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通信工程师岗位职责

2024-07-04

数字通信工程师岗位职责(通用13篇)

1.数字通信工程师岗位职责 篇一

职责:

1. 负责无线通信领域新技术研究和算法设计、仿真、实现等相关工作;

2. 负责物理层算法设计和选型、链路开发与仿真、性能优化等;

3. 负责联调支持、问题定位分析、硬件定点实现等。

岗位要求:

1. 通信、电子、计算机、数学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

2. 了解或掌握以下专业知识:

a) 数字信号处理、信道估计、均衡、调制解调、信道编解码中的常见算法;

b) 数字电路、VLSI架构设计;

3. 具备以下技能中的一项或多项:

a) 调研英文文献、撰写技术报告;

b) 使用MATLAB或Python仿真算法;

c) 使用硬件描述语言仿真电路;

4. 工作态度认真严谨,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

2.数字通信工程师岗位职责 篇二

关键词:数字信号处理,案例,通信工程,卓越工程师

0 引言

数字信号处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简称DSP) 课程是面向电子信息学科的专业基础课, 也是通信工程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随着计算机技术与数字技术的发展, 数字信号处理问题无处不在, 现已成为现代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的基础是数字化, 而数字化的核心技术是数字信号处理, 数字信号处理的任务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由DSP器件完成。近几十年来, 随着数字电路与系统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也相应地得到发展, 使数字信号处理不但成为一门理论性和工程性都很强的学科, 更是以不同形式影响和渗透到其他学科, 如结合数学、电路理论等领域的基础理论和方法, 逐步发展成为通信、雷达等诸多学科的重要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数字信号处理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 与国防建设紧密相连, 并被广泛应用于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力系统、生物学工程、水利工程、环境工程、航空空城等需要信号进行传输、处理及分析的领域中,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或改变着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其地位和作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 各大院校把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列为通信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由于课程理论、公式复杂繁多, 理论联系实际不够, 软硬件技术不完善等诸多因素导致学生对该课程缺乏学习兴趣, 因此迫切需要加强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建设与改革, 以满足社会对通信领域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需求。

1 数字化信号处理课程教学目标的确立

1.1 数字化信号处理课程改革目的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简称为“卓越计划”) 是国家教育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的重要改革项目, 其目的是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因此, 数字化信号处理课程的建设应以培养工程能力为核心的应用型综合型人才为目标, 并通过该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等方面的建设与改革, 提高学生在信号处理工程领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以满足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需求。

1.2 数字化信号处理课程改革现状

近年来, 通信工程专业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方面的“卓越计划”尚处于探索和尝试阶段, 还没有足够的成功经验用于改革该课程计划。因而大多数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多为算法理论及其推导为核心的教学内容, 对通过仿真软件与硬件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算法涉及范围较窄, 实验教学较少, 以至于缺乏教学实践, 导致不能体现“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

此外, MATLAB等工具软件和DSP器件更多在课外实验引入, 在课堂上很少得到贯彻, 因此课堂上缺乏案例性工程实践研究性教学内容, 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也不能够积极主动地将MATLAB及DSP器件等软硬件工具开发引用到工程应用中。

2 数字化信号处理教学内容的改革

2.1 引入Matlab仿真案例

在教学内容里以Matlab为主线, 自始至终运用Matlab来阐述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公式推导和数学演算。注重理论与实践环节相结合, 提供本章重要知识点的Matlab演示程序和结果, 比如使用Matlab编程演示单位脉冲序列、单位阶跃序列、数字滤波器设计等。对于抽象的数学模型应用问题, 引入Matlab仿真案例, 教师利用Matlab软件边讲边演示, 并通过师生回答互动及参与修改程序, 使学生在掌握运算的同时掌握了该课程的具体理论。总之, 通过典型的Matlab案例让学生自行修改程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发挥案例式教学内容在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中的积极作用。

2.2 将现代信号处理纳入通信工程专业课程

在课程组织上, 将信号处理方向纳入通信工程专业课程整体规划, 就目前的本科教学阶段,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中的内容是属于经典信号处理理论, 主要包括快速傅里叶变换理论和数字滤波器的设计这两大部分, 是以数字信号分析为基础, 以数字滤波为手段, 以数字信号处理为目的, 强调DFT、数字滤波的物理概念和工程概念, 但随着数字信号处理理论研究的逐步深入, 引入现代信号处理理论的某些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如自适应滤波、时频信号分析的线性变换与非线性变化方法等内容, 使其与经典信号处理得到有效衔接。

2.3 精选教材

数字信号处理理论与技术教材的选择突出表现为学生对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等方面的选择, 因此在这里我们结合现有的教学条件, 选用科学出版社编写的《数字信号处理》, 该书把Matlab编程贯穿始终, 条理清楚, 内容丰富, 符合本课程建设的目标, 也有利于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概念与理论。此外, 对一些自学能力较强的学生, 可以选择一些国际经典的数字信号处理教材, 如Vinay K.Ingle, John G.Proakis.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Using MATLAB, 该书强调Matlab编程。

2.4 建立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网站

建立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网站, 并将本课程相关的共享资源和网络课件上传至该网站, 供学生自由浏览和下载, 同时, 在网站上设立在线答疑专栏、作业栏及研讨栏等, 实现网上课程研讨、网上交付作业与实验报告;上传教师的每堂课程视频文件, 供学生随时学习;建立例题解答范例库和自测试题库, 以便学生进行探究式自学。此外, 通过加分鼓励学生在线学习、提问和下载资源, 这样学生在线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有效提高, 从而实现了随时、随地学习, 减少了学习时间和地点的局限性。

2.5 增加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实践环节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中的包含了大量关于离散信号的各种运算理论, 且较为抽象, 难以理解。而基于Matlab基础理论实验可实现通过图形建模可视化来演示数字信号处理的概念、性质和原理。因此,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 提高学生钻研科学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我们可在大学阶段第七学期末进行4个星期的课程设计实践环节,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滤波器基本理论的理解, 实现简单的信号处理系统。并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为学生即将迎来的毕业设计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创造、综合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

3 数字化信号处理教学方式的改革

3.1 形象化教学方式

对于重要公式的推导, 采用课程板书的形式, 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来领会解析公式的要点和难点, 细化每一个公式变化的来源, 加强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对于抽象化的知识点, 教师可采用绘制波形图等方法将抽象概念形象化, 直观化, 这种合理应用形象化的教学方式, 可以培养学生通过公式联想到公式的物理意义, 使其更好地应用于工程实践。

3.2 采取多媒体教学方式

对于一些需要形象理解、图形举例演示的部分, 及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 教师可以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 通过图像、动画等多种形式使抽象概念形象化、生动化。如, 利用flash动画效果演示奈奎斯特抽样定理, 这种图形、动画演示的形象直观化, 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采样定理的理解, 还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此外, 也可以在多媒体授课的同时, 结合板书教学, 对多媒体中的推导细节进行板书补充, 使教学更严密、交互性更强。

3.3 Matlab案例式编程教学法

对于例题, 采用Matlab案例式编程教学法, 通过Matlab仿真案例来讲解一些例题和应用, 并通过Matlab软件编程形成师生互动, 并让学生参与修改程序。对一些公式推导和数学演算, 附加板书讲解, 以增加学生对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知识的了解, 并能更好地运用于工程应用中。

3.4 采取“启发式教学和研究型学习”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Matlab案例, 将数字信号处理中的一些重点、难点展现出来, 同时提出新的问题, 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一起参与思考、研究和讨论, 并派出代表上台发表演讲, 并由教师或其他小组成员利用Matlab编程验证。这种以案例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型学习, 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主动参与性, 还能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在通信工程专业各教学环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们结合实际教学过程对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等多方面的改革, 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激发了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 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以满足社会对通信领域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邓己媛, 吴健辉, 张国云.电子信息类工科专业《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探讨[J].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1) :86-88.

[2]高西全, 丁玉美.数字信号处理[M].陕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8.

[3]倪洁, 徐志伟.哈尔滨工业大学通信工程系“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2, 28 (2) :45-47.

3.通信技术工程师的岗位职责描述 篇三

1. 主要负责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运营商的移动通信4G网络规划与优化;

2. 国内外主流设备厂家(华为、中兴、诺基亚、爱立信等)的设备参数调整、性能优化;

3. 工作内容包括用户感知较差问题处理、VIP客户投诉处理、模拟用户道路覆盖测试问题分析与处理;

4. 移动通信网络KPI指标优化与提升、网络运营数据整体分析、发现网络问题短板并提出解决方案;

5. 对网络管理中心数据进行采集,通过大数据专项分析,提出优化处理方案。

6. 策划重大社会活动及节假日的网络运营保障,确保网络正常安全运营。

任职要求:

1. 大学专科以上学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技术、通信工程、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理工科相关专业应届毕业生(包含在读)或往届毕业生;

2. 男女不限,18-30岁之间,身体健康、无不良生理缺陷;无失信、犯罪记录。

3. 具备熟练的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能够熟练使用word、excel、powerpoint等相关办公软件;通信工程、通信技术专业、熟练使用SQL、Oracle数据库优先考虑;

4.无线通信工程师岗位的职责精选 篇四

1、负责移动通信网络产品及全网建设方案的规划与设计;

2、了解CDMA/TD-LTE等网络解决方案及网络优化;

3、负责无线通信基站现场查勘及图纸、概预算编制等文件编辑;

4、县区局区域负责、能独当一面协调好甲方及合作方开展项目实施;

任职资格

1、大专及以上学历,通信类、电子类、计算机类相关专业;

2、通信行业2年以上测试工作经验,有无线通信经验者优先;

5.数字通信工程师岗位职责 篇五

卫星、地面微波和光缆是我国广播电视覆盖的三种基本传输方式。光缆传输频率极高、相对频带较宽, 而且传输损耗低、抗干扰性强, 因此发展极为迅速。数字微波通信作为现代无线通信的先行者, 一直在通信领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卫星数字通信、光纤数字通信的不断发展, 数字微波通信已经从长距离通信的主导者, 转变为服务于中短距离的接入传输。数字微波传输设备也随着通信网络的演进和数字技术的发展而转型, 被定位于其它系统的支撑、接入设备, 使得数字微波通信技术有了更新的发展。卫星数字通信本质上也是微波传输的一种, 只是中继站设在同步通信卫星上, 实质上是一个安装在赤道上空的中继站, 卫星数字传输已经成为广播电台节目覆盖全国及世界的一种必不可少的传输方式。

2 数字微波通信

2.1 数字微波通信的基本功能及特点

微波是指频率介于300MHz-300GHz范围内的无线电波, 由于微波频率极高, 波长又很短, 因此其可用频带很宽, 这是低频无线电波无法比拟的。由于数字微波的信息容量大, 所以现代多种数字通信系统, 包括卫星数字通信系统, 几乎无例外地都工作在微波波段。由于数字微波网络建设速度快、组网灵活、投资省、安全可靠、抗人为或自然灾害能力强, 它已与光纤通信、卫星通信构成网络传输中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

我国幅员辽阔, 地势复杂, 在气候条件好, 业务量较大的平原地区, 主要采用光纤做为传输手段, 但最好用SDH数字微波作备用保护;在气候和地理条件差的地区, 则必须建设SDH数字微波网。

2.2 数字微波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

由于微波在空中的传播特性与光波相近, 也就是直线前进, 遇到阻挡就被反射或被阻断, 因此数字微波通信的主要方式是视距通信。受地球曲面和空间传输衰落较大的影响, 要进行远距离的通信, 需要接力传输, 即对信号进行多次中继转发 (包括变频、中放等环节) , 这种数字通信方式, 也称为地面数字微波中继传输方式。

终端站处在数字微波传输线路的两端, 中继站是数字微波传输线路数量最多的站型, 一般都有几个到几十个, 每隔50km左右, 就需要设置一个中继站, 中继站的主要作用是将数字信号接收, 进行放大, 再转发到下一个中继站, 并确保传输数字信号的质量。所以数字微波传输又称数字微波接力传输。这种长距离数字微波传输干线, 可以经过几十次中继而传至数千公里仍可保持很高的传输质量。

数字微波通信常使用的频段为1.4GHz、4GHz、7GHz、8GHz、13GHz、15GHz等, 广播系统中, 使用8GHz频段较多。

由于微波中继具有抗重大自然灾害的特点, 已成为地面有线网络传输的有利补充。

2.3 数字微波通信在广播电台中的应用

数字微波通信是在微波频段通过地面视距进行广播节目信号传送的一种广播无线传输手段。对于数字微波通信系统来说, 是利用微波信道传输数字信号, 因为基带信号为数字信号, 所以称为数字微波通信系统。数字微波通信在微波传输中, 采用数字处理技术, 具有传输质量可靠、抗干扰能力强、传输线路长等多种优点。

广播电台使用的是多路数字传输终端设备, 该设备由发端机和收端机两部分组成。设备具有数字微波接口和光端接口, 可方便地与微波机和光端机连接。发端机可将来自于模拟 (经A/D转换) 或数字节目源的样点信号、通道状态和独立数据转换成一路串行数字序列, 经纠错编码、交织、信道编码和复接器后, 可分别送往微波调制机和光调制机进行传送, 送入微波调制机的信号再通过功放和天线发射出去。收端机将收到的码流进行信道解码, 解出的信号经去交织、纠错解码电路得到各路样点信号和独立数据信号, 并通过相应各路的接口电路恢复成模拟或数字信号。

广播电台的节目信号, 其中一种传输方式是通过数字微波通信系统完成的, 广播电台播控系统主控机房将由数字矩阵切换后的输出信号送入微波端机的输入端, 通过数字微波终端设备进行传输。传送线路的两端都设置有数字微波传输设备, 传输线路一端的传输设备设置在广播电台, 传输线路另一端的传输设备设置在接收方。

3 卫星数字通信

3.1 卫星数字通信的基本功能及特点

卫星数字通信是航天技术和电子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重要通信方式。

由于卫星数字通信以空间轨道中运行的人造卫星作为中继站, 地面站作为终端站, 所以可以实现两个或者多个地面站之间的长距离大容量的区域性通信及至全球通信。用作通信的卫星叫通信卫星, 这种卫星在地球赤道上空约36000km的轨道上从西向东转动, 方向和速度恰好与地球自转同步, 在地面上看是静止不动的, 所以又称同步静止卫星。同步卫星的公转周期等于地球的自转周期, 在地球上的某点看去, 该卫星是始终固定在天空的某个位置上的, 这样, 使得地面和卫星的通讯就会变得很容易。

卫星数字传输是广播电视主要传输方式之一。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 优势更加突出。同现在常用的微波数字通信等传输方式相比, 具有更多的优点, 具体表现在覆盖面广、投资省、建设快、传输质量高、维护方便、运行成本低等。与模拟卫星广播相比, 卫星数字广播有更加突出的优点, 即节省卫星频率资源、节省运行成本、节目传输质量高、数字信号易于处理、便于多功能开发等。

3.2 卫星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

3.2.1 通信系统的组成

卫星广播电视系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即卫星上行发射站、星载转发器、测控站、卫星接收站。广播卫星上有C波段和Ku波段转发系统, 上行发射站把广播电台播控中心送来的信号 (可以是数字电视信号、数字广播、视频、音频、中频信号等) 加以处理, 经过调制、上变频和高功率放大后, 通过定向天线向卫星发射上行的C波段或Ku波段信号;同时, 也可接收由卫星下行转发的微弱的微波信号, 用来监测卫星转播节目的质量。星载转发器用于接收地面上行站送来的上行微波信号 (C波段或Ku波段) , 并将其放大、变频、再放大后, 发射到地面服务区内, 因此, 星载转发器实际上是起到一个空间中继站的作用, 它可以以最低的附加噪声和失真传送广播电视信号。

3.2.2 卫星上行发射站系统

广播电台的对内、对外节目通过卫星覆盖全国及世界, 其中上行站系统是最为重要的部分, 上行站设备的安全等级要求最高, 要求各种设备都有高稳定与可靠性, 并有备份。这是因为一旦上行站设备发生故障, 将会造成广播电视信号传输全面中断。

广播卫星上行频率在S、C、Ku、Ka波段, 卫星下行频率在L、S、C、Ku、Ka波段。上行发射站可向卫星传送一路或多路信号, 卫星转发器在广播电视卫星上有C、Ku波段转发系统, 它接收来自上行发射站的信号, 并且向卫星广播地面接收站转发下行信号。

上行站的设备主要有天线分系统、高功率放大设备、低噪声接收设备、上下变频器、调制解调器、系统监控设备及附属设备等。

天线分系统包括天线机械传动系统、馈源及天线跟踪三部份, 它是上行站的主要设备之一, 直接决定上行站的品质因素G/T值。天线的作用是将上行站的发射功率有效的转换成电磁波的能量并发向卫星, 同时将分布于空间卫星发出的极微弱的电磁波能量转换为同频信号馈送给接收机。

高功率放大设备是上行站发射部分的最后一级放大;而低噪声接收设备是上行站发射部分的第一级放大;上下变频器主要用来在射频与中频之间进行频谱搬移;调制解调器的作用是将来自广播电台播出机房的节目信号经过调制向空间进行传输, 以提高信号传输信噪比及抗干扰能力。

上行站还需要系统监控设备, 对站内所有关键设备进行监控, 可以随时从监控系统上了解每台设备的工作状态和主要指标特性等。

3.2.3 星载转发器

转发器是通信卫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能起到卫星通信中继站的作用, 其性能直接影响到卫星通信系统的工作质量。

卫星转发器应该以最小的附加噪声和失真来放大和转发地面站发来的无线电信号。转发器的噪声主要有热噪声和非线性噪声, 其中, 热噪声主要来自设备的内部噪声和从天线来的外部噪声, 非线性噪声主要是由转发器电路或器件特性的非线性引起。

卫星转发器通常分为透明转发器和处理转发器两大类:

(1) 透明转发器:这类转发器接收到地面站发来的信号后, 除进行低噪声放大、变频和功率放大外, 不作任何处理, 只是单纯地完成转发任务, 也就是说, 它对工作频带内的任何信号都是“透明”的通路。

(2) 处理转发器:透明转发器主要用于模拟卫星通信系统。在数字卫星通信系统中, 通常采用处理 (再生式) 转发器, 它除了能转发信号外, 还具有信号处理功能。

处理转发器接收天线接收来自地面站发来的信号, 经前置放大和变频, 再将中频数字信号进行解调和判决, 并进行数据处理。为了抗干扰, 在卫星上还可以进行纠错编码处理。处理后的信号经发射部分的数字调制、变频和功率放大, 再转发到地面站。

在数字卫星通信系统中, 采用处理转发器可以消除噪声的积累, 因此在保证同样通信质量的情况下, 可以减小转发器的发射功率;其次, 上行线路和下行线路可以选用不同的调制方式, 从而得到最佳传输;另外, 还可以在处理转发器中对基带信号进行其它各种处理, 以满足各种不同的需要, 使卫星上数字交换成为可能。

3.3 卫星数字通信在广播电台的应用

广播卫星必须是对地静止的, 以便观众使用简单, 无需跟踪卫星和选用定向性强的接收天线, 因此要求使用赤道同步卫星, 还要求卫星能精确地保持它在轨道上的位置和姿态;广播卫星必须有足够的有效辐射功率, 以简化地面接收设备;广播卫星还必须有足够长的使用寿命和可靠度, 以降低停播率, 并避免经常更换卫星所带来的停播和浪费。

由于卫星通信具有传输距离远、覆盖区域大、灵活、可靠、不受地理环境条件限制等独特优点, 所以对覆盖范围来讲, 一颗通信卫星可覆盖地球面积三分之一多, 若在地球赤道上等距离放上三颗卫星, 如把三颗同步卫星, 相隔120°均匀分布, 卫星的直线电波将能覆盖全球有人居住的绝大部分区域 (除两极以外) , 可构成全球通讯网。

(1) 卫星数字广播

利用卫星传输广播节目是卫星应用技术的重大发展, 在广播电台的数字传输系统中, 卫星数字传输是非常重要并必不可少的。

节目由采集到制作再到播控系统后, 由主控机房将数字矩阵切换后的所有输出节目信号通过光缆、微波传输送到云岗卫星地球站, 从而实现广播电台的节目全面上星。如:将节目输出主路信号送入光端机, 通过光缆传输送到云岗卫星地面站;将节目输出备路信号送入微波端机, 通过微波以地对地的传输方式将信号发送到云岗卫星地面站。卫星地面站接收到主路和备路信号后, 通过卫星上行系统实现节目上星。

(2) 卫星转播车和现场直播车

卫星转播车和现场直播车丰富了节目传输手段, 使直播活动的播出安全有了保障。车的系统不仅可完成高质量无线数字传输, 提供高质量的转播传输和节目直播制作的支持, 还可以充当在非常规状态下, 解决部分主要节目的应急制作和传输。

卫星转播车和现场直播车集广播视音频技术领域中的节目采集、制作, 传输技术于一身。具备音频、视频、网络音视频节目的采集、传送和直播的能力, 它们既能组合在一起使用, 又能各自独立自成体系, 完成多媒体音视频节目的直播、传送任务, 可提供一个强大灵活的移动技术平台。传输系统中无线传输系统全部具有双向多媒体传输功能。

(1) 卫星转播车

卫星转播车可通过卫星、地面微波、地面电信线路等三种传送方式, 实现音频、视频、网络节目的转播, 整个系统包括:车载平台、Ku波段卫星传送系统、视音频采集系统、地面微波传送设备、电信传输系统、供电系统、空调等周边辅助设备。

卫星转播车主要是为大型转播现场提供综合传输信号以及现场视、音频信号采集、播控技术的平台。该系统可实现4路标清视频转播信号、多路音频转播信号的采集、控制。在卫星传输系统采用了DVB IP双向传输技术。该转播车的DSNG卫星传输系统采用DVB-S技术, 一般的需求是:可单向传输一路标清视频、六路立体声音频现场信号;而在特殊需求时, 可启用DVB IP数据传输功能, 在完成单向传输视音频信号的基础上, 增加双向网络传输功能, 在现场与电台之间提供网络、网络电话等双向功能。此外, 车载的微波系统和宽带数据专线传输系统也具备强大的双向传输功能, 可传输多路高质量音频信号、宽带网络信号、电话通讯等多种信号, 支持双向信号传输。

卫星转播车技术系统包括:车载传送系统、固定地面站传送系统、卫星转播车音视频系统等。

(2) 现场直播车

现场直播车能够实现广播节目、网络视音频多媒体的直播, 能够通过本车配备的flyaway系统、地面电信线路实现直播节目的传送。整个系统包括车载平台、广播节目播控系统、网络视频播控系统、电信传输系统、flyaway传送设备、供电系统、空调等周边辅助设备。

现场直播车主要是为国际台各调频栏目在各种直播现场提供可移动的直播平台。该系统不仅为频道提供现场直播机房, 还可为电台网站提供多路视频直播信号采集和控制系统, 同时, 为直播现场提供有线数据通讯、卫星传输等多技术手段的多媒体综合信号传输。

现场直播车的技术系统包括:车载音频系统、车载视频系统、传送系统等。在单一车载系统中, 不仅提供了具有音频及网络视频采集功能的直播室、而且还提供了可为直播所需的有线综合数据通讯、卫星传输等多种技术节目传输和通讯手段。

直播车同样具备强大的传输能力, 通过flyaway卫星传输系统可实现2Mbit的双向数据传输, 并通过宽带综合业务数据终端实现音频、网络及电话通讯的多业务数据传输。同时, 综合业务数据终端也可支持电信宽带传输网络, 实现多媒体的网络视频、音频的传输。除了宽带传输系统外, 还配置了ISDN综合业务网络音频编解码传输系统和电话备传终端设备等系统, 使现场直播车在大多数的传输环境情况下, 都可独立完成直播传输任务。

4 小结

6.通信工程师的职责内容 篇六

1、 负责通信机房电源设计的前期勘察;

2、 负责通信电源勘察现场的方案;

3、 负责完成通信电源设计及概预算;

4、 负责通信电源设计的可研及规划。

职位要求:

1、大学大专及以上学历;

2、通信、电子、计算机、自动化类等相关专业;

3、熟悉通信原理、了解各种测试仪器并能准确使用与分析;

4、工作积极,沟通能力强,学习能力强,具有良好的判断与决策能力、人际能力、沟通能力、计划与执行能力;

7.数字通信工程师岗位职责 篇七

专业:信息与通信工程

《数字电路》课程考试大纲

本课程考试的主要要求如下:

第一章 逻辑代数基础

1.掌握十进制数、二进制数、十六进制数的相互转换;

2.掌握五种基本逻辑运算(与、或、非、异或、同或);

3.掌握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和定理;

4.重点掌握逻辑代数的化简:公式法化简和卡诺图法化简.

5.掌握逻辑函数四种表示方法:真值表、逻辑函数表达式、逻辑电路图、波形图及各种表示方法之间的相互转换。

第二章 门电路

1.了解二极管、三极管和MOS管的开关特性及简单门电路的工作原理;

2.了解其它TTL门(与非门、或非门、异或门、三态门,OC门)的工作原理;

3.了解TTL和CMOS门电路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电压传输特性及输入、输出端负载特性;

4.理解TTL和COMS门电路的逻辑功能;

第三章 组合逻辑电路

1.了解组合逻辑电路中的竞争-冒险现象产生的原因及消除方法;

2.理解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3.掌握加法器、编码器、译码器、数据选择器及数值比较器的基本概念、工 1

作原理及应用。

第四章 触发器

1.了解RS触发器、JK触发器、D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及描述方法;

2.了解不同类型、不同结构、不同触发方式的触发器的时序波形图;

3.掌握各种类型触发器之间的相互转换;

第五章 时序逻辑电路

1.了解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

2.掌握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分析与设计方法;

3.了解时序电路尤其是计数器、移位寄存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4.掌握中规模集成计数器和移位寄存器的应用。

第六章 脉冲波形的产生和整形电路

1.了解脉冲产生及整形电路的分类及脉冲波形参数的定义;

2.了解施密特触发器、单稳态触发器、多谐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及其脉宽和周期的计算;

3.了解由555定时器构成的三种脉冲电路(施密特触发器,单稳触发器和多谐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及波形参数与电路参数之间的关系。

第七章 半导体存储器

1.了解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储器的工作原理;

2.了解存储器容量的扩展方式。

第八章 数/模和模/数转换

1.了解A/D与D/A转换器的工作原理及主要参数,了解A/D转换器的主 要类型;

2.了解逐次渐近型A/D转换器的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

3.掌握并联比较型A/D转换器的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

参考书目:

8.浅谈数字光纤通信系统 篇八

1、数字光纤通信系统

光纤传输系统是数字通信的理想通道。与模拟通信相比较, 数字通信有很多的优点, 灵敏度高、传输质量好。因此, 大容量长距离的光纤通信系统大多采用数字传输方式。

在光纤通信系统中, 光纤中传输的是二进制光脉冲"0"码和"1"码, 它由二进制数字信号对光源进行通断调制而产生。而数字信号是对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进行抽样、量化和编码产生的, 称为PCM (pulse code modu lation) , 即脉冲编码调制。这种电的数字信号称为数字基带信号, 由PCM电端机产生。从PCM设备 (电端机) 送来的电信号是适合P CM传输的码型, 为HDB3码或CMI码。信号进入光发送机后, 首先进入输入接口电路, 进行信道编码, 变成由"0"和"1"码组成的不归零码 (NRZ) 。然后在码型变换电路中进行码型变换, 变换成适合于光线路传输的m Bn B码或插入码, 再送入光发送电路, 将电信号变换成光信号, 送入光纤传输。

1.1 光中继器

目前, 实用的光纤数字通信系统都是用二进制PCM信号对光源进行直接强度调制的。光发送机输出的经过强度调制的光脉冲信号通过光纤传输到接收端。由于受发送光功率、接收机灵敏度、光纤线路损耗、甚至色散等因素的影响及限制, 光端机之间的最大传输距离是有限的。

例如, 在1.31μm工作区34Mb/s光端机的最大传输距离一般在50~70km, 140M b/s光端机的最大传输距离一般在40~60k m。如果要超过这个最大传输距离, 就必须增加光中继器, 以放大和处理经衰减和变形了的光脉冲。目前的光中继器常采用光电再生中继器, 即光一电-光中继器, 这相当于光纤传输的接力站。如此, 就可以把传输距离大大延长。

目前常用的光中继器有三种功能:再放大 (re-amplifying) 、再整形 (re-shaping) 、再定时 (re-timing) , 这三种功能的光中继器又称为“3R”中继器。但这种过程相对烦琐, 很不利于光纤的高速传输。自从掺铒光纤放大器问世以后, 光中继实现了全光中继, 通常又称为1R (re-amplifying) 再生。此技术目前仍然是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

1.2 光学信道

在通信系统中的信道有多种, 例如双绞线, 同轴电缆, 无线电波和光缆等。光学信道也就是我们所知道的光缆。

1.3 光接收机

从光纤传来的光信号进入光接收电路, 将光信号变成电信号并放大后, 进行定时再生, 又恢复成数字信号。由于发送端有码型变换, 因此, 在接收端要进行码型反变换, 然后将信号送入输出接口电路, 变成适合PC M传输的HDB3码或CMI码, 再送给PCM。

1.4 备用系统与辅助设备

为了确保系统的畅通, 通常设置都有备用系统, 就好比对磁盘的备份。正常情况下只有主系统工作, 一旦主要系统出现故障, 就可以立即切换到备用系统, 这样就可以保障通信的畅通和正确无误。

辅助设备是对系统的完善, 它包括监控管理系统、公务通信系统、自动倒换系统、告警处理系统、电源供给系统等。

其中, 监控管理系统可对组成光纤传输系统的各种设备自动进行性能和工作状态的监测, 发生故障时会自动告警并予以处理, 对保护倒换系统实行自动控制。对于设有多个中继站的长途通信线路及装有通达多方向、多系统的线路维护中心局来说, 集中监控是必须采用的维护手段。

2、数字光纤和模拟光纤优劣分析

2.1 数字光纤相对模拟光纤的优点

相对于模拟光纤传输, 数字光纤具有很多优点, 如:处理灵活, 可在同一硬件平台的基础上用软件实现不同系统的处理, 且处理一致性好, 可靠性高;杂波噪声抑制能力强;准确的实现信号时延, 有利于交叠区同播控制, 在一些特殊应用的场合 (如铁路) 这个功能特别有意义;便于传输, 在传输和恢复过程中不存在信噪比恶化, 信号纯净;网络拓扑形式灵活, 便于工程实际操作;一主带多从时噪声不累加, 噪声性能大大提升;克服由于模拟应用时上行支路光叠加引起的光路自激现象;方便随路管理数据传输, 可实现较大数据量的监控;便于引入有利于提高系统性能的处理手段, 如削波, 预失真等;对光传输路由要求较模拟方式低。这些优势使光纤传输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2.2 数字光纤相对于模拟光纤的缺点

尽管数字光纤通信具有很多优点, 但任何事物都有其局限性。相对于模拟光纤而言, 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 如:处理信号带宽受限于前端器件, 因此处理带宽较窄;有可能产生新的杂散;数字处理的时延较长 (取决于实现什么样的处理功能) ;数字器件价格较高等。

3、结语

目前, 我国光纤市场的需求依然很大, 而光纤传输作为所有网络的基础, 其未来的发展不可估量。从长期战略上看, 光纤产业也是国家重点支持和发展的战略产业, 相信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政策的支持,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必然可以凭借其技术优势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张骥祥, 刘淑梅.《数字光纤通信实际应用中的关键技术.》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2.

[2]赖光源.《数字光纤通信的发展与展望.》电力系统通信, 2002.

9.通信工程技术员的岗位职责 篇九

1、协同团队负责中国移动、电信、联通工程站点的施工、开通、故障处理;

2、学习具体工作中与业主或移动公司及相关人员的沟通。

4、学习施工站点现场施工、管理、开通、验收、整改。

5、学习相关技术报告填写,资料整理。

任职要求:

1、28周岁以下,大专及以上学历,电子类或通信类等相关专业;

2、有通信行业调试、开通经验及现场施工、工程管理实习经验优先;

3、身体健康,吃苦耐劳,能适应一定的工作压力;

10.数字通信信号自动调制识别技术 篇十

1 数字通信信号调制技术

1.1 通信中的调制技术

调制就是指对原始信号进行频谱搬移, 使其能满足复杂信道中传输的要求。在通信信号传输系统中, 信号发送端发出的信号我们称之为原始电信号, 一般的原始电信号的频率都比较低的, 不能或者很难在信道中传输,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就要对原始电信号进行处理, 处理的结果就是使原始电信号的频率能满足信道传输的要求, 成为频带较为合适的信号, 经过处理的信号我们称之为已调信号, 它们不仅能在信道中传输, 且能携带一定的信息。通信信号调制技术对于通信信号的传输具有重要意义。通信信号调制的样式也将对整个通信系统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有效性产生严重影响。因此, 为了保证通信系统能正常、高效的工作, 应选用合适的信号调制技术。

1.2 数字调制样式

数字调制的样式有很多,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数字调制样式分成不同的类别, 本文中对数字调制样式的分类是依据载波信号参数的不同进行的。依据载波信号参数的不同可以将数字调制样式分成很多种, 本文主要介绍常用的几种数字调制样式, 分别为幅度键控 (ASK) 、相移键控 (PSK) 、频移键控 (FSK) 以及正交幅度调制 (QAM) 。

振幅键控是根据载波的振幅随数字基带的变化而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数字调制方式。目前使用较多的振幅键控调制方式为二进制振幅键控, 二进制振幅键控调制方式中会有两种载波幅度变化状态, 分别由二进制中的“0”和“1”对应。二进制振幅键控调制方式可以通过模拟振幅调制方法和数字键控方法二种方法来产生信号。多进制振幅键控调制方式与二进制振幅键控调制方式原理相同, 只是多进制振幅键控可以传输具有多种不同幅度值的载波。多进制振幅键控信号可以视为多个二进制振幅键控信号的累加;

频移键控是通过随数字基带信号变化的载波频率的变化来进行信息传输的。二进制频移键控中会有两个不同的载波信号频率, 分别由二进制中的“0”和“1”对应。二进制频移键控信号与二进制振幅键控信号之间具有相关性, 两个二进制振幅键控信号可以看作为一个二进制频移键控信号。二进制频移键控信号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产生, 分别为模拟调频电路和键控法。模拟调频法具有实现方式简单的优势, 而键控法具有产生的信号频率稳定性高、信号转换速度快的优势;

相移键控通过随着数字基带信号的变化而变化的载波相位的变化来进行信息传输的。根据相位变化方式的不同, 相移键控可以分为绝对相位键控和相对相位键控两种方式。二进制相移键控有0和π两种载波相位状态, 分别由二进制信息中的“0”和“1”对应。二进制相移键控产生信号的方式有两种, 分别为模拟调制法和键控法;

正交振幅调制通过振幅和相位的联合变化来传输信号的, 正交振幅调制也有两个载波, 但这两个载波不仅是同频率的还是正交的。正交振幅调制的原理是通过两路相互独立的基带信号完成对两个正交载波的调控。

2 数字信号调制识别技术的类型

2.1 基于决策理论的数字信号调制识别技术

基于决策理论的数字信号调制识别技术就是指利用决策理论的调制算法进行信号调制。目前, 这种数字信号调制识别技术已经逐渐成熟, 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频率较高。使用这种信号调制识别技术第一步就是要根据接收到信号的瞬时特征进行特征参数构造, 再选取合适的判别方法, 将构造的特征参数和门限值作比对, 以此来完成信号调制样式的识别工作。在使用这种调控识别技术时还会遇到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可能会影响信号传输的质量。常见的问题有非弱信号段判决门限的选取和确定特征参数的门限值的选取。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2.2 基于高阶累积量的数字信号调制识别技术

最早使用信号调制识别技术都是以二阶统计量为基础的进行的, 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信号传输要求的提升, 人们逐渐发现以二阶统计量作为信号调制识别的基础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 在这种背景下, 以高阶累积量作为分析工具的通信信号调制识别技术应运而生。这种调制识别技术克服了二阶统计量的缺点, 具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现在已经成为通信领域中较为常用的一种信号调制识别技术。

2.3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数字信号调制识别技术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数字信号调制识别技术是在以决策理论为依据的信号调制识别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基于决策理论的调制识别技术是一种传统的信号调制识别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这种技术愈加成熟, 但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却发现它具有一定的缺陷性。针对这种情况, 专家提出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数字信号调制识别技术, 这种技术具有自动选取参数的判决门限的优势。

3 总结

总之,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信号传输环境的不断变化, 进行数字通信信号自动调制识别技术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现阶段, 数字通信信号自动调制识别技术的发展取得了有效的成果, 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没有解决, 专家学者应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相关方向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少凯, 董斌, 刘宁等.基于谱线特征的MPSK调制识别[J].通信技术, 2010, 43 (8) :127-128, 131.

11.无线通信工程师的具体职责 篇十一

1. 负责宏站的勘察设计;

2. 结合用户业务需求,开展用户技术交流与沟通,负责通信工程方案设计、修改及会审等设计工作;

3. 协助解决工程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4. 能适应长期出差的工作;

任职资格:

1. 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等相关专业,专(本)科生以上学历;

2. 了解通信和信息化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

3. 了解移动通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术发展动态;

4. 具备相应的计算机使用能力,会使用AUTOCAD绘图软件优先;

5. 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沟通协调和语言表达能力。

6. 能承受较大工作压力,能适应长期出差及外派。

12.通信工程师的职责内容 篇十二

职责:

1、负责通信运营商的传输线路设计工作,负责基站接入、网络优化、驻地网、视频监控、小区宽带、数据接入等传输项目的现场勘察工作;

2、现场勘察需手绘平面路由图纸和施工路由长度;使用CAD、OFFICE等软件进行图纸绘制、预算编制及文本编写。

3、负责参与运营商网络技术支持和技术交流,提供技术支撑服务;

4、负责与甲方、监理、工程施工人员等进行沟通协调、技术支持。

岗位要求:

1、通信类、计算机相关专业;

2、___年以上传输管线设计经验,能独立完成现场勘察、出图、预算及出版;

3、熟练掌握CAD设计软件及办公软件;

4、熟悉移动网络结构,做过移动FTTH、基站接入及集客专线接入者优先考虑;

5、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通信工程师的职责内容2

职责:

1、了解移动通信原理,具备分析能力,具有无线网络优化的相关知识。

2、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学习及决断能力。

3、能够判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建议和方案,组织实施。

4、良好的技术文件撰写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良好团队合作精神,能够承受工作压力。

任职要求;

1、大专以上学历,通信相关专业毕业生;

2、熟悉路由器、交换机等功能;

3、责任心强、勤于思考、动手能力强、较好的表达沟通能力;

通信工程师的职责内容3

职责:

熟悉松下、东芝、NEC、AVAYA、华为、爱立信等不限品牌的任一或多个品牌语音交换机设备安装、调试或售后服务工作内容;

能高效、积极、顺畅地与客户沟通。建立长期信任和合作关系维护。

能应对不同安装环境的现场管理及故障解决。思维敏捷和动手能力强。有较强项目文档制作能力。

任职要求:

1、___年或以上语音交换机或网络设备技术安装、售后经验均可。公司提供岗前培训及实操锻炼机会;

2、大专及以上学历,计算机科学、机电、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

3、学习能力强、有吃苦和担当意识。能全盘管理项目安全、进度及签验收等一条龙事物者高薪优选。

通信工程师的职责内容4

职责:

1、负责通信机房电源设计的前期勘察;

2、负责通信电源勘察现场的方案;

3、负责完成通信电源设计及概预算;

4、负责通信电源设计的可研及规划。

职位要求:

1、大学大专及以上学历;

2、通信、电子、计算机、自动化类等相关专业;

3、熟悉通信原理、了解各种测试仪器并能准确使用与分析;

4、工作积极,沟通能力强,学习能力强,具有良好的判断与决策能力、人际能力、沟通能力、计划与执行能力;

5、有C语言基础优先。

通信工程师的职责内容5

职责:

1)无线通信基带算法、调制算法仿真;

2)通信设备、系统及产品的方案设计与优化,负责设计文档编写;

3)与软件工程师、算法实现工程师合作调试硬件平台,解决设备及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4)根据项目需要,配合完成其他相关工作。

资格要求说明:

1)本科及以上学历,通信、信息工程、信号与信息工程处理等相关专业;

2)具备扎实的通信理论基础,深入理解软件无线电的思想;

3)熟悉GSM/CDMA等通信技术,良好的通信电路设计知识;

4)深入理解通信原理和无线信号的处理算法,精通信号同步、编译码/CFR/DPD/OFDM/LTE等技术者优先;

5)具备良好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求知欲强,具有探索精神;

13.通信业主动融入“数字福建” 篇十三

一、主要成效

(一) 信息化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2001-2011年, 全省电信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额1026.7亿元;光缆线路长度从7.75万公里增加到48.5万公里, 增长525.1%;固定电话交换机容量从820万门增加到1748万门, 增长113.2%;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从887万户增加到7180万户, 增长709.5%;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从零发展到907万个。超前发展、不断跃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的通信能力, 为“数字福建”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网络基础。

(二) 信息化应用日益普及

2001-2011年, 全省电话用户总数从1381万户增加到4568万户, 增长230.8%, 其中3G电话用户增加到449万户;全省互联网用户从198万户增加到2872万户, 增长1350.5%, 域名总数达52.8万个, 网民数量达2102万人, 网站数量达15.1万个, 无线宽带城市用户数达312万户 (信息化应用用户数达150万户) , 多项指标居全国前列。福建省信息化水平居全国第七位。庞大的用户群为开发和普及“数字福建”各种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空间。

(三) 城乡“数字鸿沟”日益缩小

实现了建制村村村通电话、20户以上自然村通电话。全省固定电话普及率达27.77部/百人, 移动电话普及率达97.2部/百人, 电话普及率居全国第六位, 互联网普及率达78.6个/百人, 建制村宽带普及达98.1%, 沿海建制村3G覆盖率达100%, 农村3G网络有效面积覆盖率达97%。城乡电话和互联网普及率的提升, 极大地促进了城乡信息化应用, 为福建跃升全国信息化水平第七位奠定重要基础。

(四) 服务社会转型成效日益突出

通信业开创性地推出了集团专线、手机智能终端、中小企业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IPTV、视频监控、GPS定位、电子商务、物联网、动漫、云计算、三网融合及TD-LTE等十几个主要转型业务和先进技术服务, 电信资费年均下降近20%, 有力地支撑了“数字福建”主导的各种开发与应用, 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通信需求, 促进了行业持续、稳步发展。截至2011年年底, 全省电信业完成电信业务总量412亿元, 十年年均增长13.3%;完成电信主营业务收入350亿元, 十年年均增长13.2%;非话业务所占收入比例 (电信业务转型主要指标) 从2001年的15%大幅提升到50%以上。转型有力地带动了本地增值电信服务、互联网等产业链上下游发展, 增值电信服务企业从“九五”末的93家增加到2011年年底的1727家, 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企业达320家, 互联网接入企业达54家, 以及16家通信参建企业取得甲级 (一级) 资质。“无线城市”的建设和物联网应用也带动了一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发展。

(五) 闽台通信业交流日益密切

两岸三地信息通信业界首次通过互联网视频交互方式直播海峡信息通信应用合作论坛, 实现了闽台两岸通信业中高层互动交流。闽台两岸通信产业联盟率先在厦门签约缔结友好合作关系。同时, 制定闽台无线智慧城市产业合作方案。“厦门—金门”直达通信海缆和TSE-1海缆“福州—淡水”传输系统工程建设加快推动, 平潭“智慧岛”建设全面铺开。

二、主要做法

(一) 通过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强化对参与“数字福建”建设的引导

2001年, 为响应时任福建省长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建设“数字福建”的号召, 福建省通信管理局作为省“数字福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单位, 及时组织成立了通信业推进“数字福建”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 每年提出具体目标举措, 将相关重点项目纳入省数字办工作盘子, 把规划作为行业战略转型的“指南”, 提出一系列基于电信网和互联网的重点工程, 并积极争取列入地方重点建设项目, 引导企业投资发展。同时, 密切关注转型发展运行情况, 加强对信息化项目应用情况的分析研判, 改善统计工作, 把推进转型发展融于管局日常工作, 并列为行业发展战略, 消除了企业在转型初期因产出与投入不对等而产生的疑虑, 使加快转型渐成行业共识。这些工作, 既为通信业加快转型提供了政策支持, 也为运营企业与信息化项目应用部门互通情况打通了渠道。运营企业在参与“数字福建”建设、深化信息化项目对接应用中找到了自身定位, 拓展了行业转型新思路。

(二) 通过借力借势借智, 为参与“数字福建”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

注重加强与地方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沟通, 争取把行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思路和目标纳入部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大盘中去统筹、去谋划, 融入福建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布局中去推动、去落地, 努力为行业转型营造良好环境, 形成推动行业转型的合力及浓厚氛围。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的《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意见》和工业和信息化部与福建省政府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 赋予福建省通信业一系列先行先试政策, 厦门市被列入全国首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离岸呼叫中心业务试点和TD-LTE规模网络技术试验城市。三家通信集团公司也分别与福建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落地项目已达30多个, 有力支撑和促进了行业转型。通信业转型发展多项工作被福建省委、省政府纳入工作大局之中, 省政府一年多来陆续出台了5份扶持文件, 省领导多次批示帮助解决行业发展的难点问题。实施城乡通信信息化提升工程连续两年被纳入福建省委、省政府“五大战役”、为民办实事项目, 工程所涵盖的“信息下乡入村”提升项目、“海西无线宽带城市”提升项目和“社区信息化”提升项目, 两年累计投资108亿元, 推进了光纤入户、宽带到村、3G覆盖进程。充分利用3G网络建设全面铺开的有利时机, 实施“136”计划, 加快推进“无线城市”、“智慧城市”建设, 协调落实3G发展政策, 推动落实通信建设规划编制、项目审批、拆迁补偿、安全保护、共建共享等。推动我省地产电子产品与TD应用相结合, 促进本省电子制造业与通信业互动、融合, 培育发展TD产业链。积极争取了集团公司将戴尔、万利达、星网锐捷、联想、福建鑫诺、厦门敏讯等福建本地产电子产品纳入集团采购范围。高度重视“宽带福建”建设, 争取出台支持光纤宽带发展政策, 推进“光进铜退”, 推动宽带业务创新和应用深化, 2011年新建光纤宽带乡镇214个、光纤入户小区3274个, 到2012年年底将实现光纤入户用户达100万户, 城市地区20Mbps带宽覆盖率超过90%, 农村地区接入带宽提高到2Mbps。此外, 积极促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向纵深推进, 累计节约资金超过10亿元, 温福、福厦高速铁路等重点工程通信基础设施共建率超过90%。

(三) 通过项目对接深化转型, 为“数字福建”建设提供丰富的信息化应用

一是推动项目带动、品牌带动。认真组织项目对接工作, 把项目作为企业实现战略转型的有力“抓手”。组织实施面向各级政府部门的“拥政”工程, 面向教育文化、公共卫生等社会公共领域的“为民”工程, 面向大中型企业的“融合”工程。“十一五”期间新增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的“平安”工程、以面向农村地区和近海养殖区域的“惠农”工程, 并提出了“136”计划, 一个基础即无线城市建设, 三项推动即推动建立“无线城市”产学研用机制、壮大产业链、设立产业基地, 六项重点应用即推广物联网基础应用、促进移动电子商务发展、建设公共卫生领域信息化综合平台、推动社区信息化建设、推进企业信息化公共平台应用、推广民生咨讯服务等重点公共信息平台应用。同时, 通过举办“数字福建十年成就暨第二届海峡信息通信应用展”、“信息通信技术 (ICT) 与智能电网论坛”等活动, 全省通信业累计对接项目738个, 合同金额21.93亿元, 促进了项目、技术、资金和市场的有效对接, 一批信息技术在项目对接中得到推广和应用, 被广泛应用于民生服务, 既推进了行业转型, 又提升了社会效益, 受到社会好评。同时, 结合平安校园、平安电话联防、安全生产等平安福建建设活动, 重点推动“全球眼”监控系统、出租车GPS安全服务系统、海洋渔业安全应急平台的应用, 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服务。例如, 电信公司开发的“流动人口网上警务室”项目创新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模式, 受到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同志的充分肯定。二是培育壮大产业链。积极为产业链搭建平台, 激发互联网增值服务等产业链各方的积极性, 扶持增值电信业务发展,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单位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网龙、三五互联等多家企业先后上市。促进通信业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 积极培育移动电子商务等新型消费业态, 加快发展手机电视、网络电视、动漫游戏等新兴产业, 支持中国电信、中国移动手机动漫运营基地做大做强, 推动手机动漫产品创新快速发展。加快互联网发展和应用, 推进宽带业务创新和应用深化, 已有26.4万家网站在福建接入。三是促进闽台通信业深度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福建独特的对台优势, 制定了闽台无线智慧城市产业合作对接方案, 促进闽台通信业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形成了对口合作、常态互动的格局。集聚行业力量, 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层次地推进平潭综合实验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 出台十项举措支持打造“平潭智慧岛”, 探索闽台合作的新途径和新模式。

(四) 通过创新模式, 提升“数字福建”应用水平

通信业在“数字福建”特别是政务网建设中创新模式、攻坚克难, 从2001年到2003年投资4000多万元率先在全国建成全省政务网, 2009年年底前又以全国最快的速度建成全省电子政务外网, 形成了省市县乡四级网络体系, 并承担日常运行维护至今, 让福建电子政务在政府投入资金不多的情况下挺进全国先进行列。2001年我省启动的村村通电话建设, 使我省成为2000年电信政企剥离后全国最早启动电信普遍服务工作的省份, 首创多家基础电信企业分片包干的做法, 攻克了农村电信普遍服务的难题并被信息产业部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加快了农村电信巨大市场的形成和信息化进程。从2001年开始, 通信业投入近亿元和大量的人力, 前后历时5年艰苦施工, 于2005年9月28日提前实现了全省14595个行政村全部开通电话;此后又通过4年时间投入近2亿元于2009年11月底提前实现全省2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电话。2008年厦门建成开通了全国首个TD“无线城市”, 2011年福建建成开通了全国首个省级“无线城市群”, 接入各类资讯信源1500多个、应用近800个, 累计发展用户140多万, 访问次数达3000万次, 成功打造了一系列便民精品应用, 极大地推进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2010年, 省通信管理局联合省数字办率先在全国出台了《农村信息化标准》和《社区信息化标准》, 截至2011年年底, 全省累计建成星级信息化社区2192个。组织编撰我省首部信息化建设案例, 指导全行业持续推进信息化建设, 积极引导企业以更加开阔的视野面向信息蓝海、推动战略转型。当前, 各企业加快了信息化项目的推广步伐, 纷纷与政府机关、企事业和其他各信息化应用部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初步形成了规模运营、规模收益的局面, 行业转型正向纵深推进。

三、几点体会

十年来, 福建省通信业融入“数字福建”建设并取得成效, 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 发挥优势, 主动对接

信息化浪潮方兴未艾, 通信业具有网络、技术等优势, 通信业充分认识到“数字福建”的战略高度和历史机遇, 一开始就以推进信息化为己任, 集全行业力量, 积极参与, 主动对接, 将行业发展整体纳入数字福建建设规划, 将新技术和转型业务优先服务数字福建应用, 主动承担重大工程建设, 努力创新业务和商业模式, 赢得了省委、省政府及省数字办与有关部门的高度信任和认可。

(二) 定位准确, 有效作为

通信业是数字福建信息基础设施和公共应用平台建设的主力, 是业务和商业模式创新的主体, 是带动信息化产业链的主要环节。十年来, 通信业在数字福建建设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作用进一步凸显,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定位准确、有效作为, 特别是通信管理局作为行业主管部门, 通过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制定和落实规范标准、发掘和示范典型应用、营造和维护发展环境等措施, 科学谋划, 扎实推进, 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三) 服务民生, 促进融合

在“数字福建”建设中, 通信业必须践行“为民、惠民”举措, 牢记社会责任, 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充分发挥通信业网络、技术、人才优势, 造福于民、造福于社会。这几年, 福建省通信业紧紧围绕广大电信用户关注的热点问题, 在抓好电信普遍服务、降低电信资费水平、提升电信服务质量、清理“垃圾短信”、信息服务“三农”、推动网络和谐发展等工作中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 “打电话方便程度”曾被群众誉为最满意的工作之一。

四、“十二五”工作思路

(一) 总体思路及主要目标

“十二五”期间, 福建省通信业将按部、省有关部署, 在更高的起点上参与推进“数字福建”建设, 突出抓好十项重点工程, 深化行业战略转型, 促进信息基础设施先行发展, 为“两化”深度融合提供网络支撑。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将超过600亿元。预计2015年, 我省通信业的业务总量将达到700亿元, 年均增长15%左右;业务收入将突破500亿元, 年均增长率为9%左右。到“十二五”末, 全省电话用户总数超过5000万户, 其中移动电话用户数超过4000万户。全省互联网用户总数将超过4500万户, 其中移动互联网用户占比超过80%。全省移动交换机容量超过8000万门, 全面推进“宽带福建”建设, 实现全省建制村宽带通达率达100%, 全省城市用户接入能力平均达到20Mbps以上, 农村用户接入能力平均达到12Mbps以上, 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超过1500万个, 光缆线路长度将超过65万公里。建设“平潭智慧岛”, 2015年实现全岛“光纤入户”, 向“百兆接入、千兆到楼、T级城域出口”目标迈进。

(二) “十二五”期间参与“数字福建”建设十项重点工程

上一篇:那儿花儿朝向着阳光初中作文下一篇: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实操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