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常见的词语(共6篇)
1.中考文言文常见的词语 篇一
中考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词语精选
1、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无出路的境地。
例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2、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 ?今义:主要用于称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
例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3、穷 ?古义:穷尽。 ?今义:经济贫困。
例句: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4、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指(食物)味道好。
例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
5、布衣 ?古义:平民。 ? 今义:棉布衣服。
例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
6、感激 ?古义:感动振奋。 ? 今义:感谢。
例句: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出师表》)
7、痛恨 ?古义:痛心、遗憾。 ? 今义:无比憎恨。
例句: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8、可以 ?古义:可以凭借。 ? 今义:对某事表赞同。
例句: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9、开张 ?古义:扩大。 ? 今义:开业(多指商业部门)。
例句: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10、涕 ?古义:泪。 ? 今义:鼻涕。
例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11、兵 ?古义:兵器。 ? 今义:士兵。
例句:兵甲已足(《出师表》)
12、狱 ?古义:案件。 ? 今义:监 犯人的地方(监狱)
例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情。(《曹刿论》)
13、池 ?古义:护城河。 ? 今义:小水塘、池塘。
例句: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孟子>二章》)
14、居 ?古义:停留、过了。 ? 今义:居住、住所。
例句: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
15、走 ?古义:“跑”的意思。 ? 今义:行走。
例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16、汤 ?古义:热水。 ? 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
例句: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
17、去 ?古义:离开。 ? 今义:到……去
例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18、但 ?古义:只,只不过。 ? 今义:转折连词。
例句: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
19、妻子 ?古义:妻子和儿女。 ? 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
例句: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20、其实 ?古义:它的果实,是两个词。 ? ?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而含转折),是一个词。
例句: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故事两篇》)
21、文理 ?古义:文采和道理。 ? 今义:文章内容方面和词句方面的条理。
例句: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伤仲永》)
22、致词 ?古义:对……说话。 ? 今义:指在举行某种仪式时说勉励、感谢、祝贺、悼念等的话。
例句:听妇前致词(《石壕吏》)
23、再 ?古义:第二次。 ? 今义:又一次。
例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24、何苦 ?古义:怕什么。 ? 今义:不值得做。
例句: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25、捐 ?古义:丢弃。 ? 今义:献出。
例句:乃捐金于野。(《乐羊子妻》)
2.中考文言文常见的词语 篇二
一、把握最新命题特征, 找准复习方向
2007年和2008年杭州市中考文言文阅读部分 (下称07卷或08卷) 值得关注。这部分有四个小题, 其中两个客观题 (实词解释和虚词辨析) 和两个主观题 (翻译句子和人物评析) 。虽只有四小题, 但涵盖了初中文言文大部分知识点和能力点。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和常用虚词, 及特殊文言句式翻译、文本的思想内容、人物性格特征、情感主题等内容。
试卷命题呈如下特征:一是考查深度有所加强。文言文知识性试题数量减少, 而对文言文阅读基本技能的考查增强, 试题的可操作性更强。除了字词解释、句子翻译等基础能力的考查外, 还注重对文本的整体性理解阅读, 如07卷“结合文中材料, 对李邕这一人物作简要评价”, 08卷“詹懋举喜琴, 钟弱翁好字, 而两人的品性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回答”等问题, 这些题涉及对选文的品味、鉴赏、拓展等方面, 具有开放性和探究性。二是阅读量略有增加。由07卷单篇阅读材料变为08卷两篇阅读材料进行比较阅读, 阅读量有较大的增加。三是考查范围逐渐扩大。这样一方面考查了学生迁移、运用文言知识的能力, 另一方面也极大地引起师生对文言文教学的重视, 改变文言文的教学方法, 注重文言知识的积累, 注重对文言文的整体理解。
这些试题呈现出新变化、新特点, 从积累、识记、诵读、理解的感性层面和思考、分析、综合、联想的理性层面来设题, 命题取材的重心虽着眼于课外材料, 但命题中出现的知识点仍在课内。因此, 复习时应指导学生依托教材, 抓住每个知识点与能力点, 运用比较和分析等方法逐步构建知识体系, 并通过各种手段实现知识点与能力点的迁移。
二、定制个性复习菜单, 夯实基础
在紧张而有限的复习时间里, 不少学生往往会有一个误区: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课堂复习, 自我感觉良好。但实际上他们只在“面”上掌握了一些知识, 而没有真正落实到“点”上, 不利于构建知识体系。因此, 我们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 帮助他们制定个性复习菜单, 真正由“面”及“点”地细化文言文知识点, 夯实基础。
菜单一:文言片段的背默。任务是要求学生把教材中的37篇文言文“不漏字、不添字、不改字、不颠倒语序”地背诵一遍, 并把重要语句片段, 一字不差地默写出来。首先, 每篇连续诵读五遍以上, 既可强化对文章的再熟悉, 又会逐渐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其次, 每篇连续背诵三遍以上, 达到熟练地掌握全文;第三, 画出重点句子背诵;接着, 把已画出的重点句子进行默写;最后, 对默写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强化记忆。
菜单二:文言词语的梳理。此菜单主要是掌握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首先, 大声朗读已整理好的特殊实词 (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性活用和一词多义) ;其次, 整理并朗读课下注释中的实词;第三, 在家长的帮助下, 进行即时检测;接着, 把检测中错误的词语集中后再记忆, 加以巩固;最后, 可用课外材料中的实词来提升知识和能力。文言虚词的梳理步骤可与实词复习类似, 但要注意文言虚词往往是概念性的知识面, 需要把这些知识面落实到具体语境中去。另外, 复习时要及时把这些词语补充到归类列表中。
菜单三:文言句子的翻译。菜单三要特别注重句中关键实词的理解。首先, 整理文中的名言警句, 抓住体现中心主题的关键性句子, 因为考试中翻译的也往往是这样的句子;其次, 整理课文中带有“倒装句、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等特殊句式的句子, 并结合课堂中老师讲的这些特殊句式的一般特征;再次, 抓含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实词的句子;最后, 进行相应的练习和纠错。
菜单四:课内语段的把握。首先, 概括每篇课文的中心, 划分段落层次, 理清文章写作思路, 并概括段意;其次, 找出文中重点段落 (能反映中心或体现作者心情的段落) , 体会它带给人们的启示、蕴涵的深刻哲理;再次, 找出文章中心句和重点段落中的关键句, 并体会这些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最后, 把握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人物语言的特点等。
菜单五:课外语段的拓展。拿到一篇从未阅读过的短文, 首先, 把文章浏览一遍, 浏览的同时整体把握文章大意;其次, 第二遍再仔细阅读, 要字斟句酌, 仔细推敲, 具体把握文章意思;再次, 根据练习题再次阅读文章, 联系上下文, 完成练习题;最后, 根据答案进行比对和纠错。
另外, 定制个性复习菜单有几个原则:首先应具有可操作性, 其次应具有监督性, 第三应有一定的灵活性, 最后是须将文言文复习纳入语文整体复习计划之中。
三、适时运用有效诵读, 获得情感体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语室张必锟先生在《把诵读放到文言文学习的首位上来》一文中指出:“正因为深深受益于诵读, 所以我在此后三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格外重视学生的诵读习惯,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 都要把诵读放在一切教学的首位。”从07卷和08卷来看, 所选择的语段材料取之于课外, 但其考查知识点却在教材基本篇目之中。这就要让学生读懂课内文章, 读懂知识点。因此, 诵读在文言文复习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这也是提高文言文复习效率的有效策略之一。
课内语段“细读”法。学生在课内语段复习中, 可以采用“细读”法进行阅读。细读新授课时的笔记, 细读课文注释及其他资料, 细读课后练习及自己的答案等相关复习点。在这样的细读中, 有效地梳理、识记和理解了知识点, 为构建文言知识系统打下基础。
课外语段“五读”法。学生在平时复习中碰到课外语段, 可采用“五读”法进行阅读。首先是“倾情听读”, 用心倾听教师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诵读, 感受文言诵读的魅力;其次是“有情诵读”, 学生自己诵读体验乐趣;接着是“激情品读”, 加强了学生与文本、作者之间的对话, 从而感悟文本的意境;然后是“用情研读”, 把握人物内心丰富的情感;最后是“深情悟读”, 在感悟和思考中,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
考卷语段“三读”法。由于考试时完成练习的时间有限, 因此可以采用“三读”法进行阅读。第一遍“速读”, 梳通字词, 了解文章内容, 把握文章主题及思想情感;第二遍“选读”, 根据试题要求, 找到并阅读相关部分的内容, 有的放矢地进行针对性阅读, 从而得出有价值的答案;第三遍“回读”, 根据答题时间, 可以选择这个步骤, 对文章进行回读, 主要是为了准确把握文章的相关内容, 检查已完成的答案是否正确。
四、强化题型分解指导, 实现能力迁移
中考文言文“着重考查文言文知识及运用能力、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而能力不能用讲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这也是我们在备考中特别强调的策略。我们在复习时根据文言文命题的四种题型, 注意加强对学生进行文言文知识和能力系统的分解指导与训练。这种针对考点进行的分解指导与训练, 更具有复习的实效性, 也有极强的可操作性。以下以07卷为例谈谈具体做法。
1. 文言实词的理解
第19题: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朝夕把玩, 令其故暗 (陈旧)
B.有右军真迹, 宝之已久 (珍爱)
C.许而不出, 得非诳乎 (答应)
D.昨所至数纸, 幼时书 (文章)
解题思路:此题用选择题形式来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要整体把握文章, 并结合语境才能正确理解这些实词。
复习建议:采用“分类整理, 理解积累”的思路进行文言实词复习, 就是根据实词分类, 将六册教材中的文言实词通过比较、归纳仔细地分类整理出来, 扩大词汇量, 从而提高文言文的综合阅读能力。
2. 文言虚词的掌握
第20题: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以呈邕必以分人
B.萧疾其掩己其如土石何
C.因谓李曰宅边有五柳树, 因以为号焉
D.子细看之当余之从师也
解题思路:本题用选择题形式来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掌握程度, 内容为常见虚词“以、其、因、之”等。每项中前一个为选文中的虚词, 而后一个则是课内教材中的虚词。
复习建议:采用“依据规律, 逐条掌握”的思路进行文言虚词的复习。以课文为载体, 将文言虚词的用法、意义、作用及典型例句逐条整理, 找到其规律, 使知识系统化。
3. 文言句子的翻译
第21题: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 在坐者咸以为然。 (2) 何故呼为真迹?鉴将何在?
解题思路:此题是文言句子的翻译题, 考查学生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正确的翻译应反映句子句式的基本特点, 同时要落实句中关键词语的意思。
复习建议:可采用“掌握句式, 渗透训练”的思路进行翻译文言句子的专项复习。
4. 人物性格的评析
第22题:结合文中材料, 对李邕这一人物作简要评价。
解题思路:这是评价人物题, 全面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整体把握和理解。要从人物的所作所为所言入手, 归纳其品行。
3.中考文言文常见的词语 篇三
文言文中有些字词根据语言发展的规律,应用范围有所变化,同样一个词在这个句子中是一个意思或用法,在那个句子中又是另一个意思或用法,要读懂文言文必须了解一个词的多种含义,以便确定其在具体句子中的含义。根据新修订的《2016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规定,我们必须掌握的文言词语(包括虚词)有140个。本处为大家罗列出这140个文言文常用词语在现用教材中所涉及的主要意思或用法。安
①怎么,哪里
安求其能千里也。(八下《马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九上《陈涉世家》).君谓计将安出?(怎么)(九上《隆中对》).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九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九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哪里)(九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②养 衣食所安。(九下《曹刿论战》).③安逸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九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④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八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比
①靠近
其两膝相比者。(八上《核舟记》).②等到
比至陈。(九上《陈涉世家》).③类比
每自比于管仲。(九上《隆中对》).曹操比于袁绍。(九上《隆中对》).鄙
①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肉食者鄙。(九下《曹.刿论战》)②见识短浅
先帝不以臣卑鄙。(九上《出师表》).兵
①士兵
一老河兵闻之。(七上《河中石兽》).兵士
行收兵。(九上《陈涉世家》).军队;士兵 上使外将兵。(九上《陈涉世家》).
②兵器,武器
兵甲已足。(九上《出师表》).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九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并
①一起
二石兽并沉焉。(七上《河中石兽》).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七下《狼》).豪杰并起。(九上《隆中对》).一齐
并杀两尉。(九上《陈涉世家》).②都 黄发垂髫,并并怡然自乐。(八上《桃花源.记》)
③同时
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八上.《观潮》)策
①马鞭子
执策而临之。(八下《马说》).②用鞭子打
策之不以其道。(八下《马说》).③记录
策勋十二转(七下《木兰诗》).诚
①果真,如果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九上《陈涉世.家》)诚如是,则霸业可成。(九上《隆中对》).
②确实,的确,实在 此诚不可与争锋。(九上《隆中对》).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九上《出师表》).诚宜开张圣听。(九上《出师表》).
③诚心
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乘
①[shèng] 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 车六七百乘。
(九上《陈涉世家》).②坐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九下《曹刿论战》).③骑着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八上《三峡》).
并有乘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八上《观潮》).从
①跟随;跟从 择其善者而从之。(七上《〈论语〉十二章》).从先人还家。(七下《伤仲永》).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八下《送东阳马生序》).
当余之从师也。(八下《送东阳马生序》).隶而从者。(八下《小石潭记》).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八下《醉翁亭记》).人知从太守游而乐。(八下《醉翁亭记》).战则请从。(九下《曹刿论战》).追赶;追随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七下《狼》).②由,自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八下《小石潭记》).旦日,客从外来。(九下《邹忌讽齐王纳谏》).便舍船,从口入。(八上《桃花源记》).吾从北方闻子为梯。(九下《公输》).③顺从,听从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九下《曹刿论战》).从民欲也。(九上《陈涉世家》).④顺、随 从流飘荡(八下《与朱元思书》).⑤任;任凭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七上《〈论语〉十二章》).旦
①早晨 旦辞爷娘去(七下《木兰诗》).旦辞黄河去(七下《木兰诗》).每至晴初霜旦旦(八上《三峡》).②第二天 旦日,卒中往往语。(九上《陈涉世家》)..旦日,客从外来。(九下《邹忌讽齐王纳谏》)..殆
①有害 思而不学则殆。(七上《〈论语〉十二章》).②大概 此殆天之所以资将军。(九上《隆中对》).道
①道路
会天大雨,道不通。(九上《陈涉世家》).道渴而死。(七下《夸父逐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八下《小石潭记》).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九上《出师表》).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九下《鱼我所欲也》).②道义;道德
伐无道,诛暴秦。(九上《陈涉世家》).得道多助。(九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大道之行也。(八上..《大道之行也》)③正确的方法
策之不以其道。(八下《马说》).
④说,讲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⑤道理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七上《虽有嘉肴》).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九上《出师表》).⑥学说;主张。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八下《送东阳马生序》).堵
土墙
环堵萧然。(《五柳先生传》).度
duó
估计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九上《陈涉世家》).孤不度德量力。(九上《隆中对》).
dù渡过;越过。《木兰诗》: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量>次;回。《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而
①表并列关系,不译
中峨冠而多髯者。(《核舟.记》)
②表承接关系,然后、接着
温故而知新。(《〈论.语〉十二章》)
③表递进关系,而且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
④表转折关系,但是、却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马说》)
⑤表修饰关系,地、着(或不译)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⑥既而儿醒:时间副词词尾,不译
(《口技》).凡
①凡是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七上《河中石兽》).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七下《口技》).凡曝沙之鸟(八下《满井游记》).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九下《鱼我所欲也》).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九下《鱼我所欲也》).②总共
凡三往,乃见。(九上《隆中对》).方
①当„„时 方其远处海门。(八上《观潮》).②方圆,面积 荆之地方五百里,宋之地方五百里。..(九下《公输》)
指面积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九下《愚.公移山》)③正
方欲行(七下《狼》)
④方向;方位
北方有侮臣者(九下《公输》)芳
香花
野芳发而幽香。(八下《醉翁亭记》).花 芳草鲜美(八上《桃花源记》).奉
①侍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九下《鱼我所.欲也》)②接受、奉行
奉命于危难之间。(九上《出师表》).③供养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八下《送东阳.马生序》)负 ①背
至于负者歌于途(八下《醉翁亭记》)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八下《送东阳马生序》)命夸娥氏父子负二山。(九下《愚公移山》).②凭借
负势竟上,互相轩邈。(八下《与朱元思书》)更
①重新
即更刮目相待。(七下《孙权劝学》).②古时夜间计时单位
是日更定矣gēng(八上《湖心亭看雪》)
③还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更有痴似相公者(八上《湖心亭看雪》).④再
室中更无人《石壕吏》 .⑤更加 三年多难更凭危《登岳阳楼》 .⑥另外
更著风和雨《卜算子 咏梅》 .孤
①幼而无父的人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八上《大道之行也》)②古时王侯的自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七下《孙权劝学》).
孤不度德量力。(九上《隆中对》).孤之有孔明(九上《隆中对》).股
大腿
屠自后断其股。(七下《狼》)
. 两股战战。(七下《口技》).故:
①旧的知识
温故而知新(七上《论语》十二章).旧的,过去的送儿还故乡(七下《木兰诗》).旧、原来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七下《狼》).②原因、缘故 马无故亡而入胡
(七上《塞翁失马》).
此独以跛之故
(七上《塞翁失马》).
扶苏以数谏故
(九上《陈涉世家》).楚王问其故
(九下《公输》).公问其故
(九下《曹刿论战》).③所以
故日月星辰,故水潦尘埃归矣。(七下《共工.怒触不周山》)故人不独亲其亲(八上《大道之行也》).
故渔者歌也
(八上《三峡》).故虽有名马
(八下《马说》).
故余虽愚
(八下《送东阳马生序》).故自号曰醉翁也
(八下《醉翁亭记》).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九上《出师表》).故五月渡泸
(九上《出师表》).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九下《得道多.
助 失道寡助》)故君子有不战
(九下《得道多助 失道寡.
助》)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九下《生于忧.
患,死于安乐》)故不为苟得也,故患有所不避也
(九下..《鱼我所欲也》)故克之
故逐之
(九下《曹刿论战》)..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因为
(九下《鱼我.所欲也》)④故意
广故数言欲亡
(九上《陈涉世家》).固
①顽固
汝心之固。(九下《愚公移山》).②巩固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九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③本来 固众人(七下《伤仲永》).
而戍死者固固十六七(九上《陈涉世家》).固以怪之矣(九上《陈涉世家》).
子固非鱼也(九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④坚决吾义固不杀人(九下《公输》).⑤固然固不如子矣(九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顾
①回头看
元方入门而不顾。(七上《陈太丘与友.期》)②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 顾野有麦场。(七下.《狼》)③拜访 将军宜枉驾顾之。(九上《隆中对》).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九上《出师表》).观 ① 观赏
予观夫巴陵胜状。(八下《岳阳楼记》).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八上《爱莲说》).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七下《伤仲永》).② 看
传一乡秀才观之。(七下《伤仲永》).启窗而观。(八上《核舟记》).无从致书以观。(八下《送东阳马生序》).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九下《邹忌讽齐王纳谏》).③景象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八下《岳阳楼记》).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八上《观潮》).国
①国都 去国还乡。(八下《岳阳楼记》).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九下《〈庄子〉故事两则》).②国防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孟子〉两章》).③国家
国险而民附
(九上《隆中对》)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九上《隆中对》)躬
亲自
亮躬耕陇亩。(九上《隆中对》)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九上《出师表》).苟
①如果
苟富贵,无相忘。(九上《陈涉世家》)②苟且
苟全性命于乱世(九上《出师表》)
故不为苟得也(九下《鱼我所欲也》)
规
①计划 欣然规往。(八上《桃花源记》).归
①归依
吾谁与归。(八下《岳阳楼记》).②女子出嫁 男有分,女有归。(八上《大道之行.也》)③ 聚拢 云归而岩穴暝(八下《醉翁亭记》). 归向;归聚
故水潦尘埃归焉。(七下《共工怒.触不周山》)④回去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八下《醉翁亭记》).
一屠晚归。(七下《狼》).
过
①过分;过于
以其境过清。(八下《小石潭记》).②犯错误
人恒过然后能改。(九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③到
及鲁肃过寻阳。(七下《孙权劝学》).经过
鹓鶵过之。(九下《惠子相梁》).④超过 过中不至。(七上《陈太丘与友期》)好
①美丽,容貌美 好鸟相鸣。(八下《与朱元思书》).②友好 外结好孙权。(九上《隆中对》).于是与亮情好日密。(九上《隆中对》).
③hào喜欢,喜爱 好为《梁父吟》。(九上《隆.中对》)号
①别号 宅边有五棵柳,因以为号焉。(八上《五.柳先生传》)
②取别号 故自号曰醉翁也。(八下《醉翁亭记》 .③命令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九上.《陈涉世家》 ④宣称 号为张楚。(九上《陈涉世家》).⑤呼啸 阴风怒号(八下《岳阳楼记》)河
黄河
饮与河、渭;河、渭不足。(《夸父逐..日》)河阳之北(《愚公移山》).
恨
①遗憾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九上《出师表》).怅恨久之(九上《陈涉世家》 .
②怨恨
不应有恨(八下《水调歌头》).患
①担心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八下《送东阳马生.序》)
②祸患,灾难 故患有所不辟也(九下《鱼我所欲也》).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九下《鱼我所欲也》).出则无敌国外患者(九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会
①适逢,正赶上 会宾客大宴:(七下《口技》)
. 会天大雨:适逢,恰巧遇到(九上《陈涉世家》 .
②体会,领会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八下《五.柳先生传》)惠
①恩惠 大王加惠(九上《唐雎不辱使命》).小惠未徧
(九下《曹刿论战》).②通“慧”,聪明 甚矣,汝之不惠。(九下《愚.公移山》)或
①有时
或王命急宣(八上《三峡》).或置酒而招之(八下《五柳先生传》).或遇其叱咄(八下《送东阳马生序》).一食或尽粟一石(八下《马说》).而或长烟一空。(八下《岳阳楼记》).②或许
或异二者之为。(八下《岳阳楼记》).④ 有的人
或以钱币乞之(七下《伤仲永》).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九上《陈涉世家》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九上《陈涉世家》 .或谓惠子曰(九下《惠子相梁》).及 ① 到了 及郡下。(八上《桃花源记》).到了„„的时候 及鲁肃过浔阳(七下《孙权劝.学》)等到 及下船(八上《湖心亭看雪》).②比得上 徐公何能及君也。(九下《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九上《出师表》).极
①穷尽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八下《岳阳楼.记》)②非常 初极狭,才通人。(八上《桃花源记》).吞天沃日,势极雄豪。(八上《观潮》).③尽,这里是远通的意思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八下《岳阳楼记》)④极点 感极而悲者矣。(八下《岳阳楼记》).集
①鸟停息在树上
沙鸥翔集。(八下《岳阳楼记》).②集会;聚会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七上《咏雪》).计 ① 计算 可计日而待也。(九上《出师表》).
通计一舟。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八上《核舟记》)..
计日以还。(八下《送东阳马生序》).
②商量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九上.《陈涉世家》)③计策
君谓计将安出。(九上《隆中对》).④起义 举大计亦死(九上《陈涉世家》)..加
①增加
而山不加增。(九下《愚公移山》).②益处
万钟于我何加焉。(九下《鱼我所欲也》).③虚报
弗敢加也。(九下《曹刿论战》).④戴上
既加冠。(八下《送东阳马生序》).⑤给予 大王加惠。(九上《唐雎不辱使命》).假
①借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八下《送东阳马生序》)②假装
乃悟前狼假寐(七下《狼》).
间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着)(七下《口技》)
遂与外人间隔(间隔、隔离)(七下《桃花源记》)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中间、当中)(八上《山峡》)
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中间、当中)(八上《山峡》)
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间隙、空隙)
(八上《观潮》)
骈死于槽枥之间(中间、当中)(八下《马说》)
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中间、当中)(八下《送东阳马生序》)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山之间者也,酿泉也(中间、当中)(八下《醉翁亭记》)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中间、当中)(八下《醉翁亭记》)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中间、当中)(八下《醉翁亭记》)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中间、当中)(八下《醉翁亭记》)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中间、当中)(八下《醉翁亭记》)
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中间、当中)(八下《满井游记》)
夫不能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中间、当中)(八下《满井游记》)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私自、偷着)(九上《隆中对》)(九上《陈涉世家》)此人可就见
(拜访)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中(九上《隆中对》)间、当中)(九上《出师表》)
凡三往,乃见
(见到)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中
(九上《隆中对》)间、当中)(九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拜见)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
(九下《公输》)(九下《曹刿论战》)
⑤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或、偶尔)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引见)
(九下《邹忌讽齐王纳谏》)(九下《公输》)简 子墨子见王
(拜见)
①挑选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九下《公输》).
于是见公输盘
(召见)
②选拔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九下《公输》)见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拜见)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看见)
(九下《惠子相梁》)(七上《论语十二章》)
曹刿请见,乃入见
(拜见)
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遇见,看见)
(九下《曹刿论战》)(七下《伤仲永》)
于是入朝见威王
(拜见)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收到,接到)
(九下《邹忌讽齐王纳谏》)(七下《木兰诗》)
将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拜见,朝见)
jiāng
(七下《木兰诗》)
①<动>搀扶;扶持。《木兰诗》:“爷娘闻女来,出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了解)
郭相扶~。”(七下《孙权劝学》)
②<动>带领;携带。《塞翁失马》:“居数月,其马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明白,认清)
将胡骏马而归。” .(七下《孙权劝学》)
③< 动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看见)
> 想要;打算。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九下《曹刿论战》)(八上《桃花源记》).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看见)
.
自此始。余之游将(八下《满井游记》)(八上 《三峡》)④<副>将要;就要。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看见)
有盗。不筑,必将(七上《智子疑邻》).(八上 《答谢中书书》)
柳条将舒未舒。(八下《满井游记》)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看见)
.
.
⑤<连>和。李白《月下独酌》:“暂伴月将影,行乐.(八上《湖心亭看雪》)
须及春。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看见)
” jiàng(八下《与朱元思书》)
⑥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看见)
< 动
> 统率;率领。
上使外将兵。(九上《陈涉世家》)(八下《与朱元思书》).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表现)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八下《马说》)⑦<名>将领;将帅。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看见)
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则命一上将.(八下《小石潭记》)
(九上《隆中对》)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看见)
津
(八下《小石潭记》)
①渡口 遂无问津者。(八上《桃花源记》).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拜见)
尽(九上《隆中对》)
将军岂愿见之乎
(拜见,接见)担中肉尽(穷尽、用尽)(七上《狼》)
骨已尽矣(完、完尽)(七上《狼》)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穷尽)(八上《观潮》)
造饮辄尽(极点)(八下《五柳先生传》)
一食或尽粟一石(完、完尽)(八下《马说》)
食之不能尽其材(竭尽)(八下《马说》)
利尽南海(全部取得)(九上《隆中对》)
进尽忠言(穷尽)(九上《出师表》)
公输盘之攻械尽(用尽)(九下《公输》)景
①日光
至若春和景明。(八下《岳阳楼记》).②风景
四时之景不同。(八下《醉翁亭记》 就
①完成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七下《伤仲永》).②从事
蒙乃始就学。(七下《孙权劝学》).③接近,趋向
此人可就见。(九上《隆中对》).居
居数月(经过)(七上 《塞翁失马》)
居一年(经过)(七上《塞翁失马》)佛印居右(处于、在)(八上《核舟记》)鲁直居左(处于、在)(八上《核舟记》)居右者椎髻仰面(处于、在)(八上《核舟记》)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处于、在)(八上《核舟记》)
不可久居(停留)(八下《小石潭记》)居庙堂之(处在,处于)(八下《岳阳楼记》)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居住)(八下《满井游记》)
面山而居(居住)(九下《愚公移山》)举
矫首昂视(抬、举)(八上《核舟记》)选贤与能(通“举”,选拔)(八上《大道之行也》)
弄旗标枪舞刀(举、树立)(八上《观潮》)举大计亦死(发起、兴起)(九上《陈涉世家》)死即举大名耳(做)(九上《陈涉世家》)
众议举宠为督(推举、推荐)(九上《出
师表》)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被推举、被任用)(九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被推举、被任用)(九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管夷吾举于士(被推举、被任用)(九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孙叔敖举于海(被推举、被任用)(九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百里奚举于市 被推举、被任用)(九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具
未尝识书具
(器械,器具)
(七下《伤仲永》)
见渔人,乃大惊,问从所来。具答之
(详细,详尽)
(八上《桃花源记》)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详细,详尽)
(八上《桃花源记》)罔不因势象形,各具形态
(具备,完备)
(八上《核舟记》)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全,都)
(八上《答谢中书书》)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通:“俱”,全,都)(八下《岳阳楼记》)绝
以为妙绝(极点)(七下《口技》)群响毕绝(停止、消失)(七下《口技》)天柱折,地维绝(断、断绝)(七下《 共工怒触不周山》)
来此绝境(隔绝的、封闭的)(八上《桃花源记》)佛印绝类弥勒(极,非常)(八上《核舟记》)沿溯阻绝(隔绝、隔断)(八上《三峡》)哀转久绝(停止、消失)(八上《三峡》)非常绝巘多生怪柏(极)(八上《三峡》)湖中人鸟声俱绝(消失)(八上《湖心亭看雪》)天下独绝(极点)(八下《与朱元思书》)猿则百叫无绝(停止、消失)(八下《与朱元思书》)往来而不绝者(停止,断)(八下《醉翁亭记》)虽杀臣,不能绝也(杀尽)(九下《公输》)可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可以、能够)(七上《论语》)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可以、能够)(七上《论语》)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可以、能够)(九下《公输》)(可以、能够)(七上《论语》)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撒盐空中差可拟(可以、能够)(九下《公输》)(可以、能够)(七上《咏雪》)二者不可得兼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可以、能够)(九下《鱼我所欲也》)(值得)(七下《伤仲永》)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为也(可以、能够)(九下《鱼我所欲也》)(可以、能够)(七下《孙权劝学》)是亦不可以已乎?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可以、能够)(九下《鱼我所欲也》)(可以、能够)(七下《陋室铭》)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可以、能够)(九下《曹刿论战》)(值得)(八上《爱莲说》)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以、能够)
(九下《曹刿论战》)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可(可以)
(八上《爱莲说》)
以、能够)(九下《邹忌讽齐王纳谏》)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大约)(八上《核舟记》)
(可以、能够)(九下《愚公移山》)珠可历历数也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可以)(八上《核舟记》))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可以、能够)(九下《愚公移山》
怜(可以、能够)(八下《马说》)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可楚人怜之
(爱戴)
(九上《陈涉世家》).以、能够)(八下《送东阳马生序》)
寇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大约)(八下《小石潭记》)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入侵
九下《墨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公输》
(可以、能够)(八下《小石潭记》)
类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佛印绝类弥勒佛:像
八上魏学洢(可以、能够)(八下《小石潭记》)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核舟记》(可以、能够)(八下《小石潭记》)
2、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类推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可九下《墨子》《公输》 以、能够)(九上《陈涉世家》)
3、为与此同类:类别
九下《墨子》《公输》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临(可以、能够)(九上《隆中对》)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1、执策而临之:面对
八下韩愈《马说》(可以、能够)(九上《隆中对》)
2、把酒临风:面对
八下范仲淹《岳阳楼记》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靠近
八下欧阳修可与争锋(可以、能够)(九上《隆中对》)
《醉翁亭记》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4、临溪而渔:来到,在 八下欧阳修《醉(可以、能够)(九上《隆中对》)
翁亭记》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可以、能够)(九上《隆中对》)
5、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将要
九上诸葛亮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出师表》(可以、能够)(九上《出师表》)
名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
1、故又名“鬼市”云:叫作,称作 七上蒲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
松龄《山市》 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
2、并自为其名:名字
七下王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可以、能够)(九
石《伤仲永》 下《公输》)
3、卷卷有爷名:名字
七下《木兰诗》
4、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
七下林嗣环《口技》
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著名 八上刘禹锡《陋室铭》
6、名之者谁:取名,命名
八下欧阳修《醉翁亭记》
7、则名微而众寡:名声,名气 九上陈寿《隆中对》
8、其名为鹓鶵:名字
九下《惠子相梁》 乃
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
七上刘义庆《世说新语》两则
2、蒙乃始就学:于是,就
七下《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3、屠乃奔倚其下:于是,就
七下蒲松龄《狼》
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才 七下蒲松龄《狼》
5、见渔人,乃大惊:于是,就
八上陶渊明《桃花源记》
6、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竟然 八上陶渊明《桃花源记》
7、乃记之而去:于是,就
八下柳宗元《小石潭记》
8、乃重修岳阳楼:于是,就
八下范仲淹《岳阳楼记》
9、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
九上司马迁《陈涉世家》
10、乃行卜,于是,就
九上司马迁《陈涉世家》
11、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于是,就
九上司马迁《陈涉世家》
12、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于是,就
九上司马迁《陈涉世家》
13、乃入据陈:才
九上司马迁《陈涉世家》
14、陈涉乃立为王:于是,就 九上司马迁《陈涉世家》
15、凡三往,乃见:才
九上陈寿《隆中对》
16、羽、飞乃止:才 九上陈寿《隆中对》
17、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于是,就
九下《墨子》《公输》
18、乃入见:于是,就
九下《左传》《曹刿论战》 戚
①忧愁,悲伤 不戚戚于贫贱(《五柳先生传》).②亲,亲属 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其
① 人称代词,他、他(们)的、它、它(们)的
1、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大亡其财(《智子疑邻》)
3、其邻人之父亦云(《智子疑邻》)
4、其家甚智其子(《智子疑邻》)
5、其子好骑(《塞翁失马》)
6、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塞翁失马》)
7、堕而折其髀(《塞翁失马》)
8、父利其然(《伤仲永》)
9、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10、其受之天也(《伤仲永》)
11、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伤仲永》)
12、彼其受之天也(《伤仲永》)
13、如此其贤也(《伤仲永》)
14、其夫呓语(《口技》)
15、弃其杖,化作邓林(《夸父逐日》)
16、恐前后受其敌(《狼》)
17、场主积薪其中
(《狼》)
18、屠乃奔倚其下(《狼》)
19、一狼洞其中(《狼》)
20、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21、屠自后断其股(《狼》)
2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桃花源记》)
23、太守即遣人随其往(《桃花源记》)
24、而竖其左膝
(《核舟记》)
25、其两膝相比者(《核舟记》)
26、则题名其上
(《核舟记》)
27、其色墨
(《核舟记》)
28、其色丹
(《核舟记》)
29、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核舟记》)
30、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大道之行也》
31、货物其弃于地也
《大道之行也》
3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大道之行也》
33、方其远出海门
《观潮》
34、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湖心亭看雪》、35、亦不详其姓字 《五柳先生传》
36、亲旧知其如此 《五柳先生传》
37、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马说》
38、安求其能千里也
《马说》
39、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马说》
40、门人弟子填其室
《送东阳马生序》
41、或遇其叱咄
《送东阳马生序》
42、俟其欣悦
《送东阳马生序》
43、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
44、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也 《小石潭记》
45、增其旧制
《岳阳楼记》
46、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岳阳楼记》
47、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48、其西南诸峰
《醉翁亭记》
49、颓然乎其间者:
《醉翁亭记》50、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翁亭记》
51、醉能同其乐 《醉翁亭记》
52、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陈涉世家》
53、卜者知其指意
《陈涉世家》
54、而其主不能守
《隆中对》
55、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隆中对》
56、以彰其咎
《隆中对》
57、舍其文轩;舍其锦绣;舍其粱肉 《公输》
58、楚王问其故
《公输》
59、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 身,行拂乱其所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0、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1、此之谓失其本
《鱼我所欲也》 62、其名为鹓鶵
《惠子相梁》
63、其乡人曰:他,代指“曹刿” 《曹刿论战》64、下视其辙
《曹刿论战》
65、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曹刿论战》 66、谓其妻曰
《邹忌讽齐王纳谏》 67、其妻曰 《邹忌讽齐王纳谏》
68、而复问其妾曰
《邹忌讽齐王纳谏》 69、其妻献疑曰
《愚公移山》 70、惧其不已也
《愚公移山》 71、帝感其诚
《愚公移山》 ②指示代词 那、那些
1、其人视端容寂(《核舟记》)
2、其喜洋洋者矣 《岳阳楼记》
3、以激怒其众
《陈涉世家》
4、皆刑其长吏 《陈涉世家》
5、其人视端容寂 《核舟记》 ③指示代词 这、这些、这片、这里
1、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2、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伤仲永》
3、其中往来种作
《桃花源记》
4、其船背稍夷
《核舟记》
5、其间千二百里 《三峡》
6、飞漱其间
《三峡》
7、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8、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五柳先生传》
9、以其境过清 《小石潭记》
④表揣测、反问、期望或命令,加强语气等不译
1、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2、其真无马耶 《马说》
3、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4、安陵君其许寡人 《唐雎不辱使命》
5、其如土石何 《愚公移山》 期
①约定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②期望
期在必醉。(《五柳先生传》).③期限 度已失期。(《陈涉世家》).④满 期年之后。《周忌讽齐王纳谏》 .启 开,打开 启窗而观。(《核舟记》)且
①况且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且壮士不死即已《陈涉世家》 .②将近
年且九十。(《愚公移山》).③尚且
存者且偷生。(《石壕吏》).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马说》 .
穷
①走完
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②生活困难,贫穷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③穷尽
子子孙孙无穷匮。(《愚公移山》).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醉翁亭记》 .趋 快步走
尝趋百里外。(《送东阳马生序》).去
①离开
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
2、待君久不至,已去离开《陈太丘与友期》
3、相委而去
《陈太丘与友期》
4、旦辞爷娘去
《木兰诗》
5、一狼径去
《狼》
6、停数日,辞去
《桃花源记》
7、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河中石兽》)
8、曾不吝情去留。(《五柳先生传》)
9、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10、则有去国怀乡。(《岳阳楼记》)
11、委而去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2、游人去而禽鸟乐也。(《醉翁亭记》)②距离
③除掉
入
①进入,与“出”相对
1、出入之迂也。(《愚公移山》)
2、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
3、马无故亡而入胡
《塞翁失马》
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狼》
6、身已半入
《狼》
7、便舍船,从口入
《桃花源记》
8、出入无完裙
《石壕吏》
9、守丞死,乃入据陈
《陈涉世家》
10、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愚公移山》 ②
映入
草色入帘青
《陋室铭》 ③ 耸入
高峰入云
《答谢中书书》 ④ 在国内
入则无法家拂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⑤ 照进 月色入户
《记承天寺夜游》 善
① 善于,擅长
1、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塞翁失马》
2、京中有善口技者
《口技》
3、吴儿善泅者数百 《观潮》
② 好
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唐雎不辱使命》
2、先主曰:“善!” 《隆中对》
3、王曰:“善!”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 长处,优点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④ 善事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出师表》 少
①稍微
宾客意少舒。(《口技》)②一会儿
少顷 《口技》
少时
《狼》 蒲松龄
③缺少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④ 很少,与“多”相对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五柳先生传》
饮少辄醉 《醉翁亭记》欧阳修
⑤年少,年轻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陈涉世家》
⑥小 吾闻二世少子也
《陈涉世家》 胜
①旧读shēng,能承担,能忍受
高处不胜寒(《水
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② 优美的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③ 赢,胜利 射者中,奕者胜 《醉翁亭记》 战必胜矣 《孟子两章》
环而攻之而不胜 《孟子两章》 ④ 尽,全 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隆中对》
臣不胜收恩感激
《出师表》
市
①买
愿为市鞍马。(《木兰诗》).②集市
东市买骏马。(《木兰诗》).
③集市百里奚举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④能谤讥于市朝、门庭若市 《邹忌讽齐王纳谏》 食
①通“饲”,喂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食之不以其道(《马说》)②吃,吃饭
食不饱,力不足。(《马说》).
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
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传》 ③饭,粮食,食物
百姓孰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隆中对》).一箪食 《鱼我所欲也》孟子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曹刿论战》
④给„„吃,供养 主人日再食 《送东阳马生序》 使
①出使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②命令,派遣,让
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唐雎不辱使命》).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3、不使学 《伤仲永》
4、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大道之行也》
5、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
6、使内外异法也
《出师表》 ③假使,假若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适
①正好 而此地适与余近。(《满井游记》).②适合,适宜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书
①书写
乃丹书帛曰。(《陈涉世家》).即书诗四句 《伤仲永》 未尝识书具 《伤仲永》
②书信
家书抵万金。(《春望》).一男附书至 《石壕吏》
③书籍 无从致书以观
《送东阳马生序》 ④绸条 得鱼腹中书
《陈涉世家》
⑤奏章 上书谏寡人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 舒
①展开 柳条将舒未舒。(《满井游记》).②伸展,松弛
宾客意少舒。(《口技》).孰
①谁,哪个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孰若孤
《孙权劝学》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隆中对》 ②仔细
孰视之。(《邹忌讽齐王纳谏》).属
①类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忠之属也。(《曹刿论战》).②动词,连接
属引凄异。(《三峡》).③类似
神情与苏黄不属。(《核舟记》).④下属
召令徒属曰。(《陈涉世家》).⑤通“嘱”,嘱托 属与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损
①削减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②除去 至于斟酌损益 《出师表》 说
①“悦”的古字,愉快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公输班不悦
《公输》
秦王不悦
《唐雎不辱使命》 ②文体的一种
爱莲说
马说
③解说,陈述 请说之 《公输》
素
① 白色的 素湍绿潭。(《三峡》)② 向来,一向 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③不加装饰的 可以调素琴
《陋室铭》 溯 逆流而上
沿溯阻绝。(《三峡》)
遂反溯流逆上矣。(《河中石兽》)
溯洄从之(《蒹葭》)汤
①热水
媵人持汤沃灌。(《送东阳马生序》)②shāng水大的样子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岳阳楼记》)
涕
眼泪
临表涕零。(《出师表》)徒
①只,仅仅
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②光着 免冠徒跣 《唐雎不辱使命》 ③徒属:所属的人 召令徒属曰
《陈涉世家》 颓
①坠落
夕阳欲颓。(《答谢中书书》)
②崩溃、衰败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 《隆中对》 ③醉态 苍然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醉翁亭记》 亡
①逃跑
今亡亦死。(《陈涉世家》).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陈涉世家》
广故数言欲亡 《陈涉世家》 马无故亡而入胡 《塞翁失马》
②丢失
暮而果大亡其财。(《智子疑邻》).③使„„灭亡
且秦灭韩亡魏。《唐雎不辱使命》 .④通“无”,没有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微
①没有 微斯人。(《岳阳楼记》)②稍微 土膏微润。(《满井游记》)
③小,微小 则名微而众寡 《隆中对》 ④稍微,略微 鲁直现左足,各微侧《核舟记》 委
①放弃 委而去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②丢下,舍弃 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 为
①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对象,对、向
1、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为天下唱
《陈涉世家》 ②介词,表示被动 被
1、山峦为晴雪所洗。(《满井游记》)
2、士卒多为用者
《陈涉世家》
3、若为佣耕
《陈涉世家》
4、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观潮》
5、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河中石兽》
6、贤能为之用 《隆中对》 ③介词,替、给
1、为人谋而不忠乎 《论语》
2、公输班为楚造云梯之械
《公输》 ④动词,表判断动词,是
1、谓为信然。(《隆中对》)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论语》
3、中轩敞者为舱 《核舟记》
4、中俄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核舟记》
5、天下为公
《大道之行也》
6、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观潮》
7、此为何若人 《公输》
8、必为有窃疾矣
《公输》
9、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 《公输》
10、为与此同类
《公输》 ④动词,根据具体语境可表示多种意义(实词用法)。a建造
制造
雕刻
1、为坛而盟。(《陈涉世家》)
2、公输班为我为云梯 《公输》 .
3、为宫室、器皿、人物 《核舟记》
4、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为字共三十有四。盖间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b做
1、酿泉为酒。(《醉翁亭记》)
2、故不为苟得也 《鱼我所欲也》
3、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鱼我所欲也》
4、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鱼我所欲也》
5、可以为师矣
《论语》
6、共工与颛顼争为帝
《共工怒触不周山》
7、念无与为乐者
《承天寺夜游》 C担任 ;称、当
1、为屯长 《陈涉世家》
2、项燕为楚将
《陈涉世家》
3、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出师表》
4、功宜为王 陈涉乃立为王 《陈涉世家》 d作为,当做
1、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隆中对》)
2、以弱为强者
《隆中对》
3、以牒为械 《公输》
4、因以为号焉 《五柳先生传》
5、武陵人捕鱼为业 《桃花源记》
6、仁以为己任
《论语》
7、以君为长者 《唐雎不辱使命》 e认为
1、自以为大有所益 《孙权劝学》
2、以为妙绝
《口技》
3、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陈涉世家》
4、吴广以为然
《陈涉世家》
5、谓为信然 《隆中对》
6、愚以为宫中之事 《出师表》
7、、自以为不如 《邹忌讽齐王纳谏》 F、成为
1、此何遽不为福乎 此何遽不能为祸乎
《塞翁失马》
2、卒之为众人;且为众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成为 《伤仲永》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孙权劝学》
4、化为邓林 《夸父逐日》
5、海涌银为郭 《观潮》
6、全石以为底;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小石潭记》
7、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河中石兽》 g题写
并自为其名
《伤仲永》 h吟唱
好为《梁甫吟》 《隆中对》 ⑤ 为了
1、愿为市鞍马
《木兰诗》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桃花源记》
3、不必为己 《大道之行也》
4、号为张楚 《陈涉世家》
5、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鱼我所欲也》
6、乡为身死而不受
《鱼我所欲也》
7、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鱼我所欲也》 ⑥名词,心理活动,精神状态,行为
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两章》 ⑦“焉”和“为”合用,表疑问语气 夫子何命焉为 《 公输 》 谓
①告诉,对„„说
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唐雎不辱使命》)
2、权谓吕蒙曰 《孙权劝学》
3、谓唐雎曰 《唐雎不辱使命》
4、谓其妻曰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说 谓为信然。(《隆中对》)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 为、是
太守谓谁。(《醉翁亭记》)
不可谓智,不可谓仁,不可谓忠,不可谓强
《公输》
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
④命名 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⑤认为 予谓菊。(《爱莲说》)
君谓计将安出
《隆中对》
文
①画着花纹
皆披发文身。(《观潮》).②文章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醒能述其文者。《醉翁亭记》 ③文采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伤仲永》).④彩饰 舍其文轩。(《公输》).鲜
①少
陶后鲜有闻。(《爱莲说》).②鲜艳 芳草鲜美 《桃花源记》 ③鲜美 无鲜肥滋味之享《送东阳马生序》 向
①朝向,对着 眈眈相向。(《狼》).磨刀霍霍向猪羊 《木兰诗》 ②从前的,旧的便扶向路 寻向所志。(《桃花源记》).寻向所志
《桃花源记》 ③趋向,奔向 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隆中对》)
效
① 完成 恐托付不效。(《出师表》).② 任务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出师表》).② 成效 不效,则治臣之罪。(《出师表》)
.谢
道歉 长跪而谢之曰。(《唐雎不辱使命》).信
①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真诚
《论语》 ②诚信 讲信修睦。(《大道之行也》).③确实 谓为信然。(《隆中对》).④通“伸”伸张 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⑤信任 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⑥实情 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修
①培养 讲信修睦。(《大道之行也》).②长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③ 修建 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徐
许
①上下 高可二黍许。(《核舟记》).②hǔ,拟声词 曳屋许许声。(《口技》)..③处所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④ 承认、同意 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 ⑤赞成 杂然相许。(《愚公移山》).寻
① 寻找 寻向所志。(《桃花源记》).② 不久 寻病终。(《桃花源记》).
延
邀请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谒
拜访 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遗
① 留下 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② wèi给予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贻
赠送 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夷
平其船背稍夷。(《核舟记》).已
① 已经 度已失期。(《陈涉世家》).② 停止 是亦不可以已乎。(《鱼我所欲也》).③ 通“以” 自董卓已来。(《隆中对》).
以
①.以.此自终
连词,不译
(《五柳先生传》)② 以.中有足乐者
因为
(《送东阳马生序》)③ 杀之以.应陈涉
来(《陈涉世家》)④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凭借(《得道.
多助,失道寡助》)⑤ 自以.为大有所益
认为(《孙权劝学》)⑥ 皆以美于徐公 认为(《邹忌.
讽齐王纳谏》)⑦ 不以.疾也
认为(《三峡》)⑧ 固以怪之矣 通“已”,已经(《陈.
涉世家》)
⑨ 连词,不译 以此自终。(《五柳先生传》).⑩ 因为 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11表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以便” 杀之以应.陈涉。(《陈涉世家》)12凭借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3认为 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14如 不以疾也。(《三峡》).15通“已”,已经 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异
①对„„感到诧异 父异焉。(《伤仲永》)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②不同 不宜异同。(《出师表》).易
①改变 寒暑易节。(《愚公移山》). ② 交换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诣
拜访 诣太守。(《桃花源记》).益
① 好处 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② 增加 增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③ 更加 香远益清。(《爱莲说》).引
①拉开弓 丁壮者引弦而战。(《塞翁失马》).②拉 下车引之。(《陈太丘与友期》).③引用 引喻失义。(《出师表》).盈
满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核舟记》).于
①介绍出动作行为实行时所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对”“给”
勿施于人。(《〈论语〉十二章》).②比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伤仲永》).③从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伤仲永》).④向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隆中对》).胡不见我于王。(《公输》).⑤对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⑥胡不见我于王
向
(《公输》).语
①告诉
此中人语云。(《桃花源记》).②话
如有所语。(《核舟记》).与
①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和(《〈论语〉.十二章》)
与儿女讲论文义 和 陈太上与友期行 和 ②给予
借旁近与之。(《伤仲永》).③通“举”,选拔
选贤与能。(《大道之行也》).
④欣赏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狱
案件
小大之狱。(《曹刿论战》).
缘
沿着,顺着
缘溪行。(《桃花源记》)(八上).越
及,到
越明年。(《岳阳楼记》)(八下).再 ① 两
主人日再食。(《送东阳马生序》)(八下).②第二次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秽
论战》(九下)造 ① 往、到
造饮辄尽。(《五柳先生传》)(八下).②制造 造云梯之械 《公输》(九下)之
①取消句子独立性
1、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十二章》).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②补充音节,无义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③宾语前置的标志 何陋之有?(《陋室铭》).④种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公输》).
⑤学而时习之 学过的内容 诲女知之乎 知与不知的态度 其不善者而改之 自身同样的毛病
取独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一言 邑八景之一也 的 ④ 友人惭,下车引之 他 ⑤ 人皆吊之,人皆贺之 他 ⑥ 此独以跛之故 的 ⑦ 忽啼求之 书写工具 ⑧ 借旁近与之 他 ⑨ 传一乡秀才观之 仲永写的诗
⑩ 邑人奇之 他 ⑪ 或以钱币乞之 仲永的诗 ⑫ 予闻之也久 他 ⑬ 于舅家见之 他 ⑭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的 ⑮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助词,无义 ⑯ 于厅事之东北角 的 ⑰ 妇拍而呜之 小儿 ⑱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无义 ⑲ 又数刀毙之 狼 ⑳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的 21 渔人甚异之 这景象 闻之,欣然规往 这件事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取独 24 何陋之有 宾语前置的标志 70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徐庶 25 水陆草木之花 的 71 将军岂愿见之乎 诸葛亮 26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取独 72 贤能为之用 他 27 花之隐逸者也 的 73 此用武之国 的 28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的 74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这地方 29 石青糁之 字的凹处 75 智能之士思得明君。的 30 左臂挂念珠倚之 左膝 76 将军既帝室之胄 的 31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的 77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取独 32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78 的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的 33 实是欲界之仙都 79 的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的 的 35 或置酒而招之 五柳先生 80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的 36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81 的 恢弘志士之气 的 37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的 82 以塞忠谏之路也 的 38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83 无义以昭陛下平明之理的 39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音节助词 84 先帝称之曰能 他 40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85抄书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他 41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的 86 以伤先帝之明 的 42 当余之从师也 无义 87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的 43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的 88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44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这番景象 罪,以告先帝之灵 的 45 乃记之而去 这番景象 89 若无兴德之言 的 46 属予作文以记之 这件事 90 愿借子杀之 他 47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的 91 请说之 这件事 48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92 的宋何罪之有
宾语前置的标志 49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93 的宋无罪而攻之
宋国 50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的 94 吾既已言之王矣 这件事 51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的 95 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52 山间之朝暮也。的 轩之与敝舆也 53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的 96 的 同 54 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以 97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取独 55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取独 98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56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取独 99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的 57 余之游将自此始 取独 100 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的 58 辍耕之垄上 去,往 101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的 59 怅恨久之 辅助音节 102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60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的 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的 61 楚人怜之 项燕 103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到 他 62 固以怪之矣 这件事 104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63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去 不用也 取独 64 令辱之 吴广 105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他 的 65 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安陵 106 此之谓失其本心。助词无义 66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的 107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惠子 67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取独 108 于是鸱得腐鼠,鵷鵮过之,仰而视之 鸱 68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取独 鵷鵮 69 长跪而谢之 唐雎 109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的 的 110 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鵮,子知之乎?它 111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取独 的 112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鱼之乐 113 肉食者谋之 这件事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的 115 公与之乘 曹刿 116 公将鼓之 语气词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取独 118 暮寝而思之 这件事 119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取独 120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的 121 臣之妻私臣 的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的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取独 124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的 125 闻寡人之耳者 的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的 127 惩山北之塞 的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的 129 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 的 130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的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他们
汝之不惠 取独 133 汝心之固 取独 134 虽我之死 取独
操蛇之神闻之 的 这件事
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的
止
①通“只”
止有剩骨。(《狼》)(七上).②停止
一狼得骨止。(《狼》)(七上).③只曾笑耳:只是《狼》(七上)
非梧桐不止:栖息《庄子故事两则》(九下)138
⑥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阻止《愚公移山》(九下)志
①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志向《论语十二章》(七上)
②作标记
处处志之。(《桃花源记》)(八上).③标记
寻向所志。(《桃花源记》)(八上).④处处志之:做标记《桃花源记》(八上)⑤寻向所志:标记《桃花源记》(八上)⑥ 颇示以志:志趣《五柳先生传》(八下)
⑦以乐奇志:志向《五柳先生传》(八下)
⑧忠志之士往身于外者:有志《出师表》(九上)⑨志虑忠纯;志向《出师表》(九上)⑩恢弘志士之气;有志向的人《出师表》(九上)⑾思想、志向
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九下)⑿必先苦其心志;思想,志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九下)致
①得到;取得
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八下)
②不可屈致也;招致,引来《隆中对》(九上)逐
①竞争
夸父与日逐走。(《夸父逐日》)(七下).②随逐其师;追赶,追击《曹秽论战》(九下)资
资助、给予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隆中对》).(九上)走
跑
几欲先走。(《口技》)(七下).
走送之:跑《送东阳马生序》(八下)作则飞沙走砾;使。。走《满井游记》(八下)足
①事故学然后不足:足够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足够《虽有佳肴》(七上)
②河,渭不足:足够《短文两篇 夸父追日》(七下)① 值得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八上).② ④东坡现右足:脚 细若蚊足,勾画了了;脚《核
舟记》(八上)
⑤大雪深数尺,皮肤皲裂而不知《送东阳马生序》(八下)
⑥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足够《马说》(八下)⑦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足够《送东阳马生序》(八下)
⑧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足够《公输》(九上)
⑨ 足下事皆成,有功:你《陈涉世家》(九上)⑩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充足《出师表》(九上)卒
①卒之为众人;最终《伤仲永》(七下)②
终于
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八.下)
③士兵
骑千余,卒数万人。(《陈涉世家》).(九上)
卒往往语《陈涉世家》爱士卒(士兵)(《陈涉世家》)卒买鱼烹食(士兵)(《陈涉世家》)士卒多为用者(士兵)(《陈涉世家》 作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创作,写作)(《伤.仲永》)
②微闻有鼠作作索索(与“索索”连用,老鼠活动的声音)(《口技》)③百千齐作.
(.发出)(《口技》)④其中往来种作(劳作,劳动)(《桃..花源记》)⑤设酒杀鸡作食(做)(《桃花.源记》)
⑥盗窃乱贼而不作.
(兴起)(《大道之行也》)
⑦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发出)《与朱元思书》
⑧属予作文以寄之(写)《醉翁亭记》
⑨作亭者谁?(建造)《醉翁亭记》
⑩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石(起)《满井游记》
⑾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做)《出师表》
4.中考文言文常见的词语 篇四
胡志峰编撰
之
(一)代词
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如: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②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③暮寝而思之(《邹忌讽齐王纳谏》)④人皆有之《孟子二章》⑤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⑥子墨子九距之《公输》⑦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⑧得李广必生致之《李将军列传》
(二)助词
1.结构助词,用于定语和名词之间,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如: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③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④不效则治臣之罪《出师表》⑤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⑦舜发于畎亩之中(《孟子二章》)⑧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⑨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如: ①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②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二章》)③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④广之将兵(《李将军列传》)⑤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3.结构助词,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如:①宋何罪之有?(《公输》)②何陋之有?(《陋室铭》)③菊之爱。(《爱莲说》)
4.音节助词。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如: 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②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子鱼论战》③由是观之(《邹忌讽齐王纳谏》)
(三)作动词,可译为“到”、“往”。如:①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② 子将安之(《枭逢鸠》)
而
主要作连词用,可以表示以下关系:
l.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②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二章》)③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两峰之间者(《醉翁亭记》)④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2.承接关系,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如:①水落而石出者(《醉翁亭记》)②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③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
3.转折关系,译作“但是”“可是”“却”。如: ①既济而未成列。(《子鱼论战》)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③由是则生而有不
用也(《孟子二章》)④宋无罪而攻之。《公输》⑤足肤皴裂而不知《送东阳马生序》
4.递进关系,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如:①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醉翁亭记》)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5.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②呼尔而与之。(《孟子二章》)③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④暮寝而思之(《邹忌讽齐王纳谏》)
其(一)代词
1.作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作“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如:①公问其故(《曹刿论战》)②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③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2.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如:①其后四岁(《李将军列传》)②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也可译作“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如: ①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蜀鄙二僧》)
也可译作“自己的”。如①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李将军列传》)②不若人有其宝(《人有其宝》)
(二)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度、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可要”“怎么”“难道”等,或省去。
1.表疑问,译为“难道”,如①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2.表推测,译为“恐怕、大概”,如①其李将军之谓也。(《 李将军列传》)
以
(一)介词
1.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如: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②士以此爱乐为用(《李将军列传》)③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前一个“以”表原因,后一个表动作行为的方式。)④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⑤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出师表》 .
2.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等。①何以战(《曹刿论战》)②三军以利用也(《子鱼论战》)③小大之狱,必以情(《曹刿论战》)
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用”等。如:①必以分人(《曹刿论战》)②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出师表》)③以衾拥覆(《送东阳马生序》)④将以攻宋(《公输》)
④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⑤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⑥以是人多..
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
(二)连词
1.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或“用来”,如:①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②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③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④无从致书以观;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
2.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至”‘“因而”。如: ①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②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3.有时相当于连词“而”,表承接。如:①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4.连词,连接上下东西往来等字。如:①受命以来,夙夜兴叹
(三)“以”还可作动词用(属于实词)。
1.可译为“认为”。如:①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②臣以王吏之攻宋也(《公输》)③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2.可译为“率领”。①乃自以精兵走之(《李将军列传》)
于
介词“于”的主要用法有:
1.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译作“在”“从”。
在: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②征于色,发于声(《〈孟子〉二章》)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④苟全性命于乱《出师表》⑤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
亭记》
从:①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公输》)②舜发于畎亩之中(《〈孟子〉二章》)
2.表示动作的对象,译作“向”“对”“同”“给”“到”等。如:
对:①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邹忌讽齐王纳谏》)② 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二章》)对于:①何有于二毛(《子鱼论战》)②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到: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二章》)②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③皆朝于齐《邹忌讽齐王纳谏》 ④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公输》 .
向:①胡不见我于王(《公输》)②广时知之,故自辞于大将军《李将军列传》③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3.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作“比”。如:①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鱼我所欲也》)②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4.表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如: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二章》)
5、表示“被”,如:①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李将军列传》)②困于心,衡于虑《〈孟
子〉二章》
为
一、作介词时,除表被动外都读作wèi,可译作“被”、“对”、“给”、“替”、“当”,“为了”、“因为”等。
“为”作为介词的用法。
1.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作“向”“对”等。如: ①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②此人——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2.表示被动,(wéi)译作“被”。如: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②山峦为晴雪所洗
3.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等。如: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4.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作“为着”“为了”。如: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5.表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如: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故事两篇》)
二、当“为”作动词时,读wéi,有两种基本用法,一是表判断,译为“是”,如①此不为此为何若人(《公输》)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出师表》)
一是表动作行为。可依据语境的不同,译成各种相应的动词,如:“做”,“当作”、“成为”,“担任”,等。如:
做:①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②行拂乱其所为(《孟子二章》)
成为:①赎为庶人(《李将军列传》)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③为屿,为坻。担任:①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出师表》)②臣部为前将军(《李将军列传》)称为,叫做:①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
结成:①广为圜阵外向(《李将军列传》)
制造:①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公输》).
用,运用:①古之为军也《子鱼论战》
三、特殊用法:
5.文言文中常用的官职调动词语 篇五
科举职官
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录取者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拜:授给官职。
除:免去旧职任新职。
出:出任。
升:提升官职。
迁:调动官职升官。
革:革除官职。
罢:罢免、停职。
免:免除官职。
黜:废黜、贬退。
谪:降职远调。“状元”,第二
削:革职罢官。
废:罢免或废黜。
退:⑴撤销或降低官职;⑵自己辞职。
斥:屏弃不用。
去:去职,被调离。
左迁:降低官职调动。
擢:提拔、选拔。
授:封给官职。
表官职变动的文言词语集释;
一、表授予官职的词语。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举其偏,不为党。《左传。襄公三年》
拜:授予官职。如:相如为上大夫。《廉颇蔺相如列传》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张衡传》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元史。贾鲁传》:“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除:任命,授职。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授:授给、给予官职。《元史。贾鲁传》:“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
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元史。贾鲁传》
二、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罢:免去,解除官职。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
黜:废掉官职。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封建论》
免:罢免。如: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
夺: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
三、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升官。如: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擢:在原官上提拔。如:擢为后将军。《汉书。赵充国传》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如: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李白《与韩荆州书》
迁: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谊传》
陟:进用。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四、表降低官职的词语。
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贬:降职。如:贬连州刺史。《刘禹锡传》放: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卜居》
左迁: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
五、表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汉书。王尊传》:“迁东郡太守。”
徙:一般的调动官职。如:徙王信为楚王。《淮阴侯列传》
调:变换官职。如:调为陇西都尉。《汉书。袁盎传》转、调、徙:调动官职。《张衡传》:“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补:补充空缺官职。如: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汉书。王尊传》
改:改任官职。如:改刑部详覆官。《宋史。王济传》出:京官外调。如: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张衡传》
六、表兼代官职的词语。
兼:兼任。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领:兼任。如: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晋书。袁乔传》
行:代理官职。如:太祖行奋武将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署:代理、暂任。如:太守奇之,署守属监狱。《汉书。王尊传》
6.中考文言文复习 (一) 篇六
1. 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 (段) 文言诗文, 但推荐的只有50篇。
2. 其余30篇在不同的考区可能有所不同, 考生必须及时了解相关信息以便及时进行复习。
二、背诵方法指导
文言文要求背诵默写的篇目较多, 同学们基本上能够背出, 但要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改字、不颠倒语序、不写错别字就没那么容易了, 更不用提对一些语句的理解性记忆了。所以把默写功夫做到细致准确、一字不差、深刻理解、灵活运用才能达到中考要求。
第一步:大声诵读。诵读确实是背诵的好方法, 在自己的小天地里, 你不妨大声诵读古文古诗, 每篇连续诵读五遍以上, 一方面通过诵读可以强化你对文章的再熟悉, 另一方面随着诵读遍数的增加会逐渐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即自己对文章的感悟、体会, 更加深刻地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古人的“读书百遍, 其义自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另外, 随着诵读的深入, 你对每句话的意思也会更明白, 有的同学读完一句古文, 这句话的意思也会马上在他的眼前出现, 这就是对古文相当熟悉的结果, 这个步骤做得好, 也为下面的句子翻译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步:出声背诵。在前面大声诵读的基础上, 现在可以完全抛开书本, 出声背诵, 每篇连续背诵五遍以上, 你会发现在第一、二遍时你有一些生硬, 到三、四遍时你已相当流利了, 到五、六遍时你已完全熟练地掌握了全文, 而且不会发生漏字、添字和语序颠倒的情况了, 这时候让你背错都难了。这两个步骤中, 出声是关键, 因为读出声音来是对人的记忆功能的再重复, 能起到在心里默背的双重功效, 而且出声也使得同学能随时发现、检查自己的错误。尤其对一些背诵准确度不高的同学而言, 出声背诵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第三步:背熟文章之后, 便是保证字的正确率。这时候, 你可以再拿起书本, 一行一行看下去, 将容易写错的字多练几遍, 保证不改字, 不写错别字, 这一步骤是收尾工作, 如果做不好, 前面的努力将前功尽弃, 所以要认真对待。
第四步:勾画出每一篇古文的名言警句 (如“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等) , 揭示主题、中心的关键性语句 (如“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等) , 描写山水环境的语句 (如“青树翠蔓, 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等) 和表现作者心情的句子 (如“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等) 。将这些句子重点背诵, 并理解它在文中的作用, 以备理解性记忆之需。
第五步:做一些理解性背诵的题目, 仔细咀嚼题干的要求, 抓住关键字来思考该回答哪些内容, 注意在回答题目时有可能要作一些细微变化。如“安陵君拒绝秦王易地要求的理由的句子”和“唐雎拒绝秦王易地要求的理由的句子”是不相同的, 同学很容易混淆。这道题要抓住“理由”二字回答, 答案应是“受地于先王, 愿终守之, 弗敢易”和“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虽千里不敢易也, 岂直五百里哉”, 其它的话均不是理由, 所以不应写。
第六步:对于某一篇古文的理解性背诵, 理解起来还是较简单的;而对于在所有学的文章中搜索符合题干要求的语句, 难度就大多了。这只能要求同学多积累, 多贯通, 如积累一些描写山水景色、战争残酷、爱好和平、悠闲自得的心境、自然环境、友情等方面的句子, 给它们加以归类, 有意识地逐渐扩大你收集的范围, 在答题时可选择最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 保证万无一失。
三、自学方法点击
1. 要重视“三名”的背诵
在“名篇、名段、名句”这“三名”中, “名句”尤其值得关注。纵观全国各地中考试卷, 无不在“名句”上下功夫, 因为无论题型怎样千变万化, 最后总是万变不离其宗。
2. 要熟悉中考的常见题型, 中考主要有以下几种题型
(1) 补充型默写, 这是以“死记硬背”为主的传统题型。此类试题或空前或空后或空中间或空两边留给考生作答, 无论怎样变化, 难度都是很低的, 不过也因为难度低而常被考生忽视, 结果丢分不少, 令人深感遗憾。究其原委, 大多是考生没有认真细读各地的评分标准——有任何一处错误均不得分。因此复习时必须做到“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 文句要认认真真地写”, 否则易题也变为难题。
(2) 归类型默写, 这是在“死记硬背”的基础上把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 使学过的知识融为一体的好题型。其特点是从某一角度出发, 按一定的标准, 分门别类归纳总结, 有助于知识的深化。
(3) 理解型默写, 这是在“死记硬背”的基础上把学过的知识进行正确的理解, 使学过的知识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 从而牢记于心。此类试题虽然难度较大, 只要考生能潜心钻研, 细心理解, 也能化难为易, 获得成功。
(4) 联想型默写, 这是一种深层次的默写, 不仅考查查考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 还考查考生的迁移、联想能力。此类试题的主要特点是古今融为一体, 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
【中考文言文常见的词语】推荐阅读:
中考文言文考10-16
深圳中考语文文言文06-29
中考文言文阅读教案08-02
中考文言文划分节奏08-11
中考文言文阅读与训练08-28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08-18
中考语文文言文练习及答案10-24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曹刿论战》06-18
中考文言文各种题型解题技巧.精讲06-26
中考文言文阅读题附答案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