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下

2024-09-22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下(通用7篇)

1.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下 篇一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春夜喜雨》教学实录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春夜喜雨》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有节奏的诵读本诗,感受古诗词带来的韵律美,背诵这首诗。

2、品读杜甫,感受杜甫忧国忧民之情。

教学重难点:

品味诗人遣词造句的妙处,领略诗歌意境。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课题

1.我给大家带来一幅美丽的图片,我们一起看看,看到这幅图,你能想到哪些诗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唐代诗人杜甫也曾写过一篇关于雨的著名古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六单元第二课《春夜喜雨》。(板书课题)

2.了解杜甫,走进杜甫

我们一起走进杜甫,了解杜甫 快速记忆(30秒),对杜甫简介进行填空

二、感受律诗的韵味美

1、抽生自己读这首诗,读好请坐好。

2、纠正“潜”字的读音与写法。用白板加拼音

在田字格写“潜”字,注意右边的第一个“夫”捺变成点,这是避让。重读四声,沉重的意思。

3.了解五言律诗。

以前我们学过的`古诗都是四句,那叫绝句。而这首古诗有八句。每一句最后一个字的韵母押韵,韵律美,所以叫律诗。每句有几个字,五个,所以叫五言律诗。板书五言律诗。

三、听古诗朗读。

读古诗要读出节奏和韵味,我们一起听一听这首古诗,注意韵脚的诵读。

四、读出节奏。

听你读,我还想请你当小老师呢。

五、说说诗的意思。

1.读诗要学会想象,一句诗就是一幅画,请同学们轻轻地读边读边想,再看看课本注释,读了古诗,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我们一起了解古诗大意。

根据意思说出诗句。

2.解释课题

诗的画面读出来了,诗的情体会到了吗。读课题,春夜喜雨是什么意思。用屏幕抓取复制到桌面。意思是春天的夜晚下了一场雨,作者的心里很高兴。哪个字跳到你的眼中。“喜”就是高兴,愉快,欢乐,喜悦。“喜”是作者通贯全文的一种内心感情。板书(滋润)喜

六、品析古诗。

看课本101页课后(赏析)有这样一句话:诗中没有一个“喜”字,但处处都体现着诗人的喜悦之情。

我们一起看看诗人如何体现喜的心情。

1.这是一场什么雨。

思考:哪个字是诗人对眼前这场春雨的总体评价?板书好。

为什么说它是好雨,还有一个字。在诗中找一找。

一个”知”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读了这句诗中,你知道这是场什么雨,及时雨,还善解人意。

2、师:除了这是一场及时的雨,你还读出了这是一场怎样的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雨)

①你从哪儿看出来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②看来,春雨有心滋润万物,却无心让人发现呀!

那你知道作者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这句诗吗?(听觉)

3、现在我们来看剩下的两句,它们和这场雨有关系吗?

下雨的时候野外的小路如同天上乌云一片漆黑,作者从什么角度写了春雨中的夜景。乌云说明这场雨会下得很透。

4、想象一下,经过一夜的春雨,明天早晨的锦官城会是什么样子呢?(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这两句古诗的写作顺序是由实景写到虚景。

他还会想到什么?(秋天,丰收)

春天的美丽,秋天的丰收都将由这一场雨带来,你喜欢这场春雨吗?

七、师生共同引出古诗

1.我们带着喜欢之情把这首诗引出来。

大地干旱,人们生活贫困,他们盼望——(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雨悄悄地来了,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们看到下雨时——(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想到——(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刚刚我们读懂的雨,在诗中浓缩成一个字——(好)。刚刚我们读懂的诗人内心,在诗中也浓缩成一个字——(喜)。

八、总结

1.在你的心目中,他是一位怎样的诗人?(生谈感受)

2.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当时的写作背景(安史之乱前,杜甫离开长安回陕西蒲城探亲,却不料爆发了安史之乱,杜甫与家人从此流亡生活。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搭建草堂安身。这首诗作于杜甫居于此处两年后,当时那儿发生了大旱灾。老百姓刚经历安史之乱,又遭遇旱灾,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3.为什么一场春雨会让杜甫如此地欣喜若狂,因为这场春雨带给人民的是无限的希望啊,希望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杜甫表面上是因雨而喜,实际上是为民而喜,这首诗体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配乐读古诗:让我们带着对诗人的敬佩之情再来读这首诗。

4.总结写作顺序

从夜晚写到晓 从物写到花 从听觉写到视觉 从实景写到虚景

九、背诵古诗

2.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下 篇二

编者为什么会做此解释呢?我想可能是和下句联系起来后做出的判断。且看下句:“清风半夜鸣蝉”。“清风”“半夜”“鸣蝉”是三个名词性词组, 那么据此可以推断“明月”“别枝”“惊鹊”也是三个名词性词组。这样上下句在词性上构成了完美的和谐统一, 满足了词在形式上的美。但是, 如果我们把“别枝”做“另一个树枝”讲, 那么, 首句该如何在意境上去理解呢?夜晚很静, 万物安眠, 这时, 一轮明月升起, 因为夜晚太静了, 以至于同样寂静的月光居然惊起了“另一个树枝”上的鹊儿。我们不仅要问, 既然有“另一个树枝”, 那么我们视线的端点肯定是“这一枝”, 那么“这一枝”在哪里呢?“这一枝”上发生了什么呢?“这一枝”上发生的事情对词的意境又有什么意义呢?没有“这一个”, 何来“另一个”呢?不交代“这一枝”上发生了什么, 只说“另一个树枝”发生了什么, 没有对比何成完整的意境链条呢?所以, 我认为课本上的解释是不确切的。编者其实犯了因词害义的老毛病。

笔者以为“别”字当“别离“之意比较恰当。“别枝”应该做“飞离树枝”讲。这个首句的意境连起来可以这样理解:夜晚很静, 万物安眠, 这时, 一轮明月升起, 因为夜晚太静了, 以至于同样寂静的月光居然惊飞了在树枝上栖息的鹊儿, 飞离的鹊儿窸窣飞动的声音又反衬了夜晚的寂静。我们这样理解词的意境是不是更合现实、也更顺畅呢?我们这样理解是不是更合乎辛弃疾的创作本意呢?我想, 像他这样的词作大家不会犯这样因词害义的低级错误吧?他要是没有犯, 我们后来者就不要替他犯这样的错误了吧。

鲁教版六年级语文课本 (下) 第四单元第二十四课选取了《山海经》的名篇《夸父逐日》, 原文如下:

夸父与日逐走, 入日;渴, 欲得饮, 饮于河、渭;河、渭不足, 北饮大泽。未至, 道渴而死。弃其杖, 化为邓林。

全文不带标点三十七个字, 但叙事完整, 交代清楚, 短小精悍, 撼人心魄。我以为鲁教版对其中“邓林”的解释有待商榷。原注释是这样的:“【邓林】地名, 在现在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据清代毕沅考证, ‘邓’‘桃’古音同, 邓林即为桃林。”我们看了这个注释, 很清楚编者是倾向于前者了, 不然不会把它放在主注释的位置上。但是这个注释能解释通文意吗?我们来看文章, 夸父和太阳赛跑, 肯定是从东向西跑, 太阳落山, 夸父才到黄河、渭河交界处, 二水不够夸父喝, 向北找更大的水域, 按课本上说是雁门山北, 从地理位置说应该是山西北部甚或内蒙一带。从地理位置上看, 夸父应该是从黄河渭河的交界处向北进发, 没有找到大泽半道渴死了, 那夸父渴死的位置应该大概是黄河渭河的交界处到内蒙之间。按照夸父的精神逻辑, 生命不息, 逐日不止。夸父肯定是在临死的最后时刻才丢弃了自己追赶太阳的主要帮手———拐杖。可是他的拐杖怎么会遗弃在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呢?这在方向上是南辕北辙, 在地域上也是相差十万八千里啊。《夸父逐日》虽然是神话故事, 但是神话故事也要符合基本的生活的逻辑啊。由此, 我认为, 鲁教版的这个注释完全可以删除, 直接用“桃林”一说更为恰当。“地名”说欠妥, 但放在了前边;“桃林”说恰当, 却放在了后边, 让学生莫衷一是, 造成学习上的负担和混乱。实在没有必要。

3.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下 篇三

话表世界之间,分为四大部洲:曰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矩芦洲。这部书单表东胜神洲。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此山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进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惊动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驾座金阙云宫灵霄宝殿,聚集仙卿,见有金光焰焰,即命千里眼、顺风耳开南天门观看。二将果奉旨出门外,看的真,听的明。须臾回报道:“臣奉旨观听金光之处,乃天地精华所生,不足为异。”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真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一朝天气炎热,与群猴避暑,都在松阴之下顽耍。你看他一个个:

跳树攀枝,采花觅果;抛弹子,邷么儿;跑沙窝,砌宝塔;赶蜻蜓,扑叭蜡,参老天,拜菩萨;扯葛藤,编草帔;捉虱子,咬圪蚤;理毛衣,剔指甲;挨的挨,擦的擦;推的推,压的压;扯的扯,拉的拉,青松林下任他顽,绿水涧边随洗濯。

一群猴子耍了一会,却去那山涧中洗澡。见那股涧水奔流,真个似滚瓜涌溅。古云:“禽有禽言,兽有兽语。”众猴都道:“这股水不知是那里的水。我们今日赶闲无事,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去耶!”喊一声,都拖男挈女,唤弟呼兄,一齐跑来,顺涧爬山,直至源流之处,乃是一股瀑布飞泉。众猴拍手称扬道:“好水!好水!原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又道:“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之间,倒挂流出去,遮闭了桥门。却又欠身上桥头,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个好所在。但见那:锅灶傍崖存火迹,樽罍靠案见肴渣。石座石床真可爱,石盆石碗更堪夸。

看罢多时,跳过桥中间,左右观看,只见正当中有一石碣。碣上有一行楷书大字,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石猿喜不自胜,急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众猴把他围住,问道:“里面怎么样?水有多深?”石猴道:“没水!没水!原来是一座铁板桥。桥那边是一座天造地设的家当。”众猴道:“怎见得是个家当?”石猴笑道:“这股水乃是桥下冲贯石窍,倒挂下来遮闭门户的。桥边有花有树,乃是一座石房。房内有石锅、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中间一块石碣上,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

众猴听得,个个欢喜。都道:“你还先走,带我们进去,进去!”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进来! ”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也都进去了。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美猴王领一群猿猴、猕猴、马猴等,分派了君臣佐使,朝游花果山,暮宿水帘洞,合契同情,不入飞鸟之丛,不从走兽之类,独自为王,不胜欢乐。

《花果山拥立美猴王》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资料信息,初步了解《西游记》在中国文化、文学的意义,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2、以扫读、跳读等快速阅读及圈划交流方式,初步感受孙悟空的形象,激发探究人物形象与情节的热情。

3、用朗读讨论的方式,感受环境烘托的作用,语言整齐而活泼的优势,激发探究描写手法与语言魅力的热忱。

重点难点:

1、感受美猴王超然出众的表现,对后文全书的作用。

2、领会古典白话概括、整齐的优点,激发对书艺术特色的探究。

说明:

本课重在以篇引书,学生对悟空从小即有所了解而且一般都颇感兴趣,探究其“出生、出任”非常符合预备孩子的年龄兴趣特征,教师以此为重点可顺势引发学生开展名著阅读、研究性学习。

《西游记》诙谐活泼又不失古典的语言既可能成为现代学生学习的难点,但适度的陌生化恰恰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丰富现代汉语口语、书面语的表现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简介《西游记》引发读新课

1、看单元标题,“读一本名著”,名著《西游记》你觉得它“名”在哪里?

2、请同学依次介绍(注意选择大家可能不够了解的信息有条理的说明介绍)(1)《西游记》故事渊源:唐僧(2)成书大致历程与作者(3)主旨及意义

1、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从小积累的关于《西游记》有名之处。

2、学生根据课前查阅资料择其要点分类概述。

激发学生从小就积累的古典文化名著在自己内心的影响,使学生走近原著;有关资料的补充能训练处理分类信息的能力,又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浏览目录首回初感书文异同

1、根据学生介绍主旨时对孙悟空的评介,引入翻阅目录,思考《西游记》从孙悟空出世开始讲起的原因。

2、初读首回前半部分看看与课文有哪些不同,想想自己小时看动画片、听故事感受有何不同,谈谈你初读古典白话的新感受。

3、积极鼓励学生真实新体验。特别对删去诗词与后文的质疑应大加鼓励并留到课下探究。

1、翻阅目录,了解全书大致格局及意义。

2、在课前预习课文基础上,比较书、原文、影像作品的不同感受,特别说一说自己新的体验。(如有更多疑问,对美猴王有了一些新了解等)

引发学生了解读书要有全局意识,粗读不妨轻松随意,精读就需要有所探究,初步感受,影像、听闻不能代替读原典名著的意义。

感受人物形象激发情节探究

1、再读课文,圈划出美猴王超然出众表现的语句。

2、读、说给同桌听,概括为几方面与大家交流。

3、引发人物性格与环境及时全书情节展开作用,点到为止,启发学生思考。

1、通过扫读、跳读等圈划语句

2、与同桌,再与全组交流(可能说到勇敢、勇于尝试实践、有见识、有领导才能等)

本课重点,通过圈划交流,感知小说人物与情节环境的关系,激发“英雄出少年“的情怀,引导学生探究的方向。

思考环境衬托感知语言魅力

1、小说为何不惜笔墨描摹花果山的“山”、“石”、“猴”、“水”?

2、既然猴王外其他描写起衬托作用,是否可将(2)(3)节减缩为“那石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与众猴一样寒来暑往,游乐嬉戏,非常快乐”。

1、结合第1段说说“山石水”的作用(明确既交待情节,又间接衬托猴王的不凡)

2、朗读(2)(3),感受写“猴”这一部分语言形式的魅力。(学生可发现在句式、引用、音韵等方面的特色)

顺势激发学生探究写法,语言特色的魅力,为探究性学习进一步张本、感受古典白话独到韵味,与现代汉语更好沟通。

明确读书要求布置探究任务

1、小结,引出“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道理在通读书中制作10~20张阅读卡片。

2、结合今天生发的疑问与P172页中的提示初步确定研究的小组与方向

1、翻到p172《西游记》读书报告,明确要求。

2、课下分组讨论。

激发读书热情,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初始工作。

思路点拨

本课也可根据学生层次压缩前两个教学环节,在学生简介《西游记》作为古典神魔章回体小说精典的体裁与主旨之后,切入问题:孙悟空作为“神、猴、人”三性合一的典型形象在小说首回中各是如何表现的。在学生充分朗读思考讨论后,进一步引发“神化”环境的作用,并由读引“说”,在复述式的讲说评比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和神魔小说的特色。

练习举隅

1、查词典,注音、了解词意,并选择5个词语连成一段话。

迸裂 玩耍 蹲身瞑目 镌 抓耳挠腮 石碣 顽劣 喜不自胜 天造地设 拖男挈女

感之既久 采花觅果 洗濯

2、模仿第(3)节句式,用几句话描写一下幼儿园里小朋友玩乐的情景。

3、用“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禽有禽?,兽有兽?”、“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等俗语名句组织一段有意义的话,并说说引用俗语的好处。

4、用第一、第二张卡片摘录《西游记》1~7回中你最欣赏的语句片断,并说明理由。

5、将精彩语句保留,以讲故事的口吻将猴王出世出任说给父母或同学听,并请他们作出评价。

《花果山拥立美猴王》教学反思

《花果山拥立美猴王》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这是教学的重点。课文是古代白话文,语法、词汇与现代文均有所差异,因此,在课前布置了学生透过查字典或资料弄懂字、词的基本意思,为课上学习清楚障碍,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进而读懂课文资料是教学的难点。

根据本文的语言表达特点,教学时,我以读为主线来安排教学过程。首先,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中了解课文的大体资料。然后围绕“石猴是怎样出世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等问题读读议议。之后再读课文,读中感受形象。最后组织学生讲讲猴王出世的故事,并适度拓展,开展语文活动。孙悟空,学生大都比较熟悉,帮忙学生感受他最初的形象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时我注意结合学生头脑中已经建立的孙悟空的形象,将读、想、做等有机结合,让孙悟空最初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鲜明地树立起来。如,“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可让学生边读边联系平时所感受的孙悟空的形象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想象后说一说,说后再读,这样,猴王形象就会在学生头脑中树立起来。

4.沪教版六年级第二学期古诗文汇总 篇四

古诗部分

1春夜喜雨

【唐】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注解】

洛城:洛阳(现在河南洛阳)。玉笛:精美的笛

好雨:指春雨,及时的雨。乃:就。

发生:催发植物生长,萌发生长。潜:暗暗地,静悄悄地。

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野径:田野间的小路。俱:全,都。

江船:江面上的渔船。独:独自,只有。晓:早晨。

红湿处:指带有雨水的红花的地方。花重(zhòng):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锦官城: 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三国蜀汉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后人又用作成都的别称。也代成都。

【译诗】

这一场雨就好似选好时候,正当春天万物生长之时就随即降临。细雨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来到,它默默地滋润万物,没有一点声音。雨夜中,田野间的小路黑茫茫,只有江中渔船上灯火独自明亮着。要是早晨起来看看,锦官城里该是一片万紫千红吧!(看看带有雨水的红花之地,就会看到在锦官城里的花因沾上雨水而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2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mò]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注解】

1.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60~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2.贾亭:又叫贾公亭。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3.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平,即春水初涨。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刚刚。4.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这里指低垂的云。

5.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6.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暖树:向阳的树。7.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8.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禽鸟。

9.乱花:各种野花。渐:副词,渐渐地。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10.浅草:刚刚长出地面,还不太高的春草。才能:刚够上。没:遮没,盖没。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侧重花草。11.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

12.行不足:百游不厌。足,满足。13.阴:同“荫”,指树荫。

14.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诗人由北而西而南而东,环湖一周,诗则以湖东绿杨白堤结束,以“最爱”直抒深情。白堤全长1000米。

【译诗】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温暖的树木上栖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3江南春

【唐】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解】

1.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2.山郭:依山的城镇。

3.南朝:东晋后在建康(今南京)建都的宋、齐、梁、陈四朝合称南朝。当时的统治者都好佛,修建了大量的寺院。

4.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大概数字。5.楼台:指寺庙。

【译诗】

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昔日到处是烟雾笼罩的寺庙,如今又有多少亭台楼阁都沧桑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4绝句

【宋】志南(诗僧)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注解】

1.短篷:小船。篷是船帆。船的代称。2.杖藜(lí):“藜杖”的倒文。藜是一年生草木植物,茎杆直立,长老了可做拐杖。

【译诗】

在苍天古树的浓荫下,系了小船,拄着藜杖,慢慢走过桥,向东而去。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像故意要沾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轻轻吹拂人面的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令人陶醉。

5雨晴

【唐】王驾(字大用,号守素先生)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注解】

蕊(ruǐ):花朵开放后中间露出的柱头花丝等,分雌蕊、雄蕊。

【译诗】

下雨之前鲜花初开可以看到花蕊,下雨之后绿叶中间再也不见鲜花。蜜蜂蝴蝶纷纷飞到墙的那边去了,我真怀疑春色在邻居家的院子里。

6题弟侄书堂

【唐】杜荀鹤(字彦之,号九华山人)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注解】

1.何事:为什么。

居穷道不穷:处在不顺利的时候,但仍然注重道德修养。2.乱时:战乱时期。静时:和平时期。

3.家山:家乡的山,这里代指故乡。

干戈:干和戈本是古代打仗时常用的两种武器,这里代指战争。

4.礼乐:这里指儒家思想。礼,泛指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贵族等级制的社会规范和道德体系。乐,音乐。儒家很重视音乐的教化作用。5.书案:书桌。案:几案。

6.砚:砚台,用来磨墨的一种文具。文房四宝之一。7.终身事:这里表示少年时辛苦是为了终身的大事。8.惰,懈怠。寸功,形容极小的功夫。【译诗】

处境穷困但知识没变,战乱时与往常一样努力学习。故乡虽战火纷飞,弟侄还在学习知识。

窗外的竹影在书本上摇摆,野外泉水声进入砚池中。年少的辛苦是有益终身事,不要对光阴放松努力。

7南园十三首(其五)

【唐】李贺(字长吉,被称为诗鬼)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注解】

1.吴钩:“吴钩,刀名也,刃弯,今南蛮用之,谓之葛党刀”(沈括《梦溪笔谈》)。

2.南园:昌谷南园为李贺读书处。其《南园》组诗十三首,写当地景物和杂感,此为第五首。

3.关山五十州:指当时藩镇割据、中央不能掌管的地区。《通鉴·唐纪》载唐宪宗元和七年李绛云:“今法令所不能制者,河南北五十余州。”

4.凌烟阁:在长安。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年画开国功臣二十四人于凌烟阁。

【译诗】

身为男子为什么不跨上骏马,手执军刀,奔赴疆场,建功立业,收复关山呢? 但是,自古封侯拜相,登上凌烟阁的,又哪一个是像我这样的文弱书生呢?

8对酒

【近代】秋瑾(号鉴湖女侠)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注解】

1.吴芝瑛《记秋女侠遗事》提到,秋瑾在日本留学时曾购一宝刀,诗当写于此时。这首诗表现了秋瑾轻视金钱的豪侠性格和杀身成仁的革命精神。

2.貂裘换酒:以貂皮制成的衣裘换酒喝。多用来形容名士或富贵者的风流放诞和豪爽。秋瑾以一女子,而作如此语,其豪侠形象跃然纸上。

3.“一腔”二句:要多珍惜自己的满腔热血,将来献出它的时,一定可以化成碧绿的波涛(意即掀起革命的风暴)。勤,常常,多。碧涛,用《庄子·外物》典:“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苌弘是周朝的大夫,忠于祖国,遭奸臣陷害,自杀于蜀,当时的人把他的血用石匣藏起来,三年后化为碧玉。后世多以碧血指烈士流的鲜血。

【译诗】

不吝惜花很多钱买一把好刀,貂皮大衣换酒喝也算是豪迈了。要爱惜自己的生命啊,为了伟大的理想,值得抛洒鲜血,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

9狱中题壁

【近代】谭嗣同(“戊戌六君子”之一)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注解】

1.张俭(jiǎn):东汉末年,张俭因弹 劾宦官,反被诬为结党营私,在困迫中逃亡,看到有人家就进去躲避,一路上受人保护

2.东汉时,杜根曾上书要求邓太后把政治权交给安帝。太后大怒,命人把杜根装入袋中摔死,执法者同情他,让他逃过一劫。太后死后,他又复官。谭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未能上书太后,请其归政光绪,有愧杜根。

3.谭这一句诗的意思是:新党既不宜逃,又不宜谏,只有诉诸武力。今所谋既不成功,谭视死如归,亦甘之如饴。

4.比喻去者和留下的都是光明磊落、肝胆相照,像昆仑山一样巍峨高大。5.选自《谭嗣同全集》。谭嗣同,近代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

【译诗】

望门投宿想到了东汉时的张俭,希望你们能像东汉时的杜根那样,忍死求生,坚持斗争。即使屠刀架在了我的脖子上,我也要仰天大笑。出逃或留下来的同志们,都是像昆仑山一样的英雄好汉。

10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字伯玉,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解】

1.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2.前:过去。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3.后:未来。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4.念:想到。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5.怆(chuàng)然:悲伤凄凉的样子。涕:古时指眼泪,此指流泪。涕下:流眼泪。[2-3]

【译诗】

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11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解】

1.黄鹤楼:三国吴黄武二年修建。为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俯见大江,面对大江彼岸的龟山。2.悠悠:久远的意思。

3.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4.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5.萋萋:草盛貌。6.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7.乡关:故乡家园。

8.烟波:暮霭沉沉的江面。

【译诗】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12山居秋暝

【唐】王维(字摩诘,人称“诗佛”)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解】

1.王维,山水田园派诗人,与孟浩然合称“王孟”。2.暝:日落,黄昏。

3.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4.新:刚刚。

5.清泉石上流:写的正是雨后的景色。

6.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喧,喧哗,这里指竹叶发出沙沙声响。7.浣女:洗衣服的姑娘。浣(huàn),洗。8.莲动:意谓溪中莲花动荡。

【译诗】

空旷的山中,新雨刚刚下过。夜间的秋色更添几分凉爽。明朗的月光照在松竹间,清澈的泉水从石头上流过。洗衣服的姑娘在竹林间欢笑,莲叶摇动,渔舟离去。春天的芳华凋谢了,我自可留恋在山中,不回去。

13过故人庄

【唐】 孟浩然(与王维合称“王孟”)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注解】

1.过:拜访,探访,看望。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2.具:准备,置办。

3.鸡黍:指烧鸡和黄米饭。黍(shǔ):黄米饭。4.邀:邀请。5.至:到。6.合:环绕。

7.郭: 这里指村庄的四周。

8.斜:[xiá]迤逦远去,连绵不绝。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 9.开:打开。

10.轩:这里指窗户。11.面:面对。

12.场圃:农家的小院。菜园和打谷场。13.把酒:拿起酒杯。把:拿起。14.话:闲聊,谈论。15.桑麻:这里泛指庄稼。

16.重阳日:阴历的九月九重阳节。17.还(huán):回到原处或恢复原状;返。

18.就菊花:指欣赏菊花与饮酒。就:靠近、赴、来。这里指欣赏的意思。菊花:既指菊花又指菊花酒。指孟浩然的隐逸之情。

【译诗】

老朋友准备好了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的农舍做客。翠绿的树木环绕着小村子,村子城墙外面青山连绵不断。打开窗子面对着谷场和菜园,我们举杯欢饮,谈论着今年庄稼的长势。等到九月初九重阳节的那一天,我还要再来和你一起喝酒,一起观赏菊花的美丽。

14送友人

【唐】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世称诗仙)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解】

①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②白水:明净的水。

③一:助词,加强语气。为别:分别。

④孤蓬:又名“飞蓬”,枯后根断,常随风飞旋,又称“飞莲”这里比喻即将孤身远行的朋友。征:远征,远行。⑤浮云:飘动的云。

⑥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⑦自兹去:从此离开。兹:此,现在。⑧萧萧:马的嘶叫声。

⑨班马: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班:分开,分别。

【译诗】 青山横亘在城郭的北侧,明净的河水环绕在城郭的东方。

我们即将在这里离别,你就要像孤飞的蓬草一样踏上万里征程。

空中的白云飘浮不定,像你从此游荡各地,我无法与你重逢;即将落山的太阳不忍沉没,亦似我对你的依恋之情。

我们挥手告别,从这里各奔前程,友人骑的那匹载他远离的马,好像不忍离去,萧萧的嘶叫着,增加了我的离愁别绪

15月下独酌

【唐】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世称诗仙)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注解】

⑴酌:饮酒。独酌:一个人饮酒。⑵无相亲:没有亲近的人 ⑶“举杯”两句:这两句说,我举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一说月下人影、酒中人影和我为三人。成三人: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好合成三人。⑷既:且。不解饮:不会喝酒 ⑸徒:徒然,白白的。徒:空。⑹将:和

⑺及春:趁着春光明媚之时。⑻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⑼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⑽交欢:一起欢乐。

⑾无情游:忘却世情的交游。⑿相期:相约会。⒀邈:远 ⒁云汉:银河

【译诗】

在花丛中摆上一壶美酒,我自斟自饮,身边没有一个亲友。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明月既不能理解开怀畅饮之乐,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随在我的左右。我只得暂时伴着明月、清影,趁此美景良辰,及时欢娱。我吟诵诗篇,月亮伴随我徘徊,我手舞足蹈,影子便随我蹁跹。清醒时我与你一同分享欢乐,沉醉便再也找不到你们的踪影。让我们结成永恒的友谊,来日相聚在浩邈的云天。

16鸟鸣涧

【唐】王维(字摩诘,人称“诗佛”)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注解】 涧:夹在两山之间的流水。

闲:安静、悠闲,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

桂花:木犀的通称。有的春天开花,有的秋天开花。花瓣晒干可以食用。空:空寂、空空荡荡。空虚。这时形容山中寂静,无声,好像空无所有。月出:月亮出来。惊:惊动,惊扰。时:时而,偶尔。时鸣:不时地啼叫。

【译诗】

在这个寂无人声的地方,芬芳的桂花轻轻飘落在地上。静静的夜晚,使这春天的山林更加空寂。月亮升起,惊动了正在树丛栖息的山鸟,它们清脆的叫声在空旷的山涧中传响。

17客中作

【唐】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世称诗仙)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注解】

⑴客中:指旅居他乡。⑵兰陵:今山东省临沂市苍山县兰陵镇;一说位于今四川省境内。郁金香:散发郁金的香气。郁金,一种香草,用以浸酒,浸酒后呈金黄色。

⑶琥珀:一种树脂化石,呈黄色或赤褐色,色泽晶莹。这里形容美酒色泽如琥珀。⑷但使:只要。

【译诗】

兰陵出产的美酒,透着醇浓的郁金的芬芳,盛在玉碗里看上去犹如琥珀般晶莹。只要主人同我一道尽兴畅饮,一醉方休,我管它这里是故乡还是异乡呢!

18游山西村

【南宋】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注解】

1、腊酒浑:腊月里酿造的酒,称为腊酒;浑,浑浊。酒以清为贵。

2、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足:足够,丰盛。

3、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

4、柳暗花明:柳色深绿,所以说“暗”。花色红艳,所以说“明”。

5、箫鼓:吹着箫打着鼓。

6、追随:紧跟着。

7、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作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和五谷神,祈求丰收。

8、古风存:保留着淳朴的古代风俗。

9、若许:如果这样。

10、闲乘月:乘着月明来闲游。

11、无时:没有一定的时间,即随时。

12、叩(kòu)门:敲门。

【译诗】

不要笑话农家的酒浑,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疑惑无路可行间,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临近,布衣素冠,简朴的古风依旧保存。从今日起,如果允许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敲开柴门。

19丰乐亭游春

【北宋】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注解】

丰乐亭:在安徽滁州西南琅玡山幽谷泉上。长郊:广阔的郊野。无涯:无边际。老:逝去。

【译诗】

将要从天空中落下的太阳,映着红艳艳的花,绿莹莹的树和高耸入云的山峰,广阔的郊外草原上,碧绿的草色一望无际。游人们顾不上春天即将结束,还在亭前踏着地上落下的花儿嬉戏玩耍,竟没有一丝遗憾:美好的春天就这么过去了!

20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 【清】纪昀jǐ yún(字晓岚)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

【注解】

①这首绝句写诗人由富春至严陵旅行途中所见。富春,此指富春江,是浙江钱塘江的一部分。严陵,此指富春山。同题二首,这是其二。②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③推篷:拉开船篷

【译诗】

好似春天的云彩那样浓厚,又好似薄烟轻淡,绿树的长短影子映在江面上。夕阳斜下,不禁推开船篷坐下,富春江山水一片翠色似乎涌上了船头。

21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注解】

①刘十九:白居易留下的诗作中,提到刘十九的不多,仅两首。但提到刘二十八、二十八使君的,就很多了。刘二十八就是刘禹锡。刘十九乃其堂兄刘禹铜,系洛阳一富商,与白居易常有应酬。

②绿蚁:指浮在新酿的没有过滤的米酒上的绿色泡沫。醅(pēi):酿造。

绿蚁新醅酒:酒是新酿的酒。新酿酒未滤清时,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绿,细如蚁,称为“绿蚁”。

③雪:下雪,这里作动词用。

④无:表示疑问的语气词,相当于“么”或“吗”

【译诗】

我家新酿的米酒还未过滤,酒面上泛起一层绿泡,香气扑鼻。用红泥烧制成的烫酒用的小火炉也已准备好了。

天色阴沉,看样子晚上即将要下雪,能否留下与我共饮一杯?

22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注解】

(1)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时其上有应天塔,俗称塔山。古代传说此山自琅琊郡东武县(今山东诸城)飞来,故名。

(2)千寻:极言塔高。古以八尺为一寻,形容高耸。

(3)不畏:反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句意。(4)浮云:暗喻奸佞的小人。(5)缘 :因为。(6)眼:视线。(7)塔:铁塔。

(8)最高层:最高处。又喻自己是皇帝身旁的最高决策层。„9‟鸡鸣见日升:鸡鸣时可以望见太阳升起。

【译诗】

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23过上湖岭望招贤江南北山

【南宋】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

岭下看山似伏涛,见人上岭旋争豪。一登一陟一回顾,我脚高时他更高。

【注解】 1.岭:山岭 2.回顾:回头看 3.陟(zhi):升;登 4.选自《诚斋集》 5.涛:江涛,浪涛

【译诗】

在山岭下看山就像伏涛一样,看见别人登山岭也想去登山岭。登上山岭一步回头看一下他人,当我爬得很高的时候山却更高。

24海棠

【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注解】

袅袅:微风轻轻吹拂的样子 泛:摇动

崇光:指高贵华美的光泽 霏霏:迷蒙状 故:于是

红妆:用美女比海棠

夜深花睡去:暗引唐玄宗赞杨贵妃“海棠睡未足耳”的典故。

【译诗】

袅袅的东风吹动了淡淡的云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由于只是害怕在这深夜时分,花儿就会睡去。因此燃着高高的蜡烛,不肯错过欣赏这海棠盛开的时机。

25泛吴淞江

【宋】王禹偁chēng(字元之)

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

唯有鹭鸶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

【译诗】

太阳西斜,点点胭红的光亮洒落到搭着稀疏的苇蓬的小船里,我独自吟诗了大半天却还是没有过江。

能够理解我心意的恐怕只有江面上的鹭鸶鸟了,它们不时地弯起一只脚,静静的单足站在船窗边,似乎在聆听着吟诵。.古文部分

1《论语》八则

⒈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⒊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⒍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⒎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⒏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天时不如地利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吕氏春秋》两则

(一)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二)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4橘逾淮为枳 《晏子春秋》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yàn)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fù)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hān),吏二缚一人诣(yì)王,王曰:“缚者曷(hé)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huái)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yé)?”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xī)也,寡人反取病焉。”

5螳螂捕蝉 【西汉】刘向

5.沪教版一年级下学期语文词语表 篇五

第1课:枝头、枝叶、柳条、柳树、交换、绿豆

第2课:友情、流动、纸片、人流如潮、灯火通明、金光闪闪、情不自禁 第3课:山坡、图片、图画、种子、种植、植树、让座、美丽 第4课:喝水、觉得、得到、暖和、和气、点头、就是、世界 第5课:被子、已经、每天、眼睛、于是、不幸、心愿 第6课:到处、找到、浅绿、淡红、所有、交织、发现、倒下 快乐宫1:好像、大象、唱歌、舒服、舒心、安静

第7课:彩色、白霜、背包、孩子、怀抱、云朵、高兴、聪明、冰天雪地 第8课:井沿、那么、弄错、相信、坐井观天、无边无际

6.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下 篇六

一、教育观念、教师角色的转变是实施新教材的关键

新教材的实施,关键是教师,难度最大的也是我们教师,如果教师穿着新课程的鞋子,走着传统方式的老路,必然是对新课程的歪曲。

在化学的教学实践中,首先要解决好教育观念、教师角色的转变问题,教师不应是训练和灌输学生的工具,也不应是知识的机械传递者,教师在学生学习的道路上,更多的是问题的设计者、探究问题的参与者、结论的共同形成者。

二、开阔的视野,丰富的知识,是合理处理新教材的基础

新课程需要教师有较广博的知识作为基础,具备多方面教学技能,才能避免在教学中平淡无奇,教学手段单调,语言苍白,才能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综合素质。

三、熟悉新课程标准要求,掌握新教材内容是合理使用新教材最基本的要求

1. 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新课程标准与以前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学大纲相比,更加完善,更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主要表现在:

(1)新课标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学科之间整合性加强,如沪版教材中“食品中的有机化学”一章与生物学知识的联系就很多。

(2)新课标的内容体现了化学走向社会、走进生活、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3)新课标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鼓励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化学教学中。

(4)新课标注意学科渗透,关注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和新思想,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 化学新教材的变化与特点

新教材对化学实验和反应规律不直接给出结论,如质量守恒定律这样重要的内容,都是要求师生共同探究进行总结才能形成结论;新教材更贴近学生生活,反映学生认知特点,每个章节的内容都由学生日常见到的事物或现象引入;新教材从学生发展需求出发,增加了新题材、新科技成果图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教材的节后练习比老教材减少了很多,但增加不少实践活动和小论文写作。

四、合理使用探究式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是合理使用新教材的目的

探究式教学不在某个知识点的获取,它是通过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学会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独立思考的习惯,使学生成为具有创新意识、科研意识等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即达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应表现出前慢后快的变化,实际上是能够圆满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7.沪教版四年级下语文学科教学计划 篇七

孙贤树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以教导处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为指导,本着务实、勤奋、真诚、虚心、互助、团结的思想,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

人,其中男生

人,女生

人。转走

人,转来

人。

通过一个学期的接触,我对这些学生基本上有了一些了解,从班级总体情况来看,学生个体间差异大。成绩参差不齐,思想及行为表现优劣悬殊大。有些同学学习态度端正,作业按时完成,成绩良好,像陈楠楠、陈悦榕、肖文俊等。有些学生学习基础差,经过老师的辅导、同学的帮助各科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要他们坚持下去老师还要不断辅导和鼓励,像倪羊羊、敖珍珍等。也有个别差生,不按时完成作业,学习基础特别差、上课思想不集中,如张瑞、张明明、司文豪等,从学生自觉性上看,部分学生学习太被动。写作方面来,班中学生可以分成三类。一类学生能写出相当不错的作文,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一类学生基本能将一件事表述清楚,语句通顺,但是欠生动;还有一类学生,则词不达意,语句欠通顺,错别字连篇,无从下笔。从上一学期期末试卷分析情况看:基础知识部分,学生总体完成不错。个别学生写字习惯较差,字迹潦草,错别字多。阅读理解一块失分较多,个别好生审题不清,导致失分。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4个部分:

1、课文 8个单元 40篇课文

2、古诗诵读 8次 16首古诗

3、综合练习8次

4、作文 14次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自主确定学习的生字,用掌握的识字工具和识字方法识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继续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熟练地运用部首和音序查字法,提高查字典速度。辨析同音字、音近字和形近字。

2、继续巩固汉语拼音,能正确熟练地拼读音节,培养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阅读的习惯。能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回答问题,进行口语交际。

3、按要求积累课内外词语,不断增加词汇量。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在运用中辨别词语的不同意思,能体会课文中关键词语的作用,并能学习运用。

4、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学习本册教材中的常用句式,能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句子不同的表达方式,懂得修辞手法在句子中的作用,部分句式能学习运用,学习把句子写具体。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习句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学习顿号、冒号、引号、破折号和省略号的一般用法。

5、专心听人说话、认真思考、不随便插话和打断别人。能抓住别人讲话的主要内容转述,用普通话交谈。交谈中听清别人的意思,对不明白的地方提问。

6、清楚地回答老师和同学的提问,说一段连贯的话,完整复述一件事,具体讲述故事,简要转述别人讲话的主要内容,有条理地讲述自己的经历和见闻。

7、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停顿,读出不同的语气。提高默读能力,借助资料解决阅读中的一些疑问。复述课文大意,正确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能熟目标记教材中的名句,背诵文中的全部古诗,背诵指定的课文,积累课文中 的优美词语和精彩段落。

8、学习观察生活、选择材料、清楚明白地写出自己的见闻,表达自己的 真情实感。学写小故事、游戏、活动、观察日记、读书笔记、看图作文和想像作文。做到有顺序,语句通顺,能使用标点符号,养成文必加点、边写边点的习惯。

9、积极参加课内外的语言实践活动。主动参加收集资料、出专栏、讨论会、读书会、朗诵会、故事会等活动。提高人际交流、口头表达和书面 表达能力。

10、练习用钢笔写字,要求写正确、端正、整洁。学习在双线格里写字,要求书写认真,字要大小均匀,字与字的间隔要适当。继续练习用毛笔 仿影,做到写字姿势正确。巩固正确的执笔、运笔方法,培养使用、爱 惜写字用具的习惯。

11、进一步激发阅读兴趣,自觉进行课外阅读,有自主选书的兴趣和能力。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写读书笔记或阅读日记。阅读量不低于课标的规定。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帮助学生学会阅读,逐步提高他们的独立阅读能力。引导学生自己确定学习内容,明确阅读要求,认真思考,形成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在阅读中发现问题,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会自寻答案,主动拓展学习内容。

2、加强词句训练,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提高学生语言能力。

3、创造多种表达机会,提高学生说话和作文能力。组织学生参加感兴趣的语文实践 活动。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全面训练,提高他们收集材料,筛选材料,整理材料的能力。

五、具 体 措 施

1、认真研读文本和新课程标准,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及时调整教学手段,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2、根据教学实际,充分运用媒体资源,把语文和信息技术的整合落到实处。

3、引导学生掌握一些阅读技能,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和兴趣,鼓励学生拓宽视野,增大阅读量,特别是对名家名篇的阅读量。

4、创设条件和机会帮助学生学以致用,鼓励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学会表达真实的情感。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增强写好作文的自信心。

5、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质疑能力,鼓励学生互动合作、积极回答问题。

6、培优补差培优补差(1)、培优重在拔尖,补差重在提高。(2)、课堂上有意识给他们制造机会,让优生吃得饱,让差生吃得好。(3)、课外辅导,利用每天中午的饭后时间,或者自习课的时间,组织学生加以辅导训练。(4)、发挥优生的优势,指名让他带一名差生,介绍方法让差生懂得怎样学,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5)、对于差生主要引导他们多学习,多重复,在熟练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分析推理能力,尤其是学习态度的转变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方面要花大力气。

上一篇:有效词汇教学之我见下一篇:党委组织部2008年工作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