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下册教案(全册)总复习(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

2024-08-23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下册教案(全册)总复习(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精选9篇)

1.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下册教案(全册)总复习(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 篇一

课题 教时             50

学  习

目  标 1、让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观察、测量、图形和统计的有关知识。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  习

重  点

理解观察、测量、图形和统计的有关知识。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复习观察与测量

1、复习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1)用实物投影仪出示题目:

一棵大树高10厘米   小明的身高是110米    房子高3厘米   一支铅笔长15米

(2)让学生判断这样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3)反馈时,师可强调:通过这四道题,我们可以发现,表示一个较长物体或较高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米做单位;表示一个较短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则以厘米为单位。

2、复习厘米和米的进率。

师:大家刚才表现的不错,接着老师又要考考你们了。你们知道1米等于多少厘米吗?

3、复习测量的方法。

(1)用尺子测量数学书一条边的长度。

(2)让学生根据所看到,指出错误的地方,并请一生上来纠正。

(3)反馈时,师可强调:两物体的长度或高度一定要把尺子的一端对准0刻度,根据另一端与尺子重合的位置,读出数值。

(4)让学生做第5题。

(5)帮助学生弄懂题意。

(6)学生独立完成。

(7)集体交流。

4、复习观察物体。

(1)将一辆玩具小汽车放在讲台上让学生从各个面进行观察。

(2)请学生说说从不同的面,你看到了什么?

(3)让学生做第7题。

二、复习图形和统计

1、复习有趣的图形。

师:小朋友们,我们学过哪些有趣的图形?

师:说得真棒!现在我们以同桌为小组,进行“你拿我说”的游戏。

(1)七巧板游戏。

A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七巧板,用七巧板拼成一个自己最喜欢的作品。

B生同桌小组互动活动,后反馈

(2)让学生完成第6题。

2、小小储蓄罐(第13题)

师:小朋友们,你有储蓄罐吗?你知道储蓄罐有什么用吗?

师:xx同学说的真好。小明也有一个小猫储蓄罐,我们一块去看看,号码?

三、课时小结

学 生 活 动

生:1米=100厘米

生: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形。

帮助学生弄懂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

生:我有一个小猪储蓄罐,它可以帮我把平时没有用的钱存起来,等有用的视乎再拿出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总复习(四) 教时                  51

学  习

目  标 1、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学  习

重  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你喜欢观察身边的事情吗?

师:今天咱们就进行一场“生活有心人”的比赛,大家愿意参加吗?

二、“生活有心人”的大赛

师:在今天的比赛中,老师设置了6道难关。现在我们就先过第一关吧。

1、明明的文具。(第2题)

(1)用实物投影仪出示题目。

(2)让学生说说从题中能获得的信息。

(3)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获得的信息提问题。

师:大家顺利的过了第一关,接着我们要过第二关了,大家有信心吗?

2、畜牧场的小动物。(第9题)

师:小朋友们再次闯关结束,大家还想继续吗?就让我们接着闯第三关吧。

3、夏令营(第10题)

师:大家又顺利的闯过了第三关。现在我们就一起轻松轻松,去商店逛逛吧,看看在那儿会有怎样的问题等着我们。

4、商店购物(第12题)

师:小朋友们的表现越来越出色了,接着我们要闯第五关了,大家还要继续努力呀。

5、大象搬木头。(第16题)

师:大家的表现老师十分地满意,现在我们要闯今天的最后一关了。

6、套圈游戏。(第17题)

(1)用实物投影仪出示题目。

(2)让学生说说从题中能获得的信息。

(3)帮助学生看懂题意。

三、课时小结

师:今天我们进行了“生活有心人”的比赛,大家表现得十分出色让老师很满意。希望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做生活的有心人,好吗?

四、布置作业。 学 生 活 动

生:喜欢。

生:愿意。

(1)让学生说说从题中能获得的信息。

(2)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获得的信息提问题。

(3)集体交流。

生独立解决问题。

集体交流

2.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下册教案(全册)总复习(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 篇二

学  习

目  标 1、在具体情景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学  习

重  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发法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讲述小兔拔萝卜的故事

2、出示主题图:板书课题  拔萝卜

二、分析情境,提出问题

1、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解决问题

三、探索算法

1、提问:36+23=?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2、小组内交流算法:

3、、竖式计算:

36

+23

---

59

说说在进行竖式计算时需要注意些什么?给小伙伴们提个醒

小结算法:笔算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4、口算或竖式计算:43+25

四、试一试。

1、36-23=?你能自己算出来吗?试试看

五、巩固练习

2、判断正误:森林医生

1、讲啄木鸟的故事

2、请找出每个树林中竖式计算的错误原因并改正。

3、看图列式

(1)、你能说说这道题的意思吗?

(5)、第5题提问解答

1、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你能用获得的信息解决书上的两个问题吗?

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谁会解决?

总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 生 活 动

一共有多少个萝卜?

小黑兔比小白兔多拔几个?

小白兔比小黑兔少拔几个?

如何列式计算?

方法一:摆小棒计算

方法二:在计数器上拨珠计算

方法三:先算30+20=50  6+3=9  50+9=59

方法四:先算36+20=56再算56+3=59

方法五:先算23+6=29 再算29+30=59

方法六:列竖式计算

2、交流方法

1、独立完成练一练1、2题,集体反馈。

3、交流,讲评。

(2)、独立列式解答

(3)、你从这道题中知道了什么新知识?

(4)、口算

1、请用口算或竖式计算,完成第二题

交流校对,并选几道说说口算方法

学生组内完成并汇报。

板书设计

拔萝卜

一共拨了多少根萝卜?

36+23=59(根)

3  6

+  2  3

5  9

答:一共拨了 59根萝卜。

教学反思

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下册教案(全册)总复习(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 篇三

学习

目标 在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的加减法运算与生活的联系。

正确计算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正确运算。

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的过和,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

重点 正确计算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

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一、口算:

35+5064-437-306+72

70-2038+2058-54+44

二、你能算出温差是多少吗?

北京:5--15度北就的温差是多少?

上海:10--18度上海的温差是多少?

三、比较方法:可以先算出得数后再进行比较,也可以根据左右两式关系直接比较。

四、26页第四题。

1、你喜欢哪两种玩具?需要多少元?

2、说说50元可以买哪两种玩具?

五、游戏:信鸽送信。

六、图画应用题。

26页第6题,7题。

总结:说说本节课你又有了哪些收获? 学生活动

学生看图说出图意,并理解“温差”的意思?

想计算出这一天的温差即:用最高温度减去最低温度。

学生独立填写,指名汇报。

完成教材26页第三题。

看图,说一说你在书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在小组内练习用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全班交流。

教师出示信箱,让学生自己写算式,向信箱内投。

观察情境图,说一说从图中自己知道了哪能些信息,再根据问题列式计算。

板书设计

练习二

一班 二班

20人 23人

一班比二班少几个人23-20=3(个)

二班比一班多几个?23-20=3(个)

4.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下册教案(全册)总复习(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 篇四

学  习

目  标 1、在具体情景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3、向学生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学  习

重  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讲述青蛙吃害虫的故事,出示主题图。

青蛙在田里干什么?

揭示课题并板书

我们应该怎对待它?

二、提出问题,列出算式

1、看了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解决问题

三、动手操作,探索算法

1、用计数器拨一拨56+30

2、由拨珠过程想一想,56+30是怎么算的?

3、出习题,讲算理:23+40   46+50

4、用计数器拨一拨56-50 ,

5、想一想计算过程

6、出算式,讲清算理:74-40  62-50

四、巩固练习

看图说图意,再列式计算

五、总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 生 活 动

青蛙吃害虫。

学生回答。

两只青蛙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大青蛙比小青蛙少吃多少只?

列出算式计算

先拨什么,再拨什么,结果是多少?

想一想,先拨什么,再拨什么,得多少?

完成书中练习题。

板书设计

青蛙吃害虫

56+30=86(只)

56-30=26(只) 教学反思

5.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下册教案(全册)总复习(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 篇五

学  习

目  标 1、通过活动进一步巩固退位减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能。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策略,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得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交流合作的能力。

学  习

重  点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我们很久没去大森林里走走了,今天的天气看上去还不错,你们想和老师一块去吗?

师:不过去之前,我们要进行一场夺星比赛,胜出的人才能参加,大家有信心胜出吗?

二、巩固练习

师:本次夺星比赛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考大家的竖式计算,第二部分考口算,没做对一道题就得一颗星。大家都准备好了吗?

师:请你们翻开课本

学 生 活 动

生:想

生:有

生:准备好了。

板书设计

6.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下册教案(全册)总复习(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 篇六

学习目标 a) 通过练习,学生能熟练、正确计算。

b) 在解决加减法的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

c) 在解决加减法的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

学习

重点 通过练习,学生能熟练、正确地计算。

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一、复习(出示口算卡片)

师:这一组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该如何计算?

师:这一组算式又有什么共同特点,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师: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口算练习。

1、开小火车

师:我们一起来比一比,哪列火车开得稳,开得快。

a)

b)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左右两式的关系直接比较。

三、解决问题练习。

1、“练习二”第2题

小朋友,你们听过天气预报吗?谁来当播音员预报一下北京和上海的温度。

师:这个温度表示什么意思?什么叫温差?你能计算出北京、上海的温差吗?试一试。

一、游戏

教师在讲台前摆放5只信箱,把算式卡片分发给学生,进行送信游戏。

二、课时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进步?这些进步是怎么得到的?

学生活动

1、30+60=70-40=

40+60=80-20=

2、4+25=37-6=

53+6=79-9=

3、14+70=96-30=

42+20=77-60=

d) 比大小

c) 学生独立完成3题,并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学生看题目回答。

认真听游戏规则,小组内进行游戏。

板书设计

7.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下册教案(全册)总复习(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 篇七

本节课通过做手影游戏,让每个同学展现自己的“艺术之手”、“灵巧之手”、“勤奋之手”等,从中了解了人类的双手不但能劳动,从事艺术活动,帮助其他小朋友,还能传达情感。使学生有把自己的手变成一双勤劳、能干的双手的意识与愿望。

教学目标:

通过描画自己的影子,感受图形的外形美。通过描画和添加的表现手法,对简洁图形的艺术美有初步的了解。在描画中,能运用合理的构图、丰富的想象进行添加和组合。

教学重难点:

通过合理的构图使影子图形作为主体鲜明、饱满的反映在画纸上。产生对事物外形变化的观察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力和理解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皮影、剪影作品、录像,准备投影仪。

学生:收集剪影作品,在大自然中寻找影子。准备手电筒、彩色纸、画板、作业纸、铅笔。

教学活动过程:

一、看影子

放有关皮影戏表演的录像,体会其中的乐趣。利用投影仪做类似的表演。带领学生来到校园里,在阳光下观察自己和大树及其它事物的影子,感受影子的奇特造型。试着在阳光下做手影游戏。

二、再现影子

以游戏的形式与学生一起通过阳光的照射画影子。学生们自由组合,一人在灯光下做手影游戏,另一人将投影在作业纸上的手影描画下来。

三、再造影子

通过对物体的旋转,观察由此而产生的不同的影子变化,了解物体外形结构与影子之间的关系。

四、创作影子

学生在阳光下做出各种形体姿态,互相描画。创作出美丽的影子。

五、美化影子

在描画影子的画中进行联想与添加,使它成为一张完整的创作画。

看剪影

欣赏民间剪影作品,体会其简洁图形的艺术美。把影子留住

师生一起以游戏的形式,在投影仪的帮助下将一位小朋友的影子轮廓画在一张彩色纸上,然后用撕或剪的方法做成剪影。

六、教学评价与反思:

1、合理的构图使的影子图形作为主体鲜明而饱满的反映在画纸上。2、描画的影子清晰并准确的造型。

3、是否有助于学生产生对事物外形变化的观察。第2课《走近大自然》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自然界随手可得的材料进行造型游戏。

2、同学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作品。

3、走近自然,更加热爱自然。教学重点:

1、是否能积极参与这次活动的全过程。

2、是否能与同学友好合作。

3、是否对自己的材料特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4、是否能进一步领略大自然的美丽。课前准备:

1、收集一些沙雕、大地艺术和岩画的作品图片。

2、学生准备相应的工具材料,如:各种废旧物品(瓶子、罐子、彩色纸、绳子、彩色塑料纸、竹竿、芦苇、芦花、高粱穗……)、工具(铲子、水桶、画笔、颜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沙雕作品、大地艺术作品等图片 沙雕作品

二、讲授新课

沙雕是一种以沙和海水为基本材料的雕塑艺术,它通过堆、挖、雕、掏等手段塑成各种造型。沙雕只能用沙和水为材料,不允许使用任何化学粘合剂。作品完成后经过外表喷洒特定胶水加 固,在正常情况下一般可以保持几个月。沙雕属于大地艺术的一种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其体积的巨大是传统雕塑难以比拟的,具有强烈 的视觉冲击力。

沙雕是一门边缘艺术,融合雕塑、绘画、建筑、体育、户外娱乐等各大元素。一般的爱好者不需要特别的专业训练,所有的人只要愿意都可以做。

冰雕是一种用天然的冰加工而成的艺术品。它是俄国人首创的。1740年,欧洲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寒冷天气,除了南部地区外,均被坚冰封锁,所有的河流湖泊都结上了厚厚的一层冰。在这寒冷的冬天里,专横跋扈的俄国女皇安娜伊万诺夫开了一个很残酷的玩笑:下令工匠用冰块在彼得堡的内瓦河上建一座宫殿,用作失宠的王子米歇尔格里申的新婚住所。工匠们无奈,在河上建成了一座长17米,辟有3间冰室的冰宫,冰宫内还摆放着各种造型美观的冰制家具、床上用品以及炊具,宫内的小花园里还“长着”用冰塑的各种花草树木。冰宫修好后,女皇命王子在冰宫中举行了婚礼,并且在那里度过了洞房花烛之夜。安娜伊万诺夫的恶作剧导致了冰雕艺术的诞生。从此,艺术园地中又增添了冰雕这一奇葩。

三、讨论,分组进行制作,制定比赛要求

小朋友们今天你是不是也想来试一试呢?我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个可以让你们挥洒的好地方——沙坑。

请同学讨论你想让这些地方呈现怎样的效果(喜气洋洋的、冰天雪地的、异国风情的、神秘的、亮丽的……?)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大家一起来交流。(1)保持课堂纪律,注意安全。(2)立意新颖,构思巧妙。(3)能与同学团结合作。

(4)制作完之后能及时清扫场地。

四、讲评

评出最佳方案奖、最佳设计奖,最佳制作奖。学生互相进行评论,老师点评。

五、课后拓展

可以装饰其他墙面、树杆、山石等。教学随感:

对大地艺术、沙雕、冰雕有了深入的了解,学生感叹于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第3课《花地毯》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地毯的实用性和装饰性。

2、引导学生运用绘画方法来设计一块小地毯。

3、培养学生的绘画设计能力。

教学重点:

选择或创造出富有特色的图案。教学难点:

色彩搭配是否合理。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和范画。

学生准备油画棒、水彩笔、课本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课本图片、学生优秀作业。

2、讨论:“小地毯”图案怎样组成?“小地毯”用什么方法表现的?它美在哪里?运用什么色块、线条来组合成各种各样的地毯图案。

二、讲授新课

1、一加一等于二,无数块花纸片就变成了一块美丽的花地毯,我们可以运用剪贴、绘画的方法来综合设计一张花地毯,可以选择不同的图案和色彩来表现自己的独特设计。

2、今天你想用什么线条、图形来画花地毯?

3、你还可以把它变化吗?教师示范。

4、请学生在黑板上把小方形上添加花纹、线条,学生互评。

三、布置作业 运用画的方法设计一块“小地毯”。

四、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涂色时注意色彩的深浅搭配,色彩鲜明。

五、评价

教师点评。

学生互评。你喜欢哪张地毯,你觉得它美吗,为什么?

六、小结

同学们,如果我们平时都能仔细观察自然、观察生活,发挥想象,那么一定会有 新的惊喜。

七、课后拓展

让学生尝试用更多的旧材料(如:布、绳、绒线、废纸、扣子等材料)来设计制作“小地毯”。

第4课《分一分 变一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分蛋糕与吃蛋糕时的喜悦。

2、激发学生的想象,并描绘出造型各异的蛋糕。

3、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分割方法,把蛋糕分割后重新组合成新的画面。

教学重点:

1、是否能大胆想象,并描绘出新颖的蛋糕。

2、能否采用与众不同的构图。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蛋糕的范画、各种颜色的纸,多媒体课件等。

2、学生准备油画棒、剪刀、胶水、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整顿课堂纪律,开始上课

二、导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日,爸爸妈妈,亲戚朋友都会来帮你过生日,那么小朋友们,你们都见过和吃过什么样造型的蛋糕呢?

三、讲授新课

心型的、圆形的,三角形的……

那么你觉的为什么会有这些形状的蛋糕呢?它代表了人们美好的祝愿。你吃蛋糕时,带着怎样的心情?

教师出示各种造型的蛋糕范画,介绍蛋糕的种类和作用。你记得爸爸妈妈的生日吗?请你来为他们设计一块蛋糕,你想怎样来设计?蛋糕上可以画些什么?(小动物、花、还可以写上给爸爸妈妈祝福的话……)

四、布置作业

小朋友刚才说的真是太棒了,老师也忍不住想来画一画了,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画呢?可以用水彩笔、油画棒,可以用线条和色块来表现。形状可以你自己来设计。现在请同学们开始设计吧!

切蛋糕比赛

将自己设计的蛋糕分给小组的成员,要求每人分到一块大小基本一样的蛋糕。利用切开的蛋糕重新排列画面,形成新的构图形式。

五、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生日的小主人,可别性急,要吃蛋糕时,先得考考你,大胆切开它,还能变个啥?

六、讲评

七、小结

八、课后拓展

启发学生利用废旧纸盒设计制作立体的蛋糕。第5课《有趣的半圆形》 《有趣的半圆形》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对半圆形的设计(把半圆形进行添加、组合,变化成各种不同的形象),激发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技能目标:通过描画和添加的表现手法,能设计制作出平面的和立体的半圆形玩具。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鼓励学生要敢于大胆尝试。在互相合作的过程中增强学生们的友谊观念。教学重点、难点:

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能把半圆形进行添加、组合,设计制作出各种不同有趣的半圆形玩具。教学准备: 师:半圆形的纸若干张、半圆形的立体玩具、各种颜色的纸、剪刀、胶水等

生:油画棒、剪刀、胶水、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激发兴趣

1、你们都玩过积木吗?小明家的积木们昨晚为了一件事争论了一宿。

2、想知道吗?各种形状的积木们都说人们生活中最离不开自己。长方形、正方形、圆形……都说自己能变出很多东西,它们都取笑半圆形,说它什么也变不出来,你们想不想帮帮半圆形呀?

3、那我们今天就帮助半圆形变一变,看它都能变成什么?

二、新授

1、走进生活

a、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藏着半圆形呢?

b、把你找到的半圆形拿出来或是说给大家听听,告诉大家它的哪个部分是半圆形的。

c、同学们说的真好,想知道我都找到了哪些吗?(出示图片)你能指出图片中的半圆形吗?

我发现咱们同学们都是一些细心的孩子,你们这么棒,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帮半圆找回自信,是吧。

2、想象游戏

请你在老师给你的作业纸中找出半圆形,然后,用你最喜欢的一 种颜色给半圆添上几笔,瞧一瞧,半圆会变成什么呢?动动你的小脑筋。(学生进行添加,然后展示较好的作品)看,一个小小的半圆形在你们的笔下变成了这么多可爱的形象,老师真佩服你们。我做了一个,你们想看看吗?(出示粘贴画和立体玩具)说说它们的哪个部分是半圆形的,你知道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三、自由创作

1、交流改变半圆形的方法 看,我只们前面只是给半圆形添加了几笔,老师觉得有些简单,你们还能想到别的方法帮半圆形变一变吗?(引导学生说出绘画、剪贴等)

2、你们的想法可真多,我看到了有些同学已经开始着急了。那我们就用你手中的材料,可以绘画,可以剪贴,也可以合作制作出立体的玩具,看看谁的设计最特别。(播放音乐学生进行创作,老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展示

把学生的作品贴在展示区里

1、看我们的设计师们,你们的作品真是太棒了,谁能来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

2、听了设计师自己的介绍,那你喜欢哪个作品,为什么呢?

五、小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帮半圆形找回了自信,它非常感谢你们。生活中的任何事物都有它们各自的作用,你们看,我们这节课就给半圆形变了好多样子是吧,你们觉得这节课怎么样?(引导学生说出“有趣的”,如果说不出老师可以总结,并在黑板的课题前加上“有趣的”)

六、课后拓展

其实不只是半圆形可以变,你们课后可以试试用其它形状变成别的动物或物品。

第6课《摸一摸画一画》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表现身体的触觉。2、引导学生体验色彩、点、线条、肌理等造型语言。

3、引导学生运用造型语言来表达自己对触觉的独特感受,发展视觉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触摸对对象产生知觉,自觉地采用不同的线条、色彩、采用不同的笔触,进而产生新的表现形式。教学准备:

教师:各种表现身体触觉的图片资料、不同的材料以及各种绘画制作工具,实物投影仪。

学生:水彩笔、绒线、棉花、石头、木片、胶水、彩色纸等。教学过程: 活动一:

“你来猜猜我带的是什么?”游戏,选一位同学将自己带来的东西装到布袋里,另外一位同学将手伸到袋子里,说说自己摸到的东西的触觉感受,从而引导大家判断出袋子里装的是什么。活动二:

想想如何描绘表现出刚才的触觉。

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表现触觉的大师作品,让学生了解运用各种造型语言表现触觉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表现欲望。活动三:

由学生表述自己的触觉,教师实际操作示范各种用笔方法,做出不同的笔触效果和肌理效果以表现不同的触觉 活动四:

鼓励学生自己选用不同的工具、材料、通过画、拼贴等造型手段表现出自己对不同触觉的感受。

在活动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的表现,通过多次实践,力争表现出对某一种 触觉的独特感受。

引导学生上访设法突破平面的绘画形式,将绘画与制作结合起来。活动五:

作业完成后展示在教室里,又学们互相猜一猜对方画的是什么触觉。收拾与整理。课后拓展:引导学生回家与家长一起做一些触摸实物的游戏,并与家长一起感觉与表现,提高造型语言的应用能力。

第7课《纸风铃》 教学目标:

1.能够收集与教学任务相关的物品。

2.能够根据收集到的物品进行合理想象,用添加、裁减、组合等方式将它们设计制作成美丽的风铃。

3.用剪(撕)贴、绘画等方式来美化风铃。教学重点:

运用画、撕、折、剪、拼贴等方法进行平面造型设计制作。教学难点:

教师组织学生用吊饰美化教室,激发学生美化生活。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课前准备:

1.师生一起收集适合做纸风铃的物品,如:纸杯、卷筒纸芯、筒状的纸盒、小挂饰、扣子……(一次性纸杯要干净的)。

2.教师在课前准备好各种材料,还有制作的范作、图片、制作步骤图以及几枚大一点的针和一些线。

3.学生应课前准备好剪刀,糨糊,彩纸,彩笔,彩线等。

二、导入并讲授新课 教师出示风铃,问学生:你喜欢风铃吗?风铃 可以分为哪几部分?如果你有一个风铃,想把它挂在什么地方? 老师这儿还有自己制作的风铃,同学们想不想看看?给学生看老师制作的纸风铃范作,你能说出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 谁能说出老师是怎样制作这个纸风铃的?

1.先把单个的纸杯进行美化:用画画、剪贴等方式。2.再用彩线把纸杯穿起来。3.给纸杯下面添上铃舌。

你还可以用哪些方法来制作纸风铃?

三、学生分组制作

让学生分组,让大家互相合作制作。

四、欣赏、讲评作业 老师点评学生作业,学生互评互赏。

五、课后拓展

让学生课后思考,怎样能做出一个能发出声音的真正的风铃?

第8课《瓢虫的花衣裳》 教学目标 :

1.观察瓢虫,能够说出它们的外形特征。

2.能够用至少一种方法来制作瓢虫。教学重点:

瓢虫结构特点的了解及制作。

教学难点:

瓢虫的制作方法及衣裳的图案设计。教学准备:

课件,瓢虫的手工作品,彩纸,剪刀,胶棒,透明胶带。教学过程:

一. 谜语导入

师:身体半球形,背上七颗星,棉花喜欢它,捕虫 最著名。(板书:瓢虫)二. 分析探究

了解瓢虫的身体结构特征,课件展示瓢虫图片并提问:

1.你们知道瓢虫都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吗?(在学生回答后,课件展示瓢虫的结构组成。)

2.你知道瓢虫有多少种吗?(瓢虫约有 5000 种,我国有 300 种 左右,大部分是益虫。)

3.农民伯伯喜欢叫它们“花大姐”,你知道为什么吗? 三.演示讲解

师:瓢虫和我们小朋友一样,也喜欢穿漂亮的花衣裳,为瓢虫设计一件花衣裳好吗?(接着板书补充完整课题——瓢虫的 花衣裳)

1.师出示瓢虫手工作品,请大家观察。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件瓢虫作品,为什么?

2.师演示讲解一种瓢虫的制作方法。

3.简单介绍另外几种瓢虫的制作要点及需要注意的地方。四.布置作业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颜色制作一只瓢虫。五.总结与拓展

动物是人类亲密的朋友,人类是动物信赖的伙伴。我们要爱护动物,保护地球。今天同学们表现得都很棒,学会制作许多漂亮的瓢虫,老师给同学们一个任务,回到家里仔细观察一下瓢虫,并用绘画的方式把它的生活记录下来,好吗?第9课《生活中的趣事》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各种奇闻趣事,体验生活中点滴乐趣。

2、指导学生创作一幅生活中的趣事的绘画作品。

教学重点:

回忆生活中奇闻趣事,体验生活乐趣。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完成一幅生活中的趣事的绘画作品。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儿童画作品,各种颜色的纸。

2、学生准备油画棒、水彩笔等。教学过程:

一、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的第八课《瓢虫的花衣裳》同学们表现得很好,连隔壁班的老师都夸奖你们呢!同学们要继续努力。我们知道世界每天都在发生着不同的变化,每天都会发生很多有趣的事情。这几天你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生:各抒己见,气氛活跃。

师:同学们都很积极,那我先说一下老师有趣的事情,再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事情好不好呀? 生:好。

2.出示作品:

(1)出示一幅学生的绘画作品,启发学生看看,说说画上所表现的故事。师: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几幅其他学校的学生作品请同学们看看他们都画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呀!生:他们在跳舞。生:他们在……

(2)欣赏书中图例,谈谈你的感受。

师:同学们我们再来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有什么有趣的事情。生:过年,在放烟花。

生:在荡秋千。生:在和小猫唱歌。生:……

师:对,同学们说的都很好。

(3)指导创作方法:明确主题,确定人物,添画相应的背景。师:同学们你们想好画什么了吧,那就拿出画纸和笔开始画画吧。二. 创作要求:

1、可以画有趣的课外活动,节日中发生的有趣的事,看到好玩的节目……

2、画面主体突出,层次清晰,人物要刻画仔细,颜色鲜艳。

3、添画相应的背景。

师:同学们可以画有趣的课外活动,节日中发生的事,等等……同学们大胆的画吧。(老师巡视,指导)

三、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四.作品交流、展示 师:作品完成的,可以放到展览台上,让大家欣赏欣赏。师:一会儿的工夫,大家的作品就到了展览台上,真不错!(称赞的语气)大家相互欣赏,交流一下吧。五.拓展

师:同学们画的都很好,我们再来想一想我们能不能用其他的材料表现呢? 同学们看一下这是老师用照片做的,下课后要思考一下动手做一做。

师: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事,爸爸妈妈有吗?我们能不能观察他们有 趣开心的事,并画下来呢?

第10课《泡泡飞啊飞》 教材简析:

吹泡泡是小孩子喜欢的活动,表现泡泡,表现于泡泡有关的想象中的情景,也是学生乐于去做的。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玩一玩吹泡泡的游戏,要求学生边吹泡泡边观察泡泡飞起来的情景。2、引导学生想象泡泡飞起来的时候,透过泡泡会看到什么样的情景,通过讨论交流,互相启发,逐步形成有创造性的构思。

3、引导学生试着用各种材料表现泡泡的特征,及泡泡与人、建筑、动物等各种物体间的关系。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大胆的想象和表现自己的想法。2、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在使用新材料中有创意。

3、引导学生在泡泡装饰上能采用夸张手法,表现出新颖的特征。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大瓶洗洁净调成的肥皂水,彩色纸、图钉、气球等。学生每人带一小瓶泡泡水、吸管、大小不同色彩各异的塑料袋。教学过程: 活动一:

组织学生到校园里,在愉快的游戏中观察泡泡飞动的情景,激发表现这一情景的兴趣。

要求学生边游戏边思考通过透明的泡泡可以反映那些景物,除绘画外,还可以运用哪些材料表现泡泡的特征。活动二: 回到教室,引导学生观察书上的作品是怎样透过泡泡反映出各种自然美丽的景色和梦想的,使用了哪些新材料?

启发学生讨论:如果让你表现“泡泡飞呀飞”,你会运用什么表现方法,表现什么情景?

通过讨论交流,互相启发,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构思。

教师建议:可以运用气球,塑料袋、图钉等材料表现泡泡的特征,还可以在这些材料上装饰、美化,表现各种泡泡新颖有趣的特点。活动三: 表现“泡泡飞呀飞”,学生完成作业后,要求学生边欣赏边评一评谁设计的泡泡有 新意,谁画的图想象力丰富。

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同学富有创意的构思和有个性的表现形式。收拾与整理。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课后积极尝试,用各种材料及表现形式,用画泡泡或做泡泡的形式表达自己的丰富的想象力。教学评价建议:

1、是否能大胆的想象和表现自己的想法。2、是否能开动脑筋,在使用新材料中有创意。

3、是否能在泡泡装饰上能采用夸张手法,表现出新颖的特征。

第11课《太空里的植物》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对太空里的植物进行想象、设计。

2、指导学生用各种材料制作太空里的植物。

3、引导学生体验想象和创作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2、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大胆构思、创作。

3、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材料。教学准备:

教师:关于太空的课件、彩纸、吸管、橡皮泥、kt板等各种材料。学生:彩纸、吸管等各种材料。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活动一:

放音乐及课件创设情境,让每一位学生做一位太空人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自己在太空看到了哪些奇异的植物,互相交流想象中的太空植物。要求学生想象出太空植物与常规植物的异同。活动二:

每位学生在小纸上画出想象中太空植物的草图,并在小组内交流、修改。老师和学生利用各种材料共同制作一棵太空植物。

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和创作方式,通过大胆的想象与构思,制作或画出一种太空植物。

在作业过程中肯定学生大胆构思、激励学生打破常规,自由的创造和表现。活动三:

作业完成后,以“探空植物博览会”的形式展出学生作品,让学生欣赏、评价其他同学的作品,并评选出“最受欢迎的太空植物”。收拾与整理。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各种废弃材料,化废为宝,进行创作,正当环保小卫士。第12课《妈妈的节日》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妈妈的辛苦,感受母爱的崇高和伟大。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利用身边有限的材料,运用有趣的创意,或绘画、或制作、在妈妈的节日里为妈妈送上一份心意。教学重点:

1、通过绘画、制作表达自己的愿望。

2、学会认同自己的作品。

3、敢于运用不同的材料表现自己的创意。教学难点:

能够发挥想象,运用不同的材料表现自己特殊的创意。教师准备:

妈妈的生活录像、学生作品照片、小制作若干、各种动物亲情照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

彩纸、橡皮泥、彩色卡纸、剪刀、彩笔、小盒子、纽扣、丝带、信纸 教学过程:

一、认识英语单词,激发兴趣。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个单词(出示mother、mom、mama、mommy单词卡片),谁知道它们怎么读?读给我听,好吗?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对了,它们都是(板书妈妈)的意思。

二、感受妈妈辛劳,体验情感。

1、快乐成长,妈妈哺育

知道我们是怎样从一个小婴儿长成这么高的吗?(手势表示)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指名回答)

(播放孩子是如何在妈妈的呵护下成长的生活录像)

2、了解妈妈,关爱妈妈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妈妈的呵护,妈妈不仅仅为自己的孩子付出了辛劳,还为家庭、为社会付出了更多的汗水。不信,大家请看(播放妈妈工作、做家务、照顾老人图片资料)

师小结:无论严寒酷暑,妈妈认真地上班、起早贪黑地做饭、做家务,照顾爷爷奶奶……她多辛苦啊!

3、诗歌朗颂,感受母爱

所以,有很多人都在歌颂母亲。(播放配乐诗朗诵《妈妈的爱》)有一个很热很热的夜晚,我从梦中醒来,妈妈正给我扇着扇子,汗水却湿透了她的衣裳。啊!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

有一个很凉很凉的雨天,妈妈到学校接我,一把伞遮在我的头顶,雨水却打在妈妈的身上。啊,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

有一回我病了,妈妈抱我去医院。

摸着我很烫很烫的额头,妈妈着急地哭了。啊,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

有一天,我打破了暖瓶,对妈妈又说了谎,妈妈的批评叫我脸红,我不敢抬头看她的眼睛。啊,妈妈的爱是责备的目光。一次老师叫用“最”字造句,我说:“我最爱妈妈。”

三、了解妈妈节日,懂得感恩。

1、了解妈妈的节日

我们都爱自己的妈妈,那你知道妈妈的节日有哪些吗?(板书:的节日,指名回答)

小结:有三八妇女节、母亲节(每年5月份第二个星期天)、妈妈的生日。在妈妈的节日里,我们都愿意为妈妈献上一份特殊的礼物,把我们对妈妈的爱表达出来,对吗?

2、看看其他同学的心意

别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呢?(播放同龄小朋友的绘画、泥工、手工作品)边播放边讲解作品特点,色彩、构图、创意。这些小朋友多棒啊,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做出了珍贵的礼物表达了他们对妈妈深深的爱。相信,我们班的小朋友会做的更棒!

四、敢于动手动脑,尽情表达。

1、动手动脑制作

看看你的身边有什么材料?(指名回答,橡皮泥、彩色卡纸、剪刀、彩笔、纽扣、小盒子、彩纸、丝带、信纸)让我们闭上眼睛,认真地想一想用你最喜欢的材料为妈妈做一件礼物,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可以画,可以捏,可以制作贺卡、小手工。)准备好了吗?大家开始吧!

2、教师巡视辅导

要随时给予学生灵感的指导,使学生抓紧时间投入到创作中去。

3、展示讲评作品

把你的礼物拿上来吧,讲讲你的作品(指名回答)肯定学生作品的色彩、创意、构图,最重要的是大家有这份心意。小结:今天,我们每个人都能用简单的材料作出了与众不同的作品,真是了不起。老师非常高兴。

五、真情无限延伸,感悟大爱。

不光我们人类有自己的妈妈,动物们之间也有宝贵的亲情。不信,大家看(播放动物亲情图片)母爱是伟大的,让我们在今天好好学习,尊敬母亲,在明天孝敬母亲,报答母亲!

第13课《各式各样的水果》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利用所学技法完成彩泥水果的制作。

2、引导学生进行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3、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发扬团结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课件、橡皮泥、橡皮泥。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小朋友们喜欢猜谜语吗?让我们一起来猜一个谜语。

出示课件展示谜语:胖娃娃,没手脚。红尖嘴,一身毛。背上一道沟,肚里好味道。

2、小朋友们想一想,这是什么水果啊?那种水果身上满满的都是毛?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行引导或启发。

3、让我一起来看看,到底是什么水果吧。师生共同看谜底:桃子!

4、说到桃子呀,同学们喜欢吃桃吗?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王母娘娘又要开蟠桃会了,可是她觉得只有桃子太单调了,所以,她把齐天大圣孙悟空派下来寻找各种各样的水果。

想不想跟孙悟空一起去参加蟠桃会啊?只要我们有各式各样的水果就一定能去参加蟠桃会!

5、引出课题:各式各样的水果。

二、发展阶段:

1、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的水果。在学生说的同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一画水果的简笔画。

2、老师今天让大家准备了彩泥,那你说彩泥能变成水果吗?谁敢来试一试?

3、教师利用橡皮泥带领学生逐步探索、发现,橡皮泥是如何变成水果的。从而总结出使用彩泥的技法:揉、搓、粘、插。

4、在掌握基本技法的基础上,请学生利用手中的彩泥制作一个简单的水果。

5、学生完成后教师,展示个别同学的作品,请其他学生来评一评,说一说。

三、探索阶段:

1、教师提出问题,请学生们想一想还有没有更好的主意,可以让水果变得更加好看,漂亮?

学生思考,并大胆回答。

2、教师给出图片,帮助学生拓宽思维。

四、实践阶段: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团结协作,完成作品的创新。要求:品种多样、色彩鲜艳、敢于大胆创新。

五、评析阶段:

每小组选择代表上前来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对作品进行说明,其他同学看并发表相应评论。教师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在吃水果是要注意卫生,一定要洗干净,吃完的时候也不能乱扔果皮。做一个爱护环境的好孩子。

六、拓展阶段:

请学生思考我们做的水果,可以用什么来盛放?第14课《可爱的动物》 教学内容与目标:

1.认知目标:多角度地了解认识动物的可爱之处;感受各种材料特性,探讨巧妙运用各种材料、手法表现有创意的“可爱的动物”的方法。

2.情感目标:培养保护动物的环保意识,体验合作、探究、发现的愉悦,激发自信心和美术学习的兴趣。

3.能力目标:通过探索用各种媒材自由创作动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创造精神。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多角度地了解认识动物的可爱之处;引发喜爱动物之情和环保意识,探索用各种媒材自由创作动物的方法,培养合作意识和综合学习能力。难点:巧妙运用各种材料、手法表现有创意的“可爱的动物”。学习材料:

课件、动物图片、动物录像、彩泥…… 教学过程:

一、观察了解自然界中可爱的动物:

1.游戏导入:你演我猜。可以模仿动物的声音或是动作,让其他同学猜一猜。2.课件展示:自然界中动物的录像和图片。3.调查:你还了解那些动物的可爱之处?

教学意图:做游戏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他们非常愿意模仿动物的声音、动作。通过你演我猜,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丰富生动的视频和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赏析比较自然界中各种不同动物的可爱之处,如动物的动作、外形、颜色或是玩耍的时候、吃奶的时候等等,让学生从多角度去发现动物的可爱。

二、探讨研究小朋友制作的可爱动物: 1.赏析小朋友制作的可爱的动物作品。如:纸做的、橡皮泥、折纸……

2.探讨制作动物材料的运用以及制作方法。如:想好动物选择材料或根据材料决定制作动物。

教学意图:教师引导学生从形、色、花纹、动态方面进行欣赏,探索如何巧妙地运用各种材料制作动物以及制作动物的各种方法。

三、合作设计“动物园”中可爱的动物:

1.教师提出作业要求:小组合作制作“小小动物园”。2.讨论分工合作的方法。3.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教学意图:学会合作,学会分工是现代人必备的生存竞争能力,在合作中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

四、欣赏评述

1.“小小动物园”作品展示。2.评述作品。

教学意图:抓住动物的形、色、媒材、技法表现、创新构思等对自己或他人的“小小动物园”进行合理的评价,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以及语言的表达能力。

六、拓展升华了解保护自然界中可爱的动物 1.拓展:

(1)了解动物的种类。(2)了解关于动物的有关知识。(3)了解我国的珍奇动物。…… 2.升华:

(1)动物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2)我们如何保护动物。

教学意图:通过对动物知识的拓展,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了解更多的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了解动物与人类、动物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环保意识。

第15课《乘上大船游世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采用撕、贴、剪、纸工的多种手法进行造型活动。

2、引导学生认识轮船是重要的交通工具,通过想象大胆表现各种轮船的造型。教学重点:

1、是否对课程内容发生兴趣,并激发出对想象创作的热情。

2、是否积极动脑,做出和别人不同的造型。

3、是否能将绘画和其他表现手法结合。课前准备:

1、收集各种轮船的照片资料,以及绘画的制作工具,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铅笔、蜡笔、水彩笔、剪刀、胶水、彩色纸等。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多媒体播放乐曲)

哪个小朋友唱一首《小小的船》的歌,小朋友们还记得吗?想不想来唱一下呢?同学们跟着唱了起来-------

二、讲授新课

小朋友唱的真是太棒了,今天我们上的内容小朋友肯定猜到了,板书(船)船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是水上最主要的交通工具。那么在很久很久以前船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生:出海捕鱼,海上远航,防止我们不受敌人的侵犯的……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艘船,你知道这种船叫什么吗?——帆船

小小的帆船可神奇呢,根据帆的形状不同,作用也不相同。游艇式的帆船,有很多帆,三角形帆船是滑浪风帆,是用来竞赛的,长方形的帆是用来捕鱼出海的,原来船还有那么多的学问啊!

除了帆船,你还认识和知道哪些船?

生:游艇,潜水艇,航空母舰,气垫船,舟,货轮……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船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船你认识吗?选择你熟悉的船来讲一讲。(多媒体展示各种船的图片)生:……

师:这些船有没有共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呢? 小朋友观察的很仔细,世界经济的发展,缩短了各国的距离,我们可以到达自己想到的国家去参观旅游,你想不想为自己设计一艘与众不同的船呢?有的小朋友已经设计好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多媒体展示画的船)欣赏了这么多形态功能各异的船,你是不是也想来尝试一下呢?你想为自己设计一艘什么样的船?

生:西瓜船,龙船,帆船…… 小组讨论问题

(1)这些船的共同特征是什么样子的?(2)为什么会是这样?(3)它们是什么颜色的? 引导学生小组说,也可以选择其它的形式来表现(第一个问题你也可以把小组的意见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表扬最棒的小组)

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作品(教师可以出示部分图片让学生进行参考)师:“我们一起去旅游,你想乘做这样的船呢?还是自己制造一艘更理想的船?请你动脑筋想一想,把你想象中的船表现出来,好不好?”

四、布置作业

1、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来表现自己想象中的船。

2、为船添加各种颜色的旗子和人物。

五、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六、讲评(学生互评,教师讲评)

1、最喜欢谁的作品?理由是什么?

2、谁的作品最有创意?

3、谁的颜色最漂亮?

4、除上面的作品外,还喜欢谁的作品?理由是什么?

5、有的作品还可以做那些修改?

第16课《打开的柜门》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选用画、撕、剪、拼贴、纸工制作等多种手法进行造型活动。

2、引导学生认识柜子的造型特征,通过想象大胆表现各种柜子及其内部的结构。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善于观察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大胆想象,做出与别人不同的柜子造型或画面情景。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柜子的图片及作业范作等资料以及各种绘画制作工具。实物投影仪。

学生:回去观察柜子的内外结构,查资料或向家长了解有关柜子的情况,准备盒子、包装纸、剪刀、水彩笔、胶水、广告宣传纸等。教学过程: 活动一:

通过交流课前查到的、了解到的关于柜子的情况及展示图片资料,让学生了解柜子的知识及其造型特征,内、外结构的共同特点,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启发学生讨论柜子在生活中给人们带来的便利,设想未来的柜子是什么样子。活动二: “变魔术”:教师用清晰、简洁的手法在实物投影仪下将一个小盒子变成一个柜子。学生通过观察,说说教师用了那些技法,怎样制作的。并分小组讨论还可以怎样制作。

交流讨论结果。活动三:

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爱的工具材料,通过画、撕、剪、贴等造型手法表现出柜子的造型和自己对柜子的想象。引导学生合理分工,高效合作。活动四:

各组展示自己组设计的各种形状、结构的柜子。表扬大胆创新、制作精美的作品。布置学生回去搜集“家乐福”等超市的宣传广告画、带彩色纸、双面胶和彩色笔。活动五:

欣赏老师带来的柜子,请学生猜猜老师用什么材料包装的。(彩色包装纸)活动六:

启发学生思考:除了剪贴,还可以用什么手法表现柜子里的食物? 试着做一下。

鼓励学生想方设法利用各种包装纸、食品广告资料等材料,将绘画、纸工、橡皮泥雕塑等学过的技法结合起来,诞生独特的作品。活动七:

做完后将作品布置在教室一角,同学们有秩序的打开柜子请大家欣赏自己柜子里的物品。

提醒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课后拓展:画一画打开门的衣柜。教学评价:

1、是否对课程内容发生兴趣并表现出对想象、创新的热情。

2、是否大胆想象,做出、画出与别人不同的柜子造型或画面情景。

3、是否能在作业中合理利用各种包装纸盒、食品宣传资料等。第17课《会摇的玩具》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勇于标新立异,大胆想象与积极思考。

2、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创造,体验创造的乐趣。

3、培养学生独立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标新立异、大胆、积极的思考,利用不同材料独立的完成与别人不同的作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各样的玩具、工具和废旧材料,如弹簧、抽空的蛋壳、乒乓球、纸杯、图画纸、废旧报纸、纸筒、吸管、颜料、剪刀、胶水等。学生:图画纸、废旧画报、颜料、剪刀、胶水等。教学过程: 活动一:

引导学生回忆上学期时曾作的滚动的玩具是靠什么来滚动的?(靠圆柱体或圆的外形)

展示学生熟悉的不倒翁玩具,请学生通过玩一玩、看一看、摸一摸等实践活动找出其摇动的原因。

从老师带来的玩具中找出那些是会摇的,在找的过程中总结出会摇的玩具共同的规律。活动二:

教师展示自己带来的各种工具和废旧材料,请学生从中找出可以改造成会摇的玩具的,师生共同思考、设计方案,由教师迅速的将其改造成会摇的玩具。学生以一组为单位,将自己找来的材料集到一起,制作会摇的玩具。

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积极大胆的创造,也可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材料进行创造。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在制作中遇到的困难,引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活动三:

把大家制作的会摇的玩具放到一起,摇一摇、玩一玩,看谁做的摇的好,做得最合理。

出示会转的玩具,布置学生回去找找家中会转的玩具,搜集做会转的玩具的材料。教学评价:

1、是否能标新立异,大胆、积极的思考。

2、是否利用不同材料进行创造。

3、能否独立完成作品。第18课《电脑美术》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打开电脑并进入操作系统画板程序的界面。

2、指导学生采用界面上的绘画工具进行简单的绘画游戏。

3、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积极大胆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敢于上机操作,并能利用矩形、椭圆形等工具进行绘画创作。教学准备:

准备电脑演示操作示范作品及电脑软、硬件设备。教育学生要爱护电脑设备及专用教室的教学设备。教学过程: 活动一:

做好学生进电脑教室上课的组织工作,安排好每位学生的座位及上机的电脑。引导学生正确的开机,进入windows 画图程序,复习上学期填色知识。活动二:

通过大屏幕欣赏一些优秀的电脑美术作品,并当场演示一幅电脑绘画作品,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打消学生对用电脑作画的恐惧。

教师清晰的演示如何利用画图程序界面中的各种工具组合成有趣的画面。请学生随意的使用一下各种工具,熟悉工具的使用。教师演示并带领学生共同完成一些电脑绘画的操作。活动三:

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爱的电子画笔和颜色,通过想象与构思,利用矩形工具和椭圆形工具设计并画出一幅有趣的电脑绘画作品。在作业重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的创意和绘制。活动四:

作业完成后让学生在屏幕上互相欣赏、评述其他同学的作品。安全关机,有秩序的离开电脑教室。教学评价:

1、是否积极大胆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敢于上机操作。

2、能否利用矩形、椭圆形等工具进行绘画创作。

3、是否对电脑绘画产生兴趣。

第19课《化妆舞会》 教学目标:

1、运用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等综合性的活动方式,体验“综合*探索”课的乐趣。

2、引导学生大胆的表现自己。

3、培养学生集体合作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1、头饰形象的设计,大小、比例合适。

2、引导学生大胆的表现自己。

3、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学设备、各种形象的头饰范作,示范工具。

学生:图画纸、颜料、剪刀、胶水、化妆品、表演的服装,简单的布景。教学过程: 活动一:

教师化妆成森林通讯员小百灵,放动画片请同学们猜小动物们都去干什么了。出示课题:化妆舞会。

继续看动画片,体会童话世界的化妆舞会的神奇与美妙。提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为什么你这样认为? 揭示课题:我们今天也来营造一个童话世界的化妆舞会。活动二:

教师改扮成大魔法师,向大家介绍参加化妆舞会的三个诀窍:

1、灵活的大脑 ;

2、灵巧的双手;

3、团结协作。请学生复述这三个诀窍。电脑出示化妆的三件法宝:

1、变头;

2、变脸;

3、变身。活动三:

教师在黑板上展示多种多样的头饰的形象,启发学生谈谈还可以表现那些形象。教师用哑剧形式表现制作头饰的几个步骤,请学生总结出来:

1、构思;

2、绘制;

3、剪;

4、贴;

5、加上带子。活动四:

请学生运用三个诀窍来制作头饰。学生制作,教师辅导,重点是启发学生作出与众不同的形象,制作时比例要合适,带子可做成插接式可调节的。收拾整理。活动五:

请大家戴上头饰,看看大家表现的都是什么形象? 提问学生我们还需哪两件法宝才可以举行化妆舞会? 活动六:

以四位学生为例,启发学生来说说根据他们扮演的形象特征、性格,应如何的来变脸、变身。将四位同学分配到各组,大家一起运用各种化妆品来为它们变脸,再挑选合适的服装或用布、纸、小佩饰等来为它们变身。请这四位打扮好的同学到讲堂上来随着音乐表演自己的角色,大家评论他们化妆的好不好。活动七:

鼓励学生以组为单位,资源共享,互相帮助,来为自己变脸、变身。另外小组中有布置环境的,还有制作海报的。活动八:

放音乐,各组用海报来介绍自己的节目,在布置好的情景中开化妆舞会。最后全 班一起联欢、表演。

表演完后,可互相谈谈体会和感受。课后拓展:

学生表演完后,写一写参加化妆舞会的过程。

第20课《汉字中的象形文字》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欣赏中国古代的象形文字的造型美感,激发爱国热情。

2、引导学生用图画形式表现一段话。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对象形文字的内容和学习过程产生兴趣。

2、引导学生能够运用象形的造型方法,较明确的表达词语的意义。

3、培养学生对想象、创新的热情。教学准备:

学生:回去搜集有关象形文字的资料。带绘画工具。教师:光盘《文字国》、电脑多媒体设备、有关中国古代象形文字的图片资料、示范操作的各种绘画制作工具。教学过程: 活动一:

展示中国古代岩画中的一段象形文字,请学生猜猜这是什么意思。学生讨论、争辩。

教师公布答案,告诉学生这是象形文字。

教师讲解象形文字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学生将自己搜集、了解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了解祖先创造、运用象形文字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模仿兴趣和表现欲望。活动二:

教师播放光盘《文字国》,向学生展示象形文字的演化轨迹使学生得到启示。引导学生寻找象形文字是怎样抓住实物的最主要的特征,用夸张的手法突出特征,略去细节的。活动三:

学写象形文字。

教师通过实际操作示范,引导学生运用多种色彩来临摹象形文字的演变,可以给每一组字画上漂亮的边框。活动四:

试着自己造一个象形文字,指导学生大胆的抓住对象的主要特征进行夸张表现。力争表现出词语的意思。活动四:

教师运用象形文字在黑板上写一段祝福的话给学生,请学生根据每个字表现对象的最主要的特征情况猜猜老师写的是什么祝福。

出示几段学生运用自造象形文字写的话,请学生欣赏、评述。活动五:

想象自己是原始人,要用象形文字来记日记。

老师在黑板上写几句简单的话,请学生选择一句用自造象形文字来表现。

1、今天天气真好,我和爸爸去森林打猎,打到一只羊,我们把它烤着吃了。

2、今天我和姐姐去河边捕鱼,一共捕了三条。

3、下雨了,我们住的屋子漏雨了。

4、晚上,我和哥哥坐在石头上看月亮。在作业过程中激励学生自由的创造表现,通过多次实践,力争表现出词语的意义。活动六:

引导学生用图画形式表现一段话,内容不限。告诉学生象形文字能用容易、准确的表现实际的具体形象,但对抽象的概念很难准确的表达,提醒学生注意选择那些可以表达的词语进行作业,增加成功的机会。活动七:

将做好的作业展览在教室的展板上,互相欣赏、评述。课后拓展:

8.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下册教案(全册)总复习(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 篇八

第一单元 圆柱与圆锥

单元教学内容:

面的旋转 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体积 圆锥的体积 教学内容:面的旋转 教学目标:

1.通过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等,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3.通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名称。教学重点:

1、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和圆锥体的物体,并能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形状来。

2、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教学用具:

各种面、圆柱和圆锥模型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

如图:将自行车后轮架支起,在后车车条上系上彩带。转动后车轮,观察并思考彩带随着车轮转动后形成的图形是什么?

学生根据发现的现象(彩带随着车轮的转动形成了圆)说明自己的想法,并体验:点动成线

二.活动二

观察下面各图,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发现:

风筝的每一个节连起来看,形成了一个长方形;雨刷器扫过后形成一个半圆形 学生体验:线动成面

三.活动三

如图:用纸片和小棒做成下面的小旗,快速的旋状小棒,观察并想象旋转后形成的图形,再连一连。

1、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然后根据想象的图形连线

1——1(圆柱)2——3(球)3——4(圆锥)4——2(圆台)

2、介绍:圆柱、圆锥、球的名称。并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介绍一下这几个立体图形的特点。指名请学生说。

小结:我们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都是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学习的圆柱、圆锥和球也是立体图形,只是与长方体、正方体不同,围成的图形上可能有曲面。

四.找一找

请你找一找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

五.说一说

圆柱与圆锥有什么特点?和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圆柱:有两个面是大小相同的圆,有另一个面是曲面。圆锥:它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组成的。

六.认一认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教师画出平面图进行讲解。并在图上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七.练一练

1.找一找,下图中哪些部分的形状是圆柱或者圆锥?

再和同学们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者圆锥的。

2.下面图形中是圆柱或圆锥的在括号里写出图形的名称,并标出地面的直径和高。

3.想一想,连一连

4.应用题

八.板书

随堂反思

教学内容:圆柱的表面积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想象、操作等活动,知道圆柱侧面展开后可以是一个长方形,加深对圆柱特征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具体情境和动手操作,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多样性。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将展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并推导出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用具:

课件、圆柱体的瓶子、剪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拿出圆柱体茶叶罐,谁能说说圆柱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工人叔叔做这个茶叶罐是怎样下料的?(学生会说出做两个圆形的底面再加一个侧面)那么大家猜猜侧面是怎样做成的呢?(说说自己的猜想)

二、自主探究,发现问题。研究圆柱侧面积

1、独立操作:利用手中的材料(纸质小圆柱,长方形纸,剪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验证刚才的猜想。

2、观察对比:观察展开的图形各部分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

3、小组交流:能用已有的知识计算它的面积吗?

4、小组汇报。(选出一个学生已经展开的图形贴到黑板上)

重点感受:圆柱体侧面如果沿着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这里要强调沿着高剪)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体上的那个面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是圆柱体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体的高)

长方形的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即 长×宽 =底面周长×高,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 侧 == C × h

如果已知底面半径为r,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也可以写成:S侧=2∏r×h 如果圆柱展开是平行四边形,是否也适用呢?

学生动手操作,动笔验证,得出了同样适用的结论。(因为刚才学生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剪开的,所以可能已经出现了这种情况。此时可以让已经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学生介绍一下他的剪法,然后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圆柱纸盒用此法展开)

研究圆柱表面积

1、现在请大家试着求出这个圆柱体茶叶罐用料多少。学生测量,计算表面积。

2、圆柱体的表面积怎样求呢?

得出结论:圆柱的表面积 =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3、动画:圆柱体表面展开过程

三、实际应用

1、解决书上的例题

2、填空

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可能是()形,也可能是()形。第二种情况是因为()

3、要求一个圆柱的表面积,一般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4、教材第六页试一试。

四、板书

圆柱体的表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 = 底面周长×高 → S侧=ch ↓

长方形面积=长×宽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五、随堂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2、掌握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教学难点:圆柱表面积的实际应用。教学过程 :

一、基本练习

说说计算方法

二、实际应用

求压路的面积是求什么?

说自己的想法,独立解答。

三、实践活动

四、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2、掌握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圆柱表面积的实际应用。教学过程 :

一、实际应用 1、2、3、二、随堂反思

教学内容:圆柱的体积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切割圆柱体,拼成近似的长方体,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这一教学过程,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

2.通过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教学重点:

圆柱体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用具:

圆柱体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求下面各圆的面积(回答)。

(1)r=1厘米;(2)d=4分米;(3)C=6.28米。

要求说出解题思路。

2.想一想:学习计算圆的面积时,是怎样得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指出:把一个圆等分成若干等份,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的面积。

3.提问:什么叫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4.已知长方体的底面积s和高h,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二、探索新知

1.根据学过的体积概念,说说什么是圆柱的体积。(板书课题)2.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呢?我们能不能根据圆柱的底面可以像上面说的转化成一个长方形,通过切、拼的方法,把圆柱转化为已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呢,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讨论。

3.公式推导。(有条件的可分小组进行)

(1)请同学指出圆柱体的底面积和高。

(2)回顾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切拼转化)

(3)探索求圆柱体积的公式。

根据圆面积剪、拼转化成长方形的思路,我们也可以运用切拼转化的方法把圆柱体变成学过的几何形体来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你能想出怎样切、拼转化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以下实验,边观察边思考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与拼成的几何形体之间的关系。教师演示圆柱体积公式推导演示教具: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数量一般为16个),然后把圆柱切开,照下图拼起来,(图见教材)就近似于一个长方体。可以想象,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

(4)讨论并得出结果。

你能根据这个实验得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吗?为什么?让学生再讨论:圆柱体通过切拼,圆柱体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圆柱体的底面积 相等,这个长方体的高与圆柱体的高相等。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所以,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板书: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板书:V=Sh)

(5)小结。

圆柱的体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计算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4.教学算一算

审题。提问:你能独立完成这题吗?指名一同学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列式依据是什么?应注意哪些问题?最后结果用体积单位)

教学“试一试”

小结:求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底面积和高。如果不知道底面积,只知道半径r,通过什么途径求出圆柱的体积?如果知道d呢?知道C呢?知道r、d、C,都要先求出底面积再求体积。

三、巩固练习

练习册练习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这个公式是怎样得到的?指出:这节课,我们通过转化,把圆柱体切拼转化成长方体,(在课题下板书:圆柱些长方体)得出了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Sh。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到实际解决问题中。2. 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让学生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教学难点 :

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二、实际应用 说解题思路

说说你的解题思路

这道题的注意的地方:单位的统一 说说哪个体积大?为什么? 上升的2厘米是什么

分别说说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三、实践活动

四、课后反思

圆锥的体积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2、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让学生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教学重点 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提问:

(1)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投影出示圆锥体的图形,学生指图说出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圆锥,掌握了它的特征,那么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圆锥的体积)

二、探究新知

(一)指导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教师谈话:

下面我们利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老师给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两个圆锥体容器,两个圆柱体容器和一些沙土.实验时,先往圆柱体(或圆锥体)容器里装满沙土(用直尺将多余的沙土刮掉),倒人圆锥体(或圆柱体)容器里.倒的时候要注意,把两个容器比一比、量一量,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并想一想,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①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不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一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

②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不相等,高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两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

③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三次,正好装满.

4、引导学生发现:

圆柱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的3倍或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 . 板书:

5、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用字母表示圆锥的体积公式.板书:

6、思考:要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7、反馈练习

圆锥的底面积是5,高是3,体积是()圆锥的底面积是10,高是9,体积是()

(二)算一算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说说解题方法

三、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从两个方面谈: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和公式的应用)

四、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2、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进一步熟悉圆锥的体积计算 教学难点:

圆锥的体积计算 教学重点:

圆锥的体积计算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二、实际应用

9.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下册教案(全册)总复习(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 篇九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数学游戏,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1.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以及应用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将所学知识灵活地应用于具体的问题中。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数学游戏。(找朋友)

每人手拿一张两位数的数字卡片,任选两人出示卡片,其他的同学先把两数相加,计算出得数。如:出示28、31,全班即回答31+28=59……

(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1、书57页第10题。

打枪游戏。

(1) 先让学生看懂图意。

20+()

35+()65~75

16+()

即两个加数相加得数应在65和75之间。

50+()

38+()70~80

44+()

即两个加数相加得数应在70和80之间。

(2) 由于本题具有开放性,有多种不同的答案,学生只要说出一种就符合要求。

2、书57页的数学游戏。

先向学生说清游戏规则,可以先指导两个学生进行游戏,然后再组织全班进行,然后再组织全班进行。

规则:两人轮流选数。

(1)、每人每次选两个数相加,结果要小于100。

(2)、填表并把选过的数划掉。

(3)、比较两人的得数,把大的得数圈起来。

(4)、连续玩5次,谁圈得多谁就胜利。

活动中,注意学生的分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与他人进行交流的能力。

(三)、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数学游乐场

20+(45)

35+(31)65~75

16+(56)

第八课时:小小图书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8页和59页第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知识间的迁移能力,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

样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1、出示:“小小图书馆”的主题图。

请学生观察图和统计表,然后提出数学问题,请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在小组中讨论完后,再在自己的本子中,写出所提的问题,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学生可能提出:(1)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

(2)故事书还剩多少本?

(3)连环画还剩多少本?……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给予鼓励

(二)、自主学习,探索算理。

1、尝试解决问题。

先对“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进行讨论。要求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并列式:33-7=

让学生尝试计算,有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并让学生有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

2、探索算理。

请学生汇报,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补充,帮助。

方法一:借助小棒。

方法二:借助计数器,进行拨珠计算,先拨出33,减7时,个位不够减,向十位上借1,个位上的3加上10得13,13再减7得6,,合起来就是26。

方法三:13-7=6,20+6=26。

方法四:7-3=4,30-4=26。

方法五:33

-7

26

竖式计算:(1)、数位要对齐,个位对准个位,十位对准十位。

(2)、从个位开始计算,个位不够减,向十位上借1,十位上的3借1后剩2,个位上的3加上10得13,13再减7得6,,合起来就是26。

3、比较讨论算法的简便性。

一、二两种方法,比较直观,需借助实物,所以三、四、五的计算方法较为可取。

(三)、实际应用。

1、完成教科书第58页的“试一试”第(1)题。

故事书还剩多少本?

让学生观察统计表,在书中独立试着完成。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只要对就应给予肯定。

2、“试一试”的第(2)题。

连环画还剩多少本?

让学生观察统计表,在书中独立试着完成,并汇报。

3、完成教科书第59页的“练一练”第1题。

利用计数器,通过圈小棒的过程,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在操作的基础上将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讨论与交流,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及时指导。

4、书59页的第2题。

48-9=53-6=70-7=32-3=

独立竖式计算。

(四)、总结。

今天有什么收获?结合算式,说说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

小小图书馆

33-7=26

13-7=6337-3=4

20+6=26-730-4=26

26

(1)、数位要对齐。

(2)、从个位开始计算,个位不够减,向十位上借1,十位上的3借1后剩2,个位上的3加上10得13,13再减7得6,合起来就是26。

第九课时:练一练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的第3、4内容。练习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巩固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加法,并通过数学游戏,灵活地应用于具体的问题中。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仔细检查的好习惯。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巩固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加法。

教学难点:将所学知识灵活地应用于具体的问题中。

教学关键: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数学游戏,巩固口算。

1、书60页第1题。

10-7=13-5=100-1=

30-7=23-5=100-2=

50-7=33-5=100-3=

将第1题写在黑板上,选9人参加此游戏。

3人为一组,接力做题。哪组做的又对又快,哪组获胜。

计算出得数后,全班观察每组3个算式之间的关系。

然后擦掉得数。引导学生翻开书60做第1题,先只计算每组的第一题,然后推算出后面两题的得数。

汇报规律:第1列是减数不变,被减数每次多20,因此差也是每次多20。

第2列是减数不变,被减数每次多10,因此差也是每次多10。

第3列是被减数不变,减数每次多1,因此差每次少1。

2、书60页第2题。

制成口算卡片,全班轮流开火车计算,然后独立翻书做题。

(二)、森林医生。

书59页第3题。

教学时,请学生先找出错误的原因,再独立在书上进行改正,汇报时,请3名学生当医生,给小树治病,并说明病的原因,再开药治病。(写出正确的算式)

(三)、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1、书59页第4题。

每人准备1张口算卡片,通过乘车活动,练习100以内的加减法。

再全班互相检查,订正找出错误的原因。

(三)、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练一练

10-7=313-5=8100-1=99

30-7=23-5=100-2=

50-7=33-5=100-3=

第1列是减数不变,被减数每次多20,因此差也是每次多20。

第2列是减数不变,被减数每次多10,因此差也是每次多10。

第3列是被减数不变,减数每次多1,因此差每次少1。

第十课时:练习六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0~6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巩固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并灵活地应用于具体的问题中。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找规律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将所学知识灵活地应用于具体的问题中。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找规律的能力。

教学关键: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1、书60页第3题。

通过数字加工机这一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练习所学的知识。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然后进行交流,汇报时及时矫正学生出现的错误。

2、书61页第6题。

以小组为单位分成4组,代表小猴,小兔,熊猫,狐狸。

在小组中开展竞赛,看看谁先过河,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找规律。

书61页第5题。

(1)24,31,38,(),52,(),()

(2)69,62,(),48,(),(),27

先说说有什么规律,再独立填写。

(三)买东西。

1、书60页第4题。

出示图

童话故事奇妙的世界科幻故事可爱的动物

42元8元12元10元

让学生观察图意,(我有28元钱,要买一本《童话故事》,还差多少元?)先估算差几元,再进行准确计算,列式解答书上的问题

还可以让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并进行解答。

如:买1本童话故事和奇妙的世界需多少元?

2、书61页第7题。

出示图

火腿肠烤鸡蛋糕色拉油

15元18元16元24元

40元钱可以买什么?

看懂图意后,学生小组之间进行商量与讨论,集体交流的方式进行表达和交流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

(三)、实践活动

调查有多少本课外书?

让学生和同桌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完成统计表。

我 我的同桌 一共

()本 ()本 ()本

(四)、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练习六

(1)24,31,38,(),52,(),()

每次多7

(2)69,62,(),48,(),(),27

每次少7

第十一课时:跳绳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2-6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能力目标: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知识迁移的能力,以及小组互相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关键: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出示主题图(小东、小红和小亮在跳绳),并配上解说:今天,小东、小红和小亮利用课间操的时间进行了一场跳绳比赛,老师把比赛结果制作成了一张统计表,请大家看看,说说你从统计表中得到了那些数学信息。

学生看表,并汇报:小东跳了62下,小红跳了48下,小亮跳了70下。

(二)、探索新知,从问题情景中探索算法。

1、根据数学情景和信息,提出相关问题。

在小组中说说,从统计表中你可以向大家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汇报:小东比小红多跳几下?小亮比小红多跳几下?

小红比小东少跳几下?小红比小亮少跳几下?

或者提出小东和小红共跳了几下?小亮和小红共跳了几下?小东和小亮共跳了几下?

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进行解决。

请学生说出是怎么想的?如何列式?

62–48=70–48=70–62=

62+48=48+70=62+70=

2、探索算法。

先请学生估计以下62–48=,可能等于几,再请学生通过具体计算,进行验证。

如果有困难可以在小组中交流,互相帮助。

汇报小组意见(允许学生使用各种算法)

(1)、我想62–40=22,22–8=14,我会计算两位数减整十数,所以先把48看成40,减完40,还少减了8,所以再减去8等14。

(2)、我想62–50=12,12+2=14,把48看成50,减完50,还多减了2,所以再加上2等14。

(3)、我想各位上的2不够减8,于是就向十位借十,就成了12–8=4,十位上的数被借走了十,所以就成了60–10–40=10,再把10+4=14。

用的是“不够向十位借一”的方法。

(4)、用竖式计算。

.

6 2十位上的6借走1还剩5,

-485–4=1

14

方法是多样的,只要正确即可。

3、比较几种算法的简便性。

请学生说说以上几种算法,哪一种更为简便,而且不容易出错。

教师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如:老师认为“不够向十位借一”的计算方法比简便,而且不容易出错。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选择自己所接受的方法。

(三)、实际应用。

1、完成70–48=70–62=

集体反馈时,说说自己的算法。

2、教科书第62页的“想一想”。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时,说说自己的算法。

3、教科书第63页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时,小组之间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所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如:没有借一,数位没对齐等。

4、教科书第63页的第2题。

先要让学生看懂图意,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淘气用50元买了一个羽毛球拍售货员阿姨找了他29元,买一个羽毛球拍需要多少钱?

列式解答,最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5、教科书第63页的第3题。

明确题意,学生独立完成,其中“()+40”的答案不唯一。可以让学生进行猜测,“()”可能是0,也可能是4,如果“()”是其他数,它就无家可归了。

(四)、总结。

有什么向对大家说的?有没有什么意见要发表?

板书设计:

跳绳

62–48=14(下)

我想:62–40=22我想:62–50=12

22–8=1412+2=14

6 2十位上的6借走1还剩5,

-485–4=1

上一篇:零用钱协议书下一篇:参公人员调到事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