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网络舆情监控的实施办法

2024-07-23

关于加强网络舆情监控的实施办法(共10篇)

1.关于加强网络舆情监控的实施办法 篇一

关于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实施办法

为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学生更加勤奋学习,特制定此办法。

一、关于周练习。

1.语、数、英三学科,每周举行一次练习。时间放在周六、周日,作为学生课外练习。

2.各学科教研组,细致制定好周练习的命卷安排,及时上交教务处学科分管主任汇总。

3.练习的题量以16K两页为宜,若确实需要,也可8K两页。

4.教研组长先把好命题质量关,学科分管主任最终审核落实。

5.练习内容要贴近教学进度,贴近学生学习实际,杜绝原样照抄其它地方(诸如网上直接下载等)试卷。

6.每次周练习教师要细心批改,认真评讲,及时反馈,及时查漏补缺。

7.每学期按期中、期末两次对周练习进行评比,学校给适当奖励。

二、关于月质量调研

1.每月下旬语数英三学科按年级进行教学质量检测,命卷由学科主任负责安排。

2.学校统一安排时间,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检测、阅卷、成绩统计,结果上报教务处学科主任存档。

3.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奖励

单科成绩按均分、优秀率分别分档记分(分档比例为2:3:3;2:3:2;3:3:3),分别记10分、8分、6分;将以上三类分数累计,得出任课教师综合得分,按综合分、按比例分档,学校分别给予60元、50元、40元奖励。

4.每次月质量调查,对进步大的学生,给予张榜表扬,适当给予奖励。

5.各学科要通过月教学质量检测,从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进一步对学困生加强辅导,培优补差,努力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三、强化短效应测试

各学科分管主任,学校行政领导,坚持随机进班听课,随时进行短效应检测,了解教学情况,把握教学方向,每位教师要确保每节课教学的内容有90%的同学当堂能够掌握,努力做到课课达标。

四、其它。

各学科任课教师,要从加强学生听课习惯、作业习惯这两大方面进行扎实训练,严格要求,以习惯促质量。

2.关于加强网络舆情监控的实施办法 篇二

网络舆情监控

——来源:安徽中公教育(http://ah.offcn.com/)

网络舆情是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网络舆情形成迅速,对社会影响巨大。随着因特网在全球范围内的飞速发展,网络媒体已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网络环境下的舆情信息的主要来源有:新闻评论、BBS、博客、聚合新闻(RSS)。

【背景链接】:

在互联网影响力日益增大的今天,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术机构都越来越重视互联网舆情的监测、研究和引导。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6月20日在人民日报考察工作时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互联网业已成为了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重要新平台之一,网络舆论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政府提高舆情能力的措施】:

1)要加强学习增强政治敏锐度。

只要我们政治敏感、视野开阔、鉴别力强,就能够及时捕捉舆情苗头,及早处理。要转变思想,不能狭隘地认为了解舆情、应对舆情是其他部门的事,要从维护党和国家形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出发。要加强学习,学深学透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增强政治鉴别力。要勤观察、勤思考,把握发展趋势。

2)要建设透明开放政务系统。

信息公开透明不仅有利于开展工作,也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我们要改变封闭的观安徽中公教育地址:合肥市芜湖路万达广场7号楼32层

联系我们:http://ah.offcn.com/html/2012/07/17116.html

念,树立开放的意识,把群众满意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上,坚持面向社会、面向群众,做到政务公开,真正落实党员干部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3)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

要重视与新闻媒体的沟通,随着网络、手机的迅速发展,新兴媒体已成为社会意见的重要汇聚之地,很多舆情也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平台得以表现。因此,要主动与网络媒体建立联系,特别是在权威网站上及时将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公开,确保正面的、权威的信息始终占有主导权。要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联系,发挥他们的资源优势,加强对重点网站的跟踪、监控,为应对舆情创造条件。

4)建立专门的舆情工作部门。

首先要有高素质的新闻发言人。新闻发言人可选择综合素质高、组织工作业务全面的领导干部担任,主要职责是在一些重要工作中代表组织部门做好信息发布和疑问解答。其次要有高素质的媒体评论员。其主要职责是做好日常信息的收集分析,以及在舆情发生时的引导、应对等,如在主流媒体撰写评论员文章,在权威网络上做好发帖和跟帖工作等。此外,有条件的可建立一支顾问队伍。顾问可邀请一些公共危机处理专家担任,主要是在舆情发生后能够为做好危机处理提供指导和咨询。

5)健全应对舆情工作制度。

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是应对舆情的关键环节。要建立信息发布制度,在主流媒体或重要门户网站,及时将重点、热点工作信息公布。要建立舆情监控制度,利用舆情工作者队伍密切监控重要舆情动态,掌握舆论动向。要建立舆情引导制度,对舆情迅速分析研判,查找发生问题的根源,并以权威发布的方式,及时回应公众疑问,不作无谓争辩,不跟风炒作,不人为制造热点。要建立舆情处理预案制度,就工作中的热点问题和容易发生舆情的网络等媒体,事先研究制订相关应对预案,预案应包括舆情事件表现形式、原因、先期措施、善后处理等内容。

推荐: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辅导课程(http://kc.offcn.com/general/91/2144/)

2014年国考笔试周末及夜校辅导课程http://ah.offcn.com/html/2013/07/28787.html 国家公务员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http://ah.offcn.com/zg/ztk/index.html 安徽中公教育地址:合肥市芜湖路万达广场7号楼32层

3.关于加强网络舆情监控的实施办法 篇三

社会舆情领域众多,变化万千,及时、完整掌握社会舆情,无法仅靠一己之力或单个部门来完成,必须建立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明确各项分工及工作细则,各司其职,责任到人,才能确保社会舆情搜集工作的及时、可靠。根据从省局及兄弟市局了解到的经验,有必要建立以下工作制度:

(一)舆情信息员制度。明确市局机关各科室、各直属单位、各县市区局主要负责人为本单位(科室)舆情搜集第一责任人,要求其在单位(部门)内部明确兼职舆情信息员1名,负责日常社会舆情的搜集工作,发现情况第一时间向所在单位(科室)主要负责人反馈,再视舆情的重要和紧急程度上报市局宣传信息中心。

(二)舆情分类搜集制度。按照“谁分管、谁负责”和“管什么、搜集什么”的舆情搜集分工原则,明确市局机关各科室对社会舆情搜集内容的分工,各司其职,分类搜集。

1、市局宣传信息中心负责主要电视频道及报纸等传统新闻媒体舆情搜集工作及信访舆情搜集工作;

2、市局网管中心负责主要网络媒体、网络论坛、网络社区、网络博客的舆情搜集工作;

3、市局各业务科按照职能划分负责所分管领域的舆情搜集工作;

4、市局监察室负责行风建设及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的舆情搜集工作,并协助市局宣传信息中心做好信访舆情搜集工作;

5、市局组织人事科、机关党委负责系统内干部职工舆情搜集工作;

4.关于加强网络舆情监控的实施办法 篇四

为健全我镇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处置工作体系,进一步规范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处置流程,严肃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纪律,形成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科学应对处置机制。结合我镇实际,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范围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包括全镇有关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公共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及在经济

发展、脱贫攻坚、环境保护、城市建设、社会管理、民生保障、干部队伍建设中等引发的负面网络公共事件。

二、规范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处置程序

1.全面监测。各村(社区)、镇直各单位为本单位网络舆情监测责任主体,遇到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立即报镇政府综治中心

2.迅速应对。发现网络舆情后,责任单位应以舆情通报形式报告至本单位网络舆情管理分管领导及相关领导签署办理意见,迅速组织事件调查,核实网贴反映情况,并及时上报镇综治中心。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对网民诉求合理,确属职责范围内的,迅速作出初步回应,开展核查处理并及时告知回复,等待后续办理情况回复;对于反映情况不属实的,及时作出澄清,以免不实言论误导舆论走向。对恶意损坏XX形象、随意传播谣言和法律、法规明文禁止的重大舆情,由政法机关联合相关部门依法处置和打击。

3.及时上报。在积极应对舆情的同时,责任单位应在第一时间以书面形式将事件调查情况及处置措施报镇综治中心办公事研判、备案;如有事件最新进展,应及时上报动态。

三、相关工作要求

1.落实主体责任。涉舆单位为网络舆情引导处置的主体,各村主要领导为网络舆情管理直接责任人。

2.严肃工作纪律。涉及各村(社区)、镇直各单位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务必要遵守统一指挥协调、统一应对方案、统一发布路径的处置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朋友圈、群组等随意发布相关信息,不得随意给媒体提供处置的相关进展、结论等。

3.加强日常管理。建立长效化、常态化机制,做到舆情处置领导机制完善、队伍健全、专人落实、责任明晰、节点明确、流程规范。

4.加强正面引导。把握社会关注热点,主动设置网民感兴趣的议题、话题,挖掘反映XX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明新风等真、善、美,积极引导网民传播正面舆论。

5.关于加强网络舆情监控的实施办法 篇五

各片区、村(居):

为了向全镇育龄妇女提供优质高效的生殖健康保健服务,提升我镇的计划生育管理水平,依据《山东省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办法》,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

坚持“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创新发展”的工作思路,以依法行政、优质服务和利益导向机制相结合,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经常性工作为基础,全面提升人口和计生管理工作整体水平,切实提高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参查范围

本次查体的范围是全镇45周岁以内的已婚育龄妇女(以指纹机应查人数为准)、特殊人群和流入已婚育龄妇女。

三、工作要求

(一)参查时间:每年1月、4月、7月、10月。

(二)各村(居)要在规定的时间内组织好查体工作,确保参查率100%。

(三)流出已婚育龄妇女,省内的要在当月月底前通过流动人口管理平台传输查体回执,省外的在当月月底前邮寄查体回函。

(四)各村(居)、片区对特殊人群必须高度重视,镇计生办要对此群体实施严格的“查体销号制”,真正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

四、工作措施

(一)全力以赴,精心组织

党委政府今后将把育龄妇女查体工作纳入年底考核和经常性考核目标,对查体率单次达到100%的村居,一次性奖励300元;对四次查体率均达到100%的,年终考核时,在单次奖励的基础上,再增加1000元的奖励。

(二)明确责任,严格包保

对查体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特别是计划外怀孕现象,各村居要安排专人负责,在出现问题的三日内必须处理完毕,否则,将给予村居负责人300元的经济处罚,并在全镇范围内通报批评。

(三)利益导向,查体有奖 结合计划生育工作利益导向机制,采取有奖到站查体制度。凡在规定时间内到镇计生服务站参加健康查体的所有育龄妇女均可得到相应的物质奖励。符合独生子女条件的家庭,由镇计生办在育龄妇女查体完毕并落实节育措施后,现场发放独生子女费。发放标准为:每年的第一至第三季度每次20元,第四季度60元;凡每年四次都能按时参加到站健康查体的育龄妇女(以指纹机查体记录为准),均有机会参加镇计生办组织的手机号码抽奖活动,届时将对抽中的育龄妇女进行重奖。

(四)评先树优,营造氛围

每年12月份,镇计生办将对每次都能按时到站查体的育龄妇女进行评选,选出10名优秀代表,由镇党委、政府授予“十佳计生标兵”荣誉称号,给予一定数额的奖励,并在县电视台通报表扬。

6.关于加强网络舆情监控的实施办法 篇六

为进一步加大典型宣传工作力度,规范工作程序,完善激励机制,提升工作水平,特制定如下实施办法。

一、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

典型是时代的方向、社会的旗帜、行动的楷模、地方的名片。典型宣传作为一种重要的宣传方式,通过对典型人物生动事迹和先进经验的推广,能够很好地引导舆论,教育群众,推动工作,因而具有重要意义。

总体要求是围绕工作大局、把握舆论导向、服务人民群众、大胆改革创新。通过典型宣传,用榜样的力量进一步激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改革放开、借力发展,负重加压、以快补慢,凝心聚力、超常发展的决心和信心,为全力推动衡水经济社会上台阶、上水平,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型湖滨城市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推荐标准

1、先进性。能够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崇高精神品格,能够充分反映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和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和思想能起到积极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2、群众性。先进典型必须是群众公认的,具有牢固的群众基础。在选择、树立先进典型时,坚持走群众路线,深 入实际,深入基层,认真听取各方意见,慎重对待群众的不同反映。把群众是否满意、社会是否认同作为衡量先进典型的重要标准。

3、真实性。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进行调查核实,客观、真实地反映先进典型的事迹。坚决防止主观臆想、随意夸大拔高,严禁弄虚作假,经得起实践和时间的检验。同时,对先进典型也不能苛求完美,要看主流,看其是否具有社会教育引导意义,是否可亲、可信、可学,能否使人见贤思齐,学有榜样。

4、多样性。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要求,多角度、宽范围推出先进典型。要紧扣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工作大局,及时总结和推广全市干部群众在实现富民强市伟大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大力宣传我市在实施 “两增一变”战略以及解决就业、医疗、养老、教育等民生问题方面的新思路;大力宣传解放思想,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新举措;大力宣传创新、创优、创业“三创”方面的新表率;大力宣传爱岗敬业、以身作则、求真务实、扎实苦干的好作风;大力宣传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见义勇为、无私奉献的先进模范。

三、工作流程及工作制度

1、筛选确定制度。先进典型要从已经在本县市区或全市行业系统进行广泛宣传且产生较大社会反响的先进集体 或个人中产生。各县市区委宣传部、市直各部门负责对推荐典型的真实性进行核实,确保事迹真实可靠,有代表性、示范性。要征求同级纪检监察、组织、计生等拥有“一票否决权”部门的意见。市级及以上重大典型由市委宣传部按照以上相应程序考察论证后研究确定。

2、报送推荐制度。各县市区委宣传部、市直各部门负责本地本系统先进典型的推荐工作。要明确典型宣传工作的责任科室,确定典型宣传工作联络员,每月15日前定期向市委宣传部宣传科报送本地本系统涌现出来的典型至少1个,推荐典型要填写推荐表一式三份,加盖有关公章,同时要附先进事迹材料,事迹材料一般掌握在3000字以内。市直部门向市委宣传部推荐典型的同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向省及以上推荐的重大先进典型,由市委宣传部负责向上呈报推荐报告和典型材料。

3、论证策划制度。市委宣传部定期组织社科理论界专家学者、媒体编辑记者召开阶段性重大典型论证策划会,从已掌握的典型信息和已宣传推出的先进典型中,研究策划能够向省推荐宣传的重大典型。加强与省委宣传部与省直新闻媒体的信息沟通,为推出全省乃至全国重大典型争取支持。建立与省、中央主要新闻媒体的典型信息沟通机制,及时了解和掌握推广先进典型的侧重点,理顺重大典型的宣传渠道。

4、宣传推广制度。市委宣传部在衡水公众信息网站开辟“时代风采”栏目,作为“典型发布平台”,及时刊发各县市区和市直各部门推荐的先进典型,定期发布阶段性典型宣传需求要点。市委宣传部定期向省委宣传部“典型发布平台”推荐典型。对确定为市级重大典型的,由市委宣传部提出宣传意见,并组织力量进行集中宣传。市委宣传部宣传科要不断改进典型宣传的方式方法,可通过集中采访报道、召开先进事迹报告会、座谈会、研讨会以及巡回报告等形式开展宣传,以扩大宣传覆盖面,增强社会影响力。市委宣传部新闻科要统筹谋划,协调组织媒体搞好市内宣传;市级新闻媒体要按照市委宣传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研究制定采访计划,开设专栏或专题节目,每周刊播一期,每期至少推出一个先进典型,形成宣传规模,达到预期效果。对确定为市及省级重大典型的,由市委外宣局组织精干力量集中展开对外宣传攻势,尤其要做到登大台、上大报,争取引起国家领导和中宣部重视。

5、回访培育制度。建立和完善市级以上重大先进典型回访培育制度,抓好典型的再培育和再提高。当地宣传部或市直有关部门对市级以上重大先进典型经常进行回访。通过上门回访或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掌握先进典型的思想、工作、生活情况,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并协调有关部门研究解决,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引导先进典型戒骄戒 躁,确定新的奋斗目标,进一步保持在广大干部群众中的示范带动作用。高度重视典型的后续宣传,给先进典型不断注入新活力。

6、定期通报制度。每季度末,对各县市区、市直部门报送典型及被省市级媒体宣传的情况进行通报并作为年终评比的重要条件。

7、评比激励制度:市委宣传部每年对典型宣传工作进行评比表彰,对在推荐和宣传典型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集体和个人给予奖励。

评比奖励范围:各县市区委宣传部、市直部门典型宣传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新闻媒体的责任科室和编辑记者;基层通讯员。

评比奖励条件:各县市区委宣传部、市直部门向市委宣传部推荐典型的数量和质量情况;在市级及全省全国新闻媒体上,推出本地本系统重要典型和重大典型的情况。

奖项设置及评定办法:

集体奖:每年从各县市区和市直部门中,评选出典型宣传工作先进集体若干名。先进集体采取计分评选的办法产生,计分标准如下:

每个被确定纳入市级发布典型平台推介的计5分。

被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或被市委宣传部考察确定为市内重要典型,每个典型计20分。

被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或被省委宣传部考察确定为省内重大典型,并在河北日报、河北电视台、河北人民广播电台等省主要媒体进行集中宣传的,每个典型计80分。

被新华社采用刊发先进典型事迹通稿,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头版予以长篇报道的,每个典型计100分,在其他版面报道且1500字以上的计60分。在央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栏目或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国新闻联播》栏目播出的,每个典型计100分。

被中央领导批示并在中央媒体进行集中宣传的;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重大典型的,每个典型计200分。

个人奖:参照集体奖有关条件,每年从各县市区和市直部门负责典型宣传工作人员中,评选典型宣传工作先进个人若干名。

四、加强组织领导

各县市区委宣传部、市直有关部门和市直新闻单位要将典型宣传工作作为一项独立的日常工作,长期抓下去,确定主管领导、分管部门和责任人,负责典型的发现、筛选、申报、采访、宣传等工作,确保典型的宣传工作顺利进行。市委宣传部争取财政专项基金,用于典型宣传的奖励。

7.网络舆情监控应急处置预案 篇七

为切实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加强学校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减少和消除因网络舆情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营造良好的学校舆论环境,根据我园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一)准确把握、快速反应

网络舆情事件发生后,力争在第一时间发布准确、权威信息,稳定公众情绪,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公众猜测和新闻媒体的不准确报道,掌握新闻舆论的主动权。

(二)加强引导、注重效果

提高正确引导舆论的意识和工作水平,使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有利于学校工作大局,有利于维护全体师生的切身利益,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有利于事件的妥善处置。

(三)讲究方法、提高效能

坚持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处置与新闻发布同时布置、同时落实,新闻发布依托主流强势媒体、积极引导和应用好外来媒体,处置舆情突发事件的各行政部门密切配合新闻发布工作等行之有效的做法,确保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发布最新消息,正确引导舆论。

(四)严格制度、明确职责 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加强组织协调和归口管理,健全制度,明确责任,严明纪律,严格奖惩。

二、工作方法

1.加大学校网站建设力度,增强校园网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配合上级部门做好网上正面宣传,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2.加强对校内网络信息内容管理,对各部门采写的信息,在部门负责人审核通过后,由各单位网络信息员通过学校网络信息处理平台报送,党总支进行文字审核,对涉密信息和重大信息还须同时报校保密办、党办、校办审核。

3.围绕网上热点问题,在师生访问频繁、关注度高的新闻网站、门户网站以及互动类网站等,撰写正面评论文章;对涉及本校工作的网上不实言论,适时以论坛贴文的形式主动进行引导,消除负面影响。

4.围绕学校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重大突发事件,在校园网上主动导贴,积极跟贴,适时结贴。及时发布正面观点,做好正面引导工作。

5.针对别有用心的造谣、歪曲和攻击,开展理直气壮的舆论斗争,发表即时性评论,及时跟贴,批驳反面声音,澄清事实,抵御负面言论的渗透和传播。

三、应对机制 一旦发生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学校应根据网络舆情的发生发展启动应急预案,决定各相关部门介入突发事件的处置。审定网络舆情应对方案,决定新闻发布的口径、原则和内容,确定负责新闻发布、审定新闻发布稿和接受记者采访的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对网络舆情处置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会商,提出解决方案及处置措施,确定相关部门进行处置。遵纪依法对当事人、责任人提出处理和责任追究意见建议,并按有关程序移交相关部门处理。具体应对机制如下:

1.建立网络舆情监控信息员机制。应确定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反映机敏、熟悉网络的几名教师担任网络舆情监控信息员,对涉及我校的网络舆情实行监控和引导,特殊时期安排专人24小时监控,加强网上舆情监测和应对。重点加强对学生、家长关心、群众关注的重点论坛的实时监控,及时了解社情民意,监测舆情发展动向。

2.建立快速报告机制。舆情监控信息员发现有关学校的不良舆情信息后要立即向校级领导汇报,经批准后,根据事件进展情况适时采取应对措施。

3.建立网络舆情研判机制。要通过跟踪分析,把握舆论发展走向,分析判断突发及重大舆情的程度,提出合理化建议。校级领导和相关负责部门对汇总上报的事件进行初步分析,根据事件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召开会议和向上级领导部门汇报。

4.建立快速查核机制。对网络反映的情况,需要调查的,要迅速组织力量开展调查,与网络抢时间,并注重周密谋划,妥善处置、严控因处置不当造成不良后果。经查证属实,并构成违纪的,按照有关规定严肃查处;与事实不符或者出入较大的,及时予以澄清。对恶意造谣、干扰学校正常学习生活开展的,依法送交有关部门处理。

5.建立信息发布机制。加大在学校网站有关热点事件的进展情况,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形成权威、畅通的信息发布渠道。如发生舆情突发事件,校级领导同校办及相关部门迅速拟定新闻发布内容和方案,经领导小组审定后,按照统一的口径,选择合适的时机发布,并组织媒体进行报道,让正面信息先声夺人,为网民提供权威声音,营造有利舆论。按照“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的原则,不论是网络舆情初步形成,还是网络舆论已成热点,都主动澄清事实真相,争取网民理解支持。

6.建立舆论引导、疏导机制。抢占网络“沙发”,主导舆论发展,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在网上及时跟帖、发帖,运用网民易于接受的方式和语言引导网上热点,努力掌握网上舆论的话语权;必要时邀请相关领导、新闻记者撰写评论文章,进行专家解答,以权威的、专业的信息赢取网民的信任。

7.学校档案要做好舆情突发事件的全程处置工作的文字材料、声音、影像的记录和保存保管工作。

8.关于加强网络舆情监控的实施办法 篇八

【摘要】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快速的普及应用,信息传播的渠道也越来越多,当下流行的网络为广大网民提供了一个自由的舆论平台,针对国内外的重大时事,网民的思想观点都能够快速形成网络舆论,产生的巨大影响力引起了相关部门机构的关注,存在于网络舆情监控系统中的问题也逐渐显现。本文详细分析了网络舆情监控系统存在的问题,从减少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些引导进而控制网络舆情的趋势的具体措施。【关键词】网络舆情;监控系统;问题;策略

在互联网信息时代,每个人都可能是信息传播的渠道和意见表达的主体。随着中国网民的不断增加,人们参与时事的舆论热情不断高涨,特别是关系到社会大众切利益问题和社会道德风尚相关的问题,都会成为舆论的热点,并且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发展,网络舆情会强有力地汇聚起来,对现实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与此同时,由于众多其他媒体的参与,强大的舆论影响力就不得不被政府所重视。因此,政府在正确引导和监管网络舆情就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舆情监控是指网络监控系统对互联网上的各种信息进行分类整理,筛选出热点话题和敏感的话题趋势数据,通过图表等方式将分析后的结果直观展示出来,从而确定舆情在网站中的变化情况。

1国内网络舆情监控系统的不足

1.1网络舆情监控流程体系不完善

目前,在网络舆情监控流程体系中还存在着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由于已有的理论知识限制和技术手段的缺陷,在舆情监测的过程中,监测源的获取、复杂舆情倾向判断、高质量舆情自动监测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少问题,并且缺乏创新性的的解决方案来更好的实施网络舆情监测。例如如果存在技术上的漏洞,将会导致网络用户恶意利用这一缺点,运用数量战术对网络舆情监控结果产生偏差。这种偏差将成功的掩盖民众自然形成的正常舆情,导致网络舆情监控的结果失去可靠性和可利用性,因此,对于政府和各大机构来说,不断降低的真实度会一步步吞噬网络监控系统的公信力。

1.2舆情深度加工与利用的不足

汉语语法有着自己的独特的特点,基于中文信息处理和文本挖掘的热点发现算法需要进一步提高完善。在网络舆情监控系统进行监测和分析时,大多都是利用智能信息处理技术进行处理,由于汉语文字语义的多义性,如果不进行文本挖掘和语义分析相关方面的研究,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系统的结果的准确度,因此,在这些方面加强对已有成果的应用及研究推进将会极大改善目前的现状。

1.3网络舆情监控覆盖面不全

网络是一个很大的空间,大量的信息源和结构复杂的网页是其最大的特点,网络舆情监控系统不能够将同一主题的所有信息全面而且有效地收集到一起。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网络舆情监控系统跟过检测的是医疗、教育和工作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方面,因此不能够对所有的社会方面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控。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人群被分成众多的小团体,每一个区域都会受到不同人的关注,网络舆情监控的覆盖范围及时跟上网民参与网络活动范围这个问题亟待解决。

1.4网络舆情工作部门处置突发事件经验不足

信息传播速度快是网络舆情的一个明显特点,突发事件能够以非常快的速度曝光在公众的眼前,并且可能急剧升温。然而,在处理突发事件时,网络舆情部门往往不能够及时的对突发事件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也因此不能够及时地作出适当的处理,由此引发的民众不满将导致舆情朝着恶化的方向发展。

2网络舆情监控系统问题解决对策

2.1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制度

以法律法规制度作为坚强后盾的网络舆情监管,才能够得到群众的信服。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的中心环节是建立健全工作制度。例如,建立完善的信息公布制度,在门户网站和主流媒体上及时公布热点工作信息,同时,在密切监控重要的网络的时候,网络舆情工作队伍必须时时刻刻掌握舆情动向。当面对网络舆情,网络舆情工作队伍要迅速的分析研判,从根本上找出问题的根源,通过有说服力的的方式进行澄清。

2.2转变传统管理理念,完善网络舆情监管机制

由于网络的出现和快速发展,不仅在管理和管理学上进行了的深刻变革,同时在提供的信息知识和技术手段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对管理者现有的传统管理理念进行了很大冲击和改变。目前的许多事件显示,网络舆情传播要求更现代化的思想,在很多方面,现有的已经不能适应网络舆情传播的要求,为了探索网络舆情传播的特点和规律,只有不断加强研究,才能积极推动管理理论的创新。从根本上实现从被动反应向主动出击的转变,在信息流量上实现从重堵忽疏向疏堵并举的转变,在网络空间中实现从就事论事向标本兼治的转变,在职责上实现从多龙治水向责权分明的转变。

2.3做好预案从容应对引导舆情危机

针对突发的事件,许多人容易在情绪上受到他人不理性的言论影响,因而不能作出正确理性的判断,面对网络的舆情危机时,做出违背初衷的事。我国是一个网民大国,网络作为一种新的交流平台只有通过道德的力量来规范和引导,才能从根本上进行改善。相关部门应当做好提前的准备工作,对网民适当进行道德引导,从容应对引导舆情危机。

网络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在管理思想、管理体制、监管措施、政策法规等方面进行及时的改进,通过建立起长期的网络监控系统来加强网络舆情监管,通过充分的舆情危机预案,正确引导网络舆论的发展,使网络舆情成为现代政府管理的工具。【参考文献】

9.关于加强网络舆情监控的实施办法 篇九

(征求意见稿)

总则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要求,培养造就一支思想政治素质好、贯彻执行政策能力强、推动科学发展能力强、处理复杂问题能力强、联系服务群众能力强的乡镇党委书记队伍,根据中组部《关于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中组发[2010]19号)和自治区《关于加强苏木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厅发[2012]4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订《呼和浩特市关于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第二条 乡镇党委是乡镇、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乡镇党委书记是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骨干。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章 主要职责

第三条 推动科学发展。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把

— 1 — 握主题和主线,带头调查研究,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措施,统筹城乡发展。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放在加强“三农”工作上,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提高农牧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着力兴产业、增后劲、促发展。

第四条 保障改善民生。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思想,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体察民情,关注民生,了解民意,统筹各方力量,争取各方支持,每年下大力气解决好一些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特别关注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利益。加强农村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强化公共服务功能。

第五条 维护社会稳定。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作为第一责任,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抓好农村平安建设,重视信访工作,经常分析影响本乡镇社会稳定的各种因素,及时排查和化解矛盾纠纷。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依法妥善处理辖区范围内紧急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

第六条 落实改革任务。按照中央和各级党委的安排部署,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转变乡镇职能,加强服务型乡镇党委政府建设,落实干部服务责任制。认真落实农村医疗制度改革、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林权制度改革等各项改革任务。

— 2 — 第七条 抓班子带队伍。身体力行“文建明工作法”,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完善领导班子议事决策规则,坚持分工负责、权责统一,发挥好班子成员的作用。带头维护班子团结,及时解决班子内部存在的问题,营造互信、互助、互补的良好风气。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带好、用好、管好乡镇干部、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环境。

第八条 加强基层党建。认真履行抓基层党建工作直接责任人的职责,统筹推进本乡镇范围内的各类基层组织建设。切实把创先争优活动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抓好。加强村(社区)“两委”班子建设,及时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抓好党员的发展、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工作。确保村级组织运转经费落实到位,大力实施党务公开,深化三级联创,全面推行“一定三有”、“四议两公开”等有效做法,推进基层民主建设。

第三章 任职条件

第九条 思想政治素质好,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能够领会把握、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和上级党委的重大决策部署。

第十条 实际工作经验丰富,热爱和熟悉“三农”工作,有较强的驾驭全局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以工业为主导产业或城郊型的乡镇,要熟悉工业经济或城镇经济。

— 3 — 第十一条 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性强,民主作风好,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带头维护班子团结,善于抓班子带队伍。

第十二条 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和权力观,事业心、责任感强,有开拓进取、吃苦耐劳的精神,群众威信高。

第十三条 宗旨意识强,密切联系群众,具备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

第十四条 严于律己,勤政廉洁,严格遵守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

第四章 任用配备

第十五条 乡镇党委书记的选拔任用,一般应经过旗县区委全委会票决;在全委会闭会期间,在旗县区委常委会任命之前,要征求旗县区委委员的意见。乡镇党委书记拟提拔人选在常委会讨论提名前,要征求旗县区纪委、检察、信访、审计、计生等部门的意见。乡镇党委书记的任免,须报市委组织部备案。

第十六条 注重乡镇党委书记同政府正职及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之间的合理搭配。从上级机关任用的干部,如无乡镇、街道工作经历,一般不直接任用为乡镇党委书记。

第十七条 注重发挥各年龄段干部的作用。党委换届集中调整时,乡镇党委书记要以35岁至50岁的为主体,45

— 4 — 岁以下的要占60%,适当保留一部分富有经验、工作得力的50岁以上的干部,注意选拔35岁以下的优秀年轻干部。

第十八条 乡镇党委书记的选配要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地区特点,进一步优化性别、民族、学历等方面的结构。少数民族聚居乡镇,党政正职至少有一名少数民族干部;在市范围内要配备一定数量的女乡镇党委书记。

第十九条 乡镇党委书记应当任满一届,无特殊原因任期内一般不得调动。任期不到三年调整的,旗县区党委须说明理由,专题报市委组织部审批。乡镇党委书记与政府正职一般不同时调离。

第二十条 各旗县区委要结合本地实际,按照1:2的比例,遴选、储备一批乡镇党委书记后备人选,建立储备库,进行重点培养,实行动态管理。有计划地选派市、旗县区机关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到乡镇任职,探索从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中考录乡镇公务员、选任乡镇领导干部的力度,注重从选调生中培养乡镇领导干部。

第二十一条 按照有利于开展工作,有利于培养锻炼干部、有利于提高领导班子整体素质的要求推进干部交流。在同一乡镇任乡镇党委书记满10年的,必须交流;在同一乡镇任职5年以上的,要有计划地进行交流。乡镇党政正职原则上不同时交流。

第五章 教育培训

第二十二条 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统筹组织实施新任乡镇党委书记的任职培训。培训重点是明确岗位职责和纪律要求,提高履行职责的能力。

第二十三条 市委组织部围绕重大工作部署,适时对乡镇党委书记进行教育培训。每年举办一期专题示范培训班,并根据工作需要有计划地组织乡镇党委书记到上级有关部门和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挂职锻炼。

第二十四条 各旗县区委要结合本地实际,有针对性地组织日常教育培训,每年培训时间不少于15天。同时,要有计划地组织乡镇党委书记列席旗县区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

第二十五条 各旗县区要针对乡镇党委书记岗位特点,丰富培训内容,充分运用好异地培训、挂职培训等有效形式,提高培训质量。

第六章 考核评价

第二十六条 各旗县区委要按照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有关要求,根据承担任务量和产业类型不同,研究制定体现科学发展观的乡镇党委书记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规范“一票否决”事项,减少不必要的评比。注重考核结果在乡镇党委书记管理中的运用,考核结果报市委

— 6 — 组织部备案。

第二十七条 乡镇党委书记定期就抓好基层党建促发展情况向基层干部群众和旗县区委进行专项述职,并接受评议。

第二十八条 由市委组织部组织开展乡镇党委书记工作群众满意度测评工作。测评时,要注重听取来自基层的村党组织书记、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对履行职责不到位、作风不实、群众有意见的,进行批评教育;对工作不负责任、廉洁自律不严格、群众公信力较低的,及时进行调整;对违法违纪、造成严重后果的,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第七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九条 加强对乡镇党委书记履行职责的规范和约束,探索完善乡镇重大事项决策、实施、监督分开的制度和办法。健全乡镇党委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大额资金支出、重点项目建设等重要事项须经乡镇党委集体讨论决定。全面实行乡镇党委书记离任审计制度。

第三十条 旗县区委主要负责同志每年至少分别与乡镇党委书记谈心谈话1次,旗县区委组织部部长要及时了解其思想、工作、作风和廉洁自律等方面情况,对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

第八章 激励表彰

第三十一条 从2012年起,旗县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中,具有乡镇党委书记经历的要逐步达到50%,新进班子人员补充时,应优先从具有乡镇党委书记任职经历的干部中选拔。

第三十二条 把乡镇党委书记岗位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平台。市机关可根据实际,有计划地选调优秀的乡镇党委书记到机关任职,优化机关干部队伍结构。市机关可根据工作需要和干部的实际情况,推荐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任职,有农村工作经历的,可直接任用为乡镇党委书记。

第三十三条 旗县区中心镇或人口规模较大、工作任务重、相对本旗县区处于重要位置乡镇的党委书记,可在规定职数内由旗县区委常委兼任。

第三十四条 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研究设立边远艰苦乡镇工作补贴,按乡镇边远程度、在乡镇工作时间和所任职务等适当拉开收入差距。

第三十五条 各旗县区要负责每年为乡镇党委书记免费体检一次。

第三十六条 及时总结、宣传优秀乡镇党委书记的先进事迹,定期对优秀乡镇党委书记进行评选表彰。

第九章 组织保障

— 8 — 第三十七条 旗县区委要担负起抓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的第一责任,认真履行对乡镇党委书记实行重点管理的各项职责。

第三十八条 乡镇站所要接受乡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条管单位负责人的任免和考核,要充分听取乡镇党委的意见。

第三十九条 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行政许可和审批,按便民原则委托乡镇办理,做到权随责走、费随事转。

第四十条 进一步改善乡镇干部的办公生活条件。要在财政预算、经费核拨等方面重点向乡镇倾斜。要建立乡镇运转经费正常增长机制,保证乡镇运转经费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与加强社会管理、建设同步。重视和支持乡镇开展债务化解工作。

附则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由中共呼和浩特市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10.关于加强网络舆情监控的实施办法 篇十

各乡镇中小学、局直属各单位:

根据《通化县中小学骨干教师管理办法》的要求,为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规范中小学校级骨干教师的选拔、培训、使用和管理,充分发挥校级骨干教师作用,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推荐范围

全县各中小学、教师进修学校、教科所、德育办和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在职专任教师。

二、推荐条件

1、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依法施教,科学施教,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

2、40周岁以下,教龄2年以上。

3、小学教师具有专科以上学历、中学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具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

4、熟练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将信息技术整合到学科教学中,获得初级以上计算机合格证或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合格证。

5、积极参加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全员培训,完成每年规定的继续教育学时,并取得继续教育合格证。

6、积极参加学科教育教学改革活动,勇于承担校级以上公开课、示范课或观摩课,教育教学实际效果好,得到学校、同行、学生和家长的认可。

7、积极承担科研课题研究或实践。

8、具备上述条件者均可申报校级骨干教师。

三、推荐办法:

1、各校在对原有的校级骨干教师重新认定的基础上,从青年教

师中再补充选拔一批校级骨干教师,使校级骨干教师数量不超过本校专任教师总数的30%。各校要注意薄弱学科校级骨干教师的培养和推选,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兼顾校级骨干教师学科均衡。

2、校级骨干教师的选拔采取教师本人自荐和学校推荐相结合的办法。

四、培训与管理

1、校级骨干教师由所在学校实施培训与管理。

2、校级骨干教师的考核参照省、市、县级骨干教师年度考核办

法操作,总分按以下公式计算:总分=业绩量化×20%+骨干作用×20%+教育教学×60%。

3、各单位对校级骨干教师管理、培训和考核,应立足本单位实

际,优化方式,体现特色。每年12月份对校级骨干教师进行年度考核,考核结束后,把《通化县校级骨干教师年度考核一览表》上报进修学校师训部。

校级骨干教师实行一年一考核,三年重新认定的动态考核管理办

法。教育局和教师进修学校对各校校级骨干教师管理工作进行督促检查。

五、校级骨干教师待遇

1、各校要积极为校级骨干教师进修提高创造方便条件,积极支

持校级骨干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实验和教育科学研究。

2、校级骨干教师在本单位评优选先、职称评聘时,各单位根据

工作实绩优先考虑。

3、校级骨干教师作为县级骨干教师遴选推荐对象。

六、具体要求

1、各学校要高度重视,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在专任教

师中推荐校级骨干教师。

2、各学校在推选工作中要精心组织,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坚

持标准,择优选拔。推选结果要在学校公示。

3、各校要成立骨干教师管理考核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培训管理

制度,严格按要求选拔、培养、管理校级骨干教师。

4、不任课的校级骨干教师取消其骨干资格。

附:

1、通化县校级骨干教师年度考核表

2、通化县校级骨干教师年度考核业绩量化评分表

3、通化县校级骨干教师年度考核作用发挥量化评分表

4、通化县校级骨干教师年度考核教育教学量化评分表

5、通化县中小学校级骨干教师年度考核情况一览表

6、通化县校级骨干教师一览表

7、骨干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表

上一篇:艺术的舞台优秀作文下一篇:祝贺信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