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精选12篇)
1.九年级上册思想品德 篇一
在这节课中我认为有以下几个亮点:
1、用问题导入,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直接进入课题,水到渠成。我联系本单元上两节的内容,引出所要学习的内容。
2、充分运用教材中的典型事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3、学生根据自己积淀的知识与生活经验,要求他们先不看书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然后再看书做对比,看看自己的理解与教材观点的异同,这样可以给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自己的理解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从而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与记忆。
4、巧妙地处理教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课中,教材一共罗列了11则材料来帮助我们理解教材,我只选取其中4个比较典型的材料作例子来分析教材,这样既节约了时间突出了重点,又能有时间突破了难点,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了教材;通过提问学生,他们回答的问题基本正确,所作的练习也基本准确。
本课的不足之处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理念还不够强,在课堂中老师讲得较多,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相对少了一些。教师的课堂机智仍然欠缺,尤其是对学生课堂上的意外生成不能很好的予以评价和点播。
2、某些环节过渡语不灵活,课的.流畅性感受一定影响。对材料的挖掘和运用度不够,不能充分发挥其有效价值。
3、由于教材有地方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比较难理解以及时间的分配方面也有些不够合理,有前松后紧的现象。
4、对教材的拓展度不够。
2.九年级上册思想品德 篇二
一、体现教材特点,先学后教
新旧教材有明显的区别,如果把旧教材称为教本,是以教师的教为主,那么新教材就是学本,是以学生的学为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教学过程变成学生自学、探索、实践的过程,让每位同学都变成主动发展的个体。具体分为两个阶段。
1. 先学。
即课中、课前预习,生成问题。课前预习即传统教学中的课前预习,在上新课前,学生先将下一节课的内容看几遍,并把看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把解决不了的问题交给老师。课中预习是指学生根据教师的导学提纲,在课堂上再次自学课文,对看不懂的内容进行讨论,把解决不了的问题交给老师。
2. 后教。
即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教师对学生提交的在课前、课中预习时生成的问题进行归纳,然后巧妙地引导、启发学生,让学生的思维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发展,使他们在探究中不断解惑。
二、深入浅出,讲清概念
理解概念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思想品德教材中的专业术语较多、较抽象。个别术语教材中没有界定,而它们又是打开某一章节课文内容的“钥匙”。这就需要教师既要科学地阐述概念的内涵,又要结合生活实际,深入浅出地讲清概念。例如,在上《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这一框题中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时,教材对什么是生产力没有作具体说明,“生产力”对学生而言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因而学生很难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先设置了几个问题让学生共同思考、解决:(1)人类为了生存、发展,首先应解决什么问题?(2)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类应该干什么?(3)科学技术与生产劳动有什么关系?同学们通过热烈讨论,对问题的答案达成了共识:(1)解决衣、食、住、行等是人类为了生存、发展的最基本问题。(2)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类应该从事生产劳动。(3)人们拥有的科学技术水平越高,从事生产劳动的能力越强。然后,笔者进行归纳小结:人类为了适应自然而改造自然(从事生产劳动)的能力叫做生产力。最后,笔者结合教材内容,进一步让学生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三、整合教学内容、方法,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现行思想品德教材的特点之一是涉及的内容广泛,教材对涉及内容的介绍简单。虽然教材中插有“相关链接”、阅读材料、图片,但学生要真正理解课文内容,将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以适应不同类型学生学习的需要;需要教师整合相邻学科内容,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例如,在学习“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问题时,涉及到中国近代历史的有关内容,如果教师不善于整合相邻学科知识,那么学生可能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很难把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另外,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把多种教学方法加以整合,形成新的教学方法,使其更具有操作性。
四、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3.九年级思想品德综合练习 篇三
一、单项选择题
1.十六大以来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党领导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中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主要说明()
A.十六大确立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起着决定性作用
B.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C.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D.我国已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
2.“人世中不幸的事如同一把刀,它可以让我们使用,也可以把我们割伤。那要看你是抓住刀刃还是刀柄。”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A.在学习中会有成功的喜悦,也会有失败的烦恼
B.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尽量回避挫折
C.挫折往往会引起人们心理和行为上的消极反应
D.能否战胜挫折,关键取决于人们对待挫折的态度
3.近年来,我国经济实力大幅度提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左右,但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为此,我们应该()
A.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B.始终坚持以保护环境为中心不动摇
C.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D.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
4.改革开放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伟大决策,从此,我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下列有关改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改革是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主义制度
B.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C.改革就是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D.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5.建设诚信城市,首要的是打造“诚信政府”。这是因为()
A.诚信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
B.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C.诚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D.在现代诚信体系建设中,政府诚信是关键
6.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吹响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A.提出我国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B.是我们事业能够经受风险考验、顺利达到目标的最可靠保证
C.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全体公民的利益
D.核心内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7.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是()
A.可持续发展战略
B.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C.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改革开放基本国策
8.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生活中的权威是依法治国的()
A.基本要求 B.核心 C.本质 D.根本目的
9.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步,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各项政治制度不断完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社会主义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0.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不仅要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保护,还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在交流中,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应该是()
A.中西交融,兼收并蓄B.以开明的态度包容一切外来文化
C.取其精华,去其糟粕D.批判性地排斥所有外来文化
11.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在参与国际合作中,我们应该()
A.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领导性作用
B.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积极与发达国家对抗
C.继续同发达国家加强战略对话,增进互信,深化合作,妥善处理分歧
D.顺应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时代潮流,息事宁人,与世无争
12.2007年国庆黄金周期间,某市一青年女子下班回家途经一闹市时遭到两名歹徒持刀抢劫,面对这种情况,周围众多群众只是围观而不予施救,最后歹徒扬长而去。这一事件警示我们,必须()
A.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B.积极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C.增强自我保护意识D.学法懂法,依法律己
右图为2008年残奥会体育图标,该图标以篆体字笔画为基本形式,融合了中国古代甲骨文、金文等文字的象形意趣和现代图形的简化特征,强烈的黑白对比效果的巧妙运用,使残奥会体育图标显示出了鲜明的运动特征、优雅的运动美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达到了“形”与“意”的和谐与统一。据此回答13~14题。
13.文字是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和重要标识,下列有关“文字”的说法,正确的是()
A.文字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B.文字作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为世界所瞩目
C.文字积淀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全部文明成果
D.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文字的国家
14.2008年残奥会体育图标从一个侧面揭示了()
A.体育事业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渊源
B.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C.中华文化植根于丰富的体育知识之中
D.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时代性特征
15.社会建设和人民幸福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下列做法与此相符的是()
①优先发展教育,保障教育公平 ②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③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④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村合作医疗体系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6.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有利于()
①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②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③发展农村经济,最终实现同步富裕的目标 ④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全面小康的进程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7.我们已经朝着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为了确保这一目标的顺利实现,我们要加强政治、经济、文化建设,还要致力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所以要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因为()
①建设生态文明可以为各项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 ②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③我国面临着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 ④它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简析题
18.材料一:十七大报告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特别强调要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材料二:某市市委、市政府在学习十七大报告相关精神之后,要求全市进一步重视对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请回答:
(1)请列举你所知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至少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说一说市委、市政府采取这一举措的重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材料一: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度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材料二:嫦娥一号卫星虽然基于东方红三号卫星研制平台,但有效载荷系统设备几乎是全新的。除了空间环境的仪器,如高能粒子探测器,曾经在一些卫星上用过,这次只是局部作了一些改造,其他仪器基本上都是自主创新设计研制的。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为什么要将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对我们青少年有何启示?(不少于三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进一步增强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请你为党和政府献计献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践探究题
20.2007年10月21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刚刚闭幕,某初级中学就在校团委的号召下,积极组织全校同学开展“学习、宣传十七大报告精神”的系列活动。九(2)班拟出一期板报,以学习、宣传十七大报告精神。
板报材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如经济实力大幅提升、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步、文化建设开创新局面、社会建设全面展开、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进展等。
板报材料二:要清醒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与人民的期待还有不小差距,前进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如安全生产、司法和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等。
请回答:
(1)积极组织、开展“学习、宣传十七大报告精神”系列活动对中学生有何意义?(不少于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从道德与法律的角度,为解决材料二中反映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上述材料思考:我国为什么要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新时期的重大任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C 2.D 3.D 4.D 5.D 6.B 7.C 8.C 9.D 10.C 11.C 12.B 13.A 14.B 15.B 16.B 17.C
二、18.(1)略 (2)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归属感、凝聚力;有利于促进该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保护文化多样性;有利于构建和谐城市;有利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等。
19.(1)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精神动力和重要保证;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树立远大的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创新精神等。(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创新提供物质基础;完善创新体制,加大资金投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积极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鼓励创新,积极推广科技成果等。
4.九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知识点 篇四
1.现代科技,增进了世界各国人民的交往,也使世界变得更加开放,任何国家都必须把自己融入世界发展的大潮中去,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
2.中国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就要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就要走向世界,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3.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对所有国家、各个方面的开放。
4.正确处理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的关系,两点并不矛盾。在对外开放的同时,我们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
5.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其他特点: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人口的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等。
人口问题造成的影响: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实行计划生育,是从我国国情出发制定的一项基本国策。
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6.我国资源利用的弊端: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
7.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损失、浪费严重。
8.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9.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10.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我们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使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发展道路。
11.在人类发展史上,科技发展的每一次突破,都会引起经济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第一生产力。
12.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中国未来的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必须始终坚持。
13.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就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5.九年级上册思想品德 篇五
今天我在九、3上的是《人生追求无止境》,让学生围绕“什么是现代化所需要的人才”展开讨论。下面是学生的发言
“挣很多钱就能成为人才”
“做官就能实现自已的人生价值”
“将来我想当一个大企业的经理”
我问了一句:郭明义是人才码?徐本禹是人才吗?刘翔是人才吗?
很明显“是”。那他们都富有吗?都做官吗?、、、、、、
“不是”。可以看出来,有些学生的拜金主义非常严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正经历着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环境的复杂化、各种观念的多元化,使尚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着各种不良思想的影响。对于人生的意义与价值问题,初中学生往往有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如拜金主义,认为金钱万能,而且是衡量一切行为的标准,把“挣脱很多钱,升官发财”作为人生幸福的标准;享乐主义则认为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在于追求物质享受,把奢侈、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标。在这些不正确思想影响下,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使他们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既是比较困难的,更是非常必要的。
郭明义是人才,他并不富有,但他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受到了社会的`尊重。徐本禹不富有,也没有什么权力,但他在奉献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社会尊重他。
什么是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经过老师的讲解的学生的自主感悟已非常明确:
6.九年级上册思想品德 篇六
一.基本知识点
1.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3.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4.人类社会是以物质生产劳动为基础,由各种关系结合在一起的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5.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
6.亲近社会的重要表现之一是自觉服务社会。
7.承担的责任,有主有次,有轻有重,最重要的责任是国家和社会责任。国家责任处在第一位。
8.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间:本世纪头20年。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简答题:
1.请简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1)个人离不开社会(理由:1.人们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2.人们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社会提供的种种条件,总要受到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环境的制约;
3.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密不可分。
(2)社会离不开个人。(理由:1.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人们的生产活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2.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人类共同努力的结果。
(3)两者相互依存、互相促进。
2.亲近社会是时代对当代青少年提出的要求,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亲近社会?
(1)克服对社会的冷漠情绪和看客现象;
(2)遵守社会公德,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
(3)善于明辨事非,养成亲社会行为习惯。
3.亲近社会对青少年的成长有哪些积极意义?
(1)才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2)才能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健康成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4.作为社会成员、国家公民如何亲近社会、服务社会?
(1)自觉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
(2)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
(3)乐于为社会、为他人奉献爱心和力量。
5.经常了解国家大事对我们青少年成长的意义有哪些?
7.九年级上册思想品德 篇七
一、做“点面结合”的全视镜和平面镜
正如上所述, 政治复习课是考察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的归纳、总结、理解、巩固、运用的能力, 要使复习取得好的效果, 不能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 不能就事论事, 在复习中必须要树立系统观, 普遍联系观。教师要在复习中对教材知识进行重新梳理、整合, 抓住主线, 突出重难点。只有使学生对整个教材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才能更好的提高复习的效率, 才会减少出现答题过程中“漏点”“片面”的现象。从这个意义上说, 教师要做教材知识的“全视镜”;另外, 学生又是各具特点的主体, 具有不同的“学情”, 是“动态”的, 而学科课程标准又是相对“标准和统一”的, 是相对“静态”的, 那么要达到有效的复习效果, 必须建立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进行复习策略的运用, 复习方法的选择。从这个角度上来说, 教师又必须做学生“学情”的平面镜, 既不夸大也不缩小, 要针对具体学生实际采用具体方法, 也就是要求在课堂复习中既要注意知识点的“全面性”也要注意知识点呈现的“梯度性”。
根据自己的实践体会, 要较好的完成课堂复习, 每节课或者每单元的复习都应该有自己的核心体系和思路主线, 这一点在复习课上尤为重要, 首先表现在文本教学上, 教师要做到对所复习的内容有一个宏观地梳理和整合, 最好用概念图或者思维导图将其勾画出来, 突出主线, 明确考点, 呈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做到有“点”的细节, 有“面”的体系, 使人一目了然, 很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知识, 这个可以通过学案把它呈现给学生。其次, 表现在“学情”掌握上, 要使复习有质量, 教师除了要吃透教材知识外, 还要对“学情”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分析, 要相信学生, 适时鼓励, 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由浅入深, 由简单到复杂, 要重视知识呈现过程。
二、做“举一反三”的凸透镜和凹透镜
如果说“全视镜“解决的是对教材知识的梳理、整合, 那么并不能由此就达到了复习目的, 对教材知识的科学设计, 科学整合, 只是提高复习效果的一个必要前提, 具体还要使学生利用课本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政治学科的特点来说, 就是要求学生利用书本知识来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热点现象, 得出正确认识。要达到这一点, 教师就必须能做“举一反三”透镜, 既要培养学生做“凸透镜”, 就是要让学生从生活中或者纷繁复杂的材料中能够把现象“聚焦”到课本上的某个或某几个知识点, 同时, 又要培养学生做“凹透镜”, 就是要使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知识, 能够正确看待和分析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通过这样一种“举一反三”的训练, 促使学生“迁移能力”和“发散”思维的形成, 使学生能够理解、运用知识。
三、做“点石成金”的放大镜与显微镜
政治复习课尽管主要是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理解、巩固、运用的授课形式, 但作为课的一种类型, 并不能因此否认它作为课的一些基本特点和一些基本功能, 新课程标准强调的“对话互动”、“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等在复习课上同样适用, 复习课堂同样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样需要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统一。要达到这一目标, 除了要做好上述的工作外, 教师还要善于抓住复习过程中的“盲点”, 学会“点石成金”, 在促进学生理解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习兴趣上用好“放大镜”和“显微镜”。
首先, 在知识层面上来讲, 就是要对教材的重点、难点要有创新地呈现方式, 对于那些必须要理解的基本知识点务必要采取各种手段来讲透, 要“放大”, 而对于那些不是重点, 对理解教材知识不是很重要的要少讲, 要“缩小”, 要有张有弛, 张弛结合。其次, 在情感层面上来说,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要对课堂行为、课堂中出现的“突发事件”要有扬有抑, 要有所“放大”与有所“缩小”, 对表现积极的学生要给以鼓励、表扬, 对表现不好的学生要及时加以督促。
8.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之我见 篇八
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关键
新课改要求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教好政治,不能一味死教苦背,因为思想品德学科本身就枯燥乏味,这样很难调起学生学习的胃口。因此在教学中,我以“学习政治可以让人变得聪慧”“学习政治可以提高人的思辨能力”“学习政治可以修身、齐家、治国”等话语鼓励学生,在平时放下架子,与学生做朋友,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每节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说说重大时事以及自己对一些事件、现象的看法思考,在课堂中适时地进行一些辩论、模拟表演等学习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吃透课标 以课标引领教学 夯实基础
教学中注意精讲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作用(这里的重点即贴近课标要求的内容)。因为历年的中考经验告诉我们:绝大部分考题不超出课标内容,这就要求教师熟悉课标,并将教材与课标相对照,找到切合点。遇此问题教学中要讲透讲明白,适当引用一些辅助教材如新闻媒体、历史知识、哲学典故等加以阐明,也可借助多媒体课件、知识网络图等加深印象。
三、注重時事,联系实际,强化训练,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根本方法,也是中考思想品德学科命题的基本原则。纵观近几年的中考思想品德试题,都注重了紧密联系社会热点,并与课本的理论知识紧密结合。如:案例解析、漫画类试题,要求学生结合社会实践活动经验进行创新思维谈亲身体会、感受和启示,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围绕重点知识,收集国际国内科技、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中的热点材料、关注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并通过专题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经济、科技发展成就、关注环保、关注人文,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发现,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在日常教学中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很认真,对基础知识点把握也很好,但考试成绩却不怎么理想。经过我的调查发现:一是学生掌握知识过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太差;二是学生对不同类型题的解题方法欠缺,答题时往往未审好题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就急于答题,其结果是张冠李戴,答得很多,却得不到高分。针对学生中的这些弱点,我对出现的不同类型题的解题方法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如“是什么”类型题包括概念类、说明类、表现类、反映类等题型的变化。“为什么”类型题包括原因类、意义类、地位类、作用类等;“怎样做”类型题包括方法、做法、渠道、措施等。在平时上课时我尽量把每个知识点归属哪类题型讲清,再将这类题型的具体解题方法要领细讲,让学生明白只有审好题型,用这类题型的解题方法解题才能得分、得高分、得满分。经过一学年的反复强化训练,很多学生的审题答题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训练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必要手段。因此,在教学中要强化平时训练,要做到训练有素,在教学中要注意选取一些开放性试题进行细致研读,感悟开放性试题的特点和要求,摸索解决开放性试题的思路和步骤,让学生学会“分析、拆装”整合各种知识点,让学生学会审题,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如:“评析材料中人物的言行”这类典型试题,此思路一般是“定性(什么性质的行为)找依据(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有什么影响 亮观点。可见只有通过强化训练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要切实抓好总复习这一重要环节
中考总复习是一项系统的学习工程,是初三课程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复习效率至关重要,它将直接影响到中考成绩。为此在教学中我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1.全面复习,夯实基础
全面复习就要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全面系统的复习教材的各个知识点。中考思想品德试题始终遵循着“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的命题原则,决定思想品德中考成绩优良与否的首要因素是看考生掌握基础知识的程度如何,脱离基础知识的能力,只能是空中楼阁。
2.重点复习,挖掘考点
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要进一步突出重点,挖掘考点。在复习过程中,我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教材、中考指导,通过对照比较,找出三者的切合点,这些切合点就是当年要重点复习的考点,并对这些考点设计典型体例,进行强化训练。
3.要正确处理社会热点问题
与时政热点紧密结合是中考思想品德试题鲜明的特征。纵观近几年的中考思想品德试题,不难发现,它们都注重了教材内容与党和国家现行路线、方针和政策以及当前国际国内的重大社会热点问题结合,以热点材料为背景,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因此,在总复习时,一定要联系社会热点问题,正确处理好社会热点问题,能否正确处理好社会热点问题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在总复习时,我通过多方面收集材料、信息,然后让学生找出教材中与热点问题的结合点,最后,我进行归纳总结,并设计典型题例进行训练,这样让学生熟悉了教材,把握了社会热点问题,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加深了对时事问题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复习效果。
4.以历年套卷进行整体训练
进行考前整体训练至关重要,既有利于考查学生综合能力,又有利于了解试题的发展趋势,在中考前我让学生做了一定数量的模拟试题,特别是其中的一些开放性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粗浅做法和体会,但还很不成熟,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总结、不断进步。
9.九年级思想品德练习 篇九
(六)一、科技创新
2013年1月1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会上,温家宝讲话指出,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努力营造各类创新主体平等竞争的政策环境,形成崇尚科学、遵循规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
为了激发同学们科技创新的热情,培养同学们自主创新和持续创新的意识,山东省潍坊某中学九(1)班准备结合上述材料,组织一次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座谈会。
1、活动过程中需要一幅宣传标语,请你帮助设计一下(30字以内)(4分)
座谈会上,同学们围绕“科技创新”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有的同学认为“自主创新难度较大,还不如引进来得快,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创新不创新都无关紧要了。”
2、你赞同这个同学的观点吗?说明理由。(6分)
3、同学们对近年来我国科技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赞不绝口,纷纷表示要争做创新型人才,为国家科技发展作贡献、你认为该怎样去做?(6分)
一、弘扬民族精神
感动中国2012人物——罗阳,以国家之振兴为己任,以企业之发展为己任,兢兢业业,鞠躬尽瘁,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和生命兜风现在了工作岗位上。他用全部的精力带领着中航工业冲上了事业的巅峰,用无悔的信念诠释着“航空报国”的真谛,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1、罗阳同志身上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那些优秀民族精神?(3分)
2、大力弘扬洛阳同志的精神,弘扬航空报国精神,其实质就是弘扬以爱国
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6分)
3、作为当代中学生,你准备怎样向罗阳学习,不懈追求,实现人生的价值?
(6分)
二、厉行节俭
材料一:浪费之风务必狠刹。2013年1月17日,习近平同志在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第227期《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
上的浪费”》做出重要批示:“联想到我国还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低保人口以及其他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各种浪费现
象的严重存在,令人十分痛心。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要求我们大力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
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1)“光盘行动”体现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发扬中华民族的什么优良传
统?(2分)
(2)谈谈你对“光盘行动”的认识。(3分)
(3)“光盘行动”,重在行动。请你就“光盘行动、厉行节约”写出3条倡
议。(3分)
三、改革发展
材料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
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
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
材料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
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
键一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
止境。
1、你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
键。”的观点是怎样认识的?(4分)
2、材料二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谈谈你的认识。(4分)
4、你认为我们青少年应该做好哪些准备来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
(5分)
五、中国梦我的梦
十八大之后,“中国梦”已成为我们梦寐以求的奋斗目标。“中国梦”
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然而,要把梦想变为现实,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付
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从国内形势分析,“中国梦”的实现,为什么任重而道远?(4分)
(2)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什么道路?谈谈你对这条道路的理解。(5分)
(3)为了号召广大同学积极参与实现中国梦的活动,某中学团委会决定从
树立公民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等方面向同学们发出倡议,请你把倡议书补充完整。(提示:写出倡议要点,每个方面2点即可。6分)
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青少年责无旁贷,我们要让青春在时代进步中
焕发出绚丽的光彩。为此,我们倡议:
六、建设小康
材料一: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经》。《诗经·大稚·民劳》中说: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材料二:十七大报告指出: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
斗;十八大报告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从“建设”到“建
成”,一字之变,体现了我国发展阶段的重大变化。
(1)请你描述我国目前的小康状况。(2分)
(2)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要注意些什么(至少4方面)?(4分)
10.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案 篇十
课题:1.2.2富有活力的基本经济制度
广宁县古水中学陈沃金
【教学要求】
1、理解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掌握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
【教学重点】理解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教学难点】公有制经济与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教具】多媒体
【教法】探究、讨论、启发。【教学过程】
一、观察与思考
1、出示琳琅满目的商品图片,就我国存在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归类并说明所占的比重,分析书本P14“观察与思考”的图一。
2、家族大会餐:以“我”的形式,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介绍各种经济成分及作用。
3、图表见地位:老师根据学生介绍,做好位置排列,整理知识要点,建构知识网络;并利用书本P14图二,多种所有制经济有: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特别强调国有经济的作用。
二、激思解疑
(一)用“观察与思考”图说明它们各自的地位,强调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与作用。(二)探究与交流
老师播放反映不同生产力水平的材料或图片:机器大生产与手工小作坊;现代都市与西部落后农村;农业机械化与人牛耕地场面。在学生探究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分析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地位和作用。
(1)含义: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地位:主体地位。(3)作用:
3、国有经济的的含义、地位和作用。
(1)含义: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我们称之为国有经济。
(2)地位:主导力量。
(3)作用: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4、集体经济的的含义和作用。
(1)含义: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我们称之为集体经济。(2)作用:集体经济直接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可以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财富和国家税收。
5、非公有制经济
(1)包含的形式:个体、私营等。
(2)作用:非公有制经济对增强国民经济活力,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和扩大就业具有重要作用。
6、国家对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1)对公有制经济的政策:巩固和发展。(2)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鼓励、支持、引导。(三)拓展延伸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会不会动摇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呢?
三、板书设计
富有活力的基本经济制度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2.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地位和作用。3.国有经济的的含义、地位和作用。4.集体经济的的含义和作用。5.非公有制经济的形式和作用。
11.九年级上册思想品德 篇十一
随着新一轮新课改的实施、深入,如何更好地与时俱进,适应九年级思想品德新课程,实施并完成好新课程的任务已刻不容缓地摆在了我们每位教师面前,特别是如何做好九年级思想品德新课程的备考工作更是重中之重。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认为主要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明确思想认识,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一个大写的“人”确立起来,它意味着新的基础教育观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因而在教学中师生要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主体能力,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全方位、多层次地启发每位学生,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政治课,在学习中真正动起来,做学习的主人,真正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克服现实教学中师动生不动的困难。
二、科学合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抓住课堂,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新的课程标准淡化了学科体系,要求突破以学科为中心,打破单纯的强调学科自身的系统性、逻辑性的局限,尽可能地体现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课程应首先服务于学生的全局发展的功能。这种理念表现在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上,出现了部分理论与实践操作的矛盾碰撞,我们有些一线的思想品德老师明显地感觉到新教材的部分章节系统性不强、知识点零乱、学生掌握困难,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教师产生了困惑,甚至无所适从,为了适应这一新形势,教师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注重实践,不“唯”教材。在教学中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学生也是用教材而不是学教材。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经验与体验建立联系,要搭建起教材内容通向学生生活的桥梁,要注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如在学习九年级思想品德内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一课时,可以动员、组织学生调查身边环境,如所在的校园环境、校园周边的环境、自己生活的小区环境、自己所在地的环境或上网查询我国的环境情况,然后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说感受谈见闻,然后再得出结论,进行理论学习。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以实践为载体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现实,这种以学生的自主发展为本的做法,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其次,善于创新、加工、整合教材。新课程强调,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的开发者,教师要加工教材备好课,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如讲第七课“关注经济第一框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济制度”时,我们完全可以根据教学重点,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重点内容不按课本编排来上,可以提前到这节课一开始就讲,并列出知识简表,让学生对第七课的学习目标、重点做到心中有数,一目了然;同时要注意不同学科间知识的相互交叉、渗透、加工整合,随着3+2考试模式的推行,这点显得尤为重要;如讲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相关的历史知识、地理知识加以运用,具体如在我国历史上出现过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局面。秦始皇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现在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民族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我国现有的省级自治区为西藏、内蒙、广西、新疆、宁夏。如语文知识学习中的调查报告、倡议书、广告词等的写法在政治课学习中也能运用自如。注重这些,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要重视复习,提高复习效率。
1. 要抓好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巩固。
作为九年级思想品德课,无论教材怎样变化,新课标的总目标的要求是非常明确的,对基础知识掌握的要求不变,教材中的观点、概念等一定要识记、理解,要在弄懂每个知识点的基础上,着重把握好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体系,这样学生才能在答题时做到迅速、准确,把失误降低到最低限度。
2. 要注意把握重、难点。
对每节课甚至每单元的重难点即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点,根据新课程标准、教师自身教学经验等参考资料、教学资源准确地把握,科学合理地备教材、备教法,适当安排好时间,多下工夫,深钻细研,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明确主次、有的放矢,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效率。
3. 要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复习方法。
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要及时复习,以便在知识还没有遗忘前就加深印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所学知识就会很快被遗忘,等到考试前再“临时抱佛脚”,只能是事倍功半。要引导学生将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相结合。有些学生喜欢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集中复习,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在心理学的研究中,人们发现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对记忆和遗忘有重要的影响。过于集中的复习既有前摄抑制,又有倒摄抑制,记忆效果不好。而分散学习能克服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效果较好。这种记忆方法不但不易遗忘,而且不会使身心太过疲劳。
四、要注意热点问题与教材知识的结合
近年来,各地中考试题特别是开放型试题,常以对热点问题的认识作为考核的切入点,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在复习时要注意收集整理一年来国内的重大热点时事,重视热点时事内容,同时,围绕热点问题,结合教材知识,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认识和分析,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在我国首都北京举行,我国奥运健儿顽强拼搏,在本届奥运会上取得了金牌总数第一的辉煌成绩;2008年10月25日“神舟七号”发射成功等热点话题,并根据这些热点话题我们可以和九年级思想品德课的知识内容联系起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大力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善于创新、勇于承担责任等角度去认识和分析,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不仅让学生把握了时代的脉搏,认识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可以引导学生认清国情、努力拼搏,积极做社会需要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12.九年级上册思想品德 篇十二
关键词:思想品德,开放式教学,活,措施
所谓开放式教学是指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 从培养学生学习和实践的态度、思维和能力出发, 以激活学生主动地去发现、去想象、去探索, 形成科学品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一种教学实践。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上, 变“学知”为“知学”。教师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实施开放式教学, 可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广阔空间和渠道, 学生可冲破思品课堂和学科的局限, 能自主地、能动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让生命之花绽放”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珍爱生命》第三框的内容。本课的教学背景是:青春期中的青少年正处于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 他们对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人生的意义何在这些问题有了一定的思考, 但往往存在偏差。他们对“自尊”很看重, 相反, 对自己、他人的生命却异常的漠视。以下结合“让生命之花绽放”的教学实践, 笔者就如何实行开放式教学, 才能让思想品德课堂“活”起来, 谈一些教学策略与措施。
一、开放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导向
教学目标是介于教学理念、指导性纲要和教材之间的教学指导材料, 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考虑教学目标时既要着眼显性的、短期的可检测目标, 更要着眼隐性的、长期的、不可测的目标, 坚持单一与综合相结合;坚持显性与隐性相结合;坚持长期与短期相结合。同时目标还应向学生的现实学习需要开放, 适当增加一些与学生现实学习需要密切相关的问题, 使目标与学生的认识水平相适应。
“让生命之花绽放”的教学目标不仅要让学生意识到生命的可贵, 更为关键的是要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险自救的能力, 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 实现人生的意义, 体会生命的价值。
二、开放课前准备———为完成目标打好基础
传统封闭式教学的课前准备工作, 教师只是布置学生阅读课文、归纳知识点、思考课后问题而已, 大量的准备工作都是由教师来完成的。这必然导致学生只能被动适应教师预设的情景、步骤和内容, 学生鲜有深刻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思维的闪现, 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激发道德学习愿望”的教学目标也难以实现。而开放式教学的课前准备工作不仅对教师提出了要求, 更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
在学习“让生命之花绽放”时, 笔者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了以下任务: (1) 布置学生收集整理灭火自救、抗震自救、溺水自救、防匪自救的知识; (2) 学生收集自己最喜爱的生命箴言; (3) 每位学生制作一枚书签; (4) 阅读思考课本的提问。
这些任务都有一定的难度, 但学生却个个精神抖擞、精心准备。正如所料, 学生都有备而来, 课堂上有话可说, 有话敢说, 其中不乏真知灼见。让学生参与课前准备, 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这也为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开放教学内容———丰富完善教材
在教学中, 为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让学生更易接受, 可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 充分挖掘和利用课本以外的所有具有教育意义的课程资源。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对教学内容可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扩展或删减, 也可重新组合教学内容, 教材上学生都知道的东西, 可以把课时缩短, 大量增加活动与实践内容, 突出以问题为中心的活动课, 强调课堂内容的新颖化。在教学中, 教师可将最新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传递给学生, 不断扩大学生的视野, 不断用新知识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同时, 课堂内容要向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经验开放, 设计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实效性。
在“让生命之花绽放”的教学中, 笔者选用学生亲身体验过的自然现象 (地震) 和同龄人的经历 (未成年人自杀) 来导入新课, 目的是拉近课本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引起学习兴趣, 使学生能较快地消除对课文主题的陌生感。那如何让生命之花绽放?教师设置了知识竞赛、歌曲欣赏、童年往事回忆、人物评说等活动环节, 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来, 并让学生在活动探究中逐渐感悟到:珍爱生命的人懂得捍卫自己的生命, 永不放弃生的希望;能肯定、尊重自己的生命价值;懂得奉献、创造、付出, 从而延伸生命的价值!而要延伸生命的价值, 就需要我们脚踏实地, 从现在做起, 从我做起, 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四、开放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开放教学方法实际上是对学生的开放、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实际需要的开放。新课标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只有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 才可以打破以“问题”为起点, 以“结论”为终点的封闭式过程, 构建“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再发现问题……”的开放课堂。多运用“你发现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等方式。这就需要教师突破自身的局限, 根据自己的特长、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和适时调整教法。
在“让生命之花绽放”的教学中, 笔者针对未成年人漠视生命的现状, 运用了活动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探究教学法,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在学习中思考, 在思考中感悟, 从而较好地实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的教学要求, 也使学生的思想素质、实践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五、开放教学过程———提高教学适应性
在课堂上, 教师把时间交给学生, 引导学生运用小组讨论、上台演示、角色扮演等方式, 让学生在教学中多参与、多实践。开放教学过程, 就要处理好放与收的关系, 做到放得开, 收得拢。放得开, 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 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 使其自悟;收得拢, 就是要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疑点, 加以点拨、引导。所以, 教师要运用教学机智, 适时地调整教学进程和具体目标, 以提高教学适应性, 做到教学过程与人的开放性的统一。
笔者在“让生命之花绽放”教学设计中, 教学活动有最后一个环节———活动拓展, 此环节内容本应放在“肯定、尊重生命”中探讨, 但教学内容的主体是告诉学生们“如何珍爱自己的生命”。可珍爱生命还应“珍爱、肯定、尊重他人的生命”, 所以, 在教学时教师把此部分内容抽取出来, 重点提出。目的是使学生明白:珍爱生命不仅要珍爱自己的生命, 还包括珍爱、肯定、尊重他人的生命, 甚至是陌生人的生命。这样, 学生的知识体系更为完整, 道德品质也得到了升华。
六、开放教学结论———鼓励标新立异
教学不是知识技能的简单传递过程, 而是新知、激情、智慧的生成过程, 对于“真”领域的问题, 如经过实践证明的基本原理, 我们可以给学生明确的结论, 当然, 这种结论也可能是多元的。但是, 对于“善”和“美”领域的问题, 我们不要急于给学生结论, 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选择一种正确的立场和评价的标准, 以宽容的心态让学生有一个思考、体验和发现的过程, 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或看法, 鼓励学生在他人的认识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在学习《让生命之花绽放》的“延伸生命”这一环节中, 笔者让学生评说张海迪、丛飞的事迹, 由此引发“什么样的生命是有价值”的讨论。对张海迪的评价, 学生观点一致:张海迪身残志坚, 刻苦勤勉, 努力奋斗, 乐于奉献, 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世人崇敬的楷模, 因而她的生命是有价值的。而对丛飞的评价却意见相左:有的同学被他的善举深深感染, 认为他帮助了那么多的失学儿童, 他的生命是有意义的;也有同学认为丛飞帮助失学儿童的行为固然可敬, 可这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 高强度的工作造成身体的损害, 间接使其体弱多病直至病入膏肓。以自己体力的透支为代价来救助他人, 到最后却挽救不了自己的生命, 这本身也是不珍爱自己生命的表现。
对于同学的看法教师没有急于作出判断, 而是让学生们对两种观点各抒己见, 进行辩论。通过辩论, 学生们意识到: (1) 生命的意义不在长短, 而在内涵; (2) 不论是英雄人物还是平常百姓, 只要他们能在有限的生命里懂得奉献、创造、付出, 就能将生命的价值不断地延伸!这也是珍爱生命的最高表现形式; (3) 要延伸生命的价值, 就需要我们脚踏实地, 从现在做起, 从我做起, 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丛飞已离开我们这么多年, 但现今谈论丛飞的事迹, 大家仍肃然起敬, 唏嘘不已。因为他为社会做出的贡献让后人受益无穷, 他的言行已转化为一种精神感召着后辈。丛飞虽死犹生, 其生命价值获得更长的延伸、更充分的体现。
七、开放教学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开放的评价关注学习结果, 更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其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的的程度, 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 改革课程设计, 完善教学过程, 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作为教师, 应从学生发展的角度, 不断调整教育教学评价策略, 及时准确地给学生以肯定和鼓励, 对有创见的学生, 更应给予充分的评价, 保护他们的求知欲和创新欲,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让生命之花绽放”的课堂教学中, 笔者根据学生的活动表现和学习效果, 以自评、互评、师评等方式进行全面评价。
总之, 教师要注重学生在知识形成中的主体作用, 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 让课堂教学不再沉闷、呆板。随着多种信息渠道的打通, 不同层次水平的同学都能展示自我, 各尽其能, 相互启迪, 各有所获。因此, 实行开放式教学, 让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活”起来,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受到健康情感的陶冶。
参考文献
[1]黄小燕.思想品德开放式教学的生本维度[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1, (26) :10-11.
【九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推荐阅读:
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交往艺术新思维(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一轮复习教案)09-04
三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期末试卷09-02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四周教学反思09-28
二年级上册思想品德课教学计划10-29
2010下学期二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教学计划10-21
九年级思想品德学科总结07-21
九年级思想品德练习八07-22
新九年级思想品德期末考试试卷分析07-13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10-23
九年级思想品德期中分析会发言稿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