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教学设计(精选8篇)
1.太平天国教学设计 篇一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新标必修1第三单元[标要求]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识要求:掌握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冯云山在紫荆山区传教;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北伐、西征、东征和太平天国军事上的全盛;《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天京事变;重建领导核心;后期防御战;天京陷落。(2)能力要求:①分析洪秀全的宗教理论;②通过对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这一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识图和用图的能力;③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以培养其系统的分析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其进步性和局限性的评价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评价历史事的能力。④理解太平天国运动所体现出的农民阶级的局限性。⑤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适当引入史学界的争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运用史实论证观点的能力。⑥探究太平天国失败的必然原因,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发展、失败,使学生感知、认识历史事的发展过程,探求历史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2)指导学生阅读《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原道救世歌》《天朝田亩制度》等的节选资料,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史料的方法。(3)通过填写北伐、东征和西征简表,教会学生列表归纳史实的方法。(4)通过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使学生初步学会查找史料、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以及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通过介绍太平天国运动的有关书籍,指导学生学习阅读参考书的方法以及获取参考书的途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农民起义原因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是在中国刚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时,农民不堪中外反动势力的双重压迫而爆发。时代赋予了太平天国运动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中国农民战争的新特点,即在反封建同时还担负起反侵略的历史重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2)《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反封建斗争的积极性,使这场运动成为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但它只是一种空想,根本无法实现。通过对《资政新篇》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其时代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价值的情感体验。(3)太平天国的军事斗争表现了太平军将士反抗清朝统治的英雄气概,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的教育,进行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英雄观的教育。(4)通过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近代的农民运动有恰当认识。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有一定的必然性。认识太平天国运动与近代民主革命的关系:农民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但依靠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任务。[教材分析]本节内容讲授1时重点: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金田起义;《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难点:拜上帝教的宗教理论;对《天朝田亩制度》革命性和局限性的分析;对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部斗争的认识。[型、教学方法]新授谈话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具设计]多媒体、投影仪等[教学过程]导入:教师提问: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回答。教师导入: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深受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社会矛盾激化。农民阶级不堪忍受,终于揭竿而起,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播放电视连续剧《天平天国》主题歌,调动学生情绪。教师: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反侵略、反封建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今天我们就学习太平天国运动的具体情况。讲授新:
一、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板书)
1、原因(板书)教师:请同学们根据本回答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学生:鸦片战争巨额的军费和赔款,全部转嫁到贫苦农民身上,使本已十分尖锐的社会矛盾更加激化。教师:外国的侵略和清政府的腐败导致中国社会矛盾的激化,广大农民被迫走上反抗斗争的道路,18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教师分析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引申出太平天国的主要矛头:反封建。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起了催化剂的作用,引申出太平天国反侵略性质。总之,太平天国运动是长期以来不断激化的阶级矛盾,在民族矛盾刺激下的总爆发。因此,我们可以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响”。
2、酝酿(1)洪秀全创拜上帝教──思想发动(板书)(投影:洪秀全塑像)教师:洪秀全是广东花县人,几次参加科举,都名落孙山,屡试不第后,受宣传基督教的小册子《劝世良言》的影响,于1843年创立了拜上帝教。为了宣传拜上帝教,洪秀全把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写出《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①思想: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板书)②著作:《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原道救世歌》③教义:a“皇上帝”唯一真神论b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打倒“阎罗妖”(投影:教材第4页[学思之窗]节选材料)教师:请同学们结合这材料思考,这反映了洪秀全怎样的思想?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很显然,这则材料反映了以洪秀全为代表的中国农民千百年来所要求的摆脱封建压迫、封建剥削的强烈愿望,号召人们为实现平等自由而斗争。教师比较拜上帝教与基督教思想的不同,指出洪秀全对基督教进行了改造和利用,以适应农民战争需要,主张信仰上帝且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但又不同于基督教中死后升入天堂的说法,认为地上也有天国。这些是洪秀全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它奠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理论基础,对广大劳动人民具有很大的号召力,从而分析其反封建性。教师进一步指出拜上帝教起了动员广大群众加入反清行列的作用,但它并不是科学的理论。(2)太平天国领导核心的形成──组织准备(板书)教师:最初加入拜上帝教的只有洪秀全的同学冯云山、族弟洪仁玕等几人,在洪秀全从事宗教理论研究宣传的同时,冯云山在广西桂平紫荆山区传播拜上帝教,发展焦土,开展反封建斗争,势力发展到周围数百里。冯云山经过艰苦的努力,在紫荆山等地区发展了万余会众,并逐渐形成了以洪秀全为首的有杨秀清、冯云山、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人组成的领导核心。他们决心借助“上帝”的权威,推翻清朝的统治,下面我们就一起先来了解一下太平天国前期的斗争。
3、兴起和发展(投影:《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①
金田起义──运动爆发181年(板书)教师:181年初,各地拜上帝会会员2万人携带各种武器齐集桂平县金田村,洪秀全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这表达了起义农民要实现“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愿望。从此,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开始了。金田起义后,太平军由于受到清军围堵,转战至武宣东乡。在此,洪秀全称“天王”。之后,太平军北上,9月攻克永安。(2)永安建制──初建政权(板书)教师:洪秀全在永安整顿建制,分封王爵,初步建立政权。(投影:《永安封王表》)此时,清军3万余人包围了永安。由于城中粮盐弹药缺乏,使太平军陷入困境。第二年春,太平军从永安突围北上,出广西入湖南。南王冯云山和西王萧朝贵先后在全州战役和长沙战役中牺牲。两位将领的早逝,对太平天国是重大的损失。之后太平军继续北上,183年初,太平军攻克武昌。不久,在洪秀全、杨秀清指挥下,太平军从武昌出发,沿江东下,连战连捷,183年占领南京。②
定都天京──同清对峙(板书)教师:太平军占领南京后,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政权。太平军从金田起义、永安建制、进军武汉到定都天京,历时两年三个月。天京这个政权巍然屹立于南方,同清政府的北京政权遥相对峙,坚持斗争长达十余年之久,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教师提问:太平军胜利进军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各种回答。教师总结:主要是因为洪秀全等制订的斗争目标比较明确;太平军纪律严明,人民群众热烈拥护和支持太平军;清军腐败无能。教师: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清军在天京附近建立了江南、江北大营以围困天京。为了巩固政权,推翻清朝统治,太平军又进行了北伐、东征和西征,军事上达到全盛。(4)北伐、西征和东征──军事上全盛(板书)(投影:《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①北伐(板书)教师:要推翻清朝统治,太平军必须北伐。183年,在东王杨秀清统一指挥下,太平天国派林凤祥、李开芳率兵北上。(结合地图)北伐将士从扬州出发,经安徽、河南等地进入直隶,攻到天津郊区。咸丰帝慌忙宣布京师戒严,从各地调兵阻挡北伐军。北伐军进行了两年浴血奋战,终未取得成功,最后失败。教师要求学生看书回答北伐的意义。教师指出:北伐的同时,东王杨秀清统一指挥下,太平天国还进行了西征,北伐和西征是并举的。②西征(板书)教师:要巩固天京大本营,控制长江中游,必须西征。183年,太平天国派赖汉英率兵西征。连续夺取安徽、湖北的重镇,进入湖南,与汉族地主武装、曾国藩的湘军交战失利。18年,杨秀清派石达开指挥西征军,在鄱阳湖打败湘军,急得曾国藩要跳水自杀,西征军取得了很大胜利,后进入江西,占领许多州县,巩固了天京革命大本营。西征的胜利使千里长江变成了天国的一条内河。北伐、西征之后,太平天国又进行了东征。③东征(板书)教师:为断绝清政府的财源,充实自己的经济力量,186年,燕王秦日纲率太平军东征。夺取扬州,攻破江北大营。又与石达开会师,一举摧毁江南大营,解除了天京之围。至此,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革命声威震撼全国。(投影:《北伐、东征和西征简表》,教师要求学生完成)措施目的时间将领意义北伐
西征
东征
教师: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除了在军事上采取一系列行动外,在运动的前期和后期还分别颁布了指导性的文《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二、《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板书)教师: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一个重要的文。这就是《天朝田亩制度》。(投影:《天朝田亩制度》书影)(1)《天朝田亩制度》──建国纲领(板书)教师:《天朝田亩制度》从字面上理解是太平天国的土地制度。但实际上它不仅涉及土地问题,同时还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司法等各个方面的社会改革措施。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因为以土地问题为核心,所以称为《天朝田亩制度》。《天朝田亩制度》既以土地问题为核心,那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的。(投影:“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这是太平天国处理土地问题的原则,也就是天下的土地归天下的人耕种。这里,有关”天下田”当时的占有形式是谁的?学生思考并试图做答。教师:(启发)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其核心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也就是说天下田大多是地主阶级的,而现在把天下田,包括地主阶级的土地拿来收归公有,分给天下所有的人,包括占大多数人口的农民来耕种。这就意味着要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摆脱封建剥削,获得土地是千百年来广大农民最迫切的要求。中国历史上,农民在历次斗争中也都提出过类似要求,如“均贫富”、“均田免粮”等。但像《天朝田亩制度》这样,把农民的斗争目标提出的如此明确,这还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它把农民反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要求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从这里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鲜明的反封建革命性。“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这是分配土地的一个原则;还有一个要遵循的原则就是“无处不均匀”。如何才能做到平均分配土地呢?(投影:“凡男妇每一人自十六岁以上受田,……,则十五岁以下减其半……。”)从这段资料中,你能看出平均分配土地有哪些标准呢?学生思考并进行讨论。教师:从这段资料中不难看出平均分配土地,一是依据人口,不论男女,以户为单位,人多就多分,人少就少分;二是依据年龄,凡十六岁以上的人都可得到土地,十五岁以下就减半。太平天国除了平均分配土地以外,还平均分配产品。(投影:“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按照“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规定:农民每年收获所得,除生活必须外,其余一律上交国库。如有婚丧等事,则由国库发给一定数量的钱币和实物。通过这些详尽而细致的规定,太平天国是想使每一个公民都能永保一份平均财产,建立这样一个理想的社会。(投影:“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这是太平天国设计的理想蓝图,这一美好社会能否实现呢?请同学们从《天朝田亩制度》分配土地的原则和方法入手,并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来思考这一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天朝田亩制度》从分配土地和产品的原则来看,废除封建所有制固然是革命的,但它是把消灭剥削、消灭贫困的理想建立在落后的小农经济基础上,这是不切合农民觉悟和脱离农民思想实际的;同时,小生产者所能提供的财富是有限的,无法满足“人人饱暖”的要求。从分配的方法来看,也有很多问题无法解决。平均分配土地使农民平均得到一份土地,但同时又规定每年收获只能留下维持生活的份额,其余生产生活资料同归圣库。这样的规定自相矛盾,多生产对农民不但没有实际好处,而且还会挫伤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其结果不会带来人人饱暖,只会造成普遍贫困。再从客观环境来看,连年征战无法保证一个安定的环境来实现这一方案。所以,《天朝田亩制度》只是一种空想,根本无法实施。那么,应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呢?教师指出可从革命性、空想性、落后性三方面进行评价。教师:除了运动前期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外,太平天国的指导性文还有后期颁布的《资政新篇》。(2)《资政新篇》──治国方案(板书)投影:《资政新篇》书影)教师:189年冬,洪仁玕为振兴太平天国,提出了改革内政的治国方案──《资政新篇》,它都有哪些内容呢,请同学们看书回答。同学们从政治、经济、文教等方面回答。教师分析:《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在“向西方学习”上,超过了同时代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主张,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但它没有把发展资本主义与消灭封建剥削制度联系起来,没有同太平天国当时现实斗争联系起来,只字不提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因此这个方案得不到太平天国广大将士的拥护,对太平天国的现实斗争没有任何积极作用。由于当时中国还不具备实现这一政纲的社会条(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且,太平天国迫于当时严峻的形势,《资政新篇》没能实行。教师布置下作业: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异同点。教师:186年,当太平军东征胜利,军事形势一片大好之际,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由于争权夺利,矛盾却日渐尖锐化,导致天京变乱发生,天国的事业开始由盛而衰。
三、太平天国的失败(板书)(1)天京变乱教师: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的领导人革命进取心逐渐减退,腐朽思想开始滋生。在天京,诸王模仿封建统治者大兴土木、建筑王宫。(投影:《天王府》、《太平天国天王府石舫》)从《天王府》画面上可以看出天王府的威严和等级的森严;从《太平天国天王府石舫》画面上可以反映出天王的享乐生活。天王身居宫中,生活奢靡;东王外出,仪仗达千人之多;各王还通过家族、部下等关系结成派系集团,分别控制军队、争权夺势,终于在186年秋演化为一场大变乱。教师讲解经过、投影:教师分析影响: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从战略进攻走向战略防御的转折点。经过这场变乱,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出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危险局面。敌人得到了喘息之机,重建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太平天国的军事斗争开始转入防御阶段。(2)太平天国的防御战(板书)①重建领导核心──英王、忠王、干王。②后期防御战教师提问:为了打破敌人的包围与封锁,挽狂澜于既倒,拯救岌岌可危天国事业,进行了哪些军事斗争?学生看书回答。(投影:再破江北大营—三河镇大捷—再破江南大营—受挫上海—安庆失守─天京沦陷)教师简要讲解:188年,陈玉成、李秀成击溃了江北大营,随后,太平军又获三河镇大捷。1860年,太平军依洪仁玕计策率兵奔袭杭州,这一计策实际上就是古代“围魏救赵”的战术,清军调江南大营将士驰援杭州,李秀成回师,与陈玉成会师,江南大营被击溃,打破了清军对天京的包围,同时为太平军进取江浙奠定了基础。破江南大营后,李秀成乘胜东征苏南,连战连捷,一直打到上海近郊。在进攻上海的战役里,英法侵略军也撕下中立伪装,配合清军袭击太平军。太平军英勇苦战,不敌联军,退回苏州。正当太平军同中外反动势力在江浙激战时,湘军再次包围安庆。陈玉成从浙江回师安徽以解安庆之围,但激战几月未能成功,安庆终于陷落,天京失去屏障,陈玉成退守庐州,1862年因歹徒出卖,陈玉成被俘,面对审问,陈玉成大义凛然,厉声斥道:“大丈夫死则死耳,何铙舌也!”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26岁。他的牺牲是太平天国后期的一个重大损失。清军占领安庆后,全面进攻太平军,进而围攻天京。太平军展了天京保卫战。(3)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板书)1862年初春,清军分三路进攻太平军:曾国藩之弟曾国荃率湘军主力进攻天京;李鸿章率淮军和英国人戈登的“常胜军”进攻苏州、常州;左宗棠率湘军一部进攻浙江。曾国藩坐镇安庆统筹策应。天京告急,李秀成回师,救援天京。在城外,太平军与湘军恶战,到1864年,天京外围已无回旋余地,城内将士食野草充饥,而围城湘军又增至万余人,太平天国危在旦夕。6日,洪秀全病逝。但太平军将士仍固守天京,同心同德,决心与天国共存亡。湘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沉重代价。不久,天京城破,太平军将士又与湘军展开巷战,宁肯战死,决不投降。7月,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但天国的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中国人民抗争史上的壮丽篇章,其顽强斗争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四、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失败的原因及历史意义、教训(板书)教师: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史学界有人认为是一场旧式农民革命,有人认为带有资产阶级性质,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同意哪一种观点。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我们现在不做统一的界定,但有一点大家是能够达成共识的,即这场运动是农民战争,是以农民为主体的,由农民来领导的战争。作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斗争水平最高的农民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历时长达14年,席卷十多个省份,并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尽管如此,最终还是归于失败。那导致其失败的原因有那些呢?(提示学生从领导力量、斗争对象,内因、外因,主观、客观等角度分析)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主观: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教师:那么这场运动的意义又有哪些呢?总结:①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②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③一些领导人主张学习西方,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④思想上、组织上较以往农民起义高出一筹,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⑤同亚洲各国人民的斗争相互推动、相互影响,共同打击西方殖民主义者。教师:请同学们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教训学生发言。教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教师小结:鸦片战争后,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太平天国运动爆发,这次农民战争呈现出新的特点:①在反封建的同时承担了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任务,因此称其为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它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灭,这是以往农民战争所不曾遇到的新情况。②近代的中国农民已经能够放眼世界,从西方寻找自己的思想武器。③颁布了前所未有的土地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尽管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平均主义不可能实现,但明确的平均分配土地的纲领是几千年来农民阶级梦寐以求的愿望。因此说,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尽管它有诸多新特点,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它不可能有先进的科学的革命指导思想,不可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因此它仍然是旧式农民战争的继续。它最终也不可能给中国指出光明前途。投影:和太平天国运动相关的一些外书籍罗尔纲著:《太平天国史》茅家琦主编:《太平天国通史》郭毅生著:《太平天国经济史》张一文著:《太平天国军事史》巩固练习1.洪秀全在《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中提出来要共击之的“阎罗妖”是指A.清朝最高统治者
B.外国侵略者
.中外反动势力
D.地主豪绅答案:A2.《天朝田亩制度》关于“分田”规定的实质是:A.实施男女平等的分配方案
B.贯彻平均主义的基本原则.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D.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答案:3.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既有革命性,又有封建落后性,造成这种双重性的根本原因是:A.太平天国领袖们的主观愿望
B.农民阶级的经济地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答案:B4.《资政新篇》在当时不可能实行的根本原因是()A.缺乏能够实行的社会条
B.列强的侵略.体现的经济思想落后
D.军事斗争非常紧张答案:A.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旧式农民起义的局限性
B.拜上帝教不合中国国情.在军事策略上屡犯错误
D.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答案:A6.太平天国运动之所以被看作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是因为它A.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B.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担负起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D.规模大、时间长,建立了革命政权答案:后作业教材49页练习。
2.太平天国教学设计 篇二
关键词:太平天国,“女营”制度,考辨
太平天国运动在兴起之初和定都天京以后曾经实行一种制度, 即“女营”制度。关于这个制度, 过去多认为这是一种军事组织“在太平天国初期, ‘女营’制度完全是太平军中女战士的一种战斗组织”, [1]进而有学者认为, 既然太平天国妇女能够与男子一样参战, 那么妇女与男子的地位就是平等的, 故“女营”制度可以视为太平天国妇女解放的一个标志。这是一个值得考辨的话题。
一
所谓“女营”制度, 是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根据“男有男行, 女有女行, 不得混杂”[2]P79的原则建立的一种施行于妇女相关事务的组织, 在太平天国后期称为女馆制度。
那么, 太平天国“女营”是什么性质的组织呢?它的主要职能是从事军事活动吗?要分析这个问题, 我们必须把它分为两个阶段即定都天京前后两个时期来看。
太平天国起义之初, 在转战粤、湘等省时, 已经建立了“女营”, 人数众多。作为一次大规模的起义活动, 太平军为何要带着这么多妇女呢?这是为了保证军队战斗力和断绝军士后顾之忧的措施。
出于对拜上帝教的信仰, 在太平军所经过地区, 尤其是广西, 出现了全家参加太平军的举动, 这就自然包括了母妻姐妹女儿这些女性。广西山区的妇女由于不缠足和长期参加劳动生产, 故对于参加太平军既有信仰的支撑, 又无体能的障碍, 所以广西妇女参加太平军人数众多。太平军转战广西期间, 自愿加入或被迫加入太平军“女营”的妇女达一万余人。转入湖南后, 也有许多湘籍妇女参加进来。妇女参加太平军, 既可增加兵员, 扩大声势, 同时, 妇女随行, 又可作为人质, 家人之间形成了连环保。而对于男人而言, 家眷有了安顿之处才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起义之中。这种情形使得太平军不能弃女子于不顾而需要携带大量妇女于军中。这就要求太平军必须建立适当的制度和组织, 一方面要为战争做准备, 另一方面要管理好不参战的家眷。
这样, 出于服务于太平天国政治军事宏大目标的用于“别男女”的“女营”制度便产生了。在专门向太平军将士进行政治教育的《天情道理书》中, 我们可以看出太平军中实行男女分营的原因:“我们兄弟荷蒙天父化醒心肠, 早日投营扶主, 多有父母妻子伯叔兄弟举家齐来, 固宜侍奉父母, 携带妻子。但当创业之初, 必有国而后有家, 先公而后及私;况内外贵避嫌疑, 男女均当分别, 故必男有男行, 女有女行, 方昭严肃而免混淆。”太平天国严禁男女相聚, 更不得有私情, 即使是夫妻同宿也是作为违反天条, 要处以死刑。“女营”的建立就是实施这一举措的制度保证。有了“男营”“女营”之分别, 太平天国就可以较好地做到严禁男女私下见面。这样做的目的当然是为了维护军纪, 增强战斗力, 让太平军将士全身心地投入到激烈的生死搏杀中。
所以, “女营”制度 (组织) 产生的初衷是便于管理太平军中的妇女而产生的一种制度。设立这个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别男女”, 而不是要让这些女子去参战。也正因为有“女营”这种组织, 太平军才能更多地吸收群众参加到太平天国运动中来。
从“女营”的结构来看, 各级领导由妇女充任, 这些人是有军职的, 但是她们的职责不是率领“女营”成员作战, “女官”只是负责管理妇女的人, 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军官。《中兴别记》对这一时期“女营”功能的记载是:“自金田至江宁, 别男女极严, 以伪女官辖之, 行则殿后, 止则别屯谓大事成, 始许母子、夫妻相聚, 无妻许指配。”[3]P11这段材料说明“女营”是为了“别男女”而设的组织, 这段史料完全没有提及“女营”具有作战功能。
但是, 在太平天国的军事活动中, 确实有妇女参战的行为。《贼情汇纂》卷3《伪女官》记载有太平天国有妇女参战的活动:“贼素有女军, 皆伪王亲属, ……生长洞穴, 赤足裹头, 攀援岩谷, 勇健过于男子。临阵皆持械接仗, 官军或受其衂。”[4]P111这种记载也就是后人认为“女营”是用于军事活动组织的重要依据。对此该作何解释呢?第一, 在太平天国军事活动中, 女子参战的情形不多见, 是在特殊情形下所为。哪种能够攀岩登崖, 力气大过男子的妇女只能是来自广西山区的未曾缠脚的强悍妇女, 这种人是“女营”中的个别人。第二, 女子参战不是以“女营”的身份和建制来实行, 而是作为男子军事活动的一种补充, 是受男子支配的。因为在有关太平天国的史料中, 从未见过将女子组成类似男子一样的陆营专供作战的记载。因此, 那种参加到战事中的女子是从“女营”中临时抽调的个别人。
二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以后, “女营”制度继续存在, 规模进一步扩大。除各王府可以入住女眷并纳妃外, 其余太平军将士仍然实行男女分营、夫妻隔离的制度。在太平天国中期也就是太平军占领武昌以后, 特别是定都天京以后, 在一些城市中, 太平军把原先仅仅实行于军中的男女分营制度扩展到了广大的群众中间, 对军民实行“男女分馆”政策。也就是把所有男子集中到“男馆”, 全体妇女集中到“女馆”。所以这时的“女营”也称作“女馆”。
这时的“女营” (女馆) 是什么性质的组织呢?它仍然不是军事组织。《太平天国制度初探》曰:“所见关于天京‘女营’的各种记载, 都未说天京‘女营’曾受军事训练。当时江南女子, 全部裹脚, 小脚女子也势难实施军操, 走上战场。……所述天京初期组织营馆情况, 知女馆可以自行设立, 并可自立两司马, 可知其组织松懈, 极不类作战机构。”[5]P259“女营”将这个制度所施行的地区的所有妇女一概编入, 不论老弱病残。“女馆则老幼同居, 因无所谓牌尾也”, [6]P394这是说“女营”没有像“男营”那样设立收容老弱残废的牌尾馆, 而是不加区分整体编入。显然, 这样的组织不可能进行军事活动。所以, “女营”仍然是一种管辖妇女“以别男女”的组织。“至金陵设馆, 钤束更甚。行营间有混迹女馆, 逐日搜查, 立门牌, 以馆长出名统其下, 月送册伪诏书馆覈数, 虽粤西老贼, 亦不敢乱群肆行强暴, 闺秀得恃以自贞”。[7]P316《金陵省难记略》也说:“其女行法, 女人无论老少, 呼曰新姐妹, 聚二十余人为一馆, 老姐妹辖之曰牌长。老姐妹者, 广西女人也, 亦不论老少。女馆多在西华门, 比屋而居, 谓之‘女营’, 分前后左右中为五军。”[8]P623
“女营”不打仗, 那么“女营”中的妇女主要做什么呢?太平天国发挥她们作用的方式是让她们从事劳作。《天情道理书》曰:“守卡巡更, 筑营运粮, 与夫建造天朝、东府, 我们弟妹无不历尽勤劳。”[2]P384《贼情汇纂》曰:“所掳妇女, 皆以军法部署, 署总制诸官以统之。……其善女红者, 分入锦绣衙营, 置指挥以下官领之。余悉迫令解足, 任荷砖、开沟、浚濠、运土诸役, 俱立官以督工。”[4]P111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 妇女参加劳动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这种劳动带来的经济独立是妇女解放的前提。但是“女营”妇女的劳动不具备这样的意义。一来这种劳作既不是为了个人, 又不是为了家庭, 因为这种劳作是根本没有任何报酬的, 当然它也就不能起到提高妇女经济地位的作用。二来它是强迫妇女进行的重体力活动。这些劳役, 由于妇女的身体条件, 大多数都不适合妇女来承担。尤其是在江浙一代入营的妇女, 有很多人从小就裹了小脚, 让这样的妇女劳作是一种人身折磨。最重要的是, 对于太平天国的首领来说, 让这些妇女参加劳作不是出于解放妇女的政治思维。也有人认为太平天国让“女营”的妇女参加劳动是为了防止其有不良举动产生。《平定粤寇记略》就说:“杨秀清智计阴鸷, 方女馆之未配也, 恐闲居为不善, 除工作外, 时传伪令以劳苦之, 时而令每女馆各觅, 井栏一, 时而索小鼠数枚, 时而索蜰虫数对, 限日送伪府, 违即治罪。”[7]P324
根据以上文献, 我们可以对太平天国的“女营”制度的性质有一个较为清楚的判断, 即“女营”是特定历史环境下的特定产物, 建立这个制度是为了服务于太平天国的政治军事活动所面临的特殊情态, 从设立的初衷和发挥的作用来看它并不是军事战斗组织。
三
通过以上对这一时期史料的分析, 我们可以对“女营” (女馆) 有两点认识。其一, “女营”的设立对于太平天国的事业起到过积极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这个制度既起到了维系军纪、增强战斗力的作用, 又发挥了保护妇女的功效, 从而吸引了更多的群众举家参加起义。这种对妇女的保护也为太平天国赢得了政治声望。而1855年后, 太平天国在政权相对稳定以后取消了“女营”制度。这个制度曾经发挥的对妇女的保护作用消失了, 妇女的境遇发生了一个很大的转折:“咸丰五年后, 分配之令下, 伪职高者娶妇至十人, 卑, 不减三四人, 颠倒抑勒, 饮泣含冤, 不可殚述。”[7]P316这段记载反证了“女营”制度曾经发挥的积极意义。其二, “女营”制度没有起到解放妇女的作用。“别男女”的初衷没有男女平等、提高妇女社会地位的政治用意, 而“女营”制度在运作中, 不论是在进军途中, 还是在定都天京后, 都没有发挥这种功用。事实上, 纵观整个太平天国活动的始终, 关于男女平等此类概念始终只是停留在空洞的宗教说教中, 而在实际的政治大政和社会生活中未曾有实际意义的举措。“女营”制度之于妇女解放的意义没有发挥作用, 只是关于此类事物的一个折射而已。
参考文献
[1]李亚云.太平天国女营、女馆制度变迁分析[J].沧桑, 2006, (4) .
[2]中国史学会.太平天国 (第1册) [M].北京:神州国光社, 1954.
[3]中兴别记.太平天国资料汇编 (第2册) [M].北京:中华书局, 1979.
[4]中国史学会.太平天国 (第3册) [M].北京:神州国光社, 1954.
[5]郦纯.太平天国制度初探.[M].北京:中华书局, 1989.
[6]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太平天国史料丛编 (第6册) [M].中华书局, 1963.
[7]平定粤寇记略附记二.太平天国资料汇编 (第1册) [M].中华书局, 1980.
3.对太平天国教学中的几点看法 篇三
一、定都南京的不利之处
1、为时过早
我们常说的“太平天国”,也只能算是农民运动,是太平军建号的一种名称。其含义就像清末时的“张楚”和明末时的“大顺”一样,仅是一种政权的代号而已,根本就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即便是1851年12月的永安建制,也只能算是一个标志,即标志在当时情况下,洪秀全起义军从形式上初具立国规模,但距离建国条件的真正成熟,还相差甚远。
从一系列史料不难看出,太平天国方面过早地定都南京,无论是政治还是军事上,都给整个农民运动带来了众多的不利。“都城”的含义毕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起义中心”,那必然会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整个国家的声誉及存亡,需要组织强大的军事力量防守并进行相当规模的建设,这些必然吸引清军注意,而且加重“太平天国”的财政负担,分散兵力。
2、过早地定都南京,大大滋长了领导集团内部的享乐腐化及保守思想
在南京定都,这本来就是洪、杨等人宗法保守观念的产物。我们看到,在太平天国定都南京以后,许多运动初期的重要领导人,皆以开国元勋自居,他们再也不情愿像往日那样南北拼杀,随之而来的是思想日益蜕化,享乐意识剧增,等级观念日趋严重。此时的天王洪秀全已经是“深居简出,人罕识其面”,整日沉醉于豪华、糜烂的宫廷生活,军政大事全交东王杨秀清处理,东王已成“天朝之大,是首一人”。杨秀清也是“改头换面”,处处大讲排场,在紧张激烈的战斗环境中,竟然动用3万民工大修东王府,每次出行,乘坐56人抬的大轿,“随从千余”,这阵势,恐怕连封建时代的皇帝都无法与之相比。试想这样的政权,又怎能体现人民的利益和要求呢?这样的结果就是争权夺利,最终酿成令人痛心的“天京变乱”,当然其根源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但与定都南京也不无关系。
3、正在发展壮大中的太平天国,完全不该建立政权于敌人统治力量极强的大城市
南京地处长江沿岸,水陆交通便利,是封建统治力量既集中又强大的地区。这必然遭到清军更凶狠的剿杀,使太平天国面临更危险的形势。我们不妨假设,太平天国领导集团若继续活动在农村地区,更广泛更有效地去争取民众,再去一举粉碎清王朝,或许会给当时中国历史的发展促成一个突破性的飞跃。比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中共探索到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此间,江西的瑞金、陕北的延安、河北的西柏坡等地,也都曾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中心,但中国共产党从未把它们定作真正意义上的都城,我想就是这个道理。
综上所述,虽然定都南京有太平军的理由,但的确也有许多不利之处。
二、“太平天国”教学课后的反思
我们知道,太平天国实际上一点也不太平,从它宣布建立的1851年到最后结束的1864年,太平军无时无刻不在和清军对峙或作战。因此太平天国存在和发展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中国内战史!就是在这期间,1856-1860年英国和后来的法国侵略者发动了侵华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这使本来就处在动荡时期的中国更加动荡,三种势力在中国这块土地上较量着,中华民族在流血!
1853年,太平军定都南京,与清王朝正式对峙,随后进行“北伐”和“西征”,“北伐”军于10月逼近天津;而英、法、美三国于1854年向清政府提出了旨在扩大侵华权益的全面修约要求。
1856年,太平军击溃清军江北、江南大营,军事上达到全盛。这是太平天国运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也就是在这不久,英国军舰于这一年的10月23日开进广州内河,挑起侵华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湘军和太平军于5月在九江交战,湘军攻占九江。11月18日太平军在安徽三河镇全歼李续宾湘军精锐6000余人,这就是“三河镇大捷”。也就是在这期间,侵华的英法联军于5月26日占领天津。俄国于5月28日对清政府逼签《瑷珲条约》。6月,英、法、俄、美分别对清王朝逼签《天津条约》。
1860年,太平军于5月6日攻破清军江南大营,又于6月2日攻克苏州。此后不久,英法联军于8月又一次攻占天津,且于10月初攻占北京,对清王朝逼签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俄国于11月14日对清王朝逼签中俄《北京条约》,又于1864年10月逼签《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4.太平天国运动教学反思 篇四
高效课堂是当今教学中最能体现新课改理念的教学模式。因此在高一的教学中我们大力采用高效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课程标准关于太平天国运动这一内容的规定是:“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解决这样的问题:要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哪些史实?怎样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地位?
在讲课的过程中,采用情景创设的方法,将学生融入到历史中来,提高学生分析材料,运用材料的能力。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明显感觉到学生找不到材料的关键句或者读不懂题意,这给问题的解决带来很大的麻烦。因此在讲课的过程中,穿插材料分析题的做法。
根据这种情况,基于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教材上有的“史实”,可以组织学生学习;教材中没有的“史实”,则需要适当补充。在学习太平天国运动兴起这一环节时,通过补充讲述洪秀全的个人经历,既能够反映当时中国社会的变化,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关系,让干瘪的历史知识丰富起来,也为客观评价这场运动的性质和历史地位做了必要准备。
为进一步激活学生思维,课堂教学中我还有意识地将本课设计的更加活泼自然贴近生活,情境创设,让学生能够站在历史中感受历史。在讲解过程中做到详略得当,当时学生并未适应这种教学模式,所以快节奏的教授方式学生进入的较慢。
但是值得欣喜的是,在实行高效课堂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上课发言的同学也踊跃了许多,集体荣誉感增强。比之前死气很沉的课堂好了许多。真正做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在本课教学的最后,为了引导学生思考“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认识”,我提醒学生结合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思考近代中国历史发展大势,思考太平天国运动究竟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究竟应该如何认识这场“农民运动”?应该说,这个问题的思维含量比较高,需要学生在这节课学习的基础上,联系整个近代中国历史进行理性思考。在结尾部分,教授学生如何“评价”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但是要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学的科学指导之下,树立正确的革命观,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5.太平天国教学设计 篇五
【课前准备】滚动播放音乐背景下的校园风光。【组织教学】师生相互问好。【情境导入】
教师:刚才大家看到的画面都是我们所熟悉的,因为这就是我们美丽的校园,虽然我们来到这里不过两个月,但我想你一定已经爱上了这里的美丽。而我们的家乡济南同样是一座秀美的城市。
播放图片,教师同时进行解说:这里有见证济南解放的解放阁;南部山区的漫山红叶在诉说着秋的美好;这便是天下第一泉——趵突泉;千佛山大佛的笑容代表了济南人的好客;奥体中心的建成为济南增添了更多的现代气息。我们对济南或许情有独钟,但我国幅员辽阔,江山多娇,美景无处不在。请看这幅图片(出示南京总统府的图片)你判断一下这是哪里? 学生:苏州园林 学生:江南 „„
教师:大家的判断方向大体是对的,这的确是一座江南风格的院落。它就是位于古城南京长江路292号的总统府。这座充满东方园林优雅之美的院落它完整地经历了从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到终端的百年荣辱沧桑。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洪秀全在此兴建了天王府。这座院落因而感受了太平天国“十年壮丽天王府,化作荒庄野鸽飞”的悲壮。今天我们学习一段和太平天国运动有关的历史。【讲授新课】
一、紫荆潮——世间不太平
教师:本节课我们将从三个环节去体味、感受那曾经的激荡岁月。首先让我们通过一组材料去看看当时的中国究竟有哪些不平事? 利用PPT出示材料: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洋布、洋棉排挤了土布、棉布:“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支付赔款,加紧搜刮人民…鸦片战争后不到十年的光景里,劳动人民实际负担比过去增加了好几倍…官府常抓人毒打交不起税的人…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材料三 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设问:鸦片战争后的中国有哪些不太平的现象?体现了哪些社会矛盾? 学生:材料一,洋布排挤了土布,家庭手工业开始破产。体现了民族矛盾
学生:材料二,政府加紧搜刮,百姓负担沉重,群众暴动频繁,反映了阶级矛盾的激化。学生:两广地区灾害不断,民不聊生。激化了各种矛盾。
出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原因的示意图,教师同时总结:由此可以看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背景是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的结果。再加上天灾人祸使得人民陷入饥饿死亡的困境。
过渡:面对如此状况,苟且偷生不过是累死于沟壑,起来造反也只是掉脑袋而已,所以此时只要有人振臂一呼,当然是群起一搏。而乱世从不缺少英雄。横空出世的洪秀全便是时代的产物——时势造英雄。利用PPT出示图片、材料一:
出身农家,四次科考失败。社会的急剧变化,个人发展道路的坎坷,增强了他对清朝黑暗统治的憎恨,开始探索救世之道。基督教小册子宣扬“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洪秀全受其启发,创立拜上帝教,假说自己是上帝次子,特下凡除妖魔,号召群众推翻清政府,建立人人平等的人间“天国”,这也是农民阶级几千年的梦想。教师边展示边叙述:洪秀全多年应试不第,一次次击碎了他对未来生活的梦想,于是走上了斗争之路。通过材料可以看出洪秀全为起义的发生做了怎样的准备?目的是什么? 学生:创立了拜上帝教,目的是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教师:拜上帝教主张建立人人平等的人间“天国”,是农民几千年的梦想,为太平天国已经做好了思想上的准备。洪秀全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利用PPT出示材料二
材料二 冯云山预先为拜上帝教的转型埋下伏笔,他在“披着宗教外衣的里面慢慢地灌输着一些简单的概念和政治意识,使他们对现存的制度发生憎恨”。冯云山定教规,严格管理教徒,使拜上帝教成为一个有组织有效率的高动员力的准军事团体。
教师:冯云山在紫荆山区的传教对后来太平天国的建立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做好了组织上的准备。就这样一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战争爆发的时机日渐成熟了。
教师过渡:也许当一个国家不能满足其黎民百姓基本的生存和发展要求时,太平是梦,天国更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太平军的勇士们就走在追求天国梦的路上。
二、金陵梦——创太平世界
(一)为太平而战
展示图片:利用PPT出示太平天国运动重大事件的图片。学生结合预习学案,自主梳理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然后将排列混乱的图片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
学生:正确排序是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孤军北伐——天京事变——东南战役——天京陷落。教师总结:非常准确,接下来我们一起利用PPT图示重走太平天国的兴衰历程。学生:按发展历程齐声说出太平天国的主要历史节点和事件。
教师:就在太平军浴血奋战的同时,他们也在编织着天国的蓝图,先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二)太平的构想 1.《天朝田亩制度》 利用PPT出示材料: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 ……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材料二 凡收成者,(除留足口粮外)余则归圣库。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亦然。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圣库。
——摘自《天朝田亩制度》 设问:结合材料,体会《天朝田亩制度》构想了一个怎样的人间“天国”? 学生: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平分土地;人人不受私,圣库制度。
过渡:通过这些详尽而细致的规定,太平天国是想使每一个农民都能永保一份平均财产,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这是太平天国设计的理想蓝图,这一美好社会能否实现呢?
设问:请同学们从《天朝田亩制度》分配土地的原则和方法入手,并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来思考这一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完成学案上的探究二)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教师进行方法指导。
学生回答:不能实现,原因是在小农经济下实现绝对平均主义带有空想性,也就是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学生补充:除此以外当时军事斗争形势很严峻,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所以也不能保障其真正实行。„„
教师总结:《天朝田亩制度》体现的是一种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绝对平均主义。(阶级局限性)农民是小生产者,他们要实现的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小生产决定了他们的觉悟是自私的,平均主义满足了他们要求土地的愿望,但“从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分配原则,又超越了他们的觉悟,无法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因此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另外,太平天国在定都天京以后,一直处于清朝军队的包围之中,军事斗争非常紧张,没有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来保证社会经济的改革。
过渡:天京变乱后,由于国势日衰,洪仁玕提出改革内政、整顿朝纲的方案《资政新篇》。洪秀全认为甚好。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一下《资政新篇》提出了怎样的设想? 利用PPT出示材料:
《资政新篇》认为立政的关键“惟在乎设法用人之得其当”,所谓设法,就是制定法律制度;主张建立以机器工业为主的经济体系,发展金融事业;主张设学馆;(外国)谨守天规之人皆可来访。设问:读材料,回答《资政新篇》涉及到几方面内容。说明其特点。学生:涉及到了法治;发展工商业;设立新学馆;平等外交等。
学生:内容体现了近代化的要求,所以具有资本主义色彩,体现了它的进步性。
教师:进步性(最大特点):这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资政新篇》在当时来说是很现代很进步了,可以说是洋务运动的先声,但却没有实施,为什么? 利用PPT出示材料:
材料一 太平天国的人们对《资政新篇》中由“百万家财者”设立银行,“准富人请人雇工”等,不用说是极为刺眼的。
材料二 19世纪五六十年代,江浙尚未诞生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和资产阶级,占据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依旧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设问:根据材料,完成学案探究三。
学生:合作探究,教师进行方法指导,注意从时代背景考查。
学生回答:太平天国政权是农民政权,而《资政新篇》中提到的法治、工商业等内容,农民不感兴趣,所以不会真正实行。当然也有社会环境不稳定的因素。
教师:《资政新篇》在很大程度上是洪仁玕根据自己在香港学习接触到的西方文化及其所了解的情况写成的,它的出现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却不是农民意识的产物,也不是太平天国革命战争的产物,它未能反映农民迫切的土地要求,农民没有实施它的热情,因此它的实施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经济发展,新的阶级出现)。加之当时一直处于战争环境,因而〈资政新篇〉也未能真正推行。
过渡:至此,太平的构想因其自身的空想和落后而无法实施,似乎预示着太平天国的失败。虽然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但却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思考。
(三)天国殇——太平之反思 1.反思一—偶然与必然 过渡:天京变乱后的所有努力都没有挽留太平天国,1864年天京陷落就宣告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太平天国“亡其也忽焉”呢?还是让历史告诉我们吧。课前通过观看微视频,学生对此有一定了解。
提问:结合微视频和前面所学内容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必然性。(学生讨论,合作完成探究四)学生:我们小组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它的失败是必然的。主要是从阶级和时代两个方面的局限性来考查。阶级局限性指农民作为小生产者,他和小农经济相联系,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落后性等,所以农民阶级的斗争不会提出科学的进步的思想理论,同时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强有力的领导集团,革命小有成就后就滋生了腐败,脱离群众。时代局限是指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这样的时代注定农民抗争要遭受来自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学生: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表现在很多方面,究其根源是农民和落后的生产力相联系。„„
教师总结:可见,太平大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的这种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决定了他们在思想上提不出科学的理论,政治上提不出正确的革命纲领,组织上无法克服宗派主义倾向和保持内部团结,所以他们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
过渡:农民阶级也因此不能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重任。但它为中国的近代历史涂上了浓重的一笔。后人对太平天国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2.反思二——推进与阻滞 利用PPT出示材料,有配音:
1.每一次较大的农民战争的结果,都打击了当时的封建统治,因而也就多少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毛泽东
2.西方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但太平天国不予承认……中国之所以没有像印度那样成为殖民地,正是由于中国人民坚持反侵略斗争的结果。——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3.太平天国成为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灵感来源。12岁时就立志做洪秀全第二……甚至他的革命理论——“三民主义”也是受太平天国理念的影响。——徐中约《中国的奋斗》
4.这次变革将给予这个国家的文明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到达最反动最保守的堡垒的大门,那么他说不定就会看到这样的字样:中华共和国,自由、平等、博爱。——马克思《国际评述》
5.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对付与停滞腐朽,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 ——马克思《中国纪事》
过渡:总上述观点,大体有两种类型,学生齐答:一为肯定,二为否定。你认为呢?让我们用科学、公正的态度去审视、评说太平天国运动。考查某一重大历史事件,首先应当把它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大背景中。洪秀全不是什么天王,真实的洪秀全只是个普通凡人。人有的一切弱点,他都有。后人只有以凡人之心去考量洪秀全,才不会过分颂扬和拔高,也不至于感到受到了欺骗而愤懑地辱骂和指责了。
设问:完成学案中的探究五——你说我说太平天国的功与过。学生结合所学和材料对太平天国的评价,各抒己见。
学生:结合所给材料,写写你对太平天国的认识。学生展示
学生展示略。注意提示学生要全面地辩证的看待历史事件所产生的影响。
教师总结过渡:太平天国运动建立小农经济的天国与当时世界发展资本主义的时代潮流相悖,又由于自身的和时代的局限不能成功,但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反封建反侵略要求及发展资本主义方案的提出反映了时代的韵律。不仅如此,它还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利用PPT出示材料:
洪仁玕被俘后严词拒绝了清廷的诱降,他在自己的遗言里说,“今予亦只法文丞相(文天祥)已”,“我鞠躬尽瘁,唯求速死”。他实现了自己“宁捐躯以殉国,不隐忍以偷生”的誓言。设问:材料中体现了什么精神?
学生: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结语:这样的悲壮场景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并不是个案,北伐将领林凤祥“刀锋所及之处,目光直视之,至死未发一声”;石达开“临刑之际,神气怡然”„„。这无畏的斗争精神,或许就是太平天国给后世留下的永不褪色的印记。
四、课堂练习
完成学案上的相关题目
教师:请大家在5分钟之内完成8个选择题。学生:独立完成
师生共同订正答案,重点讲解第4、5两题。
第4题答案是B,其中①错在太平天国运动并不是要反封建专制,实现民主,农民阶级是落后生产力的代表,不会提出民主的主张。
第5题答案是B,《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的圣库制度,天下的绝对平均主义,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教师:请大家在课下完成材料题,明天上交学案。
6.太平中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篇六
一、备课制度
1、授课教师上课前必须按课标要求认真备课,严禁无教案上课。
2、备课前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按本期的教学内容写好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3、教学计划一般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本期教材分析、本期教学目标、为达到目标准备采取的措施以及课时进度计划等内容。
4、教学内容安排合理,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难点把握准确.二、上课制度
1、执行教学计划,遵循课标要求,熟练地把握教材知识体系。
2、遵守上课时间,尊重全体学生。准时上下课,不迟到早退,不随意拖堂。迟到、早退、中途离堂(特殊原因除外)15分钟以上视为旷课。
注:⑴ 迟到:以上课铃声结束2—4分钟为准;
⑵ 早退:以下课铃声开始前3分钟为准;
⑶ 中途离堂:教学过程中无特殊原因离开教室5分钟以内;
⑷ 旷课:①因人为原因疏忽,人在校内该上课而未上课;②因公事或私事调课,调课者未上课;③因公事或因病(人在校内)不能上课而未调课,造成空堂;④因私事未请假调课;⑸未履行请假手续,人在校外,该上课未上课。
3、教师上课必须带备课本,上课精神饱满,教态自然大方,衣着整洁严肃,声音洪亮,使用普通话教学,热情地从事每个教学环节。
4、上课先要做好知识定向,发扬教学民主,启发学生循序渐进地搞好教学活动。重视复习旧知识,当堂巩固新知识,精讲精练,即时反馈,注意学生的原有基础,扎实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5、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根据教学实际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阅读、讨论、发言或练习,做到有一半的学生能独立活动,能主动学习。
6、合理使用教具和现代教育技术媒体,能上实验课的一定上实验课,写好板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7、体育课上下课必须列队,集中教学时间不得低于15分钟,每月至少上一堂室内健康课,室外课时体育教师必须穿运动服、运动鞋。组织好“两操”。
8、信息课教学必须按照教学要求上课,不得在上课时间组织学生看与教学无关的碟片或玩游戏,在教学时应注意做好室内通风,如因停电造成无法上机,教师可调课或另行安排时间补上。
9、严格按照课表上课,不能私下调课,如有特殊情况,开学前经教务处同意后方能调整。
10、课堂教学“五不准”:
⑴不准接听电话; ⑵不准上课吸烟; ⑶不准中途离开教室,与其他教师闲谈或做其它与教学与关的事; ⑷不准酒后进入教室;(5)不准穿背心、短裤、拖鞋进教室。
三、作业检查制度
1、作业布置应目的明确,紧扣教学目标,难易适度。
3、语、数、外、理、化书面作业检查要求:
⑴作业全批全改,次数达该班该学科月总课时的40%;其中语文每月应有一次作文,各班均全批全改,按2次作业计。每次作业教师应进行集体讲评。
⑵期末复习阶段的作业可以试卷讲评为主,新课阶段的试卷讲评不做为作业处理,但如批改可做为二次作业处理。政、史、地、生根据教学安排可不布置书面作业,以学生识记为主,但应有阶段性检测。
4、认真批改作业,每次作业应详批详改,无学生批改现象,无划大勾现象,严禁弄虚作
假,一次批改多个日期。
5、作业检查每月一次,年级组负责检查,教导处抽查,教师应在检查前将收交的学生作业发还。作业检查以查学生登记收交记录和作业本为主。
四、辅导制度
1、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有计划地确定辅导对象、目的、内容、时间、方法等。
2、每位教师在每个学期内必须认真辅导后进生,定期同他们谈心,辅导学习方法,补习文化知识,帮助他们克服自身的缺点和不足,提高其学习成绩,并认真做好帮教记录和谈话记录。
3、对学生的作业尽可能实行面批面改,辅导的方式要灵活多样。
4、对于学生的错误,教师要敢于批评并善于批评,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5、各学科应根据学科特点要求学生备有笔记本、纠错本、练习本,并做好使用检查。
6、教师的辅导情况由教导处负责考核,每月召开学生会议了解、核对。
五、课外活动制度
1、每个教师都有辅导学生提高学科知识水平和思维创造能力的义务和责任。
2、对上级教育行政等部门组织的各种竞赛、制作等活动,各学科要根据实际情况认真组织,不可推卸。
3、各学科可根据学科特点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学校成立音乐、美术、田径、篮球、棋类等活动小组,各小组应按计划坚持活动,各小组参与学生不得少于3个班20人,并有活动记录。
4、课外活动每次活动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并做好活动记录,每次活动由教务员负责考核,期末将活动记录交教导处检查、存档。
六、考查与考试制度
1、每位科任教师要注重平时的阶段性考查。除学校统一组织的考试外,各科应采取多种方式加强阶段考试或考查,各学科每月必须进行一次检测,并填写检查分析表,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采取补救措施。
2、每期由学校统一组织测试,统一阅卷,学生采取各年级混合编位,其中实验班单独编位。
3、严肃考试监考纪律,监考教师应做到:
⑴熟悉监考制度;
⑵按时到场监考,不迟到;
⑶监考过程无正当理由不离岗,不看书报,不与其他工作人员闲聊,不做其他与监考无关的事;
⑷负责监考考室内外清洁卫生,开考前将学生资料及时收缴;
⑸考前按要求布置好考室,考试结束将试卷按要求整理上交。
4、认真组织评卷。参加评卷的教师,要认真熟悉评卷标准,无漏改、明显错改、学生评改等现象,遵守评卷纪律。
5、及时搞好成绩统计,严禁弄虚作假,私自修改学生成绩。
6、教师教学质量考核由教导处、年级组另行制定相关制度。
七、实验和电化教学(远程教育资源使用)制度
1、理化生(科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开足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
2、教师教学需用实验仪器时,演示实验提前一天提出所需仪器;分组实验提前两天提出实验计划。
3、课前管理员必须将仪器准备好,交教师上课使用,用后及时交管理员当面验收。
4、教师应认真指导学生实验,填好实验记录,注意实验安全。
5、学校鼓励各学科教师使用电教媒体上课。
6、各学科如需使用电教仪器,应提前半天向管理员提出使用计划并按时归还。
7、教师要经常了解仪器、器材设备的变化情况,以便安排实验电化教学。教师要尊重管理员的劳动,积极协助管理员整理和维修仪器设备。
八、教研制度
1、以全面落实教育方针,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及理念,提高教师整体的文化业务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指导思想。
2、深入研究教材、教学方法及学习方法,深入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之中,深入开展教法交流和学法交流。
3、在学校统一安排的时间内,各年级组每两月至少活动两次,全期至少有四次集中研究,上四堂公开课,研究内容:
⑴研究教材教法,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本学科中的学术问题研究,交流个人的见解和经验; ⑵进行公开课教学;
⑶学习讨论新课程标准及在教学中的具体落实措施;
⑷CAI课件或电教教材在教学中的应用讨论;
⑸集体备课;
⑹说课等活动。
4、公开课要求:
⑴结合教学,使用电教媒体;
⑵教案须打印;
⑶上公开课的教师课后应有心得体会;;
⑷前或课后组织听课教师评议公开课,(5)相应的学科教师必须参加公开课.5、听课:
⑴学校行政人员每人每期不得少于25节;
⑵其他教师每人每期不得少于20节。(包班教师除外)
7、学校每期组织一次优质课竞赛、一次优质电教、实验教案比赛,一次课件或电教教材比赛,表彰一次实验电教(现代教育技术)先进个人,结果纳入考核,实行加分。
8、组织开展学校课题研究,落实各项课题研究措施,每位教师每月必须有记录。
九、教师教育制度
1、学校大力支持教师进修学习,学校按计划组织教师集体学习,每期不少于四次。教师也要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活动。
2、每个教师每学期应抽出6个小时以上时间学习教育理论、教学经验和业务知识,并记学习笔记,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学历不达标的教师要积极参加专科段的各种提高学习,力争学历达标;学历达标的教师要积极参加本科段学习,提高、更新专业知识。
4、新教师要积极虚心向老教师学习,结成互帮互学对子。
5、中一教师每期要上一堂优质课,以供年轻教师学习。
6、学校每周专门安排时间(周二、周三晚自习)对全校教师分批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十、体育卫生制度
1、积极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各项体育活动竞赛,认真抓好运动队的训练。
2、坚持做好每天的课间操和眼保健操。
3、认真上好体育课,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规定的运动量,学好课程规定的内容。
4、每学期要搞好体育测试和达标工作,定期对学生体质进行调查研究。
5、体育教师轮流组织春秋两季校运会。
6、认真做好卫生保健宣传工作,加强对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
7、每期对学生进行一次青春期卫生知识教育,体育教师上好健康课。
8、做好常见病、流行病预防工作,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并做好记录。
9、认真做好学生的体检工作,建立学生健康档案。
10、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建立心理辅导档案。
7.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原因浅析 篇七
关键词:太平天国,失败,原因
1 太平天国革命失败的客观原因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从客观上分析主要是由于太平天国它所要对付的敌人不但有掌握全国政权的清朝统治者, 而且还有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因此, 太平天国的失败不但是自己指挥的错误而且是湘军、淮军等清朝武装与“洋枪队”的西方武装共同绞杀了太平天国。
1854年, 北伐军和西征军在两个战场的失败标志着太平天国军事上全盛时期的结束, 之后进入了与清廷对峙的阶段。1854年2月汉族地主武装湘军的建立缓和了满族贵族与汉族地主之间的矛盾, 并且汉族地主曾国藩投靠清廷为清朝带去了众多革命人士, 这些人本是参加太平军的但是现在却投奔了反革命阵营成为了太平军的敌人。曾国藩所训练的湘军将士、士兵都是经过严格的挑选、训练, 武器装备又得到外国侵略者的支持, 尤其是它派生的淮军几乎全是用洋枪洋炮武装起来的。这些对太平军来说都是相当不利的。
更重要的是, 1860年清政府同外国侵略者签订了《北京条约》, 外国侵略者就是通过这个条约从清政府手中勒索了更多的特权和利益, 开始撕下以前同太平军“中立”的招牌, 正式和中国封建势力勾结。此后, 帝国主义一方面在武器装备上更加支援清军或直接进行武装镇压, 另一方面也给清朝统治阶级以财政上、经济上的支持。洪仁玕曾说:“如洋人不助敌军, 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太平天国就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被中外联合绞杀的革命。
2 太平天国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
2.1 领导集团内讧
洪秀全在政治上是天王, 但是杨秀清在宗教神权上自诩“上帝”。定都天京后, 杨秀清时常假托“天父下凡”来要挟洪秀全, 甚至让洪秀全到东王府封其为“万岁”, 最终洪秀全不能容忍杨秀清的夺权活动, 秘密招北王韦昌辉诛杀杨秀清。韦昌辉杀了杨秀清及其部下2万余人, 翼王石达开制止韦昌辉滥杀, 但是韦昌辉不但不听反而将石达开的家属满门抄斩。石达开逃出天京到达安庆后立即起兵靖难。洪秀全深感韦昌辉滥杀又下诏诛杀韦昌辉, 石达开才得以重回天京。
经过这场天京事变后, 洪秀全对几大主力猜忌严重, 并且处处排挤和打击石达开, 石达开忍无可忍率十万精锐部队出走天京。当时的一位文人汪士铎说, 这是太平军的自毁长城。当时还有民谣曰:“天父杀天兄, 江山打不通, 长毛非正主, 依旧让咸丰。”天京叛乱使得天平天国元气大伤, 而领导集团的内讧更是严重的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涣散了士兵的气势, 这是太平天国失败的最重要原因。
2.2 领导集团严重腐败
自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便开始大兴土木建造天王府, 天王府原以两江总督署为基础, 后向外扩展十里, 征用民工万余人, 拆毁房屋数万件, 甚至将明朝故宫拆了建筑天王府。建好后的天王府金碧辉煌似九重天庭, 宫中珍宝无数主要是在外征战的将士一直不断将奇珍异宝送入天王府, 府中的浴盆、夜壶等都是用黄金打造。不但天王府是这般富丽堂皇, 其余的五王府也均是腐败不堪, 而杨秀清的东王府甚至可以媲美天王府, 所藏珍宝也超过了天王府。大兴土木的腐败之风在天平天国时期一直存在, 天平天国兵败后李鸿章进入苏州看到李秀成的忠王府都惊叹:“忠王府琼楼玉宇, 曲栏洞房, 真如神仙窟宅。”
洪秀全制定的等级制度森严也是前所未见。制度明确规定“贵贱宜分上下, 制度必判尊严”, 君臣上下之间的称呼、服饰、马屁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违令者要收到严重的惩罚。官员朝见洪秀全时必须下跪且呼万岁, 见到王爵也要下跪呼千岁。洪秀全出行时乘64人抬大轿, 东王乘48人大轿, 连基层小官两司马也乘4人抬轿, 紫禁城的皇上也达不到。洪秀全出行有盛大的仪仗队, 所有官员都比回避且跪到旁呼万岁, 倘若有步行者杀无赦。
2.3 宗教思想对人才选拔的严重影响
太平天国领袖和将领绝大多数出身贫苦, 文盲和半文盲居多。洪秀全等少数知识分子也是才疏学浅难于驾驭时局和治理国家, 洪秀全意识到这个问题的紧迫便开始招揽人才进行频繁的科举考试, 录取比例极高, 中试者直接授以官职。太平天国的考试形式在许多方面与清朝大致相同, 但是内容还包括了基督教的主旨和对太平军领袖的颂词, 而且太平天国的考试者背景无需考虑, 也就是说考试的社会基础比较广泛, 于是不少下层落魄的知识分子参加了太平天国运动, 但是整体素质依旧不高。相比之下真正具备卓越学识和才智的经世派知识分子依旧投向了清王朝。
除了阶级属性之外, 知识分子不远投奔太平天国的原因还有:第一, 憎恶太平天国强制推行拜上帝教, 反孔非儒, 排斥佛道, 禁止崇拜祖先, 因而多数儒生不愿与太平天国合作。而湘军、淮军正是借此宣传、号召与吸纳了大批儒生加入军营来捍卫“圣道”。儒家思想是千百年来国家的根基, 是统治者最为推崇的思想, 洪秀全一味的崇拜宗教而大肆反对儒家思想, 这样就完全违背了封建社会读书人的根本。第二, 太平天国平均思想和政策触犯了出身富农的知识分子, 为保卫身家性命和剥削利益, 颇多儒生投笔从戎, 组织地主武装与太平天国为敌。第三, 太平天国领袖和一般将领不够重视知识和人才, 提拔官员种资历、人际关系和军工, 知识分子一般充任书手, 待遇虽优于士卒, 但不被信任。太平天国缺乏一流人才, 湘军却聚集一批知识分子精英。相形之下, 这也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2.4 土地问题未彻底解决
太平天国虽然制定了《天朝田亩制度》但是却未能公开颁行, 无地和少地的农民没有解决土地问题, 其基本并没有根本改变, 仍然处于社会底层。在太平天国统治下, 农民负担仍然沉重, 佃农交租, 还要承担徭役, 提供战勤, 自耕农则交粮纳税, 还要为战争出钱出力。天平天国后期财政拮据, 军粮紧缺, 难以供应庞大的军队和官吏, 只得取之于民, 按户摊派苛捐杂税, 甚至强征强索。
农民不堪重负, 认为太平天国与清朝没有什么明显区别, 都是残酷掠夺农民的政权, 而且很多太平军纪律败坏, 烧杀抢掠给人们带来了恶劣的影响。事实表明, 太平天国并没有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反而遭到地主阶级的反对。地主势力受到冲击, 但他们在农村的地位却未根本动摇。至于绅士们则组织团练与流亡的清朝地方政权结合一体, 骚扰和蚕食太平天国的占领区, 并配合清军作战。与清朝相比, 太平天国所占领的统治区秩序印内线作战而更加的混乱和动荡。
2.5 军事指挥一误再误
定都天京后, 天平军分派兵力进行北伐和西征, 孤军北伐使得太平军陷入清军的重重包围之中最后全军覆没, 还给太平天国带来了严重的打击。第二次攻破江南大营, 按照当初天京军事会议的计划本应开始第二次西征从而解除长江上游对天京的威胁, 但是李秀成却执意攻上海, 从而拖延了3个月, 这给曾国藩的湘军提供了充分的准备时间, 之后李秀成在西征的过程中未能帮助陈玉成解安庆之围使得安庆陷落, 陈玉成牺牲, 西线太平军的精锐部队丧失殆尽。天京第3次被清军包围, 李秀成奉命渡江北征来企图分散湘军以解天京之围, 但是曾国藩窥破太平军的战略死死咬住天京不放, 李秀成不得已回援在回师途中遭遇湘军伏击死亡惨重, 这次的徒劳而反使得天京城内的士兵不到一万五千人, 而此时京中已严重缺粮, 清军破城只是时间问题, 后李秀成建议“让城先走”但是洪秀全拒绝了这个建议, 最终太平天国覆灭。
3 总结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是多方面的, 领导者的过分骄傲自大, 建立政权后只为享乐, 政治腐败, 斗争夺权, 不关心人民大众疾苦;推行宗教迷信, 导致了思想的混乱, 破坏了文化的传承;军事上不按实际情况出发, 导致战事及治理上的失败。这些原因都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最后失败。
参考文献
[1]崔之清等.天国悲歌——天平天国兴旺实录[M].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2]王冬云.太平天国失败原因探讨[J].池州师专学报, 2003 (2) .
[3]赵文婷.太平天国失败原因探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5 (4)
8.太平天国怎么征粮 篇八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为了稳定当时的社会秩序颁布了著名的政治纲领《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平均分配土地的主张,这符合当时百姓的愿望。尽管这一理想的思想没有实行,但是也反映出了当时的一些经济状况。
便民由单,是太平天国时期的田凭,也叫征粮凭证。这样的一种政策在太平天国前期的施政当中没有出现过。当然,其后期还有诸如路凭、船凭、荡凭、店凭等一类的征收赋税的凭证。而田凭是忠王李秀成创始颁发的,主要集中在他的管辖地界和江浙地区。这样的一种征粮凭证在当时具有相当大的法律效力,这不仅体现了李秀成务实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作风,同时也体现了他的创新思维。
这张太平天国时期的“便民由单”实物,原文如下:
仁和前军后营,师帅陆为:
给发粮单,便民完纳。事照得本年应征漕米,系是天庚正供。该粮户务须拣选干净好米,按期照数赴仓完纳,如有低色丑米粞谷充漕,严行究办。切切此单。
四都四图惠字第一百一十六号
一户本年应完漕米五斗四升
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癸开 十三年四月给
派定十一日完纳
太平天国自起义后,以《周礼》中“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为编制,并且分设伍长、两司马、卒长、旅帅、师帅、军帅各一人。军队番号是以前后左右的顺序编排,便民由单中的“前军”,“后营”就是这种军队编制的反映。而便民由单中“师帅陆为”,并不是军事长官,而是太平天国为管理地方而设置的地方政权系统,也叫民务官。仿照军队的编制,也有伍长、两司马、卒长、旅帅、师帅、军帅各级。这样一种全民皆兵的管理方式,一方面有利于太平天国农民军战斗力的提高,另一方面有利于政府更好地管理地方政务。
由单中谈及漕米,可以让人想到漕运。漕运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就是利用河道和海道调运粮食。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将征收的粮食经水路运往京城或由朝廷指定的地方。漕粮运输的目的是供朝廷、百官、军饷的支出。 对于当时的清王朝来说,漕粮是其重要的粮食生命线,同时也成为太平军的生命线。从这一便民由单上可以看到,漕运漕米是太平军重要的粮食命脉来源,成为太平军与清王朝作战的粮食补给线。对于当时的清王朝来说,若要消灭太平军,只要夺取忠王李秀成在江南的粮食根据地,太平军失去后方的粮食补给,就将无法持续作战。
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清政府面临着巨大的财政危机,一度处于崩溃的边缘。一方面是帝国主义的割地赔款,另一方面是南方漕运被太平天国的破坏,失去漕粮的补给。
1850年到1851年太平军起事之初,清朝统治者从各省调兵防堵围剿,先后筹拨广西、湖南、广东三省军需,以及湖北、江西、贵州三省防堵,共计用银1800多万两。战后三年,由户部国库拨给和各省截留筹解的军饷已耗银2963万两。1853年以后,随着战区不断扩大,各种财政收入不到旧额的十分之四、五。1857年仅户部拨款之银就达6500余万两。这样的一种状况迫使清政府采取推广捐例、大量发行纸币、举借外债和采取厘金的措施。另外,清政府还加征漕粮税。尽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财政危机,但是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消极后果,其中包括导致了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由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化。如马克思所说:“旧税捐更重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所有这些破坏性因素,都同时影响着中国的财政、社会风气、工业和政治结构。”当然,太平天国的领袖们只知道怎样来处理民族与君主问题,而不知道怎样掌握民权与民主问题。所以说,太平天国运动即使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起义成功了,也不过又是一个封建王朝。
【太平天国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07-04
学太平天国有感10-24
幸福天国爱情诗歌07-07
《天国之秋》读书笔记08-25
天国的嫁衣诗歌欣赏09-06
《天国王朝》观后感450字08-09
太平保险资产管理09-25
辛弃疾:醉太平11-02
太平街明德小学开展07-02
太平洋保险需求分析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