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调查报告

2024-08-02

心理健康教育调查报告(共8篇)

1.心理健康教育调查报告 篇一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查报告

摘要:健康的一半是心理上的健康,不久前有人预言,心理疾病将是21世纪之患。中学生作为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心理健康将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昌盛、民族的振兴,让孩子们掌握文化知识的同时让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是教育工作者们的神圣职责。

关键词:中学生

一、调查概况

我于2012年9月份,对一所重点中学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第四中学进行,共发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三、调查结果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大学,16%的中学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青年人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

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45%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学到较多的、实用的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有所帮助。

4、学习目的调查结果表明,对于高中毕业后的打算,99%的学生有读大学愿望。

(二)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的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中学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中学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中学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高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高职或艺术类院校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

1.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89%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的艰难性。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

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四、中学教师应该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对中学生进行如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教师自身要拥有健康的心理并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思想、言行、举止都会给学生带来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要求教师不但要拥有较高业务知识,还应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教师还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在教育教学中时刻以“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员”的身份深入学生的心灵进行教育。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无私地对学生倾洒爱的甘露,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学生只有在教师真心、真情、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才会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之中。

(二)关注学生心理,营造一个良好课堂心理环境

作为教师,不但要重视学生的学业发展,还必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虽然掌握了一些心理学知识,但还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心理,大多数教师认为中学生心理问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迎刃而解。其实,中学生有他们自己的特殊心理,他们的心理要比成人敏感、脆弱。工作中一些老师遇到“问题学生”时,首先想到的是家庭原因,把问题移交给家长,而不是蹲下身子与学生进行直接交流,这样往往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们失去自信,变得沉默、孤僻,从而直接导致学生心理出现问题。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不但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还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保障。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思想得到认同,心灵得到沟通,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规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得懂、学得好。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只有学生主动走近老师,和老师成为朋友,才能拥有健康的心理。

(三)满足学生合理需要,树立正确人生观念

合理满足学生正当需要,是中学生形成和保持健康心理的基本条件。中学生的合理需要主要包括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需要、安全需要、交往和爱的需要、尊重信任的需要等,中学生合理的需要如果得不到适当的满足,就会影响其正常的成长,就不可能有健康的心理。因此,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尽可能地为中学生创造条件,提供机遇,满足其需要,在中学生满足需要的同时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方法积极引导,使之基本能对事物的善恶、美丑、是非进行判断、甄别。中学生由于缺乏判断力和自制力,很容易在满足需要的冲动驱使下,受到不健康或不正当诱因的影响,采取不恰当的方法和途径求得满足,从而导致错误行为,这就要求我们从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员和

班主任都能根据有关方面的知识,善于识别,及时发现,及时有效地给予调节、治疗和引导,让学生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健康成长。

(四)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一两位专业教师的事,它还需要全体教师的重视和参与。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较大影响。我认为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还要做到以下几方面:1、教师要尊重学生。

“该生是否尊重师长”是班主任评定一个学生品行的首要条件,而作为班主任是否问过自己“我尊重学生了吗?”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

1、教师不可有私心。

这“私心”指的是班主任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不能感情用事。成绩好的学生都受老师的青睐,但是我们教师不能因为某某学生成绩好而偏心偏爱他,甚至做出不公平的决定。

2、教师要讲诚信。

“诚信”这词不只是适用于商品社会,也是教师要做到的。有些教师在向家长汇报学生情况时,会无意地把情况夸大或缩小;应承了学生某些事情,过后又不认帐;有时在学生面前和同事无所顾忌地乱扯„„这些微小的事儿都会让学生觉得,教师都可撒谎,我们怎么不可以呢?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尤为重要。这意味着,老师不仅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还应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

参考文献:

[1]马传张,张广节.浅析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08(08)

[2]堵惠娟,胡永萍.江西省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J]江苏教育学院学5报,2003(04)

[3]邱丽芬.浅论教师素养对中学生个性心理发展的影响[J].中等职业技术教育,2008(26)

[4]陈夏飞.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08(08)

[5]张明.成为合格教师: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6]刘闽阳.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学科渗透[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11)

[7]林崇德主编:《学习方法》,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8]傅道春编著:《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9]巴班斯基著:《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10]皮连生主编:《知识分类与目标导向教学理论与实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心理健康教育调查报告 篇二

1.1 老师的困惑

走进四中校门, 迎面是一个“良心”雕塑。在雕塑的底座上, 刻着“良心”二字, 下面刻着三行小字:“良心是反哺跪乳, 良心是结草衔环, 良心是敬业奉献”---这不正是四中的每位教育工作者兢兢业业、默默奉献的最好诠释吗?或许正是出于此种良心上的召唤, 老师们对学生的成长问题非常关注和敏感。当笔者坐下来与这些可爱的人交谈时, 隐隐地又可以觉察到他们对当前学生中存在的诸如网瘾、早恋、学习等方面的问题的诸多困惑。

1.2 学生的心灵独自

教室里埋头苦读的身影, 是那些“今天我为四中骄傲, 明天四中为我自豪”的莘莘学子们。他们倔强的外表下也有一颗鲜为人知的心。在前一阵曲师本科生与学生的心理对话中, 我们可以听到他们渴求被人理解、获得帮助, 渴求克服困难、走向成功的心声。有心理困惑者, 有学习困惑者, 他们有的撒谎去上网, 有的上课睡觉、走神, 有的对老师的话听不进去, 有的成绩不理想或总不见起色……这都是有原因的。这是一群朴实而又上进的学生, 是一群值得家长去爱、教师悉心去教导的学生。由于这个年龄阶段本身的特征, 学生处于自我认同与角色混乱、孤僻与自我放大, 成人化与心理不够成熟的矛盾冲突中, 教师只有认真细致地了解学生心理, 积极正确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成长, 才是真正的敬业。

1.3 冷清的心理辅导室

有问题, 就寻求解决。学校设有心理辅导室, 这是一个对学生成长甚至是老师专业素质提高有力的资源。据辅导室老师讲, 虽然作了一些宣传, 但来寻求指导的同学并不多。其原因可能是学生学习紧张, 没时间;或是对辅导室不知道或不了解;或是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 有的即使意识到了, 也不寻求指导。这样, 这个本来是学生心理的保健室, 成长的助推器的部门, 根本未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2 正确理解心理健康教育

2.1 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是指教育者运用多种途径和手段, 从学生心理实际出发, 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各个方面进行积极的教育和辅导, 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调节其心理机能, 开发其心理潜能, 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2.2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具体说来, 针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学习辅导、生活辅导、性格修养辅导和择业辅导四个方面 (引自:《论心理辅导与现代学校教育》) 。

3 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势在必行

3.1 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义

对学生来讲, 这是一个极富建设性的工作。对其心理困惑的理解和引导, 对其不良习惯的矫正, 对其优良品质的培养, 不仅当下有助于学生摆脱心理包袱, 更加积极、科学地投入学习, 更有助于其作为一个“人”的健康发展。对学校来说, 这更是一个巨大的提升。当前, 我们首要抓起的, 就是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 这一工作能为学校目标的实现提供持续的动力支持。学校的目标现在依托于学生的高考成绩, 而学生要想取得理想的高考成绩是因为他愿学、他会学, 这就需要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其次, 这一工作的积极开展能促进学校教学模式的优化。

3.2 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采取的一些措施

学校要逐步建立在校长领导下, 以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 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针对学校实际情况, 这里主要分三个方面来谈。 (1) 学校方面:增强认识, 加大对这一工作的宣传和支持力度。 (2) 在职辅导老师方面:加强自身理论知识的学习;多参加相关会议;借助各种手段加强宣传。 (3) 普通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搞好师生关系;加强自身心理、教育方面知识、技能的专业学习;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营造健康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等。

摘要:本文通过对教师的访谈和对学生的了解, 揭示了当前宁阳四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现状的策略。

3.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查 篇三

本文采用问卷形式对高职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试图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现状,寻求有效的健康教育路径,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管理提供一定的心理学依据。

为了保证研究的真实性,必须考虑样本的代表性。本次调查对象涉及某院校普通高职学生、五年一贯制学生、三·二分段学生,共发出问卷276份,回收问卷270份,回收率97.8%。其中10份问卷因数据严重缺损或明显不合调查要求而剔除,故有效问卷260份。采用SPSS10.0 for windows软件包进行数据的录入和处理。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学生压力和健康状况

调查显示,高职学生压力感偏高,只有5.8%的学生感觉压力轻微。这符合学生实际,因为进入大学后,一方面少了沉重的升学压力,另一方面仍然要面对学习、考试,包括各种等级证书甚至“专升本”考试,加之人际关系、经济消费、爱情与就业等也会让学生产生压力感。调查还显示,高职学生的自我感觉良好,普遍较为乐观,只有7.7%的学生认为自己不健康。

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调查显示,96.1%的高职学生能正确认识心理健康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只有极个别学生认为不太重要,没有学生认为不重要。48.6%的学生表示重视或较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但也有18.4%学生对自身心理健康不太重视或没在意。同时,49.4%的学生认为学校对学生不太关注甚至漠视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

学生对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调查显示,62.4%的学生认为心理问题主要是由自身的性格缺陷或缺乏心理保健的方法、技巧造成的。但也有37.6%的学生把导致自己心理问题的原因归为外界的社会环境。前者有利于他们改进、完善自身性格,寻找有效途径消除烦恼,另一方面又可能让他们把责任、失败全揽在自己身上,加重自身的心理负担;后者则容易让他们消极对待自己的心理问题。

困扰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

调查显示,学生的心理困扰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学习困难,有40.4%的学生反映学习对他们的心理困扰最大,这与职业学院学生基础差有很大的关系,其次是人际关系(23.8%)。加强学生学习、人际关系的辅导是当前迫切需要辅导的内容。同时家庭因素(包括家庭问题、经济拮据二者占21.1%)也是导致相当多的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恋爱问题和其他问题,如就业、学业前途也同样使相当一部分学生产生严重的心理困扰。

学生喜欢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调查显示,学生最喜欢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是个别辅导,占26.9%,其次是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占23.1%,再次是同伴的帮助,占21.2%,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课堂渗透,占12.7%,寻找亲友帮助的占11.7%。

学生喜欢的交流对象

调查显示,学生最喜欢的交流对象是朋友,占54.9%,说明朋友,特别是知心朋友,是学生排解心理压力、维护心理健康的最主要支柱。其次是同学、专业人士和亲友。最不喜欢的交流对象是班主任、辅导员和科任老师,仅占2.4%,这是值得教育界特别关注的问题,因为班主任本来应该是为学生排忧解难的,然而学生有心理烦恼却根本不想找老师。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结合访谈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老师的威严形象让学生畏惧,二是老师习惯性的说教和批评让学生厌烦,三是老师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和学生进行交流,四是部分老师的心理学素养低,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

学生自我排解心理压力的方式和主动性

调查显示,学生自我排解压力的最主要方式是转移注意力或顺其自然,让时间自然调整。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采用发泄、压抑的方式,如喝酒、睡觉、大哭大闹的方式来排解。在接受教育的主动性上,69%学生能主动接受教育,但也有31%学生被动等待别人的帮助。

提高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充实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应该以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和主要原因为依据,凸显针对性和个性化。调查显示,学生的主要问题是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偏执和焦虑等,引起的主要原因是学习困难、人际关系紧张、家庭影响、情感问题等。因而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侧重学习辅导、交往辅导、人格教育、情感调控、认识自我以及社会、家庭和他人的辅导。通过辅导,让每个学生都来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发挥主动性,并积极寻找途径减轻心理压力。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骨干队伍

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人,他们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这项工作对教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要求较高。特别是高校心理咨询者,来访者具有较高的自身素质,无形中对咨询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质不高,一方面会影响心理咨询效果,另一方面也影响心理咨询在大学生中的威信。因此,高职院校应尽快将当前的以兼职教师为主转变为以专职教师为主、专兼职结合的教育模式。严格规范、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努力实现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实践化和研究化。一方面成立由心理学领域专业人员组成的教师心理辅导队伍,举办讲座,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从事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等。另一方面,将热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德育课教师、学生工作干部、班主任、辅导员、学生等组织起来加以培训,使学生的问题得以及时的发现、解决。

完善健康教育的途径

调查发现,学生喜欢的心理健康教育依次是个别辅导、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同伴帮助、课堂渗透和亲友帮助等,因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应该是立体式多层次的。

建立心理辅导机构,加强学生的个别辅导。建立心理辅导机构是消除心理障碍、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如开设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咨询热线电话、咨询信箱、咨询网站等,让富有经验的心理辅导人员对高职学生发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疏导和矫正。同时学校应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讲座,训练学生自我疏导技能。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针对不同专业、年级、性别学生的心理问题类型,开设不同内容的主题实践活动,聘请心理专家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如“认识自我”“心与心相通”“建立和保持良好人际关系”“如何面对嫉妒“如何面对竞争”“如何面对爱情”“怎样适应社会”等主题实践活动。开展团体辅导和专门疏导技能的训练,使学生能相互帮助,共同成长。

4.心理健康教育调查报告 篇四

【考察报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考察报告 XX市心理健康教育考察组 二oo五年三月

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刻不容缓的社会问题,在校园生活中也日益凸显出来。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我市亟待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为此,市委、市政府、教育局高度重视此项工作。20xx年3月18日,市政府何炜副市长带队,由教育局杨红局长、张跃进副局长参加,包括市党办、政办成员和教育局有关科室人员组成的XX市心理健康教育考察团一行赴浙江省XX市、我省XX市考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考察团一行在当地教育局领导的陪同下,到实践经验丰富的学校听取介绍、参观校园、搜集资料,获得了一份份鲜活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受到了心灵启迪,开阔了教育视野。

浙江省XX市有78万人口,是一隶属于XX市的县级市。作为国务院批准的首批沿海经济开放城市,该市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经济发达,并且已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为浙江省“教育强市”。近几年来,该市以“学校试点探索,园区实验攻关,全市区域推进”为基本思路,大胆实践,取得了区域性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经验,形成“科研引路,行政搭桥,园区示范,区域推进”的心理健康教育园特色。其成功经验先后被《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浙江日报》、《中国教育报》所报道,受到教育部和中央教科所的领导及专家的充分肯定。概括起来,XX市的心理健康教育园区经验是:营造一种氛围,把握两条主线,做好三个落实,加强四个渗透,突出五个结合,抓好六个环节。即:全方位区域性整体推进主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对全体学生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和对少数心理障碍学生进行补救性心理辅导这两条主线;做好组织落实、计划落实和措施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到团队活动中、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和渗透到家庭教育中;全面教育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心理辅导教育与全体教师相结合、校内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与学校日常教育活动相结合;抓好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举办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设立热线电话和知心信箱、建立心理辅导室、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等。完善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运行机制,确保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高效运作;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模式,确保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质量;积累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经验,促进了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转变了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了教师教书育人的水平和能力;锤炼了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和知名度。XX市实验中学的“以辅导教师、专门渠道为‘精’,以全员参与、全面覆盖为‘气’,以课题引领、学术研究为‘神’,以校园文化、关注心灵为‘韵’”的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操作要领令人印象深刻。而春晖中学的“学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及“学校文化引领”的教育思想更让人难以忘怀。

XX市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早。早在20xx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时,该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已全面启动。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开始显现。该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受到了教育部督查组、省教育厅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该市各级领导重视,努力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拥有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在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为突破口,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搭建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平台;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其中,XX市金山路小学实施的“小学生性格优化教育”实验、铜陵十二中的“一体两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家长为两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路和十二项举措、铜陵二中的“语文学科教学研究学生心理方法”令人颇受启发,很有借鉴意义。特别是铜陵一中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夏冰作的个案处理的经验介绍令人深受感动,不能不让人为这位从教才两年的年轻女教师的专业素质、工作水平和敬业精神所折服,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建设起一支懂业务、爱钻研、肯奉献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是开展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所在。归纳XX市、XX市教育局及各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做法,主要经验有以下几点。

一、以师资培训为根本

狠抓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素质,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根本。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有健康的心理,必须掌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为此,他们十分重视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采取行政与科研相结合、长期与短期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等形式,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素质和水平。

一是抓干部队伍培训。XX市不定期选派分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去外地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学习。目前,XX市共有130名学校领导参加浙江教

【考察报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考察报告 XX市心理健康教育考察组 二oo五年三月

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刻不容缓的社会问题,在校园生活中也日益凸显出来。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我市亟待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为此,市委、市政府、教育局高度重视此项工作。20xx年3月18日,市政府何炜副市长带队,由教育局杨红局长、张跃进副局长参加,包括市党办、政办成员和教育局有关科室人员组成的XX市心理健康教育考察团一行赴浙江省XX市、我省XX市考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考察团一行在当地教育局领导的陪同下,到实践经验丰富的学校听取介绍、参观校园、搜集资料,获得了一份份鲜活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受到了心灵启迪,开阔了教育视野。

浙江省XX市有78万人口,是一隶属于XX市的县级市。作为国务院批准的首批沿海经济开放城市,该市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经济发达,并且已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为浙江省“教育强市”。近几年来,该市以“学校试点探索,园区实验攻关,全市区域推进”为基本思路,大胆实践,取得了区域性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经验,形成“科研引路,行政搭桥,园区示范,区域推进”的心理健康教育园特色。其成功经验先后被《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浙江日报》、《中国教育报》所报道,受到教育部和中央教科所的领导及专家的充分肯定。概括起来,XX市的心理健康教育园区经验是:营造一种氛围,把握两条主线,做好三个落实,加强四个渗透,突出五个结合,抓好六个环节。即:全方位区域性整体推进主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对全体学生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和对少数心理障碍学生进行补救性心理辅导这两条主线;做好组织落实、计划落实和措施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到团队活动中、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和渗透到家庭教育中;全面教育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心理辅导教育与全体教师相结合、校内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与学校日常教育活动相结合;抓好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举办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设立热线电话和知心信箱、建立心理辅导室、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等。完善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运行机制,确保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高效运作;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模式,确保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质量;积累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经验,促进了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转变了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了教师教书育人的水平和能力;锤炼了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和知名度。XX市实验中学的“以辅导教师、专门渠道为‘精’,以全员参与、全面覆盖为‘气’,以课题引领、学术研究为‘神’,以校园文化、关注心灵为‘韵’”的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操作要领令人印象深刻。而春晖中学的“学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及“学校文化引领”的教育思想更让人难以忘怀。

XX市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早。早在20xx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时,该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已全面启动。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开始显现。该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受到了教育部督查组、省教育厅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该市各级领导重视,努力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拥有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在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为突破口,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搭建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平台;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其中,XX市金山路小学实施的“小学生性格优化教育”实验、铜陵十二中的“一体两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家长为两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路和十二项举措、铜陵二中的“语文学科教学研究学生心理方法”令人颇受启发,很有借鉴意义。特别是铜陵一中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夏冰作的个案处理的经验介绍令人深受感动,不能不让人为这位从教才两年的年轻女教师的专业素质、工作水平和敬业精神所折服,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建设起一支懂业务、爱钻研、肯奉献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是开展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所在。归纳XX市、XX市教育局及各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做法,主要经验有以下几点。

一、以师资培训为根本

狠抓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素质,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根本。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有健康的心理,必须掌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为此,他们十分重视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采取行政与科研相结合、长期与短期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等形式,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素质和水平。

一是抓干部队伍培训。XX市不定期选派分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去外地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学习。目前,XX市共有130名学校领导参加浙江教

科院组织的“浙江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区域推进研讨会”、省教育厅举办的“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和“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XX市选派学校领导到XX市学校挂职锻炼,接受先进教育理念。通过培训,使学校领导能够率先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心理学理论,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技巧和方法,从而有效指导本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二是抓专业教师培训。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请大学和教科院心理学专家教授分别对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政教团队干部、班主任等骨干教师作专题讲座和辅导报告。经XX市教育局和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批准XX市为培训教师颁发省心理健康教育资格证书及省心理健康教育资格上岗(试用)证书。在省教科院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的支持下,XX市教体局于20xx年3月以来先后举办了三期“XX市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班”,培训期间邀请了专家和大学、教科院的教授及心理学专业老师任教,培训班分七个专题,总课时为120学时,通过理论知识的书面考试、操作技巧的角色扮演、课堂研讨和论文交流等三方面考核。四百多名教师取得了《XX市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合格证书》。XX市部分学校直接从大学选聘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毕业生任教,市教研室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应该说,两市均已初步形成了一支较为稳定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队伍。三是抓教师全员培训。利用节假日和暑期继续教育,不定期请省内外心理学专家给全体中小学教师作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不断更新全体教师的育人观念,提高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探索研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教育方法和途径,增加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觉性。20xx年1月,XX市教体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知识培训考核工作的通知》,规定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分管领导、政教团队干部、班主任、思想政治课教师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参加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和自学考试,20xx年前完成全体教师的基础知识培训及考核,本项培训及考核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的范畴。根据要求,全市首批有1470名教师已参加《人际关系心理学》、《心理咨询与辅导》两门课程的自学考试,全市6000多名教师参加了第一轮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知识培训,有力地促进了教师队伍心理健康教育素质的提高,从而使农村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可行性和广泛性。

二、以模式探索为手段

农村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关键在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效果,使心理健康教育富有实效。近年来,XX市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质量上,作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一是创设活动课教育模式。各学校在全面了解、研究学生心理现状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以“活动课为载体,全面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模式。在模式运作过程中,学校先对学生中可能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归类、列出序号,再对教师进行全面的培训,并对以活动课为载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形式进行开发性研究。在研究完善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学校、不同师资、不同学生及不同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在实践中摸索并完善“活动式”、“诱导式”、“情境式”、“体验式”、“聊天式”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模式,改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方法,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结构,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质量,初步形成了教师辅导、学生组织、专家点拨等活动课形式。针对有的学校缺乏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实际,他们一方面引入北京、上海、浙江等地编写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一方面组织教师进行学习与培训,通常在课前由教师确定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内容与目标,师生共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过程的设计,通过大量的观摩与大讨论,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与水平。二是创设心育活动载体。选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和开展心理辅导作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切入口,先后举行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观摩、活动课优秀教案评选、优秀论文评比和心理辅导现场会等活动。通过开设的活动课观摩和全市活动课优秀教案评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向现代化和高质量方向顺利发展。园区各中小学和试点学校都普遍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有的设在晨会课,有的设在班队活动,也有的专门开设心理辅导课,但都是以活动的形式将所传授的心理知识富于活动之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设的活动课观摩和全市活动课优秀教案评选,全面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掘学校每项工作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有目的有意识地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管理育人、教育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全过程之中。

三是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中心。XX市是浙江省首个“校校通”县市。他们积极依靠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育活动,加强中小学生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切实解决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带有共性的心理问题。为充分发挥现有学校风格资源的优

势,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新模式的探索,大胆开发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心育网。“心育”网站共有六大主模块:心育课堂、心育论坛、心海拾贝、心语亭、百宝箱和知心屋。“知心屋”里设有“学生在线”与“家长在线”两个分模块,学生和家长可以通过热线进行心理咨询,寻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辅导和帮助,它就像一座“心桥”,使学生和家长、学生和老师间心心相连。XX市和XX市不少学校开设热线电话、知心信箱、或网上“qq聊天室”打进学生心灵,解决学生中存在的普遍性心理困扰、常见的心理障碍、自卑倾向、学生孤独倾向、人际冲突等问题,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活动。学校根据不同学生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通过热线电话的开通、心理信箱的设立和“知心小屋”的互动交流进一步沟通了感情、增强了自信,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更有实效。铜陵一中校长介绍,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夏老师充分施展“真情倾诉”的技巧,挽救了不少心理问题学生,堪称校园的“排雷专家”。

三、以园区示范为龙头

XX市心理健康教育园区,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大胆探索实践,初步形成了心理健康教育区域优势和园区特色,为全市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积累了成功经验。

一是典型示范,以点带面。确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区域性整体推进策略研究》为XX市心理健康教育园区实验总课题,在总课题下各实验学校和成员单位分设32个子课题,同时把科研、教育教学实践与行政推动结合起来,边研究边推进,及时总结经验,充分发挥示范实验学校典型引路的作用,探索最优化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二是加强合作,纵横联动。园区和各实验学校在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基础上,确定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充分体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阶段性、层次性。由于学生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因此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各学段、各年级之间都特别注意衔接,小学、初中、高中加强纵向联合。同时各学段的学校之间也注重横向联合,加强协作研究,经常进行经验交流,并实行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园区坚持每月一次在各实验学校轮流召开的实验工作小组例会制度,会上认真交流各校前段工作情况,学习和探求心理学理论知识,共同探讨工作中的客观规律,并实地考察调查该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通过抓好宣传教育、举办专题讲座、开展观摩活动等环节,形成了充分体现各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园区。各校开辟的“心灵桥”广播专栏、“快乐星星索”电视节目等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和支持。园区内其他学校积极效仿,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阵地建设,并指导帮助全市其他农村中小学创设心理健康教育载体,切实提高全市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借鉴外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经验,结合XX市教育现状,我们认为我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与研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问题:一,在思想上,所有的学校必须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纠正某些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没有摆到足够重视位置的偏向;二,在工作上,要通过典型示范,以点带面,区域推进,促使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均衡发展,克服城乡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平衡性;三,在师资格培训上,在采取骨干教师专业培训与全员培训相结合,专门培训与短期学习相结合,正规培训和校本辅导相结合,努力培养一支适应现代教育需要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

5.心理健康教育调查报告 篇五

一、前言。

近年来,教育部门开始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人们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当今社会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其主要表现为无法承受学业的压力造成了情绪困扰,还有到学校学习,环境的突然改变使得学生难以适应。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由于心理健康问题长期得不到疏导,不能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引导措施,往往会诱发一些心理问题,有些学生甚至由此产生严重的心理和生理疾患。因此,为了农村小学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必须来研究农村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农村小学生人际交往问题明显,农村小学生有比较明显的人际交往焦虑,表现在交往上有自卑倾向,人际交往能力欠缺。他们有心事不愿意倾诉的比例较高,和教师交往不够主动,惧怕家长。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农村小学生家庭文化生活比较贫乏,家庭教育能力匮乏,有的家长还存在重男轻女思想。由于大多数家长自身文化水平和经济水平都比较低,很难辅导孩子的作业,当孩子犯错误时,要么放任不管,要么一顿打骂,因此在孩子的心理产生厌学等情绪。

二、调查方法。

(一)对象

这次学生基本情况及心理发展状况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为了保证调查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我们严格遵循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问卷方式进行。在调查中,共抽查了四至六年级学生,共抽取60人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有效样本为58人,男生30人,女生28人。

(二)方法

我们从学习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对农村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该量表由六个内容量表构成,。六个内容量表的总分表示个人焦虑的一般倾向, 根据各内容量表的结果, 诊断出个体在某一方面的问题倾向。6个内容量表的标准分相加为总标准分,大于65分,则需要接受心理辅导。分别看6个内容量表的标准分,如果标准分在8分以上,需要接受心理辅导。调查时让被试者按要求回答,对每一个项目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评定。

三、调查结果。

(一)结果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情况: 按心理健康测验总分评定,58名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为1.38%。各种心理健康问题总检出率非常高,其中对学习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各因子检出率分别为5.49%、5.12%、2.35%、3.54%、5.91%、40%。心理健康问题以冲动倾向检出率最高。值得注意的是从整体上看,农村女生的心理问题多于男生,这可能与女生受过度保护有关。

从调查结果中还发现,农村学校突出的心理问题是“冲动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应制订有针对性的有关措施进行群体心理教育和心理辅导。

(二)讨论

此次农村心理健康检查结果显示,小学生总标准分的平均值为正常范围,但学生在各种心理健康问题总检出率非常高。说明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但还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农村学校的小学生主要存在以下一些心理健康问题。最突出的是行为冲动, 我行我素。二是学习障碍,缺乏自信心、上进心。三是人际关系障碍,胆小害羞, 交往、合作能力差。四是自我意识障碍,逃避困难依赖性强, 承受能力差, 意志力不强。除了这些还有为人处世较敏感、躯体化障碍等等心理问题。

四、农村小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小学生正处于各种从幼稚逐渐趋向成熟的过渡期, 在他们成长过程中, 由于家庭、学校、社会向他们提出的各种要求往往高于他们现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他们在解决或实现这些过高要求的同时, 也使得心理冲突、心理矛盾随之出现, 这些冲突和矛盾就成为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一)家庭环境的影响

农村学生整个小学阶段都在家中住宿,家庭生活环境, 父母长辈的兴趣爱好、行为品德、文化素养等等, 都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发展。但仍有相当多的农村家庭刚解决了温饱问题,甚至还有一部分家庭仍然相当贫困,因此在农村地区,出现了明显的一些现象:一方面是外出打工的家长多,对孩子的成长无法辅导,这些打工者的孩子大部分留在了农村家里。有些孩子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有的则单独在家。他们得不到父母的温暖,更得不到父母的指导教育。时间一长,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差的孩子们,生活上放任自流,自然不可能认真对待学习;另一方面是大多数的家长都没有上过学,文化水平不高,对孩子的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无力辅导孩子的成长。同时,农村家长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也是不争的事实。一些家长对子女爱得过分、照顾过度、期望过

高,也有少数学生父母离异,使孩子心灵受到极大伤害,这是造成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二)教育教学方式的影响

广大农村学校由于改革的滞后、教育手段的落后,仍在搞应试教育。学校都是以教学成绩作为对教师考核的准绳, 教师就把这种考核手段直接转嫁给了学生。他们在教学中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老师之间相互竞争容易造成恶性竞争,造成学生学习紧张, 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以至于产生厌学、逃学甚至对抗情绪,这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所以,教师素质问题也是影响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重要的因素。在农村学校特别是村子比较小且比较穷的学校, 有许多教师都是半边农半边教学的,教师研究教学方面的时间不多,导致教学方式落后,教学内容老化,为达到学校的考核要求,他们在教学中也只有采取过去的老一套。有时不免产生一些烦燥情绪, 使用一些轻率、粗暴、过激等手段。教师的心理状态、个人素质、人格力量等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社会环境的影响

农村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一是农村里往往残留一些不良风气如赌博、偷盗、打架、骂人等的不良习俗。小学生正好是处于对任何事情都有好奇心的时期,在大人的影响下,也会偷偷摸摸地尝试。二是“读书无用论”的影响,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的思潮比较泛滥。由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打工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不读书也照样能挣大钱的舆论在农村中流行。又由于近年来机构改革, 不少人员下岗, 学校毕业的学生就业机会少等等。三是网络的因素,网吧在农村越来越多,农村的网吧管理不良,家长对网络知识的贫乏,常常会发生因网络而引发的农村学生偷窃、离家出走、失踪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五、总结与建议。

总之,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我们应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否健康直接关系到个人的发展。关注孩子早期成长环境,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已成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今天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对素质教育的新课题,教育的终极是培养发展性人才、创造性人才,这不仅仅是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就可以完成的,我们还应该重视他们的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让他们在宽松愉悦的教育氛围中健康成长。解决农村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研究通过此次对农村小学生心理行为的现状调查、成因分析,研究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一)家长应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品德修养

家长要多多与孩子进行感情交流,就算是因为家境原因家长到外地打工,他们也要多于孩子们通电话,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 解决心理矛盾,最好是能把他们带在身边。避免孩子受不健康现象的影响。家长对自己的孩子的期望值不宜太高,对孩子的要求要切合实际,事实求是的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以免造成子女的心理压力, 但也不能任其自然发展,要严格管教, 加强对孩子进行正面引导。家长除了在物质生活上关心他们外,更多地要关心他们的学习、身体、思想和心理等情况。

(二)加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要根据农村小学生年龄和身心特征,转变教育观念制定出适合农村学生教学的方式,加强学校常规教育,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

1、学校要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观,培养会学习的学生。要求教师充分领悟新课程精神,实施新课程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过程,重体验,重方法,培养乐学会学的学生。

2、学校要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加速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的进程。

3、学校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活动,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学校要经常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研讨会和学术交流。

4、加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和氛围,重视环境育人。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健康心理可产生深远的的影响,优良的校风、班风、学风对学生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会对学生的心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力,从而起到一种正面的引导作用。

(三)周围环境的改善

良好的社会环境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当地政府和村委要加大社会不良风气的打击力度,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给学生一个健康、祥和、良好的社会环境。良好的社会环境对维护和增进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有很大的帮助。

6.心理健康教育自查报告 篇六

一、加强多心理健康工作的领导

一)建立心理健康组织机构

为了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科学、有效,我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组,并明确了组长、副组长和委员的职责。

二)落实责任,分工明确

我校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分工明确,明确了每个人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

我们加强健康教育、心理辅导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从事心理教育工作的理论水平和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我们还以班主任为骨干,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和辅导,并开设心理信箱和建立心理咨询室。此外,我们还有三名兼职心理辅导教师,积极开展个别辅导,指导广大学生做好心理调适工作。同时,我们还利用家长学校的辅导时间,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和辅导,多方面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建设

我们认真贯彻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精神,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结合实际,渗透到德育工作中去。为此,我们提供完善的心育制度作为保障,形成从相关管理部门到心育教师到班主任老师等一套系统的规范管理制度。

我们的做法是:

1、每学期初根据学校领导干部的工作调整,明确心理健康教育领导组,完善我校教育心理研究室组织机构。要求贯彻落实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文件,提高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2、学期初召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总结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经验,我校教育心理研究室主任xx对下个阶段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总体部署,提出了十项具体要求。

3、期初明确心理咨询室建设方案并研究制定各项相关制度。

4、我们将跟踪上半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进一步落实会议要求,以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期末我们将对本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总结和反馈。

四、加强心理健康科研工作

1、我们需要加强理论研究,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只有提高了教师的理论素养,才能够对学生产生正确的积极影响。

学校可以利用教师继续教育的机会,选择一些理论书籍和相关杂志供老师借阅,并邀请专家给老师们进行专题讲座。

2、我们需要在教师中普及心理卫生知识。教师必须成为学生心理保健的专家,这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该多取经验之谈,加强自我修养,关注心理卫生知识,及时发现并引导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

3、我们需要开展针对教师的心理咨询活动。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是软环境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心理健康的`老师能够营造和谐温馨的氛围,使学生感受到轻松愉快的氛围。相反,心理不健康的教师会直接危害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应该重视对老师的心理健康进行咨询活动,了解老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疗治教师的心理。

4、我们需要重视优良校风、班风的建设。营造平等民主的心理氛围。学校大力提倡学术民主、教学相长,鼓励教师和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向挑战,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师生关系既为师长,又为朋友;既是领导,又是同志。学校要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个老师和同学。倡导团结、合作、互助精神。一个积极健康向上、团结合作互助的才是有战斗力的集体。一个学校形成了上下一致、互尊互爱、互帮互助、精诚合作的校风班风,那么,学生也就会形成与之相应的心理品质。学校和班主任、老师都要在这方面作出努力。

5、我们的广播站每周四有一期《心灵驿站》栏目,心理老师为播音员提供稿件,已播出《自信的力量》、《轻松迎考》等内容。这种形式听众众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7.心理健康教育调查报告 篇七

本文以晋城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对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现状进行了相关调查研究,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反思及建议,以期能够引起相关学校、家长及社会对高职生的高度关注,有的放矢地为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格完善教育提供相关参考。

二、研究方法

1. 被试对象。

选取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共4488人作为被试对象。测评后剔除无效被试对象, 有效被试对象共计4038人。

2. 研究工具。

选取北京科凡软件公司的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信度、效度良好。

3. 研究程序。

测试时严格按照既定施测程序分班分批进行测量,发放问卷4488份,最后获得有效问卷4038份。研究结果用SPSS10.0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三、研究结果

1. 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总析。

经统计,4038名被测学生中有416人得分超过160分,被检出心理健康处于亚健康状态,总检出率达10.2%;其中有3.3%的学生得分在200分以上,可能存在较重心理问题。(见表1)

2. 高职生SCL-90各因子项得分情况。

总体看来,单项因子在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偏执等方面显示较高比率,其中强迫症状和人际敏感项超标率领先。

3. 高职学生与正常成人SCL-90测试各因子分的常模比较。

由上表可见,除去恐怖项因子,其余八项因子的平均得分均低于我国正常成人的常模分值。

4. 高职生城乡、男女各维度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对参测学生进行性别间显著性差异比较,可见,高职院校男女生间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差异(p<.005),总体上看男生亚健康比例高于女生。

进一步对被测学生进行城乡间显著性差异比较,结果可见,高职生城乡间心理健康状况不存在显著差异(p>.05),但从其总分平均数和各因子间比较来看,乡村学生亚健康比例略高于城市学生。(见表5)

四、结论

通过调查、研究,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亚健康比率低于全国大学生的亚健康比率,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高职生在强迫倾向及人际交往方面存在较高比例的心理问题;抑郁、偏执、敌对等人格因素方面仅次于强迫倾向和人际交往,成为应引起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关注的共性心理问题;高职院校男女生间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差异,总体上看男生亚健康比例高于女生,城市男生尤为显著;高职生城乡间心理健康状况不存在显著差异。

五、分析讨论

高职生总体心理亚健康检出率低于全国高校大学生亚健康的平均比率,这说明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整体上还是较为乐观的。高职生存在心理问题比例较高的单项因子依次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因子,其次是抑郁、偏执、敌对等因子。据此笔者试做以下几方面的相关分析。

1. 强迫症状或强迫倾向是高职生存在问题比例最高的单项因子。

目前,强迫倾向已经被列入严重影响都市人群生活质量的四大精神障碍之一,成为21世纪精神心理疾病研究的重点。可见,本次测查结果是符合当今社会的心理健康现状的。

2. 人际敏感是高职院校学生存在问题较高的单项因子,人际关系是引发心理问题的主要诱因。

不论哪个维度,都一致性地在人际敏感方面显示出较高的问题检出率。高职生入学后一般不存在学业压力,人际交往明显上升为他们生活的主题,而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是因之前较少受到引导造成的。

3. 抑郁、偏执、敌对等单项因子也是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较高的因子,表明高职院校部分学生在人格因素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这提示我们应注重提高高职生对人格因素的相关认知,注重引导学生提高对自我思维、行为、性格等的自我调控能力。

4. 高职院校男生(特别是城市籍)的心理健康状况应引起一定的关注。

研究显示,城市男女间心理健康差异显著,男高于女;而乡村两性间则不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基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城市男较城市女被寄予了更多期待,更可能产生较高心理压力;而农村则相对弱些。

六、教育对策

1. 依托各高职院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心理教研室,关注高职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主要共性问题。

利用好课堂这一集中而高效的教育平台,尽可能地在高职院校普及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公选或必选课程。针对存在的问题有侧重地搞好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工作和普及工作。聘请相关专家、依托本校专职心理教师开展专题知识讲座。搞好个案咨询,注重发挥心理健康协会、联络员等同辈群体的影响力量。依托各班班主任细致耐心地做好常规教育管理工作。

2. 结合各高职学院学生的实际情况,多渠道地对高职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要加强德育,注重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倚重丰富而有针对性的校园文化活动,激发不同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其有“东方不亮西方亮”之感。逐步进行教育教学的相关改革和研究,了解高职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激发不同学业层次高职生的学习动机,增强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改革学业成绩的评定与奖励办法,将高职生“不想学习”的现状改变为“主动规划”的状态。

8.心理健康教育调查报告 篇八

【关键词】高职院校 心理健康教育 需求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9-0207-0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受到社会和高校的广泛关注和重视。2002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教社政厅[2002]3号文)要求“各高校应创造条件,为大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专题讲座、报告等”[1],但由于高职院校在心理健康方面师资薄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为了进一步了解高职院校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和态度,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依据,我们对某职业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求与态度进行了调查分析。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重庆某职业技术学院各年级学生,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样本400人,收回有效问卷383份。其中男生310人,女生73人。

1.2 研究方法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求调查问卷》。问卷包括2部分内容:对常见心理问题辅导的需求情况;对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需求及满意度。每个调查对象独立完成问卷,对问卷进行筛选后,应用SPSS17.0软件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对心理问题的辅导需求的总体状况分析

通过对调查数据分析可知,该校大学生对常见心理问题辅导的总体需求比较一般,平均值为2.71(问卷采取1-5五点计分,3分为理论中值,均分低于3分)。如学习心理方面辅导、人际交往辅导都表现出较低的需求,但在就业心理辅导方面,需求度均值超过了3分。

就业心理辅导需求方面,该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最希望得到帮助解决的问题依次是:就业心理调适(均值为3.1)、择业观念(均值为3.06)、职业选择(均值为3.04)。这可能与高职院校进行的是职业教育,重点培养的是职业技能,所以学生们对自己未来的就业问题特别关心有关。从这个方面,也可以看出学生对自己将来发展的迷茫焦虑感。

2.2 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需求状况分析

在对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需求的调查中,46.21%的大学生希望在实践活动中进行,这一现象表明采用活动体验式的教学形式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容易让学生感兴趣,乐于接受,学生参与度高。在所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最受同学喜欢的教育形式排序依次为实践活动(46.21%)、讲座(43.86%)、个别心理咨询(40.73)、书籍阅读(34.2%)、团体心理辅导(24.8%)。

在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方面,53.26%的大学生倾向于同学之间的传递与交流。这一数据启示我们要加强班级的心理委员建设和朋辈心理辅导建设。同学之间容易敞开心扉,拉近心理距离,建立起彼此信任、支持的关系。学生遇到问题或困惑,第一倾诉对象更多的是同学。

在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46.74%的学生喜欢讨论式的教学活动,44.39%的学生喜欢通过角色扮演的教学形式了解并接受心理健康教育。43.34%的学生能接受讲授式的教学安排。这是符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规律的。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丰富多种教学方式的前提下,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学会思考,学会了解自我,做好自我心理健康保健工作。

在直接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愿中,60.57%的同学表示愿意参与。参与的途径主要是心理健康类活动(64.66%),课堂听讲(45.26%),而愿意担任班级心理委员比例较少,只有16.38%。这可能是由于大家对心理委员的了解不够,不清楚它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有关。这也启示我们要加强班级心理委员制度的建设,注重对心理委员业务知识的培养,缓解大学生对朋辈辅导的需求与大学生参与心理互助意愿之间的矛盾。

3 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高职院校大学生对心理辅导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就业心理辅导方面。就业与择业成为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产生压力的最大因素可能的原因是:不太理想的学校层次、大部分来自农村的生源状况,以及当下严峻的就业形势可能使他们承受了较大的就业压力[2]。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当前大学生喜欢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是通过实践活动的形式展开的。但能否取得好的效果,最终取决于学生参与程度的高低。学生参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意愿还是比较强烈的(60.57%),这说明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还是持比较开放、接纳的态度。为了满意学生的需求,学校应该创造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当学生遇到困惑后优先倾诉的对象是同学,在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方面学生也比较容易接受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获得的信息(53.26%)。因此我们可以在高职院校加强心理委员队伍的建设,让心理委员队伍发挥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朋辈互助、心理危机干预的作用。可以依托心理委员这支队伍开展各种形式,各种层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老师了解、掌握广大同学的心理状态,能及时满足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需求[3]。

参考文献:

[1]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教社政厅[2002]3一号,2002

[2]施光荣,许辉.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湖南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时空,2013(7):134-137

上一篇:思政课程质量报告下一篇:健康小常识(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