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的历史人物

2024-08-29

我喜欢的历史人物(共15篇)

1.我喜欢的历史人物 篇一

我喜欢的历史人物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照亮了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优秀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这璀璨的文化背后,当然不能缺少创造文化的伟人。

他,或许你并不陌生,他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走着笑看红尘,走着辞别故友。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百里”;一叶经舟,“惟见长江天际流”。他便是人称“诗仙”的李白。

李白洒脱,不寄托于高堂的庄严,不艳羡那官场的利禄,站在大唐的江山上,站在诗人的位置上,任清风涤荡心胸,随月辉起舞弄影。“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吟出了好大的斗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吟出了好大的气魄。于是,大唐的江山史册上又多了几分厚重,多了几分灵动的神气!

然而,李白同样是位被上苍嫉妒的文人,嫉妒他的人——年少英才,嫉妒他的诗——出水芙蓉。

当李白不被重用时,他却仍能快乐地梦游天姥,举杯畅饮。他对明天有着乐观的微笑。当苏轼屡遭贬谪,他却仍有“泛舟游赤壁”的雅兴,有“浪淘尽千古英雄”的豪迈。他对明天有着希望的微笑。当屈原纵身投江时,我想他也一定带着微笑,因为他坚信他的“众人皆醉唯我独醒;举世皆浊唯我独清”一定会给后人带来思索和警惕。

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翰林遭贬,他“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流放夜郎,他“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所走的路更让我佩服。这样说虽有失公平,但我仍然觉得,李白人生路上的磨难哪里比陶潜与屈子少呢?但他却一直在走,因为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这块宝玉,在僵硬的政治舞台上磨来折去,却无半点玷污与磨损!

一勾弯月在冷凝处低悬,片片浮萍碎成摇曳的翡翠。诗人一声长叹,涌起层层黑香。李白的一生因为没有模仿世俗的不堪之流而铭留青史,因为舍弃了“钟鼓馔玉”,而做了一回真正的自我。他的人生是成功的。如果他像当时的士大夫之徒一样追求金钱和名利而违背了自己的灵魂,那么祖国的山河里便不再有他的飘逸长衣,历史里也不再有他的名篇佳作为世人吟咏。历史的雨没有下进太白的灵魂,他把一个真实的自己写进了历史,使自己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处闪光点。

历史之所以有纪念意义,就是因为有无数故事值得我们留恋,无数伟人值得我们怀念。

想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就需要我们的继承与发扬,使每一位历史伟人不仅名留史册,也永远融进我们心中。

李白,我仰望你

让我们沿着时光的河床,逆流而上,回首几千几百年前,无数的历史化合物,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忠贞不渝的孟子,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傲岸不羁的李白,有“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刚强不屈的于谦;有“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精神的龚自珍,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浩然正气的文天祥,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无奈与悲伤的杜甫。但我最敬佩的一个人就是李白。李白,是我国唐代的大诗人,他的大部分诗歌反映了祖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他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对当时政治腐败贩尖锐批判,他自幼就非常的努力读书,也非常的刻苦。

有一个流传很广的传说,是讲李白小时候的事,他曾经在昌隆县的象耳山中读书,有一天,读书遇到了难处时,屋外传来了一阵欢笑声,李白走到窗前一看,原来是小伙伴在游戏,他立刻丢下书,奔了出去。

春天里,野花满山。蜂飞蝶舞,李白一边采野花,一边扑蝴蝶,来到一条小溪旁,看见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奶奶正在溪边的石头上磨一根铁棒,他走上前去,好奇地问:“你磨这个做什么呀?”

老奶奶头也不抬地回答说:“做针呐。”

“做针?这么粗的铁棒怎么能磨成针呢?”李白惊讶地问。“孩子,这铁棒虽然粗,可我今天磨,明天磨,一直磨下去,总有一天能磨成针的。”老奶奶说完,又埋头磨起来。

李白摸了摸脑袋想,老奶奶说的对啊!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读书不也是这样吗?不下功夫,怎么能学到丰富的知识呢?于是,他立刻跑回家去,读起书来。

比绿叶更美,比绿叶更动人,同样比绿更我了几分才情,那就是青莲,好一个青莲居士,我好羡慕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桀骜不驯,好欣赏你“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一身正气,好喜欢你“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气干云„„ 没有你被贬的经历,就不会有这么多的脍炙人口的佳作,就不会有流传千古的美文,在被贬之后,你没有就此倒下,而是坚强地挺了过来,很佩服你的毅力。

李白,我仰望你,仰望你的才华横溢,仰望你的浩然正气,仰望你的超凡脱俗,仰望你„„

2.我喜欢的历史人物 篇二

一、以人文精神为导向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 我们的先人在为民族团结统一、国家独立富强和社会繁荣进步的斗争中, 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和丰富的嘉言懿行。我们可以看到无数富有个性的历史杰出人物, 如封建帝王中秦始皇的雄才大略、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唐太宗的励精图治;辅国大臣中商鞅的锐意变法、诸葛亮的鞠躬尽瘁;爱国将领中卫青的勇猛、祖逖的豪放、岳飞的精忠、史可法的气节;历代诗人中屈原的咏叹、李白的浪漫、陆游的忧思, 等等。我们可以听到他们穿越千古的声音:“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孟子)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顾炎武) ,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孟子) , 等等。在平日的学习中引入这些素材, 既能让孩子感受历史的生动, 又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

历史是生动的, 这种生动常常带给人们以惊喜, 也常常给人们以痛苦。如火药的发明, 并不是人们有目的地研制, 而是在炼丹过程中意外的发现。在中国的古代战争中, 火药虽曾被当作作战武器使用过, 但更多的是被中国人用来做喜庆或祛邪的爆竹。可当火药传到欧洲, 它便成了欧洲新兴资产阶级手中锐利的武器, 不仅把欧洲中世纪的骑士阶层炸得粉碎, 而且凭借其船坚炮利打开了东方大国的国门。无论是惊喜还是痛苦, 都能给孩子带来心灵的震撼, 激发他们强烈的情感, 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爱因斯坦说“第一流的人物对时代的历史进程的意义, 在其道德品质方面, 也许比其单纯的才智成就更大”。历史教育以人文精神为导向, 加入丰富的历史材料以培育孩子的情感和道德品质, 将会使孩子真正地终身受益。

二、与时代潮流相结合

古人有云:“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古人尚且如此, 我们今天的历史学习更不能“躲进小楼成一统”, 满足于追求象牙塔里的学问, 满足于培养出一批“死读书, 读死书, 读书死”的孩子。在历史学习中, 教师应当注意将历史知识与时代潮流相结合, 引导他们关注社会现实, 培育孩子健康的时代精神。比如, 在讲授时政热点问题伊拉克战争问题时, 我在课堂上补充了伊拉克问题的来龙去脉, 使孩子对这问题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我还特别选取了当年伊拉克战争激战正酣时, 报纸广泛转载的一位巴格达少女的日记读给孩子们听。日记中记载:她每天都做“被美军的导弹紧紧追赶”的噩梦, 不断地看到或听到身边的人死去, 死亡的阴影笼罩着她。听到这些时候, 班级里鸦雀无声, 我成功地将孩子的注意力从战争本身引向对战争所造成的对人类的伤害上面。这样的教学当然要比空泛地讲一百遍“要反对战争, 要珍爱和平”效果好得多。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 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让孩子通过历史课堂学到更多的知识, 让历史学习真正点燃孩子智慧的火把, 让历史学习鲜活起来吧!这样, 孩子们才会喜欢学习历史。

3.我喜欢的历史人物 篇三

b.在回想往事时,叙事不知不觉地完成了它的使命,但它是不可能复制的经验。我喜欢回忆最细微的历史,个人的历史,或者是动作的历史,相遇的历史,以及离别的历史,沉默和无意中打破的沉默的那些往事。

c.我很迷恋小说中事件之间产生联系的方式,那种冷淡的、无意中碰撞在一起的火花,这种火花简直冰入骨髓。事件之间似乎在相互躲避,避免碰面,然而一只无形的手把它们捏在一起。那些比较脆弱的事件因此被捏碎了,于是永远不再被提起,得胜的一方便获得继续发展的可能。然而不管它如何发展,你总无法忘掉那些泯灭了的人和事,它们参与,甚至毁灭了他者原本的面目。但又是多么地随意。句子的温度决定了这种随意性,随意才是完美的。句子之间不粘在一起,这样才能获得饱满的效果,有如颗粒。而一个句子如果内部的温度过高,它便会使自己的边缘熔化,它会通过膨胀(难看的状态)来靠近并拽住旁边的句子,而不是通过一种捉摸不定的、有着几毫米距离的万有引力来相互影响。无疑,后一种情况才是我们真正向往的。一个句号应该有如砌起的一堵高墙,宣布着自己的封闭和抗拒力,是不应该有任何有形的东西闯进来的,除了风、空气,或者幽灵。而同时,这个句号又应该有着自己的野心,它不满于此,希望自己能再推进几厘米;但不应该真的推进去,而是止于两个句号之间老死不相往来又暗地里虎视耽耽的状态上。

d.我的一些小说,是我梦想中的中国南方语言的一次梦想中的胜利,并通过文学来还原南方人们良好的语言习惯,让这种扎实平淡的表达更加接近汉语言文学本身的要求。而对于题材和现实元素,我并不认为文学会作出任何绝对的排斥,但我也不认为文学已经全盘接受。有的元素暂时还不适合出现在小说里面,除了新的相应的叙事技巧还有待挖掘之外,新的语言——足以有效地抵消这种排斥的语言——也急待被发现。一种不主动要求难度的语言,是立即对自身作出否定和嘲讽的语言,它即使对那些已经取得文学的信任的题材也无法进行可信赖的叙述,更别说冒险地去触及那些还从未以合法的面目出现在文学里面的元素了。我写这些小说,对情节的安排,对应该展开的细节的选择,对应该摈弃的事物的摈弃,都是由语言决定的。那些虚构的事件可能或不可能在现实里发生,从来不是我写小说时应该或不应该这样去写的准则,应不应该写,语言说了算。正如布罗茨基所说的,不是文学应该用人民的语言说话,而是人民应该用文学的语言说话。我创作小说,其实就是虚构一群用文学的语言说话的人民,并梦想着这群人民在语言里过着无比优越的生活。

4.我喜欢的历史人物“周处” 篇四

一天清晨,周处刚刚把一个农人打成重伤,在空无一人的街上大摇大摆的时候,突然看见一个老头坐在小凳子上哀声叹气:“哎,我们的县好苦啊!”

周处上前吼道:“俺们县物产富饶,今年收成又好,苦什么?苦个毛啊!”

老头一愣,抬头看了看周处:“哎,壮士,你有所不知,收成再好,有那三害,就苦透了!”

“哪三害,我来收拾!”周处捏了捏拳头。

“一害是山上的白额虎,二害是长桥底下的巨蚊,第三害是……是……,老头咽了咽口水,吃力地说:“他不是牲畜,也不是虫子,是……是一个人,比老虎,巨蚊都可怕。”

“是谁?快说!”周处喝道。

“我不说!说了我会没命的!”老头收了板凳,起身刚要走,周处一把抓住了老头:“说!保你无事!”老头又叹了口气:“他……他姓周,叫周处。”

“啊!!!”周处大叫一声,这句话如晴天霹雳打在了周处身上,他呆住了,头上直冒冷汗,老人见他如此反应,上前问道:“敢问壮士大名?”周处胡子抖着,“我就是周处啊!”说完,便跑走了。

事后,周处变了,他张弓搭箭,路上南山,一箭射死了老虎,又不顾劳累,挎上腰刀,脱掉上衣,与桥下的大蚊搏斗了三天三夜,桥下的水都变成了红色,最后,周处斩死了巨蚊,默默地离开了义兴县。

周处最后勤奋读书,还写了《默语》、《风土记》,成为了一名文武双全的人才。

5.我喜欢的历史人物小学五年级作文 篇五

古代社会男尊女卑,这造就了大多数女性逆来顺受的性格,当然女性中也有刚烈的女子。虞姬正是这样的一个好女子,也是我最喜爱、最敬佩的历史人物。

虞姬是楚霸王项羽的妻子,和大多数女人一样,虞姬十分贤恵、温柔,只忠心于自己的夫君,她不同于其他女人的地方在于她是帝王之妻,还有她的美貌。因为有这些不同点,她可能每天都担心项羽的安危或者就算一心一意对项羽好也被人叫做祸国红颜,但她仍觉得即使背负那么大的压力,只要能和项羽在一起,她也是幸福的。

但不幸的是,项羽作为一个有野心旳君王,少不了要南征北战。在项羽生命中的最后一战。项羽因为他的自负而遭遇四面楚歌的局面,虞姬一直无怨无悔地陪伴在夫君身边,即使是生命的最后一刻。当她得知楚军已无力回天,刘邦大军长驱直入时,我可以想像出她当时的心情。她一想到楚军被灭后她即将侍候其他君王,就悲从中来。刚烈的性格和她对项羽忠贞不渝的.爱使她作岀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宁愿死也不离开项羽苟延残喘,最后,她用一个酒杯自刎,在项羽怀里香消玉殒了。

第一次读姬的故事,我就被她的勇敢和坎坷的经历而深深折服。后來,我在电视上看见了戏剧表演《霸王別姬》,演员们活灵活现旳表演使我更加佩服这个为夫殉情、柔中有刚的女子。深刻地了解了虞姬美好品质后,我再一次阅读虞姬的故事,每一个字我都细细地读了过去,脑海里浮现岀了想像中的虞姬,她曼妙的舞姿,轻柔旳动作,温和的话语,我都好象亲眼看到和听到了似的。我甚至觉得她就在身边诉说着她的故事。

6.我喜欢的作家人物作文 篇六

我喜欢看课外书,许多许多的书都是我的最爱。我喜欢的作家有很多,有杨红樱,有冰心奶奶,有曹文轩叔叔……但我最喜欢的作家还是巴金爷爷。你想知道我为什么那么喜欢巴金爷爷呢?那就赶紧看下面我对巴金爷爷的著名作品《海上日出》的读后感想吧!

我读了《海上日出》这篇文章以后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美丽景象,从这篇富有诗意的文章中,我感受到了巴金爷爷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我觉得在这篇文章里巴金爷爷能够把太阳写得特别有活力和生机,这都是因为巴金爷爷热爱大自然,仔细观察事物才能写出那么美的文章,体现生机勃勃。我想巴金爷爷一定是一个特别有智慧的人,不然,巴金爷爷整怎么会写出那么美的文,描绘的如此细致,抒写的如此逼真,让读者读的如此之惊奇。

看了之后,你知道我为什么那么喜欢巴金爷爷了吧?如果你还不知道,那你就多看看那些巴金爷爷写的书吧,你就会知道巴金爷爷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了!

7.我喜欢的小天地 篇七

翼教版三年级上册“综合学习一·我的小笔头”:我喜欢的小天地。在大自然中,你一定有自己喜欢的小天地。在那里,你有哪些发现?那里又带给你哪些欢乐?为你的小天地画一幅画,可以配上几句话说说你的想法,也可以试着写一首小诗。读读姜梦娇同学写的这首诗,相信你会受到些启发的。

拓展思路

小天地可以是花红柳绿的公园,可以是带给你欢乐的小区广场,可以是你常去观察小动物的菜园,可以是做实验的一个房间,可以是让你向往的游乐园,也可以是让你畅游书海的书房。公园里有春意盎然、五颜六色、形态各异、香气扑鼻的花儿,有树木、叶芽等发出的淡淡清香,有虫爬,有蝶飞,有鸟鸣,你一定喜欢。小区广场上落日余晖斜照,小伙伴们到一起游戏、比赛骑车、交流学校的见闻,尽管大人们多次催促回家,还是恋恋不舍。小菜园里,有不同形状、不同色彩、不同品种、不同口味的蔬菜,有的长势旺盛,有的果实累累,有的苗嫩叶绿,蝴蝶、蜜蜂,还有其他虫子在菜园里飞来飞去。在小天地里,有很多你喜欢的东西,把它们看清,写出来,画下来,一定很有意思。

习作提示

8.学生喜欢这样的历史课 篇八

一、导入新课:让歌声飞进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感兴趣才会有高度的热情,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一种注入了音乐灵性的开场白,往往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兴趣。如在学习《难忘九一八》时,先播放歌曲《松花江上》,“我的家在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沉重而悲凉的音调饱含着愤怒的感情,对东北同胞家破人亡的悲惨遭遇寄予深切的同情,“九一八,九一八,”反复出现四次,感情层层递进,把东北人民反对侵略者,要求收复失地的思想感情充分地表现出来。“爹娘啊,爹娘啊”悲痛声中蕴藏了东北同胞要起来斗争的力量。这一切都深深感染着学生,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了,迫不及待地想了解九一八事变的前因后果。

二、教学过程:深入情境,体味历史

新课改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将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搭建自由驰骋的平台,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全身心投入,与教学节奏相一致,与教学氛围共融合。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注意教学情境氛围的营造,掌握学生信息,采取多种方式牢牢把握学生的情感线、信息线,将学生置于特定的内容情境之中。

“古人不识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教师要善于打破时空限制,拉近现实与历史的距离,抓住历史知识与学生实际的契合点,让学生穿越时空隧道,走进历史。如在学习《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一课时,我事先在黑板上悬挂起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让学生与画面中的人物对号入座,班里的学生摇身一变:有的成了汴河上的船夫,有的成了忙碌清贫的饮食摊主,有的成了出身高贵的官员,有的成了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大家现身说法,谈自己的衣食住行,说自己的喜怒哀乐,俨然回到了一千多年前的宋代,浑然不知身外的现实世界。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这样设计:假如你是历史中的人物,面对此情此境你如何想?怎样做?这样就很容易使学生不再感觉到历史的遥远和陌生,而能够以一种亲切愉悦的心情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可以让学生把不理解的问题或不同观点用提问题的方式提出来。如在学习《全面内战的爆发》时提出问题:如果毛泽东不去重庆谈判,蒋介石会怎么办?毛泽东在重庆如有不测,中国共产党会怎么样?为什么国共谈判对人民军队问题和解放区问题没有达成协议?国共谈判的照片上为何有美国人?美国为什么要帮助国民党而不帮助共产党?然后,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合作探究、质疑、讨论、分析、得出结论。课堂实践表明,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运用资料: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历史知识浩如烟海,其中能收入课本中的只是极少部分。在讲课中,如能适当补充形象具体的名人轶事、历史传说、历史小常识等,既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又可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因此我在教学中,有计划地补充一些历史资料。如在给学生讲左宗棠带兵收复新疆内容时,介绍了左宗棠少年时就胸怀大志,他出兵收复新疆时,已年近七十,为了收复被俄国占领的伊犁地区,他带着棺材出关,誓与俄国决一死战,为曾纪泽的外交谈判作有力、坚强的后盾,在军事与外交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收回了伊犁地区。这样通过资料的补充,就能像磁石一般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左宗棠的理解,也深化了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四、小组竞赛:落实课堂所学知识

讲课完毕,进入课堂练习阶段,我对学生说:现在全班同学分成男女两组,我们来个男女大比拼,看看男同学对的多还是女同学对的多,好不好?“好——”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看着学生们瞪着大大的眼睛认真地背诵,个个跃跃欲试的样子,我忍俊不禁。一节课下来学生们在竞争机制的引领下,你追我赶,学得不亦乐乎!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2]赵国忠.教师最需要什么.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3]赵国忠.中国著名教师课堂细节.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9.我喜欢的名著人物作文 篇九

他,是我最喜欢的名著人物,神机妙算、忠心耿耿、有情有义……关于他的传奇故事也是不胜枚举。

先说他的神机妙算吧。未出茅庐便已知三分天下,“草船借箭”、“三气周瑜”、“空城计”……真是令人赞叹不已。其中“空城计”最让我印象深刻。一天,诸葛亮在“西城”被司马懿的十万大军层层包围,城中只有文官和老弱病残,诸葛亮眼见大军就要攻城,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一条妙计。他下令打开城门让一些士兵假扮农民打扫街道,自己却坐在高高的城楼上若无其事地弹琴。没过多久,司马懿便率兵来到城下,他看到城外城内一派宁静祥和,诸葛亮泰然自若地坐在城楼之上弹琴,琴声悠长而从容,便心生疑虑,他深知诸葛亮是一个深谋远虑,从不会轻易冒险的人,想必定有埋伏,于是经过一番考虑之后,他果断退兵。诸葛亮正是抓住了司马懿敏感多疑这一点才化险为夷。我想,也只有诸葛亮才有这个智慧和胆识了吧!

诸葛亮不仅神机妙算,更是知恩图报。他为报刘备的知遇之恩,尽心尽力地协助刘备打下蜀国江山,辅佐阿斗刘禅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如他在《出师表》中所说“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生前大事小事尽心尽力,就连死后还能“死诸葛吓死活仲达”。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10.我喜欢的三国人物作文 篇十

在草船借箭这个故事里,周瑜十分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所以,让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十万支箭。诸葛亮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而且还立下了军令状。

晚上,诸葛亮找到鲁肃,向他借了二十只小船,每只船的四周都放上稻草人,让士兵全躲到船舱里。

准备好以后,士兵们驾船向曹营驶去。到了河中央,诸葛亮让所有士兵擂鼓呐喊。

曹操听到鼓声,十分害怕,不敢贸然出兵,便让士兵们放箭,想射死诸葛亮的`士兵。

箭好像下雨一样,落在船两侧的稻草人上,一会儿,稻草人上满是箭了。

诸葛亮见稻草人上满是箭,便吩咐士兵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让士兵将二十只船快速驶回南岸。曹操这才知道上了当,可是,诸葛亮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驶回二十多里,要追赶已经来不及了。

11.崔永元 喜欢历史的人都特有钱 篇十一

崔永元参加《艺术人生》十周年特别节目,为5年前“误伤”朱军而鞠躬致歉。

崔永元参加周立波的婚礼了。

崔永元发布纪录片《我的抗战》及同名图书了。

崔永元领衔制作的《新电影传奇》2011年元旦就要开播了。 尽管《小崔说事》没有了《实话实说》当年的火爆,但只要崔永元一出场,他的幽默和机智仍会让媒体眼前一亮。也许,世俗名声对47岁的崔永元已不再那么重要了,2002年患上的那场抑郁症已让他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 如果说这些名利对他还有一点点重要,可能是因为他要借助知名度去做更重要、更有功德的事,比如《我的抗战》,比如筹划中的“中国口述历史博物馆”。

抑郁症是病,不是灾难

1993年,在央广服务了8年的崔永元介入《东方时空》的创办;3年后,他开始主持《实话实说》,自此开启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全新话语形态。然而到了2002年,突然传出他患上后来广为人知的抑郁症,病因就是他的完美主义。

本世纪初的两年是《实话实说》的巅峰期,该节目拥有着较高收视率,为央视也贡献了较大份额的广告,但崔永元不满足于原地踏步。在数年前的一次采访中,他回忆了当时陷入职业瓶颈的情形:“同样一个话题,我们换个角度又去说。有一阵我精神恍惚,坐着的嘉宾,我都觉得好像来过,采访过,那种感觉挺可怕,就好像是演戏了。也许观众可以原谅我们,但我们已经无法自我原谅。转圈还不可怕,可怕的是还在下滑,所以我当时觉得承受不了了。”

2010年5月中旬,在《我的抗战》的一次放映会上,崔永元向客串主持的柴静再次讲述了8年前不得不离开《实话实说》的原因。

他说,“我做了6年半。在做的过程中,越来越意识到自己是个好人。但我发现从1996年到2002年这6年半,我要和好人告别了。因为当你在场面上做事的时候,必然要应对或要应付。你得会说话,得知道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得会写报告,得会回答你的上级、同级、对手的质问。我发现我的为人越来越圆滑,已经跟我做人和父母对我的要求越来越远了。”

“差不多有四五年的时间,我抑郁并活着。虽然国家GDP每年都增加,可我就是高兴不起来,满脑子都是极限运动。”

数年后,崔永元如此平静地回忆当时的情况。但是,抑郁症和失眠对一个人的折磨,非亲历者不能体会,崔永元坚持看过2年心理医生,还不定期去医院复查,“我去医院看医生,我一五一十地说,医生一把一把地开药,我一天三顿地吃。坚持了2年,太阳又从东边升起。”

病情最重时,崔永元住进医院,接受了2个月的系统治疗,当时需全天候陪护,他甚至一度想过自杀。那时,饱受失眠之苦的他又抽上了戒了很久的烟,一天三包甚至五包。崔永元的幸运是遇到了一位好的心理医生。即使他在无数个不眠之夜遇到最严重的心理危机,医生都告诉他“一个有文化的人要学会向别人求救”。

2003年7月,崔永元开始主持新节目《小崔说事》。同年10月,曾在上海电视台主持《智力大冲浪》的和晶接过了崔永元在《实话实说》中的麦克风。当时,小崔坚持按照医嘱服用一袋袋的中药和各种各样的西药,和晶私下笑称崔永元为“五步蛇”——谁被他咬到,五步之内必倒。

但在公开场合,和晶和同事及其他朋友一直替崔永元保守着这个身体的秘密,直到他自己在央视节目里主动透露病情。更让同事们感动的是,小崔还为他们介绍好的心理医生。2004年4月,寄托了崔永元浓厚老电影情怀的《电影传奇》开播。也就在那时,崔永元因为冯小刚改编的刘震云《手机》有影射自己之嫌,对这两位昔日朋友进行了公开讨伐。

2006年年底,崔永元为上海作家王安忆翻译的美国知名剧作家伊丽莎白-斯瓦多的《我的抑郁症》一书作序。这是最合适不过的现身说法,崔永元在那篇题为“抑郁症是病,不是灾难”的短序中,再次恢复了他的幽默:“抑郁症是病,不是灾难,你看,我又可以主持节目了。抑郁症是可以治愈的,你看,我又被评为CCTV先进个人。抑郁症是可以反复的,你看,我最近又‘炮轰××’了。”

“要警惕目前涌动的抑郁泛滥的现象,很多朋友一皱眉头就被送进医院被^摁着大把吃药,乐坏了卖药的心理医生。”崔永元表达了对当年挽救他的心理医生的感激,也表达了忧虑:“抑郁症在中国是新鲜事物,心理医生不会雨后春笋般涌现,培养一个心理医生比治好一个抑郁病人要难得多。业内人士从理论上讲,合格的心理医生总数不会超过梁山好汉的总数。”

2010年12月5日下午,就在笔者采访崔永元的间隙,还看到一个中年人就家人的抑郁症问题请教休息时准备大口抽烟的崔永元。

喜欢历史的人都特别有钱,不比煤老板差

病了之后,心理医生告诉他,喜欢干什么就干什么。“我就喜欢历史,高考可以考96分,尽管是假历史,可倒背如流。后来很偶然的机会,开始看书,听别人讲,上网,知道哪些是假的,激起了我浓厚的兴趣,我一定要知道真的是什么样。”

从2002年开始,他就开始将关注重心转移到历史领域,先后制作了《电影传奇》、《我的长征》和《我的抗战》等一系列历史类节目,还有2011年元旦即将开播的《新电影传奇》。

多年以来,崔永元对公共电视台的庸俗化和商业化倾向一直保持着批判态度,连他供职的央视也不例外——它名义上是公共电视台,但资金来源却是广告收入;如果说是商业电视台,制片人和主持人想做的很多特别来钱的节目又必须经过层层上报和审批。

央视对主持人接拍广告有着严格的字面规定,只有参加公益广告的拍摄才可以申请破例,但不少主持人想方设法地变相走穴。在这个问题上,崔永元自言问心无愧,早些年连500万元的商业广告或企业形象代言都拒绝了。尽管“我们家族祖祖辈辈都没挣过这么多钱”,但这种“大钱”经不起良心拷问,而且西方同行中严格如BBC,耕连主持人参加慈善活动都被禁止。崔永元只在2003年参加过一个深圳楼盘的开盘仪式,也仅仅是因为他被那个一心为普通白领、外来打工者开发小户型房屋的地产商感动了。

崔永元也曾大肆讨伐好莱坞对中国知名导演的变相收买,他喜欢陈凯歌、张艺谋、姜文、何平和冯小宁等本土导演,但不喜欢他们因为商业上的诱惑而放弃艺术上的坚持。

喜欢老电影已久的崔永元,1992年夏天从朋友魏伟处借了3万元录制一盘老电影歌曲的联唱磁带,“记得是10元一张的,三到四捆”。第一次录音完毕,崔永元租了辆“面的”送作曲家回家,“她有些不悦,说话声

很大,我也是一肚子委屈”。损失了5000元,用剩下的25000元请到《新闻联播》开播曲和《同一首歌》的作曲者孟卫东,并靠着孟卫东的影响力请来了演唱者宋祖英、张也、董文华、阎维文等。

录了半个月,最后没有一家音像公司愿意要,“我把母带当命保护了起来,搬了4次家,都没丢”,直到12年后,因为合作《电影传奇》,时任京文唱片老板的许钟民听说了这个悲情故事,终于让它重见天日了。“上个世纪人家说卖一盒给6毛,3个月一结算的”,2004年出版这张电影歌曲联唱专辑时,崔永元还用他一贯的调侃。

那一次,崔永元用阿尔巴尼亚老电影《宁死不屈》的片名做了这张专辑的名字,在专辑封面上,他以《英雄儿女》中王成呼喊“向我开炮”的扮相示人。

像崔永元这样有文化和历史情怀的电视人,在同行中可能不止一个,但像他这样善于经营和开发自己知名度并以其为资本来做公益事业的人,可能并不多。

近期,崔永元又在自己的微博上发出倡议,呼吁网友通过“崔永元公益基金”为培训乡村教师和开展口述史提供捐助,连100元这样的“小钱”也不放过,他还在微博上列出捐赠者名单以示答谢。

筹集“大钱”更考验着崔永元兑现文化理想的能力。做《实话实说》的6年半里,崔永元和他的团队“没有拿被采访者一分钱”,“最多就是请你吃顿饭,哪儿吃不着饭啊?”而2004年正式播出的《电影传奇》要通过150部老电影“把前辈对待艺术的心态和精神留下来”,之前几年的拍摄耗资甚巨,仅2004年年初的一个数据显示,投资就已超过800万元。这得益于崔永元一位投资公司朋友的帮助,对方“有些钱,老跟我一块儿聊电影”,而且还许诺“少赔就行”。

而从2008年以来他拍摄了32集电视纪录片《我的抗战》,资金投入更大。利用央视制播分离的良机,崔永元成立了北京清澈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集中精力做口述历史的整理、研究和普及。启动口述史之初,他的团队测算过,将那些口述资料数据化并转化成数据库的矩阵、硬盘,“这样才能成百上千年地保留,不然磁粉就脱落了”,但第一笔预算就要2600万元,“以后每年还要花400万元左右”。

“在没有工资的前提下,还要筹到这笔钱,当然比较难。最近我一直在四处奔走,说服一些有钱人投到这个项目里来。见了很多国家的人,现在得到的最有效的反馈,就是我们抗战的对手日本人的声音,对这个事情最有兴趣”。让崔永元骄傲的是,“所有的款都是我和团队厚着脸皮筹来的”,他的团队自筹1.3亿元,已采访了3500人,集成影像200万分钟,搜集老照片300万张,最初的结晶,就是《我的抗战》纪录片及同名图书,“没花国家一分钱”。

他说,“我发现喜欢历史的人都特别有钱,不比煤老板差。关键是怎么说服他,怎么和他们有关系。我们以前都是钢铁战士,现在也多少做了一点妥协。”

《我的团队》筹集的1.3亿元全部来自5家企业和个人,崔永元没透露他们的名字,但这些资金“没有要求任何回报”。除了抗战史,崔永元团队还“做战争,做外交,做留学史,很多人都感兴趣,我们再做企业家的口述历史,这就有人赞助了嘛。我们可以虚报,赞助了多少钱,给他们多份荣誉。从企业家口述历史里匀出一些钱来做这个,空间是很大的。”

为保证采访品质,团队成员出差也能住上四星级酒店(对抗战老人的采访在酒店进行),但“清澈泉”从2010年4月开始曾有4个月没法按时发工资,崔永元自己和公司部分高管比员工们更早停发了工资。2010年5月,“清澈泉”一分为三,分别做实业和影视剧、口述,但口述依然是主体。近期,崔永元还跟知名编剧高满堂合作了一个电视剧,“里面会有些植入广告”。

尽管《我的抗战》在全国地方电视台的播出还只是“免费”(换回来的广告时段得自己填满),但崔永元最近又筹到了2000万元,“现在每年还以2000万-3000万元这样的数字在往前走”,他的团队“下一步将直接去台湾地区采访”。

“比抗战难多了,抗战就是日本人要侵略我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现在我们要记录抗战,振臂一挥,他们说(我)又犯抑郁陡(了)”,如今的崔永元更多的是以一个领军者的形象在率队前行,“我现在主要的精力就放在这里,跟既有钱有文化又强调尊严又有历史责任感的人在频繁地接触”。

三五年做成“中国口述历史博物馆”

外界总以为崔永元在央视越来越边缘化了,因为在央视“60后”知名男主持人中,与他同为1963年生人的水均益俨然有被更年轻的英语主播芮成钢“代表”的趋势;而1993年经他介绍进入央视的小兄弟白岩松,今天已然成为国家电视台里最主流的主播。时隔10年,白岩松在自传性的《痛并快乐着》之后再度推出《幸福了吗》;崔永元的同类作品仍只有2001年出版的那部《不过如此》。连同事柴静都在怀疑,崔永元在台里是不是越来越边缘了?

对此,崔永元说得很干脆:“(这个问题)早都跟我没关系了,我觉得那个时段我早都过去了。当我跟3500个80岁以上的老人打交道的时候,谁会跟你算那个呢?现在随便到磁带库里拿出一盘磁带,随便抽出一个采访笔录看看,那里面的悲欢离合、生离死别,根本不是我们这代人能经历的。接触了这些以后,我就看得特别淡了。你不争风吃醋,你就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边缘化’这个词。你自己的事情都忙不完”,“现在让我来评个‘金话筒’什么的,填表的时间我都觉得很耽误”。

在大历史深处获得更多自信的崔永元看上去更加淡定、从容,但有时他会为又一位来不及进行“抢救”式采访的历史老人去世而焦虑。

《我的抗战》的发布会选择在北京世贸天阶的时尚廊书店举行,了解八卦的都知道,世贸天阶的董事长吉增刚娶了名模孟广美。

这样的时尚地标貌似与崔永元的工作格格不入,但年轻受众是口述史必须争夺的对象。这个时代的公众人物既可以被时尚利用,也可以充分利用时尚。让人啼笑皆非的是,正因为《我的抗战》的口述史,崔永元与曹德旺、姜文、任达华和张朝阳等人刚被一家男性杂志评为2010年“年度时尚先生”。入选者还包括因“《手机》事件”而与小崔“结怨”的作家刘震云。

在时代的浅表,崔永元完全说不上时尚,他会毫不留情地批判这个时代的“伪时尚”:“如果商人不像商人,文人不像文人,当官的不像当官的,老百姓不像老百姓,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和乐趣上都找不到兴趣,叫什么时尚?叫什么现代化的社会?所以我们在读历史、收集历史、整理历史、研究历史的时候,尽可以在生活方式在表面文章上多问几个为什么。”

如果允许拔高一点,崔永元在介入的是一种“公民写史”的更大的时代潮流。

当然,如果认为崔永元执著于大历史而反时尚,那可能也不准确。他像“民国范儿”的画家陈丹青那样推崇1930年代的中国,但在具体的表达策略上,又很潮地在《我的抗战》中大量使用深受“80后”甚至“90后”喜爱的有版画风格的动画。

在不那么激愤时,崔永元这样告诉身边那些追他粉他的年轻人:“我是喜欢历史,我一说起来就泪流满面,但是这个可能和你们无关,你们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生活轨迹去走,不一定全中国每个人都喜欢历史,但是你记住一条,也许你将来受的苦、受的灾难、吃的亏,就因为没有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和经验,哪怕是找女朋友这么小的事。”

而在和柴静互动时,他的措辞更激烈:“在我眼里,(我们)这个民族五千年以后,现在我们就能看到结果,基本还是个混的状态。这个民族浅薄,没有文化,不重视历史。我说这个话根本就不怕得罪谁,就这么浅薄。”

12.我喜欢的历史人物 篇十二

一、岩画的“拙”中见“智”

岩画是在岩穴、石崖壁面和独立岩石上的彩画、线刻、浮雕的总称。它是一种石刻文化,在人类社会早期发展进程中,人类的祖先以石器作为工具,以岩石为绘画材料,用粗犷、古朴、自然的方法——石刻,来描绘、记录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以及他们的想象和愿望。岩画中的各种图像,构成了文字发明以前,原始人类最早的文献。同时,岩画作为人类的精神产品,以艺术语言打动人心。它是人类社会的早期文化现象,是人类先民留给后人的珍贵文化遗产。

1.岩画的“拙”

由于古代作画条件非常简陋,先民们在创作时就放弃物象的细节,而去表现物象的整体特征。画人物大都不表现五官,只用四肢位置以表现动作、体态和感情。画动物也仅重点刻画出角、尾、耳等部位,让人可以辨认出是哪种动物就可以了。在造型上采用平面造型的方法,许多岩画往往是一些相互不关联的个别图像,即使是组成一幅画面的,也经常是一个个图形的重叠,没有近大远小的关系。因此岩画的表现手法古拙独特,在构思上,特别是中国岩画的构思,非常天真纯朴,反映了人类童年时代某种幼稚的想象和美好的愿望。

2.岩画的“智”

物质条件和技术手段的局限使岩画在塑造形象时结构简化到不能再简,略去细节,突出主要特征。但恰恰在这些粗制的图形中,描绘出了生活的真实,显示出活跃的生命力,反映了远古以来人类的经历和成长,是人类生存活动的真实记载和连续性的历史篇章。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审美感知和艺术创作的一条重要规律:“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因此,它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二、岩画的“拙”与幼儿作品的“拙”

1.“似与不似”的模糊美

儿童与生俱来就有艺术的潜能,喜欢自由涂鸦。但受其自身肌肉动作发展影响以及自身生活经验的限制,他的作品会表现出粗糙、不整齐、不平滑、不到位的稚拙感。四五岁的孩子随着知识、经验的增长,小手肌肉的不断发展和形象的积累,他们开始从单纯的物的表现发展到事情的表现,会常用形态符号来表示同一事物,并会出现弱化细节、突出主体的现象。同时,这阶段的孩子还没有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不能正确掌握上下、前后、左右,在画面上时常出现没有远近、没有前后、没有大小、没有遮挡,会把看到的东西统统排列在画面上,也会把被遮掉的东西画出来。常给人一种“不似”的感觉,而大部分岩画也具有“似与不似”的模糊美。正是这种“模糊美”让孩子的作品和岩画都具有了个性和生动性,使人回味无穷又捉摸不透。幼儿作品与岩画都有着我们成人可望而不可即的特殊意趣。正如毕加索所说:“我能用很短的时间就画得像一位大师,但我要用一生去学习画得像一个儿童。”

2.“万物有灵”的审美感受

孩子的审美特点是“万物有灵”。他们会把自己的主观想象附加于客观物体上,给没有生命的、没有意识的东西赋予生命和情感。如餐后阅读时,小中班的孩子喜欢抱着毛绒玩具一起看,边看还会边讲故事给毛绒玩具听;看到有同伴在摘树叶,会说“树叶会痛的!不能摘”……表现出了“万物有灵”和“万物有情”的特点。同时,孩子创作时还表现出一种“无中生有”的特点,有时在画面上只看到一个圆或线条等,但他会告诉你一个关于这张画背后生动、有情节的故事。而“万物有灵观”则是原始人观察世界总的出发点和最后归宿,岩画中的很多形象,都会有一个人的外部面孔的轮廓,而面孔内部的变化则是动物或自然物,大多带有一种难以名状的神秘色彩,且岩画中的许多图像都蕴含着一个生动的完整故事。这一点与幼儿的审美特点不谋而合。

三、心智相融的师幼互动

心智相融的师幼关系有助于教师充分考虑孩子的兴趣,并与孩子在心理与想法上协调一致,接纳、肯定孩子的想法与创意,尊重孩子的自主表达,使孩子真正体验到活动的乐趣。

1.体验新颖的创作方式

在孩子们看来,那满是褶皱、黄黄的废旧牛皮纸是垃圾,但它今天恰巧符合我今天的活动需要。我让孩子通过揉搓使牛皮纸产生更多的皱褶,有岩石凹凸不平的质感,再刷上土黄、咖啡、熟褐等水粉颜料,制造出岩石天然的色泽,然后用黑或白、红等颜色在上面画上自己喜欢的动物。团、揉、刷、画,孩子手中的纸、笔等都变成了玩具,就像玩游戏一样。这种新颖的创作方式,让孩子觉得新奇又好玩,于是一幅幅属于孩子们的岩画诞生了。

2.初步感受独特的艺术语言

岩画在造型上略去细节,突出主要特征,有夸张取舍。色彩上中国岩画主要以红色为主,追求的是单纯的对比美,而欧洲的岩画有红、绿、黑、白、黄等多种颜色,追求再现真实的美。欣赏时,我重点选取中国岩画中的动物系列,在欣赏《大西峰沟野牛》岩画时,我以问题“你们看到了什么”“猜猜它是哪种动物”“怎么看出来的”引导孩子从粗到细仔细观察。于是,孩子们从有力的牛角和强壮的身躯判断出这是一头牛。然后,我再请他们观察这头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从而引导孩子发现画虽简洁,但突出了它的典型特征,让我们能一下就发现。随后,我们还欣赏了其他的动物岩画,初步感受了岩画独特的造型和色彩效果,并引导孩子们猜猜岩画背后的故事。

3.“我的岩画也会说话”

每一幅岩画后面都藏着一个故事,有的讲的是狩猎,有的讲的是战争……孩子们的画后面也藏着他们自己的故事,于是在孩子画完之后,有了“我”和小猫、小兔、老虎等很多有趣、生动的故事。此时,孩子既是介绍者,又是欣赏者,分享着自己的精彩,也感受着同伴的精彩。在离园或有老师来园参观时,孩子们会自豪地和大家分享他们的画画故事。至此,岩画已不仅是一件件作品,而被赋予了生命,能与别人对话、互动。

13.我喜欢的三国人物作文 篇十三

你知道为什么我喜欢他吗?他虽然是个“宅男”,但他待在家中一点也没闲过,整日看《四书》《五经》及军事书籍,看完了再看,直到彻底醒悟后才换下一本,这就是他聪明过人的一个原因,但这并不是我最喜欢他的地方,我为什么喜欢他?你看完后就会大彻大悟的。

记得周瑜陷害诸葛亮,让他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没想到他竟然爽快的答应了。原来,他算好了第三天有大雾,会让曹操看不清虚;他算好了鲁肃忠厚老实,不会向周瑜说出自己的计划;他了解曹操生性多疑,在看不清虚实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出兵;也算好了回去时会顺风顺水,曹兵必定追不上他们。就这样,诸葛亮在三天内就轻而易举地获得了十万支箭,因此把周瑜气得半死,在几次把周瑜气得不行后,周瑜被气死了,死前还说“既生瑜,何生亮!”

14.我喜欢的人物形象作文 篇十四

我喜欢桑提亚哥老人,有几个原因:

1、他心志沉稳、很有耐心,在遇到一条大巴林鱼时,并没有十分的激动、狂热,而是很有耐心地与巴林鱼进行斗智斗勇。

2、他坚持不懈,他捕获巴林鱼后在回程的路上,遇到了一条大鲨鱼,但是他并没有放弃那条巴林鱼,而是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与那条凶恶的大鲨鱼进行生命的拼搏。

3、他的忍耐力十分强,他在海上吃的全是生鱼肉,要是普通人在这,肯定会被饿死、接受不了,而桑提亚哥老人却自己克服环境,越挫越勇。

15.我喜欢的历史人物 篇十五

一、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中学阶段, 是人生黄金时代的开端, 是人一生中非常关键而又富有特色的时期。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 身心急剧地发展、变化和成熟, 生活实践的内容逐渐丰富, 学习内容日益复杂、系统与完整, 因而, 中学生社会化程度已接近成人水平, 心理过程的水平得以迅速地提高, 独立思考能力也迅速发展, 对事物认识开始有自己的见解, 开始用怀疑和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周围一切事物, 不满足成人和书本上的结论, 喜欢怀疑、争论和猎奇, 也喜欢探索、辩驳和提出一些新奇的想法, 但其发展还很不完善, 容易产生一定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例如, 容易毫无根据地争论, 钻“牛角尖”, 看问题孤立偏激, 易走极端, 观察程序不合理, 观察精确性不够, 容易草率下结论等不成熟的表现等。我们还应该看到, 中学生意志品质未完全成熟。在不利环境的作用下, 可能出现一些易激动、不冷静、缺乏自制的行为, 容易受外界事物和他人暗示, 在挫折和失败面前还易产生动摇、畏难和悲观情绪。针对以上所分析的中学生心理特点, 我们教师应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思维方式、全面素质、心理、生理等方面情况, 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 从而触动学生的心灵。

二、影响学生心理的主要因素

1、音乐课堂环境影响学生的心理

我们音乐老师往往在专用教室进行教学, 所以音乐教室的布置也应该是很特别的。我们音乐教师应该把四面都是白墙和窗的教室布置的很温馨, 可以通过挂图、乐器、音响等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 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熏陶、感染中提高音乐能力。

2、音乐教师的言行影响学生的心理

大多学生会认为, 音乐教师是很漂亮的, 会与温柔、美丽、时尚等字眼联系在一起。音乐是快乐的, 所以音乐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衣着打扮, 让自己永远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天使。不过最重要的还是言行, 要符合自己音乐教师的身份, 遵守职业道德。不要让呆板、刻薄、随意等字眼让自己在学生心目中减分。

3、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影响学生的心理

在学生的眼里, 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当一道道难题、一个个希奇古怪的问题被教师征服后, 学生会很崇拜教师。所以音乐教师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 要有良好的乐感、敏锐的听觉、熟练的演唱演奏技能和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 并做到真情感染、人格熏陶。音乐教师除了要具有符合要求的音乐素质以及音乐教育学的理论知识, 掌握音乐教学的规律和方法之外, 还必须努力学习和掌握青少年心理方面的知识, 并与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使音乐教学工作更为科学化。

4、课堂教学内容影响学生的心理

音乐教学必须根据学生音乐心理, 有针对性地选择授课内容。现在我们所用的教材统一为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音乐课本, 教材是一样的, 那么只能从体裁、曲调难度、基础性知识比例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 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内容, 通过欢快的节奏、优美的旋律、生动有趣的情节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如何让学生喜欢自己, 喜欢自己的音乐课

1、课中是师生, 课间是朋友

师生间关系, 应是一种相互信赖, 相互塑造的双向共进关系。在音乐课堂教学中, 师生之间互相尊重, 互相配合, 教师以最大的热情和智慧来诠释课堂内容, 学生以认真积极的状态接受和领略课堂内容。课堂是教师智慧的结晶, 是教师的课堂,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最终依然是学生的课堂。在课间中, 互相倾听, 互相帮助, 互相理解, 教师理解学生的行为和赏识学生的个性, 学生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和期望, 并赏识教师的才华和人格。

2、丰富音乐课堂, 提高音乐教学的课堂效率

音乐教师要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问题, 选取恰当的音乐素材。在欣赏音乐和学唱歌曲的过程中帮助学生, 使他们的心理问题逐渐得到疏导和解决, 同时陶冶和塑造他们高尚的情操。它的核心在于利用音乐直接、生动、快捷的特点, 发挥对学生的教化作用。

3、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尊重学生的自尊心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首先我们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是人, 人所具有的一切需要、心理特征, 情感体验等等, 在他们身上同样具有。其次, 教师要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把发自内心的微笑带进课堂, 用亲切和蔼的目光注视全体学生, 用富有表现力的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感染学生, 使学生对自己产生由衷的信任, 从而亲其师而信其道。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过, 在人的所有情绪中, 最强烈的莫过于渴望被人重视。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4、利用电教媒体使音乐课更形象更直观

音乐教学中, 利用音响、电教媒体可以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同时, 将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例如在上欣赏藏族音乐这一课时, 可以用录象展示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喜马拉雅山和勤劳勇敢的藏族人民, 学生不仅能够了解他们的生活、看到美丽的风光, 而且还可以学到典型的藏族舞蹈动作。

结语

学生喜欢上自己的课, 这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是一种荣誉, 同时也是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的前提。根据学生心理特征的复杂性及其音乐课堂教学的特点和规律, 结合笔者自身的学习体会和从教经验, 认为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点,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设计、组织及反省自己的教学过程与活动, 对提高自己教育教学水平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以及对笔者将来从事音乐教学活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学音乐教学论新编》.曹理、缪裴言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音乐教学心理学》.爱德威.高登.湖南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阅读小王子后的心得下一篇:中考英语单选题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