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物业管理十大措施

2024-07-22

优化物业管理十大措施(精选8篇)

1.优化物业管理十大措施 篇一

这实在不是个吸引人的题目,也许在你学习Photoshop的第一天,你就能用简单的步骤和材质做出边框效果,如果你能找到精美的像框图像,哦,那可真值得恭喜!这样你就可以省出时间去做点别的。不过不是每个人都有那样的好运气,如果你不满于那种简单粗糙的边框,而想要一个真实的精美像框,那么这篇文章就能给你帮助了。看看最终的效果,还满意吗?(图Frame)(本例的源文件请点击这里下载)提示:这篇教程步骤虽然不多,但操作起来比较复杂,所以最好用全新的眼光来看待它,不要掉以轻心,漏掉任何过程。 1.根据需要,新建一个文档,最好稍大一些,以便后面的操作。 2.选择渐变工具,使用线性渐变,打开渐变编辑器,首先选择黑白渐变,这是为了防止当前可能正在使用的多色渐变的色标防碍我们的视线。渐变类型选择“实底”,平滑度为100%,渐变预览框上面的是不透明度色标,用来调节渐变的透明(但要在图层的不透明度小于100%的情况下才能起作用),这里我们暂且不用,用到的只是颜色及位置,下面给出的是从左到右依次排列的渐变色标及其位置:(注意:这个渐变相当的繁琐,编辑时一定要耐心!)1.0%-RGB(9, 9,9) ;2.4%-RGB(73,73,73);3.8%-RGB(40,40,40);4.18%-RGB(111, 111, 111);5.21%-RGB(11, 11, 11); 6.30%-RGB(6, 6, 6); 7.33%-RGB(6, 6, 6);8.35%-RGB(63, 63, 63);9.40%-RGB(63, 63, 63); 10.42%-RGB( 81, 81, 81);11.44%-RGB(8, 8, 8);12.66%-RGB(0, 0, 0),将颜色中点设为92%; 13.70%-RGB( 78, 78, 78),颜色中点设为80%; 14.84%-RGB( 30, 30, 30); 15.100%-RGB(50, 50, 50)。 现在,渐变预览框中出现的就是我们将要用到的渐变样式。点击“新建”或是用鼠标在预置框中点击一下,将新的渐变储存,将之命名为“Frame”。如果点击存储,就会记录现存的所要渐变。不过重装Photoshop之后,系统回到默认状态,这些储存就会丢失。要想使你辛辛苦苦(这里可真是名副其实!)做好的东西能够永久的保存下来,就要用到编辑中的预设管理器。在预设类型中选择渐变,列表中出现现存的渐变样式。选择要储存的样式,点击存储设置,选择一个文件夹即可。在你需要的时候,随时都可以从这个文件夹中载入。 如果你不喜欢前面的渐变,想要创建自己的渐变样式,在这个例子结束之后,我会提供给你一些有用的信息,不过现在,还是耐心来把这个例子看完吧! 3.新建一层,命名为“left”,用矩形工具画一个选框,选区的大小就是你所要制造的像框的大小。用渐变工具,用刚建好的渐变,按住Shift键,从选框的左边框到右边框画出渐变路径,用渐变填充选区。(图01)图014.保持选区,新建一层,命名为“up”,从上至下做出渐变,取消选择。(图02)图02 5.将up层暂时关闭,在left层中,打开信息面板,将left层水平压缩,注意观查信息面板中的矩形大小,它是随着缩放而变化的,直至宽度为像框边框的宽度,确定变形。(图03)图03 6.打开up层,将它垂直压缩,使它作为像框的上边框。同样,一边压缩一边要注意信息面板中的矩形大小,直到其高度与left层的宽度相同,

(图04)图04 7.用放大镜工具将图像放大,选择多边形套索工具,从up层的左上角顶点起,勾出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按住Shift键,确保套索路径呈45°角(图05)。闭合路径后,删除up层内的选区图像。如果不出差错的话,那么up层和left层的渐变应该完美的对合。(图06)图05图06 8.分别复制up层和left层,将left副本改名为right,up副本更名为down,从下到上依次按照left、up、right、down的顺序排列图层。将right层和up层相链接,对齐右边界,再将right层水平翻转;将down层和left层的下边界对齐,然后垂直翻转down层。叙述起来相当的繁琐,但稍微一想就能明白,做起来也没什么费事的。图079.接下来,我们依然用套索工具勾出选区,删除多余的部分。在right层,如图07所示,删除选区;垂直移动选区,使选区下边缘贴住down层下边缘,然后将选区旋转90°,在down层中删除选区。(图08)现在,我们的像框看起来应该像这个样子。(图09)图08图09 10.现在,我们来为像框上色。在所有图层之上新建一个色相/饱和度调整图层,不要选择和前一层编组,在色相/饱和度对话框中,勾选着色,然后调整各项数值,直到预览框中出现你喜欢的颜色,在这里,我用的是色相和亮度均为0,饱和度为37。(图10)图10 11.为了是像框更加逼真,我们继续为它添加高光。新建图层1,选择直径为27像素的柔化笔刷,打开动态画笔,将压力改为80步长。如果你的图像较小,那么相应的选择较小的画笔,步长也应设得小一些。(图11)图11 12.选择up层,用多边形套索如图12所示,勾出选区,选择前景色为白色,按住Shift,用喷枪在选区内画上高光(图13),取消选择。图12图13 13.将图层1的混合模式改为“柔光”,可以看到,像框的边框已有了一层光亮的感觉(图14),按照这种方法,在右边也添加高光,然后是针对down层的高光,将笔刷大小调到40像素,压力步长减为40(图15)。如果觉得高光亮度不够,可以复制图层1,将副本的不透明度改为50%,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你在本篇开头看到的图。图14图1514.最后,你可以加入一张自己喜欢的图片,将图片调整到合适大小后,用选区相加的方法,得到4个边框的选区,删除图片层的选区内容,取消选择即可。这是最终效果。(图16)图16 好了,现在我们来看看有什么能帮助你创建自己满意的渐变。 当颜色从浅--深--浅依次排列时,如果间隔距离大致相同,那么渐变过渡会十分柔和;如果距离相差很大,那么渐变过渡也会变得十分突然;如果相邻的两种颜色相同,那就不会有渐变存在。两个色标之间有个小小的空心菱形,这是颜色中点,可以控制两个色标之间的颜色过渡,颜色中点靠近哪一端,相对一方的颜色范围就大一些。图17 如果你有数字相机或是扫描仪,那么你可以制作一些高精度的像框图片,用Photoshop打开,先执行去色命令,如果像框的轮廓不够清晰,可以再用亮度/对比度命令加以调整。将像框边缘放大,你也可以通过辅助线来帮助定义渐变的色标分布位置(图17)。打开渐变工具,用吸管在图像中点击选择渐变的颜色,在每个颜色转变明显的地方都吸取颜色,必要时,还要调整颜色中点的位置。这样,参考实物图片,你就可以做出很逼真的渐变了。这里,我们提供了一些以供参考。(图18,19,20)图18图19图20 如果你是个完美主义者,也许会想让像框的底边变得更暗,就像我们刚才加亮边框一样。我也曾这样想,但试验之后,发觉效果并不如想像中好;我也试着加入纹理,但仍不满意。也许你能找到更好的办法。 最后,还有一句“废话”:其实如果没有特殊要求,也没必要刻意追求完全逼真,你完全可以用别的渐变来做像框,也可以加入别的颜色,现实还是抽象,华丽还是诡异,全在你一念之间!

2.优化物业管理十大措施 篇二

虽然随着电力企业体制改革,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较之以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但在绩效管理工作中仍旧存在诸多需要完善的不足。现有的绩效管理模式相对较为被动, 无法真正起到激发、鼓励的作用, 这样的管理模式下, 员工很难在工作中迸发热情, 工作积极性、使命感都相对较弱。因此绩效管理无法真正发挥其在电力生产经营中的只能作用,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电力企业的发展。基于这一点, 电力企业应当结合当前市场环境、自身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发展状况等总结绩效管理工作中的不足, 对现有绩效管理体制进行调整, 充分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 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 令企业快速稳步、可持续的发展。

1 绩效管理缺陷

“人才强国”是我国基本发展战略之一, “以人为本”是我国发展的核心内容, 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各行各业在发展、竞争中逐步意识到“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近年来电力企业开始意识到人才储备及人才管理的重要性, 同时也越来越重视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绩效管理作为最有效的激励、管理手段, 不但能够约束员工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 更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令员工自主的为企业做贡献。但绩效管理始终是我国电力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

1.1 重视程度不足

虽然电力企业已经逐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在不断地实践中认识到绩效管理的价值, 并积极完善电力企业绩效管理工作。但是同企业生产、电力经营等环节比较, 电力企业对于绩效管理的重视略显不足。在电力企业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中, 垄断式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令电力企业在落实工作时, 将工作重心放在了首位。而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工作重视程度不足, 尤其在垄断经营模式中, 绩效管理对于企业发展作用较弱, 因此绩效管理工作就成为了电力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

1.2 管理指标不明确

明确的管理指标可以为绩效管理定性定量, 并在管理过程中及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工作调整, 从而更好的发挥绩效管理的作用。但是当前很多电力企业并没有针对绩效管理工作制定科学统一的管理指标, 因此在衡量绩效时随意性较大, 这种粗略笼统的绩效管理模式无法真正实现绩效管理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1.3 反馈机制的缺失

绩效管理不单单是衡量员工个人工作效能的手段, 其管理结果也是电力经营、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 有效利用绩效管理是当前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而绩效管理工作需要建立在完善、规范的反馈机制之上, 只有这样管理者才能真正了解到员工反馈的意愿, 适时的调整管理方式、优化管理手段, 令其更好的适应企业发展, 真正发挥绩效管理应有的激励、督促作用, 令员工在工作中更富热情、创造性。但很多电力企业并没有针对绩效管理的反馈机制, 即便有也流于形式, 管理者无法准确获取反馈信息, 影响管理效果。

2 优化措施

2.1 正确认识绩效管理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发展, 只有每一个员工都积极主动的为企业做贡献, 最大化的发挥自我价值, 企业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电力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源源不断的竞争力量, 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意识。在当前的市场条件下, “绩效-发展”的管理模式是能够刺激员工主动性最直接的方式。电力企业领导层必须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 因为只有做好“人”的工作, 才能实现企业的发展。

2.2 明确绩效管理指标, 实现多劳多得

人力资源作为实现电力企业利益最大化的重要保障, 优化调整人力资源绩效管理, 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可以使员工在企业中做出卓越贡献, 使企业获得更多利润。而优化调整人力资源绩效管理, 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绩效工资改革。绩效工资关系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 对其进行改革, 可以增强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参照员工的工作实绩和对企业效益做出的贡献, 制定公平公正的、合情合理的薪酬机制, 实现多劳多得、奖勤罚懒, 从而刺激企业职工, 激发职工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 在岗位上更好地表现自己, 高质高效地完成工作, 以获得较高的工资报酬。所以, 绩效工资的改革, 可以有效地杜绝以往企业存在的“大锅饭”现象, 使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充分发挥作用, 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利用率。

2.3 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

所谓激励, 通常意义上就是启发、刺激、鼓励。而启发、刺激、鼓励员工, 正是当前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革新之际, 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为此, 应当将激励理论引入到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工作中, 使“激励、鼓励、启发”成为员工和企业之间沟通反馈的桥梁和纽带, 促使企业考虑员工真实感受, 关心、关爱员工, 员工则积极努力工作, 促进企业良好发展。基于鼓励理论, 企业应调节人力资源绩效管理, 使管理者为企业员工规划良好的晋升路线, 让员工看到自己在企业的发展希望, 激发自身的动力, 努力工作表现自己;管理者适当地调整、改变员工的工作环境, 改善员工的心情、状态, 使其积极地参与到工作中。

3 结束语

我国电力企业在不断的体制改革过程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无论从生产还是经营上都向着市场化方向发展。但企业内部仍旧受到传统生产经营理念的影响, 存在诸多弊端亟待完善。这些弊端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尤为突出, 尤其是绩效管理工作, 由于长久以来的垄断式生产经营, 电力企业对于绩效管理工作并不重视, 也没有统一的管理指标, 也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反馈机制, 致使绩效管理无法真正发挥应有的调节、激励作用。通过对绩效管理工作的优化, 电力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绩效”调动起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令员工在岗位上从以前的“被动”工作变为“主动”工作, 从而推动企业健康发展。因此优化电力企业绩效管理工作对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不但能够改善企业懈怠的现状, 还能激发企业的发展潜力, 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 令企业在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电力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电力企业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与经济市场接洽、挖掘竞争潜力。但是我国电力企业受到传统生产经营模式的影响,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并不重视, 尤其在绩效管理方面, 更是企业管理的薄弱点。文章针对当前电力企业绩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几点优化建议。

关键词:人力资源,电力企业,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孙红梅.电力企业绩效管理现状及提升措施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5 (20) :167-168.

[2]徐艳茹.电力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 2011, 13 (1) :94-96.

[3]杨跃东.浅谈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4 (11) :73-74.

3.探讨建筑工程的管理优化措施 篇三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现状问题;方法

1.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简单的建筑工程项目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取而代之的是复杂和繁复的建筑工程项目,这种需求现在已经变得越来越强烈,一来是由于我国现在人口基数仍然在不断地扩大,再者就是人们日益追求高水平和高质量的生活,要求建筑工程项目不单纯是建造好这种层次,而是要尽量能够满足人们的心理和社会文化需求。所以,建筑工程项目在整个实施运行的过程中,都要进行建筑工程管理。通过建筑工程的有效管理,使工程项目在各个方面都能够有条不紊的施工和组织,当面对施工中遇到的问题时,能够通过管理,可以发挥协调和控制的作用,促进工程技术工作的顺利开展,确立良好的工程秩序和环境。有效减少工程的成本和资源的浪费,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1],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2. 建筑工程管理的意义和要素

有效的建筑工程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由于建筑工程本身就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项目,所以,完善和健全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会使得建筑工程项目节省资源和时间,最大程度的发挥建筑工程项目的优势和特点,保障建筑施工的正常有序进行。在建筑方面,建筑的方式、工艺、样式各色各样,没有较好的建筑管理体制,定制相应的标准,则建筑工程就很能持续有效的继续进行下去。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机制可以保证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比如施工材料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施工的工序是否按照流程严格执行等等。建筑管理问题的方面还有很多,重点在三个方面进行管理:建筑质量、投资成本、施工安全。建筑中的质量管理主要是施工队伍、施工原料、施工环境、施工工序的管理,合理的管理方法和对策对施工质量的保障会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投资成本的管理主要是管理建筑工程的预算、实际资金的支出和调控等,通过投资成本的管理,可以有效节省工程中资金的有效流通和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施工安全管理主要是保证施工的安全性,使得施工中减少安全隐患和危险系数。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要素有质量管理要素、进度管理要素、安全管理要素和造价管理要素。事实上,建筑工程的管理要素和意义是相辅相成的,把握和健全建筑工程中的管理要素,就是对建筑工程能够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也就是它的意义所在。

3. 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3.1建筑工程管理体制不完善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很多体制都是先借鉴西方的体制,然后再根据自己的特点去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体制和体系,另外,我国的政治体制与他国有明显的不同,市场经济体制也是由计划经济体制发展过来的。所以,在建筑工程管理体制上没有较多的创新,一些体制不符合实际的情况需要,也被借鉴和引用,在体制上应用也不灵活多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前进,在管理模式上也不与时俱进,科学的规划和管理,没有良好的管理制度流程。在新型的施工环境中,往往手足无措,提出的解决方案也带着浓重的传统和腐烂的味道。管理层也对现状表现的很无奈[2],在控制和指挥上表现犹豫,不能够准确无误的定量分析问题,借着经验和感性来判断。

3.2建筑工程质量缺乏有效监管措施

工程管理的质量在建筑工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它是整个工程的核心,但是,即便是它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它被重视的程度却没有和它的重要性不成正比。质量管理上通常依靠质量管理部门来完成,其它部门对其依赖性很强,也不愿再进行第二次检验。施工原料的质量管理也往往出现纸漏,对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原料由于某些原因私放进场,或者是检验马虎,不按照既定流程进行。施工人员违规操作,素质低,技术功底薄弱,为了进度而牺牲质量的事情屡见不鲜。在工程检验和审核过程中,不进行实时监管和监督,验收的工程也草率为之,在此过程中一级级的埋下了工程的安全隐患。

3.3建筑工程安全措施和成本控制措施不到位

安全是建筑工程的第二个重要环节,由于安全意识淡漠而引起的安全事故在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中时有发生,对安全的管理和教育不到位,使得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不加以注意,结果酿成事故,比如盲目施工、违章施工等。安全防范机制不熟悉,缺乏相关安全防范措施的部署,当安全事故发生时,安全应对的条件也没有。安全管理责任的机制也不健全,事后对安全事故的界定比较模糊,职责和权限不明晰,导致事故后续处理不及时和不恰当。在成本控制上,施工前的预算成本不是过高就是过低,在管理的过程中,对支出的资金和费用去向不明朗,存在资金浪费和不合理利用的现象,对资金流向的管理和控制措施不到位。

4. 建筑工程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法

4.1健全工程管理体制

建筑工程的管理体制的完善和健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它需要相关人员积极探索和努力发现适合自己实际工程情况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在管理体制上要能过积极创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有效的管理,突破旧的和狭隘的管理理念,关注工程管理体制的发展动态,在人事安排和技术角度上,应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3]。

4.2严格把关建筑工程质量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提高对质量的要求标准,相关质量监管部门要落实自身职责,对每个可能出现质量问题的环节进行有效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如果存在质量隐患,也要及时防微杜渐。完善质量管理体系,规定相应的举措,严格把关各种与质量相关的工序,对施工原料的进场要严格执行国家的规定和标准。

4.3有效控制建筑工程的安全和成本问题

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对施工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和教育,认識到事故的酿成和出现均是安全意识淡漠引起的。加强施工人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监督和管理违规操作的现象。建立安全管理防范措施,使员工熟悉遇到安全问题时,如何有效避免出现二次事故。对事故的处理要实事求是,明确存在的问题,并记录在案。

5. 结束语

建筑工程的管理优化举措还有很多,这都需要工程人员的积极探索和创新,以保证工程管理举措能够发挥其作用,提供建筑工程的效益。

参考文献:

[1]高原.对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基础性工程施工质量的措施分析[D].大观周刊,2012(24):274.

[2]陈亚.浅谈水文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7):163-164.

4.探究林业绿化管理的优化措施 篇四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日益的提高,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愈来愈严格,因此这也对林业绿化管理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除此之外,由于我国工业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于环境保护问题的关注也愈来愈广泛,为了防止由于工业等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环境危害,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就必须不断要完善林业绿化管理的体系,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保障。本文也就针对我国林业绿化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相应的优化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林业绿化;管理;优化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大踏步的发展,与此同时在林业绿化管理体系中一些不完善的问题也逐渐的显现出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阻碍的作用。因此,加强林业绿化管理体系的健全,实现对其各个环节的优化措施,确保其实现应有的价值,是满足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

一.林业绿化管理中现存的问题

一个城市想要实现有效的发展必须要依靠其经济与生态协调建设,也就是说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丰收,才能保证城市健康、稳定的发展。因此,这也要求我们必须要做好相关的林业绿化管理工作,确保在社会建设发展的同时自然环境也能得到平衡的发展。就林业绿化管理来说,只有在日常工作中积极的进行生态保护工作,才能在实现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又确保林业绿化环境的稳定发展。

随着城镇化体系不断的完善与健全,如何有效的进行林业绿化管理,促进生态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协调发展,完善该地的林业绿化管理体系也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而在进行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合理占用土地的现象,这些被占用的土地大多也被用来进行建设大量的建筑,而恰恰将林业用地的空间相对的减小了。为了能够满足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统一、协调发展的需求,加强对于林业绿化管理的体系健全是异常重要的,在此要求上确保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对林业绿化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坚持以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原则,在此基础上确保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此来满足国家经济建设的要求,为经济效益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促使综合效益得到最大的提升。但是就目前我国环境情况来看,其生态环境正在向恶劣的趋势发展,这也就表示其环境承载力相对较低,如果长此以往下去,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其生态、社会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如果想要确保其经济、生态效益的继续健康发展,就必须要健全、完善林业绿化管理体系,进行对环境因素极大的治理,并且有效避免由于发生新的环境问题对经济效益带来的阻碍,实现该县城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效益水平的不断提升。

(一)资金的问题

资金的问题是林业管理中最主要的一个问题。而想要打造出具有经济性与生态性并存的局面,就必须要依靠强有力的资金保障。但是就目前经济发展来看,其经济水平还是相对较低的,同时在其资金的运行上,缺乏独立的供应资金,无法为园林绿化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这就为确保林业绿化管理的有效开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程度,除此之外,其相关部门在进行申请绿化养护资金的时候,通常会由于受到申请周期长、申请步骤复杂、资金到位耗时长等各种情况的制约,而出现了这种情况之后,林业养护部门经常会自掏腰包来支持林业养护的工作。加之林业养护在实际中作为一项没有抬高收益的工作,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无法投入积极的工作态度,在管理上也出现得过且过的现象,这一系列的情况都严重制约了林业绿化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是造成林业落后的根本原因。

(二)缺乏重视程度的问题

其实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林业绿化管理工作都不尽完善,相关工作人员在对待绿化工程工作中存在着认识不够,只重建设而不注重管理等诸多的缺点,进而也对绿化整体的建设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林业绿化管理作为一个长期性的任务,必须要引起相关工作人员长足的重视与付出。而在林业管理中,由于大部分人都存在认识严重不足的缺点,因此无法形成完善、有效的管理体系,进而缺乏专业、系统的学习,因此导致林业管理部门的认识还处于传统的阶段,而落后的林业养护方法已经无法跟上现今时代发展的需求,对于其存在的不合理、不科学的方法,再加上一些工作人员自身的问题比如说工作态度不积极、专业素质不高等,都会造成林业管理处于极其落后的态势。

二.林业绿化管理问题的优化措施

根据林业绿化管理现状来看,想要进行其存在问题的优化措施,提高其管理经济效益的提高,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加强领导部门的重视程度

领导干部在进行林业管理工作中起到领头羊的作用,而且领导干部对林业管理的发展具有决策性意义,因此必须要引起相关领导部门的重视程度,起到有效的带头作用,大力完善林业保护体系。而且在日常工作中主动对于领导干部的培训与学习,转变其传统的思想观念,确保从领导部门到下属工作部门都能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来保障林业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还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邀请一些其他城镇发展比较快速的专家来进行开展讲座,或者对相关的林业绿化技术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切实为做好林业绿化的管理工作奠定基础。领导干部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制定适合本县区实际发展需求,从根本上实现对林业绿化的管理工作。

(二)增强资金支持力度

林业绿化管理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在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就是资金的支持,首先加强对于林业管理的资金投入,必然少不了要使相关的政府部门意识到林业管理对于该县区整体经济发展的重要程度,使其可以成立专项的支持林业绿化管理的资金款项,并且及时、有效的进行投入,确保在林业绿化管理中各个环节的工作、计划都能够如期完成;除此之外,为了防止相关工作人员的流失,还应该提高管理人员的基本工资,完善对其的薪资制度或奖惩制度,在资金支持上刺激他们工作的热情;建立专项资金进行支持相关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使他们能够跟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学习、进步,将科学化的管理手段运用到林业绿化管理工作中。

(三)加强绿化管理与特色文化的结合

林业绿化管理与其独特的文化相结合,并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就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一个详细、长期、科学的发展规划,同时对林业管理作出相应创新性的整改,在日常生活中将环境保护意识渗透到每一个人的思想中,并且使用与特色文化相结合的方式吸引人们的关注,意识到林业保护的重要性,继而使人人都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结束语

林业绿化是维持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使我们居住的城市变得美观,确保我们的生态平衡,而且能够极大的提高生态效益。本文就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其实也囊括了对于大部分城市中存在此问题的优化意见。想要确保城市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统一、协调发展,就必须要加强对于林业绿化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提高绿化管理工作的效率,加强对其的资金投入,使林业绿化管理工作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大力发展奠定良好的生活环境基础。

参考文献:

5.浅谈医院电子档案管理优化措施 篇五

【摘要】病历档案一般简称为病案,记录了患者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经过及其结果等,是医疗机构医疗信息的基本载体,属医药卫生科技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部分。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病历档案的价值日益凸显,它不仅可为医院科学、教学、医疗质量评估、医疗统计、医院管理等方面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也成为医疗纠纷和事故调查鉴定、保险公司核保兑赔、交通肇事及伤残鉴定、公检法部门办案、工伤职业病诊断等的重要原始证据。因此,优化病历档案管理对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和服务社会各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医院管理对策电子档案问题

浅谈医院电子档案管理优化措施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医疗技术及医疗相关信息技术也日新月异,医院档案的管理范围也从以往的传统的文书文档发展为多层次,多形式的档案模式,电子文档管理是医院档案管理中的新内容及新要求,加强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建设,是医院档案实行现代化管理的根本任务。档案管理作为医院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活动中的作用日益显著,档案信息资源的创新与利用也愈加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得以迅速发展,医院信息系统在医院管理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其作用也越来越大,但医院的档案信息化建设还相对的滞后,严重地影响和制约了医院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工作。如何使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这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医院电子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档案管理职责不明确,管理线条多

医院档案管理一般由设在行政办公室的综合档案室负责,综合档案室一般只管理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会计档案、人事档案等,由于医院历史的原因及医院行业管理的要求,医院的医疗病历档案由专门的病案室管理,而临床的一些x线档案、病理切片档案、检验检查档案、各种影像检查图文档案及一些日常网络办公产生的电子资料档案分属于各个业务科室自己管理,电子病历及一些医疗电子网络信息则由信息科管理,在一个单位内形成了多部门管理的现状,导致档案管理职责不明确,管理线条多,管理不到位的现象。

2、医院电子档案管理的意识和制度不健全

有些医院虽然建立了档案管理,但实际运行效果不够理想,不少部门人员档案意识较淡薄,一些人员经常把档案材料随意存在自己的办公室,不能及时归档,导致档案材料丢失或欠缺。平时单位组织的学习多与专业技术有关,很少组织档案管理方面的学习,档案管理的宣传力度及认识均不够。同时,由于对医院电子档案管理的标准及范畴还不够明确,导致医院电子档案管理的制度建设相对落后,跟不上档案管理的需求。

3、电子档案管理不规范,缺失、损坏现象较普遍

由于医院的电子档案多头管理的原因。目前很多电子档案材料多由科室自行保管,缺乏统一和规范的管理,同时由于电子档案需要依赖计算机贮存,科室在日常计算机管理时对网络安全、病毒防范、权限管理、资料存贮和保管等方面均存在不到位现象,同时如何对电子档案进行规范地收集、整理、鉴定、归档及档案管理的具体要求等知识均十分匮乏,导致了电子档案的缺失和损坏现象较普遍。

4、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医疗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专业,目前医院的档案管理人员在文化程度、医疗技术知识、医疗管理流程、电子信息技术、档案专业知识等方面均有待提高,在医疗人才培养中,多重视医疗技术人员素质方面的提高,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的意识不够,投入不足,导致许多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管理水平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直接影响了档案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5、档案管理硬件不能满足要求

医院的电子档案管理涉及科室面广,计算机在医院已广泛应用,部分科室已经实现联网,但全院网络统一规范管理还有待完善,相应的档案管理需要的硬件投入不足,能够适合电子档案管理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相对较少,导致电子档案管理往往不能满足要求。

二、解决医院电子档案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强化病案管理制度建设

病历档案管理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规定病历档案管理人员配置标准是三级以上医院100张床位需配置3名病案管理人员,每增加50张床位就需要增加1名人员。但由于病历档案工作经济效益不明显,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将病历档案管理列入一般后勤管理,未引起足够的重视,1000张编制床位的三级医院病历档案管理人员仅10余人,编制不足,人员短缺,严重制约了病历档案工作的开展。医院领导层要充分认识到病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将其纳入医院管理的议程,放在医院管理的重要位置。成立由主管领导牵头,医务科、护理部、质控科、院感科、信息科、各临床医技科室等部门参加的病历档案管理领导小组,以提高病案管理的整体水平。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联系医院实际,明确病历档案人员的岗位职责,对病历档案的收集、整理、借阅等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使各项制度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促使病历档案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2、规范病历书写行为,强化病历档案内涵建设

医护人员的医疗记录是病案的核心,病历书写应当客观真实反映病情演变经过和医疗的决策执行过程,反映医务人员良好的临床思维。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部分医务人员工作态度不端正,工作责任心不强,病历存在询问病情不详细、体格检查不全面、书写病历不及时、内容书写不完整、术语使用不规范、字迹潦草不清晰等问题。要经常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病历质量教育,健全医院-质控科-科室三级病历质量控制体制,充分发挥科室质控小组的作用,把病历质量与科室和个人的绩效考核挂钩,加强质量监控。同时,医务人员要强化三种意识来加强病案的内涵建设,一是强化质量观念和职责意识,明确注重病案质量不仅是对患者和医院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倡导用诚信、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病历书写,做到规范使用医学术语,文字工整,字迹清晰,表述准确,语句通顺,标点正确,病程记录及时,合理检查,合理用药,诊断明确。二是强化法律意识,病历档案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要有效杜绝涂改、隐匿、伪造、销毁病历等现象的发生,保证病案的真实、完整、系统,保护医患双方利益,保障医疗质量安全,最大限度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三是树立标准化意识,严格按照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2010版)》、《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及管理规定》的要求,把握书写要点,提高病历书写质量,促进病案内涵建设,确保医疗服务优质高效。

3、重视人员培养教育,强化队伍综合素质建设

病案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病案管理水平的高低。病案的管理并不仅仅是文档的整理,而是综合了医院管理、档案管理、临床医学、统计学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等相关知识的一项复杂性工作。目前,绝大部分医院的病案管理人员编制不足,专业化水平不高,只能做基本的整理、编目、首页录入、上架等工作,没有精力进行档案编研、信息开发与利用。而且病案管理队伍梯队不合理,年龄偏大难以适应信息化建设步伐。为了提高病案管理水平,要将病案管理人员的培养纳入医院人才培养计划中,增加人员编制,使病案管理人员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既能

应对病案的收、编、管等日常基础工作,又可以对病案信息进行科学、系统的开发利用,改变“重藏轻用”的现象,使病案的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要着眼队伍建设,改善医院病案管理人才结构,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养,以专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在职病案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深造,外出培训进修学习,不断拓宽知识面,及时更新专业知识,熟练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同时,还要加强病案管理人员的医德医风教育,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职业素养,有效预防和坚决抵制医疗行业的不正之风。

4、加大投入搭建平台,强化病案管理硬件建设

加大资金投入,引进现代化的技术和设备,是提高病案管理工作效率,实现病案管理科学化的必备条件。目前,纸质病案仍然是主体,虽然已将病历的首页输入电脑保存,但原始实体占用的库存和归档的工序还是没变,医疗业务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大量的病案,造成库房拥挤、安全性差、查找困难。随着计算机的普及,his系统的应用,电子病历的推广,病案电子存储成为现代化医院管理和病案管理的必然趋势。要加大硬件投入,为病案电子存储配置必要的软硬件设施,购置计算机、刻录机、扫描仪、缩微机等先进设备,对早期病历进行扫描建库,存入光盘,刻录一式两份,一份提供利用,一份封存保管,保证病案信息化建设顺利实施。同时,完善病案实体管理系统,设置防盗监控、温湿度自动调控系统,配置防尘、防虫、防磁等设施,延长病案寿命,维护病案的完整与安全。

5、严格管理环节,强化病案实体规范建设

对病历档案的收集、整理、复印、借阅等环节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是优化病案管理的基础。出院病历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书写完毕,在患者出院后72小时内送交医院病案管理部门,对未能及时回收的病历要进行催缴。查收的每一份病历,要按照规定顺序整理装订,做好疾病分类编码,建立姓名、日期、疾病等索引工具,按照住院号及时上架。把好复印复制关,正确区分病案主观部分和客观部分内容,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需申请复印病案时,只能复印病案的客观部分,而不是全套病案。借阅病案时要严格履行登记手续,从病案借阅时间、借阅范围和借阅权限审批等程序进行严格管控,规范借阅行为。

6.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优化措施论文 篇六

我国国家城市化水平空前提高,大城市发展为超大型城市,中小城市发展为大型城市,城镇发展为小型城市,建筑工程以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大量开展,极大地推动了建筑行业技术水平与管理能力的提升,积累了丰富的工程经验,市场经济泥沙俱下,市场竞争压力在提高了建筑企业管理水平,保证了建筑产品质量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为了控制成本而导致的质量与技术问题,企业想要在保证建筑施工质量满足建设合同要求的前提下控制施工成本,增强盈利能力,就需要积极开展企业内部管理和技术改革,优化企业组织关系,提高建筑施工技术水平,控制施工成本,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1.2工作内容

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是对建筑施工现场应用到的施工技术的管理,涉及到技术培训与技术管理两方面内容,此外,建筑技术开发应用、安全与技术交底等内容也属于广义上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内业主要有建筑施工技术标准制定、施工规范与指导书文件生成、施工人员技术培训以及技术文件管理制度的制定与落实等几方面,外业管理内容主要涉及到施工实施方案、建设技术设施以及前期准备等。

1.3工作现状

1.3.1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体系不完善

不同的建筑企业在规模、管理水平、技术水平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建筑行业的约束规范不完善,行业内部盛行总体分包制度。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难度高、基础资金与资源投入大,建设周期长,施工安全与质量风险复杂,榱吮Vそㄖ工程建设目标能够顺利实现,企业需要积极探索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约束现场施工技术行为,但是很多建筑施工企业都因为规模、人才以及资金限制,在施工过程中不能组建科学严密的技术管理体系和完善的`组织机构,技术管理工作实效性不高。

1.3.2建筑工程施工制度缺陷

7.水工项目变更管理方案优化措施 篇七

(1) 在水利工程实践过程中, 为了提升工作效益, 必须做好水利施工的设计变更工作, 针对其概念及分类进行分析, 做好技术使用规范及设计文件的变更分析工作, 满足现阶段施工合同的管理要求。这首先要进行项目变更内容的分析, 进行管理内容的分析, 进行关键项目工作方案的优化。做好合同中工作内容的分析工作, 进行施工工序的优化, 满足现阶段水利施工工作的要求。

工程项目变更管理具备综合性的管理特点, 它影响着各个参与者的利益。在施工过程中, 通过对施工投资环节、施工组织环节、施工质量环节等的控制, 可以提升工程的整体施工效益, 这需要根据相关的施工合同进行工程建设, 保证水利施工工作的优化。这需要针对一些主要的施工问题进行分析, 比如工程预算问题、工程设计问题、施工考察问题, 做好施工环节中的临时性变更应急方案, 确保工程项目变更的合理性, 保证其满足各个参与者的利益。

(2) 在工作过程中, 建设单位可能提出新的要求, 这就需要进行水利工程的设计变更, 做好工程设计的调整、分析、改变等工作。在实际工作场景中, 影响设计变更的因素诸多, 我们需要根据其施工地质环境及其水文环境进行分析, 做好工程项目的设计变更工作。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 影响其变更的因素诸多, 这些变更状况非常复杂, 具备不确定性的特点。在水利施工过程中, 其包括工程施工环节、堤坝施工环节、水库施工环节。在实际应用中, 不同工程的施工内容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根据工程规模, 可以将水利施工分为不同的类型, 在管理过程中, 它的管理模式及管理方法具备差异性。规模比较大的工程施工, 它的管理模式比较复杂, 对于管理技术的要求比较高。在大规模水利施工过程中, 它的施工周期比较长、施工设计比较复杂、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在施工过程中, 影响其稳定运作的因素诸多, 特别是施工条件、施工方式等的改变, 都会导致工程项目的变更状况。

(3) 为了满足我国水利工程的开展, 进行工程建设种类的优化是必要的, 这需要做好施工工程的布置工作, 进行施工工程的开发及设计工作, 在水利施工过程中, 做好设计变更工作, 做好工程施工安全性及质量性的控制, 从而提升工程的整体效益。在水利施工过程中, 我们需要进行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性的分析, 从而进行施工进度的控制, 做好项目审查及审批工作, 落实好分级管理制度, 在分级管理的过程中,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 进行审批程序的确定。

在工程施工设计过程中, 需要遵循相关的施工原则, 需要保证设计变更类型及施工管理措施的一致性, 需要保障管理层作用的有效发挥, 做好工程设计变更的控制工作, 满足现阶段工作的开展要求。需要针对水利工程的施工特点及复杂性进行分析, 做好工程项目的设计变更工作。强化分级管理的效果, 进行一般设计变更及重大设计变更设计的划分, 进行施工布局、施工规模、施工技术等的分析工作, 从而满足工程项目变更的管理要求。

2设计变更管理方案的优化

(1) 在设计变更应用过程中, 要落实好勘测设计质量的控制工作, 满足现阶段工程施工建设的要求, 实现工程质量及工程安全性的提升, 这需要引起相关勘测设计单位的工作要求, 保证质量控制意识的提升, 做好勘测设计工作, 进行技术投入的有效控制, 满足工程基础性工作的控制要求, 实现方案的优化设计, 针对设计中的漏洞问题进行分析, 进行工程施工标准的严格执行, 强化施工的安全管理性。

为了有效提升建设质量及施工安全性, 相关的政府部门需要做好管理程序的优化工作, 严格按照施工标准进行施工, 做好工程前期质量的严格控制工作, 从而满足工程建设的实际要求, 提升工程建设管理的效益, 保证工程水利项目整体变更管理效益的提升。

(2) 目前来说, 我国的大型水利工程设计体现依旧是不健全的, 虽然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效益, 但是整体来说, 它的水利工程建设技术依旧不发达, 它的管理方法体现依旧存在漏洞, 为了满足现阶段水利工程工作的要求, 必须要进行管理制度及管理程序的健全, 进行相关工程管理规范的遵守, 保证施工过程的有效管理。

随着水利工程的不断发展, 小型水利工程数量不断增加, 它的管理体制具备多样性的特点, 它的管理制度是不完善的, 在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为了满足现阶段工程项目的设计变更要求, 必须要进行项目管理力度的加大, 做好水利工程的施工工序优化工作, 进行相关设计变更策略的应用, 按照设计变更的要求, 提升设计变更的整体准确性。

随着我国水利工程体系的不断健全, 水利工程的重要性日益体现, 我国政府加大了水利工程的管理力度, 实现了工程项目变更管理体系的不断优化, 确保工程项目具备良好的科学性及合理性, 从而确保其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 实现管理方法的科学性、先进性、效率性, 更有利于我国工程建设工作的开展, 实现工程整体施工效益的提升。

3结束语

为了满足现阶段水利工程项目变更管理工作的要求, 必须要进行相关管理原则的遵守, 做好工程变更内容的审核工作, 满足现阶段水利工程的施工要求。认真做好工程的变更工作, 确保变更管理的合理性、科学性及高效性, 满足现阶段水利工程工作的要求。

摘要:为了满足我国现阶段水利施工工作的要求, 进行项目变更管理体系的健全是必要的, 从而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体系的不断优化, 水利工程项目规模不断扩大, 项目数量日益增多。文章就水利工程的施工设计特点进行分析, 进行项目变更管理方案中问题的深入分析, 旨在实现现阶段项目变更管理方案的优化, 满足现阶段水利工程建设工作的要求。

关键词:水利施工,项目变更,管理方法,工程竣工,工程投资,施工效益

参考文献

[1]李琳.加强施工工程变更管理控制市政施工工程造价[J].人民珠江, 2005 (4) .

[2]季国良.设计变更施工工程项目中施工工程量变化时造价的影响[J].中国市政施工工程, 2008 (6) .

[3]吴允平, 任铁军.水利施工工程建设项目设计变更划分和管理研究[J].中国水利, 2010 (20) .

[4]阮剑明.建筑施工工程施工后期安全管理研究[J].创新导报, 2010 (23) .

8.论优化国有资产管理的措施研究 篇八

[关键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监督;优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现有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的现象依然存在等,一些特定行业的企业国有资产还没有纳入新的监管体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不能回避的问题。当务之急,必须要全面实现合理配置国家资产、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以及防止资产流失,实现资产的有效节约使用,降低成本,提高使用效益。

一、优化国有资产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1.优化国有资产管理措施,可以最大化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增强控制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和竞争力,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这需要以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为保障。

2.优化国有资产管理,是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客观需要,是响应党的十八大要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的需要,是适应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提出新的要求。

3.优化国有资产管理,是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迫切要求,是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落实,政企分开政府不直接管理企业的经营事务,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国有资产监管机制的保障。

二、当前我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

1.管理制度不完善。在现行资产管理体制下,缺乏资产使用的责任机制和监督机制,国有资产“无偿使用”的局限性日益增加,导致资产收益无法实现。

2.资源闲置浪费严重。国有资产占有和使用的无偿性,导致单位存在“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现象;在资产的购置上存在着随意性、盲目性,大量尚能使用的设备处于闲置状态;对资产缺乏及时的维护保养,超常规、破坏性的使用,影响了资产使用效果和寿命,资产的利用率低,资产的购、管、用脱节。

2.资产监管乏力。现阶段各类国有资产管理的体制还没有完全理顺,机制和法规制度还不完善,存在责任主体不明确、监管不到位、配置不合理等现象。一些政府公共管理部门仍然对国有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国资监管机构也还承担着一些带有公共管理性质的职能,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的现象依然存在。

3.国有资产有效性管理不强。我国国有资产包括经营性国有资产(含国有金融资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资源性国有资产,但当前一些特定行业的企业国有资产还没有纳入新的监管体制,出资人职能还没有完全落实,国资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有待进一步增强。

三、国有资产有效管理的原则

1.从实物形态管理向价值形态管理转变。优化国有资产的管理,要使所有权与管理权相分离。业务部门着重实物管理,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具体负责国有资产的登记管理,财务部门则从价值形态上加强资产运用情况的考核。

2.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应该实现由实物监管向价值监管的转变,推进国有资产的流动,要盘活存量资产,放宽对国有资产的处置限制,突出资产的可调剂性,减少损失浪费,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使用效益,在动态中实现国有资产的合理使用。

3.从事务性管理向政策性管理转变。财务部门对资产的管理不能拘泥于一事一物的增减,而要着眼全局,关注国有资产的制度建设、配置结构、使用效率等方面,不仅要做资产管理规定的制定者,还要做业务部门是规定的执行者。

4.从事前申批向事后监督管理转变。通过建立资产的全程监管制度体系,对国有资产进行信息化管理,随时随地反映资金的拨付,资产的购置、使用、处置、分布等具体情况,充分发挥财务部门对国有资产的监管职能,做到发挥服务作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5.从分散化管理向专业化管理转变。对国有资产实行专业化管理,由专业部门、专业人员对专门设施和设备进行管理,对同类的、大宗的资产进行统筹管理,提高效率,在推进专业化管理的实践中,应当尽量利用现有部门和机构承担专业管理的职能。

四、优化国有资产管理的措施

1.完善国资监管法规规章。加快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立法,健全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领导人员管理制度、重大事项管理制度、财务和资产监管制度,规范政府、国资监管机构和国家出资单位的关系;加快完善国家出资单位投资管理、财务管理、风险管理等专项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加快完善产权登记、资产统计、清产核资、资产评估、产权转让等各类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企业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工作体系。

2.统一资产配置标准。科学合理地制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是实施国有资产安全管理的基础和条件。制定标准既要坚持原则性又要考虑灵活性,充分根据本单位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保标准的人性化和可执行性,使得在确定的标准下既不导致资产的闲置和浪费,又能保证公共管理需要,实现高效运转。制定标准要考虑人均标准、单位标准和结构标准三大因素,与此同时要抓住重点。要特别对办公用房、交通工具和现代办公设备等重要固定资产制定具体细致的标准。在制定科学合理标准的基础上,还要建立固定资产调剂制度。对各部门需要新构建的资产,首先从现有资产中调剂,现有资产不足的,才可准予购建。

3.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要坚持已形成并在实践中证明行之有效的国有资产监管法律法规制度的基本原则,要有明确的出资主体,落实保值增值责任,建立考核与薪酬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国有资产的监管效能。在管理中充分发挥各级国资管理部门的专业化监管优势,防止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条块分割,为在更大范围优化配置资源、提高国有资本运行效率、加快资源整合和企业重组、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创造有利条件。

4.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管理能力。固定资产管理不仅仅局限原先的数据统计整理,传递资料,还要对固定资产的使用进行分析,为管理提供决策参考。管理人员上岗必须接受岗前培训,并不断更新知识,学习操作先进的设备和信息管理系统,适应新的工作要求。

五、结语

综上而言,优化我国国有资产管理,应当从我国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在积极借鉴外国成功的国有资产管理方式的前提下,探索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有国际竞争力的,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运营的新体制。

参考文献:

[1]王勇. 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N]. 经济日报. 2012.

[2]杨国亮,杨国寿.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回顾与展望 [J]. 经济与管理. 2011.10.

[3]潘静静,李良.浅谈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现状及对策研究 [J]. 经济研究导刊. 2012(7).

[4]林永经,邱元拔.国有资产管理学[M].辽宁人民出版社,2010.

上一篇:动漫游戏项目商业计划书下一篇:精选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