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心理学的认识

2024-11-14

对心理学的认识(共8篇)

1.对心理学的认识 篇一

对心理协会的认识

院心理协会是院团委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领导下的了解、学习和宣传心理学知识、心理健康知识的公益性学生组织机构。

首先,隶属院团委,也实质上表明了院心理协会的主要服务人群是青年人,我们关心青年人的成长,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所以,院心协是学校发展不可或缺的学生性组织,更是所有大学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是由老师带领,以学生为主要干事的一个团体,我们有为一切青年学生服务的义务,老师也经常对我说道,现在的孩子不管考试还是什么,面对老师总是会紧张,我们要让他到我们这里就像到家里一样!感到温馨,感到快乐,不那么紧张!再次,我们是由院团委领导下了解,学习和宣传心理学知识的!这里不只是一个社团那么简单,我们更要了解自己需要做什么,老子说道,道可道,非常道,说出来的道理往往不是真正的道理,但是在我们了解信息协会的真正意义后,方可明白,我们,真的是应该好好地做些什么!

最后,心理协会是公益性的学生组织,我们办任何活动任何事情,都是由学校下发基金,只要是做对学生有意义的事,我们都要努力地做好!我们不像任何学生,任何干事收取任何钱,我们要做的就是谋求学生在学校的心理健康成长!十八岁,二十岁,成年了,经历的事多了,总是会受到不止一种的打击,所以,这个时候的心理协会显得格外的重要!加入心理协会,不会谋求什么,我们都是心甘情愿的为同学们!如果真的问,你在心理协会得到了什么,想要什么,你是为了什么?我只会这样回答你,红十字会是为了什么,福利院是为了什么,我们跟它们一样,我们为大家服务,不求回报,这才是公益性组织!

我们的协会宗旨是:让每位成员都有所提高,让每位干事都有所收获,让每位同学都对心理学有所了解。

如何让每位成员有所提高,这不只是部长以及主席的事,作为干事,首先要对心协进行了解,心协给人的印象本来就是个很好的,不想学工处那么的严肃,不想学生会那么严谨,也不是像其他社团给大家带来的兴趣与快乐!我们是要给每个学生一个家,所以,从刚开始,我们就需要让每一位成员来到心协都会有所提高,心协出去的人,本身就是一个流动的旗帜,快乐与温馨。

让每位干事都有收获,每个坚持到最后的才算是心协真正的成员,如果在心协没有收获也不会坚持到今天!我们收获了心灵的愉悦,收获了心灵的洗涤,更加收获了这些在一起奋斗的人,我相信现在每个人都可以对还留在心协的人有所印象,因为我们在一起工作,在一起玩耍,我们的大学也正是有了这些小伙伴才那么的精彩!

让每位同学对心理学都有所了解,通过新生的心理测试,我们就可以看出心协的真正意义,我们要把那些心里有阴影,有事情压抑在心头的人找出来,我们要每个同学都了解心理学!协会的目标,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协会口号:阳光心情,积极人生。

对工作认真,对待每一件事都要用阳光的快乐的心情去做,在心协,我们不只是让别人开心快乐,自己也要对自己好一点,当感觉到压力时,我们也是病人,学习的压力,生活的压力,不能成为我们前进路上的阻力,以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做好每一件事!阳光的心情,不只是外表上,我们不仅要给别人开心快乐的感觉,更要对自己的内心说,我们也要快乐,不管在哪里,光明的,阳光的对待人生才是最好的!在人生路途里,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快乐。尽而的充实和完善自己。像学生来说,校园就是他的快乐;因为社会的安排,使学生的活动的范围缩减唯一。但谁都不会反驳,因为一个人的学生时代是美好,快乐,充满希望的……对待工作,对待生活,请以阳光的心情,微笑度过!

以上均是对心协的认识,是对心协的一个总体的认识!下面即是对心协各部门以及心协主要工作的认识!

作为宣传部出来的我,首先对自己的部门要认识清楚,宣传部算是心理协会在外面的形象工程,我们做的不只是每件事,每件工作的宣传,更是对心协总体的宣传,我们对待工作一定要有阳光快乐的心情,否则宣传出来的结果也会让心协的形象受到影响!

宣传部职责:

(1)负责各类海报的设计和书写,每项活动的及时宣传(海报宣传,网络宣传)。

现在学校新媒体工作部的成立,也为我们的宣传多了一个渠道,现在是信息时代,抓住信息的宣传也是有必要的,所以再微博,贴吧等学生较集中的地方,一定要有我们的宣传。

(2)定期的心理知识宣传(结合院内)。

绘制海报,也可尽量加上心理知识的宣传,帮助老师完成心理测评卷,以及一切团辅活动等!

(3)心协整体形象的宣传、策划、包装。

心协怎样才能让大家认清,懂得心协的作用,这都需要我们部门的宣传,当然开学的宣传是最重要的,需要每一个心协成员的努力!

(4)全力打造协会品牌,宣传社会形象,扩大社团影响。

院心协,不是系心协,我们要做的绝对不止系部那么简单,学院需要我们的很多活动,社团的影响力应该在院里的事不自主的表现出来!

(5)负责固定活动的海报及黑板报设计工作。

青年类的活动,心理健康类的活动,这些心协都应该拿出一些活动来!画报,必不可少!

(6)负责协会在校内外的形象宣传。

院心协对待的不只是自己学校的人,在南京地区,我们需要做很多事,我们要体现学校的风采,那时,我们是学校的冲锋兵!

以上是根据自己在宣传部的工作总结出来的,下面依次对其他部门进行认识!

秘书部:

(1)协助主席处理日常事务,协调各部工作。

秘书部做的事很多,主席决断的事,一般都需要秘书部进行总体安排,所以秘书部一定是心协不可缺少的一个部门!对于心协的大事小事都需要做好统计!

(2)组织,起草,整理协会所需的各种资料,文件等。

整理文件,我们不仅需要写字好的,还需要能够熟练掌握电脑office软件的,需要做的事很多!所以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3)负责协会档案和会员资料的整理,档案的建立和完善,退会的统计。

每个协会会员的情况都需要做好统计,就像每个公司的人事部一样

(4)负责对协会会费管理及活动经费审核。!

每个活动的起始与结束,我们都需要做很多准备,准备工作的预支等就需要秘书部的工作!

(5)负责对协会干事的考核,考勤,奖惩工作。

(6)办公室维护与管理。

办公室是外人进到心协的第一个形象,保持办公室的整齐是必要工作!

(7)日常部门工作,包括会议记录、考核、活动计划、小结的管理等。结束后的整理,其他人交上去的工作计划或者小结,都需要做到统计完善!

外联部:

(1)对外联系及时了解各校活动动向,并积极参加。

(2)与各大高校以及院内其他社团交流学习。

代表学校的工作,一定要做好,这不只是协会的形象问题!

(3)对外学习相关心理知识。

(4)负责本协会与其他组织,社团的联系,接洽等工作,与他们共同开展活动。

协会在学校的影响力,一大部分都靠这些工作!外联部一定要把好这一关,需要多认识人!

(5)负责与各大高校的心理协会进行联系,沟通,并定期组织协会干事到各大高校心协进行交流、学习,负责和学校有关部门共同举办活动的对外联系工作。

组织部:

(1)组织策划活动(具体和各部配合)。

组织部,顾名思义,任何活动的组织工作,要把才心协的成员紧密联系在一起,团结起来才能做事!

(2)负责协会活动中的秩序维护。

类似于学生会纪检部的工作,维持好心协的总体秩序。

(3)完成主席交办的其他工作及配合其他部门开展工作。

要多配合秘书部下发的任务。

(4)组织并领导文娱性活动(会员、工作人员)。

编辑部:

(1)心理杂志和心理简报的出版。

(2)心理绿洲网络维护及建设。

(3)心理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4)对每次活动的书面总结及撰写相应通讯稿。

(5)协同宣传部进行文字宣传(主要网络宣传)

编辑部做的事主要以资料整理,文字编辑为主,心协的工作需要记录,编辑部在做完已做的事,应该多帮助其他部门完成一切活动!

文艺部:

(1)联谊活动中节目的安排及表演。在与外校联议会上表演节目,展示自我风采。

(2)组织手语表演。

(3)在协会活动上表演节目,协助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4)排演各类话剧,文艺节目。

(5)各类比赛的节目安排

文艺部应该和学校的那一剧社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我们的活动应该丰富多彩,不管什么活动,一定要留有备用节目!

对于心协所有部门,职责所在,具体都应认识清楚!但我还是应该了解更多!认识心协,不止这些,我们还需要做的很多!

2014年4月朱研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2.对心理学的认识 篇二

一、高校开展心理咨询的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心理咨询在我国开始起步发展,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 社会转型中各种矛盾的增加, 越来越的人出现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被大家更加频繁地提及, 心理咨询开始受到重视。据统计, 青少年心理问题有上升趋势, 而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高达22.1%。近年来, 心理咨询在高校得到了迅速发展, 大部分的高校都设立了心理咨询室或机构, 心理咨询从高校起步发展, 现已慢慢扩展到中小学, 社会上也有心理咨询室的出现, 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和城市。毫无疑问, 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心理咨询起步比晚, 且专业化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人各阶段面对的问题所产生的需求, 推动了心理咨询发展。

(一) 从事大学心理咨询工作的教师, 专业化程度高。

大学生群体心理问题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视, 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专门设置心理咨询机构或心理咨询室, 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进行心理咨询的大学生服务。一个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对前来需求帮助的大学生, 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高校心理咨询机构工作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有关人员, 都具有心理咨询师资格证, 大多从心理学相关学科毕业, 普遍具有硕士学位, 甚至是博士学位, 他们通过心理学专业知识学习, 经过经验积累, 在心理咨询方面, 更加专业。越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越能够迅速发现来访者的问题, 并有效帮助来访者解决或面对问题。当心理咨询师帮助来访的大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后, 才能够得到大学生的信任, 促进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可。

(二) 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方式多样化。

经过多年的发展, 全国高校纷纷尝试开展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心理健康教育, 探索更符合中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为引导大学生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 北京师范大学于2000年开展“5.25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节”, 确定5月25日为“北京大学生心理健康日, “5.25”谐音为“我爱我”, 提醒大学生珍爱生命, 关爱自己。随后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办公室向全国大学生发出倡议, 推广“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 得到了全国高校的积极响应, 纷纷于当天开展心理健康活动, 随后扩展到心理健康活动周, 甚至是心理健康活动月。在心理健康活动节, 高校纷纷开展心理健康讲座、论坛、电影展播等等一系列活动, 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 提倡大学生关爱自己, 关注心理健康, 懂得心理健康, 重视心理健康。高校举办的这些心理健康活动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 针对性强, 全方位宣传心理健康,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心理素质, 提高心理可承受力的平台和机会。2013年, 西南交通大学联合四川省内10余家高校共同发起, “3.25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 “3.25”谐音为善爱我, 倡导大学生关爱自我、善待自我, 善待和关爱他人及社会。

(三) 高校心理咨询环境较为宽松, 理论研究得到发展。

高校心理咨询已开展30余年, 在大学生中不断普及心理健康教育, 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已了解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机构得到完善, 能够良好运行。现在大多数的高校都具有良好心理咨询环境、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较完善的硬件和软件环境, 使大多数的大学生对心理咨询比较信任。在心理学理论研究方面, 涉及人格塑造与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心理咨询方法与技巧、挫折应对、心理危机干预等。理论联系实际, 就高校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的模式、方法、课程设计等进行研究。部分高校对大一刚入学的新生进行心理测评, 建立心理档案, 取得大量第一手数据, 能够较为全面掌握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具有很好的预防和排查作用, 使以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更有针对性。

二、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识偏差

大学时期正是大部分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形成期, 个体成长的重要阶段, 这一阶段, 他们的心理世界容易发生动荡, 比较不稳定, 容易出现迷惘、忧郁等情绪, 易诱发心理问题。中国高校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是需要心理调节和发展的正常大学生。多项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显示, 大学生心理问题大多集中在环境适应不良、自我管理困惑、情感、人际交往、就业压力等方面问题。从现有的关于大学生心理咨询调查研究中可以看出, 在高校, 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态度越来越开放, 持积极正面看法的人数不断增加, 虽然如此, 但还是有很多大学生依然对心理咨询存在各种误解或偏见。

(一) 大学生对心理咨询针对人群的错误认知。

关于高校心理咨询主要针对人群, 从谢唐红的《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态度及其心理求助行为调查研究》中来看, 有75.9%的大学生认为是“情绪调节困难的人”;如果周围朋友或同学参加心理咨询, 多数同学认为“可能是心理不正常”。由此可见, 大部分大学生对心理咨询定位是心理需要帮助的人, 他们认为进行心理咨询的大多为心理不健康的人, 甚至极少数被调查者认为进行心理咨询的为精神病人。由此可见, 大部分大学生都忽视了心理咨询对完善个性、开发潜能的重要作用。对心理咨询的错误定位, 导致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对象产生错误认识。高校的心理咨询, 更多的是针对学生的学习、发展、择业、恋爱、人际关系等问题给予直接或间接的帮助或指导, 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二) 大多数学生认可心理咨询的科学性和重要性, 但涉及自身却不主动进行心理咨询。

马建青和王东莉的《我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心态的调查分析》一文调查显示, 大部分学生认可如果有心理问题, 应该主动进行心理咨询, 他们认为在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 对心理咨询效果的看法是正面与肯定的, 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态度是积极的。如果身边同学主动去进行心理咨询, 从调查情况来看, 大多数同学表示会关心, 对周围可能有心理问题的同学, 表示会开导他 (她) 或给他 (她) 一些建议, 建议同学去进行心理咨询, 只有极少部分同学表示会与该同学保持距离。由此可见, 大学生对他人进行心理咨询更多是持积极肯定态度。但如果自己出现心理问题就不见得能够理性对待心理咨询, 从现有的调查研究来看, 大学生心理问题处理方式的选择, 绝大部分首先选择自我调节或找亲朋好友倾诉, 只有很小部分同学会主动进行心理咨询。当心理问题已经严重困扰自身以至于难以调节, 在这种万不得已的情况下, 部分学生才会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主动进行心理咨询。部分学生也没有意识到自身存在心理问题, 他们往往把自己的心理问题归类于心情不好、学业压力等, 无法与心理不健康联系。

(三) 大部分学生对待心理咨询出现内心矛盾状况。

大学生普遍认可心理咨询的重要性、科学性及有效性, 如果是自己同学, 他们可以理性建议同学进行心理咨询, 而且多大也不会对同学另眼相看或歧视;但如果自己出现心理问题, 他们则犹豫不决, 担心如果自己走入心理咨询室, 进行心理咨询, 一旦被周围的同学或朋友知道, 会被认为有心理不正常或有心理疾病, 会因此被疏离, 甚至被歧视。在部分同学的意识中, 他们自己都认为进行心理咨询的是心理不健康的人, 如果自己进行心理咨询, 那自己也是心理不健康的人, 他们担心自己真的心理不健康, 在这种心理下, 肯定尽可能避免进行心理咨询。大学生对待心理咨询这种消极、回避的态度, 比较明显的表现在高校大学生心理咨询率上。这种知与行的矛盾性, 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许多大学生认为心理咨询主要针对有心理问题的人, 他们忽视了心理咨询对人所具有的发展性功能。在大学生面对心理问题时, 解决问题的一系列方法中, 他们把心理咨询往往放在最后, 很多人只是在迫不得已或遇到专业性很强的问题时, 才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由此可见, 在我国高校大学生中, 还没有形成心理咨询的习惯和良好氛围。

三、改变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错误认知

(一) 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错误认知。

大学生对心理咨询所产生的某些错误认知, 其根本原因一是在于我国心理咨询事业与发达国家相比, 还处在较为初级的阶段, 心理咨询还没有普及。就目前整个社会心理咨询的状况而言, 高校在心理咨询方面, 还是比较靠前的, 有固定的心理咨询机构或心理咨询室, 有专业的心理咨询从业人员, 有较为完整的一整套制度。所以, 大学生对心理咨询有某些错误认识, 更多地源于整个社会对心理咨询的某些错误认知。因此, 需要开展更多的宣传工作, 不仅是在高校, 在大学生中间宣传, 要充分利用社会媒体和新兴网络媒介, 广泛宣传心理健康教育, 让广大普通老百姓认识到心理咨询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心理咨询的多方面功能, 要认识到心理咨询对健康的人在发展性方面, 具有很好的指导和帮助作用。二是心理咨询是心理学的产物, 当心理学得到更好的发展, 有更多的成果时, 心理咨询在理论、方法和技术等方面也能够得到相应的发展和指导, 当社会对心理学有了更多的认识时, 心理咨询同样能够得到普及和被认识, 整个社会对心理学认识水平提高后, 在此大环境下, 不用采取特别措施, 心理咨询也能得到正确认识。

(二) 改变大学生对心理咨询错误认知的策略。

在高校, 要更好提高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识水平, 改善他们对心理咨询中的错误认知, 更直接而有效的方法, 是在高校普遍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是专家教授的专题讲座, 也可以是寓教于乐的心理电影展播等。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深入到学生群体中, 通过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 把专业的心理知识简单化, 让非心理学专业的同学们能够不经过专业学习就了解, 这样才能得到同学们的认可, 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或认识的积极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不能形式化, 否则大学生也会抱着敷衍的态度看待, 不可能真心接受。同时, 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咨询观念有利自身心理健发展, 当心理问题出现时, 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帮助和指导, 这种正确而有效方式, 能够迅速解决心理问题, 以免耽误时间, 延误治疗时机, 对自己心理甚至是生理产生负面影响。此外, 高校心理咨询的良好发展, 受到大学生对心理咨询认知水平的影响, 充分把握和认识咨询对象 (不管是潜在的还是直接的) 对心理咨询的看法, 都有利于提高大学心理咨询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高校心理咨询工作虽然是多方面的, 但更多的是发展性问题, 面对的是普通正常的大学生, 帮助他们消除消极负面的情绪, 随时调整自己的状态, 正确面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 学会面对现实, 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度。高校应充分利用自身良好的环境和资源, 发挥心理咨询的重要作用, 开展多方面、多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和改善他们对心理教育的某些错误观念, 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

摘要:多项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显示, 大学生心理问题大多集中在环境适应不良、自我管理困惑、情感、人际交往、就业压力等方面。虽然在校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接受程度有逐渐提高的趋势, 但就目前而言, 很多大学生对心理咨询依然存在各种误解与偏见, 这些认识偏差, 阻碍了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影响了高校心理咨询事业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咨询,认识偏差

参考文献

[1]黄希庭.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2]马钟范.大学生心理咨询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民族教育研究, 2007, 18 (4) :95

[3]张芳, 毛浩然.大学生心理咨询现状与对策[J].河北北方学院院报, 2008, 24 (3) :78

[4]谢唐红.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态度及其心理求助行为调查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 2011, 26 (129) :133

[5]胡燕.从236例心理咨询个案浅析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10, 27 (6) :104

3.对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粗浅认识 篇三

每个学生的思维、行为方式的形成,都受特定的家庭背景、教育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所以培养孩子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强制也不能误导。我们不能使孩子对未来的事情产生负面的预测,而要用正面的、美好的情感引导他们。比如,为了让学生喜欢学习、主动学习,我们就应该让他们喜欢学习,发现学习对他们自身的无比重要,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而不是强制他考一百分,逼迫他做好学生。

“对中学生心理发展表现出来的现象定性并不能改变行为本身,反而增加行为。”我们过分的期望往往会带来深深的失望,甚至使他们永远做不成好学生。

比如,某个学生成了网迷,这只是他某个阶段经历的特殊现象,不要因此而否定它,“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如何处理和看待问题才是最重要的”,我们不能像医院一样给学生下诊断结论,让他产生心理阴影,这种阴影也许会伴随他的每一天,决定他一辈子的心理承受力和行为方式。我们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和自主权,使他不被压抑。同时,耐心细致地引导他,让他体会到痴迷网络的危害,感受到网络之外的美好世界,能自动放弃沉迷上网。再比如,看到学生有早恋现象,不要惊慌,更不要指指点点、背后议论,要清楚导致他(她)早恋的心理前提,帮他(她)走出早恋误区。其实,权利导致了学生不愿和成人交流,自恋导致了学生刻意打扮自己,控制感、选择感导致了学生拖延,自我价值感导致了学生穿名牌,为了得到异性的承认导致了与异性的交往,生活中的缺失和攀比导致了早恋。我们的爱、焦虑、无助反而会使学生反控制,抛弃自己,所以,我们要从积极的视觉看事情,给学生正能量。

如何看待学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决定了我们如何处理学生的问题。我们中学教师要认真学习研究心理学,为了更好地完成中学教育教学任务而更上一个新台阶。

4.管理心理学对人性的认识 篇四

人性观在很多时候都会被人拿来讨论,从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结论。那么,如果是从管理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呢?

管理心理学上讲的人性是指管理者对职工需要和劳动态度的看法,它不同于哲学上的人性观。它一般离开人的阶级性,而从人的自然属性方面展开。它觉得人是有智慧、有感情的动物,且每个人拥有受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影响;其次人的欲望并不完全相同,同一欲望也有强弱之差别;所以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人可能因受到某种刺激而要求上进,努力去实现某一目标,甚至不惜牺牲生命;也可能因受到某种刺激而感到内心空虚、情绪不安,甚至感到 人生毫无疑义。整个管理过程中都是围绕人展开工作的,所以管理的核心是人,而不是事情结果要好坏。只有把人的心性了解清楚了,才知道这个事情怎样处理,只有做到结果两方面都平衡,管理的目的才算是达到了,这一过程,需要了解人的心性,否则做不到这一层次,也达不到管理的目的。管理的最高层次是团队的凝聚力,我们要向这个层次出发。把握人的心性,才能把握管理的方寸,这样才能把管理工作做好。因此只要有“人”这个因素参与,就需要管理了。解决 “怎么让人参与进来呢,并且能多快好省的生产零件呢?凭什么能让人参与你这个生产过程?”这就是管理学需要做的事。所以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系统的管理方法,那么人就会散漫、没有上进心、不知道负责,从而进一步影响生产效率。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同样要想成功,首先也应该认识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解自己的优缺点;知晓自己要怎么做。像有时候一件事情别人交给你去做,那么你就要全权负责,在整个过程中要了解自己的能力,和队员或找寻资料,只有这样才会将一件事做好。

5.对管理学的认识与体会 篇五

何为管理学,这是我还没有涉及管理知识,所一直围绕自己心头的一个问题.所以选择管理学

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管理学是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产生的,它的目的是: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的水平。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

现代管理学-系统管理学,涉及行为科学、系统工程、全面关系流管理管理学等理论,其中决策论(Decision Theory)、博弈论(Game Theory)和运筹学(Operations Research),在社会经济与企业管理、军事战略等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

现代管理学的诞生是以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名著《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以及法约尔(H.Fayol)的名著《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1916年)为标志。现代意义上的管理学诞生以来,管理学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管理学的研究者、管理学的学习者、管理学方面的著作文献等等均呈指数上升,显示了作为一门年轻学科勃勃向上的生机和兴旺发达的景象。进入21世纪,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管理学仍然需要大力发展其内容及形式。

管理科学的历史发展按照时间发展顺序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古典管理阶段,以泰勒、法约尔、韦伯为代表人物,研究的核心内容就是科学管理思想,包括管理职能和过程分析以及组织理论,同时以福特汽车公司为代表的一套较完整的流水线和大规模、大批量的生产技术出现。

第二阶段是20世纪30年代以梅奥为代表的人际关系学说产生,并发展为行为科学理论,它克服了流水线生产漠视人性的负效应。

第三阶段是20世纪40年代初,采用数理科学方法处理管理研究,从而进入管理科学理论阶段。第四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巨型项目对管理提出要求,管理研究进入系统工程管理阶段。

第五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进入现代管理科学阶段,即被孔茨描述为“管理理论丛林”的阶段,决策理论、系统理论、管理科学及权变理论等管理理论大量产生,20世纪80年代以后又掀起了企业文化的研究热潮。从科学管理的诞生到现在的管理理论丛林阶段,管理科学研究方法的角度和方法不断在变化与改进,从单纯关注物和效率到加入以人为本和持续发展等观念,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下管理科学研究方法实现不断升级。

管理学是从一般原理、一般情况的角度对管理活动和管理规律进行研究,不涉及管理分支学科的业务和方法的研究;管理学是研究所有管理活动中的共性原理的基础理论科学,无论是“宏观原理”还是“微观原理”,都需要管理学的原理作基础来加以学习和研究,管理学是各门具体的或专门的管理学科的共同基础。

从管理内容上看,管理学涉及的领域十分广阔,它需要从不同类型的管理实践中抽象概括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管理思想、管理原理和管理方法,从影响管理活动的各种因素上看,除了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这些基本因素外,还有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等,从管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关性上看,它与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都有密切关系,是一门非常综合的学科;

管理学所提供的理论与方法都是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提炼,同时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又必须为实践服务,才能显示出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强大生命力;

构成管理过程主要因素的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都是社会最有生命力的人,这就决定了管理的社会性;同时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带有生产关系的特征,因此没有超阶级的管理学,这也体现了管理的社会性。

管理学是对前人的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总结、扬弃和发展,割断历史,不了解前人对管理经验的理论总结和管理历史,就难以很好地理解、把握和运用管理学近十几年管理科学发展很快,它已经不单单是用运筹学来分析一些具体问题,而是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大领域的综合性交叉科学来分析如运作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与不确定性决策,复杂系统的演化、涌现、自适应、自组织、自相似的机理等。

在当代,人们普遍认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科学是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两个车轮”,缺一不可。这一点,已为许多国家的发展经验所证明。还有人认为,管理是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它与科学和技术三足鼎立。这些都表明管理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和起着很大的作用。

管理是人类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动,随着未来社会共同劳动的规模日益扩大,劳动分工协作更加精细,社会化大生产日趋复杂,管理就更加重要了。在人类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这样两个文明浪潮以后,以全新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浪潮”不久就会冲击到我们的身边,可以预测,全新的技术,高速度的发展必将需要一套更科学的管理,才能使新的技术、新的能源、新的材料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比起过去和现在,未来的管理在未来的社会中将处于更加重要的地位。

学习管理学心得体会管理是人类各种活动中最普通和最重要的一种活动。近百年来,人们把研究管理活动规律所形成的管理基本理论与方法,统称为管理学。自从人们开始组成群体来实现个人无法完成的目标以来,管理工作就成为协调个体努力必不可少的因素了。由于人类社会越来越依赖集体的努力以及越来越多的、有组织的群体规模的扩大,管理人员的任务也就愈发重要了。因此,管理者必须具有敬业精神和服务意识,还要有解决突发性事件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要靠得住,会办事,能共事,不出事等各方面的素质。

通过这半年来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多少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管理就是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达到即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作为当代大学生,我认为管理学同样与我们息息相关,管理是一切组织的根本,管理工作适用于各种大小规模的组织;盈利与非盈利的企事业单位、制造业以及服务性行业;因此,学好管理学对于我们现在的学生会工作乃至今后步入纷繁的社会,适应不同的工作岗位都有其非常重要的意义。

管理学分为七章,主要由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大部分组成,这四大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渗透。它们每一篇都有特定的目标主旨。而计划作为管理学理论的基础,让我有了许多很深的体会。

管理学潜藏于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或听到“计划”这个词。大到美国政府的火星探测计划,小到我们身边的一次周末旅游计划。由此可见,计划几乎无处不在。首先就一个学生而言,他在学习中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必须通过制定一份计划(或长期或短期)。然后通过这份计划控制自己,并且有效的分配自己的时间,还要有效的选择合适的信息,从而达到自己的计划目标,取得成功。又或者一个人的一生必须经过自己的规划、组织;要不然这一辈子将碌碌无为。计划是任何一个组织成功的核心,它存在于组织各个层次的管理活动中。一个组织适应未来技术或竞争方面变化能力的大小与它的计划息息相关。

6.对心理学的认识 篇六

一、抓住学生心理, 引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小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 自制力差, 一节语文课是否能充分吸引学生, 关键是要抓住学生的心理, 精心设计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

1. 设计精妙导语, 激发学生兴趣心理

导语是一堂课的切入点, 好的导语, 是一块磁铁, 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理, 可以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的欲望, 将他们引入知识的海洋。激起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强烈的兴趣, 使接下去的教学进入佳境,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插图、对联、谜语、故事、音乐歌曲、对比、创设情境、设制悬念等。如《草原》一课的教学, 在课的开始, 用大屏幕出示草原的美丽景色, 再配上音乐, 简述课文内容, 为学生创设了浓厚的情感氛围, 使学生很快进入了情景, 奠定了课堂的基调,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 提供成功的机会,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体。在语文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然而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 长期受到家长的溺爱, 养成了任性的性格, 受挫能力较差。尤其在农村交通不便, 经济落后, 学生见识少胆小怕事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孩子们在面对困难、面对挫折方面, 表现出克服困难的勇气不足, 学习上缺少自信、害怕困难, 加之学习成绩很不理想, 信心严重不足, 心理自卑, 放弃学习, 自认为难以学好的心理阴霾时时存在。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告诫我们教师:“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内在的情绪力量, 它可以促进时时学习的愿望。请你记住, 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 缺乏这种力量, 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因此, 对学生的某些行为或某个方面取得的进步特别满意时, 可以给孩子一个特殊的奖励, 如加分、颁发奖品, 等等。还要多给学生激励性、鼓励性的评语, 如“好极了!”“就是这样! ”“我为你自豪! ”“真不错! ”“太棒了! ”“精彩极了! ”等美好的话语。我们只有把这些话语毫不吝啬地献给学生, 学生就会增强自信心, 自觉地排除各种干扰, 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使之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动力, 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

3. 重视课外延伸, 开启学生的好奇心

课外阅读和课外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它对开启学生的好奇心, 开拓学生的视野, 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平时, 我们在教学中, 除了经常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勤奋好学的名人故事,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课外书之外, 还在每节课上安排了课前5分钟的读、讲活动:即每节课上拿出3 ~5分钟的时间, 让1 ~2个学生读自己在课外看到的文章, 讲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情。长期坚持下来, 全班学生都能体验读讲活动的乐趣。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又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 根据儿童的好动和好奇心, 根据现代学生的心理特点, 尽可能多方面、多渠道地选择构思新颖、视角独特, 既富有新鲜知识、又能怡神悦志的材料。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材料。材料的来源应该是多途径的, 除了读各种各样的书籍, 还可以“读”现代高科技产品, 如光盘、电脑网络中的相关信息, 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天地里自由驰骋, 使学生感受语文知识无处不在, 从而领悟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二、还原学生的天性, 让学生在心动中学习

新课标明确指出, 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 并以其亲身生活实践为基础, 从中体验并获得做人的基本道理, 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语文课堂上要多一些童趣, 还原学生的天性, 让学生在心动中学。这样可以拉近师生的距离, 让师生共处自然、真实、和谐的情感氛围中, 让学生的童真、童趣如美丽的水花, 飘飘洒洒的弥漫着课堂。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扬长避短, 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 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的课堂学生心灵舒展, 童心无限, 还原学生的天性, 语文学习充满了乐趣。然而,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有许多的语文课雅气过足, 成人味较浓, 远了童心、童趣, 缺乏孩子全身心参与的活力。因此, 我们认为, 语文课要契合儿童心理, 符合儿童认知, 营造儿童情趣。一句话, 要具备儿童精神, 为孩子的生命成长服务。

总之, 我们只要采取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形式, 去抓住学生的心理, 还原学生的天性。充分利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只有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 才能真正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 学生才能觉得学习语文是一件快乐的事, 高兴的事, 才能使课堂高效。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7.浅谈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篇七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认识

中图分类号:G65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0)20—0245—02

引言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一种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有助于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方法的改善。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也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但相对来说心理健康教育还是一个新兴的事务,很多学校暂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观还处于探索阶段。这样一个时期,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的执行者——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就尤为重要。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观深刻影响着其教育的态度和行为,从而影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也影响着学生心理及自身心理的健康发展,因而了解我国教师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开展,对于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目前国内学者较多把目光聚焦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标准、模式、原则、途径等方面,但相关的实证研究还较鲜见,而不管是在理论探讨还是实证研究方面,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执行者——教师如何看待心理健康教育则较少关注。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有着最直接的正面接触,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总会形成一定的知觉与判断,这就使教师更易觉察学生的异常。此外了解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观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因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真正开展,绝不是单靠心理学家、心理学教师或是心理咨询工作者所能完成的,而应该是每一个任课教师都形成共识,教师作为一个独立的客体,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总会形成独特的看法,他们的这种看法无形中影响着其在教学实践中能否对学生采取积极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否真正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教学是个互动的过程,教师的这种教育观念最终也会影响着自身的心理健康发展。因而教师自身是否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应当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

一、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观的现状概述

1.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观的含义

综合国内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观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尚未形成比较一致的定义。教师的心理健康观首先是教师在教学中形成的一种观念,这种观念又影响着教师工作的开展,在相互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定的教育观。因而要给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观下完整的定义,要先明确观念和教育观念的含义。而人的认识总是有对错之分,因而观念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由于情绪上的原因,人们有时甚至可能意识不到自己的观念。教育观念则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形成的对相关教育现象,特别是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所教学生的主体性认识,它直接影响着教师的知觉、判断,进而影响其教学行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应该是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知觉、判断,形成一定的认识,并对自己所具备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形成意识,从而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2.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观的实证研究概述

这些研究大多从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认识、心理健康标准判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等方面进行的。如,在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方面,对于学生的厌学问题,31.25%的教师视其为差生,15.62%的教师将其视为思想问题;对人际交往中的退缩行为有6.25%的教师认为不算什么,6.95%的教师认为是性格内向,但不认为有多严重;对学生的攻击性有34.37%的教师认为是道德品质差。在对心理健康标准的认识上,教师判定学生心理健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以学习为主的在校行为,如,学习用功,乐于学习,遵守纪律,求知欲望强等;二是以品行为主的在校行为,如,乐于助人,不损人利己,与教师相处融洽等;三是以心理特征为主的个性行为,包括少有逆反心理,乐于交际,不固执己见等方面。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问题上,多数教师能够认识到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的意义的认识、教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象的认识、教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的认识、教师对学校心理健康与德育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教师对学校心理咨询的认识。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观,不仅应该包括教师对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的认识,还应该包括教师对于目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整体把握、教师对于自己应该具备怎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也要有所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专业性、操作性强等特点,所以并非所有的老师都能够进行,这是每个老师都应该考虑到的,也是今后研究所应该注意的。

二、形成积极的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观

部分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或存在比较消极的教育观。致使有些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纯粹为了应付达标,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出现的消极倾向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个别化倾向,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放在少数甚至个别学生心理问题的辅导、咨询和治疗上;第二,医学化倾向,即把学生视为心理有疾病的患者,用诊断病人的量表来测量诊断学生;第三,课程化倾向,即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机械的理解为开设一些具体的课程如心理学、心理卫生、心理健康课程,或举办一些只是讲座;第四,德育化倾向,即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单视为学校德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或是把心理问题与思想品德问题混为一谈。因而,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应因地制宜,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此外,由于受长期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及教育观念的影响,还有部分教师依然没有形成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观,他们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的事,与自己毫无关系,自己最重要的事就是教学。

因而要确定教师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应该做到:

首先,要提高教师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的认识。这包括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促进等方面的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因而要让教师明确学生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全面发展,而心理健康教育是否开展,开展的成功与否也影响着学生和自己身心健康。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观是基于对学生主体性的认识上,教师只有了解学生,才能体察学生在学习中是否具有心理异常。此外,教师还应明确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心理特点具有一定的差异,应该因地制宜采取适合学生潜能开发、人格发展的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其次,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靠几位心理辅导教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学辅导技巧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全体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并结合日常工作从不同的角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成功的愉悦,合作的愉快等,这样不仅学生的心理得到了健康发展,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也能得到提高。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都要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常识。使广大教师明确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要求、途径及一般方法。提高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并把心理健康教育有机渗透与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最后,培养正确的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需以理论为指导,贯穿于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之中;有什么样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育方式,而教师所采用的教育方式的效果又影响着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观的不断调整。因而要培养正确的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观关键在于教师自身。教师应明确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其工作中的职责而非一种教学以外的负担,只有这样才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才能有针对性的给予学生辅导和帮助。而学校除了加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也要注意教师的心理健康的发展,要通过各种渠道支持教师来满足学生各方面的需要。

总之,正确的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观有助于提高教师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策略水平,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On the Teacher’s Understanding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LVChao

(Nanjing Forest Police College,Nanjing210046,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mental health education teachers Concept overview of the status,which directly affects the perception of teachers,Panduan,and affect the teaching Xing Wei,trying to explain on this basis a more effective mental health on education of teachers so that teachers form a positive manner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oncept

8.对心理学的认识 篇八

专业及班级:

学号: 姓名:

分数:

摘要:在不断发展前进的人类历史中,管理学也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地变革发展。管理的地位也日益提升,任何组织,小至企业,大至国家,都需要管理活动。通过学习《管理学案例分析》这本书,能够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到管理学的重要性,在丰富的管理实例中领悟到管理的真谛,把握好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增强实战能力。关键词:管理学; 案例分析; 认识; 思考;心得体会

经过一个学期的时间,在张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对《管理学教学案例》这本书的学习已经告一段落了。通过这本书中大量的具有代表性的企业管理案例,使枯燥教条式的理论能够与企业的实际紧密结合,方便了同学们更好地领悟管理学的精髓,为将来的学习和管理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在认真学习了这本书后,我更深入理解到管理学的重要性,认识到管理学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必须更加努力的对管理学知识去分析、理解,在以后的实践中才能更好地运用。所以,我想通过这篇论文,记录下我学习管理学以来的一些总结、认识与思考,方便日后回顾对比提升自己。

一、内容总结

(一)、管理学基础 1.定义:

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以人为中心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及创新等手段,对组织所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进行有效的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期高效的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

2.管理的四大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①计划:

管理的首要职能。指为未来的组织活动确定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预先决定做什么、为什么做以及如何去做的这么一个工作过程。计划工作一般包括三方面内容:确定目标、预测和决策、计划实施方案的编制。企业的管理者在制定计划时,必须充分地考虑各种内外部环境因素及其变化可能带来的冲击,制定适当可靠的对策,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未来的不确定性对组织的消极影响,使企业与未来环境相适应,在未来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②组织:

组织必要的人力和其它资源去执行既定的计划。组织工作是为了有效地实现计划所确定的目标而在组织中进行部门划分、权力分配和工作协调的过程。主要包括组织结构的设计、组织关系的确立、人员的配置及组织的变革等。优良组织能够避免集合在一起的个体力量相互抵消,将个体力量进行汇聚和放大。

③领导:

管理者利用职权和威信施展影响,指导和激励其下属人员去实现目标的过程。领导工作主要包括激励下属的积极性,指导和指挥他们的活动,选择最有效的沟通渠道以及营造良好的组织气氛等。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领导者应该帮助下属认清形势,指明活动的目标的途径,协调人们关系和活动,把大家都团结起来,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并且做到为职工排忧解难,激发和鼓舞他们的斗志,发掘、充实和加强他们积极进取的动力。

④控制:

为确保组织目标及为此制定的行动方案顺利地实现,管理者必须自始自终地根据计划目标派生出来的标准对组织各项活动的进展情况进行检查,发现或预见到偏差后及时采取措施

予以纠正。

(二)、管理学教学案例 1.管理与管理者:

首先,提出了对管理本质的认识,通过对不同管理概念的分析,指出管理是管理者对组织资源进行规划和控制,以便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再次,重点研究了管理者以及相关问题,指出管理者是指那些指挥协调别人的人。再次,提出了不同层次管理者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和管理者应该扮演的不同角色。最后,对于不同层次管理者的工作重点也给予了一般介绍。百度公司在公司领导者精明的战略决策和百度员工的有效执行下迅速的壮大,运用人性化的管理,一步一步的实现着公司的发展战略,一步一步地打造中国最昂贵的网络企业目标迈进。但在百度的发展壮大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不好的局面,比如专利的归属权存在争议、百度资源的版权问题、公司的内部存在沟通不畅的问题等。通过百度这一案例,充分体现了组织的重要性,但在组织中,20%的管理者在组织发展中将发挥80%的作用,尤其是高层管理者的战略技能和人际技能对组织的发展尤为重要。

2.管理与环境:

首先,详细分析了组织所处的内外环境,包括组织外部的政治与法律、经济、技术、社会文化、国际和自然等环境,并指出这些环境要素变化各类组织无法左右,由于这些因素变化会给企业带来很多机遇和挑战,组织研究的只能是更好地适应。其次,本章还研究了组织管理与全球化的问题。再次,还研究了管理与文化问题。最后,组织的社会责任也是一个重点。零售巨头家乐福在中国快速扩张,取得巨大的成功,但在韩国和日本的发展却不尽人意,最终选择撤出。这个案例充分说明了分析组织外部环境的重要性,要求组织的各种决策活与活动,必须与特定的环境相适应才能成功,要利用环境要素,趋利避害。

3.战略管理:

首先,从资源控制论、环境影响论、组织控制论和产业决定论角度分析什么是战略与战略管理、战略的特征、战略构成要素和战略管理定位问题。其次,详尽分析了战略管理过程,包括确定组织的使命,进行战略分析,确定组织的战略选择,以及战略实施和战略控制。最后,介绍了公司层战略、事业部层战略和职能层战略这三个组织战略层面。万科企业由开始的多元化发展、多方面覆盖的“综合商社”模式到以房地产开发为主导业务的专业化战略的调整,最后剥离与房地产无关的其他产业,将房地产业在中国实行“点—线—片”战略,不断推向各个具有房地产发展潜力的地区。万科的成功充分说明了战略的正确与否对企业的生死 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根据市场的形势进行战略分析,以作出正确的战略决策和调整发展战略。

4.人力资源管理:

首先,介绍了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的人事管理的差别,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进行了简单的描述。其次,从组织人员配备的角度研究了工作分析、组织员工招聘和甄选等问题。再次,在员工培训与开发部分,介绍了岗前、岗位和转职培训,脱产培训和非脱产培训,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初级、中级和高级培训等各种形式以及员工培训的方法。最后,重点描述了绩效考评和薪酬管理两大部分。本田公司资创业之初一直秉承人本管理理念,最大限度满足客户需求;公司内部尊重个人,员工人人平等,尊重年轻职员;在企业采取一人一事并进行自由竞争的结构;鼓励创造型人才;利用“鲶鱼效应”保持活力。本田的人本管理就是最大限度地尊重员工,充分授权,自主创新,实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的。

二、认识

在上学期对管理学原理进行学习后,我了解了管理学一般的原理、理论、方法和技术,但通过这学期对管理学案例分析的系统学习,我对管理学理论进一步运用到实际中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慢慢学会如何运用理论知识在实际过程中指导操作。这门课程增强了我对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加速了知识向技能的转化。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管理者,不但要掌握管理理论知识,还要能够灵活的运用所掌握的管理知识。运用理论去分析这些案例,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去理解发掘企业存在的问题,使得我们的思路更为开阔了,视野也更为广泛,从而使专业知识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为将来的管理工作扎实基础。

在这些案例情境中,包含着许多矛盾和问题,我通过分析和处理他们,有效地锻炼了和提高了我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了我自己独特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技巧。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能够使我在日后的管理工作中减少犯错,同时案例中成功的举措也值得借鉴,提高了我之后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三、思考

在学习《管理学案例分析》这门课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存在着很多不足,脑海里没有能建立起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存在漏洞、空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尚未达到自己想要的水平,还不能够熟练地运用管理理论系统的指导实际工作。因此,我必须不断巩固自己的基础知识,加强实践,善于发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试着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要多思考,多提问,与老师多交谈,和同学们相互分享,去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并努力去改正,提高自己的决策能力。只有深入的学习、实践,只有在失败中不断的改进、创新、积累和学习中国和外国的好的管理经验,这样才能走上成功之路。

上一篇:三调联动工作调研报告下一篇:我一人在家,有人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