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

2024-06-30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精选10篇)

1.“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 篇一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当你完成一份自认为不错的手工作品或是取得优异成绩时,你的爸爸、妈妈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中的小主人公在七岁时作了一首诗,他的妈妈给他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从文中找出答案吧!

二、学习生字新词。

1.合作中自学。通过查字典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小组合作学习,读准字音,分析难记字的字形,交流对字义的理解。

2.教师教学、检查、重点指导。

(1)读准字音:誊写:(téng)

皱眉:(zhòu)

分歧:(qí)

谨慎:(jǐn)

(2)记住字形:誊、歧、版。

(3)理解词义

腼腆:因怕生或害羞而神情不自然。

精彩:(表演、展览、言论、文章)等优美,出色。

糟糕:指事物、情况坏得很。

谨慎:对外界事物或自己的言行密切注意,以免发生不利的事。

引入歧途:歧途,指歧路,比喻错误的道路。

极端:事物顺着某个发展方向达到顶点。

三、自由读文,理清脉络。

按照不同内容的分段依据把课文分成三段。

第一段(1—14自然段)主要讲述妈妈对我作的第一首小诗的评价是“精彩极了”,而爸爸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

第二段(15—16自然段)主要讲了几年后正是由于妈妈的鼓励,我一直在写作。由于爸爸的批评使我学会了修改。在他们的教育下我才成为了一个作家。我为自己有这样慈祥的母亲,严厉的父亲而感到幸运。

第三段(17自然段)“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两种声音一直鞭策着我不断前进。

2.“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 篇二

“可怜天下父母心”, 如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父母的用心,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无疑是很好的解读素材。课文主要讲父亲和母亲对作者童年时一首诗作截然不同的评价, 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 以及作者从中感悟到的爱。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感悟作者对父母的理解, 这同时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所在。

【设计理念】

1.用教材教, 不拘泥于教材。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通过例子要解决的是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学习方法的习得和语文综合素养的培育。引导学生学习教材, 解读教材, 教师必须深入地理解教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目光要放远, 眼界要开阔, 忌做井底之蛙, 忌把学生带入无限窄小的“井底”, 走不出教材圈住或人为设置的种种束缚。

2.用智慧教, 不拘泥于传统。

寻求智慧的教与学的方式, 汲取先进与传统之精华, 努力使课堂充满智慧, 使课堂呈现智慧气息, 使学生也变得智慧起来。智慧是力量之源, 智慧能带给课堂更多的生成。

3.用生活教, 不拘泥于课堂。

生活处处是语文, 让学生把生活带进语文, 把语文带进生活, 语文———生活———课堂有机结合, 使语文教学建构于广阔的背景中, 具体可感, 亲切可触。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1.解读“可怜天下父母心”, 初步感知爱。

师:同学们每天目睹家长接送你们上学放学, 每次看到他们不厌其烦地关心你们的学习与生活, 我常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这样一句话:“可怜天下父母心”, 能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学生从自我体验出发, 交流各自理解)

师 (小结) :作为父母, 最大的伤心莫过于孩子不能理解他们的爱。爱的方式多种多样, 我们怎样来理解这些不同方式的爱呢?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语文教学。

环节简析:从生活走进语文, 在一幕幕爱的生活情景浮现与描述中解读“可怜天下父母心”, 让学生初步感知爱, 为整堂课的教学做好思想与情感的铺垫。

2.解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初步理解爱。

师:自读课题, 谈谈你发现了什么?透过“极了”和“透了”, 你又有什么发现?

(板书“极了”“透了”, 加上双引号, 理解这都是“极端的断言”)

环节简析:“极端的断言”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 这样处理, 化难为易。

师:请抓住文中描写时间的词, 把课文分成七八岁时、几年后、成年后三部分。精读第一部分, 画出有关句子, 学着从关键词句中体会妈妈、我、爸爸的不同反应, 再带着自己的体会到学习小组交流, 从个性朗读中表露人物的心情。

环节简析:小组合作前, 先让学生与文本交流, 个性化地解读教材, 带着自己的理解走进小组, 让学生有备而来。在此基础上, 让学生与学生交流, 使学生的各自体会得以交融, 互相影响, 有机促进, 从而丰富他们的体验。

师:有感情朗读语句, 从关键词句中体会人物心情。

母亲的反应:母亲一念完那首诗, 眼睛亮亮地, 兴奋地嚷着“:巴迪, 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 点头告诉她诗确实是我写的。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摸着我的脑袋, 笑着说。“亲爱的, 发生了一件美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 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巴迪的心情:得意洋洋, 迫不及待, 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 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父亲的反应:“对不起, 我自己会判断的。”父亲开始读诗。“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我不明白, ”父亲并不退让, “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哪条法律规定巴迪一定要成为诗人?”

环节简析:上个环节, 学生与文本对话, 与作者共鸣, 与本组学友对话, 与学友共鸣, 此环节, 让学生与全班师生对话, 交流读文本的体会, 从文字间读出母亲坦露的爱, 读出父亲深沉的爱, 读出作者由喜到悲的失落心情。

师:请体会父母不同的评价标准:母亲为了鼓励巴迪, 认为巴迪只有七八岁就能写诗, 而且是第一首诗, 强调的是巴迪写诗的行为, 所以她给了巴迪热情的鼓励———精彩极了。父亲强调的是这首诗的质量, 所以他给了巴迪严厉的警告──糟糕透了。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1.复习导课, 初步总结感受爱。

师:面对作者的第一首小诗, 父母的评价有什么不同?作者当时有什么不同的表现?

2.解读作者的思想变化, 深入理解爱。

师:几年后, 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找一找──人物思想变化的句子;读一读──从中读懂了什么?说一说──你的理解与感受。

师:几年后, 当我再拿出那首诗看时, 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 抓住“不得不”说说自己的理解。

师:在母亲一如既往的“精彩极了”的鼓励声中, 巴迪仍然充满热情地写作, 而表面冷酷无情、经常泼洒冷水的父亲的严厉使巴迪一直没有被赞美冲昏头脑, 成年后他终于成了一名作家, 此时的他又是怎样理解父母的?

(师:解读“幸运”———同时拥有母亲的鼓励和父亲的严厉, 使他有信心, 使他有进步)

师: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一个作家, 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 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仅有这个是不够的, 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 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 需要有人时常提醒“小心, 注意, 总结, 提高”。

师 (小结) :来自母亲的力量是一种鼓励的爱, 慈祥的爱, 而父亲的心一般不易觉察, 他们的爱比较理智, 比较严厉。两种爱对一个人的成长缺一不可。“精彩极了”也好, “糟糕透了”也罢, 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爱的方式不同, 目的却是一致的。日常生活中, “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的爱, 你有过类似体验吗?请举例说说。现在你是如何理解“可怜天下父母心”?作为子女, 我们应该怎样来理解这种爱呢?

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篇三

地点:巴迪的家

人物:巴迪——7岁的孩子、巴迪的母亲和父亲

[幕启]

巴迪(递过去一页纸):妈妈,您请看……

妈妈(兴奋地):巴迪,这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简直精彩极了!

巴迪(腼腆而得意):是的。

妈妈(搂着巴迪):啊,我们的巴迪成小诗人了。

巴迪(红着脸,但显得迫不及待):妈妈,爸爸什么时候回来?

妈妈(摸着巴迪的脑袋,笑吟(yín)吟地):你爸爸晚上7点钟回来,他看到你写的诗也会高兴的。

巴迪(高兴地):我把诗再重抄一遍,加上一圈美丽的花边,这样更好看。

妈妈(赞许地):这是你自己的事,你爱怎么做都可以。

(巴迪做完了这一切,就满怀信心地把那页纸,平平整整地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焦急地等待爸爸回来,心里盘算着,爸爸会怎样赞赏自己写的诗。8点钟,父亲终于回来了。)

爸爸(目光停留在那页纸上,随即拿起来):这是什么?

妈妈(兴致勃勃地):亲爱的,发生了一件美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

爸爸(平静地):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

(父亲开始读诗。巴迪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10行,可他觉得读了很长的时间。)

父亲(把诗放回原处,淡淡地):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

巴迪(眼睛湿润,低着头,委屈地):这……

母亲(大声的):亲爱的,我真不懂你这是什么意思!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父亲(毫不退让):我不明白,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哪条法律规定巴迪一定要成为诗人?

(巴迪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痛哭起来。)

[画外音]后来巴迪在妈妈的鼓励和爸爸的鞭策下成长起来,成了一名小有名气的作家。他深深懂得,正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两股风不断地向他吹来,他才能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向正确的方向驶去。“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罢,这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共同的出发点只有一个,那就是爱。

4.“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 篇四

1、通过有感情朗读、快速默读等方式,感受家长不同的爱的表示形式。

2、通过抓重点词句等方式,理解文意,体会家长不同的爱。

3、积累好词佳句,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起。

1、先说说“精彩”和“糟糕”,再说说“极”与“透”。

2、读出语气、读出神态。(女生读、男生读)

3、这是两句截然不同、针锋相对的评语。你分别联想到了哪些相关的事情?

二、承。

1、寻根探源。

(1)快速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这两句评语的出处。

(2)联系上下文的语境读一读,感受一下两者的不同。(搂、扔)

(3)面对这两种不同的评价,俺的反应一样吗?

腼腆 得意洋洋 (从哪里看出?理解:迫不及待、誊写)

繁重 失声痛哭

2、评价选择。

(1)你觉得他们说得有理吗?(第一次)(不得不、的确)

(2)你更喜欢谁的评价?

第二课时

三、转。

1、说出一连串的代替词。(肯定―否定)(褒扬―批评)(赞赏―奚落)(鼓励―打击)

2、母亲是慈祥的,对俺是一如既往地鼓励,那么父亲呢?

3、父亲是严厉的,但并非不分皂白地打击。这里也有鼓励,还有指点。

4、母亲是感性的,而父亲是理性的。母亲给了俺爱的力量,父亲给了俺警告的力量。

四、合。

1、范读末段,你体会到了什么?

2、联系童年故事说说。

3、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说说。

5.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 篇五

本组以“父母之爱”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本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写了一首诗,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的识字、朗读能力,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词,读准课文。在此基础上,教师引领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能力,联系生活实际,以体会父母不同形式的评价都是对巴迪的爱。

设计思路:

文章的篇幅较长,在教学中从重点句入手,引导学生感悟,如抓住巴迪内心活动的词句,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最终理解不同的评价都是爱,体会作者的情感。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质疑问难,激发学生对文本的探究。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在读中悟,在悟中读,从而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正确认读“糟糕”、“确实”、“自豪”、“誊写”、“敬仰”、“判断”、“出版”、“戏剧”、“严厉”、“灵感”、“创作”、“源泉”、“警告”、“提醒”、“把握”、“谨慎”、“极端”等词语。理解“一如既往”、“得意扬扬”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看法。

3.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体会父母两种不同形式的评价都是对巴迪的爱。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拓展阅读《我的母亲》(节选)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质疑问难,理解课文内容,抓重点句品读交流,体会巴迪的情感变化,在学中悟理。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查阅作者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有关资料。

教学步骤:

一、板书课题,读题,理解题意。

(让学生结合课前的预习,说说对课题的理解。这是对学生课前预习的一种检测,同时也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学能力的平台。)

二、走进“童年的故事”,了解不同的评价,体会小巴迪的情感变化。

1.自由读1-14自然段,(课件出示)思考:是什么事让小巴迪得到了这样的两种评价?小巴迪的反应怎样?

2.学生汇报自读情况。

3.理解母亲的评价。课件出示: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

说说对母亲评价的理解。

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抓住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态感受母亲的心情。)

4.体会巴迪的“得意扬扬”

师:听了母亲的“精彩极了”的评价,巴迪是什么反应?(既腼腆又得意扬扬)

师:如果你是此时的巴迪你会怎么想?(让学生与自身相联系,体会巴迪的兴奋、自豪的心情。)

5.理解父亲的评价,体会巴迪情感变化。

师:在母亲的赞扬后,巴迪最想把他写的诗给父亲看,他焦急地等待着……父亲终于回来了,看完了诗却说──“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生接)为什么父亲会这么说?(学生交流自已的想法)

师:听了父亲的评价,巴迪是什么心情呢?课件出示: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地抬不起来。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已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引导学生通过换词,从巴迪的动作中,真切地感受巴迪伤心、难过的心情。)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主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描写,体会小巴迪对父母不同的评价的感受。)

三、自主探究“后来的认识”,理解不同形式的爱,体会作者的情感。

1.自主学习15-17自然段,课件出示:巴迪一天天长大了,他对父母的评价有新的认识吗?(要求: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读一读,理解,然后在小组里讨论。)

2.学生自读,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理解。

3.小组讨论交流,理解句意,解决疑问。

4.全班交流汇报。课件出示: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学生汇报交流的同时,教师适时引导,让学生体会理解不同的评价其实是两种不同形式的爱,体会作者对父母爱的感激。)

四、联系生活,让学生感受爱,懂得回报爱。

1.师:同学们,你们理解了这两种不同形式的爱了吗?在生活中你们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学生交流自己生活中的经历,感受生活中的不同形式的爱。)

2.师:父母长辈们给我们不同形式的爱,我们该如何回报呢?(通过交流让学生懂得回报爱。)

五、推荐阅读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著作《爱的教育》。

六、课外作业:将生活中类似的经历写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指导书写,积累词句,拓展阅读。

学生准备:生字词卡片

教学步骤:

一、巩固生字词

1.同桌出示生字词卡片互相认读、纠正。

2.让学生自由交流书写难字,并指导书写。

3.练习书写生字词。

二、通读全文,交流自己喜欢的语句。

三、拓展活动:阅读《我的母亲》(节选),交流读后的感受。

[法国]罗曼·加里我13岁那年,和母亲住在法国东南部的耐斯城。每天早上我去上学,妈妈留在旅馆里。她在那儿租了一个售货柜,柜架上摆着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她从每一件卖出的围巾、皮带、指甲刀或毛线衫中得到百分之十的佣金。白天,除了在我回家吃午饭的时候,她休息两个小时,其余时间她都守在售货柜前,时刻寻找可能光临的顾客。我们母子俩就靠着这个赚钱不多、朝不保夕的小生意过日子。

母亲孤零零地居住在法国,没有丈夫,也没有朋友和亲戚。十多年来,她顽强地干,挣来钱买面包、黄油,付房租,交学费,买衣服和鞋帽等。除此之外,她每天都能拿出点令人吃惊的食物。比如:午饭时,她面带幸福、自豪的微笑,把一盘牛排摆在我面前,好像这盘肉象征着她战胜厄运的胜利。

她从来不吃这些肉,一再说自己是素食者,不能吃动物脂肪。然而有一天,我离开饭桌到厨房里找水喝时,发现母亲坐在凳子上吃东西,煎肉锅放在腿上,她正仔细地用小块面包擦那给我煎牛排用的油锅。发现我时,她急忙将锅藏在餐巾底下,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因为我明白了她成为素食者的真正原因。

板书设计:

教学心得:

奏响爱的旋律

因为有爱,生活才甜蜜;因为有爱,世界才美好。现在的孩子,大多生活在蜜罐中,他们在无尽的爱的呵护和关怀中成长。但遗憾的是,他们仅仅会享受爱,却不懂爱。城里的孩子如此,农村的孩子也不例外。而咱班这群不懂爱的农村娃在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时,却奏出了一曲爱的旋律。

第一乐段,质疑爱。本篇课文讲述了小巴迪七八岁时写了一首诗,母亲的评价是“精彩极了”,学生从母亲的语言、动作、神态中想到,母亲认为:“小巴迪实在了不起了,竟能写出这样的一首诗。”“我儿子这么小就会写诗,真聪明。”„„体会到母亲为小巴迪的诗而欣喜、兴奋之情,不容置疑──母亲爱巴迪。受到母亲夸赞而得意扬扬的小巴迪迫切地等待心中敬仰的父亲的表扬,可父亲回来后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文中“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多媒体课件对“冲、跑、扑”这三个动词进行更换,引导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了小巴迪的难过、伤心、失望的心情。难道父亲不爱巴迪吗?

第二乐段,理解爱。小巴迪渐渐地长大,他在写作上也慢慢颇有成就,同时也越来越明白,他拥有来自慈祥母亲的鼓励的爱──创作无尽的源泉和动力;更懂得了来自严厉父亲的爱──不会走入自满的歧途。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质疑问难,对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行理解,最后和巴迪一样明白了,无论是“精彩极了”,还是“糟糕透了”,都是父母爱的流露,只不过表达的方式不同罢了。

第三乐段,体会爱。学生理解到巴迪所受到的不同的爱,联想到自己的生活,其实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也有诸多类似的事情。课堂上,学生生活的门打开了,情感的思潮奔涌了。诸如“妈妈的唠叨”“老师的批评”“爸爸的责备”等等,一件件、一桩桩平时觉得委屈、伤心,甚至痛恨的事情,却充满浓浓的温情,那就是──爱!

第四乐段,回报爱。当孩子们在享受爱的同时懂得了爱,他们便想到了回报爱,“我要多帮妈妈做些家务事。”“我要好好学习,不要让妈妈为我的成绩操心了。”“我长大了要努力挣钱,让爸爸妈妈过上幸福的日子。”„„

从现在到将来,孩子们会用爱谱写着这曲未了的爱的旋律。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一 福建省安溪县第三实验小学 胡丽霏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坚持以读为本,把“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到文章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有声有色的读文,使学生更多、更直接地与文本对话,使课堂教学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色。[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看法。

3.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包含的都是爱。[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巴笛的成长过程中为什么需要两种爱的声音。[教学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由题激趣

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你们熟悉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些什么,或者产生了哪些疑问?(可能提出的问题有: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对意见相反的话分别是由谁说的?作者有什么感受?这两句话对作者的成长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就让我们带着上述问题认真读一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2.认读本课生字。3.师生轮读,互相评价。

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读文,边读边想:文章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可以分成哪几部分? 2.交流。

(教师点拨,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顺序──本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了解文章由作者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这两部分内容构成的。)

四、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引导品读“童年的故事” 1.自读,思考:当“我”写了第一首诗后,母亲是怎样评价的,“我”的表现怎样;父亲是怎样评价的,“我”有什么反映。父亲和母亲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找出有关的段落、语句,用你喜欢的符号在文中做标注。反复读读,再跟小组的同学讨论一下。

2.学生自学,作批注,教师参与学习。3.班级交流。

(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弄懂:父亲的“糟糕透了”的评价,一方面是因为父亲比较理性,要求比较严格,他考虑到的更多的是事情的本身质量;另一个方面是因为父亲针对母亲的“精彩极了”的评价,认为儿子得到的鼓励已经太多了,才说“糟糕透了”的。母亲的评价是为了鼓励“我”,父亲的评价是为了提醒“我”、警示“我”。).

4.指导感情朗读。重点指导描写巴迪听了妈妈和爸爸的评价后截然不同的反应的语句。

(二)自主品读“后来的认识”

1.默读作者“后来的认识”的部分,提出自己不懂的或感兴趣的问题和大家讨论。

2.质疑、讨论。学生可能提出不少问题。一般性问题,可让学生互相解答。教师应引导学生提出并讨论这两个问题:

①成年后,作者为什么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

(作者体会儿时的幸运是因为,一是“我”有个常常鼓励我的慈祥的母亲,她常常肯定“我”,给“我”力量。母亲的爱是“我”创作的灵感和源泉;二是“我”还有一个严厉的父亲,他的警告和教育,使我不走向歧途,“我”写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作品的力量来之于父母两方面,所以我是多么的幸运。)

在交流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越来越”一词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到巴迪对爸爸妈妈的评价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

②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这一句话写出了“我”对母亲,“精彩极了”的赞扬声,和父亲“糟糕透了”的批评声,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那就是父母共同的出发点,一个“爱”字。正因为“我”明白了父母的爱心,所以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意思是说,不会产生自傲和自悲。平常有父母时常的提醒,在爱的鼓舞下,不断前进)

3.把自己喜欢的语句再美美地读几遍,体会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

四、回读课文,总结收获

1.从头再读文,想一想学习了本文,你有哪些收获。

2.谈收获(可从思想感受,词、句的积累和文章的表达方法几方面来总着重于后者)。3.学生总结写法(当学生总结出文章抓住了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来进行描写来衬托人物心理活动时,教师让学生到文章里去找找并画出这样的句子,再次读读,细细地体会作者细腻的表达手法)。4.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五、拓展延伸,学习写法

1.拓展阅读:《父爱,在拐弯处》。①谈感受。②体会表达方法。

2.借鉴这两篇文章的表达方法,把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写下来。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二 安徽省芜湖市育红小学 艾启双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糟糕、誊写、出版、慈祥、谨慎”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3.默读课文,把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和大家讨论。

4.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体会父母对子女的爱。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查阅作者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有关资料。第 一 课 时

↘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说出“糟糕”的反义词和“极”的近义词。

2.导言: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这篇文章,题目就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过带有这样有趣题目的文章吗?你猜猜课文所讲述的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

↘ 初步感知,理清层次

1.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将课文分为“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默读课文中遇到的问题。3.全班交流:(1)朗读课文,重在校正字音和纠正读破的词。(2).学生当场识记生字词。(3)课文怎样分成“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4)课文主要讲什么?

↘ 品读文章,体会情感

1.出示阅读提示,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阅读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1—14自然段,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画出来并读给同学听,想想从巴迪父母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2.学生自由朗读、批划、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学生活动。3.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4.点拨引导(根据学生品读的句子自由调整)(1)语段一:“母亲一念完那首诗……再次拥抱了我。”

引导: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你能给同学们读一读吗? [齐读提示:注意母亲这时的表情,“眼睛发亮,兴奋地嚷着”] 导读:你还从母亲的哪些话中体会出母亲对巴迪的爱?

(2)语段二:引导理解母亲本来知道巴迪的诗写得并不怎样,但她觉得巴迪是个孩子,应该鼓励,这样巴迪才更有信心。

(3)语段三:“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放回原处。引导: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其他同学有不同感受吗? 导读:父亲还说了什么?找出来读一读。

导读:父亲这句“糟糕透了”听起来好象对一个七八岁的巴迪来说很苛刻,但实际上这里包涵着父亲对儿子的爱,一种深沉的爱。你们还能从课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父亲对巴迪的爱?

(4)语段四: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很长的时间。

↘ 布置作业,体会情感 1.有情感朗读课文。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是否与小巴迪有一样的经历 第 二 课 时

↘ 披文得意,自我感悟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巴迪的第一首诗引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那么,你们对这两种评价有什么看法?

2.文中两种“评价”竟然引起了我们的不同评价。谁对谁非呢?老师建议大家再认真读一读课文中关于写母亲评价的句子。想一想,母亲这样评价的用意。3.对于母亲评价的语句,我们来读一读,加深体会,读出母亲的情感。

4.母亲的评价是一种鼓励,是一种爱,那么对父亲的评价又该怎样看待呢?真像有些同学所说的那样“ 残酷无情”吗?父亲为什么这样评价?

5.父亲的评价与母亲的评价有关系。那就是说,父亲的评价也是事出有因,他不想让巴迪走向极端,陷入自我陶醉中不能自拔。从根本上讲是出于父亲的一种责任心,对巴迪严格要求。现在我们分角色读1— 14自然段,感受一下人物的不同心理,好吗?

↘ 联系生活,加深体验

1.文中父亲母亲的两种评价的真正目的,我们清楚了,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一件招来截然相反评价的事情吗?

2.现在大家明白了这两种评价的好处,要是问你到底喜欢哪种评价,你能说出你的真实想法吗?要求说出自己的观点,并说一说理由。

3.看来大家倾向于鼓励性的评价,这不奇怪,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心理,这也许是大多数的共性。可是假如生活只有一种评价行吗?大家读一读16—17自然段,看一看你又获得了什么新的启示?读完后,小组交流一下。

4.大家理解得真深刻,找到了巴迪成功的原因—正确理解父母的用意。↘ 反思文本,内化情感

1.通过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和体会,让老师突然感觉到同学们一下长大了许多,成熟了不少。大家都想发表自己的见解,却没有得到机会,现在老师就给每个同学都有一吐为快的机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爱的启示》为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可以写对课文的感想,也可以写自己在生活或学习中遇到的类似情境的新认识。

2.互相交流所写短文,相互评议。

3.小结:生活中有许多爱的不同表现形式,当我们遇到鼓励式爱的时候,应戒骄戒躁;当我们遇到严格要求的爱的时候,我们要正确地接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三 安徽芜湖市育红小学 艾启双 第 一 课 时

↘ 紧扣课题,带疑读书

1.就题质疑。上课伊始,可从课题入手,揭题后问学生:这一课的课题和其他课文一样吗?从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带疑读书,然后小组内交流初读感受。↘ 初步交流,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

2.讨论:(1)课文主要讲什么?(2)读后有什么感受?(3)你能解决从课题中知道的哪些内容?(学生能说多少就说多少,能说到什么程度就说到什么程度。)

↘ 分层探究,升华体验

1.把课文分为两部分:七八岁时写的一首诗,得到妈妈的赞扬,同时受到爸爸的批评。对这件事,作者的认识不断发展。请根据作者认识的发展,把课文分为几部分。学生可能把课文分为两部分,也可能分为三部分,老师均应予肯定。然后小结,第一部分是写七八岁时的即时感受,是感性的描写;第二部分写成长过程中的认识,也是感性的叙述;第三部分写成年后的认识,是理性的升华。

2.七八岁时的即时感受:(1)学生默读、画注。作者细致描写了妈妈赞扬的语言,赞扬时的神态、动作和自己的感受;细致描写了爸爸批评的语言和自己的感受。请用“

”画出重点词句,体会妈妈赞扬的热情和爸爸批评的严厉,体会作者对赞扬与批评的不同感受。(2)学生交流重点词句,并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3)学生在小组内轮流朗读。(4)大组交流朗读。对来自妈妈的赞扬,爸爸的批评,作者的感受非常强烈,又截然不同,谁能把他内心的感受读出来。(老师要相机指点:对妈妈赞扬的感受:自豪、兴奋;对爸爸批评的感受:伤心透了。前者是热烈的语气,后者是低沉的语气。)

↘ 课后练习,积累语言 1.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2.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第 二 课 时

↘ 积累词句,体会情感

1.听写以下短语。听写后自己对照课文订正,再读一读。

眼睛(发亮)既(腼腆)又得意洋洋 有点(迫不及待)怀着(一种)自豪感实在(等不及)了把头埋得(低低的)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一如既往)地鼓励我2.背记自己喜欢的三两个句子,互相交流启发。

↘ 分层探究,读中感悟

1.十二岁的感受:七八岁时,作者不理解父亲的批评,十二岁时有了一定的认识,而对妈妈却一直心存感激。请认真读读课文,体会作者认识的变化。(此部分以读代讲)

2.成年后的认识:(1)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成年以后,作者也成了一名著名作家,对这件事又有什么新的认识?默读课文,画出最能表达作者新认识的语句,多读几遍,再想一想,把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也可以用提问题的形式,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不懂的问题,先自己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

(2)全班讨论,适时指导。教师要适时对下面的重点语句给予点拨: 句1:我越来越认识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指导:结合问题指导:成年后作者越来越认识到儿时是„多么幸运‟”,这是为什么?要让学生明白“母亲的力量”是指赞赏的激励作用;“警告的力量”,是指批评的伤害或警示作用。作者小时的幸运是既有赞扬的激励,又有批评的警醒。在理解句子意思以后,要让学生多读几遍,在朗读中加深感受。

句2:这些年来,……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指导:“两股风”,指赞扬的力量和批评的力量;“生活的小船”,指“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句义的理解可联系句1理解,要让学生理解到,来自母亲的赞赏,激励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来自父亲的批评,提醒自己不要在人生的道路上走错路。

句3:我从心底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指导:结合问题指导:为什么说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联系句1和句2指导,即联系赞扬的作用和批评的作用指导。

在理解句2和句3的意思后,要把最后两个自然段的话连起来读。应腾出较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熟读成诵。

↘ 总结课文,表达感受

1.质疑:学习课文中还有哪些自己感兴趣的或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讨论。

2.总结:(1)想一想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2)学完全文,你有什么感受。

3.联系实际,体会情感:以“父母关心我成长”,说说对父母对自己的爱的感受,既要把事情说明白,又要说出自己内心感受。先在小组说,再推荐说得最好的在班上说。

↘ 内化情感,课后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2.以“父母关心我成长”为内容,写一写。

感悟别样真爱,加深人物赏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四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糟糕”、“确实”、“自豪”、“誊写”、“敬仰”、“判断”、“出版”、“戏剧”、“严厉”、“灵感”、“创作”、“源泉”、“警告”、“提醒”、“把握”、“谨慎”、“极端”等词语。理解“一如既往”、“得意扬扬”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看法。

3.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设疑导入

我们习惯说“严父慈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是用了一位父亲和母亲对儿子作品的评价语做题目的文章,你能猜得出哪句话是母亲的评价,哪句话是父亲的评价吗?试着用不同的语气来读一下。我们看一下你猜得是不是正确呢?

快速读文、读通读懂

1.通过查字典读通课文,充分读书。

2.想一想为什么对于同一诗,作者却得到了截然不同的评价?

3.在语境中体会“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句评价的语气,试着同位之间读一读。4.用铅笔在课文空白处记录下自己的感悟以及不懂的问题。再读课文、交流讨论

1.指名读文,检查是否真的读通,把重点的段落多读几遍,注意语气和语速。2.小声读文,思考自己提出的不懂的问题,看是否能够解决,整理自己的感想。

3.小组内交流,自己不能够解决的问题,和自己对文章的看法,看能否提出新的问题。老师巡视参与讨论。

4.在班级上提出尚未达成共识的问题,一块儿商讨解决。整理笔记、反思收获 1.抄写字词

2.整理自己提出的问题和参与探讨的问题,解决的问题和留在下节课讨论的问题以及其它收获。“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谈话导入

上节课,认识了一位慈母和一位严父以及他们的儿子,这节课我们就上节课未曾解决的问题做进一步的讨论。

检查生字、复述故事 1.抽两名学生到黑板上默写生字。2.指一名学生复述故事梗概。深入字句、体会真情

1.简单说一下“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是出自什么样的目的呢? “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2.为什么说两个截然相反的评价会是出于一个共同的出发点呢?重点体会作者成年后的思考。“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的幸运。” 因为他既拥有母亲慈祥的爱,鼓励式的爱,激励他满怀信心地前进;又拥有父亲严厉的爱,严格要求的爱,使他不至于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

3.画出表现表现父母的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慈母和严父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样子。

4.模仿父母的语气,同位之间分角色朗读文中的对话。做出假设、加深理解

1.假设仅仅有母亲慈爱的鼓励,作者将会有什么样的发展?说说你的理由。2.假设仅仅又父亲严厉的批评,作者又将会有什么样的发展呢?说说你的理由。联系自身、理解父母

说说自己是否曾经得到过父母和老师眼里的批评或过分的鼓励?当时你是怎么想的,学过此文之后,你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通读全文、品味深情

通过对字词的品析和自身的联系,学生应该对文中父母不同的评价有了新的更深刻的认识,带着对这对父母的崇敬齐读全文。

布置作业

课后写一篇读后感,可引用文中对父母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的语段。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五 石桥铺小学 赵晶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敬仰、出版、谨慎、迫不及待、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3.从父母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教学重点

1.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说出“糟糕”的反义词和“极”的近义词。

2.导言: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这篇文章,题目就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过带有这样有趣题目的文章吗?你猜猜课文所讲述的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朗读课文,重在校正字音和纠正读错的词。2.学生当场识记生字词。3.互相交流识记方法。4.写生字。

三、尝试自读,讨论交流

学生默读课文,也可以轻声读书,可以查找资料,可以直接在课本上画画写写(在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旁加一点批注,有疑问的地方打个问号),还可以写读书笔记。学生既可以同座交头接耳;也可以离开座位找谈得来的同学切磋。(老师则密切关注学生的自学状况,释疑解惑。)

四、朗读课文,领悟情感

1.师范读,后自由读,个别读,分角色读。最后请几位学生读个别段落。2.朗读指导要点:

⑴母亲和父亲对“我”的诗不同的评价及“我”不同的反应。如,母亲的兴奋和赞美,父亲的严肃近乎冷酷;“我”听到母亲表扬后盼望父亲回来的心情、表现等孩子的一系列体验,都应努力读出来。

⑵课文最后两段,是作者对两种评价的冷静思考和独到见解,是成年后的理性认识,也应有别于前面的朗读。

3.想想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同学交流。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听写以下短语。听写后自己对照课文订正,再读一读。眼睛(发亮)既(腼腆)又得意洋洋 有点(迫不及待)怀着(一种)自豪感 实在(等不及)了 把头埋得(低低的)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一如既往)地鼓励我

2.背记自己喜欢的三两个句子,互相交流启发。

二、以问启思,悟情明理

1.课文中讲了作者成长过程中的哪几个阶段?(七八岁时;几年后,似乎还未满12岁;现在。)2.“我”写的第一首小诗,母亲是怎么评价的?“我”当时表现怎样?父亲又是怎样评价的?“我”听了以后表现如何?

3.几年后,作者对自己写的第一首诗又是如何看的?

4.“精彩”也好,“糟糕”也罢,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这样说你赞成吗?“我”儿时真的是“多么幸运”的吗?为什么?(母亲的爱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而父亲的“警告”则时常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他既拥有母亲慈祥的爱,激励他满怀信心地前进;又拥有父亲严厉的爱,使他不至于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

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相机诱导,但不要把自己的认识强加于学生。5.父母师长的不同评价对孩子会起什么样的作用呢?

三、生问师答,个性阅读

构建“生问师答”的阅读教学模式。有时候可以尝试“不问则不讲”。学生如不发问,说明他们没有问题,那老师还一厢情愿地讲什么呢?结合本课学习,学生可能会问及下列问题。教师可实实在在地谈谈自己的看法。

1.假如父母都说“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那又将如何?

2.爸爸为什么不说“一般”、“普通”,却硬要说“糟糕透了”。是译文的关系,还是爸爸说得不好? 3.“我”一定是作者自己吗?(可以是作者本人,也可以不是作者自己,仅仅是一种“第一人称”的写法而已。)

4.父亲和母亲的不同评价到底谁对谁错?

师:世界并不是简单的是非组合体,他们都对,但父亲似乎过火了点。母亲善意的谎言,动机是好的,也没错。肯定容易,否定也容易,难的是有机结合,恩威并济。

5.如何让二者有机结合呢?

师:肯定是主要的,否定和惩罚(不是体罚)也是必不可少的,“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全教育”。要有阳关大道,也要有荆棘挡路。俗话说得好:“要让小儿安,七分饥来三分寒。”可见,适度的否定必不可缺。

四、联系生活,深化理解 请你联系实际,谈谈怎样对待荣誉和挫折,愿意谈什么就谈什么。教师相机指导。

6.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 篇六

1.会认“誊、励、篇”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父母分别是怎样评价“我”的诗的,“我”对父母评价的认识前后有怎样的变化。

3.研读重点句子,正确理解“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含义,体会父母表达爱的方式的不同。

4.学会正确对待批评和表扬。

l重点

体会父母爱自己孩子的不同表达方式:母爱宽容、和蔼、鼓励;父爱理性、深沉、严格。

l难点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理解“糟糕透了”的评价也是一种爱。

1.字词教学。

本课要求会认7个生字,其中“誊、励、篇”特别容易读错,要重点进行强调和指导。另外,五年级的学生识字能力比较强了,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想办法识字,如查字典、询问他人,学会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大胆猜读、跳读。

学习字词时,要做到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相结合,集中学习与随文学习相结合。

2.阅读理解。

课文主要写作者在八九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妈妈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和“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的作家,揭示了父母对自己的两种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文章前一部分文字浅显生动,后一部分的个别语句含义较深,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所以在教学时,要坚持以生为本,以读为本,把“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通过有声有色地朗读,使学生更多、更直接地与文本对话,在文本语境中同人物进行心灵对话,使课堂教学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色。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到文章的表达方法。

本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情感体验十分接近,应该更多地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感受父爱与母爱的不同。

3.表达运用。

在生活中,同学们每天都感受着来自父母的爱,父母的爱本质是一样的,但表现形式是有区别的。通过学习课文和联系生活实际,同学们对两种爱的方式要有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要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学会感恩。

预习提纲

(1)自读课文,认识生字词,有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使用其他工具书解决。

(2)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试着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感受父母之爱的不同。

(3)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旁做批注。

多媒体课件

l教学课时

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两幅图画:一幅是孩子跌倒了,抬头看着妈妈,喊道:“妈妈,快来……”另一幅是子跌倒了,抬头看着爸爸,喊道:“爸爸,快来……”

学生看图,理解两幅图的内容,思考:两幅图的不同之处是什么呢?爸爸、妈妈面对跌倒的孩子,采取的态度和方式会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师:在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爸爸和妈妈采取的方式和态度往往是不一样的。为了进一步加深对这一现象的理解,下面我们来学习一篇文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师板书课题)

这样导入新课的方式,新颖、直观、生动,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生字词可以查字典或询问他人,然后多拼读两遍。把课文读通、读顺。

2.汇报交流自读情况,解决生字词。

(1)学生交流预习成果。

(2)教师出示生字、词语课件:(指名读、开火车读、带拼音读、去掉拼音读、组词读。)教师适时强调读音,如“誊”易读错成“yù”,“歧”易读错成“qǐ”等。

(3)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可以抽查、轮读,也可以分角色朗读。学生之间互相纠正,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评价,对于读得好的同学要及时给予表扬,对于读得不好的同学要准确地指出他的不足之处,然后加以鼓励。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中讲了作者成长过程中的哪几个阶段?

2.每个阶段分别讲了什么事?

交流:(1)八九岁时→几年后→现在。

(2)八九岁时“我”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母亲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我”难过得哭了。几年后,“我”在母亲的鼓励下继续写作,父亲依然对“我”的作品作出如实的评价。现在,“我”已经成了一名作家,真正理解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都是爱,人生离不开这两种爱。(教师适时板书:“精彩极了”“糟糕透了”)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由浅入深的学习进程, 初步感知文章内容,梳理本文所写的场景,为下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四、以问促读,深入学文。

1.课件出示问题。

妈妈读了“我”的诗后,她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评价呢?

生读第1自然段,然后畅所欲言,交流汇报。

师小结:妈妈非常高兴、惊讶。主要表现在她的神态( “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 )、她的语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和她的动作(“她搂住了我”“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妈妈作出这么高的评价,不是因为“我”的诗写得好,而是因为“我”在八九岁时就开始写诗,她为此感到高兴,她要鼓励“我”。这是妈妈对“我”的爱和鼓励。(教师适时板书:神态、语言、动作)

2.听了妈妈的评价,“我”有什么表现?

生:“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

师:在这种既害羞又得意的心理状态下,“我”产生了怎样的期待呢?这种期待的程度怎样?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3.生读第2~4自然段,然后畅所欲言,交流汇报。

教师引导,师生共同明确:

“我”产生的期待是:希望爸爸能读“我”的诗,并给予较高的评价。此时,“我”的期待很急切、很强烈。

表现在:“我”迫不及待地问妈妈,爸爸什么时候回来。在等待爸爸的时候,“我”把诗重新誊写一遍,还做了装饰,并满怀信心地把诗放到显眼的地方。这些语言、动作、心理上的描写,说明了“我”很渴望得到爸爸的表扬。(教师适时板书:心理描写)

过渡:可事实上,巴迪等来了爸爸的表扬吗?当时的情形是怎样的?

4.学生朗读第5~14自然段,思考:

(1)巴迪等来了爸爸的表扬吗?当时的情形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引导、总结:没有得到爸爸的表扬,反而受到了批评。当时,爸爸回来了,“我”紧张极了,他读了“我”的诗,认为这首诗糟糕透了。(“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教师适时强调动作、语言描写)

(2)听了这样的评价,妈妈和“我”的反应是怎样的?

学生交流,教师点拨引导:妈妈和父亲争吵,希望父亲能鼓励“我”。“我”难过得跑到自己的卧室里失声痛哭起来。

5.几年以后,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生读第15自然段,思考并回答问题。

巴迪承认了自己当时的那首诗的确相当的糟糕,他已经认识到了父亲的评价是对的。因为母亲一如既往地鼓励,巴迪还一直在写作并把自己新的文章给父亲看。

父亲的态度也有了变化,虽然还带着批评,但没有全盘否定,而是在批评中带着鼓励,这在无形中给了作者勇气,让他有再写下去的动力。

6.最终作者成功了,在他成名之后,他体会到了什么?

(1)带着这个问题请同学们默读第16、17自然段, 然后回答问题。

(2)阅读成果汇报:

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7.“精彩极了”是一种怎样的爱?

慈祥的母亲一句鼓励的话“精彩极了”,饱含着多少爱呀!正是这种爱,使“我”有了写作的兴趣,写作的`信心,写作的灵感。这是一股多么强大的力量呀!

长大后的巴迪有了巨大的成就,这个时候他体会到当初是多么幸运!因为在自己的写作过程中有母亲那作为创作灵感和创作源泉的爱。

8.“糟糕透了”是一种怎样的爱?

严厉的父亲一句警告的话“糟糕透了”,又饱含着多少爱呀!正是这种爱,使“我”时时看到不足,使“我”戒骄戒躁,使“我”永远向新的高度奋进,这是一股多么沉重的力量呀!

母亲赞美的爱给了他前进的力量,而父亲批评的爱给了他思考和反省的空间。这两种爱让巴迪在面对赞美和批评的时候保持了一颗清醒的头脑,最终他成功了。

9.正是这些赞美和批评使作者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同时他也体会到,这两个极端的断言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10.从巴迪的经历中,你读懂了什么?

要谨慎地对待生活中的赞美和批评,同时也体会到父母用各自不同的爱在鼓舞着我们。母亲赞美的爱,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而父亲的爱则是鞭策着我们做得更好,不要骄傲。因此我们要珍惜和感恩父母的爱。

五、教师小结,结束全文。

学了这篇课文,我们不仅要懂得用全面的眼光来看待父母的爱,也要懂得正确地对待生活中的赞美和批评。今天大家应该都是收获满满,希望这堂课对今后的人生有所帮助。

六、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学习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呢?

7.“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 篇七

在语文新课标的引领下,语文教师应积极打破以往沉闷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自主起来,让课堂活跃起来,让语文课充满语文味。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中,我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我是这样做的:

一、导课激趣,唤醒学生学习意识

片段一:

1.谈话导入,引出“精彩”和“糟糕”,指名读。(读出赞扬与批评的语气。)

2.读一读这个题目,你发现了什么?(反义词、引号、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

3.通过题目,你能不能猜一猜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小组内合作读,读准生字新词,标出自然段。再分段读课文,如果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就在题目前面画一个笑脸。如果读得还不太熟练,就在题目的后面画一个哭脸。(板书笑脸和哭脸)

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走进文本,通过读书,了解文章内容。

二、营造氛围,倡导学生个性阅读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教师的分析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在指导朗读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片段二:

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父母的不同反应,我让学生自由选择读书方法,并且提示他们:“你觉得怎样读才能读出当时的情景?并且说说这样读的理由,好吗?”

生:母亲一读完那首诗,眼睛发亮,兴奋地嚷着:“巴迪,这是你写的诗吗?精彩极了!”从母亲的神态“兴奋”,外貌“眼睛亮亮的”,以及母亲的语言,可以看出她看到巴迪写的诗后,非常高兴。

师:真不错,你能抓住母亲的神态、外貌、语言描写感受其心情。(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回答更踊跃了。)

生:她搂着我,不住地赞扬。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通过“搂、不住地赞扬”这些动作描写可以看出母亲对巴迪的诗很满意。

生:从“得意洋洋和迫不及待”这两个词可以看出母亲的评价令“我”高兴。

……

师:父母截然相反的评价使一个七岁的孩子从幸福的深渊一下子跌落到失望的谷底,愿意通过朗读表现出因听到不同评价我的心理变化吗?怎样读能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就怎么读。

通过听学生个性化的朗读,知道他们已经深入去体会课文的内容以及人物的情感了,他们已经体验到了这种真情。

三、探究文本,珍视学生独特体验

探究性阅读具有开放的视野。学生的思路打开了,思维才会“动”起来。在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片段三:

师:对于同一个问题,却有两个极端的评价,你对父母的两种评价是怎样认识的呢?

生:我认为父亲的评价是对的,因为几年以后,我再看这首诗时,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

生:父亲对我的批评,说明他是一个严厉的父亲,我的生活中也需要这种警告的力量,他时时提醒我,才使我写出了许多的作品。

……

师:父母的评价对于当时的我来说,理解吗?的确,只有七八岁的小巴迪当时很难理解。这需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体会到父母的良苦用心,我们也一样。

四、有效拓展,启发学生情感体验

课堂拓展在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在深度和广度上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兴趣,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探究方法,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得到提高,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片段四:

师:爱是鼓励、是力量,爱也是警告、是提醒。日常生活中许多看似平凡的细节,又何尝不是父母爱心的体现呢?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它们说出来吗?

(学生一阵沉默)

师:妈妈的爱是摔倒时的搀扶。(学生的思维一下活跃了)

生:妈妈的爱是雨中的一把雨伞。

生:爸爸的爱是寒冬掌心传递的温暖。

……

这堂课上,我和学生一起被这种真情所感动,学生利用文本进行个性化的朗读,在文本中得到了独特的感受,又联系生活实际,从而超越了文本,达到了用真情解读真情的目的。

8.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大全 篇八

黄家小学 曾宗画

一、谈话引入引入,采访导课:

1、课前预习你有些什么收获? 师:课前老师请同学们填了一份关于评价语的调查表,你们填了吗?请你拿出来,我想进行一下现场采访。

2、采访:(1)、你填了一件什么事?你最喜欢谁的评价?

(2)、你填了一件什么事?最不喜欢谁的评价?

师:其实呀,在生活当中,不管你乐意与否,每做完一件事,很可能有许多人从不同方面来评价你,那么到底该怎样看待这些评价呢?今天,我们再次走进巴迪,从他的成长历程中去寻求一种答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二、学习课文1—14自然段。

师:一件令小巴迪得意的事是什么? 生:巴迪在七八岁时写了一首诗。

师:这样一首诗,妈妈是怎样评价的? 指导读:

1、大家来读读这段话,注意妈妈的动作、神态、语言,想想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慈祥)

2、这位慈祥的母亲对儿子不住地赞扬,这段话该怎样读?请你练习一下。

3、指名读。评价。

师:爸爸是怎样评价的?(......)那么,爸爸的评价该用怎样的语气读?(严厉)请同学们学着爸爸严厉的语气读一读。[板书:严厉]指名读。指导读“透了”。

同一首诗,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那么,小巴迪喜欢谁的评价?(母亲)都同意吗?那你得从书上找到依据。快速读读课文1—14自然段,划出相关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还可以把你的想法写出来,自己读自己的,开始。

你认为小巴迪喜欢谁的评价?从哪看出来的?

师:我们读了这段文字,感到小巴迪的情绪由高兴到伤心,由期望到失望,作者写得多生动啊!曾老师想和大家合作来朗读课文,好吗?我们一起通过我们的朗读再现一下当时的情景。引读: 师: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一首自以为很得意的诗,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赞扬)听了妈妈的赞扬,我得意极了。可我更想得到爸爸的称赞,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我用------(„„位置上)等啊等,将近8点钟的时候,父亲终于回来了,他看着我写的诗,我紧张极了。我把头埋的低低的------(诗只有十行„„时间)终于,他给了我这样的评价-------(我看„„原处)父母为我的诗争执起来,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饭厅里,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

读着读着,我们觉得仿佛在观看一部电视剧一样,人物形象多鲜明啊!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生动?(真实,生动,形象,接近生活,抓住了人物的语言,生态,动作等等)师:这些写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刚才我们在品析课文的时候,也正是抓住了这些关键词,反复琢磨,体会出了小巴迪的确实喜欢妈妈的表扬性的评价。

相比之下,爸爸的评价太苛刻了。对于这样的评价干脆不要听了,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行不行?

三、学习课文15—17自然段。

师:在我们生命的航程,其实需要爱的赞美和批评相辅相成。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一首诗《教育与孩子》

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

那么,什么伴随着巴迪的成长?他怎么样?课文后面一部分就向我们阐述了这个过程。

1、小组合作

2、汇报

(一)汇报15自然段

[板书:鼓励 激励]师:母亲是一如既往的鼓励巴迪,父亲的话中否定之中有肯定,一直在激励着巴迪。这两种力量加上巴迪对写作的热爱与执著,使他成功了。汇报16自然段

师:作者慈祥的母亲和严厉的父亲把作者成长道路上需要的两种动力都包含了。母亲慈祥的爱,激励着巴迪满怀信心地前进,父亲严厉的爱使他不被一时的成功冲昏了头脑,所以作者说自己是多么的幸运啊!

我们读读他的幸运感言。(读:一个作家„„)汇报17自然段

师:[板书:爱]爱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高调的爱,一种是低调的爱,无论如何,他们的能量是相等的,因为那里都包含着一颗火热的爱子之心。[指导读:精彩极了 糟糕透了 共同 爱]读出父母的感激之情。

师:[点击课件到(?)伴随巴迪的成长,他(?)]学到这里,同学们,你能看着板书,自己也来做一句诗吗?

四、续诗拓展

师:其实,在生活中,不仅父母关爱着我们,老师、同学、社会中的许多人都关心着我们的成长。你们每一个人的成长环境是不一样的。那么,什么伴随着你的成长?你怎么样?请你现在本上写一写,一会儿,老师的话筒给了谁,谁就站起来有感情的朗诵给大家,好吗? 老师配乐读诗„„[敌视伴随着孩子,他学会争斗;鼓励伴随着孩子,他信心倍增;认可伴随着孩子,他爱心常在;诚实与公正伴随着孩子,他领悟出真理与正义。] 什么伴随着你的成长?„„ 生续诗„„

师:同学们的诗中有一种细致的思考。当我们沐浴在称赞的雨露中,我们觉得幸福极了。可当批评话钻进我们的耳朵时,你会向巴迪一样觉得很幸运吗?请你再拿出你的调查表,学了这节课,请你看看你不喜欢的评价语,现在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

五、总结:

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教案 篇九

本组以“父母之爱”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本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写了一首诗,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的识字、朗读能力,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词,读准课文。在此基础上,教师引领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能力,联系生活实际,以体会父母不同形式的评价都是对巴迪的爱。

设计思路:

文章的篇幅较长,在教学中从重点句入手,引导学生感悟,如抓住巴迪内心活动的词句,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最终理解不同的评价都是爱,体会作者的情感。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质疑问难,激发学生对文本的探究。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在读中悟,在悟中读,从而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正确认读“糟糕”、“确实”、“自豪”、“誊写”、“敬仰”、“判断”、“出版”、“戏剧”、“严厉”、“灵感”、“创作”、“源泉”、“警告”、“提醒”、“把握”、“谨慎”、“极端”等词语。理解“一如既往”、“得意扬扬”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看法。

3.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体会父母两种不同形式的评价都是对巴迪的爱。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拓展阅读《我的母亲》(节选)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质疑问难,理解课文内容,抓重点句品读交流,体会巴迪的情感变化,在学中悟理。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查阅作者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有关资料。

教学步骤:

一、板书课题,读题,理解题意。

(让学生结合课前的预习,说说对课题的理解。这是对学生课前预习的一种检测,同时也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学能力的平台。)

二、走进“童年的故事”,了解不同的评价,体会小巴迪的情感变化。

1.自由读1-14自然段,(课件出示)思考:是什么事让小巴迪得到了这样的两种评价?小巴迪的反应怎样?

2.学生汇报自读情况。

3.理解母亲的评价。课件出示: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

说说对母亲评价的理解。

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抓住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态感受母亲的心情。)

4.体会巴迪的“得意扬扬”

师:听了母亲的“精彩极了”的评价,巴迪是什么反应?(既腼腆又得意扬扬)

师:如果你是此时的巴迪你会怎么想?(让学生与自身相联系,体会巴迪的兴奋、自豪的心情。)

5.理解父亲的评价,体会巴迪情感变化。

师:在母亲的赞扬后,巴迪最想把他写的诗给父亲看,他焦急地等待着……父亲终于回来了,看完了诗却说──“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生接)为什么父亲会这么说?(学生交流自已的想法)

师:听了父亲的评价,巴迪是什么心情呢?课件出示: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地抬不起来。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已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引导学生通过换词,从巴迪的动作中,真切地感受巴迪伤心、难过的心情。)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主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描写,体会小巴迪对父母不同的评价的感受。)

三、自主探究“后来的认识”,理解不同形式的爱,体会作者的情感。

1.自主学习15-17自然段,课件出示:巴迪一天天长大了,他对父母的评价有新的认识吗?(要求: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读一读,理解,然后在小组里讨论。)

2.学生自读,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理解。

3.小组讨论交流,理解句意,解决疑问。

4.全班交流汇报。课件出示: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学生汇报交流的同时,教师适时引导,让学生体会理解不同的评价其实是两种不同形式的爱,体会作者对父母爱的感激。)

四、联系生活,让学生感受爱,懂得回报爱。

1.师:同学们,你们理解了这两种不同形式的.爱了吗?在生活中你们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学生交流自己生活中的经历,感受生活中的不同形式的爱。)

2.师:父母长辈们给我们不同形式的爱,我们该如何回报呢?(通过交流让学生懂得回报爱。)

五、推荐阅读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著作《爱的教育》。

六、课外作业:将生活中类似的经历写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指导书写,积累词句,拓展阅读。

学生准备:生字词卡片

教学步骤:

一、巩固生字词

1.同桌出示生字词卡片互相认读、纠正。

2.让学生自由交流书写难字,并指导书写。

3.练习书写生字词。

二、通读全文,交流自己喜欢的语句。

三、拓展活动:阅读《我的母亲》(节选),交流读后的感受。

[法国]罗曼·加里我13岁那年,和母亲住在法国东南部的耐斯城。每天早上我去上学,妈妈留在旅馆里。她在那儿租了一个售货柜,柜架上摆着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她从每一件卖出的围巾、皮带、指甲刀或毛线衫中得到百分之十的佣金。白天,除了在我回家吃午饭的时候,她休息两个小时,其余时间她都守在售货柜前,时刻寻找可能光临的顾客。我们母子俩就靠着这个赚钱不多、朝不保夕的小生意过日子。

母亲孤零零地居住在法国,没有丈夫,也没有朋友和亲戚。十多年来,她顽强地干,挣来钱买面包、黄油,付房租,交学费,买衣服和鞋帽等。除此之外,她每天都能拿出点令人吃惊的食物。比如:午饭时,她面带幸福、自豪的微笑,把一盘牛排摆在我面前,好像这盘肉象征着她战胜厄运的胜利。

10.从“糟糕透了”到“精彩极了” 篇十

【关键词】农村小学 信息技术 师资力量 转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128-02

21世纪是一个以信息为主导的世纪,快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对信息技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信息技术教学在各校的不断普及和深入,现在农村小学基本上也都开展了信息技术教学。目前虽然很多学校的硬件设施已基本到位,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为受到硬件设备不完善、专业师资力量不足、思想观念落后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广大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顺利实施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如何是农村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从“糟糕透了”变成“精彩极了”,是每一位专家、教师深思的问题。只有解决以上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加快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步伐。结合自己从事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经历,我对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发展略作梳理,在此抛砖引玉,贻笑方家,敬请斧正。

一、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都已经普及,但还存在信息技术设施、资源严重不足,学生信息水平参差不齐,师资力量薄弱人们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不到位,信息技术培训、信息技术教研不到位等现象。

(一)信息技术设施、资源严重不足

在农村小学中,信息技术设备落后,现有计算机配置低、数量少,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相比差距较大,无法满足新课程的实施和信息技术教育开展的要求。同时,学校教学配套资料主要是源于图书文字,信息化教学资源贫乏,虽经近几年的持续努力各方争取,也逐渐配置了一些教学光盘、教学录像带、录音带、投影仪,但也仍然无法适应教学需要有的甚至成了摆设,放在机房里充数而已。就这样,信息技术教育就缺乏它必备的物质载体,教师实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90%以上学校至今没有得到直接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信息技术教学无法充分有效开展。

(二)师资力量薄弱

鉴于多种因素影响,当前农村中小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师资严重不足,任课教师基本上是从其它学科教师中安排兼职教学,信息技术专职教师有如凤毛麟角。从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教师由于身兼多门学科教学任务,加上当前对教师教学质量、岗位目标等内容考核的影响,难以集中精力进行深层次钻研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内容,教学工作也大打折扣。

(三)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从农村学生的角度来看,由于生活条件的限制,学生自己拥有计算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小部分同学家中拥有电脑,他们能够非常熟练地操作电脑,而有相当数量的同学仅会简单的打字、画画,有的连开机都不会,甚至还有极少数同学之前从没有接触过电脑。这就导致了学生能力偏差太大。再加上农村小学计算机数量少,课时安排少,间隔周期长,课后又无法提供计算机让那些没有计算机的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而计算机又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最基本的设施。没有足够的计算机,开展和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另一方面,许多对学习电脑知识表现出浓厚兴趣的学生,究其原因,主要是被电子游戏所吸引。在很多学生的头脑中,计算机就等于是游戏机。

虽然现在实施的是素质教育,但是,许多学校领导还是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不重视信息技术教育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再就是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课程设置偏差,课堂随意性大,有的学校只是把它作为选修课或是被排挤的豆芽课排入课程表中。

(五)信息技术培训、信息技术教研不到位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培训一刀切,不能分层次培训,有些内容教师不学也会,却仍然要跟着学;二是培训时间短,针对性不强,很多教师参加培训,却没有学到新的知识技能,在培训中没把农村学校的客观条件、教学能力和现有教学资源状况有机结合起来考虑,重形式、轻实用,培训与应用脱节;三是不能为信息技术教师提供专业进修和培训的机会,信息技术发展特别快,完全靠自己的摸索,很难适应发展要求;四是教研水平还处于低水平阶段,仅限于知识点、操作方法、模式化软件的使用上。

虽然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在实践中存在众多客观因素,使得课程开设推广,面临“糟糕透了”的尴尬局面,但纵观全球,各国都把发展教育信息化作为新世纪教育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目标,加快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使本国的教育在世界教育改革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随着国家教育现代化的日益发展,多媒体教学开始更多的走进农村孩子的课堂,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越来越明显,随着翻转课堂和微课程教学的推广,信息技术教育正在向着“精彩极了”发展。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应用的实践探索

(一)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推进了教育创新

翻转课堂需要让孩子通过课下在家里通过观看微视频,自己去预习。而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感到社会调查、查阅资料等只是探究性学习的一种具体形式,其实质是学生主动参与的深度和广度。而开放性也不仅是改变学习的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创设更大范围、更多人参与的交互学习、合作探究的氛围和环境。利用网络环境,给学生提出学习任务,通过上网查询、人机交互等方式,让学生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完成任务,并培养学生通过网络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这也是农村小学的孩子与城市孩子差异最大的地方。而现代信息技术能激发学生们的探究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小学生天真烂漫,活泼好动,教师在教学中,借用录像,就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知识“包装”成“礼物”赠给学生,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刺激他们的兴奋点,活跃课堂气氛,调动积极情绪,使学生乐学、爱学。

(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

为了实现课程改革目标,就要把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这就要求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各学科教学中应用,能充分强化教师“用教材教“的意识。教师敢于对一个知识点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扩展,这与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持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科学教学为教师“用教材教”提供了实践的机会,改变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

(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驾驭信息、利用信息就显得尤其重要。实践证明信息网络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建构能力,来自各方面的不同的知识和信息往往集中在一起;学生需要通过对这些知识和信息的整合,发现和获得其中的价值和意义,并进行新的意义建构,网络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选择信息的能力,而这恰恰是信息社会中非常重要的知识和技能。

(四)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校园资源库及校园平台

现在,很多学校都有了自己的网站,老师也有了个人博客,可以把本校的所有资源进行展示、宣传,同时共享网校平台的丰富资源,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家长、学生等都可以在本校网站上注册,开通在线资源上传、下载,在线办公等工作,把整个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区连为一体,互动沟通,共建合谐校园,尤其是我们农村学校,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城市缩小的距离,同等享受优质资源,推进教育公平取得了显著成效。

总之,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我们只有在了解其现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加以解决,才能推动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进程。在当今社会里,信息技术虽不是万能的,但没有信息技术是万万不能的。我们要从根本上改变形式主义的信息技术教育模式,让信息技术完全融入于各学科的教学实践中去。从教育结构上推进信息技术教育质量,让信息技术教育手段真正服务于教学,让学生真正领略信息技术教育的内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欲望结合教学要求,不断更新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提高教育的质量,让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彻底告别“糟糕透了”,大踏步地迈向“精彩极了”,愿农村教育事业出现一个百花齐放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研究现状分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3

[2]陈至立《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中国教育报

[3]《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课堂教学整合的实践》黄震文

[4]《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课堂学习资源的研究》徐红梅

[5]《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有关问题与建议》解月光,李伯玲

上一篇:入党积极分子七一建党节心得体会下一篇:药监系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典型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