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语文《大小多少》教学设计

2024-07-05

一年级上册语文《大小多少》教学设计(精选10篇)

1.一年级上册语文《大小多少》教学设计 篇一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大小多少》教案

部编版 大小多少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由于教材倡导“多认少写,及早阅读”的识字教学理念,所以在教学设计上先让学生看图说、看图找本课生字,使所认的字得到巩固;接着充分挖掘教材,根据教材插图中的事物与所学内容紧密融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看图说话,培养、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课前准备

.制作本课的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

2.熟读课文,预习生字。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激趣:小朋友们,今晚的夜色真美,不仅月亮姐姐来到了我们的现场,你看星星妹妹也来凑热闹了。老师听说你们在上学前就认识了许多汉字,现在老师就考考你们,看看这几个汉字,你们会不会读。只要把你认识的字宝宝读对读准,这颗星星就送给你了。

2.随着学生认读,把带有动物或水果图片的生字归类贴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学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生字对学生来说并不难。设计这样的导入,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加了孩子的自信心,也为下面集中识字做好了铺垫。

二、结合图画、韵文,学习生字

学习韵文,识记“大”“小”。

.过渡: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这些字都能读出来。现在请你们再读读这两组字,看看有什么发现。

预设:它们都是反义词。

2.同学们,这是重大发现。现在老师带着大家到田野中看一看。同学们,你们知道在美丽的田野中谁和谁是好朋友吗?

3.学习韵文。

引言:它们谁大?谁小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小韵文吧!

老师范读,同学认真听准字音。

学生自由读。

这个小韵文里第一、三小节藏着一对反义词,谁找到了?

黄牛和猫比,谁大?谁小?

苹果和枣比呢?

4.用“大”“小”练习说一句话。

如:爸爸的手大,我的手小。

飞机大,汽车小。

5.指导朗读。把“大”“小”两个生字宝宝送回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课文。

学习“多”“少”。

.请同学们观察第二组图,从图中你们又发现了什么呢?学生观察图片,说说发现了什么。

如:左边的鸭子多,右边的鸟少。左边杏子多,右边桃少。

2.引学: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识记“多”“少”这两个字?

3.用“多”“少”练习说一句话。

如:我的铅笔多,他的铅笔少。

这边的蘑菇多,那边的蘑菇少。

4.像这样的反义词你还知道哪些?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教学生字时,把小韵文与反义词结合,借助带图的生字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反义词的特点,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同时,拓展更多的反义词,让学生去感受汉字的博大精深。

三、游戏形式,巩固识字

反义词对对碰。

师:我们做个“说反义词”的游戏吧!

师:我说大。生:我说小。

师:我说多。生:我说少。

师:我说上。生:我说下。

师:我说里。生:我说外。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形式,教学中设计了“对对碰”的游戏,使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加深对生字的认识。

四、指导书写,掌握字形

.过渡:同学们对反义词掌握得这么好,相信字也写得非常漂亮、工整。

2.复习田字格的位置名称。

齐读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3.学生根据儿歌找到田字格每一个小格的位置,教师巡视指导。

4.出示会写的字,指导书写:小、少、牛、果、鸟。

少:①复习笔画“丿”,教师写,学生书空。

撇:露锋起笔,稍停后即向左下出撇,略有弧度,中间部位不宜细,收笔渐提,慢出。

②书写“少”的笔顺。

③示范书写,讲清楚每一笔的位置。

④提醒学生书写的姿势要端正。

⑤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

小:复习笔画“竖钩”“点”。

竖钩:①中锋下行;②提笔;③自右向左圆转;④顿笔;⑤逐渐提笔向左上平出锋。

点:向右下行笔,由轻到重,到结尾微微顿笔,逆向收笔。

牛、果:竖在竖中线上。

鸟:学习新笔画——“竖折折钩”。

设计意图:学生认识一下田字格各个部分的名称,可以帮助他们今后写字时更好地掌握汉字间架结构,明确每笔起始、结束位置,为今后规范书写奠定基础。而教师的范写,又可以直观、清晰地再现每个笔画行进过程及先后顺序,对于刚刚学写汉字的学生来说,大大降低了写字的难度。

教学反思

以学生喜欢的摘星星游戏活动引入,既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过程的布置,学习内容的出现,由“字——词——句——拓展造句”,符合学习语文的规律。对学生的要求一步一步提升,使学生的学习情绪时时高涨,学习效率时时增高,且学得轻松愉快。

2.一年级上册语文《大小多少》教学设计 篇二

一、减少课文数量,加强课外阅读

“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编写的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课文的数量减少了。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共有20篇,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只有14篇,但是在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中增加了“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在第一单元中增加了“快乐读书吧”栏目,阅读教学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而有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给出了第一、二、三学段课外阅读总量分别不少于5万字、40万字、100万字的具体要求,在“教学建议”中又提出了“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实施意见。语文学习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仅靠读一本语文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大力开展课外阅读。“部编本”语文教材减少课文数量、增加“和大人一起读”和“快乐读书吧”栏目,目的就是要把课外阅读纳入语文教材,增强教师、学生、家长开展课外阅读的意识,把课外阅读落到实处,努力建构一个由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大语文课程体系,并通过师生共读、亲子阅读等活动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组织好“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等新栏目的教学,避免课外阅读流于形式,这在“部编本”语文教材使用中显得尤为重要。

“和大人一起读”在一年级上册教材中共安排了八次,编排在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之中。如何开展“和大人一起读”活动?首先,要落实“和大人一起读”中“读”的内容,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兔子乖乖》《剪窗花》等儿歌、童谣、儿童诗、儿童故事,还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学情,采用“1+X”的方式,用一篇带多篇,适当拓展课外阅读材料。其次,要明确“和大人一起读”中“大人”的概念,可以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老师、邻居的大哥哥大姐姐等,泛指一切可以指导学生阅读的人。再次,要把握“和大人一起读”中“一起读”的方式,可以是学生读给大人听,也可以是大人读给学生听,还可以是大人和学生共同读。建议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读教材中的内容,教给学生朗读、诵读、对读、表演读等各种“一起读”的方法,鼓励学生在课外用教师教的方法“和大人一起读”。当然,“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也可以和课文教学进行整合。如教学课文《秋天》之后,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本单元“和大人一起读”中的阅读材料《小松鼠找花生》,体现课内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

“快乐读书吧”编排在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目的是通过此栏目学习,拉开本学期课外阅读的序幕。一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中,呈现了“和爸爸妈妈一起读故事书”“和同学们一起讲故事”“周末在书店里看图画书”“学了拼音可以读更多的书”四幅插图,很好地体现了“读书真快乐”的阅读主题。建议教师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教材中的四幅图,交流课外读过的书,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并和学生一起讨论本学期的读书计划:读书的内容,可以是故事书,可以是图画书,也可以是课文拓展类的书,如学习课文《青蛙写诗》后引导学生读作者张秋生写的童书;图书的来源,可以是学校图书室里的书,也可以动员学生买一本书来进行图书漂流活动;读书的时间,可以每个月开展一次班级读书会,也可以和教材中的“和大人一起读”栏目进行适当整合;读书的成果,可以通过讲故事、朗读等比赛活动方式进行展示,也可以通过“读书存折”等档案记录方式进行呈现。总之,“快乐读书吧”一定要让学生真正读起书来,把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放在首位。

二、更新课文内容,关注儿童生活

翻阅“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文目录,就会发现课文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年级上册14篇课文中,保留了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小小的船》《四季》《影子》《比尾巴》《雨点儿》《雪地里的小画家》六篇课文,把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课文《乌鸦喝水》提前到现“部编本”的一年级上册,新增加了《秋天》《江南》《青蛙写诗》《明天要远足》《大还是小》《项链》《小蜗牛》七篇课文,新选课文占全册课文的50%。

从新选课文的内容来看,“部编本”语文教材很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强调的“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的要求。比如,用汉乐府《江南》替代了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古诗《静夜思》。从教材试用的情况看,《江南》一诗中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清新优美的意境,更受学生喜欢。特别是第七单元中的三篇课文都是新选课文,《明天要远足》写出了孩子们远足前一晚上睡不着觉的激动期待之情,《大还是小》写出了一个渴望长大的孩子的真实想法,《项链》写出了孩子们在沙滩上嬉戏游玩的快乐场景,它们的时代性、生活性非常强,既体现了教材选文“以生为本”的编写思想,又体现了从课文阅读向学生生活延伸的教学理念。

在教材使用和课堂教学时,建议教师把课文阅读和学生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首先,在读课文学字词中联系学生生活。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部编本”一年级上册要求识字300个,其中课文中识字147个。在阅读中识字、在识字中阅读是低年级课文教学的重要策略。识字的方法有很多,结合生活识字是重要的识字方法。如教学《秋天》一课中的生字“秋”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秋天的景色,结合高粱红了、庄稼丰收等生活场景,更加形象而有意义地识记“秋”字。

其次,在课文内容理解中联系学生生活。“部编本”语文教材很多课文后面的练习已经提示了阅读理解和学生生活有机结合的要求,如《明天要远足》的课后练习是“你有过这样的心情吗?和同学说一说”,《大还是小》的课后练习是“你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等。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充分用好这些课后练习,在课文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进行交流,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改进课后练习,聚焦语文要素

与原人教版语文教材相比,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后练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练习的要求变得更加明确,语文的实践性、语用性更强。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后面的识字、写字、朗读三项基本练习,没有具体的指导要求,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后面的练习,明确提出了具体的指导要求。如《秋天》一课,识字中除了呈现要求认读的“秋、气、了、树、叶”等10个生字外,还在生字上面提示了本课重点学习的偏旁——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写字中除了呈现要求书写的“了、子”等4个汉字外,还在“了”字的左边提示了本课重点学习的笔画———横撇;朗读中除了要求“朗读课文”外,还提示了本课朗读指导的重点———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这次“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是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方式,一条是“内容主题”线,但不像原人教版语文教材那样每个单元都有一个鲜明的人文主题,内容主题相对来说比较宽泛;另一条是“语文要素”线,就是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因素分成若干个“点”(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在各单元的课文导语或课后练习之中,并有梯度地螺旋上升。这样编写教材的最大好处是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的学科性质,突显语言文字的学习运用,便于一线教师把握课文教学目标,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

教师在解读“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时,要从“人文主题”的思维中走出来,抓住课文后面的练习认真研究课文教学中的“语文要素”。

首先,要把握好同一篇课文在现“部编本”语文教材和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教学要求的区别。如《小小的船》一课,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课后练习的要求是“我会说:弯弯的月亮像。蓝蓝的天空像”,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中课后练习的要求是“读一读,照样子说一说:船(小小的船)、月儿(弯弯的月儿)”,这样的练习设计更加符合《课程标准》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的目标。再如《比尾巴》一课,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课后练习的要求是“你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把你喜欢的季节画一画”,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中课后练习的要求是“你喜欢哪个季节?仿照课文说一说”,这样的练习设计更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要求。

其次,要把握好同一目标在不同课文中呈现出的循序渐进的教学要求。如朗读课文,这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原人教版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中都是千篇一律的“朗读课文”四个字,看不出教学层次的变化。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将“朗读课文”这个要求细化成三个教学层次:第1课《秋天》的课后练习要求是“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第5课《影子》的课后练习要求是“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第8课《雨点儿》的课后练习要求是“读下面的句子,注意读好停顿”“分角色朗读课文”。这些要求很好地体现了从“读准字音”到“读好停顿”再到“角色朗读”的教学梯度。

再次,要在课文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基本的阅读能力。“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后练习,非常重视学生在课文阅读中提取信息能力的培养。如《青蛙写诗》的课后练习“说一说青蛙写诗的时候谁来帮忙了”,《项链》的课后练习“说一说,大海的项链是什么”,《雪地里的小画家》的课后练习“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他们画了什么”,《乌鸦喝水》的课后练习“说一说乌鸦是用什么方法喝着水的”,从提取单个信息到提取多个信息,从提取明显的信息到提取隐含的信息,从直接提取信息解释到灵活选择信息解释,要求逐步提高。教师在课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课后练习,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根据问题在文中圈画关键词句等习惯,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简单推论的分析能力,为后续发展学生在阅读中整体感知、形成解释、作出评价、解决问题等能力打好扎实的基础。

四、美化课文插图,提升教育价值

“部编本”语文教材与原人教版语文教材相比,从原来的小开本变成了大开本,大课本、大汉字、大插图,显得特别大气优雅。“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插图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如《江南》等很多课文的插图,用的都是中国传统水墨画的风格,饱含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让人耳目一新。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插图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科书编者根据课文内容精心安排并绘制的,对帮助学生学习字词理解课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课程资源。这次“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插图,不仅增加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还增添了儿童的情趣,如《小小的船》和《四季》的课文插图中隐藏着带有笑脸的星星、荷叶等细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特别是第14课《小蜗牛》没有全文注音,和第1至13课不一样,课文中只有个别难读的字注音。为了帮助学生阅读,这篇课文采用了连环画式的插图绘制方式,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图文对照的方式进行猜字读文,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因此,在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时,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掘课文插图的教育价值。

首先,要善于运用课文插图指导学生识字阅读。如教学《小蜗牛》一课,根据本课是连环画插图的特点,可以先让学生图文对照读课文,打乱课文中四幅插图的顺序,让学生重新排列,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明白课文主要写的是小树林里春夏秋冬的四季景色;接着让学生图文对照学课文,在欣赏每一个季节的美景时,在图画的帮助下猜读不会认的字,如“蜗牛”的“蜗”、“发芽”的“芽”,“草莓”的“莓”等生字;最后图文对照用课文,借助图画,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词句,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季节的景色。

其次,要善于运用课文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如教学《明天要远足》一课,除了课文中说到的“那地方的海,真的像老师说的,那么多颜色吗”和“那地方的云,真的像同学说的,那么洁白柔软吗”之外,借助课文第2幅插图(高大的椰树、金黄的沙滩、漂亮的贝壳……),引导学生看图观察,展开想象,还有哪些美景也会让你睡不着?并进行说话练习:“那地方的__,真的像__说的,那么__吗?”使学生在看图观察、语言实践、移情体验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体会主人公激动期待的心情。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部编本”语文教材有很多创新之处,只有认真研读教材,明确教科书编者的编写意图,才能用好新教材,探索新教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推进语文课程的改革。

3.一年级上册语文《大小多少》教学设计 篇三

2012年,教育部开始组织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简称“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工作,旨在发挥主流教材的示范引领作用。历经四年半时间,经过十多次评审,2016年秋季全国许多省市中小学正式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先认字再学拼音,新选课文,增加古诗文教学,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部編本”语文教材有了许多新变化,体现了很多新理念。从2014年起,杭州市下城区、江干区、桐庐县等部分学校已经先行试用“部编本”一年级语文教材,在两年的试用中积累了不少教学经验,我们特地选编了一组文章,供大家学习借鉴。

“部编本”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共有八个单元,分识字、汉语拼音、课文三个板块编排,其中识字两个单元,汉语拼音两个单元,课文四个单元,写字和口语交际贯穿在这三个板块之中。“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编写中有哪些特点?如何针对课文的编写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

一、减少课文数量,加强课外阅读

“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编写的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课文的数量减少了。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共有20篇,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只有14篇,但是在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中增加了“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在第一单元中增加了“快乐读书吧”栏目,阅读教学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而有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给出了第一、二、三学段课外阅读总量分别不少于5万字、40万字、100万字的具体要求,在“教学建议”中又提出了“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实施意见。语文学习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仅靠读一本语文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大力开展课外阅读。“部编本”语文教材减少课文数量、增加“和大人一起读”和“快乐读书吧”栏目,目的就是要把课外阅读纳入语文教材,增强教师、学生、家长开展课外阅读的意识,把课外阅读落到实处,努力建构一个由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大语文课程体系,并通过师生共读、亲子阅读等活动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组织好“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等新栏目的教学,避免课外阅读流于形式,这在“部编本”语文教材使用中显得尤为重要。

“和大人一起读”在一年级上册教材中共安排了八次,编排在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之中。如何开展“和大人一起读”活动?首先,要落实“和大人一起读”中“读”的内容,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兔子乖乖》《剪窗花》等儿歌、童谣、儿童诗、儿童故事,还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学情,采用“1+X”的方式,用一篇带多篇,适当拓展课外阅读材料。其次,要明确“和大人一起读”中“大人”的概念,可以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老师、邻居的大哥哥大姐姐等,泛指一切可以指导学生阅读的人。再次,要把握“和大人一起读”中“一起读”的方式,可以是学生读给大人听,也可以是大人读给学生听,还可以是大人和学生共同读。建议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读教材中的内容,教给学生朗读、诵读、对读、表演读等各种“一起读”的方法,鼓励学生在课外用教师教的方法“和大人一起读”。当然,“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也可以和课文教学进行整合。如教学课文《秋天》之后,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本单元“和大人一起读”中的阅读材料《小松鼠找花生》,体现课内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

“快乐读书吧”编排在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目的是通过此栏目学习,拉开本学期课外阅读的序幕。一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中,呈现了“和爸爸妈妈一起读故事书”“和同学们一起讲故事”“周末在书店里看图画书”“学了拼音可以读更多的书”四幅插图,很好地体现了“读书真快乐”的阅读主题。建议教师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教材中的四幅图,交流课外读过的书,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并和学生一起讨论本学期的读书计划:读书的内容,可以是故事书,可以是图画书,也可以是课文拓展类的书,如学习课文《青蛙写诗》后引导学生读作者张秋生写的童书;图书的来源,可以是学校图书室里的书,也可以动员学生买一本书来进行图书漂流活动;读书的时间,可以每个月开展一次班级读书会,也可以和教材中的“和大人一起读”栏目进行适当整合;读书的成果,可以通过讲故事、朗读等比赛活动方式进行展示,也可以通过“读书存折”等档案记录方式进行呈现。总之,“快乐读书吧”一定要让学生真正读起书来,把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放在首位。

二、更新课文内容,关注儿童生活

翻阅“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文目录,就会发现课文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年级上册14篇课文中,保留了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小小的船》《四季》《影子》《比尾巴》《雨点儿》《雪地里的小画家》六篇课文,把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课文《乌鸦喝水》提前到现“部编本”的一年级上册,新增加了《秋天》《江南》《青蛙写诗》《明天要远足》《大还是小》《项链》《小蜗牛》七篇课文,新选课文占全册课文的50%。

从新选课文的内容来看,“部编本”语文教材很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强调的“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的要求。比如,用汉乐府《江南》替代了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古诗《静夜思》。从教材试用的情况看,《江南》一诗中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清新优美的意境,更受学生喜欢。特别是第七单元中的三篇课文都是新选课文,《明天要远足》写出了孩子们远足前一晚上睡不着觉的激动期待之情,《大还是小》写出了一个渴望长大的孩子的真实想法,《项链》写出了孩子们在沙滩上嬉戏游玩的快乐场景,它们的时代性、生活性非常强,既体现了教材选文“以生为本”的编写思想,又体现了从课文阅读向学生生活延伸的教学理念。

在教材使用和课堂教学时,建议教师把课文阅读和学生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首先,在读课文学字词中联系学生生活。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部编本”一年级上册要求识字300个,其中课文中识字147个。在阅读中识字、在识字中阅读是低年级课文教学的重要策略。识字的方法有很多,结合生活识字是重要的识字方法。如教学《秋天》一课中的生字“秋”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秋天的景色,结合高粱红了、庄稼丰收等生活场景,更加形象而有意义地识记“秋”字。

其次,在課文内容理解中联系学生生活。“部编本”语文教材很多课文后面的练习已经提示了阅读理解和学生生活有机结合的要求,如《明天要远足》的课后练习是“你有过这样的心情吗?和同学说一说”,《大还是小》的课后练习是“你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等。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充分用好这些课后练习,在课文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进行交流,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改进课后练习,聚焦语文要素

与原人教版语文教材相比,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后练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练习的要求变得更加明确,语文的实践性、语用性更强。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后面的识字、写字、朗读三项基本练习,没有具体的指导要求,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后面的练习,明确提出了具体的指导要求。如《秋天》一课,识字中除了呈现要求认读的“秋、气、了、树、叶”等10个生字外,还在生字上面提示了本课重点学习的偏旁——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写字中除了呈现要求书写的“了、子”等4个汉字外,还在“了”字的左边提示了本课重点学习的笔画——横撇;朗读中除了要求“朗读课文”外,还提示了本课朗读指导的重点——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这次“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是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方式,一条是“内容主题”线,但不像原人教版语文教材那样每个单元都有一个鲜明的人文主题,内容主题相对来说比较宽泛;另一条是“语文要素”线,就是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因素分成若干个“点”(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在备单元的课文导语或课后练习之中,并有梯度地螺旋上升。这样编写教材的最大好处是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的学科性质,突显语言文字的学习运用,便于一线教师把握课文教学目标,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

教师在解读“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时,要从“人文主题”的思维中走出来,抓住课文后面的练习认真研究课文教学中的“语文要素”。

首先,要把握好同一篇课文在现“部编本”语文教材和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教学要求的区别。如《小小的船》一课,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课后练习的要求是“我会说:弯弯的月亮像

。蓝蓝的天空像

”,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中课后练习的要求是“读一读,照样子说一说:船(小小的船)、月儿(弯弯的月儿)”,这样的练习设计更加符合《课程标准》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的目标。再如《比尾巴》一课,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课后练习的要求是“你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把你喜欢的季节画一画”,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中课后练习的要求是“你喜欢哪个季节?仿照课文说一说”,这样的练习设计更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要求。

其次,要把握好同一目标在不同课文中呈现出的循序渐进的教学要求。如朗读课文,这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原人教版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中都是千篇一律的“朗读课文”四个字,看不出教学层次的变化。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将“朗读课文”这个要求细化成三个教学层次:第1课《秋天》的课后练习要求是“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第5课《影子》的课后练习要求是“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第8课《雨点儿》的课后练习要求是“读下面的句子,注意读好停顿”“分角色朗读课文”。这些要求很好地体现了从“读准字音”到“读好停顿”再到“角色朗读”的教学梯度。

再次,要在课文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基本的阅读能力。“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后练习,非常重视学生在课文阅读中提取信息能力的培养。如《青蛙写诗》的课后练习“说一说青蛙写诗的时候谁来帮忙了”,《项链》的课后练习“说一说,大海的项链是什么”,《雪地里的小画家》的课后练习“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他们画了什么”,《乌鸦喝水》的课后练习“说一说乌鸦是用什么方法喝着水的”,从提取单个信息到提取多个信息,从提取明显的信息到提取隐含的信息,从直接提取信息解释到灵活选择信息解释,要求逐步提高。教师在课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课后练习,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根据问题在文中圈画关键词句等习惯,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简单推论的分析能力,为后续发展学生在阅读中整体感知、形成解释、作出评价、解决问题等能力打好扎实的基础。

四、美化课文插图,提升教育价值

“部编本”语文教材与原人教版语文教材相比,从原来的小开本变成了大开本,大课本、大汉字、大插图,显得特别大气优雅。“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插图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如《江南》等很多课文的插图,用的都是中国传统水墨画的风格,饱含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让人耳目一新。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插图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科书编者根据课文内容精心安排并绘制的,对帮助学生学习字词理解课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课程资源。这次“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插图,不仅增加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还增添了儿童的情趣,如《小小的船》和《四季》的课文插图中隐藏着带有笑脸的星星、荷叶等细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特别是第14课《小蜗牛》没有全文注音,和第1至13课不一样,课文中只有个别难读的字注音。为了帮助学生阅读,这篇课文采用了连环画式的插图绘制方式,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图文对照的方式进行猜字读文,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因此,在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时,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掘课文插图的教育价值。

首先,要善于运用课文插图指导学生识字阅读。如教学《小蜗牛》一课,根据本课是连环画插图的特点,可以先让学生图文对照读课文,打乱课文中四幅插图的顺序,让学生重新排列,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明白课文主要写的是小树林里春夏秋冬的四季景色;接着让学生图文对照学课文,在欣赏每一个季节的美景时,在图画的帮助下猜读不会认的字,如“蜗牛”的“蜗”、“发芽”的“芽”,“草莓”的“莓”等生字;最后图文对照用课文,借助图画,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词句,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季节的景色。

其次,要善于运用课文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如教学《明天要远足》一课,除了课文中说到的“那地方的海,真的像老师说的,那么多颜色吗”和“那地方的云,真的像同学说的,那么洁白柔软吗”之外,借助课文第2幅插图(高大的椰树、金黄的沙滩、漂亮的贝壳……),引导学生看图观察,展开想象,还有哪些美景也会让你睡不着?并进行说话练习:“那地方的

,真的像说的,那么

吗?”使学生在看图观察、语言实践、移情体验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体会主人公激动期待的心情。

4.一年级上册语文《大小多少》教学设计 篇四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中心小学 刘丹霞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识字

(二)第二课 教材简介:《比一比》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二的第二课,课文由一幅农家小院风景图、8个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和一首儿歌组成。美丽的农家小院,温馨的生活场景,其间有黄牛、花猫的悠闲,有鸭子、小鸟的嬉闹,还有杏子、桃子、苹果、红枣的甜蜜。琅琅上口的韵文传达出一种暖暖的情感。

设计理念: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汉字所表示的事物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本设计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帮助学生在所学汉字及其表示的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从中体会学习汉字的基本规律。在识字、读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字词练习说话,体现学用结合。

学情分析:

经过11周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汉字的笔画名称和汉字书写的笔顺规则,基本掌握了汉语拼音拼读的方法,并学习了一组课文。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汉字所表示的事物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本设计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帮助学生在所学汉字及其表示的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从中体会学习汉字的基本规律。在识字、读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字词练习说话,体现学用结合。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认识一种笔画“竖钩”和一个偏旁“提土旁”。

2、知道“多-——少”、“大——小”两对反义词,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正确使用量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能够认真观察图画及周围的事物并练习说一句完整的话。

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写字。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资源准备:生字词卡、PPT课件、笔、球等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说图引趣

1、“比一比”的游戏:教师手中拿不一样长的笔让学生比长短、多少,出示不同的球让学生比大小等,引出课题《大小多少》。

2、课件出示课本插图,引导学生们观察图上都有什么?

3、全班交流。

二、自主识字、教给方法

1、谁能借助图画或声音的提示读出这些词语?

2、出示八个词语,看老师已经把词语都召集到这里,你能读一读么?

3、词语分类。引导同学们看看这些词语都和什么有关,把它们分成两类。

4、现在我们要带生字宝宝出门了,千万别喊错它们的名字呀。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5、去掉拼音你还会读么?开火车读一读。

6、讨论学习:和同桌说说你早已认识了哪个字,怎么认识的?有什么好方法。

7、交流汇报。

(1)熟字加笔画:小→少

(2)熟字相加:木+口→杏 君+羊→群

(3)熟字加偏旁:犭+苗→猫

(4)熟字换偏旁:跳→桃 棵→颗 谁→堆

(5)形近字比较:牛—午

三、学习童谣、积累量词

1、自读课文。学生自己借助轻声读一读课文。

2、个别读。请4位同学接读课文。评议。

3、小组读。比一比,看那个小组读得好。

5、男女生分读、全班拍手读。

6、学习量词的正确使用。师故意念错课文引出量词。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体会量词“群、颗、堆”的正确使用。

四、指导写字、重在激励

1、出示汉字“小、少”,引导观察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异同点。

2、指名示范书写,师板书,重点指导竖钩写法。

3、生书空、描红、练写,师巡视指导。

4、评议、交流。

五、迁移学习、巩固延伸

1、请把这首儿歌读给爸爸妈妈听。

2、争当小诗人,仿照课文编一编儿歌。

板书设计:

7、大小多少

大——小 多——少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识字儿歌

拼拼音节,读准音;

看看结构,认清形; 连成词语,理解义; 自己学习,记得清。

二、复习课文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生字。

2、齐读词语和韵文。

3、指名背诵。

三、尝试创编,巩固反义词

1、教同学们理解反义词:让同学们再看图片,对照课文,教师引导,发现反义词。大—小 多—少

2、游戏形式,巩固识字

反义词对对碰。如:

师:我说大。生:我说小。

生:我说多。生:我说少。

生:我说上。生:我说下。

生:我说里。生:我说外

3、教同学们学会词语搭配,对量词的运用形成印象。同学们尝试创编,教师指导。鼓励同学们大胆表现自己。如:

一个大,一个小,一头大象一只鸡。一边多,一边少,一堆花生一颗枣。

四、指导书写

1、看清字形,注意笔画、笔顺。

(1)灯片出示田字格中的“牛、羊”两个字,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笔画的相同之处。

(2)多媒体动画演示字的书写笔顺。

2、书空描红。(学生书空后按笔顺描红。)

3、学生写字,教师指导。

学生在课本剩下的田字格中认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矫正学生的写字姿势、握笔方法、运笔情况、字的间架结构情况。

4、展评修改。

四、总结全文

教师总结,鼓励同学们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中的不同,乐于尝试创编活动。

板书设计:

7、大小多少

大——小 多——少

5.一年级上册语文《大小多少》教学设计 篇五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大小

1.在( )里填上“>”、“<”或“=”。

4( )5

3( )8

5( )1

6( )4

6( )8

5( )9

4( )1

6( )5

1( )3

6( )7

5( )5

7( )0

7( )8

7( )5

3( )2

3( )9

2+2( )3

2+1( )3

0+5( )5

5( )2+2

4+3( )8

6-6( )4

7-2( )4

5( )2+2

6+2( )6

7-5( )8

6+2( )8

9-5( )4

4+4( )8

3+5( )9

7-8( )2

2+5( )8

2+3( )4+1

7-5( )5-4

8-2( )3+3

6-3( )7+1

6+2( )1+7

8-5( )9-6

4+3( )8-1

6+3( )3-2

7+3( )5-3

4+2( )2+0

4+6( )3-1

5+3( )6-4

2+4( )5+1

2-4( )3+5

4+5( )8-2

2+5( )8-5

2.谁大谁小,你知道吗?

1○3 7○7 9○6 1○0

5○9 8○1 0○10 8○1

3○6 1○2 5○2 2○4

3○3 9○1 5○0 2○8

3.写出5个大于3的数。

( ) ( )( ) ( ) ( )4.

4.写出4个小于8的数。

( ) ( )( ) ( )

5.把下列的数字比5大的挑出来。

10 5 2 3 6 9 1 2 7 8 4 0

( ) ( ) ( ) ( ) ( ) ( )

6. 在○里填上“>”、“<”或“=”。

0○5-4

0+5○5

4-3( )2

1-1( )0

5-0○3

4-3○0

5-0( )4

0+0( )0

5-5○0

0+2○1

4-4( )8

2+3( )7

7、比较大小

(1)把下列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3 6 5 9 4 8

﹍﹍<﹍﹍<﹍﹍<﹍﹍<﹍﹍<﹍﹍

(2)把下列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7 6 5 10 4 9

﹍﹍>﹍﹍>﹍﹍>﹍﹍>﹍﹍>﹍﹍

(3)把下列算式按得数从小到大排起来。

9-3 4+5 2+2 7-6 8-6 5+3

﹍﹍<﹍﹍<﹍﹍<﹍﹍<﹍﹍<﹍﹍

(4)把下列算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3+5 9-7 6-5 3+1 6+3 10-7

﹍﹍>﹍﹍>﹍﹍>﹍﹍>﹍﹍>﹍﹍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家庭作业

一年级数学家庭作业1

一、计算

2+2= 2+3= 4+5= 3+3= 3+4=

5+5= 7+2= 5+2= 6+3= 8+2=

9-2-4= 6-4-1= 10-4-2= 9-2-1=

7-2-1= 9-7-2= 1+2+2= 8-5-3=

8-5-1= 4-2-2=

二、填空

4+( )=9 6+( )=9 ( )+7= 7

4+( )=6 1+( )=5 6-( )=3

( )+4=6 3+( )=8

三、比大小

1+1 O 1-1 1+2 O 3-2 1+3 O 4-3

1+4 O 8-4 1+7 O 4+4 1+5 O 1+6

6-1 O 1+7 7-2 O 1+8

四、应用题 列算式

草地上有3只小狗,又跑来5只小狗,现在有几只小狗?

一年级数学家庭作业2

一、计算

4+4= 7+3= 3+6= 2+6= 4+4=

9-1= 9-4= 8-5= 6-2= 8-3=

2+3+5= 8-6-2= 2+1+5= 5+4+1=

8-2-5= 4+1+1= 8-1-6= 5+2+1=

4-1-3= 10-4-5=

二、填空题

( )+3=10 ( )-2= 1 ( )+4=9

( )-2=0 ( )-5=1 ( )-4=3

( )-4=1 ( )-8=2

三、比大小

1+1 O 1-1 1+2 O 5-2 1+3 O 8-3

1+4 O 7-4 1+7 O 4+4 1-5 O 1+6

6-1 O 1+7 7-2 O 1+8

四、应用题 列算式

小河里有4条鱼,游走了1条,还剩几条?

一年级数学家庭作业3

一、计算

7-2= 7-5= 8-4= 7-4= 7-3=

8-7-1= 8-3-1= 7-1-1= 10-2-8=

9-8-1= 3+4+1= 8-5-2= 2+3+1=

3+4+3= 2+5+3=

二、填空题

( )+0=9 ( )-6=3 ( )+6=10

( )+9=9 ( )+6=9 ( )+2=10

( )+8=9 ( )+3=4

第三题 比大小

9-8O1+9 1+9O9+1 1+6O2+2 4-1O 5-1

2+1O2-1 2+2O2-2 2+3O6-3 4-1O2+4

第四题 应用题 列算式

6.一年级上册语文《大小多少》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 学生经历比较事物多少的过程,体验具体的比较方法。

2. 通过比较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3.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 比较方法的理解

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引导操作,探究新知

三、练习与拓展

四、小结

学生都兴奋起来

独立观察。

同伴合作数出每种动物的个数。

集体汇报数数的方法。

用语言表述熊与鹿的多少。

用式子表示比较的结果。

独立思考。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同桌之间开始交流。 师:小朋友们,今天动物乐园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它们想比比看哪种动物来的只数多呢!你们想不想去参加它们的活动呀?

1.出示动物乐园图。

师:小朋友们快看,动物乐园热闹极了。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动物,它们各有几只,好吗?请小朋友们自己在心里数一数,一会儿我们来汇报一下。

2.汇报交流。

师:你看到了哪些动物?各有几只?(学生:4只小鹿,5只小白兔,4只小熊,3只猴子,2只小鸟。)

3.动手操作。

(1)师:谁愿意用动物头像来表示你观察到的图上的各种动物呢?

(2)师:请其他同学也在下面摆一摆,你看到了几只什么动物?请用学具表示出来。

(3)学生摆完,引导学生观察评价,摆出来的和看到的一样吗?

4.设疑激趣。

师:来了这么多的动物,你们想了解一下吗?到底哪一种动物比较多,我们把它们比一比好吗?(板书课题)

5.探究方法。

(1)认识同样多和“=”(熊和鹿比)。

A.师:咱们先把熊和鹿作比较,那么这两种动物,谁多,谁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B.动手操作。

比较两种动物谁多谁少,可以用摆的方法来比较,那么要怎么摆呢?让大家一眼看出谁多,谁少,或者同样多。请大家先想一想,再动手摆一摆。

C.展示、交流。

谁愿意到前面来摆一摆?其他同学摆的方法和他一样吗?有没有不同的摆法?(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摆出了不同的图形。)

D.大家评议:黑板上的每一种摆法,是怎样进行比较的呢?

(学生观察到用排队的方法,小熊排一队,小鹿排一队,一个与一个对齐,这样就可以很快比较出来。)

认识“=”。

①揭示同样多:熊有4只,鹿也有4只,熊和鹿的只数一样,我们就说它们的只数……(“同样多”“一样多”)。

②认识“=”:熊有4只用数表示写几?鹿也有4只,用几表示?4和4同样多或者说相等,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的相等关系呢?谁知道?

谁会写“=”?

板书:4=4;读作:4等于4。

③指导书写“=”。(2)认识“>”“<”(兔和猴比、猴和鸟比……)。

A.师:接下来你们想把哪两种动物进行比较?这两种动物怎么比较,比的结果是什么?可以先摆一摆,再说一说。

①怎么比?

②比的结果?[引导学生表述:谁比谁多(少)。]

(3)认识“>”“<”(5和3比)。

A.师:5比3多,在5和3的中间要用一个什么符号表示?你们知道吗?

谁会写“>”?

这个式子5>3怎么读?(5大于3。)

B.师:5比3多,用“>”表示,那么3比5少,还可以用“>”表示吗?

那么应该用什么符号表示呢?(把大于符号调过方向。)

“<”的名字叫小于号。

这个式子3<5怎么读?(3小于5。)

C.指导书写:“>”“<”。

D.练习使用:“>”“<”。

引导发现:开口朝大数,尖角对小数。

1.师:在这么多的动物里面,哪种动物最多,哪种动物最少?(小鸟最少,小兔最多。)

2.师:其他的动物比较的结果怎样?小朋友们能不能自己完成?同桌交流,说一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也可以用数字表示它们比的结果。

3.在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比较的知识?

这一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兴趣!

从动手动脑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利用教材主题图创设情境,以孩子们喜欢的故事形式导入新课,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后,让学生自己在心里数一数,在班级汇报时说一说,在自己的桌面上摆一摆,引导孩子动脑、动口、动手,全方位地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利用顺口溜便于孩子们记住“>”“<”

练习中引导学生想办法分辨记忆“>”“<”。

更好的让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给学生进行梳理。

作业设计:

独立完成第13页练习题。

小猴比小熊少3○4小鹿比小兔4○5

小熊比小猴多4○3小兔比小鹿5○4

最多最少

5.填一填。

7○34○93○35○810○1

2>□6>□6=□□=8□<9

板书设计:动物乐园

4=4读作:4等于4。

开口朝大数,尖角对小数。

7.一年级上册语文《大小多少》教学设计 篇七

关键词:思维导图,一对一教学环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在一对一网络环境下, 语文教学在积极探索着教与学方式转变的最佳模式, 但一直蹒跚前进不尽如人意。其原因之一是, “语文教学难以构建简明易学的可操作性知识和能力体系, 首先是因为没有明确清晰的概念体系作支撑。学生最基本的概念不明, 是语文教学的硬伤”。[1]所以积极探索一对一网络教学环境下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是提高语文教学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

●构建一对一网络教学平台

我校实行一对一网络教学, 是在深圳市福田区政府推动下进行的, 我校参与网络教学实验班的学生使用的是e Class网络平台。

●思维导图在一对一教学环境中的作用与价值

1.有利于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的训练

思维导图有一定的形式, 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每位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 同样的内容、同样的提示, 不同的学生可以做出形式不一的思维导图, 这样, 既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有利于促进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一对一环境下的思维导图教学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 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提供平台、提供媒介。学生们针对某思维导图作品进行欣赏、评价, 对作品中出现的缺少知识点或知识层次等问题, 及时提出建议, 作品的作者根据大家的建议修改或订正, 实现了作品时时交流, 打破了传统教学条件下, 学生作品只能由教师评改的限制。

3.有利于形成资源共享的开放空间

登录e Class平台的“互动课堂”, 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上完成思维导图后, 点击“提交”, 教师的网络平台就会呈现每位学生所作的思维导图。想查看哪位学生的作品, 只需点开通过“投射”, 全班即能欣赏到这位学生的作品, 大家可以对其作品进行点评、补充。这样, 教学空间实现了开放, 也实现了资源利用的最优化和最大化。

4.真正实现个性化学习

e Class网络平台是个性化学习平台, 特别是思维导图功能区, 不仅有文字叙述, 还兼带画板、画笔、橡皮擦、各种颜色、符号、小装饰等功能。学生完成思维导图后, 可以随心所欲, 写上自己喜欢的话语, 如读后感、体会等;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贴图装饰, 满足自己的视觉。

●思维导图在一对一教学环境中的应用

1.教师的设计策略

笔者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人与动物 (单元整合) 为例进行分析与探讨。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 以思维导图为线, 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 使学生的学习方法相互渗透, 有机整合。在分享教材上有关动物的感人故事的同时, 唤起学生热爱动物, 保护动物, 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学习者分析:笔者的班级从五年级上学期便开始充分利用一对一网络平台进行常态教学, 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从五年级下学期开始, 笔者又开始尝试思维导图理解课文、列习作提纲, 升入六年级后, 一直在尝试单元整合教学, 即把整个单元的课文用思维导图贯穿起来, 有了前面几个单元做铺垫, 笔者认为在本单元 (整合) 用思维导图理解课文可行性很强。

导学目标:1继续练习用最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2学习作者将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3感受动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引起人们自觉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制作网络教学“互动课堂”:利用网络平台“互动课堂”, 笔者设计了“本单元学习目标、思维导图理解本组课文、朗读录音体会情感、学习内容及时检测、欣赏图片说故事、谈感受、及时上网找相关新闻与故事并交流分享”等学习活动。尤其是针对课文用思维导图理解, 笔者依托e Class网络平台的思维导图功能给出了学习支架。

2.学生的学习过程

课前, 笔者提前进入“互动课堂”, 学生用自己的账号也登录进入。

师:通过老舍先生的笔触我们感受到了猫的可爱, 因为冯骥才先生的细心呵护, 怕人的珍珠鸟能和他和谐相处, 即将葬身大海的人们居然能被海豚挽救生命, 这些发生在人与动物之间的一幕幕, 让我们为之动容。今天我们就用思维导图的方法走进第七单元“人与动物”主题阅读。 (生齐读课题, 默读并知晓本组课文学习要求)

(1) 自主学习提素质

要想达到真正的自主学习, 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制定适当的目标。特别对于小学生, 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慢慢形成, 给学生的导学案不能过难, 也不能过于简单, 并且要求一定要具体。目标要能使学生跳一跳能够得着, 才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本组课文学生根据教师给的导学案, 自己在书上或本子上提前圈点标注, 写体会;有的小组做成了简单的PPT。课堂上, 根据本组课文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笔者给出了做思维导图的三点提示:每篇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每篇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每篇课文的写作有什么特点?

(2) 小组合作促交流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笔者从四年级接班始, 就积极探讨小组合作学习, 班级现有39人, 6~7人为一组, 每组都有从1~6 (7) 号的编号。这样笔者的班级按异质分为六组, 每组有学习组长、纪律组长、作业组长及成员。针对本组课文, 每个成员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了思维导图。因为“概念图是实现课堂互动、开展协作学习的有力工具”。[2]所以在小组长的带领下, 从1~6 (7) 号逐个交流, 大家对争议的地方进行讨论, 笔者来回巡视, 给予指导与补充。最后各组向全班推荐做得比较好的思维导图, 和全班学生交流、讨论、修正, 在互相质疑中达到学习效果。

(3) 学习效果——迁移学习拓思维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全班质疑、讨论修正, 大部分学生基本掌握了本组课文的基本结构、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及写作特色。这样, 使用一对一教学平台, 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达到了目前各个地方提倡的高效教学。当然, 学生用思维导图理解文章的能力也潜移默化地迁移到了其他学科、其他领域, 如习作、英语课、复习课等, 学生也开始使用思维导图梳理习作提纲、理解概念、梳理课文, 这就大大开拓了学生思维能力。

3.教后反思

本节课是教师整体把握教材并根据学生实际整合的一节课。课前学生充分预习, 组长分配任务, 组员各司其职进行找句子、说体会、诵感情、制作PPT等。课中, 制作思维导图的环节充分显示出一对一网络教学作品共享的特色。

一对一网络环境下, 思维导图作为教师教学的工具, 能有效地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 帮助学习者建立整合的、结构化的知识, 提高教学效率。思维导图作为学习的工具, 把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不管是新授课、复习课或其他学科的课, 最终都能促使学生快乐、高效、有创造、个性化地学习。

参考文献

[1]王迎春.概念图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改教学·课堂, 2011, (12) :62-64.

8.读书的多少和写作的大小 篇八

20世纪70年代初,我刚上小学。这个时期要想读一本课外书,真是太困难了。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几乎没有课外书读,这种情形,一直持续了近十年。印象里,我读过为数不多的几本小人书,其中一本叫《虎子敲钟》,封面都被我翻烂了。虎子为了按时替父亲敲响生产队早上出工的铁钟,晚上不敢睡觉,吃辣椒提神,辣得龇牙咧嘴,这个细节,我现在还记得。我还津津有味地读了一本借来的书,名为《副词、虚词、连词》。书是很早以前出版的,书页发黄,字体是繁体,书中举的例子,引用的全是名家的话语,或是名著中的句子,我从这本书中知道了巴金、老舍、冰心这些大作家和他们的著作。然而在那个年代,他们的书是禁书,我看不到。后来,我得到一本书——《有永动机吗?》,是1957年出版的,内容主要讲物理方面的一些原理,我一遍又一遍地读,倒也获得了一些基础知识。假如那时我能读到一些天文学方面的书籍,就不会闹出一个大笑话了。那是一天早晨,我走在上学的路上,太阳又红又大,如剪纸剪下的一样。我看得入丁迷,突然有了一个发现:太阳右边往下一点儿,有一个黑点!这可了不得,我觉得世界上就我一个人看到了,如果别人也看到了这个现象,我就失去了出名的机会。当天在课堂上,我无心听课,给北京天文台写了一封信,报告了这个重人消息。然后,我天天等待回音,也盼望得到奖励。一个月后,我收到了回信,信中说我的这利,精神很可贵,只是这种现象,叫太阳黑子,是天文常识。许多年后,我写了一篇散文,题目叫《我发现了太阳黑子》,专门回忆这件事。

过去没有书看,逮住一本,就专心致志地看。如今书多了,我也变得“挑食”了,对于中意的书,我细心看,重复看;有的书,翻翻就过去了,只是了解个大栅。我觉得,人的精力和时间有限,在生活节奏快得让人跑步才能赶上的信息时代,博览群书变成了一个难以实现的愿望。但是,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有选择地读。比如文学类的书籍,我主要读中外名著,像《西游记》《三国演义》《茶花女》等名著,我几乎每年都读一次,这对我来说是一种享受,也得到了很多启发。单是《西游记》中的各式各样的植物,它们的名字、形态、生长的环境,作者都写得很具体、形象,这就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能在写作时简单地用“花草”来代替大自然中植物的丰富和多样。我喜欢鲁迅的著作,他的敞文、杂文、小说、书信、日记、译著等,我都仔细阅读,就是想全面了解我心目中敬仰的作家。从而在心中树立一个立体的鲁迅肜象。这样,对于鲁迅的为人为文,我就有了自己的判断。曾经有人主张重新评价鲁迅,甚至出现了诋毁他的言辞,在我看来,鲁迅的伟大,是谁也动摇不了的,作为中国骨头最硬的人,鲁迅永远是中华民族不死的魂魄。我的这些观点,是建立在对鲁迅了解的基础上的,不是被别人左右的。我觉得这样读书,才有意义。对于一些所谓的畅销书,我一般不看;对于别人说好的书,我也不盲从。我说的要多读书,不是什么书都读,要建立个人的阅读体系,读与写作相关的书,也常常读一些闲书、杂书,只要读出趣味,读得下去,我都愿意读。

我说的读书的多与少,就是从书海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图书,静下心来阅读,在阅读中享受读书的快乐。

小时候,我没有什么课外书读,无法享受阅读的快乐,只好在和小伙伴们的培戏中寻找快乐。我喜欢在外疯跑,遇见什么,总要探个究竟。记得我上学的学校,在一个高高的土台上,叫上寺台,教室都是平房,讲台旁边,盖着一块木板做成的盖子,下而是什么呢?上着锁,打不开,看不清,我觉得很神秘。听高年级的同学讲,下面是地道,这更让我好奇。一次上体育课,同学们在学校的院子中间发现一个地道入口。我大胆地钻入地道,猫着腰,往深处爬。地道里黑得什么也看不见,我爬了很长时间,看到一丝亮光,就凑上去看,发现自己竟然来到了我上课的教室的下面!隐隐听见几个同学在说话,我怪叫了几声,就顺着原路爬了回去。回到教室,发现受到惊吓的同学正在向老师汇报地道闹鬼的事情,而浑身是土的我,自然暴露了恶作剧者的身份。老师让我写一份深刻的检查,这也许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写作。在这之前,我写作文,都写一些很大的内容,题目一般是“祖国”“春天”等。我用的都是一些我平时摘录的所谓的好词,写得很空,往往把作文写成穿着花衣服的衣服架子。即使写亲人,也学着书本上的腔调,要写出父母的伟大言行,结果只能编造。而这份检查,我写了爬行在地道里的感觉,里头的黑暗、潮湿,落在我头发上的黄土,自己的心跳,我的惊慌和冒险的刺激,都写出来了。当然,我得承认自己不应该在地道里乱喊乱叫,还保证今后决不再犯类似的错误。检查交上去了,老师是不可能表扬我的。但是,很多年后,当我为写作不能提高而苦恼时,我想到了这篇检查。反思自己写作的不足,我发现,一味追求宏大的场面,总想包罗万象,结果往往相反,写出的文章没有血肉,没有灵气;而写小的,写细微的,写不起眼的,写被忽视了的,把这些写足写透,集合起来,反而更能体现出一种境界,表现出辽阔的生活画面。

我在写一个人的时候,一般会仔细观察,发现他平凡的一面并找出他的特点来,然后再动笔。比如这个人有一句口头禅,总爱在每句话开头的时候说“哦”,这就是他说话的一个特点;他抽烟,总喜欢把烟嘴在水里浸一下,这就是他行为的一个特点,等等。而这些特点,都和这个人的性格相关。我写了许多有关家乡的文章,其中的一条河、一个院落、一棵树、一顿饭,都是从小处写。这样写,实际上难度很大,对于我的观察力、表现力,甚至记忆力,都是一种考验。把这些“小”,的方面生动地写出来,集合在一起,就成了“大”的生活场景,以“小”见“大”,才能触动读者的神经,和读者产生共鸣。

我说的写作的犬与小,就是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一滴水里看世界,一粒沙中有乾坤,这个道理古人早就说明白了,我只是在努力实践而已。

作家登台

第广龙,1 963年生于甘肃平凉,现居西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石油作协副秘书长、甘肃省文学院荣誉作家。

9.一年级上册语文《大小多少》教学设计 篇九

一、教学目标

《大小多少》是一首儿歌,共四个小节。每小节有两行,第一行从“大小”或“多少”的角度进行简单比较,第二行通过具体事物,感受“大小”或“多少”。这首儿歌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

配合儿歌,有四幅对比图,形象地呈现了事物之间“大小”、“多少”的关系,提示学生不同大小、不同数量的事物要用恰当的量词来表示。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归类识字、图文对照等方法会认“多、少、黄、牛、只、猫、边、鸭、苹、果、杏、桃”12个生字。认识两个新偏旁:反犬旁和鸟字旁。正确书写“牛、鸟、小、少、果”5个生字和“竖折折钩”新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诵儿歌,了解大小、多少的对比关系。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头、只、群、个、颗、堆”量词的使用,学习并积累带量词“只”的短语。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认记本课12个生字。难点:初步了解“头、只、群、个、颗、堆”量词的使用。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生字卡。

五、课时:2课时

六、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练习说话,学习生字

1、秋天到了,到处是一片丰收的景象。我们的好朋友冬冬邀请我们一起到他的老家去做客。你们想去吗?

听到你们热情的回答,冬冬特别开心,他说只要能通过“对对子”挑战就能和他一起去老家。你们有信心通过吗?

对对子:

高——矮 胖——瘦 美——丑 冷——热 大——小 多——少

孩子们,你们可真厉害,全都是“对对子”高手!谁能告诉老师,这些对子里藏着什么秘密呢?(生:意思相反的、反义词)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题目就藏在这些反义词里。请大家拿出小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7.大小多少。

2、我们通过了冬冬的考验,来到了冬冬的老家。哇,这里多么美丽啊!有可爱的小动物,还有可口的水果……老师忍不住把它们请到了课堂上。

(1)出示第一组图画说话训练

同学们,在冬冬的老家,看到了什么?(生:黄牛、猫)(黑板上贴图画——黄牛、猫以及相关的生字卡片)这是我们的三个生字朋友——黄、牛、猫。借助拼音读一读。

(黄,三拼音节,比较难读,与班级里姓黄的同学的“姓”结合)(2)出示第二组图画说话训练

冬冬家可不止这些动物。还看到了什么?(生:鸭子、小鸟)(黑板上贴图画——鸭、鸟以及相关的生字卡片)(3)出示第三、四组图画说话训练

除了动物,冬冬家还有好多水果呢!你看到了什么?(生:苹果、枣子;桃子、杏子)(黑板上贴图画——苹、果、杏、桃、枣以及相关的生字卡片)

3、在冬冬的老家,我们看到了好多好多不曾看到的景象。老师把他们全请来了。(课件出示)和你的同桌说一说自己在冬冬老家看到了什么吧!聪明的孩子能把看到的都说进去。(生表达,师提示分类说)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一”声

1、冬冬家的景物可真多啊!它们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多,有的少,我们快去比一比吧!请大家把语文书翻到68页,看到课文。

2、要想读好这篇文章可不容易。冬冬来帮助我们了。

冬冬提示:“一”像一个魔术师,总会变换声调。有时读第一声,有时读二声,有时读第四声。

(学生读课文,老师巡视,了解情况)谁想当播音员,读给大家听听呢?(生个读、齐读)

(三)集中识字,认识偏旁,渗透“类别”

1、孩子们,你们的声音可真好听。冬冬为了奖励你们读得那么认真,他把今天的生字宝宝全部请到了现场,我们一起去认一认吧!

2、老师教苹、杏。哪一位小老师能像我一样带着大家读呢?(小老师教读,学生跟读。师讲解反犬旁、鸟字边。)

3、小老师们可真厉害,生字一点儿没难倒你们。冬冬提高了难度,把生字宝宝放进了课文的词语里,不知道你们还能不能通过挑战?(男女生比赛读)男孩子们,女孩子们,你们发现蓝色词语与红色词语有什么不同吗?(词语分类:水果、动物)

(四)学习量词,熟读课文,比大小和多少

1、冬冬又来考验我们了,他在在词语宝宝的前面加了一个(),你们快去文章里找一找,该填上什么?

出示:

一()黄牛一()猫 一()鸭子一()鸟 一()苹果一()枣 一()杏子一()桃

括号里的叫做量词,它是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使用量词很有讲究,每种物品都有自己的专属量词。(举例:一朵花、一棵树、一件衣服、一支铅笔等)

2、这些动物,植物是来比大小多少的。你们看哪儿多,哪儿少,什么大,什么小?

出示:

大——小 多——少

一头黄牛一只猫 一群鸭子一只鸟 一个苹果一颗枣 一堆杏子一个桃

3、一群和一堆都表示多,有没有区别呢?老师帮助你们一下,三五成群(出示图画:一群狗,一群小鸡,一群鱼,一群兔子。)一堆,表示很多,还堆积在一起。(出示图画:一堆米,一堆衣服,一堆书,一堆火,一堆雪。)读一读“堆”。(生读后发现“堆”说明物品,“群”说明小动物的,有生命的)

4、我们这节课学的生字、词语朋友真不少。生字、词语都认识了,也知道了课文内容,肯定能把课文读得更好了。(生齐读)

(五)学写生字,归纳总结,送量词歌

1、今天我们和冬冬一起去他的老家游玩了一番。不仅看到了许多景物,而且认识了很多的生字、词语,读会了课文。和你们共度了快乐的一节课,冬冬特别开心,他特意送来了一份特别的礼物——鸟(出示鸟的字源图)。

2、书写鸟字。鸟是独体字,笔顺要注意。第三笔是点,第四笔横折折钩,横折稍稍要拉宽,最后一横要拉长。(师提示书写姿势一尺一寸一拳远)

3、巡视指导个别学生写的字,帮助改正。

4、冬冬与大家共度了愉快的一节课,临别他把这首量词歌送给了我们,提醒要在生活中积累量词,别用错量词闹笑话。

出示:

10.一年级上册语文《大小多少》教学设计 篇十

师:走进数学的殿堂,感受数学的乐趣,你们高兴吗? 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部动画片。播放动画片。

看了刚才的动画片,你给大家说一说看到了什么呢? 生:我看到了有几只小白兔正在搬砖块呢。生:我看到了几只小猪在搬木头呢。生:我看到小鱼也出来加油了。

师:小朋友们,你最喜欢哪只小动物呀? 生:我最喜欢小兔子。师:小白兔有几只呢? 生:有4只。

教师在黑板上贴4张兔子图片 师:(边贴边数)1,2,3,4.小白兔在搬砖呢!每只小白兔搬几块砖啊? 生:每只小兔搬1块砖。

教师在每只小兔下面对应贴1块砖。问:小兔和砖谁多谁少呢? 生:小兔和砖同样多。

师:哦,同样多,为什么呢?

生:因为小兔子是4只,砖是4块,他们的数量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说小兔子和砖同样多。师:你说的可真好。

看一看,小兔子有4只,那么每只小兔搬一块砖(教师边说边连虚线),我们用一条虚线把他们连起来,你看:一只小兔对应一块砖,没有多余的。所以啊,我们就说:小兔和砖同样多。

板书:同样多。

师:小朋友们,继续在图上找一找:还有谁和谁同样多? 生:我还看见小猪和苹果同样多。

师:哦,小猪和苹果同样多。你能不能上来给大家摆摆呀? 生:大家请看:有3只小猪,(教师帮其把三只小猪贴在黑板上)还有3个苹果。(同样对应贴在黑板上)。小猪有3只,苹果也有3个,所以我说:小猪和苹果同样多。大家说我说的对吗?

生齐答:对。

师:我们来看,一只小猪对着一个苹果,(连虚线)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猪和苹果同样多。很好。再找找,还有吗?

生:我看见小猪和木头同样多。生:不对,不对。师:请你来说。

生:她是错的,小猪和木头不一样多。

师:两个小朋友的意见不一致了。到底谁说得对呢?我们还是一起来摆一摆,看一看吧。谁能像老师一样上来摆一摆。(教师撤掉苹果)生:有3只小猪,有4根木头。(贴4根木头)师:地上还有一根木头,对不对?请给大家讲吧!生:一只小猪对一根木头,木头有多余的,我们就说:木头多,小猪少。师:小朋友们同意吗?讲得好不好啊,我们用掌声来表扬她吧!

小朋友们,我们来看:小猪少,木头多。这届课我们就来学习“比多少”。你喜欢做游戏吗?下面咱们就来做一个“摆学具”的游戏。怎么玩呢? 同桌两个小朋友摆的同样多,听清楚要求了吗?开始吧!„„

师:谁来给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请你们来说一说。生:我先在上面摆了2个圆形的卡片,生:我在下面摆了2个三角形卡片。我们把它连起来(用手象征性的连起来),没有多余的,我们摆的同样多。

师:你们两个合作的可真好,请坐。

还想摆吗?这回啊老师要求小朋友一个摆的多,一个摆的少,看谁摆的又对又快。开始!„„

师:摆好了吗?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生:我先在上面摆了3个正方形,生:我再把5个圆形摆在桌子上面。这样我比她多两个。

师:小朋友们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同样多”,“多些”,“少些”的例子呢? 生:我们一共有6个人,男生有3个人,女生有3个人,所以男生和女生同样多,大家说我说的对吗? 生:我知道我铅笔盒里的铅笔比***铅笔盒里的铅笔要少。师:你们举得例子可真好,看来你们非常善于观察。这次我要看一看哪个小朋友反应最快?请看!巩固练习PPT出示练习

师:这是画的谁啊? 生:小猴和小猫。

师:是大家喜欢的小猴和小猫。看一看,谁多啊? 生:小猴多。

师:小猴多,能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走上讲台)它们都是对着的,就是小猴多出一个来,小猫少了一个,我认为小猴多,小猫少。

师:他说的好不好? 生齐答:好!

师:***,他说的怎么好了?

生:他说的很正确,并且声音很洪亮。

师:你评价的也很好,谢谢你们——表现的都非常好!一只小猴对应一只小猫,最后小猴有多余的,所以,小猴多。

师:好,我们再看!PPT出示:在少的下面画

师:小公鸡和小鸭在玩排队的游戏呢!猜一猜:谁少啊? 生:我觉得小公鸡少。

师:小公鸡少。你能上来给大家指指吗? 生:你们瞧,第1只小公鸡对一只,第2只小公鸡对一只,„„还余出1只小鸭子。师:你说的非常好,请回!

小朋友们,你知道了吗:公鸡少。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串漂亮的珠子,看一看哪种颜色的珠子多? 生:我觉得黄的珠子多。

师:黄色的多,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我是数出来的。师:上来数给大家听。

生:黄色珠子,1,2,3,4,5,红色珠子,1,2,3,4,所以我说黄的珠子多,红的珠子比较少。师:你数的可真好。他用的是数的办法来判断的,可以。生:我觉得也是黄珠子多,红珠子少,师:那你是用什么办法知道的呢? 生:我是一对对的来看。师:哦,说来听听。

生:一个黄的,一个红的,又一个黄的,又一个红的,„„最后剩下一个黄的,所以我说黄色的珠子多。红色的珠子少。师:她说的对吗/ 生:对!

师:咱们同学真爱动脑筋,这一道题就想出了那么多的办法。好,小朋友们再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礼物。看,是什么呀? 生:蛋糕

师:2盒蛋糕,这两盒蛋糕哪一盒少呢? 生:第二盒少。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啊? 生:我能上去说吗?

我是数出来的。大家请看,师:好,我们都看着呢!

生:我先来数第一盒,1,2,3,4,5,6,7,第一盒有7个,第二盒呢,1,2,3,4,5,6,一共有6块蛋糕,所以第二盒比第一盒少。生:上面都是同样多的,(哦,第一排都是同样多)再看第二排,„„ 师:好了,小朋友们,再看,又发生什么事了。(贴图片,)原来是有一群小狗在吃骨头呢!那么一只小狗啃一根骨头,骨头够不够吃啊? 生:够

师:都认为够吃啊?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这样知道的。先看外面的4根骨头,然后再看里面的3只小狗,骨头比小狗多,所以骨头够吃。

师:你能不能想个办法让大家一眼就看出骨头够不够吃。生:我可以上来摆一摆吗?

一只小狗对应一根骨头,最后余出一根骨头。所以大家知道这些骨头够这些小狗吃了。师:谁来评价一下,她这个办法怎么样?

上一篇:关于薪酬报告撰写的三点思考下一篇:不容易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