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共青团的感悟

2024-10-08

对共青团的感悟(精选9篇)

1.对共青团的感悟 篇一

年轻的脚步

----团干部培训班有感

10月23日,我有幸参加了省公司举办的团干部培训班,虽然培训班时间不长,但是学员们的热情并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更加珍惜这次培训的机会,在短短的两三天培训中,我们通过理论学习、现场互动、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展开学习,整个培训班处处洋溢着年轻人的风采。理论授课原本是相对枯燥的,但是这次通过领导和老师深入浅出的细致讲解,从我们身边周围的环境、熟悉的事物、日常的生活入手,生动的例子、幽默风趣的语言深深感染着我。短暂而丰富的理论学习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在这个终身学习的时代,必须要坚持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勤于思考,学以致用,根据我们的工作实际,灵活运用,大胆地创新,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现在大家普遍感到社会压力比较大,正如杜拉拉升职记中写的,“房价涨得太高,人就会焦虑,工作干得太久,人就会厌倦;我们的焦虑,很多时候不是没有机会,更重要的是我们没有识别出并把握住机会”这正是我们青年人的困惑,这种困惑使很多人显得浮躁,不愿面对现实,承受不住打击。而这几天培训恰似一剂良药、一盏明灯,治愈了受伤的心灵,指引了前进的方向,我把这几天的课程总结为个人提升三部曲,第一步,学会我日三省,早上回顾昨日,中午回顾上午,晚上回顾白天,我觉得这不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个认识一个态度,当我们学会了不断自我总结自我提高之后,我们就会变得越来越强大,在社会上也会有更大的资本获得更好的工作。第二步,学会不同角度看问题,要善于站在自己的对立面看待自己,学会换位思考,让自己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才能顾及到交往双方的感受,才能够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在人际交往中,做到有理有节,才能游刃有余。第三步,适度的自我安慰,有些时候我们努力了,但是并没有得到回报,这时候往往会有一种莫名的失落,甚至产生悲观情绪,厌烦心理,将这种情绪带到工作中去,肯定会对工作造成影响,所以在这时候我们更应该有清醒的认识,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年轻人只有经历了年轻时的磨练,以后才能有所建树。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还会遇到无数的艰难险阻,让我们将活动中的体验移植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去,不断提高思想理论素养和生活实践修养,不断开拓新视野,感悟自我,激扬青春。用团的精神鼓舞自己,用团的斗志武装自己,用团的信念激励自己,“志在高远,百尺竿头”,为不断挑战自我迈出更加坚定勇敢的一步!

2.对共青团的感悟 篇二

团的基层组织建设要扎实。一是机构配备完善, 功能作用发挥到位, 这是干好团工作的基础。无论是团委工作还是团支部工作都应配备团书记和团委委员, 他们都是团的干部, 是开展共青团工作的主力军, 要充分发挥团干部的作用。二是团务资料的信息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要标准细致。近年来, 油田公司团委加大了团员、团干部的信息化管理力度。大大提升了团组织信息化管理水平, 能够随时掌握团员、团干部发展变化情况。团费收缴情况表、团组织的年报表等资料的制定管理更是必不可少的, 是团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基础之基础。

选树典型, 加大宣传力度, 引导青年建功立业。在开展活动中, 要注重选树青年先进典型和青年班组典型, 并对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进行适当的表彰奖励, 通过对先进事迹的宣传, 鼓舞更多的优秀青年创先争优, 发挥特长, 建功立业。比如:我们油田公司熟悉的新时代的先进人物马树叶是自1905年成立延长石油厂以来的第一批石油人的先进典范, 他是一名来自延长百年老厂———七里村采油厂的石油工人。那个年代, 他们没日没夜、加班加点、埋头苦干, 终于在没有任何现代机械设施的前提下成功打出中国大陆第一口油井, 靠的是什么?靠的只是他们有力的双手和坚持不懈的毅力。我们以他们为荣, 要高举延长石油这面旗帜, 一步一个脚印, 向建设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标准化大油田阔步前进。这是他们的梦想, 也是我们新一代石油儿女的梦想。

3.对共青团的感悟 篇三

关键词:共青团 青年 社会组织 意见

了解青年社会组织的组织现状、基本特征、发展瓶颈,掌握青年组织的发展规律,是新时期新形势对共青团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它有助于共青团组织进一步了解青年群体的真实需求,反思自身的组织架构,改进传统的工作模式,扩大服务青年的范围,切实服务各类青年群体的成长;有助于共青团更好地履行其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工作职能,更多地凝聚青年力量,发展青年事业。

一、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本文所论的青年社会组织,是指青年“自发成立、自主发展、自我運作”的民间性青年社会组织。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期,青年群体也出现了价值多元化、需求多样化、参与自主化的趋势。在此背景下,青年按照不同需求和追求成立的青年社会组织,以其服务对象的特定性、服务目标的明确性、行为的灵活性和组织动员的便捷性等特点,吸引了大量青年的加入。青年社会组织数量于近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现有青年社会组织类别主要涵盖教育、文化、卫生、志愿、科技服务、商务服务、创业服务等方面。人数从几十人到几百人不等。各类青年社会组织在团结联系青年、动员青年民主参与、自主管理、自我服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青年社会组织为广大青年回馈社会、服务社会搭建了广阔的平台,展示了新青年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和勇于担当责任的意识,已经具有了一定社会影响力。

与此同时,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的弊端也进一步显现出来。一是内部治理结构不健全,管理不规范。青年社会组织在自身制度建设,如民主决策、财务规范等方面还不够成熟。二是人力资源匮乏,缺少专业型人才。一部分社会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学历结构从高中、专科、本科到硕士学历人才的数量呈现递减的趋势。并且,绝大多数社会组织由于经费困难,工资待遇低,办公条件差,职业发展前景不明,难以吸引到高素质专业人才。三是社会服务能力发展滞后。各类青年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和服务的能力和积极性不强,往往是被动响应政府的动员和组织。这种被动状态,从长远来看不利于社会组织自身能力的培养和公共服务质量的提高。

二、共青团与青年社会组织的互动分析

现有青年社会组织大部分与共青团合作的意识是强烈的,愿望是迫切的。这是因为共青团组织是青年人的根据地,其人才优势、组织优势是其他组织所无法比拟的。青年社会组织与共青团加强联系,可以充分利用组织资源,在具体工作中得到扶持帮助,支持引导,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共青团也是宣传推广青年社会组织的广阔平台,利用平台,可以使青年组织自身得到更多的关注度,促进组织自身更好地进步与发展。部分还未与共青团取得联系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部分青年组织已经与妇联、农业局等与组织职能相关联的部门建立联系,对于“多头联系”兴趣不大。二是青年社会组织由个人自行发动建立,而负责人本身与共青团合作的意识不是特别强烈。三是部分地区共青团并未与青年社会组织构建有效的交流、反馈机制。部分青年社会组织想要与共青团合作,不知道通过何种途径和方式与共青团取得联系,获得支持。

三、共青团指导帮扶青年社会组织的路径和创新方式

面对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挑战,共青团必须强化服务、增进合作,有效凝聚青年社会组织,进一步扩大共青团联系范围。共青团可以加强对我区青年社会组织的调查研究,全面摸清我区青年组织的现状与发展情况;可以建立相关制度,加强对全区青年社会组织的服务与管理;可以构建共青团与青年组织的沟通平台,让共青团成为青年社会组织在遇到困难时“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组织。

(一)积极扶持,引导成长

现阶段青年社会组织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一部分青年组织开展活动及影响力相对有限,需要共青团组织细心呵护,加大培养扶持力度,争取资金、资源支撑,帮助其强化管理,使其逐渐走向规范,走向成熟。共青团可以动员青年社会组织发挥更大的主动性。比如在公共服务的需求方面,共青团可以引导青年社会组织主动提前进行居民需求分析和规划,再向共青团申请项目。这样不仅可以使得有限的资源得到更高效的使用,更重要的是这种项目的参与有助于社会组织的能力发展。

(二)全面推进,构建以青年社会组织为主体的公共服务网络

积极探索青年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就业服务等公共服务路径,加大对青年服务型、管理型社会组织的政策导向。如在就业服务方面,共青团可以大力发展能够带动弱势群体就业的青年社会组织,并加大经费投入,扶持青年社会组织参与就业培训与咨询工作中来。

(三)增进交流,强化合作

将青年社会组织负责人作为体制外共青团骨干力量,经常听听他们的意见建议,互通信息,共享资源,共同服务广大青年。共青团应积极利用新媒体,搭建青年负责人交流平台,利用平台加强联系,讨论工作,交流工作中的“新点子”“金点子”,通过互助的方式促进青年人才快速成长。

(四)善抓典型,注意多个领域中青年社会组织的榜样树立

共青团必须有针对性地培育一批各部门迫切需要的、典型性强、专业性高的青年社会组织。当前可以在残疾人服务、社区矫正工作、困境儿童救助等方面率先探索青年社会组织的介入途径,力争有所突破。在此基础上,可以重点建立示范青年组织,注重发挥示范效应,以点带面开展工作。

参考文献:

[1]共青团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乡镇街道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的指导意见[R].2011(3).

[2]邵世志,周琳,闫加伟.在青年群体分化重组背景下共青团推进社会青年事务的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1(11).

[3]冯志明.共青团“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浅探[J].思想教育研究,2011(10).

[4]钟晓敏.共青团参与社会建设的思考与建议——以上海共青团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11(7).

4.对共青团的感悟 篇四

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共青团要紧扣青年思想动态,把握新闻宣传规律。青年的思想属性与特征,是共青团宣传思想工作把握新闻宣传规律的出发点,了解青年,才能服务青年。当新青年遇见新时代,青年的思想也表现出了更加突出、更加鲜明的时代特征,“知识结构多元”“主体意识增强”等鲜明的互联网属性日益凸显。围绕新青年的思想新动态,共青团要顺势而行,主动研究青年,主动抓住契机的同时,深化对新闻宣传规律的把握,不断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坚持以青年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传播好青年声音。

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共青团要培养有觉悟、有能力的宣传工作队伍。依托团委宣传调研部,凝聚一批懂宣传、善宣传的骨干,为宣传工作铺路架桥,创造有利的条件;依托团委理论研究室,培养一批有理论素养,有政治高度,能写大稿子、做大课题的骨干,为宣传工作夯实理论基石,奠定工作方向;依托《北大青年》机关报社,培养一批能快速反应,响应时代新媒体、自媒体发展的需求,在新形势下利用新手段撰稿的骨干,增加覆盖,赢得认同,为宣传工作拓宽渠道,创新模式。

5.对共青团的感悟 篇五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提出了要“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六点要求。

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对于处于价值观形成确立关键期和人生黄金期的青年大学生来说,信仰信念信心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诞生,从站上新起点到走进新时代,中国青年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肩负历史重任,用青春书写了一页又一页华彩 篇章,支撑他们的正是坚定的信仰、信念、信心。

青年有信仰,就是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中国共产党诞生后,马克思主义指导党和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指导我们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可以说,党带领我们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下取得的。新时代中国青年坚定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才能有充分的前进底气和前进动力,有明确的前进目标和前进方向。青年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就是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个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看家本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真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思践悟上狠下功夫。在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同时,更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在学习工作和实践中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6.对共青团的感悟 篇六

销售分公司团委 项丽娜

各位团干部,大家好!非常高兴今天能与大家一起探讨关于团青工作的问题,下面,我谈谈对当前企业共青团工作的认识和思考。

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发挥团组织的作用,真正做到服务企业、服务青年已成为企业共青团面临的重要课题。但我们如何才能做到,是我们团干部需要考虑的问题所在。

第一方面:团干部

团支部运转的是否通畅,团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我认为,一名团干部最基本的要做到以下要求:

首先,在思想意识上要正确认识共青团工作,正确认识团组织赋予你团干部这一工作职责的重要性。

第二,对共青团的日常性、基础性工作应全面掌握,具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凡事都要从基础做起,我们经常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把基础打坚实,打牢固,才能走稳每一步。责任心是做好团工作的重要前提。

第三,对本支部的情况应了如指掌。本支部情况包括很多方面,例如:团员自然情况、生活情况,思想动态、每个团员的自身特点、他们有哪些爱好、哪些人爱说、那些人不爱说等等,团的干部,应掌握本支部团员的第一手材料,做到心知肚明。

第四,要求团干部要有灵敏的嗅觉。目前分公司组织结构是分公司团委、基层团总支、基层团支部,在不同单位、不同岗位的团干部应该随时关注本单位不同时期的工作重心,切准适宜团组织可以开展活动的工作点,立即付诸实施。

第五,多同主管领导的交流与沟通,工作的开展取得行政领导的认可。团活动的开展需要党政领导的支持,特别是在开展活动中需要一定经费的支持。为此,在开展活动时从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活动时间等等方面要考虑周全,切实符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适宜本阶段的工作主体。

第二方面:当前如何开展共青团工作

在讨论如何开展共青团工作前,先分析一下目前我们团组织存在的问题:一是团工作冷落化,有些人认为共青团是花架子,干不了大事,起不了作用,可有可无。二是团组织弱化,由于企业调入的青年人越来越少,团员逐步减少,团组织日益削弱。三是团工作淡化,团工作的开展不见起色,团员对团组织的意识愈加淡薄。四是团作用单一化,共青团工作不能很好地与企业党政工组织联合起来,对企业的发展没能形成合力和推动力。以上因素都影响了共青团工作的正常开展。

目前,很多团干部经常会因为找不到到适合团组织的活动而苦恼。随着时代的变迁,整个共青团工作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为此共青团工作,一定要结合企业实际和特色,有针对性、实效性地开展工作:(围绕团的三大块工作进行说明)

一、加强青年思想教育工作

加强青年思想教育工作始终是团组织工作的重点,但是,大家千万不要觉得这是老生常谈,因为不同时期的思想教育工作的重点是不同的,形式也不再单一。我们要跟随社会的变迁、企业的变迁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活动。例如:从集团改制以来,销售分公司每一年在改革上都有新的举措,在人员上的调动也比较频繁,像2003,从其他分公司调入我单位的人员较多,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开展了“青年在企业中的责任”主题讲座,以团组织名义送上了一封包括销售公司概况、基层管理所工作模式、今后所从事工作简介的慰问信。2004年,围绕“企业的发展,青年的责任”这一主题开展了演讲比赛,大事记知识竞赛等活动。同一年围绕公司的人事制度的改革,带领团委委员深入基层班组进行调研。围绕三标一体的认证,编辑印制了以贯标内容为主的宣传册,发到团员青年中间广泛宣传。2005年,围绕集团、公司成立五周年,举办“相声小品比赛”活动。以安全生产月为契机,开展 “安全在我心中”知识趣味竞赛活动。我们一定要抓住企业每一阶段的工作重心,重大纪念日等及时开展活动。这样,开展的活动有针对性,目的性强,活动的开展会取得实效。

二、加强团组织建设工作

在团组织建设工作中,团干部队伍建设、团员队伍建设是尤为重要的部分,这两部分都是组织建设的核心力量。在2004年,集团各级团组织成立了委员会,设置了委员,并在工作上进行了分工。但是,从目前情况看各级委员的作

用并没有充分发挥。为此我们要下大力气切实加强团干部的素质要求,严格团干部的选拔标准,加大对团干部的培养力度,关心团干部的工作和成长,加强对团干部的管理。使团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水平得到提高。在团员队伍建设方面,要继续认真做好团员发展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在坚持标准、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不断加大团员发展力度。不能让团员队伍削弱、闲置,加强团员队伍的管理,配备德才兼备的过硬的团干部,结合企业的工作,让团员队伍在各自岗位上建功立业,带动团工作的全面活跃。

三、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开展团的活动

首先,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青年职工在企业中迅速成长,青年人将逐渐成为企业生产经营和经济建设的骨干力量,企业生产任务的完成和经营目标的实现离不开青年;企业改革每项新举措、新办法的出台同样与青年息息相关。因此,团组织要积极的引导教育青年,认识改革、宣传改革、支持改革,使企业改革得以顺利实施。团组织要组织培养青年人才,群策群力,出谋划策,充分发挥青年职工的聪明才智。

其次,在改革、发展的今天,共青团组织必须毫不动摇地围绕企业的中心开展工作。一是团结带领广大青年积极投身到供热工作中,牢固树立服从、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指导思想,努力找准与企业生产经营的结合点、切人点,全方位、全过程、多侧面、多层次地向生产经营“渗透”。二是主动、大胆地在供热、生产、销售、服务等环节和急、难、险、重任务中发挥作用。三是引导教育青年立足岗位干好本职,为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建功立业。

第三,要在围绕为青年服务上做文章,构建团的工作新思路。只有服务青年,才谈得上团结青年和带领青年。如果不能适应青年的需要,为之提供多方面,有效的服务,青年就不会选择团组织。因此,团组织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帮助青年增强适应和参与竞争的能力,为提高青年素质开展工作。与此同时,积极向企业推荐和选送青年中的骨干与佼佼者。

第四,当前新的形势下,企业共青面临许多新的问题,比如我们的专职团干部减少而兼职团干部增多。因此,我们要转变团的工作方式、方法,例如可以把大规模集中活动变为小型分散活动,把单一的思想教育变为思想教育与青年岗位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把单一的向先进模范人物学习变为学先进同岗位、同生产实践相结合,立足岗位成长、建功立业等等。

第三方面:创新

创新就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对新事物的不断创造和刷新。创新,是近几年我们在策划共青团工作或活动中经常提到的词语,但是我们应在哪些方面创新呢?我认为:首先是共青团工作思路的创新。一是扩大团组织影响力。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其本身就是打造品牌的一个艰难过程。共青团要加大“团”字当头的活动力度,加强共青团活动的品牌建设,努力塑造共青团的新形象,提升团组织在企业中的影响力。二是提高团干部的领导能力。加强岗位培训,并针对性地设置培训内容,让新老团干部、专兼职团干部明白自己为什么要来到共青团岗位上,来这里干什么,怎么干?认识共青团这一平台对发挥个人才能所起的作用,增强他们对岗位的热爱。兼职团干虽然干团务时间相对少,但是这为共青团整合企业内部资源,更好地开展工作提供了条件。团干部能同一时期在不同岗位上得到锻炼,更有利于青年干部的成长。

第二,在工作载体上要创新。企业团组织要紧扣企业生产主题,可以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销售创新、服务创新等方面,将活动深入到企业的各个生产环节和各个青工岗位。共青团可以围绕企业文化的创建目标,加强对青年的管理,并适时地举行各种活动。要充分利用共青团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企业与职工的联系,帮助青工改变就业观念。

第三,创新工作职能。在结构调整和改制的新形势下,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把握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主题,只要所选载体得当,企业共青团工作可以延伸到众多领域。企业工作千头万绪,共青团要发挥助手作用就要真正帮到点子上。如销售团委开展的粘贴热费收缴通知、冬季入户测温工作等等,既使青年人得到了锻炼,又提高了共青团在企业中的地位。此外,要加强部门之间、分公司之间、分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横向联合,打破仅局限于本单位青年参与的局面,扩大活动规模,增强横向交流。

7.对共青团的感悟 篇七

一、青年志愿者行动促进了在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大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学好相关的专业知识, 必要的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青年志愿者行动为学生们提供了很多这样的机会, 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完善自我, 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对在校的大学生而言参加青年志愿者行动是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形式, 他们在课余服务的同时, 不仅仅是时间的付出, 更多的是书本以外的知识和阅历的收获。通过青年志愿者行动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青年志愿者行动中深入了解了社会、深入了解了基层、深入了解了群众, 深入了解了国情, 充分发挥了青年人的潜力和热情, 大力弘扬了奉献精神, 这是在书本中无法学到的。只有懂得付出, 才能够收获, 这正是当代大学生应该懂得的道理。青年志愿者行动使学生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 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道德规范的实践者, 新型人际关系和良好社会风尚的倡导者, 在高校开展青年志愿者行动能够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青年志愿者行动促进了“和谐校园”的创建

倡导“和谐”是近些年的热点话题,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 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 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 并将其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共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重要目标提出。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 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在高校创建“和谐校园”是共青团工作的目标, 是为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的重要贡献。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开展促进了“和谐校园”的创建。原因在于, 在共青团中央的领导和指导下各高校都设立了“青年志愿者协会”, 高校各系部也设立了由系里管理的“青年志愿者协会”, 每个协会都有其明确的组织、任务和分工。在高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参加人数都能达到学校学生人数的90%以上, 青年志愿者是以奉献为美, 以劳动为荣, 大众的参与面之广, 必定提升学校“精神文明建设”, 促进“和谐校园”的创建。

三、青年志愿者行动是共青团动员和组织青年的有效手段, 促进了共青团工作的开展

青年志愿者行动是以青年志愿者为主体, 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内容, 以培养合格人才为目标的活动, 它是一项崭新而又高尚的事业。青年志愿者工作就是在团委的有力组织和精心策划下发展壮大起来的。团委在开展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同时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并且要积极探索, 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扎实深入的社会实践中, 接触社会、服务社会, 进一步激发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奋发进取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促进学校育人目标的实现。青年志愿者行动作为实践类学生社团, 参与的学生人数众多, 也有其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奖励制度。有《中国青年志愿者注册管理办法》和《青年志愿者工作手册》管理和指导志愿者, 活动有申请, 志愿服务时数有记录, 保证了活动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管理。对优秀的学生志愿者给予相应的表彰和授予荣誉称号, 通过树立青年志愿者行动先进典型, 使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到志愿者服务行列, 促进共青团各项工作的开展。

四、结语

在高校, 青年志愿者行动实施以来, 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志愿服务已经成为新的社会风尚,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及社会各界群众加入到了青年志愿者的行列。实践也充分证明, 青年志愿者行动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 符合当代青年的特点, 符合人民群众的需要, 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呈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是高校开展共青团工作的重要途径, 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一项生机勃勃的事业, 更是广大青年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载体。奥运会和残奥会上170万志愿者, 2亿多个服务时数的杰出表现, 让更多的人了解了这一光荣的集体。青年志愿者行动使一些需要帮助的人从志愿服务中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在全社会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倡导时代新风正气, 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青年志愿者行动以扶贫济困为主题, 以社会困难群体为主要帮扶对象, 通过志愿服务为困难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 为我国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青年志愿者行动适应当代青年参与意识日益增强的特点, 组织和引导青年以志愿服务方式积极参加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调动了青年的积极性, 成为共青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动员和组织青年的有效手段, 并且为服务西部大开发展战略, 有效配置人力资源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青年志愿者行动为当代青年在实践中锻炼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体现了共青团在实践中育人的宗旨, 成为新时期青年工作的重要内容。

摘要:青年志愿者行动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点, 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实施对共青团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它既是一项群众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又是大学生重要的道德实践载体, 高校共青团积极组织大学生广泛的开展青年志愿者行动是推动大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青年志愿者,青年志愿者行动,高校共青团

参考文献

[1]董文华.青春奉献——共青团中央发起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0.

[2]钱念孙, 邢军.与高尚同行——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纪实[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3.

8.对共青团的感悟 篇八

【关键词】新公共行政学;高校;共青团工作

新公共行政学派是现代美国公共行政学领域非常著名和活跃的一个学派,研究新公共行政学理论,对指导当代高校共青团工作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本文以新公共行政学的主要思想在高校团工作中的实践与应用委主要内容,作如下思考。

一、新公共行政学的产生背景和基本意义

1.新公共行政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20世纪六七年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经济逐渐衰退,尤其是经过1973—1975年的经济危机,经济陷入“滞胀”,资本主义矛盾激化。在美国,反对越南战争、反对贫困和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交织在一起,斗争浪潮高涨。此时,以政治——行政二分原则和官僚制为论述的,以效率为中心的传统公共行政学已不适应解决理由的。故以倡导社会公平为中心的新公共行政学应运而生,新公共行政学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也说它是20世纪60、70年代美国社会革新在公共行政学探讨上的回音。

2.新公共行政学的论述主张与价值追求

(1)主张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新公共行政学的,传统的公共行政学效率、经济目的和管理的协调性或许并错,协调性经常以牺牲社会公平为代价,而社会正义和社会公平恰恰是公共行政的目的,公共行政应当以经济的方式为社会高质量的服务,更强调把社会的公平作为公共行政所追求的目标,这是新公共行政学的论述基点与传统行政学的最的差别。

(2)主张民主行政,倡导社会性效率。新公共行政学的民主行政的核心价值观尊重人民主权和意愿,社会正义和社会公平,反对滥用权力和行政无能。新公共行政学派对传统行政学“效率至上”的工具理性产生了质疑:“实用的或传统的公共行政学试图找出下列两个理由任何理由的答案:①怎样才可的资源更多的或更好的服务(效率)?②怎样才花费更少的资金保持服务(经济)?新公共行政学则增加了这样理由:服务增强了社会公平?这就意味着行政管理人员是价值中立的,担负着广泛的社会责任。新公共行政学强调建立规范价值,提高社会性效率,以改善人民的生活。

(3)突破传统政治——行政二分法的局限。新公共行政学,传统行政学的政治与行政二分法观念使得行政学的探讨局限在非常狭窄的领域内,尤其把探讨焦点放在行政机关预算、认识、组织大量其他的所谓“中性”的理由上,相反却很少与社会、政治密切的政策和政策浅析等理由的探讨,致使公共行政游离于社会政治现实之外。政治与行政二分论述虚构,而在现实的政治与行政运转中,行政系统游离于政策之外的情况是根本不存在的。行政人员既以事行政执行,也以事政策,“行政管理者是中性的。应责成承担责任,把出色的管理和社会公平社会准则、完成的事情原理。”

二、新公共行政学的思想对目前高校共青团工作创新的启迪

1.以社会公平观来创新思路

良好的工作思路是搞好共青团工作的基础,思路清晰,能促使共青团工作目标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并能整合团工作的整个资源,使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目标得以实现。对每一项团的活动和每一个时期的共青团工作我们都必须结合各种实际情况,以社会公平观来创新工作思路,使团的各项工作任务按照这一思路顺利得以实现。当代大学生的新特点之一就是对公平的关注空前的提高。创新工作思路必须按照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在服务大局的前提下进行,要正确处理好三服务的关系,既要考虑党政所需,社会所急,更要考虑青年所求。再次,必须在服务大局和服务社会中实现服务青年的成长成才。事实证明,以社会公平观来创新工作思路,是团的工作迎接挑战,克服困难,不断实现新突破,取得新胜利的前提和保障。

2.以开放组织观指导组织创新

主要是团组织的设置,必须适应高校学生“2+1”学习模式多样化和新的教学组合方式,与团组织建制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团组织活动变化相适应,一切从实际出发,对团的组织设置进行大胆的科学的改革和调整,打破地域界限,探索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新的流动团建模式,建立起灵活多样、动态开放的组织网络,实现团组织对团员青年的有效覆盖。例如针对我校大三学生统一赴企业进行一年实习,深入开展了实习学生企业团建工作。同时,我们还在寒暑假期间、学生毕业初期等时间节点进行团组织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较好的适应了新形势发展变化,真正做到哪里有团员、团组织就建在哪里,打破了传统的建团模式,实现了团组织对团员青年的有效覆盖。

3.以服务平等性指导内容创新

工作内容和工作主题是共青团工作实现工作职能,产生重大社会影响的根本。创新工作内容就是要在知识不断更新,科技日新月异的新时代,使团的活动和工作主题更加适应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更好地适应青年的需要,我们要努力做到在青年思想教育方向上更加符合知识经济时代青年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多元化和信息化以及青年成长成才需求的特点:在建功立业方面要围绕科技进步、科技创新开展活动,注重培养青年的科技素质和创新精神,造就高素质的青年人才。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要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关于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扎实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把精神文明建设的总要求、总任务加以具体化。

4.手段创新

工作手段创新,主要是服务青年的功能与手段要更多的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服务和引导青年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不断提高青年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能力。创新工作方式必须正视经济发生根本性转变给资源的配置方式、政府职能的行使、企业的经营机制、社会的分配和保障制度等方面带来的巨大变化,对广大青年的价值观念、伦理操守、文化心态、行为模式等发生的深刻影响;对共青团组织的思想认识、管理制度,工作机制等提出的现实挑战。还必须对以前的运行方式进行冷静的思考和辩证的分析,继承其合理的部分,克服其不合理的东西,更必须对这场变革所引发的整个社会生活的变化发展趋势进行超前性展望与预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工作方式、载体和形式可以丰富内容,更好地突出工作内容。

5.以社会公平论指导机制创新

工作机制的创新,主要是建立科学的社会化运行机制,重点在工作网络、阵地建设、物质依托、队伍建设等四个方面创新,使团组织在新形势下能够延伸工作手臂,拓宽工作领域,增强工作依托,扩大工作阵地,壮大工作队伍。共青团组织应在坚持发展政治功能的前提下,完善和扩大团的社会功能,通过接受政府委托,加大共青团在青少年事务中的工作分量。应紧紧围绕学校党政工作大局,针对社会和群众需要开展工作,努力扩大工作外延,使工作触角延伸到学生工作各个领域,工作内容更加贴近社会生活,更加适应青年需求。社会化的青年工作运行机制的建立,将为在服务大局与服务青年的有机结合中加强团的建设提供一种工作依托,从而更有效地吸引青年,凝聚青年,教育青年,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9.对共青团的感悟 篇九

内容摘要

本文通过大量的实例调查及数据分析,对青浦区社区青年从就业观念、创业意向、择业渠道、就业信心、就业服务期望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分析,结合团区委开展的青年就业服务工作,对共青团组织如何有效服务青年就业创业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五个坚持”的相关建议:观念教育必须坚持人本化、技能培训必须坚持市场化、就业服务必须坚持机制化、创业扶持必须坚持社会化、信息服务必须坚持网络化。

关键词

青年就业 有效服务 共青团

一、研究的背景与概况

(一)研究背景

社区青年的就业问题正日益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近年来,因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战略重组衍生的4050人员就业由于政府主导、社会各方面参与的再就业工程的稳步推进,正逐步得以缓解,与此同时,失业青年人数却在增长。应当看到,青年失业不仅关联着青年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还关系到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

为党的事业赢得青年,是共青团的根本任务。团组织不仅要团结引领先进青年,同时也要做好弱势青少年群体的凝聚和服务工作,进一步扩大团组织的覆盖面和工作领域,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从而提高团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地位。因此,解决好失业青年的就业问题,特别是引导低学历、低劳动技能、低职业素质失业青年的就业与个人发展,改变他们的生存状态,提高生存技能,乃是共青团组织的重要职责。一方面,可以为青年的就业和今后的生活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又为青浦城市化进程提供丰富的青年人力资源,不断为青浦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生机。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与个案访谈相结合的实证研究方法。为整体把握社区青年的就业环境、就业要求、存在问题、群体行为等要素,团区委设计了《青年就业基本状况普查问卷》,并在全区各镇、街道下发,调查样本1000人,问卷回收率达96%。调查对象主要是25周岁以下的社区无业青年,性别构成为男性61%,女性39%;文化构成为小学及以下3%,初中15%,高中或中专61%,大专及以上21%。为了提高研究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了解当前社会需求和广大青年就业的切身需要,团区委还分层次进行了走访座谈。

二、研究的内容与结论

(一)社区青年就业的基本现状分析

1、就业观念:“务实求发展”正成为社区青年的主流就业观

调查显示,面对就业压力,大部分青年以积极态度应对,34.7%的青年认为“继续进行学历和技能学习,增长知识”是最好的求职途径;31.7%的青年认为要“增加工作实践”;还有21.3%的青年选择“不找到满意工作情愿待业”。在对于就业后的月收入调查中,选择800-1600元/月之间的比重最大(43.5%);其次是1200-1600元/月之间(14.5%);再次是2500元/月以上(9.3%)。根据当前我区职工工资收入平均在900元/月左右状况来看,对比青年期望的工资标准,可以看出大部分青年期望的工资标准是适当的。“工作稳定、发展前景好”的择业条件成为青年“务实”的重要表现。在找工作时考虑最多的因素调查中,36.5%和24.6%的青年选择“工作稳定”和“发展前景好”,也有14.6%的青年选择“适合自己的兴趣专长,能体现个人价值”。从社区青年就业观念的总体情况来看,由于目前人才市场竞争激烈等带来的就业压力,使他们在重视工作待遇的同时,更期望得到一份稳定的、有发展前景的工作。

2、创业意向:社区青年的“创业观念”有待加强,创业信心不足

对希望从事的最理想行业,61.1%的社区青年希望到“企业单位”;选择“行政事业单位”的有21.0%;12.1%选择“服务性行业”;选择自主创业的只有5.8%。同时,他们认为创业存在的最主要困难是:担心风险赔本,占54%;无启动资金,占36%;无技术支持及缺少有关政策信息渠道,占10%。

3、择业渠道:人才市场、招聘会成为社区青年最重视的择业途径;网络求职成为择业的新兴渠道

根据调查,62.8%的青年选择人才市场、招聘会作为自己找工作的主要渠道,说明有过半的青年已基本认同并树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择业观念;“网络求职”将成为未来择业的发展趋势之一,31.5%的青年选择互联网求职,意味着网上应聘方式已被广大青年所认可,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也选择利用网络人才市场招聘职员,但青年进行网络求职需要硬件设施及操作技能,同时如何尽快完善网络招聘、网络人才市场的建设,是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工作。另外,“亲友介绍”依旧是社区青年择业借助的重要方式,尽管超过一半以上的青年表示通过“人才市场、招聘会”寻求就业机会,但仍有44.7%的青年表示重视“亲友介绍”择业途径,表明社区青年从“务实”的角度出发,希望通过“良好的社区关系”、“亲友的帮助”实现理想就业。

4、就业信心:心理压力较大,缺乏足够自信

大部分社区青年就业信心不足,存在较大的就业心理压力。调查表明,社区青年普遍存在缺乏就业信心的现象。对今后就业前景,仅有23.6%的青年表示“已经有工作意向”;23.7%表示“有八成把握”;27.6%表示“把握不大”;22.1%的表示“没有把握”。为进一步了解影响社区青年就业信心的相关因素,我们针对“影响求职失败的主要因素”进行调查,显示“学历”和“工作经验”被社区青年视为影响求职的最主要的因素。在他们看来,就业难的最主要原因是没有文凭,占55%;其次是缺少工作经验,占30%;其三是缺少技能,占15%。这反映了他们对自身素质的认识不足,对当前上海劳动力市场和用工单位的素质要求的了解不够,从而导致了他们在职业选择时定位的偏差。此外,报酬太低、有的用人单位不愿意缴纳三险一金,也是造成他们不想就业或求职失败的主要原因。

5、就业服务期望:提供就业及培训机会是社区青年的主要期望

社区青年希望政府提供的主要支持有: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占81%;提供充分的学习培训机会,占23%;提供生活救助或法律方面的咨询援助占4%。这表明一方面他们迫切希望工作,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们作为弱势群体,无力改变自身现状,在就业观念上他们对政府、社会和家庭有很强的依赖性。社区青年对提供劳动就业法律援助也有较高期望,因为目前招聘他们这一层次就业者的用人单位,在具体劳动保障、工资待遇上存在一些欠公平的现象。

调查表明,参加过技能培训且有资格认证的社区青年占45%,参加技能培训无资格认证的占5%,未参加过培训也无资格认证的占50%。在接受过的职业培训中,一般服务技能类(厨艺、美发美容等)排在第一位,占12%;计算机应用类(软件编程等)为第二位,占10%;维修类(电器、汽车等)为第三位,占6%。在希望接受的培训中,计算机应用类排第一位,占18%;外语类排第二位,占12%。由此表明,参加就业学习与培训,提高学历水平,掌握一技之长,是社区失业青年求得自我发展的主要选择。

(二)青年就业援助的实践与探索

我们坚持服务青年、服务大局的工作目标,从2002年8月起启动了社区青年就业培训工程,依托团内阵地,拓展团校职能,借助社会资源,采用多种形式,提升青年的职业技能、增强青年的创业本领、拓宽青年的就业创业渠道,努力实现共青团组织开发青年人力资源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从而提升了共青团组织在实施科教兴区主战略和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贡献率。

1、强化机制,建设“一个网络两个体系”

青年职业发展服务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社会化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要从根本上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工作机制。

首先,加强组织领导,构建三级服务网络。在区委、区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我们筹划成立青浦区青年职业发展中心建设推进小组,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教育局、区科委、区农委、区信息委及团区委等有关职能部门或单位参加,推进小组办公室设在团区委。根据协调,各成员单位统一了思想、明确了各自职责。同时,我们以区青年职业发展中心的建设为抓手,以区团校、镇、街道青年中心、村、社区青年就业服务站为依托,积极建立三级动态服务网络,为青年就业创业提供有效的组织依托和服务阵地。目前已在金泽镇、夏阳街道、赵巷镇金葫芦社区建立了青年职业发展服务站。区团校主要负责青年创业技能培训、青年择业指导,并通过整合团内外资源,为青年提供信息、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服务。镇青年中心主要负责为本镇青年提供就业技能培训、青年职业介绍、网上应聘等服务。村青年就业创业服务站主要负责青年就业创业信息咨询服务。

其次,服务就业实践,构建见习培训体系。团区委联合有关职能部门积极吸纳整合社会资源,以“青年文明号”单位等为主体,加强青年职业见习培训基地的建立,为青年职业见习和创业培训创造阵地依托。目前已有上海青浦大众特约维修服务站等三家工业企业、青浦水产养殖基地等三家农业企业成为青年职业见习基地。

第三,打造信息平台,构建信息服务体系。团区委借助组织网络优势,向全区广大青年提供就业创业信息;借助由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科委、农委、信息委、团区委等部门组成的信息咨询系统,为青年提供信息服务。团区委建立了青浦区青年职业发展中心网站,为青年提供培训、就业、创业等信息服务。如我们的青年就业信息服务过程可以概括为“一上一下,和谐共进”。“一上”是指就业创业信息自上而下传递;“一下”是指就业创业青年自下而上推荐。具体运作采用团组织把劳动保障部门的创业、岗位需求等信息、政策发到各镇、街道的青年职业发展服务站,由服务站通过信息栏、电话联系等形式提供给社区青年;然后由服务站把青年的基本情况、个人特长、创业就业意向汇总起来,推荐给劳动保障部门,两者协同为青年提供技能培训、创业培训、推荐就业等服务。

2、注重实效,实施“一种教育两项服务”

近年来,我们突出抓了青年就业观念的教育引导,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职业技能培训,培养扶持了一批青年兴业领头人,积极为青年就业创业提供有效服务。

首先,加强择业教育,培训创业精神。“观念不变,万事难办”。要做好促进青年就业工作,解决青年就业观念问题是前提。团区委通过举办座谈会、择业讲座、事迹报告会、宣传树立典型等方式,帮助青年正确分析就业形势,找准职业发展定位。同时,通过就业心理辅导等个性化咨询服务,积极调节从社区青年的角度出发,以身边就业创业的成功青年为个案,进行案例教育,努力使就业观念教育能够真正深入人心,取得实效。对青年创业者而言,最先做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树立他们的创业信心,团区委联合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通过举办创业青年座谈会、创业青年在线咨询、创业青年培训讲座等多种形式的活动,积极组建创业青年联谊组织,让创业青年感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和支持,激发了“青春不下岗,创业铸辉煌”的热情,进一步营造了青年创业的氛围,构建了青年创业文化。至今,全区各级团组织共开展择业观教育4300多人次。

其次,进行项目运作,开展培训服务。在我区新一轮发展中,工业发展中重点为电子信息、现代纺织新材料、生物医药和精密机械四大主导产业。而这些行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管理人员等,对这方面的劳动力需求也显得日益迫切。因此,我们以增强就业能力为重点,加强青年技能素质培训,积极为“绿色青浦”的建设培养急需的人才。在培训规划上,积极争取劳动保障和教育部门的支持,将社区青年培训工作纳入区劳动力职业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之中,区团校也成为定点培训机构;在培训依托上,积极争取劳动保障部门的支持,将培训与职业技能等级鉴定结合起来;在培训项目上,尽量选择实用性强,市场需求量大,耗资较少且有前景的项目和技术,如计算机应用、物业管理、水产养殖等项目的技术;在培训方式上,采取集中办班、联合培训等形式,因地制宜开展培训工作,同时各镇、街道团组织也依托青年中心组织本区域社区青年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由区团校联系师资力量上门授课。2002年8月至今,团区委共举办了15期社区青年免费技术培训班,培训失业青年2035人,培训合格率达80%,经培训后的青年就业率达49%。

第三,整合社会资源,开展创业服务。我们建立了青年创业指导志愿者队伍,开展创业咨询活动,邀请一些自主创业并已取得一定成功的企业老总、企业经营者,以他们丰富的专业知识、特长,结合咨询者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供咨询者参考。我们充分发挥青年职业发展中心指导、传递信息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发动有志创业青年报名参加创业行动,提交创业计划书,并联合区科委等政府职能部门评审项目,符合条件的则确定为创业项目,提供有关政策、资金扶持。同时,团区委积极帮助青年申请创业贷款,通过区就业促进中心为青年提供创业贴息贷款服务。2004年区就业促进中心共发放青年创业小额度贷款资金136万元,共有11名青年受益,同时联合组织了近100名青年参加创业培训,帮助43名青年成功创业,使他们创立了自己的非正规劳动组织,并通过创业带动了一批人的就业。

此外,我们注重培养青年创业领头人。如积极对科技农业、绿色农业的青年创业项目提供有关政策、信息、技术等服务。我们组织区农委团工委开展“农业青年科技人员与创业农户结对子”活动,每月为创业青年寄去技术资料,下乡进行技术服务,并帮助创业农户在网上相关站点登录、查找、发布信息,拓宽市场渠道。近年来,先后培养三名创业青年成为农业养殖大户,并被评为全国农业产业带头人。这些青年创业致富后不忘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如倪巧林作为水产养殖大户,扶持周围群众进行水产养殖,带动了200多人的就业。

三、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一)观念教育必须坚持人本化

开展思想教育是共青团组织的优势所在。近年来,各级团组织采取多种形式帮助青年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创业意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要认识到这项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观念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过就业心理辅导等个性化咨询服务,帮助他们正确分析就业形势,积极调试自我,特别是避免说教式的思想教育,站在社区青年的角度,身边就业创业的成功青年为个案,进行案例教育,从而使就业观念教育能够真正深入人心,取得实效。

(二)技能培训必须坚持市场化

开展有效的职业技能培训,是青年实现就业的必由之路。从短期看,开展这项工作是为了帮助青年学习掌握职业技能,提高职业适应力和就业能力,帮助他们实现就业;从长远来看,是为了开发青年人力资源,提高青年劳动队伍整体素质。共青团要根据青年不同的就业和创业需求,开展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培训活动,逐步形成“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动创业(就业)”的良性机制。一是针对青年技能的提高,开展岗前培训。市场需要什么样的劳动力,团组织就培养提供什么样的青年,促进培训与就业的更有效衔接;二是针对青年潜能的开发,开展素质培训。注重理论知识教育与实际操作训练的结合,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素质拓展培训和职业资格培训。

(三)就业服务必须坚持机制化

机制创新是青年就业服务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建立健全一整套保障机制,团组织才能更加有效地整合工作资源,更好地促进青年就业。开展就业指导、就业培训、为就业青年与市场、企业搭建桥梁、宣传国家政策法规,需要一个健全的全方位服务网络;督促各级团组织在青年就业服务工作中开拓创新,发挥作用,需要建立一整套以措施落实、项目签订为主要内容的考评机制;为创业青年提供创业条件、降低创业门槛,为青年创业保驾护航,需要建立以创业基金、法律援助为依托的跟踪服务体系。

(四)创业扶持必须坚持社会化

创业涉及项目论证、资金落实、企业动作、开拓市场等诸多环节,是个复杂的系统工作。团组织要积极向党政领导汇报,把这项工作纳入本地区就业工作的总体部署之中;主动与劳动保障、工商、税务等部门配合,抓好青年创业政策的落实,争取金融部门支持,为青年创业提供贷款;动员青年企业家中的优秀代表对青年创业者“一对一”扶持;广泛宣传青年创业的先进事迹,引起社会方方面面的关注与支持。

(五)信息服务必须坚持网络化

上一篇:兽医述职报告下一篇:测绘工程系学生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