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园本模式 促进教师成长(精选2篇)
1.创新园本模式 促进教师成长 篇一
教师成长之路是“经验﹢反思”。我们要求教师树立“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的思想, 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反省、思考、探究和解决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等问题, 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提高专业素质, 努力成为“反思型”教师;要求教师将反思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 既有教学设计过程中的“行动前反思”, 又有教学过程中的“行动中反思”, 还要有教学后的“行动后反思”。
为此, 我们鼓励教师以写教学故事、日志、随感、评论等形式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1.开展教后静思活动。每次教学活动完成后, 我们请教师静心思考一下自己的教学过程, 总结经验教训, 逐步养成习惯。将自己有价值的思考记录下来, 形成教学后记、故事、随感等。我们定期收取教师的反思文章, 并组织交流评比, 促进教师逐渐成为反思型教师。⒉进行教育教学案例分析。我们让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地向所在教研组提供教学案例, 撰写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二、在互学互动中, 共同成长
我们要求教师之间建立起积极的伙伴关系, 形成宽松的环境和开放的氛围, 加强教师之间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中的交流与对话、协调与合作, 共同分享经验与成功。
1. 开展“师徒”结对活动。
广泛开展“新老”教师结对活动, 并作为一项常规管理活动加以落实。要求“徒弟”积极听“师傅”的课, 实地感受教学过程, 学习成功经验;“师傅”主动听徒弟的课, 了解徒弟的不足, 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 同时也吸收青年人的先进思想和新鲜做法。“师徒”既各展其长, 又互帮互学, 优势互补。
2. 鼓励教师互相听课和评课。
教师互相听课就是要求同一科目或不同科目教师之间, 每学期互相听课要达到一定节次。听课之后一定要评课, 评课要防止只唱赞歌而不提意见或建议, 可坚持“123”原则, 即每位听课教师 (即评课教师) 对上课教师所上的那节公开课评议“肯定一条最值得借鉴的优点、找出两条突出性的问题、提出三条有操作性的建议”, 以帮助上课教师改进其存在的问题。这种做法, 变过去被动听课为主动听课, 带着“收获和批判”的心情去听课, 细心品味上课教师所上的那节课有哪些优点, 最值得借鉴的东西是什么, 还存在着哪些问题, 这些问题假设是自己去上这堂课, 该怎样去解决。
3. 综合运用多种教研方式。
我们采取集中与分散、定时与不定时等的教研活动形式,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对话。我们还采用了“沙龙”式的教研方法, 借助“说课”理论, 有意识地把一些典型、代表性课用摄像机摄下来, 然后拿到备课组或教研组播放, 发掘其闪光之处, 作为今后教学范例;搜寻其不足, 引以为戒。
三、在专业引领中, 加速成长
专业引领是“园本教研”的关键和支持, 我们在实践中以教师需要为着眼点, 走“请进来, 走出去”“引导读书”的路子, 落实显性和隐性的专业引领。
1. 通过专家、学者、校内骨干教师的指导来实现。
在专家、学者等的引导下, 我们通过“备—听—议—思—行”这种循环推进的方式让教师全程参与, 促使教师学会从自身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还常常组织教师“走出去”, 如到镇江、南京、上海等地听课、学习, 吸收外地先进经验, 由他们把最新的信息带回来与大家共享。
2. 隐性的专业引领。
2.创新园本模式 促进教师成长 篇二
一、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促进教育理念的转变
⒈加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
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在校本课程设计中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根据学生的需求不断地加以调整, 让每位学生更充分地发挥个人的潜能。在实施校本课程过程中进行家长问卷、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 让学生、教师、家长直接参与到课程内容的选择中来。调查的主要目的是要获取校本课程的设计与编制方面的信息。最后根据问卷情况整理的校本课程“菜单”摆在了孩子们面前, 他们作为“主人”动手去圈点, 选择自己喜爱的需要的营养, 为自己设计学习的内容。“菜”点完了, 课题选好了, 而老师们不必再像以往那样热情地为学生捧上色香味俱全的“佳肴”, 而是让孩子们“吃自助餐”。学生们开始行动了:提出问题, 查找资料, 拟定调查提纲, 联系社会实践场所, 安排出行路线等。在自助式的学习中老师只是需要为学生创设施展多种才能的有利环境, 而活动的设计由学生自己决定。学生的创作欲望和才能可以得到尽情的发挥和展示。
⒉加强树立科学与人文整合的课程文化观
校本课程的内容的确立要依据“科学与人文整合的课程观”, 力求突破“知识科学”的束缚, 达到“科学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和谐统一。因此将课程支点定位于“重建学生的精神生活”, 以此作为校本课程开发建设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在已进行的课题“走进现代化企业”中, 学生们本来在制定的计划中更多的是关注一些有关的科学知识, 但是当师生一踏进自来水厂, 就被眼前的花园式厂区所吸引, 那一间间干净、宽敞、明亮的车间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师生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落在一幅幅醒目的标语上:“今天工作不努力, 明天努力找工作”“感谢您一天的工作, 您辛苦了”……这时, 指导教师及时地启发学生:我们在关注一个企业时应该注意的不只是先进的生产技术, 还有厂区的外在环境、内在的科学管理, 这些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现在更多的是要感受这种人文科学的“美”。
⒊加强树立师生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
学校课程重返生活世界, 找回失落的主体意识, 确立一种新的课程生态观, 是当代课程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人类在实践中不断地提升自身、超越自身, 从而体现出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实现着人的价值和力量。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以及知识能力向素质的内化。因此可以确立“自然即课程”“生活即课程”“自我即课程”的课程观。利用校本课程, 给学生创设社会实践的机会, 带领学生走向社会, 走进他们平日里熟识而不熟知的领域里, 去感受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抚摸着姑嫂塔上一块块的条石, 那是一种跨越时空的凝固了的美;凝视“富贵鸟鞋业”飞速运转的流水线, 高科技所带来的魄力仿佛礼花般夺目;踏在建明大酒店的红地毯上, 你又怎么抵得住对文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二、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促进专业知识的提升
当今世界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更新速度加快, 而且, 校本课程内容包罗万象, 涉及的相关知识非常丰富, 教师仅精通一门课程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 这就要求教师知识渊博, 多才多艺, 和谐发展, 既是学者又是教学者。在开发课程中的过程中, 教师从“调查”到“编撰”, 从“学习”到“传授”, 一系列的知行过程, 无不在锻炼并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培养各个方面的能力。教师在开发的过程中, 以对社会的一种关心和责任去触摸大千世界, 那一个个课题, 一份份报告, 一篇篇教学内容都凝聚着“授道”和“解惑”的专业精神。
三、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促进专业情感的发展
教师的专业情感是一个当前研究的热门话题, 它主要是指教师的理想与追求、品德与修养、性格与气质等方面的要求。教师专业情感的发展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质量。因为学生在进入社会前, 需要在教育过程中学习如何做人, 学习如何思维, 学习如何与人交流, 学习各种知识, 并塑造各种相应的行为。教师在学生这一段的成长过程中, 担负着重要的责任, 那就是引导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 始终保持对教育的渴望, 始终保持对教育的兴趣。为了让学生学得轻松、有效而快乐, 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效能是至关重要的。
【创新园本模式 促进教师成长】推荐阅读:
新园开园仪式园长讲话10-12
新园长上任的发言稿08-10
德州市政协驻新园社区工作组帮扶计划10-07
2020幼儿园园长新学期工作计划模板_幼儿园新园长工作计划09-16
生本教学模式06-29
生本教育模式理论10-19
语文课堂生本模式探究08-13
小学生本教育课堂模式10-11
“专家引领――跟踪式”教师培训模式研究08-21
基于问题的订单式教师研修模式探析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