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

2024-10-25

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共7篇)

1.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 篇一

是指有目的、有意图,明知故犯的不安全行为,是故意的违章行为。如酒后驾车、无证驾驶、超速超载等。这些不安全行为尽管表现形式不同,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冒险”。进一步分析可见,之所以要冒险,是为了实现某种不适当的需要,抱着这些心理的人为了获得利益而甘愿冒受到伤害的风险。由于不恰当地估计了危险发生的可能性,心存侥幸,在避免风险和获得利益之间作出了错误的选取。

2.无意的不安全行为

是指无意识的、或非故意的不安全行为。人们一旦认识到了,就会及时地加以纠正。造成这类错误的原因是复杂的。概括起来能够分为下列几方面:

外界事物信息本身有误或人无法感知信息的刺激;

人体的生理机能有缺陷;

因知识和经验缺乏而造成思维决定失误;

因技能欠缺而造成行为反应失误;

大脑意识水平低下。

上述因素可能单独导致不安全行为,也可能共同作用导致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无论是有意的或是无意的不安全行为,都与人的心理个性有密切的关系,不良的个性倾向性(如不认真、不严肃、不恰

当的需要和价值观)和某些不良的性格(如任性、懒惰、粗鲁、狂妄)往往会引起有意的不安全行为;潜力低下和某些不良的性格(如粗心、怯懦、自卑、优柔寡断)往往导致无意的不安全行为;而良好的个性心理(如坚强的意志)有助于克服不安全行为。

各种不安全行为的表现从性质上可分为六类:

忽视或违反规章制度;

安全意识不强;

决定、操作错误;

安全装Z失效;

缺乏安全知识;

身体缺陷。

交通参与者的不安全行为有如下的表现:

驾驶员的不安全行为表现

骑自行车者的不安全表现

2.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 篇二

人的不安全行为指的是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在进行生产操作时的违反安全生产客观规律有可能直接导致事故的行为。大量的事故案例表明, 人的不安全行为占到事故发生率的90%以上, 如何在过程中管控人的不安全行为在现代企业安全管理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工业发达国家和我国安全生产实践的研究均已证明: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为了解决“人因”问题, 发挥人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安全生产和预防事故的作用, 通常采取安全法制、安全技术及安全教育等手段, 使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的效能得以充分发挥, 作用得以提高。对于大多数工矿企业来说, 由于各种原因, 完全依靠工程技术措施预防事故既不经济也不现实, 只能通过完善安全管理工作, 才能防止事故的发生。企业安全管理者应该认识到, 只要生产没有实现本质安全化, 就有发生事故及伤害的可能, 因此, 安全管理是企业的重要一环。

二、临钢公司在过程中管控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做法及成效

临钢公司目前的生产工艺、设备设施及作业环境, 本质化安全程度较低, 随着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和淘汰落后产能力度的逐步加大, 大量的设备设施、生产系统面临着拆除, 在这种环境下, 企业只有从安全管理上下大功夫、下狠功夫、下真功夫, 不断提高岗位职工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 在作业过程中全方位地管控人的不安全行为, 最大程度地减少和杜绝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方能保障公司安全生产的顺利平稳运行。

如何在过程中管控人的不安全行为?近几年来临钢公司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安全方面的管理办法和标准文件, 对岗位人员的按规操作进行过程管控从而有效地遏制了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发展及蔓延, 均起到了一定的成效。临钢公司早于2009年2月20日) 正式发布《岗位人员安全生产行为奖惩记分管理办法》 (Q/LGG-31-006-2009并实施, 制定此管理办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公司职工遵守安全生产法规的意识, 减少违章违法行为, 预防事故发生。公司考评的主要办法有:年度考评、月度考评、单位的考核和事故考核;奖励的办法有:职工在安全生产中提出合理化建议被采纳的、职工发现重大隐患、有效制止他人严重违章作业, 避免重大事故发生被认定的, 予以奖励。

公司为了进一步管控生产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 又于2010年5月30日发布实施的《临钢、新临钢公司月安全监督检查管理办法》 (Q/LGG-31-011-2010) , 公司月安全监督检查重点是规章制度执行是否到位、安全管理是否有缺失以及人的不安全行为 (重点是“三违”行为) ;考核办法实行月度考核, 每月从被考核单位当月应发工资总额中拿出5%作为安全考核工资, 实行百分制打分, 根据得分比例相应核发安全考核工资。

《岗位人员安全生产行为奖惩记分管理办法》Q/LGG-31-006-2009和《临钢、新临钢公司月安全监督检查管理办法》 (Q/LGG-31-011-2010) 运行以来, 公司的对违章行为的处罚、连带处罚及奖励力度进一步加大。近几年来, 公司安全评价中人的行为安全度 (控制岗位作业人员作业过程中违章行为的一种控制度) 2007年安全度值为7.968, 2008年安全度值为8.062, 2009年安全度值为8.533;百人违章率2007年为0.25, 2008年为0.22, 2009年为0.21, 2010年为0.19。人的行为安全度受控程度不断提高, 全年百人违章率呈不断下降趋势。

三、过程中管控人的不安全行为存在的不足与对策

《岗位人员安全生产行为奖惩记分管理办法》Q/LGG-31-006-2009和《临钢、新临钢公司月安全监督检查管理办法》 (Q/LGG-31-011-2010) 试运行、运行以来, 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但还有不足之处, 仍需逐步改进和完善。

第一、公司部分单位查出的违章行为仅仅为岗位人员的脱岗、迟到、早退等现象。针对岗位作业活动中具体的作业步骤过程跟踪、检查、监督的少, 发现作业过程中未按规操作的行为少。对公司下发的《岗位人员安全生产行为奖惩记分管理办法》标准文件中的四种不同扣分标准中的106种违章行为掌握的不准确。所谓的过程控制, 主要在岗位人员的作业过程中, 安全管理人员、车间班组人员应按照操作标准进行过程跟踪、监察与控制, 在过程中发现违章违规行为, 立即进行制止和纠正, 并根据违章类别, 挖掘违章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从心理、生理、性格特点等方面对违章者进行分析、讨论, 并制定安全防范措施, 从而有效地防止同类违章行为的再次发生, 安全管理人员要注重在过程中发现、过程中管控、过程中纠正。

第二、部分单位, 厂、车间、班组查处违章行为的比例不当。厂、车间、班组比例严重失调, 没有按照班组多于车间, 车间多于厂, 厂多于公司的查处比例。这种现象可以反映出, 要么车间、班组没有真正地去查安全, 要么就是应付差事, 不负责任。不安全行为查处比例的适当, 能充分反映出一个分厂、车间、班组对违章行为查处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目的在于查出违章行为后, 在职工中要举一反三, 认真学习和总结, 杜绝违章的再次发生。

第三、各单位在查处违章行为的时间段上存在问题, 均集中在白班。二班、夜班, 尤其是夜班发现的违章行为寥寥无几。究其原因, 因为大多数安全管理人员上的长白班, 下班后安全监管出现“真空”, 安全责任制的层层落贯彻的不彻底, 主管生产的人员没有完全尽到自己的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职责, 重生产任务的完成轻安全过程的管控, 给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第四、全员抓安全的意识还比较淡薄。岗位职工大部分的潜意识里存在着一种错误的幻想, 总认为安全工作是安全员的事, 车间领导的事, 安全环保部的事, 没有牢固树立全员抓安全的思想意识。自己的安全是在做给别人看, 是在应付上边的检查, 长期形成了一种安监人员在现场时就规规矩矩, 严格按标准操作, 等安检人员一走, 思想放松, 省时、省力、心存侥幸的思想泛滥, 出现违章违规现象, 在现场与安全管理人员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 殊不知真正害的还是自己。

第五、从发现的违章行为来看, 大多数违章均会在一定的周期内重复发生。从厂、车间、班组甚至公司检查中可以看出, 一些典型的违章行为重复发生, 屡禁不止。从车间的奖惩台账中可以看到对违章者处罚的金额, 但是, 在违章者所在班组安全活动记录中未发现班组成员组织学习的内容, 应该吸取的教训及预防措施。虽然《岗位人员安全生产行为奖惩记分管理办法》给出了处罚办法, 但在实际操作中必须人性化处理, 对职工要有耐心、热心和平常心, 仅仅以罚代替管, 有时候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第六, 处罚的多, 奖惩的少, 是大多数单位的一个共同特点。2008年公司及15个考核单位共查处不安全行为391起, 处罚51804元;2009年公司及15个考核单位共查处不安全行为321起, 处罚62140元;2010年公司及14个考核单位共查处不安全行为352起, 处罚68320元。处罚力度不断加大, 然而三年奖励职工共计才一万余元。

3.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 篇三

关键词:不安全行为;海因里希;内因;外因

《煤炭法》明确规定:“煤炭企业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这一方针是针对煤矿生产的特点和复杂性提出来的。煤炭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安全工作却相对落后,致使各类事故接连发生[4]。煤矿是我国矿山死亡最严重的行业,其死亡人数占全国矿山伤亡总数的80%[2]。控制煤矿事故,改善我国煤矿安全现状刻不容缓。

国内外的大量统计表明,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70%-90%[3]。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了88:10:2的规律,即在100起事故中,有88起纯属人为引起的,有10起是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引起的,只有2起是人难以预防的,即所谓的“天灾”[3]。下表简要列出7条矿工常见的“三违”行为及后果:

“三违”表现可能导致的后果

1、入井前喝酒神志不清,行为失控,容易造成误操作,导致事故

2、入井不携带自救器一旦发生火灾、瓦斯事故容易造成有毒有害气体中毒、窒息

3、入井不戴安全帽容易划、碰、砸伤头部

4、超员乘罐笼断绳、坠罐伤人事故

5、乘坐人车不关车门、不挂防护链人车颤动容易将人甩出车外,造成人身伤亡事故

6、乘坐人车不关车门、不挂防护链人车颤动容易将人甩出车外,造成人身伤亡事故

6、乘车时躺卧、打瞌睡 一旦发生脱轨事故,手不抓扶手,身体无法固定,易受伤害

7、乘车时躺卧、打瞌睡 一旦发生脱轨事故,手不抓扶手,身体无法固定,易受伤害

9、乘车时躺卧、打瞌睡一旦发生脱轨事故,手不抓扶手,身体无法固定,易受伤害

7、井下吸烟引起火灾、瓦斯煤层爆炸事故

表1.“三违”行为及后果

上述表格显示本质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里面包含人、机等诸多要素,其中“人”是最突出的要素,居于先决性的地位。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煤矿开采的安全系数。在技术装备和环境条件可以确定的条件下,唯有人的行为是难以预测和控制的,技术和装备再先进,一旦人的素质低,无法驾驭先进的生产力还是会拉低安全系数,只有人员具备完备的安全素养才能掌握安全的主动权。

一、影响矿工不安全行为的内在因素

在煤矿生产中直接影响员工行为的价值感知和判断的因素主要是员工个体的认知状态因素,这些认知状态因素构成了影响员工不安全行为选择的内在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矿工在作业过程中较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矿工感知和判断正确。在煤矿生产中,员工始终处在一种具有高度潜在危险性的环境中,员工的心理容易受到焦虑度、心理压力、对工作环境危险性感知、接受教育和培训程度等内在心理状态的影响。

第二、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知识状态也影响其不安全行为的选择。缺乏事故危险性知识、缺乏安全管理相关知识与环境知识是导致员工违规操作的主要原因。另外,员工经验、员工知识与技能、对事故隐患的认知也影响员工不安全行为选择。

第三、员工的身体状态也影响其不安全行为的選择。在煤矿生产中,员工的劳动时间往往很长,生产任务也很繁重,这些都容易使员工的身体处在疲劳状态,从而导致其做出不安全行为。

第四、员工是否选择不安全行为也取决于员工的自我定位和自我评价。从事煤矿工作的员工普遍接受教育的程度不高,他们对于工作的目的主要是获取劳动收入,并没有把安全摆在第一的位置上,自我约束力也较差,容易做出不安全行为。

二、影响矿工不安全行为的外在因素

除了上述内在因素影响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外,外在因素也影响着矿工不安全行为的选择。

第一、员工的工作场所和环境影响其行为的安全性。根据作业现场环境,应该对广大员工的安全行为进行规范和要求,使员工在作业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履行岗位职责,遵守操作规程,杜绝违章违纪。煤炭企业应确立明确的安全责任制,对每一位员工下达具体的安全任务。另外,应设立责任监察员,定期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第二、企业的执行力影响矿工安全行为的选择。煤炭企业应采用各种方式、利用各种渠道,并定期组织执行力学习培训班,让干部职工理解执行力对一个人和一个企业的重要性。而很多煤炭员工,在工作实际中存在推诿扯皮,贯彻执行打折扣的现象,安全措施就很难执行到位。

第三、合理的安全激励机制也促进员工对安全行为的选择。经济利益是员工最为关心的,将安全责任与经济挂钩,可有效地推动员工成为安全人的塑造。其中包括设立安全风险抵押金,规定了安全风险抵押金的考核兑现原则、范围及标准,实现有责惩罚、无责奖励。另外,企业定期组织各类考试,以考试促进安全学习,以现场测评促进岗位技能的提升。除此之外,定期评选优秀员工及先进集体等,在企业中大力宣传并辅之以一定金额的奖励,促进企业员工自觉摒弃不安全行为,选择安全行为。

第四、行动保障也会影响员工对安全行为的选择。企业应不断加大安全科技投入力度,用于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重点围绕瓦斯及防治水的综合治理、深层复杂地层煤炭开采技术、提高回采率等项目,大力组织科技攻关。为了提高职工的安全技能水平,建立科技创新工作室,经常性地开展技术比武,评选出安全技能突出者为技术大拿和企业之星,按有关规定进行聘用并落实待遇。通过实施该活动,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得以提高,“三违”率明显得到降低。

由此可见,影响员工不安全行为选择的因素大致可归结为内、外两个方面,内在因素影响了员工对不安全行为的选择,而外在因素通过刺进影响内在因素的变化,进而影响员工对安全行为的判断,最终促使员工对安全行为的选择。

“人”是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中的核心要素。目前对矿工的不安全行为的研究还处在探索阶段,今后将运用更为复杂的、更为科学的技术和手段对煤矿生产中的不安全行为进行研究,逐步揭示煤矿生产中各种行为的复杂性,为煤矿生产事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1]陈国芳,陈宝智,黄建明.人因评价的定量化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3.29(2):45-46

[2]景国勋,冯长根.人的行为过程的状态空间特征分析初探[J].二十一世纪安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26-134

[3]吴宗之,高进东.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

4.人的不安全行为 篇四

一、透过安全教育,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

安全教育使企业职工构成安全意识。经过一次、两次或者多次反复的“刺激”,使企业职工构成正确的安全意识。安全生产教育一方面能够提高企业职工辨别是非、安危、祸福的潜力,从而采取正确的安全生产行为;另一方面能够促使企业职工熟练掌握生产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安全熟练地完成规定生产任务。

1、班组长的安全教育

事故案例证明,许多电力生产人身伤害事故(尤其是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是由班组长现场查活不清,安全措施制定不完善,现场管理混乱造成的。因此,作为企业的基层管理者,班组长也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文化素质。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生产经营活动都要透过班组来落实,班组安全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这就需要抓好班组长的安全教育。主要有两个方面:①务必掌握与自己工作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技术知识;了解有关事故案例,透过分析事故案例,增加安全生产经验。②熟练掌握与自己工作有关的生产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不仅仅自己操作可靠,同时还要帮忙和指导班组工作人员正确操作避免失误。透过安全教育使班组长具有强烈的安全意识、丰富的安全知识和经验、熟练的安全生产技能。

2、对一线班组工作人员的教育

发生的生产人身伤害事故近80%是由于职工自身的违章造成的,在构成事故的三要素即人、机、环境的关系中能够看出,人是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对工作人员进行及时有效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素质,是安全工作的关键。对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资料应包括:①加强他们对与本工作专业有关的安全和生产规章制度了解,使之用规章制度规范行为。②进行典型事故案例解析,以此增加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经验,同时透过事故案例的警示作用,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③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生产技术、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

二、透过安全管理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

企业安全管理是为实现安全生产而组织和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种资源的过程。它利用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机能,控制来自物的不安全因素和人的不安全行为,避免事故发生,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透过安全管理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应开展以下工作:

1、规章制度的管理

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务必建立一套适合本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尤其需要制定现场安全工作规程。用现场安全工作规程指导工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的行为。并且规章制度应构成闭环管理,即制定-执行-发现问题和不足-修订使之完善-再执行。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务必使生产一线人员有章可循。因此规章制度的管理至关重要。

2、现场的安全监督

建立企业安全监督体系,充分发挥安全监督网的作用,随时检查现场的生产活动,发现并纠正违章行为。首先是班组安全员应发挥现场监督检查作用,班组安全员随班组一齐工作,及时掌握现场状况,纠正违章和不安全行为。安全员应具有高度的职责心,对班组成员人身安全负责,履行监督职责。其次安全监督机构应巡回检查各生产现场,纠正违章,不定期地向领导和管理人员通报状况,敦促班组及其上级部门加强管理,以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

3、发挥安全奖惩制度的作用

在海因李希避免产生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3E”原则中,重要的一个对策就是“惩戒”。对个别采取不正确的态度、忽视安全、甚至故意采取不安全行为者,给予经济上的或其他必要的处罚,强制其树立正确的态度,采取安全的行为。

总之,要保证企业员工免遭人身伤害,保障生产顺利进行,就务必下大力气消除生产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是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的两个根本对策。

总结精选(6):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在进行生产操作时的违反安全生产客观规律有可能直接导致事故的行为。系统安全理论认为:机械和环境的信息不断地透过人的感官反馈到人的大脑,人若能正确地认识、理解、做出决定和采取行动,就能化险为夷,避免事故和伤亡;反之,如果所面临的危险未能察觉、认识,未能及时地做出正确的响应时,就会发生事故和伤亡。人有自由意志,人的行为不是完全受管理者控制的,往往人的行为也不是完全受自己的控制容易受环境的干扰和影响,生理、心理状态不稳定,其安全可靠性比较差,再加之在生产过程中总有促使员工做出不安全行为的条件存在,往往会由于一些偶然因素而产生事先难以预料和防止的错误行为。根据行为主体人在行动之前是否意识到自己行动的危险性,能够将人的不安全行为分为两类,一类是行动之前行为主体没有认识到自己行动的危险性,能够称之为非故意违章行为,主要是因为人的潜力、生理心理因素而使人的大脑对信息处理不当而导致的行为,如误操作等;另一类是行动之前行为主体人已经认识到了自己行动的危险性,但仍然采取该行动,能够称之为故意违章行为,主要是由于人的心理缺陷造成的,是安全意识差而导致的行为,如“三违现象、习惯性违章”等。人的不安

全行为透过管理、监督、培训等的手段是能够有效的控制的。根据的实践我认为用下面的措施,能够规范人的安全行为,减少事故的发生。

一、加强管理,用规章制度规范员工行为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先进企业必然有先进的规章制度,培养优秀员工更需要先进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员工行为。华北油田HSE手册规定三级单位作业管理手册资料应包括:三级单位各岗位HSE职责;现行有效的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三级单位应急预案、操作规程等。队站HSE管理体系文件包括:作业指导书、作业计划书、HSE检查表,其中作业指导书资料包括:队站概况、岗位设置、属地划分及HSE职责、操作规程(操作卡)、应急处置措施。这些规定从制度上保证管理者和操作员工在生产过程中行为规范,若使企业建立的规章制度贴合实际,被员工理解和严格实施,用规章制度规范员工的行为,推荐做好如下几点:

1、做好辨识危害因素和风险评价

危害因素是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其结合的根源或状态。危害因素辨识的结果作为制定公司管理制度、应急处置方案、操作规程的依据。危害因素辨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他任务量大,难点多。辨识时要根据本单位生产工艺规程确定的生产工艺、生产工艺流程和作业场所环境条件,对全部生产岗位的全部生产操作的全过程,

主要应用伤亡事故致因理论中的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和系统安全理论进行危险、危害辨识,找出潜在的错误释放的能量(危害因素)。翻阅一些单位组织的第三方HSE体系审核和合规性检查发现,危害因素辨识问题较多,表此刻条目过多,记录及描述不准确或与实际不符,员工参与度不够,认同度较低。为此,推荐在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及评价时,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成立由领导、技师和班组优秀员工、技术专家、设备专家、安全专家组成的、熟知生产设备、工艺、流程和操作步骤的辨识小组。

(2)充分运用HSE的管理工具和方法,从作业层面、操作流程、关键部位、主要基层单位和重点专业等方面,全面梳理安全环保风险。采用工艺安全分析的方法,全方位、全流程、全过程开展危害辨识和评价。

(3)以员工的操作顺序或工作的时间顺序,适当划分作业单元和操作步骤,按《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13861-)》和第一危险源(能量、危险物质)、第二类危险源(人、物、环)进行识别。

(4)对辨识的危害因素正确的评价后,按危害可能造成事故的严重程度分类管理记录并构成清单。针对每步操作中危害因素的要按必须的规律描述,让清单使用者看到规律,以便构成工作习惯。

(5)将识别的危害因素经过与此有关的全体员工的讨论后,做到全员参与,再构成清单,根据持续改善的原则,每年辨识一次,及时整改不贴合项。

2、制定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

要在已确定生产工艺、生产工艺流程和作业场所环境条件的前提下,在进行了危险、危害辨识的基础上制定安全操作规程,使所制定的安全操作规程科学合理、有安全性,切实可行、有可操作性,实施以后能有效控制不安全行为,确保避免伤亡事故;确保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设备损坏,因设备损坏而导致伤亡事故。

要吸取事故(包括本单位曾发生的事故和尽可能搜集到的同行业、同类型单位曾发生的事故)教训,把处理事故时制定的防止重复性事故的措施中有关规范、约束操作者行为的措施写进安全操作规程。

不能以制定约束人的行为的安全操作规程代替按国家安全生产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安全操作规程不能只作原则性或抽象的规定,不能只明确“不准干什么、不准怎样干”而不明确“应怎样干”,不能留有让从业人员“想当然、自由发挥”的余地。安全操作规程中的要求和规定不能突出了重点而放弃了次点,要具体详尽,宜细不宜粗,能细则细,应有可操作性,应明确操作中务必的操作、禁止的操作、务必的操作步骤、操作方法、操作注意事项和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要求以及出现异常时的应急措施。涉及设备(设施)操作的安全操作规程应包括如何正确操纵设备(设施),以防止因操作不当而导致设备设施)损坏事故的规定(《设备(设施)的技术操作规程》)。文字表述要直观、简明,便于操作者理解、掌握和记忆。

在HSE管理体系运行中发现,企业及“两书一表”中安全制度确实不少,但有多少制度员工能认可和理解,这应引起我们的深思。为此,要对安全制度进行整合,取其精华、去其不适,使员工能够认同,执行到位。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的实践过程中要注意总结经验,不

断地修订完善安全操作规程。随着生产的发展、变化,要及时地修、补充直至制定新的安全操作规程,以持续其健全、完善、有效。同时,要强化制度执行考核,透过先进制度的落实和刚性考核促进员工良好安全行为的养成,做到不违章、不蛮干。

3、强化监督和奖惩机制,约束员工不安全行为

有效的现场安全监督是规范员工安全行为、确保各项安全制度措施执行到位、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安监队伍建设,加大动态监察力度,消除各类“三违”现象;要充分发挥上岗干部、班组长、党员、团员、网员监督员的作用,强化安全监管;要强化全面班组全程管理、岗位就近式管理和安全程序化管理,从而扎实有效地规范员工安全行为,实现员工行为安全和作业安全。

从职工对安全管理的态度来分析,其过程为:服从→同化→内化3个阶段。服从,即指个人为避免惩罚而按照要求、规范采取的表面行为。这说明新工人对规程、管理制度刚开始的执行只是表面服从,然后才会受班组中其他人的思想行为的同化,最终从内心深处理解安全规章和制度。这说明严肃的奖罚会深刻影响一个人对安全的态度和意识。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要进一步完善安全奖惩机制,逐步变以罚为主为以奖为主,逐步加大员工安全工资占总工资的比例,如增设员工安全等级工资、安全行为工资、隐患排查工资、安全考试工资等。开展安全比武大赛、安全智力竟赛、评比“六员一防”安全光荣户等,完善现行的个人安全技能帐户和群众安全绩效工资考核制度,真正使员工感到奖的动心、罚的痛心,使员工不敢违章,构成人人为安全工作出力、个个为安全工作争光的氛围。

二、注重安全意识的培养

意识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人要有安全的意识,才会有安全的行为,有了安全的行为,才能保证安全生产。所谓安全意识,就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生产务必安全的观念,也就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各种各样有可能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的外在环境条件的一种戒备和警觉的心理状态。实践证明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受人的安全意识所影响,安全意识对安全生产有着决定性作用。从国内外发生过的众多生产事故来看,部分企业的安全工作整体上并不是很差,安全投入也能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规章制度健全,员工明白安全操作规程,而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个别职工的安全意识不强引发的不安全行为。一齐事故可能是因为某个员工的一根香烟,一个小失误,一次小违规,但引发的事故后果却十分严重,对员工们造成人身伤害,对企业造成财产损失,甚至在社会上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从这个角度和好处上讲,增强安全意识、杜绝不安全行为对于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是十分重要的。

1、做有感领导

领导的最低要求就是员工的最高行为标准。HSE管理体系的建立过程中,领导是核心,在HSE体系的运行过程中,运行质量的好坏,领导起到关键作用。杜邦等国际知名企业安全优异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有感领导做的好。

有感领导是指企业各级领导透过以身作则的良好个人安全行为,使员工真正感知到安全的重要性,感受到领导做好安全的决心和示范性,感知到自身做好安全的必要性。其含义有三,一是安全的影响力,有感是部属的感觉而不是领导者本人的感觉,是让员工和下属体会到领导对安全的重视;二是安全示范力,自上而下领导强有力的参与,各级管理者深入现场,以身作则,亲力亲为;三是安全执行力,领导带给人力、财力和组织运作上的保障,让员工感受到各级管理者对安全职责作出的承诺。

中石油《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对落实有感领导的活动进行明示。实践证明,以下

几种做法也是对有感领导的诠释。

一是将领导的承诺、HSE意愿和企业的HSE方针、目标,带头贯彻、宣讲,让全体员工充分理解领导及企业的安全政策,在安全生产上有明确的方向,统一的行动目标,促进有本企业特色的安全意识的构成。

二是带头制定、审核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并严格遵守。深入生产一线,用安全观察与沟通等HSE管理工具,加强与操作员工的沟通,纠正员工的不安全行为。事实证明领导因各种原因对违章的默许,就是对员工不安全行为的纵容,是最大的安全隐患。

2、做好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

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是根据危害因素辨识和评价的结果,针对可能造成比较严重后果的危害制定预防、控制、应急处置和事后恢复的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五条规定:“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这一规定要求一切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都务必把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放在首位,做到防患于未然。中石油要求基层单位要建立现场处置预案,并规定“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事件,从操作措施、工艺流程、现场处置、监测、监控,以及事态控制、紧急疏散与警戒、人员防护与救护、环境保护等方面制定应急处置措施,细化应急处置步骤”“岗位应急处置程序由各企业结合岗位操作规程自行规定”。由此能够看出,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过程,也是员工自我教育的过程。

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演练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情景,依据应急预案而模拟开展的应急活动。演练能形象地表现出危险源、安全事故发生、发展及处理过程,是与事故相关人员参与其中的全方位培训,能使员工深刻体会到事故对人、物、环境造成的损害。为使员工增强安全意识,基层单位要将建立的现场处置预案所涉及的事故进行全部、定期演练,要全员参加,在不出现安全事故的前提下,演练尽量真实。若有条件,设立由安全监督、工程技术专家构成的专职评价人员。演练结束,务必进行总结评价,找出不足项、整改项和改善项。

3、进行企业法规和安全技能培训,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

学习规程和安全技术是提高安全知识水平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中石油员工应充分掌握本企业的HSE手册及各种现场规程,不断地了解、熟悉安全生产的管理规章、制度、技术要求,地定期开展规程学习和考试,才能实现安全意识由量到质的飞跃。只有透过学习,积累、提高安全知识,安全意识活动的用心能动性才会被释放、激发。而且透过学习过程中的感觉、知觉,使表象不断上升为概念、决定、推理,并运用逻辑的、理智化的思维活动,将安全意识构成系统化、体系化、高度自觉化的理论体系和思想。这就是安全的理性意识。安全理性意识的构成不仅仅能使职工适应安全生产的需要,还能反映安全生产的本质特征和规律,能超前反映安全生产的未来发展趋势。这种理性意识能用心有效地指导人们的行为活动方向,为避免事故和差错奠定良好的心理预控思想。

“安全活动”是在安全生产的长期实践中得出的预防事故的有效措施,是班组安全管理的重要资料,也是员工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培训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它为班组成员带给了安全思想、信息、技术、措施的交流场所。也就是说认真开展“安全活动”是提高安全意识的重要方法之一。安全活动的重要一点就是语言、思想的交流,所以要求参加者发言,说出自己内心的认识、感知和印象是安全活动的重要资料。在安全活动中,透过大家的语言、思想交流、推理和决定把个人心理的感性认识最终转变为提高安全意识的推动力。安全活动需要认真组织、合理安排,不能流于形式、降低质量。要定期开展,构成制度,使参加者的安全意识透过安全活动不断得到巩固、强化。安全活动要结合实际并有针对性。

如对事故的处理,应做到“举一反三”,从事故中吸取经验教训,用科学的方法防范类似事故的发生。这样才能开启每个人安全意识中的预见性和反思性,使安全意识的深度、广度得到发展,让安全意识的用心能动性得以发挥。

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关键在于解决人意识和行为,人是一个有思想和行动目的明确的客观存在,人行为和动机是受一系列主客观因素复杂作用的影响。要控制直至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就应当正确的辨识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建立健全职责制和企业法规,领导带头,提高执行力,加强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培训,培养安全意识强的团队,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把安全生产落到实处。

总结精选(7):

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

企业生产中发生的意外事故,70%以上是由于人的因素造成的,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给出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措施,以规范人的行为,防止事故的发生,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健康发展。关键词:事故;人的不安全行为;控制;安全管理;安全文化

企业安全生产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加强安全管理,消除事故隐患,防止事故发生,保障员工的安全与健康,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确保正常有序地进行生产经营的活动过程。影响企业安全生产的因素主要是人和物的因素。在生产过程中,物的不安全状态极易出现。但所有的物的不安全状态,都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人的操作、管理失误有关。往往在物的不安全状态背后,隐藏着人的不安全行为或人的失误。

全国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627158起,死亡112822人。其中,发生一次死亡3~9人重大事故2357起,死亡9065人。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95起,死亡1570人。发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个性重大事故7起,死亡263人。据统计,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已逾百万,经济损失高达6500亿元,占我国GDP的6%。

5.浅谈人的不安全行为原因与对策 篇五

作者:佚名来源:湖北安全生产信息网发布时间:2007-5-21 16:20:26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轻轻一点,立刻拥有一本安全工具书!收藏本篇文章,方便以后查看

本文在安全管理上,从人的不安全行为着重分析了造成不安全行为的心理、生理、知识、思想、管理等原因,以及针对这些原因应采取加强学习与培训、增强意识与提高认识、教育与惩处结合、健全制度与强化管理等防范对策。

1.引言

安全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主要为两大类,即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相对而言,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整改,只要对存在的隐患能及时发现,按要求整改,一般来说容易消除,当然,对已存在的隐患整改虽已完成,新的隐患又会不断出现,这就要求及时查找,及时整改,这就是通常说的日常监督与管理。

但人的不安全行为相对来说没有整改物的不安全状态简单,是由管理、制度、人的素质等共同决定的。

2.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原因

2.1心理原因:

通常的有违规者任性、自以为是。自认为不会出问题,一些规定、制度可有可无,以前我都是这样做的,从来没有出过什么事故,我有我的一些“经验”,主管部门的说法及要求只是一个应付了事,得过且过,甚至是欺上瞒下,对提出的问题有的是虚心接受,但坚决不改,有的则与主管人员或部门大谈客观原因、谈工作的方便性,有的也谈他们所谓的工作“经验”。骨子里根本就不存在该安全问题,意识不到事故隐患的存在。

另有一个表现方面为粗心。工作时考虑问题不细,过于简单,有的安全措施表面上落实了,但落实不到位,事故隐患虽经整改了,但整改不符合要求,或在整改过程中,老的隐患整改了,新的安全隐患又产生了。

2.2生理原因:

常表现为年龄大、反映不敏捷、体力差等。对于原来从事的事情容易遗忘,对交待安排的一些事情遗忘,反映问题滞钝,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处理,甚至处理同一个问题需要较长的时间,容易做出不安全的举动。

2.3知识原因:

常表现为缺少安全知识、实际经验、技术知识。对存在的事故隐患认识不到,或认识较浅、片面,容易使表面现象掩盖,看不到问题的本质,对看到的问题处理也容易出现治表而不治本,处理问题也自然简单。

另一个表现为技术知识不足或狭窄。掌握的知识有限,不能举一反三,对一些新出现的问题无法提出解决的办法,或解决的办法不妥。如对于新开发的产品,在工艺上可行的情况下,是否同时考虑在装置上是否安全?在生产区域上是否安全?是现在员工的素质上是否有保障?在已生产的产品上,以往安全有保障,但随着装置的使用、安全设施的腐蚀与失效,生产与管理人员发生重大变化,或工艺的重大改变、新材料的替换,安全保障是否可以跟上?

另一个方面,生产使用的材料理化特性是否完全掌握,否则,不能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也就不能保证生产的安全。

2.4思想原因:

常表现为无工作责任心、无主人翁责任感、安全工作与自己无关。安全生产是全体员工的共同责任,也是全体员工共同努力才能做到,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安全隐患有的是其他员工都看得到、想得到,有些员工就是看之任之,视而不见,违规照样违规,隐患一直照旧。有的是发现的隐患整改后,不久仍旧存在,东边的隐患整改了,西边的隐患让其存在,三五个相同的隐患要求整改,只整改一两个来应付。

更有甚者,认为生产压倒一切,对于需要解决的安全问题能找出好几个“理由”来说服主管人员或领导,如生产忙没有时间去整改,人手紧没有人员去完成,事情多没有精力去完成,难度大没有能力去完成。好像安全工作是一件辅助的工作,有时间、有人员、有精力、简单的才去完成,否则可放在一边听之任之,视之原之。

2.5管理原因:

一个企业安全管理的好坏,事故发生及经济损失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该企业管理的综合水平,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

常表现在安全管理欠缺,组织机构不健全,制度缺乏或不完善,检查监督不到位,对安全工作流于形式,未把安全工作放在应有的位置,不从事故中吸取教训,安全资金投入不足或严重短缺,未对员工进行必要培训与教育,不时刻对员工敲响安全警钟,甚至是好了伤疤忘了痛。

同时,对新招收的员工在文化层次、环境适应、身体或生理上不能胜任该企业的要求,不按规定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和操作技能培训,对在职员工每年不进行再教育,或在教育上仅做表面文章、流于形式,新进企业的员工就立即分配到岗位进行生产,甚至是危险性较大的岗位,将新员工当作熟练工使用,以求安全投入最小化,企业利润最大化。

3.防范对策

3.1提高认识,增强意识

安全工作虽不能直接创造效益,但没有安全是不能创造效益,甚至会产生巨大的负效

益。我国各级政府都把安全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成立了专门的监督管理部门,加大了安全监督管理的力度,同时,从国家到地方或相关行业制定安全管理相应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安全生产法规。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对家庭、企业、社会产生影响,甚至严重的后果,发生重大及以上的安全事故,企业将停产整顿,甚至破产关停,法人代表、相关责任人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安全工作不是主管人员的事情,也不仅是主管部门的职责,而是全员、全过程的事情,每个员工只有自觉遵章守纪,同时监督其他员工不违纪违规,保障生产装置的完好有效,才能真正做好安全工作。许多事实证明,他人的违纪违规,都有可能造成其他遵章守纪的其他人的伤害,一旦发生事故,其后果是无法预测的。

3.2加强学习,强化培训

安全知识的不足、操作技能的欠缺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尤其是我国近几年非国有企业员工流动性大,从事的工作经常变动,有的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公司,有的是从农民一跃变为一个工人,要成为一个合格的产业工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需要一个学习、培训过程,需要一个工作技能掌握过程,需要一个经验积累过程,同时更需要相适应文化程度,以使在学习、培训过程中能够理解与掌握,能够总结与提高。的确,大多数员工都希望做好安全工作,保证本企业生存与发展,保障我们仅有的一个身体不受侵害,以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家人,对得起社会,但就是不知如何去做,有些显而易见的问题不能发现,事故隐患不知如何去整改,整改掉的隐患不知是否达到了要求,症结点就在于知识的欠缺,对策是加强学习与培训。

通过安全培训,让员工了解我国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本行业的安全持主要求与特点,去认识哪些是不安全的行为,去认识危害、去控制和预防事故,去查找隐患,去消除隐患,去掌握生产的特点,去制定安全制度,去执行安全规章。

通过安全培训,掌握各自的安全职责,了解他人的安全职责,自觉遵守劳动纪律、安全纪律,工艺纪律,同时监督他人履行安全职责,认识事故的危害。

通过技能培训,掌握各物料理化特性、危险特性、消防措施、灭火方法、事故预防措施,掌握泄漏应急处理办法,操作注意事项,储存注意事项,运输注意事项,有效地进行工程控制与个人防护,发生意外的处理措施。

通过技能培训,掌握工艺流程、操作方法、工艺控制要点,了解生产原理,掌握设备的性能、工作原理、构造,违反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

3.3思想教育与惩处结合对于无工作责任心,得过且过,工作态度差的员工,加强思想教育,转变工作作风,以主人翁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之中,增强“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同时,经教育不改,违纪违规现象严重、且多次主观违规、事故可能易发者、事故发生的后果严重者、不适应本企业工作者,给予进行解除劳动关系或辞退,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

加强监督与检查,及时查处违纪违规行为,对违纪违规的人和事及时纠正与处理,并根据相关规定给以处罚,尤其对于安全事故,本着“四不放过”的原则给以处理,查清事故发生的原因,教育事故责任者和其他广大员工,处罚事故责任者,落实防范措施。

加强生产车间与班组的安全管理,尤其是强化“三严”管理,即对班组管理从严,对违章作业处理从严,对事故责任者处理从严。营造良好的安全作业环境,对违章作业的行为,人人都能及时制止,对违规者进行的处罚,不徇私情,不讲人情,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3.4健全制度,强化管理

企业应对安全生产应高度重视,切实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总方针,建立和健全安全管理机构,配备相适应的安全管理人员,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预防事故的发生。

同时,对员工加强安全教育,对新进企业的员工进行三级安全教育、操作技能培训,对在职员工每年进行安全再教育,对换岗员工进行换岗教育,并在培训和教育的时间上、内容上有效得到保证,建立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台账,严格做到管理制度上墙、员工持证上岗。

及时召开各类的安全生产会议,利用身边或周边的案例、国内外有影响的事故案例教育全体员工,使全体员工认识到安全生产是全体员工的共同责任,是涉及企业生存与发展、家庭幸福、社会稳定的大事。

经常性地进行安全检查,尤其是对员工的思想、安全的意识进行检查,时刻对全体员工敲响安全警钟。同时,对生产装置加强安全生产监督与检查,对发生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落实整改措施,并定责任部门、定时间、定要求进行整改。

4.结论

本文阐述了在安全生产工作中,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由心理原因、生理原因、知识原因、思想原因、管理原因而引起。

为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提出了对我国安全形势、安全重要性的认识,以增强员工的防范意识,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总方针,强化对员工的安全知识、操作技能的培训,以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事故的防范能力,对事故的发生,应本着过“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

6.不安全行为总结 篇六

1、不安全行为发生情况

本月份不安全行为共计发生15起(其中机关检查6起,自查9起),机关检查出重大不安全行为3起.本月不安全行为比上月减少了3起,其中单位管理增加了1起,区队自查减少了4起。

2、不安全行为分析

本月与上月相比,不安全行为管控较好,早班发生不安全行为占全月多数,主要原因是早班入井人员多,作业地点多,且作业任务种类多。人多面广,一个带班队长很难全面盯防。针对该情况,应加强早班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早班不安全行为管控和标准作业流程培训,加强早班带班跟班人员现场管理力度。

3、重大不安全行为管控

本月单位管理重大不安全行为发生了3起,为员工在井下睡岗和驾驶不完好车辆,下月需要进行重点管控。

(1)睡岗

原因分析:安全意识淡薄,下班后上网、打游戏,不能进行充分的休息,导致上班 犯困。

管控措施:

1)要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要了解到井下睡岗的危害性; 2)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下班后适度的娱乐,要保证有充足的休息;

3)切实做好行为观察,带班队长要对重点人员进行反复的行为观察,发现异常及时提醒,甚至停止其作业;带班队长要多巡查,尤其是单岗作业人员。

(2)驾驶不完好车辆升井

原因分析:未认识到驾驶不完好车辆的危害性;驾驶员操作规程学习不到位,未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培训学习后未达到预期效果。

管控措施:

1)加强培训教育,提高员工安全认识,培养员工良好的驾驶习惯;严格按照辅助运输规定驾驶。

2)带班队长要加强巡视,了解到井下车辆发生故障后要协调修理工入井维修,杜绝车辆带病运行。

3)加强对车辆的日常维护保养和维修检查,做好入井前的检查工作,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4、其他不安全行为管控

1.队内要组织排查十二类隐患人里的:不懂安全知识的“糊涂人”、精神上受刺激的“分心人”、马虎蛮干的“鲁莽人”、满不在乎的“麻痹人”、图省事、怕麻烦的“懒惰人”。

2.加大“待岗培训管理,对发生不安全行为的人员一律待岗培训7天,对于一个月内发生两次的培训学习天数加倍;

3.对不安全行为的处罚处理执行连带责任。当班人员发生风险的不安全行为,除按规定对责任人给予处罚外,同时对带班队长和“结对子”人员进行连带处罚;

4.班前会要重点强调当日工作可能存在的隐患和可能发生的不安全行为,带班队长要加大对单岗作业人员的巡查力度;

5.加强行为观察的执行力度,带班人员在发现异常行为后及时纠正员工,并与员工进行谈话,告诉其危害性与正确操作方式;在发现员工操作优秀且有新的安全想法是要给予坑定,并在班前会提出表扬。

XX队

7.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 篇七

1 什么是人的不安全行为

1.1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职工在职业活动过程中, 违反劳动纪律和违反操作程序等具有危险性的做法。

1.2 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方面:

主观因素包括员工的生理、心理态度、技术和受教育程度等因素, 客观因素主要有企业管理制度、培训、设施、环境及社会因素等。

2 作业施工现场人员不安全行为的表现及原因

不安全行为不是凭空就有的。除了自然灾害, 凡是由于人自身的活动而造成的危害, 总有其产生的原因, 探索事故的原因, 采取有效对策, 预防事故的发生。根据射孔作业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 总结一下几种表现形式及原因:

2.1 治理解决施工现场中人的不安全行为

始终存在着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上级要求多, 落实到位少。新标准在各级传递上存在脱节与偏差, 部分干部员工对新标准掌握不准、理解不透、细节落实不到位, 对新标准的宣贯只重视传达、布置, 不掌握基层的落实情况及落实不到位的原因, 缺乏切实有效的措施, 导致标准的宣贯不够深入和持续。

2.2 作业现场管理、监督人员技能水平、

业务素质不高或者是违章、盲目指挥是引发施工人员不安全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 纠其原因分为以下三种具体情况:2.2.1管理、监督人员本身缺乏安全知识, 不懂正确的操作规程, 不能对作业施工现场的危险要害部位进行有效的风险辨识。2.2.2现场管理、监督人员对规章制度掌握不清, 从而放纵施工人员的不安全行为, 任其违章作业。2.2.3现场管理、监督人员为了完成任务, 抢施工进度, 不惜将安全于不顾, 野蛮施工, 监督人员对施工人员的不安全行为不进行有效监督, 形成“只要快点完成任务就行”的错误思想。

2.3 在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上, 员工与

管理层之间形成较大的反差, 甚至部分员工存在着逆反心理, 员工自主管理, 自我防范的能力、防范意识普遍比较薄弱。

2.4 随着油田建设、发展的速度加快, 岗

位熟练工和高素质员工的日益缺乏与快速发展形成矛盾, 员工安全能力和意识明显滞后。

2.5 新到岗位的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兵、转岗员工等。

新的员工到了新的岗位, 对新岗位的规章制度、安全知识、现场危险部位都是一无所知的, 不能识别作业现场的危险源点, 给现场施工带来新的隐患。

2.6 员工带情绪、疲劳作业。

长期繁重的野外作业, 员工身体得不到有效的休息, 很容易产生生理上的疲劳和情绪上的波动, 注意力分散导致人体大脑意识水平、处理信息和警觉程度的降低, 很容易引发人的不安全行为, 造成事故的发生。

2.7 不良的工作环境。

存在磨损和老化的设备, 再加上设施设备自身存在缺陷等。施工现场井架没有护栏、游动滑车没有护耳、井场低洼井架桩子拔出等情况都是不良的工作环境,

3 射孔作业施工人员不安全行为的预防措施

3.1 制订严密、完善的规章制度

系统化、标准化、科学化的规章制度能有效规范人的行为, 成为广大员工在作业施工时的行为规范, 为员工的作业施工提供了正确导向。建立完善的考核奖惩制度, 实施正向激励, 从惩罚性制度向激励性制度转变。加大对在安全管理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班组的奖励和表彰。突出正面引导与鼓励, 对违章员工分清原因, 区别对待。

3.2 加强安全教育及培训

安全教育是企业提高员工安全意识、防范事故能力, 消除不安全行为, 促进油田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针对不同对象, 利用各种形式, 制订具体的安全教育内容, 强化安全意识, 全面提高员工素质, 使员工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自觉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

3.2.1 加强基层干部、班站长的安全培训工作。

基层干部在安全生产中发挥着“兵头将尾”的关键作用, 是班组管理的“领头羊”, 只有班组长带头不违章、带头抓“三违”, 才能管好一批人、带好一批兵, 整个班组的安全工作才能巩固, 作业施工现场的安全工作才能得到不断加强。

3.2.2 加强新员工培训, 落实三级教育。

对新入厂员工严格落实公司、大队、中队三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 认真开展管理制度教育培训和现场观摩、操作培训、班组跟班培训制度。严格培训考核, 确保培训效果。所有培训结束后都要进行理论和实践考试, 考试合格后方可跟班作业。

3.2.3 利用典型案例、结合现场实际, 主

要以视频、图片等, 有针对性地开展习惯性违章案例直观教育。加强对未遂事件的管理和安全经验分享。做到经验总结, 预防同一事件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的再次发生。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中, 观察危险的预兆, 主动识别风险因素, 防患于未然。

3.3 合理进行作业现场的风险评估

施工作业过程可能发生多种事故, 潜在多种风险。如爆炸、触电、车辆伤害等。在施工现场识别各类危害因素的基础上, 结合本单位以往事故情况, 深入开展事故或风险评估, 尽可能把施工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预测全, 降低施工作业风险程度, 确保射孔作业安全生产。

3.4 改善作业施工环境

有些员工的不安全行为是由于环境条件不良如照明不良、温度过低、过高、噪声、振动等原因而造成的操作规程无法实施, 施工时信息联络方法不便, 设备设施设计、安全和布局上有缺陷。通过努力改善员工工作环境, 使设施、设备处于良好的安全状态, 有效地消除和规避一些员工的不安全行为。

3.5 掌握员工思想动态, 关心员工生活

以人为本, 合理安排员工作息。通过合理安排员工进行“倒休”, 保持队伍旺盛的战斗力, 避免员工长期使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 严重危害身心健康、疲劳作业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充分发挥企业组织的作用, 帮助员工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困难, 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 避免员工在工作中由于过多考虑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注意力分散而导致的失误。

4 结束语

上一篇:完美简历活动策划书下一篇:修理厂质量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