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传统作文

2024-09-22

传承传统作文(精选8篇)

1.传承传统作文 篇一

精选传承传统作文汇编10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传承传统作文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传承传统作文 篇1

前不久,我和其他小记者看了一场木偶戏。

这场戏主要讲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故事,因为全程都是说本地土话,实在听不清楚,只能靠妈妈翻译。不过也很开心,毕竟第一次看木偶戏,很新奇,想不到家乡还有这么有趣的艺术。

后来才知道,木偶戏是我们本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了不起。不禁对木偶戏的演员们充满了钦佩。

演出结束,我们找到演员们采访。这些老艺人的年龄都已有70多了,他们自己说“快不能演了”。

老演员们告诉我们,玉林本地的木偶戏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从唐朝的时候就有了。天啊,原来是那么久远的了,太不可思议了。“今天演的《薛仁贵三箭定天山》,就是为你们警醒,这是我们本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希望你们好好传承下去!”

不过说是这样说,老演员们感叹说“要想传承下去也是困难重重”,因为“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去高档次的电影厅看3d、5d电影,根本不愿意来这,更别说传承下来,到时候可能连会拿木偶的人也找不到……”,说到这儿,面前的这位老艺人眼里有一丝丝亮光,他流泪了。

木偶戏虽结束,我耳边却动荡着那位老艺人的声音,回想着老艺人说的话。真的,就连爸爸--电脑和手机几乎成为他最重要的宝贝,有谁有兴趣去关心那么“落后”的东西呢?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传承下去,确实值得人们思量呀!老艺人们和我外公那辈人的兴趣爱好,我们不可能只凭着学业单一地来传承。要想跨过这一个门槛,必须要接好这一棒,告诉后代们,一代代传承下去,这才可能永久地使它成为我们的骄傲。

就比如说我们的敦煌壁画,日子是一年年地过去,可是,总有一天它终究会消失,那我们的后代,就只能在它没有消失之前,尽量去把它拍成记录片,放在文学馆里存放着,给后人们看……我们的木偶戏也不例外,当然少不了影音资料,但如果我们继承了文化的传承,它就不会消失!

传承传统作文 篇2

作为一个中国人,可堪自豪的事物实在太多了。我们勤俭而诚恳,友善而勇敢,这是叫亿万炎黄子孙倍感骄傲的传统美德。

勤",是中国传统美德中最闻名于世的。中国人以农立,"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农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长年累月辛勤地劳动,以汗水换来硕硕丰成,造福子孙后代;同时也因为"勤",加上极富锲而不舍的研究精神,中国人创造了四大发明、圆周率、浑天仪、(本草纲目)等等智慧结晶,在人类历史上写下了极其光辉的篇章。

中国人是勇敢的,有傲气的。南宋名将岳飞以精忠报国的信念,燃起了他那不屈不挠的强烈爱国心志,为国家,为民族抛头颅,洒热血,奋勇抗敌,保卫河山;民族英雄文天祥,少有大志,终不肯向元人投降,最后从容就义。他曾说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何等壮烈感人的豪语!他们的忠义能与日月争光,在民族史册上,烙下了不朽的印迹!

中国人爱国,对自己的国家有着非笔墨可形容的深感情。爱国诗人陆游在遗作(示儿)中写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他对死亡泰然处之,临终时还念挂着国家民族的安危,是多么可敬可佩啊!北宋著名文学家及政治家范仲淹,忧国忧民,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充分反映出他"以天下为己任""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高贵情操。翻开中国历史,这样为国家、社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物比比皆是,林则徐、孙中山、周恩来等等,真是数之不荆(此两段说"爱国",例举的人物都是历史上的爱国人物,议论中有强烈的感情,用语形象,如"燃起了他那不屈不挠的强烈爱国心志"。)

孝道也是中国传统美德中的代表,它根植在人心。"卧冰求鲤""黄香暖席"的故事,广受传颂。而古诗里的人物花木兰更是家喻户晓,她为免老父再受征战沙场的痛苦,决心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孝女。

反观现今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渐疏离,变得淡雹冷漠,这些奠基在利益上的人际关系,缺乏彼此的互谅关怀,完全没有温情可言;而家庭不和、子女忤逆引发的伦常悲剧,差不多每天都可在报纸上读到,在新闻报导中儿女一朝飞黄腾达后,便对父母置之不理,任由父母风餐露宿的事已屡见不鲜;人们的浮夸作风,自以为是、吊儿郎当的处世态度随处可见,实际上,这种人是名副其实的"井底之蛙",常不可一世地自我吹嘘,对他人的才华不屑一顾,甚至冷嘲热讽,完全不明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道理,这的确是现今社会的一大哀歌。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若这些社会弊病越来越多,越积越深,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固不能想象,也不敢想象。

我认为,中国传统美德是医治社会弊病的灵丹妙药。在这个时代,有重新提倡其价值的必要,以廓清社会歪风,为年青的新一代培养优良的品行、淳朴大方的风度,重见我国道德文化的光芒。

孟子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者,正圆之器;距者,正方之器”。所以,我们应当时时刻刻都遵守规则。规则不仅保证着我们在工作中,学习中和生活上的公平公正,带给我们高效率,甚至保证着我们的心灵自由,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让规则看守世界,是生命的圣洁花园,是人人向往的天堂。心中有正义良善的规则,犹如灵魂有了信仰,人们的生活才享受更多的明媚阳光。

雷锋说过:“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枯,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所以,我们只有团结一致,才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一群大雁结伴飞行,它们为什么可以飞得更远呢?我们有了团队,在团队的努力下,我们为什么就能实现更高的目标呢?这些只能说明集体是个人战胜困难,获得胜利的力量源泉,是获得友谊的桥梁和纽带,是我们施展聪明才智的广阔舞台。因此,我们应当热爱集体的利益和荣誉。让我们为集体添一片绿叶,奉上一束鲜花,做出一份贡献吧!

荀子说过:“人无礼则补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千百年来,礼仪之风传承至今,我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文明礼仪要注重平时,从小培养,形成良好的习惯。有句古话“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说明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今天,在我们的身边,文明礼仪就像和煦的春风,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丝丝温暖,缕缕芳香。

其实美德还有许许多多,不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都应该以坚持德育为先。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做一个有修养的人,让祖国的明天更好。

传承传统作文 篇3

自古以来,“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为有这样的传统美德而感到骄傲与自豪。一直以来,有许许多多尊老爱幼的事例,如春风一般感染着我们,打动着我们纯洁幼小的心灵。然而,有那么一类人,他们却不能享受天伦之乐,甚至……。

记得,一天清早,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看到一个老婆婆弯着腰吃力的在垃圾堆里认真的翻着什么,只见她满头银发胡乱的`盘在头上,黑黄的脸上,布满了皱纹,穿着一件破烂的灰围裙,飘落下来的几丝银发随着北风晃动,脚上穿着破旧的拖鞋,在寒风中仿佛述说着她的辛酸。我好奇的走了过去,问老奶奶您这么大年纪,怎么还干这种活呢?老奶奶拨了一下银发叹了口气说:“唉,为了生活呀!”“那您有儿女吗?”“当然有,三个儿子!现在都成家了!”“那您怎么不在家享福呢?”老奶奶摇摇头说:“享福?他们都大了,谁都不愿养我这个老骨头,就只好来干这行了!”我气愤极了,大声说:“那可是犯法的!您可以去告他们呀!”“唉!都是自己的肉呀!……”听了老人的话,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老人好可怜呀。于是,每天我都会帮老奶奶一起捡破烂,有时还会给她讲学校里快乐的事,经常逗老奶奶笑,看着老奶奶脸上的笑容,我觉得自己真的长大了。

现在,只要看到有困难的老人,我都会上前帮忙。一天,我坐在公共汽车上,上车的人越来越多,这时,挤上来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我见了,急忙起身准备让座,没想到,在一旁等候多时的一个小学生一屁股坐在位子上不动了,我拉了拉他的袖子,轻轻地对他说:“小同学,你能让座给那位老奶奶吗?”说着指了指不远的老奶奶,小学生翻了翻白眼说:“干嘛要让给她呢?”哼!还挺倔的。我只能搬出了大道理:“小同学,你想想,老奶奶老了,脚站不稳,万一摔倒了怎么办?你身体壮,应该让给那位老奶奶,再说,现在提倡尊敬老人,爱护老人,你说呢?”小学生听了,脸刷地一下红了,赶忙起身与我异口同声地说:“老奶奶请坐!”老奶奶慢慢地走过来,抚摸着我俩的头,说:“真是个好孩子!”小学生瞥了我一眼,脸更红了……

还有一次,一位盲人爷爷过马路,我赶紧跑上前去,搀着爷爷过马路,而且还把这位盲人爷爷送回家,爷爷高兴地摸着我的头说“真是个好孩子,叫什么名字?”“爷爷,我是少先队员,这是我应该做的”。说完,转身就走了。

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每一天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传承传统美德 ,争做文明少年,为和谐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传承传统作文 篇4

上下五千年,中国一路风尘仆仆走来,脚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国传统礼仪,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清晰概念,甚至则一位这种传统礼仪人化是过时的东西.因此,中国礼仪文化正在遭受着史无前例的以往与不屑.

然而,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处理人际关系的实践结晶,是人与人之间行为规范的准则.

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为求的正确答案一起去老师家请教.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来到程家时,适逢先生坐在路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老师,就恭恭敬敬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过来良久,程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她遍身披雪.脚下雪已有一尺多后了.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礼仪是律己,进人是一种规范,是表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

东汉黄香仅仅九岁,就懂得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在冬天严寒之时,就用自己的身体将父母的被子温暖后,再请父母安寝;在夏日炎热之际,则用扇子给父母扇凉驱蚊,以侍奉父母安寝.黄香温席是在中国传统孝之礼仪,孝顺父母,从小事做起.

近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优秀的伦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今的人们已经有了较之过去更为雄厚的经济基础来孝敬老人,心已经没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无力,而是有力无心.

唐朝贞观年间,西城回纶国是大唐的藩国,一次,回纶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带一批珍宝见唐王,其中最珍贵的是白天鹅.途中,白天鹅不谨飞走,使者只拔下几根鹅毛,却没能抓住白天鹅,使者在担心害怕之余吧鹅毛献给了唐太宗,唐代宗并没有怪罪他,反而觉得他忠诚老实,不辱使命,从此,“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故事干为流传开来.

中国传统礼仪,应是体现精神价值的生活方式,传录它可以使我们的礼仪化发扬光大.

传统礼仪毕竟是中国传续了几千年的血脉,若血脉堵塞,中国只能被称为是一个现代国,而不能称其为中国了.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国人和海外人引来容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凝聚力,没有它,国人将迷失自我;没有它,中国便只剩下一个空壳.

纵观古今中外各国发展,世上没有一个民族失否定自身传统礼仪的,没有任何一个民族会认为自己的优秀的传统礼仪是过时的,有害的.而传来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是每个华夏儿女的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地大声说:“我是中国人!”

传承传统作文 篇5

你已经有很多了,等用空了,我再给你!妈妈对着儿子小强不耐烦地说。

我不,你又骗我!小强撅着嘴,扭着头,连看都没看妈妈一眼。

邻居王阿姨又和儿子小强谈判了,这对母子经常如此,我见过几次,最后的结果都是妈妈以居高临下的家长身份取得胜利。但是,儿子从未停止过和妈妈的斗争。

见到我,王阿姨不好意思的看了看我,说:小娟放学啦,这小子又不听话!说着又扭头瞪了一眼儿子。

要听妈妈的话,幼儿园老师不是教过吗?我也顺口说了一句。

老师还说过,不能骗人呢!小强扭过头来,对我说。

听到这样的话,我愣了一下,真不知道该如何接下去。正在思考如何回答的时候,后面传来了一个洪亮的声音。

怎么回事,又和儿子干架啦?原来是小强的爸爸。

看看你儿子,又吵着要买玩具!

怎么回事?小强,你说说!小强的爸爸心平气和的问小强,手还抚摸着儿子的头。

妈妈之前说,等我的玩具坏了,就再给我买个新的,现在却不买了,说话不算数!小强一脸委屈的样子,回答说。

然后,他又问王阿姨是不是有这么回事。

小强爸爸的态度让我很惊奇,他竟然干起了断案的事。

最终结果,小强胜诉。

妈妈比较忙,所以没有时间给小强去买玩具。既然答应了,就会买的,我们要说话算数。这次我们罚妈妈陪我们一起去买玩具,好吧!爸爸对着小强温和的说。

听到爸爸话,小强马上笑开了花。

走,小强带路。爸爸说着,给王阿姨使了一个眼色。

小强开心的跑在前面,小强爸爸低声对王阿姨说:在小孩面前是不能撒谎的,教育孩子要做到言传身教

不好意思,小娟,让你见笑了!有空到家里玩!娟子姐姐,再见!一家人开心的离开,还没有忘记我这个观众。

叔叔、阿姨再见,小强再见!看到一家人欢欢喜喜离开,觉得真好。

传承传统作文 篇6

阳光洒落在幽静的花园里,梧桐叶斑驳的影子落在我身上。我席地而坐,膝上摊开一本厚厚的《论语》,不停地读着、背着,一股清新、淡雅、古朴的墨香沁入心脾。身旁,一只又一只小鸟儿飞来飞去,美丽的歌声时而婉转动人、时而清脆动听。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国学教我们学习方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国学教我们为人处事;“百善孝为先”国学教我们孝敬之道。

中国文化,就是风雨中坚忍不拔的大树,无论有多大的困难都无法将他打败;就是风雨时同舟共济的努力,团结一心用爱温暖每一个人;就是风雨后七色的彩虹,只有在与困难搏击之后才会显现。

5.12,我要爱。在5.12特大地震中,我们泪流满面,在巨大困难面前,所有同胞众志成城;20xx,中国北京。在圣火遭遇困难的时刻,中华儿女不惜一切代价,在08奥运之风吹遍世界的时候,炎黄子孙热情欢迎各国各族人民。这,不就是中国文化所倡导的吗?这,不就体现出了中国文化经久不衰吗?

其实,中国文化就在我们细小的举动中流露。在早上,妈妈耐心的叫我们起床;上学路上,不随便攀折树木;学校里,见到师长礼貌问好;上课时,谦虚认真地倾听;课间,朋友互相帮助,不耻下问……国学并不是一定多么深奥的哲学,而是在最细微中体现的。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确如此,但是腹有诗书却不能够真正做到书中所讲,岂不是变成了书呆子?!现在的人,大多都是一肚子学问,却显得特别肤浅,是他们学问少吗?不,是他们做不好。在如此发达的21世纪,我们需要的是高素质的知识型人才,之所以把“高素质”放在前面,是为了强调文明、礼仪、帮助、关爱、感恩等素质的重要性。而这些素质就是直接或间接的来自中国文化,这些中国文化,就是大家所说的国学。

中华五千年孕育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21世纪中国文化,就在我们手中!让我们共同传承,让我们发扬光大!

传承传统作文 篇7

如今相对开放的国际环境,使得各种地域文化交汇融合,过各种洋节日中国人也越来越多,这使得中国的传统节日渐渐地不被重视。现今保护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肩负着的使命。

中国的传统和文明需要传承。这些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存和发展产物。现在的中国人,未来的中国人,若是无法了解自己的祖先和民族的发展,轻视这些传统和文明,那么这样的中国人也就失去了属于自己的特色。

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形成的品性的紧密联系,也使得中国的传统节日不容被西化。中秋节寄托了游子对家的思念;端午节展现了耕作的劳动人民对丰收的喜悦;清明节表达了亲人对逝去者哀思;新年则体现了人民向往和平快乐生活的朴素愿望。这些节日背后所存在的意义,是任何一个洋节日无法替代的。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提倡保护重视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从原来没有节假日变成了休假一天,电视媒体也日益加大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提高人们的了解和重视程度。

在这个受到外来文化强烈冲击的21世纪,我们太多地关注于西方万圣节的南瓜;情人节的玫瑰;圣诞节的白胡子老人。从而忽略了新年的“福”字,端午的艾草,中秋的月饼,对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这都是一种本土文化的丢失,没有了这些文化和传统,我们也将丢失自己的信仰,失去自己的特色。

身处于现今社会的我们依然要懂得不崇洋媚外的道理。外国的传统和特色往往不适合拥有古老历史的中国。就像君主立宪制不适用于中国;刀叉无法成为中国人吃饭的主要工具;直接的说话方式无法改变中国人的婉转一样,洋节日也不应该成为中国人的节日。

一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是历史文化在千百年里长期积淀和凝聚之后又经后人总结和实践而成的,从种种节日风俗里,后世的人们可以清晰地体验到先民生活的历史文化图景。当承载着民族传统文化的节日不再受重视,节日的文化内涵渐渐被遗忘,中国“文明古国”的盛誉也将不复存在。

我们需要加强对传统节日的宣传与弘扬,从自身做起,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

传承传统作文 篇8

我的妈妈非常喜欢传统文化,没事她就写写毛笔字,看一些很难读的诗词古文。受妈妈的影响,我也非常喜欢看关于历史文化方面的书。我已经读完了《中国历史故事集》、《中华上下五千年》以及《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儿童读本。最近我又喜欢上了《明朝那些事儿》。

从这些书籍中,我认识了很多有趣的人,比如诸子百家里的孔子和庄子我都喜欢。我觉得庄子是一个非常会讲故事的老爷爷,他很幽默,他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而且他还能跟骷髅头说话,他讲的寓言故事里都包含着很有意思的道理,周庄化蝶的故事在我看来如此玄妙。

有一次,我的妈妈在读《苏东坡传》这本书,我很好奇,也翻了起来:原来苏轼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我特别佩服他面对困难和挫折而不被打败的坚强品质,妈妈说那叫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面对逆境就要积极乐观。我很喜欢他的《水调歌头》这首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有一次我还在班里朗诵过呢。

还有,我看书柜里有一本《史记》,又大又厚,引起了我的兴趣,我拿出来一翻,傻眼了,是我看不懂的古文,妈妈就给我讲它的作者司马迁是如何“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他创作的《史记》做准备,我又觉得司马迁也非常了不起,我觉得我也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为了让我了解更多的历史知识,妈妈带我去了一些历史文化名城,我们去过北京、西安,西安的秦陵兵马俑非常震撼,那时候的秦国真是一个铁血帝国。我很喜欢西安的兴庆宫公园,每一个景点都有二维码,只要一扫二维码,有关景点介绍和诗歌的音频就有了,可以一边游玩,一边欣赏唐诗,感觉就像穿越了历史一样。

我们还去过安阳的殷墟博物馆和文字博物馆,了解了汉字发展历史,我觉得汉字作为我们中国人的文化密码真是太神奇太强大了。

在曲阜的孔庙,我了解了孔子的事迹,他提倡的“仁、义、礼、智、信”我虽然不能完全理解,但我觉得他和老师给我们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通的,比如他说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也是妈妈所讲的诚信,如果那些想挣钱的人都讲诚信,讲道义,那么我们孩子就不会吃到毒奶粉,我们的社会就是一个和谐文明的社会。

就这样,我每天在阅读中熏陶,一有机会就亲自去体验历史文化名城,让传统文化的种子慢慢地在我心里生根发芽。我愿意做一个传承传统文化的小达人,从我做起,让优秀文化发扬光大,让我们的精神家园芬芳四溢。

传承传统作文 篇9

我非常之荣幸的参加了宁海县的首届公民道德公益大讲堂,本次大讲堂的主题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人”,大讲堂的目的是“构建和谐社会,再现中华盛世”。

谈起“中华文化”这四个字,使人自然而然的想起了一句话叫“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这是教科书中常见的用来描述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句话,可是,要是问到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又有几个人能回答上来呢?就是这样一个问题,引起了我的反思,身为一名中国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却不知道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我想这是让我自愧的事情,更是让我痛心的事情。

虽是短短四天的学习时间,却是让我受益匪浅,感悟颇深,我是没有什么资格和能力来向大家阐述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因为连我也正处在认识和学习中华文传统化的道路上,我知道,要想要真正的领悟几千年前的古圣先贤传承下来的智慧和真理,是要我的用一生时光来学习和践行的!我能做的就是做好一个中国人的本分——弘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做一个有道德的中国人!

就谈谈我这四天来学习的感受吧!

大讲堂的整个学习过程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除此之外还有免费的午餐和学习资料,还有免费的纪念品!这样的公益活动已经很少见了。据我所知,参加大讲堂的义工是五百多人,想必大家都知道什么是“义工”,就是除了要干最脏最累的活以外,他们的付出是没有任何报酬的,我所要讲的不仅仅是义工的概念,而是他们身上令人尊敬的品德,见人鞠躬一定达到九十度,无论对方年龄大小都称呼为“老师”,每一次台下观众鼓掌,站在一旁的义工们必是鞠躬表示感谢,四天来,我看见的加上我没看见的,我不知道他们每一个义工鞠了多少次躬,真的是数也数不清。在这些义工当中,上至八十多岁的老人,下至十一二岁的儿童,在我看来,我们这些人哪里称得上是“老师”啊?他们,才是我要学习和尊重的老师啊!

这些义工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想说一句,感恩,感谢!

在每天到达会场之后,都会诵读《弟子规》,全场三千多人,诵读经典,有些甚至过目不忘,我记忆最深的就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是为人子的道理。有一位讲师说,中华传统文化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孝”字,两个字就是“道德”二字,还有一位讲师说过,《弟子规》不仅仅是儿童的规,更是做人的规,确实,《弟子规》中许多都是做人处事的道理。对待父母要“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对待兄弟朋友要“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对待自己的行为要“朝早起,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与他人相处则要“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等等做人处事的道理不胜枚举。

讲课的内容我就不详细说了,因为仅凭我三言两语是无法阐述和描述清楚的。

在一场场的讲课中,感动之处可以让人痛哭流涕,激动之处可以让人手掌发麻,几次我都是眼含热泪,哽咽低头,就在举行闭幕式,观看讲课花絮时,我从屏幕上看到一行字:义工们不忍心浪费一粒粮食。屏幕上出现的是收拾饭盒的义工们,面带微笑的在吃从观众手中收回的饭盒中的剩菜剩饭,有些还看见镜头不好意思的躲开了,这时,我再也无法把他们吃剩菜剩饭的镜头看完了,我再也无法忍住自己眼中的泪水,低下头,任由泪水在我的脸颊上滑落,脸上是痛苦的表情,心中更似针扎。满脑子都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虽然我这四天把自己的饭菜全吃的一干二净,但是还是觉得内心是深深地自责和痛苦。

也许,面对这五千多年传承下来的中华传统文化,我还很小,还很不懂事,但是我知道,我有义务和责任,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在现在的今天,尤为重要!

传承传统作文 篇10

历史,是值得被人类尊重的。历史文化对我们现在的生活有着许多帮助,没有历史哪有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呢?

可能当我们把一位历史名人传播出去,赞扬他时,会说他给某国带来多大帮助,但不知大家想过没有:他一定是个好人吗?如果有证明,那这一定是真的文化吗?谁也不知道,因为那已经是过去的过去了。现在有许许多多的考古学家,都忙着考古,他们是怎样证明一个人的好坏呢?凭古代的文字?不行,文字不一定是真的,就算是某个历史文学家的诗中记载了诗人是个怎样的人,也不一定是准确的。所以我常常感到疑惑,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或读到的有关历史的作品,到底是想传承历史文化,还是摧毁它们?

举个例子,历史剧《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你觉得他是怎样的人?难道编剧不能让他与历史上的曹操一样吗?在这部剧中的曹操和历史上的曹操差别也太大了,难道就为了追求影视剧的收视效果可以不尊重历史吗?我很想问问编剧和导演:你知道吗?如果这部剧被很多人看到的话,他们受到误导会认为曹操就是一个阴险恶毒之人。传播点正能量吧,不然这件事后人也会照做在你自己身上的,你好受吗?

最近有许多人在网上爆料历史上的焚书坑儒是项羽所为的,而历史书上却说的是秦始皇,我应该相信哪边?这是在传承历史文化吗?不,完全不是,我们应该把握其本质,如今很多做法不见得是在普及历史。

对此,目前针对历史的看法主要有两个:一、加强对历史的管理;二、从此不再解读历史。我个人更认同第一个看法。

历史,让我们好好尊重它吧,别再犯傻了,我们要好好传承历史传统文化。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

2.传承传统作文 篇二

关键词:节约意识,环保行为,环保节日,家园合作

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身上穿的都是漂亮的新衣服,吃的是最好的东西,平时经常可以看到孩子把还蛮新的、不喜欢的东西扔掉,我在一边看了往往会觉得很可惜。注意倾听孩子们的交谈,也能发现他们在交谈中存在攀比现象,比谁的衣服好看,比谁住的房子好,比家里开的汽车。每次小朋友们洗手,最后总会发现有几个龙头没有关紧,或是有幼儿边洗手边玩水。这些现象引起了我的思考,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幼儿园教育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养成幼儿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是其主要内容之一。幼儿园老师应从幼儿生活、学习的点点滴滴做起,逐步养成其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一、通过环保节日活动,培养幼儿节约意识。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我们通过美术活动,让幼儿“设计节约用水标记”,并贴在水龙头旁,提醒幼儿拧紧水龙头。由于这些节水标志是孩子们自己设计的,所以他们对这些节水标志的关注度特别高,发现有同伴玩水了,马上能够指着节水标志说:“看这个标志,告诉我们要节约用水,你怎么能玩水呢?”我们带幼儿参观污水处理站,通过实地参观,让幼儿了解日常用水来之不易,水要经过多次处理,在费许多人力物力,才会变成我们可以使用的自来水。此外,开展“地球上的水会用完吗?”这个辩论活动,活动前,让幼儿回家上网搜集这方面的资料,阐述自己的观点,通过辩论,大家越来越清晰地知道地球上只有百分之一的水可以利用,如果不节约用水,后果不堪设想;收集图片、资料:干涸的河流、枯死的庄稼、草原上的人们排队取水等等,让幼儿通过视觉观察感受水的重要性,唤起幼儿同情心,产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懂得要节约用水;通过家庭节水金点子活动,让幼儿观察家里是怎么节约用水的,通过一阶段的观察,幼儿发现原来一水可以多用,洗过手、淘过米的水可以浇花、拖地或冲马桶。

二、加强与家长的交流,取得家长的配合,培养幼儿和家长的节约意识。

家庭就是影响幼儿成长的最初的、最直接的教育环境,具有幼儿园教育所无法比拟的随机性和个别性,因此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做到加强与家长的联系,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对孩子的要求,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如:我们每周评选的“环保之星”,就是在家、在社会中能坚持环保行为的孩子,我们通过与家长沟通,了解到幼儿在幼儿园以外的行为,进行评选,给予表扬,让幼儿有成就感和喜悦感,让幼儿的环保行动持续下去。我们还组织家长和孩子一起开展丰富的环保活动,如爱心义卖活动,每个家庭都有许多闲置物品,堆放在家里占地方,扔掉又有些可惜,我们就让家长和孩子收集这些物品,组织他们到社区摆放起来义卖,摊子摆放起来后,吸引了许多小区的居民,大家买到了便宜的、需要的东西,我们也赚到了一些钱,并把这些钱捐赠给了福利院的小朋友。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发现自己用不着的东西别人也许需要,可以把它送给别人,大家的节约意识得到了增强。

我们还请家长多带幼儿走进大自然、公园等公共场所,让幼儿领略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认识与环保有关的宣传标语;让幼儿了解环境污染状况,从而不断增强环保意识。家长一定要珍惜幼儿刚刚萌发的环保意识,如幼儿在街上看到地上有垃圾,马上把它捡到垃圾箱,这时家长的态度应是支持与赞赏。

三、走出幼儿园,走向社会,培养幼儿的环保节约意识。

我们根据幼儿的认识水平,有计划地让幼儿到大自然、社会中去观察、去发现、去学习,把我们的下一代培养成热爱地球、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环境保护意识的“地球人”。我们组织幼儿到社会环境中学习,结合幼儿园的实践活动,与孩子和家长一起到博物馆,向这里的游客、行人发放传单,宣传我们进行的“文明伴我行”活动,同时通过参观了解各种动物及我们的生存环境需要我们自己保护,地球的资源要靠大家节约,地球的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这种“现身说法”的成功感将连同那强烈的环保意识永远植根于幼儿心中。

3.传承传统 创造创新 篇三

中国的民间美术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文化现象,其各类艺术形式和各种艺术表现手法是无所不包的,民间美术不同于专业美术,它的创作者是劳动人民为主的自身,被鲁迅先生称为“生产者的艺术”,那么怎样才能上好这节课呢?在长期的实践中,我有些初步的探索。

一、改变旧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

我们以前的传统欣赏教学中,因为教师忽略了学生的感受,上课时只是一味的讲授,没有从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出发,学生缺乏自主性,有些看过就算了,教学效果都不理想。

二、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提倡让学生自主学习,那么怎么样才能自主学习呢?课前预习是最好的手段。实施素质教育,没有主、副科之分,其他学科都有课前预习过程,美术恐怕很少有这样做的。其实提前让学生预习课本,到网上查找有关资料,选一个最感兴趣的作品,试着从对象的形状、线条、色彩、形式感等方面去分析它。还可以自己提出问题,写一篇欣赏体会,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自主性,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三、运用多媒体、制造气氛

数字化教学的今天,改变了欣赏课教师唱独角戏的场面,它充分调动人的多种感觉器官,通过对视觉、听觉等的刺激,所获得的信息量比单一听老师讲课强多了。信息和知识是相辅相成的,学生能获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对于美术欣赏课,大量的资料图片直接刺激他们的视觉,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四、教师做学生的引导者

上课时,我首先播放一段喜庆的乐曲《春节序曲》,那欢快的节奏,一下子活跃了课堂气氛,我问同学们,听了曲子,看到了什么画面,引导同学们对曲子展开想象,这个过程也就是他们对艺术的创作过程。接着,我连续放出许多跟春节有关的民间美术图片如年画、窗花等,引出我的民间美术欣赏的课题。介绍欣赏民间美术作品,不同于欣赏专业作品,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来感受体会(边放图片、边讲解):

①实用简洁,因材施艺。民间美术作品大多是人们日常生活、节日活动和祭祀活动中的实用物品,有着强烈的装饰性,在造型上采用大胆取舍、夸张提炼的手法,形成独有的特征。民间美术作品使用的材料很普通,在制作技艺方面十分自由,往往是因材施艺。如年画、泥玩具《挂虎》。

②质朴率直,随意大方。民间美术的作者即是劳动群众,他们在生产劳动之余,自发地按照自己的直觉和趣味,自由想象发挥,因而,其作品具有浓厚的乡土味、质朴大方。如风筝、刺绣、编织。

③热烈夸张,象征寓意。由于实用的需要,民间美术品大多有着强烈的情调,造型夸张,色调对比强烈,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装饰味,民间美术由于民俗传统的支配,大部分都有寓意深刻的含义和象征,如刺绣等。

继续放出图片,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欣赏,并提出问题。如“你认为它美吗?”“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如果让你重新创作,你会怎样做”等。通过欣赏、讨论、分析而得出结论,让欣赏变得更有趣味性,把更多思考、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文化传承和交流”是美术课程重要的价值体现,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宝贵而独特的精神和物质财富,又是整个人类的共同珍宝。《民间美术》欣赏课正是传递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桥梁,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更应承担这一历史使命。

一曲流行的充满民族风格的歌曲《吉祥三宝》,又一次吸引了同学们,那清新、活泼、健康、富有创造性、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的作品,不正如我们的民间美术一样,有着鲜活的生命力。接着出示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以及各国的原始文化艺术,如非洲面具、土族文化艺术、图腾艺术等,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传统给人的震撼,让学生们重新审视自己民族的传统艺术作品,播放吕胜中的剪纸《小红人系列》,这些将西方的理念和中国的传统融会贯通,具有典型的民族特色又不失现代节奏感的作品,就是汲取了民间美术的营养创造出来的。

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国的传统不仅仅是摆设在博物馆美术馆中的东西,而且应该是人们生活中生息着的艺术。通过美术欣赏课,我们要把学生们引向健康、文明、积极向上发展的道路。(作者单位:江西省余干中学)

□责任编辑 田禾雨

4.【精华】传承传统作文 篇四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传承传统作文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传承传统作文 篇1

我有一个伟大的祖国,她是不屈的象征,她是坚强的诠释,她是胜利的誓言,她是华夏子女心中不灭的太阳。在繁星璀灿的星海里,在奔腾不息的大海里,在灿若银河的灯海里,我总会想起你,我亲爱的祖国啊,听到颂你的歌谣,我慷慨激扬,祖国啊,我深情的呼唤着你,我对你的情谊像白云眷恋着山岫,似江河依偎着海洋。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孕育了五千年的辉煌,五千年的历史,留下了璀璨的传统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仁人志士层出不穷,中华美德熠熠生辉,民族精神世代传承,最近我读了《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这本书令我感慨激昂、心潮澎湃。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翻开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从我们祖先创造发明甲骨文开始,到老子、孔子、墨子等诸子百家盛况,再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以及“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还有孝悌友爱的黄香、张英,尊师重教的杨时、唐太宗,诚实、守信的晏殊郭伋,明理、守法的包拯刘秀,勤学、好问的司马光苏东坡精神等等,都无一不是中华文化贯穿始终、一脉相承,都无一不是把中华文化作为民族振兴和独立解放的精神支撑和动力。

中国它积淀了悠久的道德文化遗产,它蕴涵着丰富的人类道德精华,它体现了人类对理想人格和真善美的追求,它昭示着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生生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让我们为拥有这样一座美丽的精神家园而自豪,让我们的心灵永远在这里栖息、成长,让我们的生命焕发美德和精神的光彩,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文明、高雅、有气度、有风范!优秀的传统文化不属于这个民族,它更属于这个世界。

我在这本书上学到了很多中华文史,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继承和发扬是需要我们终身以求的事。我希望我们一定要认真、刻苦的学习博大精深的文化。

我相信只要我们认真、刻苦地对传统文化有大概的了解,有端正的态度,对自身一定会大有帮助的!

国学是我国的一大文化,国学小名士便是国学的传承。有人可能问我国学到底是什么,以前我也不清楚,是诗?还是词?现在我知道国学并没有标准,琴棋书画诗等等,跟中国有关的,都是国学。

回归国学,就应当理解文字的内涵,就应当渗透进生活细节,传承经典文化中的精华。光靠知识的灌输并非是国学的最终目的,对于教师来说,国学教育的意义应该是渗透进每个孩子生活的细节中,贯穿在做人的道理中。知行统一,不能坐而论道。不要让国学学习仅仅是课堂上的一道风景,而不加深学习,加深印象,国学小名士便是给了我们这样的一个机会来加深印象。“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这些都是国学小名士教给我的。

国学小名士不仅能让你加深印象,还会回想典故和诗句。要知道国学是师古之学,但师古不能泥古,更不是简单的复古。中国传统教育常常以礼节教育为主,在学习国学的过程中应适当取舍。不能一本正经的,按照书里原封不动搬出来也不能给了书里完全不一样,这就是老师的责任。既然我们学的开心,也不能让我们一点也不理解诗句的意思。

因为现在许多人总是弯着腰,低着头玩着手机,所以现在去学习国学古文的人是真的不多了。没有人会去关注我们的祖先传承给我们的文化,而是都去在玩娱乐游戏。就算是学习了国学,真正可以把国学全到理解贯通的人是不多了。

所以,我们要接着传承国学这个无价之宝,让国学这中国的灵魂继续传承下去,让博大精深的文化在我们心里永存!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有四大发明、四大名著、古代圣人、浪漫诗人以及很多的文化血脉。

中国的传统美德很多,诚实守信、尊师爱亲、讲文明、懂礼貌等等。对于我们来说,这些都是起码要做到的。在学校,我尊重老师友爱同学,在家里,孝敬老人,遇到别人主动打招呼懂礼貌,说什么就要做到什么,不能失信于人。不管是与家人还是同学老师之间,都要保持最起码的尊重。

我们国家的文化成果灿烂辉煌,对于这些我们都应该有所了解,例如孔子、老子、屈原、李白、曹雪芹。他们都是文化名人,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诗人。他们所编的书籍以及做的诗句,都是有深远的意义的,其中的寓意以及想表达的情感都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孔子语录里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句子,比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礼之用,和为贵’,都指明了我们的学习态度和做人的基本礼数。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节日,我们国家的节日习俗也是多姿多彩。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好多好多的节日,这些都代表了不同节日的意义。春节,是农历的正月初一,俗称过年,是最热闹、最喜庆的一个传统的节日。我最喜欢的就是春节了,春节的习俗很多,贴春联、买新衣服、收红包等等。春节联欢晚会是我们众所期待的,每年的腊月三十晚上必须看的,我也爱凑这个热闹和家里人一起观看,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很高兴。

中国是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世代相传,生生不息。无论是中国的传统美德还是中国的历史名人还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是我国的宝贵财富。中国文化也在走向世界,与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彼此交融。

我们新一代的接班人更应该继承老一辈的传统,将中国文化的`精髓化作自己的思想,跟紧世代的步伐,大步的向前走,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做为我们小学生来说,要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也需要努力努力再努力,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吧!

中华传统文化是古圣先王的智慧,是经千万年考验积累的文化宝藏,是国魂。其中《弟子规》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修身养性、治家、处事的智慧源泉。行孝向善,是爱国表现。

“孝有三:小孝用力,中孝用劳,大孝不匮。”卷七《礼记》,意思是,孝道有三种层次:小孝用体力,中孝用功绩,大孝能永恒保持孝心。古有“孝感动天”“恣蚊饱血”等24孝故事。今有“感动中国人物”许多行孝向善人和事例,打动我们幼小的心灵。

董雪英是安徽省“十大孝星”之一。她是我们淮北市烈山区宋疃镇董楼村人。21岁嫁到雷山村成为朱家媳妇,照顾公婆,十年如一日。每天端吃端喝,大小便都要帮助。每年冬天怕老人冻着将老人的腿和脚抱在怀里。每天给老人洗脸洗脚。她用体力行孝的事例教育了当地不孝之子改过自新。她传承着中华行孝向善文化,践行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这种中华民族行孝向善之美德值得我们传承发扬。

我家祖孙三代同堂,妈妈王凤珍就是行孝向善的平凡人物。为儿女健康成长洁身自爱,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品味,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儿女做榜样。一方面照顾着爷爷奶奶的身体,另一方面关心我们的学习,时时勉励我们勤奋学习,经常用“凿壁偷光”“闻鸡起舞”和毛泽东刻苦学习的故事教育我们。有时陪读到深夜,成绩不好给以勉励,给以自信,从不打骂。我们可心疼长辈了。冬天我经常给爷爷奶奶晒被子,刷便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之幼,以及人之幼。”这是孟子的教导。感悟经典,行孝不能等,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爱护,家庭才能温馨、和睦、和美。行孝向善,安邦兴国,家和万事兴。

我参加过青龙小学“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给3至6年级的同学讲《24孝经典故事》。全身心受到中华民族孝悌传统文化的熏陶,深深地懂得崇孝向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振兴凝聚强大的传统文化力量。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是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心愿。

我的妈妈非常喜欢传统文化,没事她就写写毛笔字,看一些很难读的诗词古文。受妈妈的影响,我也非常喜欢看关于历史文化方面的书。我已经读完了《中国历史故事集》、《中华上下五千年》以及《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儿童读本。最近我又喜欢上了《明朝那些事儿》。

从这些书籍中,我认识了很多有趣的人,比如诸子百家里的孔子和庄子我都喜欢。我觉得庄子是一个非常会讲故事的老爷爷,他很幽默,他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而且他还能跟骷髅头说话,他讲的寓言故事里都包含着很有意思的道理,周庄化蝶的故事在我看来如此玄妙。

有一次,我的妈妈在读《苏东坡传》这本书,我很好奇,也翻了起来:原来苏轼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我特别佩服他面对困难和挫折而不被打败的坚强品质,妈妈说那叫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面对逆境就要积极乐观。我很喜欢他的《水调歌头》这首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有一次我还在班里朗诵过呢。

还有,我看书柜里有一本《史记》,又大又厚,引起了我的兴趣,我拿出来一翻,傻眼了,是我看不懂的古文,妈妈就给我讲它的作者司马迁是如何“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他创作的《史记》做准备,我又觉得司马迁也非常了不起,我觉得我也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为了让我了解更多的历史知识,妈妈带我去了一些历史文化名城,我们去过北京、西安,西安的秦陵兵马俑非常震撼,那时候的秦国真是一个铁血帝国。我很喜欢西安的兴庆宫公园,每一个景点都有二维码,只要一扫二维码,有关景点介绍和诗歌的音频就有了,可以一边游玩,一边欣赏唐诗,感觉就像穿越了历史一样。

我们还去过安阳的殷墟博物馆和文字博物馆,了解了汉字发展历史,我觉得汉字作为我们中国人的文化密码真是太神奇太强大了。

在曲阜的孔庙,我了解了孔子的事迹,他提倡的“仁、义、礼、智、信”我虽然不能完全理解,但我觉得他和老师给我们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通的,比如他说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也是妈妈所讲的诚信,如果那些想挣钱的人都讲诚信,讲道义,那么我们孩子就不会吃到毒奶粉,我们的社会就是一个和谐文明的社会。

就这样,我每天在阅读中熏陶,一有机会就亲自去体验历史文化名城,让传统文化的种子慢慢地在我心里生根发芽。我愿意做一个传承传统文化的小达人,从我做起,让优秀文化发扬光大,让我们的精神家园芬芳四溢。

我国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里,诞生了多种多样的文化,它们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

我国的传统节日是具有独特魅力的。无论是从“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春节,到“火树银花触目红,揭无鼓吹闹春风”的元宵节,这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清明节,到“节分端午为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的端午节,或是“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中秋节,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重阳节,都有着不止一种的民间传说,无不彰显着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我国的古典诗词是具有独特魅力的。秦砖汉瓦,唐风宋雨,古人在诗词的浩瀚海洋中给我们留下了一批批优秀传统诗词。同样是送别,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李太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王子安“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高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同样是写黄昏日落,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而毛泽东则“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同样是咏梅,陆游“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王安石“遥知不是血,为有暗香来。”同是惜时,李太白“生者为过客,死者未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曹孟德“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回苦多。”这些诗词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诗人的不同情感,都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我国的对联是具有独特魅力的。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具有独特的语言魅力。著名的对联有“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初次见到这幅对联会让人摸不着头脑,但我们是中国人,对联是我们的国宝,我们有责任与有义务学好它,运用它。像这样的还有一些有趣的对联“狗啃河上骨,水漂东坡诗。”相传是东坡与佛印在河上乘船游玩时,东坡看到河边有只狗在啃骨头,便出了上联“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听罢立即将东坡的诗稿往河里一丢,说“水漂东坡诗”,我们在叹服两人的智慧的同时,也会对对联这一传统文化有着深刻认识。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化,渊远流长;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让我们用全部的智慧和生命热血来传承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构建我们祖国的辉煌!

传承传统作文 篇2

引言: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使中国有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各朝各代都创设出了无数璀璨的文化瑰宝,这都是中国最为宝贵的财富。作为中国人,我们深感自豪。然而,如何使这些文化瑰宝得到最好的传承和发展,散发出耀眼的光芒,是我们每个人都肩负的责任,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

新春再度来临,与往年一样的热闹喜庆,但有一样传统事项发生了变化,没错,是放鞭炮。今年放鞭炮的数量明显少了很多,院子中不再像往年一样夸张的满地炮纸。这是因为中国大多数地区面临着严重的污染问题,污浊的空气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而鞭炮的燃放会加剧大气污染程度。因此,大家开始重新审视放鞭炮这一传统习俗。

放鞭炮的习俗代代流传至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发生改变的。这同样是我们的宝贵文化,也不应该放弃。所以我们应该合理燃放,适量燃放,做到绿色、科学,比如购买正规厂家的低污染鞭炮,远离易燃易爆地区和居民区,少量购买等。鞭炮声少了,不意味着年味就会有所减弱。

传统文化也会有不合理之处,所以发展的趋势应该变得越来越文明,越来越适应我们现在的社会形势。

经常会获知这样的信息:中国各个年龄阶段的人对汉字的掌握水平,包括正确书写,美观书写等都大幅降低。反映出这样一个问题:随着现代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汉字越来越不注重。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书写,“提笔忘字”现象越发严重。针对汉字手写危机,为了唤醒更多的人对文字基本功的掌握和对汉字文化的学习,拯救中华文化,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播出后收视率很高,这个节目让观众也单纯的参与其中,在比赛游戏中学习,领略汉字的美。

我的学校也开展了《汉字听写大会》的活动,我有幸成为了一名选手,代表班级参赛。准备期间,同学们的热情很高,重新拿出很久不用的《新华字典》学习汉字。在感受汉字的神奇与美时,我们也深深意识到自己对汉字的掌握程度还很不足。

汉字不仅仅是表意符号和交流工具,还蕴藏着的丰富的中华文化与艺术。汉字手写的普及程度,直接关系到中国书法艺术乃至中华文化未来的命运。作为青少年,我认为我们有责任学好汉字,传承中华文化。这样,才是当之无愧的中国人。

与汉字听写大会类似的,中央台也推出了《中华好诗词》节目。相比汉字,很多人会认为诗词要高深复杂得多,只有在学生时代才需要背几首。很多人也会疑惑,在现代忙碌的生活中诗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到底是必需品,还是奢侈品?或许它比起房贷、车贷、子女学费来说真的成了一种奢侈品,但我想,只要我们真的愿意相信诗是生活中的必需品,我们真的就可以活的诗意盎然。

有人说,没有宗教的民族是可怕的民族,然而诗就可以作为我们的宗教,诗教会我们一种生活观念,一种悲天悯人的意识,对大自然寄予无限深情,并用一种艺术的眼光看待人生。

可见,中国诗歌在中国人生命中获得了如此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人心灵的托付。那么就让我们唤醒自己心中的诗意,传承诗文化吧!

结束语:传承与发展中华文化的重任在我们青少年,让我们行动起来,体会中华文化的魅力,将传统文化融入我们的生命,使之代代相传。

传承传统作文 篇3

前不久,我和其他小记者看了一场木偶戏。

这场戏主要讲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故事,因为全程都是说本地土话,实在听不清楚,只能靠妈妈翻译。不过也很开心,毕竟第一次看木偶戏,很新奇,想不到家乡还有这么有趣的艺术。

后来才知道,木偶戏是我们本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了不起。不禁对木偶戏的演员们充满了钦佩。

演出结束,我们找到演员们采访。这些老艺人的年龄都已有70多了,他们自己说“快不能演了”。

老演员们告诉我们,玉林本地的木偶戏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从唐朝的时候就有了。天啊,原来是那么久远的了,太不可思议了。“今天演的《薛仁贵三箭定天山》,就是为你们警醒,这是我们本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希望你们好好传承下去!”

不过说是这样说,老演员们感叹说“要想传承下去也是困难重重”,因为“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去高档次的电影厅看3d、5d电影,根本不愿意来这,更别说传承下来,到时候可能连会拿木偶的人也找不到……”,说到这儿,面前的这位老艺人眼里有一丝丝亮光,他流泪了。

木偶戏虽结束,我耳边却动荡着那位老艺人的声音,回想着老艺人说的话。真的,就连爸爸--电脑和手机几乎成为他最重要的宝贝,有谁有兴趣去关心那么“落后”的东西呢?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传承下去,确实值得人们思量呀!老艺人们和我外公那辈人的兴趣爱好,我们不可能只凭着学业单一地来传承。要想跨过这一个门槛,必须要接好这一棒,告诉后代们,一代代传承下去,这才可能永久地使它成为我们的骄傲。

就比如说我们的敦煌壁画,日子是一年年地过去,可是,总有一天它终究会消失,那我们的后代,就只能在它没有消失之前,尽量去把它拍成记录片,放在文学馆里存放着,给后人们看……我们的木偶戏也不例外,当然少不了影音资料,但如果我们继承了文化的传承,它就不会消失!

传承传统作文 篇4

遥远的东方有个美丽而古老的国家——中国。她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有着数不尽的神话传说;有着文明而古朴的民风;有着灿烂无尽的民族文化。世上最雄伟、壮观、迷人的山,世上最沸腾、气派、醉人的河,滋养着她勤劳、坚韧、可爱的儿女。她善良、多情、博爱、深沉、又充满智慧,是地球妈妈几百个孩子中的一个。你看,她开放了,渐渐朝着富裕接近,明天的她一定更强大。这就是我的祖国,我深爱的祖国,我是中国人,爱说中国话。

从汉语诞生的第一天起,已经和中华民族的历史紧紧相连。五千年的岁月积累,早已像高山一样博大雄伟,似海洋一般广阔无垠。独特的四声,有着音乐般的声调,配合我国特有的诗词歌赋,即可终日吟唱世代相传。这种世界上使用最广泛、最有活力的语言,生生不息、蓬蓬勃勃,它包含了多少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修筑万里长城是为了保护它不受伤害,英雄儿女为了捍卫它的尊严浴血奋战抵御外强,正是他们撑起了我们民族的脊梁,祖国的希望,是他们用满腔的热血,谱写了无愧于时代的凯歌,才使得我们的母语响彻神州,那么气势磅礴,那么雄壮嘹亮。这是一种多么美丽的语言啊!

正是会说这美丽语言的民族,创造了世界上最伟大的汉字——方块字。它以平凡的一笔一画组成了不平凡的统一体,以其独特的结构向世人展示中华民族传统的悠久,展示历史的浩荡、曲折,和中华民族的与众不同。它的魅力是任何别种文字所无法企及的。它是一首古老的情歌,深情、缠绵;它是一首精辟的诗,刻骨、醉人;更是一篇抒情散文,向人诉说着满腔激情,令人随之起伏、荡漾,大有与之同生死、共命运之势。

课堂上,老师带领我们走进文学的殿堂,尽情地在古诗美文中流连忘返。同学们一起欣赏“汉字宫”,领略古人造字的伟大;一起翻阅背诵古典诗歌,与诗人一同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一起品词析句,体会汉语的精华。点点滴滴使我们爱上了语文,爱上了文学,爱上了我们伟大的祖国。

多彩的语言,丰厚的人文,绵绵的情思、深邃的哲理,启心智,长知识,令我们爱上了汉语,了解了民族文化,感叹着祖国的伟大。

是啊,汉语是热血一般黄河的波涛,是群星一般祖先的谜,是春蚕口中吐出的丝绸古道。它是遨游太空时发出的问候,是奥运升旗时奏响的国歌,是每次放飞白鸽时祖国的生日。

让我们在这一句句韵文偶句中,一声声快乐诵读中,品读普通话的韵味,继承她的精华;

让我们为中华民族而荣耀,因为她顽强不屈、坚韧不拔、光荣伟大;

让我们为中国话而骄傲,因为她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

让我们为这个大家庭而自豪,因为她拥有五十六个民族,是我们共同的家!

遂平县灈阳三小 五二班 邢雨潞辅 导 教 师 李金荣 电话:***

传承传统作文 篇5

历史,是值得被人类尊重的。历史文化对我们现在的生活有着许多帮助,没有历史哪有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呢?

可能当我们把一位历史名人传播出去,赞扬他时,会说他给某国带来多大帮助,但不知大家想过没有:他一定是个好人吗?如果有证明,那这一定是真的文化吗?谁也不知道,因为那已经是过去的过去了。现在有许许多多的考古学家,都忙着考古,他们是怎样证明一个人的好坏呢?凭古代的文字?不行,文字不一定是真的,就算是某个历史文学家的诗中记载了诗人是个怎样的人,也不一定是准确的。所以我常常感到疑惑,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或读到的有关历史的作品,到底是想传承历史文化,还是摧毁它们?

举个例子,历史剧《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你觉得他是怎样的人?难道编剧不能让他与历史上的曹操一样吗?在这部剧中的曹操和历史上的曹操差别也太大了,难道就为了追求影视剧的收视效果可以不尊重历史吗?我很想问问编剧和导演:你知道吗?如果这部剧被很多人看到的话,他们受到误导会认为曹操就是一个阴险恶毒之人。传播点正能量吧,不然这件事后人也会照做在你自己身上的,你好受吗?

最近有许多人在网上爆料历史上的焚书坑儒是项羽所为的,而历史书上却说的是秦始皇,我应该相信哪边?这是在传承历史文化吗?不,完全不是,我们应该把握其本质,如今很多做法不见得是在普及历史。

对此,目前针对历史的看法主要有两个:一、加强对历史的管理;二、从此不再解读历史。我个人更认同第一个看法。

历史,让我们好好尊重它吧,别再犯傻了,我们要好好传承历史传统文化。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

传承传统作文 篇6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足,则吾能征矣。杞,杞国,夏禹后代的封国。在今天的河南杞县,文献,不是现在的文献所不同,献,贤,指通晓历史的贤才。

孔子说:夏代的礼我能讲得出,但是杞国不足以为证,殷代礼我讲得出来,但是宋国不足以为证,这是因为,杞宋二国文献不足的原因,如果 文献足,我就能引以为证了。

这里又说到民族文化传承的问题了,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了自己的文化传承,自己的文化传统就会逐渐湮灭,那吗这个民族也即将消亡。这是历史的铁证。人类历史上20多种文明至今只的二种文明延续至今,那就是希腊文明转化为工业文明,罗马文明,波斯慢文明,巴比伦文明,埃及文明,等等诸多文明也多消亡,甚至无法考证。纵观世界文明,唯我我们中华文明延续至今,确实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奇迹。中华文明缺少崇高的宗教精神。但利弊相随,却避免了宗教迷昧全方位的伤害。他的“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中庸之道的平衡原则。天人合一的和谐情操,协调了人与宇宙和谐关系,中华文明延续至今,重实践,弃玄想。从“格物知至”到“修身齐家”一整套经世致用,诚实入世。和平自守。摆脱了,原教旨主义的,极端,狂热,野蛮,无视生命价值的仇恨。离开了彼岸世界残酷争斗与淹没在战火中的毁灭。我们民族历史上也曾经有过分裂,但分而必合,这就是文化的凝聚力。成吉思汗曾横扫华夏,没有文化 的建立其岁月不长,所以评价他,“只识弯射大雕”。满清入关离不开中华文化也被同化,成为满汉一家。世界上一些原教旨主义者很眼红中华文明,任何文明只要一到中国就被同化,“和而不同”他们既奇怪又无奈。在看人类历史有多少“白骨无地归”“千里无鸡鸣”战争都与宗教有关。现在中东就是如此。在我们民族历史上,曾有过二场与宗教有关的战争。一场东汉年间,三国初期。一场近代 太平天国,最后都以失败告终,而没有死灰复燃,没有留下后患。文明传承对一个民族是至关重要的。亡国可以复国,没有民族文化。这个民族就要彻底消亡。这个民族禽兽,曾想让台湾消亡中华文明,彻底摆脱大陆文化。就是要彻底。那个狗头也懂得文化的厉害。任何一个民族的后代如果 不重视自己的历史文化。就是自己在毁灭自己民族。孔子 在这里说明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接着在看下面文化与礼的关系。

传承传统作文 篇7

我们中国是一个泱泱大国,传承着五千年的文明。礼让、家风、文明之行为都是文化的传承。

旅行,可以让我们去观看世界,可现在的外国人在一些旅游圣地都用中国字体写了让我们怎样怎样的字样,而没有用其它国家的外国字写出这些带有羞辱的字。

看到这些字时,我有点愤怒,我希望我们的中国人在旅游时注意自己的言行,我们是强大的,不能因为一点不检点小动作,而被外国人看不起。

再来看看我们现在的年轻人的行为:在公交车、地铁站这些地方,有了老人,残疾人,孕妇时,他们只会稳若泰山地坐在位置上,不屑一顾的看着他们,不起来让坐,我只想知道你们的良心何在,你们的心不会痛吗?难道没有学过尊重长辈和礼让这些道理吗?好多天真无邪的儿童都比你们这些长大后的年轻人知道让座的这个道理。

我们的中国是有着文明礼仪之邦称呼的大国,可是现在呢?人们吃完东西就会随手把垃圾扔一地,最后还是环卫工人清理干净的。但是你们知道环卫工人早晨多早起床上班吗?早晨许多人还在睡梦中时,他们就已经起来了,下班也是在人们进入梦乡后才刚刚下班的,我真的要为他们点赞,却为你的行为感到悲哀。

我想起一首诗,“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两万……”可是现在的长城三分之一都已经没了,那一定会有人对我说:“那不还有三分之二呢吗,还长着呢。”那我想告诉你不是的,现在的三分之二中的三分之一以前被人为破坏掉了,满身伤痕累累的,而现在只剩下那孤独的三分之一,而那些伤痕累累的印记也是被垃圾破坏的。你们难道就不可以保护一下我们现在所有的吗?你们难道不知道当时因为修长城害死了多少平民百姓吗?

虽然现在已经进入了科技时代,但并不代表机器可以代替的了人,因为机器的生命是由人类给的。虽然现在的人不爱护环境,但我相信一定可以改变,继续传承起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礼仪。

传承传统作文 篇8

“节日/是日子/在时间上打的结/小结连着大结/大结连着小结/如攀缘的绳索”就这样,节日承载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款款而来。有人认为节日是给分别异地的亲友以相聚的机会;给生活疲劳的人们得到放松的时间;给贪玩的儿童添上上扬的嘴角……我啊,却觉得每一次节日的到来都是在延续那种中华的传统文化。

三朔之时,北风吹雪,夜色朦胧,天降嘉瑞,伴随着第一声爆竹的响起,万家灯火照亮了神州大地。屋内,陆务观正在用草书赶写迎春的桃符,那颤动的手表达的绝不是害怕、担忧,而是对新一年的向往、激动。一转身,衣袖轻扬,“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一句从口中缓缓道出,时间到了。如今,依旧是那一清脆的爆竹声鸣,依旧是那一幅红红火火的对联。从“上日”到“元日”,从“名刺”到“贺卡”可能改变的是名称和庆祝的形式,而不变的是对美好生活的祝福,深深扎根于此的是那抹不去的名族特色,是那永远的精神支柱。正是这种特色,这种精神支柱让中国传统文化在历史中前进。

菖蒲节更是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碧绿的菖蒲在你手中成剑,轻轻一挥,扬起汨罗的浊浪。虽终落得“爱国忠君敌不过郑袖的裙底风云,正道直行不敌张仪的舌灿莲花”,但你的精神依旧随着端午延续至今。那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那种取明月以为目兮,引晶冰以为魂的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品质,仍然是我们今天的榜样,目标。对,考古证明为纪念屈灵均而设立端午的说法有些牵强附会,但将两者相绑不也是我们对于这种精神品质的继承,不也是为了延续这种传统文化吗?

国外有人说中国的传统节令食品美味。饺子,年糕,粽子还有那普普通通的油条,他们有的是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都是传统的体现,都是绵延至今的传统文化。当你对Beluga鲟鱼所产出的鱼子酱拍手称妙,我或许用一碗腊八粥开启早晨的时光;当西方的宴会桌上摆满一碟碟Alba的白松露,我或许在一个大大的粽子中沉醉;当来自法国的Foie Gras滋润你的双唇,我或许在母亲亲手做的清蒸水饺中沉入梦乡。也许中国节令美食不在于食材多么的高端,而在于那一缕贯穿古今的悠久历史,美味不在于其本身,而在于口中的传统文化。

节日,是你我眼中的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内在的魂。她延续着中华传统文化,不断在一个个时代中完善,这便是节日。

传承传统作文 篇9

自古以来,“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为有这样的传统美德而感到骄傲与自豪。一直以来,有许许多多尊老爱幼的事例,如春风一般感染着我们,打动着我们纯洁幼小的心灵。然而,有那么一类人,他们却不能享受天伦之乐,甚至……。

记得,一天清早,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看到一个老婆婆弯着腰吃力的在垃圾堆里认真的翻着什么,只见她满头银发胡乱的盘在头上,黑黄的脸上,布满了皱纹,穿着一件破烂的灰围裙,飘落下来的几丝银发随着北风晃动,脚上穿着破旧的拖鞋,在寒风中仿佛述说着她的辛酸。我好奇的走了过去,问老奶奶您这么大年纪,怎么还干这种活呢?老奶奶拨了一下银发叹了口气说:“唉,为了生活呀!”“那您有儿女吗?”“当然有,三个儿子!现在都成家了!”“那您怎么不在家享福呢?”老奶奶摇摇头说:“享福?他们都大了,谁都不愿养我这个老骨头,就只好来干这行了!”我气愤极了,大声说:“那可是犯法的!您可以去告他们呀!”“唉!都是自己的肉呀!……”听了老人的话,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老人好可怜呀。于是,每天我都会帮老奶奶一起捡破烂,有时还会给她讲学校里快乐的事,经常逗老奶奶笑,看着老奶奶脸上的笑容,我觉得自己真的长大了。

现在,只要看到有困难的老人,我都会上前帮忙。一天,我坐在公共汽车上,上车的人越来越多,这时,挤上来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我见了,急忙起身准备让座,没想到,在一旁等候多时的一个小学生一屁股坐在位子上不动了,我拉了拉他的袖子,轻轻地对他说:“小同学,你能让座给那位老奶奶吗?”说着指了指不远的老奶奶,小学生翻了翻白眼说:“干嘛要让给她呢?”哼!还挺倔的。我只能搬出了大道理:“小同学,你想想,老奶奶老了,脚站不稳,万一摔倒了怎么办?你身体壮,应该让给那位老奶奶,再说,现在提倡尊敬老人,爱护老人,你说呢?”小学生听了,脸刷地一下红了,赶忙起身与我异口同声地说:“老奶奶请坐!”老奶奶慢慢地走过来,抚摸着我俩的头,说:“真是个好孩子!”小学生瞥了我一眼,脸更红了……

还有一次,一位盲人爷爷过马路,我赶紧跑上前去,搀着爷爷过马路,而且还把这位盲人爷爷送回家,爷爷高兴地摸着我的头说“真是个好孩子,叫什么名字?”“爷爷,我是少先队员,这是我应该做的”。说完,转身就走了。

5.传承传统作文 篇五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人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逐步西化,很多人信奉天主教,热恋圣诞节。然而,在崇尚洋节时,似乎已经失去了对自己文化的自觉意识。

很多中学生能熟练的用英语读写,却看不懂文言文;对牛顿、培根奉若神明,对老庄、孔子却形同路人;说起西方头头是道,谈到老祖宗一无所知。仔细反思,究竟还有什么传统文化也已濒临失传?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将自己根本文化亡掉了,这就会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保护我们的文化财产,不仅是政府的事,更是我们每个国人自己的事。我们要熟读“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体验古人在诗词里面留给我们的意境美;我们要多听《贵妃醉酒》,从传统戏曲中领略民族艺术的风姿;我们要过清明节、端午节……,在节日中颔首我们民族节日文化的习俗,把它发扬光大;我们要学习儒家经典、道家理论,那是中国文化的灵魂,可以以此培育我们中华学子的“中国心”。

如今,国家为保护民俗文化出台了相应政策:从20xx年起,清明、端午、中秋成为了法定节假日。央视《百家讲坛》也先后推出了刘心武的《解密红楼梦》、易中天的《品三国》、于丹的《论语》《庄子》、钱文忠的《三字经》等,他们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诠释了古代文学作品,既保持了原著的精髓,又有创新,深受大众喜爱,从而带动了国人对国学、历史等传统文化学习的热情。

6.传承传统作文 篇六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浸润传统文化,你我共同成长》。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我在“十。一“放假期间亲身走进传统文化课堂,感受了它第一次带给我心灵的震撼。下面就请大家和我一起聆听传统文化的魅力……。

可以说今年的十一长假,对于我来说是一个特别的假期,也是一个意义非同寻常的假期,这一次妈妈没有带我去旅游,而是在十月二日这一天,我们共同踏上了去长春的火车,妈妈带我去参加一个由吉林省家庭教育促进会举办的.“浸润传统文化,你我共同成长”亲子历练营活动,一路上,我对这次活动充满了期待和猜测,一个半小时的路程后我们乘了轻轨,最终我们来到了历练营的活动场所好汉坡度假村。

第一件事就是分营房,这是我第一次和妈妈分开,自己照顾自己,虽然有些害怕和担心,但心里还是有一点点小小的窃喜,心想终于脱离了妈妈的魔爪了。虽然环境看起来很好,但是实际上这个时候没有取暖,屋子里的冷无法形容,尤其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整个人都蜷缩在了被窝里,四面透着风,第一次感受到这种环境,想起妈妈平时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心生一丝歉意,平时生活在那么好的环境中还不知道珍惜。

到了吃晚饭的时候,餐桌上没有了平时的大鱼大肉,只有两道菜分别是白菜豆腐汤和茄子土豆,这也让我第一次体会到了环境的变化带给我心里的思考,我应该更加珍惜爸爸妈妈们给我创造的幸福生活。

到了晚上我们上了一堂传统文化课,老师带着我们研读了《弟子规》和一些传统礼仪,边游戏边学习,活动在活跃的氛围中进行到了八点半,但我全然不知道累,反而更加喜欢这种氛围,全身心的投入到了传统文化的学习之中…。.

第二天,随着一声号响,该起床了,我睁开眼睛一看才五点,我还是第一次起这么早,起来跑步和做操,锻炼之后感觉真的神清气爽,这也是我在家从来没有体验过的,美好的清晨都是在睡懒觉中浪费掉了。

白天一整天的课程都是老师在讲,讲孝道、讲礼仪、讲亲子、课程非常精彩,我非常喜欢他们那富有哲理的语言,对比生活中的我真是该改掉的毛病太多太多。自己在对待父母、对待学习等等方面做的都太不合格。给我最大的触动就是我应该珍惜现在的好生活,感恩父母和老师对我的养育和教导,努力使自己成为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如今我们中国,在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的繁荣背后,然而在奔跑着追赶西方的路上,我们也时常察觉和叹息:一些原本属于我们的珍贵的东西,不知什么时候被弄丢了,甚至已不能清楚的描绘它的本来面貌,这种东西就叫做传统文化。

7.如何传承岭南传统工艺美术 篇七

向云驹曾编著《中国民间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推荐丛书》,这本书出版后引起很大反响,不但让普通老百姓了解了我们国家有哪些丰富的遗产种类,遗产拥有者也更珍惜自己的遗产。无疑这些出版物都是很有意义的。

《中国木板年画集成》的出版是对中国木板年画的抢救,该书已由中华书局出版。木板年画是中国很重要的民间文化种类,该书不仅记录年画本身,更把它背后所蕴含的民俗都做了很详细的解释,甚至对年画印刷的传承人、年画销售渠道和销售路线都一网打尽,有很强的学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可见,及时把岭南传统工艺美术用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是很好的传承方式。

2. 建立完善的民间美术教育、传承的保护制度

国家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民间美术教育、传承的保护制度是很关键的,举个例子,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曾是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于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人们追求繁荣的假象,把无数带有北京传统文化特色的古建筑、民间四合院推倒了,一座座摩天高楼拔地而起,给人一种国际现代化大都市的气派,但巴黎的古建筑依然保留完好,法国人以自己的文化建筑为荣,而中国却相反,而且城市到处都是建筑垃圾。一个没有自身文化的民族是可悲的。正是由于国家没有对传统文化加以保护和传承,才使得本地区的传统文化消失匿迹。可见,国家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民间美术教育、传承的保护制度的心是多么迫切。

3. 媒体的宣传,回归传统文化

思想舆论导向是一种引导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意识因素。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饱经磨难,思想意识上总认为国外的无论是科技、医疗、教育等都要比中国的好,进而有一种崇洋内外的错误价值观,特别是民国时期,孙中山先生提出废除中医,更加剧了人民的思想意识的转变。改革开放至今,国外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思想大量涌入中国,人们对中国的传统地域文化产生了怀疑和误解,看我国高校如此多的学生学油画就可见一斑,民族传统文化受到应有的重视,这个民族才有希望。因此,媒体应该大力弘扬岭南传统工艺,使人民的艺术思想回归到本地区的传统文化中。

4. 政府的导向作用

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人们变得一切向钱看,一些都和利益挂钩,岭南传统工艺因为制作繁琐、制作时间长、造价低廉、市场前景又不被看好,所以很多人都不愿从事这个劳动时间长、效益很低的行业。以佛山木版年画为例,现在仅存的传承人只有冯炳棠一个人,他的儿子和孙子对这门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不感兴趣,以佛山木版年画为代表的岭南传统工艺美术后继无人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政府要出台有利于传统工艺美术发展的相关政策,为岭南传统工艺美术注入强心剂,使更多的人愿意从事传统工艺。

5. 扶植民间艺术新秀

老一辈民间艺人的丰富经验如果得不到继承和发展的话,是一大损失,政府要大力倡导、鼓励年轻人去学习岭南传统工艺美术,并出台一些对年轻人学习民间工艺的优惠政策,因为年轻人的思想活跃,思维更加广泛,思考问题也有其独到的地方,往往有更多新颖的创意。他们从事岭南传统工艺后,相信定能创造出独特、新颖、与众不同的佳作,从而给岭南传统工艺美术注入新鲜血液,只要有一代又一代不间断学习传统工艺美术的年轻人出现,就能使传统文化不断新旧交替,使源头活水源远流长,使岭南传统工艺美术屹立于祖国的艺术之林。

6. 融入现代人喜闻乐见的元素

年轻人是中国的主流的消费人群,他们追求时尚、潮流、另类、渴望活力无限,应该早已被我们所认知,如果把生活中的日用品、服饰类、工艺品等加入岭南传统工艺美术的某些特定元素,相信会受到年轻人群的青睐和追捧。例如,将广州刺绣的图案印在水杯上,把佛山木版年画印在T恤上,把佛山剪纸元素抽离出来运用到衣服上,或是把阳江风筝中的具体的某个风筝图案制作成水晶工艺品、纪念品等。这些新鲜的东西一定能够吸引年轻人的眼球,可见岭南传统工艺美术的市场潜力巨大。

7. 建立民间美术馆,举办民间工艺展览

除了媒体的宣传外,国家要多建美术馆、博物馆等,多举办民间工艺展览,广大的市民可以在闲暇之余去参观、去学习。有句成语见多识广,就是见识多,知识广,形容经验多。人们看展览的次数多了自然就会有心得体会,广大民众通过彼此间的学习交流,自身的文化品位、艺术修养得以提升,使岭南传统工艺美术得到广泛的、大众化的传播、接受和认可,也可起到间接宣传本地区传统文化的作用。这样不仅弘扬了岭南传统工艺美术,而且使得广州作为“文化名城”而名副其实。

8. 普及岭南传统工艺美术教育课程

学校的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大、中、小院校开设了岭南传统工艺的美术课程作为普及课程,让学生了解到所生活的土地上有那么多传统工艺美术作品,并不是要求学生非常详细具体地制作出成品。学校普及岭南传统工艺美术教育,是很好的宣传、传播本地文化的方法,使全体学生都能学习到传统工艺。加上他们中的某人可能会喜欢上这门课程,一旦他们喜欢上这一课,就会钻研下去,甚至以这个为自己的职业,并一直坚持学习下去。他们羽翼丰满后,又会传授给其他人。所以,大、中、小院校普及岭南传统工艺美术的意义重大。

9. 民间工艺美术与专业美术院校联系合作

8.保护传统民居 传承民族记忆 篇八

诗意栖居古老民居传承文脉

传统民居往往蕴含着古老、朴素的“天人合一”理念。每一处传统民居都与当地特有的自然环境完美契合,体现着对自然的依赖与尊重。如晋东南及晋西北的黄土丘陵地带,窑洞是最常见的民居形式,家园与黄土地浑然一体,体现着当地朴素、简洁、实用的民居色彩:湘西侗家的传统民居吊脚楼,则多位于悬崖陡坎或河岸溪谷之上,或凌空飞架,或险挂峭壁,雕梁画栋,古色古香,与秀丽的山水相映成画,妙不可言。“依山建屋,傍水结村”,一向是山地丘陵地区村落选址的重要原则。建筑用材则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尽量使用本地天然建筑材料,从而使建筑物在形式、色彩与质感上保持统一风格,达到民居与自然环境高度和谐、浑然一体的效果。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时常能够在传统民居中得以体现,稍具规模的古宅院尤甚。大至内外空间的形态、结构布局,小至每一扇门窗、家具等的装饰设计,无不富有浓厚的传统哲理、伦理色彩。正宅通常以天井为中轴线,两边严格对称,严肃方正。作为礼治建筑的祠堂占据最为重要的位置,威严有加。庭院的进深结构井井有条,整个宅院体现出浓重的宗族伦理观念。除伦理观念之外,古民居的所有者往往以其身份、地位、经济实力以及个人的艺术品位、社会的审美时尚来考虑建筑的规模与装饰的形式,由此形成的文化氛围对后来的居住者的人格形成又有着极大的引导与熏陶作用。

传统民居有着非凡的艺术价值,且往往是“有形”与“无形”艺术的完美结合。不少古民居的建筑、装饰通常十分考究,房梁、柱础、斗拱、檐饰、门窗、脊饰的石刻、木雕等无不费尽心思,构图精美,雕刻巧妙。大量的花鸟、神兽、人物等寓意吉祥的图案,极具艺术欣赏价值。极富韵味的各色楹联,或写景状物,或叙事述史,或抒情寄怀,抑或是格言哲理,体现出居住者的情趣与人生追求,烘托出传统民居特有的文化氛围。

作为建筑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民居,不仅是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同时还承载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因子,具有鲜明的区域性、民族性的特征,往往反映出一个地区的文化风俗,表现着各地方、各民族丰厚的历史文化信息以及与外地、外族文化交流融合的演变历程,见证并记录着历史时期人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

除此之外,传统民居凝聚着前人的智慧,有着巨大的科学价值。经过长期的积淀与发展,无论是单体建筑的结构造型、细部装饰、内部布置,还是建筑组群、村镇聚落的选址、布局等都蕴含着一定的科学道理。传统主流民居建筑多布局严谨,构筑巧妙,功能合理。一向为古人所看重的选址建房之参考的堪舆之学也蕴含着不少科学思想,“负阴抱阳”、“背山面水”至今仍为重要的建筑原则。

在钢筋水泥林立的城市中,人们往往渴望拥有一个宁静的空间来放松心情,净化心灵,远离尘嚣与浮躁,回归自然,回归本我。散落于城市中的古民居便成为了喧嚣都市中的最后一片“静土”,盛满人们诗意栖居的梦想。保护传统民居,不仅是为了保存珍贵遗存用作展览、开发旅游,重要的是保护城市的历史传统和人文精神,留住城市的优势和文脉。正如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吴良镛所言,西方建筑史是“石头的历史”,而中国古代建筑是“土木的历史”。土木建筑往往十分脆弱,极易受气候、虫蛀、天灾人祸的破坏,因此,中国古建保护比西方更为不易。

古村老城民居保护走入困境

在漫长的岁月里,为数甚巨的古民居湮灭了。十年浩劫,大量的古民居被人们的无知与偏执破坏殆尽。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逝去的难以追回,现有的更需保护。受现今社会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地区不再修建传统民居,对古民居的保护便显得尤为重要。不少地方政府着眼于民居的保护与开发,并初见成效。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丽江古城与平遥古城,因妥善保存了大量古代民居,从而保存下了古城的人文韵味。世世代代的人们在古城上演一幕幕的人间悲喜剧,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浸透着浓厚的人文气息。房屋不言,然而保护完好的古民居最能够体现与保持古城的韵味与活力。在现代人心目中,古老的民居是城市历史的守望者,也是人们心灵的理想家园。

同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西递、宏村因典雅精致的徽州古民居而闻名世界。徽州古民居遍布古徽州各地,融山越文化、吴楚文化和中原文化于一体,是徽州文化的重要载体。徽州古民居的数量之多、建筑风格之美、构件雕凿之精、文化底蕴之深,无与伦比,将民居建筑艺术发展到了极致,成就了古民居建筑中一座高峰。徽州的每一个村镇都依山傍水,青砖黛瓦马头墙,以黑、白、灰为主色调,古宅民居、祠堂牌坊、戏台书院、石桥古道、古塔寺庙、园林水道,构成了一幅幅淡雅的水墨画,于朴素中显露徽州文化特有的端庄与雅致。

徽州古民居是一个完整的建筑体系,由分散在古徽州各地的许多特殊的单体建筑构成,因此保护与管理难度较大,点多、面广、头绪繁杂,在民居保护领域极具代表性。尽管政府做了大量保护修缮工作,但徽州古民居的保护仍然面临诸多的矛盾与压力。徽州古民居大多沿用至今,但一些居住者不满老宅昏暗的光线、潮湿的环境及鼠类的侵扰,或推倒重建或废弃不管,大批民居就此消失。尽管有1998年安徽省公布的《皖南古民居保护条例》的警戒和束缚,但由于大多古民居属私人财产,政府管理十分困难。加之人为的不科学的拆卸、更新和维护不力导致自然坍塌,徽州古民居面临着困境。

如今,徽州古民居正在以每年100多幢的速度消失。甚至一些省重点保护单位也遭到破坏,青石雕花栏板被倒卖到外地,祠堂门罩、斗拱、雀替等重要构件被窃,只好临时用木块支撑。普通民居的遭遇更惨,一些缺乏远见的村民将有着重要价值的雕花门窗、隔断、匾额及石、木、砖雕件自拆下变卖,导致不少徽州民居上的雕刻被挖得满目疮痍,有的古民居甚至被挖成了一座空壳。拆迁遗址上断壁残垣,有着数百年历史的砖、瓦、石条等珍贵材料被弃之如敝屣。由于缺乏资金进行修缮,许多建于明清时期的古民居濒临坍塌的危险。在梅雨季节,不少无人居住的古民居普遍存在漏雨现象,有的民居木构件因此严重腐朽,瓦片大面积脱落。有的则基础松弛,墙体倾斜,部分坍塌。在管理层面,还存在文物管理机构设置不完备,古民居保护执法难等问题。

整体而言,在数量众多的古村镇中,具有旅游开发价值且能吸引大量游客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古村镇则处于少人问津的状况。尤其是在偏远地区,极易出现资金匮乏,管理不善的问题,使得古民居的保护与修缮工作难以为继;而声名远扬的历史文化名镇名城,虽然少有资金短缺的问题,但却面临着过度开发之虞,容易走入过度商业化,失去原有文化内涵的歧途。最为典型的当属平遥、丽江、周庄等古城镇。这些古城镇保存了典型而又完整的传统民居聚落形态,素来走旅游开发的道路,虽然在古民居管理维护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但在保持古民居固有的文化内涵方面却无可圈可点之处。在可观的商业利益的驱使之下,不少当地居民利用古民居开设店铺、客栈,甚至私自改变古民居的格局、风貌,“拆旧建新”、“毁真造假”。传统民居作为古城文化精髓的主要载体,其原真性与完整性极为重要。过度商业化、原住民外迁、人口膨胀与破坏性建设等使得这些古城镇传统文化和特有的生活习俗受到强烈冲击。

在民居保护面临的所有问题中,最令人唏嘘的是在城市化进程中,为了开发而进行的强拆。这种现象在近年来屡见不鲜,其根源正在于地方政府及企业存在重视政绩及现实利益的功利思想,对古民居珍贵价值的无知,以及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的匮乏。南京古民居的遭遇尤为典型。城南的秦淮河两岸,曾经保存了大量的明清民居。那些典雅的江南民居,是南京历史、经济、文化、民俗历史信息的珍贵物质载体,也是董小苑、陈圆圆、柳如是、李香君等等江南传奇女子动人故事的发生之地。在过去的干百年里,虽经历了朝代更替、军阀战争、日本侵占和解放战争,却始终脉络清晰,风貌完整。然而在最近20多年的时间里,有关部门对这一地区进行了数次改造建设,历史街区遗存飞速减少,只剩下目前几块孤立的明清街区,点缀在秦淮河边。

困境之下文化记忆如何保留

古民居承载着一个地区的文化记忆,民居保护不只是单纯的建筑形象的标本式保护,更不是冻结过去的回忆,古民居中的活态文化同样需要受到妥善的保护与传承。然而现实不容乐观。如何完整保存古民居中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是一个世界性的大课题。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出台的《关于原真性的奈良文件》指出,要保护历史文化遗存原先的本来的真实的历史原物,保护它所遗存的全部历史信息,整治要坚持“整旧如故,以存其真”的原则,维修是使其“延年益寿”而不是“返老还童”。修补要用原材料、原工艺、原式原样以求达到还其历史本来面目。文物管理部门应按“修旧如旧”的原则,对传统民居进行保护和维修。国内一些古城镇认识到了这一点,如浙江宁波慈城市在古民居保护方面,坚持原真性原则,长期进行保护性投入,修复后的古建筑,仍保持原貌,以民居为主,保留了“人在景中,景在人中”的独特魅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因此为该市颁发了亚太区文物古迹保护奖。素有微文化“活化石”美誉的“微派建筑古村落、古民居保护利用和传承技术研究示范”项目,目前也正式列入国家科技“十二五”计划。所有这些,传达了这样一种让人乐观的信息:中国古民居保护正在成为社会性的文化自觉,众多原本令人忧虑的问题也许有望化解。

如今,社会化保护成为民居保护的一种趋势。在英国,政府将一些古堡巨宅以象征性的价格“卖”给私人,条件是负责修复和经常性维护。在欧美各国,社会力量对遗产保护也起了相当大的作用。此外,政府还用经济激励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到文物保护当中,其中,减免税收是主要的经济激励手段。传统民居保护从来不应该只是某部门或某一群体的工作,而更加需要社会化保护。安徽省黄山市率先推出全新的古村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化保护模式,海内外人士可认领保护古村落或单幢古建,认领者将可获得古民居的居住使用权,原文物建筑所有权不变。保护方式分为自行保护及提供资金由当地专业部门组织保护两种,亦可只提供文物建筑保护技术。对认领保护的古建筑不能破坏或改变建筑风貌与结构,不能私自增加建筑物或构筑物。苏州市在古民居的社会化保护方面也进行了一些尝试,允许和鼓励海内外组织和个人购买或租用直管公房古民居,实行产权多元化、抢修保护社会化、运作市场化。上海对古民居的社会化保护也让不少古民居重获新生。如2005年,具有典型上海浦东特色的民国时期民间建筑“吴家祠堂”和“陶家宅一号”,得以“原汁原味”地再现在世人面前,就是社会化保护的成果。总之,坚持原真性、人性化、整体性及发展性原则,对传统民居进行保护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上一篇:关于灯泡维修报告下一篇:忆雪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