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施工风险评估

2024-09-09

水电施工风险评估(通用8篇)

1.水电施工风险评估 篇一

公路施工风险评估报告

一.工程概况

青岛至兰州国家高速公路雷家角(陕甘界)至西峰段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横线6”青岛至兰州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路段,该项目将把甘肃陇东和陕西延安连成一体,有利于发挥兰州、西安等省会城市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加强区域交流与合作以及促进各市区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由甘肃路桥第三公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建的雷家角(陕甘界)至西峰高速公路路面工程LXLM01合同段起点桩号为K1259+351.906,位于甘陕交界雷家角,即合水县太白镇,顺接在建陕西境壶口至雷家角(陕甘界)高速公路富县南至雷家角段高速公路终点,终点桩号为K1292+600,位于子午岭,路线全长33.3km。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行车速度为80km/h,整体式路基宽度24.5m,分离式路基宽度12.25m。本合同段总造价44136.1635万元,合同工期为18个月。

二.计划工期

计划开工日期2012年3月1日,计划竣工日期2013年8月20日.三.技术标准

本项目采用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行车速度为80km/h,整体式路基宽度24.5m,分离式路基宽度12.25m。主要技术指标如下表。

四.工程地质 4.1.地形、地貌

项目主要位于黄土高原区陇东黄土高原亚区,该亚区是我国黄土高原地貌特征表现最为典型的部分,也是黄土平均厚度最大的地区,黄土丘陵的相对高差一般为100~150m,少数超过200m,一般沟谷下切70~150m,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势大致从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类型根据成因可分为二个区:①黄土塬边、丘陵沟壑区;②残塬河谷、川台区。4.2.区域地质稳定性

本合同段地处子午岭东苗村河及葫芦河U型沟谷,地势铰开阔。路线位于河漫滩和Ⅰ级阶地上,沿线植被发育,山体稳定,山坡完整,无不良地质,无断层等地质构造。总体而言无不良地质,对本标段不构成大的危害。4.3.水文特征

经水质分析结果判定,河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项目 本合同段技术指标 LXLM1合同段路线全长

33.3km 公路等级 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

设计速度 80km/h 整体式路基宽度 24.5m 分离式路基宽度 12.25m 地下水:项目所在地下水的分布、埋藏与含水层的富水性受控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气候条件,按地下水贮存条件和含水层性质,本合同段地下水分为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4.4.气候

项目所在区属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陕北典型黄土高原中冻区,隧址区属于陇东黄土高原、丘陵半湿润温冷气候小区。四季分明,春季风多干旱,多寒潮;夏季热而短促,降水多;秋季降温迅速,潮湿多雨;冬季寒冷漫长,降水稀少。冬季多西北风,夏季多西南风。项目所在区年平均气温为9.3℃,历年绝对最高气温35.8℃,历年绝对最低气温-23℃,年平均降水量548.0毫米,多集中于7~9月,年积雪日数37.4,最大积雪深度20厘米,最大冻土深度91厘米,冻融期一般在本年11月初至次年4月初。五.施工条件 5.1.水、电及通讯条件

所在区域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中冻区,施工中水资源可采用沟谷中地表水或地下水,沟谷中地表水量较小,但地下水量较大,可满足施工要求。

工程用电与当地电力供应部门联系架设临时线路供电,附属施工也可自行发电。施工区域内有电话线路通达,并已有移动、联通手机信号覆盖施工区域。计算机用宽带接入互联网以满足业主要求、公司OA合约管理要求。

5.2.交通运输条件

该路段沿309国道方向修筑,故运输较为方便,可解决碎石运输困难的问题,其余原材料运输较为方便。但309国道由于维修养护不到位,路面坑槽和翻浆及为严重,路面通行状况十分差,给材料运输也带来了一定的约束,需要加大旧国道的养护和维修。

六、综合管理方针

遵守法规,预防为主,保障人身安全; 信守合同,筑造精品,确保顾客满意; 防治污染,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强化管理,持续改进,赢得社会信誉。

质量目标: 我方完全接受项目法人对施工质量的要求。

⒈分项工程一次检验合格率达到100%。⒉单位工程一次检验合格率达到100%。⒊争创省部级优质工程。

质量方针:科学管理 规范施工 精益求精 树立品牌

环境方针:节约能源 高效低耗 保护环境 健康舒适 安全方针: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 以人为本

七、项目风险

我LXLM01标项目经理部自2012年2月进场以来对项目路基、料源进行了全面的走访了解,以下几个方面容易对项目产生风险:

1、我标段施工路线长,施工点分散,施工便道引用原309国道,国道上行驶车辆较多、路况较差,且施工路段反复交叉,存在安全隐患。

2、由于我标段处于陕甘交界处,施工所用砂石材料来自于陕西铜川、水泥来源于陕西秦岭,运距较远、运费较高,且邻近施工标段较多、材料供应紧缺、沿线路况较差、运输困难较大,从而影响施工进度。

3、由于我标段所属路段路基还没有成型,不能提供连续工作面,影响我标段施工的连续性和整体的施工进度,且施工路段桥梁较多,从而增加了机械转场作业次数,造成质量控制难度加大,影响工期。

4、项目所在地夏季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548.0毫米,多集中于7~9月;冬季寒冷,冻融期较长,一般在本年11月初至次年4月初,施工连续性较差,施工质量难以控制,工期延误较长。

2.水电施工风险评估 篇二

有效辨识和控制地铁施工风险, 减小事故发生机率和负面影响, 已成为热点研究方向。国外从上世纪70年代便开始了对地下隧道工程风险评估的理论和特点进行研究, Kampmann (1998) 为哥本哈根地铁提出10种风险类型及40多种灾害及相应的风险减轻措施, 用Monte Carlo结合电子表格等方法构建风险模型[1];2004年, 国际隧道协会 (ITA) 撰写了隧道风险管理导则, 为隧道风险管理提供了一套参照标准和方法[2]。

国内地铁建设风险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 2003年起, 同济大学的黄宏伟教授开展了大量针对隧道及地下工程的风险管理研究, 并系统阐述了风险的定义、发生机理和国内外研究进展, 从风险管理的理念与视角将地铁工程从规划、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及运营的各个阶段进行整合分析。在风险识别方面, 周洁静 (2008) 根据施工风险的复杂性和多维特性提出了基于WBS-RBS和基于事故致因机理的两种风险评价模型[3];余宏亮博士 (2011) 研发了基于工程图纸的地铁车站施工安全风险自动识别系统 (SRIS) [4]。在风险评价方面, 除了运用较广泛的模糊综合评价法, CIM (概率分布叠加) 、熵权、贝叶斯函数、RBF神经网络等也被引入进行风险的估计和排序中[5,6,7]。

目前国内外对地铁车站施工风险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但考虑到地质的区域性和独特性, 有必要对厦门地铁建设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研究。本文依托厦门地铁一号线工程, 首先对各车站的建设特点、常见事故统计和原因进行分析。以正在建设的高崎站为例, 建立基坑施工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运用改进的模糊层次分析法构建三级模糊综合评判计算模型, 完成车站工程的整体评级, 可为今后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2 站点的建设特点与难点

轨道交通1号线整体呈南北走向, 起始自思明区镇海路, 终止于厦门北火车站, 线路长度为30.264km, 本岛15.0km, 岛外15.264km。其中地下线25.115km, 地面线2.354km, 高架线2.795km。共设置车站24座, 其中地下站23座, 跨海处有高架站1座 (图1) 。

2.1 建设特点

拟建线位为近南北向展布, 跨越构造剥蚀丘陵区, 残积台地区及第四纪松散堆积区三种地貌类型, 特殊岩土层包括人工填土、海积淤泥质土, 软塑状冲洪积黏土, 以及动水作用下具有易软化崩解、自稳性差的残积土和全、强风化岩层。

软土层分布集中在文灶站到高殿站之间, 部分站点地下还有风化球 (孤石) , 典型的“上软下硬”。液化砂土在岛内段主要存在于湖滨东路站至吕厝站之间, 该砂层基本处于车站基底以上。镇海路站、中山公园站以及从莲坂站至高殿站之间岩面比较高, 但均匀性差。岛外集美大道站地质比较复杂, 不良地质类型齐全。

岛内建筑物密集, 地下管线分布复杂, 施工场地狭窄, 若遇到软土广泛分布、岩面不是特别高、周边建筑较多且需要严格控制变形的情况, 围护结构多采用地下连续墙, 其余一般采用钻孔桩支护, 如果岩面较高, 钻孔桩还可能设计成吊脚桩。岛外除集美大道站具有不良地质情况外, 因场地较开阔, 建筑和管线分布稀疏, 施工条件比较好, 部分站点甚至采用放坡开挖。

2.2 建设难点

岛内站点周围环境极其复杂, 尤其中心城区交通压力大, 邻近建 (构) 筑物和生命线管线较多, 沿线还有重点风貌保护建筑、福厦铁路、机场及隧道等重要设施, 在施工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引起围岩松弛, 严重时会引起塌方等事故, 施工降水还会加剧土体的固结沉降, 容易导致邻近建筑物、地下管线等出现下沉、开裂, 甚至更严重的破坏。

地层表层主要为素填土、淤泥, 其中素填土成份复杂, 均匀性差, 结构松散, 自稳能力差;淤泥呈流塑状态, 强度低、压缩性高、易产生流变和触变, 施工中易出现变形。部分站点有较厚的洪积、海积饱和砂层, 其透水性强, 结构松散, 施工开挖中极易发生坍塌、涌水、涌砂等现象。花岗岩残积土, 全风化花岗岩遇水强度会急剧降低, 位于地下水位以下部分, 施工中可能会产生流泥等现象。部分残积土层中存在大块孤石, 可能给开挖施工造成无法预料的阻碍, 例如机具磨损、结构错位等[8]。

3 常见事故类型与原因

3.1 相近地区事故统计

常见的事故类型 (图2) 包括坍塌、水害、机械 (起重) 伤害、火灾、物体打击、爆炸、中毒、触电、高处坠落和其他伤害共10种[9]。本文对与厦门地理位置相邻或土岩层特性趋同的六个城市, 广州、深圳、东莞、福州、青岛、台湾, 近十年来共61起地铁事故进行统计 (表1) 。

注:其中有2起事故同时具有两种事故类型 (坍塌和突泥涌水同时出现) 。

坍塌是最常见的地铁施工事故, 除此之外物体打击、突泥涌水、起重伤害、高处坠落也是较频发的事故类型。特别对同样以花岗岩残积土层为主的深圳、东莞两地事故的调查中发现, 与水有关的致险因素占据60%, 例如连续多天降雨和瞬时大暴雨, 或水管老化破裂、抽水不当等都会使得地层浸水多, 花岗岩残积土层遇水软化, 强度急剧下降, 由此引发突泥涌水、坍塌等事故。

3.2 事故原因分析

地铁风险的大小和形成因素主要与自身特征、工程环境、技术水平和组织管理有关。

工程自身特征。包括开挖深度、施工工法、围护结构形式等。不同施工工法的施工难度、质量保证、对周围扰动大小都不一样, 例如明 (盖) 挖就比暗挖更为简单易行、工艺简单, 但带来较大的地层变位, 容易损害周围建 (构) 筑物。埋置或开挖深度越深, 相应的施工难度和施工风险就越大。

工程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与人为环境。自然环境包括地质、水文和气候, 不可控性较大。在气候方面较常见的是极端天气, 如连续暴雨或狂风, 可能直接吹垮现场临时结构或高耸机械设备, 间接影响则是降低周围土层的承载力和冲击围护结构。人为环境包括散布在地铁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地上建 (构) 筑物, 例如房屋、地下管线、桥梁等。对工程本身而言, 地下构筑物和管线的存在会限制施工空间;地铁施工在开挖或大规模降水中破坏了原有土体相对稳定和平衡的状态, 最终影响、管线、建 (构) 筑物安全。

技术水平带来的风险, 包括涉及技术的各个工种, 如勘察、设计、施工等在技术标准与规范、设计模型采用、安全系数的确定、工艺流程的制订与执行等出现偏差[10]。

组织管理方面的风险来自管理主体, 包括建设、勘察、设计、监测、监理、施工等参建单位, 各单位组织管理风险主要来自内部管理和外部执行两部分, 内部管理强调的是自身的组织管理流程, 人员配备、质保体系、以及是否有转包挂靠、肢解工程等行为;外部执行则是针对发生在施工现场的管理行为, 例如现场各方配合失误出现超挖、行车路线或材料堆放安排不当等。

4 高殿站风险评价

4.1 工程概况

高殿站是全线开挖深度最深的一个站 (超过25m) , 位于岛内石鼓山立交北侧交通繁忙的嘉禾路上, 总长度263.6m, 标准宽度24.3m。站位施工范围内不良地质类型相对较多, 包括软土 (零星) 、花岗岩残积岩土、风化孤石以及有害气体。由于岩面较高, 采用“围护桩+支撑+锚索锚杆”的围护结构设计, 标准断面采用直径1.2m、间距1.4m钻孔灌注桩+旋喷桩止水围护, 桩底进入中风化约2.5m、或微风化花岗岩约1m, 局部采用间距1.5m、直径22mm的岩石锚杆 (即吊脚桩形式) , 设置四道内支撑, 其中第一道和第三道为800*1000mm的混凝土支撑, 间距6m布置, 二、四道为规格D609, t=16mm钢支撑, 间隔3m布置。

4.2 风险指标建立

风险指标建立较常采用的是分解分析法、核查表法、流程图法和事故树分析法。本文引入WBS (工作结构分解) , 将整个半盖挖法车站按照工程分部进行分解, 把车站施工分为围护桩施工、止水帷幕施工、降水排水、土方开挖、支撑和锚索锚杆系统施工和主体结构施工6个分项, 对每个分项再逐级分解到单位工程, 找出各工序容易出现偏差或失效的状态, 并进行打分评价。按上述原则及案例建立三级评价体系 (表2) 。评价形式主要来自一线专家的问卷调查。

4.3 风险评价标准

本文中的评价包括重要性评价 (权重赋予) 和综合考虑发生概率、损失程度、可控性因素的风险性评价。风险接受准则表示在规定的时间内或项目某个阶段内可接受或管理的风险等级水平分级, 它直接决定了工程中各种风险需采取的管理控制措施, 为方便问卷填写和统计, 统一采用1—9标度值衡量。

注:在1—9的标度值中, 2、4、6、8表示折中值。

具体因素和风险估计, 即风险性评价是从由发生概率P、损失程度C和可控性T三方面考虑, 即

由表3估值可知, 最小值为1, 最大值为9。最终风险等级划分区域和接受准则如表4所示。

4.4 各因素权重的确定[11]

(1) 建立评判因素集

由上表可知一级指标有1个编号为F1;二级指标有6个, 编号分别为F11, F12, ……, F16;再细分三级指标有25个, 编号如F11={F111, F112, ……, F116}。

(2) 构造判断矩阵及权重计算

根据递阶层次结构所确定的上下层因素之间的隶属关系, 将下一层制约因素对上一层准则因素的重要程度 (即重要性) 的打分值转换成两两比较的标度, 即打分值表示为x, 差值为eij=xi-xj, 建立各层次因素的判断矩阵D=[dij]k*k。具体转换如表5所示。

以“结构主体施工”为例, 得到判断矩阵为D16=[dij]4*4, 见表6。

运用特征根法可计算出权重W= (W1, W2, …, Wn) ={0.42 0.10 0.06 0.42}

为检验决策者思维的一致性, 提高数据的可信程度, 引入一致性比率CR作为度量判断矩阵偏离一致性的指标[12], 即当CR≤0.1时, 矩阵具有满意一致性。本案例中计算出CR=0.028≤0.1, 结构主体施工各失效状态重要性排序可接受, 同理可确定评价体系中其他因素对上一级影响的权重。

4.5 模糊综合评判

当各个风险因素大部分难以用数学表达式精确定量描述时, 便只能借助问卷等形式获取有经验的专家知识, 用语言定性描述, 这也是模糊理论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一项应用。本文依据建立的三级评价指标体系, 运用模糊综合评判, 从三级风险源指标出发确定单因素风险级别隶属度, 再结合层次分析法得到的权重, 可依次得到上一级的风险级别判断结果[13]。

(1) 建立评价集

评价集V是对评判对象可能做出各种评判集合的总体, 表示为:

其中各元素Vj (j=1, 2, …, n) 在本文中代表各种可能的总评判结果, 如上文的1—9对事故发生概率、损失程度、可控性的量值估计或风险标度“低”“中”“较高”“高度”这四个区间。

(2) 单因素模糊评判

首先单独对某指标进行评判, 并通过统计专家打分的频率确定该对象对评价集元素的隶属程度γij, 例如有12位专家中有四位专家对第i个失效状态风险级别的评语是“j”, 则γij=1/3。

以“主体结构施工”为例, 该因素集中共有4个因素需要做出“低”“中”“高”“较高”四种评价之一, 将各单因素评判集的隶属度排列成行, 可构成模糊关系矩阵R。

(3) 模糊综合评判

对于上一级指标而言, 如果下属每个指标的重要程度都一样, 则可用每列元素之和来反映所有指标的综合影响。但是需要考虑相应的权重因素Wi (i=1, 2, …m) , 则可通过下式进行模糊综合评判。

由此可得到F16阶段的风险评价隶属度, 即落在“中级”是0.547, “较高”级别是0.398, “高度”级别是0.055。该结果可以用隶属度分布柱状图表示 (图4) , 也可以, 取bj为权数, 采用所属评价集元素的代表值Vj进行加权平均法即来最终确定评判对象的具体结果, 例如由表4可知, 取各级别的区域中值作为代表值, 则F16的综合评判值为2*0+4*0.547+6*0.398+8*0.055=5.02, 落在“较高”级别。同理可得到其他二级指标风险的综合评价值 (图5) , 根据各二级指标对应的权重级和计算出的风险评价值, 可以得到一级指标, 即高殿站施工风险综合评价值 (表7) 。

从图5可以看出, 判断为“较高”风险的施工阶段为止水帷幕施工、降水排水和主体结构施工, 必须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例如高度重视和加强监测, 这与厦门独特的遇水软化的花岗岩残积土地质特性环境相符;其他阶段均属于中等风险, 需要采取一些控制措施, 例如常规的受力、变形监测等。整体车站施工风险评级属于中上水平, 需要加强各个环节的管理与技术手段运用。

5 结论

本文以高殿站为例, 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到各层次指标对上一级指标的权重值, 运用模糊评价法得到各工序、各施工阶段以及整体自身风险的风险隶属度和评级。其中止水帷幕阶段、降水排水阶段、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属于风险较高等级, 体现了花岗岩残积土较厚的地质条件下应该注重加强对水的监测、阻断和疏排措施。其他施工阶段属于中等偏上级别, 整个工程自身风险评级属于中级, 需要采取一定的管理和技术控制措施。本文的风险评估方法可用于其他站点的分析, 也可供其他地铁工程的施工风险评估参考。

摘要:地铁具有建设周期长、施工难度大、工程环境复杂、事故易发等特点, 近些年, 地铁施工风险管理受到重视, 也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果。本文首先对厦门地铁车站的建设特点进行总结, 并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和形成原因进行统计分析。以正在施工的高殿站点为例, 通过WBS逐级分解得到的主要工序的失效状态, 建立了风险识别指标体系, 再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原理建立三级模糊综合评判计算模型, 并对该车站基坑施工风险进行评估, 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合理有效, 可为工程分级控制提供参考。

3.水电施工风险评估 篇三

【关键词】基坑;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措施

1.基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的辨识与评价

对于基坑工程的施工建设而言,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是施工过程中应当首先考虑的问题,进而才是工程的质量问题。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对危险源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控制危险因素,进而为施工作业提供安全的施工环境。通常情况下,在对工程危险源进行辨识的过程中所利用到的主要方法和手段包括基本分析法、工作安全分析法以及安全检查法等。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五大伤害”和人为的违规操作是主要的危险来源,此类因素是造成施工现场发生安全事故和人员伤亡的重要原因。为此,要想对工程施工现场危险源进行有效管理就必须从多方面共同入手,首先应当建立起一个具有专业技术和安全管理经验的风险评价小组,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各区域及相关施工人员的行为规范进行指导;其次,还要由该小组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依照危险源的不同以及其对应的后果进行划分,做到有针对性、有重点的管理和控制。此外,我们还要对影响到基坑工程施工安全的各项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作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2.影响基坑工程施工安全的主要风险因素

2.1支护结构设计参数不准确

当前在深基坑支护方面采用的计算公式,大多以库朗和朗肯公式为主,这种计算公式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在深基坑支护施工方面发挥出了重要的现实影响。但相应的,这种计算公式也存在着自身的弊端,仅对简单结构和深度不足的工程基坑有效,而对于那些条件相对复杂的深基坑而言则很难进行有效地计算。在这样的环境下,如果采用这两种计算公式进行高复杂性的计算将很有可能造成内摩擦角度过大,黏聚力改变的实际问题,对于基坑工程的施工来说,将会产生很多不安全的隐患,对其他的岩土施工而言,也会造成相应的不良影响。

2.2空间效应不完善

大量的实践经验证明,深基坑坑内位移存在着“两边小,中间大”的特点,这使得长边的深基坑边坡很容易失稳,进而造成空间问题的出现。为了能够切实避免这种问题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保证深基坑施工的应有质量和成效,我们应当严格遵循平面设计应变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对支护结构进行相应的调节和改善,进而使开挖的空间能够达到相应标准。

2.3深基坑取样不完整

与此同时,针对于深基坑取样不完整的问题来说,我们应当在深基坑区域内部开挖的时候,全面考虑国家开挖指标等相关要素,进行钻探取样,进而最大限度上减少勘察工作量,減少不必要的成本费用。

2.4施工管理问题

对于基坑的安全风险评价管理来说,由于施工管理阶段涉及到的方面比较广泛,因此在施工管理中将会面临更多的安全问题,对于基坑工程的整体风险管理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从当前的施工管理阶段上来看,在施工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严重影响到了工程的安全评估。部分企业为了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工程任务,大多会抓紧完成预定的任务,将工程的施工重点投放在经济效益上而非工程的质量上,对于我国工程建设造成了重要的不良影响。这种不科学的施工管理理念也成为了影响到基坑工程建设水平提升的重要掣肘。而很多工程中对于应当进行重点安全防范的内容缺少足够的资源投入力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工程建设的安全系数。

3.基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的预防措施

3.1提高深基坑支护的技术

为了切实提升我国基坑工程的建设质量和水平,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进步,减少基坑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我们就要从多方面共同做起。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我国在基坑项目的设计结构和框架都有了很大的技术提升,国外已经有了统一的深基坑支护的技术方案,这不仅可以提高基坑工程的施工安全质量,更能够通过相应的形式来达到简化施工难度的目的,促进工程的正常施工。从技术上的角度上来看,我国也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为我国整体基坑工程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施工安全问题的控制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2提高变形观测的技术

随着我国建设行业的不断发展,基坑工程的作用也将会得到相应凸显,为了切实应用好基坑工程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我们就要重视起深基坑支护工作中的观测技术。从当前的发展情况上来看,应用较为广泛的观测技术主要有周边建筑变形观测法,地下管线变形观测法和边坡变形观测法。但是在技术的具体应用和选择上我们还要更多的考虑到工程的实际建设情况与环境,选择最为有效地技术手段。为了更加准确的确定所获得数据,施工的观测人员要严格的使用规定的软件和硬件,对环境进行测量,一旦出现问题应当予以及时分析和解决,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在保证安全施工的基础上促进工程进度的按时进行。

3.3改进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和管理

对于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来讲,技术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程的建设成果和安全系数,左右着工程的最终质量。为此,我们应当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改进和完善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手段,在理念上予以创新思考。大量的实践结果证明,管理人员自身的行为和素质往往直接影响到事故的发生几率,决定着工程的质量和进度。为此,我们还应当在未来的施工建设中注重对人员素质的培养和提升,通过施工技术的管理来提升深基坑工程的施工质量与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李俊松.基于影响分区的大型基坑近接建筑物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

[2]刘小勇,沈立,孙明义.桥梁工程规划设计阶段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的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08:79-83.

4.水电施工风险评估 篇四

隧道工程作为极其复杂且又具有系统性的一项工程,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及诸多安全风险。本文就依据隧道工程施工中的一般风险评估流程,以沈海复线A7项目部赐敢岩隧道工程为例,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及信心指数法,对其在施工期的风险进行评估。

【关键词】隧道工程;施工风险;风险评估

隧道工程就一定程度上较之于其他工程施工来说,极具复杂性、隐蔽性等特点,且投资风险大,不论是在设计、施工还是在决策方面,都会遇到诸多困难。通过风险评估,便可对在任何一个环节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进行分析,把不可预见的风险因素转变为定量指标,以此来帮助相关部门做出正确决策,减少受到风险因素的影响。

1赐敢岩隧道工程实例

赐敢岩隧道为单向行车单洞双车道分离式隧道,分离式隧道,净高5m,净宽10.25m,行车道宽2×3.75m。出口端左线隧道里程ZK51+824~ZK57+539,长5715m;右线隧道里程YK51+877~K57+546,长5670m。隧道平面线形为;左洞平曲线半径为:∞/2800∞/1000,纵坡-1.62%,右洞平曲线半径∞/2800∞/1000,纵坡-1.72%。设计行车时速80km/h;设计建筑限界:净高5.0m,净宽10.25m;衬砌结构为“复合式”。

2关于赐敢岩隧道施工风险的评估

2.1风险辨识

也就是对阶段所有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并将重点放在那些会对目标参数产生较严重影响的风险因素上。结合施工工序、所处地形地貌以及工程地质等几个重要的方面进行综合考量。

2.2主要风险因素的分析

2.2.1超前地质预报经地表测绘、钻孔揭露、物探大地电磁(EH4)成果揭露:场区主要发育9条断层构造带,隧道轴线相交,(其中进口段5条断层构造带)对隧道的围岩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由于我国山区分布较为广泛,且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地质灾害频发,也由此,地质超前预报更是隧道施工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技术。但是,超前地质预报却也存在着不准确预报的风险。

2.2.2施工工序隧道场址区未见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区、熔岩等其他不良地质作用,隧址区现状整体较稳定,适宜隧道建设。洞身围岩级别以Ⅱ~Ⅲ级为主;隧道出口段及断层构造带和节理密集带内围岩级别为Ⅴ~Ⅳ级。洞口加强段和浅埋偏压V级围岩段采用CD法开挖。

2.2.3二次衬砌在隧道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就隧道边墙与拱部的二次衬砌浇筑来说,应采用移动式液压模板台车和泵送混凝土整体浇筑,以保证二次衬砌的密实,每模衬砌混凝土应连续浇筑,一次完成。二次衬砌施作时必须先浇筑仰拱和矮边墙,然后立模进行拱部混凝土浇筑,矮边墙与拱墙模筑混凝土间的纵向施工缝宜位于电缆沟盖板以下。就实际施工方面来看,进行二次衬砌施工的风险主要包括:未能一次性连续完成浇筑;未能在应留注孔浆的拱部进行预留,导致无法在二次衬砌后进行重填注浆;拆模时二次衬砌强度未能与设计强度的100%相符等等。

2.2.4防排水铺设衬砌背后的塑料防水板前,应在防水板内侧(靠近围岩侧)先铺设300g/m2无纺布,无纺布用暗钉圈固定在喷层上;防水卷材的铺挂应采用热风双焊缝无钉铺挂工艺,防水卷材搭接长度应不小于10cm并应保证接缝质量,防水板的搭接质量应采用气压测试进行抽检:两条焊缝间生成2.5巴的气压,在15min内,气压下降值应小于0.25巴;隧道沉降缝和施工缝设置橡胶止水带,纵向施工缝采用单液型遇水膨胀密闭胶;所有排水管路交叉部分,原则上均应采用市售成品;而在此施工中,主要存在如下几点风险:材料以及工法选择的不当、搭接质量不合格等等。

2.2.5施工对环境的影响通常来说在隧道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会不免涉及到有大量弃渣的外运,这也就会造成如下几点主要影响:将弃渣运往处置地的过程中,会对城市路面造成污染,同时由于风的作用,扬起干、细颗粒物,还会对城市大气造成污染。

5.基坑工程施工的风险评估研究论文 篇五

(1)基坑的滑坡、坍塌。主要原因有:地下水丰富、雨季未及时排水或未采用深基坑降排水;未采用基坑支护措施或基坑支护不当;开挖未避开危险区、基坑周边堆放大宗材料使坑壁承受荷载过大。

(2)施工组织不当。主要包括:基坑周边未按安全生产要求设置护栏;基坑内未设置安全坡道;施工人员未按要求进行佩戴安全帽;施工人员未按要求在基坑周边随意行走、停留;场地布局混乱、工具杂乱堆放等。4.2清江大桥3#基坑施工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体系评分经过专家论证,清江大桥3#承台基坑施工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体系X1--X6评分分值依次为:2、1、5、2、1、1,总评估分值为12。根据表4-2事故风险等级的划分,清江大桥3#承台基坑风险等级为二级,属于高度风险,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防范,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5结语

基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是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对于安全风险的评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但还有很多不足:

(1)评价指标的体系还不够全面,建立全面科学的指标体系,是后续研究的内容。

(2)本文未对评价指标体系的效度和评价结果的信度进行验证。在面对已经发生的事故面前,我们可以去分析去调查,但当有一些未知的风险发生时,我们要做的是对风险的防范。

(3)本文对基坑工程风险识别的方法介绍的比较单一,在对基坑工程施工风险度量的过程中,要合理运用多种方法就行评估,应结合两种及两种以上种方法得出的结果综合考量,确保把在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人们带来的风险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刘瑢.基于风险管理的深基坑工程施工预警系统研究[D].东南大学,.

6.水电施工风险评估 篇六

建筑工程项目由于投资大,工期长,技术要求高,在建设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各样的不确定因素的干扰。因此,工程建设参与各方均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各种风险,如果不加防范,很可能会影响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使工程项目的投资、进度、质量和安全目标不能顺利实现,甚至酿成严重后果。为此,就需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风险管理。我觉得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指导思想

风险评估是从施工源头查清风险因素,合理确定风险等级,放弃或修改残留风险高的工程方案,提出风险处理和监控措施,进行系统的风险管理,提高风险的管理水平,保障安全、保护环境、保证工期、控制投资、提高效益。以健全完善安全监控工作体系为载体,积极构筑“群防、群控、群治”的安全生产网络,有效预防各类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发生。

要将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试行工作运用于目前正在开展的全省公路水运工程“平安工地”建设、以预防坍塌事故为主的工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两项活动中,按照风险等级实行差别化管理,将有限的精力、财力投入到更加需要的地方,减少或降低突出的安全风险,探寻更加有效的工作方法和措施。根据评估结果编制操作性、有效性较强的施工安全专项方案,从而全面提高**项目安全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为实现本工程安全生产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推行本标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运行,成立**标“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三、工作目标

评估对象为**标段施工区域内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安全、交通、环境、工期、投资及第三方等各方面风险。开展定性或定量的施工安全风险估测,能够增强安全风险意识,改进施工措施,规范预案预警预控管理,有效降低施工风险,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

通过对生产(工作)场所、作业岗位的危险源(点)、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因素进行自下而上的排查、辨识、评价分级、建档立卡,建立监督控制体系,强化群众性劳动保护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通过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并针对各项风险(事件)拟定初步处理方案,为“监控法”有效实施、可靠运转提供了保证,以将各类风险降到可能接受的水平。

四、风险评估实施方法

根据规定,新开工项目跨线桥、跨径大于100米的桥梁,或采用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施工工艺复杂及特殊桥梁工程,都要及时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本标段**桥是安全风险评估的重点区域。

(一)按照辩识、分析、估测、控制、报告程序进行专项风险评估,采用专家调查法和指标体系法确定风险等级,重大风险源及时汇总上报行业主管部门。

(二)对本项目进行总体风险评估,根据工程项目的地质环境条件、建设规模、结构特点等孕险环境与致险因子,估测工程施工期间的整体安全风险大小,确定其静态条件下的安全风险等级;对**桥专项风险评估,根据其作业风险特点以及类似工程事故情况,进行风险源普查,并针对其中的重大风险源进行量化估测,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三)评估步骤:

1、制定评估计划、选择评估方法、开展风险分析、进行风险估测、确定风险等级、提出措施建议、编制评估报告等方面。

2、开展总体风险评估。根据类似结构工程安全事故情况,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初步分析本项目孕险环境与致险因子,估测施工中发生重大事故的可能性,确定项目总体风险等级。

3、对**桥进行专项风险评估。通过对施工作业活动(施工区段)中的风险源普查,在分析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基础上,确定重大风险源和一般风险源。

4、确定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接受准则的相关规定,对专项风险等级在Ⅲ级(高度风险)及以上的施工作业活动(施工区段),明确重大风险源的监测、控制、预警措施以及应急预案。

5、对风险评估工作形成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应反映风险评估过程的主要工作。报告内容应包括评估依据、工程概况、评估方法、评估步骤、评估内容、评估结论及对策建议等。评估结论应当明确风险等级、可能发生事故的关键部位、区域或节点、事故可能性等级、规避或者降低风险的建议措施等内容。

五、施工安全风险监控管理

(一)提高认识,明确职责,加强制度建设,构建长效机制,高度重视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工作。

1、完善安全生产各项管理制度,推广和应用安全监控机制,促进生产长治久安。

2、定期召开安全例会,分析安全形势,查找安全生产隐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坚持长抓不懈。

(二)根据项目施工施工内容在下列场所确定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并设置标牌。

1、有爆炸、易燃、易发生火灾危险的场所;

2、有触电伤害危险的场所;

3、有中毒和窒息危险的场所;

4、有人员高空坠落危险的场所;

5、有机具、物件挂、绞、碾、碰、挤、压、切、撞、割刺危险的场所;

6、有灼烫、透水、淹溺、坍塌等危险的场所;

7、有落物、崩块伤人危险的场所;

8、粉尘超标和环境污染的场所;

9、存在噪音、低温、高温、振动、辐射、生物毒性危害危险的场所;

10、因雨、雪、风等自然因素和其他容易致人伤害、发生事故频率较高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场所。

(三)按下列标准划分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监控等级。

1、A级(红色监控区域):易发生群死群伤,造成重大财产损失,或可能发生重大职业危害事故,对单位造成重大影响。

2、B级(橙色监控区域):易发生多人伤害,财产损失较大,或可能发生较大职业危害事故,对单位造成较大影响。

3、C级(黄色监控区域):发生事故的概率较小,伤害程度较轻,财产损失较小,或可能发生一般职业危害事故,对单位造成一般影响。

(四)对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进行排查,风险评估,分级建档监控。

1、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依靠职工群众,组织人员,深入生产现场,分析排查。

2、组织有分管领导、安全技术人员和职工参加的评估小组,对排查的问题进行评估,确认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并根据上述监控等级划分依据,确认其监控等级。任何级别的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均要先行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3、根据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监控级别,分级登记建档。对事故和职业危害危险源(点)实行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节点、全过程、全方位的实时和动态监控,不留死角和盲区。

4、通过评估,列入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的监控点统一设置分色标志牌,标明监控点名称、危险等级、易发生事故的种类、预防措施、控制要求、紧急处理预案、责任人、检查周期等,组织职工群众定期进行检查。

5、建立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动态管理机制。重点是: ①建立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点实时监控制度。对已经被监控的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点按照要求进行监控。因出现意外情况导致危险程度升高或通过采取技术、工艺等措施整改后,其危险性消除、降低,要及时进行风险评估,更新监控内容或进行动态清零。因单位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新产生的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要进行排查风险评估,确认监控等级。对生产作业过程中移动危险源点,要采取跟踪监控,使监控点处于可控状态。

②建立事故预警制度。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和职业危害,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组织职工现场演练,熟悉应急救援预案要求、内容和方法。

③建立职工教育更新制度。单位要对职工加强监控点管理、日常安全教育和现场安全教育,并对录用新人员,贯彻新法规,调换新工种,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情况,及时进行职工安全知识更新教育。

④建立奖励制度。对职工在监控过程中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和避免事故发生的,给予一定奖励。

6、建立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持续改进机制。重点是: ①建立全员排查制度。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发动职工对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进行排查,凡是能整改的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及时进行整改。凡因工艺、技术等原因难以整改的,实行评估确认,分级分色预警控制,项目部明确专人每日对施工部位的安全生产进行巡查,做好记录。机安科将安全监控工作体系纳入日常工作范围,每日对施工部位的生产岗位进行巡查,做好记录。

②建立持续改进制度。对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点经常检查,形成排查、评估、确认、挂牌、检查、整改、效果评价持续改进的螺旋式循环。

③建立创新提升制度。积极吸收安全生产新理念、新规范、新的技术手段、新的管理方法,不断丰富和完善监控工作方法,提升监控法的应用实效。

7、建立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系统评价机制。

①职工评价。单位要组织职工对生产作业现场设备、环境、人的行为和现场管理进行评价。评价的方法主要采取“作业班组每日评价,生产队每周评价,生产经营部每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岗位监控点控制情况进行评估。

②技术评价。单位要组织本单位的技术人员对安全生产情况进行评价,或聘请中介机构、安全专家进行评价。

③监管评价。各行业部门对行管单位的安全生产的运行状况、安全监控工作体系开展情况、事故发生情况等进行评价。

(五)所有施工场所要设置“三图五卡”。“三图”是安全监控工作体系流程图、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组织网络图、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示意图,并公布在醒目处。“五卡”是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卡、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评价卡、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整改卡、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应急救援处理卡、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职工权利义务告知卡。并符合下列要求:

1、重点监控岗位有监控牌(卡);

2、作业现场安全警示标志齐全醒目;

3、职工劳动防护用品穿戴正确;

4、各种设备设施的安全防护装置和消防、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的配置齐全完好;

5、岗位操作规程和有关制度齐全;

6、岗位安全台帐记录完整。

(六)职工权利和义务

1、职工拥有下列安全生产保障权利:

①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并有权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

②有权获得符合国家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

③有对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检举、控告的权利。④有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的权利。⑤有采取紧急避险措施的权利。⑥在发生安全事故后,有获得及时抢救和医疗救治并获得工伤保险赔付的权利等。

⑦有获得安全生产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权利。

2、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应承担下列义务:

① 在作业过程中必须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

②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知本岗位安全监控要求。

③必须对本岗位进行安全检查评价,做好记录,发现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的,要及时消除,不能及时消除的要采取必要措施并向上级领导汇报,并做好记录。

④正确使用和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3、根据实际需要配备必要的职业危害检测设备,明确专人定期对存在噪音、有毒有害、粉尘超标和环境污染等场所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告知所在岗位职工。

4、定期对职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并建立职工健康档案。

5、单位要按规定为职工发放劳动防护用品,并登记造册。

(七)工作奖惩

项目部定期对各部门、各生产队的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将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建立目标考核制度与奖罚制度。对推行安全监控工作体系成绩突出的,在监控过程中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和避免事故发生的给予奖励;对推行不力导致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予以经济严惩。

六、风险事件的技术对策 根据项目工程特点,本工程主要包含路基土方施工及桥梁结构施工。具有高度风险的工程项目有**桥的施工;具有一般风险事件的工程项目有路基土方施工、中小桥及结构物施工。针对不同的风险事件,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采取技术对策减少或消除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高空作业

1、存在的危害因素及场所

场所:小型结构施工、桥梁上部施工,搅拌机安装与拆卸、箱梁预制、箱梁现浇、门式起重安装与拆卸、桥式起重机拼装与拆卸、设备检修、箱梁架设、测量与检验等作业区域。

危害因素:无专项施工方案,无证操作作业,违章操作,施工平台架设不规范,脚手架、支撑不牢靠,无专业人员指挥,未设置临边安全防护设施,临边安全防护设施的设置不符合安全规范要求,施工人员未配备个人安全防护用品,施工人员配备个人安全防护用品不正确,未制定有效防范措施,落实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未设置安全警示警告标识,施工材料或施工器具摆放不安全,恶劣的天气状况等。

2、可能发生的事故

可能发生高空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

3、控制措施:

①编制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并按照规定程序经相关人员和部门审核、审批后实施。

②进行安全施工技术交底和危险源告知。

③加强特殊岗位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严禁无证上岗及无证操作作业。

④制定各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加强操作技能培训和三级安全教育,加强检查和监督。

⑤按照规范要求架设施工平台、脚手架。注重支架材料的检验及基础的处理和排水系统的完善。注重作业平台垫板的铺实、铺满,杜绝摆头板出现。落实现场专业工程师进行检查和巡查。在施工区域设置安全警示警告标识,竖置危险源告示牌和防范措施牌,公示相关责任人。

⑥特殊、危险工序安排、落实专业人员统一指挥。⑦设置临边安全防护设施。临边安全防护设施的设置严格按照安全规范要求进行搭设,悬挂有效的防坠安全网。

⑧为施工人员配备个人安全防护用品。使用前进行必要的安全性能检查。教育施工人员正确配戴安全防护用品。制定有效防范措施,落实专人负责安全防范措施的实施。配备必要的安全防范设备和设施。

⑨加强施工材料或施工器具的合理布置和摆放。特别要对易滑动、滚动的器具和物品加强管理,科学、合理堆放。同时,采取必要的防滑、防滚措施。⑩严禁在6级或6级以上大风天气里施工作业。密切关注气象预备,及时通报恶劣的气候状况,及时实施防范措施。

(二)、现场临时用电

1、存在危害因素及场所

施工现场:没有漏电保护器,配电箱没上锁,无防雨措施,电缆线过水有接头,电缆线老化开裂,电缆线接头外露,电线乱拉、破坏、磨损,电工无证操作,未落实责任人等。

配电柜: 漏电保护器失灵,保护用空气开关及熔件不配套、线路烧坏,保护接地不规范,绝缘防护用品老化,安放位置不当等。

生活用电:(办公、宿舍、食堂)没有漏电保护器,配电箱没上锁,无防雨措施,未落实责任人等。

发电机:人员操作不当,没有可靠接地保护,无证操作,未按操作规程操作,排气管靠近可燃物,配电盘仪表失灵,油料可燃物混放在发电机旁,无散热装置,无防雨设施等。

照明用电:照明线路过载,电源线老化破皮,电源线短路等。高压线路:机械高处接触等。

配电房:未配置绝缘垫、绝缘棒,未使用绝缘设备操作,未配备安全防护用品,电工违规操作,无证人员操作,配电房房门没上锁等。

2、可能导致事故

可能会导致以下事故的发生:电击、火灾、机械伤害。

3、控制措施

①完善临时用电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审核、审批手续。②严格按照批准后的用电方案进行配电、架设、施工,并进行安全技术交底。③按照设计要求,选择、购买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规范的电器产品、电器开关。

④现场专业电工要对电器产品、电器开关进行检查、验收。⑤制定电工安全操作规程,严格遵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接电接线、电路电器检查及维修等作业。施工现场电源箱要设专人管理,电源箱内回路、元器件要有明显标志,对漏电保护器器、闸刀、熔丝等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严防触电事故发生。

⑥明确各段落或按施工区域落实责任人。定期检查,电工要每天巡查并做好检查、维修的记录工作。

⑦电工必须由安全监管部门认可的机构进行安全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持有效操作证,方准独立操作。严禁无证操作。对各类施工机具进行定期检查 ,并做好记录,各类机具、工具在租赁时和使用前都必须进行全面的检查、确认,不符合要求的严禁使用。

⑧采取张贴宣传图册、演练等形式宣传触电急救常识和电器灭火常识。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准备。

⑨机械、设备、人员、物资、器具与外电线路必须满足国家强制性要求的安全距离。达不到安全距离要求,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增设屏障、遮栏、围栏或保护网,并悬挂醒目的警告标志牌。

⑩电缆电线应采用埋地或架空铺设,严禁沿地面明设,并应避免机械损伤和介质腐蚀。所有开关箱门应配锁,专人负责,开关箱应标明用途所控设备。配箱、开关箱每月检查维修一次,必须由专业电工进行。电工必须按规定穿戴好防护用品和使用绝缘工具。

(三)、支架、脚手架

1、存在的危害因素及场所

场所:桥梁下部、盖梁、小型结构物、现浇箱梁等施工区域。

危害因素:施工架设设计、验算、方案不科学、不合理,基础未按规范要求处理到位,未按设计方案及操作规程进行架设、拆除,支架、脚手架架设材料未经过检验、验收,各连接件紧固不牢靠,安全防护设施未设置或设置不规范,安全防护用品未配备或配备不正确,特种岗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施工器具、材料摆放不安全,吊装设备和器具的故障、损坏等。

2、可能发生的事故

可能发生坍塌、坠落、物体打击、起重伤害事故。

3、控制措施:

①对支架、脚手架的架设进行设计、验算,并按规定要求经相关部门及人员审核、审批。

②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监控。编制支架、脚手架安全操作规程,架设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施工技术交底。

③对支架、脚手架材料进场进行监控。落实现场专业工程师对进场的架设用材料进行检验、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④对支架、脚手架架设过程进行监控。加强检查力度,及时制止违规范操作,监督检查架设作业中各技术参数达到规范要求。

⑤对施工用机械设备、器具、材料进行监控。加强安全教育,加强检查,及时维修。

⑥合理有序地布置施工器具,稳妥安全地摆放施工材料。

⑦对防护设施的设置、维护进行监控。加强临边防护、上下梯道跑板及防滑设施、安全网的设置、维护和检查。

⑧对起重设备的使用、保养、维修进行监控。落实专人定期检查起吊机械的安全装置,及时维修,专人指挥起吊作业。

(四)、起重吊装

1、存在的危害因素及场所

场所:桩基施工下钢筋笼,桥梁下部立柱立模、拆模施工,盖梁施工,小型结构物施工,现浇箱梁预压,预制梁场立模、拆模、起梁、运梁、架梁作业、搅拌站设备吊装、拆卸作业,施工材料卸货等区域。

危害因素:未编制专项施工安全方案或未验算、审核,未按施工方案进行作业施工,无证操作起重吊装设备,违反起重操作规程操作起吊设备,吊装现场无专人指挥,指挥失误,起重吊装设备故障,起重吊装设备未安装安全保护装置,安全保护装置失效、损坏,吊钩、钢索缺陷,轨道间距不对或轨道不平顺,基础未处理或处理不到位,施工人员未佩戴安全防护用品等。

2、可能发生的事故

可能发生机械伤害、坠落、物体打击、起重伤害事故。

3、控制措施:

①对起重、吊装作业进行方案编制、验算,并按规定要求经相关部门及人员审核、审批。

②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监控。编制移动起重设备、门式起重设备、桥式起重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作业前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操作教育、技能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

③对起重设备进场进行监控。落实专业工程师配合相关质检部门对进场的移动、门式、桥式起重设备进行检验、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④对起重设备作业过程进行监控。加强检查力度,及时制止违规操作,监督检查起重作业中各环节是否达到规范要求。

⑤对起重、吊装用机械设备、器具、材料进行监控。加强安全教育,加强检查,及时维修。

⑥加强安全教育,配备必要的个人安全防护用品,并督促正确使用。

⑦对设备的安全防护设施的设置、维护进行监控。加强制动、限位、警示、缓冲、夹轨器、风缆、地锚等设施的安全性能检查和故障维修。

⑧加强对起重设备的使用、保养、维修进行监控。落实专人定期检查起吊机械的安全装置,及时维修,专人指挥起吊作业。完善设备使用台帐的登记和记录。

⑨执行安全施工技术交底和危险告知,完善安全技术交底等相关资料的签认手续。

⑩完善相关应急准备。落实各种恶劣气候下的防范责任人和防范措施,配备必要的防范设施和防范设备。

(五)、施工机械

1、存在的危害因素及场所

场所:土方施工、桥梁施工,小型结构物施工,混凝土搅拌作业等区域。危害因素:现场指挥不当或无专人指挥,无证操作、驾驶机械,违反机械操作规程操作,机械设备自身故障,机械设备安全装置未安装或失灵,多台机械设备同区域作业未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违规检查、维修,超载,未配戴安全防护用品等。

2、可能发生的事故

可能发生机械伤害、坠落、物体打击、坍塌、电击、火灾事故。

3、控制措施: ①对土方、基坑开挖作业进行方案编制,并按规定要求经相关部门及人员审核、审批。

②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监控。编制各机械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作业前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操作教育、技能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

③对机械设备进场进行监控。落实专业工程师配合相关质检部门对进场的机械设备进行检验、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④对机械设备作业过程进行监控。专人指挥机械施工作业。加强检查力度,及时制止违章指挥、违规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现象。

⑤加强安全教育,配备必要的个人安全防护用品,并督促正确使用。

⑥对机械设备的安全防护设施的设置、维护进行监控。加强制动、灯光、转向等设施的安全性能检查和故障维修。

⑦加强对机械设备的使用、保养、维修进行监控。落实专人定期检查机械的安全性能,定期保养,及时维修。严禁带病作业和不停电、停机进行维修。完善机械设备使用台帐。

⑧执行安全施工技术交底和危险告知,完善安全技术交底等相关资料的签认手续。

⑨完善相关应急准备。制定各类事故救援预案,落实配备救援物资和设备器材,明确应急职责。

(六)、车辆通行

1、存在的危害因素及场所

场所:土方施工、桥梁施工,施工材料运输,便道、村道等行驶区域。危害因素:无证驾驶,违章驾驶,超载、超限、超速驾驶,车辆机械故障,恶劣天气,不良路况条件,疲劳驾驶,行人、非机动车辆、其它车辆过失,警示标志未设置等。

2、可能发生的事故

可能发生交通伤亡、物体打击、火灾事故。

3、控制措施:

①定期检查、保养车辆,严禁带病出车。配备必要的灭火器材。完善车辆使用台帐和记录。

②严禁无证人员驾驶车辆。严禁酒后驾驶等违章行为。③科学、合理指挥和调度车辆的使用。严禁人货混装。④定期组织驾驶人员进行安全学习。

⑤对大件货物进行有效固定,对易漏、扬材料进行严密覆盖。⑥加强施工道路的维护、驾驶技能培训。⑦加强安全警告警示标牌的设置和管理。所有路口设置警告警示、限速标牌,控制施工车辆的行驶速度。

⑧主要、危险路口设置安全减速设施,控制、限制地方车辆和非机动车辆的行驶速度。

(七)、柴油罐

1、存在危害及场所

场所:油罐所在周围250平方米范围内。

危害因素:无灭火设备,无专人看管,无严禁烟火标示,无禁火警戒区域。2可能发生的事故 火灾,爆炸。

3、控制措施

①柴油罐设置醒目的“严禁烟火”安全警示牌,提示人们注意。②柴油罐确定了专人负责保管和发放柴油。③柴油罐附近存放了一定数量的消防器材。④定制了相应的柴油存放和管理制度。

⑤设置安全警戒区域,非工作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域。

(八)、基坑、取土坑、泥浆池

1、存在的危害因素及场所

场所:路基土方、桩基、小型结构物等施工区域。

危害因素:无详细地质勘察,无地下隐蔽勘察,边坡超载,放坡不足,基坑无支护或未按施工方案设置,基坑周围未设防护或防护不牢靠,深积水,抽水、循环泵用电线电器漏电。

2、可能发生的事故

可能发生坍塌、坠落、溺水、电击事故。

3、控制措施:

①施工前与相关部门积极沟通,掌握现场地质、地下隐蔽物的第一手资料。②科学合理设计施工方案,并严格对方案进行审查。

③施工前,严格执行安全技术交底制度。落实安全责任人。④加大巡查检查力度,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⑤设置安全警示警告标示,落实专人对其进行检查、维护。⑥使用合格的电器设备,落实专业电工接电接线、检查维修。

7.水利水电施工进度风险分析 篇七

关键词:水利水电,施工进度,风险辨识,风险评价,风险防范

1 风险与风险管理

从风险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样几层含义: (1) 风险的客观性, 也就是说风险是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可靠的预测理应能给出事情发生可能性的概率分布, 所以也就有了风险; (2) 风险带来的后果有损失和盈利两个方面。只有成功管理风险, 风险才有可能转变为盈利; (3) 风险的不确定性:指的是风险发生的机会是变化和不确定的, 是有大有小的; (4) 风险的可识别性, 正因为如此, 风险也就可以控制。按风险的控制程度的大小, 风险可以分为可转移的风险和不可避免的风险两类, 可转移的风险指的是通过预测并采取相关措施加以控制, 不可避免的风险是指无法弥补损失的风险。

风险管理有三个阶段:第一, 风险识别;第二, 风险评估;第三, 风险防范。水利水电进度风险估计的目的是为了辨识和管理施工中的薄弱环节, 确认水利水电工程网络计划进度的统计分布, 分析进度完成的风险值并提供给管理者, 提醒他们采取必要措施, 对管理者做出决策提供信息。水利水电施工进度风险具体与下列因素相关:技术风险、环境风险、安排施工组织的合理性、施工人员经验、资源的充分性以及整个企业的管理状况等。

2 水利水电施工进度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整个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础。它的过程是对所有的风险事件的结果和来源进行如实的调查, 对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估量。风险辨识通常有六个步骤: (1) 确认不确定性的客观存在; (2) 建立初步清单; (3) 确立风险事件并推测其结果; (4) 制定风险预测图; (5) 对风险进行分类; (6) 建立风险目录。风险辨识的主要方法有故障树分析法、专家调查法和幕景分析法。

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度风险识别是通过各种方法及途径, 尽最大可能全面地辨识出系统存在的风险因素, 然后找出风险的来源和造成的后果, 最终形成一份有价值的大型水利水电施工进度的风险清单。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度的风险包括了环境风险、资金风险、技术风险和项目行为主体产生的风险。

2.1 环境风险

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环境通常包括两大方面:项目所在地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由自然环境引起的风险包括没有预测到的恶劣的气候条件、复杂的地质条件以及周边的自然条件和现场条件引起来的风险。由社会环境引起的风险包括法律、政治和社会风险等。在社会风险中, 优惠政策风险是可以通过对法律和政策的研究, 通过协调和合作来解决。在这里笔者按照施工进度的特点, 主要对地质风险和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稍作探讨。

对水电工程隧洞开挖, 地质则是影响施工进度的最主要因素, 地质风险发生的原因通常有地质缺陷和诱发地震, 还有就是地质勘探取得的资料不准确, 也有可能是对自然因素的预测出了差错, 导致施工技术方案和安全支护方式都发生了变化, 造成冒顶或者洞内塌方等事件发生, 从而拖延了工程进度, 加大了工程风险。

影响地下洞室的因素有很多, 比如围岩的种类、洞室断面尺寸的大小、岩体结构、岩性、地应力条件等。一般如果地下洞室横断面的跨度越大, 那么它的稳定性也就越差。由此看来, 应选择相对比较稳定的岩基和断层裂隙发育程度比较小的位置布置地下洞室。因此地质构造是影响地下工程的围岩稳定性的一个主要因素, 它也给水电工程带来了一连串复杂的技术问题, 例如高边坡岩体稳定、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对以上问题加入估计不周或者技术处理措施不当, 将会给工程造成巨大的风险损失, 并且拖延工期和增大投资。

2.2 项目行为主体产生的风险

由项目行为主体产生的风险包括承包商产生的风险和项目管理者产生的风险两部分。

2.2.1 承包商产生的风险

(1) 工程管理:

由于承包商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缺失, 没有找到适合或者财务的项目经理和技术专家, 造成技术方案和管理上的失误。或者财务状况恶化, 导致无力支付工资和采购, 使工程不能如期完成。对于复杂的水利水电工程, 有多家分包公司参与, 关系网复杂, 总承包商不好协调。人际关系尤其是当地有背景的分包公司, 对工程施工进度有很大风险。

(2) 承包商履约不力:

由于市场竞争的压力, 一部分承包商为了中标早就采取低价投标, 中标以后又找各种理由要求追加价格, 否则就采取停工等方式来拖延工期。

2.2.2 项目管理者产生的风险

一方面, 业主希望能花少钱多办事, 还有些业主则不遵从客观规律, 对工程提出一些过分的要求, 使得施工进度不能保证;另一方面有些业主一心只想上项目, 对咨询公司完成的可行性研究常常附加各种倾向性要求, 从而加大了施工进度的风险。目前国内的大型水电建设都是由业主提供材料, 当地政府为了保护本地工业要求必须在当地采购, 结果造成供货不足, 进一步扩大了工程进度风险。

2.3 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主要包括设计风险和施工技术方面的风险。工程实施以前, 设计图纸没有及时到位或者设计出错, 轻则返工, 重则造成工程毁损。特别是如果设计师对基础的设计资料掌握不准确, 做出施工设计然而无法实施, 就会延误工期。施工技术方案作为施工组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指导施工顺利进行的强有力保证, 技术方案的可行性要经过多方论证, 而新技术的应用则对施工进度产生一定风险。

2.4 资金风险

水利水电工程有投资额巨大和建设周期长的特点, 企业只有筹到足够的资金才能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这将必然引起资金风险。因为资金短缺, 不能保证其他生产力要素的正常投入, 工程建设也就没法照常运行。目前, 企业主要通过发行债券、银行借款和融资租赁等方式筹资。各种筹资模式差异很大, 带来的效果也就不同。企业和水电站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 本着时间性、适度性、高效性和稳定性的特进行筹资。否则不能保证施工进度, 会给施工进度带来风险。

3 水利水电施工进度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是管理和风险辨识之间的纽带, 是决策的基础, 通过分析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的程度, 从而确定哪些风险是影响全局的关键因素, 哪些是次要因素。风险评价主要经过这几个步骤:采集数据、完成不确定性的模型、对风险影响进行评价。风险评价的主要方法有:层次分析法、决策树分析、蒙特卡罗模拟技术和灵敏度分析方法。

水利水电施工是在复杂的环境中进行, 是一个充满很多不确定性因素的过程。工程施工进度受规模和技术难度等风险因素的影响, 而且受资金和资源的制约, 往往导致工期的拖延和费用的超支, 也就降低了工程预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就要通过科学方法来量化随机现象, 并利用它来降低风险损失, 给最优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水利水电施工有管理过程复杂的特点, 故采用故障树分析方法对水利水电的施工进度风险进行分析是最合适的。

4 水利水电施工进度风险防范

风险防范通常有几种方法: (1) 风险规避:也就是平常说的中断风险源, 使风险不发生或者抑制其发展。这种手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拒绝承担风险, 采取这种手段就是做出一些牺牲, 但这些牺牲与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相比要小的多。二是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放弃已经承担的风险, 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就可能会一败涂地。 (2) 回避风险:这是一种消极的防范措施, 回避风险的同时, 利益也离你远去, 最好采用以外的其他手段。 (3) 损失控制:损失控制又包括预防损失、减少损失和损失控制。 (4) 分离风险:这指的是将风险单位隔离开来, 以免发生连锁反应, 这种处理方法可以讲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从而减少损失。

水利水电工程的特点是投资巨大、工期长、施工环境复杂、技术难度大和施工条件差, 施工过程也存在着很多未知的因素, 所以, 水利水电施工进度存在很大风险。对风险的防范、预防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条件, 这是一个复杂的管理难题和技术难题。科学管理是将风险损失降到最低的重要手段, 并且利用决策树法来进行风险防范。

我们在风险管理的具体工作中, 不能保守僵化, 要具备辨证思维。随着施工的开展, 相信本文对水利水电施工进度的风险控制有一定作用。但我们必须认识到矛盾是变化发展的,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会随着影响因素的变化而相互转化。所以我们要从实际出发, 合理配置资源, 灵活应对施工进度中的风险, 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雷胜强.国际工程风险管理与保险[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9

[2]孙锡衡, 王平, 杨洪章.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研究[J].系统工程应用研究, 2002 (1) .

[3]史定华, 王松瑞.故障树分析技术方法和理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4]郭波, 武小悦.系统可靠性分析[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0.

[5]左美云, 周彬实.项目管理与图解[M].北京:清华火学出版社, 2002.

8.分析水利水电施工进度计划的风险 篇八

关键词:水利水电;施工进度;计划风险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社会需求也越来越多,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是为了提高国家经济效益,促进人们生活改善而进行的。它的主要特点是工程程序复杂、施工时期长、投入资金多、技术难度大等等,因此在制定工程施工计划时需要对各种存在或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评估,以促进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一、关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风险论述

(一)水利水电工程中,影响工程进度的环境风险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师一项比较大的工程项目,所以涉及到的区域特别广,存在的风险也特别多。在环境方面,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都有所不同,所以无论是气候、水文或者现场都能对工程进度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在工程开始之前需要对施工地带进行细致的环境调查,运用各种方式和手段认清楚此地区的特殊性,然后在进度计划中最大限度的减少因环境而可能发生的风险。

(二)水利水电工程中,影响工程进度的技术风险

任何工程项目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持,现金的技术对工程质量和工程技术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现阶段,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市场竞争呈现越来越激烈的状态。为了达到低成本高收益,各企业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那么在过于关注效益的前提下就不能顺利的保证工程质量,对施工方案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不能清楚的进行认识,从而导致无法判断技术方案的可行性,最后导致工程施工方案存在一定的技术风险。

(三)资金风险

我国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投资资金来源于政府,但是政府不直接的承担施工工作,将会把工程具体外包给第三方公司。水利工程投资比较大,一些企业为了快速完成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没有考虑到资金的合理利用,有时还会出现铺张浪费的情况,所以对资金的使用不能进行周密的计划,这样在筹资方面就会存在一定的风险,若资金链断开,工程进度计划就会被打乱,存在很大的风险。

二、降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度计划风险的关键措施

(一)水利水电工程中对地基施工的严格要求

地基是建设各种工程项目必不可少的一项施工,它对整个施工起基础性作用。若水利水电工程地处雨相对复杂的地理位置,并且施工团队并没有完善的施工进度计划方案,若出现问题,很难进行补救,从而对整个水利工程产生影响。由此可见,地基对整个工程的重要作用,所以在对地基进行施工作业时,一定要对地形地势有充足的了解,并制定全面的方案和紧急事件预警机制[1]。

(二)水利水电工程中对水文特点的了解

一般大型的水利水电工程都会穿过河流、湖泊等多水的地区,因此必须对这些水文情况进行分析,把握特点。根绝水利水电施工的要求对当地河流进行截流,必要时还需要进行水下作业,对当地情况的特殊性进行分析,合理制定工程进度计划,减少存在的风险性。另外,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需要对工程的蓄水、泄水以及挡水等工作进行一一落实,在这方面涉及到水利水电的抗冲性和承压性,因此要对这些设备进行稳定性测试,按照相关的技术规范采取相当的措施将挡水能力进行提升[2]。

(四)水利水电工程中对质量的全面管理

水利水电工程需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升工程进度,同理,若工程质量的某一方面出现问题,则都会对工程进度产生影响。因此,施工队伍要在全面把握质量的前提下,来提升工程进度。只有坚持以质量为核心才能对工程结构和工程标准以及工程成本进行控制。另外,工程施工质量涉及工程建设的准备工作、技术应用和施工管理,要降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风险需要对施工的每一步,每一种技术和每一环节进行监督管理。

三、水利水电工程进度计划风险的防范

水利水电工程进度计划在风险的防范方面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回避风险。这需要在施工以前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若风险率较大,在不影响整个工程效果的前提下则避免使用这一措施或者避免对这一环节的施工,回避风险也是降低风险可能性的有效方法。其次,控制风险。一些风险的存在是客观的,无法回避时就要选择降低风险,控制风险。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所有工程细节进行周密的计划,遇到风险大化小,小化无。最后,分离和转移风险。风险分离就是把相对较大较复杂的风险转化成多个小的风险,然后再一一回避。风险转移,可以对工程项目中比较危险的地带进行参保,将这种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用第三方手段保护自己。

结束语:

水利水电工程相对复杂且工程量较大,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要提升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对工程进度计划中存在的风险进行研究,设定风险防范预案,在发生网危险前,予以及时解决,保障工程的顺利施工。

参考文献:

[1]黄泽均,程旭. 水利水电施工进度风险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2012(16):181-182

上一篇:小熊运西瓜托班教案下一篇:税法第一第二章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