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集镇中心小学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2024-07-19

黄集镇中心小学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通用10篇)

1.黄集镇中心小学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篇一

青山镇中心小学“一周一主题”强化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供稿人:青山镇中心小学戴涛

开学以来,青山镇中心小学积极开展“一周一主题”德育教育活动,强化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努力塑造学生完美品格。学校将“文明礼仪”“诚实守信”“懂得感恩”“主动学习”“踏实做事”“亲近生活”“学会欣赏”“和谐相处”等小学生应有的优秀品质列为主题教育内容。每周活动主题都作详细安排,以“践行诺言”“办手抄报”“摄影展”“写征文”“演讲比赛”等为活动载体,以值班领导、教师、学生干部成员为督查员,每天一检查,每周一公布,将检查结果纳入学生综合评价和班级考核的重要内容,每周评出1个“先进班级”和10名“青小之星”。“一周一主题”教育活动开展近一学期以来,学校通过主题引导、主题实践、主题评价等形式,多方促进主题教育的落实,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2.黄集镇中心小学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篇二

儿童的模仿性强, 可塑性大, 儿童时期是道德行为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 在此期间, 如能选择恰当的教育内容, 采用优化的教育手段, 就能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1 小学低年级是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良好的习惯, 无论对个人还是对整个社会都具有无比重要的意义, 特别是对个人来讲, 一种好习惯能使你终身受益。小学生, 特别是低年级的小朋友刚刚从幼儿园入小学, 在行为习惯上存在很大的可塑性, 许多好习惯尚未养成, 他们就像一张白纸, 等待着教育者在上面勾勒出丰富的内容。所以低年级时学生各中心为习惯养成的关期, 只有在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保证下, 学生才能学会认知, 学会合作, 学会做一个合格的学生, 最终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虽然, 低年级儿童的行动就有很大的随意性、情境性和不稳定性, 他们的行为常随着兴趣转移, 还不懂得所有的行为应遵循一定的道德规范和要求, 更不懂得形成良好的习惯对自己意味着什么;但同时, 低年级的儿童善于观察和模仿, 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比较听话, 好训练, 此时培养各种良好习惯最容易见效, 就像一包融化的铁水, 它可以浇铸成各式各样的形状, 但等孩子长大了, 就像冷却的铁水, 变成了一块铁坨子, 再改变就困难了。因此, 养成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就是抓好小学低年级这一“关键期”, 对孩子各种良好行为习惯进行培养, 以便为孩子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对于从幼儿园刚刚快入小学大门的儿童来说, 将面临着许多的变化: (1) 环境变化。学习生活环境有以家庭, 幼儿园为主转变为以小学校园、班级为主。 (2) 活动变化。幼儿园活动是以游戏为主;进入小学后, 儿童的活动转为主。 (3) 主要指导者的变化。学前时期幼儿的主要指导者是家长是家长和幼儿园阿姨, 进入小学后, 主要指导者转为小学教师。此时, 教师及时地体察到小学生面临的这些变化, 针对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性, 采用有效的教育手段, 引领他们适应这些变化, 教育他们遵守学校常规, 唤醒其习惯养成意识, 使他们将自己的行为自觉地纳入到遵循,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等要求上来, 帮助儿童建立起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心理习惯等。在孩子的头脑中建立起一系列条件反射, 形成道德行为上的高层次的动力定型, 使教育获得最佳效果。

2 养成教育的实施在于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2.1 要求具体化。

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这些年龄特点, 教师应提出从小事做起, 内容要具体、形象、直观, 这样学生才能学得会、做得到、记得牢。在各种习惯之中, 小学低年级的培养重点应放在生活习惯和一般的学习习惯上;在道德行为习惯方面, 低年级应重点培养学生的礼仪习惯, 即对本班同学, 对父母, 对老师有礼貌, 乐于助人等, 因为低年级学生对这些习惯要求较容易理解, 经指导认识较明确, 操作起来较方便, 小学生也容易做到。

例如:尊敬长辈是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一项重要内容, 我们在训练时把它具体化: (1) 听长辈讲话时要认真, 不要东张西望, 不插嘴; (2) 长辈批评时不顶撞, 可以解释, 但不能撒野; (3) 和长辈谈话时要和气、礼貌, 不高声大喊; (4) 见到长辈要主动打招呼, 会使用文明用语; (5) 有了好吃的知道先让长辈; (6) 要帮助家长干力所能及的事; (7) 长辈累了要知道热心照顾, 如倒杯水、送拖鞋、递毛巾; (8) 长辈病了要主动端水送药, 耐心照料等。这样要求具体明确, 学生可学可行。

2.2 训练规范化。

俗话说:“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行为养成训练也得有个规矩, 即力求达到一定的标准。小学生年龄小, 可塑性大, 如果训练没有标准, 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以后再纠正就困难了。思想品德教材中有许多要求学生形成规范行为习惯的内容, 如对人有礼貌, 遵守课堂纪律, 升国旗时要肃立等, 对这些规范点必须以规范化的动作反复训练学生, 使之形成习惯, 成为不由自主的行动。

例如, 培养学生“用眼卫生”的习惯, 训练一开始就应按“二要”和“二不要”进行规范训练。“二要”即读书、写字姿势要端正, 眼睛和书本的距离要保持一市尺;连续看书一小时左右要休息片刻, 或者向远处眺望一会。“二不要”即不要在光线暗或直射阳光下看书、写字;不要躺在床上和走路时或者在动荡的车厢里看书。这样一来, 教师时时的指导和检查, 学生也学有要求、行有尺度。开始的第一步走好了, 以后的每一步就能走好、走稳。

2.3 形式多样化。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从心理学角度看, 小学生的主要心理特点告诉我们, 他们的感知觉中无意性和情绪性比较明显, 容易被兴趣的、新颖的内容所吸引, 如果行为训练的形成单一, 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 容易产生厌倦感。为使学生愉快的接受行为训练, 训练的形式应该多样化, 力求“趣味”二字。

(1) 仪式法。为培养学生“我是少先队员了”的意识, 并且促使他们在此意识下, 产生自豪感、责任感、自觉遵守《小学生守则》, 养成良好的习惯, 就在学生入学后加强少先队知识和要求的学习, 使学生一开始便对红领巾产生渴望感, 然后在建队日举行隆重的入队仪式, 从老队员手中接过红领巾当上少先队员。这种方法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 (2) 游戏法。对低年级儿童的训练增加一定的游戏性, 使训练成为一种愉悦的活动过程。如训练一年级学生正确的五姿 (坐姿、立姿、写字姿势、举手姿势、读书姿势) , 在班中开展“请你像我这样做”的有趣活动, 课前或课中适当时间, 老师做出一个正确姿势, 并说:“请你像我这样做, ”同学们立刻学做老师的样子, 并说:“我就向您这样做, ”反反复复, 经常不断, 学生对这些活动很有兴趣, 活动的同时不仅得到了良好的训练, 而且使学生养成了姿势端正的好习惯。 (3) 情感体验法。情感体验法是借助小学生容易体验到的事件或场面, 让学生体验, 从而强化正确的需要, 否定错误的要求的方法。结合课堂教学, 晨间活动等, 创设情境让学生切实体会当时的情感, 并产生强大的影响。如教育学生“过马路不乱跑”时, 先让学生观看录像中有关交通事故的精彩场面和惨剧, 使学生强烈的感到:“多危险啊!……”一个个触目惊心的事例和“血的教训”在孩子们的内心引起强烈的震撼, 从而强化了学生的安全需要, 促使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4) 竞赛法。这是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比赛形式进行某一项或几项行为能力训练的方法。如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在思想品德课上, 学生懂得了讲卫生的意义;生活劳动课上教师再进行洗手、洗脸、刷牙、剪指甲等项行为能力的训练;此基础上, 定期在班上开展此类竞赛活动, 评比卫生小旗手, 并给与一定的表扬和奖励。促进学生对此行为操作技能的掌握。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育人工程。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 精心策划, 不断用生动的、贴近生活的实例来充实它, 因此, 教师一定要抓住小学低年级这一训练学生行为习惯的最好契机, 严抓严管、奖惩分明、常抓不懈, 为日后的道德品质教育打下扎实的基础。

摘要:学校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针对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德育的层次性, 抓住小学低年级这一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 唤醒学生的养成意识, 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由自发走向自觉。

3.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篇三

在平时的生活、教学过程中,我从自己做起,使用礼貌用语:请、您、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使用好微笑、鞠躬、握手、招手、鼓掌、礼让,起立等体态语言。以庄重大方的仪表,和蔼可亲的仪容,彬彬有礼的语言给学生做出示范,使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在教学中,我常结合课文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在班上,通过校园之星评比,评选出这方面做得好的学生为文明礼仪之星,为全体学生做出榜样。

二、诚实守信的好品质

诚实意味着实事求是,表里如一,说实话,做实事,不虚伪,不夸大其辞。诚实的人,不说谎话,不会欺骗自己,同时也不欺骗别人,做事大大方方,不做违背良心的事,实事求是,言行一致,说到做到。诚实守信的好品质,是为人之本,需要从小培养。市场竞争信誉第一,无往不胜。希望大家在平时就要严格要求自己,表里如一,言而有信。

三、循序渐进开展节约意识与习惯教育

利用各种机会,社会学校家长三管齐下,向小学生讲述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让小学生受到启发和教育。古今中外,有多少仁人志士,不追求吃喝玩乐,以勤俭节约为荣,克己奉公,一心扑在事业上,并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在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这些是教育学生的好教材。让学生真正认识勤俭节约的意义。使学生懂得改革开放虽然使祖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是与发达富裕的国家比起来,我们的国家还不是很富裕的。我们的资源也不是用之不尽的。教育他们知道勤俭节约是建设国家最起码的要求。让他们懂得乱花钱是一种犯罪,一种极大的犯罪。让孩子懂得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分钱、一粒粮食。一滴水不算多,一滴一滴汇成河;一粒米不算多,一粒一粒堆成垛。节约好比燕衔泥,浪费好比河决堤。如从小不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将来一害社会,二害父母,最后还要害了自己。从小事着手,严格要求。

教师应该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培养小学生勤俭节约好习惯的工作。要求学生在打扮上不要过份;教育学生不要乱花钱;珍惜自己和别人的劳动成果。是父母要作孩子的榜样,以实际行动感染孩子。首先家长要具有良好的勤俭节约习惯,如不具备,就要自己与孩子一起来养成节约的好习惯,要勤俭治家,丰年莫忘歉年苦,饱时莫忘饿时难。只有在勤俭节约的家庭环境熏陶下,才能培养孩子节约的习惯。

四、例谈保护环境知识和建议

要爱护花草树木。有关专家对植物的环境保护作用进行了专门的研究,一棵10米高的大树,它每年创造的环境价值在1000元—5000元之间。植物对于环境的保护作用是多方面的。它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氧气;它吸收空气中的灰尘、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清新空气;它还减少噪音;它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场所、提供食物;它美化环境,具有美学价值;它还保护植物基因等等。所以我们要从保护环境的高度科学认识爱护花草树林的重要性,自觉地爱护花草树木。积极参加植树活动。

要爱护野生动物。野生动物同植物一样对环境有多方面的保护作用,特别是珍稀动物,国家都把它们列为保护动物。一种物种如果一旦从地球上消失,就现在的科学水平技术来说,想让它再生是不可能的。物种消失最终危及的是我们人类的生存,这就是生态平衡的科学结论。同学们要爱鸟护,不吃野生动物,特别是国家规定的保护动物和有益天敌。

要注意废物的回收和利用。废弃物如果丢弃就是废渣,就要污染环境。其实,任何废弃物都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如果我们开动脑筋,它们都应该有回收和利用的价值。要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衣物、节约饮食。一句话:节约一切物品,建设一个节约型社会。

五、形式多样讲环保

组织学生观赏录像、图片和阅读资料。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迫切性,我变枯燥乏味的环境保护知识为直观形象,使学生乐意接受。组织学生观赏录像、图片不失为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最容易接受知识、受到教育,因此丰富多彩的活动也是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环保重要性、迫切性的有效手段之一。

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要有针对性、灵活性。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天真烂漫的小学生,而小学生具有好胜、好夸、喜欢表扬等特点,因此教师在教育时宜随机应变、灵活多样,让学生在表扬声中非常乐意地接受教育。 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也要有针对性,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当今的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聪明活泼的同时也好奇调皮,凡事有个新鲜感,常常有些同学在食堂前有事无事地去踩脚踏式水笼头来玩水,这样无意中就浪费了珍贵的水资源。面对这一情况,严厉的批评只能一时凑效,解决问题的根本还需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宝贵,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于是我把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了课堂教学中。

作者简介:

4.黄集镇中心小学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篇四

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提高广大学生的文明素养,倡导文明新风,营造文明氛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积极推进文明、卫生、绿色、平安、和谐校园的创建活动。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拟在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行为习惯养成”主题教育。

二、活动目的:

本次主题教育月以“好习惯伴我行”为主题,从3月1日至5月31日,利用3个月的时间分别进行卫生、文明礼仪、安全、学习习惯的培养为主的养成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树立良好校风,使学校校训、校风入心入脑,校园不良行为有较大改观,全校各班在卫生习惯、品德习惯、安全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等方面有较大的进展,使学生做到知和行的统一,从而达到对学生养成教育目的,并以此建立我校养成教育的长效机制。

我们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大宣传力度,使学生知规、守规。

2、树立良好的响小形象,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3、养成良好文明习惯,教育学生做到:形象文明、行为文明、语言文明。营造良好的文明的校园氛围。

三、组织机构:

成立“行为习惯养成月”主题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陈以俭副组长: 徐富起姜自友

组员: 庄付辉权先云李盛位李自树各班班主任以及学校学生督查小组人员

四、活动内容:

结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现阶段学校教育的实际,我校行为习惯养成主题教育主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卫生习惯养成教育。

讲究卫生是每个人应有的卫生习惯,它是一个人文明的表现,既体现了良好的个人面貌,又包含了对他人的尊重。

1、卫生区和教室要定时清扫干净。

2、不在墙壁上及桌椅上乱贴、乱写、乱画。

3、要养成不随地吐痰、不随手乱丢东西的习惯。要把废纸、果皮、包装袋扔进垃圾桶中,特别要杜绝从楼上往楼下扔东西的不道德行为。

4、要有随手捡拾地面上废纸的意识和习惯,共同维护学校环境的整洁。

5、离开教室时桌凳摆放整齐,桌上物品摆放有序。

6、养成积极创建文明班级的好习惯。

(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举止是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姿态,文明的举止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财富。

1、尊敬师长,见到老师要主动打招呼。

2、团结同学,与同学交谈使用礼貌用语,不说脏话、不骂人。在学生中推行“十字”文明用语(请、谢谢、你好、再见、对不起)。

3、未经别人允许不拿别人物品,向别人借东西要及时归还。

4、有事进入教师办公室,首先喊报告,得到允许方可进入,任何时候不得私闯办公室。

5、举止文明大方,注意仪表,衣服整洁,不穿奇装异服,不戴首饰,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允许穿高跟鞋,不允许烫头发、戴耳环,提倡穿校服。

6、遵守公共秩序,广播操、升旗及集合时听从安排,严守纪律,保持良好形象。不推拉拥挤,不大声喧哗,不追逐打闹,慢步轻声。上下楼梯缓步轻声靠右走,大同学应让小同学。不在楼梯上追逐奔跑。

7、拾到别人丢失钱物及时交公。

8、爱护花木,不准攀折花草树木,爱护学校操场上的体育器材。

9、同学之间相互帮助。主动帮助有困难和有缺点的同学。

10、不进网吧,不做与小学生无关的事。

11、每天上下午放学,必须整队,班主任送队,做到路队整齐,不散队,文明有序。

12、每天坚持做到“三个轻轻”:说话轻轻,走路轻轻,举止轻轻。

(三)安全习惯养成教育。

安全是一切活动的前提,切实增强安全意识,时刻牢记“安全第一”的思想是顺利开展各项活动的保障。

1、进行体育活动和大课间活动时,要有明确要求,严密组织,具体指导,用体育器材要掌握要领,大扫除擦洗门窗时没有老师在场不得进行。

2、保管、收好本人的一切用具、物品,以免丢失。

3、爱护校园各种设备,无故损坏要赔偿。注意用电安全,不触摸用电设施。

4、养成防火、防电、防溺水的良好习惯。

5、小学生不得在校园内骑自行车,不得骑自行车上学。

6、遵守交通规则。在马路上不打闹。不乘坐“四无”车辆。

7、不准偷窃,更不准敲诈别的学生、向其他学生要钱要物。这一点主要针对五六年级学生。

8、不准攀爬教学楼内阳台、栏杆、操场上树木以及学校校门及围墙。

9、不打架滋事,不同校外人员勾结寻衅滋事。尤其五六年级的同学要注意,(四)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的前提与保证,是学生文明素养的体现。狠抓“学风”教育,积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勤学、善学、乐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前预习习惯

1、提前预习课程。每天都要对将要学习的课程作简要的预习,了解课程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预习时遇到不懂的地方要通过查字典、查资料、上网寻找答案,也可以向同学、家长询问,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要标记出来,以便在课堂上有重点的学习。

3、预习时要学会用笔在书上作不同的标记,如:重点内容在文字下面标“△”,有疑问的地方在文字下面画“﹏﹏”,并在旁边写上“?”等,以便在课堂学习时多留心。

4、预习时要集中精力,培养自己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

课堂学习习惯

1、课前做好准备,自觉检查课本、课堂练习本、作业本及必需的文具是否都准备齐全。将学习用品摆放在桌子左上角;上课铃声响后及时进班级,唱好课前一支歌,静候老师来上课。

2、课堂上认真接受老师指导,专心致志地参与探索,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3、勤于发言,勇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敢于争论,并不断修正、弥补自己的不足。说话完整,口齿清楚,声音洪亮,仪态端正。

4、遇到疑难问题,及时举手发问。

5、在接收到信息后,应该快速作出反应。比如快速打开课本、快速从位置上站起、快速整理学习用品等。

6、善于倾听同学的发言、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乐于交流,交流时目光专注,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话,不嘲笑别人的错误。

7、要主动合作学习,在进行分组实验、动手操作、课外考察等活动时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8、学习要善于举一反三,通过学科间的联系理解问题。

阅读习惯

1、每天课外阅读时间累计不少于30分钟,每天观看少儿电视节目不少于10分钟,每周背诵古诗文不少于2首。善于运用网络资源有效完成学习任务。

2、自己订阅的报刊应及时阅读。摘抄课外读物的精彩片段,或在精彩处圈点,记上自己的体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收集和管理信息能力。利用身边的信息源,在探索和发现知识的时候,养成收集和管理信息、应用于解决问题并能够向周围同学传递信息的习惯。

书写习惯

1、做作业时要专心,不边玩边写,不边吃边写,书写时先想好再下笔。

2、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做到“头正、身直、足平、臂开”,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卷面整洁,不随意涂改。

3、书写时要注意保护好视力,要做到“一尺一寸一拳头”。

4、爱惜作业本,不乱涂乱画,养成写字垫纸的好习惯,不随意撕作业纸,保持作业本的清洁和完整。

5、写完作业必须认真仔细地检查,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交流习惯

1、善于将学习生活中的新发现、新感受向家长、教师、同伴、邻居交流。高年级同学要养成用英语进行日常口语对话的习惯。

记忆习惯

1、对当天学习的内容及时复习巩固,需要记忆的字词句段篇、概念、公式以及单词、语句、名人名言等理解深刻,记忆准确。

作业习惯

1、独立、认真、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类作业,完成作业时要做到精练反

思,不抄袭别人的作业。未完成作业的,应主动向老师说明理由,并及时补上。学有余力的同学要养成自主设计和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2、写完作业要把作业放入书包中,整理书包时,把学习资料在书包中分类、有序放置。

改错习惯

1、作业本、练习册、试卷下发后,先查看老师的批改,对老师指出的错误必须及时纠正。不放过一个错字或错题。要建立错题集,做好错题记录,找出错因,及时订正。

总结反思习惯

1、每天睡觉前都要反思:“今天,我又学到了什么新知识?怎样学的?还有什么问题?”把当天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在头脑中简单地回顾一遍。回想今天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单元结束,梳理知识,形成网络。

2、建立成长记录袋。对作业本、试题、笔记、改错本以及受到奖励、获得的荣誉等做好积累,并时常翻阅自己的成长历程记录。

3、及时记录生活感悟,养成至少写2分钟日记的习惯。每学期结束,写出总结反思材料,分析学习中的得与失,确定今后努力方向。

说明:各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培养重点。

1—3年级培养重点:兴趣、阅读习惯、书写习惯、课堂学习和记忆习惯。4—6年级培养重点:预习习惯、课堂学习习惯、书写习惯、演讲和总结反思习惯。

五、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 宣传发动阶段(2月21日—2月28日):利用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学校网站、橱窗、黑板报、班会等形式,做好宣传发动,使全校师生了解活动内容,提高认识,从而推动此项活动有序、顺利开展。

1、学校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广播等形式宣传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意义。

2、学校德育处向全体同学发出养成教育倡议书。

3、各班级利用班会课开好专题动员会议,特别要做好对班干部的动员。

4、各班充分利用晨间课有计划、有步骤地重温小学生守则和规范。在班主任的带领下逐条掌握,全面了解,并自觉内化为行动。

5、各班级出一期以“好习惯伴我行”为主题的黑板报,要求工整清晰,图文并茂,有可读性,有号召力。

6、校园橱窗安排一期宣传资料。

第二阶段:自查自纠阶段(3月1日—5月20日)

1、对照自己的行为习惯找一找存在哪些差距。引导学生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从每一个小毛病的改正做起,从每一个小目标的实现开始做起。通过宣传教育和活动的开展,全校学生都能自觉的说文明话、做文明事、成文明人。掀起行为习惯养成月活动的高潮。

2、班主任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情况,利用班会课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对学生中存在的行为情况作出评判,对照他人,明确今后自己的努力方向。各班主任要掌握具体情况,以此为契机,促进问题学生的进步。

3、开展最干净卫生区及最整洁教室评比活动。

4、开展“好习惯伴我行”征文比赛。

5、开展最佳路队评比活动。

6、开展穿戴行为整治活动。

7、监督检查:行政值周领导、值周教师、监督岗成员检查打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第三阶段:总结表彰阶段(5月21-5月31日)

1、评选、推荐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班集体和个人,学校将对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

2、各班推荐表彰文明学生,每班5名,并在此基础上推荐1名报学校表彰。

3、撰写本次活动总结。

六、活动要求:

1、要加强领导,构建养成教育的机制。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在校长室的统一领导下,由德育处、少先队负责全面实施,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积极配合,家长共同参与,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全员参与的养成教育机制。

2、德育处侧重安全行为习惯、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教育;少先队加强活动宣传,侧重卫生督查。

3、要重视学习培训,以活动促发展。养成教育月活动要与3月份学雷锋教育活动等结合起来。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活动让学生熟知行为标准并付诸行动,巩固已形成的好习惯,不断提出新要求,从而逐渐形成良好习惯。

4、班主任是养成教育的骨干力量,一定要加强管理,耐心教育,积极引导。

5、行政值周的领导要加强卫生、路队督查,认真监督,发现不良行为及时批评教育。

6、要培养典型,以点带面推动。每班评5名班级文明学生,并推荐一名报学校表彰,充分发挥榜样在养成教育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同时,加强对违纪、违规学生的处罚力度。

7、要利用晨会课、班会扎实开展好行为习惯训练活动。

8、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宣传栏、升旗仪式、黑板报、校园网等宣传途径,介绍良好的行为习惯、身边的优秀事迹,展示文明学生风采,及时曝光校园不文明、不和谐的行为。

龙马民族小学

5.黄集镇中心小学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篇五

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实施,新旧观念的冲突,独生子女的增多,小学教育也出现了令人担忧和深思的问题。比如,在少年儿童中普遍出现了“行为霸道、不懂礼貌、磨蹭马虎、自私任性、孤僻胆小”等不良倾向。这些行为虽然在其严重性和稳定性上还没有达到违法的程度,但是如不及时加以矫治,就会不断恶化、甚至影响一生。正如教育思想家乌申斯基所说:“人的好习惯就像是在银行里存了一大笔钱,你可以随时提取它的利息,享用一生。一个人的坏习惯就好像欠了别人一笔高利贷,老在还款,老还不清,最后逼得人走入歧途。”小学生不良行为的出现,既有家庭、社会、学校的客观因素,又有小学生自身发展的主观因素。因此,加强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应当成为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

(一)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1.通过对学生学习各环节存在的不良习惯的调查分析,找出问题,运用教育理论,有针对性地实施指导矫正,以达到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确立良好学习习惯的本质特征和层级结构水平,通过研究总结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模式和评价方法等理论与实践操作技术。

3.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对于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对于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理论依据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对于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对于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都具有十分重的现实意义,在培养小学生发展性学习习惯,探索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的理论和实践操作技术,对低年级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性也作了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说过,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蔡元培先生也曾说过:“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则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美国著名哲学家罗索曾经说过:“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小学生是养成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就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细节抓起,从现在做起,扎实有效地进行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三)实践依据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正是学知识、成品质、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学校应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环境,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我们深感培养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所以确定“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的课题为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突破口。

我校是一所创办近60年的学校,多年来重视德育工作,一直以来,“培养良好习惯,开启幸福人生”是我校的办学理念。在德育工作的实践中,把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作为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工作来抓,特别是以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与少先队活动为突破口,进而在纪律、礼仪、学习等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的声誉,并且在近几年来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调查并分析小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及原因。

2.对成功家庭教育和不满意的家庭教育进行个案分析。(1)主观因素的分析(学生自身生理、心理方面的因素)(2)客观因素的分析(包括家庭因素、教师因素、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的因素、校园文化环境、社会等影响因素等)。

3.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研究:

(1)一般性学习习惯培养方法研究:包括①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有计划地学习的习惯;②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③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查阅资料和课外阅读的习惯;④培养学生认真笔记的习惯;⑤培养学生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⑥培养学生及时系统复习的习惯;⑦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检查的考试习惯等方法培养。

(2)发展性学习习惯培养方法研究:包括对学生科学用脑、讲求效益、勤于思考、大胆质疑、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反思性学习、开放性学习等发展性学习习惯的方法培养研究。

4.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评价方法研究。

本课题的研究涉及四大方面,它们之间是密切相关的。首先必须要让教师通过理论学习和讨论,明确良好学习习惯的本质特征,然后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现状,并分析影响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原因。在调查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和评价方法。研究过程中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研究,其核心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问题、勤于思考、大胆质疑、自我监控等发展性学习习惯。

四、课题研究对象

商丘市梁园区实验小学1——6年级所有班级的学生。

五、课题研究目标:

(一)学生方面:

1.通过课题研究的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明确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反映个体需要的主观愿望。

2.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辅导、训练帮助学生纠正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已经形成的不良学习习惯。

3.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培养训练让大部分的学生养成认真书写、用心倾听、阅读、复习和反思等一系列有利于学生终生发展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师方面:

1.通过课题研究转变教师观念,让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成为教师教育教学贯穿始终的核心目标之一。

2.通过课题研究使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掌握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纠正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方法。

3.通过课题研究使参与研究的广大教师形成终身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真正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三)家庭方面

1.通过课题研究转变家长观念,要有足够的耐心,教育引导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2.通过课题研究家长明白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多用正面教育,慎用责罚”。3.通过课题研究让家长了解,家长的日常行为习惯对孩子具有示范作用。

4.通过课题研究使家长懂得,让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离不开家长的协助、引导和监督。

(四)社会方面

1.通过课题研究转变人们观念,明白社会制度的不断完善发展同样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影响。

2.通过课题研究转变人们观念,明白开放的社会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利弊兼有。

3.通过课题研究转变人们观念,明白社会影响对孩子的成长不容小觑。

六、课题研究方法和步骤

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运用调查研究法研究现实中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查、了解、分析。掌握丰富的第一手材料,伟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2.行动研究法:运用行动研究法研究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实践操作策略。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推进课题研究顺利而有效开展。

3.经验总结法:运用经验总结法对实践进行分析概括,全面、深入、系统的揭示经验的实质,使之升到心理学、教育学等教育理论的高度,找到可以运用和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4.个案研究法:运用个案研究法对个别学生、个别班级等典型个案进行的调查和剖析。

研究步骤

第一、准备阶段.(2014.7——2014.8)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前期调查、收集资料、初步开始研究。

第二、研究实施阶段(2014.9——2015.5)1.开展调查研究 形成调查报告 组织教师开展课题的实验与研究。2,如实记录研究过程中的各种相关数据。在开展课题的试试与研究在,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深入学生实际,寓“良好的行为规范”迁移寓各科教学之中。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养成教育在我心中”等。

第三、总结阶段(2015.6——2015.7)汇总课题有关资料,总结经验。

2、准备相关资料,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3、整理课题研究资料,接受课题结题验收。

七、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课题组责人刘魁丽,小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在教育教学方面表现优秀,具备较强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课题参加人员有升级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教坛新秀,均具备较强的教研科研能力。

2.本课题级成员每周五的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深入调查,确保课题研究能深入开展,并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3.我们将运用“调查”、“行动研究”、“个案研究”、“经验总结”等手段来研究本课题。课题组成员从各个渠道获取资料,学校有图书馆、资料室,图书、资料门类齐全,并有网络可以保证资料的查询。本课题还与兄弟学校、学生家长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可能性保证调查研究工作的深化开展。

4.有良好的研究氛围。学校近年来承接了一系列研究课题,学校人人有课题,个个稿科研,已经形成了良好的科研氛围。有落到实处的评价激励机制。学校有完整的,切合本校实际的有可操作性的教育科研评价奖励制度。

5.有完善的硬件设施。学校有一千多名未成年人,课题组人员拥有畅通的网络。学校能保证研究中所需要的一切活动经费。学校能保证所有课题组的领导和教师参加研究的时间。

6.人员分工

主持人:刘魁丽 全面负责课题研究论证、方案设计。组员:路冬丽 材料的整理与分析阶段总结。陈梦霞、张艳红:个案研究,经验汇编。翟亚琼、王刚强:阶段研究,论文撰写

八、预期成果

(1)课题组成员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形成文字材料,并以科研论文、教学随笔、案例、研究报告的形式进行报告。

6.黄集镇中心小学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篇六

我国著名教育家楚图南曾经说过,“成功人生就是一系列成功习惯的累积。”良好的习惯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学生走向成功的基石。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行为习惯正处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变性强。为了贯彻落实县文件精神,进一步促进我校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了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促使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展示学生风采;为了加强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使学生成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现结合县局的“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年”和我校实际,制定促进我校学生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计划:

一、指导思想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及交往习惯为出发点,以有利于指导小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坚持教育与管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完善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准则,建立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教育与管理机制,以教育为先导,以检查督促为抓手,以行为训练为基础,以习惯的内化与养成为目标,从基础小事抓起,注意点滴积累,切实提高我校学生的基础文明水平,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素质,促进其终生发展。

二、教育内容:

以《海安县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读本》、《海安县中小学管理规范》、《中小学生守则》为依据,从生活、学习、交往三方面,规范学生行为习惯,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落实:

1、生活习惯:

按时起居:按时睡觉、起床,睡眠充足。

科学饮食:珍惜粮食,不挑食,不偏食,不吃零食,不吸烟,不喝酒。锻炼身体:热爱运动,积极锻炼,持之以恒。

勤俭节约:爱护财物,不乱花钱,节约水电。

讲究卫生:勤于洗漱,勤换衣服,勤剪指甲,保护视力。

热爱劳动:主动值日,学会自理,乐做家务,注重效率,讲求质量。

2、学习习惯:

严格作息:按时上学放学,路上不逗留玩耍,有事请假。

学习主动:学会预习,会用工具书,不懂就问。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仔细复查,及时订正。

学会倾听: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听课效率高。

善于思考:勤思善问,乐于交流。

热爱阅读:阅读有益书籍,勤做读书笔记,会搜集、整理资料,绿色上网。认真书写:姿势端正,细心专注,书写规范,卷面整洁美观。

积极探究:善于观察,勤于动手,分析问题有独特的见解。

3、交往习惯:

举止文明:升旗敬礼,待人热情礼貌,举止大方,说话得体。

诚实守信:不说谎话,知错就改,以诚待人,信守诺言,有责任心。

尊重他人: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爱护弱小,乐于助人,不强人所难,有包容心。

自信自强:正确认识自我,不惧怕困难,敢于知难而进。

懂得感恩:体会师长艰辛,孝敬父母,感恩回报。

遵守秩序:遵守学校纪律,遵守交通规则,遵守社会公德。

热爱自然:有环保意识,爱护环境,节约能源。

三、教育目标

1、通过“生活习惯”教育,培养学生在节俭意识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人力物力效能,使学生养成艰苦朴素的良好习惯,养成讲秩序、讲效率、讲公德、有理智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2、通过“学习习惯”教育,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3、通过“交往习惯”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长辈、礼貌待人的优秀品质,提高分清是非、美丑、善恶、真假的能力。掌握交往的技巧和策略,增强交往意识,提供交往水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减少同学间的矛盾与纠纷。

四、要求与措施

1、全面教育,形成共识。

利用晨会课学习《海安县中小学管理规范》、《中小学生守则》、《海安县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读本》的要求等,明确行为规范的内容,知道在学习和生活中如何做,怎样做。并提出要求、订常规,明确全校的奋斗目标,建立我校全面的科学的行为规范养成的管理制度。

2、环境熏陶,儒染行为。

重视班级的环境熏陶,努力创设良好的风气,使学生在团结互助、宽容谦让、热爱集体等方面有进一步的认知和表现,使每一个学生在温馨的大家庭里健康、活泼、和谐、快乐地成长。积极开展有益的班队活动,健全广阔的学生阵地,如国旗下讲话、黑板报、手抄报、雏鹰争章、红领巾电视台、一日常规巡查等。从学生中树立榜样,在学生中评选出“文明标兵”、“礼仪之星”等等,让学生从身边的人和事,从集体当中受到教育,从而产生“我能行”的感受,通过循循善诱,以点带面,逐步有少数人能做到变为多数人拥有,最后汇聚成集体的强大力量,成为集体共有的“财富”

3、强化训练,内化行动。

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长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为了落实好习惯的养成,每周提出明确可行的要求,并坚持:

一、反复强调、训练,随时检查,经常讲评,直至形成良好习惯;

二、认真执行,持之以恒,环环相扣地紧抓下去,有一种不厌其烦、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三、注意抓好典型,反复强化,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养成认真负责的态度。坚持长期恪守正确的行为习惯,掌握方法,自理自律,自主管理,自我管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完善评价,促进发展。

定期组织检查评比,建立健全监督网,有计划,反复抓,确实能促进好习惯养成,但相应的评价机制更能快速促使同学们养成好习惯。根据同学们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方法的改变:班级设有值日班长记录表。根据每周提出的好习惯具体要求,进行检查评比。每天有值日班长进行检查并记录,我进行不定期地抽查,一周评比一次,谁达到了评比的要求,就换一颗星,张贴在班级“我最棒”的竞赛栏目中,作为雏鹰争章评比的依据。每个周,根据学生日常的表现,通过自评、小组评、班主任推荐、等方式评选出“班级之星”。并根据本周的班级争星情况,评选出“行规优秀小组”。学期结束再从每月的“行规优秀小组”中评选出本学期的“文明示范组”。这样,把学生个人的行为表现与班级集体的评优结合起来,使学生平时的行为表现处于集体的舆论监督下,使学生能比较自学地遵守规范。

5.家校互动,教育双赢。

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网络平台、家访或家长来访、电信、教师博客等途径,家校联手,赢得家长的信任与支持,提高校内教育成果的“巩固率”,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从学校引向家庭、社会,并对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及时处理和反馈。

五、具体工作安排

二月份主题:行为习惯目标教育

1.各中队制定“班级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计划;

2.黑板报主题:迎接新学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月份主题:生活习惯教育

1.各班开展“我是小小志愿者”——雷锋月系列活动。

2.黑板报主题:生活习惯

3.各中队开展“良好生活习惯”的主题班会。

4、组织全校师生参加“行为习惯教育”知识竞赛。

5、结合养成教育内容修改“一日巡查”内容。

6、国旗下讲话:按时起居,科学饮食;锻炼身体,勤俭节约;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四月份主题:学习习惯教育

1.开展“行为习惯教育”系列活动——手抄报评比;

2.黑板报主题:终身学习的金钥匙——良好的学习习惯

3、评选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活动设计。

4、国旗下讲话:讲究卫生,热爱劳动;严格作息,学习主动

5、全校征文竞赛:我的学习方法。

五月份主题:交往习惯教育

1.开展“习惯伴我成长” ——学生演讲比赛。

2.黑板报主题:成功的保障——良好的交往习惯。

3、家校共育专题研讨。

4、国旗下讲话:学会倾听,善于思考;热爱阅读,积极探究;举止文明,诚

实守信。

六月份主题:“好少年爱家乡”——缤纷校园

1.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

2.黑板报主题:“良好习惯、快乐成长”。

3、评选“文明标兵”、“学习标兵”、“礼仪标兵”、“班级之星”、“明日之星”;

4.部署暑期安全教育及安排队员暑期养成教育社会实践活动。

5、各中队上报“习惯养成教育工作总结”。

7.黄集镇中心小学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篇七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践策略

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行为习惯, 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我们发现社会不良风气, 新旧观念的冲突,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因而, 在基础教育阶段, 积极帮助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已成为教育的重中之重。在此过程中, 广大教师应及时总结经验, 采取有效方法。

一、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才标准的更新, 是否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素质水平的高低, 而且已成为社会选人用才的重要标准。一个人一旦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他整个人生的发展都是有益的。对小学生来说, 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学会一些具体的知识更重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作为道德素养的最重要的真理在少年时期没有成为习惯, 那么, 所造成的损失是永远无法弥补的。”可见, 小学阶段的教育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学校作为培养人的地方, 不能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 而忽视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就现状来看, 这已成为一项新的课题。因为它关系到学生的为人和处事, 关系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幸福和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因此,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我们要把抓好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当做一项教育立人的奠基工程, 在思想上予以高度重视。

二、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 我国教育机构对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 有些学校还将此作为一门重要课程。即使如此, 我们仍然发现许多有待改进的问题, 我们应重视这些问题。

第一, 教育观念的落后, 习惯养成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目前, 在家长的眼中, 始终将孩子的学习放在第一位。经调查, 有90%以上的家长认为, 孩子只要学习好, 将来就会有出息, 其他方面都不重要。

正是由于家长的这种心态, 导致某些学校为了满足家长的愿望, 将所有精力集中在知识的教育上, 彻底忽视了思想品德教育和习惯养成教育。例如在某市的一所实验小学, 由于学生每天都要乘坐公交车上下学, 每天早晨7:30至8:00和下午4:00至5:00公交车上很拥挤, 即使在拥挤的环境中, 学生还经常在公交车上嬉戏打闹、大声喧哗, 他们丝毫没有顾及周围乘客的感受, 而且这部分学生还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出现此类现象, 除了家庭教育原因以外, 与教育者认识上的偏差有很大关系。教师在日常生活中, 对学生的行为养成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一直将学生的成绩视为教育的生命, 导致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和习惯养成教育成为空谈。

第二, 教育方法的陈旧, 习惯养成教育缺乏一定的实效性。随着社会的发展, 传统的教育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教育市场的需求。以往, 我们在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方面, 方法陈旧, 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表现在具体的方法上, 主要以理论灌输为主。

同样我们还以某市的实验小学为例, 进入学校的教学楼时, 我们发现教学楼走廊两侧挂着许多宣传文明礼仪的宣传画, 这是一种环境布置, 目的是为了时刻提醒学生们要注意讲文明, 懂礼貌。然而我们走访时发现, 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我们随机抽取了四年级200名学生进行交流, 有135名学生表示不怎么关注这些宣传画, 65名学生则干脆表示平时课程太多, 没有精力去关注礼貌问题。他们认为思想政治课不是主课, 只要学好数学、语文和外语就行。

在走访学校的老师时, 数学、语文和外语老师几乎一致认为, 让学生掌握数学公式、理解语文古诗词、打好英语基础是教学最重要的目标。思想政治教育老师也认为学校对学生的品行教育没有足够重视, 单靠课堂上粗略的讲解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有时讲得多了, 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带来负面效果, 无法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策略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手段是否科学, 直接影响到教育的实际效果。在进行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时, 学校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从而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第一,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生在道理的接受方面远远不如高年级的学生, 但是他们对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 并且好动, 因此, 我们在实施养成教育的过程中, 尽可能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以此来提高小学生的参与热情, 比如通过游戏节目, 表演课本剧, 参与公益实践活动等, 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互助意识和合作精神, 进而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又比如, 在植树节开展有关保护地球的活动, 在母亲节开展“我为妈妈做好事”的活动等, 让教育活动生活化和实践化。此外, 我们还可以跟社区、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实践教育平台, 让学生在活动的体验中, 感动自己, 感动他人, 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二, 明确教育的重点, 对学生实施分层教育。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过程中, 学校应明确教育的重点, 并围绕重点展开教育活动。由于学生成长各阶段都具有鲜明的特点, 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如此, 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因此, 在设计教育方案时, 我们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分解教育目标, 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和不同阶段的学生分层要求, 使之更具有合理性和层次性。如低年级学生, 侧重点放在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中年级学生, 侧重点放在不当行为的调整上, 这样效果会更好。

综上所述,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占据重要的位置, 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 在教育过程中, 我们不能仅仅将养成教育定位成一般意义上的教育, 而应该将其提升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高度去认识, 从而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 使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落到实处, 使素质教育的内涵不断深化, 为学生未来的幸福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董永钰.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J].广西教育, 2011 (10) .

[2]李宏奇.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浅析[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 2011 (05) .

[3]郭明阳.浅析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J].素质教育论坛, 2011 (01) .

[4]王坤.浅析小学生的良好习惯养成教育[J].群文天地, 2011 (16) .

[5]陈武珍.浅析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J].读写算, 2012 (62) .

8.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篇八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分类号】G621

近代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一生具有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将伴随人的一生,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做人或处世,它都以一种无比顽强的姿态干预着你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从而主宰人生。毫不夸张地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

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行为习惯正处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变性强。那么,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一、防微杜渐,从细节入手

本学期我调入本学校工作,随后成为了二年级的语文教师及班主任。接手这个班后,我发现我们班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是比较好的,大部分同学能认真完成作业并能干净整齐的交上来。但我发现学生的好多行为习惯较差,如:说话不注意,一出口就是脏话;行为不好,一出手就是到处乱扔垃圾;和同学说话不注意方式,常常同学之间出现纠纷,甚至大打出手。鉴于此种情况,我积极贯彻学校开展的“日行一善”活动,培养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每天做到三声问候(早晨起床一声问候、中午回家一声问候、下午回家一声问候)、两个微笑(早晨出门一个微笑、中午出门一个微笑)。每周周末提醒学生回家做一件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拖地,收拾自己的房间,洗自己的衣物等简单的劳动。在周一返校后,要求同学们汇报,说说自己在这两天内都做了些什么。同学们的反响特别激烈,纷纷说了自己的所作所为。有的同学说,回家后帮父母到田间去劳动;还有的说帮妈妈做饭。听到这些,我很欣慰。特别是在现如今的社会大环境中,竞争如此激烈,大浪淘沙,学生不可能在父母的庇护下度过一生,我们必须教会学生最基本的生活本领,锻炼自己,以使自己能够为以后的生活生存下去。

良好的行为習惯是通过一件件日常生活中小事体现出来的,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也要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碎的小事做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样,从学生身边的一件件小事做起,久而久之,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就慢慢培养出来了。

二、加强监督,强化行为习惯

小学生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有“反复”的特点,可以采用“反复抓”、“抓反复”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它又是一个艰巨的、长期的、细致的过程,不能期望一朝一夕就可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强化,反复抓,抓反复。通过长期的反复宣传、实践,学生能逐渐了解、熟悉校纪班规,继而才能够在教师的提醒、引导、同学的监督下,逐渐地由被迫遵守形成一种习惯遵守,再而经过继续的深化实践,最终变成自觉遵守。例如,在监督、强化学生课前学习用品准备的行为习惯形成过程中,我先是每次下课提醒学生收好、准备好学习用品(要求摆在书桌的左上角),一段时间后,一段时间后,我便有意不提醒学生了,用眼睛不作声地看,直到学生明白我的用意,迅速地按要求准备学习用品,我才允许他们自由活动。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一种自然习惯。同时,我还及时地与科任教师进行沟通,互相配合共同做好学生各方面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当然,规则习惯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则存在差距。对于习惯较差的孩子,我就采用个别谈话的方法,了解孩子的思想和存在的困难,帮助孩子尽快形成好的习惯。如:我们班有一部分孩子是留守儿童,父母出去打工或是到老家种田。孩子都是有奶奶或爷爷带领,由于各辈的的差异,奶奶或爷爷带领的孩子比较受到娇惯,很多事都不去做,而且懒于动手。像王紫嫣同学,有奶奶带领,娇惯的使她一些小事都懒怠去做,常常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经过学校开展“日行一善”活动以来,她受到了很大的教育,知道父母的辛劳、奶奶生活的不易,自己开始帮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得到了奶奶的好评。并对老师说,学校开展的这项活动非常好,将大力支持学校将这项活动持久长远的开展下去。学校开展的“日行一善”活动及“日行一善”活动进社区,在社会上也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

三、师之品行,良好习惯的示范者

教师是学生心中的太阳,是学生的一面镜子。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学生的行为刚开始都是模仿而来的。一个有良好习惯的老师才能带出一批有良好习惯的学生。比如,培养学生喜欢读书的习惯,首先教师应发挥示范作用,要用师者的行为营造一种读书的氛围。学生经常看到教师专心致志、兴味盎然地读书,便会被教师的行为所感染。在课堂里,我们可以把书中精彩的片断声情并茂地读给学生听,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久而久之,教室里则弥漫着浓浓的读书氛围。我在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我会在早自习时间安排学生读书,同时,学校在教室设立了图书柜,在教学楼的小广场,学校为学生们提供了读书的场所,为同学们的课外阅读提供方便。图书角的书主要是发动同学们进行捐赠,并定期进行更换。这一方法切实可行,其效果也非常明显,孩子们爱看书的习惯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形成了。

四、考核评估,促进行为规范化

评估是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在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上,我们应加强学生干部的巡查、同学间的互相监督,通过检查反馈,督促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如,在班级中利用墙面的有限空间设置“四大评比栏”,即对学生进行“安全、卫生、纪律、学习”四大评比,在评比中坚持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纠正,并以粘贴小饰物表示鼓励,并及时进行周总结,而且在每周都对学生进行评比,评出本周的“日行一善”小天使,在年级值周总结的表彰会上,发奖状进行表彰鼓励。并让他们说说自己的善行小故事,激励再的同学也积极主动的去做一些小的善行事情,使活动不断提高深化。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竞争,使每个学生时时处处都能自觉地管理好自己,又能监督好别人,按照常规要求去做,也促使少数没有达到规范要求的学生自省,从同学的建议中认识自己,使自己的行为规范化。正所谓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学阶段主要是养成教育,小学是各种习惯养成的基础时期,低年级更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应而我特别重视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从现在做起,使孩子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春茂.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J].教学与管理 2003年26期

9.黄集镇中心小学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篇九

实 施 方 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核心,遵循学生的认知和成长规律,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活动,进一步规范学生行为,陶冶学生情操,升华学生人格,全面提高育人质量,为学生文明生活、幸福成长奠定基础。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活动,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具备安全生存、文明生活、友好交往和善于学习的基本素养,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文明行为和学习能力,养成懂礼仪、爱学习、会生活、讲卫生、能自护、善处事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在养成基本习惯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能力,形成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和社会秩序的意识和习惯。

三、具体内容

1.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引导学生尊重他人,善待他人;谦恭礼让,注重礼节;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学会感恩;团结同学,真诚相待。着重培养学生遇见师长、同学、朋友能主动问好;说话文明,举止得体;在校园内及校外公共场所自觉遵守秩序,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边行,参加集体活动主动排队、不大声喧哗等良好礼仪习惯。

2.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引导学生科学预习、规范书写、广泛读书、积极思维、踊跃表达、主动学习。着重培养及时预习、复习,上课专心听讲、勇于提问、勤于探究、乐于合作,规范读写姿势,按时独立完成作业,及时整理错题、总结反思等学习习惯。

3.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引导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有秩序,作息有规律。着重培养学生按时作息,劳逸结合;合理饮食、不乱吃零食,穿着得体,不乱花钱;勤做家务,积极做力所能及的事;文明上网,不登陆浏览不健康网页,不沉迷网络游戏,不随意发布、传播不良不实信息;心态平和,积极与家长老师沟通;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等生活习惯。

4.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养成经常洗澡、勤剪指甲、定时理发、早晚刷牙、衣着整洁、饭前便后洗手、爱护眼睛、坚持做眼保健操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乱扔乱涂、主动捡拾杂物等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

5.安全自护习惯的养成。教育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常识,形成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着重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不争道抢路,主动礼让;不玩火,不玩水,不玩电,不玩危险物品;不做带有危险性的动作,不参加危险性较大的活动,不随便轻信陌生人等安全自护习惯。

6.为人处事习惯的养成。教育学生养成言而有信,不说谎话,不弄虚作假,考试不作弊;惜时守时,做事有计划,讲究方法;勇于负责,做了错事能主动承认并改正;借东西要按期归还,损坏了要按价赔偿;与人友善交往,不打人骂人,不随意给别人起绰号,不歧视老弱病残;欣赏他人,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并且乐于赞扬、鼓励等为人处事习惯。

四、责任分工

文明、纪律习惯 曲智勇 孙玉清 卫生、安全习惯 李延强 学习习惯 江学波 赵洪雷

五、方法途径

(一)健全管理组织

一是成立养成教育训练指导小组。实行学校领导包联年级、班主任包联班级、科任教师包联学生的包联机制,跟踪指导,跟踪检查,跟踪评价,突出重点学生、重点习惯,强化训练。

二是成立养成教育监督小组。由政教处、团支部或辅导员负责,选拔各班好习惯标兵,成立养成教育监督小组,设立“养成教育监督岗”,对全校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日常监督检查。

三是成立养成教育督查测评小组。由学校分管领导、家长委员会和学生骨干组成,随机督查学校养成教育落实情况,定期测评学生校内养成教育效果,定期评估学生的社区表现。各小组成员要树立“育人无小事,事事皆育人”的育人观,发挥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整体功能,形成多层次、多环节的系统育人网络,做到人人育人、事事育人、时时育人。

(二)完善工作制度

学校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养成教育规律,完善工作制度。一是制定学生养成教育细则。根据教体局养成教育工作总体部署,制定《良好习惯养成教育规范手册》,明确行为规范,让学生对养成良好习惯的具体标准清清楚楚

二是建立养成教育督查考评制度。把习惯养成教育与“四项活动”、“五项管理”有机结合,建立学生养成教育督查考评制度,把养成教育纳入班级管理目标评价、学生思想品德评价和教师工作业绩评价,促进学生养成教育训练常规化、制度化。

三是建立养成教育评价反馈制度。结合本校《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规范手册》,制定《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评估奖惩办法》,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综合评价指标,通过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做到每日一对照、每周一小结、每月一评比、每学期一表彰,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地总结优点,发扬光大,查找问题,惩戒改正,促进学生始终保持良好习惯状态。

(三)落实课堂主渠道

从学科特点出发,充分发挥不同课程在养成教育中的作用。

一是在文化类课程中渗透养成教育。各学科教师要根据本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适时适度对学生渗透养成教育,突出学习计划、学习方法、学习目标、独立完成作业、读写姿势、合作学习、意志力培养等方面的训练,引导学生热爱学习、喜欢学习、学会学习。

二是在主题班会课中强化养成教育。指导班主任定期开展养成教育主题班会,在主题班会中通过讲故事、案例分析、名人事迹、问题剖析等方式向学生宣讲养成教育的意义,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通过解读养成教育规范细则、观看养成教育宣传片等途径,让学生明确规范标准,学会具体做法。

三是在活动课中践行养成教育。指导活动课教师重视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根据活动内容和进程,随时提示学生注意良好习惯养成,引导学生在快乐活动中养成良好习惯。

(四)强化活动实践

学校将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坚持不懈地实施行为训练,促成学生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最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是开展良好习惯强化训练月活动。根据学校实际,针对学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每学期选择几个重点习惯进行强化训练,切忌贪多求全。每一项习惯的培养,都要将开始的第一个月作为强化训练月,在学生习惯基本定型后,还要坚持反复抓、抓反复,直至完全定型。

二是开展良好习惯主题活动。要将习惯养成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突破口,坚持以“四养”系列教育活动为抓手,因地制宜开展好各类主题活动,如“习惯好,做榜样”、“有爱心,会感恩”、“敢负责,能自主”、“懂尊重,守诚信”等主题活动。通过开展活动,促进学生不断升华思想认识,自觉践行规范要求,形成遵守规范的自觉行为。

三是开展良好习惯教育特色活动。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大力开展以养成教育为主题的歌咏比赛、书画比赛、演讲比赛、作业展览、习惯之星评比等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增强学生自我约束、自主管理的意识,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矫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实现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养成良好习惯。

(五)优化育人环境

学校充分认识到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互相联动,对促进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各方面应有的教育功能。

一是进一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组织师生围绕习惯养成教育,精心设计校园广播站、宣传栏、校刊、校报等媒介的宣传内容,引导学生向往规范,明确规范,遵守规范,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校园充满养成教育的浓厚氛围。

二是营造健康的家庭环境。要通过开办家长学校、组织优秀家长经验交流会、举办家庭教育论坛、发放家长联系卡、开通家校热线等多种形式,对家长进行培训,让家长认识到学校开展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自觉主动参与对孩子的养成教育,率先垂范为孩子做出榜样,教给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方式方法,配合学校依照标准随时检查,督促学生养成良好习惯,让习惯培养的过程成为两代人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过程。

三是培育正向的社会环境。要加强与校外教育机构的联系,争取工会、团委、妇联、关工委组织以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调动一切有利于养成教育的外部因素,密切协作,共同做好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工作。建立好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自觉接受养成教育。同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及时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净化周边社会风气,为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构建优良的外部环境。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把养成教育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加强领导,务求实效。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学校养成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养成教育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广泛开展养成教育活动,定期总结评估养成教育效果,扎实推进养成教育。

(二)加强队伍建设

与开展“每月一讲、一季一访”等活动相结合,加强对干部教师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专题培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重点对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进行养成教育方法指导和培训,通过经验交流会、案例分析等形式,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通过教学过程潜移默化地熏陶和感染,促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三)开展养成教育研究

学校成立养成教育课题组,编写课题研究方案,开展专题研究,努力探求适合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的良好习惯培养方法,推动养成教育不断走向深入。

(四)建立考核机制

学校建立学生养成教育评价标准和办法,把学生的行为表现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激励学生自觉修行养德。学校把教师落实养成教育责任目标的情况纳入绩效考核。

(五)加强舆论宣传

10.黄集镇中心小学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篇十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也就是说,从小培养怎样的习惯,成人后就会形成怎样的品性。近代教育家叶圣陶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养成性教育,去形成一种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一生具有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将伴随人的一生,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做人或处世,它都以一种无比顽强的姿态干预着你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从而主宰人生。毫不夸张地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

经调查,居住在我地的家长整体素质不高,一部分不识字,小学或初中文化的占多数,他们大多忙于生计,即使闲暇时也愿聚在一起打麻将、玩扑克等。家长们“重智轻育”,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无所谓,更谈不上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性教育,至此,孩子们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就突显出来。孩子的习惯决定着孩子的明天,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呢?下面就谈谈自己担任班主任期间的一些粗浅实践。

一 规范训练,加强养成教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在于明确要求和规范训练。学生生活在班级中,各种行为习惯都需要老师特别是班主任来督促引导,也需要同

学间的相互影响、提醒。因此,作为班主任,我在开学前一周就制定了班级行为规范,并征求了全班同学的意见,利用班会课在全班通过,在老师的指导、督促下按要求实施。

例如,我班根据上学年龄及农村孩子家庭的实际生活,具体落实的良好行为习惯有:(1)刷牙、洗净脸、勤洗澡、勤剪指甲,出门照镜子,整理头发、服装、红领巾、校签、鞋子等,保持个人卫生。(2)整理好书包、带足学习用品。(3)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礼貌待人,与同学和睦相处。(4)爱护校园环境。(5)学会感恩,每月至少为父母、他人、集体、社会做一件好事。(6)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做个身心健康的小学生。(7)每周向家长讲解几个学校里发生的趣事,多和家长交流沟通。(8)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做事不拖拉。(9)每学期至少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如去敬老院打扫卫生、社会调查等。(10)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等,同时还要注重训练。如平常学生课间行为规范的训练:上下楼梯,不要拥挤,注意谦让,行走靠右,保障畅通;课间注意奔跑追逐的安全,玩有意义的游戏;教学楼内不大声喧哗,轻声漫步过走廊;佩戴红领巾比赛„„教师并讲明为什么提出这样的规则,以及怎样遵守这些规则,还要注重亲自检查与督促,以便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 加强监督,强化行为习惯

小学生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有“反复”的特点,可以采用“反复抓”、“抓反复”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它又是一个艰巨的、长期的、细致的过程,不能期望一朝一夕就可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强化,反复抓,抓反复。通过长期的反复宣传、实践,学生能逐渐了解、熟悉校纪班规,继而才能够在教师的提醒、引导下,逐渐地由被迫遵守形成一种习惯遵守,再而经过继续的深化实践,最终变成自觉遵守。

例如,在监督、强化学生课前学习用品准备的行为习惯形成过程中,我先是每次下课提醒学生收好、准备好学习用品(要求摆在书桌的左上角),一段时间后,再下课,我便有意地站着不动,用眼睛不作声地看,直到学生明白我的用意,迅速地按要求准备学习用品,我才允许自由活动。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一种自然习惯。同时,我还及时地与科任教师进行沟通,互相配合共同做好学生各方面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当然,规则习惯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则存在差距。对于习惯较差的孩子,我就采用个别谈话的方法,了解孩子的思想和存在的困难,帮助孩子尽快形成好的习惯。

三 师之品行,良好习惯的示范者

教师是学生心中的太阳,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学生的行为刚开始都是模仿而来的。一个有良好习惯的老师才能带出

一批有良好习惯的学生。

比如,培养学生喜欢读书的习惯,首先教师应发挥示范作用,要用师者的行为营造一种读书的氛围。学生经常看到教师专心致志、兴味盎然地读书,便会被教师的行为所感染。在课堂里,我们可以把书中精彩的片断声情并茂地读给学生听,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久而久之,教室里则弥漫着浓浓的读书氛围。我在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我会在早自习时间安排学生读书,同时,在教室设立图书角,为同学们的课间、课外阅读提供方便。图书角的书主要发动同学捐赠,并定期进行更换。这一方法切实可行,其效果也非常明显,孩子们爱看书的习惯在不自觉中逐渐形成了。

四 考核评估,促进行为规范化

评估是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在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上,我们应加强学生干部的巡查、同学间的互相监督,通过检查反馈,督促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如,在班级中利用墙面的有限空间设置“四大评比栏”,即对学生进行“安全、卫生、纪律、学习”四大评比,在评比中坚持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纠正,并以粘贴小饰物表示鼓励,并及时进行周、月总结,不断提高深化。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竞争,使每个学生时时处处都能自觉地管理好自己,又能监督别人,按照常规要求去做,也促使少数没有达到规范要求的学生自省,从同学的建

【黄集镇中心小学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推荐阅读:

王集镇关工委进材料07-16

砖集镇开展水上交通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总结07-16

上一篇:高一必修一unit1教案下一篇:养成文明卫生习惯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