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的目标

2024-10-07

小学体育教学的目标(共8篇)

1.小学体育教学的目标 篇一

谈谈小学识字教学的目标·要点·策略

一、小学识字教学的目标

一是培养“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二是要“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三是“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1、目标的关系分析

以上三项目标紧密关联,形成较强独立识字的能力是上述目标的核心;兴趣、习惯是形成独立识字能力的内在的驱动力;“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3000 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是落实核心目标的保证。

2、独立识字能力的界定

2011 版《语文课程标准》认定,所谓的独立识字能力,就是“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查检字词的能力。”

二、实现核心目标的要点

落实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的具体情况分析。

1、读准字音的教学 A、关注读准字音的途经

读准字音的途经有两条:一是口授身传方式的认读传承;二是借助注音的方式认读字音。上述二者相辅相成。B、读准字音的突破

读准字音的关键是六种“误读”的突破 一是受形声字声旁影响的误读。二是形近字的误读。三是多音多义字的误读。四是音同(近)形异字的误读。五是受方言影响而形成的误读。六是常用词语中习惯性误读。

2、认清字形的教学

认清字形的教学包括了笔画规则、字形结构。笔画规则包括了笔画、笔数、笔顺、笔位;字形结构就是指汉字的结构形式。有独体与合体两种。独体字是由基本笔画组成的。合体字是由部首加独体字组成的,分为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左右结构、左中右结够;半包围结构、全包围结构;品字形结构几种。认清字形出错的原因

从客观整体上看,汉字的音形脱节,不能见形直接读出字音,是认清字形外在的客观原因;

从主观感知能力看,一是入学以后的儿童缺乏认清字形的经验,缺失旧有经验的支持;二是因为儿童识记汉字一般先知觉整体的轮廓,再细辨个别笔画。需反复认读,才能快速扫视、精准认读。

3、理解字义的教学

有人说,汉字之优秀,全在于“形音义”的三位一体的规则和特征。甚至有人认为,世间的万事万物,只要具备“三”的规则和“三”的特征就可能是最理想、最优秀的事物。因此,认识汉字的教学要从“三维入手”,力求“ 口诵耳闻其音,目察其形,心通其义 ”(鲁迅语)。这就是说,字义教学应从音、形、义入手。训诂学中有声训、形训、义训就是这个道理。

A、用近义字去理解另一个字

通俗的说,这种方法就是“依词解词”,就是将意思相近的字(词)进行训释另一个字义。如古人所说的 “弄,玩也;适、之、嫁、徂、逝,往也”,就是典型的被称为“义训” 的实例。现在教学中,“注释”或“换词”就是此方法的运用。在使用语文工具书中,大量地运用了“义训”的原理。

B、依据字形探求字义 因为汉字是表意文字,所以某些文字的形体,特别是较古的字形,往往能反映出造字之初所代表的词义。也就是说,某些字形直观地反映了它所记录的本义。

现在,据字形探求字义的运用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根据汉字造字法编写了识字课文;二是将 “字理识字法”的原则和做法用于实际的教学之中。

a、运用造字法的原理因形求义

汉字的造字法通常称之为“六书”,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其实,其中的“转注” 属于“用字法”,而“假借” 则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所以,名副其实的造字法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

以上所说的象形字是以较为抽象的图画去表达字义;而指事、会意、形声字都是运用构字的部件通过不同形式的组合,用字形一一对应标示不同汉字的字义。

附:运用造字原理因形求义的课文范例 其一 从象形求字义

部编一上《识字》第四课要认识的 8 个生字:日 月 水 火 山 石 田 禾,就以“象形”图画展示所要认识汉字的字形,以及对应标明的字义。其二 从会意求字义

部编一上的《识字》第 9课是以儿歌的方式说明了男 尖 尘 从 众 林 森 8个会意字的构成,并说明上述 8个字是以部件组合的方式来表达字义。其三 从形声求字义

文字学上认定,形声字是复合成体,其中的一部分表示事物的类别,另一部分标示事物的读音。不管是“类别”还是“读音” 它们都指向了“事物”,因此有人说,形声字都是用“形” 和“声”来标示意思的。如 “炮”、“泡”字是声符与形符共同表义的。b、运用“字理识字法”因形求义的范例

如“菜园里”一语。“菜”字可分成艹 + 采的组成;想一想,带草字头的字是什么类别的植物?——苗、荷、花、草、蓝等;再来看 “园”字,不就是囗 +元,全包围结构的字吗?请你想一想,这一方框像不像围在菜园四周的栅栏,那么种菜的地方叫什么——菜园。以此类推,种花的地方叫花园,种果树的地方叫果园;养动物的地方做然就叫动物园。

C、依据字音探究字义

声训之说就是根据字的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解释另一个汉字的字义。如《释名》就有“盲,茫也,茫茫无所见也”之说。通俗点说,音近义不远。再如汉语中的双声,比如颠 d 顶d,声母相同,字义相同。叠韵,如天an和 颠an。韵母相同,字义也是相近的。音转相近,如赫与吓声音相近相转,均有恐吓之义。特别是现在开展的古诗文吟诵活动,就是运用汉字的声韵表情达意功能的发挥。

三、识字教学策略的建议

依照部编语文教科书关于识字教学部分的编写思路,下面以一上关于识字的教学实例,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项教学建议

关于 “先识字后拼音”的认识与实施

“先识部分汉字再学习拼音” 的编排思路和体制拥有五点优势: 一是通过口传身授的方式,开启了口头语音传承认读汉字的渠道; 二是能点燃了小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欲望,拓展了识字的空间; 三是让小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先入为主地吸纳了蕴含汉字其间的文化营养;

四是暗示了汉语拼音的位置、结构与功能。

五是调整了教学顺序,缓冲了学习的坡度,保护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据以上分析,拼音前识字应注意三点:

第一、准确、依次把握教学要求----认识本课生字、初步了解字义,关注汉字的书写起步。

第二、有意识培养小学生在生活、学习之中,主动识字的意识和做法 第三、处理好拼音前后识字教学策略的变化——先以教师示范为主,逐渐变成借助拼音的认读为主。第二项教学建议

集中识字与课文识字的认识与实施

部编一上的识字教材分为三大板块:一是集中识字(整单元的识字课文);二是课文识字(随着课文阅读识字);三是“语文园地”中的识字部分。不同的板块,编排意图不同,学习任务不尽相同。三大板块围绕天地人主题,推广行之有效的识字方法,拓展识字的空间,着力培养识字的能力。这里重点说说集中识字与课文识字这两个板块。

第一、集中识字的教学建议

本册集中识字的课文以两个单元分别置于汉语拼音的前后。按形式和内容可分成四种类型。第一类是创编韵语的识字课文; 第二类是运用字理的识字课文; 第三类是蒙学节选的识字课文; 第四类是古代诗词的识字课文。类型之一:创编韵语的识字教学

这类课文包括《天地人》《金木水火土》《大小多少》《小书包》《升国旗》五篇。教学重点的关注

重点应关注识字目标的达成与韵文内容了解此二者的顺序、轻重。比如《天地人》一课,就要处理好识字目标的达成与了解“天地人”每个字内涵的程度与关系。类型之二:运用字理的识字教学

这一类课文包括了《口耳目》《日月水火》《日月明》三课。所谓字理,就是根据汉字的音形义的逻辑关系和造字背景发掘出来的识字方法。其中的《口耳目》《日月水火》是据“象形”原理编写的;而《日月明》是据“会意”原理编写的。学习这两类课文应注意两点:一要了解汉字表意的由来及适度运用字理去理解字义;二是要体会汉字表意的思维方式。

比如《日月水火》的教学,一是要认识“日月水火山石田禾”8个汉字,而且要让学生明白上述汉字是根据 “象形者,画成其物” 而创造出来的。再就是要明白事物形象和表达概念的联系,认识具象事物与抽象文字联系,即形象思维的建立是中华民族认识领域的一次大的飞跃。再比如《日月明》的教学,一是要把握本课的明、男、尖、林、森、众几个字的读音及构字的形式与道理;二是了解这几个字是运用组合思维构字的过程与结果。

组合是一种创新。课文“日月明,田力男,小大尖,二人从,三人众,双木林,三木森”是说上面这几个字字形的构成。而后面的“一人不成众,独木不成林,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是形成字义的演绎过程。类型之三:蒙学节选的识字课文

这类课文是从传统蒙学识字教材中节选而来的。如《对韵歌》 一课就是从《笠翁对韵》中节选而来的。其教学目标有二,一是要把握本课的生字;二是要感受“对韵”的基本特征——字数相同,韵脚相谐、词性相当、意思相对。类型之四:古代诗词的识字课文

这类课文是以古代诗词作为识字的载体。如《画》一课就是唐代的大诗人王维所做的一首五言绝句。入选教材的主要目的有两点:一是要作为认识10个生字的平台,特别是认识反义字(词)的构成;二是通过诵读,领略这首诗描绘的可见而不可得的美景。第二、课文识字的教学建议

分散于“阅读课文”之中的识字是面广量大的识字,这类课文置于汉语拼音之后而开始,所以这类识字教学应关注以下几点:

1、关于字音教学的问题

首先是继续拓展运用口语传承的渠道和空间;其次是遵循“温故而知新”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汉语拼音的“拐棍”作用,加速自我把控字音能力的提升;

2、关于认清字形的教学

认清字形的教学最关紧要的是认清汉字的形体构成,涉及笔画、偏旁、部首、字根的概念及运用。

笔画是汉字最小的构成单位;按《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的说法,汉字的基本笔画包括“横、竖、撇、点、折”五种;

偏旁是从造字构形的角度定义的。习惯上有“左偏右旁”的说法。现在不再区分左右,一律称为“偏旁”。

部首是从应用功能的角度定义的。是编写工具书时把含有相同表意成分的字排列在一起“分别部居”而立的。每“部”的第一个字就叫“部首”。可见,部首一定是一个字的偏旁,但是,一个字的偏旁不一定都是部首。

字根是从汉字最小的离散结构单位,着眼分析汉字形体得出的结果。比如“韶”的字根就分为“立、曰、刀、口”。现代分析汉字的结构常用“笔画--笔画组合--字根--汉字”的流程。

根据上述情况来看,认清字形的教学应以笔画与偏旁部首为重点: A、汉字笔画的教学

汉字笔画教学的重点有三:一是识记笔画的形状、名称、写法;二是弄清笔画、笔数、笔顺、笔位;三是明确笔画的搭配、排列、组合成字的“间架结构”。以上三条既是认清字形的必须,也是写好汉字的必须。

B、偏旁部首的教学

偏旁部首是构字的重要部件(包括造字功能的偏旁和用字功能的部首),所以抓好这部分的教学事半功倍:

偏旁部首这一构字部件往往拥有认识一个、带动一群的功能。以“青、清、请、情、晴、睛”这组字为例,认识了“青”字就能带出认识与“青”关联的、一串字的音、形、义。

掌握了偏旁部首能加速形声字的认读与记忆,汉字之中,形声字占汉字的百分之八十五以上,掌握了这一构字部件与规律,对常用形声字的识记和记忆可大大加速。比如下面的“洼、蛙、哇、挂、娃”一组字,掌握了构成每个汉字的形符和声符及儿歌:“小泥坑浅水‘洼’;有昆虫跳青‘蛙’;张开口叫‘哇哇’;伸出手把它‘挂’;女孩出来是个‘娃’”就能解决这一组形声字的认读和记忆的问题。

3、关于理清字义的教学

理清字义的情况复杂多变,但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看,理解字(词)义的要求无非两条:一是“是什么”?二是“如何用”? 所谓“是什么”,就是指要弄明白汉字的本义。而要弄清汉字的本义,重要的是要弄清楚汉字字义的由来;上面所说的声训、形训、义训就是传统的理清字义的方法。这里不再赘述了。

所谓“如何用”,即运用汉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参与表达。“如何用”的原则就是经常强调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何用”的教学应关注以下四点:

一是要将“用字”和学词、学句的教学紧密结合;努力促进以“识”促“读”、以“读”固“识”良性循环的形成。

二是要十分关注一个字(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字(词)意思的引申。字义的引申非常复杂,重要的引申途径有二:一是要看字(词)义从概括事物特性的引申。如“素”字,本指“未着色”,而现在也指“白的”“空”“朴素”之意;这就是从“素”的本义概括颜色的特性引申而来的。二是用比喻将字义引申。如“鼓”是一种形圆而中空的乐器,后比喻为凸出高起的动词。此类很多,不能尽举。

三是要利用插图、幻灯、简笔画等直观手段,帮助小学生理解、运用字义能力的提升;

四是要通过对汉字(词)的运用,在语言表达的实施中,体会如何运用字义参与表达。

2.小学体育教学的目标 篇二

一、制定教学目标既要明确而具体, 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在以“上海版《牛津英语》4B教材Module 3 Unit 1P37的Look and read”为内容的校际联动的集体备课活动中, 很多教师对于教学目标的设定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首先, 在分析教材之后, 由主要备课教师介绍自己的教学设计。在谈到具体的教学目标时, 主要备课教师提出了两点重要内容:一是听懂并学说above, at, between, near, top, bench, temple和Where is…?What color is it?It’s red.二是在描述图片的问答中, 学习使用介词。

其次, 针对主要备课教师提出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具体、可检测, 参与集体备课的其他教师开始讨论。教师甲指出:“用‘听懂学说’这样的词语描述教学目标, 虽然比较明确, 但是不够完整。另外, 在小学四年级的教学中,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读写训练。可是, 在主要备课教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中没有体现这一部分。”主要备课教师觉得:“写出最主要的教学目标, 然后让学生抄句子就可以。”教师乙指出:“教学是否有效要看学生的学习效果。抄写句子能检测学生对‘Where is…?It’s…’等句型的运用吗?”教师丙认为:“可以先让学生口头描述图片, 然后把句子写出来, 即可检测出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丁认为:“应在特定的情境和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语言。因此, 在教学目标中可以这样写:在描述自己的文具的过程中, 练习运用介词写句子。”教师戊提出:“教学目标描述应更具体, 应写明是哪些介词。”

由此可见,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 制定教学目标既要明确而具体, 又要有意识且自觉地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

二、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 巧用策略制定教学目标

《2012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修订版》 (以下简称《英语课程标准》) , 体现了国家对小学生英语学习中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这五方面的基本要求。所以,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 教师首先要研究《英语课程标准》的分级要求, 将教材与《英语课程标准》对照, 明确本级别的各项具体目标。只有落实《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 才能完成国家规定的教学任务, 达到相应的教学要求, 减少教学的随意性。

例如, 在教学《新标准英语》第六册中的Module 10中的Preparations一课时, 教师首先要明确《英语课程标准》中与本模块有关的分级要求。然后, 再用替换、拆解、组合的策略分解《英语课程标准》中的要求。

1. 替换策略

替换策略, 即利用一对一的对应关系, 以本模块中的一个目标主题替换原来《英语课程标准》分级要求中的一个关键名词, 从而形成教学目标。例如, 对于《英语课程标准》中有关五年级学生的要求之一——“乐于了解异国文化、习俗”, 可用“美国文化、习俗”或“英国文化、习俗”替换“异国文化、习俗”, 便形成本模块文化意识方面的一条教学目标。

2. 拆解策略

拆解策略, 即利用一对多的对应关系, 将《英语课程标准》拆解为几个互相有关联的细项指标, 以此形成具体的教学目标。例如, 对于《英语课程标准》中有关五、六年级学生的要求之一——“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 可将其拆解为“能在图片帮助下预测课文中的故事”“能在图片帮助下听懂课文”“能在图片帮助下建立联想”, 由此便形成多条具体的教学目标。

3. 组合策略

组合策略, 即利用多对一的对应关系, 合并多条《英语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 或选取多条《英语课程标准》中有关联的内容作为教学目标。例如, 对于《英语课程标准》中有关五、六年级学生的两个要求——“交换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信息”“乐于参与, 积极合作”, 可将这两者组合, 形成“在教师的引导下有兴趣地和同伴交流出行的准备”这一教学目标。

三、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 准确叙写教学目标

在分解《英语课程标准》之后, 教师就可着手叙写教学目标。在叙写教学目标时, 教师要关注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与表现程度这四方面。行为主体是学生, 所以目标描述的应当是学生的行为。即以“学生能……”开头,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省略“学生”, 而以“能……”开头。行为动词是描述学生可观察、可测量、可评价的具体行为。例如, 听、说、读、写、背诵、辨别、运用、描述 (讨论) 等。行为条件是指学生学习的限定条件或手段。例如, “在图片的帮助下……”“在板书的提示下……”“在读完课文后……”“在五分钟内……”等。表现程度是指学生所能达到的最低标准, 用以评价学习效果或表现。例如, “能准确运用……”“能正确书写……”。

归根结底, 在叙写教学目标时要遵循“对象是学生, 具体可检测”的原则, 使教学目标具体、明确、清晰, 可观察、可检测。

根据上述要求, 就《新标准英语》第七册中的Module 4 Unit 1中的Happy Thanksgiving!一课, 可制定这样的教学目标:

(1) 能听、说、读、写单词thanksgiving, special, meal;能应用句型“What do you do on Thanksgiving/Christmas/Spring Festival?We have/say…”描述中西方节日以及在这些节日所做的事情, 能够用英语对周围的人表达节日祝福和感恩之情;能正确运用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I, me, my, we, our。

(2) 能在图片帮助下听懂课文录音;能在学习课文后理解课文内容, 并对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加工, 写一段话描述课文并与同学交流。

3.小学体育目标式教学方法的研究 篇三

关键词:小学教育;体育教学;教学目标

一、明确教学目标,组织体育教学实践活动

在小学体育课堂中,指导课堂教学实践是实施目标式教学法的关键。实施目标式教学法,首先教师要明确该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运动技巧还是丰富学生的认知或是为了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通过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不仅可以明确教学目的,而且能够增强教学组织的系统性。同时,在推进体育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对小学生来说,尽量组织一些具有趣味性的体育活动,这样有助于小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从而实现体育教学目标。

比如,教师在给小学生讲解“障碍跑”这一教学内容时,首先要明确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障碍跑,这是这堂体育课的教学目标,首先要让学生初步掌握障碍跑的技巧,然后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障碍物,如栏架、跳绳以及实心球等器材。教师可以将这次教学内容设计为“鸡毛信”的游戏,让小学生在游戏中完成障碍跑的学习,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在游戏活动中完成体育教学目标,这样系统地组织体育教学实践活动,可以将枯燥无味的体育活动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如,当教师要向学生传授篮球方面的技巧时,如果只是通过教师简单的示范而学生反复练习的方法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厌烦。这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现在的心理状态,将训练活动转变为竞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参加的积极性。目标式教学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游戏、比赛等多种方式,这样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根据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

开展目标式教学的前提就是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只有正确把握课堂教学活动的具体要求和方向,这样在小学体育教学设计的时候,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的教学内容。比如,教师在给小学生讲解体操内容的时候,首先需要明确该课程的目标,而此类目标大致就是激发小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让学生掌握有关的技能技巧。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相关的体操运动员比赛画面,通过观看,学生会受到运动员优美姿势以及娴熟动作的感染,从而激发学生想要学习体操的欲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欣赏能力。此外,也要注重对小学生个性化的培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划分为不同的组别,并分别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体育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就可以让这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完成体育基本性的学习目标;而体育基础扎实的学生,教师就可以设定较高的体育学习目标,从而能够让学生在适合自己的发展范围内快速健康成长。

三、实事求是评价体育教学效果

教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目标式教学法,会对教学目标是否完成做出相应评价,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小学体育教学完成后,要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和整理,最后进行合理总结,有利于发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在问题中不断总结,从而促进体育教学的不断进步。如此,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测验等方式来评价体育课的教学效果。根据小学生的反馈,准确把握体育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解决,有利于增强小学体育目标式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比如,教师在给小学生讲解体育课程中的“往返跑”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多次往返跑训练,在训练中让他们转身时的速度,从而提高体育成绩。在课后,教师根据不同成绩的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并总结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实事求是评价这堂体育课的教学效果。通过分析和总结,教师可以发现在这堂体育课中存在的问题,因为忽视了学生的身高、步伐的大小等有关因素而出现这样的情况,这样下次体育教学时的改进方向可以从这里入手。

总之,在重视素质教育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学生身体素质的形成以及发展,当前不仅我国在重视小学体育,全球也在关注、重视着小学生体育能力的水平,可见小学体育在学生的求学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小学生的体育教学中运用目标式教学法能够让学生更加快速地融入体育活动中,更加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从而完成体育教学目的,形成高效的体育课堂。

参考文献:

[1]张晓林,陈新键,毛振明.我国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有效衔接现存问题及改进思路[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2).

4.小学体育教学的目标 篇四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先生在全国第六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2008年7月)总结中指出:“当前阅读教学的一大问题,是阶段性目标不清,各年段都在分析内容上用力。教学目标越位和不到位的问题同时存在。阅读教学低年级向中年级靠,中年级向高年级靠的倾向明显。低年级忽视朗读教学和词句教学;中年级忽视段的教学;高年级只注重分析内容,忽视学习语言、领悟写法。各年段重得意、轻得言。整个小学阶段,有忽视写字教学、词汇教学的倾向。”我想岂止是阅读教学呢?走进我们的寻常课堂,你会不难发现,包括识字写字教学、习作教学、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在内都有混淆阶段目标的现象,大多喜欢拔高要求,表现出急于求成的思想;也有些肤浅、过于简单的要求,为的是追求热闹的课堂氛围。而今天,因时间关系,我主要就这两节阅读课来粗浅谈谈如何落实阶段目标,如何定位课堂教学目标的问题。崔峦先生还强调,只有不折不扣地达成年段目标,体现阶段性,才能环环相扣,螺旋上升,最终实现小学阶段的各项目标。因此,我们只有细心研读课程阶段目标才能深入领会其中的要义,只有领会了其中的要义,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学目标的定位才准确。只有领会了阶段目标,才知道我们每一个阶段的教学方向,才能明确每一节课的目的任务。

一、我们简单来进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三个学段目标比较解读

二、明确阶段目标是准确定位课堂教学目标的前提 语文新课程目标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课程目标包括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小学语文课程追求的总目标。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段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很多专家都干脆把语文课程目标精炼为三个质量目标:即一手漂亮的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而小学阶段目标分三个阶段。经过一轮课改实验的探讨与总结,大家普遍认为:低年段(1-2)的语文课堂就应该紧紧抓住识字写字、朗读背诵来展开,在课堂上,教师主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识字、写字、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了解词句的大意、背诵需要背诵的课文。中年段(3-4)应加强朗读,重视默读,读出感受,字词教学应加强理解,特别要重视段的教学等。高年段(5-6)的阅读教学,既要引领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又要引领学生领悟课文的表达顺序、表达方法,并要进一步体会词句深刻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同样,阅读教学在各年段目标中也有明确的要求:1—2年级主要是感受阅读的乐趣,培养阅读的习惯。除了用普通话朗读,还要学习默读,学习怎么读童话、寓言、儿歌、儿童诗等,展开想象,初步体会标点符号表达不同语气的作用。1—2年级的课外阅读量,应不少于5万字,不要过分规范,半读半玩为好。3—4年级,学会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学会默读,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加强朗读指导,学会略读,课外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5—6年级,默读要有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阅读范围,能对课文内容与表达发表个人心得、看法,能品味语言,能借助词典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下理解词语等。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

这些目标都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认知规律来确定的,有极强的层次性和坡度。从量的变化,到速度的要求,就是要求教师必须遵循认知规律,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按阶段目标进行教学。新课标内容的学习,我想在此就不必展开来分析了,其实许多学校都会经常开展新教材、新课标的培训学习,而市教研室与镇街教育办的语文辅导员也是每学期坚持组织相关内容的学习与研讨,相信大家在平时教学时都能把握阶段层次性的要求,并体现在课时目标。

三、如何准确定位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定位,就是确定课堂训练目标,这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和归宿,也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统率着教学的全过程,决定着课堂教学效果的高低优劣。也正是在这个起点上,许多教师表现得无所适从、无所作为,拿到一篇课文,大多数教师首先想到的是怎样设计教学方案,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手段等,而很少先去琢磨并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或者说,对课堂教学目标是“写在教案前头、置于课堂后面”。实际教学中,教学目标虚设,目标内容泛化现象比较严重,设计的目标缺失教师对课标独特的审视与解读,缺少课时教学目标与课文目标、单元目标、学段目标的有机渗透与衔接,缺乏对阅读教学本质的认识。我在平时教学检查中,从教师的备课笔记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不会设计教学目标,只会盲目照搬、照抄教参、教案集上的教学目标。就算是自己设计的教学目标,大都形式五花八门,内容随意,表现在教学目标存在错位,甚至错误;也表现在教学目标大而空,动不动就“学会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语文素养”、“提高人文素养”等陈述教学目标,使用词语陈旧单一,并且很含糊,都是“掌握、了解、培养、理解、激发”等类词语。语文教师的“以其昏昏,又何以使人昭昭”,这样的课堂连“目标方向”都有问题,能不高耗低效吗?因此,课堂教学目标定位是否准确,是有没有领悟阶段目标的直接体现,也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如何才能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点来把握。

1、抓准语文课堂语言训练目标的主线,不越位

随着新课程改革走向纵深发展阶段,我们发现有的教师在教学中“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园”,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上成自然科学课,把语文课上成常识课、文学课、人文教育课等,也就是没有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教学三维目标之间的辩证关系,没有正确处理好人文性与工具性的辨证关系。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立足于“语文”,不能“穿靴戴帽”地上成其它课,也不能过分强调过程与方法,太多的形式,太多的喧闹,忽视其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那种远离文本,脱离语言,流于形式的课堂是要不得的。用杨再隋教授的话来说:“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课。不要硬给语文课加码,加重任务,拔高要求,也不要脱离学生实际,求全、求多。不要把教学环节设计得过于复杂,也不要使教学方法花样翻新,更不要让课件充斥课堂,喧宾夺主。”一位台湾教师设计的《树真好》一课的教学目标是:①能运用简单的比喻与拟人手法描述对树的观察;②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型,模仿进行短篇儿童诗的叙写;③能让孩子认识以树为中心的自然界互动关系。这充分体现语言训练目标精神,既简练又明了,他抓住了语文实践性很强的特征,重视对语言的理解、揣摩,更注重对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将语文实践和生活实践有机结合。崔峦强调,语文课程的基本功能是学习语言,培养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阅读教学要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感悟表达的精妙,在培养语感、提高整体把握能力、领悟读写方法上下功夫,特别是在用字上下功夫。我们只有老老实实把握各学段教育目标,踏踏实实在具体每一堂课上落实语言训练目标,才能完成语文教育的使命。

2、整合三维目标,有侧重、有层次,避免多而杂

有的教师在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时,把三维目标分裂开来,如,知识和能力目标分一二三点,过程方法目标又分一二三点,其结果,零碎的教学目标无法指导课堂教学,太多的目标也无法兑现。我们要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整合三维目标,在整合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忌流于形式,走马观花,教学目标太多,面面俱到,教师上课总是好像在赶教案,不仅教师上课思路容易混乱,而且学生也会无所适从,声东击西,教学中心游移不定。一般来说,一堂课最好确定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既便于教师组织教学,也便于学生集中学习和掌握,当然,主目标下设一两各分目标,但必须指向主目标。如以人教版三(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为例,这篇课文可分两课时完成。两个课时的教学目标的设计就有着鲜明的课时特征,由浅入深,螺旋上升。如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①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裸露、各式各样”等词语。②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③摘抄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②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③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又如,三年级的《荷花》一课,可以提出如下教学目标:(1)识字学词,读准生字的字音,了解词义,正确书写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用朗读表达对荷花喜爱的感情。(3)从感悟作家笔下荷花的特点中,了解抓住特点、展开想象的写法。”其实,课堂紧紧抓住“品词、赏句”的朗读主线,三个目标由浅入深,一线贯通。

3、领悟课文本真是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的关键。语文教材都是单元式编排体系,一个单元就是一个教学目标训练点,每一课在单元之下各自有具体的教学目标,只要我们深钻教材,结合单元导读提示、课后练习以及语文园地,并联系单元和整册教材,就不难确定其教学目标了。教学目标的定位必须要通过准确地把握课文特点,科学地抓准课文的重点来实现。一篇课文不同于其他书籍中的文章,不是用来娱乐休闲看看而已的,它是编者按照课程标准要求选入教材,用来实现课程目标的凭借。课文的语言、文章内容、篇章结构、感情基调以及它所在学段甚至哪一个单元的位置,都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定位。有的文章人文性强一些,有的工具性强一些,其教学目标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有时同一首古诗入选在小学、中学甚至大学教材中,但它处于不同的学段就会担负不同的使命。把握课文特点是定位课堂目标和落实课程目标的关键。比如,有的课文本身极富情境,教师就要善于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情境,不要抛弃文本而去创设一些仅仅为调动学生兴趣或只起热闹课堂作用的情境。又如,在教学《三个儿子》一课时,教师就不会放任学生去生成一些违背文本价值取向的问题:老爷爷真不懂赏识会翻跟头、会唱歌的小孩子,眼里只有听话老实、干活的小孩等等。从本质上讲,教材也好,课文也好,它只是个例子,而且是符合各阶段目标之下的例子,它完全可以发挥示其范与引领的作用,所以我们教师就应该遵循课标本真,用好教材,教好课文,而千万不要引导学生像盲人摸象那样,歪曲、偏离、表象化、随意性解读文本价值。

4、心中装有学生是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的基础。

在去年全国第七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崔峦老师谈到:“有的课目标的阶段性不明,越位和不到位的问题同时存在,有的老师找不到教学的起点,往往在理解内容上低估了我们的学生,频繁提问学生已经知道、懂得、理解的问题,浪费了不少教学时间。”大家都明白,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学”服务,“顺学而导”、“以学定教”,其实都是要求把教学目标的定位在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里。教学目标的定位必须关注学生的年龄特征,不要随意拔高要求或低估学生,应靠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如,第一学段的儿童,机械记忆占优势,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阅读教学主要是词语的积累和培养阅读兴趣,而对阅读方法则未做具体要求;第二学段,意义识记在发展,思维在向逻辑思维过渡,因此,阅读教学目标在词语的学习、内容的理解、思想感情的体会方面提出具体要求;第三学段则在上述基础上,就不同文体的阅读提出具体要求,这是因为这一学段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已有很大发展,有可能根据文体的语言特点,学习和选择读书方法。

5.小学体育教学的目标 篇五

——小学科学教学目标与过程的优化设计

教学是课程实施诸环节中的核心环节,是最关键、最重要的环节。它决定着课程的理念、目标、内容能否最终实现,课程的价值追求能否最终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发展。

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和有计划确定,是教学活动期望达成的实际效果。教学目标实际上也是期望学生获得的学习与发展的程度。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学行动的指南。

教学过程是师生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围绕落实目标进行的教学和学习活动,活动的最终结果是达成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

如果把目标设计和教学设计看作是课程实施的“规划图纸”和“设计方案”,那么,教学就是施工的过程,就是把“规划图纸”和“设计方案”变成实实在在的“建筑物”的过程。

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过程决定着课程价值的实现。因此,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的设计就成为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基础工程”。

有效教学是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落实教学目标的活动过程。高效教学是追求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落实并扩大落实教学目标,或在减少教学时间的情况下落实预期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过程。

高效教学的实现基于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的优化设计。

一、教学目标调控策略

(一)树立科学的目标观

1、牢固树立目标意识——心中有目标

有预则达,无预则废。预——预设,目标与计划。有志者事竟成。志——志向,大目标。

2、科学看待目标——辩证与统一

目标是主客观结合的产物 目标是变化的。目标是发展的。

目标是多元的和分层的。目标是可控制的。3、目标需要落实

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要通过从3年级到6年级4年的教学活动来完成的。如果按7%-9% 的课时比例测算,总计需约480个课时。这是以上课(包括室内上课和室外上课)的形式进行的教学活动时间。课程的总目标就是通过这样一堂课一堂课的教学活动来落实的,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也主要是通过这样一堂课一堂课的教学培养起来的。因此,上好每一节课是落实课程总目标的保证,就如砌好每一块砖是垒好高楼大厦的保证一样。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春秋荀子《劝学》

(二)教学目标的设计策略

包括八个方面:教育性、全面性、具体性、真实性、适切性、层次性、发展性、弹性。1、教育性

培养科学素养,促进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行为习惯和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终身学习、生存和发展奠定基础。►紧紧扣住课程宗旨。

►着眼于养成,力避空洞说教。►点滴积累,不可急于求成。►思行结合,言行一致。►重视行为矫正。2、全面性

科学素养教育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目标要全面体现和落实“全面发展”的要求。

►理解三维目标的内涵(科学概念、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目标设计的重点放在科学的思维方法、习惯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其他方面的发展。如个性发展。3、具体性

制定目标的目的是为了使活动有效。目标是用来指导活动的。目标是为了落实。

►把三维目标定位在具体问题、具体对象和具体活动上。►用行为化的语言描述目标。

►每节课目标数量要恰当。4、真实性

科学追求真实。目标是学生基础水平与发展可能的真实反映。要引领学生面对真实,追求真实,使他们在真实的经历中形成判断和改造生活的能力。►目标的内容是真实的。

►目标的确定和表达实实在在,不搞花架子,不喊口号。►目标能够落实。5、适切性

用学生的视角和思维看待事物。目标要适合学生的真实水平和能力,促进在最近发展区的发展。(跳一跳够到果子)►分析学生实际的基础水平和能力。►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落实。►适合教学活动的有效时间。6、层次性

学生是分层的。每一个学生都能进步。►分析学生的层次。

►把握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特点。►确定各层次学生的发展目标。7、发展性

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儿童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日积月累的。►确立正确的教学观和质量观。►确立教学目标总计划和分步计划。

►注意观察学生的真实反映(课堂上、生活中)。►不断反思和调整。8、弹性

课程的生活性、活动性和真实性,决定教学活动存在不可预测的事件发生。►树立新的课堂观。

►总结归纳非预测性事件的特点和规律。►目标有弹性和针对性。►灵活掌握,为实效服务。

(二)教学目标的调控策略

1、熟记所确定的目标。

2、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时把目标细化到每一个教学活动。3、不断对照预设目标进行评价与反思。4、适时调整。5、及时补救。

二、教学活动设计策略

(一)教学活动设计的主要内容 包括以下九个方面的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 ——体现育人宗旨,全面落实目标。学生学情设计——分析学生基础,提出针对策略。教学内容设计——解读教学内容,理清意图脉络。教学资源设计——依据本地实际,精选课程资源。教学方法设计——突出探究核心,注重体验感悟。教学活动设计——生动活泼,时空合理,保证实效。教学工具设计——依据教学方法,合理准备教具。教学评价设计——实施多元评价,讲究评价效果。教学拓展设计——遵循可行原则,重视社会实践。1、教学目标设计 ——体现育人宗旨,全面落实目标

■ 依据课程标准、教材总体特点,研读本课教材,初步把握本课的主要内容、结构、与前后的联系等。

■依据教材(含教参)和掌握的学生情况,初步思考和设想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对照上课目标的达成情况,分析学生在设想目标上的发展空间(最近发展区)和弹性空间,初步设想教学内容和教学实施的可行性(方法、活动等),通过对照,推敲,初步确定目标。

■描述目标(行为化语言、活动定位)。

2、学生学情设计——分析学生基础,提出针对策略

■平时注意观察和分析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情况,如言谈举止、行为表现、情绪情感、态度等,积累这些方面的感性认识,并分析总结每个儿童的变化发展规律和主要特征。

■ 分析当前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状况。■ 分析学生对于本课的认知基础。

■ 分析与本课相关联的学生的生活经验。

■ 分析学生学习本课的能力水平和可能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综合以上分析,思考学生的学习基础与需求。3、教学内容设计——解读教学内容,理清意图脉络

■ 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特点,研读本课教材,理清本课的主要内容、结构、与前后的联系等。(教材)

■ 依据教材内容和初步确定的目标,筛选可供利用的现实生活案例和其他课程资源。(资源)

■ 依据初步确定的教学目标、学生状况分析和教学时间、场地、设施等,对教学内容(包括教材内容和课程资源)进行整理。(环境、条件、整理)■ 设想教学实施的可行性(方法、活动等),统筹和初步确定教学内容。(统筹、确定)

4、教学资源设计——依据本地实际,精选课程资源

■ 依据本课目标、学生生活实际、教学内容和活动设想,统筹考虑教学资源的利用。

■ 思考儿童个人生活经验方面的课程资源。■ 思考儿童家庭生活方面的课程资源。■ 思考儿童学校生活方面的课程资源。■ 思考儿童社会生活方面的课程资源。■ 思考书刊、网络等媒体的课程资源。

■ 对以上几个方面的课程资源进行筛选,确定本课的课程资源。5、教学方法设计——突出探究核心,注重体验感悟

■ 依据本课目标、学生生活实际、教学内容和活动设想,统筹考虑教学方法。■ 思考“学”的方面的方法(探究学习、接受学习,合作学习、个别学习等)。■ 思考对应“学”应采取的“教”的方法。

■ 对以上两个方面的方法进行统整,确定本课的主要教学方法。6、教学活动设计——生动活泼,时空合理,保证实效

■ 依据本课目标、学生实际、教学内容,统筹考虑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如统一组织教学、小组活动、个别活动等。■ 活动要蕴含目标,承载内容。

■ 活动要生动活泼,能够吸引儿童参与。

■ 活动要有启发性,有问题引领,有探究性,儿童身心投入。

■ 活动要有组织,有指导。

■ 活动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能够展得开,有开放性。■ 活动要有结构性,内容有逻辑性,衔接合理。■ 活动要有总结和评价,落实目标,保证实效。7、教学工具设计——依据教学方法,合理准备教具 ■ 根据教学方法和活动方式,思考教具的内容和类型。■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使用标准实验设备!■ 思考教具的质量和数量要求。■ 思考教具的来源。■ 落实经济适用原则。

■ 尽量指导学生参与教具准备。■ 引导家长合理参与教具准备。

8、教学评价设计——实施多元评价,讲究评价效果

■ 树立科学评价观。

■ 教学过程中的评价以学生互评为主,教师评价为辅。■ 注重培养学生善于主动听取家长和邻居的评价。

■ 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内容以对活动质量的认可与矫正为主。■ 评价方式灵活多样。如口头、体态、书面、物质等。■ 评价要真实,要有真情投入。

■ 评价要有度,不过多过滥,为评价而评价,不搞花架子。■ 评价要讲究时机,针对性要强。

■ 激励与戒勉相结合。

9、教学拓展设计——遵循可行原则,重视社会实践

■ 拓展活动与本课内容紧密联系,是课内认知的延伸和行为转化。

■ 要求不要过高(数量、难度),简便易行,具有趣味性。

■ 注重参与家庭活动,关注和适当参与社会活动。

■ 安全是前提。

■ 应及时评价,避免流于形式。

6.小学体育教学的目标 篇六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的总目标和各年段的主要教学任务如下:

一、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各年段的教学任务是:

一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让学生掌握听读识字和看拼音识字的方法,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认字的愿望,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鼓励学生学习教材规定的必学字的同时,主动在生活中识字。

2.识字量上不封顶,允许学生识字量有差异。认字表中的334个字作为下限要求统一会认。下册要求认识402个。

3.渗透性识字(没有数量要求)。

4.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一些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写汉字。注意写字姿势,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上册要求会写字138个,下册要求220个(下限)。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能认读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汉语拼音各段掌握要求链接: 一年级上册:认字母,拼音节,读生字; 一年级下册:抄写字母和音节; 二年级上册:粗略学习拼写音节;

二年级下册:大写字母,音序汉字输人。

(二)、阅读

1.学习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意思。

2.上册阅读39篇诗文,背诵21篇;下册阅读47篇诗文,背诵17篇;每学期背诵篇目不少于15篇。能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3.注重阅读过程,教给阅读方法。

4.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一些简单的古诗文。

5.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三)、口语交际

1.用普通话积极的、有创造性地进行口语交际。

2.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3.初步掌握文明的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四)、综合性学习

1.初步培养课外阅读、书写、收集图片资料等好习惯。

2.初步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观察力、判断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

二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认字432个+420个。熟练掌握累计70个左右的常用偏旁部首,能说出其名称、表示的大概意思,能写出偏旁部首和例字。

2.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学习音序查字法,指导学生学习利用汉字规律(表音、表义)分析字形,识记生字。学习看上下文猜字的识字方法。基本掌握独立识字的步骤和方法。

3.写字220个+220个。继续培养写字的良好习惯,基本上养成写字前揣摩字形的习惯,明确写字的目标是写对、写好、写快。逐步学会运用有效的方法写出不会写的字。

4.继续练习抄写音节,学习一些拼写规则(因为既非常必要,又超标,所以不做全面指导,只在常用而特别容易混淆的地方点拨,不考核),加强实际应用拼音的练习。

(二)、阅读

1.能正确流利和尽可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其大意。在一年级“借助手指但不出声,或者小声但不用手指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继续练习,逐步过渡到练习不用手指、不出声的默读,并能默读一个段落。

2.学会借助课文插图阅读,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学习不同句式,能背诵至少17篇(段)诗文。

3.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爱读书,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

(三)、写话

1.练习把句子续写完整,能够仿写比较短小的课文段落(不要求书写完全正确),会写留言条、请假条、启事,知道日记什么样,能写5篇左右的日记。

2.在写话的练习中,注意指导标点、书写格式等基本知识和技能。

(四)、口语交际

1.创设情境,鼓励学生乐于表达、交流。

2.能够与同桌或在小组内表达清楚自己的意见,在班级发言时声音响亮,意思清楚。

3.学习在讨论中与人合作。

(五)、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应融合到课文学习的过程之中,或放在课前,或放在课中,可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需要灵活安排。充分利用二年级集中识字单元(丁丁冬冬学识字)展开综合性学习活动,每个学生本学期至少参加4次班级内的综合活动。

三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上册认字230个,下册认字230个,写字220个+200个。要求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000个左右,会写1400个左右。

2.继续培养学生对学习汉字的兴趣,继续练习独立识字。

3.能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辨析形近字、同音字,学习多音字,增强预防错别字的能力。

4.认识文房四宝,开始练习写毛笔字。

(二)、阅读

1、初步掌握独立学习生词的方法,能够根据语言环境,通过联想和想象,理解生词的意思。学习查词典,能根据语言环境选择多义词的词义。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特别是在阅读中积累词汇。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3、初步学习概括文字的主要内容或提炼重要信息,练习找课文中心句、段落中心句,练习概括一篇课文或一部分课文的主要内容。

4、背诵至少18首古诗、教材要求背诵的名言警句、指定的课文片段,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5、练习根据阅读的需要查找资料。

6.继续培养每天阅读的好习惯,扩大阅读量。

(三)、习作

1.注重引导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乐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的、最受感动的内容。

2.通过仿写、续写等方式,继续练习用词准确、有内容、有条理地写话,并能较熟练地解决不会写的字的问题,完成由说到写的过渡,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

3.学会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4.学习写公约,继续练习在生活和活动中运用启事、留言条、请假条等常见应用文,做到语言得体,格式正确。坚持写日记(每周一篇)。

5.能够学会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6.学习修改的方法,通过自己大声读、请别人修改、“冷处理”能够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和发现的其他问题。

(四)、口语交际

1.要能够用普通话与人交谈,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2.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3.有表达的自信心,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能够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2.每学期活动不少于4次,保证每学期第七单元综合性活动的质量,充分动员学生的积极性,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展示汇报、有成果,并且能全员参与。

3.继续培养自检的好习惯,能按照教材的要求,认真检查自己学习语文的态度、习惯及部分学习水平。

四年级

(一)、识字写字.1.独立学习生字新词,培养对汉字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识字量以教材统计为准。

2.通过摘录笔记的途径自学生字新词,复习巩固,丰富语言积累,有意识地在阅读与习作中解决错别字问题。

(二)、阅读

1、在阅读中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抓住关键词句,借助字典、词典、结合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理解词语,体会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会自己提出问题,逐步达到提出比较有质量的问题。

4.通过批注笔记、讨论等形式基本上能自行解答提出的问题,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5.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习作

1.习作与阅读、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紧密结合,能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开始练习写真实的生活,并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2,学习修改习作,掌握三种修改习作的方法(自己读、请人提意见和冷处理),力求达到有根有据(真实);有情有意(有中心);有血有肉(内容具体);有声有色(生动);有条有理(结构清楚),养成修改习惯。

(四)、口语交际

1.在口语交际学习中,学习做重点发言人、讨论的主持人。

2.能清楚明白地表述见闻,谈自己的感受与想法。

3.在交谈中能与不同意见交流,正确对待反对意见,在相互交流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五)、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有明确的目的,学写个人活动计划,养成有计划做事的习惯。能在综合学习中有目的地收集资料,共同讨论,学会与人合作。尝试运用学到的语文知识和能力在实践中解决简单问题。

五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能比较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2.继续独立识字,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3.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正确使用,错别字率要小于1%。

4.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二)、阅读

1.学习浏览。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250字。

2.学会独立阅读的步骤和方法。会分类处理所提的问题;有办法解决所提的问题。

3.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4.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述主要的场景和人物等,会表达自己的感受。

5、继续坚持写摘录笔记,批注笔记,并用来自读。练习写提纲笔记和心得笔记。

6、诵读优秀诗文,能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

7、利用各种渠道进行阅读,扩大知识面和阅读面。培养每天阅读、读书动笔、阅读时翻查工具书等好习惯。

(三)、习作

1.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描述。

2.会写读书笔记和常见的应用文。

3.能根据表达的需要,会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4.会修改自己的习作,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练习给习作写评语。

5.40分钟完成400字以上的习作,错别字率不能大于1%。

6.与课文结合的习作练习(仿写、续写、补写、心得)不少于10次,与活动结合的习作练习不少于16次(包括周记),这样,每学期习作练笔不少于30次。

7.综合活动是《课标》重要的内容,必须进入语文学习的评价之中。评价应以考查“量”为主,即评价参与了多少次活动;对那些表现突出或活动出色有创造的学生,可以加分。

六年级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学生年龄特点,本年级段不在着眼于个别的能力和知识点,而是致力于综合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比较广泛的文化积累,基本上实现能够自学语文,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标。具体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识字与写字

1.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以摘录笔记为凭,书写速度大于等于20字/分,具有一定的正确率,习作错别字率小于等于1%,查字典达到一定的速度。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会写2500个左右。

3、硬笔规范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二)、阅读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通过默读快速准确获取信息,默读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在此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文章的韵律,把握作者情感,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2.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内容,抓住细节描写和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推测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通过品词品句、自读自悟理解文字内容,理解人物、情节、社会背景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对课文的一些理解允许存在不同看法和观点;能根据需要从不同途径搜集、查找、整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信息,了解主人公的生平、事迹或历史背景,扩大知识面,为深人理解课文作铺垫。

3.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掌握学习技巧:阅读寓言故事,要了解寓言的寓意,展开合理想象丰富故事情节并尝试扩写寓言故事,增强学以致用的能力;阅读写人叙事性文章,了解事件梗概,抓住重点语句品味内容,表达自己的感受;阅读古诗文,要加强诵读和涵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想象诗文描述的意境,体会作者情感,引导学生体会汉语的韵律美。

4.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积累优秀古诗文60篇(段)。

(三)、习作

1.了解不同文体的表达顺序、表达方法,能够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等,掌握必要的写作知识,明确好文章应有情有意,有血有肉,有声有色,有条有理,有根有据。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3.与阅读紧密配合,进行续写、仿写、改写、想象作文等;与综合性学习紧密结合,写调查报告、小品、广告等,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习作内容。

4.加强作文修改,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习作,学会小组合作修改自己和他人的习作,并达到语句通顺,内容具体,中心明确,书写规范、整洁,错别字占全部字数的比例不应超过0.5%。

5.课内习作每学期8次左右。日记大于等于16篇,只统计数量,对日记内容、表达不提出限制性要求,可写在学校统一的日记本上,也可写在自己的私人日记放在家里,或记录在‘日积月累”本上,不严格规定。

(四)、口语交际

1.本着尊重、理解对方的态度与人交往,交流时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要适当,注意语言美;要学会倾听他人说话,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并能抓住要点简要转述,做到“活而不乱”。

2.交流过程中有一定主题,能根据主题谈出个人看法,语言呈现有一定的逻辑性。口语交际的形式多样化,不局限于谈话,还可以有讲故事、演讲、辩论等形式。

3、在各种活动中能够积极参与,主动交流,并尽快掌握交流的规则。

(五)、综合性学习

1、从学生的自主学习出发,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与学生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相结合的主题或情境,引导学生围绕这些主题或情境,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形成语文素养。

2、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并围绕活动主题进行筛选,在整理资料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学会出墙报,尝试编写简单的剧本。

3、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在活动过程中,体会合作与成功的快乐,学写活动计划、活动总结和调查报告。

7.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设计 篇七

一、设计阅读目标要体现主体性

新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主体作用, 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学生来进行的, 而不能以教师为中心。所以, 教学目标的指向应该是全体学生, 所有的学生在努力学习后所达成的结果, 也是教师教学行为的反馈, 但要注意学生的主体性。因此, 语文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 尽量不要使用“培养”“引导”等词语, 用这些词语表述教学目标, 体现的就是教师的教学行为, 而不是学生的学习行为。检测教师的教学行为是看教师是做了还是没做, 检测学生是检测学生会不会、能不能的问题。“培养”“引导”等词表现的用意是教师做了, 完成教学任务了, 但是, 学生的教学目标完成了吗?学生学会了吗?突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一新课程理念吗?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教学目标强调的主体是学生, 而不是教师。学生学到了知识, 培养了能力, 才算是教学目标的完成。

二、阅读目标要体现阶段性

教师对学段教学目标把握不准确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学段教学目标把握不准确就会出现教学目标越位、缺位、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所以, 教师必须要清楚地把握学段教学目标, 具体在教学中就是要:首先, 教师应该明确语文课程标准对于不同学段、不同课型的要求。在进行不同学段的教学时, 教学重点是不同的, 就算是相同的教学内容, 如果体现在不同学段中, 其教学侧重点也是不同的。比如,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的第一学段中指出:“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 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这就告诉我们, 低年级学生阅读教学的侧重点是训练朗读, 重点是读正确、读流利, 朗读声音要响亮;并且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要知道一些重点词句的意思, 并且能够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到了中年级后, 学生的阅读水平提高了, 对于学生的要求也就提高了:把握词句的表情达意作用、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到了高年级, 学生的阅读要求又有所提高: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品味文章的语言、领会文章的表达方法。各学段教学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但是不能彼此割裂。

三、凸显阅读目标的层次性

(一) 要注意学生的层次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各不相同的, 所以教学目标应自然而然地体现出这种差异。如果教师的目标设计是一个标准, “一刀切”的模式, 那么就会出现一些学生没有吃饱, 个性能力没有得到发展, 一些学生学起来太困难, 甚至什么也没有学到。所以, 教师需要制定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教学目标, 做到共同性目标和个性化目标的有机结合。共同性目标是为所有学生设计的, 是基本的教学标准, 个性化目标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而设计的。这样学生的学习才能“跳一跳, 摘到桃子”, 不因为太难或者太容易而失去学习的动力。

(二) 教学内容要有层次性

不同学科的学习内容是不一样的, 是有其内在的特殊性的。语文教材中知识丰富、繁杂, 就算是同一知识点的教学, 表现在不同年级的课堂教学中, 其目标要求也是不同的;一篇课文, 在不同的课时中有着不同的教学目标, 这是循序渐进的, 阅读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在这里就体现出来了。比如学习《惊弓之鸟》这篇课文, 教师一般分两课时进行授课。在第一课时中, 教学目标是: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学生能够正确读写重点词语。学生要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 同时将自己喜欢的词语摘抄下来。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 学生要掌握的东西就比较深入了, 教学目标是: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句, 进而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通过学习课文, 得到哪些启示?只有善于观察, 善于分析, 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并且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经过两个课时的教学, 学生的学习由浅入深, 有简单到复杂, 在这样层次性比较明显的课堂教学中, 学生很快掌握了语文知识。

四、阅读目标必须要具备可检测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改进课堂教学, 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其中, “过程与方法”首次成为课程目标阐述的重要领域, 也就是说, 课堂教学要注重学习的过程, 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而学生是否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参与到什么程度, 这些都必须是可检测的, 以方便教师得到翔实的课堂反馈, 为以后的教学奠定基础。

(一) 教学目标的表述应该是简洁、明确的

一堂课教学时间只有短短几十分钟, 教师讲授的内容并不是很多, 如果教学目标用词过于抽象或条目过多等, 是不利于进行检测的。因此, 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表述必须要明确, 目标也不宜过多, 一两个就可以了。核心的目标达成了, 其他目标也会在实现核心目标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得到落实。

(二) 目标表述应该是具体的

目标表述不能太笼统, 比如说, 将目标表述为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这就有些笼统, 要提高哪个方面的语文能力呢?所以,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目标要求学生识记什么、了解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都应该是一目了然的。比如“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等目标行为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 而教师怎样“引导”, 那是不具体的, 不可检测的。如果改为“让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来复述课文大意。”这样的教学目标就很好检测了。教学目标的表述越清晰, 在课堂教学中也越容易把握, 教学目标的达成率也就越高。

五、关注阅读目标的生成性

8.小学体育教学的目标 篇八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种脑力劳动,体育教学中传授技术、技艺知识,既是脑力劳动,又是体力劳动,它们是相辅相成的,脑的思维活动物质基础具有可塑性和发展性,需要通过体力劳动(自身锻炼)等来达成,它们又是相互促进的。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教育,经过20年的教学,发现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因为他们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情感方式等都不相同。以下有两个案例,运用适性教育“凸显目标”,也就是说把它们凸显出来,让学生知道它们,让学生找回自信。

【案例一】

“陈老师,谢谢您!”身后突然响起了这句话,我转身一看,原来是五年级的朱嗣达(化名),四年级时我教过他一年体育。我问:“朱嗣达,谢我什么呀?”他说:“谢谢您,陈老师,现在我每门体育达标考试都能通过了,而且成绩很好,同学们也不嘲笑我了,我现在不怕体育课了,我很喜欢体育课,所以我要谢谢您,是您给了我勇气和自信。”说到朱嗣达,我记得刚从其他老师手中接手时,那老师就对我说:“这三(4)班中有几位学生什么都不行,从没碰到过能力这么差的学生。”结果我一年教下来,那老师说的能力很差的学生都通过了各项达标考核。

一、凸显目标,立足于“勤”

勤能补拙,业精于勤。在班级中把体育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全部凸显出来,制订好计划,采用一帮一练习,定期汇报表演的形式跟踪练习。一般体育成绩差的学生都很“懒”,我就让文化成绩优秀,体育成绩又好的优秀学生形成结对,每天抽空盯着他们练习。优秀学生在班级中影响力很大,这些“懒”学生在优秀学生的“管教”下也就不敢偷“懒”了,练习很认真,练习一星期后汇报表演,在课中让他们表现一下自己练习的成果,有一定的进步全班同学会表扬。这时那些体育成绩较差的学生通过大脑活动传递给自己一个信息,就是满足感和快乐感,有了这种感觉后,接下来的练习就会更加努力,到最后不用优秀学生的“管教”,他们也会很自觉地进行练习。这基于大脑活动的过程,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朱嗣达只是其中之一,每次要表现成果时,他就显得特别开心,因为老师和同学又要表扬他了,他受到关注后会感到快乐,于是他会越来越有自信,在各方面练习中、学习中更加“勤奋”,终于他也加入了优秀学生的行列。

【案例二】

“哇,姚浜真厉害!”这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感叹。姚浜(化名)是位瘦小的女孩子,现在不但文化成绩优秀,体育成绩更加一流,这与一年前的她已经是判若两人了,她原来在班级中默默无闻,是一个很自卑的孩子。如今她活泼开朗,做事自信满满。

二、凸显目标,强化于“情”

学生的行为受到肯定后会努力去做得更好。姚浜就是这样一位学生,她的家境一般,因为不善言谈,在班级中默默无闻,一直没有自己的好朋友,所有学生都不愿跟她玩,她感觉自卑,觉得自己没用,什么都不如别人,慢慢地她变得更加不愿意与人交流。在偶然的一次跑步中,我发现了她的亮点,她跑步的速度很快。当时正好要开全校运动会,每班要选派几名小运动员参加比赛,虽然当时报名已经结束,但我准备把她凸显出来,让同学知道她,也让她找回自信,我找她谈了谈,问她愿意参加吗,当时她有点害怕不敢参加,后来我跟她说:“相信老师的眼光,你肯定会得奖的。”我给了她额外的名额。最后她在50米、100米比赛中分别获得第一、第二名的好成绩。结果出来后,全班学生都围上来说:“哇,姚浜真厉害。”此时姚浜眼中忽闪着亮亮的光芒,她得到了同学们的肯定,体验到了快乐和满足。后来在课中我故意突出她的位置,让她在跑中充分展示自己,赢得同学们的赞誉,受到同学们的欢迎。我也与她定期交流,给予鼓励、表扬,让她走出了自卑,迎来了满满的阳光。2013年冬天,她偷偷地买了个电热水袋放在我的办公桌上,还写了张纸条,内容是:“老师,我看见您的双手冻得通红,您不停地搓着手,用我给您买的热水袋捂捂手吧!”当时我感动得差点儿掉眼泪,送我东西时她已经不是我教了,原来“情”会进驻心里。

适当的教学方法,合理的教学手段,加注情感教育会成就每位学生,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努力寻求、探索更好的、更合适的教育,去关爱每位学生,服务每位学生,学生美好人生的开端掌握在教师手中,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爱,才能与学生产生心灵的碰撞,才能超越人的自然属性而达到完美的境界。只有用爱心才能教会学生去爱身边的每个人,爱身边的一草一木。

上一篇:深圳市保障性住房条例下一篇:九年级上期末数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