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诊药师工作计划

2024-10-01

会诊药师工作计划(通用4篇)

1.会诊药师工作计划 篇一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糖尿病

1.1 病历资料

患者, 男, 85岁, 因反复咳嗽、咯痰20+年, 复发加重15d于2010年4月8日收入我院呼吸科。入院检查:体温 (T) 37.0℃, 脉搏 (P) 106次/min, 呼吸 (R) 22次/min, 血压 (BP) 118/60mm Hg (1mm Hg=0.133kPa) , 血氧饱和度 (SpO2) 91%。呼吸急促, 嘴唇紫绀, 颈静脉充盈, 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桶状胸, 右下肺叩诊浊音, 脉动脉瓣区第二心音 (P2) 较主动脉瓣率区第二心音 (A2) 强 (P2>A2) , 双下肺呼吸音低下, 满布湿啰音, 双下肢凹陷性水肿。血常规:白细胞 (WBC) 8.5×109/L, 中性粒细胞0.82;血气分析:pH 7.417, 二氧化碳分压 (PaO2) 35.7mm Hg, 动脉血氧分压 (PaO2) 53.9mm Hg;CT示双肺多发性炎症, 双侧胸腔积液。诊断: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AECOPD) ; (2) 重症肺部感染; (3) 呼吸衰竭; (4) Ⅱ型糖尿病。其抗菌药物先后使用莫西沙星0.4g静脉滴注, 每天1次;氟康唑0.2g静脉滴注, 每天1次;亚胺培南西司他汀1.0g静脉滴注, 每12小时1次;万古霉素0.5g静脉滴注, 每12小时1次。第6天复查血常规示WBC 13.66×109/L, 中性粒细胞0.95;痰培养提示热带假丝酵母菌, 涂片发现真菌孢子;肝肾功能正常。胸部X线检查:双肺满布散在的斑片状密度增高影, 以左肺为甚, 双膈模糊, 双肋膈角变钝, 双侧胸腔积液;肺部闻及明显干湿啰音, 肺泡灌洗见大量黄色浓稠痰, 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局部有渗血。试停呼吸机数分钟SpO2即下降为84%, 心率由97次/min上升至120次/min。因患者感染重, 治疗效果不好, 请临床药师会诊。

1.2 会诊结果及追踪

药师根据患者的病史特点, 疾病演变过程及用药情况, 建议将治疗方案调整如下:首先停用莫西沙星、亚胺培南西司他汀、氟康唑;其次给予磷霉素4.0g静脉滴注, 每12小时1次, 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3.375g静脉滴注, 每6小时1次。再次将氟康唑胶囊调整为伊曲康唑胶囊0.2g, 每天1次, 餐后立即口服, 最后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加强免疫支持。会诊后第2天T 37.5℃, P 104次/min, R 22次/min, BP 100/70mm Hg, SpO2 98%, 痰色转为淡黄色, 肺部闻及呼吸音粗糙, 干湿啰音较前减少, 停止镇静、镇痛药物。第3天T 37℃, P 94次/min, R 25次/min, BP 124/80mm Hg, SpO2 99%, 病情较前明显好转, 神志清楚。给予无创呼吸机支持, 吸氧6L/min, SpO2 92%。第4天复查X线胸片示双肺纹理增多、增粗, 双肺多发斑片密度增高影, 较前明显吸收好转, 双肺野透光度正常, 左侧肋膈角变钝。第6天病情稳定转回普通病房。

1.3 分析与讨论

结合患者的基本情况分析其感染病原学特点如下:首先, 糖尿病患者常合并条件致病菌感染、多重感染或混合感染, 肺部感染最易发生, 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1];其次, AECOPD感染的常见致病菌有常见的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糖球菌;最后, 气管插管作为一种有创的治疗手段, 破坏了患者呼吸道的自然防御功能, 微生物更容易从口咽部下行进入下呼吸道, 增加感染几率。病情较重或住院>5d的患者, 革兰阴性杆菌和葡萄糖球菌常会在患者的气道中定植, 入住重症监护病房 (ICU) 4d, 细菌定植比例可达40%[2]。综合上述情况:感染病原菌主要考虑革兰阴性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为主) , 连续2d插管引流出大量黄色浓稠痰, 治疗上应同时兼顾革兰阳性菌。另外, 该患者自入院以来一直使用莫西沙星、亚胺培南西司他汀等超广谱抗菌药物治疗, 感染未得到控制反而有加重趋势, 应考虑为耐药菌感染。

患者长期使用激素, 免疫力低下, 具有糖尿病、COPD基础疾病、入住ICU、进行气管插管、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等具有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痰涂片有真菌孢子, 培养为假丝酵母菌。COPD患者合并真菌感染最常见的是白色念珠菌, 其次为曲霉菌。近几年来, 非白色念珠菌和曲霉菌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上升, 而白色念珠菌感染则有所下降, 曲霉菌对伊曲康唑敏感而对氟康唑耐药, 而两性霉素B的不良反应较多, 所以在经验治疗中伊曲康唑和氟康唑仍是最常用的药物, 而伊曲康唑所拥有的广谱抗菌活性及安全性使其成为更为合适的经验性治疗的首选药物[3]。该患者因使用氟康唑无效, 建议调整为伊曲康唑治疗。从经验上判断, 本病例细菌感染与真菌感染合并存在。治疗上应避免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而加重真菌感染的程度, 故药师建议使用疗效肯定而相对窄谱的磷霉素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治疗。哌拉西林为广谱半合成青霉素类抗菌药物, 他唑巴坦为β-内酰胺酶抑制剂, 两药组成复方制剂后既扩大了抗菌谱又增强了抗菌活性。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是低耐药潜能的抗菌药物, 对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磷霉素抑制细菌细胞壁的早期合成, 两药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糖球菌) 、铜绿假单胞菌具有协同抗菌作用, 并可减少或延迟细菌耐药的产生[4]。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

2.1 病历资料

患者, 男, 76岁, 反复咳嗽、咯痰20+年, 心累、气促10+年, 加重10d于2010年2月8日入院。入院时:T 38.0℃, P 128次/min, R 23次/min, BP 120/76mm Hg, SpO2 85%。咳嗽、咯黄色黏稠痰, 嘴唇轻度紫绀, 颈静脉充盈, 桶状胸, 叩诊过清音, 双下肺呼吸音低下, 闻及少许湿啰音。诊断: (1) AECOPD; (2) Ⅰ型呼吸衰竭; (3) 肺部泛耐药菌感染。入院后主要给予抗感染、解痉、平喘、对症、支持治疗。主要抗菌药物治疗先后用头孢替唑1.5g静脉滴注, 每12小时1次;左氧氟沙星0.2g静脉滴注, 每天1次;磺胺嘧啶2.0g静脉滴注, 每12小时1次;氨曲南1.0g静脉滴注, 每天1次;亚胺培南西司他汀1.0g静脉滴注, 每8小时1次;头孢比肟2.0g静脉滴注, 每12小时1次;莫西沙星0.4g静脉滴注, 每天1次;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25g静脉滴注, 每12小时1次;阿奇霉素0.5g静脉滴注, 每天1次。因病情反复, 出现耐药菌感染, 经抗感染治疗无效后于3月24日请临床药师会诊。

2.2 会诊结果及追踪

临床药师根据其病史特点, 先后用药情况、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建议: (1) 将抗感染方案调整为利福平0.45g静脉滴注, 每12小时1次;美罗培南0.5g静脉滴注, 每8小时1次; (2) 继续送痰培养, 检测血象、肝肾功能等。会诊后第2天, 咳嗽、咯痰减轻, 仍感心累、气促。双肺闻及较多湿啰音, 左下肺明显。痰培养为肺炎克雷伯杆菌, 对头孢西丁、亚胺培南、美洛培南敏感。第3天感恶心、厌油腻, 停利福平, 复查肝功能。同时, 药师建议使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免疫支持治疗。第6天咳嗽、咯痰明显减轻, 痰量减少, 痰色转白, 心累、气促减轻, 食欲差, 双肺闻及湿啰音。第8天病情明显好转, 精神、食欲恢复, 双肺闻及少许湿啰音。停抗菌药物, 主要给以对症支持治疗。第12天, 患者病情进一步好转, 停静脉用药, 继续对症支持, 嘱预防受凉。1周后病情好转出院。

2.3 分析与讨论

患者的病情变化与用药:老年人或有基础疾病需要住院患者, 常见病原体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复合菌 (包括厌氧菌) 、需氧革兰阴性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衣原体等。初始给予头孢替唑+左氧氟沙星能覆盖上述病原体。治疗失败后, 调整为氨曲南增强抗革兰阴性菌的作用, 同时联合磺胺嘧啶加强抗感染治疗。但药师认为前者为繁殖期杀菌剂, 后者是慢效抑菌剂两者联合应用的结果常为无关结果, 不主张联用。且氨曲南1.0g静脉滴注, 每天1次, 剂量过小, 该药用于中度感染用量为1.0~2.0g, 每12小时1次或每8小时1次, 重度感染时每天最大剂量≤8.0g。剂量过小不但达不到治疗作用, 反而容易诱导耐药菌的产生。入院第10天因使用上述药物无效而选用广谱、高效亚胺培南西司他汀, 同时增加氟康唑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用药开始病情逐渐好转, 1周后病情出现反复且有加重趋势。期间, 痰培养结果为泛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 仅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肺炎克雷伯菌是产超广谱β-内酰胺 (ESBL) 主要病原菌, 该酶是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的最主要机制, 碳青霉烯类对其有良好的杀灭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亚胺培南本身对β-内酰胺酶稳定, 在临床上能有效治疗产酶细菌的感染, 但却是一种强有力的ESBL诱导剂, 能诱导产生大量的ESBL, 其作用的两面性值得重视[5]。该药起初使用效果较明显而后转为无效应考虑此因素, 同时不排除产生物被膜细菌感染的可能。医师在选用亚胺培南治疗失败后改用头孢比肟治疗10d, 后用磷霉素+氨曲南两药使用时间分别为4d和6d。3月9日痰培养结果肺炎克雷伯对所有药物耐药, 于第2天起使用莫西沙星治疗4d。药师认为次期间的选药均不合理。首先, 头孢比肟抗菌作用定位在第3代头孢菌素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之间。因此, 在使用亚胺培南无效的情况下选药抗感染不适宜。其次, 在细菌产生耐药的情况下选药应避开近期 (2周内) 使用过的抗生素, 故选用氨曲南不合理。喹诺酮类药物之间存在交叉耐药, 在前期已使用同类药物左氧氟沙星情况下, 选择药敏结果不支持的莫西沙星治疗, 应视为不合理用药。

克雷伯菌属的细菌多感染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是医院感染中最重要的条件致病菌, 常寄生在人体的呼吸道和肠道, 当机体免疫力降低时, 易引起下呼吸道感染。肺炎克雷伯等菌可以生物被膜的形式长期存活在患者的下呼吸道[6]。该患者在经上述治疗方案失败后采用阿奇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针对产生物被膜菌的治疗, 该方案开始治疗时效果较满意而最终失败。开始治疗有效的原因药师认为是用药方案选择合理的因素。因为,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抑制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 清除细菌生物被膜, 当生物被膜被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破坏后,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就能发挥其强大的杀菌作用, 将细菌清除, 两者联用相得益彰[7]。最后导致无效的原因:首先, 药师认为与β-内酰胺类药物的选择不当有关。肺炎克雷伯菌常带有染色体介导β-内酰胺酶而对氨苄青霉素和哌拉西林耐药[1]。其次, 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单次使用剂量和给药频次上不规范有关。该药血浆半衰期1h左右, 是时间依赖性抗生素, 抗菌作用与药物在体内大于对病原菌最低抑菌浓度 (MIC) 的时间相关。常规用量:成人每次3.375g静脉滴注, 每6小时1次。治疗医院内肺炎, 起始量3.375g, 每4小时1次, 而医嘱中的用法是2.25g静脉滴注, 每12小时1次, 不符合根据药动学/药校学 (PK/PD) 的给药原理, 最终因细菌耐药而导致治疗失败。

产多种β-内酰胺酶合并外膜蛋白 (OprD) 的缺失, 可能是导致肺炎克雷伯对亚胺培南耐药的原因[8]。美罗培南作为第2代碳青霉烯类药物, 被认为是比亚胺培南有更好的抗阴性菌作用, 能与亚胺培南无亲和力的青霉素结合蛋白 (PBPs) 结合, 除OprP外有其他跨膜通道, 对AmPc酶稳定及诱导β-内酰胺酶的作用弱。利福平作为药物增效剂, 自身对铜绿假单胞菌等几乎无抗菌活性, 但却能抑制细菌对氨基糖苷类等初次接触效应, 临床上将其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合使用, 可提高清除率, 减少复发。患者于会诊前2d出现咯大量黄色脓痰不排除合并耐药革兰阳性菌感染, 利福平对需氧革兰阳性菌具良好抗菌作用。因此, 基于上述因素临床药师建议使用美罗培南和利福平两药联合抗感染治疗。

COPD患者常营养不良, 且长期使用激素致免疫功能低下, 建议给予免疫支持治疗。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 对免疫低下者能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和免疫调节功能。临床证实, 高免疫性的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 可减少革兰阴性细菌。

3小结

临床药学会诊能协助临床医师为患者解决疾苦, 是临床治疗工作的一部分。临床药学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强的工作。由于专业知识上的差距, 这就要求临床药师既要全面提高个人的医学知识水平, 更要掌握扎实的药学专业知识。会诊时要主动了解患者病情、用药史、疾病的演变过程, 探讨抗感染药物机制、耐药性的产生, 明确药物治疗目, 掌握用药时机, 制定药物治疗方案, 分析疗效不佳的原因及提高疗效的方法。会诊后要追踪疾病的转归, 根据病情变化调整诊疗方案, 保证诊疗的连续性, 确保会诊质量。这样, 临床药学会诊工作才能收到效果, 才能在病区开展药学服务。

关键词:临床药师,会诊,感染, 难治性,细菌耐药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522, 1040.

[2]王春庆, 王可富.现代重症抢救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224.

[3]王爱夏.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治指南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6, 26 (9) :716-717.

[4]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M].成都: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 2009:169-170.

[5]蒋燕群, 王坚强, 陈珊珊, 等.用双纸片检测革兰氏阴性杆菌的诱导性β-内酰胺酶[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1999, 19 (3) :142-144.

[6]袁颖, 蔡映云.难治性肺炎的原因分析和对策[J].药学服务与研究, 2007, 7 (2) :85-89.

[7]孟庆明, 曹风梅.讨论β-内酰胺类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联合应用的合理性[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3, 26 (11) :721.

2.临床药师应做的工作 篇二

临床药师的核心工作包括:管理处方集, 参与制定临床用药指南和治疗规范, 提供药学信息和建议, 提取患者的药物治疗史, 监测处方质量, 鉴别患者和治疗的危险因素, 预防、监测和报告药品不良反应, 个体药品剂量的调整, 咨询和教育患者合理用药, 评价药品的使用, 促进健康等。下面分别介绍临床药师在具体工作中的实施方法。

1 管理处方集、参与临床用药指南和治疗规范的制定

处方集、临床用药指南和治疗规范可以使患者的药物治疗合理化, 促进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充分性, 确保药品的使用符合处方集, 并提供处方集和非处方集药品使用的正确程序。

2 向临床提供药学信息和建议

向临床提供经过评价的药学信息和建议, 及时准确地提供与新的产品和治疗进展相符合的药品信息。临床药师对于新的药品, 应该非常熟悉其优缺点, 以及在目前临床应用中的变化情况, 建议临床正确选择某类药品中的某一种药品, 或者建议特殊患者用药剂量调整等。

3 记录患者的药物治疗史 (建立药历)

记录用药史要了解患者所有以前使用过的药物, 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及滋补营养品等, 询问了解出现过的疗效、毒性反应、过敏反应等。记录患者用药史, 有助于临床药师评估并确定患者的药学需求, 当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或者对于目前的治疗没有效果, 要对患者的用药史进行完全深入的评估。

4 监测处方质量

处方监测的目的是:处方的药品是否与患者的诊断相符, 给药的剂量、次数、途径、时间是否合适;当前的治疗有问题时, 应该有新的治疗替代品;确保没有药理学相似药品的重复使用;没有使用与治疗目的不一致的药品;要考虑药品与药品之间, 药品与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要考虑药品的过敏, 耐受性;确保药品的使用是按照处方执行;处方要与相关处方集或处方政策相符。

5 预防、监测和报告药品不良反应

具体方法如下:

5.1 鉴别可预测的药品不良反应, 使用具有相同疗效或更加安全的替代品, 并确保合理的应用。

5.2 挑选某类药中耐受较好的药品, 或优化使用剂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5.3 告知患者怎样识别不良反应, 怎样服药才能减少不良反应, 如果发生了某种类型的不良反应怎样处理等。

5.4 检查患者有没有使用不需要的药品, 有没有忽视警告, 特殊注意事项或禁忌证;

或者与处方药、非处方药, 食品或饮料的相互作用。药品的使用应该有非常合适的适应证, 即使药品是从同一类别中选择, 对某个个体的患者也可能由于合并疾病或合并用药的原因而产生禁忌。

5.5 避免某些相互作用, 患者的知晓是必要的。

药师在记录患者用药史的时候, 应该告知患者应该避免同时使用哪些药品, 是否应该避免哪些食品或饮酒等。

5.6 确保患者收到有关正确使用药品、储藏和丢弃药品的注意事项和建议标签。

5.7 监测、上报新药使用过程中的所有不良反应和已使用过的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

5.8 要考虑所有可能的患者本身的、医疗上的或与用药有关的症状。

详细的用药史在检测和报告不良反应时是非常关键的。药师必须谨慎应用所有可能得到的信息检测不良反应。这些信息包括医师病历、护理记录, 其他医务人员和患者的记录等。

6 个体用药剂量调整

6.1 某些特殊药品, 特殊人群需要常规的用药监测, 以确保其最大效益的使用和最小不良反应的产生。

这些特殊药品是有效剂量和中毒量接近, 并且患者处于某种危险, 尤其是药物消除途径受损的患者, 年龄偏大或偏小的患者, 以及使用多种药物治疗的患者, 对于这样的患者, 临床药师通过对临床进程监测, 或通过血药浓度或尿药浓度监测等进行个体化用药剂量设计。6.2应用合理的方法, 即药代动力学的原理, 优化剂量的选择, 应用患者临床药代动力学参数, 比如生物利用度、分布容积、清除率和消除半衰期等, 允许个体剂量在一定范围的转换, 例如:应用生物利用度数据完成从静脉注射到口服用药的转换;应用分布容积计算负荷剂量;应用清除率原理计算维持剂量;应用消除半衰期原理计算达稳态时间。

通过药理学效果或药物治疗监测修订个体用药剂量。如果有可能, 药师可直接观察药理学效果来判断药物治疗的成功与否和调整用药剂量的必要性。例如, 可通过确定疗效判断的药物治疗效果的有抗高血压药物、支气管扩张剂、降糖药和抗凝血药;可以由症状的解除评价药物治疗效果的有止吐制剂、溃疡愈合药、利尿剂。

7 对患者进行教育和提供咨询服务

开展药品和药物器具使用的教育和咨询, 使患者或其他人员获取有关药品和器具使用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临床药师应参与对患者和公众有关安全和有效使用药物的教育工作, 这样的活动包括与患者的谈话, 与群众的交谈, 以及发放宣传资料等, 资料可以包括安全储存、使用和丢弃药品等方面。对于患者的教育应该基于患者的疾病知识方面和药品使用的知识方面, 应该有书面的资料, 提供有效的咨询并且保护患者的隐私。

8 药物利用评价

药物利用评价是一种持续不断的、系统的和标准化的药物应用评估系统, 可以帮助确定药品在患者个体水平上的应用的合理性。药物利用评价的药品可以是具有较窄治疗范围的药品, 费用高的患者病例, 或者处方的使用频率高, 年消耗费用高的病例。另外一个重要的药物利用评价领域是新药的使用。药物利用评价可以确保它们的正确使用。临床药师需要很多信息依据来建立标准和规程, 这需要临床药师查阅大量文献资料, 并做科学分析, 确定药品正确使用的可以接受的标准。根据标准进行测定和文件记录。作为最基本的评价, 药品使用的数量、费用和处方情况可以通过查阅处方获得, 并且可以评价处方集药品的使用情况。

9 健康促进

健康促进是指任何获得健康、预防疾病的方案。健康促进通常包括疾病的预防和健康保护等健康教育。提供教育信息需要临床药师具备促进健康的知识和技能, 比如体形适中、饮食合理的知识, 并通过采用健康的方法来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减缓疾病的进展, 临床药师也应参加减少传染病传播的工作。

以上所述为临床药师的核心工作内容。为更好地完成此项艰巨而重大的工作任务, 要求我们临床药师不仅要精通药学本专业的知识, 还要掌握临床诊疗、病理等相关学科知识, 不断学习、参加继续教育, 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为社会服务。

摘要:探讨药师如何在医疗机构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充分发挥其职业专长, 解决药物使用的相关问题;使患者的用药更安全、有效、合理。

3.药师参与临床药品管理工作体会 篇三

临床药物管理是医院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合理、安全、有效的药物管理是保障患者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1]。病区护士是临床科室药品使用和管理的直接人, 责任心的强弱直接影响到病区药品的管理和使用质量[2]。为做好医院临床药物管理, 我院从2012年1-12月期间结合各病区实际, 采取了一系列相应措施, 有效减少了临床用药的风险因素, 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采取措施前存在的问题

1.1 药品储存不当

《药品管理法》规定, 医疗机构必须制定和执行药品保管制度, 采取必要的冷藏、防冻、防潮、防虫、防鼠等措施, 保证药品质量。国家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实行特殊管理。我院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管理比较规范, 实行“五专管理”, 即专人管理、专用账册、专柜加锁、专用处方、专册登记。但护理人员对药品储存知识的缺乏, 在储存过程中存在着药品储存温度不适宜、药品未采取必要的防潮、防虫、防鼠等问题。

1.2 药品放置混乱

药品按照规定应根据各临床科室的用药特点及药品性质进行分类摆放, 将普通药品与高危药品分类、分别存放, 普通药品与高危药品分柜摆放。在日常的临床工作中, 由于护理人员对药品摆放认识不足, 各类药品存在混放现象包括普通药品与高危药品混放、不同药品混放在同一药盒中、不同小针剂混放在同一药盒中、同一种药品不同批号混放。

1.3 存在过期药品

在各个科室中发现小针剂比较容易过期, 尤其是周转率较低的急救药品。在小针剂的瓶身上注明的是生产批号和保质期, 在日常的检查中很容易忽略了小针剂的有效期, 导致药品过期后仍在临床使用, 增加药品在临床中使用的风险, 同时造成了药品的浪费。药品标签模糊不清也是造成药品过期的原因之一。

1.4 急救药品的管理

急救室内的急救车备有常用的各类急救药品, 临床各科室在抢救患者的过程中即用即拿, 抢救过后能够从新将药品补全, 但急救药品登记本未及时更新, 造成急救车中的药品批号与急救药品登记本的批号不相符。

1.5 麻醉药品的管理

在整个麻醉药品的管理中能够做到“五专管理”, 麻醉药品基数与备用基数一致, 但存在着麻醉药品余量弃去未按照规定进行双签字, 即签字不规范。详见表1。

2 采取的管理措施

2.1 完善责任护士岗位的职责

指定有责任心并经过培训的护士负责保管工作, 明确岗位责任, 强调责任到位、专人管理。科室药柜指定由1名护士保管, 称其为质控员, 每周一查对, 认真清点药品数量, 检查药品的有效期, 详细记录查对情况, 如发现药品变色、过期、标签模糊等情况时, 及时更换药品。对临近失效的药品先使用或提前0.5年去药房调换, 防止使用过期药品。科室护士长每周负责总查对, 使药品管理做到层层把关, 大大提高了用药的安全性[3]。

2.2 按贮存条件正确保管药品

一般情况下, 温度越高, 药物分子的活跃性越高, 造成药品降解速度加快[4]。我院小药柜的储存温度较高, 建议能够在药柜中放入冰袋, 降低药柜的储存温度。要加强冷藏药品的保管, 冷藏药品在送入科室后及时放入冰箱内保存。科室药品要严格按照药品储存条件进行储存。

2.3 不同药品分类放置

药品的混放现象较为严重, 药品混放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安全隐患。为避免药品混放, 可将同一批号的一种药品放在药袋中, 并标明药品的名称、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在以后的使用中能够方便取用。解决不同种药品的混放问题可以通过在药柜中设立不同的区域, 如设立高危药品区, 抗生素区, 针剂区等来解决。在使用过程中严格按照分区摆放药品。

3 采取管理措施后的效果

采取管理措施后, 各临床科室能够正确对待药品管理工作, 把药品的管理工作也作为科室工作的重要工作。在2013年的检查中发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到了明显的改善。

3.1临床各科室加强了对药品的管理工作, 护士长严格要求护士对药品进行管理, 实际做到责任到位、专人管理。对于普通药品定期检查药品有效期并做好标记, 方便护士在实际工作中的使用, 同时也减少了过期药品, 为科室挽回经济损失;对于急救车药品, 每周对急救药品进行批号检查并做好记录。对于麻醉药品进行每日交接班查对。

3.2现在临床各科室药品摆放整齐, 冷藏药品放入冰箱。夏季温度偏高, 在临床工作中减少了药品的储备, 做到按日剂量取药。由于摆放药品的空间存在局限性, 专区问题有待解决。药剂科为临床科室发放了高危药品目录及相关的高危药品标识, 各科室已在固定的区域粘贴标识。

3.3在与临床的沟通中不断地发现临床上对于药品管理存在的困难, 如药品储备柜偏小、对药品批号的不重视、对药品储存温度的不确定。在检查的过程中与各科室护士及时沟通, 将药品的储存温度及时告知护士, 保证药品适宜的储存温度以提高药品质量。

参考文献

[1]江文仙, 华志珍.药剂师参与病房药品管理工作体会[J].中国药业, 2012, 21 (4) :56.

[2]朱玉霞.质量体系在我院病区药品管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 2010, 6 (8) :18.

[3]张荷, 王琳, 傅婧.国疗养医学[J].2011, 20 (12) :1118-1119.

4.谈我院临床药师工作的开展及体会 篇四

1 临床药师工作的开展情况

1.1 处方点评工作

我院临床药学室根据国家颁布的《处方管理办法》、《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要求,在药学室编写的《药讯》药政法规专栏中,及时将新法规、新规则发放给临床医师,并根据国家要求,进行处方点评,填写处方点评表,将处方点评情况上交医院门诊管理部门,使不合格处方直接与科室绩效考核挂钩。同时,针对药局调剂室、药学室将临床常见不合格处方进行归纳总结(表1)。临床药师组织调剂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并考试,考试的结果也与其本人的绩效考核挂钩。

1.2 病例调查

临床药师重点抽查我院围术期病例,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要求,调查分析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发现我院在预防用药指证、用药时机、药物选择、联合用药、术后用药时间等方面,存在着不合理现象(表2)。

1.3 参与临床查房

笔者曾在临床查房中遇到过1例患者,入院诊断为药物性肝损害,入院后,医师进行保肝、营养及对症治疗。笔者认真询问了患者入院前所用药物,回来后对患者所用药物逐个查阅分析,明确了造成患者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通过这样的过程积累了自己的临床知识。在对该患者进行跟踪查房中,笔者发现其正在使用的静脉点滴药物泮托拉唑,医师从保肝考虑,选用了5%葡萄糖注射液做溶媒,而泮托拉唑是弱碱性药物,在酸性溶液中会很快分解,其降解速度与pH值直接相关,当溶媒pH值低于7.0时,泮托拉唑的溶解度降低,出现变色及棕黄色沉淀,药效降低,不良反应增加。笔者及时与医师联系,说明理由后,得到医师认可,最终将泮托拉唑溶媒改为0.9%氯化钠。

1.4 参与临床用药会诊

我院采取了重大、疑难病例会诊制度,做为临床药师不仅参加临床查房,也积极参与临床用药会诊。在会诊前,临床药师就应对会诊病例有充分的了解,并做好会诊前知识的准备。从患者所用药物的性质、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方面着手,查阅有关资料,以便积极参与会诊,为合理用药方案提出正确的意见。如笔者参与的1例临床用药会诊,患者使用氟尿嘧啶引起了肠道菌群失调而发生腹泻,该患者被诊断为绒毛膜癌,应用氟尿嘧啶治疗,10 d为1个疗程,按照规定的用法、用量,在治疗第8天时,出现腹泻,1 d泻2次,在疗程结束后的第1天,患者腹泻进行性加重,1 d 7次黄色水样便。疗程结束后的第3天,便涂片中显示:多见革兰阴性菌,医师考虑细菌性肠炎,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治疗。疗程结束后的第5天,便涂片中显示:少见杆菌,多见革兰阳性菌及真菌。在会诊前知识的准备中得知,氟尿嘧啶能引起消化道不良反应(ADR),产生腹泻;头孢哌酮舒巴坦的ADR也是常见腹泻稀便,可引起二重感染。曾有报道使用抗菌药物引发的真菌感染占真菌感染病例的55.2%,诱发真菌感染的抗菌药物主要集中于头孢菌素类药物[1]。很明显,患者发生第1次腹泻后,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存在着很大问题。在会诊时,提示医师尽快停用头孢哌酮舒巴坦,给予微生态制剂整肠生口服调整肠道的菌群失调;给予力肽静点,力肽能保护胃肠道黏膜屏障,促进正常组织在化疗后的修复[2]。口服制霉菌素,同时配合补充水分电解质、能量支持等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

1.5 其他

临床药师在日常的工作中,还进行《药讯》的编写,向临床宣传合理的用药知识及我院新药介绍;在临床查房中,对病区药品的贮存温度、避光等进行指导、检查,收集临床药品的不良反应;开展药品合理用药咨询,面向医、护、患进行合理用药咨询;进行药学室有关资料的编写、整理,为健全临床药师工作制度完善条件。

2 结果

2.1 处方点评工作

临床药师所做的处方点评工作,引起了窗口调剂药师对处方审核的重视,认识到处方审核是药师最基本的职责,是调剂工作的重要内容,是避免用药差错的关键,有效地预防了临床用药的差错。

2.2 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

通过对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调查,在我院掀起了合理用药的热潮,不仅各临床科室积极学习,检验科、感染科、医务科与药剂科共同协作,定期进行合理用药监测、反馈,并制订了与科室质量考核挂钩的制度,同时,医院的行政管理部门也制订了有效的合理用药措施。通过这样一系列的行政与技术干预,改变了我院过度依赖抗菌药物预防手术感染的状况,既减少了耐药菌的产生,又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临床药师对临床中监测到的药品使用数量异常波动的药品品种进行病例调查,分析用药原因,进行资料查询,论证用药是否合理。总之,病例调查,既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有效手段,也是监测药物使用合理性的有效证据。

通过临床药师工作的开展,协同医生和护士做好合理用药工作,使治疗方案更优化,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到最低,也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率[3]。

做为一名临床药师,工作首先不能脱离临床、脱离患者,应找准自己在临床中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依靠自己掌握的高科技技能、信息,以及奉献精神,在服务患者、探求科学过程中,开创临床药师的工作天地,既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药学服务,也为医院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在参与临床的活动中,以药物治疗为主线,逐步建立起以药物治疗为重点的临床思维方式[4],这为临床药师工作的开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3 体会

我国卫生部从2006年起开展临床药师培训试点工作,通过试点建立一批临床药师培训基地,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临床药师培养模式[5],而理想的临床药师工作,通过参加查房、会诊、体内药物浓度监测等,依据病因、病理生理学、药动学、药效学、病原学以及生化检验数据等,参与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并协助方案的执行、修改与评价[6]。笔者作为一名基层医院的临床药师,通过自己的摸索、总结及资料的阅读,虽然在很多方面还有不足,但是,学到了以前书本中没有学到的很多知识以及与人沟通的技巧,开拓了知识面,使学有所用,真正为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合理发挥自己的作用。临床药师的工作是一个朝阳型的事业,为了更好做到“以患者为中心”,我会付出更大的努力与热情。

摘要:自从“临床药师制度”开展以来,我院作为三线城市的三级综合医院,临床药师工作在处方点评、病例调查、参与临床查房、参与临床用药会诊以及编写《药讯》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本文就以上各方面的工作做了具体介绍,从中积累、总结经验,以便使临床药师能真正以“患者为中心”,指导临床有效、合理地使用药物,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临床药师,处方点评,病例调查,临床查房,用药会诊

参考文献

[1]王培欢.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继发真菌感染调查分析[J].中国药师,2010,13(3):441-442.

[2]Piccirillo N,De Matteis S,Laurentil,et al.Glutamine-enriched par-enteral nutrition after 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rn cell transplanta-tion;effects on immune reconstitution and mucositis[J].Haematologica,2003,88(2):192-200.

[3]李忠东,刘敏,张福成.临床药师开展合理用药咨询门诊的体会与意义[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9,9(5):329-332.

[4]刘立民,袁斌,蔡学菊.临床药师的临床思惟的培养与实践[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4):141-142.

[5]余自成,叶桦,蔡卫民,等.我国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建设的几点建议[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7,16(4):256-258.

上一篇:花开半夏优秀作文下一篇:新婚答谢宴的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