管理强调的是与政策分析的渊源关系,有如下特征:第一,着眼于高层管理者以及他们所进行的政策研究;第二,重视非量化和实务的取向,推崇通过个案研究来发展相关知识;第三,强调与政策分析结合,进行具有前瞻性的规范性的理论研究。

B途径的公共管理主张师法企业,B途径的公共管理的特征是:第一,偏爱企业管理的原则;第二,对公、私部门的差异不作严格区分;第三,除了重视策略管理及组织间的管理外,还强调公共管理的过程进行管理;第四,在研究方法上也偏爱诸如实验设计之类的量化方法。

与P途径的公共管理比较,目前B途径的公共管理在学术界和实务界显得更有影响力。作为同一的公共管理的不同组成部分,P途径和B途径的公共管理有很多共同之处,它们的眼光并不局限有行政机关内部,而将关注的焦点放到公共部门与外在环境的关系上;它们都尊重政治因素在管理中扮演的角色;它们都重视经验性的材料。

(二)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规范方法

2.实证方法

3.案例方法

4.系统方法

5.比较方法

6.数理方法

第二节公共管理成为独立学科的内在依据

一、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有本质区别

(一)公共利益目标与私人利益目标

(二)垄断强制性与自由竞争性

(三)制衡性与自主性

(四)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

(五)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

二、现代社会变迁推动公共管理发展

(一)公共物品的需求和供给在稳定地扩大

(二)社会生活中的公共事务日益增加

(三)公共管理所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多变

三、传统行政学的局限

(一)理论框架局限

(二)管理主体局限

(三)管理理念与手段局限

(四)管理对象与目标局限

第三节公共管理学是时代的产物

一、西方国家摆脱困境的需要

(一)政府角色膨胀和规模扩大引起民众的不满

(二)经济衰退和财政压力的加剧

(三)社会问题与政府不可治理性的增加

二、科技革命和全球化浪潮

(一)科学技术革命是公共管理学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1.现代科技革命使社会成员参与公共领域活动的性质和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2.现代通信和信息技术革命对传统政府管理提出变革的要求。

3.科技革命将导致社会治理新形态的出现。

(二)全球化是公共管理学产生和发展的另一推动力

三、政府管理和民主制度方面的矛盾

(一)以韦伯官僚制思想为基础的行政体制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1.传统科层官僚制难以适应信息社会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2.科层官僚制难以适应当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3.科层官僚制的专业分工原则导致政府功能退化。

4.官僚制的科层原则使组织行为保守,难有创意。

(二)西方国家民主的现状难以满足民众的“民主需求”

1.民众应直接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过程。

2.公民应既能控制政治家,又能控制官僚。

3.国家应解决特殊利益集团对政府决策的控制。

4.国家应寻找解决西方民主制运作过程中深层次矛盾的途径。

第四节公共管理学与中国的发展

一、公共管理学与中国的市场经济

(一)公共管理学能有效指导公共部门履行经济职能,弥补市场功能的缺陷

(二)公共管理学“亲市场”的学科立场,有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公共管理学与中国的社会发展

(一)公共管理学有助于促进包括政治、文化和行为方式在内的社会协调发展

(二)公共管理学内在的民主平等精神和科学务实品格,将有力地促进当前正在进行的社会转型

案例:

梁锦松买车**

■梁锦松就买车事件通过媒体向公众致歉

梁锦松于今年1月23日为妻女所买的凌志LS430

供图/《东方日报》

梁锦松本已拥有一部保时捷和一辆四驱吉普车,知道女儿预产期后,准备再买一辆车,接载婴儿。因他认为,有两部汽车中,四驱车车身太高、保时捷又是跑车,不适合接载婴儿,所以想添置一部房车。他于今年年初以79万港币购入一部凌志LS430型四门房车,并于1月23日登记和使用。

当时香港政府还未决定是否将增加汽车登记税。

2月,港府决定调整汽车首次登记税,加税决定由梁拍板。3月5日,梁锦松公布调整汽车首次登记税计划。

3月9日,梁锦松被指在调税前买新车,有避税嫌疑。同日,梁承认此举令他少付5万元税项,并坦承当时应“避嫌”而不买车,同时决定将加税前后车价差额的两倍即10万元,捐予慈善机构。此后,梁锦松的新闻秘书又做解释,称税款计算有误,梁锦松按两倍税款的捐赠应为38万元。

梁锦松3次申明:“事后看来,我当时应该避嫌,不应在税项可能调整之前买车。” 捐赠两倍税款38万给慈善机构,仍感未能避嫌,3月10日,梁锦松向行政长官董建华请辞,当日傍晚,他又在港府总部会见传媒,读了他的声明。

声明中称:“作为问责官员,我明白必须充分执行律己以严之原则,必须在市民大众眼中达到最严格的要求标准。我承认我在处理这件事上有疏忽,但希望市民能接受我是无心之失,而并非存心避税。我会吸取教训,并期望能继续以至诚的态度,服务市民大众。”3月15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办公室发言人发表声明说,行政长官董建华考虑过有关资料及衡量过这件事的所有情况后,对此事作出了结论,并将结论正式以书面形式通知了梁本人。鉴于公众对事件的关注,向社会公开了这封函件公开,让大众得悉对梁的结论。

特首董建华表示,梁“当时急于购入车辆,以照顾家庭的迫切需要”“可以理解”,但“自2002年10月31日,你已积极参与有关调整汽车首次登记税建议的讨论。由于你在编制财政预算案中担当领导角色,你在有关首次登记税建议仍被积极考虑阶段中购入新车,无可避免地会令公众疑存在利益冲突的问题。” 因此“我认为你购入新车以及没有在财政预算案公布之前向我报告有关购买车辆一事,违反了《问责制主要官员守则》的第5.1及5.4条。”董表示,接受梁有关“无意逃避税务责任,以及有关错误是因疏忽而造成”的解释,但仍将此事定性为“严重疏忽”,严肃批评梁“已违反《守则》的部分条文,作为主要官员,这行为极不恰当。”最后,称梁锦松无须请辞,期待梁“会继续竭尽所能协助我推动经济成功转型,至诚为香港服务。”

在董建华公开信发表后,梁锦松于3月15日晚7点紧急召见传媒,宣读一份声明,再次为在加税前购买新车一事,向市民大众致以最诚恳的歉意。

附:

香港《问责制主要官员守则》有关条款

5.1主要官员须避免令人怀疑他们不诚实、不公正或有利益冲突。

5.4主要官员在执行公职时,如个人利益可能会影响、或被视为会影响他们的判断,均须向行政长官报告。

案例讨论题:

你认为梁锦松买车事件,对中国大陆的相关制度建设有何启示?

第一讲复习思考题:

1.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有何区别?

2.如何理解公共管理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3.公共管理学及其特点是什么?

5.微生物工程 第一章 绪论 篇五

一、发展心理学的界说

1、发展心理学的概念

广义: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

狭义:即个体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到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简言之,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

2、个体心理发展和种系心理发展关系

20世纪初,霍尔的复演说,把个体心理发展看作是一系列或多或少复演复演种系进化历史。

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有关心理发展原理或规律的一类理论问题;一是个体发展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问题。

1、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

四点争论:①人类心理和行为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②人类对待环境的关系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③人类心理发展是分阶段的还是连续的;④发展的终点是开放的还是有最终目标的。

2、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⑴概念:年龄特征是指个体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心理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和本质的心理特征。

⑵正确理解:① “一般”是指这些特征具有普遍性;“典型”是指这些特征具有代表性;“本质”是指这些特征属于某种质的状态或标志;②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形成的;③年龄特征既有稳定性(指它不经常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又有可变性(指在发展过程中,速度可加快或延缓,也表现在受教育环境的影响上);④各年龄阶段特征是相互联系且逐步过渡的,既表现出连续性又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作准备,后一阶段又是前一阶段的继续。在同一阶段内,开始和结尾有很大的差异。

⑶研究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范围,应当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和四个有关的方面。

①两个主要部分:即人的认知过程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思维的年龄特征的研究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环;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兴趣、动机、情感、价值观、能力、自我意识、性格等,人格的年龄特征的研究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环。

②四个有关方面:即心理发展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②生理因素的发展;动作与活动的发展;和言语的发展。

3、个体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①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②发展的定向性与顺序性; ③发展的不平衡性;④发展的个体差异性。

三、发展心理学的发展

1、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科学儿童心理学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是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其著作《儿童心理》,于1882年出版,被公认为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

2、西方儿童心理学的演变

①准备时期:19世纪后期之前;②形成时期:1882年—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③分化和发展时期:两次世界大战之间;④演变和增新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3、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其《青少年心理学》的问世,标志着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的确定;其也是最早正式研究老年心理的心理学家。

4、精神分析学派对个体一生全程的发展率先作了研究。荣格是最早对成年期心理开展理论研究的心理学家。(荣格的发展观主要涉及三个方面:提出前半生与后半生分期的观点;重视“中年危机”;论述老年心理,特别是阐述了临终前的心理)。

5、美国心理学家何林沃斯最先提出要追求人的心理发展全貌,而不是满足于孤立地研究儿童心理,其所著《发展心理学概论》是世界上第一部发展心理学著作。

6、自1957年开始,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做章名,代替惯用的“儿童心理学”,标志着发展心理学的学科地位的确立。

7、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中国化

①杨国枢:发展心理学中国化的四个层次;②林崇德:发展心理学中国化的基本途径

四、发展心理学的几个基本问题

1、遗传和环境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⑴遗传决定论:①高尔顿名人家谱调查;②格达特的家族调查;③霍尔的复演说。⑵环境决定论:①华生;②斯金纳。

⑶二因素论:格塞尔“成熟优势论”; 双生子爬梯实验。⑷相互作用论:①皮亚杰;②瓦龙。

⑸现代的观点:①遗传与生理成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和基础;②在遗传和生理成熟所提供的可能范围内,环境和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现实水平起着决定作用;③个体心理发展是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环境因素影响着遗传素质的变化和生理成熟,遗传素质与生理发展制约着环境对儿童心理的影响。

2、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6.微生物工程 第一章 绪论 篇六

第一章 绪论

(一)绪论补充练习答案一

1.简述现代汉语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口语和书面语是现代汉语的两种不同形式。书面语是写(印)出来的语言,口语是说出来的语言;书面语的物质载体是文字,口语的物质载体是语音。从语言学的角度看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别主要在风格方面。口语的特点是亲切自然,句子简短,常有省略。书面语的特点是用词精审,结构谨严,逻辑性强。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先有口语,后有书面语;至今还有许多民族只有口语而没有书面语。因此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书面语比口语规范、连贯,因为写出来的话可以有时间斟酌、加工,乃至反复修改。对书面语进一步加工规范,就形成标准语(又称“文学语言”)。

书面语与口语相互影响。书面语的成分不断进入口语,从而使口语向着规范的方向发展;口语成分也不断被吸收进书面语,从而使书面语不断丰富生动。书面语往往受到口语的制约,它虽然有自己的特点要形成自己的风格,同口语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不能距离太远。如果书面语同口语脱节太严重,人们就会对书面语进行改革。“五四”前后废除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运动,就是因为文言文这种书面语同口语脱节太严重。

2.汉语不大用形态变化,但不等于说没有形态变化,你能举出汉语有形态变化的事例吗?从事例中归纳一下,汉语有哪几种形态变化?

结合事例,汉语主要有下面几种形态变化:

(一)重叠。如:认真→认认真真,讨论→讨论讨论,是构形形态。

(二)加前缀或后缀。如:姨→阿姨,爱→可爱;想→想头,亮→亮儿,是构词形态。

3.汉语在世界语言中有什么样的地位和影响?

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发展水平较高的语言之一。汉语是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在国际交往中,它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汉语在国际上有很大的影响。全世界说汉语的人有十亿左右,几乎占全球人口的五分之一。现在国际上,研究汉语的机构不断建立,学习和研究汉语的人越来越多。在历史上,汉语对邻邦的语言产生过巨大影响。其中受影响最深的是日本、朝鲜和越南。这三个国家的语言都大量地吸收过汉语的语词,甚至依靠汉语借词作为构成新词的基础。在过去,它们还长期使用过汉字。日本后来虽然根据汉字创造了日语的字母——假名,但至今也还保留一千多个汉字,和假名同时使用。韩国、新加坡也仍然使用汉字。

(二)绪论补充练习答案二 1.《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使用领域和制约范围具体涉及的是什么?为什么作这样的界定?对于违反该法条款规定的语言文字的使用行为,应当作如何处置?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所涉及与制约的,着重在政府的行为、公众的行为,以及社会企事业诸方面。具体包括:政府机关、学校、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信息技术产品、招牌、广告、企事业单位的名称,以及服务性行业、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等有关的语言文字的使用。

显然,将这一系列领域纳入法律使用的领域和制约的范围,对于语言文字规范与标准使用,极具示范意义和推广作用。该法第三章为“管理与监督”;规定各级语言文字工作部门的职责与权限;并就违反该法有关条款明文规定的语言文字使用行为,确定了处罚的范围及处罚的方式。这样,就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标准的使用及健康发展,提供法律的依据和支援。但,考虑到语言文字属于社会公众的约定俗成的信息载体和媒体的特殊性质;因此,对于违反该法条款规定的使用行为,一般采取批评教育和责令改正的办法;着重在引导和宣传。

7.微生物工程 第一章 绪论 篇七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了解高中生物的主要研究范围,认识高中生物。

2.认识病毒,了解“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其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3.能够说出“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的含义,能分析“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4.能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过程和方法:以讲授法为主,辅助以提问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在被动的听课和主动的思考中,更好地理解“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生命结构的层次”等知识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通过对细胞结构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生命的精致完美。3.对生物这门课程建立积极感兴趣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能举例说明生命结构层次。难点:“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其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读书知道伐、练习法、讨论法。

四、教学时数:两个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课:

高中的第一届生物课,通过简单浅显的知识结合在初中学过的知识,明细高中生物所学的内容。而本课的内容,从我们的生活入手,以04年的非典事例引入病毒,开始第一节课。

2.新课:

(1)病毒:课件演示果子狸、SARS病毒等照片。指明SARS病毒才是致病的元凶,而果子狸只是病毒的载体。提出问题:“SARS是由什么引起的?”“SARS病毒是否具有细胞结构?”“SARS病毒侵害了人体的哪些细胞?带来什么危害?”“如果离开了活细胞,病毒能够很好的生存和繁殖吗?”

总结讨论: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拓展: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你还能举出其他实例来说明吗?生物体的运动离不开肌细胞,兴奋的传导离不开神经细胞,腺体的分泌离不开相关的腺细胞”引出其他生命的活动也离不开细胞。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我们之前讲到了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提出问题,打到屏幕上,“你认为生命系统可分为哪些结构层次?这些结构层的顺序是什么?” 小组讨论。提问。总结讨论。(屏幕上打出生命结构层次图)“生命结构层次是:细胞 → 组织 → 器官 → 系统 → 个体 → 种群→群落 → 生态系统 → 生物圈(地球)”“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最大的生态系统是地球”

为什么说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呢?除了之前我们讲到病毒的时候说到的,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之外,一个独立的细胞是完成生命活动的最小的单位。

(屏幕上打出草履虫的图像)以单细胞生物的草履虫举例来说,我们可以看到,屏幕上有完整的草履虫的结构,她的纤毛可以完成趋利避害的运动,而它的新陈代谢可以通过胞口吞进有机物,在细胞内代谢之后,将废物从胞肛排除。所以呢,它可以靠着唯一的一个细胞,完成摄食、呼吸、运动、繁殖、趋利避害(即应激性)等生命特征。

我们再返回到生命结构层次图中(转回到生命结构层次图的PPT上),对于单细胞生物来说,一个细胞就是一个独立的生物,但在自然界之中,单细胞生物只是极少的一部分,更多的生物,比如动物和植物,是由很多数量的不同种类不同形状的细胞共同组成的。

以我们人类本身举例,相同种类的细胞形成了组织,不同的组织构成了器官,而初中生物中学过人体内有八大系统,每一个系统都由多个器官组成。至此,形成了一个能独立完成各种生命活动的个体。这就是多细胞生生物的个体结构。

而“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这个概念首先要强调的事是“同种生物”,地球上的生物可以根据“界>门>纲>目>科>属>种”有大到小的分类,属于同一个种群的生物一定是同一个物种的;还有一个需要强调的是“一定的区域内”,指在同时同地,比如说同样是一个物种的鱼类,在不同地区,就不能算是同一个种群。

在同一个地区一定范围内的所有物种,统称为群落,而群落再加上无机的环境,便形成了生态系统。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现在大家详细的了解了生命结构层次,下面跟着我举个例子,顺便做个小小的练习。(在屏幕上依次一个词一个词展示出兔子的各个层次,并等待同学们说出屏幕上出现的词语存在于生命结构层次中的那一层)。大家跟我一起想,一只兔子,处于生命结构层次中的那一层呢?........对的,个体,那这只兔子的血液循环系统处于...而血液循环系统中的心脏处于....心脏中的肌肉组织...肌肉组织中的肌肉细胞....,那和这只兔子生活在同时同地的一群兔子属于.....和这群兔子处于同一自然范围内的全部物种属于.....最后,加上无机环境是.......好,大家都对生命结构的层次有了很深入的了解,下面呢,我们对应的做一些练习。屏幕上打出习题。1.填空

1)大肠杆菌属于(细胞)层次

2)大肠杆菌菌落属于(种群)层次

3)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属于(种群)层次 4)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生物属于(群落)层次

5)一个池塘中的所有生物及其周围无机环境属于(生态系统)层次 2.一片森林中的桉树苗、小桉树、大桉树组成一个(A)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3.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D)

①生活在人大肠中的寄生虫和微生物等生物

②某一池塘中的全部鱼类;

③肺炎患者肺部的肺炎双球菌;

④一根枯木及枯木上的所有生物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②① D.③①④

带领同学们当堂做课后的习题,等待他们选出答案,回答正确的重复一遍正确答案加深印象;回答错误的,详细解释,直到同学们理解。

8.生物必修三第一章总结(精选) 篇八

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细胞内液(2/3)体液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

其中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

2、体液之间关系:

血浆

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

补充:组织液的来源是血浆、细胞内液,去路是血浆、淋巴、细胞内液。血浆和淋巴来源去路?

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5、不属于内环境的物质

(1)、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等属于人体与外界相通的环境,属于外界环境,因而汗液、尿液、消化液(肠液、胰液、唾液、胆汁等)、泪液等液体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2)、血浆中的血细胞、淋巴液中的淋巴细胞以及细胞内的各种成分,如血红蛋白(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载体、呼吸酶等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6、属于内环境的物质:

营养物质: 葡萄糖 甘油 脂肪酸 胆固醇 氨基酸等

血液运送的物质废物:尿素 尿酸 乳酸等

气体:O2,CO2 等

激素,抗体,神经递质 维生素

7、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 占优势

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缓冲溶液: NaHCO3/H2CO3Na2HPO4/ NaH2PO4

00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C 左右(一般不超过1C)。

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9、稳态的调节:神经免疫调节机制

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0、组织水肿及其产生的原因

(1)、组织水肿:指组织间隙中积累的组织液过多。

(2)、原因:血浆渗透压的下降或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而导致水分过多地进入组织液。

(3)、引起组织水肿的实例:营养不良;花粉过敏;肾小球肾炎;淋巴回流受阻。

9.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预习案 篇九

1.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2.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过程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3、认同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预习提纲]:

1、学习任务一:通过观察与思考,能描述人类与现代类人猿的起源与发展的不同之处 。

(1)自学课本,说出现代类人猿的生活方式和分布特点

(2)讨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有什么根本的区别?

(3)讨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是怎样进化的?

2、学习任务二:通过资料分析,举例说明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1)自学课本,讨论资料分析中的2个问题

(2)总结森林古猿进化成人类的过程

(3)观察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总结出人类在哪些方面发生变化?

3、学习任务三:通过技能训练,区分事实和观点

(1)讨论:什么是事实?什么是观点?

(2)判断短文中的问题,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

[预习效果检测]: 1、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

2、“露西”少女的化石与现代人类较为相似,想象一下他的运动方式会是什么?

3、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人类起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B、生命起源与原始大气

10.微生物工程 第一章 绪论 篇十

§1 精细化工的概念与范畴

一、精细化工的概念

一般化工产品可分为通用化工产品和精细化工产品两类。通用化工产品又分为无差别产品(如硫酸、烧碱、乙烯、苯等)和有差别产品(如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这些通用化工产品用途广泛,生产批量大,产品常以化学名称及分子式表示,且规格是以其中主要物质的含量为基础。精细化工产品则分为精细化学品(如中间体、医药和农药的原料等)和专用化学品(如医药成药、农药配剂、各种助剂、水处理剂等),具有生产批量小、附加值高等待点,产品常以商品名称或牌号表示,规格以其功能为基础。

精细化学工业是生产精细化学品工业的通称,简称“精细化工”。

包括无机精细化工和有机精细化工。无机精细化工是精细化工当中的无机部分。无机精细化工 在整个精细化工中,相对起步较晚、产品较少。然而,近年来崛起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不管是类别还是品种,都在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并且对其他部门或化工本身的科技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精细化学品

欧美对精细化学品的释义

传统的释义指的是产量小、纯度高的化工产品。美国克林教授提出的释义是先将化学品分为两大类:具有固定熔点或沸点,能以分子式或结构式表示其结构的称为无差别化学品;不具备上述条件的称为差别化学名。然后再进一步分类和释义如下。

(1)通用化学品

指大量生产的无差别化学品,例如无机的酸、碱、盐,以及有机的甲醇、乙醇、乙醛、丙酮、乙酸、氯苯、硝基苯、苯胺和苯酚等。

(2)准通用化学品

指较大量生产的差别化学品,例如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3)精细化学品

指小量生产的无差别化学品,例如原料医药、原料农药、原料染料等。(4)专用化学品

指小量生产的差别化学品,例如医药制剂、农药制剂、商品染料等。日本对精细化学品的释义

指的是具有高附加价值、技术密集型、设备投资少、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化学品。即把克林教授释义的精细化学品和专用化学品统称为精细化学品。

中国对精细化学品的释义

原则上采用日本对精细化学品的释义。按照中国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学科分类标准,精细化工的全称是“精细化学工程”,属化学工程学范畴。

我国目前所称的精细化学品的含义,与日本国的基本相同。概括起来讲,就是“精细化学品是 深度加工的、具有功能性或最终使用性的、品种多、产量小、附加价值高的一大类化工产品”。

2、精细化学品的特点:

(1)品种多,产量小,主要以其功能进行交易;(2)多数采用间歇生产方式;(3)技术要求比较高,质量指标高;

(4)生产占地面积小,一般中小型企业即可生产;(5)整个产品产值中原材料费用的比率较低,商品性较强;

(6)直接用于工农业、军工、宇航、人民生活和健康等方面,重视技术服务;(7)投资小,见效快,利润大;(8)技术密集性高,竞争激烈。

3、精细化学品与专用化学品的区别

(1)精细化学品多为单一化合物,可用化学式表示其成分,而专用化学品很少是单一的化合物,常常是若干种化学品组成的复配物,通常不能用化学式表示其成分;

(2)精细化学品一般为非最终使用性产品,用途较广、专用化学品的加工度高,为最终使用性产品,用途针对性强;

(3)精细化学品大体是用一种方法或类似的方法制造的,不同厂家的产品基本上没有差别,而专用化学品的制造,各生产厂家互不相同,产品有差别,有时甚至完全不同;

(4)精细化学品是按其所含的化学成分来销售的,而专用化学品是按其功能销售的;(5)精细化学品的生命期相对较长,而专用化学品的生命期较短,产品更新很快。

(6)专用化学品的附加价值率、利润率更高,技术密集性更强,更需依靠专利保护或对技术诀窍严加保密,新产品的生产完全需依靠本企业的技术开发。

4、精细化学品的分类

1.农药;

2.染料;

3.涂料(包括油漆和油墨);

4.颜料;

5.试剂和高纯物; 6.信息用化学品(包括感光材料、磁性材料等能接受电磁波的化学品); 7.食品和饲料添加剂; 8.粘合剂;

9.催化剂和各种助剂;

10.化工系统生产的化学药品(原料药)和日用化学品;

11.高分子聚合物中的功能高分子材料(包括功能膜、偏光材料等)。其中催化剂和各种助剂,又包括以下种类:(1)催化剂

炼油、石油化工、有机化工、合成氨、硫酸、环保用催化剂和其他催化剂,(2)印染助剂

柔软剂、匀染剂、分散剂、抗静电剂、纤维用阻燃剂等,(3)塑料助剂

增塑剂、稳定剂、发泡剂、塑料用阻燃剂等,(4)橡胶助剂

促进剂、防老剂、塑解剂、再生胶活化剂等,(5)水处理剂

水质稳定剂、缓蚀剂、软水剂、杀菌灭藻剂、絮凝剂等,(6)纤维抽丝用油剂

涤纶长丝用、涤纶短丝用、锦纶用、腈纶用、丙纶用、维纶用、玻璃丝油剂等,(7)有机抽提剂

吡咯烷酮系列、脂肪烃系列、乙腈系列、糠醛系列等,(8)高分子聚合物添加剂

引发剂、阻聚剂、终止剂、调节剂、活化剂等,(9)表面活性剂

除家用洗涤剂以外的阳性、阴性、中性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10)皮革助剂

合成鞣剂、涂饰剂、加脂剂、光亮剂、软皮油等,(11)农药用助剂

乳化剂、增效剂等,(12)油田用化学品

油田用破乳剂、钻井防塌剂、泥浆用助剂、防蜡用降粘剂等,(13)混凝土用添加剂

减水剂、防水剂、脱模剂、泡沫剂(加气混凝土用)、嵌缝油膏等,(14)机械、冶金用助剂

防锈剂、清洗剂、电镀用助剂、各种焊接用助剂、渗碳剂、汽车等机动车用防冻剂等,(15)油用添加剂

防水、增粘、耐高温等各类添加剂、汽油抗震、液力传动、液压传动、变压器油、刹车油添加剂等,(16)炭黑(橡胶制品的补强剂)高耐磨、半补强、色素炭黑、乙炔炭黑等,(17)吸附剂

稀土分子筛系列、氧化铝系列、天然沸石系列、二氧化硅系列、活性白土系列等,(18)电子工业专用化学品(不包括光刻胶、掺杂物、MOS试剂等高纯物和高纯气体)显像管用碳酸钾、氟化物、助焊剂、石墨乳等,(19)纸张用添加剂

增白剂、补强剂、防水剂、填充剂等。(20)其他助剂

玻璃防霉(发花)剂、乳胶凝固剂、„„等。

§2 精细化工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3 精细化工的的特点

一、精细化工的生产特点

1、小批量、多品种

2、综合生产流程、多功能生产装置

3、技术密集度高

4、大量采用复配和剂型加工技术

二、精细化工的商业特点

1、技术保密、专利垄断

2、重视市场调研、适应市场需求

3、重视应用技术和技术服务

三、精细化工的发展特点

世界精细化工的发展特点

(1)产品品种多、系列化程度高且更新换代快

(2)新技术含量高且为高新技术服务

(3)注重环保型和可降解型精细化工产品的开发

(4)企业兼并和专业化分工不断加剧(5)全球市场向亚洲特别是中国转移 我国精细化工的发展特点:

§4 精细化工的发展趋势

一、世界精细化工总体发展态势

1、精细化学品销售收入快速增长,精细化率不断提高

2、加强技术创新,调整和优化精细化工产品结构

3、联合兼并重组,增强核心竞争力

二、我国精细化工发展现状与趋势

1、精细化工取得长足进步

2、建设精细化工园区,推进产业集聚

3、跨国公司加速来华投资,有力推动精细化工发展

三、无机精细化工的发展趋势

首先,要立足于本国的丰富的资源,积极发展系列化、多规格、多性能、高质量的产品。第二,注意发展与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有关的无机精细化工产品。第三,注意开发新的工艺技术,大力发掘无机物潜在的特殊功能。

第四,积极发展为农业服务的以及农产品加工工业需要的无机精细化工产品。

第五,面对现状,积极研制当前急需的产品,解决燃眉之急,同时也为深入发展无机精细化工打好基础。

四、有机精细化工的发展趋势

1、传统精细化学品的更新换代

(1)染料工业

重点是发展纺织印染需求量大的活性染料、分散染料、还原染料等,近期以“外引内联嫁接”的方法发展后加工技术为主。

(2)涂料工业

以发展满足建筑、汽车、电器、交通(船舶、路标)、家具需要的高档涂料,解决恶劣条件下的防腐难题,着重抓好低污染、节能型新品种的研制。主要有水性涂料、高固体分涂料、粉末涂料、光固化涂料等。

(3)粘合剂工业

重点是发展低毒(或无毒)、中低温固化和高强耐候品种,开发功能型的新产品,尤其注重开发鞋用粘合剂。

(4)化学试剂

重点加强分离提纯技术研究,注意试剂门类品种的开发,实现超净高纯试剂、生物技术试剂、临床诊断试剂、有机合成试剂的产品系列化。

(5)感光材料和磁记录材料

瞄准世界先进水平,走“先仿后创”的路子。

2、当前要优先发展的关键技术(1)新催化技术

(2)新分离技术(3)增效复配技术

(4)气雾剂(CFC)无污染替代技术

(5)生物技术

§5 精细化工产品的研制与开发

精细化工是综合性较强的技术密集型工业,要生产出一种优质的精细化工产品,除了技术以外,还必须考虑使之商品化,这就要求多门学科的相互配合,并综合运用。﹙化学、物理、生物等﹚

一、基础与前期工作

1、新产品的分类 按新产品的地域特征分类

(1)国际新产品

指在世界范围内首次生产和销售的产品。(2)国内新产品

指国外已生产而国内首次生产和销售的产品。

(3)地方或企业新产品

指市场已有,但在本地区或本企业第一次生产和销售的产品。﹙新产品要开发市场,老产品要挤进市场。﹚

按新产品的创新和改进程度分类

(1)全新产品

指具有新原理、新结构、新技术、新的物理和化学特征的产品。(2)换代新产品

指生产基本原理不变,部分地采用新技术、新的分子结构,从而使产品的功能、性能或经济指标有显著提高的产品。

(3)改进新产品

指对老产品采用各种改进技术,使产品的功能、性能、用途等有一定改进和提高的产品。

改进新产品的工作,是企业产品开发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如金属表面处理液)

2、信息收集和文献检索

信息收集是进行精细化工开发的基础工作之一。企业在开发新产品时,必须充分利用这种廉价的“第二资源”。据统计,现代一项新发明或新技术,90%左右的内容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从已有的知识中取得信息。信息工作做得好,可以减少科研的风险,提高新产品的开发速度,避免在低水平上的重复劳动。包括:信息的内容;信息的查阅和收集;国外精细化工文献的检索;国内精细化工文献的检索。

3、市场预测和技术调查 ⑴注意掌握国家产业发展政策

国家产业发展重点的变化,往往导致某些产品的需求量大增而另一些产品的需求量减少。例如:随着环保的重视,某些剧毒农药逐渐淘汰,毒性低的迅速增长。⑵了解同种类产品在发达国家的命运

随着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人民的生活在不断改善,某些正在使用的产品将逐渐被淘汰,新产品也将不断出现。这一过程发达国家比我国较早发生,应予以借鉴(固体酸催化剂)。

⑶了解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供求总量及其变化动向

企业应该针对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的需求量与供应量的对比、及其变化确定是否生产或生产规模的大小(甲基叔丁基醚—辛烷值改进剂)。

⑷注意国家在原料基地建设方面的信息

有些市场较好的化工产品,由于原料来源短缺,无法在国内广泛生产和应用,有的可能在原料基地建厂(运输问题,如铅、锌,60页)。

⑸了解产品用户信息

产品用户的生产规模变化及生产经营态势,必然导致产品需求量的变化,如能及时获取信息,将有利于企业作好应变准备(鼠药)。

⑹设法保护本企业的产品

在我国,一旦一种产品销路广、利润高,便容易出现一哄而起的状况。企业对此应有准备,对于自己独创的“拳头”产品,应申请专利或采用其它措施进行保护(技术保密)。﹙精细化工与通用化工主要区别之一﹚ ⑺技术调查和预测

了解产品的技术状况与技术发展趋势,本企业能够达到的水平、国内的先进水平以及国际的先进水平,并作出预测(文献、市场调研)。

⑻注意“边空少特新”产品发展动向

凡是几个部门的边缘产品、几个行业间空隙产品、市场需要量少的产品、用户急需的特殊产品、最新产品,都具有较好的市场,可经过开发并投向市场(生物农药)。

⑼注意本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应该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开发产品,因为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的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很强,而且生命力一般都比较旺盛。特别是一些大吨位运输原料的产品(精细化工厂—异丁烯)。

4、产品的标准化及标准级别

产品标准是对产品结构、规格、质量和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它是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具有约束力的产品技术准则,是产品生产、质量检验、选购验收、使用、保管和洽淡贸易的依据。

⑴国际标准

是国际上有权威的组织制订、为各国承认和通用的标准,例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⑵国家标准

是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标准。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法规,必须严格贯彻执行,不得更改或降低标准。⑶企业标准

是由生产企业制订发布并报当地技术监督部门审查备案的标准。有的是国家尚未制订标准,有的是国家标准太低。包括:

①产品的品种、规格和主要成分 ②产品的主要性能 ③产品的适用范围

④产品的试验、检验方法和验收规则﹙难度最大的部分﹚ ⑤产品的包装、储存和运输

有的产品还要提出使用方法、有的产品还要提出售后服务方式。

二、精细化工产品的研究与发展

1、科研课题的来源

精细化工产品开发课题的来源多种多样,但从研究设想产品的方式来考虑,主要有下述两种情况。⑴起源于新知识的科研课题

研究者通过某种途径,如文献资料、日常生活等,了解到某一种科学现象或一个新产品,在寻找该科学现象或新产品的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提出了课题。

⑵解决具体问题的科研课题

针对某一具体的精细化工产品,通过缺点列举、希望列举所提出的,或在工业生产实际中提出来的,或是一些久攻不克的研究课题。

2、科研课题的研究方法

在研究课题选择的同时或课题选定之后,便要开始考虑怎样着手进行研究,即制定研究方案。一个课题的研究方法往往很多,常用的研究方法有以下几种:

(1)模仿和类比研究法

即模仿别人在研究同类产品时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或以已有的产品为蓝本,根据其在某一特征上与待开发产品的类似之处,通过模仿进行研究的方法。

(2)仿天然物研究法

这是类比研究法的一种特殊形式,即以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物资为蓝本。通过结构分析和机理研究,模拟天然物质的结构,研究出性能相近或更为优越的产品。

(3)应用科学技术原理或现象法

即通过查阅文献,深入了解有关的科学原理、作用机理、特殊科学现象,并应用这些科学技术原理进行研究的方法。

(4)筛选研究法

通过对大量物质和配方的尝试,找到所期望的物质或配方的研究方法。(5)样品解剖分析法

如果掌握了某一精细化工产品的样品,而由于技术保密的原因无法知道其组成和配方,在研制同类产品时,可以采用分析化学的方法对其组成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以便了解产品的大致成分及配方,在不侵犯其专利权的情况下作为研究工作参考。

上述五种常用的研究方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在解决一个具体的研究课题时,科研人员往往把上述几种方法交织在一起使用。﹙如油污洗涤剂﹚

3、精细化工新产品的研发规律

一个精细化工产品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的不断发展,往往要经历很长时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这个时间过程被大大缩短。

新产品的发展一般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⑴原型发现阶段

精细化工产品的原型,即是其发展的起点,原型的发现是一种科学现象。它往往预示着一类产品即将诞生,一系列根据原型发现的原理做出的新发明即将出现。

例如:磷化膜对金属有保护作用,可以提高金属的防锈能力原型的发现,出现了很多的磷化方法。⑵雏形发明阶段

雏形发明的出现可视为精细化工产品研究的开始,为开发该类产品提供了客观可能性。一般而言,在雏形发明诞生之后,针对该雏形发明的改进工作便会兴起,许多有类似性质和功能的物质会逐渐发现,有关的科技论文也会逐渐增多,产品日益朝实际应用的方向发展。

例如:金属表面处理先分别采用除油、除锈、磷化、钝化„„。

⑶性能改进阶段

雏形发明出现之后,对雏形发明的性能、生产方式进行改进并克服雏形发明的各种缺陷的应用研究工作便会广泛地开展,科技论文数量大幅度增加,对作用机理及化合物结构和性能特点的研究也开始进行。

一般通过两种方式对雏形发明进行改进。

第一,通过机理研究,初步弄清雏形发明的作用机理,从而从理论上提出改进的措施,并通过大量的尝试和筛选工作,找到在性能上优于雏形发明的新产品。

第二,使雏形发明在工艺上、生产方法上以及价格上实用化。⑷功能扩展阶段

在一种新型精细化工产品已在工业或人们生活中实际应用之后,便面临研究工作更为活跃的功能扩展阶段。

功能扩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品种日益增多

为了满足不同使用者和应用场合的具体要求,在原理上大同小异的新产品和新配方大量涌现,出现一些系列产品。

②产品的性能和功能日益脱离原型

虽然新产品仍留有原型的影子,但在化学结构、生产工艺和配方组成上离原型会越来越远,性能也更为优异。

③产品的使用方式日益多样化

经常出现不同使用方法的产品或系列产品。例如:不同金属表面的处理„„。

三、精细化工过程开发试验及步骤

精细化工过程开发的一般步骤是从一个新的技术思想的提出,再通过实验室试验、中间试验到实现工业化生产取得经济实效并形成一整套技术资料这一个全过程;即可分为以下三大阶段。

1、实验室研究(小试)

实验室研究阶段包括根据物理和化学的基本理论、或从实验现象的启发与推演、信息资料的分析等出发,提出一个新的技术思路,然后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探索,明确过程的可能性和合理性,测定基础数据,探索工艺条件等。具体事项说明如下:(1)选择原料

小试的原料通常用纯试剂。它杂质少、能本质地显露出反应条件和原料配比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减少研制新产品的阻力。取得成功后,逐一改用工业原料。

(2)确定反应和催化剂体系

催化剂可使反应速度大大加快,能使一些不宜用于工业生产的缓慢反应得到加速,建立新的产业。

(3)提出和验证实施反应的方法、工艺条件范围、最优条件和指标

包括进料比和流速、反应温度、压力、接触时间、催化剂负荷、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催化剂的寿命或失活情况等等,这些大部分可以通过安排多因素正交试验来得出结论。

(4)收集或测定必要的物理数据和热力学数据

包括密度、粘度、导热系数、扩散系数、比热、反应的热效应、化学平衡常数、压缩因子(pV=ZnRT)、蒸气压、露点(空气湿度达到饱和时的温度)、泡点(液体混合物处于某压力下开始沸腾的温度)、爆炸极限等等。

(5)动力学研究

对于化学反应体系应研究其主反应速度、重要的副反应速度,必要时测定失活速度、处理动力学方程式并得出反应的活化能。

(6)传递过程研究

流体流动的压降、速度分布、混合与返混、停留时间分布、气含率、固含率、固体粒子的磨损、相间交换、传热系数、传质系数以及有内部构件时的影响等。

(7)材料抗腐蚀性能研究

所用原料应考虑对生产设备的腐蚀等影响。(8)毒性试验

许多精细化工新产品都要做毒性试验。(9)质量分析

小试产品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或要求,须用分析手段来鉴别。原材料的质量、工艺流程的中间控制、三废处理和利用等都要进行分析。

2、中试放大

从实验室研究到工业生产的开发过程,一般易于理解为量的扩大而忽视其质的方面。为使小试的成果应用于生产,一般都要进行中试放大试验,它是过渡到工业化生产的关键阶段。其主要内容 有:

⑴预设计及评价

结合已有的小试结果、资料或经验,较粗略地预计出全过程的流程和设备,估算出投资、成本和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然后加以评价或进行可行性研究,然后进行中试设计。

⑵中试的任务

酚醛树脂生产工艺流程图

1—熔酚桶;2—甲醛桶;3—烧碱桶(或酒精桶);

4、5—高位计量罐;6—反应釜;7—气体通导管;8—冷凝器;9—磅秤;10—树脂桶;11—U形回流管;12—贮水罐;13—安全罐;14真空泵;Z—蒸汽管道;S—水管;ZK真空管道

主要任务如下:﹙建立中试装置﹚ ①检验和确定系统的运转条件和可靠性。

②全面提供工程设计数据,包括动力学的、传递过程的诸方面数据; ③考察设备结构的材质和材料的性能; ④考察杂质的影响;

⑤提供部分产品的应用研究和市场开发之需; ⑥研究解决“三废”的处理问题; ⑦研究生产控制方法; ⑧确定实际的经济消耗指标;(9)修正和检验数学模型。⑶中试放大方法

根据目前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放大方法一般分为: ①经验放大法

这是依靠对类似装置或产品生产的操作经验而建立起来的以经验认识为主实行放大的方法。②部分解析法

这是一种半经验、半理论的方法,即根据化学反应工程的知识,对反应系统中的某些部分进行分析,确定各影响因素之间的主次关系,并以数学形式作出部分描述,然后在小装置中进行试验验证,探明这些关系式的偏离程度,找出修正因子,或者结合经验的判断,定出设计方法。

③数学模型放大法

该法是针对一个实际放大过程用数学方程的形式加以描述,即用数学语言来表达过程中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再运用计算机来进行研究、设计和放大。

④相似模拟法

该法可应用于许多物理过程,但对化学反应过程,由于一般不能做到既物理相似又化学相似,故除特殊情况外,多不采用。

⑷工业化生产试验

一般正式工业化生产厂的规模约为中间试验厂的10~20倍,当腐蚀情况及物性常数都明确时,规模可扩大到100~200倍。

但组成一个过程的许多化工单元和设备,能够有把握放大的倍数不一致。例如: ①对于通用的流体输送机械,泵、压缩机,因是定型产品,不存在这个问题。②对于一般的换热设备,只要物性数据准确,可以放大数百倍而误差不超过10%。③对于蒸馏、吸收等塔设备,如有正确的平衡数据,也可放大100~200倍。

④对于化学反应装置,由于其中进行着多种物质与化学过程,而且相互影响,情况错综复杂,理论解析往往感到困难,甚至实验数据也不易归纳为有把握的规律性的形式,工业化生产的关键就在这里。

上一篇:导游网上年审答案应急下一篇:高中美术的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