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因特网教学设计

2024-06-25

认识因特网教学设计(9篇)

1.认识因特网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设计

牟 婷 婷

一、课题:因特网的简介

二、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因特网的简单发展过程。

(2)使学生了解因特网的主要服务功能。

三、教学重点:(1)因特网的基本概念。

(2)因特网发展三个阶段。

(3)因特网的主要服务功能。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

五、教学过程:

引言:随着因特网的出现,对于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和应用等方面已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导致社会、经济、文化结构,以及工作、生活方式都发生巨大的改变。因此,学习因特网的基本知识,掌握因特网的初步应用,是熟悉和适应信息化环境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

教授新课:

一、因特网的发展

因特网(Internet)是迄今最大的全球性网络。它是由数万个广域网和局域网通过网间互连形成的一个“网际网”,也称国际互联网。

因特网发展到目前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1、1968到1984年为研究实验阶段。

由美国国防部高级计划研究署(ARPA)建立的ARPA网,把美国重要的军事基地与研究单位用通信线路连接起来,进行单纯的军事通信。为了在不同结构的计算机之间实现正常的通信,制定了一个网络通信协议(TCP/IP),供连网用户共同遵守。2、1984年到1995年为实用发展阶段。

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NSF 网为主干网。开始对全社会开放,实现了以资源共享为中心的实用服务方式,使因特网得到了迅速发展。3、1995年以后进入商业化阶段。

其主干网也从原来由政府部门资助转化为由计算机公司、商业性通信公司提供。由于商务的需求,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商业用户,连网的计算机数量也迅猛增长。2000年全球上网人数已接近4亿人。

4、我国于1994年4月成为第71个正式联入因特网的国家,在因特网上的最高域名为“cn”。

近年来更是发展迅猛,2000年底我国上网人数也达到了2250万人,在全球位居第八。上网注册“cn”域名的单位(包括公司企业、政府部门、科研学校等单位)总数超过10万个,通过因特网进行着商贸经济、文化交流和科学研究等活动。随着因特网的不断普及,必将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事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讨论与思考:使因特网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二、因特网的服务功能

因特网的巨大吸引力,来源于它的无以计数的信息资源和高效的服务功能。下面介绍因特网的几大主要功能。

1、电子邮件

电子邮件(E-mail)是因特网最基本、最重要的服务功能,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方便、迅速而且经济的交换信息的手段,深受大众喜爱,其业务量约占因特网总服务量的30%。通过网上电子邮件工具,用户之间可以彼此快捷地收发电子邮件。由于因特网几乎覆盖了全世界的所有国家,因此它成了最为便捷的全球通信工具。

2、文件传输

文件传输(FTP)可以将一台计算机上的文件传送到另一台计算机,且与计算机的位置无关。为了在具有不同结构、运行不同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之间能够交换文件,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文件传输协议(File Transfer Protocol),即FTP。

文件传输功能使得信息共享有了一种很好的实现方式。因特网上有成千上万个FTP服务器。连接到FTP服务器,输入有效的帐号和口令后,才能将文件下载(download)到自己的计算机。有许多公司为了宣传新开发的软件产品,常常在因特网上推出测试版(β版)的软件,供用户免费使用。这些公司在网上设置的“匿名(anonymous)FTP”服务器,用户不需帐号和口令,也不需服务费用,就可获得所要的软件,因而很受欢迎。

3、远程登录

远程登录(Telnet)允许将自己的本地计算机与远处的服务器进行连接,然后在本地计算机上发出字符命令送到远程的计算机上执行。远程登录所对应的通信协议称为Telnet,所以远程登录功能又称为Telnet功能。

利用远程登录功能,使本地的计算机能作为远程的高性能计算机的终端进行工作,充分共享了网络的软硬件资源。

4、电子公告牌系统

BBS是Bullet in Board System(电子公告牌系统)的缩写,主要进行信息的发布和讨论。有讨论区、信件区、聊天区和文件共享区等多项服务。讨论区包括学术讨论区和其他话题讨论区,可以挑选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信件区的BBS 信息可以收发所有邮件;聊天区可以随意谈天说地;文件共享区可以让你提供自己的软件与他人共享,也可下载他人提供的软件使用。

现在网上交流信息用得最多的是中文论坛、聊天室和虚拟社区。

中文论坛是一个建立在中文站点上的讨论区,是BBS的另一种形式。同样可以发表自己的文章或回复别人的文章,讨论各式各样的问题,交流信息。由于界面与浏览器窗口风格一致,操作更方便。文章通常支持HTML语言,界面更活泼。

聊天室与通常的BBS聊天室功能相似,由于可以用浏览器加鼠标进行操作,应用更广。虚拟社区(CLUB)的主要功能有公告栏、群组讨论、社区通讯、社区成员列表、在线聊天等。

5、信息检索

WWW是英文World Wide Web的缩写,也称万维网。它是一个把信息检索技术与超文本技术融合而形成的,使用简单但功能强大的全球信息系统。可以说WWW是由无数Web页组成的,即成千上万个分布在与因特网相连的计算机上的Web页通过链接相互连接在一起,构成了全球的信息资源网络。

WWW使用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进行工作。这个协议能实现WWW服务器和用户端WWW浏览器之间进行超文本(Hypertext)文件,所谓超文本文件是指在一个文件中带有链接的文件。用户通过浏览器浏览一个超文本文件时,只须用鼠标单击其中的链接,就会将这个链接中所设置的通用资源定位符(Uniform Resource Locator,URL)指向的文件打开并显示出来。这个文件可以和前一个文件在同一台计算机中,也可以在世界上其他某个地方的一台计算机中。

WWW将全世界因特网上不同地点的相关数据库信息有机地编织在一起,只需提供检索要求,而到什么地方检索及如何检索都由WWW自动完成。尽管WWW已成为目前世界上最为热门的信息访问方式,但对其进行深入地开发、采集与获取的工作仍是人们不断研究的课题。

课堂总结: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同学们应该掌握的知识有:因特网的基本概念。因特网发展三个阶段。因特网的主要服务功能等。

2.认识因特网教学设计 篇二

本课选自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高一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因特网应用服务》, 总共用三课时, 本课时为第二课时。第一课时介绍了网页的浏览以及电子邮件;第三课时是讲下载工具和一些常用的网络软件的使用。本节课, 通过对搜索引擎的介绍和文字、图片下载方法的讲解, 重点让学生掌握信息处理的流程。

●学生分析

高一年级学生对于网络已经非常熟悉了, 能通过网络完成信息的收集、加工、整理等各个独立的环节, 只是一旦将这几部分综合起来, 很多学生就会感到无从下手。本堂课学生通过一个具体实例的完成, 亲自体验一个连贯的收集、保存、整合信息的过程, 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操作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 学生能恰当运用关键字, 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中快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准确地将其下载下来, 并能通过相应的软件对信息进行归纳、整理。

过程与方法:通过展示本校学生中的优秀作品,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采取小组合作方式完成一个具体实例, 让他们在相互合作过程中, 自己发现问题、共同思考、解决问题。最后让做得好的小组上讲台讲解, 由学生教学生, 形成一种相互学习的氛围。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旅游方案的制定, 让学生借助网络看到我国的大好河山, 培养其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怀;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 培养团队意识;在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用关键词检索信息的方法;图片、文字信息的下载;将收集到的信息加工处理的方法。

教学难点:利用Internet查询、收集、整理信息习惯的培养。

●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学释疑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网络教室、研究性学习小组制作的网页、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回忆思考】在第一章我们已经用搜索引擎搜索过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相关信息, 那么什么是搜索引擎?常见的搜索引擎有哪些?学生思考。

【教师归纳】搜索引擎:指Internet上的一个网站, 它的主要任务是在Internet中根据用户输入的关键词主动找到相关网站并提供指向该网站的超级连接。如大家熟悉的百度、Google等。我们这节课就以百度搜索引擎为例给大家讲解。

【教师展示】我校高二年级研究性学习小组最近制作了一个关于川菜的主题网站。其中, “关于川菜”和“菜品介绍”两栏的内容都是通过搜索引擎在网上搜索后下载整理而成的。在“菜品介绍”栏目中介绍了很多川菜的做法, 大家想一想, 如果是你来作这个栏目, 你会怎样搜索?

2.教师引导, 讲授新课

(1) 关键字的输入

【教师演示】打开百度搜索引擎, 然后在关键词栏目中输入要搜索的内容“川菜的做法”, 点击“搜索”按钮进行搜索。对于搜索到的信息, 每个“超级链接”下面都有简短的说明, 大家可以根据这个说明选择, 点击相关的“超级链接”就可以查看其内容。

搜索技巧:我们在用搜索引擎进行搜索的时候, 关键字的输入相当重要, 输入恰当的话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书上108页, 给我们讲了一些在搜索引擎中常见的特殊符号的用法, 比如, 空格、+、-的使用, 大家先快速自学。

【学生思考】结合刚才大家自学的内容, 如果现在要搜索大家爱吃的川菜“夫妻肺片”的制作方法, 该输入什么关键字?如果在搜索川菜制作的时候不包含“夫妻肺片”, 又该怎么搜索?

【教师演示】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演示一遍。

(2) 文字的下载

【学生思考】怎样将“夫妻肺片”制作方法的文字从网上下载下来?

【教师演示】首先将需要下载的文字选中, 然后在选中区域上点鼠标右键, 选择“复制”, 打开文字处理软件 (比如说word, wps等) , 再将文字“粘贴”, 最后保存即可。这时教师再次强调以前第一章讲过的一个细节问题:保存的位置最好不要习惯性放在桌面上, 保存的文件名要尽量做到见名知意。

(3) 图片的下载

【学生思考】网页http://stu.cqbxzx.com/jieshao/fq.html中的图片是怎样搜索并下载的?

【教师演示】在“百度图片”中输入关键字“夫妻肺片”, 就可以找到夫妻肺片的许多图片, 然后选择该网页中的这张图片, 在图片上点鼠标右键, 选择图片另存为, 保存在我们刚才保存过的文件夹下。

将这些资料下载好后, 再在Dream weaver中编辑后就得到了以下这个网页。

【学生思考】如果我们要搜索、下载音乐、视频文件又该怎么操作?这个问题留给学生课后思考。

(4) 任务驱动, 小组合作

以小组为单位 (课前已将全班同学按照操作能力强弱均衡的原则进行分组, 并设有一位操作能力强并且热心的同学任小组长) , 制作一份旅游方案, 为了让所有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都能体会到完成任务的成就感, 要求只选一个自己比较熟悉的景点。由小组长对组员进行分工, 例如, 一部分学生搜索路线, 一部分学生搜索景点等, 最后大家将搜索到的资料汇总, 选一种自己熟悉的软件, 制作出一份图文并茂的旅游方案。要求把自己的制作过程记录在里面, 如搜索的关键字是什么, 在哪个网上找到的, 便于最后能快速、准确地给大家演示。

【学生活动】整个过程是学生实际操作, 但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活动状态, 鼓励他们遇到问题可以在网上搜索, 也可以相互讨论或者询问老师。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 要及时提醒他们注意的问题。

(5) 作品展示, 相互学习

在本堂课的最后10分钟, 教师将各个小组的作品汇总, 展示给大家。然后再由教师和学生选出一个做得最好的作品。由该小组成员上讲台介绍制作过程和经验。学生的介绍其实就是对本堂课最好的小结, 教师再根据学生的介绍做适当补充。

【学生活动】第五小组的作品明显比其他小组制作得精美, 大家一致推选第五小组同学介绍经验。

小组长:我们小组8个同学的分工:1人查找景区图片, 2人查找吃住, 1人查找交通, 1人查找门票, 2人查找旅游的细节问题, 我负责选PPT模板。因为前不久我为班上制作了一个主题班会的课件, 对PowerPoint比较熟悉, 而且在网上看到了很多精美模板, 所有就直接先在百度以“PPT模板旅游”为关键字搜索, 选好这个模板下载, 保存在我完全共享的文件夹内, 大家将搜索到的资料也放在里面, 最后一起制作并修改出以下几个页面。

学生1:我在百度图片中输入关键字“黄果树”, 找到这四幅图片, 因为只花了几分钟, 所以后面的时间就用组长的这个模板制作了“美丽的黄果树瀑布”这页。

学生2:我在查找交通时, 先输入的关键字搜索出来的不太理想, 结果后来我又输入“黄果树”加个空格后, 百度就自动弹出了几个选项, 我就点了“黄果树攻略”, 找到了很多有用的内容, 我就叫其他几个同学别再找了, 直接把这些文字分类下载。

学生3:我输入的关键字是“黄果树小吃”, 也找到了很多小吃和图片。

学生4:我输入的是“黄果树景区票价”, 出现了一个问题, 我所选的网页的文字不能直接下载, 后来我们几个讨论不出来, 最后老师教了我们一种方法, 先将网页下载下来, 再在FrontPage中打开就可以复制了。

【教师小结】肯定第五小组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无论是开始的计划还是后来的分工合作都很有条理。通过第五小组学生2的讲解, 我们可以看到搜索引擎的功能是非常强大的, 对于关键字的输入其实还有很多技巧, 有兴趣的学生课后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查找学习。只有自己多动手操作, 才会发现更多的问题, 比如, 学生4通过操作就遇到了教师没讲过的新的问题, 他也认真思考并搜索过, 但因为从来没有接触过网页制作软件, 所以最后我给他提示了一下, 他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大家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问题, 也要积极思考, 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当然, 因为课堂时间有限, 有的小组对自己的作品不是很满意, 下来认真思考一下自己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争取下次做得更好。

(6) 举一反三, 思考练习

课后对今天制作的旅游方案继续完善, 可以找一些相关的声音、视频文件插入进来, 让我们这个文件更加丰富多彩。

●教学反思

在教学设计前, 我学习了很多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设计教案时, 注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因为以往讲这部分内容时, 我更多是采用教师边讲学生边练的教学方式, 在完成一系列不连贯的操作过程中, 虽然大部分学生能掌握相关知识, 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太高, 学习效果也不太好。尤其是个别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常常觉得无事可做, 而操作能力欠缺的学生又很难跟上进度。所以为了分层次教学, 让所有学生都能在课堂上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我采用了新课改所提倡的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设计了一个连贯的任务, 让学生分小组完成, 通过小组学生间的协作互助、交流、沟通、争论、协商, 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选择、整合其他成员观点的能力, 使学生获得与他人合作的技能。最后的小结部分也交给学生, 让制作得最好的小组上讲台介绍制作过程和方法, 给其他学生提供一个榜样。这样, 在全班范围内就可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对当今教师角色是这样形容的“教师要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 从此不再是传授知识, 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 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所以, 在具体实施教学过程中, 我始终把自己放在引导者的位置。从本校学生自己做的网站引入, 在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导其思考, 进入这节课的主题。然后通过任务驱动进入这节课的高潮阶段, 让学生自主探究。当然这个过程虽然是学生为主, 但教师也不能闲着, 应该在机房巡视, 观察学生动态, 随时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 及时提醒他们应该注意的事项。最后我特意设置了一个让学生体验成功的环节, 在展示学生成果的时候, 很多学生脸上都洋溢着付出劳动后成功的满足, 教师要及时捕捉这个细节, 充分肯定他们的优点, 当然也要指出不足之处。做的最好的小组介绍经验时, 也可看到他们非常的自信, 教师在他们做得好的地方要强调, 便于其他学生学习。

整个过程比我预想的效果要好很多, 学生无论是在组织方面、语言表达能力方面还是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方面都让我刮目相看。而且有的问题是我备课的时候根本没考虑过的也被学生发现了, 学生通过这些问题的发现又对新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例如, 有学生选择的网页文字不能直接下载, 有学生选择的图片上有文字想去掉等问题是我们目前还没学过的, 这样又可以激起他们以后对这些问题的继续探究、深入学习。看来教师适当的放手, 可以给学生一个锻炼自己、展示自己、发展自己的平台。

不足之处:

(1) 有个小组的作品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完成。原因主要在小组讨论制定计划的时候, 考虑问题不是很周全, 制定的计划不太完善, 导致最后只把相关知识下载, 没时间整理。所以, 教师应该了解一下各组的讨论情况, 及时给出好的建议。

(2) 由于学生的差异性太大, 小组成员间不可能有太多时间互相帮助, 教师还应做好极个别操作能力特别欠缺的学生的辅导工作。

3.认识因特网教学设计 篇三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因特网应用;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11-0040-02

“因特网应用”课程教学内容应当以“网络数字生活”的构建为中心,让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网络数字生活的基本概念、途径、资源、方法,从容面对网络数字生活,提升学生的数字化生存能力。因此,可将“因特网应用”作为一个教学领域,根据教学内容的定位设立如下项目:我们可利用因特网做什么(项目1)、我们的设备如何接入因特网(项目2)、如何从因特网快速获取信息(项目3)、直接便捷的“点对点”信息交流(项目4)、即时通信是工作生活好帮手(项目5)、网络数字生活让人生更精彩(项目6),然后运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学生在小学、初中学习过计算机应用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因此他们对计算机及其简单操作程序并不陌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有一定难度,但仍需努力。

(一)从初知出发。如“我们可利用因特网做什么”(项目1)是一个很好的设问,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出简单回答,但很难作出比较全面的回答。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师生可共同进行归纳、分类。接着教师可及时点评、引导,逐渐将本项目划分为若干教学任务。

(二)由悬念开始。“我们的设备如何接入因特网”(项目2)这似乎是个比较简单的设问。其实,这个问题并不简单,它至少涉及这样一些问题:我们的设备是指什么设备?PC、笔记本、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都可包含其中。带宽是多少?根据设备接入因特网后的主要用途,确定能够满足带宽要求的接入方式。选择哪家因特网服务商?带宽特性、适用场合以及服务覆盖范围,等等。最后根据设备、对带宽的要求与因特网服务商等确定接入因特网的方法及相关要求,将相关设备接入因特网。如此,同学们通过讨论与交流能比较全面地了解因特网的常用接入方式及相关设备。

二、让学生参与教学设计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其显著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那么,如何让学生做到“主动”、“自主”呢?做法是让学生参与教学设计。如“如何从因特网快速获取信息”(项目3)教学中,教师可先组织学生交流从因特网获取信息的已有经验。然后,引导学生归类:(1)利用已知网站网址从浏览网站主页开始查找所需要的信息;(2)利用关键词在百度等搜索引擎中搜索;(3)如何快速地利用搜索引擎获取信息……前面两类的教学难度较小,“如何快速地利用搜索引擎获取信息”是项目3的教学重点,也往往让教师难以进行教学设计,而主流搜索引擎的“高级搜索技巧”正是同学们需要学习的,学生参与了教学设计便能较好掌握知识。又如“直接便捷的‘点对点信息交流”(项目4)教学中,学生很容易想到电子信箱、电子邮件等,在线撰写书信、收发电子邮件等操作也较简单,教学目标就很容易达成。在此基础上可让学生考虑并解决以下问题:如何选择电子邮件服务商?你掌握哪些电子邮件的使用技巧?电子邮件的安全问题主要有哪些?如何预防垃圾邮件?等等。这些问题可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提出并归类。

三、运用非线性教学手段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充分讨论、提出问题,教师简明点评、引导归纳,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共同研究解决的途径和方法。因为课堂既是“预设”的又是“生成”的,所以教师需要运用非线性教学手段组织教学活动。如在“即时通信是工作生活好帮手”(项目5)教学中,运用非线性教学手段,基本做法是:先讨论后总结、先练习后精讲、先自学后辅导。这样的教学活动,教师无法在课前一一设计好。非线性教学活动,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

四、拓展因特网应用的教学内容

教师在课堂上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探索因特网的应用情况,以拓展教学内容。如“网络数字生活让人生更精彩”(项目6)教学中,学生对如何实现远程监控有浓厚兴趣。如何在平板机上随时调用远程PC上的文件、针对远程监控如何实现等问题也让学生有了奇思妙想:可通过QQ等即时通讯软件实现,也可通过在PC上运行Office Server于其他PC(或iPhone、iPad)上运行Office远程办公桌面,实现远程监控、管理和获取该PC上的文件,协助处理日常办公,从而实现个人云计算的SOHO办公。如此,教学活动也会变得鲜活起来。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内容设置上应当以培养学生的数字化生活的适应能力和培养学生的数字化素质为核心,为学生将来在工作岗位、社会生活中运用计算机奠定良好基础。因此,因特网应用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有前瞻性,实践环节教学要有先进性,把培养学生因特网应用能力、提高学生操作技能放在重要位置。

4.《因特网服务类型》教学设计 篇四

江苏省张家港市暨阳高级中学 冷哲

课题:因特网服务类型 课型:新授课 课时 1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为教育科学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网络技术应用》(选修)第一章“网络能为我们做什么”的第一节“因特网服务类型”,课时为 1 节,主要内容是因特网服务类型中的文件传输服务(ftp)。

学情分析:本案例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学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有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及网络知识,学生上网现象普遍,也能够利用一些因特网服务,比如利用 QQ 可以传输文件;利用E-mail发送邮件;有的同学已经能够利用局域网进行文件传输。但同学们都没有用过文件传输(FTP)服务,这对他们来说是全新的内容,所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非常重要。

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 了解因特网服务的基本类型和特点,掌握常用的 FTP 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了解远程登录。

过程和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

情感和态度目标:通过完成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与应用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正确选择、运用信息技术工具收集、交流信息的能力,能够利用因特网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教学重点:文件传输(FTP)

教学难点:文件传输(FTP)工具(这里以CUTEFTP软件为例)的使用 教学手段:网络广播、师生互动 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达到目标

一、巧妙设问,引入新课

问题 1 :现在我们来做个现场调查,在同学们当中,有没有同学没有使用过因特网?请同学们举手。

问题 2 :那你们使用因特网来做些什么?

问题 3 :那大家在因特网上用什么来传输文件呢?

其实,大家所说的这些都是因特网的服务,也是大家所经常用到的,这节课我们来进一步了解因特网更多的服务类型。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问题1(答):用过。问题2(答):例如玩游戏、聊天、下载软件、查找资料、看电影、听歌等。问题3(答):例如电子邮件,QQ、MSN。由现场调查引出本节课主题,通过三个问题,步步引导,层层深入,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我校目标教学的特色。

二、给出任务,学生自学

什么是 FTP?常用的 FTP 工具有哪些?你曾用过哪一种?它有几种类型?你知道匿名 FTP 吗?如果我们想上传一些文件到服务器上应该怎样做呢?

< 课件展示任务1 回答上述问题,并用两种方式实现FTP> 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本,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因特网,并充分的复习以前学过的信息检索方法,利用搜索引擎针对问题进行查找。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利用因特网为我们的学习服务。

三、学生演示,教师总结

利用教学软件的学生演示功能请一名同学分别利用IE浏览器匿名登录教师架设的一台FTP服务器并下载里面的CuteFTP软件,且边演示边讲解。

(在地址栏输入:ftp://172.168.1.101 按回车键,将服务器里的CuteFTP软件下载到自己的本地机。)

老师作补充说明,解释。一名同学边演示边讲解,其余学生边听边将出现的问题及时记录,以作补充。通过反馈,检验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对任务的完成情况。

四、讲授新课

既然大家对 FTP 有了基本的了解,那我们就来学习分别利用IE浏览器和工具软件 CuteFTP 进行文件的下载。< 教师边讲解边演示操作步骤 > 观看教师演示,初步了解 FTP 的工具软件 CuteFTP 的界面及使用。初步了解了 FTP 的概念之后,再来学习利用IE浏览器,最后学习CuteFTP 的使用,按照学习内容由简单到复杂逐层深入的讲解,学生更容易接受。

五、出示任务,学生练习

1.学生利用IE浏览器匿名登录到教师架设的一台FTP服务器ftp://172.168.1.101上下载并安装 CuteFTP。

2.学生在本地机上建立一个新的文本文档,并用自己的姓名给自己的文件命名。

3、利用CuteFTP软件匿名上传第2步新建立的文件到ftp://172.168.1.101的自己班级文件夹里。(如你是高二5班的同学,就上传到高二5班文件夹里)

学生带着任务,独立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如有问题,可参照课本,也可与同学商量或询问教师。

最后大家都遇到一个共同的无法解决的问题,那就是无法上传刚才建立好的文件,并有相同的提示信息。“无权限!” 探索性学习,考查学生接受信息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并对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主动的进行思考。

六、教师针对上面的问题,进行讲解。

为什么无法上传,是因为在匿名登陆状态没有上传文件的权限,要想上传文件到服务器,必须有相关的权限。接下来,教师给学生一个用户名:USER 和密码:USER.让学生根据用户名和密码登陆到教师的FTP服务器,再次上传文件。学生根据教师给定的用户名和密码成功的利用CuteFTP软件上传了文件。学习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对文件传输服务(FTP)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把握,并对匿名访问和权限访问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注:权限访问就是根据用用户名和密码进行的访问。

七、远程登录(Telnet)

大家从下面的问题思考:

问题:什么是远程登录?它是怎样产生的?请用两种方法登录并进行比较: telnet smth.edu.cn http:// 同学们对文件传输(FTP)和远程登录(Telnet)都有所了解了,那它们之间有没有区别呢? < 教师 PowerPoint 课件演示区别内容 > 生:借助课本查找答案,并请一些同学回答问题。

学生练习Telnet 的两种登录方式,在练习的过程中体会他们之间的不同。根据提示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通过比较对比,对 Telnet 有进一步的理解。

通过比较,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八、总结因特网服务类型

认识完这两种服务后,我们对因特网的服务类型进行概括。现在请同学们说一说每个人在因特网上经常使用的服务还有哪些? < 教师 PowerPoint 课件演示,并对学生所说的服务进行归纳分类 > 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回顾,并参照课本,积极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通过总结,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并通过归纳,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用问题带动任务,步步引导、层层深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问题。同时,由于网络教室及校网络等一些硬件设备的限制,教师在局域网内部自己架构了一台FTP服务器,而且由于是自己架设的服务器,自己对服务器的相关设置就更加灵活,如学生在进行访问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不同的访问权限。使学生能够立杆风影的观察到不同的权限带来的不同访问结果,使教学更加直观,课堂教学效果良好。由于课堂时间有限,部分实践题不能当堂完成,只能作为课后作业留给学生。

课后作业

1、在因特网上查找更多的实现FTP和telnet的软件,学生对比各种软件的优缺点。

5.我的好伙伴——因特网教学设计 篇五

邓慧敏

我的好伙伴——因特网

一、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什么是计算机网络、什么是因特网。

2、了解网络给学习和生活带来的方便。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认识计算机的几种网络类型。

2、能够分清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

(三)情感目标:

1、通过观察网络给生活和学习带来的方便,可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提高。

2、体验到网络给生活和学习带来的方便,可使学生产生对网络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概念以及网络的连接方法。

因特网的概念。

2、教学难点:计算机网络概念、因特网概念。

三、教法和学法

1、教学方法:演示与讲解,类比教学。

2、学习方法:探究与讨论式学习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提出本章的教学要求和应该掌握的内容

(二)新课

信息技术 五年级

邓慧敏

1、导课:同学们知道除了通过电视、书籍、报纸等途径来获取信息,还有更快捷更方便的途径,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2、讲授新课:

(1)展示计算机网络图,并定义计算机网络概念:

为了方便地传递和共享信息,人们把许多独立的计算机通过一定方式连接起来,就形成了计算机网络。

【知识拓展】计算机网络连接方式:星状、网状、线状、环状 【操作练习】每两个学生一个小组试着用老师给的盒子当计算机组成计算机网络(网络类型自选)。

(2)展示因特网图,并定义因特网概念:

因特网是把世界各国、各城市的计算机连接了起来,成为具有 丰富信息资源的国际互联网络。

【操作练习】让学生试着将刚才连接的计算机网络再连接成因特网。(3)将电脑接入因特网

(4)网络给我们学习和生活带来的方便。

①两个同学一组讨论,因特网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带来了哪些方便?(p4 操作实践第1题)

②分析P3四幅图片(网络会议、远程医疗会诊、网络电话、电子邮件)

(5)读“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6)交流评价

①课堂完成第1题;

②课后完成第2题。

③拓展练习:阅读P4【日积月累】——因特网在中国的发展

6.走进因特网教案设计 篇六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初步了解internet和连接internet的基础。

(2)掌握拨号上网的基本操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走进因特网的常识。

(2)难点:新识识新概念多;建立拨号连接。

[教学准备]

多媒体投影仪或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不断普及,“上网”这个名词对于我们来说,已不再陌生。越来越多人相互打招呼时的问候已变成了:今天你上网了吗?

上网的方式和方法有很多种,比如我们在前面讲过的局域网、城域网等,但那往往是公司或单位所使用的`上网方式,对于我们大家来说,更多的还是使用一种叫做调制解调器的设备来上网,我们把它戏称为:猫。今天我们就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如何使用“猫”进入网络世界。

二、新授

在前面,老师向大家所展示的网络内容丰富多彩,但如果同学们想在家里进入这五光十色的网络世界,可就要做些准备了。在进入internet之前,我们通常要做两件事:(1)要为计算机配备好“猫”也就是调制解调器,一根电话线以及上网软件;(2)到当地的internet服务机构办理因特网入网手续,得到一个上网的帐号、口令以及电子信箱地址。准备好这些之后,就可以进入网络世界了。

向学生出示:调制解调器、电话线、rj11电话插头。

1.建立“我的连接”

首先我们需要在windows系统中进行一些设置。

(板书:建立“我的连接”)

(1)教师演示建立“我的连接”的过程。

①打开“我的电脑”。

②打开“拨号网络”窗口。

③打开“拨号网络”里的“建立新连接”。

④输入连接名称。(默认为“我的连接”)

⑤输入区号、电话号码。

⑥完成,并把建立好的连接拖放到桌面上。

(2)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在自己的计算机上建立虚拟的“我的连接”

2.拨号上网

上网前的准备我们已经准备好了,下面我们就要打开网络世界的大门了,但在此之前我们还需要一把钥匙。这就是:帐号和密码,也就是我们在internet服务机构办理的帐号和密码。

(1)打开已经建立好的连接。

双击桌面上已经建立好的连接,进入拨号对话框。

(2)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完成拨号。

好了,下面我们就可以真正进入网络世界了。

三、学生练习

因为学校里所使用的是局域网连接,因为我们同学在学校里不能进行拨号上网,但我们可以在家里使用。

7.认识因特网教学设计 篇七

以下设计取自于小学生学习IE浏览器的第一课《遨游因特网》 (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 (上册) 第17课) , 很值得思索。

设计一:

本设计则是通过“小小常州通”来引入小学阶段的IE浏览器的使用第一课的教学。

教师:同学们, 老师有一个亲戚从北京来常州出差, 可是只有半天空闲时间, 你们说我该带他去咱们常州哪儿最好呢?

学生:天宁寺;红梅公园;淹城;恐龙园……

教师:你们给老师出的主意都不错, 不过要想更全面、更详细地介绍这些景点, 恐怕我们还得上因特网去找找。因特网是全世界最大的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 是一个知识的海洋。今天, 我们以6个同学为一组, 每一个小组就是一家常州旅游公司, 我的这个客人最后决定去哪里全看你们公司介绍得好不好。大家可以从自然风光、特色小吃等各个方面收集资料进行介绍, 20分钟后我们请各个旅游公司派代表介绍。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上网去找找吧。

先创设情境:一个虚构的对象来常州出差, 主人请“旅游公司”出主意选择最佳旅游景点,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小组协助的欲望。进而引出知识浩如海洋的网络。通过个别学生的示范介绍IE浏览器的打开、输入网址等方法, 并在巡视中点拨学生掌握“前进”和“后退”按钮的使用方法。利用反馈评价使开始创设的情境得到持续, 为进一步的“继续探索”作好准备。通过继续探索使学生的兴趣得到再一次提升, 并且巩固了技能。“小结”是对活动建构起来的知识进行梳理, 进而形成知识的内化。最后对学生进行网络文明的相关教育。

通过以上教师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地去分析探讨问题、提出问题的办法、体验尝试解决问题, 做到学生自主提出任务、自主选择任务和自主通过因特网完成任务, 这就是以上设计给我的思考。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师讲生听, 学生只能被动接受, 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完全没有主体地位, 他们更多的是处于被督促、纠正、甚至是被呵斥的客体地位, 这使得学生的自我意识、自主能力与创新的欲望一再被压抑, 学生不能按自己的想法去思考, 而只能迎合书本和老师的标准, 由此形成了课堂气氛的沉闷与“一言堂”的局面, 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很难谈健康、快乐、全面发展, 因而也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地人才和能力的需求。自主学习首先是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 目标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即是一种“学会学习”的能力。学习是自己的事, 学习态度体现一个勤字, 要手到、眼到、口到、心到、腿到;学习方法要自己总结, 会做学习计划, 合理分配时间, 学会整理与反思;学习结果能自己评价, 对学习成绩能正确归纳, 发现问题后能及时自我调整。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标志:一是超前学习, 这是自主意识的反映;二是能够不断提出问题的问题意识;三是注重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任务型的教学为学生带来了完成任务后的成功感, 特别是分散在各个环节中的小任务, 使学生不断地收获一个个小小的成功。对成功的体验所带来的兴奋感又促使着学生保持着注意力向下一个环节进发。当学生的兴奋感和成功感一次接着一次, 不断推动着他们去探索新知。其实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知识的关系与生活算法共同作用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新问题。应用信息技术除了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以外, 还需要有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和策略。在每一节信息技术课课堂教学中, 如果都能够从小处入手做大文章, 在教学中更加强调学生的研究、自主学习、会使信息技术课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

摘要: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任务型的教学为学生带来了完成任务后的成功感, 特别是分散在各个环节中的小任务, 使学生不断地收获一个个小小的成功。对成功的体验所带来的兴奋感又促使着学生保持着注意力向下一个环节进发。当学生的兴奋感和成功感一次接着一次, 不断推动着他们去探索新知。

8.借助因特网提高英语写作技巧 篇八

关键词:学术写作;EFL;电子技术;特定文体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6-0247-02

一、研究目的及背景

以小组协作为方式,以电子环境中搜寻的信息为基础,学习者需要写出一篇类比/对比类型的文章。通过网络学习各小组可以筛选并搜集网络环境中完整的信息语料。为了完成布置的任务,学习者们需要以协作的方式计划、沟通、分享以及研究他们所搜集的信息。

外语课堂的学习协作及其益处早已被多项研究所证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以及信息分享与交际法写作的理论目标是一致的(Fathman & Kessler,1993);协作学习有助于学生句法能力的提高(Kowal & Swain,1994);共同的目标会带来有意义的语言应用实践并增强小组成员的学习兴趣(Greenfield,2003)。

由于网络可以将全世界的使用者联系起来的特质以及其帮助二语学习者发展技巧的潜力,针对网络的研究也极为丰富。多个研究的结果表明,网络包含真实的情境语言,而真实的语言也创建有意义的情境。(Warschaur & Healey, 1998)。电子技术在二语写作课堂的应用也能提高学习者自治。(Graus,1999),而且,从总体上来说,积极地影响着学习者的态度,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意愿。(Kern, 995)。

从理论及教学法的角度上来说,合作写作和电子技术的融合是帮助学习者发展他们迫切需要的学术写作技巧的理想方式。

二、类比/对比类文章

这种特定文体的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两个或多个对象的特点。为了更清楚地讨论这些特点,学习者需要学会写作这类文章并解释两个或多个的对象是如何相似或不同的。同样重要的是,学习者需要了解到底是哪些特别的文体特征把类比/对比和其他文体区别开来。所以,本部分不会涉及学术文章的一些共同点,比如主题句,段落,结论等,而是将重点放在差异上,也就是将类比/对比类文章和其他文体区别开来的连接词和组织。

在课堂上,教师先告知学生们哪些连接词主要用于类比/对比类文章。用于类比的有:both, in the same way, similarly, similar to, like, likewise, is like, have in common, just as, compared to, same as, resemble等。用于对比的有:however, although, but, in contrast, unlike, different from, differ from, on the contrary, whereas, while, on the other hand等。可以通过提供多样化的练习,比如完形填空,来帮助学生学会在写作前正确使用这些连接词。

同样地,教授给学生恰当地组织一篇类比/对比类文章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组织方法:分块法(集中说明一个对象的诸种特征)以及分列法(逐点说明两者的异同)。分块法先陈述某一对象的所有要点和细节,然后在下一部分探讨另一对象的所有要点和细节。比如,如果我们需要对比香港和多伦多的每年天气情况,首先我们会写下关于香港的年降水量、温度以及湿度方面的相关细节,然后在下一部分我们会陈述多伦多的年降水量、温度及湿度的详细信息。而分列法一次只讨论某一对象的一个要点的相关细节,讨论在两个对象之间轮流进行。回到我们刚刚讨论的香港和多伦多的天气主题:第一部分需要写到两个城市的年降雨量;然后说明两个城市的温度情况;最后是两个城市湿度方面的所有细节。

需要向写作者说明的是,两种方法无所谓孰优孰劣,更无所谓孰对孰错。学习者应使用最适合自己的方法。不管是哪种方法,学习者应该按主题句中提到的顺序陈述每一个要点(在我们刚才的例子中,即:年降雨量,温度,湿度)。最后,为了让学生学会分析组织方法以及连接词的种类和数量,让学生尽量多地接触类比/对比类文体的文章总是有益的。一旦熟悉了这一文体的布局,学生们就能塑造他们自己在此领域的作品。

三、因特网

因特网为学习者和教育者提供了很多他们以前所不能企及的机会。比如,以诸如报纸、杂志、政府报告、词典、新闻报道以及邮件等各种形式的无尽资源。许多真实性材料触手可及,它们也不受时间或空间的限制,因为在世界上任何一台电脑终端上,在一天的24小时内,我们都可以登录网络。由于每个人都拥有这样的机会,学习者被要求只能用他们从网络上获得的材料来完成他们的作文。

比如,老师布置下这样的任务:学生们需要找出关于一个世界大城市的各种详细资料。尽管老师也许会有自己喜好的个人网站,应向学生说明他们应从大量的相关网址中搜索并决定自己要用的网站。学生们可以通过使用他们熟悉的搜索引擎(百度,Google, Yahoo等)输入他们想要获得更多细节信息的关键词。比如,我们再次回到前面讨论过的例子:香港和多伦多的天气情况。在Google中输入“香港天气”和“多伦多天气”,会出现大量的网站,能够为比较这两个城市的天气提供合适的信息。一旦合适的信息出现,学生们可以记下笔记来作为作文草稿的储备材料。此外要提醒学生记录下所有相关信息(作者名字,数据检索, URL地址),因为很多时候,当我们想回到某一特定网站寻找额外的信息时总是很容易就迷失在海量的网址里。

四、学习者协作

对于学习者和教育者来说,在二语写作课堂将学习协作和现代技术融合到一起是令人兴奋的。首先,将班级划分成若干人数相同的小组(一般每组三人为宜),将小组编号并与另一小组配对。

然后,教师分配任务:每个小组需要负责搜集和某个世界大城市相关的信息以完成他们的作文。我们最近的一个实验是这样的:一个班级的小组需要找到下列这些城市的信息:纽约、曼谷、北京、多伦多、巴黎、罗马、莫斯科、东京、温哥华。

现在,配对的小组将一起决定他们将采用哪三个主题来完成他们的作文。(采用三个主题的决定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每个小组成员将作为一个主题的“专家”,以此来确保所有的成员都能对最后的成品做出自己相同的贡献。)尽管所有的小组都可以自己商讨他们希望采用什么要点,但如果小组的最后决定显得不合适,教师可以参与进去并提供建议。各小组商定选择了许多有趣的主题,比如,历史背景(城市由谁何时建造);气象特征(温度及年降雨量等)。一旦主题确定,每个小组成员独立搜寻网络以得到需要的信息。在找到相关信息并写成一至两段之后,成员们需要做“同业互查”来确保上交作业的结构恰当。尽管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局部问题,这样的练习通常将重点放在立意和结构这样的整体方面。同时,教师要建议他们采用列举的方法,以避免漏掉所有讨论过的要点。这一步骤也有助于将每个成员提供的部分组织成新的文章。在完成所有这些过程后,每个三人小组将他们的材料综合以完成一篇组织好的文章。这时,每个小组需要将他们的成品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寄给另一个小组。在收到其他小组的邮件后,每个小组需要再次用到列举法以便于他们组织自己的新文章。在检查并组织所有的信息后,每个小组负责写出一篇比较两个城市三个特征的清晰连贯组织严密的作文。最后,作文上交并评分。

五、结论

尽管外语写作会让人望而生畏,学习者的合作以及对网络的合理应用给二语学习者提供了发展写作技巧的独特方法。此外,这种合作方法也使学生获得了很多二语课堂外的技能。毫无疑问,基于网络的无穷潜能,未来它将继续对EFL教学和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Fatheman, A., & Kessler, C. (1993). Cooperative language learning in school contexts[J]. 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13(2), 127-140.

[2]Graus, J. (1999). The Internet in the EFL classroom: An evaluation of the usefulness on the Internet in the EFL classroom[EB/OL]. Retrieved March 8, 2004,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3]Greenfield, R. (2003). Collaborative e-mail exchange for teaching secondary EFL: A case study in Hong Kong.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chnology[J]. 7(1), 46-70.

[4]Kern, R.G. (1995). Restructuring classroom interaction with networked computers: Effects on Quantit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anguage Production[J].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79 (4), 457-476.

[5]Kowal, M., & Swain, M. (1994). Using collaborative language production tasks to promote students language awareness[J]. Language Awareness, 3(2), 73-93.

[6]Warschaur, M. & Healey, D9(1998). Computers and language learning: Theory and practice[J]. Language Teachin

9.开放因特网对教学的影响 篇九

网络在教学中将打破学校院墙的限制,促进知识的传播和教育的普及。利用网络教学的交互性与协作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学习成绩。但是,在网络教学的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应该引起我们注意:

1.网上学习是在一个虚拟的环境中进行的,需要学生具有高度的学习自觉性和能动性。因此,网络课程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网络环境的特点等因素,要在课程中设计各种针对提高学生能动性的环节。否则很难让一个学生可以像在课堂里一样端端正正地在电脑前坐上45分钟。

2.在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的同时,注重教学软件的开发,在充分利用网上教育信息的同时,不断丰富更新教育资源。

3.教与学是双方面的活动,除了网络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要了解网络环境下学习的特殊性外,还要教给学生掌握一定的网络学习的方法。

上一篇:大学毕业生倡议书下一篇:我的生活真幸福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