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题成果总结汇报

2024-10-09

学校课题成果总结汇报(共8篇)

1.学校课题成果总结汇报 篇一

在军训成果汇报暨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各位教官、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时间过得真快,为期10天时间的军训活动在同学们的汇报演练声中落下了帷幕。刚才的分列式和队列会操中,同学们勃勃的英姿,整齐的步伐和响亮的口号声已经充分展示出了本次军训的胜利成果。在此,请允许我代表临沂电力工程技术教育学校全体师生向参训的全体教官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本次军训活动组织人员和班主任表示诚挚的问候!向圆满完成军训任务的同学们表示热烈的祝贺!

为了做好本次军训活动,区人武部、学校、教官和班主任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区人武部不仅派出了数量足够、素质过硬的教官,还对训练科目做出合理的安排,既体现科学化又做到从实际出发。教官们在军训中认真组织、率先垂范、严格训练、耐心指导、同吃同乐,主动融入学生,以坚定的政治信念、出色的组织能力、严明的组织纪律和过硬的军事素质,展示了人民子弟兵文明之师、威武之师的良好形象,成为了同学们的良师益友。学校负责军训工作相关部门积极与人武部沟通交流,多次召开筹备会,全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确保军训工作万无一失。各位班主任老师始终坚守在第一线,放弃休息,全身投入,积极配合教官认真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帮助学生克服生活和心理上的困难,为完成军训任务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本次军训时间安排紧、任务重,加上天气原因,可以说整个军训过程较苦较累。回顾10天的军训,同学们的表现是优秀的、出色的。同学们紧紧围绕军训要求,不怕苦、不怕累,努力训练,做到“流血流汗不流泪”,向学校、向教官、向家长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通过军训,同学们领略了军营的氛围,感受军人的爱国之情,拥有了军人的情怀,强化了国防意识。通过军训,同学们在行为初步养成了令行禁止的习惯。10天的军训使同学们懂得了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有令则行、有禁则止,感受到了军人行动一致、步调一致、养成一致的优良传统。通过军训,同学们在气质上体现出乐观、顽强、刚毅,训练场上严肃认真,训练场下歌声嘹亮,这是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必将对同学们的今后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军训,同学们团结协助、互助互爱,较快地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和班级凝聚力。

10天的时间是短暂的,但军训精神却是永恒的。军训给予自己的那份感动,军训给予自己的收获和感悟,应该延伸到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去。下星期,教官将回到工作岗位,同学们也将投入紧张的学习中,再此我对同学们提三点希望和要求:

第一、把军训中养成的良好习惯保持下去。军训不是一阵风,它是锤炼人、展示人的平台。训练场上的严格规范、一丝不苟、知难而上、百折不挠、勤学苦练、甘洒汗水的训练要诀,同样也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法宝、取得成绩的武器。我希望同学们以这次军训为起点,将这10天的军训成果带到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长期保持下去,让这种成果成为我们的习惯。

第二、增强爱国热情,树立远大理想。军训虽苦,却能苦尽甘来。只有“先苦其心志”,方能“增益其所不能”,本次军训必将成为我们人生历程中的美好回忆。希望同学们以军人精神为榜样,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远大理想,勇往直前,百折不挠。

第三、珍惜这次军训经历,铭记所学到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古人说:“大学之道,在明德,在做人,在至于至善”。社会中大量的事实说明:身体不好是废品,学习不好是次品,心理不健康是易碎品,品德不好是危险品。希望同学们能够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严于律己,懂得谦虚礼让,学会团结协作、学会承受挫折。

老师们、同学们,在军训即将结束的时刻,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难忘军训生活,难忘教官风采。在此,让我再一次代表学校对担任军训的各位教官表示深深的敬意、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礼!祝各位教官身体健康,阖家欢乐

2.学校课题成果总结汇报 篇二

2009年7月30日, 由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中专委员会主办, 吉林机电工程学校承办的课题成果审定工作会议在吉林机电工程学校召开。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郝广发副理事长、职业教育处刘亚琴处长, 中国机械高职中专研究会陈昊副会长、蒋湘若秘书长, 吉林市教育局职业与成人教育处李卉坪处长等出席会议。课题主持学校武汉机电工程学校、广东顺德中专学校、石家庄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吉林机电工程学校的有关领导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对中等职业学校实行产教结合、实训基地建设、学生职业素质现状、“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课题进行了研讨和成果审定。

3.学校课题成果总结汇报 篇三

“让文明礼仪伴随着学生健康成长”课

题成果汇报材料

根据“十一五”期间对课题研究的具体要求,铜仁市第十小学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申报了德育课题子课题——“让文明礼仪伴随着学生健康成长”。我校在借鉴它校先进经验和典型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开展德育课题研究,在两年多的课题研究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现将这两年多来取得的成绩总结如下:

一、学校的总体发展方向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学生行为习惯及良好品德的养成,树立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促使他们的健康、快乐地成长。

2、加强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开发、梳理校内外德育资源,让新时期德育工作不断焕发生命活力。

3、创造性的开展德育课题研究工作,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健康成长。

二、课题的主要研究途径和成效

(一)、强化学生养成教育

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养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成功的人格。我校由于办学历史不长,学生来源受到局限,有85%以上的学生都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由于为一家人的生活奔波,早出晚归,没有过多的时间来管理自己的孩子,加之自身文化素质有限,他们也缺乏教育子女的方法。导致大部分学生的养成教育较差。因此,我校十分重视学生养成教育,在研究该课题后,我校积极组织研究机构,并广泛收集别人在该课题研究中的先进经验,在吸纳他人先进经验的同时,我校课题组大胆尝试,在孩子的养成教育上做了如下工作:

1、倡导学生做尊敬师长,礼貌待人,孝敬父母、长辈的好孩子 要求:

(1)、学生见到老师要主动问好,少先队员行队礼,和老师相逢时要主动让道,让老师先行。

(2)、遇到外来人员进入我校校区时要主动问好,少先队员行队礼。(3)、在家要帮助父母、长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4)、回到家中要向父母、长辈问好,离家要向父母、长辈辞行。(5)、利用三·八妇女节、劳动节、父亲节、母亲节等节日做一件对父母长辈有意义的事。

课题组的实施:

(1)、在尊敬师长方面:采取表彰个体,激励全体的方式。通过全体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观察学生行为习惯的变化,评出每周的礼仪之星,然后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对其进行口头表彰,并记录在个人的资料中,作为学期评选“文明礼仪奖”的重要依据。

(2)、在礼貌待人,孝敬父母、长辈的好孩子方面:采取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的方式相结合。我校每学期都要根据学校工作的需要和课题研究工作的需要组织多次家长会和4次以上家访活动,向学生家长发放问卷调查。由学生家长来给自己的孩子在家的情况进行评分,有很大的真实性,学校课题组对家长评分较高的同学进行表彰,并记录在各人资料中,作为学期评选“文明礼仪奖”、“热爱劳动奖”、“学习进步奖”等奖项的的重要依据。对家长评分较低的学生给予重点教育。在妇女节、劳动节、母亲节、父亲节、老人节等重要节日,我校积极组织学生以我为父母做点事,孝敬父母、长辈我最行等为活动主题,让学生学会尊敬父母、长辈,感激他们的养育之恩。

(3)、开设礼仪课程,重视学生礼仪操作训练。根据礼仪的内涵,在二到四年级开设德育课题实验班,并将课程纳入学校校本课程体系,每班每两周安排一次教学活动。教师通过课堂主阵地,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礼仪教育,使学生初通礼仪知识,引导他们亲身体验,在实践中达成知行统一,最终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整体上让学生的文明礼仪风范得到提高。例如经常教育学生学习《校园礼仪三字歌》,在教育过程中,学练结合,以练为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定势,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倡导学生做一个遵守社会公德的好学生 我校对学生的要求:

遵守社会公德,做一名合格的小公民。课题组的实施或检查:

1、学校课题组自己编写了作为小公民应遵守社会公德的简要教材,一是通过班会课班主任的讲解,让学生懂得作为一个小公民应遵守哪些公共道德。

2、用我校自主编撰的《社交礼仪三字歌》来规范自己的言行。

3、学校课题组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我是小交警”、“助人为乐我最行”、“我该给谁让座”等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去体验。

课题研究取得的成绩: 通过两年多来的研究和实践,我校学生的行为习惯有了很大的变化,从刚进校的“野孩子”变得“温文尔雅”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见到老师主动问好、行礼,对老师使用礼貌语言。

2、学生见到外来人员能够积极主动打招呼、行礼、问好。

3、学生在家能帮助自己的父母、长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离家能向家长说明情况,待人接物彬彬有礼。

4、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家长督促孩子学习减轻了一定的负担。

5、能够遵守交通规则,见到有人有困难时能积极主动上前帮助,乘坐公共汽车时见到老人、孕妇、残疾人等主动让座。

(二)、开展教师读书活动,提高教师教育水平。

4.学校课题成果总结汇报 篇四

课题名称:《提高学校德育有效性的研究》

批准立项时间:2010年5月30日

课题类别:青年专项课题

课题编号:1012008

课题负责人:刘红云

所在单位:任县旧周学区朱屯小学

课题组参与人员:段丽华李俊丽李金霞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校地处任县的永官公路南,与公路相距仅150米。近些年来,任县的社会经济事业突飞猛进,农村城市化进程步伐加快,这既给我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机遇是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学校硬件方面的投入奠定了基础;挑战是经济上去了可人的素质并没有同步提升,家长对子女的成才观仍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升学的压力一直困扰着学校。另外,市场经济在构建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造成不同群体之间利益分配的失衡,在心理上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其中不乏我们的学生;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也在不断地侵蚀着学生的心灵。这些不可避免地冲击着我们的教育工作,尤其是学生的道德思想,可以说农村小学学生的德育工作到了重要的转折期。开展这方面课题的研究工作,努力探索具有我校特色的德育工作有效途径,正是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理论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力求探寻一条符合任县旧周学区朱屯小学德育工作特点的新路子,拟提出以下一些观点:

(1)我校的德育工作应强化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2)我校的德育工作应构建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

(3)我校的德育工作应以体验性、生活化的具体活动为重要载体;

(4)我的德育工作还应重视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辅导。

同时将上述观点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使之成为系统化的理论体系,不断指导我校的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2.实践价值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应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在德育工作的实践中全面展开,经过“理论—实践—理论提高—再实践”,及时总结,为我校德育工作的有

效开展做出贡献。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目前我校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

2、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德育工作策略,即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为切入点;

3、突出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

(二)研究内容

1、目前我校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

2、构建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为重点的德育课程;

3、校园文化内涵的研究(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

4、创新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新途径:心理咨询;

5、情感性、体验性、生活化的德育活动(团队班队活动、节日庆典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

(三)课题研究的特色

1、通过课题研究,初步构建一个开放的、互动的、实效性高的学校德育教育模式。

2、将中华传统美德教学加入学校德育教育。

3、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1、调查法

2、文献法

3、案例法

4、行动研究法

四、课题研究的结论、提出的主要观点

1、强化班主任工作;

2、细化强化学生管理;

3、将家长的力量注入学校德育教育;

4、引领和鼓励学校教师向专家型转化;

5、深化学校内涵;

6、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及其目录

(一)通过实践研究发现强化班主任工作,可以提高德育的有效性,由此我们制定并实施了以下管理办法:

1.建立校内四级德育管理网络。

2.开辟家校沟通渠道。

3.德育工作科研化

4.德育工作常规化

(二)细化、强化学生管理,对提高德育有效性具有较大成效,具体做法如下:

1.让学生自主管理以促进成长。

2.文明礼仪伴我成长。

3.以书籍增涵养。

4.艺术教育结硕果。

5.心理素质不断提高

(三)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觉得家长参与学校的德育教育对提高学校德育的有效性有很大的帮助。

(四)我们在研究中引领参与研究的教师向专家型转化,为提高学校德育有效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五)研究中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进一步深化了学校内涵为学校德育教育的有效性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1.育人环境不断优化。

2.办学特色加快发展。

(六)社会资源在我们的研究中得到了进一步拓展。

六、课题研究成果的社会效益

(一)我校教师实验教学在家长和群众中收到了一致好评;

(二)我校教师实验教学教育较研论文取得了成绩;

(三)我校学生在学区同类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七、研究成果的推广范围

本课题研究的成果主要在任县旧周学区朱屯小学进行推广。

八、课题研究存在问题的反思、尚待进一步研究的主要理论与实际问题 虽然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取得了大量成果,但是也发现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1、在教育过程中,社会大环境不断冲击着家庭、学校教育,怎样更好地利用现代复杂的社会环境对学生进行教育为我们教育者提出了新的课题。

2、要继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尤其是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模式,要在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加强对个别有轻度心理障碍的学生的个别辅导和咨询工作。

3、应进一步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促进家校合一,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4、要加强学校德育基地建设。德育尤其注重学生的生活实践,目前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场所为数不多,而有些场所基本上属于有偿服务,面对收费这根“高压线”,学校、教师只能望而却步。

5、德育队伍建设同样也是制约研究深入的因素,教师、家长的素质直接影响学生品行养成。如何提高教师和家长的素质也将是今后课题研究的方向。

6、青少年法制教育仍然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学校、家庭、社会各部门之间尚未建立完善、科学的联动合作机制,未形成合力。

5.学校课题成果总结汇报 篇五

国家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成果公报

鉴定组组长由南京师范大学班华教授担任,成员有首都师范大学安云凤教授、北京大学魏英敏教授、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朱小蔓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陈瑛教授、北京市社科联陶西平研究员、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王殿卿教授、北京市教委蓝宏生副主任和北京市教科院朱全俊研究员.现将成果公告如下:

作 者: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作者单位: 刊 名:当代教育论坛 英文刊名:FORUM ON CONTEMPORARY EDUCATION 年,卷(期):2007 “”(23) 分类号: 关键词: 

6.创建绿色学校成果汇报 篇六

创建“绿色校园”活动是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构建和谐教育的迫切需要,是落实“和谐队伍、快乐工作”的新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按照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我校确立了以“绿色环保、绿色家园、绿色文明”为主题的绿色教育。创绿工作任重道远,我校全体师生力排众难,团结一致,在创绿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各条战线深入有效地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取得一系列可喜的成绩。

一、健全机构,构建体系,实施网络化管理

学校在确立创建“绿色学校”目标后,成立了以xxx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和以xx副校长为组长的工作小组,两个领导小组制定创建制度,把创建目标分解到学校各部门,使学校各部门分工细致,职责明确。学校定期召开创建专题会议,研究并解决创建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及时提出下一步的工作目标,形成了多角度,高视野的创建效果。

二、营造氛围,优化环境,创建绿色文化

1.绿化建设。学校占地面积6074平方米,绿化面积872平方米。校园内外,种植着许多的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各种时令的花草给美丽的校园锦上添花,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舒适优美的学习环境。

2.美化建设。学校以高标准、高起点的理念,对校园绿色工程进行规划和设计。纵观全校环境建设,处处体现其人文性,处处给人以美的享受。美好的环境激发了全校师生对学校,对生活的热爱

之情,掀起了我们积极工作,努力学习的热潮,全校上下一片欣欣向荣

3.净化校园。为了维护优雅的校园环境,学校还制定了一整套的卫生管理制度,实施网络化管理。把全校划分为若干片卫生公共区,任务落实到班,责任落实到人。学校还开展美化校园环境的“八无”活动,即墙上无污迹,地上无垃圾,课桌无刻痕,公物无损坏,言语无脏话,穿着无奇装,水电无浪费,同学无打骂。少先队大队部还针对教室、包干区及个人卫生、行为习惯、仪容仪表等内容组织大队委员每日进行“五项常规检查评比”,并且每周颁发流动红旗。通过活动开展,强化了广大师生爱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有效地促进学校师生文明素质的提高。

4.教育设施建设。为了进一步营造创建绿色学校,强化绿色教育的氛围,学校十分注重校内绿色教育设施设备的建设,以丰富和拓宽学校绿色教育宣传途径和形式。各功能室设施由专人负责,职责明确,管理到位。

三、绿色课程,绿色评价,开展绿色教育

教师在各学科教学中增加了环境教育方面的内容,把教科书中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自然地与社会环境现实联系起来,给学生指出环境污染的危害,点明环境保护的意义,进行渗透性的教育。

除此之外,教师还利用主题班会、校本课程和活动课程进行环保教育,同时学校还举办了一系列的活动,比如“自捡废纸,收旧利废”的活动,以“节约”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环保科技小制作

评比等,通过以上措施,强化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对学生进行了生动活泼的环境教育。

四、内外双修,家校联合,为创绿更添精彩

在课外环境教育方面,我们采取了校内教室绿化、建立固定的宣传阵地和校外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我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课外活动计划,建立环保课外活动小组,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环保教育活动。

1.开展“绿色班级”创建活动。学校每学期都开展了“绿色教室”评选活动。每个班级都养花种草,以达到教室的绿化、美化。在“绿色教室”评选的基础上,又开展了“绿色班级”创建活动,让生与生之间,班与班之间彼此教育,负起环保责任,全面提高环境和发展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和环境道德风尚。

2.开展“一日两扫活动”。近年来,我们针对学生劳动锻炼少,环保意识淡薄的特点,在全校开展一日两次清扫活动,美化校园。通过开展此项活动,让学生亲身体会环卫工人那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树立起环保意识和文明意识。

3.开展兴趣探究活动。我们组建学生兴趣活动小组,开展环保研究性学习活动,其中许多学生以环保调查为课题进行更加深入的调查研究,他们用丰富翔实的资料和较为科学的研究方法,调查了近年来龙江水质污染的情况及危害,水质污染的原因,提出了对于防治水源污染的建议。

4.学生开展校内环保宣传活动。各班利用主题班会、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开展环保宣传,提高学生学习环保知识的兴趣,锻炼了学生的多种素质和能力。为了扩大环境教育的效果,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我们还建立了固定的环境宣传阵地:一是教学楼各个楼道以及宣传橱窗,二是校园广播站。这些阵地很好地发挥了宣传教育作用。

5.家校联合手拉手,共创低碳新生活。校内,利用主题班会、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开展环保宣传;校外,我们携手家长共同把绿色、低碳生活延续到课外生活中。家庭环保问卷调查、“小手牵大手”环保进万家、光盘行动、垃圾分类等专题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家长对绿色低碳生活的了解,促使全民都能积极参与到实践绿色生活的行动中来,形成“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文明整个社会”的良好氛围。

五、加强交流,做好总结,积蓄力量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一年来,我校在创建“绿色学校”活动中花了大气力,下了大功夫,获得了可喜的收获。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了培养,环保意识大大加强,他们的素质也得到了全面提高。

7.莲花塘学校课改成果汇报修改 篇七

———莲花塘学校课改成果汇报

自2011年莲花塘学校被定为课改的实验点校以来,我们严格按照新课改精神的要求,在市局“学教练评”四合一教学模式的大框架下,带着一种责任和使命,透着一种激情,紧紧围绕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抓实际、求实效,促创新,扎扎实实地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取得了一些成效。下面,由我代表学校进行课改工作汇报,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专家批评指正。

一、高效愉悦课堂的提出

我们认为,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不能照搬照抄外地经验,必须结合自身实际走校本特色的课改之路。因此课改前我们深入课堂、调查走访了解了到我校教师在课堂讲授时间明显多于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时间,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不搞、参与率低,大多数学生依赖于老师教,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合作学习意识,课堂气氛比较沉闷,缺乏活力和生气。要改变课堂教学现状,课堂教学模式必须优化。“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是课程改革的根本宗旨,课堂教学改革都是为学生未来发展着想,课堂教学应在愉悦、和谐、高效、民主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基于我校课堂现状和认识我们提出了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创建高效、愉悦的课堂。

二、高效愉悦课堂的内涵

课堂是学生的,一定程度上说,学生喜欢的课堂才可能是高效愉悦的。课堂上教师以平等、真诚之心对待学生,以民主、尊重的方式接纳学生,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气氛活跃和谐,学生在愉悦中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培养能力,还能使自身的素质得到应有的提高,这样的课堂才是理想中的高效愉悦课堂。

三、课改实验目的

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带动学校教科研工作,构建适应学科特点、符合我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实现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四、课改实验的对象、内容及方法 1.研究对象 四至六年级学生 2.研究内容

⑴探寻高效愉悦课堂的基本途径。⑵探寻高效愉悦课堂的教学模式。3.研究方法

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以实验法、文献法及经验总结法。

五、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要真正获得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别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文字材料、音像资料、多媒体、软件工具、网络信息等),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就是为学生创设意义构建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2.现代教育理论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学生才真正是获取信息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最终都是为了帮助学生自主的获取知识,要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革新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也是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基于学生发展,关注学生发展,为了学生发展。3.新课程纲要理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教材内容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不过分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形成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和培养。这一理论和改革,不仅有利于教育理念、手段、方法的更新和改进,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六、研究过程:

(一)统一思想,营造课改良好氛围

学校成立了课改领导小组,李淼校长在行政会、教师会上传达了市局课堂教学改革实验通知精神,明确要求把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努力稳步有序地推行课堂教学结构的整体改革。在积极贯彻执行《沅江市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的基础上,立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制定出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后在学校橱窗向全校师生和家长进行宣传,营造浓厚的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氛围。

(二)健全制度,完善课改实施机制

1.为使课改实验工作做到有章可循,奖惩分明。我们严格执行《莲花塘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确立“校级领导—教导处—实验组—教师”四级工作制度,制定了《课改实验组工作制度》、《实验组备课制度》、《校本教研制度》等。

2.为促进课改的落实,学校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机制。一是健全集体备课、学案、作业辅导等检查评价制度,教研组评比制度。二是完善课堂的监控评价制度。三是完善《质量奖励、分析制度》、《课堂教学评价制度》、《课改教师考评细则》,将课改工作与教师考核、评先、奖励紧密结合,充分调动教师参与课改的热情与兴趣。

(三)理清思路,把握课改发展方向

一所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是否成功,关键在于领导的认识、谋划、和执行决心。毫不隐讳地讲,刚开始实验时,我们心理也是一片迷茫,不知如何着手。2011年4月14日我校十二位老师到了南县南州实验小学参观学习。为了使我校课改少走弯路,顺利实施,利用这次机会,我与孟琳校长、课改实验教师交流课改体会,仔细询问了南州实验小学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步骤,遇到的困难,取得的成果。根据学校实际,借鉴他们成功经验,确定以五年级语文、数学学科为实验课程。组织实验教师集体学习,召开实验教师会,设计问卷调查“学生喜欢的课堂”,寻找到“教师教学方法多样,生动有趣”“师生有效配合”,“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 “教学环节设计合理”是高效愉悦课堂的关键要素,提炼适合学生的高效、愉悦课堂的特征,影响教师的教育理念,思想观念,整理影响课堂高效的主要原因,修改完善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2011年下学期,我校通过一期的课改实验,虽已初步构建了“二四六”课堂教学模式。但我认为想要顺利推广课改,保证课改健康发展,必须依据学校的特点,站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寻求适合于我校和我校教师的方式、方法。因此期初,我就在思考:实验所构建的这一新的教学模式是否科学、具有推广性?师生是否接受、喜欢这种模式?中年级是否可以推广等等?因此,我们有一次开展问卷调查。“二四六”课堂教学模式学生问卷调查的统计和分析证明我校初步构建的这一教学模式深受学生喜爱,可以推广。而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师生问卷调查的统计和分析让我们充分了解了我校师生对学校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持支持态度,掌握了我校教师自身课堂教学存在问题以及实施课改的困难。所有问卷结果表明四、五年级具备开展课改实验的基本条件,因此确定以四、五、六年级语文、数学学科为实验课程。根据这三个年级的中年教师占大多数,实验推广难度大,不能急于求成,决定改变同时研究所有课型的现状,确定分课型展开研究并尝试在英语学科开展课改实验。

(四)立足校本,确保课改有效实施

为确保课改质量,我校努力做到把常规做好,把细节抓严,把过程抓实,使课改溶入到日常的教学教研中。

1.抓教师培训,使教师教学观念得到转变。

课堂教学要发生根本性地、质地变化,关键是教师更新观念。课改实施初我校大多数实验老师认识模糊,认为导学稿的编写既费时又耗材,座位摆放使课堂闹烘烘的,学生不好管理,老师讲得太少,担心学生未弄懂,还不知是否影响考试成绩等等。因此我们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组织教师进行课改理论学习,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课改培训,力图首先从思想上转变全体教师观念。

2.抓小组建设,使合作学习小组彰显特色。

确立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衡量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准则。我们制定了《莲花塘学校合作学习小组组建与实施办法》,指导教师建好合作学习小组。但我们发现我校班级学生人数多、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小组成员分工不明确都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实验教师就对学习小组成员进行分工,明确到学科、纪律、卫生组长与记录员等,分别进行培训,做到人人明确自己的职责。

为形成有效的激励竞争机制,我们制定了《合作学习小组考核细则》与《合作学习小组评价制度》,每周学生组内自评,每月评一次星级组,每学期综合评价。特别是每个小组都发放了资料袋,组长将小组成员资料装袋,不限形式,但资料袋学校定期检查。从资料袋看各班小组命名是积极上进的,合作学习小组已彰显特色。六年级设计班级周评表,小组每周一评。249班小组档案卡资料健全,设计新颖。小组评价记录本记录全面,工作认真扎实。255班老师小组合作学习用“星”记录评价,有月小组合作学习记录反馈意见,有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分析。248班的资料袋既讲究工作的实效性,又讲究美观。这些可以看出我们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员分工明确,组长在履行职责,评价及时多样。

3.抓集体备课,使导学稿的编写日趋规范。

导学稿的编写是推行先学后教的关键,应该说课改初期,实验教师编写导学稿大多是无所适从,不知从何下手。我校每周三都扎实开展集体教研,推行“分工主备——集体研备——个人改备——教后反思”的集体备课模式,每次集体备课做到“四定”:定时间、定人员、定内容,定发言人。教导处坚持检查,强化过程管理。经过教研室专家的不断指导,经过教师的积极探索,不同课型教学环节的确定,我校导学稿的编写也越来越规范。

4.抓课例研究,使课堂教学模式切实可行。

我校实验年级开展以“编写导学稿——上课实践——集体评课、修改——再上课实践——再集体评课、修改——再实践”的“一课多轮”课例研究,特别是听课时要求从教师讲授、学生参与、教学环节时间把握三个方面观课并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并且对照高效愉悦课堂评价标准打出等级。为保证课改实效,我校教学线行政分工负责。张朝晖六年级,曾晓英五年级、梁梅四年级,全程参与导学稿的编写、听课、评课,力求编写操作性、实用性强的导学稿,确定这几种课型切实可行的教学环节。正因为我们带头参与研究,我们每个年级的课例研究资料丰富,每个年级都能上出观摩课。

5.抓课后研讨,使教学过程得到优化完善。在课例研究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发现执教者上课时出现的问题,课后就以这些问题为专题教师合作进行研讨,每位教师要以检查、总结自己教学实践为手段,理性地审视自己的整个教学过程,监控、诊断自己的教学行为,优化和完善教学方法和策略。看成功之处,记下创新“亮点”;找不足之处,写出改进之法;想应做之法,留下瞬间感悟。积极撰写反思型教学案例,不断地记载和积累课堂教学改革的体会、经验和资料。

6.抓课题研究,使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升。

我们把课改同课题研究结合起来,用课题研究促课改的推进。我校申报了湖南省“十二五”现代教育技术规划课题 “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数学科教学模式转变研究”在今年3月顺利通过课题论证。我们分学段要求教研组从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入手,确定一个小课题展开研究,每期都开展小课题研究计划与研究成果汇报,督促老师们收集整理过程性资料,把取得的经验记录下来,整理成文。

7.抓课堂评价,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的活动和学习过程进行积极的评价,特别是在合作学习活动结束时,要根据自己对合作学习的监控和学习小组对合作学习的反馈情况,用多样的评价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表示欣赏,让他们能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注、尊重和赞赏,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同时在每一小组汇报后,引导学生用肯定、赞赏的语言自评、互评,评价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过程与方法的评价。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使学生看到自己长处,从而增强继续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七)课改实验成果

1.总结出了构建高效愉悦课堂的基本途径。

⑴思路明确,循序渐进。课堂教学改革也必须按照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办事,不能全校一刀切或一边倒。在我校教师观念更新及行为跟进的相对不同步,发展不均衡的情况下,不是所有年级都同时开展课改,而是先确定五年级进行课改实验,其他年级教师学习、观摩,再在调查、总结、分析的基础上由六年级带动四、五年级实施课改。这种由“点上试行,面上渗透”到“以点带面,点面互动”稳步推进的课改工作思路是可行且具有实效的。

⑵模式构建,立足实际。我校在2011年上学期虽初步构建“二四六”课堂教学模式。但通过一期的课例研究,我们发现每个学科有每个学科的特点,不同课型有不同课型的特点,而不同的教学内容所采取的教学环节又是不同的,所有课型同时展开研究是不科学的,因此我们改为了分学科、分课型展开研究。2011年下学期语文学科研究讲读课、数学学科研究新授课,确定了这两种课型的六个教学环节。2012年上学期六年级开始研究阅读课,复习课,四、五年级就运用构建的模式上语文讲读课,数学新授课,以进一步验证、完善教学模式。这样真正做到不搞形式主义,不走过场,经过反复实践、验证的课堂教学模式更科学、更具操作性。

⑶教师培训,以人为本。课改实验中对教师的培训不能是盲目的,更不能是拿来主义。我校对教师的培训做到了两个关注。一是关注实验教师的差异,做到分层次、有重点。年轻骨干教师学校对她们进行重点培训,成为实验组领头人。中年教师多组织她们学习,给予个别指导,以跟上课改步伐。二是关注实验教师在课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针对教师编写导学稿格式不够规范,内容不够简练,不能抓住重点的问题探讨,特邀请朱光军来校进行《导学稿的设计与使用》的专题讲座。针对教师导学稿导学形式单一,特别是中年教师电脑水平较低,文档处理感困难的,无法完成纸质稿等问题,向教研室李建华主任请教,李主任通过网络上传了不同形式、不同年级的导学稿供老师学习、参考。针对导学稿教学环节不清晰的问题,多次请王云、陈友春老师听课和修改导学稿。这样培训就做到以人为本,帮助实验老师解决了课改中的难题,为教师开展课改实验扫清障碍。

⑷小组建设,遵循原则。合作学习在小班化教学中容易展开,而我校现在的班级大部分都在60人以上,这么大容量任意改变桌子的摆放是不可能的。在课改实验过程中我们对教室小组座位的编排不断进行尝试,总结出班级人数60人以下的座位可摆放成棋盘式、座谈式,而60人以上的班级以前后两、三桌的学生为小组,学习时下位讨论,调座位时小组整体调动效果更好。由于人数多,学生差异较大,为确保学习效果,我们把重点研究放在小组合作的质量上,总结出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编排的小组合作能力与效率更高。1.保证同一个合作学习小组内混合学习成绩好、中、差的学生,有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2.保证将具有不同能力优势的学生组合在一起,不仅能提高小组的活动效率,更能有助于每个组员的全面发展。3.保证性别混合,可以丰富小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视角,而多视觉的产生则可以丰富学生的思维。4.保证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混合。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与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同学合作的经验将有助于学生应对这种真实的社会生活,为将来的与多种人交往打下基础。小组资料袋的发放便于各小组将本组成员的评价表、导学稿、优秀作品、测试卷等资料装袋整理,这样每个组员的学习情况一目了然,促使小组合作学习落在实处。

⑷学稿导学,创新形式。导学稿的设计必须遵循三个宗旨:一是精讲多学,安排足够时间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合作学习;二是创设情境,营造良好学习氛围,让学生愉快学习;三是优化练习,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

导学稿的呈现形式必须因学科而异、因人而异。小学英语学习以口语为主,根据这一学科特点,我校英语学科的课改实验不编写导学稿,而是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注重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口语训练。语数学科的导学稿可以打印,可以手写后印制,也可以用投影仪与小黑板呈现,甚至可以让学生用作业本抄写精心设计的少量预学题,回家自主学习。这一期我校电视机全部更换,许多老师用U盘下载在电视上呈现,效果更好。这种做法既降低了成本,也把握了课改的实质。

⑹课改评价,激励为主。学校对课改教师的评价必须纳入制度并与绩效工资挂钩。教导处对深入课堂督查情况要进行认真记录,作为每期的优秀教研组、实验教师评比重要依据。对优秀课改教师要大力宣传,扩大影响。本期我校把四、五、六年级的优秀课改实验教师在宣传橱窗进行宣传、表扬,激励教师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投身课改工作。

2.构建了“二四六”高效愉悦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通过课例研究构建了 “二四六”课堂教学模式。即两种理念“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四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愉悦为主旨,思维为主攻。六个环节“学稿导学—自主学习—合作研讨—评议释疑—运用延伸—检测评价”。2011年下学期,语文讲读课文和数学新授课的六个教学环节已经完善。语文讲读课文六环节为“学稿导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评议释疑—拓展延伸—训练检测”。数学新授课为“学稿导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归纳整理—达标检测—运用延伸”。2012年上学期语文阅读课文和数学复习课的六个教学环节也基本确定。语文阅读课文六环节为“学稿导学—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汇报释疑—拓展延伸—训练检测”。数学复习课为“学稿导学——知识梳理——汇报交流—巩固训练——自我总结—达标检测”。这四种课型的教学环节已通过验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3.课堂明显变化,教学效率显著提高。

教学改革促进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课堂上教师讲的少了,学生发言、表现的机会多了;课堂上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通过合作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展示交流分享学习成果形成共识,学生学会了倾听、思考、表达与实践。学生越来越变得想说、敢说、会说,许多实验教师反映他们看到了优等生对组员的耐心辅导,潜能生的慢慢进步,感受到小组的团结、上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增加,逐渐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我校C248、C249、C246、C254班的学生通过一年多的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培养已经有明显进步,C248、C249班学生所写的小组总结、考后反思非常精彩。在近三期的调研考试中我校四年级学生的成绩名列全市第一,六年级名列全市第二、第三。这些都可以看出我们课堂悄然变化,效率明显提高,学生不断发展。

4.通过 “实践+反思”,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涌现一批优秀课改教师。

我校实通过三个二十分钟的学习制度,专题讲座、外出培训等多种方法学习课改理念。通过每周校本教研日集体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将理论用于实践,又通过每月组织一次专题研讨,每期开展一到两次小课题研究汇报等多种活动促进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正是通过循环往复的“实践+反思”,我校教师对课堂教学改革不但不排斥、观望,而是积极参与,他们在一起所探讨的已不再是好不好、行不行的问题,而是怎样做更好的问题,研究能力明显提高,涌现一批研究性、学者型教师。

2011年11月我校开展第十八届“莲花杯”教学比武,罗卫军、戴红萍等实验教师的课堂可以看出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方式的转变。李娅、黄丽琼、段晖、黄映娇、曾卫花、罗卫军、郭艳春等实验教师撰写的课改论文分别在省获一、二等奖。郭晓玲、黄映娇老师参与教研室数学小学毕业复习指导丛书白皮书的编写。罗卫军、李静、田纲、彭沁被评为沅江市优秀课改教师,罗卫军参加省小语会组织的说课比赛获二等奖。我校五个小课题顺利结题,课题研究成果评比分别获两个一等奖,三个二等奖。而田纲、郭晓玲老师主持的高年级组语、数两个小课题双双获一等奖。

6.交流课改经验,共享课改成果。

2011年12月,我校承办了《践行课堂教学新模式 促进教学方式大转变》教学论坛。本次活动有市局领导、全市各中心校教学线领导与教师代表一百多人参加。田纲、袁志奇、李静、彭沁四位老师运用新的教学模式上课,让孩子们品尝到了一种在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中所沉淀的成功体验和被赏识的幸福,受到领导和老师的高度评价。郭晓玲、田纲、肖烨、李静的精彩发言给与会者留下深刻印象。我校《课堂教学改革专辑》里面真实记录了老师们上课和专题研讨的收获,作为课改经验发放到全市各中心校。2012年4月12日,我校为市局特岗教师培训提供观摩现场。实验教师彭沁、李静上出了数学示范课,邓宙、徐琴老师上出了英语示范课,当天听课的除特岗教师外,还有兄弟学校教师近100人听课,整个活动圆满成功。

(八)几点思考

1.联备共研,提高导学稿编写的效率与实用性。

一所学校一个年级的班级不多,要想把教材的每篇课文、每个知识点都编写出好的导学稿是不可能的,各实验点校可以加强联备共研,同年级教师联手,分单元或课型研究,编写导学稿后上传网络,资源共享。

2.勤练内功,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1)教师的课改还停留在观念层表面上。课堂教学形似而神不似,一个表现是以为搞了合作交流就是课改,表演成份多,不该合作时也合作,片面追求形式,讨论的有效性不高,合作学习效度不高、实效性不强。第二个表现是以为用了导学稿上课就是课改,合作交流不够,讨论时间过短,学生自主学习走过场,感觉教师就是带领学生完成导学稿的习题。

(2)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因人数过多,课堂得不到有效监控,课堂生成关注不够,特别是课堂师生评价还需加强有效性。

(3)教师不能科学灵活地使用教材。有的教师运用“二四六”教学模式教学,在一节课内不能完成所有模块,达成学习目标,容易出现内容和时间的矛盾和冲突,往往是时间满足不了内容的需要。有的教师不能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合理安排模块,对六个环节作出恰当取舍,达成教学目标。

这些都需要教师课前认真钻研教材,特别要根据学生学情做好“二次备课”,不断学习研究和总结,以处理好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驾驭能力。

3.创新形式,提高小组评价体系实效性。

通过一年多的摸索,我们发现我们的评价虽然在某些方面注重了学生的发展,但由于评价的内容太多,造成了学生和老师的一些负担。今年,我们把落脚点放在如何使这种评价更具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上。如精选资料袋里的内容,袋里的内容应做到少、精、全,课堂评价可以尝试家长教师互动。

8.学校课题成果总结汇报 篇八

靳江丽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相对而言比较严重。目前对中等职业学校课堂问题行为的探索和研究工作还很少,为了全面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素质,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管理能力,提高中等职业学校课堂教学效益,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基于以上认识,10月,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我申报并承担了镇江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等职业学校课堂问题行为研究》的任务。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全面完成了研究任务,并取得了预期的研究效果。

一、课题的研究任务及研究目的

本课题以中等职业学校课堂问题行为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中等职业学校课堂问题行为的透视及相关理论研究,分析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根源,探讨中等职业学校课堂问题行为的预防和治理策略,从而有效地矫正和转变课堂问题行为。其研究旨在通过调查、理论分析和实践研究,提供一个预防和矫治课堂问题行为的操作平台,形成一个矫正课堂问题行为的有效模式,进一步揭示中等职业学校课堂管理的问题、特点和规律,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和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中等职业学校课堂问题行为的研究内容

我们对课堂问题行为的界定是指在课堂情境中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及干扰课堂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课堂问题行为不仅限于问题学生, 优秀生也会出现问题行为,教师也会出现问题行为。只要在课堂中产生了给教学活动带来负面影响的师生行为都可视之为课堂问题行为,因此,课堂行为问题有属于教师的问题、属于学生的问题和师生共有的问题。本课题侧重研究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学生的课堂行为可以区分为三种性质:积极的课堂行为、消极的课堂行为和中性的课堂行为。要将消极和中性的课堂问题行为矫治、转化为积极的课堂行为。根据学生行为表现的主要倾向,课堂问题行为可以分为两大类:外向性问题行为和内向性问题行为。判断课堂问题行为应考虑是否破坏课堂秩序、是否违反班规校纪、是否危及他人安全以及是否影响自己或他人的有效学习等因素。

二、中等职业学校课堂问题行为的现状调查与原因分析

课题组通过对我校教师和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和访问座谈,对中等职业学校课堂问题行为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中等职业学校课堂问题行为具有普遍性、程度以轻度为主、表现不平衡等特点。课堂问题行为不但妨碍了问题学生自己的学习,而且有时还干扰了教师教学和其他同学的学习,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常说来,教师、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不当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主要表现在:

(一)教师教育教学的失策。教师教育教学的失策是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主要表现在错误的教育观和学生观、课堂教学行为中的随意性,如教学无计划、教案不规范、课堂语言毛病多、上课讲话过快、教学过程安排不当等、课堂教学缺乏艺术性、课堂管理不当、滥用处罚手段、教师情感的偏差等方面。诸如教师本人的业务水平不高,教学方式方法不当;对教学不负责任;对学生要求不一致,提出要求也不检查;向学生随意许诺,但不兑现,缺乏魄力;缺乏自我批评精神,明明错了还要掩饰;讽刺和训斥学生;等等。这些因素的存在,都会导致教师威信的降低甚至丧失,是引发学生问题行为的重要因素。

在笔者所做的《感受课堂》的问卷调查中,对“描述一下你最怕的或最不喜欢的老师给你的感受”这个问题,大多数的学生回答是“唠叨”、“罗嗦”、“严厉”、“好发火”、“古板”、“没有幽默感”、“自以为是”、“无聊”、“特别难熬”、“上课死气沉沉”、“不负责任”、“郁闷”、“太烦”、“讲话语言平淡,面无表情”、“太迂了”、“紧张”、“害怕”、“经常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自尊和自信”等等。总之,诸如教师本人的业务水平不高,教学方式方法不当;对教学不负责任;对学生要求不一致,提出要求也不检查;向学生随意许诺,但不兑现,缺乏魄力;缺乏自我批评精神,明明错了还要掩饰;讽刺和训斥学生;等等。这些因素的存在,都会导致教师威信的降低甚至丧失,是引发学生问题行为的重要因素。

(二)学生身心发展的失调。大量的课堂问题行为是由学生本身的身心原因引起的。调查显示,有45%的学生认为产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是自身因素;有58%的教师认为产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是学生自身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有:生理障碍、性别差异、认知能力发展失衡、心理缺失、个性因素、情感缺失、角色差异等。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身心原因是复杂的,涉及生理和心理,认知、情感、行为和人格等多个维度,需要对其进行综合考虑。

(三)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当。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父母是孩子人格发展的第一责任人。家庭的不良影响和教育是学生产生问题行为的重要因素。调查显示,61%的学生和52%的教师认为产生问题行为的原因是家庭因素。

研究表明:在缺损、破裂、关系冷漠的家庭中生活的孩子常表现为自制力差,极易冲动、迁怒于人,容易产生对抗性逆反行为。父母不和、经常打闹的家庭的孩子,在课堂上也经常会表现出孤僻退缩、烦躁不安,甚至挑衅滋事。调查表明,有课堂问题行为的学生群体中单亲家庭、暴力家庭甚至犯罪家庭等问题家庭比较多,并且他们中相当普遍地受到不合理、不健康的家庭教育。

(四)学校教育管理的失序。

调查表明,1/3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是由于环境造成的。我们知道,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不想学习,缺乏学习的内在需要。而学风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与学校的环境、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校风、班风、学校管理方式等非物化环境对学生具有极大的行为感染作用。经验证明,如果学校考试纪律过于松散,让学生有偷懒的机会,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抱侥幸心理和“混”的态度的学生就会越来越多,本来就缺乏明确目标的职高生尤其如此。

此外,同学间、师生间关系对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的影响很大。调查中,有38.9%的学生认为,与教师以及同学的关系最能影响上课时的情绪。经验也表明,凡是差生聚集处,由于互动效应的作用,课堂问题行为一定多。另外,学校课程安排、调课;课堂内的温度、色彩、课堂气氛、课堂座位的编排方式、课堂教学环境的布置等都会对学生的课堂行为产生十分明显的影响。

(五)社会教育环境的失控。调查显示,有23%的学生和25%的教师认为产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是“社会因素”。社会大环境有很多教育所难以控制的因素,电视、网络、歌厅等都对青少年产生重大的影响,是产生课堂问题行为不容忽视的因素。相当多的职高生晚上长时间上网,玩游戏,第二天上课精神萎靡不振,睡觉就成了他们课堂的主要任务。

三、中等职业学校课堂问题行为的预防与矫正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应着眼于需要原理、期望原理、示范原理、强化/消退原理等基本理论;应坚持尊重学生、情感性教育、宽容学生、多奖少罚、与心理辅导相结合、坚持一致性等基本原则。

1.需要原理: 事实上,就学习抓学习是抓不好的,学习最终是源于学生要学习的内在需要。对于职高生来讲,普遍缺乏求知欲望、学习兴趣和内在的学习动力,很多学生抱着混一天是一天的态度,只有在课堂教学中要建立和完善学生学习的动力系统,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使学习不再成为他们的负担而是变成一种追求,成为他们内在的心理需要,真正使“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才能从根本上减少课堂问题行为。

2.期望原理: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想做好人的愿望。”教师要用积极的眼光理解和评价学生,对每个学生要有积极的信念。我们要相信每个学生内心蕴藏着积极的资源,相信每个学生是可以变化发展的,相信每个学生有各自的特长和才能。教师只有基于这样的信念,才会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充满爱心和热情,充满积极的期待,才能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3.示范原理:教师在教育中可以创设特定的情景,让学生观察、学习其他学生的良好行为,从而习得新的行为;也可以是教师用自己的行为呈现他所期望的学生所应习得的行为及其价值,让学生发展起良好行为或目标行为,从而塑造起新的行为模式。

4.强化/消退原理: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每个教师都在有意无意地运用强化和惩罚(也叫负强化)进行课堂行为管理。例如站办公室、放学留校、公开批评、给低分、罚站、威胁等是教师常用的惩罚手段。而教师在课堂行为管理中常用的强化手段不外乎有:口头表扬、微笑、给予特别的关心和照顾、给高分、给学生发奖品、奖章、奖金等。恰当地使用强化和惩罚,可以达到对课堂行为进行有效管理、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之目的。

美国心理学家于1988年曾做过一个实验,让一个有经验的教师管55个纪律散漫的儿童,要求教师对儿童的违纪行为紧追不放,处处抱怨,每每训斥,时时苛责。结果发现,8天后儿童的问题行为有增无减,每个儿童都有150次左右的攻击性行为,而且很多行为是指向教师的,造成师生间的冲突。之后,他对一切攻击行为不予理会,而对每一次良好行为及时给予奖励,结果发现,到12天时,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戏剧性下降了,而师生间的合作却上升了。可见,在矫正问题行为过程中应该奖励多于惩罚。

学校内各班级在课堂行为规范上必须统一要求。

课堂问题行为是教师经常遇到而又非常敏感的问题,处理不好,就会损害师生关系,破坏课堂气氛,影响教学效率。对课堂问题行为的恰当处理,取决于教师对于管理策略的有效运用。

1.事先预防策略。主要表现为确立学生的行为标准,建立课堂规则;改善课堂环境;促成学生的成功经验。

2.行为控制策略。主要表现为鼓励和强化良好行为,以良好行为抑制问题行为;选择有效的方法,及时终止问题行为,比如运用暗示、幽默、创设情境、有意忽视、移除媒介、直接纠正、转换、沉默、劝其暂离课堂以及惩罚等方法。

3.建立和谐沟通策略。教师要在任课班级建立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和谐沟通的良好风气。要打破传统上认为师生间仅仅是管理与被管理关系的狭隘认识,正确对待教师的权威。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充满爱心,尤其要关心“后进生”。对那些课堂问题行为比较严重的学生,需要教师走向学生的内心世界,与他们建立和谐沟通的关系,进行关怀和疏导。

4.提高教师素质策略。教师应掌握良好的课堂管理策略、应有良好的课堂观察能力、正确掌握和运用控制课堂的技能、较高的课堂教学艺术以及洞悉学生心灵,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5.形成和促进家校互动策略。

总之,学生问题行为的形成,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教育转化工作是十分艰巨的。转化的效果存在于师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关键取决于教师要有反复抓,抓反复的精神,对不同的情景施以不同的转化方法。

由于课堂行为的复杂性,在实践中人们对课堂行为的认识和理解相同,而总结出各种不同的课堂问题行为矫正模式。根据我们的研究,从预防、纠正问题行为和塑造良好行为的角度,采用“行为导向”的课堂问题行为矫正模式,这个矫正模式是由觉察、诊断、目标、改进、检评、塑造等六个基本环节构成,以觉察课堂中的问题行为和潜在的问题行为为起点,经过诊断,确定矫正目标,并运用有效的矫治方法,对问题行为改正的成效进行检评,进一步塑造和发展良好的行为,有必要的话要反复运用,循环往复,直到彻底纠正学生的.问题行为。

四、中等职业学校课堂教学行为评价体系的构建

课题组根据对中等职业学校课堂问题行为的调查和分析和深入研究,认真制定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课堂行为评价量表》和《学生课堂行为评价量表》,提出了课堂教学管理质量评价标准,制定了符合职业教育教学要求的课堂行为规范,初步建立了以促进师生发展为根本的评价方式,为加强职业学校课堂教学管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五、中等职业学校课堂问题行为的研究结论

(一)研究结论

1.中等职业学校的课堂问题行为比较严重,具有普遍性,教师普遍认为现在的学生难管,课难上,专业班尤甚。严重的课堂问题行为使教师普遍感到上课难,难上课,根本体会不到教学的乐趣;学生也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严重影响了教学秩序、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损害了师生关系。因此,迫切需要对这个问题加以重视和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2.课堂中的问题行为,看似学生的问题,但产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常说来,教师、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不当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对课堂问题行为的治理策略就必须注重各方面的因素及其相互影响,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管理能力又是解决问题的主导方面和关键所在,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丰富教学活动,努力提高教学艺术和自身素质是减少课堂问题行为的根本。

3.中等职业学校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应体现尊重、关心和鼓励学生的原则。教师不应带任何歧视和偏见对待职校生,要加强与学生沟通和交流,以求相互理解和信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关注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教给学生用正确的程序满足个人需要的技能,可以帮助学生减少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

4.教师应把学生的课堂纪律问题看作是自己教育生涯中自然而平常的一部分,因而不要用诉诸权威的方法,而要用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处理学生的课堂行为问题。课堂规则不可由教师凭个人好恶独断设立,而应经过学生的讨论与认同。学生参与讨论,共同制定课堂规则,并能自觉遵守和乐于承担责任,教师执行起来就会顺利得多。

5.教师要把问题行为的矫正与心理辅导结合起来。有些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其实是心理问题的表现,如果用强制性手段加以控制反而会适得其反,用心理辅导的理念去做学生的转化工作,可能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6.由觉察、诊断、目标、改进、检评、塑造等六个基本环节构成“行为导向”的课堂问题行为矫正的基本模式。课堂问题行为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将消极和中性的课堂问题行为矫治、转化为积极的课堂行为,在处理课堂问题行为中要灵活运用各种预防和矫正的方法,创造性的发挥该模式的作用。

(二)主要成果

通过本课题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简述如下:

1.实验班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得到有效的矫治。

2.课题组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得到了提高。

3.课题组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

4.初步制订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课堂行为评价量表》和《学生课堂行为评价量表》,提出了课堂教学管理质量评价标准,制定了符合职业教育教学要求的,能体现新型师生关系的课堂行为规范。

(三)几点思考

我校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这里提出一些看法,以供参考:

1.改革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是解决课堂问题行为的前提。现行的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难度大,适应性差,实践性课程比例太小,难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尤其是一些专业班可以充分利用我校弹性学制改革的成果,加大课程改革的力度,让学生早一点与社会接触,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和技能学习,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必须改革现行的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体现“在做中学”思想的课程体系。

2.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和班主任队伍是解决课堂问题行为的关键。作为课堂教学的直接操纵者,教师的教育理念如何,决定着他如何实施教学,决定着他如何组织和管理课堂,也决定着他如何处理课堂中的问题行为,那么也就决定了有什么样的课堂。这有赖于每一位教师更加主动、积极的学习,有赖于每一位教师真正把课备得深入浅出,符合学生实际,让学生学到东西。

3.建立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是解决课堂问题行为的保障。要建立明确的班级和课堂规则,真正发挥班级日志的作用,对缺课、迟到、睡觉、不做作业、与老师冲突等上课严重违纪的学生如实记录下来,班主任及时翻阅,并协助任课老师及时解决问题,或防患于未然,或对违纪学生严格要求、严肃处理,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要严把考试关,加大学籍管理力度。可以采取多种考试形式和评价方式,抓考风考纪。同时,要严格按照学籍管理的相关规定,对累计未获得学分到达退学标准的应坚决予以处理。

4.提高全校教师的教育自信心是解决课堂问题行为基础。要从强调的生源差的因素转变为自觉提高教师的教的水平。因为当前中职生源状况相对固定,无法改变,学校要通过教学思想、学习方法、教学方法的探讨,教学管理机制的改善,更重要的是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上一篇:何桥小学2011年政教处工作计划下一篇:小学体育教案有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