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创业》读后感

2024-09-30

《成功创业》读后感(8篇)

1.《成功创业》读后感 篇一

1、不要大量借贷投资

(世界创业实验室)普通大众大多是小本投资,由于经济相对比较拮据,又希望手中这点钱赚钱,在投资过程中,只能赢,不能输,因此,开始投资时,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量力而行,不能借贷太多。因为大量借贷风险大,创业的心理压力大,极不利于经营者能力的正常发挥。

2、不要盲目去赶热门生意的潮

在投资创业初期,很多人由于不熟悉市场,往往是跟着感觉走,看到别人做什么生意赚了钱,盲目仿效跟风,也不考虑自身情况。这样,往往因为市场供过于求或不适合做这项经营,结果血本无归。因此,在投资时要学会钻空子、找冷门,做到“人无我有”。

3、从小生意做起,不要贪大求全

有的人刚投资创业时,由于心中没底,见别人开公司办企业大把大把赚钱,心就痒痒,总想一口吃个大胖子,到头来很有可能吃大亏。因此,对于手中没有什么资金又无经营经验的投资者,不妨先从小生意做起,

小买卖虽然发展慢,但用不着为亏本担惊受怕,还能积累做生意的经验,为下一步做大生意打下基矗以较少的资本搞小生意,先了解市场,等待时机成熟,再大量投入干大生意,是很多小本投资者的经验之谈。

4、学一门技术,稳稳当当赚钱

交一些学费,学一门专业技术,也不失为一种稳当的投资方式。古今中外不乏这方面的成功例子。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要想跟上时代步伐,就必须重视智力投资,结合自身情况学好一门手艺,就不愁找不到赚钱的路子。

5、不要轻信致富广告,谨慎选择投资项目

现在,一些吹嘘“投资少,见效快、回报高”等能一夜暴富的广告铺天盖地,以高额回报为诱饵,专骗那些发财心切的人。其实,投资的利润率一般处于一个上下波动但相对稳定的水平。投资项目的利润有高低,但不会高得离谱。因此,凡吹嘘暴利者,其中必有诈。投资者在选择项目时,最好先到当地技术部门、工商部门咨询一下,以免上当受骗。

兵者,诡道也,同样,作为商海内沉浮的创业者,也应该学会灵活多变的经营手段,胜不骄、败不馁,在战略和战术上都拥有了正确的方向和方法后,你的事业也必将走上正确的道路。

2.《成功创业》读后感 篇二

今天的季琦毫无疑问是个成功人士:他旗下的汉庭品牌在全国30多个城市拥有超过150家连锁酒店,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市值超过10亿美元。

但对于季琦的父母,两个在江苏如东耕田种地几十年的农民来说,他永远只是一个因生活磨砺而早熟的普通男孩。季琦的父亲说过这样一件往事:“农忙时他会跟着我们一起下地干农活。有一年冬天,他冒着风雪走了8里路从学校赶回家,但家里的灶台是冷的,什么吃的也没有。”

季琦初中毕业的时候,他的志向是考一所中专,因为在那里可以学到专业技能,不会像高考失败的高中毕业生那样难以找到工作,而且,只要花3年时间,就可以工作赚钱。所以当时考上中专远比考上重点高中难得多,只有少数成绩非常优异的学生,才有可能胜出。

在这场角逐中,季琦败下阵来,虽然他的数学几乎得了满分,可是外语只有可怜的17分。

到了高中,季琦遇到一个要求异常严格的英语老师,要求学生背诵每一篇课文。他经常搬个板凳坐在教室门口,学生背不出来就不让进教室。这套死记硬背的办法看似蠢笨,对于培养语感却非常奏效,至少对于季琦来说是这样。

高考填写志愿的时候,季琦选择了上海交通大学。当季琦以全县第二名的成绩拿到上海交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母亲问他:“你读了交通大学,是不是以后坐火车就不用花钱了?”季琦回答:“差不多是这个样子吧。”

在专业选择上,季琦糊里糊涂地选择了自己根本不了解的工程力学系。“高中时我的物理成绩很好,班主任认为力学和物理比较接近,便建议我学力学。他认为学了力学后将来可以帮包工头算算土方,多挣点钱。”回忆起当时的情况,季琦笑着说。等到季琦进入上海交通大学学习,他才知道工程力学是用来计算潜艇表面的受力、导弹的起飞速度的,并不是给包工头算土方。不过歪打正着,工程力学系要学整整3年的数学,这帮助他打下了扎实的理科基础。“这让我接受了系统的逻辑思维训练,对我以后从事商业很有好处。”

考入上海交通大学之前,季琦从没有离开过家乡,父亲就将他送到上海。刚到,父亲就拿着土特产去串亲戚了,临走时告诉季琦:“儿子,你就在这等着,没事,交大会有人来接你的。”季琦独自拎着三个包,看看左右,用如东方言向旁边一个学生模样的人问道:“你也是来上大学的吗?”季琦的大学生活由此展开。

季琦至今仍能够清晰地记得自己第一次走进交大图书馆的场景———在漂亮的图书馆里,阳光从落地窗照射进屋中,看着整排整排的书籍,他有种幸福的眩晕感。“那种景色美极了,”季琦说,“我竟然一下子不敢进去,因为我根本没有想到,那里会有那么多的书!”于是他开始疯狂地读书,周末更是全天都泡在了图书馆里。

大学本科4年,季琦一有时间就泡在图书馆,读哲学、读历史、读名人的传记。大学带给他的最大收获不仅是专业知识,更让他想通了一个问题:“个体的生命相对于世界是十分短暂的,或者庸庸碌碌、平淡无奇;或者积极向上、奋发作为,都是度过一生。但二者的意义是截然不同的,人生的价值也因此而迥异。”追求自我实现,成为季琦的信条。

研究生毕业后,季琦很快找到了第一份工作。干了没多久,季琦就意识到,想要实现大学时立下的“干一番大事业”的理想,必须离开,寻求自己创业的机会。1994年,他离开了这家公司,飞往美国寻找自己人生的新起点。到了美国后,季琦发现这个全球经济最发达的国家确实很好,水清天蓝,空气清新。但待了一段时间后,他却变得有些郁闷———美国的一切太完备了,完备得让一心想创业的他找不到机会。

季琦意识到,回国创业,机会更多。“中国所处的年代和美国当年的‘奔腾年代’很相似,比较适合创业。美国的‘奔腾年代’曾涌现出很多公司,经过大浪淘沙后,留下的都是世界级的公司;那个年代也出现过很多著名企业家,这些企业家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了很深的足迹。”思前想后,1995年3月,季琦毅然回国,回到上海寻求机会。

当时正是中国互联网产业蓬勃发展的时候,季琦和好友们讨论了整整一夜,最后决定做一个向大众提供旅游服务的电子商务网站。就这样,携程旅行网诞生了。“我不怕失败。我是农村来的孩子,有什么好怕的呢?”季琦这样给自己打气。

“携程”成功了,但这并没有完全释放季琦的创业激情,他又先后成功创建了如家快捷酒店和汉庭酒店连锁。“如果没有好奇,没有对未来的未知,那还有什么意思?做重复的事情是最乏味、最没意义的,要做就做有趣的事情。”在已经四次创业的季琦眼里,创业是个很让他享受的过程。

3.创业环境是创业成功的外部条件 篇三

王总从广西南宁到深圳创业,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两个区域的创业环境和氛围的差异,所以在谈到自己的创业经历时才有感而发。可见,区域性的创业环境对王总创业活动的成败起着一定的作用,不可忽视。

何谓创业环境?创业环境是指围绕创业企业成长而变化,并能够影响创业企业成长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它包括政治、经济、法律、科技、社会、自然等方面的因素,是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而构成的有机整体。如果说创业企业是从一粒“种子”开始萌芽并成长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那么它赖以生存的“土壤、阳光和空气”等环境因素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对于国民经济而言,创业企业的创业环境是区域系统的一种表现。区域的性质、结构和发展水平,决定了创业环境的状态和变化规律,对创业企业的成长产生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创业环境是个空间概念,所在区域不同,内容也不同。区域经济、社会、人文、自然等地区差异,决定了创业环境的地区差异。

创业环境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类。按创业环境的构成要素分:可以分为经济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等;经济环境又可细分为宏观经济环境和微观经济环境,宏观经济环境包括产业政策与融资环境。按区域层次,创业环境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国或几类连片范围内的宏观环境,某个地区或者城市、乡镇而形成的中观环境,企业的文化氛围、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等组成的微观环境,这三级环境与其相对应的经济社会实体相对应,都有不同的内容和特征。按软硬环境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是指有形的环境要素,包括物质环境和区位环境,如基础设施、交通条件等;软环境是指无形的环境要素,包括法律、经济、文化环境等等。

毋庸置疑,创业环境对创业者来说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试想,如果一个创业者对自己所在区域的创业环境与生存空间都不了解,那创业过程的结果会怎样可想而知——轻则遭遇许多的麻烦和苦恼,重则导致创业失败。创业者要把创业环境看做一个有机整体,在创业选址等关键步骤上,要上升到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

就我国目前的创业环境来说,有以下几个点值得创业者关注。第一,我国各地区创业环境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的创业环境要好,主要是因为西部地区思想观念陈旧、政策环境差、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等,但这些不足正在逐步的改善。其次,就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言,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的创业环境较好,北京、上海和深圳则是创业条件最好的城市,这些地区的产业政策环境、融资环境和人力资源环境较好。第三,就同一地区而言,各类经济开发区、科技园区和孵化器的创业环境较好,主要体现在产业聚集效应、优惠扶持政策、创业文化氛围和基础设施完善等等。

4.创业故事,6个成功创业故事 篇四

““先尝后买,不尝给钱也不卖。”济南薛家姐弟对自己家的烤肉工艺可以说十分自信,据传这门皇家烤肉工艺源于明末清初,兴于清末。皇家烤肉曾是济南瑞福祥创始人孟洛川进贡朝廷的地方名吃,被慈禧太后品尝后赞不绝口,皇家烤肉顿时在济南章丘兴起。

薛家姐弟对烤肉工艺不断改良提升,每天能够烤出两头猪。弟弟薛龙嘉说为了保证质量不卖陈肉一天最多是两头猪的量,烧烤的整猪重量在50斤左右,外酥里嫩加上配料后爽口滑溜,完全没有了油腻的感觉。

做好的烤肉45元每斤,从早上开张到晚上收摊姐姐薛龙艳负责营销,弟弟薛龙嘉负责切肉秤肉,这一天下来几乎是没机会好好吃早饭和午饭,只有过了晚九点晚饭时方静下心吃点。不过吃过了晚饭又是备料烤肉时。

薛龙嘉说自己现在也不想把店面做的有多大,现在就想把烤肉质量和服务提高再提高,让人们提起烤肉首先想到是自己做的美食,都来一句“那个师傅做的不错”就心满意足了。

现在姐弟两开的店铺取名“初心晓铺”通过自己的劳动做好美食,成就自己,也成就自己的美食招牌不忘初心勉励自己。现在姐弟两人将店面已经做了八个年头,也越来越受到大众的认可。薛龙嘉说工作一天累的也是腰酸腿疼,但将爱好做成自己的事业也是很美的一件事,现在正朝着这个方向前进。”

16岁少年辍学创业开手机店,做手机置换生意,获利40万

这个脸上依然留有稚气,但言谈举止却较为成熟的男生说,从16岁起,他便赚得了第一桶金。蒋朋出生于四川渠县一农村家庭,家境一般。他的创业之路还得从6年前的一次旅行说起。

蒋朋父母在内的几位家长提议,给他们每人发1000元钱,去深圳闯一闯,找工作试试看。于是,蒋朋便跟随大伙一起前往深圳。没想到,正是这次意外的深圳之行,促使他走上自己的创业之路。 到达深圳后,有的娃拿着这1000元四处游玩,有的则老老实实开始找工作,蒋朋却独自来到深圳著名的商业区华强北路附近溜达。

他发现这里卖手机的商贩特别多,而且大部分是外观漂亮、功能强大的山寨机,价格却比品牌手机便宜很多。这样,蒋朋便萌发了“多买几部手机回去转手卖”的想法,但手头的钱不够,怎么办?

第二天,他再次来到华强北路,有选择性地向当地商家索要名片,为今后做准备。蒋朋昨天笑着告诉笔者,回家后,他把要来的名片清理了一下,才发现一天就收集了100多张。自深圳返回后,“卖手机”的想法便一直在蒋朋的脑海中萦绕不去。 蒋朋还发现整个渠县当时只有一家移动营业厅,前来充话费、办业务的顾客特别拥挤。

在一位朋友的提醒之下,蒋朋开始构思自己的创业方案:手机和电话卡不可分离,如果在移动营业厅里卖手机,岂不是实现了“双赢”? 于是蒋朋开始了第一次冒险,他悄悄将自己家和舅舅家的房产证拿到银行,抵押贷款10万元。有了启动资金,他开始了创业尝试。 这时,蒋朋在深圳收集的100多张名片便派上了用场,他大胆向素不相识的深圳销售商进货,先将钱打到对方账户中,再让对方将手机邮寄过来。 为了保险起见,他刚开始都是分别向深圳当地几家不同的手机销售商进货,每处仅购买5部手机,他说:“宁愿多掏运费,也要避免上当受骗、深度套牢、血本无归。”据了解,蒋朋的这个手机店共开了3年,获利40万。

他四次跳槽后创业开面馆,三年只涨一次价,生意火爆

来自高密的刘砚强毕业于山东财政学院外贸专业。他在跳了四次槽仍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后,决定自己创业,在汶水路开了一家不到20平米的面馆,从刚开始的门可罗雀到后来的门庭若市,他经历了无数艰难。

刘砚强从山东财政学院外贸专业本科毕业后,面对扩招后越来越多的大学本科毕业生,他始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四次跳槽。那时他已经28岁,想想未来,他开始失眠。一次聚会时,他听朋友说有人在江西路开着一家小面馆,一个月能有近万元的收入,平时爱做饭的他就萌生了开面馆自己创业的念头。

“门店不能开得太偏,那样没人去吃,开在闹市区,又付不起高额的房租。”刘砚强说,房租一年一万五,地方虽有些偏,但周围有很多货代公司,上班族不少,还靠近学校,这样能保证顾客的数量。

刘砚强去别人的面馆参观取经,又从朋友家借来光盘学习,慢慢摸索到了做面的窍门。他掏光了所有的积蓄又找亲戚借了一些钱,凑够3万块钱后,面馆开张了。房租、冰箱、桌凳、锅碗瓢盆花光了剩余的资金。简简单单不到20平米的面馆,除去厨房,只能放下5张桌子,他找来朋友的摄影作品挂在墙上,还有朋友特意给他写了一幅“一碗汤面”的书法,面馆的角落里摆着鱼缸养着巴西龟,小小的面馆在他的布置下渐渐有了温馨的味道。

刚开始创业,一切都要从零开始。每天早晨7时,他都要去团岛早市采购新鲜的蔬菜和牛肉,创业资金并不富裕的他为了节约成本,会和菜贩子一分一分钱地砍价。

为了让自己的面好吃,他在面里加鸡蛋增加口感,用洋葱、西红柿炖汤增加营养,自己去市场挑选牛肉回来炖制,为了能做好卤蛋他用光了两箱鸡蛋做实验。

刚开始时就他一个人干活,他一天,哪怕是一刻也不敢离开他的面馆。“面馆开着才能赚钱,关门就一分钱也赚不到”,每次想到这,他就打消了休息的念头。所有这些,还都不算大问题,最让他焦虑的是物价,佐料、牛肉、煤气……一切都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实在拿不出钱来雇人,只有在中午忙不过来时,他会用一中午20元钱的工资请个大姐来端面。

随着物价上涨,他开始在牛肉面涨价与否的问题上纠结,然而,他扛住了一切,这3年中他只涨了一次价,回头客越来越多,除了平时的常客,周末常有一家三口开车专门来吃他的面。

3年前,开连锁店或者分店曾是刘砚强很遥远的梦想。“每月能赚个七八千块钱,我就很知足了,到时候能有钱付上房子首付,在青岛定居,再有钱了就买辆车。”这是他当时最现实的目标。现在,他的生意也逐渐走上正轨,每个月都有5万左右的净收入,整体收益比较可观。刘砚强买房买车这些都已经实现了。也希望他将来的生意蒸蒸日上,越来越红火。

80后小伙努力攒创业资金,最终开店当老板

现在越来越多的宠物走进家庭生活,成为家里的一份子。但把宠物当成自己的事业却总得不到别人的支持。林锦捷就是一个例子,他从小喜欢小动物,父母不愿提供创业基金,他就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梦想。

林锦捷对宠物十分痴迷。从小金鱼到最常见的猫狗再到蜥蜴、鹦鹉,几乎可以养的宠物他都养过。为了实现创业梦想,两年里,他身兼多职,做过货车司机、搬运工、快递员。

打了两年工,林锦捷终于有了开宠物店的资金,他找了一家月租一千的门店,由于资金有限,宠物店又小又旧,环境十分简陋。

对于刚刚创业的林锦捷来说,创业之路异常艰难。他每天一大早就去采购食物,缺少员工,他就一人做起了宠物的美容、育种、接生的工作。虽然小店环境不怎么样,但靠着老板的投入与认真,还是为小店带来了回头客。几个月后,宠物店每个月也可以有上千的盈利。

一年半后,小店经营稳定,但是由于环境和位置限制,林锦捷选择了关门。为了学习经验,林锦捷加入了表哥的创业项目,用三年的时间充实自己。三年后,他有积蓄了,继续完成开宠物店的梦想。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教训,林锦捷没有仓促的重新开店,而是做了全面的规划。

在选址方面:林锦捷将店址选在了富人区,这边大多数人家都养宠物,而且不止一只。而且附近有一块极好的遛狗场地,主人们也都极具消费能力。

在店铺设计方面:有了相对充分的资金后,林锦捷可以很好的设计装修,各个区域用玻璃隔离开,在等候区摆上了沙发、茶几,让主人在等待自家小宝贝的时候能够更舒适。

在服务方面:不再盲目做所有工作,专做擅长的宠物美容,并将事情做到极致。

“每天下班之后骑着电动车去遛狗是我觉得最快乐的日子。”林锦捷说。虽然一开始创业并没有得到父母的认可,但林锦捷仍靠着自己的努力在梦想的道路上奔跑着。

女大学生摆地摊一年不到赚了10万

大学里的课余时间那么多,不能这么浪费了,很多大学生选择去兼职赚点外快,但是肯定只有一点点的钱,也有的人兼职都能赚很多钱,今天要讲的就是重庆一所高校里,一位女大学生兼职但是赚了很多钱的事,她晚上在街边摆地摊,一年不到的时间赚了10万!

学以致用

商学院女生开小店

同学,这种化妆品很适合你的皮肤,春天很多女生都用这种牌子。昨日上午,西华师大新区校外一个小区的店里,店老板正向几名女生推销她的商品,小店里货品琳琅满目,都是一些学生喜欢的化妆品、民族风情装饰品。23岁的余秋莲是这个30平方米小店的老板,架着一副眼镜,文静得很难让人联想到是她在吆喝买卖。

余秋莲来自云南红河州,现是西华师大商学院四年级学生。我学的工商管理专业,就想自己将学到的理论运用出来,才开始摆地摊、开小店。虽然家庭经济条件不错,但从去年6月起,余秋莲就开始边读书边经商。

她最开始在网上淘一些很便宜的东西,比如价格在20元至60元间的美容品和具有民族风情的服饰,大学生经济不是很强,但消费观念前卫!余秋莲尝试做起了寝室营销,向室友推销产品,她们平时反正也买,买我的东西又做个人情。注意建立固定客户关系,通过向室友成功推销产品,她又将目光盯向同楼层的女生和自己所在年级的同学。

缓交学费

9个月赚回了10万

网上图片看着很漂亮,东西拿到手总觉得哪点儿没对。去年暑假结束,家里寄来学费5000元,余秋莲打了个时间差,先揣上这5000元,跑成都和昆明进货,在校园内那些人流量很大的路口摆摊,宿舍就是自己的仓库。最初摆摊有些不好意思,余秋莲戴着帽子低头等人来买,有时一天下来只能挣回成本。

摆地摊卖东西又不是什么丢脸的事,你为什么不大胆叫卖?此时,室友开始鼓励她。四五天后,余秋莲怯生生地吼起来。由于她卖的产品多是学生喜欢的服饰和护肤品一类东西,而且不贵,生意慢慢好起来。

有了一定积累后,余秋莲不但用赚的钱交了学费,还投资3万元在校外小区租了一个小店,并同外地两家生产民族服饰和美容品的厂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很快,就有一些人跟风。余秋莲很着急,好几个晚上都没睡着,她在纸上列举了一些铁杆客户名单,通过上门拜访等形式开拓市场,一个铁杆客户能为你带来20个客户!小店的生意越来越好。没多久,余秋莲在攀枝花大学校外又开了一家连锁店铺,男朋友帮着打理。9个月时间里,借用5000元起步,余秋莲赚回10万元,挣得的钱全部用在生意上了。

校园热议

大学生该不该经商

未出校门,余秋莲已在商场成功淘金,虽然十分低调,不过她仍是校园名人。在余秋莲就读的商学院,很多同学提及这位长相漂亮的女生,均笑称她是校园富豪。

大学生还是该把精力放在学业上,走出校门再做生意也不迟啊。采访中,商学院有老师这样认为,即使学生能一边经商一边保证不误学业,学校也不会提倡。听到这样的议论,班主任老师依然很支持她,商学院的大学生从事经商实践活动,只要不影响学习,这对提升自己能力有很大帮助,在经商中获得的经验和能力将使她终身受用。

美国海归餐饮创业者叶海波,打造最受女性喜欢的餐厅

俗话说,女人和小孩的钱最好赚。

上海有家餐厅,抓住女性用餐的痛点——美味不会胖,绿色、安全、健康,并且可以减肥的食物。

而且,他家为了让女性更加快捷便利的享受不会胖的美味,又对外卖模式进行了改革。说不好,这将掀起一场外卖革命……

近日,小编走进上海Raw Plus(源+轻食)餐厅,了解一下这位80后的美国海归餐饮创业者叶海波,是怎么打造这个最受女性喜欢的餐厅,并对外卖模式进行变革的。

美国 轻食餐厅很普遍

Raw Plus的创始人叶海波,毕业于美国南加州大学,交通工程专业硕士毕业,回国,开创了这家上海不多的轻食餐厅。

在叶海波回国之前,于,他在美国就开过一个饮品店,是做绿色饮品。

“在美国,可以看到,马路上的行人,很多人手里都拿着一瓶绿色的蔬菜榨汁的饮料。”叶海波说,“人们都非常重视食品的健康与安全。”

“那个店面积不到50平米,在美国当地很受欢迎。”叶海波说。

也是从那时候起,每次回国,他都注意到,国内轻食这块是个空缺,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内的消费者的需求,也不再局限于吃饱吃好,也开始要求食品的安全与健康。

于是,回国起,叶海波就筹划,开一个在美国很普遍的轻食餐厅,并且专打女性市场。

什么是轻食呢?

最初,轻食表示简单,简便,快捷就可以享用的食物,比如春卷,寿司,包子等,就是轻食。

后来,轻食逐渐演化成,只要是清淡、低热量、不加重身体负担的食材,都可以归类至轻食主义,不需仅局限于单一食品。

简而言之,就是低糖、低脂、低盐、高纤。

回国尝试开一家轻食餐厅

Raw Plus的店址选在上海的一个商圈,周围白领众多。

店一开,就受到了女性的热捧。

“90平米的店面,每天的营业额一万多元”,叶海波说,“其中80%都是女性。”

那么,这家Raw Plus的产品有什么特点呢?

1.产品打女性痛点

女性在食物上,关注既要好吃,吃了还不发胖。

所以,在Raw Plus,食品以各色杂粮、谷类为主,为提升口味,部分产品会辅以适量肉类。

“产品对热量的摄取严格控制,保证每日的能量所需即可,尽量不做到过量摄取。”

Raw Plus的产品,很多都是自主研发,很多产品都是西式的食材+中式的烹饪方式,产品可能除了Raw Plus之外,就别无他处可尝。

2.提高生活品质,打绿色健康牌,直接和有机农场合作

叶海波在创立Raw Plus之前,走访了上海周边众多农场,“就为寻找一家安全、绿色,性价比合适,供货稳定的农场合作”。

最终,经过多方比较、考察,叶海波与崇明附近的一家有机农场签约合作,餐厅所有的绿色蔬菜,都来自这家农场。

同时,这也成了他家的卖点之一,让消费者真切的感受到了他家食物的安全。

新的外卖形式——全功能外卖车

在Raw Plus, 除了堂食,外卖也是他家的一大亮点。

叶海波在经营时发现,现有的外卖模式,对Raw Plus的产品,以及女性的挑剔口感方面,存在几个弊端:

1.若路程较远,品质不好把控;

Raw Plus的产品,讲究新鲜,若时间过长,会影响口感。

在经营外卖的过程中,Raw Plus也确实遇到了这个问题,但碍于目前的这种送外卖模式,无法改进,除非厨房开在对象楼下。

2.外卖人员安全不好把控;

“满大街的电瓶车送外卖,这在美国,是不可想象的,首先,人员安全这一关就过不了。”叶海波说,“这种送外卖的形式,其实无形中增加了公司运营的人力成本,一旦外卖人员出了安全事故,公司都要面临一系列麻烦。虽然国内是平台化运作,但这种模式,风险成本太大,目前只是暂时的,将来肯定会被其它方式所取代。”

3.外卖成本不好把控;

用电瓶车送外卖,每一单的运费都是固定的,并不会因为你的量大而减少。而且,越远,成本、风险指数越高,越不划算。

介于此种原因,叶海波计划推出一种新的外卖形式——外卖供应车。

“在美国,外卖是很发达的,但他们的街头,没有到处的电瓶车、摩托车的送餐大队”,叶海波说,“他们的外卖,更多的是一个集成厨房化的外卖车在运作。”

这种外卖车,移动方便,功能齐全,自带水、电,可以蒸煮煎炒,就是一个移动的厨房,可以直接开在办公楼下,进行产品的加工、配送。

这样,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的品质、安全、成本的三大弊端,并且,可以省去在办公楼下开店的高昂房租成本,只要车停在楼下,就相当于拥有了一个办公楼下的移动厨房。

产品提价,反而让生意更好

从20开店以来,直到今年3月,Raw Plus一直都处在调整阶段。

1.产品提价——市场不认低价

最初,餐厅产品的定价较低,以至于利润也低,餐厅盈利能力低下。

但即使这样,餐厅的生意也不是太好。

后来,叶海波决定对餐厅提价,他认为,“市场是不会因为你价钱低就买账的,消费者能接受的价位,并不是低价。”

2.产品精细化——消费者喜欢吃的就那几款

在提价的同时,叶海波对餐厅的产品进行了精细化处理:

沙拉产品,从10多个,精细到6个;

杂粮饭,从8个,精细到3个;

3.人员细化——减小工资在营业额中的占比

叶海波总结,之前的餐厅,用工太多,后厨兼服务人员共有17人,每月营业额17~18万,工资就要7~8万元。

经过对餐厅用工结构的分析,餐厅的用工减少到12个人。

之前,在Raw Plus,水台、色拉、吧台各需要一个工作人员,在对他们的工作量进行分析之后,对岗位进行了精简,人员不再只专注自己的岗位,而是各个岗位还以互通。

现在,餐厅每月营业额33万左右,工资开销只要5万。

这一系列改变,让餐厅在消费者心中有了明确的定位,餐厅形象也越来越明晰,再经过效率化提升,餐厅营业额也随着一路飙升,从日均3000元,涨到6000元,又到8000元,直到现在的1万多元。

小结:

Raw Plus打了轻食的牌,吸引了女性的关注,在国内现在普遍关注食品安全的氛围里,又和有机农场合作,垫定了在消费者心中绿色、健康的概念。

5.创业励志句子助你创业成功 篇五

2、如果注定要做一个商人,那么就要随时准备接受被贪婪打败的命运。

3、商道随政道。

4、所谓“暗捧”,表面上看来是吹捧和抬举对方,实际上则是暗示对方,给对方施加压力。一般情况下,这种“暗捧”是在谈大生意的时候才会使用的谈话伎俩。

5、宁可输事,不可输心。

6、很多生意就靠着一个“赌”字,而且无非是赌运气,赌头脑和赌胆量。

7、人生之中的许多变故都是有征兆的,但是人们又经常忽略这些征兆,这大约就是人生的悲哀吧。

8、对于一个商人来说,只有生意上的麻烦才会让他们一反常态。

9、能够完全成功的巨大欺骗,只有在朋友之间才能发生。

10、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和平是打出来的,又总有一些和平是谈出来的。简直就像是在生意场上一样。

11、“海棠花好看,不在颜色,而在神韵……做人也一样,不在外表,而在涵养……”。

12、作为一个商人,一个讲究尊严的商人,生意上所遭遇的巨大失败简直就是残酷的人生悲剧。

13、生意场上无朋友。

14、巨大的生意改变一切。

15、如果两个人有了生意,就不能再做朋友了!

16、巨大的机会,人生中只能有一次。

17、伟大的投机首先都是天意,然后才是人意。

18、风险一旦伴随着机会同时出现,谁还会在乎风险哪?

19、在同样的生意场上,大家都是因为生意才维持着利益关系。通常情况下,所有参与进来的人都会努力地维护着这个利益关系的稳定,而对一切交易机密保持缄默。只有某一方对利益的分配表示极其不满时,才有可能出现所谓的脱线行为,把关系网上的人全部拖下水去。

19、贪婪往往让人们失去防备之心。

20、拳头能把野21、“给面儿”和“识趣”——这两条处理关系的基本原则。

22、很多大事情往往会败在小人物手里,因为做大事情的人总是很容易忽略小人物。

23、永远不要忽视小人物,小人物也能坏掉大事情。

24、无论对于哪一个商人来说,变化都意味着最大的生意机会。

25、生意的利益不在于多少,而在于平衡。

26、饭馆主要是人们谈事情的地方,而不是吃饭的地方。

27、心有多大,生意就有多大……

28、打下江山要靠胆;守住江山就要靠脑;传下万年基业就得靠心了。

29、生意场上“面儿上的话”,是找那些稍微重要的人物“给面儿”,不能冷落了场面上的人,就说些像是捧人的话来。实际上,这些话却全无意义也全非真心。说的人就自然地说了,听的人也自然不必当真,听完了也就忘了,若是当了真,反倒是麻烦了。

6.从创业搭档谈东软的创业成功 篇六

东软集团的创业始于1988年1月,东北工学院计算机系的计算机与网络工程研究室就是东软的前身。当时刘积仁、赵宏、刘晓铭3个年轻人,利用3台286微机、3万元经费(青年科学基金1万、“863”拨款1万、抚顺铝厂项目费1万),开始创业。1990年初,该研究室发展为东北大学软件中心。庆幸的是,1991年6月,还在旧课桌上创业的他们,得到了访问东北大学的日本阿尔派株式会社的看中,日本阿尔派以生产汽车音响闻名全球,而刘积仁他们扎实的软件开发能力,正是阿尔派需要的。象联想的柳传志和杨元庆从惠普的代理中启蒙一样,王选、张玉峰从香港金山公司那里开始国际化一样,日本阿尔派也带给刘积仁他们市场、技术、管理和国际化的教育,

刘积仁在回忆东软创业初期的时候,反复提及那时自己并不想把东软当做一家企业来做,“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的头衔都是研究所的所长,也不想把东软叫做公司”,教授出身的刘积仁“本能”地抗拒着“经理”、“利润”这些企业化的用词。所以,从当初的3万元到市值200亿元的上市公司,间万倍的增长,而这期间东软和刘积仁却有意无意地保持了低调。1991年东软进入了电信业,1992年进入了电力业,1995年进入了保险业,进入了医疗业。每一步,东软都走得既稳健,又出乎意料。刘积仁认为成功来自每个细节的进步,领导者必须对数字很敏感。他自认为自己最大的缺点是追求完美,自己说得最多的词语是“是因为”。刘积仁认为:东大阿尔派在不断的创业,但我们不能为员工提供一个没有困难,没有挑战,安逸和舒适的工作环境;不能为员工的一生提供一个永远的保证,因为我们所需的一切都来源于市场和我们对用户的贡献。东软需要的是能够在激烈竞争中获得维护我们的生存资源的战士,公司所能提供的是充分发挥你的创造力和创造精神的空间。我们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尊敬和爱护那些为东软的发展做出贡献的战士,并不断为他们创造事业和物质生活可能的完美。刘积仁给大众的印象是低调、冷静、理智、富有远见。他在经营过程中特别强调战略设计对发展的控制和指引,强调内功的修炼,主张以柔克刚的发展战略。在东软历年来的领导力360度评估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刘积仁先生在战略思维和价值典范两项指标上持续取得高分评价。这些都表明刘积仁的主型风格是猫头鹰风格。

7.《成功创业》读后感 篇七

每当谈到传统媒体、媒体人的命运时,其实很多人的观点,和陈序所著的《主编死了》这本书的大意类似。显然长冬将至,众多传统媒体人开始新一轮大迁徙,而这场迁徙的终点之一叫自媒体。

就如2015年1月25日,界面举办的“‘界面为盟’——内容创业的黄金时代”圆桌论坛上流传的一句话:传统媒体人不是在做自媒体创业项目,就是在走向自媒体创业的路上。内容生产者迎来了创业的黄金时代。“媒体人创业的黄金五年来了”似乎成为媒体人的共识。靠笔头和嘴皮子的扎实内功玩自媒体创业,能否带来商业上的成功?还是那句老话,创业有风险,入行需谨慎。

本期橙媒体实验室就来扒一扒同行中运作自媒体、靠内容创业的案例。

范卫锋的“范言直谏”

和后面几位自媒体人不同的是,范卫锋“有些惭愧”,他并不是离职创业,现任证券时报传媒集团战略发展部投资总监。因工作需要,范卫锋每天要浏览大量新媒体项目,在传统媒体十多年的经历,也让他看透传统媒体的结局。

同事小Q的一段经历,让他决定自己要做个新媒体。在一次活动中,一位媒介经理希望与小Q交换名片,但当得知小Q来自传统媒体,媒介经理未接名片就转身离开了……

对新媒体发展趋势分析过后,范卫锋给其个人角色以新的定位:新媒体创业者、投资人、产品经理——“新媒体的参谋长”由此而来,也就有了微信公众号“范言直谏”。其中“范言直谏会客厅”栏目的“人物专访”,以及圈内牛人参与的“范言直谏研习会(研商会)”透露出的见解,都是媒体争相转载的内容。“范言直谏”未必每天推送内容,但篇篇干货。

最近范卫锋正在“赞赏”平台众筹出版他的新书《新媒体十讲》,24小时筹得赞赏金额12万元,打破“赞赏”记录,可见其个人品牌之强。据说,有人赞赏一万块买一本书,只求与范卫锋的一次连接。范卫锋也坦言:“大家买的不是书,而是和我的连接,以及和我的连接的‘连接’。”

目前,“范言直谏”主要是范卫锋个人在打理,影响力和传播度有了,自然不愁赚钱的问题。

张华的“少年商学院”

张华有个更响的笔名,叫东方愚,曾系《南方周末》的财经作家。从一个传统财经媒体人转变为儿童教育领域的创业者,跨度有些大。但张华说:“过去没有任何一个时刻我觉得自己转行了。一切都是那么地水到渠成、自然而然。也许因为我从来都是一个永远听内心声音赶路的人吧——因为爱好写作进入媒体。三年前因为儿子小报的出生,我开始对儿童教育萌生兴趣。”

2013年2月,张华创建了少年商学院微信公号,坚持每天分享一篇关于欧美青少年跨学科人文教育的原创文章。2013年11月1日,在离开呆了整整七年的南方大院5个月后,张华开始正式创业,而此时少年商学院的订阅用户已经到7万人,单日阅读量9万次,转发分享量超过4千次。数字背后,是不断有全国各地的家长、教育机构等来寻求合作。更重要的是,张华还没做过正式推广。2014年7月,用户已超过18万。

十年媒体从业经历对张华做好这个公号帮助很大,他说:“我核心的本事有两件:一是信奉‘内容为王’——有料、有深度,同时故事性和趣味性强的东西一定是硬需求;二是大视野,不会一叶障目,看到一个话题后会站在一个更长的时间跨度、一个更立体的坐标去思考和解构。”

在少年商学院微信用户超过十万的时候,还未有一分钱进账,并不是张华排斥广告,但他坚持要气质相投。在有过无数次挫败感之后,张华摸索出了一套“内容服务化”的方法,做起了线下活动、线下讲座、招募微信年费会员、做游学和设计思维工作坊和一些赛事等“服务”。总的来说,就是线上做跨媒体和教育的内容产品,线下打造跨财经和教育的体验式学习产品。现在少年商学院有自己的App和网站,相信未来还会开发出更多样化的盈利模式。

罗振宇的“罗辑思维”

2012年底,曾任职央视《对话》栏目制片人的罗振宇与申音合作打造视频脱口秀《罗辑思维》。半年内,这个网络视频节目逐渐延伸成长为全新的互联网社群品牌。目前,包括微信公众号、知识类脱口秀视频及音频、会员体系、微商城、百度贴吧、微信群等具体互动形式,主要服务于80、90后有“爱智求真”强烈需求的群体。

罗辑思维的商业模式十分清晰,罗振宇称其为“等包养模型”,他说:“像《逻辑思维》这样的自媒体,我们现在建好了一个媒体体验,卖给谁不知道,那就是等着人来包养。”

2013年8月9日,罗辑思维发布募集5000名发起会员及500名铁杆会员,前者的会费是200元,后者是1200元,期限均是两年。6个小时内,名额售罄。罗辑思维的粉丝不仅通过真金白银来对罗振宇进行“爱的供养”,还形成了一个网络社群,通过线下互动来提升罗辑思维的传播度。每逢节假日,罗辑思维的运营团队还会推出各种打上“罗氏烙印”的产品进行营销,例如“罗辑思维月饼”。视频节目的文字稿还会汇总出书。

借用一位罗粉的名言:你只管谈笑风生,粉丝帮你营利。不过自从罗振宇营销变现之后,开始有人质疑过度商业化影响了节目内容。

秦帅超的“餐饮老板内参”

餐饮,号称全民最大的刚需行业,在同行的自媒体创业案例中也不例外。何况它带着“国内第一个融资成功的垂直类自媒体”的光环。

秦帅超和合伙人谭野的名字在媒体圈内似乎并不响亮,前者曾供职于新浪河南、天基人才网等单位;后者在郑州多家媒体单位做过广告、记者和策划工作。为了追求自由,两人2013年辞职创业。经过一次次思想交锋和推倒重来,最终,他们决定做自己擅长的领域——餐饮。秦帅超在新浪地方站做过生活美食频道,谭野之前做过餐饮记者,两人在这一点上一拍即合。于是有了“餐饮老板内参”。

“2013年8月1日,我们推出第一篇文章。第一个月我们试着把自然增长粉丝目标定为100个,结果主动关注的餐饮业老板和业界人士达到300多个,其中不乏知名的餐饮品牌。”秦帅超说。在他发表一篇名为《餐饮老板如何变身微信达人?》的文章后,粉丝爆增。

秦帅超说,前期靠自媒体本身赚钱并不容易,更多的盈利来自项目推广和咨询。

如今的“餐饮老板内参”已经有了专门的编辑,但秦帅超仍然尽量坚持每天的内容要由他自己来发。随着商家对自媒体推广的需求越来越多,“餐饮老板内参”也迎来了更多大的品牌客户,秦帅超逐渐找到了变现的方式,一方面坚持做好内容吸引客户,另一方面通过为客户做好服务实现盈利。

1月4日,内参“品牌实验室”面向用户招募首批“小白鼠”,2小时即被认购一空,进账30万。“这也是我们对用户变现模式的一次实验,虽然之前也进行过众筹、活动等实验,也都取得成功,但这次的速度还是有点出乎意料,说明我们的用户粘性在提高,品牌背书效能在增强。”秦帅超说。

随着用户量的不断增大,最终,他们将自己的模式定位于“餐饮产业链社交与服务平台”,围绕媒体、社交、服务三条主线来衍生垂直产品。比如跟搜狐、尼尔森等联手成立“舌尖数据研究院”,为餐饮商家提供有价值的数据分析报告。

在一次路演之后,该项目因具备清晰的盈利模式、多个成功案例支持、以及广阔的想象空间,得到了资本市场的认可。2014年7月中旬,正式获得深圳微玺投资的200万元天使风投。目前,“餐饮老板内参”的微信订阅用户数达到12万,但与众多动辄几十上百万面向C端的吃货类账号粉丝数不能比,正如秦帅超所说,“谁在看你的微信比有多少人在看更重要,我们的用户锁定的是餐饮老板这个高端群体,这个价值不是一般的个人用户能比较的”。

对于自媒体创业,秦帅超总结了三个“秘诀”。首先,切忌“大而全”,选择一个小的点切入,专注做“小而美”的事情。其次,要与传统的惯性做斗争。最后,自媒体创业,不是一个人创业,想实现商业化还要依赖团队才能走得更远。

程苓峰的“孕峰”

自从程苓峰于2013年1月28日,在其微信和博客上出售广告位并在短时间内获得约50万广告收入后,开篇那个问题,已经被问了两年。众人的追捧和信奉,也使程苓峰坐稳了“自媒体第一人”的交椅。

在此之前,他曾为FT中文网、中国企业家杂志、财新网专栏作家,腾讯网络媒体事业群战略投资总监、科技中心总监。辞职后,有两块收入,一个是靠在媒体和公司做品牌顾问、选题顾问,另一个则是较为丰厚的自媒体广告收入。

程苓峰的微信公众号“孕峰”2月9日推送的《为什么说打赏具有革命性》一文里,又揭晓了“峰哥求打赏”实验的最新数据,“去年7月开始号召读者给峰兄打赏,当天收到4万多块钱。之后半年发了20来篇文章,到现在一共10多万。最大一笔是1万,有个未曾见面的深圳大哥前前后后一共赏了2万。”

确实,靠码字赚钱,足够让他过上“上午看道德经、下午打坐、晚上陪父母吃饭看剧,每天工作三小时”自由、悠哉的小镇生活。

程苓峰、罗振宇、张华和范卫锋以及他们的自媒体是能够复制的吗?资深媒体人、自媒体人张春蔚曾说过,从事自媒体需要传统媒体的底子,还需要对互联网的深刻理解,拥有双重经验的人不多。自媒体行业是一道窄门,只有极少数人能够成功。

自媒体创业的商业模式、新生态,以及缺乏组织支撑及科研力量配合等与传统专业组织之间的强弱对比等等都该是被好好议一议的话题。本刊收集最新观点,给期望靠“内容为王”创业的同行们参考。

创业邦全球视野的创业信息和专业服务平台官网

对于创业,《创业邦》总是鼓励的,更不用说是媒体同行创业,必须支持!

自媒体其实是个老行当,在有互联网之前就有。比如美国的黑人名嘴奥普拉,在广电平台上起家,现在跨领域,跨平台发展(视频只是其平台之一),经久不衰。高晓松和罗振宇的路子有点类似奥普拉。只不过二人刚开始不被传统体制接受,是从草根的视频开始发展的。比如,高晓松起初就是在优酷视频上做《晓说》,现在则出书,做电视,办演唱会,全面发展。歌星也应该算自媒体。因为他们也是基本靠单打独斗,不依附于任何平台。如果按这个标准,现在最红火的自媒体应该是LadyGaga。大家会发现,口才好的人做自媒体优势很突出。美国最成功(指的是商业成功)明星恰恰就是奥普拉和Lady Gaga这样“耍嘴皮”的脱口秀主持人和歌手,其次才是电影明星,球星之类的。这个道理全世界都一样。

码字的能否借助网络平台火起来?我的观点是“要把困难估计足”。自媒体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政治写手Andrew Sullivan,他的个人博客The Dish占到前东家The Daily Beast流量的10%,于是出来单干,指望靠用户付费生存。他一年需要90万美元维持其个人博客,但忙了一年竟然没完成“指标”。这还是头一年啊,用户就不给面子!Sullivan今年的续订率如何还不清楚,据说他要开拓别的收入模式。这样的大牛起步都这么难,码字做自媒体创业要有充分心理准备!程苓峰现在订阅、广告、演讲都铺开了,效果如何拭目以待。

有人说自媒体是“粉丝经济”,有一定道理,按罗振宇的说法就是要形成“魅力人格体”,因为互联网“赋能”的重要方面就是更能容易形成粉丝圈。这一点也能解释为何耍嘴皮的比码字的的粉丝更多。所以,自媒体最好要特色鲜明,不能四平八稳。

截至目前,国内做自媒体顺利的少,放弃的多,多数人的反馈是:写不下去了。写了大半年,就把“积累”耗完了。如果找别人一起来写,或者编辑人家的东西,那就成了类似虎嗅这样的自媒体平台了。其实变成什么倒无所谓,问题是这是否还是你办自媒体的初衷?

界面联盟中国最大的自媒体联盟

界面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大规模生产高质量的内容,专注于商业报道,影响知名公司,使公司与用户产生联系,进而影响市场。界面目前还是一个以商业报道为主的商业网站。但是,我们现在要加入一些内容,包括娱乐、体育等等。因为如果真的希望用户永远只看界面,而不看其他的网站,就必须满足他的需求,大部分男性要看商业,要看娱乐,要看一点体育,还有其他的东西。

界面为什么要做自媒体联盟,我们将把我们80%的人力报道依旧集中在商业报道,剩下的部分要自媒体来干,我们要选出最有才华的娱乐、时尚、体育、奢侈品方面的人才,让他们除了分享广告,还能够跟我们一同共事。界面可以把这些频道包给自媒体人,5个人,10个人,你们自己去弄。我们会控制编辑水准,我们主要做的工作就是找对人。找完这些人,干的多好,是你们的本事。如果你们就能把时尚渠道做的中国最好,广告你们来分,不仅仅分自媒体广告,可以直接分页面广告。

(加入自媒体联盟,同几位自媒体人一同承包一个栏目,不失为媒体人靠“内容为王”创业的另一个绝佳途径。)

秦帅超餐饮老板内参创始人

自媒体为所有人提供了零门槛创业的机会,尤其是具有传统媒体功力的同仁将如鱼得水。但自媒体与创业或许并不是一个概念。

按照狭义的解释,自媒体更多落脚在个体属性,如罗振宇、程苓峰等大咖或是一些娱乐明星,姑且统称为魅力人格体。有人还甚至觉得自媒体必须是一个人的媒体。

如果从这个角度理解,餐饮老板内参从来就不是一个自媒体,在我的心里也一直认为这就是我们的一个创业项目,我们注册了公司,我们一开始就是两个人。我也一直认为,一个人很难做好自媒体,或者很难撑起可持续的规模化的商业模式。因为单从用户需求看,一个人的成长速度是无法匹配一群人的成长需求的。所以必须是团队化运作才更现实,尤其是当你选择去做一个垂直领域的自媒体,更需要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媒体平台,汇集各路牛人来共同服务好你的用户。

这有点像传统媒体。但也或许根本就没有什么自媒体、新媒体、传统媒体之分,本质上都是媒体,或者本质上都是为你的用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

钱奕825新媒体产业基金、华映资本执行董事

从去年到现在我们一直在看一些做内容的企业,其实自媒体也属于一个非常好的内容创作的概念。自媒体最早以前说通俗一点就是一个独立的记者或者是独立的创作人、写作人。为什么在这个时间点会越来越火?我们觉得自媒体应该是得益于像微信这样的社交平台的成立,才会有比较好的发展。它改变了以前媒体一对多的概念,出现了多对多的概念。这时候一些有质量的内容才能够脱颖而出。

就自媒体领域,不说哪些项目值得投,先说哪些项目我们肯定不会投。

第一类,完全基于单个个人创造内容的自媒体。我们相信这不是一个人能做的事,如果是一个团队,我们肯定也会再看。

第二类,企业自己做的一个公众号也好,营销号也好,为他企业自己服务的,这样我们肯定也不会看。

第三类,不善于自我营销的自媒体也好,或者自媒体的平台也好,我们肯定也不会看。我们认为在互联网时代,或者移动互联网时代,专心只做内容还不够,肯定也要善于营销,这样才会有一定的价值。

我们更看重的是能够持续、稳定的生产高质量内容的团队,能够规模化生产内容的团队。比如说,有一些自媒体帐号,或者自媒体人,他写的文章也好,发布的音频也好,或者是做的视频内容也好,只是一档节目,或者一档栏目,我们觉得还不够。因为对于资本来说,我们希望能够有规模化的可能。

8.成功创业五要素 篇八

很多有抱负的年轻人都希望通过自己创业,获得人生事业的成功,但是创业成功者毕竟是少数,每年新创办企业中,至少有50%在半年之内倒闭,倒闭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把握创业的基本法则。笔者25岁开始创业,迄今十年余,曾经失败不少于5、6次,才有今天创业的成功。在近十年创业经历中,有很多成败得失体会。我常想,假如创业之初就能多学习一些前人创业成功之经验,我也许会有比今天更大的成就。我总结的一些创业经验,或许对更多的朋友们创业是一种较好的借鉴。

一、创业要有足够的资源。

很多人在初次创业的时候,都是资源十分欠缺的。资源不足,使企业创业成功的概率降低,但要有完全充分的资源也是不可能的。在资源具备上,一般来说,要符合两种条件:一是要有进入一个行业的起码的资源,另一方面是具备差异性资源。如果任何条件均不具备,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很小。

创业资源条件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业务资源:赚钱的模式是什么;

客户资源:谁来购买;

术资源:凭什么赢取客户的信赖?

经营管理资源:经营能力如何;

财务资源:是否有足够的启动资金;

行业经验资源:对该行业资讯与常识的积累;

行业准入条件:某些行业受到一些政策保护与限制,需要进入资格条件;

人力资源条件:是否有合适的专业人才。

以上资源创业者也不需要100%的具备,但至少应具备其中一些重要条件,其他条件可以通过市场化方式来获取。创业者如有足够的财务资源,其他资源欠缺也可以弥补;如果有足够的客户资源,其他资源的欠缺也容易改变。

创业具备的条件是:足够的资本?行业经验?客户资源?技术创新?商业运作能力?与即将面对的竞争对手相比是否有明显的优势?

二、 创业前要慎思

创业前要认真思考、反复评估、考虑成熟再行动。除了要足够的资源准备外,心理准备最重要。以下几个方面问题,值得好好思考。

第一,我为什么要创业?是否有足够的决心,愿意承担风险吗?过去的利益是否舍得放弃?

第二,我是否具备创业者应有的能力与素质,是否能承受挫折,是否具有综合全面的素质,还是有专项技术特长?

第三,我创业成功的核心资源优势是什么?我具备的条件是:足够的资本?行业经验?客户资源?技术创新?商业运作能力?与即将面对的竞争对手相比是否有明显的优势?

第四,是否有足够的耐心与耐力来度过创业期的消耗,估计通过多长时间走过创业瓶颈阶段,自己有多长时间的准备。

第五,创业最大的风险是什么,最坏的结果是什么,我是否能承受?不要只想到乐观的一方面,对风险一定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否则,一碰到现实状况与想象不一样,一下会造成信心动摇。

回答清楚以上问题之后,再决定是否创业不迟。很多创业者的失败,都是与创业前心理准备不够,匆匆忙忙进行创业,最后失败得一塌糊涂,假如准备不足,条件不具备,晚一点创业也不迟。

三 先有业务,再创业

进入该行业为别人打工,通过打工的经历来积累经验与资源。那么“学费”自然由别的老板给你付了。

很多人创业是迫于生存的压力,希望赚多点钱,过上较好的生活。因此,在创业之初,是无所谓事业的,创业选择极具盲目性,为创业而创业,在刚开始创之前,进入什么行业,以什么为盈利模式,都是一片茫然。很多创业者,先将公司注册好了,再考虑业务范畴。

创业者在创业之前,一定要有明确的创业方向,再决定创业。假如,选择了某一个行业,创业前一定要积累一些该行业的经验,收集相关的资讯,如果有可能,可以先考虑进入该行业为别人打工,通过打工的经历来积累经验与资源。那么“学费”自然由别的老板给你付了,也就用不着自己创业时间交学费,行业知识、客户资源渠道,赢利模式都有了,再创业,成功就指日可待了。

四、经营能力最重要

经营赚钱的能力是最重要的,只要有非常出色的经营能力,自然就会找到投资者,很多投资家天天都在找好项目投资。

很多年轻人在创业时,过多强调资金因素影响力,其实不然,创业条件中资金虽然很重要,但不是最至关重要的,最最重要的是创业者个人的经营能力,特别是业务能力。如果资金是根本因素,那好,我给你投资1000万,你经营什么,你有什么可以确保赚钱吗?我想,很多人恐怕都无法保证,也不知道投资干什么,所以资金因素不是惟一的。

在创业初期,创业者个人的能力非常重要,事无巨细,都要自己亲自动手,创业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在创业者的个人能力中业务能力,开发客户能力,综合应变能力十分重要。创业者其实很多时候就是一个业务经理,能够拿到订单什么都好办了。很多创业成功者,都是做业务出身。有了客户,有了订单,自然的事情都变得容易了。

笔者个人创业成功也是在近十年的专业积累基础上获得成功的,经营能力修炼到家,成功自然到来。

对于有志创业者而言,不断打造好自己的经营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从学做业务开始,是一个好办法,当能力有了,创业机会自然很多,特别是今天,进入靠能力赚钱的时代,经营能力更是重中之重。

五、 内部创业更容易

在创业者中,有几种成功的类型,自己从零开始独立创业成功者,有技术与他人合作成功者,在企业内部创业成功者。笔者认为第三种创业方式最容易成功。

一个创业者比较好的选择就是有计划与策略地进入一家成功公司,先取得老板的信任,再找准机会,建议老板从公司发展角度投资新项目,这样创业的机会就有了,作为项目的提出者,自然会被老板赋予重任。很多企业都会有发展新项目的需要,如果冒昧地找人投资,合作机会不会太多,关键是一个信任感的问题,萍水相逢,人家为什么要信任?国内企业管理控制乏力,企业用人时,对忠诚度的在意,甚至超过对能力的重视

上一篇:甲方代表现场管理失职检讨书下一篇:师徒结对新教师代表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