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精选8篇)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 篇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一个新思想是要全党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三个自信”既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未来中国的发展充满信心。坚定“三个自信”是全面把握十八大精神的理论前提,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关键词: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中共十八大政治报告提出了三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用胡在报告中的话说:“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三个自信是中国共产党在91年来发展的光辉历程中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在前进的过程中坚定的道路方向,理论的不断完善和创新以及制度的坚持和完善,这笔财富不能丢,更加需要党和人民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我们要始终以高度的道路自觉、理论自觉和制度自觉,把握时代脉搏、顺应人民期待,勇于实践、敢于变革、善于创新,不懈探索和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始终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以高度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1]
自信源于自觉,自觉铸就自信。十八大报告指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这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高度自觉。高度自觉铸就高度自信。将高度自觉意识与强烈自信精神统一起来,是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内在要求。道路自觉铸就道路自信。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之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只有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才能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高度自觉,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高度自信。
一个政党是否具有高度的理论自觉,是一个政党是否成熟、是否有生命力的重要标志。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用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重视理论建设,坚持以高度的理论自觉不断总结经验,在创造性地回答实践和时代提出新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2]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理论自信。
自信源于创新,创新引领自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其形成发展的历程是一个不断超越既有理论和实践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新见解、开拓新领域、创造新事物的过程。创新铸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也构成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源泉。十八大报告提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包括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进改革开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社会和谐等,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迫切愿望。[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人民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一起来,在新形势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民的福祉,自然会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正是有了人民的全力支持和真心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这是我们党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力量所在。
自信源自人民的信任。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更好地造福人民。9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坚定不移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是党和人民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更是人民对党的信任与重托。对人民负责、不负人民重托的高度责任感更加坚定了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坚定“三个自信”的本质在于道路、理论、制度本身的与时俱进发展,党的十八大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三者的统一,一方面是毫不动摇坚持,同时也是与时俱进发展。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从根本上揭示了“三个自信”所以能够坚定的深层原因。
毫不动摇坚持是“三个自信”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有了我们对道路、理论、制度的自信,才能够在实践中毫不动摇地坚持。邓小平在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是30多年前,邓小平通过总结历史经验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正是这一自信,30多年来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从来没有动摇过。今天,我们30多年毫不动摇坚持所取得的中国发展的巨大成就,更加坚定了我们的自信。[4]实践中毫不动摇坚持和对道路、理论、制度的自信互为条件,相互促进,共同落实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与时俱进发展是“三个自信”的思想依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自信,根本在于它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丰富。无论是道路、理论还是制度都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发展创新,如果停滞了就没有生命力。与时俱进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质,同时也是道路、制度发展的客观规律。我们在实践中坚持推进改革开放,把改革开放看成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在实践中我们的道路、理论、制度不断根据实际的变化与时俱进地发展变化,这就是我们坚定“三个自信”的思想依据。[5]
参考文献:
[1] 荣开明.论“三个自信”的内涵、依据和前景[J].学习与实践.2013(03)[2] 周毅之.大国崛起的应有自信——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3] 尹从国.“三个自信”: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2(05)[4] 杨金海.党的十八大报告解读之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J].兵团建设.2012(22 [5] 周慧艳,肖照青.论民族复兴思想[J].青年思想家.2004(01)
政治作业
题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 篇二
一、坚定道路自信的依据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道路自信。而这种自信并不是盲目的, 是有其依据与来源的。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已经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无比正确性。
回顾历史, 近代中国积贫积弱、内忧外患, 既没有自尊, 更谈不上自信;新中国成立后, 虽然我们站起来了, 但远没有富起来、强起来, 而且由于文革浩劫, 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 也没有自信的资本。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 我们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以来, 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都得到了稳步的发展。另外, 我国举办的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取得的巨大成功、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的出色表现, 都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势。
“中国道路”创造的“中国奇迹”令世界惊叹。改革开放的实践表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成功的选择, 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科学道路, 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幸福安康的正确道路。正确道路的选择为未来发展开辟了一条宽阔的阳光大道, 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基础。对此, 我们必须深化认识, 坚定道路自信, 始终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 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 才能逐步解决面临的各种矛盾和困难, 满怀豪情地推进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事业, 迎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二、坚定理论自信的依据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十八大又进一步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这一理论体系本身所具有的优越性以及在实践的不断检验下所带来的一系列成就, 无疑成为要坚定理论自信的重要原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具有丰富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三者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三大基本问题展开, 足以体现其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系统完整的特点,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伟大成果。二是特色鲜明。这个理论体系最鲜明的特色就是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三是具有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特点。一脉相承体现在三者都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并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线, 都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与时俱进则体现在三者用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新思想新观点, 在不同时期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勃勃生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经过实践检验而被证明的正确理论。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 从根本上来源于其科学性与真理性。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每前进一步, 都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 同时也是对科学理论真理性的有力检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 正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正确指引下, 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 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起来, 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升起来, 因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
三、坚定制度自信的依据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党和人民多年来奋斗、创造和积累的三大成就之一, 进一步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十八大对这个制度作出的科学总结和充分肯定, 集中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上, 进而解释了坚定制度自信的依据与来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优势, 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符合中国国情、切合实际。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和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 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既切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际, 又符合我国国情、适合现实需要, 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保障民主, 又体现集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仅体现了党的领导地位和国家政权性质, 而且坚持国家和基层两个层面民主制度的有机结合。这样既确保人民民主权利, 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又体现党和国家的集中统一意志, 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可以在最大限度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激发活力、规范秩序, 在提高效率的同时更加注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有利于保障人民主体地位, 尊重人民首创精神, 促进社会和谐, 促进共同富裕, 最大限度地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
因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生态永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对于这样一套符合国情、切实有效、具有鲜明特色和优势的制度体系, 我们应该引以为豪, 充满自信。
四、结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制度构成的“三位一体”结构, 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合乎人民群众利益, 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 已经实现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党建推进的良好发展局面。
与此同时, 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依然突出。我们应当保持高度的理性自觉与清醒, 切实做到成绩面前不自负, 困难面前不气馁, 艰苦奋斗、勇于拼搏、开拓进取、自信坚定, 以“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精神鼓舞自己、激励自己、超越自己, 实现党和人民伟大事业的科学发展。将心理上的自信、思想上的坚定转化为行动上的自觉, 在与时俱进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这样, 才能自觉坚定“三个自信”, 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不懈进取和自我革新中日臻完善, 才能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 篇三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中图分类号:D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2-0045-01
一、“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提出
(一)“三个自信”是对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形成的高度革命自信优良传统的继承。对党的基本理论和实践保持高度的自信,是党的优良传统,正是凭借这份自信,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历经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创建了新中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从而结束了近代以来中国内忧外患,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这份在长期革命实践中确立起来的坚定革命自信,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并以文化基因的形式深深嵌入到党和人民的血液中,成为中国新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三个自信”是对中国共产党人接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验的理论升华。自信源自于成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充分证明,我们走过的道路、形成的理论、确立的制度是正确的。“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多年来,党在治国理政中所积累的经验的科学总结,又是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三)“三个自信”是理性应对当前国际国内复杂形势的迫切需要。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国内改革发展也进入攻坚阶段,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
从世界范围来看,虽然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是,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这些都考验着中国共产党处理和化解世界危机的智慧和胆量。
从国内发展来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前进的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对执政党治国理政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中国共产党自身来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外部环境的考验将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面前,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增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任务更加繁重、更为紧迫。
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深刻内涵
(一)道路自信。所谓“道路自信”,是指中国共产党对自己所选择发展道路的充分肯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一百多年历史证明了的真理。坚定道路自信,就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理论自信。所谓“理论自信”,是指中国共产党对自身理论创新价值的充分肯定。理论是对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是由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概念、原理组成的观点体系。坚定理论自信,就是既要毫不动摇地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要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制度自信。所谓“制度自信”,是指中国共产党对自身制度设计及其优越性的充分肯定。坚定制度自信,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多党轮流执政、“三权分立”、两院制等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自觉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三、坚持“三个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一)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新型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显示其强大的优越性,就是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我们应该不断增加知识积累,提高自身的技术和研发水平,鼓励科技创新,让科技创新成果成为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二)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政治生活。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社会政治改革也如火如荼的进行着,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改革以增强社会主义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目标。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有权利、有义务积极投身社会的政治社会中去,实行有效的民主监督,从而保障公民的切实利益,对“公权力”实施有效的监督。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听证会,民主协商都将成为我们政治参与的有效途径。
(三)树立积极健康的文化价值观。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我们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杜勒斯的预言在苏东地区的应验,给我以重要的警示作用。正确的文化价值观不是要全盘否认西方的价值理论,我们不能否认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对社会生产力,竞争机制的促进作用。中国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可以与西方的文化价值观相互借鉴。我们应该吸收西方文化的优秀成果,利用其理论营养和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是社会主义的文化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6,12-13,13.
[2]饶银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6-1.
[3]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R].北京.2011-7-1.
[4]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6,12-13,13.
作者简介:
袁玥(1992—),女,汉,安微阜阳人,辽宁大学。2014级法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刘荣辉(1989—),女,汉,河北唐山人,辽宁大学。2014级法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 篇四
主义制度三者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总体性概念,它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统率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位一体”的有机统一整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分别立足于政治、实践、理论、制度规范等领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作的整体诠释,就其功能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 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拓和奠基之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提,作为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加以阐述,形成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旗帜统领下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框架,为我们从整体和学理上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一个崭新视角。一、三者的内在共性
第一,世界观、方法论一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都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都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自身的理论基础,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都遵循科学社会主义关于理想与现实相统一,即党的最高纲领与党的最低纲领相统一的基本原理,都始终根植于、立足于代表人民利益的政治立场,都遵循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世界观和方法论层面的一致性决定了三个概念的内在本质属性和价值取向,也是三者能够相互贯通、形成统一整体的根本依据所在。
第二,目标指向一致。无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还是制度,三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指向,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充分调动广大人民发展社会主义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巩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指向的一致性,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重维度具有共同的努力方向和目标指向,避免中国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曾经出现的理论和实践的脱节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挫折,从而确保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始终沿着既定的方向前行。
第三,实践基础一致。30多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共同的实践基础,来自实践的需求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旗帜确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拓展,并成功地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制度。党的每一次重大的理论创新、每一次制度的发展与完善,都是基于道路的具体实践,基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求。实践的需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制度形成、发展的动力源泉。
第四,理论品质一致。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理论品质,这一品质也集中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三重维度的理论展开中。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与时俱进的过程。这一道路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同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随着改革开放战略的横向和纵向展开而逐步发展并完善起来的。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的发展过程,充分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制度层面的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也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可见,正是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在继承前人的同时又能突破陈规,在排除各种错误倾向干扰的同时又能吸取各种失误的教训,不断解决新课题,开拓新境界。、三者的区别
科学社会主义在形态上是理论、道路和制度的三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是道路、理论和制度的“三位一体”。这三者是有区别的。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注重的是“实践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本质上是指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根本目标的实践路径,因而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是路标。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重的是“理论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中国发展进步的理论引导,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是方向盘。我们既要反映当代中国实践发展的新要求和理论研究的新成果,进一步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要从本质上深刻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逻辑、内容逻辑和发展逻辑。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注重的是“制度保障”。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成果最终都应固化下来,成为一种制度,只有形成一种制度,才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才能避免左右摇摆,也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得到有效保障。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表明我们已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状态,进入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基本规律的自觉状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保障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指引的正确方向前进的规则体系,因而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应对各种严峻挑战、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维护国家和平统一的制度保障。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是保障沿着正确路标和方向行进的规则体系。这一规则体系的实质是正确处理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关系,以及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十种基本关系”,以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三、三者的内在逻辑关联 如前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者之间具有诸多理论共性,正是这些理论共性使得三个理论维度展开的理论成果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概念所维系、所联结。不仅如此,由于存在诸多理论共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之间还形成了紧密的逻辑关系,彼此有机统一、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相互验证。
第一,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实践探索的新成果,是相对于社会主义的不同道路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在
新时期理论探索的新成果,是相对于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而言的,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制度形态展现,它是相对于其他不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而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旗帜之中,且是以具体的实践来体现,以最终实践的结果并且经由高度理论化的抽象来展现。道路和理论体系是旗帜的现实表达,它们分别从实践和理论层面丰富了旗帜的内涵。如果说,旗帜强调的是方向性,道路强调的就是实践性,理论体系强调的便是指导性,制度强调的便是科学性,它们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于建设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过程。
第二,相互依存。道路、理论、制度三者之间联系紧密,相互依存。其一,道路的具体实践为理论体系的形成、丰富和发展提供了鲜活的素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开放的理论体系,十分注重吸取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基本经验,并使之成为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无论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是科学发展观,三大理论之所以具有不同的理论重心和阶段性特征,主要原因在于它们都是总结不同时期中国现代化实践的理论成果,反映了不同时期中国发展道路的现实需求。其二,理论体系为具体制度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设计离不开理论的指导,但这一理论必须基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本质规定性、立足中国现实国情,符合上述要求的理论只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我们党设计出颇具中国特色的制度体系。
第三,相互促进。一方面,理论指导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规定、价值目标和发展方向,这一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拓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注意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在理论指导下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探索。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每一个关口的突破,都离不开理论上的思想解放和观念创新。正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中国才能在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取得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而且,随着理论体系的发展和完善,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就会更加显著地展现出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阔。另一方面,实践推动理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鲜活的实践经验,对实践经验的概括成为理论创新的基本途径。而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探索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诸多理论或实践上的难题,对这些难题的破解深化了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对这些规律的科学归纳和提升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度的发展和创新。鉴于此,习近平同志指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又要在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者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就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始终高高飘扬。
第四,相互验证。所谓相互验证是说不同的理论维度所展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整体的多个面,或谓之不同表现形态。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而言,道路以实践形态表现理论体系和制度,理论体系和制度是以科学化的理论形态表现道路。创新实践中包含了理论的指导和制度的规定,理论体系和制度中又包含了对道路探索经验的总结和提炼。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高度综合和统一,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熔铸为中国特色社会主
5.“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篇五
作者: 李慎明,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
去年的11月底,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的时候提出了“中国梦”这个概念,他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接着1月5号在党校的讲话里面,他在归纳十八大报告精神的时候说:“说一千道一万,十八大精神归根结底为一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出现了两个概念,一个是“中国梦”,一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那么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所以今年的“两会”,人大闭幕的时候,习近平同志专门就“中国梦”集中做了一个阐述,说“我们就是要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以上这三段话,有四个关键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中国梦”可以说是一组,可以说这中间是划等号的。另外就是十八大精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可以划等号。这四个关键词等于两组内容,而这两组内容,“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什么关系要弄清楚,我认为非常重要,无论对弄清“中国梦”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至关重要。所以我今天集中力量讲“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我今天给大家汇报四个问题:
第一、“中国梦”的提法的由来、内涵与精神实质。
第二、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是什么,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三、实现“中国梦”所面临的国内外的机遇与挑战。
第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一、“中国梦”提法的由来、内涵与精神实质
(一)由来
“中国梦”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提法是从哪儿来的?
1、梁启超首先使用中华民族的概念,既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那么中华民族从哪儿来?是梁启超首先提出来的。
2、孙中山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兴中会有提振兴中华之意。他自己明确讲,这就是专为振兴中华而成立的。因为近代以来衰落了,所以要振兴中华。
3、张君力首先提出中华民族复兴的主张。
4、蒋介石在1932年有个复兴社,也就是蓝衣社。从字面上他讲,该社是以复兴我中华民族为宗旨,所以他提出中华民族复兴。
5、毛主席号召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这跟他们过去讲的本质就不同了。它是新社会和新国家,与复兴,与其他的有所不同。具体是1935年提出来的,主要针对“九一八事变”之后提出来的。
6、蒋介石到台湾以后,他把台湾称为中华民族复兴基地,还是要复兴,反攻大陆。
7、毛主席强调中华民族要为人类做较大贡献,不仅是要复兴,还要为人类做较大贡献,这个标准就不一样了。这是在1956年纪念孙中山先生的时候说的。过去我们贡献太少了,以后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很多人都知道这句话。中华民族振兴也好,复兴也好,不在于自身,而且要造福人类,为人类做出较大贡献。8、20世纪90年代以来,小平同志1990年首先提出振兴中华民族,途径就是搞四个现代化,然后振兴中华民族。1997年十五大报告里面,江泽民同志提出中华民族实现全面振兴。2007年十七大报告里面,胡锦涛同志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如果小平和江泽民同志讲的是振兴的话,振兴中华民族,这里面就是复兴。这里面有什么区别没有?我认为本质意义是相同的。学术界有时候讨论说在意义上,在内涵上有所不同的看法,这个也是存在的。我认为本质上是相同的,也应该是相同的,不应该有什么本质区别,说法不同而已。
9、到今天,习近平同志在多次讲话里面强调了“中国梦”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它的由来。
(二)“中国梦”的内涵与精神实质。
“中国梦”,都可以讲,但是每个人讲,每个群体讲,它的内涵实质上是不一样的。有些可能是相同的,有些可能是不相同的,有些甚至是对立的。
我认为习近平同志所讲的“中国梦”的主要内涵有以下几条:
1、“中国梦”等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换句话说,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它的简称就是“中国梦”。这如同一个人两个名字一样,都是一个人,名字不同。一讲“中国梦”,它的内涵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可以简称为“中国梦”,是一回事,千万不要当成两回事,变成两张皮,那就是二元论,不是一元论。它的精神实质也就是一句话,习近平同志明确讲,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三个关键词:国家、民族、人民。所以一定要记着这个,这不仅是它的内涵,而且是它的精神实质。
2、“中国梦”既是近、中、远期和最终目标与目的地的有机统一,又是价值观,是目标和价值观的有机统一。近期目标就是2020年,就是建党100周年,这是近期。中期是新中国成立100年的时候,2050年,这就是两个100年,把近中期讲了。远期目标是什么?“中国梦”的远期目标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级阶段,我们现在是处在低级阶段,还有中级阶段,远期就是高级阶段,而最终目标是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就是世界大同,讲白了就是共产主义。多长时间能够实现?谁也说不好。几百年,上千年,上万年,都有可能。但是最终目的地是人类大同。这就是”中国梦”,不要把”中国梦”理解得太狭窄了,就是个2020年,就是个2050年,那个时间段太短了。这是第二个“中国梦”的内涵。
3、“中国梦”既是上下5000年,三皇五帝到如今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集大成,是我们中国的,同时又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汲取了世界各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的集大成。“中国梦”本身不能说完全是中国的思想文化的东西,它还有外来文化,外来文化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马克思主义,同时还有其他各国优秀文化,这就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致起来了,否则就会产生矛盾了,就是二元论了。
4、“中国梦”既是“中国梦”、民族梦,也是每个人的梦。这就是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相统一的梦。三者利益相统一的关系的有机联系,并且高度统一的共同利益,包括个人利益,包括眼前的,也包括长远的,包括局部的,也包括全局的。说到底,这是毛主席过去说的,要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要正确处理眼前和长远,局部和全局之间的关系。它有矛盾,但是根本上是统一的。“中国梦”就反映了这个。
5、“中国梦”既是56个民族、13亿多人的共同理想,同时又是共同行动。不能说光在做梦,就是生理上躺在床上做做梦,然后梦醒了,梦的那些期盼的东西都实现了,光在那儿睡觉就实现了,不是,还必须得有共同行动。这就是理想与行动的有机统一。梦是广义的梦,它是个比喻,而不是真正在做梦,睡一觉美梦就变现实了,不可能。
6、“中国梦”既是现实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并对全人类起到作用。它的现状,比如中国现在在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里面所起的作用,就是毛主席说的中国对人类要做出较大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巍然屹立,光凭这一条就在对人类做着贡献。只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垮,美国就麻烦了,这就是大贡献。你要垮了,那中国就没贡献,并且还会起其他的作用。这是它的现状。而且它要向更高级、更美好的社会不断迈进,它是处在运动,它有运动方向,运动方向是向人类更美好的社会在不断地运动。既是现状,又是运动,动态性的。这是指它的内涵、精神实质。
(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我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在中国大陆内的提法。意识形态色彩非常强,这是社会主义的。在大陆我们可以理直气壮这么讲。所以说我们提“中国梦”和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它的核心和灵魂。在提“中国梦”和伟大复兴的时候,不要忘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核心和灵魂。在讲“中国梦”和伟大复兴的时候,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抛到一边去了,那就是把十八大全部抛到一边了。十八大,说一千道一万,就是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样的话,就变成好像“中国梦”是另外一种口号了。十八大开过以后,十八大不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管了,就一个“中国梦”就够了,不是这样的。
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则涵盖的地域更广。它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的伟大民族精神。它以大陆为主体,其中包括了港澳台和海外所有的华侨华人要实现的目标,涵盖面更广了。从这个意义上讲,是为了调动全球所有华侨华人在内的一切积极力量来实现“中国梦”,“中国梦”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巩固发展,我个人认为它就是这样一个关系。
(四)“中国梦”与其他国家梦的关系。
我们讲“中国梦”,定义、定性质。其他国家也都先后提出过梦,实际上就是他们将来要实现的目标或者是它的前提和方向。
1、美国梦,这是有明确提法的。很多人都在做着美国梦,包括中国人也在做着美国梦,留学出去的有很多很好的人是为了实现“中国梦”,当然也有一些人到美国是实现个人的梦。美国梦的实质,我认为是什么?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大资本绝对统治下的个人的致富运动。它从表面上说你只要艰苦奋斗,你只要勤劳,只要智慧,你都可以致富,都可以变成亿万富翁,不是那么一回事,这是骗人的。问题是大资本绝对统治下的,有个别人可以成功,绝大部分是你的超额利润大资本被拿走了。这是它的口号的本质精神。
2、欧洲梦,很多人在做民族社会主义的梦,他们自己也说,你们中国搞社会主义,我们欧洲的社会主义最多,我们才叫社会主义。那是在小时段、小范围内,这次危机,将来会更麻烦,一个小小的塞浦路斯就闹得不得了,梦该醒了。对于一个人的人生来说,当然几十年,他可能觉得挺好,但是放眼历史,用历史唯物主义,放到历史长河里面,它的荒谬性就会出现了。如果用一句话来归纳,这些都是我自己归纳的,不一定准确,是大资本绝对统治下的个人奋斗与适当的社会福利。不奋斗也有社会福利,社会福利从哪儿来?因为资源多、人口少,它可以搞点社会福利,在一个不平等的、经济持续的、贸易持续的国家,它完成的原始积累是掠夺其他国家的,包括法国的下水道里面很多那么大的下水道用的都是铜制的,上百年不会锈,铜从哪儿来的?都是从发展中国家抢的、掠夺的,它的社会福利是从海外攫取了一大部分,直接掠夺的,还有是凭现在的科技、经济秩序、贸易秩序,它不断掠夺财富才能够搞社会福利。
3、日本梦,是大资本统治下的武士道精神,它代表宗教的情结,加上人民的勤劳。日本人是非常能吃苦的,跟我们中国很多普通老百姓一样,但是它同样是大资本统治下的国家,它的梦的指标就是一亿中产,或者叫一亿中流,它一共有一亿两三千万人口,它想把一亿人口变成中产阶级,所谓的中产阶级,但是现在看来达不到了,它原来规划的梦不可能实现了。
以上三种梦,资本都可以在全球掠夺和攫取超额利润补贴其国内的社会福利。所以以上这三种梦对于我们国家而言,我们资源不足,人口多,又加上我们现在粗放型发展,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在高端技术产业都是依靠外资的,我们仅是在下层的,消耗我们资源,用我们低廉工资的血汗钱赚那么一点点就业,如此而已。所以这三条路,这三种梦我们都不可能走,这种梦不会实现。
4、亚洲四小龙的梦,实际上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依附经济的梦。冷战结束以后,西方以美国为首的国家为了对付苏联和中国,扶持日本,在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这些国家设立军事基地,然后减低关税,进口他们的农副产品,把他们扶持起来了,这是大国战略的需要,并不是真正的经济制度好才富起来的。我们是大国,不可能依附那些小国富起来。
所以这四种梦,我们都不能做,我们只能规划我们“中国梦”。要想做这四种梦,最终结果必然是民族的灾难。现在不少学者在规划想让我们做其中一种梦,直接的或间接的,你看报刊上、网上都在说美国好、亚洲四小龙好、欧洲好、日本好、中国不好,实质上都是想叫我们做其他的梦,一做可能得几十年,真正做上那个梦,回归不了,将来是我们国家民族的灾难,同时也是我们子孙后代的灾难,这是必然的。等到那个时候,悔之晚矣,再往回走就非常难了。
在这上面,我希望大家解放思想,真正从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考虑问题,我们要尊敬学者,甚至崇敬学者都可以,但是要做具体分析,绝对不能搞学者崇拜论,认为大学者讲的都是对的,不一定。过去认为领袖讲的都是对的,迷信。现在认为大学者讲的都是对的,不是那么回事。有些人讲的很好,是拿了外国人的钱,有确切证据的,讲的非常好听,然后是为了骗大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再过些年就更清楚了。所以说要独立思考,要解放思想,非常重要。
二、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讲“中国梦”就必然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提到这个,那是空想,甚至还可能走向邪路。不能把”中国梦”赋予其他的解释,“中国梦”是目标与手段的有机统一,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就是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是彼岸,达到彼岸的桥和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什么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什么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央的提法我也完全赞成,由三部分组成: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者相加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咱们可以具体化,光从名词上来看,好像有点勉强,就是经济发展道路、政治发展道路、文化发展道路,经济、政治、文化三者就组成了一个大社会,这个大社会,尤其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必然产生对外关系,对内政治必然延伸到国外,产生对外政治。对外政治、对外关系就产生了一个和平发展的道路。
经济、政治、文化加对外政策,这四者就组成了一个中国特色道路。我不从概念上来解释,而从实际内涵上来解释,我是这么理解的,它不是空的,它是由经济、政治、文化和外交这四部分组成的。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那么,什么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什么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个非常重要,应该说是胡锦涛同志他们这一代领导集体特别强调的。讲制度的时候,首先记住我们的根本制度,不要光记着一个政治体制。我们现在都在讲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完成了,接下来就是政治体制改革,很多人都在议论这个。这个要关注、要议论,但是我们的根本制度是什么?人们往往忘记了。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时候,忘记了根本制度,光记着一个政治体制,这可能至少是不全面的。我们都讲依法治国,甚至有人讲宪政,讲宪政的人往往不讲宪法,并且不讲宪法里面的总纲,而只强调宪法中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讲公民的时候也只讲权利,不讲义务,这就证明了宪政的提法,说实在的是非常片面的,它有它特别的内涵,就是讲公民有哪些自由,你不要干涉我的自由,其他的都不管了,这就是宪政,实际上把宪法片面理解了。
我们来看看我们的根本制度是什么?《宪法》总纲的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制度,根本制度是我国最高层次的制度,在这一制度之下才有经济、政治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以及体制。文化有没有制度,我正在考虑。我认为文化没有制度,文化是观念形态的东西,所谓文化管理规定,都属于上层建筑,都属于政治领域的范畴,不属于意识形态、观念形态的范畴。观念形态是没有办法搞制度的,只有指导思想和思想多元化这些问题,文化制度本身属于政治制度的范畴。这是我的粗浅看法。
咱们光看政治制度这个层面,政治制度上面最根本的制度就是政治制度,就是政权,我这里面有一句话没有给大家念,毛主席这一段话大家看,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这就是上层建筑了,给我们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开辟了道路。政权就是政治,就是上层建筑。我的理解。所以说我们仅从政治层面来看,有根本制度,有根本政治制度,我们现在表述的根本政治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可以这么讲,但是它是与国体是有机统一的。这个根本政治制度仅仅是政体,是政权的组织形式,它本身不属于国体。
1954年制定第一部《宪法》,范文澜同志问主席,说你总讲国体政体,我弄不清楚这二者之间怎么理解。毛主席说,国体就是内容,政体就是形式。范文澜说主席我懂了,主席真伟大。为什么?他是真懂。哲学里面一个非常基本的范畴就是形式和内容,他用这个非常常见的范畴把形式和内容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国体,咱们说人民当家作主,有的也可以归结为人民民主专政,只有通过人民民主专政才能达到人民当家作主。这是我们的内容,我们要达到的目标,这就是我们的国体,我们正确的阶级性质。这个阶级不仅仅是工人阶级,它是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现在我们往往只提人民代表大会,我们的内容可能有的提的都不够。吴邦国委员长和张德江新任委员长在讲话中都非常明确地提出了国体和政体,我认为讲得非常准确,非常具体。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民主协商、民族区域,这是基本政治制度,它与人民代表大会不是并列关系,现在我们有些行文中间往往把这几者并列起来,并列起来也可以,但是我们理解的时候千万不能理解为是并列关系,不是并列。
在根本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之下才有政治体制,我们要做的是政治体制改革,这是必须改的,不改,我们的腐败现象解决不了。但是,有人借着政治体制改革,实质上不仅改我们的基本政治制度、根本政治制度,还要改我们的根本制度,改变我们的国体,把西方的那套让资本当家作主引进来,那是不行的。眼前看很热闹,将来对中国必然是大灾难,这在苏联,在非洲,在拉美都已经实践过,包括在东南亚也实践过了,在台湾也实践也过了。实现“中国梦”,我们要正确对待、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恰恰是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集合。
只有这样我们的“中国梦”才有实在的内容,不是空的。
三、实现”中国梦”所面临的国内外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梦”是非常宏伟的,也非常诱人,我们对它也非常向往,在实现的路上,我们有非常好的机遇,也有非常严峻的挑战,要正确认识,正确应对才行,否则的话,只是黄粱美梦。
(一)目前值得高度关注的国内外问题
习近平同志在一次讲话里面强调,毛主席说过,不论任何工作,我们都得从最坏的可能性来想,来部署。改革开放后,小平同志也反复强调,我们要把工作的基点放在较大的风险上,准备好应对策略。
我还是愿意描述一下未来二、三十年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中国发展可能出现的各种前景。我认为,未来二、三十年,这个地球必然是在合作、竞争、博弈,乃至较量。较量的结果可能是两种前景,最大的一种前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巍然屹立,尤其是十八大以后,我个人的信心更加增强了。如果是这样,美国的经济、制度和价值观念就会遇到大的麻烦,美国这个帝国就可能从巅峰上逐步跌落,这个进程需要二、三十年,四、五十年,或者不需要这么长时间,但是中国只要站住了,美国必然是逐渐衰落的趋势。
当然也不排除另外一种可能,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遇到大的麻烦,美国的经济、制度和价值观念就会有一个新的反弹。如果这种情况出现,世界社会主义就可能步入一个大的低谷。不管这两种可能哪种会出现,反正目前这个地球已经进入了大动荡、大变革、大调整的前夜,历史已经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它会处于一种激烈动荡,甚至是一种跳跃的状态,可能会发生我们可以预料,还有很多不可预料的大事。这是世界上各种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我是个笨眼人,但是我对这点深信不疑,也有点自信。
1、国际方面
一是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金融危机,仍未见底,且在深化。二是美国重返亚太,现在缓和的说法叫亚太再平衡。美国已经搞垮苏联了,在欧洲那边它不需要搞这个了,中国已经由潜在的最大对手变成美国现实的最大对手了,它要到亚太来面对中国了,主要手段就是软实力。
三是日本的战略动向。1928年的关东大地震带来了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1937年的“七七事变”,前年的大地震、大海啸、核辐射,特别是核辐射造成的危害,几年内消除不了,现在是西方在刻意隐瞒,不敢报道而已,偶尔中国的媒体上有一点报道。这么大的灾害,它的战略动向值得我们高度警惕。现在钓鱼岛紧张就与日本的经济20多年的低迷,与它的这次大地震、大海啸、核辐射有关,不是心血来潮。
四是俄罗斯的战略动向。美国把中国当成现实的最大对手了,俄罗斯的战略动向,它跟谁更亲近一点,对对方都是大威慑。
五是朝鲜半岛。朝鲜半岛会不会打?我总体认为打不起来,但是总得有一方要让步,要么朝鲜放弃核武器,要么美国人承认朝鲜是核国家,或者叫默认也好,但是它有核武了,在这上面没有调和的余地。朝鲜如果放弃核武,它担心变成伊拉克和利比亚。如果朝鲜拥有核武,伊朗很显然也拥有。这就是生死较量,有时候可以避免,有时候是不能避免的。所以说朝鲜半岛怎么办?在较着劲呢,也不完全排除朝鲜就不发生战争,如果发生战争,对世界,对中国会是什么情况?各种情况都能出现,这都需要考虑。这五个问题,目前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2、国内方面
(1)房价。现在也高位了,因为我们的M2超过100万亿,我们的GDP是50万亿,货币发行量已经是198%,甚至200%了,你不涨价,不可能,你的经济规模在那儿放着,货币量在那儿放着,预防将来的通货膨胀就显得非常重要。钱往哪儿去?为了保值增值,有些人就刻意炒房地产,美国、日本这些大国、强国的经济都垮在房地产上,我们再往上走,五年,最多十年内,经济必然是场大灾难。如果房价往下走,银行的不良贷款会马上继续增加,老百姓就会出来挤兑,经济规模大了,货币量发行大了,挤兑的冲击不会小。
如果不动,我想在每年涨1%,涨百分之几,这是最好的。但是事物都在发展,这样的话,一些房地产商每个月的利息划拨资金就断裂了。所以现在在黑市上,利息有的高达30%多,甚至50%,这还是在我们实施积极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情况下,黑市利息高利贷都这么厉害了。维持现状也难。这是仅从房地产上看,我们国内的情况。(2)财政收入。这些年高速经济增长,都说财政有钱。大家看2010年3月份财政收入增长高达36.8%,2012年3月同比增长18.7%,有钱好办,可以搞稳定,可以给弱势群体,可以开支,财政一开支,GDP就上去了。而今年3月份,截止到3月20号,3月份财政收入仅增加0.8%。所以说今后几年,要不就再加大货币发行量,通货膨胀急剧起来,要不就缩紧财政开支。一缩紧财政开支,大家都知道我们的餐饮,我们的其他高档烟酒大幅度往下掉,会增加就业压力。
我们现在国内的经济形势处于几难境地,当然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新情况、新问题不少,我不搞经济学,但是我关注一些宏观的经济数据。我们要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要认清机遇,也要认清挑战,要正确应对才行。否则的话,不是说“中国梦”一讲国家就富强了,人民就幸福了,是需要扎扎实实实干才能实现“中国梦”,空谈只会变成梦想。
(二)国际方面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当今时代的潮流
大家都知道“不战而屈人之兵”。美国不想打,美国在削减军费开支,它今年的GDP由原来增长2%调整为1.7%,很多都在削减。尽管它可以量化宽松,可以出台QE3,出不出QE4不知道。它没钱打,打不起了,中国不想打,我们想和平发展,和平崛起。日本不想打,它想用和平办法把钓鱼岛拿走中国也不想打,想用和平的办法让它搁臵争议,共同开发,日本说钓鱼岛不存在争议,这就是我的领土,谈判能不能解决?我们还承认争议,它连争议都不承认,这就是我的领土。朝鲜不想打,它用和平的办法发展核武器。南韩也不想打,几万枚火炮,真正打起来,首尔真能变成一片火海,不要动用核武器。南韩、日本、美国都想用和平的办法把朝鲜的核武消灭了,都不想打。所以说我总体判断,未来三、五年内没有特殊情况的话,可能打不起来,都没有真正打的动机,都想用和平的办法,用巧实力、软实力达到自己想得到的那部分经济利益。
打不起来就是我们的机遇,关键是看我们怎么应对。我认为,习近平同志他们应对的非常之好。和平发展合作不仅要对西方国家,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我们同样应该采取这个方针。习近平同志当选国家主席以后,第一站就到了俄罗斯,非常正确。然后就到了非洲,坦桑尼亚、南非,在南非又是金砖五国的会晤,这样我们外交就出现了一个新的天地。毛主席的三个世界划分理论没有过时,需要坚持,但也需要发展。现在到俄国,到非洲,到拉美,到南亚、东南亚,我们不要只跟美国一国打交道,我认为现在美国是第一世界,欧洲、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这是第二世界,而中国、俄罗斯、印度、非洲、拉美这些国家,甚至越南、菲律宾都是第三世界。如果用这个理论来指导,我们外交就会出现一片新天地。所以不仅要与美国争取全方位的合作,同时也要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全方位合作。这是我的看法,我几年前就这么认为,关键是战略要搞对头,思想路线、政治路线要搞对头。这是我们很大很大的机遇。
2、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深化
尤其是现在国际金融危机,我国现在已经有34400亿外汇储备了,正好我们利用这次金融危机,可以买他们的先进设备、先进技术,到海外购买他们的优质资产,实际上外资利用我们改革开放购买我们的优质资产多了,他们对我们这样,我们对他们为什么不能照此办理呢?再一个,促使美国不要对台军售,这都是我们的机遇。
3、科技革命迅猛发展。
现在是第三次工业革命和第四次科技革命时期,其主要标志是信息化、数据化,包括现在大数据时代,与先进制造业相结合。要抓住这个机遇,我们北京市的一些战略产业如果在这个方面下点工夫的话,是值得做的。
4、美国的雄心太大
美国的雄心太大,它实力又有限,又遇到金融危机,所以它有很多地方有求于我们,这就是我们的机遇了。美国在阿富汗、巴基斯坦有战争,可能一年在阿富汗就得投资1500亿美元,还控制不了。现在凡是有枪声的地方都有美国人的影子,也都是套在它脖子上的绳索。
5、国际金融危机仍未见底。
我们看一组数据,为什么国际金融危机要爆发?生产总值是70万亿美元,债券市场是全球GDP的1000倍以上,金融衍生品是它的6600多倍,泡沫吹大发了,越吹越大,总有破灭的时候。你吹的力度把握得再好也不行,到了极限就会破。看美国,各国在搞赤字,每人欠国债4万美元,它的总债务,国家、企业和个人加起来每人欠债70万美元,70万美元,长期坐吃山空,利用金融霸权,利用他们的美元国际货币,欠了这么多钱。不好办,不是短期内从技术操作层面操作好了就能够救得了的。再看欧元区。其17个国家欠的国债都超出GDP的100%以上,希腊是164%,本来不应该超过60%。欧元区银行的不良贷款是3.2万亿欧元,甚至比我们的外汇储备还多。英国属于欧盟,但是不属于欧元区,它人均欠国债是8.6万美元,比美国还多。
日本去年的国债占到GDP的232%,世界上除了中国以外,也就是美国、欧元区、英国和日本,这四大经济体的状况就是这个样子。所以说这场金融危机是推迟多年,推迟多次不得不爆发的,绝不是三、五年能够轻易走出去的。
这个社会,这个世界要变了,不变就不行了。那么,为什么原来都觉得美国资本主义好极了,怎么突然危机就爆发了呢?根本原因在哪儿呢?马克思在140多年前就讲,一切真正危机的最根本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品位和他们的一些消费。群众太穷了,生产力太发达了,生产出来那么多东西没有人买得起,危机就爆发了,很简单的道理。就是这个简单道理,生产能力太强了,老百姓钱太少,买不起。所以这就带出来一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怎么来认识?生产力,比如说在社会主义生产框架内,科学技术无疑是第一生产力。在资本主义生产框架内,科学技术发展了,在一定范围、一定时段内它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但是放到历史长河里面,都变成无人工厂了,进步到无人工厂了,没有人雇佣工人了,你的产品再好,再便宜,工人没工资,谁来买,这种生产关系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在资本主义生产框架内不能笼统说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连着的,不能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这是我们小学生学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最基本的道理。
6、世界社会主义思潮开始有所复兴
主要是两极分化带来了这个思潮的复兴。两极分化由两个管道造成:
第一,产品的全球化。一天早晨起来洗漱,我听广播,小布什还当政,他夸海口说我个人与普京有着良好的关系,为什么?我们两个人用的牙膏都是高露洁。我听了一愣。我一个中国普通公民用的也是高露洁,这就是产品的全球化。生活资料就这样了,生产资料更是这样,都是那几家跨国公司生产的产品,他们薄利多销,或者叫超额的垄断利润。钱都到少数公司、少数人手里了,这是一个管道。不要以为科技进步就造福了全体人民,不一定,科技进步出现无人工厂,它会带来更多人失业,对广大人民群众、劳动人民群众是灾难。
第二,因特网。过去用钱赚钱,经过生产环节,资本家非常辛苦。现在国际垄断资本通过期货汇率、大宗商品、各种金融衍生品,这些金融衍生品市场都是大资本在控制,国际垄断资本在控制。鼠标轻轻一点,瞬间用钱让自己的财富资本以几何级数上升,包括现在黄金大幅度掉价,从1900美元掉到1400多美元。这都是大资本在操作,我们的散户,包括有的国家会吃大亏。
这两个管道就带来了在全球范围内的,穷人越来越穷,越来越多,富人越来越富,越来越少,几乎所有的国家都越来越穷。为什么说国家穷?哪一个国家的主权债务都在急剧增加,没有一个例外。钱到哪儿去了?都到少数人手里了,等到财政非常困难的时候,发达国家也都是卖国有企业来还债,来支撑自己有限的财政开支。
全球70亿人,有20亿生活在贫穷状态,有10亿生活在饥饿状态。当然这极度饥饿是少数,但是10亿人生活在饥饿状态,已经不少了,不是说全球化带来的大家生活水平都在相对提高,这些是有的经济学家的谎言,不是真的。美国人现在普通工人的生活还不如上个世纪70年代。都说马克思过时了,马克思说蒸汽机、电力和自动纺织机对于资本主义社会而言,甚至是比布朗基等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什么意思?大家看看布朗基,他非常痛恨人剥削人,人吃人的资本主义制度,想通过恐怖手段去暗杀一些人,来消灭资本主义,他是英雄史观,认为少数人的行为会消灭资本主义,结果他大半辈子坐在牢里。而马克思是唯物史观、群众史观,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生产框架内,科技进步必然带来更多人的失业和贫困,等到绝大部分老百姓活不下去,反抗成为唯一生路的时候,多数人必然要改变这个社会,这是历史唯物史观、群众史观,马克思是对的。所以说现在的反抗就开始了,无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因为时间关系,我这儿有很多图片,各个国家都在游行示威。
中、左翼政权在拉美也兴起,前天我在委内瑞拉使馆看了查韦斯的《委内瑞拉随笔》,从第一行开始,他讲了非常好的话,可惜他去世了,他对毛主席非常崇敬,他对毛主席的著作非常熟悉。他说毛泽东思想没有什么深意,无非三句话:第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二,实事求是。第三,没有人民军队就没有人们的一切。我想,我们在国内,尤其是在网上,有些人在骂毛主席,而我到世界各地,包括发达国家,很多有良知的政治家、学者、普通民众对毛的感情非常之深,我在这里不举例子了。我就感到吃惊,为什么世界上那么多人在赞扬毛主席?苏联是怎么垮台的?就是把斯大林骂倒的。在中国,只要把毛主席诬蔑造谣骂倒了,中国共产党该垮了,中国人民该受苦了,如此而已。现在网上拼命丑化毛主席的,都是国内外资本在资助,我看了非常揪心。
7、世界上可利用的矛盾很多
包括美国跟欧盟,跟日本都有矛盾,我们都应该利用。当然,我们有时候可以用美国来制约欧盟,制约日本。
8、美国等西方国家有求于我们
有求于我们就是我们的机遇,特别是朝鲜半岛、伊朗核查,我们34000多亿的外汇储备,我们要利用好这些机会。作为负责任的大国,要替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负责,替联合国宪章负责,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负责,不是为美国其他国家的一己私利负责。
(三)四个方面的国际挑战
奥巴马2010年在澳大利亚接受记者访问时说,如果10多亿中国人口也要过上与澳大利亚、美国同样的生活,那将是人类的悲剧和灾难,地球根本承载不了。有些人的“中国梦”总想过上跟美国人一样的生活,但是美国消耗的资源非常之多,地球承载不了了,如果中国13亿多人口都要过上,那需要几个地球。所以说不可能。
美国对我们的挑战都是为了抢占我们的资源。
1、西化、分化我们的战略绝不会改变
2006年小布什说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信仰自由,这些障碍解决了,中美关系就好了。听起来很有道理,也很诱人,但是美国用传统媒体对我进行包围。苏联解体,传统媒体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大家看看互联网,13台服务器,10台在美国,在英国、瑞典、日本的这三台也得经过美国以后才能上网,美国在控制着因特网的高端。现在微信谁都不认识谁,一号召,只要对高房价、对腐败这些不满的,年轻人出去散步,都抓起来?不好这么做,并且我们派出所的房间也没有这么多。这就是互联网、微博、微信的作用。大家再看一个数据,IP地址都是美国人分配的,最好的都分给他们了,他们还可以隐身发射,本来是在美国的,但是他隐身到显示出来的是中国,两个小时内发送70万条虚假信息,等到一天早晨醒来,我们看到的所有网站上登载同样一条信息的时候,你还怀疑它的虚假吗?这就是小布什说的信仰自由。消息来源都是假的,你能判断出来它的真伪吗?那你必然得出的是它让你想得出的结论。
在文化市场上,我们出口很少,进口很多。另外,利用各种非政府组织,重点是攻击我们的领袖,这里就不详细展开了,信仰自由也可以还原到很具体,软刀子杀人,了不得,对个人是这样,对一个政党、国家同样如此。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都高度评价毛主席。所以在座的,如果有新闻媒体的话,今年是毛主席120周年,大家为毛主席讲点公道话,不替他的错误辩护,但是对这些恶意攻击,特别是大家心头的疑问,都要给予恰当的回答才好,否则中华民族、中国、中国共产党必然都是场大灾难,“中国梦”实现不了。培养接班人,撒切尔夫人刚刚去世,苏联解体前一个月,撒切尔就在美国休斯敦接见苏联石油方面的代表团。她说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们,不出一个月你们将在法律上听到苏联解体的消息。为什么这么说?撒切尔跟戈尔巴乔夫的个人关系非常之好,她说我们找到了代理人,在你们的高层,你们的总书记就是我们的代理人。戈尔巴乔夫这个人有非常多的“优点”,其中一个“优点”就是极其爱好虚荣,虚荣到什么地步?戈尔巴乔夫的助手说,戈尔巴乔夫每天一上班就让人大声朗诵西方对他的最新赞扬,一读就是几个小时,大量军政要务都顾不得处理。西方就抓住他这个“优点”,授予诺贝尔和平奖,包括给他夫人的小册子回忆录上百万美元的稿酬。
在软实力战略上、策略上的合作愉快。2008年我在伦敦,跟英国负责战略的人交谈。我说时间宝贵,咱们开门见山,他说好。我说美国对中国的战略是什么?他愣住了,不想回答。我盯着他的眼睛不放,他呼了一口气,说我告诉你,中国要想硬实力崛起,你这个”中国梦”规划成这样,美国举双手欢迎,中国要软实力崛起,中美之间迟早必然发生直接的、全面的冲突。所谓中国的硬实力崛起就是GDP的崛起,是消耗我们资源、污染我们环境、用我们农民工长达30多年的每月100元工资的血汗钱生产物美价廉的产品,成飞机、成轮船,不分昼夜运到美国去,美国给你美元,挣的美元我们舍不得花,又存到美国去,买它的长期国债,10年期的是3%到4%的利息。美国让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等于什么都没了。这就是小布什说的人民币汇率,相当于你白给他这些东西。你存到美国去的钱,美国再反向投到中国来,我们又欢迎外资投资,他用美元换成人民币,人民币又在升值,美元又在贬值,它又赚了一道汇率差,按照统计,它换成人民币的钱在中国投资,每年盈利是33%,我们在美国只是3%的利息,利润差、利息差上又差了30%。
我们为了安排就业,在东莞生产的一件衬衣,出口只是两美元,亏着本也要做,然后是财政补贴、出口补贴。去年我们的GDP是11万亿,我们的出口退税是1.1万亿,财政收入的10%是补贴出去了,补贴出去的70%多是外资出口,等于是补贴给外资了。而美国这件两美元的衬衣在美国卖9美元,增值的4倍多实质上被美国人拿到了,而这件衬衣在燕莎卖多少钱?1700多人民币,这就是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是贬值的,这就是美国的金融战略。
所以,我们要贯彻科学发展观,要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有我们的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知识品牌,不搞贴牌工业了,那么美国人就过不下去了,美国人的好日子是通过这种巧办法、软实力,在美国衣食住行异常便宜,为什么一到美国去咱们都要买大量的东西回来,为什么那么便宜?这就是战略上的合作与较量。
2、加入WTO后带来的利弊 当年中央的决定是完全正确的,是权衡利弊得失,利大于弊加入的,这一点我们绝对不能动摇。但是也要看到弊,我们现在大豆80%是进口的,进口大豆的转基因大豆,除了自身转基因成分存在潜在风险外,并混有其他转基因作物,存在发生着基因漂移的风险。我个人主张,转基因技术我们一定要紧紧盯上,转基因食品我们一定要慎重。我们的金矿都被地方政府为了自己眼前的政绩,非常便宜地卖给外资,让外资控股了。这就是我们讲的“中国梦”必须保证近、中、远、最终目标要一致,不能仅仅为了眼前的利益牺牲中期,甚至长远的根本利益。
3、捍卫祖国的主权领土
奥巴马上台后,把美军潜艇的60%部署到亚太。到2020年,美国海军力量的60%也要部署到亚太,现在联合它的盟国日本、韩国、泰国、澳大利亚、菲律宾,还有它的战略伙伴国印度、缅甸、印尼、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新西兰,想对中国构筑反华包围圈,甚至是军事包围圈。在外蒙搞军事演习,设立监听站。日本人也到这里来了。在吉尔吉斯玛纳斯机场,美军的战机12分钟就能飞到我国境内。军事基地,C型也好,O型也好是客观存在的。大前年我到菲律宾去,发现美国驻菲律宾的使馆人员多达上千人,而我国的只有54个。去年我们进口的石油已经接近60%,今年肯定超过60%,我们进口的农副产品结合成耕地亩数,说法不一,我征求的都是权威人士,要折合成亩数是9亿多亩,我们现在的耕地,真正按照粮田的话是18亿多亩。我们进口的农副产品达到9亿亩,粮食的农副产品的依存度也够高的,而石油和农副产品的进口,70%是通过马六甲海峡。这么大的比重,通过马六甲海峡,我们内部和周边一旦发生事情,美国在马六甲海峡来一个反恐,它把自己的小艇打沉,说这是恐怖势力所为,这是很简单的一个事,反恐又是普世价值,你好反对吗?我们粮食和石油都运不进来,你还能应对这些吗?
我们还有第二个战略通道,就是二战时候的史迪威公路。中央早有决策,就直接从印度洋经缅甸修高速公路,修输油、输气管道,今年内都可以通油、通车、通气。
我们最近都在关注钓鱼岛,钓鱼岛,如果归日本,日本的专属经济区就多达447万平方公里。日本这个小国遇到那么大的灾害,他能让钓鱼岛吗?钓鱼岛是中国的神圣领土,中国能让吗?谁让哪届政府就会倒台。我相信这一点。五年之内不会有战争,十年之内中日会不会又有一战呢?不知道。和平的办法能解决最好。大家再看一张地图,苏联解体之后,西方世界为中国的规划,就是把中国分成七到九块。我们在具体的经贸项目上可以共赢,但是在西化、分化的战略目标上绝对不可能共赢,我们在规划解释“中国梦”的时候,千万不要认为我们在战略上可以跟美国共赢。
4、面临的输入型恐怖势力的威胁
我认为要充分肯定改革开放的巨大成绩,绝对反对否定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这种观点和论调的。
(四)国内方面的挑战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扬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的旗臶,这是我们最好的机遇、前进的基础,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民族发展建设取得长期进步,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取得明显成就,军队国防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外交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
我主要讲经济,经济主要讲七个资源。因为这七个资源支撑了我们30多年经济高速增长,这七个资源在未来3到5年,最多10年,都会有明显萎缩。
1、土地。改革开放以后,两亿多亩耕地进入商品开发领域卖了多少钱,很多地方现在都靠卖地才能给公务员发工资,这跟粮食战略安全发生冲突了,不可能无期限卖下去。
2、政府投入性资源。城乡居民存款跟GDP的总量差不多,但是这50万亿都被各级政府贷出去了,贷出去的项目往往是二、三十年收不回投资的。这笔资源也没了。
3、物质资源。我们是粗放型经济,单位用水量比发达国家高出500多倍,木材仅仅是人家的8倍,包括我们的钢铁、水泥这些东西,现在产能是世界上60%以上,而我们现在70%的战略产业都是闲臵的,生产能力闲臵,没有出路。
4、环境。过去我们可以先污染,后治理。现在大家看最近长江漂死猪,河北地下水都变红了,说是红小豆染的,红小豆也可以把水染红,那污染够厉害了。淮河从1993年开始治理,一直到现在,投资了近800亿,也就是没有深度污染下去,但是没有任何改观。十多年前有60多种鱼类,现在几乎绝迹。渤海也没有办法养殖了,长江不抓紧治理,十年以后,甚至不需要十年,就是今天的淮河。电子污染更厉害,大家注意,七代人这个污染才能最终归零。
5、市场资源。我们GDP很高,出路在哪儿?第一个是出口,而国际金融危机还不好说什么时候能见底。第二是基础设施建设。铁路、公路、机场修的差不多了,西部的高速公路没车跑。各级政府办公大楼,包括北京市各种培训中心都盖的差不多了,基础设施再往哪儿投?地铁倒是非常好的方向,我非常赞成。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家庭轿车是个失误,要早搞地铁多好。第三是城乡居民消费。最应该启动的是这一块,但是养老、医疗、教育、住房改革都到位了,普遍老百姓有点钱,不敢花。
6、劳动力资源。过去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之所以赚钱,就是因为低工资,在国际市场有竞争力,现在不行了,80后、90后,两个人要养两个孩子、四个老人,工资要提高。
7、外资。外资赚钱非常容易,以上六个资源要相对萎缩,赚不了钱,还要亏本的时候,外资该走了,外资一走,有的民营企业也会走。所以我认为国际金融危机没有见底,中国的经济困难没有开始,等到外资大规模撤资那一天也就是中国的经济困难到的那一天。美国人就是等这个,等到你经济困难,大量失业,它就要搞颜色革命,搞街头政治。
这是我回答了小布什的人民币汇率和信仰自由。我再回答一下小布什所说的知识产权。一台DVD交给外国专利费18美元,企业就赚1美元,这还是高科技。我们的服装领带或者是其他的鞋类、芭比娃娃,就是贴着它一个牌子,我没统计,没问过,要交给它相当多的利润。这就是他说的知识产权。其他的就不谈了。
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绝不能把问题看得过于严重,对前途丧失信心,甚至否定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和正确方向,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任何倒退都是没有出路的,要居安思危,不能看不到存在的问题。
(一)从全党、全国的角度看:
1.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不能走其他道路; 2.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3.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4.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改变不是一切,不能说改革就是一切;
5.实现“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最广大人民群众;
6.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并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二)从公民、党员、干部的个人角度看:
1、要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
这个太重要了,我有几个朋友住在行政监狱,从个人角度讲,听说最后反思都是因为放松了学习,动摇了信仰,追悔莫及。从1921年到1949年,我们牺牲的有名有姓的共产党员多达379万,比新中国建立时300万党员的总数还要多,新中国真是来之不易,我们真要保持党和国家不要变质才好,否则老百姓重新受苦。
2、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同志讲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特别是党内的高级干部、理论研究工作者、新闻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包括我们党务工作者,甚至家长的理论素养都很重要。否则的话,你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林语堂说中国有这么一堆很奇怪的人,本身是最底层阶级,利益每天都在被损害,却具有统治阶级的意识,这在动物世界里面找这么弱智的东西几乎不可能。这是非常奇怪的现象,孩子是个好孩子,上高中,甚至刚上大学的时候,他都可以,大学一毕业,特别到了硕士、博士,变成美国人的思维了,这个并不鲜见,真值得我们反思。马克思主义绝不过时,它讲的是上百、上千、上万年的事,而我们现在仅用几年、十几年,仅用个人的得失在衡量它的对错、功过,是我们的心胸太狭小了,不是他讲错了。
学习我有个体会,就是对比着,最好的办法,我讲白了,就是找网上极左、极右的网站对比着读,来认识我们党的正确理论。你真正关心党和国家民族命运,就一定能够找到这两种极端的网站来对比着看,以此来坚定我们的理想信念。
3、要有忧患意识,思考重大问题
吴冠中说艺术只有两条路,小路娱人娱己,大路震撼人心,100个齐白石抵不了一个鲁迅,齐白石画小鱼小虾自己高兴,别人高兴,鲁迅特行独立,真是民族的脊梁,那么多人骂他,他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留下来,他真是伟人。我们成不了鲁迅,但是我们心向往之。
什么是人民民主?什么是社会主义民主?什么是资本主义民主?我看《国际歌》里面都讲,全靠我们自己。《国歌》讲是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这就是毛主席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而资本主义民主是少数人提,多数人附之,当少数人提,多数人附之的时候,他就要以权谋私,你去监督他,不可能了。所以我说《国际歌》和《国歌》这是真正的彻底的唯物主义的提法。
4、认真改造世界观
钱理群教授说,我们的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益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道,善于表现,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我们坚决反对过去的做法,但是不改造世界观不行。有人贪赃弄权,甚至不惜做叛徒、汉奸、卖国贼,从而享受人生。过去我认为这些很遥远,但是现在汉奸是有的,从网上看得非常清楚。他们认为这些劣迹和罪过将会随着自己的逝去和时间的封尘而永远无从知晓,我们承认,随着时间的流逝和人世的沧桑,一切历史细节将可能会被永远淹没,甚至被歪曲,但是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特别把它放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这是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和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天平上去衡量,常常无需繁多琐碎的历史细节,其所作所为在历史中所起的作用将无任何办法逃遁历史对其的审视。越是重要人物和重大的事件的功过是非,人民越会关注,人民和历史会最终将其辨析并记载的清清楚楚,谁是功臣,谁是罪人,都会清楚,谁都逃不掉,不要想逃脱。
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绝不仅仅是个人和家庭的私事。共产党人,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的世界观,是涉及党和国家变不变质,老百姓受不受苦的天大的事。党的高级干部队伍中若多几个亿万富翁,我们的党、国家和民族就必然少几个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家,特别是思想家。简而言之,还可能会加快我们党轰然倒塌的步伐。从一定意义上讲,极端自私等于大我为公。我们姑且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从这个理论出发,我们在座的可能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幸福的人生,都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生活在一个长治久安的中国,从这个自私的角度出发,我们也不能走苏联的路,如果走苏联的路,我可以断言,我们在座的,除了极少数亿万富翁,绝大部分人会生活在一个动荡的中国,甚至可能会早早离开这个世界。
有一个好的世界观,是一个人毕生的巨大财富,不要一味考虑个人利益。辛弃疾说“千年田换八百主,一人口插几张匙”,钱财聚敛太多有什么用处,花不完,私心太重也缺少朋友,患得患失就可能整天惴惴不安,尤其是做了点违规违法的事,更会时时提心吊胆,担心东窗事发。贪官往往是短命的,几千万藏在家里,晚上睡不好觉,要折寿的。仅从个人私利角度讲,月朗风清之时,无愧也有利于自己家庭幸福,身心娱乐皆可多寿。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这一“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不对的地方,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篇六
胡锦涛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在党的十七大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党的十七大以来,尤其是世界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优越性进一步凸现出来。
然而,国内外总有些人认为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优于中国,说什么“三权分立”优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制”优于我国的“一党制”等。因此,有必要联系国内外民主政治的实际,大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使大家充分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越性。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追求自由、民主、人权的国家制度,优于西方“三权分立”制度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唯一的路是经过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它既吸取了苏维埃政权的有益成果,又有我国的创造。这种制度与西方的“三权分立”相比,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它有充分的民主性和广泛的代表性,真正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人民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选举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组成政权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许崇德说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人民性、真实性,而“三权分立”制度则体现出虚假性、欺骗性。这话是很有道理的。因为统治权力在任何国家都是统一而不可分割的。西方国家把分工谎称为分权,设置了由资产阶级统一控制的三个机关来扮演互相制衡的不同角色。然而,他们的议员、行政官、法官,哪个不是资产阶级代表人物? 他们的法律和政策措施,哪一项不是资产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真正的民主制度。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人民代表主要来自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各方面的人士,体现了真正的人民性。我国宪法又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这表明:我国各机关的地位并非平列。由于立法集中体现了党的主张与人民意志相统一的过程,而且法律是全国人民都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因此,立法机关居于主导地位,而不是像西方那样“三权分立,互相制衡”。因为,西方国家囿于“三权分立”的原则、程序和各种具体制度,其政权的运行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麻烦。比如,有些国家政党轮替频繁,有些国家议会常常迫使内阁倒台或者弹劾总统,有些国家的行政首脑动辄对议会通过的法案行使否决权甚至解散议会等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效率上则远比“三权分立”优越。关于这一点,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我们的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制度,不能搞西方那一套。社会主义国家有个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干一件事,一下决心,一做出决议,就立即执行,不受牵扯。我们说搞经济体制改革全国就能立即执行,我们决定建立经济特区就可以立即执行,没有那么多互相牵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就这个范围来说,我们的效率是高的,我讲的是总的效率。”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澄清关于“三权分立”的各种错误观点和模糊认识,引导人们自觉地抵制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渗透,对切实增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此外,由于人民代表大会具有全权性,国家政权的运作由人民代表大会一体实行,可以避免因政权分立而产生的社会**。正如邓小平同志在接见美国前总统卡特时说的:“人们往往把民主同美国联系起来,认为美国的制度是最理想的民主制度。我们不能搬你们的。”“中国如果照搬你们的多党竞选、三权鼎立那一套,肯定是**局面。”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还得到许多国外政治专家的好评。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传媒学教授安德斯·鲍威尔说,与在发展问题上已经被证明是成功的“中国模式”一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最符合中国实际的民主制度,也是对中国发展最为有利的政治制度。鲍威尔表示,他毫不怀疑地认为,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非常成功。一个良好的制度必须以适配性和有效性为原则。实践证明,人大和政协制度适合中国的国情、有利于中国的发展。他相信,随着中国的继续发展和进步,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会得到进一步完善。美国洛杉矶华夏政略研究会会长王中平说,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广泛的代表性。政府在对各种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等挑战时反应迅速,这充分显示了中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印度发展中国家研究中心前主任莫汉蒂教授说,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是中国人民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才摸索出来的。人大代表所提议案和建议都是老百姓关心的事情。这种政治制度是实实在在的民主政治,这也就不难理解,它为何能够有效地促进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政党制度,优于西方的“多党制”
历史证明,人民政协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了自己的政治形式和组织机构;标志着中国人民不仅在思想上、政治上、而且在组织上形成了坚强的团结,使统一战线的活动内容与组织、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与政治组织形式、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容与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我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这是我国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形成亲密合作的关系,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在世界政党制度中独具特色。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既亲密合作又互相监督,而不是互相反对。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各民主党派依法参政,而不是轮流执政。这就既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两党或多党竞争制,也有别于有的国家实行的一党制,它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适应,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而不是少数人的民主。这一制度强调以协商、合作代替竞争、冲突,因此能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目标下,有效地将共产党领导和多党派合作有机结合,实现集中统一领导与广泛政治参与的统一、国家稳定与社会进步的统一、充满活力与富有效率的统一,体现出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的“一党制”相对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多党制”有许多明显的优越性。
首先是执政的效率高。因为两党交替或多党交替执政会带来许多矛盾和内耗。在野党是天生的反对党,无论执政党的政策是否正确,一般来说反对党都会反对。这样一来,执政党要用相当大的精力时刻应付反对党的各种挑战,不可能把全部精力都用在提高执政水平上,从而严重影响工作效率。比如,中国为迎接奥运会建造的三号航站楼,三年完成,这在西方连审批程序需要的时间都不够。2008 年百年一遇的汶川地震,中国高速有效的动员能力,震撼全球。此番海地地震,第一个到达灾区的竟然是万里之遥的中国,比海地的邻国美国提前了两个小时!法国、美国等国就是应对本身发生的突发事件时,都相当混乱和低效。2003年法国发生酷暑、2005 年美国遇到卡特里娜飓风袭击,就是如此。在灾害极其严重的时刻,法国总统希拉克继续度假,直至假期结束。而这次酷暑造成全法上万人死亡!小布什总统则是三天之后才终止度假,去指挥救灾。而灾区早已成为人间地狱,以至前往救援的士兵第一件事是平暴而不是救灾,以至他们叹息宁愿选择前往伊拉克!去年,一场台风同时袭击两岸,大陆可以迅速疏散一百万人,台湾却应对无力,造成六百多人死亡和失踪的惨剧。
其次是可以制订国家长远的发展规划和保持政策的稳定性。比如,在欧洲,当英国、法国的左派和右派政党上台之后,国家发展政策立即改变,要么实行大规模的国有化,要么实行大规模的私有化。在美国,偏左的民主党执政,一般就采取对富人增税、对财团开刀、对穷人补助的政策,像克林顿时代和奥巴马政府力推的“医疗保险改革” 就是典型的一例。偏右的共和党执政,则采取对富人减税、支持财团的立场。每一次的摇摆都会对国民经济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台湾在两蒋时代,还制订类似于大陆的“六年发展规划”,但民主化之后,就统统不见了。毕竟政党执政只有四年或八年,都是在炒短线,谁还管得了四年或八年以后的事情? 再有印度,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对农民的补贴上升了,但对农业的投资却下降了,农民可能在短期内受益,但长期而言却失去了生产能力,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但是,由于短期分配却可以讨好民众,对政党的选票有利。这也是为什么尽管印度土地是私有制,可耕地面积全球第一,人均土地面积也是中国的两倍,却解决不了全国的温饱问题,而中国的粮食产量却是印度的两倍。
再次是有利于遏制腐败的泛滥。说到这一点,也许有人会不同意。在他们的观念中,似乎西方资本主义更宜控制腐败。其实不然。因为西方的腐败是刚性腐败,中国的腐败是人性腐败。比如,西方的民主,必须要有选举,而选举必须有钱。权钱交易在美国是合法的。据报道,美国最高法院已经裁定,大笔金钱能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主宰美国的选举。今年1月份的一项裁决允许各个企业可以无限制地投资于选举(《参考消息》2010 年4月2 日第3 版)。这充分证明西方式的选举是富人的游戏,他们受到候选人能够利用的资源和资金的影响,设法赢得大选的人很可能站在他们党派或资助人的立场行事,从而腐败不可避免。而在中国,官员的任命受多种因素影响,工作能力、群众测评、人情关系以及贿赂等,但这种开支同大规模的选举所需费用相比,完全不成比例,因此和财团没有直接关系,他们上任后的腐败主要是和人性的贪婪有关,收入不高和法规监督不健全则是外因。但从客观上并没有必须进行钱权交易的刚性理由。中国的腐败之所以相对于其他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的国家能够得到更有效的遏制,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中国在一党体制下,有能力对之进行打击。中国的“双规”制度、实名举报制度、官员公示制度,就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虽然由于经济发展阶段的制约,无法达到西方发达国家现在的水准,但在社会转型期这一特定时空内,已可算是最可接受的效果了。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 篇七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 这从根本上区别于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等社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首先是社会主义,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 它的本质属性、价值取向、最终目标等都是与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相符合的, 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和发展。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首先要明确这一点, 不能质疑和放弃社会主义道路。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 前者必须坚持以后者为指导, 这是一个根本的原则, 离开马克思主义也就说不上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另一方面,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必须与各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 必须以正在应用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必须在坚持中发展, 在发展中坚持。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这是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本质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 否则我们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 就会归于失败。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道理所在。”在科学社会主义的论述中, 马克思、恩格斯对于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有如下概括:生产力的高度发达、生产资料由全社会共同占有、消灭私有制、个人消费品实行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按照社会需要对生产进行计划调节、过渡期内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共产主义社会将是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等等。这些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追求的。
然而, 社会的演变不可能是骤然的突变与过程的中断, 从前一个社会形态到一个新的社会形态必然要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即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必然要存在一个过渡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原则, 同时又结合了中国的实际, 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实现了社会主义的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二) 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
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中国从鸦片战争起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后, 我国有识之士都在寻求中国的出路。中国人民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并且坚持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 才使中国的革命取得了胜利。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 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长期斗争中反复比较和选择的必然结果。历史告诉我们, 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不行, 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尤其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 走社会主义道路不是一劳永逸的, 在复杂的历史进程中依然不断地经受着考验。改革开放伊始, 面对十年内乱中“四人帮”严重破坏造成的后果, 社会上和我们党内有一部分人对社会主义的前途产生了怀疑。当时国际舆论特别是西方世界的舆论, 认为中国是搞资本主义, 或者认为我们这样搞最终要走到资本主义。针对这种情况, 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他强调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我们执行对外开放政策, 学习外国的技术, 利用外资, 是为了搞好社会主义建设, 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道路。”中国要搞现代化, 绝不能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的历史选择。中国会一直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无论国内外环境如何改变, 也不会走新自由主义之路、民主社会主义之路, 更不会回到过去僵化的老路上去。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具有中国特色的, 是立
足于中国国情的创造, 不是对经典论述的照抄, 也不是对他国道路的照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有自己的特色, 符合自身的国情, 这是它的国情基础。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 有许多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国情和发展特点, 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 不能禁锢于科学社会主义教条, 也不能照搬别人的模式, 必须坚持从本国实际出发, 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情特色
中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 顺利地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然而, 中国的社会主义是什么样的, 怎样去建设社会主义, 当初人们并不清楚,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给出现成答案,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也不是完美的。因此,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只能靠自己去摸索。从基本照搬苏联模式到提出寻求“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进行了最初的探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现在搞建设, 也要适合中国情况, 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 邓小平对这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又进行了进一步升华, 那就是要“走自己的道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针对中国国情是什么的问题, 邓小平也鲜明的指出:“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 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 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后来, 邓小平又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内容、特征、存在时期等问题作了系统准确的回答, 最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这些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存在和发展找到了立足点和科学依据。由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迅速发展起来。
因此, 中国的社会主义只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特色”, 就必须牢记中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的国情。只有如此, 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才能继续繁荣和发展。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实践特色”, 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特色性, 这种“特色性”是针对中国的具体国情, 通过社会主义建设而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军事、外交、社会事业等各方面的具体实践体现出来的
在经济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 ;坚持对外开放,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
在政治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依法治国,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民主, 健全法制,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在思想文化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 教育人民;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在军事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指导国防和军队建设。
在外交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致力于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构建“和谐世界”等等。
在社会建设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 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扩大公共服务, 完善社会管理,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总之,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其内涵的特色性就体现在它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又与本国国情相结合, 与时代发展共进步, 与人民群众共命运, 正因如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在当今世界上建设得有声有色, 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摘要: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特色”,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 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从内涵的特色性来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对于全面把握和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涵义和精神实质, 在新世纪新阶段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更加自觉地践行科学发展观, 促进社会和谐, 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 (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2]江泽民文选 (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3]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人民出版社, 2008.
[4]江泽民文选 (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5]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 (第4册)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0.
[6]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3.
[7]陶文昭.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J].学习论坛, 2010, 3.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 篇八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自信;主体认同
[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9-3729.2015.06.003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是党和国家所面对的问题中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始终是党必须回答也必须回答清楚的一个首要问题。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上系统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性质、目标、领导力量,并要求全党坚定道路自信,明确提出“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1]9。习近平在中央党校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仪式上指出,“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1]117。党的两任总书记如此坚定地强调道路问题,有着深刻的政治内涵和战略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主要依据自信是对自己的行为和思想的正确性的信心和肯定,所展示的是一种积极的入世态度和心理状态。自信绝非自傲自大,更不是无中生有,而是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和现实的基础之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正是如此。
1.深厚的历史底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路径,是回答“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一历史主题的必然选择。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渐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先辈们进行了无数次探索。无论是农民的太平天国运动,还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洋务运动,再到资产阶级的辛亥革命,追求强国富民的运动一次次都失败了,农民起义、君主立宪、资产阶级共和国等救国方案都相继破产。“长夜难明赤县天”,中国人民在黑暗中苦苦探索,直至“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人民才找到了一条改变命运、富民强国的道路。随着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日益紧密的结合,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28年的浴血奋斗,终于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百年梦想。
革命如此,建设亦然。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学习,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只能沿袭苏联老大哥的做法。1950年代中后期,我们逐渐发现苏联模式的弊端,提出“以苏为鉴”,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但由于当时没有摆脱“左”的思想影响,没有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建设实践的有效结合,走了不少弯路,甚至还出现了“文化大革命”灾难性的运动……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恢复了毛泽东一贯提倡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解放思想,一切从实际出发,突破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束缚,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又结合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从此开启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伟大征程。
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90多年的奋斗史、新中国建立以来60多年的发展史,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史,从正反两方面证明:我们只有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国家才能兴旺发达,“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2]2。
2.坚实的实践基础
自信虽是一种主观感受,是主体在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中找到的满足感、成就感,但无论是什么样的感受或感觉,都必须建立在坚实的实践基础之上,必须来源于实践上的成功,否则,就会成为盲目的妄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正是源于我国经济更加快速健康发展,社会更加公正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安康,以及全国各族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更加认同。
1840年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府腐败无能,经济发展落后,百姓流离失所,人民毫无幸福可言,整个民族完全生活在自卑状态,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盲目崇拜,对西方的制度更是亦步亦趋,甚至有个别激进国人喊出“改良人种”的口号,如果那时谈自信完全是痴人说梦。而如今人们之所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满自信,是因为同资本主义相比较,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表现在很多方面,但首先要表现在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果方面,没有这一条,再吹牛也没有用”[3]251。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2]63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实现了经济发展、社会安定、人民乐业,中国经济以年均98%的速度快速增长,远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3%的增速。2012年,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美国的差距大大缩小。西方国家不管对中国抱着什么样的想法,对此也是赞叹不止。有许多学者盛赞“中国模式”,并认为中国模式是有别于西方模式的更优的社会发展道路,必将成为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引领模式。
郑 州 轻 工 业 学 院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2015年第6期易善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逻辑意蕴3.坚定的未来预期
道路选择来之不易,道路的坚持和坚守更是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一系列飞跃的重要基础。行百里者半九十。历史显示,一个国家可以渡过艰难困苦时期,可以挺过重大灾难时期,但迈向“中等收入国家”时,国家在表现出勃勃生机之时,往往也是矛盾凸显时期。在这个时期,稍有不慎,就会出现人亡政息、改旗易帜的情况。殷鉴不远,苏联曾经对自己的发展模式信心百倍,结果却消亡在戈尔巴乔夫的所谓改革时期,消亡在苏共第四代领导时期,从而丧失了对自己道路的坚守。
自从我国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和国家始终保持着清醒头脑,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道路前进。毋容置疑,当前我国的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克难时期,“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矛盾和挑战,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1]494。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并努力在现实中予以解决。可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却提出种种所谓“富国方案”,认为腐败、贫富差距的罪魁祸首是改革开放,主张中国走回头路;或主张引进西方的宪政、多党制来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对此,我们要保持高度警醒。要始终坚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富裕的中国。不管改革出现什么艰难险阻,不管前进道路上出现什么样的杂音,我们绝不动摇,以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长久性、可持续性。邓小平同志1990年代初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党的基本路线要管100年,要长治久安,就要靠这一条”[2]280。江泽民同志指出,“改革开放是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征。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胡锦涛同志用“三不”(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表明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立场。习近平同志更是从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高度指出,“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1]84,“中国是一个大国,绝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1]439。
4.人民的主体认同
道路自信不仅表现为客观成就,更表现为主体认可,主体认可的成就是道路自信的主要依据。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体,也是价值的主体——发展的享受者。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尊重人民意愿、使人民满意,始终是其执政的力量源泉。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一切路线和政策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服务于人民,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把“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为执政的宗旨,把满足人民福祉作为执政的依据,以人民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评判工作得失的标准。邓小平同志曾经语重心长地告诫全党:“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3]314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饱含深情地说:“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69正是因为我们党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人民认可我们党,并将自己的美好期待与党的领导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当代中国最大的命运共同体,我们才能够战胜“98洪水”、“非典”、汶川地震等自然灾害,才能够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世纪盛会。当下中国正处在比历史上任何盛世都更加辉煌的重要时期,人们正满怀信心地迎接新的征程,这会进一步坚定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发展、富强的必由之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是在长期探索过程中走出来的,它既不是传统的苏联模式,也不是照抄照搬西方的发展道路,而是我们独创的富民强国之路。然而,要真正做到道路自信,必须坚持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领导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必须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历史选择的结果。近代中国的苦难史早已表明:要改变中国的命运、实现国家富强,只有依靠中国共产党。新中国的辉煌史也进一步表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中国共产党。90多年来,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其领导下的中国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把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托付给中国共产党是正确的选择。其次是我们党是用先进理论指导的党,具有自我革新的能力。“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着运动的未来”[5]的特性,决定了我们党的阶级性及其先进性。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着历史发展方向,顺应时代潮流,永葆生机和活力,拥有无限前途。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还取决于其在实践上具有的自我革新能力。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除此之外,没有任何的私利,始终保持“现在先进不代表将来先进,现在执政不代表永远执政”的忧患意识。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反应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地被历史淘汰,这绝不是危言耸听。”[6]正因为如此,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抓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这表明我们党能够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具有自我革新的决心和能力。
2.坚持科学社会主义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1]109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其他道路的显著区别,也是对各种误解的有力驳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内外都有一些人对中国是不是坚持社会主义存有疑问,“资本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早产说”等哗众取宠的名词不断涌出,“辛辛苦苦几十年,一步回到解放前”“深圳除了红旗是红的,剩下的全是资本主义”等耸人听闻的怪调不断涌现。改革开放初期,针对这种情况,邓小平果断提出“不争论”的方针,为的是不让有利的机遇在争论中失去,致使部分人认为中国的改革就是实行资本主义。这是一种误解。事实上,邓小平始终强调在改革进程中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但这绝不是坚持或回到传统的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恰恰相反,那种保守的、固步自封式的社会主义正是改革的重点,必然会被历史抛弃掉。当然,抛弃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并不等于放弃社会主义去走资本主义道路,而是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走适应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对此强调指出:“多年来,存在一个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理解问题,世界形势日新月异……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思主义者。”[2]291-292因此,当前的改革,不论怎么改,我们都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些都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内容,如果丢掉这些,那就不能成为社会主义了”[1]110。社会主义是改变中国命运、实现国家富强的基础和前提,离开了社会主义,任何其他主义,不管其如何包装,都会给中国带来灾难。
3.坚持中国特色
唯有符合中国国情的选择,才是中华民族的选择,其生命才能长久,本本主义、拿来主义、人云亦云亦步亦趋,都不可能带来道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究其根源在于形成了中国特色。中国特色不是对社会主义“反着讲”,也不是“照着讲”,而是“接着讲”。实际上,中国特色有着理论和历史的必然性。从理论上讲,人类社会上是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因此,中国选择社会主义不是开倒车,而是顺应时代潮流。这不仅体现了“两个必然”的历史规律,而且也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但实际上各个国家在具体发展道路上并非完全一致,这是因为,“相同的经济基础——按主要条件来说相同,可以由于无数不同的经验的情况,自然条件,种族关系,各种从外部发生作用的历史影响等等,而在现象上显示无穷无尽的变异和色彩差异”[7]。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也是如此。马克思设想的未来社会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而列宁是在一个资本主义尚未获得充分发展的俄国建立社会主义,并进行了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两种发展模式的探讨。列宁指出:“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是不会完全一样的。”[8]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过去搞革命照抄苏联,曾经有过痛苦的失败,现在搞建设必须“以苏为鉴”,走自己的道路。毛泽东进行了曲折的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理论基础、制度基础。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2]2-3。由此可见,中国的实际就是中国特色,离开了中国国情,即使取得暂时的成功,也难以持续、难以长久,更不可能自信。
三、道路自信为当前和今后中国的发展提供政治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我国历史传统、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长期发展、内生性演化的结果,是有别于传统社会主义国家的成功实践道路,它必将成为指引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发展、富强之路。
1.道路自信是坚守理想信念的前提
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信念是对奋斗目标的坚信并身体力行的一种精神追求。理想信念的前提是人们对未来充满憧憬,看到未来美好目标实现的可能性,而缺乏可能性的理想只能是幻想、空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成熟及其成功实践,必定成为人们对未来期盼的基础,成为医治各种理想信念冷淡症的良药。
毋庸讳言,在我们党员干部队伍中出现了理想信念动摇和道德滑坡现象,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缺钙,得了软骨病”[1]80。个别人认为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不行了,对中国前途不看好,于是利用手中的权力捞钱,并使用各种非法手段力图将其非法资产合法化。历史表明,这些贪官之流终究将被历史抛弃、被人民厌弃。当下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经济更加发展,制度更加完善,步伐更加稳健,“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1]83。社会主义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使我们对国家更有信心,对未来更加充满期待。
2.道路自信是拨清思想迷雾的航标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关头。如何看待这个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挑战,取决于看待问题的态度和立场。一些“左”的思潮仍抱着旧思维不放,认为改革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必须重新回到传统社会主义模式上。还有人认为“民主社会主义才是马克思主义的正统、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够救中国”[9],极其错误地主张中国应实行政治多党制、经济自由化、意识形态多元化,阴谋颠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妄图将中国引向资本主义邪路。对此,我们必须高度警惕,不能掉以轻心。我们坦承,在中国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归根到底是前进中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办法不是逃避、畏首不前、退回过去,更不是改变社会性质,实现“西方化”“美国化”,而是在基于中国国情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改革开放来解决。“我们现在的路子走对了,人民高兴,我们也有自信,我们的政策是不会变的,要变的话,只会变得更好。”[2]29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举措。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离开改革开放,也没有中国的明天。因此,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我们都必须高举改革开放的伟大旗帜,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决不犯方向性错误。
3.道路自信是整合中国力量的有力纽带
中国是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多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得很大,多么大的经济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得很小。中国国情复杂,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均衡,人均资源严重不足,人民利益需求不一致。如何凝聚大家智慧,整合全国之力,聚精会神地搞好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精神支撑,需要一个凝聚中心。在当代中国,只有社会主义道路才可以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条道路也许在发展的进程中并非尽善尽美,但这条道路改变了中国人的命运,使中国人民摆脱了贫穷、实现了富裕,让中国人有尊严地活着,摆脱了落后与挨打,实现了国家强盛,创造了灿烂的民族辉煌。只有沿着这条道路前进,我们才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才能够“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和进步的机会”[1]235,任尔东南西北风,我自岿然不动。总之,我们只有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54.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4.
[6]习近平.打铁还需自身硬——关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N].人民日报,2014-07-16(001).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894.
[8]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9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推荐阅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题08-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考点10-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11-11
中国特色社会简答题06-30
论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06-2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07-03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08-12
第五讲中国特色社会07-19
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