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饮料市场分析和前景预测!

2024-07-15

茶饮料市场分析和前景预测!(精选6篇)

1.茶饮料市场分析和前景预测! 篇一

2011中国进口葡萄酒市场调查和前景预测

进口葡萄酒市场正在中国展现出惊人的爆发力!

刚刚过去的2009年和2010年,中国市场的进口葡萄酒“ 量价齐升”,销售量年均增长超过100%,未来五年预计将占据中国葡萄酒市场份额的30%,同时高价甚至天价产品不断涌现。

进口葡萄酒中,原瓶进口酒、国内灌装酒、贴牌酒„„在产品极大丰富多元化的同时,推广活动也扎堆涌现,更有众多资本不断进入并推波助澜,使产业竞争日益加剧,市场洗牌不仅必然,而且必须。洗牌震荡期,谁能险中求胜,笑到最后?

绑定有限的国际酒庄资源,就等于绑定了高价和利润?

岁末年初,中国的葡萄酒市场很热闹,在著名葡萄产区河北昌黎曝出勾兑假葡萄酒的时候,与进口葡萄酒相关的各利益方都在偷着乐,更暗暗筹划着2011年的如意算盘。这些利益方没法不乐,这块市场太火了。很多人喜欢用“井喷”来形容进口葡萄酒。

近些年在中国的表现,在全球葡萄酒消费渐缓的同时,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着来自 世界各地酒庄的目光。

专家预测,未来进口葡萄酒市场将进入 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无论是葡萄酒投资还是消费都将不断增长,如何制定规则、如何打造品牌、如何理性投资是各利益方都要面对的问题。而对于中国酒商来说,争夺到国际酒庄资源,就等于锁定了未来。缺乏规则的市场中国的进口葡萄酒市场有多热,通过几组数字就可以看出。

据国家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 年1 月~10 月份,葡萄酒进口量为22.04 万千升,已超过2009年全年进口量。其中瓶装酒11.47万千升,散装酒(指2升以上包装)10.57 万千升。

根据中投顾问发布的《 2010 年-2015 年 中国葡萄酒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显示,我国葡萄酒消费市场以全球排名第一的增速,已发展为全球第八大葡萄酒消费国,其中进口葡萄酒近几年保持64%的年复合增长率。与火热的市场相对

应的则是国内进口葡萄酒市场的混乱。

一是参与主体多。据中国副食流通协会副会长、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办公室主任何继红介绍,仅2009 年,内地专门从事进口葡萄酒经销与流通业务的企业已达24137 家,其中主要从事法国葡萄酒经营活动的约占总数的73% ;进口品

牌达1386 个,其中上海为全国进口葡萄酒品牌最多的市场,其次为北京和广州。进口酒之所以是任何一家酒商都不能忽视的业务,主要原因是利润较国内产品高很多,而国内频发的造假事件也把部分消费者推向进口酒阵营。增长空间大,利润高,当然挤破头也要进来。

二是市场规则缺失,定价随意。与法国葡萄酒有三级分级体系、定价透明清晰不同,国内葡萄酒市场刚刚兴起,没有这样的行规。仅由工商部门对进口产品的商标和标签进行监管,价格则完全由市场定价。无序竞争、假“ 进口”、随意提价现象非常普遍,却缺乏有效控。

锁定酒庄,锁定未来

2010年12月22日,在杭州洲际酒店,一场红酒品鉴会在觥筹交错中举行。会上,中国最大的酒商之一浙江商源宣布与法国玛歌度韦列级酒庄签约,成为其在中国区的唯一运营商。这是法国列级名庄首次把一个国家的代理权授予某个酒商。这场品鉴会被市场从两个角度来解读:

一是强势酒商对国际名酒庄资源的争夺战正式打响;

二是中国进口葡萄酒的市场推广开始强化,酒会、赞助、品鉴活动将进入密集期。

为何酒庄受到青睐?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葡萄酒价格有走低的趋势。相反,名庄酒因品牌、产地、质量和文化等因素,再加上名庄酒投资收藏升温,价格不降反升,利润丰厚。提前锁定酒庄,就等于锁定了未来。

2010年年初,商源集团投资近亿元成立商源国际酒业有限公司,从名酒庄采购和分销、知名品牌全国总代理和自有品牌三个方面入手,专做进口酒生意。旗下久加久连锁店已经超过50家,是华东地区拥有强势渠道的酒商之一。采访中,商源集团董事长朱跃明喜欢用“进口葡萄酒热,没有100度,也有99度”和“拉菲疯了”来形容眼下的进口市场。的确,在中国,拉菲的酒庄文化营销是最成功的,中国消费者几乎把拉菲等同于法国红酒,其价格也被炒得高上了天。拉菲酒庄自然赚得盆满钵满。目前全世界有3万多个酒庄,看到拉菲的“榜样力量”,都有进入中国的欲望,但多数不得其门而入,只能在各种各样的品酒会、博览会上奋力吆喝,吸引中国酒商的投资目光。这也给了中国内地一直单纯扮演贸易商角色的酒商提供了提高自己话语权的机会。朱跃明介绍,他是2010年开始接受1855年就被评为法国玛歌产区二级庄的度韦酒庄的,并于当年7月赴法考察。直至此次签约,时间不到一年。而像朱跃明一样,中国的投资者手握大把现金,出没于全世界各个酒庄,展开令人眼花缭乱的收购。连中粮这样的大腕也未能免俗,2010年9月,花费1800万美元收购了智利Bisquertt家族位于中央山Colchagua产区的酒厂及周围350公顷的葡萄园。

2011年,国际酒庄仍将是中国酒商竞相追逐的目标,当然,收购价格也一定水涨船高。

理性,还是理性

据何继红介绍,目前葡萄酒进入中国市场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有贸易权的酒商直接采购;

二是买断品牌,利用自己的分销渠道销售;

三是与酒庄合作。

三种方式各有利弊,但高端产品走酒庄合作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与此前不同,双方的合作更理性,也开始注意利用合同的条款来保护自己,以避免像此前卡斯特及其中国运营商之争那样的闹剧。

现在中国酒商或资本与国际酒庄的合作,逐渐摆脱了纯粹的限期代理模式。比如此次浙江商源与度韦酒庄的合作,其产品在中国的商标所有权就归商源所有。双方在合作中试探开拓市场的方式。度韦庄园庄主贡萨戈·勒顿同时也是玛歌地区多个列级庄和中级庄的庄主,此次只授权一个二级庄给商源,其探路中国市场的意味也非常明显。

而另一家酒商加华酒业贸易(大连)有限公司则不同,该公司在财团支持下,并不是把国外品牌以代理方式引进国内市场,而是直接在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买下了七个酒庄,在国内专门注册了“一庄”品牌。这样一来可以增加对中国本土消费者的亲和感,二来也可以拉开与此前进入中国的品牌之间的区搁。

葡萄酒在国内的售价为1380元~8800元/瓶不等。这样的价格水平基本是张裕、华夏等国内品牌的十几倍,与同档次的进口葡萄酒相比,也高上四五倍。加华酒业副总经理张欢为高价赋予的“理由”:

一是全部为纯正原装原瓶进口;

二是强调自有产地背后的品质保证。因为每亩葡萄产量对最终酒的品质有莫大影响,而企业自己控制产地,就可以有效保证品质的可靠性;

三是在中国选择在各个目标城市建设会所的方式进行销售,以会员制的方式发展和培养自己的消费者。不过,加华酒业选择“会所+会员”的销售方式,虽然可以保持住产品的高端形象,但也存在拓展渠道单

一、用户数量过少、销售周期过长,进而带来成本和资本压力过大等问题的考验。如果为扩大销量而放开经销商渠道,又会导致品牌形象和高价定位的质疑。如何平衡好两者的矛盾,一看

企业是否有足够的资金实力能够坚持自己的策略,二是取决于中国葡萄酒消费文化的成长速度。

波尔多红酒身价揭秘

国外某通讯社曾这样评价中国的进口葡萄酒消费:

富裕的中国消费者在对名牌手袋、意大利西装和豪华跑车的需求疯狂增长之后,昂贵的法国和意大利葡萄酒将成为他们的下一个必备品。这样的表述,既可看出中国市场之诱人,也从另一个侧面表现出消费者的非理性和不成熟。在这样的不理性下,进口葡萄酒在国内的价格持续上涨,一瓶拉菲红酒短时间内价格就飙升十倍,甚至几十倍。这背后,究竟是盲目投资,还是商机无限呢?

进口葡萄酒主要分为投资型和消费型两大类,目前除了投资型葡萄酒价格飞涨外,消费型也持续水涨船高,生产商、进口商、渠道商、代理商、分销商和消费者共同参与到了这场疯狂的价格游戏。

投资型红酒———黄金还是泡沫?

“现在的大拉菲,几乎月月都在涨价,仅2010年底这两个月就涨了2500元,我几乎每天都得盯着电脑,保持和波尔多的联系。”电话一端王非显得很烦躁。王非是一个年轻时尚的女孩,在法国一所大学毕业后留在波尔多做红酒出口,看到国内订单越来越多,2007年她毅然辞职,回国做起红酒生意。

2007年王非刚回国的时候,“小拉菲”零售价大约在900元/瓶。之后几年,价格一路上扬飙升到5000元/瓶。随着拉菲价格在中国的一路狂涨,也带动了法国波尔多市场的涨幅。就在两个月前,2007年的“大拉菲”在法国的出口价是5800元,现在已经涨到8000元。有意思的是,拉菲在法国的销量很小,不到总产量的20%。“法国人都嫌太贵。”王非说。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拉菲的市场如此火爆呢?最直接的因素是人们对红酒知识的匮乏。“在我们做的消费者调查中,几乎100%的人都认为法国的红酒是世界上最好的红酒,并且只知道拉菲。”品酒师黄甜甜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说。原因很简单,红酒和白酒一样,它的品质从表面上无法分出优劣,只能靠鉴别力,而对酒的鉴别力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

中国的红酒消费市场刚刚打开,消费者根本达不到这样的水平,几千种不同的品种,加上全法文的商标更是让人无所适从,这些信息的不对等导致了消费者对单一品牌的依赖度非常强。其实,和拉菲品质相同的红酒,在五大庄中,热钱的进入更加使得本来已炽热的市场更加烫手。

“投资红酒,门槛低,而且只要是拉菲几乎没什么风险可言。”留法多年的收藏爱好者刘强认为。2009年是波尔多继2005年以来另一个非常好的年份,预计2011年的红酒投资者会更多。那么,是哪些资本在幕后怂恿了价格的疯狂呢?

刘强认为,目前主要是一些房地产商、温州老板在操纵着中国的进口葡萄酒市场。至于这个资本数额有多大却无从统计。

除了投资现货,现在国内资本甚至已经瞄准了国外的期酒市场。期酒投资就是投资还没有酿造出的未来葡萄酒,很像购买还没上市的“原始股”,因为投资期酒被认为是回报最高的投资方式之一。值得警醒的是,拉菲红酒,尤其是副牌“小拉菲”近几年的涨幅,已经远远超过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价值,红酒市场的泡沫已经开始逐渐浮出水面。很多投资拉菲红酒的投资客已经开始把目标转向拉图、木桐等其他五大名庄的正牌红酒。

只是,2011年的拉菲市场会不会依然这么火呢?消费型红酒:身价“合理”倍增和投资性的红酒不同的是消费性的红酒。这类红酒在国内终端的价位在100元~1000元/瓶不等。

在法国,葡萄酒划分为三个等级,就已经划分了不同红酒的价格空间,但是由于中国消费者对红酒的认知并不多,三个等级虽然也写在商标上,但是几乎没有人看。相同品质的酒标价可谓千差万别。一瓶波尔多AOC红酒,由于渠道的不同,终端价格也从80元到200元、300元不等。价格之所以有差异,完全取决于销售渠道。在国内,超市是消费型红酒最主要的销售渠道,占到总销量的43%,其他约有42%是通过直销和葡萄酒商店及餐馆销售。

除了麦德龙、欧尚、家乐福这样的外资超市由于直接在法国采购,红酒价格较低外,大部分超市和各种餐饮娱乐场所,都有自己的收费潜规则。比如一个中型卖场,红酒的进场费大约在10万~15万元,在一般的餐饮店,还有开瓶费,卖一瓶酒付给服务人员5~10元,还要及时予以返点,抽奖等各种好处。一瓶法国波尔多的AOC红酒,出厂价是2.5欧,合人民币约20元,到中国以后,关税加上运费保险,成本提高了1.5倍,达到30元。批发商批出的价格是50元,经过了重重关卡,从一级批发商,转到二级批发商,每层加价20%,再到分销商,最后到消费者手中时,价格就变成100元到300元不等。

其他

大拉菲与小拉菲

在所有的法国红酒中,只有不到10%的红酒是可以用来投资的,这些红酒大部分产自波尔多五大名庄酒。

拉菲庄园是法国波尔多五大名庄之一,拉菲红酒有“大拉菲”和 “小拉菲”。“ 大拉菲”,(Chateau5De5 Lafite)5指的是拉菲庄园里25~40年的葡萄树所酿造,这种树龄酿造的 酒最优质,在红酒投资市场是最受追捧的品牌。“ 小拉菲”(Carruades5 De5Lafite)是拉菲的副牌,由拉菲庄园15~20年的葡萄树所产。

列级酒庄

法国波尔多有四个产区针对酒庄做出分级排名。其中又以1855年巴黎万国博览会所做的波尔多最大法定产区梅多克的酒庄排名最为著名。当时,根据当时波尔多各个酒庄的声望和各酒庄葡萄酒的价格确定了58个酒庄,命名为列级酒庄(GrandCruClasse),并分为五级。列级酒庄之外是中级酒庄和名庄。分级制诞生至今,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权威的认可度。这个分级表也起着市场价格表的作用,成为波尔多当地简化贸易谈判程序的手段。

2.茶饮料市场分析和前景预测! 篇二

一、经济高速增长和国民改善需求给建筑业提供了发展良机

在宏观经济环境的强力支撑和有效推动下,中国建筑业呈现出快速、持续及和谐发展的新局面。据建设部相关资料显示:2007年中国建筑市场容量约4.9万亿元,接近世界建筑市场的20%。目前中国有约13万家建筑工程企业,其中迅速崛起的民营企业数量已达到56%。虽然今年宏观调控采取了“紧缩”政策,但根据中国未来固定资产投资的状况,对未来中国建筑业的前景评估仍较乐观。建设部预测:到2010年,建筑业总产值将超过90 000亿元,建筑业增加值将达到15 000亿元以上,占国内生产总值超过7%。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大力推进,特别是中国新一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和持续和谐的良机。[1]

(一)中国基础设施领域发展需求现状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无论是公路还是铁路,中国距离经济合作发展组织(英文简称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尚有较大距离,中国的基础设施平均水平只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这些都为中国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中国交通设施和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一直以政府为主导,“十一五”期间,国家计划投入交通基建的投资共3.8万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了70%以上。[2]

在公路交通方面:根据《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2010年将实现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5万公里。按交通部已确定的公路、水路交通发展目标,到2020年公路基本形成由国道主干线和国家重点公路组成的骨架公路网,建成东部、中部地区高速公路网和西部地区主要区域公路通道,建设45个公路主枢纽和96个国家公路枢纽。2010年,中国公路总里程将达到20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约4万公里;到2020年,中国公路总里程将达到250万公里以上,高速公路将达到7万公里以上。由此可见,未来10~20年,是中国路桥建设持续和稳定发展的新时期。[3]

在铁路建设方面:“十一五”期间是中国铁路建设投资增速最快的时期,将新建铁路约20 000公里,其中客运专线约1 000公里,投资规模将超过15 000亿元。据《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未来15年中国将新建4纵4横共8条贯通中国的客运专线,实现繁忙线路客、货分离。至2020年,全国铁路营运里程将达10万公里,比现有里程增长33%。[4]

在港口建设方面:随着中港集团的股份制改造完成和“十一五”期间即将整体上市,将促进中国的水运港口建设迎来新一轮的大发展。《国家水运港口中长期发展规划》显示,未来5年,交通部将进一步拓宽资金渠道,扩大水运建设资金规模,加大对长江航道和内河港口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大规模的水运港口建设以及对现有码头泊位的大型化、专业化和现代化的改造,将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5]

在城市建设方面: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中国城市化和城镇化的建设。但是,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目前中国的城市化率仅为31%,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根据对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和人口增长等综合因素分析,202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提高到50%左右,这就意味着城市化率每年需提高约1.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从中国城市功能分区看,目前很多城市的功能分区并不合理,为了使城市土地价值最大化,必须对功能区重新划分,而这将导致现在很大一批城市住房资源的重新优化配置,相当一部分需要配套和重建。[6]

在轨道交通方面:21世纪,中国进入了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目前,中国40多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型城市中,已经有30多个城市开展了城市地铁和快速轨道交通的建设或建设前期工作,约有15个大城市向交通部上报了中长期的城市轨道交通网规划方案,拟规划建设约60条线路,长约1 600公里,总投资超过5 000亿元。在正实施的“十一五”规划中,中国大型城市的地铁和轻轨通车里程就将超过1 500公里,投资总额将超过2 000亿元,成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国房地产建筑领域发展前景广阔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有三个方面的重点阐述:首先提出中国经济要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这就要求房地产业也要做到又好又快发展,在保持健康发展的同时,为民生事业和土地生态的改善做出贡献;然后是重点提出在改善民生方面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实现“住有所居”。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于住房保障的关注和重视;最后是在生态文明方面,要求房地产业走绿色发展之路,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和节能住宅建设和消费模式。“十一五”期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住有所居和住宅产业化的步伐将大大加快。统计表明:中国的城市化率每增长1个百分点,将拉动GDP增长2个百分点以上,同时增加1 600万城镇人口,如果按每人住房20平方米计算,将新增住宅3.2亿m2,这约等于一个欧洲中小发达国家现有房屋面积总和,可见中国房地产建筑领域前景广阔。[7]

中国城市化率加速增长期将持续到2020年,届时全国城镇人口将占总人口的65%。与现有城市人口相比,意味着未来10年内将有1.6亿左右的新增城市人口,其所带来的住宅、交通及公用建筑等基础设施的需求无比巨大。要做到房地产市场统筹兼顾,保持其健康稳定发展,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住房保障工作。这就要求房地产业在改善人民住房条件的同时,履行一定的保障功能。“十一五”期间,中国房地产价格出现了新一轮快速上涨。为促使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国家出台了针对房地产业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通过贷款、利率、税收、土地等方面的新法规平抑房价,为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尽管如此,从投资总量而言,房地产市场的建设需求仍然是建筑行业2020年前应重点关注和发展的领域。

对未来中国整个房地产行业的调控预期的判断是把握中国房地产建筑领域发展的主线。“十一五”期间至2020年中国房地产市场仍将继续维持行业的高景气。宏观调控各类相关措施的出台,主要用意是平抑和稳定房地产价格,但中国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将决定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刚性需求依然存在;结构性矛盾依然相当突出,国家的调控方向正从供需双方转向增加供给方有限供给。与此同时,整个房地产业制度化的变革、城市化率的提高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对房地产市场需求的依然旺盛,将促进和拉动建筑业未来的发展是显而易见和不可抗拒的。

二、中国建筑业发展稳步推进实现良性循环

中国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带动了中国建筑业产业规模稳步扩大和技术进步稳步提高,“十一五”期间生产形势将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各项经济指标争创新高,建筑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明显加快,发展方式改变逐步展开,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不断增强。2007年,中国建筑业全年完成总产值约4.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超过21%。2008年,是中国建筑业的稳步发展年,建筑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重将进一步提高,全年行业总产值有望向6万亿元进军,行业的细分化和绩效化发展将迈上新台阶。

(一)建筑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建筑企业的竞争力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过近30年的快速和稳定增长,尤其是国家城市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有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的建筑行业企业。这些建筑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不仅跨出了省市而且跨出了国门,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现代建筑企业在适应国际规划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等方面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特别是有些建筑企业通过与国际跨国建筑企业的合作和国际工程项目承包,带动了相关行业大型机械设备的出口,或者促进了地方建筑业和相关行业的就业,或者通过工程承包获取境外资源满足了国内市场需求。国家通过重点扶植和重点关注具有较强国际竞争优势、通过国际分工承包整合国内相关行业的大型建筑龙头企业,使中国工承包资源公司的发展在“十一五”期间有了根本转变,通过竞争和实践,积累了承接和建设国际工程的经验,为新一轮的主动参与国际建筑业的竞争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不少大型建筑企业还是具有较强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的,但是由于这些具国资背景的建筑企业普遍的机制欠灵活、融资缺渠道等原因,企业往往在良好的机遇面前因“大而不强”丧失了到手的机会。但随着国家资本市场的加快建设,“十一五”期间中铁建、中建总、中交建、中港建等大型中央建筑施工企业的整体上市,将大大增强这些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和企业盈利能力。进入21世纪中国出现了工程承包企业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新景象,仅2007年,据国家建设部初步统计:中国对外承包完成总产值就将接近350亿美元。中国对外工程承包的国家地区、市场范围和专业领域不断扩大,各类建筑工程业务涉及全世界五大洲的近170个国家和地区。

(二)建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与时俱进

建筑行业主要涉及房地产建设、市政工程、公路工程、铁路工程、水利工程、港口建设以及更为专业的水泥建设工程、混凝土预制品建设工程、冶炼工程和石化工程等专业性承包领域。其中房地产建设、市政工程和公路工程是业务量最大的三个子行业,其市场容量较大,行业竞争性也较为激烈,是近年来伴随中国建筑业发展最快的三大领域。建筑行业的有些专业工程承包公司,往往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专业设计院,甚至直接从原有相关部委办下的专业工程承包公司改制变化而成,其服务于专业化的领域,行业进入的壁垒也很高,造成了供需双方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依赖性。当今社会,较高的壁垒能保证公司较高的盈利水平,但也会受到专业服务领域的周期性影响。行业壁垒往往对企业盈利能力有很大的影响,进入壁垒高的子行业,竞争较为缓和,企业的定价能力相对较强。而竞争充分的子行业,人们较为关注的是龙头企业,这些企业成本控制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都较强,也在实践中摸索出一种较为稳定的盈利模式。

行业的差异性几乎是每个行业的普遍特征,只是在建筑行业中表现得比较明显而已。由于建筑行业各子行业间存在着较大差异,使得各子行业的盈利能力、成长周期等指标相差较大。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以建筑工程子行业的上游行业的周期性评估相应工程承包行业的成长性和盈利能力,从而判断其发展的快慢和好坏。从建筑行业的需求来看,中国自20世纪末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投资对GDP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例很高,特别是2006年达到52.8%。在当前世界贸易摩擦日益加剧、中国出口可能放缓的情况下,固定资产投资仍然保持较快增速的可能性很大。从有效供给方面看,在又好又快和谐发展的宏观环境下,建筑行业总产值、增加值和盈利率等指标均保持较快和良好的增长势头。

(三)建设资源节约型住宅是建筑业面对的新挑战和新机遇

中国现有城乡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到2020年预计在此基础上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这无疑是中国建筑业的大发展时期。但是中国的建筑业在建设过程中能耗问题突出,这中间既有建筑中95%以上是高耗能建筑,单位建筑能耗同等气候条件下比先进国家高出2倍~3倍;同时中国又是一个能源缺乏的国家,这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节能和绿色建筑已刻不容缓。“十一五”期间,中国应在强化自主创新的同时,借鉴国外住宅设计中的经验和方法,突破某些固有观念。在引导居民合理居住观念的同时,拓展中小套型住宅的设计方法和设计观念。住宅的体形系数与外遮阳是对住宅节能设计影响较大的因素,同时也是相对其他复杂和高成本的节能技术,它具有更多可推广和普及的优势,也是较为简单和可行的节能技术。如果中国在住宅的设计过程中对这两个问题引起足够的关注,所建设住宅的节能效果将会有明显提高。

资源节约型住宅区规划和设计更是一个综合而复杂的问题,牵涉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并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各问题与制约因素在资源节约型住宅区的规划与设计中所起的作用也各不相同。因此,在研究和建设过程中,应选取住宅区规划与设计中关键问题以及直接关系国计民生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在住宅区的规划层面主要探讨住宅区密度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问题,建设生态社区,缓解中心城区的水质型缺水问题的雨水利用与收集的问题。住宅区整体自然环境的控制以及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控制,而在建筑设计层面,则主要探讨符合城市居民居住习惯和特点的紧凑型单元住宅的面积指标以及在住宅的节能设计中具有重要作用的外遮阳的设置方式问题和住宅的体形系数问题。

三、节能减排是考量建筑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指标

中国政府明确指出:“十一五”期间要实现降低能源消耗20%和其它各项减排目标,国家发改委也明确指出能耗指标将成为今后项目审批的强制性门槛。然而,节能减排在中国是个很难解决的老大难问题,以目前的国情国力,节能减排的落实还面临许多困难,很多节能减排措施因与目前的政治经济体制政策可能有冲突而收效甚微。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主要特征是投资推动和高增长,而建筑业因为是中国高耗能和高污染的行业而成为了“十一五”期间中国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

(一)通过法律法规强化节能减排

为了加快节能减排指标体系和监督考核体系的建立,国务院有关部门提出了《中国单位GDP能耗统计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的实施方案》以及污染减排指标、监测和考核体系建设的意见。2007年,中国明显加快了关于节能减排工作的立法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审议了《节能法》修订草案和《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草案。其他有关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法律法规也在起草和修订过程之中。国务院办公厅还专门下发文件,设定了夏季和冬季公用场所室内温度控制标准。[8,9]

2008年,中国节能减排工作开展的关键在于切实贯彻和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搞好中国节能减排工作的各项科学决策和战略部署,采取各项有效措施,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遏制中国经济发展由偏快转为过热,继续保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坚决遏制高耗能和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加快节能减排重点工程的建设。抓好国家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的节能减排。加快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制度。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监督检查,重点省市和各地区应认真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会议精神和综合性工作方案。加快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的各项经济政策,组织开展节能减排的全民运动。

(二)强化城乡规划和房地产开发中的节能减排规范化

为了破解“农村建设无规划”现状,新出台的《城乡规划法》对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的制定、实施、修改作出了明确规定,乡村规划管理有望得到加强。当前,个别地方政府领导人随意干预和变更规划,甚至“换一届领导换一个规划”,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和浪费。为了维护城乡规划的严肃性和稳定性,新法规明确规定,经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是城乡建设和规划管理的依据,未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随意干预和变更规划,新法规明确指出:修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前,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对原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并向原审批机关报告;修改涉及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的,应当先向原审批机关提出专题报告,经同意后方可编制修改方案。新法规实施后,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保护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法律还将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作为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以及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的内容。[10]

将于2008年4月1日起实施的中国修改后的《节能法》将节约资源确定为基本国策。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将作为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明确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销售房屋时,向购买人明示所售房屋的节能措施、保温工程保修期等信息。对于未明示节能信息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修改后的节能法第八十条规定,由建设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对节能信息作虚假宣传的,由建设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与此同时,新法规明确要求,使用空调采暖、制冷的公共建筑应当实行室内温度控制制度;对实行集中供热的建筑分步骤实行供热分户计量、按照用热量收费的制度;严格控制公用设施和大型建筑物装饰性景观照明的能耗。对家用电器等使用面广、耗能量大的用能产品,实行能源效率标识管理。[11]

(三)应加大对建筑节能推广的政策扶持力度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而推广节能建筑就是被世界各国所重视的节约能源措施。研究表明:建筑正在成为破坏环境、消耗能源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中国也不例外。在中国的既有建筑当中,真正达到节能标准的不到10%,其他90%都是耗能建筑。而美国首先是通过立法推进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和建筑节能政策的实施,其节能建筑推广政策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强制型的。比如,如果建筑物必须达到具体的节能标准,否则,就通不过验收并可能面临高额罚款。二是政策扶持型或鼓励型的。美国政府规定:达到房屋建筑节能标准的开发商可以享受税收抵扣政策等。美国对新建节能建筑实施减税政策,凡在现有标准基础上节能30%以上和50%以上的新建建筑,每套房可以分别减免税1 000美元和2 000美元。同时,美国还对节能建筑提供优惠贷款。[12]

3.茶饮料市场分析和前景预测! 篇三

【关键词】无损检验行业;市场发展状况;市场前景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无损检验行业的重要性越发的明显,为了促进该行业有效的发展,文章通过下对无损检测行业的市场发展现状和前景展望上进行了阐述,为有关部门及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市场现状分析

首先,还很难跟上市场发展的步伐,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一些新的产品设计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但是,无损检验并没有有效的把握住这样的机会,一些时候还没有跟上产品更新换代的步伐,使我国无损检测行业的理论和技术手段很难适应新产品工艺的需要。因此,对无损检测事业的市场占有率必将带来一定的影响。

其次,在无损检测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对于一些传统的技术方式上还没有完全的摒弃,这样传统落后的无损技术将会对无损工作的正常进行带来阻碍,因此,在面对纷繁复杂市场的过程中,使无损行业的作用很难被彰显出来,这样对其市场发展前景上就会蒙上一层阴影,使其在发展中步履维艰。

二、市场前景的预测

1、紧跟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

近年来,随着西气东输二线、陕京三线输气管道工程、中俄漠大输气管道工程等国家重点能源工程的相继开工,无损检测行业也随着工程建设也进入一个发展阶段。2015年,西气东输三线(中段)管道工程”、“陕京四线输气管道工程”计划年开工。同时,“中俄天然气管线”预计将在2015年开始建设,西气东输四线于2014年也获得路条,中石化的“新粤浙管线也预计2015年开始建设。从而,我国将进入天然气干线管线集中建设期,四条管线总长度约1.6万公里。无损检测是油气长输管道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长输管道无损检测市场将在2015年也将迎来建设高峰;同时随着能源工程的建设,相关的站场、阀室、城市天然气LNG管网、在役管道等工程检测接踵而来,所以要紧跟国家重点能源工程建设项目步伐,发展无损检测业务。

2、向先进的产品设计中将无损检测技术融入进去

在现代的生产当中,无损检测行业中的种种工艺一直在边缘地带存在着,很多厂家对其的重视程度上显然还不够,但是,在世界环境和中国经济不断发展的影响之下,无损检测应该在一些新型的行业中进行有效的发展和占据,例如,核电、大型娱乐设施、高铁、过山车和缆车设施等。将无损检测工艺有效的融入到一些厂家中,使他们能够意识到提升自身安全中,发挥无损检测的作用。

3、坚持老树开新花观念

无损检测行业为了能够有效的占据市场,对传统无损检测技术的束缚上应该予以突破,将更新的、更多的无损检测技术开发出来,比如,国外对传统衍射原理进行应用,对裂纹状态进行检测的过程中,突破发展利用衍射回波时差技术,对高速路的路基进行检查的过程中,对传统雷达探测原理进行使用。尽管我国的一些厂家例如武汉、汕头等将TOFT检测和相控检测等技术提了出来,但是,我们国家所应用的一些无损检测技术还有很多都是借鉴国外的。可以用一个无损检测的大国来评价自己,然而,和欧美等一些国家进行比较,我们的差距还十分的明显,我国的尖端高新产品还是缺乏创新意识,市场中的技术还在初期阶段徘徊着,因此,为了想要我国的无损检测行业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首先就应该不断的创新产品和技术手段,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将更加新颖的无损检测工艺流程开发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我们国家的无损检测行业从“大”向“强”转变,可以说这是我国无损检测行业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4、将数字化射线检测和绿色检测予以推广

在无损检测行业发展的过程中,数字化射线检测和绿色检测是其一个全新的发展发展方向,当前江苏盐城和辽宁的丹东是我国两大著名的传统检测产品生产基地,高耗能产品是他们上产的主要对象,有着保存量大、不易實时传输、成本高和检测周期长的特点。将绿色检测和数字化射线检测对传统的产品予以突破,防止对X胶片进行使用,进而能够将环境的负担有效的降低下来,对国际上倡导绿色检测的理念能够予以适应。进而将数字化射线传输的高效、环保和便捷的优越性充分的发挥出来,因此,这就需要生产单位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实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才能够促进自身向着更加科学化和标准化的方向迈进。

5、切实做好无损检测的技术服务,加强无损检测技术的研发力度

要做好无损检测的技术服务,首先要有效的分析当前我国无损检测技术服务的情况,对其中存在的种种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和研究,明确现阶段执行无损检测技术的要点,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将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分析和研究的过程中,对于一些存在着恶性竞争和服务商体现出来的不良情况要进行细致的分析,并反思自己是否也存在相同类型的问题。之后,在这个基础上,和其他的服务商进行积极的合作,结合国际市场上无损检测服务的情况,对恶性的竞争进行抵制,将优势的技术集中起来,采用合作学习研究的方式,开发一些新的技术服务,用高端精密的技术服务来取代那些较低级的技术服务,合理的分配资源,并按时对资源和设备进行更新和维护。

在一些常规的无损检测中,比如铁路、航空航天、船舶、电力等,我国的无损检测技术尽管都能够基本满足,但是在精度方面还有待提高,例如数字射线检测、相控检测等,这表明了我国的无损检测行业在技术实力上还需要提升。并且,我国还没有意识到技术研发的重要性,还没有对技术的创新和研发投入充足的资金。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以上的各个行业也在不断地走向成熟,这对于无损检测的技术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企业要想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就要加大对无损检测技术力量的投入,对开发和维护研发技术服务的团队加大力度。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国家的无损检测行业在近几年发展中,也创造出了一定的成绩,并且其市场占有能力也在不断的提升。但是,同欧美一些发达国家进行比较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国际交往日趋密切的当今社会中,无损行业为了能够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认清当前自身在市场中的现状,进而结合先进的理念,展望自己的未来市场发展前景,推动自身向着科学合理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陆晓辉.无损检测前景广阔,急需行业创新突破[J].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09).

[2]沈建中.无损检测的几个热点问题和技术[J].无损检测,2005(01).

4.财经类专业现状和前景预测 篇四

财经类专业是指经济类和经济管理类专业,常见的专业包括市场营销、会计、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统计、财税等,是近几年来人才市场上的热门专业。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对财经类各专业的人才需求一直都处于一种上升的趋势,即使是在大学生人数激增,面临就业困难的今天,财经类专业的就业形势相对很多专业来说依然比较好。在各地的招聘职位需求排行榜上,财经类专业中的市场营销、财会、管理一直处于领先。据调查结果显示,社会对财经类专业毕业生需求意愿较强,九成单位有长期需求。

另外,有关专家预测,未来十大热门职业分别是理财规划师、系统集成工程师、律师、物流师、注册会计师、营销师、,精算师、医药销售中西医师、管理咨询师。其中,理财规划师、物流师、注册会计师、营销师、精算师、管理咨询师六个专业都属于财经类行业。和其他专业相比较,财经类专业具有以下两个明显的优势:

一、财经类专业就业方向比较广。国民经济各个行业,无论是大型国有、三资企业还是小型民营公司都有不同数量的财经类毕业生的需求,而且受行业结构调整变化的影响也较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财经类专业的就业途径越来越宽。比如财经类报刊杂志的不断涌现,一些非专业的综合性报刊在财经问题上大做文章,都需要大批的财经记者,这就为财经类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很多就业岗位。其他像学校、培训机构也可以成为财经类专业的就业途径。

二、市场需求量比较大且稳定。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财经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一直居高不下,在市场的需求上连续位居前三位。另据专家分析,未来财经类行业中仍有较多热门专业。所以,和其他专业类相比较,财经类专业的就业形势还是非常乐观的。但我们也要认识到,比较好并非绝对好,并不意味著财经类毕业生就能在人才市场上无往不胜、所向披靡。

从目前人才市场上的形势来看,财经类毕业生就业存在着以下不利因素:

一、目前的毕业生大多存在知识结构不完善问题,整体素质不高、竞争力不强等问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磨合。这主要是受目前我国大专院校的教育状况影响。

二、财经类专业毕业人数众多。由于持续的财经专业热,开设财经类专业的大专院校众多,毕业生人数也越来越多,这直接造成了财经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

5.2011服装行业前景分析及预测 篇五

来源:【】 2011-3-11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

古老的纺织行业正在经历着一次次主动或被动的产业转型和升级,展望2011年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形势,利弊参半,基于对2011服装行业前景分析预测,投资者应谨言慎行。2010年纺织服装行业“复苏”和“压力”并存。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1-11月,纺织服装行业实现利润1745.01亿元,同比增长75.92%;1-11月累计出口1866.21亿美元,同比增长24.19%;前十个月全国百家大型零售企业服装类零售额月均同比增长幅度为25.46%。在国际与国内经济复苏需求回暖的背景下,纺织服装行业出口、内销都获得了恢复性地增长。尽管如此,复苏之路走得并不轻松。

棉价暴涨暴跌折射供应链的危机。近几年棉价暴涨暴跌变成了常态。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纺织服装业出口受到重挫,作为纺织服装行业主要原材料的棉花需求随之骤减,2008/2009用棉需求为958万吨,较2007/2008年减少152万吨,而同期棉花产量仅减少13万吨。过剩的棉花供应使得棉价在2008年9月新棉进入丰收期后呈现直线下滑的趋势,这在棉农心里留下深深的阴影。

2011年服装行业存在着“危险”也存在着“机遇”。由于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产业结构升级、落后产能淘汰、产业转移将成为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的主导趋势,技术落后、利润微薄的小企业将逐渐被淘汰出局,市场资源将更多地集中于优势企业。2011年又是宏观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转向之年,民营企业占多数的纺织服装企业在争取信贷方面的难度将加大、融资成本也相应增加;个税体制改革、通货膨胀程度与消费能力及消费结构息息相关,直接影响了纺织服装行业的内销市场。

6.彩票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预测分析 篇六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彩票逐渐成为国家以社会公益事业为目的筹集资金的形式。中国彩票已经走过了20余年的历史,福利彩票和体育彩票已经成为中国最重要的两大彩票。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努力,中国彩票已开始走向成熟,彩票的品种不断增加、技术不断革新、销售网点逐步专业、彩民群体日趋成熟。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共销售彩票2215.82亿元,比2010年增加553.33亿元,增长33.3%。其中,福利彩票机构销售1277.97亿元,比2010年增加309.95亿元,增长32.0%;体育彩票机构销售937.85亿元,比2010年增加243.39亿元,增长35.0%。2012年1至6月,全国共销售彩票1290.56亿元,比2011年同期增加279.12亿元,增长率为27.6%。其中,福利彩票机构销售751.96亿元,增长27.5%;体育彩票机构销售538.60亿元,增长27.8%。

彩票作为财政融资的一种独特方式,实现了资金的由小变大,积少成多,现已被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采用,彩票业成为全球性产业。彩票业在一些国家被称为“软财政”、“准税收”,在财政融资、筹集资金方面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国家通过彩票筹集社会闲散资金,不仅缓解了财政压力,支持了中国各种福利、慈善事业的发展,而且彩票业的发展还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缓解就业压力,提高税收收入,间接带动经济的增长。

中国有着13亿人口的巨大消费市场,国民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同时居民的存款资源也相当丰富,这些都为中国彩票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中国彩票市场的潜力还远未发掘出来。2012年3月《彩票公益金管理办法》新标出台,彩票行业将走向更规范化的发展,未来彩市必将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彩票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共八章。首先介绍了彩票的定义、分类、特点、功能价值及发展历史等,接着分析了国际国内彩票行业的现状,然后具体介绍了体育彩票、即开型彩票、乐透型彩票、电脑传统型彩票、网络彩票和手机彩票的发展。随后,报告对彩票业做了行业体制分析和行业立法分析,最后分析了彩票业的投资潜力和未来前景。

上一篇:公司四类人员岗位责任制下一篇:我们的课堂有乐趣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