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少数民族

2024-08-20

内蒙古少数民族(共8篇)

1.内蒙古少数民族 篇一

内蒙古民族大学坐落在被誉为科尔沁草原明珠的通辽市,始建于1958年, 6月由原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内蒙古蒙医学院、哲里木畜牧学院三所本科院校合并组建,是一所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的综合型民族大学。 ,学校被确立为自治区重点大学,20,国家民委与内蒙古自治区签署协议共建,成为内蒙古第二所中央与地方共建院校,系欧亚-太平洋大学联盟成员。

截止到206月,拥有霍林河、西拉木伦和滨河园区3个校区,占地面积236.6万平方米,校舍面积41.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8.8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58.4万册。设有27个教学单位、开设本科专业72个,有国家特殊需求人才项目——蒙药学博士点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涵盖了73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有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具有教授自评权。

历史沿革

哲里木畜牧学院

1958年,哲里木盟农业合作化学校创建。

哲里木盟农业合作化学校更名哲里木盟农牧学校。

哲里木盟农牧学校更名通辽农业机械化学校。

通辽农业机械化学校更名哲里木盟农牧农机学校。

1978年,哲里木盟农牧农机学校升格为哲里木畜牧学院。

2.内蒙古少数民族 篇二

但是, 我们仍然应当看到,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策略的实施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 以及现代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我区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与其他省区的普通高等教育之间的差距却在不断加大。这其中, 除了基础教育阶段已形成的差距之外, 目前我区,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培养质量也令人堪忧。从形式上来看, 少数民族大学生和汉族学生使用的是同样地培养方案, 执行同样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但在本质上, 他们确是十分不同的两种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从而导致, 少数民族大学生和汉族学生有着并不统一的教学要求和评价体系, 最终就变成两个标准进校, 两个标准掌握专业知识, 两个标准毕业。在开放式竞争、自主择业的今天, 这种差距给了我们一个无情的结果: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率呈下降趋势, 学生、社会怨声载道。而这些现象, 既影响到了民族团结, 也为社会的稳定买下了不小的隐患。因此, 现状需要我们思考, 双语教学模式是不是存在某种问题, 才会出现事与愿违的结果。

一、内蒙古少数民族大学生双语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内蒙古少数民族大学生双语教学方面的现状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首先, 从规模上来讲, 内蒙古地区的绝大多数高校在大部分专业中, 都有招收少数民族学生或设立相对独立的民族班, 再结合各自学校和专业特色, 开展了范围较广的双语教育。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为例, 2011年招生简章中显示, 在教育学, 心理学, 学前教育, 汉语言文学, 英语, 历史, 旅游, 思政教育和经济等二十余个专业中招收了民族考生或设置了专门的民族班。这对于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而言, 是很好的发展趋势。

其次, 从数量上来说, 内蒙古地区各高校录取的的少数民族考生数量也是逐年增加的, 可见国家和自治区政府对少数民族教育的重视程度。仍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为例, 2010年的少数民族学生招生总人数为1267名, 2011年的总招生人数上升至1518名。

最后, 从课程设置和教材的编写, 师资力量的配备上, 内蒙古地区各高校也在努力的发展, 争取和现实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需要相匹配。

因此, 总的趋势上来说, 由于得到了政府和各高校的高度重视, 我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发展前景是好的, 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是极其突出的,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 是教材的问题。我区各高校推行少数民族双语教学, 需要各专业、各门课程匹配的少数民族语言教材。但实际情况是, 我们的大部分课程是没有匹配少数民族语言教材的。这种现实导致我们不得不使用汉语教材, 而这又导致我们在具体教学中出现更多的问题。由于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自少数民族聚集区, 从小学到高中毕业一直上的是民族学校, 以少数民族语言授课, 长期使用少数民族语言作为生活和学习语言, 对汉语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不强, 汉语综合水平较差。进入大学后不久, 就要求他们使用专业性较强的汉语教材作为工具, 对于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而言, 是一时很难适应的。由于教材难度大, 无法理解, 有可能使这部分学生产生厌烦、焦虑、恐惧的心理, 最终, 甚至放弃自己的学业, 这是我们这些民族教育工作者极其不愿看到的结果。除此之外, 由教材延伸出的辅助材料及课外读物的问题也是十分突出的。学生在学习中, 除了教材之外还需要借助辅助资料、课外读物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 拓展自己的视野。作为课堂补充的教辅材料对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提高教育质量, 推进民族优秀教育, 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 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而言, 少数民族语言的教材都是十分有限的, 就更不用说辅助资料和课外读物了, 真是少的可怜。这明显地阻碍了少数民族大学生拓展视野, 学习专业相关的知识, 了解外面世界的脚步, 使本来就视野不宽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更加没有机会和汉族学生站到同一条起跑线上。这是发人深省的一个现实。

其次, 是教师的问题。在教师的问题上, 存在两种情况, 一是少数民族语言教师, 虽然能够和少数民族大学生更容易亲近和进行交流, 但普遍存在汉语表达能力差、发音不准确、授课内容较单一、知识不全面等问题。另外汉语表达和少数民族语言表达之间也不对称;二是, 汉族教师知识水平较高, 语言表达较专业化, 但语速偏快。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是以少数民族语言教师作为主要执行者的, 除了能够很好地运用少数民族语言讲授课程之外, 还需要少数民族语言教师具备较好的汉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而我们的现状是, 很多少数民族教师少数民族语言表达都没有问题, 但在汉语表达方面能力较差, 即便是与自己所授课程息息相关的内容也很难用流利的汉语表达出来;另外, 还有一部分少数民族语言教师汉语表达能力较强, 少数民族语言表达却偏弱一些, 因此, 真正能够实现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言表达完全对称的教师少之又少。而就汉族教师而言, 虽然其专业知识水平较高, 但是普遍存在语速较快、对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采取统一标准要求的情况。一方面, 汉族教师与少数民族大学生之间由于语言沟通上的原因, 汉族教师很难真正了解和把握少数民族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 部分汉族教师还存在诸如普通话水平有限, 发音不准, 用方言授课等等问题, 更加重了少数民族学生听课的负担。再加上, 汉族教师完全不懂少数民族语言, 对授课中少数民族大学生不理解的地方, 也不能够及时通过民族语言加以解释, 这就导致一节课下来, 学生听懂的知识很少, 理解掌握的知识就更少。

最后, 是学生的问题。我们知道, 在大学课程的学习中, 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 而在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中, 少数民族学生是教学的关键。只有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汉语综合水平达到足够熟练的程度, 才能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 我们也才能最终实现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真正目的。反之, 当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未能达到一定程度, 不能实现运用自如, 也不能将汉语言作为获得知识的自由工具的时候, 就会妨碍他们科学知识的获得, 最终难以实现双语教学的目的;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 就会处于被动的地位, 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 甚至产生对双语教学课程的焦虑和恐慌。而导致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水平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 来自少数民族聚集区, 从小学到高中毕业一直上的是民族学校, 以少数民族语言授课, 长期使用少数民族语言作为生活和学习语言, 对汉语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不强, 汉语综合水平较差。其二, 对汉语的重要性的认识不够, 同时对汉语的学习兴趣不浓厚, 不重视汉语的学习, 不愿意在汉语学习的问题上付出更多的努力。这是导致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综合水平较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 如何使少数民族大学生认识到汉语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促使他们将更多的努力投入到汉语言的学习当中, 使我们这些民族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改善内蒙古少数民族大学生双语教学现状的对策

(一) 改善双语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内蒙古少数民族大学生双语教学过程中的教材缺乏的问题, 应当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来加以改善。

首先, 对于双语教材本身应当有正确的认识和把握。什么是双语教材?或者说, 什么是少数民族大学生需要的双语教材?我们在以往的认识和理解中, 往往把双语教材理解为将汉语教材利用少数民族语言翻译, 此即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双语教材。本人认为, 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双语教材是适用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 在编撰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切身需要。少数民族大学生将来必然要走向社会, 必然要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适度的掌握和灵活应用汉语言是他们必须要具备的基本能力。所以说, 在编撰教材时必须要适度考虑这一方面的需要。因此, 在编撰教材时, 应当采用汉语表达知识点, 辅助民族语言翻译的模式, 使少数民族大学生既能够掌握重要知识点, 又能够对比汉语言和民族语言, 在提高汉语表达和理解能力、传承少数民族文化方面是能够实现双赢的。其次, 在教材的内容选择上, 也应当有所取舍, 不应当完全照搬汉语教材。毕竟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理解能力、阅读能力等等方面和汉族学生还是有差异的, 应在包含了核心知识点的同时力求简单易懂, 不会给学生们造成太沉重的学习负担。最后, 在较好的解决了教材的问题基础上, 还要努力为少数民族大学生编撰更多的辅助教材和课外读物, 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 为他们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提供帮助。

(二) 加强双语教师的培训

在双语教学中, 双语教师是十分重要的参与人, 他们的参与程度、素质高低等方面直接影响着接受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知识的时机掌握程度。因此, 提高双语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 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双语教师主要存在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少数民族语言教师, 虽然能够和少数民族大学生更容易亲近和进行交流, 但普遍存在汉语表达能力差、发音不准确、授课内容较单一、知识不全面等问题。另外汉语表达和少数民族语言表达之间也不对称;二是, 汉族教师知识水平较高, 语言表达较专业化, 但语速偏快。针对双语教师的不同情况, 分别给予专门的, 专业的培训和指导, 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双语能力, 为双语教育提供更好的师资力量。

(三) 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汉语水平

通过采用各种方法, 切实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汉语学习意识, 提高他们对汉语重要性的认识。真正地认识到学习汉语并不是对本民族文化的背弃, 更不存在冲突和矛盾, 通过汉语的学习, 能够让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 更好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更有利于他们顺利就业, 最终也是有利于本民族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另外, 双语教师应当更多的鼓励和赞美少数民族大学生, 使他们心中产生浓厚的兴趣, 调动和激发他们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推动汉语水平的提高。另外, 少数民族大学生也应当发挥主观能动性, 多听, 多看、多说、多写, 通过这些有意的锻炼, 努力提高自身的汉语水平, 为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 将来更好的适应社会的现实需要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谦.中小学双语与双语教学:理念与模式[J].教育科学, 2002 (05) .

[2]卢丹怀.双语教育面临新挑战[J].全球教育展望, 2001 (10) .

3.内蒙古少数民族 篇三

【关键词】内蒙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

一、内蒙古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赛事旅游资源得到一定的开发

内蒙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赛事活动资源按举办范围划分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全国范围以及世界范围内举办的大型赛事,另一种就是在省内以及各地级市举办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赛事。

2015年8月9日,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鄂尔多斯市举行。对于举办城市鄂尔多斯市来说,是实现了双赢,不仅通过举办民运会扩大了知名度,改善了形象,促进了招商引资,而且极大的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那达慕”现在不仅是蒙古族特有的传统体育赛事活动,而且已经走出了中国。迄今为止,在2010年和2012年已经成功举办过两届国际那达慕大会,有蒙古国、哈萨克斯坦等十余个国家参加,不仅弘扬了蒙古族文化,还扩大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赛事活动的国际影响力。除此之外,从1985年举办的第一届内蒙古自治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始,每四年都会举办一次,迄今已成功举办过八届,每一届的规模和影响力都显著增加。现在也由最初的举办民族盛会的观念,逐渐开始向打造一个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赛事活动品牌的观念转变,并且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具有高度的可观赏性。

(二)部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正面临着被遗忘和失传的风险

在内蒙古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活着蒙古族、回族、满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等49个少数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传统体育活动。但大多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流传范围仅限于某一地区的某一民族,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部分少数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已经淡出人们的视野。就以蒙古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布鲁”来说,已经处于濒临失传的边缘,年轻的一代还会进行“布鲁”运动的少之又少,不仅没有专业的教练和选手,而且现在还会打“布鲁”的也多是50岁以上的人。目前也没有相应的政策提出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更没有相应的资金投入。在内蒙古地区,像“布鲁”这样正面临被遗忘和失传风险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还有很多。

(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不足

“目前的民族体育旅游多是民间自发组织,在资金投入、场地设施、规模大小上受到制约,影响了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多数还是停留在各个景区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穿插在传统的歌舞表演中,没有形成独立的项目,且各个景区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几乎是大同小异。由于对该资源的认识不足,就目前已开发成旅游项目的传统体育活动来说,还属于中低等的水平,整体的品味和策划还比较混乱,有待于开发精品的民族传统体育旅游项目。

二、内蒙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措施

(一)依托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旅游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旅游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集中体现的一个平台,具有高知名度和美誉度,也是吸引游客的一个重要因素。内蒙古地区也是少数民族分布比较集中的一个地区,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传统节日,所以有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资源,具有种类多、形式多样和时间交错的特点。大力发展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旅游,打造精品节庆旅游项目,把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旅游作为一个品牌推广出去,吸引更多喜爱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人。以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旅游为依托,把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与之相结合,不仅能极大的丰富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旅游的内容,更可以大力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旅游。

(二)大力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赛事旅游

就目前在内蒙古地区已经举办过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赛事来看,赛事旅游还是有一定的市场吸引力,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赛事是极具观赏性的体育竞技活动,既有独特的民族风情,同时兼具体育竞技的紧张感和刺激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是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是最能体现该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活动,对于喜欢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游客,这些传统体育活动是最能吸引他们的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对他们来说是最具观赏性的节目。”举办赛事活动不仅可以吸引热爱民族体育活动的人,同时也会招募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等,虽然是短暂的人流聚集,但地域的转移和每一地区的独特性会诱发人们开展旅游活动,从而可以极大的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增加旅游业的收入。对于举办民族传统体育赛事的地区来说,也是一种无形的推广,会有更高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三)打造精品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项目

发展旅游业,要想有源源不断的客源,首先必须有高品质的旅游资源,才能有口碑和吸引力。就内蒙古地区目前已开发出的旅游景区和民族传统体育旅游项目来说,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大多数都属于中低档的层次,整体的规划和硬件设施都有待调整和升级。首先,只有打造精品化的旅游项目,有优质的“内容”作支撑,才会有实质性的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的发展还属于初始阶段,要想不断发展就要提升民族传统体育旅游项目的品质,丰富民族体育旅游的内容,升级景区相对应的硬件设施。其次,还要“有区别于其他少数民族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的独特创意,在同质化的商品和市场中,确实已经不是比资源,比产品更为重要的是怎样来打造出来真正的有创意的旅游商品,能够被市场所认同的精品。”

(四)培育和引进专业的体育旅游方面人才

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壮大都离不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发展少数民族体育旅游也是同样,需要有大量的旅游方面的人才作为支撑。第一,要引进高效率和高质量的运营团队。发展少数民族体育旅游业是一个复杂和长远的过程,必须要有清晰的规划和高效率的协作管理,总揽全局。第二,要培育和引进专业的旅游服务人员。就旅游业的性质而言,其本身就是服务行业的一种,所以服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至关重要,要想打造精品化的旅游,首先就要提升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第三,培养专业的演艺人员和高技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运动员。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传统体育项目是整体的核心,所以运动员的水平和技能决定了这一体育项目是否能够吸引目光。专业的演艺人员则可以以艺术化的形式,更生动的为游客呈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独特魅力。

三、结语

内蒙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有独特的民族风情,具有不可替代性,但就目前的开发利用状况来说,还处于低层次的阶段,还没有形成独立的产业体系。在目前的旅游市场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还有很大的空间,发展的潜力都是巨大的。在“十二五”的规划中,已经明确体育提出要发展体育旅游,但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还没有作为一个独立的项目正式提出,所以在政策上还是有欠缺,不够明确,也没有系统的规划和有效的措施。要想把这一资源合理的开发并形成独立的产业体系,还需要整体的政策支持和行之有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

[1]邓开民.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1.12.15

[2]杨文君,步慧等.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对举办城市的经济影响——以第十届举办城市鄂尔多斯市为例[J].经济社会.2016.03.209

4.内蒙古民族大学个人论文(共) 篇四

青年马克思培训班结业论文

大学生生活

— 谈大学生道德与文化

作者:朝木日乐格

学校:内蒙古民族大学

年级:09级

学号:099300252001

目录

一、大学生道德

1.1 大学生道德意识..............................................

1.2 大学生道德现状.............................................. 1.3 大学生道德教育..............................................

二、大学生文化

2.1 校园文化建设............................................

2.2 校园文化风气............................................

三、内容总结....................................................

四、参考文献....................................................

摘要: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道德意识的培养对一个人的成才和以后的职业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对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道德

1.1 大学生道德意识

道德意识有三个来源。一个是内在的,发自内心的,一个是外在的,或者说是社会的,还有一个是超越的。内在的道德意识,它是先天的,本能的,自然的。外在的道德意识可以包括超越的道德意识,二者都不是天生的,都是外在的,不是原来就具有的。社会道德意识是通过教育得来的,通过父母的传授、老师的培育、习俗的延续等等而获得的,是一种社会心理上的“范式”。

首先,要树立开放式德育观念。大学校园里与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老师,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同学们的行为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以身作则,学为人师、行为示范,是对老师最基本的要求。老师对自己要求严格了,学生也会以老师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对大学生的正面引导教育也尤为重要。

大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刚从中学过来,他们对思想道德观念有时把握不准,在发现问题时,我们不应“一棍子打死”,一味地批评他们的缺点,而是对他们进行正面性的引导。同时,对于学生的缺点,可以通过谈心方式首先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然后讲道理和方法让他们及时改正。此外,培养大学生的德育意识要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提高文化修养。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和很多优秀的人谈话。通过多读书,会使他们拿里面的理念和现实生活中自己的生活理念对照,从而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来用自己的观念影响大学生,教育大学生,使大学生的道德观念有所提高。

其次,要在道德意识上欲与正确引导。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道德意识需要不断提高,在党中央对大学生的关怀下,要求大学生学习党的精神,特 别是道德意识上,要跟党走,以党的思想道德为指引,不走弯路,不偏激,使大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成长,力争把大学生培养为社会需要的新一代,国家需要的栋梁。

最后,要加强道德意识上的提高,大学生往好的方面发展,自然少不了道德意识上的加强,看多方面的书籍,吸取各方面的良好思想,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加强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吸收其中的思想精华,武装大学生的自身思想意识,使大学生在更好的平台上发展。

1.2 大学生道德现状

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复兴都离不开大学生的努力与拼搏。大学生的地位是如此的重要,以至于人们将他们定位为“祖国的花朵、民族振兴的力量”。但是,或许是应了那句老话“不堪承受之重”,如今大学生道德缺失的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孟子云:“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古人说:“民无德不立,政无德不威”。有德,是修养,是文明,是基石;无德,是无信,是卑鄙,是自灭。然而,据《中国青年报》的一次调查统计表明,在校学生中未说过假话的平均只有6.2%,其!中,幼儿园小朋友占84%,小学生占51.3%,中学生占20.1%,大学生占0.48%。触目惊心、让人心寒的一幕幕,人们禁不住要发问:如今的大学生到底怎么了?

现如今,大学生对自己的定位有所迷失,以至上完专业课后无事可做,毕竟,大学中,对大学生的要求没有在高中时严格,大学生的自我空间会比较多,因而,会去网吧,迪厅,参加各种聚会,使自己迷失,每天泡在网吧,不管父母给多少钱都会花掉,不顾老师的谆谆教会,给自己的道德素质,无疑是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纱,所以,大学生道德培养不容忽视。

1.3 大学生道德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当代大学生是渴求知识的一代,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的求知欲,以互联网教育为媒体的新的教育方式已为大学生所青睐。我们必须借助互联网,占领这一教学媒体,加强正面引导,大力宣传我们的主导价值观。

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形成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校园文化是校园以大学生为主要载体的文化类型。当代大学生参与感极强,以校园文化为突破口,发挥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作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高校作为新思想、新观念、新知识的发祥地,校园文化会对传统文化带来冲击,对大学文化产生积极的导向。特别是作为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的校园的团队精神,更能成为激发学生奋发上进的精神力量。从而,对大学生道德教育,有更积极的作用。

当然,我们要特别重视把思想道德教育同大学生关心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正确对待大学生的物质利益需要,凡是正当的要求和合理的需要,学校要尽量满足,不能满足的,要做出解释。大学生要正确理解他们的内在联系及辩证关系,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践行。以此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提高践行能力。在自我教育中提高道德素质。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既需要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参与,更重要是把教育和自我教育结合起来。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人不能总是牵着他的手走路,要让他独立行走,使他对自己负责,形成自己的生活态度,要让学生陶冶自己的情感,训练自己的思想和意志,形成和稳定自己的性格”。

无论是在哪一方面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都离不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提高,因而,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不禁是社会各方面的事,更是大学生自己的事,大学生在校园中要受到这方面的教育至关重要,所以,大学生提高道德修养指日可待。

摘要:

校园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

关键词:校园文化

2.1

校园文化建设

第一,校风建设。校风建设实际上就是校园精神的塑造,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的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在校风体现形式上,校风主要表现在校训、校歌、校徽和校旗上。好的校风具有对学校成员内在动力的激发作用,催人奋进;好的校风对学校成员的心理发展具有保护作用,对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抵御力量,有效地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侵蚀和干扰。

第二,教风建设。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只有抓好教风建设,才能引导和促进勤奋学习、积极向上、严谨求实、尊师重教、遵纪守法、举止文明的优良学风的形成。总之,没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和教风就难以形成良好的学风。

第三,学风建设。学风是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优良学风像校风、教风一样,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发展和完善,对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都有重要意义。

每个大学都有自己的校训,以自己的校训为指引,充分体现着大学校园的精神文明,就拿我校的校训来说,我校的校训为:博学明理,崇德至善。也充分体现着我校的风采,给大学生以引导,作为我校的一名大学生,就应领悟其内涵,使自己进步,成为合格博学的大学生。同时,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作为当代大学生,要积极参加校园所开展的文化活动,为校园文化的宣传,起积极的作用。

2.2 校园文化风气

任何人都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生活,并且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受到它的熏陶,在不同文化环境中生活、工作的人,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情感意向、价值观念和性格特征。

校园文化影响着青年学生,青年学生影响着这个社会,这可以是一个良性循环,也可能变成一个恶性循环。

校园文化风气的好坏是这个循环良性或恶性的关键性因素。当今世界飞速变化,来自各国的文化都流入中国。网络文化也进入高速发展之中。外来文化、网络文化冲击着青少年的思想,在很大的程度上引导着校园文化风气的走向。

凡是都有其两面性,外来文化在与中国本土文化交流的同时,也带来了其文化中的糟粕。网络文化蓬勃发展的同时,暴力、色情等不良文化也在以网络为媒介广泛传播。这些不良文化严重影响了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如果听之任之,而不加以控制,校园文化堪忧,中国未来堪忧。

不难发现,中国现代的青少年学生在各种文化的冲击之下,已经改变了很多。校园中韩剧、日剧等肥皂剧之风盛行,追星族规模日益扩大,崇洋媚外。圣诞节、情人节的影响力在校园中超过了中国传统的端午、重阳、七夕等节日,网络快餐文学充斥校园,言情、玄幻小说倍受追捧,古典文学却无人问津。非主流文化气势汹汹,火星文大行其道,颓废、冷暴力充满了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学生头脑之中。

以上种种不良风气,都在校园中普遍存在。长此以往,在这样的环境中,青少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会变得扭曲、畸形,对社会风气产生不好的影响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还原美好的校园文化风气,为了还青少年学生一片干净的天空,为了我们的未来。不能再让它持续下去,必须要去改变,在世界变化的同时,我们也要改变,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能与时代脱节。

我们要做的就是独立思考,在千变万化中保持自我,保持思维运转,独立判断事物的好坏,吸收外来文化、网络文化中的精华,融入我们的校园文化,摈弃其中的糟粕,以免污染校园风气。

在清醒自然、纯净美好的校园文化培育下,青少年学生才会茁壮成长,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积极向上的人,成为对社会、对中国有贡献的人,实现人生的价值。

内容总结: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感到由衷的自豪,大学生的成长在备受关注,上到中央,下到学校各级领导。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祖国需要新生力量的注入,大学生就是最好的接班人,各方力量在大学生道德和文化的提高上做了很多的努力,大学生也会以身作责,担负起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成为祖国的后备军。

当今社会,竞争与发展是同步的。当代大学生,他们的社会地位、知识水平及年龄心理特征,都使他们向往高尚的文化生活,寻求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形成高雅的文化生活氛围。高尚的文化生活,必然是向上的充满青春活力的,有理想的追求也有时代的气息。

当前大学生的主流思想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随着社会发展,思想多样化,大学生在道德意识上的矛盾和困惑也明显增多。在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今天,我们的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提高青年一代科学文化素养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大学生的道德和文化修养还有待提高。作为社会骄子、时代精英,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发展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是,对于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来说,其道德状况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其成长过程特别是道德素质的养成,既需要主观的努力,更需要多种客观条件的配合,道德和文化是重中之中,它体现着校园和大学生的精神政治面貌,大学生在道德和文化的熏陶下会更好的成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目睹大学生更多的风采。

参考文献

《全球化与道德重建》

《打造特色校园文化,成就精彩人生》

5.内蒙古民族大学青年合唱团章程 篇五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内蒙古民族大学合唱团隶属内蒙古民族大学学生艺术团,合唱团以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展示民大人风采为宗旨。通过对校内外的各种演出与交流活动,发挥当代大学生音乐潜质,提高歌唱水平及音乐素养,弘扬高雅艺术,传播真情友谊,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校内外合唱事业的发展,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和谐校园作出积极贡献。

第二条本合唱团的全称是“内蒙古民族大学青年合唱团”(以下简称本合唱团),英文名称是“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the Nationalities Student Choir”; 本团宗旨为“团结、进取、奉献、和谐”。

第三条本团的基本构成是青年合唱团、新生团、院合唱团组成:

(一)青年合唱团由合唱团全体团员组成(其中包括新生团),规模为100至120人。新生合唱团均为应届新生组成,规模为40至50人,由团长组织单独训练。院合唱团是由各学院选拔组成,人数和排练时间自行决定。

(二)合唱团均由具备较强演唱与听辨能力的学生组成,我校凡在籍学生通过申请与入团考核均可成为本团团员。(其中音乐学院只限10人,器乐及作曲专业除外)

(三)青年合唱团和新生团两团同等地位,互为补充,在演出与比赛等活动中,两团成员根据要求进行人员调配与组合。

第四条本团的组织机构本着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由领队和常任指挥实行双重管理;常任指挥与领队是本团的最高领导者,分别负责管理本团的艺术事务和行政事务;团委会由团员大会民主选举产生,在领队与常任指挥的领导下负责管理团内具体事务,对全体团员负责,受常任指挥和全体团员的监督。

第二章 团员

第五条凡具有内蒙古民族大学学籍的本科生或研究生,承认本团各项规章,愿意参加本团活动,参加并通过入团考试的,可以成为本团团员;本团团员在团籍存续期间必须具有内蒙古民族大学学籍。

第六条凡是通过合唱团入团考试的同学,均可成为青年合唱团及新生团成员,团员将进行定期考核,定期更新。原则上要求男生身高不低于一米七,女生身高不低于一米五八。

第七条团员在团期间享有下列权利:

(一)参加本合唱团安排适合所有团员出席的排练、演出和其他活动,享受团员待遇。

(二)在不影响本合唱团大团排练的前提下自愿组成小组排练、演出特定曲

目或组织其他活动。

(三)对本合唱团的艺术发展、行政安排提出建议,监督组织机构的运行。

(四)成为本团团员在奖学金、三好学生等奖项评选中可适当作为加分

条件。

(五)对参加各项比赛或晚会获奖的团员,可根据成绩酌情考虑颁发获奖证

书。

(六)享有团章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八条团员在合唱团期间须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团章和本合唱团其他规定。

(二)按时、认真地参加本团要求的排练和演出,维护排练和演出的秩序,服从主管教师和团委会的安排。

(三)努力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和业务水平,虚心求教,做合格的合唱者。

第九条团员五人以上以本团团员身份参加校内公开演出,须报团委会批准;团员八人以上以本团团员身份参加校内公开演出,须报指挥批准;合唱团参加校外演出须由领队、指挥上报院领导批准。

第十条团员接受外界赠予本团的财物的,须上报主管教师并将所得财物交归学校;若该财物系团员演出或工作所得,应由学校议定给付团员的酬劳。

第三章 组织机构

第一节团的主管教师

第十一条本团领队与指挥由内蒙古民族大学校团委领导指定,对内蒙古民族大学青年合唱团负责,统管团内的合唱艺术和行政事务,领导并监督本团的组织机构和全体团员,决定团内事务。

第十二条领队与指挥根据校青年合唱团的要求及团内具体情况,与校方共同确定伴奏、艺术指导的人选。

第十三条指挥教师有权罢免本团的团委会委员、声部长和其他工作的负责人;指挥教师有权取消合唱团团员的团籍。

第二节团员大会

第十四条团员大会是主管教师领导下的团内权力机构,由具有本团团籍且加入本团一个学期以上的所有团员组成。

第十五条团员大会每学期举行两次,由团员大会主席召集;如果主管教师或团委会认为有必要,或者有1/3以上的团员提议,可以临时召集团员大会。

第十六条团员大会在主管教师的许可范围内行使下列职权:

(一)修改团章和团内其他规定。

(二)监督团章的实施及组织机构的运行。

(三)选举团员大会主席、团委会委员。

(四)改变或撤销团委会、声部长、团务委员做出的不适当的决定。

(五)对团内事务进行表决。

第十七条团员大会有权罢免团委会委员、声部长、团务委员。

第十八条团章和其他规定的修改,由团委会或1/3以上团员提议,并由团员大会以大会成员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

第二节 团委会

第十九条团委会是主管教师领导下的团内权利机构的执行机构,负责团内具体事务的管理和决策的实施。

第二十条团委会委员由团员大会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一学年。

第二十一条团委会由下列人员组成:

大团团长一人;分管青年合唱团、新生团两团的副团长各一人,两团声部长各四人,团务委员一人;团委会实行集体负责制。

第二十二条团长由团委会讨论确定,报主管教师批准后任命;加入本团一年以上的在任团员可被任命为团长;团长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二届。

第二十三条团长根据主管教师、团委会的决定向全团发布通知、公告,召集团内活动;团长召集和组织团委会全体会议、团委会扩大会议、声部长会议和其他行政会议。

第二十四条团委会在主管教师的领导下行使下列职责:

(一)执行排练和演出计划,确定排练和演出曲目。

(二)协助主管教师策划和运作本团的演出活动。

(三)组织团内的其他活动。

(四)促进团员之间以及团员与主管教师、指挥、艺术指导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五)团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二十五条团委会委员辞职,须提前一个月向团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并由团委会召集临时团员大会补选团委会委员;团长缺位时,由团委会讨论确定临时团长,报主管教师批准后任命。

第三节声部长

第二十六条本团设有女高音、女中音、男高音、男低音四个声部,每个声部各设声部长一名,声部长是其所在声部的负责人。

第二十七条声部长由团委会任命,声部长每届任期与团委会相同;本声部的小团团员可以被任命为本声部的声部长。

第二十八条声部长在团委会的领导下行使下列职责:

(一)协助落实和执行团委会的各项决定。

(二)维持本声部在日常排练中的秩序、考勤。

(三)召集、组织本声部的声部训练。

(四)指导本声部新生的新生训练,协助新生提高业务水平。

(五)加强声部间和声部内的交流,促进团内良好氛围的形成。

第四章 团歌、团徽

第二十九条本团暂无团歌。(待定)

第三十条本团暂无团徽。(待定)

第五章附则

第三十一条本章程的规定与内蒙古民族大学的校规、政策及其他规定相冲突的,以后者为准。

第三十二条本章程的解释权属青年合唱团委会。第三十二条

6.内蒙古少数民族 篇六

近日,内蒙古民族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的第7个教学实践基地,在续望康动物医院挂牌成立。在校外,依托学校特色学科优势建立实习基地;在校内,建立创业创新中心,完善硬件软件设备。如今,内蒙古民族大学“内外兼修”,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进行多种社会实践,为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搭建优质平台,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创业就业教育道路。

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内蒙古民族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多家本学院的教学实践基地,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社会接轨。校外的.教学实践基地,为学生就业打下基础。而在校内,总占地面积约3600O的内蒙古民族大学创新创业中心也在今年初投入使用,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除了可以提供宽敞的场地,创新创业中心内齐全的设施,同样为学生实践提供方便。大三学生张林峰平时就喜欢做一些发明创造,以前苦于没有设备,很多机器和零件都要上网定做,即浪费时间,又浪费钱。现在各种设备一应俱全,张林峰和同学们无论是准备比赛还是搞发明,都方便了。

7.内蒙古少数民族 篇七

关键词:大学,女生,锻炼,态度

引言

体育锻炼是每一个人必须从事的一向身体锻炼的本能趋势。在当今社会, 高端电子产品的不断介入, 使得高科技正在逐渐的代替人体的肌肉。是人类向高智商, 底体能的方向发展。特别是作为高校的女大学生, 她们在考学之前普遍存在对参加体育锻炼惰性的心理特点。做为高校体育教学的一部分, 她们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主导者高校体育的发展方向, 内蒙古民族大学做为内蒙古东部区唯一一所民族类综合院校, 体育课开展现状能够直接反映出民族地区大学生身体素质的现状。本研究的调查对民族地区大学生的体育课开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内蒙古民族大学60名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大量与体育锻炼态度相关的文献资料, 收集、整理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学术信息, 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在查阅大量与本文有关资料的基础上, 根据研究的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设计出调查问卷并进行发放, 共发放问卷60份, 回收60份, 回收率100%, 有效问卷60份, 有效率为100%。

1.2.3 数据统计法

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内蒙古民族大学女生锻炼态度现状

2.1.1 内蒙古民族大学女生锻炼兴趣的调查与分析

兴趣是决定个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关键所在, 特别是女大学生, 由于年龄与生理的特点导致她们对于体育锻炼并不十分的感兴趣, 可以说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出现明显的选择性。笔者通过调查发现真正让她们感兴趣的与自身身体形态有关的运动。如健身操, 瑜伽, 普拉提等运动项目。

2.1.2 内蒙古民族大学女生参加锻炼的动机调查与分析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1]。女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与她们自身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有着密切的关联。每一名学生在选择运动项目的主观选择性很强, 她们在选择体育锻炼时往往选择那些对自身身体有益的运动项目。不会出现盲目的, 随众的心理。这也反映出女大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时的心态成熟。

2.2 影响内蒙古民族大学女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的调查

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或者体育活动目的十分明确, 即以自身的利益和锻炼价值成正比的关系[2]。通过走访和调研了解到, 很多大学生特别是女孩子, 把体育锻炼与学校的社团工作相挂钩, 或与自身的奖学金相联系。由于大学教育属于自主学习的过程, 学生在学习完正常的专业课知识后有大量的时间可以用来自主支配。而这也是高校在办学过程上鼓励大学生多参加社会活动或者社团组织, 为自己在毕业时增加一份就业的砝码。

通过调查发现, 很多学生在选择社团活动时多倾向于有活力, 有号召力的社团。这些社团多以文体社团居多。可见, 大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在从事体育活动时的自我“利益”的心态占得比重较多。其次, 影响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就是每年一次的大学生运动会。由于在运动会上经常有健美操, 瑜伽, 啦啦操团体类的节目, 需要一定数量的女生参加表演。在进行表演过程中, 女学生能够满足锻炼, 塑形的要求。因此, 在学习时的心态十分的积极。参加这种公益集体类的项目也是影响女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之一。此外, 在运动会上参加各种各样的运动项目也是促进她们走向运动场的关键因素。

3. 结论和建议

3.1 结论

3.1.1 内蒙古民族大学女生对体育锻炼感兴趣的程度比较高, 对体育锻炼不感兴趣的比较少。

3.1.2 内蒙古民族大学女生对体育锻炼的动机是比较明确的, 这和现代社会对其需求是相符合的, 能够反映他们对体育锻炼的真正兴趣。

3.1.3 内蒙古民族大学女生普遍认为该校的场地、器材不能满足她们的活动需要。

3.1.4 影响内蒙古民族大学女生锻炼态度的首要因素是她们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3.2 建议

3.2.1 加强女生对于体育课的认识程度, 使更多的女生走进体育场。

3.2.2 了解女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真正目的, 从她们的需求出发有针对性的制定体育课的教学内容。

3.2.3 学校应加大投资力度, 翻修场地与相关的体育设施。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长粉.南京市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态度的调查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7 (6) :6.

[2]王长春.影响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态度的因素解析[J].考试周刊, 2007 (9) :31~33.

8.内蒙古少数民族 篇八

同世界上所有的民族一样,内蒙古的古代先民也把黄金视为珍宝,用它制造各种美丽华贵的饰物。据考古发现,中国最早制造和使用黄金饰品的,是生活在内蒙古赤峰地区的属于“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先民。考古工作者在赤峰市宁城县小黑石沟发现了一批金饰品。出土的金饰品制作精巧,形象生动传神,其中较典型的为圆形雁纹镂空金饰牌和马形金饰牌。图1圆形雁纹镂空金饰牌,属夏家店上层文化时期,直径7.1厘米,厚0.2厘米,重108克,金饰牌缘边饰有十六组镂空雁纹,中间素丽,背有钮,器表金黄明亮,应为装饰物。图2马形金饰牌,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通长4.6厘米,宽4.5厘米,厚0.1厘米,重28.9克。马形金饰牌中的马呈伏卧形,回首竖耳,圆目成孔。饰牌正面凸起,背凹,有两个桥形穿钮,可系挂佩戴。

由于黄金色泽美丽,耐腐蚀,又有良好的延展性(1克黄金可拉成2公里长的金丝),又便于携带和长期储藏。自“夏家店下层文化”以后,生活在内蒙古的历代游牧民族,如东胡、匈奴、鲜卑、突厥、契丹、蒙古等,都生产和制作了大量的黄金制品。以成吉思汗为代表的蒙古贵族,还将其家族命名为“黄金家族”。在内蒙古地区多年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许多珍贵的黄金饰品,均各具特色。

图3是匈奴王鹰形金冠饰,出土于鄂尔多斯杭锦旗阿鲁柴登匈奴墓葬,重达1394克,由金鹰和金冠带两部分组成,上面浮雕有狼和羊的图案,雄鹰站在半球形的金冠顶上,俯视着狼与羊搏斗的场景。金冠饰以草原上生动逼真的动物形象为装饰题材。雄鹰采用圆雕工艺,以夸张的手法,极力突出钩状的鹰喙,以表现鹰的凶猛。这件金冠是匈奴单于(皇帝)的宝冠,不仅是艺术珍宝,而且是匈奴单于权力的象征,被文物专家鉴定为“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国家博物馆。

“野兽风”是北方民族金饰品图案的一大特点,尤其是虎搏兽的造型,方寸之间表达的正是在古代草原严酷的生存环境之下,弱肉强食的生存之道和游牧民族的审美心理。下面的系列金饰件均为活动在内蒙古地区的匈奴族的典型金器。图4战国时期虎兽咬斗纹金饰牌,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出土,长13.8厘米,宽7.95厘米,饰牌由黄金模铸而成,图案主题为一只猛虎前爪按住一兽作吞噬状。图5战国时期刺猬形金饰件,高2.5厘米,长4.5厘米,为薄金片模压錾刻呈网雕式。其边缘有缀孔,应为服装上的饰物。图6战国时期怪兽纹金饰片及细部,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出土,长12厘米,宽10.2厘米;长12厘米,宽10.2厘米;长19.6麒米,宽2.5厘米。金饰片中有集鹰嘴、狼身、羊角于一体的怪兽,为欧亚大陆西部阿尔泰地区游牧人的神灵,谓之“看守黄金的格里芬”,说明当时的匈奴纹饰借鉴了外来艺术题材和风格。图7战国时期虎形金饰牌,内蒙古鄂尔多斯博物馆藏品,长12.4厘米,宽6.2厘米,图案主题为猛虎捕食野兔。

2010年9月8日,在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工业园区白家湾村发掘了一批珍贵的窖藏金器,如图8虎咬鹰牌饰,图9虎咬马牌饰。两件虎咬鹰牌饰的大小大体相同,均为长方形,长15厘米,宽10.1厘米,厚0.1-0.2厘米,重量略有差异,分别为431.24、553.45克。两牌止面为浮雕状,猛虎仰首咬噬鹰的头部,纹饰有叶状、心纹、圆圈纹等,并镶嵌有绿松石和料石。虎咬马牌饰略小,虎头反向,嘴咬马背。这些金饰品的级别很高,时代在公元前2世纪左右,具有浓厚的北方民族特色,推测可能为匈奴单于所用之重器。

鲜卑民族继承了匈奴金饰牌的风格,并在造型、题材等方面均有所创新。图10东汉时期瑞兽纹金饰牌,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希伯花苏木六家子墓出土,长8.1厘米,宽5.4厘米,此件金饰牌为佩戴之物,根据《魏书》记载,鲜卑始祖率领部族南迁,“有神兽,其形似马,其声类牛,先行引导,历年乃出,始居匈奴故地”。此件应为文献中所提之“神兽”。图11东汉时期卧马形带链金挂饰,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希伯花苏木六家子墓出土,长8厘米,宽5厘米。纯金铸造,造型中马呈四肢屈曲的卧姿,马首垂至地面,头顶及臀部各突出一小环,上连金链,应为佩饰之物。图12东汉时期双马纹金饰牌,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出土,长5.6厘米,宽6.8厘米。

步摇是簪钗上饰以金玉的垂挂装饰,可插于妇女发髻的前后左右。汉唐时期在妇女中极为流行。中原地区的这种步摇冠饰,为北方游牧民族贵族广泛效仿,尤其是在北朝鲜卑族中使用效仿最盛。中原地区的步摇冠多以黄金屈曲成龙凤等形状,其上缀以珠玉,并常与钗钿相混杂,簪于发上。而北方民族多以黄金制作成各种动物形步摇冠,其上镶嵌料石。图13这两件金步摇冠饰出土于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是北朝时期鲜卑贵族妇女所特有的头上装饰。两者一为马头形,一为牛头形,角均作鹿角形状,上部呈树状分叉枝干,每个枝梢上挂有活动的叶片,当佩戴者走动时,叶片随之颤动,发出悦耳的声音,以显示富贵。而树叶及鹿形,反映了鲜卑民族对森林的怀念。另,在内蒙古通辽市征集的凤鸟形金步摇冠饰也比较典型。图13北魏时期马头鹿角、牛头鹿角金步摇冠饰,内蒙古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出土。图14东汉时期凤鸟形金步摇冠饰,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征集,高5.3厘米,底长5厘米。

2010年5月,在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发现一座被毁的墓葬,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判定为北魏太和初年至迁洛以前(477-496年),其中出土的一批金器,为鲜卑女性贵族使用的饰品。如图15、图16正镶白旗北朝墓葬出土的金饰珠、金铃饰、金带、叶形金头饰什。

辽朝是北方民族契丹族建立的王朝,其政治、经济和文化均获得了较大的发展,辽代的金器制造业发

达,制作的金器工艺高超,造型精美,堪称北方草原地区的金器精品。图17辽代陈国公主的金面具、图18辽代驸马的金面具,这两幅金面具均出土于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陈国公主墓中,为纯金片模压制成,均按照公主与驸马的脸型特制,公主面具丰润舒展,显示出青春女性特有的柔美;驸马面具颧骨微突,面庞清瘦,刚毅而沉稳。图19辽代公主的金晇带、金针筒、龙纹金镯,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陈国公主墓出土。

饮酒之风在北方民族中极为盛行,以下几件为内蒙古地区出土的契丹、蒙古贵族的饮酒用具。图20辽代人物纹錾耳金杯,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土尔基山出土,口径6.1厘米,底径3.7厘米,通高5.9厘米,重121.1克。为金质酒具。图21元代狮纹錾耳金杯,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征集,通耳长17.9厘米,宽14.2厘米,为元代蒙古贵族典型的饮酒用具,现藏内蒙古博物院。图22元代錾花高足金杯,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恩格尔河墓葬出土。图23元代高足金杯,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出土。

元代的金饰品蔚为大观,种类繁多,不仅有本民族的显著特点,还吸收了中原汉地和欧亚外来文化因素,工艺水平高超,体现了蒙元文化兼容并包的特征。

在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恩格尔元代墓葬中出土了一批金饰件。图24所示为三套马具饰件,主图案运用捶揲工艺,饰莲花纹,边缘饰连珠纹,是元代蒙古族马具金饰品中的精品。龙凤纹金马鞍饰前桥饰长12.5厘米,宽5.2厘米,后桥饰长9.2-14厘米,宽2.7-7.7厘米,整体由薄金片錾刻而成,由前后鞍桥、前后鞍翅组成,鞍桥图案为镂空錾龙纹,双龙之间有莲花图案。

图25图30为元代时期的各种装饰品。图25是锡林郭勒盟博物馆的藏品元代掐丝金饰件。图26是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恩格尔河墓葬出土的元代虎头纹金手镯。图27是个人收藏的元代金镶松石手镯,直径7厘米。图28是个人收藏的元代金镶松石耳坠,长6厘米。图29是个人收藏的元代嵌松石古叙利亚文金戒指,长1.2厘米,宽1厘米。图30是个人收藏的元代景教嵌宝帽饰,圆形直径4.8厘米。

内蒙古地区的金器有如下一些特点:

首先,历史悠久。金饰品工艺时间长,早在夏家店时期就出土了大量金饰品,这在全国来看,是比较早的。

其次,几处集中出土地的金器,器形大,规格高,工艺精湛,并且有相当一部分都是皇家贵族用品。

第三,内蒙古地区的金器,不仅具有礼仪性作用,还有很多实用器皿。

上一篇:牙膏营销策划下一篇:为期五天的军训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