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文言文课外阅读(精选7篇)
1.初一文言文课外阅读 篇一
初一课外文言文复习讲义
《诸葛恪得驴》练习
1、解释加点词语
孙权大会群臣因听与笔
举坐欢笑权乃以驴赐恪
乞请笔益两字使人牵一驴入
2、找出文中一个比喻句,写在下面
3、翻译下面句子
乞请笔益两字
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长检其面。
4、结合文段,评价“诸葛恪”其人
《一行尊法》练习
1、解释加点词语
狱未具一行从而谢之
前后济之数十万寻王姥儿反犯杀人罪
终不顾及一行开元中承上敬遇
2、从文中找出一行不愿因情枉法的理由,并用现代汉语把大意写出来
3、翻译下面句子
及一行开元中承上敬遇,言无不可,常思报之。
明君执法,难以情求,如何?
4、结合文段,评价“僧一行”其人
《 陈在衡遇鬼》练习
1、解释加点词语
笼灯前行就火吸烟
陈悟为鬼张目
其一人问曰
2、从文中找出与“实不汝欺”句式特点类似的一个句子
3、翻译下列句子
丗言人畏鬼,信乎?
人何足畏
4、文中陈在衡是不怕鬼的人。当陈在衡听到“君过首七未耶?”的鬼话后,为什么“讶其语”并“漫曰:‘未也’。”
5、陈在衡知道自己遇上了鬼以后,用什么方法获得鬼的信任,并掌握了制服鬼的方法?
《嫦娥奔月》练习
1、解释加点词语
于西王母长斫之
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2、写出几个类似的`故事
3、翻译下面的句子
羿妻姮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
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长斫之,树创随和。
4、说说你所知道的现代嫦娥奔月的故事
《棘刺为猴》练习
1、解释加点词语
燕王好微巧燕王说之
卫人请以棘刺之端为母猴雨霁日出
因逃臣,削者也
诸微物必以削削之难以治棘刺之端
吾欲观见之
之臣请之舍取之养之以五乘之奉
燕王说之
2、翻译下面句子
燕王因养卫人,不能观其母猴。
客为棘刺之母猴也,何以治之?
3、文中卫人提出燕王要看猕猴,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用文中话回答)
(1)
(2)
(3)
4、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对你有何启发?
加载中,请稍候......
2.初一文言文课外阅读 篇二
一、阅读文本
“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可见读书的重要性,对于课外文言文更是离不了“读”,通过不同方式的“读”,由易到难,由整体到局部,由现象到本质地把握文本,领悟主旨,并从中获得启示。
1.速读全文,整体感知
许多同学 在阅读中急急忙忙,囫囵吞枣,抓到题目,再回头看文本,找答案。事实上这样做只能是事倍 功半 , 既浪费时间,又抓不到要点。所以 , 拿到一篇 课外文言文,可以先进行整体的速读,感知全文内容。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都是一些短小精 悍的小故 事 ,可采用默 读或散读 的方式,快速了解短文的几个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故事的基本情节和结局等,从而达到初步整体感知故事内容的目的。
2.精读语句,正确停顿
面对一篇陌生的文言文,许多同学缺乏耐心来疏通文本内容。尤其是一些语句内的停顿往往被忽略了,从而造成阅读的障碍或歧义。如何正确处理停顿?当然首推朗读。采用一定的朗读方法反复朗读,感受恰当而必要的句读,理清句子内部的层次和关系,从而深入了解文意。
3.品读细节,把握人物
课外文言文以故事取胜,了解了文章的主要情节后,要想进一步体会文章主旨,自然离不了人物,而把握人物形象则要关注人物描写,尤其是一些细节的描写往往能传达出人物的本质和用心。同学们要注意品读这些细节,如揣摩人物语言的语气、关注神态的变化、注意动作的指向等,从而明白人物的真正意图。
二、圈画文本
前面提到阅读中要整体把握,这是针对短文的大致意思。要准确理解人物形象和文章主旨,局部和细节也是不容忽视的,甚至一些看似平淡的叙述性语句也不能马虎,否则会出现理解的偏差。基于此,同学们在短文中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圈画工作,可使阅读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关注注释,圈画适当
课外文言文一般会给同学们以下几类注释:人名注释,地名介绍,时间提示,疑难字、词、句解释,等等,通过这些来帮助同学们疏通文意,理解主旨。但同学们往往在阅读中迅速浏览,一晃而过,等到语意理解不清,再返回重新参照注释。这样一来,时间也浪费了。与其这样,不如及早圈画,为疏通文意、理清人物关系早作准备。
2.关注人物,圈画言行
课外文言文中人物不多,关系也较简单,但由于是文言,所以存在一定的理解困难;而且文虽短,意却深,主旨的揭示往往比较含蓄。因此,在默读、朗读等的基础上,要注意理清人物关系,分清主次人物。然后,针对主要人物的言行举止进行适当的圈画;并且针对圈画内容思考人物发出言行的理由、目的以及所产生的影响或后果,从而把握人物的性格、为人。
3.关注议论,圈画中心
有些短文在故事情节结束后会出现一些议论性的语句,有反问语气的,有感叹语气的,有评论语气的,等等。圈画这样的语句,可以更好地帮助同学们感悟文章中心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疏通文本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本思想内容,对于短文中出现(注释中未出现)的关键字词句的理解,也要学会用适当的方法,从而更好地疏通文意,为把握人物、感悟中心服务。
1.掌握关键字、词的含义
文言文中需要初中同学们掌握的字、词并不特别疑难,只是有些同学会由于缺乏正确的方法而缺少自信,还未尝试,首先就畏难而退了。实际上掌握一定的方法,理解并非难事。
首先,平时要注意进行课内到课外的迁移,也就是将课内所学的关键实词的含义充分掌握,然后熟练地运用到课外文言文中。如常见的“使”、“为”、“去”、“易”等的几种常用意义要熟记于心,碰到具体语句选择适合的意义。还比如常见的一些通假字,也要了然于胸。
其次,要学会采用双音节词来解释单音节词。这种方法可能会出现一个单音节词可用多个不同意义的双音节词来解释,并结合具体语境或前后文关系,选择一个合适的词。
再次,注意文中词性的转换。虽然初中阶段并不强调同学们掌握文言文的词性,但同学们对此要有意识。如名词转换为动词,形容词转换为动词,名词转换为状语等。了解词性的转换,对于更好地疏通文意还是很有必要的。
2.积累特殊的文言句式
字、词的含义理解了,并不代表同学们就能顺畅地疏通文意了,还要进行句子解释的指导。文言文中的许多句子有固定的句式或句型,只要同学们熟练掌握,句意的疏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首先,同学们要熟悉一些常见的固定句式,了解几种常见的文言句式标志。如
判断句:用于表示判断的词常有“……者,……也”、“……者”、“……也”等。
疑问句:疑问代词(谁、何、安、焉)等,疑问语气词(乎、耶、邪)等。
被动句:被动词(于、为、为……所)等。
否定句:否定词(不、未、非、无、否)等。
其他还有“乃”、 “为”、“非”、“悉”等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其次,学会调整倒装的成分。如宾语前置、状语后置、数量词后置等,让同学们学会调整语序,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
再次,养成主动补充省略成分的习惯。如有些语句主语省略、宾语省略、量词省略等,教师要指导同学们联系上下文,作出恰当的补充,使句子意思完整。
【试题演练】
颜回好学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回年二十九,发尽白( )
(2)弟子孰为好学 ( )
(3)今也则亡( )
(4)不贰过( )
2.请你选出与下面例句相同句式的一项( )
例句: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
A.孔子哭之恸。
B.不幸短命死矣。
C.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D.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3.请你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4.颜回勤奋好学具体表现在哪方面呢?请用原文回答。
5.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勤奋好学的人物典故。请你写出四个典故名称。
【参考答案】1.(1)全部;全都(2)喜好,爱好 ( 3 ) 通“无” , 没有(4)错误2.C 3.有个叫颜回的学生最喜欢学习,他不把怒气转移到别人头上,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4.不迁怒,不贰过。5.示例: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程门立雪。
译文:颜回二十九岁的时候,头发全都白了,死得很早。孔子哭得很悲伤,说道:“自从我有了颜回这样好学的弟子,学生更加亲近我了。”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最好学的是谁呢?”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学生最喜欢学习,他不把怒气转移到别人头上,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不幸命短而死,现在就再也没有听说有好学的人了。”
不识自家
曩有愚者,常于户外县履为志。一日出户,及午,忽暴雨。其妻收履。至薄暮,愚者归,不见履,讶曰:“吾家徙乎?”徘徊不进。妻见之,曰:“是汝家,何不入?”愚者曰:“无履,非吾室。”妻曰:“汝何以不识吾?”愚者审视之,乃悟。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曩有愚者( )
(2)常于户外县履为志( )
(3)至薄暮,愚者归( )
(4)吾家徙乎( )
2.请你选出下面加点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 )
A.常于户外县履为志。4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B.是汝家,何不入?
诲汝知之乎。
C.至薄暮,愚者归。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D.一日出户,及午。
吾日三省吾身。
3.请你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妻曰:“汝何以不识吾?”
4.本文的题目“不识自家”这个成语,请你解释其含义。
5.这篇文章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参考答案】1.(1)从前 ( 2 ) 悬挂 ( 3 ) 临近(4)搬迁2.B 3.妻子说 : “你难道 不认识我了?”4.形容极度愚昧,不会灵活转化的人。5.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不要相信教条,墨守成规。要灵活多变,善于变通,讽刺了那些只迷信教条而不求实际,死板教条的人。
译文:从前有个愚蠢的人,经常在门外悬挂鞋子作为标志。一天他出门,到了中午,忽然下起暴雨。他的妻子把鞋子收了进来。到了接近傍晚的时候,他回到家,他没有看见鞋子,惊讶地问 :“我家搬走了吗?”他来回走动却不进去。他的妻子看见了他,说 :“这是你的家,为什么不进屋呢?”愚蠢的人说:“门口没有挂鞋子 , 这就不是我家。”妻子说:“你难道不认识我了?”愚蠢的人仔细察看了他的妻子,这才恍然大悟。
牧童逮狼
两牧童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倾,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童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且号且抓。其一童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号抓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童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谋分捉之( )
(2)相去数十步( )
(3)乃舍此趋彼( )
(4)号抓如前状( )
语解释相同的一项( )
A.狼闻声四顾。
顾野有麦场。
B.相去数十步。
西蜀之去南海。
C. 童下视之,气已绝矣。
绝多生怪柏。
D.乃舍此趋彼。
便舍船,从口入。
3.请你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其一童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
4.牧童采用什么方法逮住了小狼?用自己的话回答。
5.这篇文章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呢?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参考答案】1.(1)谋划,商量(2)相距(3)快速跑(4)样子2.B 3. 另一个牧童在另一棵树上让小狼大声嚎叫。4.在树上交替让小狼嚎叫,以至于使母狼在两树间来回奔波,心急气竭而死。5.做任何事都要专心致志,而且不要轻易被别人欺骗;要敢于用智慧战胜比自己强大的敌人;也体现了牧童的残忍和狼的母爱。
译文:有两个牧童进山到狼窝,窝里有两只小狼。(两个牧童)打算分别捉它们,两人分别爬上一棵树,相距数十步。不一会儿,大狼来了,进窝发现小狼不见了,心里非常慌张。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蹄爪、耳朵,特意让它大声嚎叫。大狼听见声音抬头看,愤怒地跑到树下又叫又抓。另一个牧童在另一棵树上让小狼大声嚎叫。大狼听见声音,四处张望,才看见小狼,于是离开这棵树,快速跑到另一棵树下,像刚才那样狂叫撕抓。前一棵树上的牧童又让小狼嚎叫,大狼又转身扑过去。大狼嘴里没有停止过嚎叫,脚下没有停止过奔跑,这样来回数十次,跑得渐渐慢了,声音渐渐小了,然后大狼奄奄一息,僵直地躺在地上,很久都不动弹。牧童于是从树上下来看,它已经断气了。
承宫樵薪苦学
承宫,琅琊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行求索。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选自《后汉书·承宫传》)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 1 ) 乡里徐子 盛明《春秋》经( )
( 2 ) 授诸生数百 人( )
(3)见而欲笞之( )
(4)为人牧猪( )
2.请你选出与下面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 )
例:见而欲笞之。
A.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B.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小石潭记》)
C.鞭数十,驱之别院。(《童趣》)
D.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3.请你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4.阅读文章,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承宫的性格特点。
5.读完本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参考答案】1.(1)懂得(2)所有的(3)用竹鞭打(4)放牧2.C 3.承宫在那干苦活,上山砍柴,吃苦受累,很多年后,就精通了这本经书。4.好学、认真、勤奋。5.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想要收获,必须付出;好好学习,珍惜学习机会,等等。
3.文言文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关系 篇三
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关于阅读,苏霍姆林斯基在其《给教师的建议》中反复强调,可以说这是该书的一个“主旋律”。寒假中,学校再次组织教师研读《给教师的建议》,我看到,第98条建议《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仍然突出了“阅读”这个主题,可见阅读在苏老教育思想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文言文的阅读教学在小学阶段是一个很有难度的课题,引导学生去读白话文的文章对于他们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还相对容易做到。但让他们对涉及文言文的文章进行课外阅读还有一些难度。文言文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白话文运动的创始人鲁迅、胡适等人都曾经是受到过文言文的滋养的。而中国传承千年的文化都是文言文,那么多的诗词歌赋,包括四大名著中的很多章节都是文言文的精华。所以对学生进行文言文的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但在现实的教学中文言文教学始终是我们初高中的一个难点,因为白话文是我们现在交流的工具,掌握起来相对容易。而作为文化瑰宝的文言文却很难掌握,光文言文的翻译都会难倒一大批学生,令他们对文言文的学习望而生畏。
而五年级的《杨氏之子》是小学阶段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在这篇文言文的讲解中我渗透了亮点:(1)文言文的读法,即断句的特点,为什么要这样断句。(2)如何理解文言文。让学生不对文言文产生畏惧的心理并且很想知道文言文里面究竟讲了什么内容。人物鲜明的个性特色,让学生有如身临其境一般,让他们爱读文言文,乐读文言文。
让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兴趣并拓展到课外阅读中去,是一个很好的起点。这就是我做这个教学设计的一个出发点,有兴趣地去学习文言文,有兴趣多读文言文,并由浅入深地去读。这对学生今后学习文言文也是一个很好的起点,多加入趣味让他们真正地感知到文言文中美的文气,将古文中的韵律美,文字美从小就灌输到他们的脑海中。何愁中华的文明文化无法去传承。
课外阅读的量和课外阅读的内容能够决定孩子的精神世界的宽度和广度。由课内阅读发展到课外阅读任重而道远,书籍可以丰富孩子们的灵魂,让幼小的心靈行走于文字铺就的金光大道上是我的梦想。
4.课外文言文阅读技巧 篇四
1、课外文言语段选文的标准
一个是注重中华文化的全面熏陶。诸如读书、做学问、修身、齐家、为官、治国、人际关系、思乡、爱国、审美、哲理、科技(这些内容,其实也是中考、高考现代文阅读选文和作文命题的内容),等等,以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注重中华传统美德的感染,诸如诚信、坦荡、善良、乐观、勤奋、以天下为己任,等等。
另一个是看重风趣幽默的风格或语言。选取风趣幽默而又内容丰富深刻的文段,从浅层次上说,是为了使同学们学有兴趣,从深层次上说,是为了培养同学们的幽默感。
2、课外文言文阅读技巧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教师要指导学生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3、课外文言文答题要求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②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③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④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份增补出来。
5.课外文言文阅读指导教案 篇五
郑州第四十九中学 耿秋娟
【教学目标】
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说出所选文言文意思。
2、在理解选文内容的基础上,完成文后练习题。【教学重点】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教学难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解答试题。【教学方法】
学生思考,教师点拨,讲练结合。【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外文言文的学习,一直是语文学习的难点,临近期末考试,我们这节课就针对这一难点,进行学习。先来看本节课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说出所选文言文意思。
2、在理解选文内容的基础上,完成文后练习题。【学习方法】
1、读
(读题目、重停顿、读人物)
2、译
(文下注解要会用,课内解词要活用,特殊句式尝试用,结合内容合理想象。)
3、思考
(关注细节,重视议论,归纳中心)
二、课堂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欧阳修苦读》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①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译文】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到乡里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阅读训练】 1. 翻译句子。①欧阳修四岁而孤。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②惟读书是务。只是致力读书。
2.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 勤学苦练、专心致志
3.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 母亲的善于教育,严格要求。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速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注:①荀巨伯: 东汉桓帝时义士。②胡贼:古代的一些汉人对北方匈奴族人的蔑称。③委:丢下。④班军:即班师,出征而回。【译文】
荀巨伯从远方来探望朋友的病情,适逢胡人攻城。(荀巨伯的)朋友对荀巨伯说:“我注定要死去,你赶快离开吧!”巨伯说:“我从远方来探望你,而你却让我离开,舍弃义气而寻求生命,难道这是我荀巨伯所做的吗?”胡人已经到了,对荀巨伯说:“大军到了,整个城的人都空了,你是什么男人,竟敢一个人留下?”荀巨伯说:“我的朋友身患重病,不忍心舍弃他,我宁愿用我的身体来取代朋友的性命。”胡人听了,对荀巨伯说:“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侵入了这有仁义的国家。”于是军队就撤回去,整个城都获救。【阅读训练】
1、加上个逗号,将其断开。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2.翻译下面语句。
吾今死矣,子速去!我现在是活不成了,您快离开吧!3.匈奴“班军而还”的原因是什么? 被荀巨伯舍身救友的义举所感动。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晋平公问于师旷》)注释:①秉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蜡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 【译文】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年近七十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炳烛而学?”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其君主的呢?”
师旷回答说;“我怎敢戏弄我的君主呢!我听说过:年少时喜欢学习,好像是太阳刚刚出来时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正午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点燃蜡烛照明时的光亮。点燃蜡烛照明,比摸黑走路哪个好呢?”平公说:“好啊!”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①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向 ②臣安敢戏其君 怎么 ③孰与昧行乎 在黑暗中 ④何不炳烛乎 点燃
2.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一个人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
三、总结:
同学们在练习中不能心浮气躁,应运用正确的方法,沉入文本,认真阅读,积极思考,那么对古人的文字的理解和感悟也能水到渠成了。多练习,多思考,定有收获。
四、作业设计:
6.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篇六
注释:①缞绖(cuī dié ):丧服。②赗敛棺槨:下葬的`物品。③怃然:失意的样子。④彻:通“撤”。⑤赒:救济。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⑴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_________
⑵使毕其事:_________
2.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对上文中范文正其人其事作简要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9.⑴空闲⑵完成
20.在座的客人因此而感叹甚至有感动的流下眼泪的。
7.如何加强中学生课外文言文阅读 篇七
【摘 要】语文教学历来重视课外阅读,但是,目前教师指导课外阅读往往集中在现代文,忽视了文言文的课外阅读。本文就从加强中学生课外文言文阅读出发,探讨加强课外文言文阅读的方法,以期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 课外文言文
课堂学习是文言文学习的大环境。可如果我们只靠课堂上的那点时间学习文言文,是远远不够的。这正如刘国正所言:“打个比方,课内和课外,是语文教学的双翼。只张开一翼,自然飞行无力,只有双翼并举,才能自由飞翔,才能如大鹏那样,其翼若垂天之云,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教师除了重视课内文言文学习外,还必须注重课外文言文的学习,它的目的是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提高思想道德,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各种渠道继续学习文言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四学段(7~9年级)中明确指出:“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在“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中,对与文言阅读有关的内容,提出如下建议:
故事:成语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各民族民间故事等;
长篇文学名著: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水浒传》。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中也明确提出了:“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适时推荐文化品味高、难易程度适当的课外读物”,“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味。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并且还在附录一《关于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中,向中学生推荐了以下三类与课文相关的课外读物:
(1)3部“文化经典著作”:《论语》《孟子》《庄子》等;
(2)2部古代小说:罗贯中《三国演义》,曹雪芹《红楼梦》;
(3)1部剧本:王实甫的《西厢记》(课本和读本中均有节选)。
在新课标推荐的“选修课程举例”中,预设了12项供广大教师选择的“选修课程”,其中与文言文专题阅读有关的,就有8项:唐诗选读、中外戏剧选读、中外小说戏剧名著精读、传记选读、语言文字专题、先秦诸子论著选读、《人间词话》选读、中华文化寻根。这些推荐的选修科目无疑把文言文专题阅读放到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为文言文专题化阅读的深入开展指明了方向。
课程标准对每个学段作了具体的要求,说明学生要想学好语文,就必须要从事相当数量的教材外内容的学习。而“阅读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内,应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只有依靠大量阅读,没有捷径可走。”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做出相应的引导和补充。但是学生的课外阅读不能简单地开列书目让学生去读,还需要教师对文言文读物要有甄别、鉴赏能力,从中选出或推荐适合中学生阅读的文言文课外读物,特别是那些课外文言精品和优秀的古代文化作品,指导学生进行课外文言文阅读。这样既巩固和扩大了课内文言文学习的成果,保证了课内文言文教学这个“第一战场”的胜利,又为文言文学习开辟了“第二战场”,使精读和博览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沟通,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逐步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可利用“国学热”扩大阅读
随着物质文明的不断提高,社会大众越来越渴望通过传统文化来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渴望通过解读经典或历史的大众文化产品来补充自己对文化经典的浅薄与匾乏。因此目前社会上就出现了一股“国学热”的热潮,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社会上出现了大量解读传统文化经典的大众文化产品,如动漫、图书、讲座、专题文化节目等,这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百家讲坛系列讲史节目。这些大众文化产品把深厚、高端的国学与传统文化经典推到了千万民众的眼前,让国学经典从庙堂走进民间,它们在对国学的推广中起到了特殊的、积极的作用。同样,“国学热”现象和在此背景下产生的大众文化产品也必然对中学生学习文言文起到特殊的、积极的作用。他们用现代理念对传统文化进行再认识、用现代手段对传统文化再表现的文化产品,如于丹的《〈论语〉心得》、易中天品三国、王立群读《史记》等系列讲史节目都非常受中学生青睐,这些产品不仅有表层的视听享受也有对经典作品的深刻理解,打破了学生与作品之间存在着的解读隔膜,同时这些文化产品也是学者把书斋中的思考化作一种现实性的社会力量。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课文因势利导引入相关的内容,如在教《鸿门宴》可引入王立群读《史记》,让这些学生喜欢的课程资源发挥其资源优势,不再把教学局限在教师个人狭小的阅读空间内,让文言文学习走出只有“教材教参”的单调和枯燥,走向有思想、有认识的丰富和生动,那必能充分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同时“国学热”也能促使学生联系现实思考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价值,思考文言文中蕴涵着的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明确学习动机,增强学习兴趣。
二、可推荐与课内相关的经典读本
苏霍姆林斯基说:“兴趣的源泉藏在深处,你得自己去攀登、挖掘,才能发现它。”只要学生在文中发现了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得到了心灵上的震撼,他们就会自觉地去寻找、接触、品味它们,这样他们对文言文的兴趣就会得到巩固和增长。但是学生的课外阅读不能是盲目的,因为他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也没有太强鉴别能力,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推荐、介绍,唯有如此,才能做到有序、高效。例如:在我们学习《论语》选段,除了要求学生熟读和背诵课本中的选段外,教师还要及时向学生推荐并引导课外阅读的主要参考资料。如:《史记·孔子世家》(岳麓书社)、于丹的《〈论语〉心得》(中华书局)、南怀谨的《论语别裁》(复旦大学出版社)、来可泓的《论语直解》(复旦大学出版社)、杨树增的《〈论语〉导读》(中华书局)等书籍,且不能仅仅满足于機械熟记《论语》的编者、成书年代、主要内容等概括性的文字。学生通过这样的系统阅读,相信在文言文阅读能力会有更高层次的飞跃。
三、可推荐阅读课外文言读物
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供或推荐课外文言文读物,诸如《古文观止》《聊斋志异》……以及“四书五经”等古典作品。使小小说、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古今笑话、古代小品文等成为学生的最爱。这些短文的篇幅一般只有几十个字,最多是200字。例如,选自《聊斋志异》的小小说《瓶中狐》只有92个字,《孙必振》只有95字,《鸿》只有120字。又如晚唐小品文中,李商隐的《虱赋》,全文只有32字,将“虱”比喻欺贫怕富、凌弱畏强者,写得含蓄隽永,极有韵味。而明代冯梦龙编写的《古今笑史》多收集稗官野史、笔记纵谈,所选篇目大多篇幅精短,故事含蓄蕴藉,咀嚼有味,风趣幽默。在阅读这些经典篇目和精彩篇目时,学生就会把课堂上学过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运用到阅读实践中,并且在运用中巩固、加深,使精读和博览相结合,提高他们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教师在推介这类作品时应做到:一是适合学生的年龄和审美水平;二是作品的数量每次不宜太多,不要让学生感觉到阅读成为负担,要让他们感觉到轻松快乐;三是教师要对课外的阅读有一定的了解,要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比如阅读中的困难之处、兴趣所在、阅读进程等等,以便及时调整课外阅读计划。
四、阅读社会生活中的文言材料
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通过从社会生活发掘学习文言文的材料。中国的春联名联、打油诗、歇后语等民间传统文学形式,是学生在社会中会经常遇到的,欣赏这些内容对文言学习也是极有帮助的。如现代中学生多数喜欢流行歌曲,而不少流行歌曲恰巧是根据旧诗词翻作的,如某明星演唱的《涛声依旧》,其歌词的创作显然出自于唐朝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的意境,只要教师稍作引导,学生完全可以从歌词的角度作出更深刻的理解,这样就使学生对文言学习充满了趣味性。另外,诸如琼瑶的言情小说中古诗词的文学修养,教师亦可适当选择一些,给学生做些定向欣赏,使这些大众文艺形式也能为我们的文言学习服务。所有这些都是极贴近学生生活的文言学习方式,想必学生是乐意接受的,也定会有不小的收获。
课外文言文阅读是课堂文言文教学的延伸、加固和补充。加强课外文言文阅读,让学生把课堂上学过的文言词语文言句式运用到阅读实践中,在运用中巩固、加深、熟练,把精读和博览相结合,这样,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就能逐步提高。
【初一文言文课外阅读】推荐阅读:
课外文言文阅读题目10-07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08-18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答案的内容07-20
初一文言文知识点大全08-31
初中课外文言文免费08-14
课外文言文训练四08-24
课外文言文短文之三08-26
文言文阅读二08-20
初中文言文阅读方法07-03
中考文言文阅读教案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