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校园文化的建设

2024-08-15

文明校园文化的建设(8篇)

1.文明校园文化的建设 篇一

建设文明校园,争做文明学生

教学目标:

为了帮助同学更好贯彻“明礼诚信”这一做人的基本原则,作一个有优良品质的文明中学生,结合校园中文明与不文明的现象谈谈自已的观点,同时向同学发出倡议:希望大家做一名值得自豪的文明高中生。

课前准备:

1、提前布置主题班会内容,叫同学们收集有关“文明”的材料。

2、同学们结合校园中文明与不文明的现象做好发言准备。

教学过程:

(一)引出主题

从踏进这个校园开始,每天我们呼吸着她馥郁的芬芳,采撷着知识的花粉。多少个清晨,驼背的身影朦胧在乳白色的薄雾中,为校园,为我们默默辛勤地耕耘着。我们不应只听着老师的箴言,校园需要每个人共同努力来建造,需要我们做一群文明的中学生,在良好的言行下为学校增添光彩。

(二)互动

那么我想问大家,你们文明吗?到底什么是文明,那么,我们就先来谈谈我们身边存在着有哪些不文明现象。同学们各抒己见,自由发言。

(三)观看视频《碰撞以后》

视频链接《碰撞以后》。

同学们讨论、发言。

(四)总结

让我们借此契机,端正思想、严守校纪、去病端、树新风。以文明人的行为去争建文明校!请记住我们的目标吧——建设文明校园,争做文明学生

(五)发现身边的不文明

1、观看并讨论身边的不文明现象

2、推举出讲文明的优秀代表

(六)讲文明的几个方面

1.语言文明。在学校里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平时说话的时候都要注意不要脏话一堆,语言文明很重要。

2.礼貌。在校园里遇见老师同学或者是学校领导都应该礼貌的打招呼,问个好,不能就算走到对面也不理不睬的过去,这样都是不文明的体现。

3.环境卫生。在校园里的每一个成员都要保护好整个公共的环境,不要攀折校园里的树木,采摘校园的花草,不随手乱仍垃圾,保证校园的清洁是一个文明校园的标志。

4.个人卫生。在校园的生活当中要注重在校园里的个人卫生,穿戴整齐,衣服要干净。校园里每个成员形象代表着整个校园的形象,也是校园文明的一部分。5.互敬互爱。在校园里,老师领导要关爱学生,在学生有困难的时候及时的给予帮助。而学生要懂得尊重老师,不与老师发生言语冲突。同学之间则要互相帮助,有难题一题解,有困难一起解决,这样的校园才是文明的校园。

6.对为他人着想。校园是一个大集体,在校园里玩耍嬉戏都要注意是否影响到他人,下课休息的时间可以玩耍但是不要再走廊或者了楼梯等公共场所,以免发生危险或影响他人。在放学的时候,住校生也要注意自己在打球啊,唱歌啊的时候会不会吵到同学。这样我们都处处想着他人才可以使校园变得文明起来。

(七)作业

反思自身之前的不文明现象,结合本次领事课内容,通过PPT、文章、图画的形式展示自己以后将如何争做文明学生。教学反思: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领事给学生以指导,安排好整个活动的程序;启发学生自我教育。

加强学生参与整个活动的全过程。

2.文明校园文化的建设 篇二

一、校园文化的涵义及其在校园建设中的作用

1. 校园文化的涵义

关于校园文化的涵义, 迄今为止教育界还没有一个整齐划一的说法, 笔者翻阅了相关的文章, 发现关于校园文化的定义足足有数十种之多。其中有代表性的定义有如下几种:

第一种, “校园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宽广的外延, 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观念, 如师生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道德规范、校风传统等;二是制度, 包括学校规章、管理机构、师生常规要求等;三是物化形式, 指学校建筑、环境布置、教育设施等。”

第二种,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它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 在教育实践中, 逐渐形成并为学校师生认同的价值观为核心的群体意识和群体行为规范, 是在学校这一特定的环境中生活的全体成员 (师生员工) 的一种共同追求, 是学校的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的总和, 是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群体文化, 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种, “校园文化就是以校园为地理环境圈, 以社会文化为背景, 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员工组成的校园人为主体, 以群体价值观念为核心的一种亚文化, 它既反映文化的一般性, 又有自己的特殊性……校园文化重在建设, 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

由上可见, “校园文化”这一称谓的确有着相当丰富的内涵, 在笔者看来, 上述诸种定义都存在着自己的观察角度, 但又存在各自的缺陷。我认为, “校园文化”作为一个极其复杂的概念, 它是指在学校这一特殊的环境背景下形成的各不相同的校园环境、校园理念和人文氛围, 所有这些相关环境、精神和氛围的有形载体都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

2. 校园文化在校园建设中的作用

笔者认为, 校园文化在中小学校园建设中的作用有以下几点:校园文化是中展示一所学校自身特色的最佳途径。一所高质量的、对外有吸引力的学校, 应该是有着自身独特的校园文化和浓厚的人文氛围的学校, 当然, 任何一所学校自身校园文化的形成都是一个长期发展和积累的过程。要想在众多学校各方面的竞争中排在前列, 就绝不能忽视校园文化的作用;校园文化是建设和谐校园的保障。长期以来, 我国中小学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 对于校园文化建设严重忽视, 导致了学生素质的畸形发展。只有构筑和谐的校园文化, 形成和谐互动校风、教风和学风, 才能真正发挥学校的教育作用, 实现和谐校园建设的目的。

二、构筑先进校园文化的措施

对于如何构筑先进的校园文化, 笔者赞同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思想文化三个方面着手:

1. 物质文化建设层面。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周围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使他们变得高尚文雅。”校园环境作为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 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优美的校园环境也必定使人赏心悦目, 而且能够“陶冶情操”、激励精神。很多教育工作者也已经对这点做了很详细的论述和分析, 在这里, 笔者想提出来的一个问题是:校园建设的硬件投入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限度?我们倡导自然、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个问题去重新思考和定位。笔者并不反对对校园硬件建设的重视和投入, 但宜得体。不能片面追求奢华, 校门修得像衙门, 教室装修赶得上宾馆, 须知精神文化不是能堆砌出来的。对于校园建筑和校园环境, 要做到整洁、优美、大方而合理, 更要让学生懂得美是人类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的, 懂得美的价值和意义, 而不是为了追求单纯的美感。

2. 制度文化建设层面。

作为制度文化层面的校园规章制度和校园传统, 是校园文化的内在约束机制, 更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有力保障。“校园文化中的制度建设, 主要包括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学生事务和学生发展管理制度、公共服务保障管理制度等”1, 笔者认为, 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主要是针对教师和相关教务人员的教学管理制度, 它和学校的后勤保障制度一起为学生的有关管理制度保驾护航, 这不是说它们的地位不重要, 而是指它们应从一切从学生出发的角度来制定和实施。中小学制度文化层面的建设应注意两点:第一, 注重制度的科学和效率, 无论从制度的设置还是执行来说, 不求多, 但求精、严;第二, 注重制度实施中的人性化管理,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注重心理层面的教育, 而不能搞简单教育, 只“管”不“理”。

3. 思想文化建设层面。

校园思想文化建设可以说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支柱, 是校园文化最高层次的内容。它的内容主要包括一所学校的历史传统和全体师生所共同认同的价值观念、文化信仰等意识形态, 是一所学校内涵、特色和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对于中小学的思想文化建设, 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安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要从中小学生的自身特点出发, 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寓教于乐, 全面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人无德不立”, 中小学生的德育工作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更是不容忽视的, 诚信教育、爱心教育、礼仪教育是当前德育工作的重点;要构筑良好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 通过情感交流、思想沟通形成人与人之间的良性互动, 带动形成健康、向上的班风、学风、教风和校风。

三、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校园文化建设是新时期对学校教育的必然要求, 全国的中小学教育者们也为如何建设先进校园文化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 就目前整个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来看,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思想观念方面, 应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师和学生互动的结果, 不是更不能单纯依靠任何一方。而在这个建设的过程中, 学生作为学校的主体成员无疑发挥着关键作用。学校的任务在于教育和引导, 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其自觉地投入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来。学校以其固有的文化内涵和精神积淀为基础, 学生和教学人员的参与为动力, 才能在校园文化建设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让自己的教育成为有生命力的教育, 有精髓的教育。

这就要求学校领导和教学人员要彻底转变观念, 变被动为主动, 以身作则, 投入到校园建设当中去。让学生的主动性成为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力量, 使得学生在发挥自身主动性的同时也能从中受益进而完善自身, 形成有活力的校园文化。

2.价值观教育方面相对薄弱。在改革开放的当今时代, 各种社会思潮扑面而来, 良莠不齐, 鱼龙混杂。而缺少明辨是非能力的学生极容易受不良思想的影响, 形成错误的价值观。一个人价值观是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 但是一旦形成, 就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它不仅决定着个人行为的取向, 还不可避免的影响着他人行为和群体行为。所以, 对于正处于价值观的形成阶段的中小学生来说, 价值观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中小学生的价值观教育, 可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 帮助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应该让学生认识到, 金钱并不是万能的, 如果没有丰富的精神生活, 就没有幸福, 对于金钱应该取之有道、用之有度。要做金钱的主人, 而不是金钱的奴隶。第二, 培养乐于奉献的精神, 乐于助人, 乐于奉献爱心。让学生们相信, 只有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世界才会变得更加美好。第三, 教育其学会感恩, 感恩父母, 感恩师长, 明白什么是责任感, 同时用自己的行动回报他人、回报社会。第四, 培养诚信观念, 对于抄袭、作弊等现象进行疏导教育。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可见, 道德教育始终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最后, 我们一定要重视“八荣八耻”教育的落实, 它是对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优秀价值观的高度概况, 是中小学生荣辱观教育的模板, 是树立社会主义新道德的关键所在。

3.校园“特色文化”不等于封闭办学, 更不能僵化不变。很多人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求“新”、求“独”, 认为“人无我有”的校园文化才是有自身特色的, 有吸引力的, 所以搞封闭式校园建设, 缺乏必要的学习和沟通。其实正确的做法不应是以封闭求特色, “而是博采众长, 善于学习周边先进学校的成功做法, 加强和兄弟学校交流和分享成功的办学经验, 努力创设开放的氛围, 建立开放、大气的校园文化。”

任何一种校园文化都应该是有生命活力的, 应该是常新的, 更应该是与时代相结合的, 应充分利用好各个重大节庆日、相关国耻纪念日和一些传统节日, 开展有特殊意义的主题教育活动与时代性活动, 使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融入到时代中去, 从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3.文化遗产保护的生态文明建设价值 篇三

摘 要:文化遗产保护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既保护文化遗产的文化传承、经济、科学研究功能等,也保护区域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文化遗产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保价值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文化的直接载体,直观地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过程,保护文化遗产是国家文化发展的重要环节。发挥文化遗产保护对环保的独特功能,对我国当前及以后阶段的生态文明建设和文化复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文化遗产保护的生态环保价值

1.可持续使用

世界遗产存在多种现有和潜在的利用方式,其生态和文化可持续的利用可能提高所在社区的生活质量。世界遺产的相关立法、政策和策略措施都应确保其突出普遍价值的保护。

2.顺应“绿色经济”发展理念

绿色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而其中以历史文化遗产为代表的文化产业是典型的绿色经济产业。许多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就是驰名中外的旅游景点,以“绿色经济”为科学开发要旨发展旅游产业契合了当今发展第三产业的热门发展方式,其生态环保价值也显而易见。

3.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强调和谐发展的今天,“宋大城、周小城城墙破坏”、“松花江油污染事件”层出不穷,均有悖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对于历史文化遗产来讲,其环境本身就极为脆弱,类似的环境污染对其破坏是毁灭性的,这将是国家精神和物质方面的重大损失。

中国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加之特有的多民族文化造就了我国生态环境和文化多元的特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落脚点。要想历史文化遗产长期存留,必须保护好文化遗产所在的自然生态环境,科学开发,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4.恢复初始生态环境

一定程度上讲,研究内容的真实性决定着该项历史研究的真实价值,作为历史直接体现的文化遗产,保护其真实性是还原历史的捷径,营造与当时的历史时期最为契合的“类生态环境”,有利于了解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背景、时代特征,营造出与过去农耕时代相似的生态环境,对现阶段的发展状况和今后的发展方向有一定的导航作用。利于在现代社会中保持历史生态环境。

二、不同文化遗产保护的生态环保价值

1.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生态环保价值

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群、雕刻、书籍、洞窟等物质文化遗产有的产生于自然环境中,并依赖于自然环境的存在而得以延续,有的本身就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如洞窟类物质遗产,洞窟的生态环境相对较为脆弱,保护好该类文化遗产本身就是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的保护;如山川类物质遗产,“五岳之尊”泰山是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保护好该类文化遗产就是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体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山川水源、植被保护等生态环保功能;

还有的体现人与自然共处的特征,如古村落文化遗产,著名的丽江古城和福建土楼,根据当地的地形和气候特点建筑适合村民日常起居的村落,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理念,对当地的水土保持和植被保护有利,对当地村落的保护也是保护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

有的则体现了人类依靠自身的智慧和能力改造自然完成的在自然界中浑然天成的文化遗产,如苏州园林,是人类创造优美景观的典范。

总体来讲,物质类文化遗产的生态环保功能主要体现在防治工业“三废”、治理大气污染、科学开采自然资源、水土保持、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治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保护地质环境、防治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保功能。

2.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生态环保价值

古代人民的生存环境体现了古时对自然界的崇拜和信仰,现代社会非物质类文化遗产对生态环保的价值是多方面的,非物质类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不同历史时期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有深远影响。保护非物质类文化遗产,研究该类艺术在当时历史时期的状态可以了解不同时期人们的生活环境,强化人们对自然物种的崇拜,保护该行为体现的社会风尚,起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生境的作用。

总体来讲,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体现的历史时期人们对自然的崇拜和信仰可以起到预防工业污染、防治水污染和土壤污染、水土保持、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培养环保意识和宣传生态环保的作用。

三、结语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构建文化遗产保护的生态环保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可行方向。通过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反应了生态系统与文化遗产之间的特殊关系,对解决现行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突破作用,促进绿色生态产业的进步,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

[2]绿色经济,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2016-1-6

[3]刘伟.试论文化遗产保护的生态环保功能.郑州:郑州大学,2012:6-7

[4]《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2011年6月1日起施行

[5]《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2年11月16日通过

[6]余韵,黄恬恬.《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研究》.理论月刊,2010,11

作者简介:

4.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内容 篇四

近年来,在市教育局的关心指导下,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广河县教育局深入贯彻全国及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首要任务,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教育工作全面提升为主题,以精神文明建设“创佳评差”竞赛活动为载体,狠抓精细化管理,突出校园文化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精神文明工作顺利开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和同志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努力营造精神文明工作良好氛围

每年初,对照《广河县教育局精神文明建设“创佳评差”目标责任书》,及时成立全区教育系统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形成局党政领导负总责,各职能科室具体抓的工作格局,并指导各校成立相应机构。局党委坚持把创建工作与教育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对工作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与各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一并纳入单位目标考评,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二、文化引领,不断丰富精神文明建设内涵

精神文明贯穿于教育的方方面面,一个重要的体现就是学校的精神文化。2009年起,我校经过认真思考和论证,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提升办学品位、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成立了由管理和专业两部分人员组成的灞桥区校园文化专业指导委员会,将“打造一所学校,形成一个亮点,彰显一种特色,引领一方文化”作为建设校园文化,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措施,积极“用文化的方式发展有灵魂的教育”。并适时举行办学理念与校园文化建设为主题的全区校长论坛,碰撞各校长思想,梳理更新理念。并组织各层面人员召开校园文化建设专题培训会,组织各校教师进行深入学习和热烈讨论,让大家认识和了解校园文化是什么和该怎么做,从思想上武装头脑。

在“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推进模式下,我们梯队式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精心打造,形成了一批办学思想明确,文化氛围浓厚,师生精神风貌突出的校园文化特色亮点学校。如传承“火”文化,以点燃成功人生为办学理念的东城一小,以“阳光”文化为校园精神的纺织城小学,以“航天”文化为基调的宇航小学,以“感恩”文化为氛围的白鹿原中心小学,以“螺丝钉”文化为教育方向的区职教中心,以“诚信”文化实施教育的64中学等。

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发挥了党、政、工、团、队的合力作用,拓展载体,丰富校园精神文化内涵。一是强化德育。结合师德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教师中积极开展“六五”普法、反邪教警示教育、岗位大练兵等系列活动,提升教师整体职业道德水平。在学生中以“人文校园、活力校园、和谐校园”、“民族精神月”、“迎世园盛会,树文明新风,建和谐灞桥”等为主题,广泛开展系列读书、绘画、专题讲座等主题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打造

形成“一校一队伍,一团一品牌,一队一特色”。二是体卫艺合力,以“四城联创”为契机,普及环境教育,建立校园卫生三级防控网络,宣传普及疾病预防和食品卫生安全常识,开展全区学生健康体检、学生运动会、校园卫生知识培训、各类师生体育、书法、绘画比赛、系列“一校一街”等活动,形成精神文明建设合力。三是创建并举,以创建文明校园、平安校园、绿色校园、省级标准化学校等为抓手,积极开展名校创建工作。

经过建设校园文化,各校师生的思想精神境界得到了大幅提升,校园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师生精神风貌焕然一新。校园文化成为了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助推器,同时点燃了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激情,学校找到了教书育人的内动力,也给学校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主要表现为:一是营造了一种氛围。每个校园都有一种特别的文化气息,形成了一种浓厚的育人氛围,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功能,成为了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沃土和名师成长的基地。二是彰显了一种精神。试点学校一校一品,各具特色,学校精神走进课堂、深入头脑,发挥了较好的育人功效。三是形成了一种风气。学习思考实践,再学习再思考再实践。在文化引领下,各校均能积极学习相关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做到教好书、育好人。四是催生了一种动力。校园文化从人的思想深处解决了为什么的问题,让人工作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变“要我做”为“我要做”。校园文化在营造出浓厚育人氛围的同时,充分彰显了学校精神,文化的力量推动了学校内涵式发展,提升了办学品位。

三、精细管理,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更上新台阶

我们始终坚持以管理求效益,以特色求发展,着力实施“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办学品位提升、教育质量提升、职教品牌打造、校园安全建设”教育“五个工程”,推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升。一是加强组织建设,塑造品牌形象。从局机关到学校大力倡导精细化服务理念,并通过召开全区精细化管理经验交流会,举办全区校长管理知识培训班,学习推广先进管理理念和做法,使精细化理念覆盖全区各校,深入每位教师头脑。教育局从作风建设抓起,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落实“三会一课”。每周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学习,重点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围绕“三纪”教育、创先争优、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等内容,强化全系统的作风建设,组织开展了干部学习大讨论、党员领导干部双述双评、星级评定、庆祝建党90周年等系列活动,调动和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二是狠抓“两项”管理,夯实精神文明建设内涵。一抓师资队伍管理。大力实施“国培计划”、“陕西省农村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等系列工程,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重点突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升队伍整体的精神境界。及时举办了全国模范班主任任小艾、教育专家张文质等专场报告会和全国模范教师冯雪红等多场师德报告会,有效地充实和提高了教师的精神境界。二抓规范办学行为。按照“减负”政策,综合治理“五乱”现象,先后出台了《广河县教育收费管理暂行办法》等多个规范性文件,建立健全了经费审批、使用、发放制度,召开全区性的规范办学行为动员大会,开展了多次规范办学行为专项检查,加大了对各类违规行为的治理和监督力度,解决了一批群众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赢得了社会的认可,有效的促进了全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走 向深入。

几年来,我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提高,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思想理论学习,提高认识,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及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

划纲要》,深化教育 “五个工程”,以“文化引领,精细管理,内涵发展”的思路,推动全区教育工作实现新跨越,推动我区教育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新成果。

5.如何建设校园文明 篇五

建设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有利于推动校园文明的建设,所以建设校园文明应当从建设优秀的校园文化着手:首先应该强化校园文化的管理;其次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再此要深入开展校园文化教育。具体的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开展“建设校园文明”主题演讲,弘扬优秀的校园文化同时让学生们各抒己见发表自己对于建设校园文明的看法、见解和期望,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热情,提高学生对建设优秀的校园文化的理解,由此推动校园文明的建设;

(2)拓展和保持校园沟通渠道的畅通,增强学校和学生的交流,使好的建议和意见能够得到充分的反应,同时有利于学生对学校关于建设优秀的校园文化指导思想理解,从而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推动校园文明的发展;

(3)组织开展自愿者活动,通过参与各种活动让学生亲身感悟校园文化、了解校园文化、宣扬校园文化,推动校园文明的建设;

(4)利用校园内的校广播电台、校报、社区生活版等宣传媒介,宣扬先进的集体和个人的先进事迹,为学生提供行为模范,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为学生指明前进方向,推动良好的校风建设;

(5)开办“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学生赴爱国主义基地学习,宣扬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提高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和凝聚力; 发展优秀的校园文化,需要点点滴滴的积累,建设校园文明需要你、我的共同

6.文明校园建设国旗下的讲话 篇六

各位同学、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自xx班的xx,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做文明学生,创文明校园。

那么文明是什么?是一种品质,一种修养,一种受人尊敬并被大家广泛推崇的行为。

文明的人,一定是讲礼貌的人。礼貌用语在他嘴边,远离污言秽语,他懂得要想别人尊重自己,自己首先要尊重别人,因为尊重他人与尊重自己同样重要。

文明的学生,一定是遵守纪律的人。他会将自己的物品摆放齐整,下课不会大声喧哗影响别人的学习与休息,会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文明的学生,一定是一个有爱心和责任感的人。他会尊敬师长,关爱同学,关心身边的人和事,不会与同学吵架,他会懂得感恩,感恩父母长辈的养育,感恩老师的教导。

文明其实是由细节构成的,虽然看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很难。反思我们平日的所作所为,会发现文明离我们还有一段距离。在我们身边,还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例如,在我们的校园内、楼梯上总能见到与我们美丽的校园极不和谐的纸屑。再例如有的同学在教学楼走廊上追逐打闹,走路推推搡搡习以为常;还有部分同学相互之间讲脏话、粗话。

我们很多同学把文化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文明习惯的养成,社会公德的培养,而这些被忽略的恰恰能从本质上展现出一个人的思想品质。事实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我们顺利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同学们,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品格;文明已被人们放在心里的一个重要位置,我们千万不要把文明行为习惯看作小事。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文明学生。我相信,我们全体师生经过努力,一定会营造成一个宁静、有序、文明、美好的校园。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我们满怀憧憬,我们充满激情,在这个过程中,让我们亲近文明,表现文明,实践文明,做文明学生,创文明校园。

谢谢大家

文明校园建设国旗下的讲话范文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创文明城市,建文明校园,做文明学生》。

本月我们xx将进入创建省文明城市的最后冲刺阶段,这是全县人民的一件大事,这对提升xx的实力和品牌,优化城市功能和环境,打造市民幸福的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城市是文明的结晶,文明是城市的命脉。城市文明的核心首先是人的文明;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城市的文明做出积极的贡献。学校是孕育文明的摇篮,是播种文明的绿洲,是传播文明的通道;我们应该成为城市文明的使者和榜样。

文明是什么?文明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是同学有困难时的热情帮助,是平时与人相处时的亲切,是见到师长时的问好,是不小心碰到对方时的一声“对不起”,是自觉将垃圾放入垃圾箱的举动,是看到有人随地吐痰、随意丢弃垃圾时的主动制止……文明是一种品质,文明是一种修养,文明是一种受人尊敬并被广泛推崇的行为。

怎样才能创建文明的校园?创建文明的校园需要你、需要我共同的努力,校园因为你、因为我的文明而文明。在校园里,我们随时可见文明的现象:讲礼貌、讲卫生、爱护公物、遵守纪律、团结友爱、遵守饭堂公共秩序。

然而,环顾校园四周,不文明现象仍然频繁地出现在我们身边。有的同学语言不文明,说话伤人;有的班级环境不整洁,随地乱扔垃圾;有的课间追逐打闹,大声喧哗;有的上课不守纪律,有的带手机干扰了课堂秩序。对于以上种种不文明行为,学校曾经作出通报,今天主要强调“随地乱扔垃圾”这种不文明的现象。可以看看我们校园的各个角落,球场上、草地上、楼梯上、实验室、等等地方,还有我们同学随手丢弃的垃圾,美术音乐教室课桌上留下了不文明的文字,道路上、球场上、草坪上,经常可以看到饮料盒、塑料袋和废纸,草坪和道路时刻在见证着这些同学不文明的行为。有的离垃圾桶只有1米,但是就这么一步之遥、举手之劳竟然成了有些同学无法逾越的文明。

同学们,在你喝完饮料、撕开食品袋随手一扔的时候,请问你的文明在哪里,你的道德在哪里?就这样的习惯,这样的素质,我们何来文明?我们何谈“创建文明校园”?为了配合xx“创建文明城市”的行动,我在这里重申:对于乱扔垃圾的同学将严加处罚,政教处也将加大检查力度,同时也号召全体同学积极、大胆揭发这些不文明现象,坚决与“垃圾虫”说“不”,还校园一片净土,还大家一个文明的校园。

老师们、同学们,创建文明城市在进行,请大家积极行动起来,让文明不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每位师生的自觉行动;让文明不只是外在强加的约束,而是内化的集体自律。希望通过创建文明城市,让文明和谐之风吹遍校园和xx的每个角落,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共同谱写文明的乐章,唱响文明的音符,书写文明的诗篇。

我为创建添砖瓦,文明惠及你我他。作为中学生,我们要积极配合创建工作,踊跃参加各项活动,立足校园,走进社区;做好自己,影响他人。人人都是城市形象,处处都是文明考场。我们要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爱护公共设施、遵守交通规则、乘车主动让座;相互监督,彼此帮助,洁净城市,美化环境,用我们的实际行动为创建城市文明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文明校园建设国旗下的讲话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做文明学生,创和谐校园。

人生,因什么而精彩?答案有很多,但有一个答案一定正确——人生因文明而精彩!

文明是我们素质的前沿。拥有文明,我们就拥有了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无数事例表明,走向事业辉煌,开创成功人生的关键,就是拥有文明。日本曾成功举办一次亚运会,当运动会闭幕式结束时,全场散去,人们发现六万人的体育场竟没有一张废纸。因为全国上下讲文明,为自己的国家赢来媒体的赞叹。我们五千年的礼仪之邦,又该如何走在文明的前沿呢?

校园因什么而文明?因你、我的文明而文明。当我们把文化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时不要忽略了社会道德、文明习惯的养成,而这恰恰从本质上体现一个人的思想品质。事实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我们有效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在学校,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就会扰乱了整个学校的学习环境。相反,如果人人都养成了文明的行为习惯,学习环境就是有序的、良好的。一个学校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才能构建出优良的学习环境,创造出优秀的学习成绩。

我们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素质的养成和提高。一个懂文明讲礼貌的谦谦君子,然后才是才子,不能做一部单纯掌握知识技能的机器,而要成为一位可以更好发挥自己才能的有用之才。

学会求知,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同学们,用我们的口,礼貌的问好,打招呼,管住我们的口,不吵闹,不说脏话,不随地吐痰;用我们的手去帮助有困难的同学,管住我们的手,不乱扔垃圾;用我们轻轻的脚步,营造出一个宁静,有序,有着良好人文环境的校园,管住我们的脚,不横冲直撞。同学们,春光无限好,行动趁此时!

争做文明人,应是我们大家永远的呼唤,一生的追求!让我们在国旗下共同祝愿,祝愿我们美丽的三中处处开满文明之花!祝愿我们自己逐步成长为高尚的有用人才!

7.文明校园文化的建设 篇七

一、传统文化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积极影响

1、民本思想

中国自古以来, 便有着强烈的民本思想。这种思想不仅仅是某一两个思想家所提出来的空洞理想, 而是确实存在于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意识中并起作用的观念。如孔子“仁民”、“爱民”思想, 孟子“民贵君轻”思想, 唐太宗“水能载舟, 亦可覆舟”的民为君本思想。以民为本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与民同忧乐, 不可违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二是爱惜民力, 把保证民众生活必需作为稳定统治的前提, 反对过度剥削和无限度征敛。这些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较富于人民性和朴素民主精神的部分。

传统的民本思想为社会主义制度下重视人民, 以人民为中心, 提供了很好的社会基础、思想基础和心理基础。在理论上, 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都是重民思想的突出表现。在实践中, 强调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要为人民利益着想, 关心群众, 重视和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 这些也是重民的表现, 是真正意义上的重民, 因为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 而不是像封建统治者那样为维护统治而重民。

2、务实精神

其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注重人事, 与人的政治实践紧密结合。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虽不乏理性思维, 但并不注重事物本身, 而在于人事, 在于论证人事的原则, 集中表现为人的行为的道德准则和为政、从政的方法。因此,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表现出与人的政治行为紧密结合和追求实用的倾向。二是注重治国之道, 而不注重制度的研究。对治国方法的研究, 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十分重要的内容。从历史的横向上看, 各家各派都十分关心治国方法的探讨。这种观念促使人们讲求实事求是, 反对空洞和虚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方面经济上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另一方面政治上要切实加强民主政治建设。这两大任务都必须依靠实干才能完成, 而且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阻力, 因此, 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 对未来充满信心。同时这种务实精神促使人们多干事, 干实事, 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是很重要的品质。提倡为人民干实事, 反对浮夸, 讲求实效的务实精神对于领导工作作风的改善也具有重大意义, 而且这种务实性强调社会关系的协调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使政治能在一个融洽的氛围中进行。

3、决策思想

决策是国家管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古人在决策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对我们今天科学决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第一, 治国决策要抓纲。针对国家高层决策对象的复杂性, 战国的商鞅提出“其治国也, 察要而已矣。”北宋司马光也强调君主不必事必躬亲, 详察细务, 只要善于量才授官, 度功加赏, 审罪行罪, 也就抓住了治国的关键。

第二, 集思广益, 下通上达。长期的政治实践表明, 仅凭君主个人的智慧和经验往往判断失误, 必须集思广益。要集思广益, 兼听博取。唐太宗把历史和忠臣当作认识自己的镜子以防己过。上下之情能否相通是影响决策的又一重要因素。不要堵塞言路, 要让臣民讲话, 要允许臣民发泄心中的怨气, 以便从中检讨自己的为政得失, 否则一味闭目塞听, 必将导致大乱。

现阶段我们要吸取古人的决策思想, 使决策做到科学化、合理化、高效化, 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

二、传统文化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消极影响

1、官僚主义

官僚主义是封建官僚政治的重要产物。它的主要表现和危害是高高在上, 滥用权力, 脱离实际, 脱离群众, 好摆门面, 好说空话, 思想僵化, 墨守陈规, 机构臃肿, 人浮于事, 办事拖拉, 不讲效率, 不负责任, 不守信用, 公文旅行, 互相推诿, 以至官气十足, 动辄训人, 打击报复, 压制民主, 欺上瞒下, 专横跋扈, 徇私行贿, 贪赃枉法, 等等。挖掘官僚主义在深层文化和机制方面的成因, 警惕传统文化中的不良影响, 是一项重要工作。官僚主义对于现代政治文明要求的建立高效、廉洁的政府是格格不入的。

2、人治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伦理化的特征。如“多子多福”, “儿孙满堂”, “天伦之乐”。“天人合一”, 是一种伦理化的人文主义的最高境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秩序, 原是从家庭内部的伦理延伸扩大及整个社会政治的等级秩序。这也是一种血缘关系模式的文化体系。几千年的小农经济和家庭本位的生活方式, “农业一宗法”式的社会结构,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征。在古代社会中, 血缘宗法关系严重地制约着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并且通过深层的心理积淀, 仍然有形无形地影响着政治文明建设。

重血缘关系产生了“任人唯亲”的封建官僚政治, 产生了“裙带”关系的复杂人情网络。因此, 昏庸无耻、贪赃枉法的人, 也可以混迹官场, 还造成了腐败之风的猖獗和宗派主义的流行, 使得行贿受贿、拉帮结派、践踏法律、公然违纪的现象屡见不鲜。中国这种人治文化的主要精神, 就是按个人意志去行使权力!解决问题, 那么各级干部的私情、私欲、爱憎、以及贵贱等级、亲疏关系就成了其中必不可少的考虑因素。人治文化与现代政治文明是格格不入的。

三、总结

传统文化与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的结合, 是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和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向和必然要求。任何形式的政治文明都是需要一定的政治基础的, 政治文明建设是一个渐进的社会政治发展过程。中国历史上曾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封建专制时期, 封建文化的历史渊源根深蒂固。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实现政治文明, 尤其需要循序渐进, 实现传统文化与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的有效结合。在进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行过程中, 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必须抱着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的态度, 既不可一味的反对, 也不能全盘的接受。要用辩证的眼光看中国传统文化队政治文明建设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乐理.政治文化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2]许和隆.冲突与互动[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7.

[3]王宝林.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现代化转换路径分析[J].理论月刊, 2007, (1) .

[4]金太军, 王庆五.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新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8.精神文明建设视域中的收藏文化 篇八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当代中国的发展,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在内的五大文明建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给力,都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尤其是在物质文明加快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精神文明建设给予了更多的期待。收藏作为一种丰富、生动、现实的文化活动,已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去认识和研究收藏文化,探索收藏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收藏的本质是文化

收藏从字面上理解,收就是寻找、发现,藏就是储存、保管,收藏就是人们对具有历史、科学、文化、艺术和经济价值的物品的发现、整理、储存、欣赏、研究、创新的活动过程。收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收藏不仅包括社会成员个体的收藏,而且包括国家层面的收藏。狭义层面的收藏应专指社会成员个体的收藏活动。在西方,收藏活动早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就开始了。在中国,上古时期就有大禹制造九鼎,夏、商、周三代争夺宝鼎的历史传说,以后历代都将保存前朝文物当成重要的事情。由此可以看出,收藏是人类的天性,保古尊古也是人类共有的美德,所以世界各国无不以保存他们先哲的遗物为重大的事情。今天世界各国修建的博物馆,比如英国的大英博物馆、法国巴黎的卢浮宫、美国的大都会、中国北京的故宫博物院等,都从一个国家层面展示了本国的历史与文化,也体现了对收藏的高度重视。还有就是社会民间力量参与收藏,如目前国内的马未都先生创办的观复博物馆、路东之先生创办的彩陶文明博物馆、王勇超先生创办的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等,从社会个体层面展示了人们对收藏的热情、投入与专注。而这些又仅仅是目前我国近9000万收藏爱好者的先行者和领航人。正是由于世界各个国家和成千上万的收藏爱好者的不懈坚持和追求,才有可能汇集成千百年来经久不衰、延绵不断的浩瀚的收藏发展史。今天我们之所以能够清晰地了解人类社会若干年前的文明历史,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通过收藏这一活动载体保存下来的各种实体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大量的文献信息,给我们认识人类的历史和发展面貌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客观依据。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收藏的本质是文化。从一定意义说,收藏记录文化、收藏传承文化、收藏演绎着文化。收藏作为人类社会一种独特的并且是恒久的社会现象,自身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收藏文化。从一般收藏的过程看,是由藏——赏——玩——鉴四个基本环节构成。藏,是在熟悉掌握相关藏品文化信息的基础上去发现、认识、寻找、收集、储存、保管藏品的实践过程;赏,是从历史、文化、艺术、美学等角度去欣赏、感受、品味藏品的实践过程;玩,是凭借收集到的藏品开展社会性的交流、展示等形成互动的学习、观摩、启迪,深化对藏品的认识并获得陶冶性情的实践过程;鉴,是在长期收藏实践中不断学习收藏知识、深化对藏品认识的基础上,对藏品开展研究,并能形成有见地的认识的实践过程。收藏活动这一实践过程就是一个文化活动过程。因此,文化是收藏的核心要素和核心价值。

收藏文化的兴起丰富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

从目前国内收藏的现状看,收藏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文化活动,可以说蓬勃发展、方兴未艾。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中国文物与艺术品拍卖市场年总成交额为502亿余元人民币,较之2009年的225亿元人民币增长了123%。在2010年的拍品中有10余件单价超过亿元。文物与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繁荣和发展,直接反映了整个收藏活动和收藏文化的现实状况。

从目前国内博物馆建设和发展看,博物馆是人类文明记忆、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也是收藏文化重要的物质形态。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旧中国留下来的博物馆只有21个。但现在,我国的博物馆已达到3200多个,并继续以每年100个以上的速度增长,也就是说每3天就会有一个新的博物馆在国内诞生,这在世界博物馆发展史上也是罕见的。我国博物馆的种类也在不断发展,从传统的综合、社会历史等类型,转向艺术、科技、民族、民俗、生态、遗址、自然、地矿及各产业的专题博物馆类型。我国已经形成以国家级博物馆为龙头、国有博物馆和重点行业博物馆为骨干,国有博物馆为主体、民办博物馆为补充,类别多样化、举办主体多元化的博物馆体系。

从各大中城市的古玩市场到各类文物和艺术品拍卖市场,从各类文物和艺术品展览到各类博物馆的开放,从众多社会成员参与收藏活动到一些企业、社会组织等介入收藏过程,无不充分表明收藏作为一种蓬勃兴起的文化力量,对今天的社会和我们的生活正在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因此,收藏文化形成了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收藏文化的群众性。收藏文化的主体是国家相关组织和广大的社会成员。仅我国目前近9000万广大社会成员参与收藏文化活动这一点,就充分说明了收藏文化的群众性,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广泛的社会基础,收藏文化是植根于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现实基础的。二是收藏文化的多样性。收藏的对象是各种类型和品种不同的文物和艺术品。各种专题博物馆展示的不同藏品与人们根据自身爱好收藏的不同藏品,都有其自身的文化特性,正是这些多种多样的文化特性,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收藏实践过程和收藏文化现象,收藏文化内涵也因此更加丰富。三是收藏文化的传承性。今天世界文明发展是在继承历史文明基础上的发展。在世界各国文明的发展中,收藏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收藏文化具有重要的传承性特点。比如,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商代晚期青铜器后母戊方鼎,高133厘米,长116厘米,宽79厘米,重875千克,1939年发现于河南安阳武官北地,是商代最大的青铜器,也是同时代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这件藏品给我们传递了4000多年前我国青铜文明的历史、文化、艺术、冶炼、社会政治等各方面的信息,而这正是收藏文化传承性的体现。四是收藏文化的启迪性。先从博物馆通过藏品对人们的教育和启迪看,在国内3200多个博物馆中,已有1743个实现了免费开放,其中大型博物馆、纪念馆日均参观人数约3000人次,中型博物馆、纪念馆日均约600多人次,小型博物馆、纪念馆日均约200人次。各类博物馆通过每件藏品不同的文化特性,发挥着潜移默化的社会教育功能和思想启迪作用。再从庞大的社会成员收藏群体看,不同收藏爱好者通过自身的收藏实践和对收藏品的解读、品鉴,不断实现与收藏品文化特性的“心灵沟通”,从中获得知识、智慧,涵养德行、陶冶情操、提高境界,充分体现了收藏文化的启迪性。五是收藏文化的包容性。人类文化的根本特性是包容。正是文化的这种包容性为世界的和谐发展奠定了恒久的基础。收藏文化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也深刻地体现其包容性的特点。收藏文化多样性发展寓于收藏文化包容性之中,而收藏文化的包容性表现为收藏文化多样性的充分发展。比如,世界各国博物馆收藏的各种文物和艺术品,既展示了本国的历史、社会、文化、艺术、科技等,同时也揭示了人类文明成果有着相互联系、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过程,也就是收藏文化的相互包容。上述收藏文化的特点表明,收藏文化的功能和价值就在于能够对我们进行思想启迪、精神引导和道德提升。在新形势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收藏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收藏文化的兴起丰富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

积极探索收藏文化建设的新途径

坚持科学理论指导,明确收藏文化建设方向。在我国进入“十二五”经济和社会发展新时期,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收藏文化建设也必须坚持科学的理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培养文化自觉。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发展文化包括收藏文化,其根本价值取向是提高人、发展人、促进人的自身全面发展。完整地保护“昨天的文明”恰恰是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标志,增强文化自觉意识,推动收藏文化建设,客观上反映了社会文明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在推进收藏文化建设中,必须牢牢把握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提高收藏文化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和形成文化自觉意识。文化自觉实际上是对自身承载的文化的一种觉悟、一种科学认识。只有当我们深刻认识到收藏文化在整个社会主义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功能和作用时,我们才会去积极参与推动其不断发展的实践过程。二是坚持把收藏文化建设同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发挥收藏文化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在人们一切社会活动中,经济和文化是两个基本形态,不仅几乎同时产生、同等重要,而且一直相互依存、紧密联系,共同构成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支撑与动力。因此,重视文化建设与重视经济建设同等重要。收藏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和文化活动,其独特的文化性就在于能够满足人们一定层面的精神需求。通过收藏实践过程能达到养智、养德、养神、养气,归结起来就是养心的效果,这也是收藏文化的价值所在。因此,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中,要高度重视收藏文化建设,更加有效地发挥收藏文化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应有作用,使收藏文化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获得新的繁荣。

建立健全制度机制,提升收藏文化建设水平。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收藏文化要得到健康有序地发展,客观上要求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维护和保障收藏文化发展的法规、制度和机制。一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规范古玩市场、文物和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相关法律制度。收藏的具体对象是各种各样的文物和艺术品,包括陶瓷、书画、玉器、铜器等等,这些物品往往是通过收藏者根据自身收藏的兴趣爱好到古玩市场、文物和艺术品拍卖市场去购买来的。但是,目前古玩市场,包括各种文物和艺术品拍卖市场呈现良莠不齐、赝品充斥的局面,还有专门从事制假贩假的人参与其中,很多收藏者由于收藏知识缺乏和眼力不济,花了不少的钱,买到手的都是赝品,这就必然造成各种文物和艺术品市场的乱象,严重损害收藏者的利益,影响文物和艺术品市场的正常秩序,影响到收藏文化的健康发展。因此,很有必要通过建立和完善法规制度来维护正常的收藏品各类市场秩序。当前重点应考虑在较大的古玩市场建立市场交易规则,明确藏品交易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各大中城市应逐步建立文物和艺术品鉴定检测机构,为收藏品买卖双方当事人提供相关服务;各省会城市应逐步建立文物和艺术品司法鉴定机构,以法治的权威性维护收藏品交易双方的合法利益。总之,要在法治的范围内不断推进收藏文化的健康发展。二是要建立加快收藏文化发展的长效机制。首先要切实加强收藏文化的理论研究,形成一批有价值有影响的科研成果,为收藏文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舆论引导。其次要建立和完善国家、省、市、县各收藏协会的联系机制,上级协会应发挥收藏文化知识的指导作用,发挥各级收藏协会组织开展收藏文化学习和研究的作用,积极推进收藏文化健康发展。

上一篇:invisibleman课文下一篇:发展党员大会 主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