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民族乐器教案

2024-10-13

初中民族乐器教案(共11篇)

1.初中民族乐器教案 篇一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收集材料、分析材料并从中得出结论的能力。

(2)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维护各民族的团结、促进祖国统一,最终要落实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具体行动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结合我国各族人民和睦共处、共同发展的生动材料,培养学生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引导学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促进民族团结,在日常行动中自觉做到“三个尊重”;从各民族共同心愿等方面,增强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教学难点: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收集、整理我国历史、时事中有关民族融合、发展的材料,并引导他们关注当今国际社会的民族问题。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探究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

课前准备:提示学生收集以下几个方面的材料并尽可能做好PPT课件:

1、收集并学唱一首少数民族歌曲,体会歌曲中表达的生活情感。

2、了解我国各民族的生活习惯、服饰特点、文化成就,重点关注“藏族、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壮族”等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

3、分小组结合所学历史、地理知识,收集反映我国各民族相互交流、融合、学习的史实;分小组收集个别国家和极少数分裂分子企图利用民族问题分裂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相关材料。

4、当今国际社会涉及种族冲突、国家解体的事件,并思考这些事件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教学过程

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板书)

(一)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板书)

活动1:用录音播放几首少数民族歌曲片段,引入新课内容,也可由学生或教师简单跳几个不同民族舞蹈的动作来引入新课。

还可以阅读教材P41上的图,回答其中的问题。

(答:①邮票上的民族分别是蒙古族、鄂温克族、藏族、维吾尔族。②汉、蒙古、回,峨、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满、侗、瑶、白、土家、哈尼、哈萨克、傣、黎、傈服、仇、舍、高山、拉枯、水、东乡、纳西、景颇、柯尔克孜、土、达斡尔、伍佬、羌、布朗、撒拉、毛南、化佬、锡伯、阿昌、普米、塔吉克、怒、乌孜别克、俄罗斯、鄂温克、南昂、保安、裕固、京、塔塔尔、独龙、鄂伦春、赫哲、门巴、路巴、基诺。③例如,朝鲜族,风俗习惯等略。)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板书)

问题1:为什么说“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答:① 我国有56 个民族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② 从遥远的古代开始,我国各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这块疆域辽阔的大地上,历经几千年的民族迁徙、分化和融合,逐步形成了今天中国的民族面貌;③ 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由于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人口相对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经过长期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各族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亲密无间的,用江泽民同志的“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来阐述新形势下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的重要性。】

(二)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板书)

活动2:阅读教材P42上的表格并完成填空

(答:各民族在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等方面具有平等的权利。)

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板书):

民族平等,团结和繁荣(阅读教材上的相关链接。再从法律的角度加以阐述)

活动3:我们在生活中还可以为民族团结做些什么?

(答:关心少数民族同学,学习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了解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并注意尊重少数民族同学的风俗习惯,和他们一起庆祝他们的传统节日等。)

2、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既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要做到“三个尊重”)

问题2: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建立了什么样的基本政治制度?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如何做到维护民族团结?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②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时代,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作为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载人了宪法和法律,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③维护民族团结,既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自觉履行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就要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三)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从两幅图案入手,了解并体会祖国统一及“一国两制”)

1、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板书)

(教师讲述爱国统一战线的内涵,并用香港、澳门回归后实行的制度的事例,来说明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2、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板书)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由学生朗诵“一国两制”的有关内容,使他们对此有一个明确的了解。然后再请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相关链接内容,从而说明“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和具有的生命活力。)

问题3: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它的含义是什么?它的提出有何重大意义?

(答:①为了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党和政府制定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基本方针,这一本方针简称为“一国两制”。②含义:“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③意义:“一国两制”的提出,有利于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繁荣、稳定和发展。)

问题4:港澳回归以来,“一国两制”的实践日益丰富。这说明了什么?

(答:这说明:① “一国两制”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②“一国两制”、高度自治的方针,保持了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繁荣、稳定和发展。)

活动4:你是如何解读《乡愁》这首诗的?请说出来与同学一起交流。

(答:它表达了诗人浓浓的爱国和思乡之情及期盼祖国统一的美好心愿;由此可感受到实现祖国的最终统一,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更是每个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3、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板书):一国两制

(并明确告诉学生:)

坚持一个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板书)

问题5: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什么?解决台湾问题,实现栩国宪全统一的具体方式是什么?

(答: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②我们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洲.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课后练习:

1、为什么说“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建立了什么样的基本政治制度?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如何做到维护民族团结?

3、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它的含义是什么?它的提出有何重大意义?

4、港澳回归以来,“一国两制”的实践日益丰富。这说明了什么?

5、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什么?解决台湾问题,实现栩国宪全统一的具体方式是什么?

6、《高效速练》第三课第三框。

板书设计:

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一)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二)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2、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三)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1、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2、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3、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以上就是人教社教师之家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导学案的内容。如有更好的建议请加微信(志远网络)告之我们!

 

2.初中民族乐器教案 篇二

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是其民族文化的精髓, 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 否则这个民族将没有凝聚力和生命了。其内容不外乎三个方面, 即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

下面我将从这三个方面总结一下其与语文课堂的关系, 希望与同行产生点滴共鸣。

一、语文课堂教学与国家意识教育

据一项数据调查, 对于升国旗的意义, 有四分之一的初中生认为没有什么意义。而想当初我们教师的那个中学时代, 对升国旗是多么敬畏, 感觉是多么庄严。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教育的一个失败。是的, 爱国主义教育不是语文老师的专职, 但你能否认与语文老师的关系最大吗?选择了语文教师, 我们就选择了不只要“教”更要“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就是一个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平台, 无论是《黄河颂》中在我们国家被日本人的战火燃遍的时候反映的奋斗与不屈, 还是小弗朗士的“最后一课”, 都彰显了强烈的国家意识。再如, 九年级下册《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老师有感情地阅读此文, 或者配以音乐诗朗诵, 将学生带入情景, 感受作者的那种爱国情感, 分析那个时代背景下, 作者是多么渴望摆脱贫穷, 挣脱束缚, 走向新生, 从而联系到今天, 让学生感受国家意识, 感受祖国强大是多么的必要。

二、语文课堂教学与文化认同教育

世界上大概有6000多种语言, 2000多种正在消失, 我们不得不感慨文化消失的可惜。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于流长,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们还在追逐“韩流”, 为什么放着浪漫的牛郎织女不浪漫, 还在追逐2月14日?很明显, 他们没有认同中国文化, 没用用心去欣赏中国文化, 这当然不能怪我们的学生, 这应该问问我们的语文老师。红杏枝头春意闹, 一个“闹”字, 描绘了繁花似锦, 描绘了蜜蜂、蝴蝶纷飞的美好景色, 将烂漫的大好春光描绘得活灵活现, 呼之欲出。我们不得不感慨中华文化的魅力。在遇到这种美的诗句的时候, 我们不妨与学生共同欣赏, 让其沉浸其中, 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加强对我国文明的认同。中国文化的不同题材, 如诗、词等的魅力, 更是要让学生学会去感受, 比如词, 其通过句式的长短不一, 可以尽情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比如, 在讲到九年级第六单元《词五首》时, 让学生反复诵读, 感受“斜晖脉脉”“长烟落日”的美景, 从而触动他们的情思, 感受其魅力, 感慨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之魅力。

三、语文课堂教学与公民人格教育

公民人格是个很抽象的概念, 我们在此先不对其概念展开讲解, 只想从字面“人格”去简单分析。一个健康的人都有其“人格”尊严, 都有人格被尊重的需要。从家庭教育出发, 我们需要尊重孩子的人格, 比如孩子在一两岁的时候, 对世界还是懵懂的时候, 他们已经开始有了“人格”被尊重的需要, 一个简单的例子, 他喜欢在外边待着, 因为外边的世界丰富、新鲜, 但是家长非要将其带回家, 并且命令孩子“听话”, 最后在很不情愿的情况下, 孩子被“带回家”, 这时候开始孩子就有人格不被尊重的感受, 开始变得“执拗”, 责任其实不在孩子身上, 因为家长没有意识到孩子“人格”被尊重的心理需要。我们作为语文老师, 一个人民教师, 我们不应该再让这种错误发展下去, 我们要将孩子的“公民人格”教育贯穿于教学, 将我们的孩子培养成一个健康的公民。

例如, 在《咏雪》中, 谢太傅把家人聚在一起, 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忽然间雪下得更紧, 太傅高兴地说:“白雪纷纷何所似?”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撒盐空中差可拟” (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漫天飞舞) 。太傅高兴地笑了起来。我们在讲到这里的时候, 可以让学生看哪个比喻好, 各自阐述自己的理由, 或者, 让其尽情改写, 比喻, 甚至能写出更好的来。而不去告诉学生哪个好, 哪个不好。我们要尊重学生的意见, 让其自由发表观点。

总之, 我们作为语文教师, 不仅仅是教授给孩子语文知识, 提高其写作能力, 更要将民族精神教育贯穿教学之中, 让其做一个合格公民, 做一个健康的人。

摘要:语文课是一门外延非常广泛的学科, 语文课的教学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 更是担任着民族文化认同、民族精神教育的职责。现在的孩子文化认同率越来越低, 民族精神的认知更是贫乏, 作为语文老师, 尤其是初中语文老师, 不得不深思, 并且应该将其付诸行动, 弥补一下发现的缺憾。

3.初中民族乐器教案 篇三

关键词:中等师范学校 少数民族学生 教案书写

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学生入学前期的生活环境各有不同,大部分使用本民族的语言进行学习和生活,学习经历也相差很大。教案主题目标模糊、教材参考分析能力差、书写格式混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教师指导学生设立教案主题

幼儿园教育内容与其他年龄层的教育有很大区别,最大的区别就是教学内容主题是由授课教师根据当地环境、幼儿发展特点自主设定的,没有如同中小学的统一教材和教学主题内容。仅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目标指导要求。《纲要》中对教学内容做了领域划分即“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针对这一要求,首先就要明确目标确立教案的主题内容。

1.要考虑的是确定活动内容,以发展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的哪些方面为目的。这些对于刚刚接触教案书写的学生来说是完全处于无意识状况,开始以生动的幼儿课堂实例来分析里面所包含设计思想,让学生明白主题设计必须有一个核心目标,这个核心目标就是幼儿在活动中能够在五大领域的某一个或几个方向上得到发展,带着学生经过几次分析之后,就要求学生自己进行分析,来加强对主题确立中幼儿能力发展相关内容设计的重要性的认识,能在自己的教案主题确定中主动加入对幼儿各方面发展相关的内容设计。

2.考虑当地幼儿的基本特点和生活环境,确定教学主题。北疆地区是以哈萨克族为主要民族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这里的气候条件、生活环境造成了人的生活方式由其独有的地方特色,所以以师生共同讨论的方式来让学生认识少数民族生活环境的主题内容,了解特殊地域的题材优势。

3.解决最为棘手的语言问题,要罗列书面常用语句式更换关键词,进行主题表述的练习。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能力较低,口头表达都有很大的困难,所以要独立表达书面语更是难上加难。但是有问题就必须要解决,语言问题是一个需要长期学习慢慢累积来解决的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可是学生当前就必须要用汉语书写教案,所以要精心组织和罗列一些在主题确立时的书面常用语言句式,反复让学生进行更换关键字的练习,即根据自己的主题设置,把这些句子中的相关关键字换掉,熟练主题表述的书面用语。

二、钻研分析教材,学习他人设计和书写教案的经验

任何内容的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我想教案书写同样需要模仿。借鉴不同领域、不同年龄、不同形式的教案,开展分析讨论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不同层面理解教案内容的学习。

1.了解各领域的教育特点,收集不同领域的教案,分析各领域的教案书写要求。从基本的分领域教学过渡到综合教学的教案,了解幼儿园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多元性。各地教材大部分是以《纲要》的五大领域划分开展教育活动的,我们就从最基本的各领域教学设计内容开始入手,分析了解各领域教学设计的书写特点。当学生熟悉各领域的不同之后,再了解综合教育,即将各领域的教育内容有机整合,没有明显的领域划分,而是以幼儿发展和教育内容的综合性为主要教育活动内容。让少数民族学生由浅入深地了解不同内容的教案异同点。

2.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分析教案内容,从而了解各年龄阶段幼儿的教育特点和教案书写要求,再逐步了解混班教学活动教案书写的特点。《指南》均对幼儿不同年龄的教育目标有明确的范围指导。首先,让学生根据不同年龄的教案范文和《指南》的目标指导相对照,讨论各年龄层的学习发展特点,分析教材的设计意图理解教案的语言含义。其次,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借鉴教案的理解。最后,阅读混合班级的教育活动教案,讨论其特点与分年龄层的教案区别之处。

3.幼儿园的教育形式是多样的,针对不同形式的教育设计,开展教案实例分析。幼儿的教育是包括一日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小组、区角活动以及集体教育活动等多种教育形式的总和,不只是单一的集体教学活动。孩子的教育活动无处不在,而这些不同的形式的教育活动都要有具体详实的设计教案。

三、分析教案书写的格式要求

少数民族的学生,文字书写能力很薄弱,他们对基本的教案书写格式都很难理解并书写出来。为此,通过对各类教材、案例的分析后,还要对具体的书写格式进行系统的学习训练。为更好地理解教案书写要求,制定固定的教案格式模版,让学生根据模版要求填写具体的内容,从而对教案的四个基础部分书写。即: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和活动过程的格式要求有具体的理解。

在确立主题的基础上,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填写内容,从讨论每一部分的书写要求来分析各部分的语言使用,实践感知教案的书写格式和设计内容。

1.教学活动主题即名称的书写,以主题为中心分析教育对象、领域划分和名称内容。名称的制定是依据我们的主题制定的,名称中要书写班级、领域、名称。

2.活动目标的制定以幼儿年龄特点为中心,参照《指南》的目标导向制定。教育活动要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开展教育活动,所以目标的制定尤为重要。

3.活动准备的书写,要充分考虑目标的要求、设计的需要,书写知识性准备和物质准备内容。从目标的要求中分析对幼儿、教师的知识准备要求,分析在本次教学活动中需要哪些知识性的准备。

四、教案书写训练活动

学生书写训练环节中,考虑学生的语言能力差异很大,要求按照学生的不同语言能力来划分书写,使其得到最大化的教案书写提升。

1.分组练习书写,多种练习形式让学生慢慢掌握书写技巧。首先,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并掌握教案书写的内容和方法。其次,让学生分组集体设计备课。民族学生语言和学习经验差异大,部分学生能说不会写,就组织全体学生分组进行教案设计书写训练,使能力强的学生在合作中帮助能力弱的学生。让学生在各小组的配合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再次主动讨论、探索教案的设计方法和书写格式。

2.个别书写训练,同时建立学生书写教案的激励机制,逐步深入的教案书写训练让学生愿意去写教案,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实践操作的机会。在分组设计的基础上,布置作业,要求每位同学书写设计教案,同时制定不同的要求,从学生的三个层次来划分教案书写要求。没有接受过汉语学习的农牧区学生可以重复书写已经设计好的活动内容,要求他们明白具体内容的含义和要求,书写文字和格式正确。接受过汉语教育但是上民族学校的学生,可以在幼儿园教材中选取内容书写教案,并按要求理解并改进内容。

4.初中民族乐器教案 篇四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等基本史实,思考认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2、过程与方法

制作表格、分析图片、问题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潮流。

教学重难点

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难点: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讲授法

学生学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

导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淝水之战发生在淮南市寿县境内东淝河上。又作肥水,源出肥西、寿县之间的将军岭。同源而异归:向西北流者,经200里,出寿县而入淮河;向东南流者,注入巢湖。三国时,魏将张辽曾败孙权于淝水。东晋时,谢玄亦败苻坚于淝水。是有名的古战场。特别是东晋的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二)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一、淝水之战

1、形势:

①南方: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史称“东晋”。

②北方:氐族人苻坚建立的前秦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

2、概况:

(1)大战时间:公元383年

(2)作战双方:前秦——东晋

(3)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3、淝水之战的影响:

(1)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2)东晋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北魏:

(1)建立:4世纪后期,鲜卑族建立;

(2)统一北方:439年统一北方。

2、改革的原因(目的):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加强对中原的统治。)

3、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1)迁都洛阳(494年)

(2)说汉语;

(3)穿汉服;

(4)改汉姓;

(5)联汉姻;

(6)用汉制,学汉礼。

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探究一:淝水之战

1.多媒体展示:东晋前秦形势图

2.教师讲述:强大后的前秦,疆域辽阔。东濒大海,南抵汉水,西至龟兹,北达沙漠,与南方的东晋形成对峙的局面。

3.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复述淝水之战的经过

4.影响: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探究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教师提问:北魏是何时建立的?又是何时统一北方的?

提示:北魏的建立:4世纪后期;北魏统一北方:439年。

2.问题思考: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和原因。

提示:背景:4世纪后期,游牧在阴山地区的鲜卑族拓跋部迅速崛起,建立北魏。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原因:内迁的各族在生产、生活和习俗上,与汉族已无明显的区别。而鲜卑拓跋部因内迁较晚,仍保持鲜卑族的习俗,要治理好广大的北方地区困难重重。

3.图片展示:北魏孝文帝

4.教师讲述:北魏孝文帝,原名拓跋宏,改姓氏后为元宏,是北魏的第6个皇帝,继位时,祖母冯太后去世,开始真正掌握政权。孝文帝自幼在冯太后的教养下,深受汉文化的影响。

5.合作探究:讨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和意义。

提示:

措施

意义

迁都

迁都洛阳

加强了与汉族的交往

汉化

措施

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改鲜卑姓为汉姓;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

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探究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1.教师提问:什么叫民族交融?

提示:即各个民族在交往中,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民族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相互接近,相互认同,共同发展。

2.问题思考: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表现、特点及影响分别是什么。

提示:

(1)表现:①经济: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的生活。他们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逐渐将原来从事畜牧业生产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还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②政治: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③文化:西晋时期,内迁各族大多使用汉语;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更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也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尤其是在民族心理上,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思想情感日益沟通,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2)特点: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在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3)影响: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归纳总结 整体感知

(五)课堂检测 巩固新知

1.下列哪些成语反映了淝水之战时的情况( )

①破釜沉舟

②投鞭断流

③揭竿而起

④风声鹤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2.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立北魏的少数民族是( )

A.匈奴族

B.鲜卑族

C.氐族

D.羌族

3.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中,最能促进民族融合的是( )

A.把土地分给农民

B.迁都洛阳

C.官吏按季度领取俸禄

D.说汉语、改汉姓、穿汉服、与汉族通婚

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包括( )

①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

②迁都长安

③官员及家属都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④改用汉族姓氏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5.某同学查阅了有关“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北方人口南迁”、“孝文帝改革”的一些历史资料进行主题探究,他探究的主题是( )

A.统一国家的建立

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关系的发展

6.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曾经统一过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

A.曹魏、北魏

B.西晋、北魏

C.前秦、北魏

D.前秦、东晋

7.造成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基本原因是( )

A.反对各族的斗争

B.各族人民之间经济文化长期交往

C.各族之间的战争

D.统治阶级的政治经济改革

8、淝水之战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在这次战役中前秦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

A.苻坚骄傲轻敌

B.东晋的士兵战斗力强,战术正确

C.士兵不愿意为前秦卖命

D.前秦士兵人数比东晋少

9、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对这一现象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内迁各族的文化习俗影响了汉族

B.洛阳贵族官僚生活简朴

C.汉族的习俗影响了内迁各族

D.洛阳贵族官僚盲目攀比

参考答案:1.D 2.B 3.D 4.C 5.B 6.A 7.B 8.D 9.A

教学反思

5.中华民族乐器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各种民族乐器,了解各类乐器的音色特征;

2、认识听赏民族乐器演奏形式:独奏、齐奏、合奏、重奏;

3、听赏民族乐器演奏,感受各种乐器的表现特征。

教学重点:认识常见中华民族乐器及音色特征。

教学过程:

一、中华民族乐器简介

1、乐器是人类用来演奏音乐、表达和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全世界的古今乐器达一万多种,中国记载的乐器达千余种。中华民族乐器历史悠久,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民间流行吹笙、吹芋、鼓瑟、弹琴等演奏形式;秦汉时的鼓吹乐,隋唐时的琵琶音乐;宋代的细乐、清乐;元明时的十番鼓乐等,演奏形式丰富多样。近代刘天华、聂耳等对民族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音乐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并产生了大型民族管弦乐队,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了新的发展。

2、常见乐器演奏形式:独奏、齐奏、合奏、重奏。

二、初步了解中华民族乐器

观看民乐合奏《光明行》片段

提问:你认识哪些乐器?你会演奏哪些乐器?

学生举手回答:

三、常见中华民族乐器分类

拉弦乐器:二胡、京胡、高胡、低胡

弹拨乐器:古筝、琵琶、三弦、柳琴

吹管乐器:笛子、唢呐、箫

打击乐器:锣、鼓、钹

四、中华民族乐器认识(课件显示)

分类认识各种乐器,听辨乐器音色特征(图片与音乐一一显示)

五、民族乐器演奏

要求:了解乐器的演奏形式,感受各种乐器的表现特征。作品欣赏:

1、二胡齐奏《战马奔腾》

感受音乐的热烈与激昂,体会二胡的表现力和音色。

2、笛子独奏《扬鞭催马送粮忙》

感受音乐欢快热闹的场面,听辨竹笛的音色与表现力。

3、琵琶独奏《十面埋伏》

体会音乐的深刻内涵,听辨琵琶的音色。

4、古筝独奏《战台风》

感受听辨古筝的音色与表现力,感受工人与台风搏斗的情景。

5、打击乐合奏《迎春锣鼓》

感受热闹欢快的锣鼓乐及锣鼓丰富的表现力。

六、学生互动

1、学生交流讨论对中国乐器民族乐器的认识体会。

2、听辨练习:播放乐器演奏音乐,让学生找出对应的乐器名称。

音乐01 音乐02 音乐03 音乐04 音乐05 二胡

古筝

笛子

唢呐

琵琶

七、课堂小结

6.中华民族乐器--拉弦乐器_教案 篇六

课题:民族乐器——拉弦乐器介绍 教学对象:初中器乐社团学生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拉弦乐器。

2、使学生了解我过最典型的民族乐器——二胡。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音乐欣赏的基本知识,并欣赏了一些歌曲。那这节课我们来欣赏一些器乐曲,了解我国的一些典型的民族乐器。你们知道我们国家典型的民族乐器有哪些吗?这些乐器又是怎么分类的呢?

一、中华民族乐器的划分:

1、吹管乐器

2、弹拨乐器

3、打击乐器

4、拉弦乐器

老师: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拉弦乐器。

二、拉弦乐器

拉弦乐器是指用弓摩擦琴弦而发声的乐器,常见的拉弦乐器主要是「胡琴类」。「胡琴」這個名称在我国起源甚早,但在唐宋以前,都是指由外国或蒙古、西域等地区传入的弹拨乐器,直到元代,胡琴這个名称才用以代表现在所谓的拉弦乐器。

拉弦乐器大多都是两弦;少数为四弦,如四胡、革胡等。大多以蛇皮、蟒皮、羊皮等;少数用木板,如椰胡、板胡等。一般拉弦乐器沒有指板,演奏时可采用揉弦、压弦,丰富了表現力。

1、拉弦乐器按其发音体构造分类:

A、皮膜类:琴筒前端蒙以皮膜,一般都是蛇皮,音色优雅柔和。如:二胡、马头琴、京胡、中胡、革胡、坠胡等。

B、板面类:琴筒前端蒙这薄木板,一般用桐木,音色高亢明亮。如板胡、椰胡等。

老师:下面我们来听一首曲子,大家来说说他是什么乐器演奏的?曲名是什么?是谁写的?(由音乐《二泉映月》引出二胡)

三、二胡

二胡是我国流传最广、最具代表性的拉弦乐器。二胡在南方是专指独奏奏用或在国乐乐队用的一种,北方人称为「南胡」。二胡的特点:

音色深厚、甜润、纯正而雅致,能给人以悦耳动听、刚劲秀美之感,可表现各种情调的曲调。二胡的演奏技术复杂表现力丰富,是现代伴奏、独奏与合奏的重要乐器。

四、作品欣赏:《良宵》

作者刘天华,作曲家、音乐家、教育家。《良宵》作于1982年,原名《除夕小唱》,是作者与学生、好友欢聚是即兴创作的乐曲,描绘了欢度良宵的愉悦心情。乐曲充分发挥二胡各把位演奏上的性能特点。全曲分三段,第一段旋律流畅,浑厚如歌;第二段旋律明亮,激情有力;第三段旋律昂扬,华彩多姿。

作品欣赏:《赛马》

二胡曲《赛马》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二胡曲,是由著名

曲家黄怀海在1964年创作的。乐曲表现的是我国内蒙古人民在传统节日“那达慕”盛会上进行赛马比赛时的背景。《赛马》的旋律简单,主题是蒙古族民歌《红旗歌》。黄怀海先生从这首民歌中得到创作灵感,凭借自己娴熟的二胡演奏技巧,把一首篇幅短小的民歌,升华为一首风靡全国,响彻海内外的传世之作。

7.初中民族乐器教案 篇七

一、全体培养奠定基础。“使每位学生都要得到发展”是教师的神圣天职。根据教学内容、环境、学情创设各种教学情景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实施教学。民族地区的英语教师上课前的热身活动中多数采用师生读、说、唱的活动,其目的就是让那些不愿开口说的学生说英语。因为,师生齐说、读、唱的这种方法可以让全体学生动口,使不愿开口的学生也随之开口。如果每节课教学方法单一、呆板,那么学生会失去对学习英语的兴趣,而多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要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学堂和快乐的天堂。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有充分表现自己和自我发展的一个空间。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学习中的一些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让他们通过英语的学习掌握外语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为更漫长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和发展情感。良好的情感、和谐的教学气氛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呢?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必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只有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才有可能真正了解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可能愿意与教师交流。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该努力使自己全身心融入课堂,并融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和谐的课堂气氛之中。

2.建立沟通和交流的渠道。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利于提高教学。和学生共同协商情感沟通与交流的方式、时间、场合,在沟通和探讨情感问题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愿望,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只有与老师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渠道,才能有学习英语的兴趣。

3.帮助学生克服情感态度困难。情感态度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关注学习有困难或性格内向的学生,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学习英语的机会。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常反思教学过程与效果,互相探究和帮助;尊重每个学生,创造各种合作型学习、任务型学习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培养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做到教学相长。

三、巧设语境和情境。巧妙设置语境,能在特定的情景下,提高语言的应变能力。激发其发展语言的潜力。在我的English is widely used公开课上,设置了这样的一个情境:一个外商和中方经理在谈生意,经理旁边坐着一个翻译。设问一:看到这张图片,你想说什么?A说English is important.If the manager knows English well,he can talk with the foreigner easily.B说English is not important,the manager doesn't know English,but he can do business.Chairman Mao didn't know English,but it didn't stop him from becoming a great man.设问二:Chinese has the most speakers,but why is English widely used in the world?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人说让将来的外国人都说汉语甚至彝语、羌族语……。课堂上结合内容巧设情景,通过实物、卡片、故事、简笔画、课件、歌曲、电影等进行教学,并结合课文内容,通过表情、动作、听说、角色扮演,用“OK”、“Good”,“You are clever”,“Excellent”等话语或小卡片。这样学生既不感觉到课堂枯燥乏味,又扩大了学生视野,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四、调整教学策略和有效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做一名教育的有心人,做到用心观察、用心学习、用心积累、用心分析和用心总结,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评价可以使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有助于反思及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重视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回答、表现、情感、态度、成绩提高等某方面及时地评价,充分发觉学生的进步,不断地鼓励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从而得到好的学习效果。

五、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学习策略与教学策略相互促进。学习英语需要有教师对学习策略的指导,英语是一种需要多读、多说、多练的语言。英语的晨读是学生练习口语表达的最佳机会,因而要抓好晨读,学生通过朗读理解了课文的内容,既培养口语又培养阅读能力。拼读单词和语法运用能力的培养实质上是一种学法的指导,单词教给学生学习和记忆的方法,语法要求掌握要点。

8.初中民族乐器教案 篇八

一、用全人教育的理念武装我们自己

新教育积极倡导者朱永新教授是这样分别解读理想教师的: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这对我们一般农村音乐教师而言,是一种启示或者就是无形的鞭策。虽然升学考试是残酷无情的,但全人教育永远应当大于升学考试;虽然我们音乐教师得不到重视,但对学生应当不言其爱,更应当落实于具体的行动;虽然我们的音乐课,磁带或者光盘一放,学生就可以解决课堂的声乐问题,但那绝对不是全人的音乐。所以,作为一般农村初中音乐教师的笔者,在平时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总是这样的思考着,也总是这样的实践着,努力在每堂课都做到相当程度上的让乐器能够直接进入课堂。虽然平时的课堂我们总去关注学生的唱歌唱游、器乐、欣赏、识谱知识和视唱听音这五个部分,但也总是去思考并列的这五个部分的相辅相成,尤其注意让学生能够利用竖笛和口琴等器乐演奏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发挥良好效果。

二、以教育主人的姿态推进教学流程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审美情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就目前一般农村初中教育教学形势看,忽略音乐对美育甚至是德育完美作用的发挥还是大有学校所在的,也是大有教师所在的,一个学校对音乐不重视了,那么一个音乐教师这个船头能够争得过船舵吗?应当说是万万不可能的。从朱永新教授对理想的美育所界定的概念内涵看,乐器能够真正意义上进入我们初中教学的课堂,主要因素还应当是教师。笔者平时让乐器进入课堂比较注重以主人公的姿态出现,多培养学生喜爱器乐的情怀,让学生亲和乐器,真正和谐地使用乐器。在音乐课堂教学时,努力去和学生一起营造这样的氛围,要以物(乐器)喜,不以己(还不完全会用)悲 。每堂课都坚持穿插进行学生利用口琴或竖笛吹奏曲子的环节,即使有学生还仍然对口琴或竖笛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但仍然坚持让学生去体验。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器乐演奏术应当是操作性很强的一门技术,既然它的操作性很强,那么光靠理解是没有用的,只有通过自己练习才能掌握,也就是必须让学生不要去做那些“动口不动手的君子”。口琴和竖笛属于吹、拉、弹中的吹,要想让学生能吹或者说是会吹,没有课堂上的练习吹和课余时间经常反复地吹是不行的。关键靠学生自己形成比较理想的动嘴习惯,才能让学生获得吹奏的技巧和技术。所以,作为教师也不要等,主动地让学生去熟悉乐器,使用乐器,那么学生完全可以吹、拉、弹奏出婉转动听的乐曲声,也自然而然地受到乐器文化甚至是器乐文化的熏陶感染。还必须紧紧依靠具有审美素养的教师引导学生,以乐器的熟练掌握走向美丽的人生。

三、以丰富资源的挖掘实现特色教学

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器乐教学,尤其是让乐器走进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教学,教师必须去努力处理好教学资源挖掘的问题,努力实现特色教学的效果。作为乐器进入课堂,按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是竖笛和口琴,但笔者以为,我们还必须做这方面的思考:把乐器教学内容与音乐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使得学生的乐器学习和训练能够和歌曲教学、视唱教学、器乐技能训练、欣赏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达到一定意义上相互促进的效果,实际上也是我们深化器乐教学,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必然选择。挖掘资源的乐器教学,还应当是形成学生相互之间进行友好评价的过程,应当说学生开始接触一定的乐器后,进行训练的过程也就是一种感悟的过程,他们完全可以去初始化地对同伴的乐器演奏技巧或者是所存有的问题进行比较中肯的评价。我们还必须思考的问题是: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拓宽了学生运用乐器演奏音乐表现情感的途径,对于教师而言必须让学生去树立起更大的乐器观念,形成立体化、网络化的乐器训练模式,构建浓郁的美育氛围。大凡一个区域都有其一定的乐器文化特色,教学时,我们也别忘记让初中学生去进行乐器学习的综合实践。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去挖掘所在区域内的乐器名称以及演奏效果的特色,进而激发他们珍爱乐器的感情,激发他们的区域文化,形成自豪感。

当然,让乐器进我们音乐教学的课堂,所涵盖的内容比较广泛甚至比较深奥,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矛盾也比较复杂,作为我们音乐教师完全有必要去进行广泛意义的探究,只有这样,才能使音乐教学为理想美育的开展绽放出更为亮丽的奇葩。

9.民族教育教案 篇九

中心完小

杨伟

一、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五十六各民族的名称、文化和特点。

2、明确各民族一律平等,共同保卫和建设了我们的国家。

3、懂得我们应该要维护各民族大团结,中华各民族人民亲如兄弟姐妹,互相帮助,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维护祖国统一。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我国的五十六各民族。

2、难点:引导学生明白我们要维护各民族大团结。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学生跟唱。

2、教师(适当评价)问:这首歌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过渡: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的统称,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二)新课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填空:中国是由_____个民族组成,其中包括了一个_____和______个少数民族。

(2)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民族。

(3)学生交流各民族的特点:指导学生可以从民族的分布、服饰、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

(4)教师相机补充。

(5)展现部分少数民族图片,并进行讲解。

2、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1)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我国现代化 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

(2)介绍民族自治区。

(3)以少数民族参加人民代表大会再次体会。

3、民族大团结

(1)教师:你觉得56个民族有可能团结在一起吗?为什么?(2)了解各民族的团结友好是我国的一项传统美德。举例说明。(文成公主入藏、昭君出塞)

(3)教师:那我国各民族为什么一定要团结在一起呢?(齐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我国各民族之间建立了平等的关系,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因此各民族能够团结在祖国统一的大家庭里。

(4)列举各民族间互帮互助的事例。(青藏铁路、西部大开发)

(三)总结

1、明确民族团结的意义

坚持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 坚持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繁荣的保证; 坚持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基础。只有真正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才能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2、再唱《爱我中华》。

四、板书设计: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巩固、发展 处理原则

10.初中民族乐器教案 篇十

关键词:三段教学;条件困难;紧缺;匮乏;形象;思维能力

“三段教学”模式,它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核心,通过课前“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课中“师生互动解决问题”,课后“反思升华拓展问题”,“先学后导,内化延伸”,来达到有效的教学目的,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三段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段。

一、课前让学生自主预习——生成问题

根据学生实际,采用滚动式多再现的阅读方法,由浅入深,逐步提高阅读水平。阅读按粗读、细读和精读三步进行。粗读在课前进行,要求学生把每一节教材通读一遍。

学生需要在读教材的时候,确定下节课要讲哪个公式,哪个知识点,然后用彩色笔做出标记,将重点内容和不会的内容标记出来。这样在老师开始讲课的时候,学生才能有的放矢地抓住重点去听课,在课堂上做实验的时候也不会错过珍贵的实验课。

少数民族地区最大的教学问题可能是教学器材和教学设备的缺乏,资源的匮乏需要有另一个方面去弥补,就是要在学生听课的时候让他们完全记住老师讲授的内容,在没有教具的情况下,如何能够完整地记住老师讲授的内容,预习占有非常大的比例。

二、抓住课堂练习时间——解决问题

在课堂上,老师要带领学生完成两部分的内容,一部分是记,一部分是练。

记,学生要在老师的带领下记住当堂所讲授的内容和所有的知识点,老师强调的重点、难点都是学生需要记住的。由于提前有了一些预习功夫在里面,学生在听课的时候,会有问题问老师,这种情况下,老师要将课堂时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讲授时间,在这个时间里,老师要清晰地讲授课本中的知识点,将书本中的所有反应方程式和知识点讲授清楚,另一部分是练习时间,在练习时间里,学生在预习的时候所遇到的困难,在这个时间点可以向老师提问,这部分时间是最重要的时间。

练,老师带领学生练习本堂课的内容,只学习而不练习,是没法记住所学内容的。所以,练习时间是课堂上不可缺少的。“实验是实现化学教学目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然而,实验条件的限制严重影响了新课程的实施。据调查,68.1%的学校有实验室,但是都用不了,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实验药品,缺少仪器装置,没有专门的实验员,31.5%的学校可做演示实验,但学生实验做不了,于是学生的科学探究就变成教师讲授的“探究”。对于学生实验,即使是市中心城区的重点中学,由于班额人数多,致使学生在实验时,无法做到人人动手。

在课堂缺乏实验,缺乏动手操作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牢牢记住知识点和方程式,一定要在基础知识上扎实,才能够为可能的实验机会做铺垫和基础。

三、充分利用课后复习时间——拓展问题

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是能力和学习动机两条。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无可选择的,因为能力是人天生的东西,虽可以后天培养但是需要一定的时日。学生的学习动机是老师能够在其中起到作用的,比如说,老师可以在授课的时候鼓励学生,在批改作业的时候给学生写一些比较具有鼓励性质的批语。学生能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特殊的待遇和不同的话语,对于学生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也许只是老师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就能够让学生产生非常大的学习动力,这是影响学生的重要因素。

根据贵州西部民族地区化学新课程实施现状调查,学生学习动机对学习成绩造成影响所占的比例约为65%。能力对学生学习成绩造成影响所占的比例约为20%。学生的性格和学生的家庭状况对学生学习成绩造成影响所占的比例约为15%。

所以,老师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鼓励他们继续学习才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老师对学生锲而不舍的鼓励和老师在作业本之中的评语可以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也更有兴趣进行复习。

老师在教学当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所以可以弥补学习设备的缺乏和不足的缺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学最大的问题在于资源的不足和匮乏,所以,老师如何将化学课讲生动,讲细致,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奖惩分明也是老师需要注意的地方,学生好的地方要鼓励表扬,不好的地方要适当地批评惩罚,这样有鲜明的对比,可以让学生产生持续学习的动力,为了得到好的成绩和更多的知识而努力学习。

参考文献:

陈基培.少数民族地区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尝试[J].河池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4).

11.初中民族乐器教案 篇十一

一、民族地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现状

(一) 民族地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取得的成果

少数民族地区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初中品德教育的首要学科, 是国家推进民族, 团结、繁荣的重点学科。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各种自然和人为原因, 长期处于落后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来, 国家推出西部大开发战略, 出台各种有利于少数民族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全面发的政策, 取得了少数民族地区繁荣昌盛的盛世景象。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是少数民族人民获得正确思想品德素质的第一步。新人教版的思想品德教材是以少数民族初中生为教育对象, 以这一时期学生所面临的各种思想品德问题为内容, 全面而及时的让学生获得所需的思想品德素质。本书重点从理论、方法、实践三个方面入手, 在初中教师和同学极大的学习热情和认真的态度下, 已经取得了如下成果: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心理素质, 具有基本的适应新环境、新生活的能力;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初步形成了道德规范与交往意识以及正确的交往常识, 具有较强的交往与合作技能;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熟悉国家基本法律法规知识和各种制度规章, 具有初级法律法规意识, 少数民族地区的多数学生进一步形成了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不足

但是在进一步的学生学习生活中, 教师发现在上述成果之下仍有众多不足, 具体表现如下: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未能清晰地明确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缺乏较强的责任意识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对国家国情国策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不能准确及时全面的了解, 对时事变化不够敏感, 爱国热情不足和为国奉献的精神缺乏;少数民族学生的理想, 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存在很大问题, 严重的影响了其脚踏实地、全力以赴地通向为国奉献理想的人生之路。

在重建丝绸之路的新时期, 少数民族地区, 只有加强思想品德素质, 才能全面理解党的各项政策, 为推进丝绸之路的重建做出巨大的贡献。具有较高的思想品德素质是新时期各民族人民爱国、爱社会主义最基本、最直接、最重要的表现。

二、民族地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现状的改革方案

(一) 民族地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现状的改革探索

针对上述问题, 笔者根据自我运用新人教版教材的教学经验, 结合与多位教师同行的交流心得, 对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全而深刻的改革探索, 以下是具体内容:

1.从教材本身出发, 发现教材的不足。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是教育工作专业人士结合过去多年实践经验和对未来的展望编写而成的, 教材形成之初往往很符合学生的学习要求, 但政治是一门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很快变化的学科, 随着时间的推移教材将越来越不符合教学的要求。很多学校不能及时更换教材, 学生才会产生未能清晰地明确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学生缺乏较强的责任意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等问题。同时我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很多教师和同学在学习思想品德课时对教材的利用不充分, 从而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学生对知识吃不透刚刚产生的爱国之情因不理解而减少以至于消失殆尽。

2.从教师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学习目的出发。目的性是人从事各种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近些年来一部分教师和同学还未从应试教育的观念下解放出来, 或者说他们还未进入素质教育的天地。教师和学生还是一味过分关注考试分数, 而不重视基础知识的全面学习, 学生在考试时, 取得良好成绩就是教师教学活动的终点在这种错误观念的指引下, 学生当然对国家的大政方针漠不关心, 只会成为“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无用人。

3.众多思想品德教学教师通过召开“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家长会”, “学生眼中的社会大众的思想品德观”等活动, 发现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教育与父母亲人的家庭教育、社会大众的社会教育存在较多分歧, 没有形成强有力的“三结合”教育态势。学校的爱国教育在家庭成员的交谈、议论、牢骚, 信仰邪教等行为中, 以及对孩子的过分溺爱或过分严厉的教育中, 不仅不会事倍功半而且可能化为乌有。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和社会大众的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如学校周围遍布的卡拉OK厅、电子游戏厅, 都对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

(二) 民族地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现状的改革方案

众多教师通过以上对民族地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现状的改革探索, 经过进一步研究总结得出以下改革方案:

1.学校的教育教学委员会应该根据时代发展要求, 为学生和教师挑选合适的思想品德教材, 随着时间的推移及时更换教材, 不断满足学生和教师的全范围, 多渠道的思想品德学习需求。教师和同学对现有的教材要全面而充分的利用。教师在讲授课程时, 同学在复习知识时不能充分利用教材上的插图。图片不但可以使学生很快的接受新知识, 还能够使同学们扎实的学的新知识。在理解的前提下对知识更好的把握, 进而有极大的学习兴趣, 进入学习的良性循环。

2.学校、教师、同学应进一步改变教育教学观念, 全面落实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的素质教育观, 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观。摒弃存在许久, 不符合时代要求的应试教育观, 在素质教育观的指导下, 教师改变教学目的, 不过分强调思想品德课程考试成绩, 为国家培养更多符合新时代政治要求的人才。学生也应摒弃以成绩论成败的观念, 从学习的点滴小事做起, 争取把自己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为自己的不久将来为本民族的发展,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重大贡献打下坚实的基础。

3.教师和同学们要充分学习新人教版教材关于爱国主义教育, 科学社会主义等部分的知识。积极采用新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 采用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 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 定期开展爱国教育教学活动, 组织教师同学参加思想政治爱国、爱社会主义课题竞赛, 新的时期,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已取得国家的充分关注, 国家加大对社会大众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 努力改善初中生生活的政治大环境。教育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应继续加深未成年人绿色网站的建设, 公安部门定期协助学校对网吧、影像店的检查, 强调他们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意识, 规范他们对于初中生的行为。教师, 特别是班主任教师需要随时关注班上每一位同学的思想动态, 及时发现问题, 进而和家长学生沟通, 对于已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 未出现的问题发现萌芽, 将其扼杀于摇篮之中。所以, 要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主渠道作用, 承担起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师所要担当的历史责任需要家长、教师、同学、社会的共同努力。

三.结束语

上一篇:关于我县市政给水基础设施的调查报告下一篇:《十七天搞定GRE单词》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