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改写

2024-07-08

老王改写(共10篇)

1.老王改写 篇一

已经好些个月了,身体也不见得有些起色。最近反而是越来越差了。开始几个月还去杨先生。家里,可这些日子实在是无法走动了,也就只好躺在床上了,那一点钱也不够看病。我知道我大限已快到了。

眼前桌子上还放着那曾经装着鱼肝油的空瓶子,我忍着剧痛,费力的从床上下来,走出门,手里攥紧这最后的钱去买了一瓶香油和又大又圆的鸡蛋包裹在布里。又朝着杨先生的家走去。到了门口,我边敲着门边倚在门框上。我实在是没什么力气了。不一会儿,杨先生出来了,她见我先是一愣,又吃惊地问:“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大概是见我瘦成这副模样,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罢。()我只“嗯。”了一声,把手上的东西小心翼翼的递了过去。她连忙接过手道:“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留给我们吃?”我明白她是为我着想,但这是我最后的一点心意了,“我不吃。”杨先生很感谢我,他转身就进屋,我知道她是去拿钱的,便连忙止住她,用了全身的力气沙哑道:“我不是要钱。”她也忙给我解释。

我在心里叹了口气,算了,现在我也没这个力气再去阻止她了,随她吧。我一手拿着布,一手握着钱。手里似乎有一股暖流温暖了我。腿有些发麻,便一瘸一拐的走了回去。我闭上眼,舒了口气,终于可以安心地走了。

老王改写改写送孟浩然之广陵元日改写

2.老王教学反思 篇二

在过去讲《老王》这类文章,教师在台上不停地讲抓住人物特征,典型事例、生活片段进行叙述,学生则一味到听,整个课堂如一潭死水。可是曹老师却打破以往教学模式,他通过布置几个问题让学生读课文,然后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学生讨论结果:老王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很苦,*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但他心好、老实厚道、有良心,关心人.......借此机会教师拓展迁移“你周围有哪些不幸者,你是怎样对待的?”、“在当今的商品大潮中,人与人之间还需要真诚与友善吗?”,以此来唤醒学生们对不幸者要怀有一颗爱心,学会关心人、爱护人,感受美好善良情素,让世界充满爱的阳光,感受生活中的那份厚重。学生们对写人记事的文章早已见惯不怪了,可是通过曹老师生动、幽默的语言把同学们重新带进写作的天地,学习了把琐碎组成一个整体的写法,产生了写作的欲望,抓住这个契机布置仿照《老王》写写我《老曹》,顺水推舟收到良好的效果。

正如世界上寻不见完全雷同的一对树叶一样,人海茫茫,教诲无涯,我们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也找不到能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我们作为教师的去关注、去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个性化教学的科学依据来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必须保证适应每位学生的学习方案才行,这样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真正得到学生的认可。

3.《老王》课文讲解 篇三

在确定本文的阅读教学重点时,大致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

第一个角度以老王这个人物为核心,教学重点包括理解人物形象(特别是人物的品质),赏析作者按特定顺序、线索将细节串成整体的写法,品味作者描写老王的词句,等等。总体而言,是要引导学生理解老王(包括“我”)的善良,学习作者表现人物“苦”与“善”的手法。这个角度不寻求对课文思想内涵的深度解读,对老王形象的解读也不超出“在最平常的事情中都可以显示出一个人人格的伟大来”①的层面,主要是在“写人散文”的维度上展开。教学中的拓展部分,多是由课文中的一些词句和背景知识,思考老王不幸命运的社会成因②。

另一个角度则以课文的结尾句为核心,从作者的“愧怍”反观“我”对老王的态度从“同情”到“愧怍”的变化,由此理解“我”和老王交往的实质,反思那种居高临下、缺乏真正尊重的同情,感受作者的自我批判精神③,并触及“老王眼中的‘我’”这一被文本遮蔽的内容④。这个角度的教学对文本的解读层次较深,因此对老王的人物形象、作者的语言运用等关注较少,即使有所涉及,也主要做纵深的开掘,较少进行文学性的赏析。当然,也可以从这一角度的反面出发,抓住“生命尊严”的主题解读课文⑤。只要教师对上述教学重点稍加研究,是比较容易设计出批判性阅读的教学活动的。

在“熟读精思”这一单元教学重点统摄下,部编教材中本文的预习和课后练习以后一个角度为主,而课标实验教材的课后练习基本采用前一角度,二者有明显的不同。以对文中多次出现的“线索物”的理解为例,课标实验教材的“教师教学用书”拈出老王的三轮车加以分析,部编教材的课后练习却要求学生思考:在“我”与老王的交往中,“钱”起到了什么作用?在预习任务中,即已提示学生关注“我”与老王怎么看待对方的问题。应该说,在部编教材的设计中,这篇课文教与学的难度都有所提高。

教师在备课时,需要注意教材编写意图的变化,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重点,划定教学内容的范围。当教学内容的难度有所提高时,如果仍由教师主宰课堂,一味“讲”去,很容易将教学引入繁难偏重的歧途。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和适当的教学问题,充分信任学生,充分发动学生,教师在关键处点拨指导,才能将难度较高的教学内容有效分解,落实。

①路遥《平凡的世界》(第1部),P/137,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②参见韩军、车凤鸽、李军艳《〈老王〉课堂实录与点评》,《语文教学通讯》2015年02期。③参见孙绍振《贴近发现“愧怍”的自我》、黄玉峰《我教〈老王〉》,《语文学习》2007年11期。

④参见黄厚江《〈老王〉课堂实录及反思》,《语文教学通讯》2012年09期。

4.《老王》教案 篇四

文学院1507班钟杨苹学号:15304001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章如何刻画人物的形象。

2、过程与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品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课文中的人物身上,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势群体。

二、教学重点

1、把握老王的人物形象刻画;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2、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文章主旨,并让学生领悟到在与人交往中首先要付出爱。

三、教学难点

1、体会老王与作者夫妇之间的相互关爱,体察作者的爱心,理解本文的主旨;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具: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背景音乐:《让世界充满爱》)同学们,正如歌曲中所呼唤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以真纯的情感善待、关爱同在一片蓝天下的他人,那么人世间真的会多一份阳光,少一些冷漠,多一份文明,少一些残酷。爱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美德。如果我们能够去关注平凡的人,那么我们才能真正领悟生活的真谛,今天就有这样一个机会来关注一个名叫“老王”的不幸的人,看看从他的身上我们能学到些什么呢?

(二)知识积累

1、作者简介

杨绛,生于1911年,钱钟书夫人,本名杨季康,著名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译有《堂吉诃德》,著名作品有《我们仨》,《澡堂》。

2、背景介绍

《老王》作于1984年。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是作者在文化大革命的背景下写的。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被下放到干校劳动锻炼去了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的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

3、基础知识

伛(yǔ)荒僻(pì)攥(zuàn)塌败(tā)取缔(dì)骷髅(kū lóu)滞笨(zhì)愧怍(zuò)惶恐(huáng)

(三)整体感知课文

快速阅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整体感知文章大意,勾画出与老王有关的信息,并思考问题。

(1)老王的生活的“苦”表现在哪些地方?(2)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老王:忠厚老实心地善良知恩图报 思考:

1、文章写了老王很多事情,哪件事情写得最详细最感人? 明确:临死前送鸡蛋、香油还人情。指名朗读8——16段,讨论:

①作者刻画人物时主要运用了两种描写手法(肖像、行动)?找出具体的语句加以体会。

②你怎么看待老王送鸡蛋香油的行为?为什么重病还坚持亲自送礼?(提示:感激“我”家平时对他的关心照顾知恩图报)③“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攥”“滞笨”“直着脚”说明了什么? 提示:简单的几个字,描绘出了老王离开时的情形。叫人怎能不为他的身体、生活所担忧,也为第二天老王去世埋下伏笔。

(四)小结:

老王是不幸的,他在生活的贫困线上挣扎,穷苦卑微,他的艰苦是很多人难以想象的,对这样不幸的人,我们应当给予同情和关心。但是老王又是可敬的,他善良淳朴、关心人、讲仁义、重感情,这是值得我们敬重的。

(五)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指名让学生简述叙事内容。

二、善待老王 思考:

1、面对老王的遭遇,那作者一家对老王又是怎么样的呢?写到了哪些事情?

2、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为什么要“强笑”? 提示:一个“强”字,写出了作者当时复杂的心理,既可怜老王,又感激老王,又不得不打趣,可以调解气氛。

3、老王去了,在他生前经常关照他的杨绛有什么样的感受?(“愧怍”。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

三、关注“老王”

1、怎样理解“这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

2、拓展延伸

你周围有老王这样不幸的人吗?你是怎样对待他们的?

四、布置作业:

5.老王读后感 篇五

读完这篇文章,我第一感觉便是,为作者感到惋惜。我不知道。我这样的说法,是否合理但是。只是我对他的理解。在暑假中,我第一次接触老王,便是在他的三轮车上。我难以想象,一个将近瞎了的老王,还用一个年迈的身躯维持生计。老王替别人送水时比别的人送的多一倍。从这儿就仿佛看见老王,那淳朴、善良的身影。后来三轮车已经太旧了,老王只好改运货物。这样他的生意更差了。

虽然这样,可命运就是折磨人,他生病了。有一天,他来到了作者家,给作者家提了许多鸡蛋和一瓶香油。第二天老王已经永远地走了……读到这儿,我的心为之颤动。想到老王一生命运坎坷,到临死,却还不忘别人的恩惠。想一想,世上又有多少人像老王这样呢?很少受到社会眷顾的人却能够想到关心别和感谢他人。在老王的眼前,我们似乎都很渺小。

当今社会,许多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一切,幸运者更是对不幸者不屑一顾。我们生活在同一个社会,每个人的待遇都不同,有的人享受着生活的美好和幸福,有的人则受尽命运的捉弄。但社会不可能顾及到每个人,所以我们这些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让他们过上好日子,让像老王这样的人越来越少。

祥子与人和车厂

6.老王 观课报告 篇六

《老王》是著名作家、文艺翻译家杨绛写的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作者笔下的老王虽然穷苦卑微,但在“文化大革命”那样荒唐动荡的年代,精神上没有受到任何污染,作者是以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选取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来表现老王的善良与凄苦。本文教学的重点是:通过精段品析,分析老王的形象;从课文中的人物身上,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势群体。观摩了研修网上的《老王》一课,给我的触动和启迪最多。我反复看了多遍,也有自己的一些见解。现就自己的拙见分析如下。

一、精准切入,巧妙分析

在本文的设计中,巧妙地把文本的最后一句话作为贯穿文章始终的线索,设计四个对话层层深入,主要以学生的自我揉宄为主,加上学生的合作探宄,教师只是起到了一个引导的作用。整节课学生回答精彩纷呈,对文本的解读透彻,不乏精彩的生成。其中一位同学在用“我是枥绎,我是个善良的人,我把老王”这句话进行文本解读时,提到了“我是枥绎,我是个善良的人,我把老王当成自己的朋友”,我就抓住了这一生成点,抛给学生讨论,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对下文的隗怍的原因的分析起到非常好的推动作用。作者一直都在用自己的善良极力地帮助老王,希望老王的生活能好起来,但当老王悲隆离去后,作者感慨地说:“这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隗怍。“这是本不应该有的愧疚之情,但也正是这愧疚之情,才是作者最大的善良的表现,因此本课设计的就抓住文章的最后一句话引发开去,让学生在作者的反思中发现自己,在发现自己中意识到自己对他人的关受不够,对不幸之人的尊重、平等观念不深,从而使学生的感知更敏锐,情感更丰富,情趣更高尚。

老师请同学们带着对枥绎先生的崇敬之情再读(齐读)“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隗怍。”这样让同学们更了解到老王的不幸和枥绎的伟大。

二、自主讨论,合作探究

通过课堂即时的生成探讨,学生的理解在相互碰撞中渐渐深入了,能结合课文的具体语句来谈感悟,从时间的跨度、表现的平谈到精神的呼吁等方面来探宄作者内心的不安和隗怍。从学生的谈话中能明显感觉到学生的理解更加细腻了,课堂也在学生的互动中显现出生成的精彩。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文本解读、思维的深度与解析的广度、可题的理性与活动的生成、教师的引导与多方互助、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达成都有了一个较好的结合。

三、预设对话,精彩生成

课堂是动态的,充满着变数,教师的理想期望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有可能存在差距。陈者师很好地把握了时间的支配灵活的处理空间。充分发挥教材的文本价值取向,让学生在学习一篇课文后,触动内心深处的情感,在感受人物品质的同时净化和提升自己的内在品质。徐老师对学情把握准确,教师在处理教材时的定位及达成的效果,教师处理教材和落实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文学作品的价值取向是对人情感的潜穆默化、心灵的无声熏陶。而要实现新课标中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维度目标,教师必须要有课程意识,课堂要在动态的过程中承担情感启迪和价值观指引的任务充分引发学生的心灵对话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多角度感悟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宝贵财富,并让学生在分享中完善自己的心智。唯有这样超越文本的心灵交流才是课堂有效教学的最好现。

7.《老王》教案设计11 篇七

人心与人心就好比是一座山与你一样,当你对着高山喊——我爱你!高山的回音也是“我爱你”;决不可能你对着高山喊——“我恨你”,而高山的回音是“我爱你”。所以,人与人之间都要讲求团结友爱、互相关心,诚挚待人。俗话说:“要想人敬已,先得己敬人。”尤其是对待地位比自己低下、命运比自己不幸的人,就更应该伸出一双援助的手来帮助他。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杨降的散文《老王》,看看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又能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二、设问导读(一)、话说老王:

师:今天老师要给你们介绍一个十分不起眼的普通人,请看画像。他叫老王,(板题)从画像上看,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何依据?

生:从他满脸的皱纹看,他是一个历尽沧桑的老人。生:从他破旧的衣着看,他是一个贫穷的老人。生:从他的表情看,他是一个善良的老人。„„

(二)、问询老王:

师:这样一个老人就站在你的跟前,你关心他什么?把你的关切向他表达出来。生:老王,你是做什么的? 老王,你生活得怎么样?

老王,你为人怎样?为什么作家会如此关注你? „„

(三)、走近老王:

1、师:老王是一个普通人,写老王的作家可不是一个普通人。简介杨絳。杨絳——钱钟书——《围城》。

2、师:面对陌生的老王,你们有那么多的揣测,和那么多的关切,现在你们循着杨绛的笔墨,去走近老王,解开心中的谜团。

3、生:读课文。

三、点拨导思(一)、评说老王:

生:老王是一个社会地位卑微的人。表现在他住在荒僻的小胡同、破破落落的大院、塌败的小屋里。

生:老王是一个善良老实的人。表现在送冰时,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他送的冰比他的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

生:他有一颗金子般的心。表现在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

(二)、品味老王:

8.韩军《老王》课堂实录 篇八

1,这是老韩对《老王》一课的新颖解读和教学。从2012年,我就如此解读和教学。在老韩2012年如此讲读《老王》之前甚至至今,语文教坛对于《老王》的解读和教学,成千上万的语文同仁,都基本是一个教学模式——即赞颂老王的善良与坚韧,赞扬杨绛的知识分子的自我反省精神,即抓住“愧怍”二字——成千上万语文同仁,没有一位脱离这种“窠臼”。我觉得,“窠臼”并不可怕,如果解读精准,即使“窠臼”,即使模式化,怕什么呢!

然而,整个语文教坛这种对于《老王》的“千篇一律”的“窠臼”解读,一是根本误读了、歪解了《老王》,二是浮面地、浅解了“老王”,三是完全误解了杨绛。

一句话,《老王》本来是一篇“讽文”,整个语文教坛都误读为“颂文”;《老王》本来是一篇“叹文”,整个语文教坛误读为“唱文”!也就是,把“讽与叹”,误读为“颂扬和歌唱”!

老韩,经过断断续续两年的深入阅读,研究,发现《老王》此文,重点在说一个字“运”!“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运的人的愧怍”这一句话,成千上万的语文同仁,只关注其中的那个“愧怍”,没有一个人抓住“运”这个字!《老王》通篇就写一个“运”字,具体来说,《老王》就是写“老王之不幸运,杨绛之万幸”;细致来说,就是,“老王是不幸中的大不幸,杨绛是不幸运当中有万幸”。杨绛的《老王》和写《老王》的杨绛,在“叹”——“命运感”,在“讽”——“命运”背后的那只巨手!

《老王》通篇在叹“运”、讽“运”,这是老韩第一个发现的!大言不惭地说,老韩对于《老王》的这个解读,是对于过去千篇一律解读——赞扬老王善良与坚韧、杨绛的愧怍反省精神——的反拨。是对整个语文教坛“误读”《老王》的反拨,是对整个语文教坛“浅读”《老王》的深化。

值得高兴的是,我的《老王》解读,被越来越多的同仁的借鉴、因袭、遵循、沿用,“跟着老韩的《老王》之路走!”围绕着“运”字,“不幸运与幸运”来进行解读教学同仁,越来越多!这就是老韩的“拨乱反正”之效。

为什么整个中国语文教坛、诸多同仁都误读、浅读《老王》,请大家深思。

2,这是“读+写+说结合”的课,本课教学目的和核心是:

训练当堂写作——给老王写信

训练即兴说话——打老王电话

3,贯穿理解老王命运及追索老王命运之原因,4,从认读字词开始,本课没有预习,没有后续,“一课时完成”。即不允许讲成两个课时,更不能讲成三个课时。

(如果您复制转发,请把韩军注和说明,全部复制。《语文教学通讯》和所有其它网站刊登本人的《老王》实录,都不完整,敬请以此为准!)

图片发自简书App 师:今天学《老王》。先学字词。

生:愧怍翳

生:镶嵌

生:骷髅攥

师:伛,yú。

师:杨绛有两段话。(幻灯展示)

生:(读)“生死有命是老话。人生的穷通寿夭确是有命。一般人都知道人生有命,命运是不容否定的。杨绛”

师:人有命运吗?

生:有。

师:老奶奶是清华、北大教授,连她都说人有命运。

师:杨绛又说了一段话。

生:(读)“每个人的出身和遭遇、天赋的资质才能,却远不平等。有富贵的,有贫贱的,有天才,有低能,有美人,有丑八怪。凭什么呢?人各有‘命’。‘命’是全不讲理的。杨绛 ”

师:她是不是迷信啊?

生:不是。

师:请在课文中找出一句最重要的话。

生:“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运的人的愧怍。”

师:不幸的人是谁? 生:老王。

师:(故意说错)“是一个幸“福”的人对一个不幸的人的愧怍”。老师说对了吗?

生:不对。

生:是幸“运”不是幸“福”。

师:哦!那杨绛老奶奶为什么不写幸“福”呢?(幻灯片,一个大大的“运”字。)

生:“运”。

师:“运”字,是《老王》的核心字!运,强调时机、机遇、运气。“福”,强调跟物质生活和享受相连的状态,充足、充裕、美好、齐备、顺利等等,就是‘福’。杨绛在《老王》中强调运,时机、命运。

如果把“幸运”分成十大要素,大体就是“身份的运、婚姻的运、工作的运、住房的运、亲人的运、层次的运、身体的运、寿命的运、族群的运、时代的运”。具体看老王如何不幸运?先看他的“身份”。他是干什么的?

生:蹬三轮的。

师:他是个体户,还是属于国营、集体单位的呢?

生:个体户。

师:相对国营、集体来说,那他是不幸运的。他为什么没有加入国营、集体呢?

生:“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

师:脑袋慢,没抓住时机,运气差,这是“时运”!

他身体是否很棒、很健全?

生:不。老王有一只田螺眼。

生:“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

师: 他住的房子很华美吗?

生:(读课文)“在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

师:败屋。他有亲人吗? 生:他有个哥哥,死了。侄儿,没出息。

师:无亲。他结婚了吗?

生:(读文中的话)“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了一只眼”。

师:他有妻子吗?

生:没有。

师:老王属于社会上层,中层、下层?

生:底层。

师: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

生:体力劳动者。

师:老王是长寿还是短寿?

生:短寿。

师:少数民族也是祖国大家庭的成员,但少数民族,客观上有时容易受到歧视。一个人,生为多数族群,还是少数民族更好些?

生:多数族群。

师:老王是哪个民族?

生:回族。

生:(读课文)“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

师:他活在安定的年代还是**的年代?

生:**。

生:他赶上了文化大革命。

师:一个人如果生活在一个**、动荡的年代,能侥幸活下来,也算运气。老王从文革活下来了吗?

生:丧命了。师:综合看,老王是否幸运?

生:不幸运。

(伴随教学,幻灯依次展示出,“个体、运差、眼疾、败屋、无亲、无妻、短寿、少数、丧命”)

师:这十大“幸运”要素,老王没有一项具备,无一项拥有。老天哪!居然有如此背运的人、悲惨的人!让杨绛惊奇、惊悚、惊叹。

师:他“无保障、无运气、无健康、无华屋、无关系、无温暖、低层次、短寿命、少数族、丧**”,(悲情地吟唱)老王呀,好不凄惨哪!

再看杨绛,与老王比,她是一个幸运的人吗?

生:(读幻灯片)“杨绛生于1911年,至今103岁,身体健康。毕业于东吴大学。清华大学、北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著名作家,戏曲家,翻译家,著作等身,发行到国内外。丈夫是知名教授钱钟书,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著作等身,被称为“文化昆仑”,有一女儿钱媛。”

师:我们结合刚才杨绛的简介,读课文,用十大幸运要素,来衡量一下。

(学生在老师启发下,总结出,杨绛是教授,有好单位,时运好,身体健康,住楼房,有亲人,有丈夫,还长寿,是汉族,从文革中活过来了。幻灯打出:“教授、运好、健康、楼房、有亲、有夫、上层、长寿、多数、活过”。)

师:杨绛幸运。她的“幸运”只是与老王比,相对“幸运”。杨绛一生,其实也历尽苦难和沧桑。杨绛有没有不幸呢?

生:有。她的不幸是生活在了动荡的年代。

师:文革她也经历磨难。她说自己“幸运”,有自谦的意思,她自己其实也遇到了种种不幸。然而,与老王比,毕竟是不幸中有万幸!她的的确确比老王幸运。

师:本文主题,就是“两种奇特、不寻常命运的全面对比”。生:(读)

“一个极圆满、完美、和谐、幸福、辉煌。

一个特残缺、悲惨、不足、不幸、凄凉。

一个和和美美、圆圆满满,一个凄凄惨惨戚戚。

一个事事如意、事事顺遂,一个事事不如意、事事不顺遂。”

(幻灯打出大字“运”)

并展示本文主旨——

“对于人各有运的觉悟(觉察和感悟)

对于命运不平的叹惋(感叹和哀惋)

幸运者对不幸的愧怍(惭愧和惭怍)”

师:杨绛对于“人各有运”,有觉察,有感悟;(教师让学生简化组词“觉悟”)。杨绛对于“命运不平”,有感叹,有哀惋;(教师让学生简化组词“哀惋”)。“幸运”的人对“不幸”的人,有惭愧,有惭怍;(教师让学生简化组词“惭怍”)。——杨绛睁大了一双惊奇、惊悚的眼!为“造物主”惊叹,为老王叹惋!

有没有命运?命运平等不平等呢?

生:有命运,命运不平等。

师: 全面地、准确地说,本文最核心的那句话,“一个幸运的人对于不幸者的愧怍”,应该如此表达,“一个‘不幸之中相对幸运’的人,对于„„

生:(接续)“„„对于‘不幸中更不幸’的人,感到愧怍”。

师:弥留之际,老王给杨绛送鸡蛋、香油,一方面,是来看望杨绛,与他最敬仰的杨绛教授作告别,同时老王也奢望从杨绛这里得到最后一丝的人间温情;另一方面,也必须强调,在计划经济年代,老王也靠从农村贩卖鸡蛋、香油、冰块等物资到城里,赚取少许合情合理的利润,(当然还包括蹬车赚钱),养活自己,维持生存。因此,老王此时送鸡蛋、香油,并非“免费赠与”,老王此时真的有一点“功利”目的。这种“功利”目的是正当的,合乎情理的,与跟杨绛的情谊并不矛盾。

老王弥留之际来看望杨绛,一方面,是老王知道自己大概不久于人世,于是与杨绛夫妇作最后的诀别——因老王一直敬仰杨绛夫妇,把他们当作知心人或亲人。另一方面,老王大概也在为自己的后事(埋葬)做准备,比如用鸡蛋、香油来换钱,买白布——老王是回民,死时,裹着白布。

可是,老王弥留之际的“病状”,实在太“恐怖”了,杨绛作为胆小的女子,的确被吓着了,只顾了“胆怯”、“慌张”,没有顾及其它——比如留老王坐下,问病,关怀,安慰,喝茶,啦呱,嘘寒问暖等等。还要说明一点,杨绛作为高级知识分子,在内心深处,并没有像老王敬仰杨绛那样,同等地把老王当作知音、知心人、亲人——这也是可理解的,毕竟,两人文化水平、社会地位,相差过于悬殊,难有共同语言、共同话题、共同情感。杨绛只想与老王“平等交易”、“不亏欠”(甚至我们合理推测,也许多给老王一点钱)。所以,给老王钱并非“侮辱”。老王卖出香油、鸡蛋拿钱,不是义务赠送,丝毫也不“低俗”,并不有损于老王的人格。

生:老王太无奈了。

师:当杨绛听老李说老王“早埋了”,感到震惊,一震惊于老王“命运”的悲惨、残缺、不平、无常,惭愧于招待弥留之际的老王不周,惭愧于对待老王有精神上的亏欠。就是“惭怍”。

师:假如你们是杨绛,假如老王能读懂杨绛的信,杨绛怎样表达自己的愧怍?请以杨绛的名义给老王写一封信。

《遥寄天堂——杨绛的一封愧怍的信》

生:(埋头写信)

图片发自简书App 师:(选择学生,让其读信。)生:“老王同志,你在天堂过得好吗?是不是能吃饱了,是不是不用在像现实生活中那么劳累了呢?我为当年的行为感到惭愧。明知道你送鸡蛋香油只是为了顺便和我唠嗑,求我安慰,仅此而已。而我却慌张地没有留下你,给了你钱,送走了你„„”

师:(即兴点评)嘘寒问暖,站在对方角度,很体贴,很细心,真疼人啊。

生:“老王啊,你在天堂过得可好吧?文化大革命十年终于过去,仍记得那日听到你的死讯后,我是何等震惊、惭愧。你是一个善良的人,你心底实在,我都看在眼里。那日你来我家送香油鸡蛋,就见你有些虚弱,你强撑着,我呢?竟然没有安慰弥留之际的你,拿钱送走了你„„”

师:(即兴点评)好像是《老王》续篇。你的文字不简单。注意,给钱并非侮辱老王。

师:(展示“命运”两大字。)

老王的所有苦难,似乎都是“命运”造成。可我们为什么不去追问“什么造成了老王的命运”呢?!想想,谁造成了老王这种命运?难道只有杨绛应该表达愧怍吗?谁更应该先于杨绛,表达愧怍呢?

生:(让学生读课文)“北京解放后„„”“三轮车都组织起来了„„”

师:注意“咬文嚼字”三个词语,“北京”、“解放”、“组织”。老王的故事,发生在何时何地?

生:北京,解放后。

师:解放后,为何会有这种事呢?

(老师展示北京人民庆解放的图片)。

师:(唱)“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老百姓如此欢欣鼓舞,为什么在北京还有老王这样的人呢?

我们来“咬文嚼字”,“解放”:英语,liberate,set free,“解放”几乎等于“自由”(liberate=liberaty),就是给人幸福,给人保障,给人温暖,给人自由,有吃,有穿,有住。

图片发自简书App 老王却无吃无穿无住,甚至没有当个体户蹬车拉人挣钱的自由。老王没有被“解放”,反而被束缚了。由此看,解放后我们的社会是否健全、完美呢?

生:不健全、不完美。

师:所以,才有之后的“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前的社会,甚至北京,同样不健全,还有“灯下黑”,才导致老王命运如此不幸。当时蹬三轮车都是“组织”起来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们“咬文嚼字”,“组织”,就是组成了国营或者集体单位,不允许单干。“组织”里的人,发工资、分房子,有医疗、有养老。老王作为单干户,则什么都没有。全靠蹬三轮,一分钱都要去挣。

师:老王说自己“脑子笨,没绕过来”。请大家反思,假如你是当时“组织”里,国营或集体三轮车公司的领导,你应如何耐心、细心劝说老王?即使老王脑子再笨,也能让他“绕过来”。

生:(模仿)老王呵,我们单位发工资,分房子,有医疗,有养老。你是单干户,不加入组织和集体,那可什么都没有,没有工资,没有房子,没有医疗,没有养老。

师:很棒!你说得这么耐心、细致,还加上对比,那么,老王是不是就爽快地跟你走了?

生:脑袋就转过来了。

师: 可是当时“组织”里,就没有人给他如此耐心细致地动员、解释,没有人真的把老王放在心上。谁该负责呢?

生:当时北京市政府。

师:当时的北京市工作做得是否细致、全面、完善?

生:不细致、不全面、不完善。

师:如果老王加入了集体或国营三轮车“组织”,有了工资、住房、医疗、养老,老王的后半生,还会如此悲惨吗?

生:就不会了。

师:谁应该首先感到“愧怍”?

生:应该是当时市政府。

师:他是个单干户和残疾人。一个健全、完美的社会,是否应该给他一个最低的生活保障?

生:应该。

师:无论老王工作与否,政府都该给这个单干户、残疾人一份钱。他如果得了病„„

生:政府应该报销药费。

师:能不能让政府养老?

生:应该。

师:健全、完美的社会应该是这样。这不仅仅是“命运”问题。我们还应该深思和追问,是什么造就了个人的命运!政府对残疾的单干户,照顾应更全面,给予更多阳光照拂。

师:再对一个词“咬文嚼字”——“取缔”。

生:政府还取缔了老王“拉客”的工作。

师:“取缔”三轮车拉客,咀嚼“取缔”二字,这个词,有无商量的余地?政府什么作风?

生:不商量!不讲理!

师:政府考虑过老王这样的人的生活了吗?“取缔”后,就截断了老王生活的全部经济来源。如果你是市长,你应该怎么做?

生:给工作,给工资,给房子,有养老,有医疗。师:我们再来“咬文嚼字”——“我不是要钱”这五个字。

老王与杨绛夫妇是朋友,“不是要钱”,一方面表明是一种友情,另一方面是老王“不敢”要钱。那是一个荒唐的时代,单干户如果从事经营,发生金钱来往和经济交易,就是搞“资本主义”,就犯法。

图片发自简书App “改革开放”后的今天,单干户干活收钱,是自由的。鲁迅的《一件小事》,写的是北洋时期,鲁迅坐三轮车,拉车的可以大胆收钱。《骆驼祥子》是民国时期,祥子也可以自由收钱。为什么解放后就不能单干、不能收钱了呢?改革开放前的社会的确需要健全、完善。

生:不健全。

师:这就是造成老王命运不平的根本原因!以致我们的社会最后走向了“文化大革命”。所以我们要改革、要开放。

听说现在改革开放了,北京换了市长了,也听说老王在天堂里安装上电话了。你们就是北京市年轻的新市长,请给老王打一个电话,表达对老王的愧怍。

《遥问天堂——新市长的一个愧怍的电话》

谁先来说?

(师扮老王)

(生与师打电话,课堂进入高潮。)

生:喂,老王!我是北京市市长。我想向你的悲惨表达歉意!我们工作不周到。

师:你知道哪里做错了吧?

生:应该给你提供工资、住房、药费等保障。

师:还取缔单干户拉客吗?

生:不取缔了,还要发展呢!

师:我这里还有药费单据,能报销吗?如果你们弥补不了我老王,你们就好好对待现在活着的单干户、残疾人,给他们提供工资、住房、医疗、养老等保障吗?

生:过去我们的工作做得不到位,我们现在已经吸取教训了,已经对单干户、残疾人,提供了非常好的生活保障了。

师:我听说现在北京的房价特别高,单干户、残疾人,还有下岗工人等社会弱势阶层,都买不起呀!你们怎么照顾?

生:我们专门给他们提供了廉价的住房。让他们交很少的钱,就能住上漂亮的房子。

师:是吧!我现在真想回去,再活一回。

(又一学生扮演市长,给老王打电话。)

生:老王,你好!我们过去亏待你了,对你照顾不周,请你原谅!

师:我能不能说点个人问题(害羞状),单干户,下岗职工,农民工,老弱病残人员,他们的个人问题,如何解决?

生:这个问题,我们也考虑到了。我们政府出面,开办婚姻介绍所,当红娘,专门给你们解决个人问题。

师:有这种电视节目吗?

生:噢!我们可以为你们社会弱势人员开设《非诚勿扰》节目,让你们上电视找对象。

师:你们想得的确周到了。可是,你们欠了我一件大事!

生:什么大事?

师:我死时,你们把我埋葬在哪里了?从课文中咬文嚼字——

生:“埋在什么沟里”了。

师:什么动物埋在沟里?

生:狗猫、垃圾等等。

师:拿我老王当人吗?

你们欠我一个什么?

生:欠你一个追悼会。

师:我记得毛主席在《为人民服务》里面说(展示幻灯):

图片发自简书App(学生读)“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这要成为一个制度。这个方法也要介绍到老百姓那里去。村上的人死了,开个追悼会。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你们遵照毛主席的话,给我补开一个追悼会吧。

展示悼词(学生朗读,韩军唱):

“叹老王,好苦命只眼看世瞧不清。

败屋憩身睡可宁,绝了血缘亲人哪,无妻伴你走一生,谁给你温一碗饭哪,谁给你把那破衣烂衫缝一缝!

三轮单干养活命,垂垂年老又得病,为回民,少数民族,孤独寿终!无人送葬自送自呀,一丈白布,把自个埋在了野沟中!

叹老王,遭乱世,茫茫天宇,孤雁伶仃,只叶飘零。

苍天呀,咋就这么不平等。

活着的人,谁该愧怍、谁该反省?!”

(师谱曲、深情演唱。悲天悯人、痛彻心扉。)

(最后,幻灯屏幕上打出一行醒目的黑体大字:“不幸的人死去,不是死者的悲剧,而是活着的人的悲剧。”)

师:下课!

【注: 由于民粹主义思想影响,杨绛夫妇这一代知识分子,对老王这样的体力劳动者,从整体上是心怀尊重和敬仰的,这种尊重和敬仰是由衷的,然而又是抽象的。也就是说杨绛这样的高级知识分子,从宏观思想上抽象地认同,老王这样的体力劳动者,比杨绛和钱钟书这样的高级知识分子更伟大,杨绛他们由衷相信“卑贱者更聪明,高贵者更愚蠢”(其实这种思想,是一种典型的、偏激的民粹思想。在此老韩不展开说。),杨绛他们真的觉得知识分子的衣食,来自于工农等体力劳动者,知识分子属于“不劳而获”,因而比工农更低贱。然而,悖论是,杨绛他们这些高级知识分子,却又很难从个人的具体情感上由衷敬仰老王这个阶层,很难从具体言行上,把老王当作知音和朋友,很难落实他们对下层体力劳动者的“尊重”、“敬仰”。这(尤其前述“民粹思想”)正是杨绛“惭怍”的深层次的思想根由。——记写在这里,但并不是讲给学生的。老韩】

文/韩军老师(简书作者)

9.《老王》教学反思 篇九

《老王》是著名作家、文艺翻译家杨绛写的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作者笔下的老王是一个命苦心善的不幸者,在荒唐动荡的“文化大革命”时期,他的精神世界没有受到任何污染,他善良诚实,忠厚老实,知恩图报。

那么,对杨绛的这篇文字浅显,字里行间流淌着爱的清泉,闪动着人性人道光芒的散文,如何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感悟爱的博大,体察善的魅力?如何避免把课上得枯燥乏味,这是我在上课前一直思考的问题。

在反复阅读文本之后,我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全面把握课文,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教学难点确定为:领会从文章语言及人物刻画中渗透出的爱的博大。教学过程设计为三大板块:

(一)说老王。

先让学生根据书上插图初步感知老王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学生的阅读期待,为解读人物的精神世界做好铺垫。然后,以“可以用哪两个词准确概括老王”明确老王是个不幸而善良的人。紧接着以“老王的不幸表现在哪些方面?老王的善良表现在哪里”,引导学生搜索、筛选信息,达到初步感知文本的目的。接着,再让学生选择赏析老王临终送香油、鸡蛋这一片段。通过齐读、分角色朗读,学生情景演出,对语言进行赏析评价,达到读文悟道的目的。

(二)说作者。

先用多媒体展示杨绛当时的境况,让学生知道她当时的生活也是不幸的,再设计的问题:面对老王的遭遇,作者一家如何表现的?具体体现在那些方面?当善良的老王去时,作者为什么愧疚?对于最后一个问题让学生角色转换,换位思考,把自己想成老王,想想希望得到什么?以此让学生明确本文主旨,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说自己。

设计的问题是:现在,像老王一样善良的人还很多很多,我们该如何对待他们呢?多媒体展示弱势群体的图片,在看的过程中,我对一些图片进行解说。然后让学生写一些感受,可以使一句话、一首诗、一支歌。接着仿照例句说出心愿。以此拓展延伸,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整个课堂教学的实施很顺利,充分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和情感体验。经过课后反思,我认为成功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把握文本特色,重视情感体验。整个教学过程能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感悟,用自己的情感体验映照作者的内心世界,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2.立足语言品味,穿插写作指导。课堂教学能够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与重难点,赏析重点片段的时候,让学生选择喜欢的一句,结合自己的感悟说出喜欢的原因,由赏析语言到情感体验逐步提升,并对如何写人给予学生适当指导,既重视了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又训练了学生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

3.面向全体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在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同时,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侧重学生的自我感知、自我体会,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说出了他们独特的想法。

10.《老王》说课稿 篇十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我由此设计一个阅读的系列教学,计划安排三个课时,具体的知识目标:

1.了解杨绛、钱钟书及其作品。

2.学习用平淡朴素的语言表达深沉的感情的方法。

3. 学会从具体事例中分析人物性格。

4.培养拓展阅读能力、指导阅读方法,阅读习惯的养成,运用多媒体、教材、课外读物、学生习作相结合,以及质疑讨论、合作交流、学后运用,实际训练结合的方法

具体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主要包括--------导入进入情境,自读汇报,整体感知、研读文本,合作探究、体验反思,质疑交流、表达思想,实践练习、拓展阅读,深化理解 小结以及作业布置等几个环节。

主要让学生走近老王:

A、愿意给我们家带送冰块,车费减半。

B、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

C、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

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走近作者:

A、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车;

B、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C、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

D、关心老王的生计:三轮车改装后,生意不好做,关切询问他是否

能维持生活。

E、她的女儿也如她一样善良,送老王大瓶鱼肝油,治好他的夜盲症。

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文本思想)

导入最后一句话,比较多吃多占幸运的人

“ 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 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帮助他们改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对老王的关爱远远不够,所以感到“愧悟”。

总有人不如我们,我们要“奉献爱心,关爱他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最后以关爱为话题实际的爱心寄语训练,将课堂引向高潮

达到预期的效果突出文章的重点

第二课时

由优秀作业展示导入拓展阅读的方法与角度

首先用 听读《诚实致富记》的形式引起学生的思考---拓展的角度

教师明确—与文章的主题有关------与人物的品行有关----与平民的话题有关

其次 阅读拓展资料

干校六记我们仨 围城读《伊索寓言》片段

教师归纳拓展的用意

1.了解作者夫妇二人的人生态度、生活经历、文学创作、作平风格等,对进一步理解《老王》有补充提示作用

2.学习拓展阅读的其它方法

最后教师小结(ppt展示)拓展阅读方法及其选文的角度

1.题材相同或者相关的文章(主题情感人物)

2.体裁和语言风格相同或者相近的文章

3.同一个作者不同风格的文章

4.与作者有关的对学习本文有

补充提示作用的文章等

合理设计 阅读作业

1.拓展阅读《读书苦乐》、《记傅雷》

2.获奖作文 《热》《不和谐的声音》

第三课时 主要是实践各种读书方法

比如 朗读法齐读《读书苦乐》、思考作者的语言特点

作者是如何描述读书的乐趣的用跳读法《阅读------用心灵的眼睛》

用圈读法画出集中阅读的方法

师生一起归纳阅读的方法

---------比较法--------朗读法--------摘贴法--------跳读法

--------修改法------圈读法--------讨论法-------现炒现卖法等 最后是实践应用

运用比较法阅读《热》《不和谐的声音》

上一篇:风雅文学社五周年社庆策划书下一篇:手术室年度护理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