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学时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小结

2024-11-20

90学时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小结(精选8篇)

1.90学时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小结 篇一

如何有效实施小学科学教师90学时专业发展培训

海宁市教师进修学校/钱金明

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若干规定(试行)的通知》(浙教师〔2010〕175号)有关要求,从2011年起全省在职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每5年为一个周期,周期内必须参加专业发展培训时间应累计不少于360学时,周期内至少参加一次不少于90学时的集中培训。如何有效实施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作为一个基层从事小学科学教师教育的人员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为此,我对我市120余名小学科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培训进行了认真策划与实施。

一、精心策划培训计划。

2011年上半年我围绕专任教师数、培训需求、培训方式等进行了专题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认真策划培训计划。

1.规划办班数。我市小学科学专任教师120人,科学专任教师与语、数不同,绝大多数的教师不兼任其他学科、也不任班主任,他们选择的培训一般就是所任教学科----科学,所以,五年计划举办三期小学科学教师90学时集中培训。为提高培训效率,体现培训的层次性,我又根据专任教师的年龄与人数,计划45周岁以下举办2班,45周岁以上举办1班,并经教师进修学校统筹安排后,以五年一周期海宁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计划下发各中小学校,以便教师选课和学校规划培训教师。

2.定培训主题。2004年以来我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先后开展了《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和“领雁工程”培训,这些专题培训涉及的内容都比较广,对提升教师的素质尤其是农村教师的素质取得显著成效。而今五年一周期的90学时的集中培训培训什么?需要我们精心策划。从调研中我发现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研究都比较感兴趣,如何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几乎成为每个教师的共同追求,从历次教研活动来说,教师参与度相当高,于是我把提升小学科学教师的执教能力作为培训主题。

3.设计培训课程。确定培训主题后,我结合《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内容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设计与技术四大领域,根据当前我市小学科学教师教学中对设计与技术领域存在较多问题实际情况,确定从设计与技术领域开始,围绕备好课、上好课和搞好科研三大主题编写了提升小学科学教师执教能力参与培训教程,培训教程从学习设计理论出发,设计了编教参、设计了解前概念工具、学习目标、提问、教学情景、练习、寻找主线索等八个培训模块,每个模块都还为每位参训教师设计了相应的任务,并提供相应的理论学习资料供参训教师自学。在备好课的基础上,我们组织参训教师将自己设计的学习方案在课堂教学中实践给予检验,同时设计了课堂教学评价分析工具、进行课堂教学评价分析、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等五个模块的现场诊断培训。结合课堂教学我们还设计了提炼研究主题、寻找资源、创建研究方案、策划研究过程和展示培训成果等五个培训模块(见下图)。

二、变革培训形式

1.激活内需

要使培训收到预期效果,首先要激活内需。我把教师专业精神提升模块作为培训第一模块,请身边特级教师、名优教师现身说法《谈个人成长经历》,以进一步激活参训教师处在休眠状态个人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二是在培训内容上以提升教师的执教能力为重点,紧密联系一线教师的日常工作,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四大领域内容,培训选择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问题最多的领域,围绕备好课、上好课和搞好科研三大主题编写提升小学科学教师执教能力参与培训教程,采用“任务驱动.理论学习.互动交流”参与式培训。

2.培训参与式

在网络环境下,培训的伊始我让每位参训教师在电脑上建立自己的作品文件夹,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内容领域,选择一个领域涉及的教学内容备一堂课,既了解参训者的学习设计起点水平,又在培训结束时作为反映每位参训者的本次培训效果如何。围绕备好课,我从学习设计理论出发,设计了八个培训模块(见下图所示),每个模块都要求参训教师完成相应任务,并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学习资料供参训教师自学。如本次培训我选择了设计与技术领域,确定教科版四年级《做个小开关》这个教学内容,让参训教师围绕这一教学内容根据主讲教师提供的模板设计学习方案,然后参训围绕《做个小开关》这一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内容分析,做一回教参的编者,在不提供任何参考资料的情况下,安排一定的时间请参训教师编写本课的教参,进行互动交流,再对照出版社出版的教学参考资料,进行自我反思,最后主讲教师进行归纳小结。在编写教学参考资料的过程,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进而要求参训教师对自己设计的学习方案进行第一次修改。模块二,分析学习者,设计了解前概念工具。要求参训教师结合《做个小开关》,创建一个了解学生前概念的工具,同时共同寻找学生生活情景中蕴含着与本课学习内容相联的课程资源,既找准教学的起点,又激发学习兴趣,经过这一模块的学习,参训教师设计出了如气泡图、提问、测试题等了解学生前概念工具和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在此基础上,又让参训教师重温自己的学习方案再修改。模块三是学习目标设计。培训中让参训教师交流自己设计的学习方案是如何确定学习目标的?请参训教师对自己学习方案中的学习目标进行诊断,谁是达成目标的行为主体,哪些“实际行为”能证实目标的达成,用什么行为结果来判定目标是否达成,用什么标准来判定预期目标的达成度,完成行为的相关条件是什么,在诊断的基础上,将学习目标分解与整合。此模块培训结束时要求参训教师对自己的学习方案再次进行修改。模块四是设计提问,围绕如何设计驱动性提问,如何设计有层次的问题?如何用问题来“结构化”呈现学习内容?结合自己的学习设计,看看哪些要修改的。模块五是学习支架设计,根据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学习指导卡、实验观察记录表等提供学生学习的支架,让教师结合《做个小开关》进行设计或修改。模块六是情景创设,主讲教师选择部分参训教师的学习方案一起分析,学习方案中情景离学生生活近吗?情景里包含着本课学习的科学概念吗?还有更好的情景设计吗?从分析讨论中再次修改自己的学习方案。模块七是评价设计,围绕《做个小开关》设计一份评价量规和课堂作业。备好课的最后一个模块是寻找主线索,根据前面的学习,引导参训教师从本课的学问逻辑和学生的认知逻辑来寻找一条主线索,将本课的一个个活动串联起来,再次修改自己的学习方案,使自己的学习方案既有思想,又具有方法策略,形成了一份比较满意的学习设计方案。

整个培训是教师在做中学,学中做,起到了专业引领,同伴互助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进入下一个阶段教学实践活动,课堂教学评价诊断。

2.实践诊断式

在备好课的基础上,我组织参训教师将自己的学习方案在实践中给予检验,做到理论与实践培训时间达到1:1。采用“连环跟进.对比分析.合作展示”的诊断式培训形式。

在培训中,我将每班近40多位学员分成了8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安排嘉兴市或海宁市级名优教师担任实践导师。实践培训的第一天我安排学员观摩指导老师的课堂教学,在模仿、借鉴、积累的基础上,进行了三个阶段的课堂教学诊断式实践活动。

第一阶段:“连环跟进式”教学实践。要求每位学员根据自己设计的学习方案,进行第一轮课堂教学实践,实践导师及同组学员进行课堂观察诊断,辅助采用课堂实录、录音摄像等技术手段,进行课堂教学评价分析,重点研讨学员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改进策略。在此基础上,上课学员进行学习方案设计的再修改,尔后再在另一个班上同一课,进行第二轮“跟进式”课堂教学。导师与学员再次观察诊断、分析、研讨。在实践中,部分小组还应用了此实践模式的变式,视情况再安排进行第三轮“跟进式”实践。一课多上,连环跟进,学员在反复的诊断、磨课中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实践能力。

第二阶段:“对比分析式”教学实践。通过“连环跟进式”教学实践,在学员独立设计及教学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的基础上,第二阶段的教学实践,我采用“对比分析式”。要求两位以上的学员选择同一个教学内容,独立钻研、设计,在同一个半天,在实践学校的平行班中进行教学,其他学员与导师在观察同一内容不同学员的课堂教学后,进行对比分析诊断。观察与研讨同样借助课堂实录、录音摄像等技术手段。在对比的过程中,学员们能更清晰地分辨学习设计、教学实施的正误优劣,进一步明确了教学改进的方向与对策。

第三阶段:“合作展示式”教学实践。实践培训结束前,我按计划安排了一次课堂教学的展示活动,并邀请全市各校的老师参与观摩与研讨。虽然每个学习小组真正在活动中展示的学员只有一位,但我们要求每个小组通过“合作”来完成展示的准备过程,要求每个小组在导师的指导下共同商议确定展示课的内容,合作备课,全程参与诊断、磨课的全过程。在一次试教并讨论修改学习设计的基础上,每位学员回校后分别就同一个内容进行自行试教,并作出教后反思,通过网络或通讯工具反馈给要正式展示的学员,该学员在汇总意见的基础上再进行二次试教„„每组学员都经过两三次甚至更多次的“共同备课----集中试教----团队研讨----分头试教----汇总修改”的循环往复的准备过程。“合作展示式”教学实践既展示了上课教师的风采,也展示了每个学习小组的整体实践成果,更促进了每位学员“团队教研”意识及课堂实践能力的提升。

在实践诊断式中,每个参训学员都是在个体劳动的基础上,通过导师、同伴的客观观察与诊断分析,不仅可以提高被观察者对自己教学情况的内省认识,提高教学水平,而且可以使观察者从中受到教益。从实践中我们还惊喜发现,当教师被观察时,往往会采取更多的新的教学策略,当观察与被观察双方发现新的策略的积极结果和意义时,会进一步激发双方投入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从第一期的90学时集中培训反映,这样的培训深受教师的欢迎,收到了预期效果。

2.90学时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小结 篇二

体育教师在当下的我国基础教育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和民族的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过去体育教育的概况

在国家提倡素质教育之前, 我国的基础教育普遍存在“缺体”、“少美”、“砍劳”的一种不完全的畸型教育教育模式, 这种模式在我国的基础教育发展史中存在的时间比较长。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 学生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 而老师更是为了提高升学率想尽一切办法把学生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 其中, 语文、数学、英语是在学生学习时间中占了绝大多数的时间, 其余如:物理、化学、历史、政治、生物、地理占一小部分时间, 而对于美、体、劳而言就基本上是没有时间, 传统的观念中, 家长、老师、学生都认为只有学好文化课就行, 对于美、体、劳等所谓的课程别列入到了副科的行列。有些学校干脆就直接取消了美、体、劳等课程的安排, 使得学生唯文化课是从。

2、素质教育体制下的体育教育现状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教育事业也相应的伴随社会的发展脚步不断的顺应时代的发展步伐。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也促使了我国传统教育事业的快速变革, 传统的一些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 在教育界和广大教育者的共同努力下, 素质教育运运而生。素质教育的诞生彻底改变了我国的教育事业, 把传统的教育理念进行了较大的转变, 把传统的为主课即文化课是从的观点进行了转变, 从而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这样一来就把传统的“缺体”、“少美”、“砍劳”的畸形教育的模式进行了大幅度的转变, 从而使体育教育在国民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发生了较大的提高。特别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只注重文化课程的学习而不注重体育、艺术方面的学习, 使得当今学生的体质越来越差, 学生的身体素质的低下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放大说就会影响我们民族未来发展的前景。为此, 当下体育教育不仅是相应我国提出的素质教育的发展理念, 另一方面是担负起提高民族身体素质的重任。

在这样的背景下, 体育教育在国民基础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 同时也对体育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只有优秀的体育老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体育人才。

二、教师专业发展视域下体育教师在职培训途径及方法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观念也与时俱进, 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苏联共产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之一, 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米哈伊尔·伊凡诺维奇·加里宁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行业, 肩负着民族繁荣、人类文明的重担, 教师队伍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民族的繁荣。对于体育教师而言也是同样的重要, 其作用不容忽视, 而体育教师在在职培训意义重大。

1、体育教师单纯的自我能力提升

对于很多体育教师而言, 教育的任务比较繁重, 因为很多学校专业的体育教师数量相对于文化课的教师来说少许多, 这样一来就加重了体育教师的教学负担。在这样的情况下, 大部分的体育教师只能依靠自己自学的形式不断跟进时代发展的步伐, 这种自学的模式, 对于教师而言是比较自由, 学习的时间自己可以掌握, 但是也存在些弊端例如:自己自习的水平有限很难全面的学习当前最前沿的知识, 往往会导致所学的内容脱离现实无法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 也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组织在职集体培训

组织体育教师集体在职培训是一种效率较高的培训方式,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所接收的知识很在个人的知识体系中慢慢沉淀下来, 时间一长就会产生思维定式, 与此同时, 社会的日新月异的高速发展与之相伴的新的知识也在不断的发展中, 如果不能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 就会给社会发展的浪潮所淹没。唯有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使自己不会被社会所淘汰, 教师教授的知识才是最前卫、最新的知识。在职的集体培训能够使教师的知识体系得到一次全面系统的更新, 犹如系统的升级换代。

3、同校体育教师之间的知识交流

在校同一学科的教师之间的知识、经验交流也可以视为是一种在职培训, 同样是在对自己知识经验的交流和提升, 最终目的都是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使学生的体育成绩和表现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每个人的对体育的认识受自己的知识和日常的教学经验有关,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 通过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也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三、结语

正如奥林匹克口号“更快、更高、更强”一样, 我们的体育教育事业正承载着个重托。体育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我国国民身体素质的强弱、国家繁荣富强、民族未来的希望。而体育教师是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引领者, 其责任重大, 可谓是任重而道远。做好体育教师在职培训是为体育教师提供源头活水,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摘要: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国家提倡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全面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 体育教育也在我国基础教育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与此同时, 对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要求也是越来越高, 体育教师的素质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更新, 要与时俱进。教师随着岁月的更替知识会变得陈旧, 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本篇文章主要以研究教师专业视域下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为主题, 浅析了教师专业发展和体育教师就职后的继续教育及培训学习, 及国内和国外的教师在就职以后进行教育的发展历程和我国多个院校的体育教师就职后的进行教育的现状的一些研究, 力求对我国的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教师专业,教师专业发展,体育教师,在职培训

参考文献

[1]王春玲.美国高校教师发展阶段与维度[J].比较教育研究, 2011年04期.

[2]朱慧芳, 蔡皿.通识教育视野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1年10期.

[3]王青华.上海市部分高校武术教师继续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 2011年.

[4]窦义军.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 2011年.

[5]于华.苏北地区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其适应力的研究[D].苏州大学, 2011年.

3.90学时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小结 篇三

【关 键 词】教师;阶段培训;分类培训;角色转变;教师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2-0107-02

在职培训作为一种机制,已经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所接受,对其必然性和必要性的理解,无数的专家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论述,这里不作赘述。本文要讨论的是现阶段教师在职培训普遍存在的“大锅饭”现象,具体地说,就是教师不分科目、不分年限、不分层次,统统地聚到一起培训的现实情况。培训的内容若是高深,则有些教师感到茫然,若是浅显,则有些教师感到索然。进修学校作为教师重要的培训机构,正是要解决这种“众口难调调众口”的现实问题。

一、教师需要什么样的培训

教师培训的方式多种多样,诸如研究生课程进修、教育硕士学位进修、骨干教师进修、名师工程、校际交流等,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不同的目的与需要,但相比之下,以进修学校为基地的培训,更具有现实可能性与潜在的发展远景。一所优秀的进修学校,应该成为教师成才的沃土,名师成长的摇篮。

有调查发现,工作前5年的教师最关注的是熟悉钻研教材;工作5~10年的教师最关心的是思考自己的教学与其他教师的不同,尝试总结经验,形成风格;工作15年以上的教师更加关注如何根据学生特点组织教学。由此可见,教师培训应当根据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性关注点的变化,制定培训内容。关于教师培训方式,多数教师认为最有效的方式是短期脱产培训、专题研究,其次是与老教师结对子。

我们的培训也应与教师自身的发展需求相适应,并在一般规律把握的基础上提高标准,在求稳的基础上求快,适当地给突出的教师“吃小灶”,适当给个别后进的教师“吃补药”,其目的是提高全区的整体教育水平,为每一名学生负责。

二、如何对教师进行分类培训

笔者认为,可以按照教师成长阶段的划分,把教师分为四个大类来分别加以培训。

第一类,知识向实践转变阶段的培训

这种培训主要针对刚刚走上教育岗位的教师。就现在而言,走上教师岗位的人员基本上都是专业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这些教师的专业学识和文化水平都是够用的。因此,这一阶段的重点在于如何把教师自身的知识传输到学生的头脑之中,需要进行教学技巧的学习。我想,我们大家对于“茶壶煮饺子”型的教师应该并不陌生,这就说明这样的教师大有人在,他们不是不懂、不会,仅仅是缺乏教学的技巧,因此就会出现“照本宣科”,课堂上下死气沉沉的局面。针对这样的教师要进行授课方法、方式、亮点的培训。公开课,是提高教师授课技巧的有效途径,我们可以请优秀学科教师做示范,展示其授课的技巧和风格;另一方面,还要让更多的年轻教师走上公开课的讲台,让我们的教研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发扬其自身的优点,逐个、逐步地解决其存在的短板,力争让每一个新任教师在短时间内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鼓励教师求新求变。

第二类,实践向经验转变阶段的培训

经过5~15年一线教学工作的教师,基本上已经带过学校的各个年级,对教学的全过程已不陌生,有些教师甚至开始感觉“驾轻就熟”。这一阶段的教师可能会出现得过且过的懒散心态。如不编写教案,不进行认真的课前准备,忽视教学反思等一系列现象。事实上,这些教师的知识水平和实践理论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因此,“走出去”是让这些教师不断进行自我完善的有效手段。一定要让我们教师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通过与发达地区甚至发达国家的教师交流,扩大教师的眼界,让教师不断接触教育的前沿领域,认真总结实践教学中的各种经验,以求自身的进步。重点应该对这些教师进行先进经验介绍,国外同类型教育模式的参考等培训,激励教师不做“拉磨驴”、不做“井底蛙”,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

第三类,教学向科研转变阶段的培训

通过前两个阶段的积累,优秀的教师已经基本具备了科研的知识储备和理论经验。随着教师年龄的增长,思维模式渐渐固定,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也开始自成体系,这一阶段的教师可能会出现固执己见、难于接受新事物的情况。教科研培训是这一阶段教师的重点培训方式,培训重点放在高精尖的科学研究上,重点挖掘知识背后的人文思想、普识理论等;应进行推陈出新、理论归纳、经验总结、教育核心等方面的培训,优中选优,真正将教育的精髓挖掘出来;鼓励老教师带新教师,建立“传、帮、带”的校本辅导模式,将自己好的经验和做法形成一套体系,与教育系统的方方面面共享,进而造福整个教育界。此外,可以考虑推行教育的“反哺”模式,多多创造平台,让年轻教师和老教师进行深层次的沟通交流,各取所需,采长补短,全面发展。

以上三个阶段属于教师发展的必经阶段,下面我要谈的第四个阶段,是颇有争议的,今天和大家共同讨论。

第四阶段,教师向多角色的转变

我们常说,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但是我们的教育事业是无限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精益求精,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向纵深钻研。我不是说这样的教育理念不对,但是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一种非纵深而广博型的教师。我的理由是:

首先,人是社会的动物。任何一个人都无法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人在社会中总是扮演不同的角色,对人的评价也从单一性向综合性发生了转变。举个例子来说,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仅扮演教师这一个角色,他还是一个丈夫或妻子、儿子或女儿、父亲或母亲,可能是一位领导者,也可能是一个普通的同事。评价一个教师成功与否,恐怕不能只看他教育教学领域的成绩,还要看他在社会中各个角色的扮演是否成功。一个不慈不孝的人,无论他事业多么辉煌,我个人都不认为他是成功的。因此,多角色的扮演是现实社会的客观要求。

其次,全面发展是人的本质要求。随着摩登时代的远去,流水线式的人已经不适应现代化的需要,当今的人才也开始从一专多长向全面发展渐变。一个领域、一个学科的精深固然可称之为优秀,但与完美还有距离。

基于以上的理由,我想在一个教师的初级阶段和中级阶段,首要的任务是如何做一名好教师,而到了高级阶段,就可以考虑如何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个体。

教师属于知识分子中最为庞大的群体,在一个领域研究多年的教师,往往有着独到的见解和对客观事物规律的整体把握。某种程度上来说,一个优秀的教师有足够的潜力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或带头人。然而,出于“角色性”特点,教师可以考虑不把眼光仅仅放在教育领域。一个教师,可以是学者,可以是学术权威,可以是艺术研究者,也可以是党政领导、企业顾问,甚至可以是商人。

各个角色的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使得教师发展更为全面,理论更为精深,教学的覆盖面更加广阔;同时,教师的学识、理论和管理经验同样可以促进其他领域的方方面面。这样的教师在课堂上所教授的知识覆盖更广、领域更深、更具有操作性和时效性。可以考虑让这样的教师在中小学开办选修课,学习教科书之外的人生知识,对学生的多元化和全面发展会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也弥补了现行教育体制的诸多不足。

当然,这样的发展方向不具有普遍性,只是作为一种想法和尝试提出来和大家探讨。

4.90学时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小结 篇四

初中语文培训班学员

赵林峰

平凡的一天,外面还有些冷,室内很安静,语文特级教师赵群筠老师的讲座正在进行。这是一场关于备课与听课的探讨,临安初中语文培训班37名学员与赵老师进行了富有成效的交流。

一如她走进来时的灵逸清新,赵老师的讲话很像是在与一群早已相识的朋友交谈,亲切而自然,又像一朵盛开的茉莉,持续地施展魅力,散发芬芳。

她的讲座在如何对顾城的短诗《远与近》进行备课中开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一语道尽了庐山面目的神秘多姿,看似朴素的诗句却蕴藏了极其深刻的辩证主义哲理。其实,这一哲理同样适用于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庐山神秘多姿,从每个角度与侧面看都不一样,对一篇文本来说,也是“一千个读者的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赵老师提倡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鼓励学生在解读文本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从而为学生思维的放飞提供必要的平台。但是,如果教师备课时对文本解读存在欠缺,那么教师就很难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很难为学生的思维打开一个更加自由、广袤的空间,所有美好的愿望可能就要大打折扣。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充分重视文本解读这一环节,为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过程的生成乃至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提供必要的依据。

赵老师还给我们看了优秀教师郭初阳执教《远与近》的实录,后来又具体阐述了备课中的一些重要环节。当她说下课时,我仍然意犹未尽,多想她再说一些啊。在一天的讲座中,学员们感受着赵老师作为一个语文教师的魅力,她和我们一起讲故事,讲她的学生,讲她的教学,讲她带领下的老师们,讲她的生活,讲她的家人,真切地让学员们感受到她那种快乐生活,热爱教学,敢于尝试和实践的品质。

真的很感谢赵老师!

5.信息技术90学时培训小结 篇五

余杭区径山镇中学 王国伟

首先非常感谢余杭区教师进修学校能够提供这次学习机会,感谢学校领导能够让我去参加学习培训,我感到很荣幸,并且也十分珍惜这次学习培训的机会。

在学习培训期间,我始终抱着认真的态度参加每一次学习和讨论,对网络的软件和硬件都进行了一次系统的学习,从中我受益不浅。以下是我这次培训学习的几点心得体会:

其一,培训针对性、实用性非常强,有利于指导信息技术教师的日常网络管理和维护工作。这次培训从Android系统的应用开发研究到网络设备的架设和网络服务器的建立,加上各专家老师讲解了自己的实践经验,使我大开眼界,原来许多无从下手的问题找到了切入点,对原来零零散散的一些知识和概念也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整理和概括。

其二,本次培训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设计相关的实用程序,建立与本学校有关网络系统来学习相关知识,我感觉到自己收获良多,很多以前没遇到或者说遇到了不太懂怎么解决的问题,都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虽然不能说能够立即就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但是最基本的分析问题的方向是逐渐能够掌握到的了。

其三,在这次培训中,我深深的感受到信息技术教师的重要性。作为一名中学网络管理员,不仅要保障教学办公电脑的稳定使用和网络设施的正常运行,还要保证校园网站及其他应用可靠运行。只有努力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不断的实践才能给学校提供一个优秀的网络环境。

6.教师90学时培训心得 篇六

————历史与社会90学时实践培训心得

百步中学 沈华青

有幸参加了海盐县历史与社会教师专业发展90学时实践培训。对于一个从未参加过如此系统培训的教师,虽然培训的时间并不长,但专家们的精彩讲座和老师们的精彩课堂,一次次的激起我内心的感应,更激起了我的反思。我喜悦地收获着专家们、其他教师思想的精华、理论的精髓,下面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一、专家引领,提升素养

本次培训多位专家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分析了现今历史与社会学科的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课堂教学的新模式等,给我们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我们指引了方向。

王华奎老师的《历史与社会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抽取了几个课堂实例让我们感受到了情景教学、体验式教学、成功教学、对话教育、主题教学等教学模式,为我们理清了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几个模式思路及其重要性,解决了我们对于课堂教学模式运用的困惑。

张永宁老师在《历史与社会新教材解读》中提出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是历史思维能力,我们知道通常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考虑的是陈述性知识体系的问题,要体现能力培养的要求,而此次讲座使我们明白教学是为了促进学习,掌握知识是为了发展能力;每一节课后,学生更应当知道自己掌握了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仅仅知道掌握了哪些历史概念。在不同年级的目标设计中,应当注意学生能力的层次性与复杂性,注重学生质疑能力和批判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邢乐云老师又以前别样的方式给我们做了《历史与社会课堂中关注的几个问题》讲座,让我认识到了历史与社会课堂中几个应该关注而被忽略的问题,使我们受益匪浅。

二、“他仙之石”之课堂实践

除了理论学习,本次培训还让我们走进了课堂,从理论走向实践,在听课、说课、评课的过程中内化学到的理论,将理论落实到自己的教学行为中去。

3月19日,在博才听取了纪呈岑老师执教的《认识宝岛台湾—综合探究》和祝梅娟老师执教的《秦岭、淮河分南北》,两位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答题能力的培养、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激励,让我受益匪浅。

3月20日,我们来到武原中学听取钱美华、张永宁两位老师的课,钱老师的《英国议会与王权的斗争》设计流畅,问题设计问题提出都由学生完成,整堂课均为学生服务,体现了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特点;而张永宁老师的《启蒙运动》更是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课后,我们还进行小组讨论,完成了评课。

3月21日,在实验中学我们聆听了两堂同课异构的课,王希老师的课以恒大夺冠,恒大的大时代导入到新课,设计思路清晰;陈健老师的课主题鲜明、主线清晰给我们带来了一场视觉上和听觉上的盛宴。

7.90学时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小结 篇七

一、现实支持系统:各路教师专业发展力量的整合

构建现实支持系统是对现实社会中各路教师专业发展力量进行有效整合。根据现实条件, 我们整合了5支主要力量。 (1) 专家团队:与师范院校和教育科研机构建立广泛的业务合作关系, 聘请教育理论专家和学科专家 (特级教师) , 建立专家库, 为我市教师专业发展指路把脉。 (2) 教育行政部门:通过政策杠杆的作用, 激励教师自我发展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同时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必要支持。 (3) 教师培训机构:是区域性教师专业发展主导力量, 担负着统筹规划教师培训工作、管理与指导中小学校本培训、协调好有关部门的关系等职责, 采取优化培训者队伍、调研、资源整合、创新培训方式等工作机制, 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4) 基层学校:树立依靠教师办好学校的思想, 推行个性化的校本培训制度, 尽力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化需求, 确保每位教师都能在校本培训中有所提高。 (5) 同伴互助群体:将规范形式的和非规范形式的同伴互助群体纳入教师专业发展轨道, 使之成为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依托, 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在教师专业发展活动中, 这5支力量既各司其职, 又协调配合, 形成合力,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效率的提高。

二、网络支持系统:使教师专业发展超越时空的虚拟社区

网络支持系统就是我们自主研发的“区域性教师专业发展平台” (简称“STPD”) 。我们预设了STPD的三大功能:一是全市教师学习的资源中心;二是全市教师与专家、培训者、名师、同伴等人士互动交流的平台;三是全市教师教学反思的园地。另外, STPD还要体现民主化思想, 让作为使用者的一线教师在STPD上拥有话语权。

STPD设置了5个功能模块: (1) 资源中心:资源主要来自两方面, 一是管理者从各种渠道收集, 二是从STPD使用者的信息中提取, 从而使资源富有地方色彩。 (2) 团队活动:是教育专家、学科专家、培训者、一线教师组成的学习共同体活动的虚拟社区。 (3) 协作备课:利用Wiki的协同写作机制, 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 对某个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反复研讨、修改、试教, 打造精品课例。 (4) 个人工作室:为教师提供一个信息集中管理的工具, 系统会自动将个人在STPD中的活动信息采集至个人工作室。个人工作室还包含一个以博客为基础的教学日志群, 是教师进行教育叙事、反思的场所。 (5) 热点聚集:整合BBS和人肉搜索式问题解决机制而成, 为用户提供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研讨场所。

除了这5个功能模块外, STPD还设有校长培训、名师培养、校本培训、教育科研等专题栏目。为了便于教师使用STPD, 激励教师使用STPD的积极性, 我们编制了《STPD使用手册》, 制订STPD活动积分规则。

三、实践操作系统: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施途径和操作模式

构建实践操作系统的过程, 也是区域性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推进过程的起始阶段。课题组本着“边探索、边实践、边反思、边改进”的精神, 根据“四个关注”的思维取向的要求, 在创造性的教师专业发展活动中, 不断发掘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施途径、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操作模式, 使教师专业发展实践活动的科学性、生动性日益增强。

1. 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施途径

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 成功建构了4条行之有效的实施途径。

(1) 团队活动:规范形式的团队和非规范形式的团队在STPD上注册用户, 采取协作备课、主题讨论、课题研究等方式开展活动, 使一线教师在与专家、名师、培训者、同伴的“多维互动”中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团队活动在各学科教师专业发展中广泛使用, 已经成为我市教师专业发展最主要的途径。

(2) 基地示范:将具有教师专业发展先进经验和优异成效的学校、教研组、备课组等作为基地, 通过区域合作、资源共享、教学观摩、深度研讨等方式, 让他们的先进经验得以传播, 发挥先进学校、优秀教师的辐射效应和示范功能。

(3) 送训下乡:将全市的特级教师、科学带头人、教坛新秀等优秀教师组织起来, 建立“送训团”, 采取教学观摩、专题讲座、经验介绍、结对帮扶等方式, 定期为边远学校送去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经验、教学方法、教学技术等, 促进边远落后地区教师素质的提高,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4) 校本研修:各学校从实际出发, 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 灵活采用各种富有针对性的培训、研修方式, 促进教师个性化发展。归纳各学校的做法, 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三类:一是学习型研修, 如教师个人读书与反思、教学观摩、主题研讨等;二是教学型研修, 如案例讨论、课例研究、相互听课等;三是课题带动型研修。

2. 教师专业发展的操作模式

课题组成员积极摸索与尝试多种先进、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操作模式6种:

(1) 小课题研究模式:培训者将教学中存在的、带有普遍性和实质性的问题, 经过加工转化为教学研究课题, 供教师选题时参考。教师根据自己需要选择课题, 组织自愿参与的教师进行研究, 通过系列化的研讨解决问题, 从而提高自身素质。

(2) 协作备课模式:为了克服“备课孤岛”现象, 发挥集体智慧打造精品课例, 我们广泛而深入地开展协作备课活动。就某个课时的教学设计进行反复研讨、试教与修改, 直到教学效果满意为止。归纳各学科协作备课的操作流程, 我们称之为“Double+N”协作备课模式。

(3) 案例讨论模式:在一定的教育理论背景下, 选取具有典型性、时代感的教育事件“原形”, 经过加工提炼, 形成案例, 提出“两难”问题让教师们讨论。经过教师的反思、感悟、分析、评价等环节, 实现“从特殊到一般”演绎, 获取教学实践性知识。

(4) 同伴助导模式: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移植到教师培训中来, 不仅让学员在同伴互助的合作学习、同伴相互引导的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新理念、新知识、新教法、新技术, 而且让学员身临其境, 深切体会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实质, 以利于将合作、探究性学习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其操作流程大体分为工作坊式的理论学习、行动研究式的实践探究、主题沙龙式的分享与升华、自主反思与提高等四个阶段。

(5) 博客叙事模式:教师 (博客主人) 在STPD为自己开设的博客上叙述自己的教育事件, 同伴在跟帖中对教育事件进行分析、评价, 或发表自己的看法, 还可以邀请专家进行点评, 博客主人看了同伴的跟帖和专家点评之后, 进行反思。

(6) 超市自助模式:为满足自学愿望和能力都较强的教师自学的需要, STPD非常重视资源中心的建设, 努力为教师提供各种富有地方色彩、实用性较强的教学资源, 让教师登录STPD之后, 就像进入大型超市一样, 能方便快捷地获取自己所需的资源。同时, 管理者制订必要的制度, 激励教师使用STPD进行自学, 实现教师专业自主发展。

8.加强自我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篇八

一、专业化的基本内容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按照职业岗位需要,实现学科专业发展和教育专业发展的过程。它包括学科知识与能力的专业化和教育科学素养的专业化两项内容。其核心是教师的教育科学素养的专业化,是培养人、发展职业能力的专业化。

当前,中学历史教师自我发展,应立足于自身行为,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中学历史教师的专业化应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

一是学科专业化。知识:具有系统的学科知识,不断更新学科知识,掌握学科领域的前沿动态与信息。它包括史学理论、史学结论和史学史实。教学:熟练运用历史教学理论、策略、方法,自主组织教学,实现课程标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它包括对学生的指导、辅导、评价,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二是教育素养专业化。师德:具有高尚的师德,具有教育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全面关心学生,把“爱”作为教育的追求。师能:具有先进的教育理论,采取恰当的时机、科学的方法,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育人绩效。它包括与学生、家长、学校的沟通能力、班级管理能力、整合教育资源的能力等。

无论是学科专业化,还是教育素养专业化,都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研究,采取科学的方法与手段,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专业化的主要途径

中学历史教师专业化的自我发展,其先决条件就是教师要有把自己塑造成具有高尚的师德、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能力的强大内动力。只有具有这种内动力,才能在优势职业的诱惑下,才能在繁重的教学中,始终恪守自己的专业追求,促进专业化的不断自我发展。

在当前情况下,教师的自我发展,应遵循“自学—实践一反思一提高”的模式,循序渐进,螺旋式地上升。这种模式是指中学历史教师根据自己实际制定的目标,对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深刻反思,用教育科研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身的理论素质和实践能力,从而促进专业化发展的一种自我培训模式。

一名优秀的中学历史教师必须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历史学科专业知识、教学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教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等。因此,教师要把学科、教学、教育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技能作为自我发展的重点。要实现中学历史教师专业化的自我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学习、掌握、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教育教学行为。理念是行为的先导,要想求得专业化的发展,必须要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中学历史教师可通过图书馆借阅、网上搜索、向专家请教等多种方式,阅读古今中外著名的教育著作。常读不辍,勤于笔记,深刻领会每一种教育思想或理念的实质,特别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理念,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教育观、教学观。大胆运用科学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反思自身的问题,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的科学性、有效性。

二要积极参加学科活动,乐于实践,不断提高学科知识、教学技能。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是中学历史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标志,也是自我专业化发展的关键所在。自我专业化发展不仅要求中学历史教师不断地更新知识与教学技能,而且要不断地探究如何让学生不断地习得历史知识与学科技能,如何去引导与评价学生的历史学习,从而促进学生历史素养的提高。这些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教师除了自我学习、实践与反思外,还要积极参加本地区、本校的公开课、论文评比、学科培训、教研组活动、集体备课、课题研究等历史学科活动,拓展自己的视野,认真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认真做好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使教学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平台。

三要切实加强师德修养,不断提高教育能力,用爱去浇灌学生生命之花。“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教师要不断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充分发展敬业爱生、乐于奉献的精神;要不断学习先进教育事迹,用高尚的思想、品德来武装自己,树立“爱即师魂”的观念,认真研究教育方法和管理手段,创新教育与管理模式,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使教育和管理服务于全体学生的发展,在学生的发展中实现教师的自身发展和价值。

四要认真实践“以校为本”的科研理念,勤于反思,不断提高科研能力。新课程所倡导的多元化课程体系、新型教师观、教学观等,都要求教师和学生一起在历史的海洋中,去求知、探索、研究,共同解决问题,共同完成课程目标,共同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出发、从教学出发、从学校出发,更好、更快、更多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它不仅给中学历史教师的科研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而且规定着教师的科研活动必须以校为本。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研究历史专业知识,而且要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改革和教育改革,要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研究,在研究中不断开阔自己的教育视野,丰厚自己的教学底蕴。以教学实际问题为课题,在科研中不断创新,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这不仅是历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方向,也是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

三、学校应为专业化发展创造条件

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理念、教师观、评价机制、用人机制,所营建的学校文化和教育教学氛围,对教师专业化的自我发展影响很大。学校在积极促进本校教师专业化的成长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也有一些做法,如用“工程化”、“行政化”、“技术化”,来驱动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用“分数主义”来评价教师的专业水平,这些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同时,其阻碍作用也日益明显。学校应转变观念,积极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创造条件,使校园成为教师自我发展的乐园。

学校首先应确立“以教师发展促进学校发展”的管理理念,建立“校本”教师专业化培训体制和责任制度,积极加强与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科学学院、教育科研单位的合作,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搭建平台。大力开展名师工程、青蓝工程和教师升级发展工程,创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激励机制,不断强化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荣誉感与内动力。

其次,建构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相适应的管理机制、评价机制和人事制度,彻底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变分数评价为教师专业成长评价,变结果考核为过程考核,变“命令—控制”管理模式为“促进一支持”的管理模式。大力倡导教师的“专业自律性”、“专业自主性”,尽可能为教师发展松绑,鼓励教师大胆试验,允许教师失败,使教师专业化发展成为教师“人格化”、“个性化”、“文化化”的过程。

再次,建构校本研究机制,建设学习型、研究型学校。学校鼓励教师进行校本研究,立足学校实际,解决教学问题,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大力营建学习氛围,搭建科研广阔平台,以学习质量和科研水平的高低和提高的幅度评价教师,让教师在学习中、科研中,促进专业化发展。

上一篇:高中政治教研组工作总结模块下一篇:2机A级检修锅炉监理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