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心理学考试题库

2024-11-10

体育心理学考试题库(8篇)

1.体育心理学考试题库 篇一

第十九章 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心理学方法

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

1.选择体育教学内容的依据有:体育课程的目标体系、和学校的具体条件。

2.能力分组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体育能力的水平分成若干小组,或由学生根据 来选择学习小组的方式。

3.在运用完整法进行教学时,为了弥补其不足,一般采用简化动作、、突出重点、等方法。

4.游戏法的心理意义在于因其具有,能引人入胜,使参加者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提高练习者的兴趣。

5.自主学习的教学步骤有自定目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和。6.体育教学策略包括对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还包括对体育教学 的选择等内容。

7.体育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特定的体育学习情境中,为了达到体育学习目标而对 所作的优化组合与精巧安排。

8.根据体育学习策略在认知-运动信息加工过程中的作用,体育学习策略包括

策略和认知调控策略。

9.陈述性知识是指 等知识,它是可以用语言来表达和用谈话或书面的方式来测定的。

10.自我目标调控是让学生给自己在体育学习过程中设立一个适宜的目标作

为 的动力。

11.体育课堂心理气氛,是指师生在体育课堂中 的综合表现,它是体育课中集体心理动态结构特点之一。

12.在体育课教学实践中发现,课堂心理气氛分为和谐型、3种。13.体育课学生不良行为的表现有涣散行为、抗拒行为、攻击行为和。14.口头评定就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对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情意表现、合作精神等方面进行评定的方法。

15.评定量表的设计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所要评定的,二是评定时用的分点说明语。16.体育态度由、、三种主要成分构成,能解释和预测个体的各种行为反应。

二、单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一个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

1.体育教学中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在体育教学效果方面有着独特作用并且能够满足各年龄阶段学生的需要的练习方法是。()

A游戏法 B预防和纠正错误动作法

C分解和完整练习法 D讲解法与示范法

2.在体育教学中一种纠正已经建立动力定型的顽固性错误动作的方法是。()

A启发思维 B言语暗示刺激 C正误对比强化 D单独与减速练习3.体育教学目标描述的是。()

A学生的学习结果 B学生的学习过程 C学生的行为 D教师的行为 4.有利于教师因人而异和提出练习的不同教学要求和标准,更有利于因材施教,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的分组形式是。()A能力分组 B兴趣分组 C友伴分组 D性别分组 5.在体育教学之前为了了解学生对学习新内容应具备的基本条件而进行的评价是指。()

A渐进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准备性评价 6.将新学习的材料和头脑中已有的体育知识、运动技能联系起来的策略是指。()A重复策略 B练习策略 C选择性注意策略 D精加工策略 7.贯穿体育学习策略的教学始终的动力系统是。()A学习兴趣 B学习动机 C学生的智能 D学生的技能 8.涣散行为主要表现为。()

A课堂上学生注意力的分散 B不遵守规定,不听从指挥等行为 C学生损害公物等攻击性行为。D逃避上体育课等行为。

9.作为一种对待学习的内部状态,能够影响着人对学习活动选择的是。()

A学习态度 B情意表现 C交往合作精神 D个性特征表现 10.教师采用何种领导方式,学生会有明确的体育学习目标,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A混合型 B放任型 C集权型 D民主型

三、多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1.传统体育教学目标的弊端有哪些?()

A.教学目标陈述的含糊性 B.教学目标的单一性

C.教学内容的枯燥性 D.以“教学要求”代替教学目标 2.选择体育教学内容的依据有哪些?()

A.依据体育课程的目标体系 B.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征 C.依据学校的具体条件 D.依据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技能 3.选择体育教学内容的途径有哪些?()A.竞技运动的内容或对竞技运动改造后的内容 B.民族民间的体育、娱乐活动内容

C.与学生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紧密相连的内容 D.新兴运动项目的内容

4.体育教学组织常见的心理学分组形式有哪些?()

A.能力分组 B.兴趣分组 C.友伴分组 D.合作分组 5.预防和纠正错误动作的心理学方法有哪些?()

A.启发思维 B.言语暗示刺激 C.正误对比强化 D.单独与减速练习6.自主学习法的特点有哪些?()

A.能动性 B.开放性 C.独立性 D.创造性 7.体育教学评价的类型有哪些?()

A.准备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8.有效教学策略制定的基本依据有哪些?()A.教学效果是检验教学策略的重要标准。

B.学习者的起始状态决定着教学的起点,是制约教学策略制定的重要条件 C.教学者自身的特征也是制约有效教学策略制定或选择的重要条件 D.教学目标是制约教学策略制定或选择的决定性因素

9.体育教学的物理环境对体育教学活动有重要影响的有哪些?()A.影响学生的运动认知活动 B.影响学生的运动能力 C.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 D.影响学生的情绪体验 10.体育课心理气氛的作用有哪些?()

A.影响体育教学效率 B.具有信号功能 C.影响体育课教学的教育性 D.影响体育课堂管理 11.体育课学生不良行为的表现类型有哪些?()

A.涣散行为 B.抗拒行为 C.攻击行为 D.躲避行为

四、匹配题(将下列相对应的内容用线条相连)

比赛法 体育课堂学习过程的心理学评

价中最常见的方法

体育教学目标 形成运动技能的重要环节 学生的起始状态 体育教学策略迁移机制的表现 选择或制定体育教学策略 体现体育教学策略构成的综合性特征 体育教学策略的启发性 决定着体育教学的起点

体育教学策略目标指向性 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变化性的特点 模仿练习制约体育教学策略制定或选择的决定性

因素

体育课堂心理气氛 体现了体育的方向性功能

口头评定 在比赛条件下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的方法

五、判断题(下列正确的说法用√写在题后括号内,错误的则用×写在题后括号内)

1.体育教学目标是指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所期待得到的学生学习结果或在学习活动中预期应达到的标准。()2.从备“人”走向备“教材”,是体育教学设计的发展趋势,也是体育教学设计的一个特征。()3.在开始学习新动作时,示范处于主导地位,其作用优于讲解,讲解辅助示范。

()4.教学中由于不适当地采用竞赛法,使练习的密度、强度以及动作难度加大,引起学生的心理变化,产生多余动作和不协调动作,是错误动作产生原因之一。()

5.体育教学策略是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学习,为达成体育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体育学习需要所采取的教学方法。()6.通过强化元认知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元认知知识与体验,能够真正实现从外部引导的学习向以内部机能调控为主的自主学习的转变。()7.体育教学中师生的指向性、参与性和交往性这3个维度的状态构成(或决定)了课堂心理气氛的特色,其中参与性是基础,指向性是保证,交往性是最高境界。()

8.体育课堂学习过程的心理学评价是指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影响体育课堂学习的心理学因素,评定学习过程中成败的心理致因,为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提供心理学依据。()

9.选择性注意策略是指将注意指向有关重要的体育学习材料的策略。()10.体育教学目标是制约体育教学策略制定或选择的重要条件。()

六、简答题

1.简述体育教学目标及其作用? 2.简述合作学习的意义?

3.简述有效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4.简述体育学习认知-调控策略的作用? 5.简述如何创设体育教学物理环境? 6.简述体育课心理气氛的基本类型?

七、论述题

1.讲解法与示范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及两者的关系? 2.结合实例,阐述探究学习法的特点及其教学步骤? 3.论述创造和谐的体育课心理气氛的教师因素有哪些?

4.体育课中学生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对待学生不良行为的有效策略有哪些?

2.体育心理学考试题库 篇二

如何调节考生的心理因素,使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得到正常发挥或超常发挥呢?笔者结合自己连续多年辅导体育高考队的教学训练实践,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失常的原因

1. 把考试看得过重。由于考生在平时成绩不够好或与同伴相比有差距,所以造成精神上过度紧张,压力过大,心理负担过重。

2.缺乏自信。担心考不好,信心不足,水平不能充分发挥。

3. 训练过度。临考前,教师或学生急于求成, 负荷不当,以致学生体力消耗过大,营养不足,影响体力的恢复和心理的调整,造成考试时发挥失常。

4. 客观环境的影响。考试一般都在不习惯的条件下进行,如不适应场地、气候、不熟悉监考人员、监考人员的失误等。有时考生之间的相互影响,比如其他考生的失误、犯规等,也影响其水平的发挥。

5. 依赖心理。考试是在封闭场地中进行的,带队教师不能进考场对考生作技术或心理上的指导, 由于平时缺乏严格的心理训练,使得心理素质较差的考生考试时影响成绩。

6. 失利影响。前面的项目没有考好,对后面的考试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同伴在某一项目的失利对考生也会在不同程度产生影响。

7. 准备工作不足。部分考生没有经验,或依赖性较大。遇到紧急情况,如临到检录时上厕所,或准考证、钉鞋丢失等,造成不必要的考前紧张。

二、培养积极的应考动机,增强应考的紧迫感

应考动机是对应考起推动作用的心理因素, 是学习积极性的核心。所以教练员应根据考生的不同特点,首先要注重培养积极的应考动机。教练员要使考生明确,体育专业对考生的文化知识、身体素质、专项技术都有较高的要求,一旦选择了它, 就要刻苦学习,艰苦训练,不可存有任何侥幸心理。通过不断地有的放矢的教育、训练,良好的动机就会逐步形成。同时教练员还应和学生一道反复探讨分析近几年体育高考的动向、特点、总结历年体育高考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使考生明确认识到,随着高考的日趋逼近,自身的体育专业、文化课等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不可有半点懈怠马虎,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增强应考的紧迫感。

三、加强意志品质训练,提高心理素质

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培养,是形成良好心理素质的前提。考生只有心理稳定,作风顽强,才能在考试中以不变应万变,克服来自身体、技术、环境等方面的不利影响,发挥出最高水平。为此,必须从平时抓起,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1.要从克服小困难开始,逐渐增加难度,以培养其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毅力。在训练中,只有采用逐步加大困难的方法,让考生做出适当的意志努力,才能培养其顽强的意志。如平时训练中,同低年级的学生一同测验,获胜机会较多,培养其自信心。利用众多同学参加课外活动的机会,有意让考生在喧闹的气氛中集中注意力与同于或强于自己的竞争对手角逐,培养其不畏强手,克服干扰,沉着应战,顽强拼搏的精神,逐步达到竞赛项目一次、 田赛项目前三次即可发挥最高水平的目的。还可利用在雨雪天等不利气候条件下使其坚持正常训练, 严格要求,培养其在各种不利环境中正常发挥技术水平的能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2. 在训练过程中提出过度任务,培养其在疲劳状态下勇于克服困难的决心和顽强的意志品质。 在长时间坚持克服困难的情况下,在完成训练任务的过程中,教练员提出过度任务,对发展考生的顽强拼搏精神有着显著的效果。同时,要把完成任务的优劣同适当的奖惩结合起来,使其最大限度地调动体能,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如为了提高考生的弹跳力、爆发力,时常在正常训练接近结束时突然提出如下要求:男、女生连续40次立定跳过2.6 (2.1)米的远度,完成任务者放松休息,失败者罚跑5000米。考生无论体能、心理都得到了充分的调动与锻炼,学期测试表明所有男、女生立定跳远成绩均在2.8(2.3)米以上,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3. 变换环境,在比赛状态下进行模拟训练,提高考生的适应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竞技状态。以往很多考生只习惯于在本学校熟悉的场地上进行训练或比赛,外出机会很少,到新的环境下对空间、场地、 器械等总是感到极度不适,导致竞技状态差,考试或比赛不能正常发挥水平。因此,教练员要想方设法带考生到不同的场地进行模拟测验,从检录、入场、测验到成绩的当场公布等整个过程严格按高考要求设计,使考生似在真实气氛下进行测验。只有经过反复磨练,考生的素质、技术水平等才能走向正常,形成最佳竞技状态。如综合测验时,要时常和兄弟学校联系,分别在市、区等不同体育场进行模拟考试训练, 以培养学生适应环境及在新环境下同陌生运动员竞争而发挥正常水平的能力。

四、具体分析考生特点,做好充分应考准备

不同水平的考生,考前心理各异,所以要根据各自特点对症下药,做好充分的考前心理准备,使考生既能客观地认识自己的实力,又能头脑清醒,信心十足地投入考试。若考生对自己的实力估价过高,往往兴奋不已,无谓的消耗心理能量;若考生对自己的实力估价过低,容易产生消极自卑心理。因此,考前几天,对过于兴奋者,关键时刻需降好温度;对信心不足者,应进行积极鼓励,提前安排他们到考点进行考前练习,增强他们发挥水平的信心。

五、加强自我暗示,稳定临场情绪

临场考试前,教练员应从以下几个关键环节入手,向考生进行心理战术布置,使其采用自我暗示的方式进行有效的心理调控。首先,自点名前半小时,考生逐渐进入考试状态,此时考生应暗示自己:“我开始进入考试,要沉着,要按原来的方式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其次,待点名后,进入考场时,考生往往有一种不知所措的感觉,此时考生可自我暗示:“裁判都是公正的,考生的心情都是一样的,考试实力都悬殊不大,只要自己注意力集中,沉着镇定,考试肯定会成功……”以此来增强信心,并抓紧时间做好试跑、试跳、试掷的准备, 尽快进入角色。其三,在考前5~6分钟,要重新活动一下身体,然后暗示自己:“今天我一定会成功,老师同学们都在准备为我加油。”随后原地轻跳几次,并用力向外呼气或做一两次有力的击掌, 集中精力,从容地投入考试。

3.中学生体育考试前的心理指导 篇三

1进行多种形式的逆境训练,培养考生顽强的意志品质

在考场上有时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逆境。如天气突变、身体不舒服或者第一项考试成绩不太好等等。对意志品质薄弱的考生来说,心理情绪会马上受到不良影响,生理功能失调而产生急躁、慌乱,从而导致比赛失常。体育教师要给学生分析可能出现的各种逆境,采用什么方法解决,提前做思想准备。在训练时要有意识安排在逆境中的训练或模拟比赛。如顶风的练习、不同时间的练习、不同场地的练习、不同速度的练习等。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从而提高学生对各种不利条件的适应力。

2进行意象练习,增强考生必胜的自信心

意象练习是一种身临其境的想象训练方法,能帮助考生建立自信心,完成正确技术动作。例如第一次试推铅球的成绩不理想时,提醒考生在后面几次推掷前要集中精力,想象平时推得最远的那次的动作,想象那次是怎样滑步的、怎样用力的、怎样推球的、怎样维持平衡的,回想得越具体、越真实、越细致,效果就越好。所以体育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意象练习。考前几分钟自行意象练习可起到调整心理状态、增强信心的作用,为完成动作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3利用旁人积极暗示,稳定考生情绪

考生参加考试时,总有教师、家长、亲友等陪同,这些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的暗示,会自觉不自觉地对考生产生着影响。考生需要的是积极的暗示,所以,陪同者应在运动技术上、战术上给予暗示或点拨,从而利于考生自信心的增强和水平的正常发挥。

4进行自我暗示练习。调整临场心理情绪

自我暗示的练习也是心理准备的一项重要内容。当考生参加体育考试检查时,就要进入考试状态,可暗示(默语)自己:“身体非常好,做准备活动,心情要放松。”考生进入比赛场地后,面对严肃又不熟悉的考务员,考生容易产生紧张情绪。这时可暗示自己:“这都是教我的老师,没有什么可害怕的。”借以消除紧张情绪,增强自信心。比赛前,抓紧时间试跑、试跳、试投,尽快熟悉场地、器材,集中精力做准备活动。待全身活动开后,可在一旁稍作放松。放松方法可放松站立、半坐半卧、放松抖动大小腿肌肉等,消除肌肉僵硬感,同时自我暗示:“我头脑放松了,我躯干放松了,我四肢放松了。”在上场前5分钟,要起来活动,调整呼吸,可暗示自己:“今天感觉很好f精力正在储备着,我感到积蓄了新的活力,我已经处于准备活动中,今天一定能成功!”用这种自我暗示来增强信心,从容投入考试。所以体育教师要教会学生不同时段自我暗示的方法,增强学生应考的自信力。

5进行各种形式模拟比赛,消除胆怯心理

激发学生动机,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特别是在考场上要有拼搏精神。这不仅能鼓舞学生的斗志,消除胆怯心理,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形成一个争强好胜的良性兴奋中心,调动机体内的一切积极因素、保持最佳的竞技状态。所以,体育教师根据体育训练的一般规律,有意识地选择与考试地点相似的场地、时间、器材和规则,按照体育考试要求进行模拟训练、适应训练、调整训练创造好的成绩。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逐步适应考试环境,增加临场经验,提高抗干扰能力和具有应付考场气氛的心理承受能力。当然也可以就近联合几所学校进行模拟比赛,有可能的话还可以动员学生家长参与,给孩子助威,鼓舞士气。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和考生家长,不能对其提出过高要求或不切实际的目标,以免学生因产生焦虑致使紧张程度升高而影响技术、战术水平的正常发挥。

4.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题库简答题 篇四

1、描述:心理事实

2、揭示心理规律

3、指导实践活动。

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功能?

1)、掌握心理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掌握心理保健知识,提高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并指导学生的心理保健。

3)、掌握心理学原理,开展教育科研活动。

知觉的基本特征?

1)选择性2)整体性3)理解性4)恒常性

记忆的基本过程?

识记、保持、再现

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广度2)注意的稳定性3)注意的分配

4)注意的转移

意志行动及特征分析?

意志是受意识的支配和调节。意志行动(受意识支配、表现意志的行动),即意志的外部表现特点:1)是自觉的、有目的的行动2)意志行动与史服困难相互联系。

在复习中,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是什么?

1)明确目的,端正态度,提高复习自觉性。

2)合理安排复习时间:1及时复习2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结合。

3)得习方法多样化,要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

4)采用记忆术,提高记忆效果。

感觉的心理规律?

1)感觉适应2)感觉对比3)感觉间的相互作用4)联觉

个性的特征

个性具有整体性、稳定性、可塑性、一般性、独特性、社会性、生物性等特征。

影响个性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1)生物因素(物质基础)2)环境因素(决定作用)3)实践活动4)自我教育.气质的特征?

1)气质的动力特征2)气质是先天性的个性心理特征3)气质的独特性4)气质的稳定性、可变性。

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关系密切、互相渗透、互相影响。

1)气质可使同一性格者有不同的表现,2)气质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速度,3)性格可制约气质的表现并改造气质。性格是个性中的核心气质是附属。

性格的结构特征?

1)对现实的态度的性格特征,2)性格的意志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4)性格的理智特征

能力的个别差异?

1)能力发展的水平差异2)能力发展的类型差异3)早晚差异4)性别差异

教师的智力品质?

1)灵活的思维能力2)敏锐的观察能力3)准确迅速的记忆力4)丰富生动的想象力5)富有成效的创造力

教师的教育能力包括哪些内容?

1)组织教学能力2)言语表达能力3)了解学生的能力4)独立创造能力5)实际操作能力6)适应新情境

教师的意志特征?

1)实现教育目的的自觉性与坚韧性2)进行教育决策的果断性3)处理师生矛盾的自制性。

树立教师角色威信的意义?

1)是学生接受教育引导的心理基础2)是点燃学生积极传感的火炬3)教师威信是增强榜样力量的条件。

教师角色的心理冲突有那些?

1)社会期望角色与教师实际角色的矛盾,2)角色劳动艰辛与待遇偏低的矛盾3)主观高期望与工作实际效果的矛盾4)教师劳动的个体性协作性的矛盾。

/ 4

如何调适教师心理冲突?

1)充实提高、自勉自慰2)期望适度、不断成功3)情绪乐观、充满师爱4)宽的待人、乐交善处

知识巩固的途径与方法?

1)提高学习的自觉性2)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3)科学使用各种标记方法(正确利用机械识记、必须重视无意识记、合理安排识记材料)4)合理组织复习。

学生应用知识的一般过程?

1)审题并形成课题的映像2)响应知识的重视3)课题的类化4)做出解题判断,并向实践转化。

影响学生知识应用的因素?

1)对知识的理解水平与巩固程度2)智力水平3)课题的性质4)当时的心理状态。

动作技能怎样培养?

1)明确练习目的和要求2)掌握有关知识和正确的练习方法3)根据技能形成各阶段的特点,适当分配联系的次数和时间4)提供信息反馈,提高练习效率。

学习的特点?

1)目的的特殊性2)安排的计划性3)知识的间接性4)过程简短性5)数量的丰富性。

提高学生学习策略的方法?

1)适当地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学习方法2)给学生提供灵活使用学习方法的机会和条件3)对学生进行元认知训练。在教学过程中,为提高学生的注意策略水平,可以从以下几方便来考虑?

1)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2)加强对学习任务的理解3)尽可能使学习活动有意义。

为提高记忆策略的水平,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提高学生记忆的元认知水平2)尽可能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记忆方法。

学习策略的构成要素?1)元认知知识和体验2)学习的调节与控制3)学习方法。

学习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趋势?

1)从“他律”到“自律”2)从效果到动机3)从他人到自己4)从片面到全面。

道德情感的表现形式?

从表现形式上可分三种:1)直觉的道德情绪体验2)与具体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绪体验3)与道德信念相联系的情绪体验。

培养道德行为习惯具体的途径和方法?

1)行为模仿2)行为重复3)有意练习4)与坏习惯作斗争。

形成学生不良品德的主观因素

10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2)异常的情感3)意志薄弱4)不良行为习惯。

如何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

1)提高道德认识丰富道德情感2)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3)针对不同的意志品质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幼儿期词汇发展的特点?

1)词汇数量的增加2)词类范围扩大3)词义理解的加深4)积极词汇增长。

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1)具体形象性思维2)抽象逻辑性思维萌芽3)言语在思维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幼儿情绪发展的特点?

1)情绪稳定性逐渐提高2)情绪控制力增强3)社会情感开始发展且逐步丰富和加深。

幼儿言语能力的培养?

1)创造条件,让幼儿有充分交往与活动的机会2)重视对幼儿言语能力的训练3)注意发挥成人言语的榜样作用。

儿童的学习内部动机分类?

1)为了好分数、不落人后,或是为了得到表扬和奖励而学习,2)为了履行组织交给自己的任务,或为集体争光而学习3)为了个人前途而学习4)为祖国的前途、人民的利益而学习。

小学儿童学习障碍的症状?

1)感知、思维和语言方面2)在行为、情绪和社会性方面3)其他方面问题,如发育迟缓、品德问题等。

学习障碍儿童的预防和矫治?

1)避免可能造成损伤的因素2)注意儿童心理健康,培养健康人格3)关心儿童的学习,及早提供对差生帮助,使

/ 4

他们能跟上班级的学习进度。

1)提供特殊教育2)记性行为矫正

小学生思维的智力品质特点?

1)随着年级增高而逐步发展2)抽象逻辑思维还缺乏自觉性3)抽象逻辑思维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

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趋势?

1)小一到小三处于上升时期,小一到小二的上升幅度最大,是上升期中的主要发展时期2)小三到小五处于平稳阶段,起年级见无显著差异3)小五到小六有处于第二个上升期。

初中生思维发展特点?

1)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虽开始占优势,但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经验型的,他们的逻辑思维需要更多的感性经验的支持2)从少年期开始已有可能初步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辨证思维规律3)初二是中学阶段思维发展的关键期。

中学生想象发展的特点?

中学生想象十分丰富、生动、而又十分复杂的其表现在:1)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2)想象的创造性不断发展3)想象的现实性不断提高。

初中生在哪些情况下易出现反抗行为?

1)独立意以受阻碍2)自主性被忽视或受到防碍3)当个性伸展受阻碍4)当成人强迫初中生接受某中观点,中学生拒绝盲目接受。

初中生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那些变化?

1)情感上的脱离2)行为上的脱离3)观点上的脱离4)榜样作用的削弱。

影响高中声自我概念的因素?

1)生理因素2)认知水平3)父母的自我概念倾向4)成功及失败经验的积累。

心理教育完成的任务?

1)心理素质教育2)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二者关系十分密切“1)德育中包含心理教育的内容2)从二者的内容看,二者都侧重子人的社会化教育3)二者不同之处,心理教育侧重个体的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而德育则侧重与个体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4)二者相辅成,但不能相互代替。

心理教育与智育关系?

1)智育中,心理学起十分重要作用,智育中充分运用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心理规律,非智力因素也是心理教育的重要内容2)心理教育是智育的基础,侧重于人的自我认识的提高,侧重于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3)智育体现子教学,教学蕴含心理教育,心理教育渗透与各学科教学。

心理教育与体育关系?

1)体育中包含着某些心理教育内容,2)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与体质的增强也有重要影响。

心理教育工作的意义?

1)对学校教育工作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是素质教育对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2)其目标是,让学校产生最佳心理环境,让班集体产生最佳心理氛围,让学生处于最佳心理状态,3)社会角度,是避免各种突发事件,保持学校工作正常运转,保证家庭幸福的需要4)是保证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①促进学生学业成功②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③保证学生正常健康地生活与发展。

如何理解学校心理辅导?

1)学校心理辅导的顺利进行,必须的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为基础2)心理辅导是对学生进行帮助的过程3)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是潜能开发。

心理辅导的目标?

学校心理辅导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促使学校教育一致的总目标的实现。中间目标:1)培养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2)初步树立良好的自我意识3)学习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4)发展自己健全的性格5)促进智力的正常发展。

学校心理辅导的内容?

1)学习辅导2)生活辅导3)职业辅导。

确定心理教育课目标的原则?

/ 4

1)超前的社会适应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操作性原则4)情感体验原则5)针对性原则

诱导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1)从教师在课堂上发挥的作用上看,教师扮演多重角色2)该模式重要环节是教师能够在班级中创设、确立并维持一个安全和温暖的环境,信赖和理解的和谐气氛3)还模式主要方式是活动与教师的诱导相结合,是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充分展示内心世界,在群体互动中达到互助和自助。

教学中的心理教育功能主要表现?

1)使学生适应学习2)为学生知识学习、能力形成、思想品德、审美素质发展提供心理基础3)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学科教学中实施心理教育的基本条件?

1)树立现代教育教学观念2)树立新型的师生关系3)掌握必备的心理教育技能。

学科教学中心理教育的指导思想?

1)快乐学习,使教学活动成为一个充满快乐的过程2)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3)学习负担适度,留给学生一块自由发展的空间,4)正确鼓励学生,不滥用惩罚5)让学习评价具有激励性6)每个教师都应成为”心理指导者"

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主要内容?

1)激发学生学科学习的兴趣2)进行学法指导3)结合学科特点进行智力训练和能力培养4)杜绝对学生的不良刺激5)锻炼坚定的意志6)培养活跃的思维7)陶冶积极的情感8)炼就字我心理修养的能力。

班主任工作中的 批评艺术?

1)批评要合理2)批评与教育相结合3)批评要及时4)批评要考虑错误的原故5)批评要和风细雨6)不要当众批评7)批评要带有鼓励8)批评不要七嘴八舌。

5.体育考试题库 篇五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对老年人心血管机能有益的练习是(A)。

A 太极拳

B 力量练习

C 伸展运动

D 乒乓球

2.影响身体脂肪含量的有关因素是(B)。

A 心泵血功能

B 体力活动

C 肺活量大小

D 肌肉的体积

3.属于生理性老化的心脏变化是(C)。

A 心输出量增加

B 管壁弹性减退

C 心肌萎缩,发生纤维样变化

D 毛细血管数目减少

4.老年人在运动前要进行的医学检查有(C)。

A 尿十项测定

B 血乳酸测定

C 运动机能评定

D 身体素质评定

5.社会文明、医学进步使残障的原因排序发生变化,呈下降趋势的残障原因是(A 疾病残障

B 先天残障

C 外伤残障

D 战争残障

6.残障人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作用是(A)。

A 克服心理障碍

B 恢复生理功能

C 取得运动成绩

D 增强身体素质

7.国际上通用的残障分类方法是(D)。

A 疾病性质分类法

B 神经反射弧分类法

C 生理能力分类法

D 生理功能分类法

8.下列哪种运动对于降低血脂效果更好(B)。

A 力量练习

B 有氧运动

C 柔韧性练习

D平衡能力练习

9.在耐力性运动中,脂肪氧化供能起着节省(A)的作用。

A 糖和蛋白质

B 糖和维生素

C 蛋白质和维生素

D 维生素和无机盐

B)。

10.与健康有密切关系的体适能是(A)。

A 健康体适能

B 技能体适能

C 有氧适能

D 肌适能

11.测定肌肉力量最容易和最方便的方法是(A)。

A 1RM测验

B 仰卧起坐

C 俯卧撑

D 卧推

12.30岁以后有氧适能随年龄增长而降低,有一半的原因是由于(C)。

A 自然衰老

B 锻炼活动减少

C 体脂增加

D 疾病

13.一下哪项不是有氧代谢为主的运动(A)。

A 跆拳道

B 游泳

C 舞剑

D 滑雪

14.最大心率不容易测定,可以用公式推算。若某同学的年龄是25岁,则公式推算他的最大心率为(B)。

A 200

B 195

C 190

D 205

15.人在运动初期,运动所需的氧量和吸氧量之间出现差异,这种差异称(B)。

A 运动后过量氧耗

B 氧亏

C吸氧量

D 耗氧量

16.在恢复期机体并不能立即恢复到安静状态,此时所消耗的氧量应包括(B)。

A氧亏

B运动后过量氧耗

C 吸氧量

D需氧量

17.影响最大摄氧量的中央机制是(D)。

A 肺通气功能

B 肌肉血流量

C 血红蛋白含量

D 心脏的泵血功能

18.反映人体的代谢供能方式由有氧代谢为主开始向无氧代谢为主过渡的临界点称为(A)。

A 乳酸阈

B 最大摄氧量

C 最大摄氧量百分率 D 最大摄氧量利用率

19.决定有氧耐力训练效果的有效指标是(C)。

A 最大心率

B 最大心输出量

C 乳酸阈

D 运动后过量氧耗

20.肌肉进行最大随意收缩时表现出来的克服极限负荷阻力的能力称作(A)。A 最大肌力

B 快速肌力

C 爆发力

D肌耐力

二、多项选择题

1.从事规律的负重练习可以(ABCD)。

A 有助于提高或维持骨密度,避免骨质疏松的发生。

B 改善神经对肌肉的控制能力,促进肌肉发达,维持肌肉质量。

C 优化身体成分,促进瘦体重增加。

D 强化软组织的强度,对于老年人群来说,还可以缓减腰背疼痛和行动迟缓等。

2.制定运动处方的原则有(ABCD)。

A 因人而异的原则

B 有效的原则

C 安全的原则

D 全面的原则

3.一下哪些指标可用来确定运动强度(ABCD)。

A 最大心率贮备

B 代谢当量

C 自感用力度

D 最大心率

4.有氧运动可以(ABD)。

A 降低LDL

B 降低TC

C 降低HDL

D 降低CM

5.有益于提高心血管功能的运动方式有(ABCD)。

A 跑步

B 游泳

C 骑车

D 登山

6.运动控制糖尿病的作用机制包括(ABC)。

A 增强胰岛素分泌能力及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B 加速脂肪分解,改善脂类代谢

C 有利于控制体重

D 降低交感神经的活性

7.极点”出现的迟早及消除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ABC)

A 训练水平

B 运动强度

C 准备活动

D 营养状况

8.在运动过程中人体的生理功能将发生一系列规律性变化,这些变化包括(ACD)。A 赛前状态

B 准备活动

C 进入状态

D稳定状态

9.用于评价运动员对极量负荷反应的生理指标有(AB)。

A 最大摄氧量

B 氧脉搏

C 肺活量

D 肺通气量

10.与无训练者相比,训练有素的运动员在(AB)状态下出现机能节省化现象。

A 安静

B 定量负荷运动

C 极限负荷运动

D 最大负荷运动

11.适宜的赛前状态和准备活动生理意义的相同之处是(BC)。

A 预防运动损伤

B 减轻极点反应

C 缩短进入工作状态时间

D 推迟疲劳出现

12.要使高原训练取得理想的效果应处理好以下几个主要因素(ABCD)。

A 高原训练的适宜高度

B 持续时间

C 强度

D 高原训练后出成绩的时间

13.通过体育锻炼,女子的力量可以得到提高,其原因是(ABC)。

A 改善了神经控制

B 增强了神经冲动的转递

C 动员了更多的运动单位参与工作

D 骨骼肌线粒体体积最大,数量增多

14.有人认为,女子比男子更适合从事耐力性运动,是因为(AB)。

A 女子体内脂肪贮备较多

B 女子的有氧氧化供能能力较有潜力和优势

C 女子的心血管供能较男子好

D 那自的屏息时间长于男子

15.大气污染影响人体健康的效应有(ABCD)。

A 直接作用

B 间接作用

C 急性作用

D 慢性作用

16.运动性疲劳产生机制的自由基学说认为(ABC)。

A 能造成细胞功能和结构的损伤和破坏

B 使膜受体、离子信道、膜蛋白酶以及膜的液态性、流动性改变,造成对膜的通透功能的影响

C 线粒体脂质过氧化使线粒体的呼吸功能及ATP的氧合成发生障碍

D 仅造成上述局部变化

17.恢复过程的一般规律主要表现为(AD)。

A 运动时主要是消耗能源物质,体内能源物质逐渐减少,各器官系统功能逐渐下降

B 运动时能源物质消耗,体内能源物质逐渐减少,各器官系统功能不变

C 运动停止后消耗过程减少,恢复过程占优势,各器官功能立即恢复到原来水平

D 运动停止后消耗过程减少,恢复过程占优势,能源物质和各器官系统的功能逐渐恢复到原来水平

18.影响肌糖原恢复速度的主要因素有(ACD)。

A 运动强度

B 运动频度

C 运动持续时间

D 饮食

19.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认为引起运动性疲劳的主要因素包括(ABCD)。

A 血液PH下降

B 机体严重脱水

C 血浆渗透压改变

D 血浆电解质浓度的改变

20.高脂血症可引起(ABC)。

A 动脉粥样硬化

B 冠心病

C 糖尿病

D 肥胖

以上为运动生理试题

单选题:

从运动员竞技能力获得的途径看,成功运动训练的重要前提条件是:A

A、运动员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竞技体育管理

2、竞技体育是由若干运动员组成的群体行为,必须有一定数量的运动员同时参与才有可能组织竞赛活动。这体现出竞技体育的特点是:D

A、竞争性

B、规范性

C、观赏性

D、集群性

3、在竞技体育比赛中,选手们往往为了追求成绩的提高,表现出忘我的拼搏、永不放弃的精神,这反映出的竞技体育社会价值是:A

A、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

B、促进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

C、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

D、排除社会成员不良情绪

4、从决定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看,下列运动项目属于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的是:C

A、跳远

B、跳水

C、400米跑

D、400米游泳

5、要求运动员在比赛中充分展示运动技艺与美感的项群是:B

A、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

B、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

C、体能主导类表现准确性

D、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

6、依据项群训练理论运动员转项成才现象,适合转为跳水的运动项目:B

A、跳高

B、艺术体操 C、游泳

D、自行车

7、在竞技体育比赛中,影响运动成绩最根本的因素是:C

A、竞技结果的评定行为

B、对手在比赛中表现出的竞技水平

C、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的竞技水平

D、裁判员的道德业务水平

8、相对而言,在下列项群项目的比赛中,运动员的表现受对手干扰最大的是:D

A、体能类

B、技能类表现难美性

C、技能类表现准确性

D、技能类对抗性

9、一个完整训练过程的出发点是:A

A、运动员的状态诊断 B、运动目标的建立

C、运动员选材

D、运动竞赛

10、采用间歇训练法时,两次组练习中间歇时间的依据时,开始下一次练习时每分钟心律应降为:B

A、100次左右

B、120次左右

C、150次左右

D、200次左右

11、长时间重复训练法主要适用于哪种供能系统条件下的供能:C

A、无氧磷酸原供能系统

B、无氧糖酵解供能系统

C、无氧有氧混合供能系统

D、有氧供能系统

12、跳推杠铃训练属于:A

A、全身周期性练习

B、局部周期性练习

C、全身混合性练习

D、局部混合性练习

13、下列选项中,属于发展灵敏性的手段:B

A、俯卧撑

B、双摇跳绳

C、负重蹲起

D、立定跳远

14、排球运动员大力发球中的击球动作是一种C

A、最大力量

B、力量耐力

C、快速力量

D、相对力量

15、发展灵敏素质主要采用:C

A、持续训练法

B、间歇训练法

C、变换训练法

D、重复训练法

16、运动员出现速度障碍时,可选用的训练手段是:A

A、牵引炮

B、逆风跑

C、负重跑

D、上坡跑

17、速度练习一般应该安排在训练课的:A

A、前半部分

B、任何时间

C、中间部分

D、后半部分

18、机体在 更适合发展运动员的:D

A、爆发力

B、最大力量

C、灵敏素质

D、耐力

19、相对而言,哪个项目更注重技术的外部形态:D

A、篮球

B、举重

C、马拉松

D、跳水

20、在球类等对抗性项目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是技术的:A

A、实用性

B、规范性

C、合理性

D、经济性

多选题:

衡量足篮排运动员灵敏素质的重要标志:ACD

A、快速性

B、准确性

C、柔韧性

D、协调性

提高移动速度的基本途径:AC

A、力量训练

B、快速反应

C、反复进行专项训练

D、有氧训练

3、下列哪些练习属于克服自身体重的练习:ABC

A、引体向上

B、倒立推起

C、纵跳

D、使用拉力器

4、下列因素中,用于评价训练负荷强度的因素:ABD

A、运动员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竞技体育管理

5、下列项目的比赛中,运动员的表现相对受对手影响的是:BCD

A、举重

B、摔跤

C、网球

D、足球

6、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由以下哪些因素构成:ABCD

A、运动员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竞技体育管理

7、少儿柔韧性练习,多用ABD

A、缓慢式活动

B、主动活动

C、被动活动

D、快速活动

8、反应速度训练常用的方法手段:ABCD

A、信号刺激法

B、运动感觉法

C、移动目标练习

D、选择练习

9、战术创新的方法有:ABCD

A、逆向法

B、递进法

C、移植法

D、组合法和复合法

10、一般智能训练包括ABC

A、观察力训练

B、思维、想象力训练

C、记忆力训练

D、注意力训练

以上为运动训练试题

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D)的发展。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

2.学校的中心工作是(A)

A.教学工作

B.公共关系

C.行政工作

D.总务工作

3.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D)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4.教学活动的本质是(A)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5.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A)

A.非指导教学模式

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

C.发展性教学模式

D.最优化教学模式

6.体育(D)

A phy education B sports education C physic educa D physical education

7.(C)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8.“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C)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9.教育对个体的生存与发展的作用属于教育的(C)

A协调功能B社会功能C个体功能D基本功能

10.学校教育活动所需要的诸多客观条件的综合称为(C)

A教育媒体B教育手段C教育环境D教育内容

11.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C)

A小组教学B个别教学C班级教学D分组教学

12.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B)

A.教学活动

B.沟通

C.教劳结合 D.协调

13.高等教育与人类文化的关系是(D)。

A. 人类文化制约高等教育

B. 文化深刻影响高等教育

C. 高等教育决定文化

D. 互相包容的内在联系

14.高等学校既培养学术型专业人才,又培养(C)。

A. 红又专人才

B. 理论人才

C. 职业型人才

D. 技术型人才

15.高等教育强调传授知识与(B)相统一。

A. 政治思想教育

B. 培养能力

C. 素质提高

D. 确立共产主义世界观

多选题:

1.学校文化的内容有(ABCD)A.教育的理想和追求

B.对学校功能及社会责任的理解 C.对个性的理解

D.对学习、工作的态度

2.现代教育的特征主要有(ABCD)A.公共性和生产性

B.终身性和未来性

C.科学性

D.国际性

3.沟通对于学校管理来说,有如下功能(BCD)A.作出判断评价

B.信息传递

C.控制

D.激励

4.教育目的的功能有(ABC)

A.导向功能

B.评价功能

C.调控功能

D.示范功能

5.体育的功能(ABCD)

A健身功能B教育功能C军事功能D政治功能

6.高等学校体育的作用(ABCD)

A强身健体,全面发展学生身体B系统传授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

C促进学生个性和身心的和谐发展D发展学生的竞技体育才能

7.体育课程的形式(ABC)

A普通体育课B体育选修课C体育保健课D体育选项课

8.体育的目标(ABCD)

A运动与参与目标B身体目标C心理健康目标D社会适应目标

9.高等学校体育的基本途径(ABCD)

A体育课程B课外体育活动C课余运动训练D课余体育竞赛

10.教育目的的功能有(ACD)A.导向功能

B.强制功能

C.调控功能

D.评价功能

11.讲授法包括哪几种形式(ABC)

A讲述 B讲读 C讲解 D传授

12.我国教育法体系的几个基本层次(ABCD)

A教育法B部门教育法

C教育行政法规

D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教育行政规章。

13.参观教学法可分为(ABD)A.总结性参观

B.准备性参观

C.现实性参观

D.并行性参观

14.体育的组成(ABC)

A学校体育B竞技体育C社会体育D民族体育

15.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是(ABCD)。

A.指导性

B.系统性

C.操作性

D.预演性

以上为体育教育学试题

1.“体能”也叫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是一种满足生活需要和有足够能量完成各种活动任务的能力,主要通过

B

而获得。

A、睡眠

B、体育锻炼

C、身体姿势

D、饮水

3.体能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与健康相关的体能,另一类是指与

C

相关的体能。

A、心肺

B、心理发育

C、动作技能

D、适应能力

4.心肺功能强的人比心肺功能弱的人在运动后3min恢复期内心跳频率

A。

A、低

B、高

C、一样

D、不一定 5.采用俯卧撑测试评价肌肉耐力的方法,一名22岁大二学生应连续完成D

标准俯卧撑成绩为优秀。

A、20次

B、25次

C、30次

D、35次

6.测试女子腰腹力量多采用仰卧起坐,我校规定在校学生一分钟完成 D

为满分。

A、25次

B、37次

C、42次

D、54次

7.体块指数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研究表明,男性理想体块指数应在 B 间。

A、0~10%

B、10%~20%

C、20%~30%

D、30%~40% 8.体块指数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研究表明,女性理想体块指数应在 A 间。

A、15%~25%

B、25%~35%

C、35%~45%

D、45%~55%

9.一次较大的运动训练后恢复的目标心率:

C

以下。

A、100次/分

B、110次/分

C、120次/分

D、130次/分

10.1RM是指肌肉一次举起的最大重量,提高肌肉力量训练中的最小的训练重量:

C

A、75%1RM

B、80%1RM

C、85%1RM

D、90%1RM

11.长跑的呼吸节奏,在正常跑速是,一般采用: B

A、二步一呼,二步一吸

B、三步一呼,三步一吸

C、四步一呼,四步一吸

D、五步一呼,五步一吸

12.长跑后不可马上坐下休息,必须做:

D

A、整理运动

B、深呼吸运动

C、慢慢走动

D、以上皆是

13.长跑运动后,身体一般生理变化为:

A

A、心跳加快,呼吸加深

B、体温降低

C、脉搏细弱

D、肌肉松弛

14.扭伤处理的四大原则,a抬高;b冰敷;c休息;d压迫,请按顺序排列: C

A、abcd

B、bcad

C、cbda

D、dcab。

之之。

15.皮肤外伤处理过程不需要下列哪一项?

C

A、清洗

B、消毒

C、冰敷

D、敷药包扎

16.造成运动伤害的原因很多,以下哪项是

D

A、运动时身体不佳

B、运动技术不正确

C、运动时过度紧张

D、以上皆是。

17.你认为运动时的心率最好达到最大脉搏数的百分之几较恰当?

C

A、10-30%

B、30-60%

C、60-90%

D、90%以上。

18.有氧运动最好采用

C

的运动方式为佳。

A、高强度、长时间 B、高強度、短时间 C、低強度、长时间 D、低強度、短时间

19.下列哪项是理想的减肥方法A:

A、运动 B、断食 C、吃药减肥

D、以上皆是

20.饮食中若摄入的能量大于所消耗的能量,则体重会

B。

A、减少

B、增加

C、不变

D、不一定

21、无氧运动的锻炼方式有(A)。

A、短距离疾跑

B、慢跑

C、游泳

D、健身操

22、如果以健身为目的的锻炼,一般人的运动频率应以每周(B)次以上为适宜。

A、2

B、3

C、4

D、5

23、改善亚健康状态的一种最有效,最廉价的手段是:(B)

A、心理咨询

B、健身运动

C、音乐治疗

D、社会交往

24、体育的娱乐功能,主要是为了满足下列哪方面的需要(C)

A、生存和发展需要

B、提高生物潜能的需要

C、精神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D、增强体质的需要

25、爆发力是(A)

A、最短时间内发挥最大力量的能力

B、长时间克服小阻力的能力

C、最短时间内克服小阻力的能力

D、长时间克服大阻力的能力

26、运动结束时,应做些身体放松练习,这样可使人体更好地从紧张的运动状态慢慢过渡D

A、兴奋状态

B、抑制状态

C、活动状态

D、相对的安静状态

27、整理活动的目的不包括:(B)

A 促进体力恢复

B 有助于肌肉温度的提高

C 加快疲劳消除

D 预防出现运动后的不良反应

1.人体运动时ATP的消耗最终由下列哪些能量物质补充:ABC

A.糖

B.蛋白质

C.脂肪

D.维生素

2.对肥胖而想消耗体内多余脂肪的人来说,应选择哪些运动合适:ABD

A.健身慢跑

B.较长时间散步

C.短距离快跑

D.健美操

3.神经系统包括以下哪两大部分:AD

A.中枢神经系统

B.淋巴系统

C.泌尿系统

D.周围神经系统

4.血液中细胞部分包括:ABD

A.白细胞

B.红细胞

C.神经细胞

D.血小板

5.制定运动处方前,首先对要进行体育锻炼的人进行

(ABCD)

A确立目标,选择项目

B制定锻炼时间,确立运动强度

C健康检查,体力测定

D制定训练计划,锻炼方法

6.有氧耐力锻炼可以

(BCD)

A发展反应速度

B发展动作速度

C提高心肺功能

D发展移动速度

7.体格、体形、身体姿势,营养状况及身体组成成分等反映(AC)A身体素质发展水平

B生理功能水平

C身体形态与结构水平

D运动能力

8.体育锻炼的对象是

(ABCD)

A 大、中、小学生

B老年人

C运动员

D 中年人

9.决定跑速的因素有:ABCD

A步频

B步幅

C摆臂姿势

D腿部力量

10.决定立定跳远远度的因素有:ABCD

A爆发力

B起跳角度

C身体协调性

D腰腹肌的力量

11.体育锻炼的原则有:

ABCD

A.坚持锻炼、持之以恒

B.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C.自觉锻炼、因人制宜

D.全面发展、有所侧重

12.传统体育的医疗健身作用: ABCD

A扶正祛邪

B调节精神

C平衡阴阳

D疏通经络

13.传统保健体育的锻炼原则:ABC

A调身

B调息

C调心

D调力

14.传统保健体育的锻炼要领:ABCD

A松静自然

B意气相随

C动静结合D练养相兼

15.属于我国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是:AD

A武术

B 乒乓球

C 羽毛球

D中国式摔跤

16.发展肩部、腿部、臀部手足部的柔韧性的主要手段有:ABCD

A压

B搬

C踢

D绕环

17.身体素质是指身体在运动中表现出来的:BCD

A判断与反应

B耐力与灵敏

C柔韧与协调

D力量与速度 18.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应注意以下那些问题:ABCD

A要足够的进食量 B 重视蛋白质的补充C 营养成分要全面D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19.体育锻炼对人体生理学、生化学及医学作用的表现为:ABCD

A促进血管功能的改善

B提高人体适应自然环境能力的作用

C阻碍、减少、避免疾病的发生

D增强骨骼肌功能,延缓骨骼的衰老。

20.长跑中常见的运动生理反应有:ABC

A肌肉酸痛

B肌肉痉挛

C极点和第二次呼吸

D脑震荡

21.人的个性心理包括

A,B,C,D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兴趣

22.体育锻炼对心理素质的影响 A,B,C

A.促进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

B.培养进取精神

C.强化审美心理

D.培养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23.人体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是:

ABCD

A.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复杂过程

B.是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的结果

C.生长发育存在不均衡性

D.存在阶段性

24.根据新陈代谢的基本规律,肥胖是因为(A,D)

A.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

B.异化作用大于同化作用

C.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趋于平衡

D.能量摄入大于能量消耗

25.体育锻炼能够促进新陈代谢使(AC)

A.同化作用加强

B.同化作用减弱

C.异化作用加强

6.公关心理学考试重点 篇六

一、单项选择题

1.第一印象在心理定势上称为(D)A.经验效应B.晖轮效应 C.移情效应D.首次效应

2.有的人行动敏捷,活泼好动;有的人反应迟钝,行动缓慢稳重,这些属于个性中的____特征。(C)

A.能力B.气质C.性格D.动机

3.动机的产生,首先是由____引起的。(C)A.态度B.爱好C.需要D.兴趣

4.商家以名人、明星为模特推出广告产品,是为了迎合消费者的(B)

A.求美心理需要B.求名心理需要 C.情感心理需要D.求信心理需要

5.公关心理研究的原则之一是(B)A.只做静态研究

B.静态研究与动态研究相结合C只做动态研究D以静态研究为主 6.以下哪种表述是正确的?(D)

A.气质没有好坏之分,性格有好环之分B.气质有好坏之分,性格没有好坏之分 C.两者均有好坏之分D.两者均无好坏之分

7.(C)就是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给予优先注意的倾向性。

A.需要B.态度C.兴趣D.个性、8.组织的社会形象就是(B)A.组织为自己塑造的形象 B.公众对组织的印象

二、名词解释

1.组织形象:社会公众对组织综合评价后所形成的总体印象

2.组织心理氛围:是指组织内部环境的心理气氛。它是组织职工对组织的价值观念、人际关系、管理状况、物质待遇、发展前景以及个人在组织中的地位、作用和前途的综合反映,体现了组织职工对本组织形象的普遍性态度以及相应的情感反应。

3.刻板印象:也叫“定型化效应”,是指个人受社会影响而对某些人或事持稳定不变的看法。

4.公共关系:组织运用各种传播手段,通过公众持续不断的双向信息传播和沟通协调组织内部关系,建立良好的外部关系,树立组织形象和声誉,以取得公众理解,支持和合作,从而最大的实现组织预定目标。

5.创造力: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心理素质。

6.公众态度:是指公众对社会组织或社会组织的某一问题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

C.政府为组织确立的形象 D.组织自我感觉的形象 9.组织内部疑聚力和向心力同组织状况存在密切关系,组织处在维持状态的标准是(B)

A.凝聚力高、向心力低 B.凝聚力高、向心力高C.凝聚力低、向心力低 D.凝聚力低、向心力高

10.“爱屋及乌”主要是基于人的(C)。A.首因效应B.刻板效应 C.晕轮效应D.投射效应

11.公共关系行为的承受者是(A)A.公众B.大众C.组织D.个人

12.《红楼梦》中林黛玉多愁善感,聪颖多疑,孤僻清高,从气质类型说她属于(D)A.胆汁质B.粘液质

C.多血质D.抑郁质

13.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给予优先注意的倾向性,这是出于他的(C)

A.需要B.动机C.兴趣D.情感

14.在社会上或群体中人们对普遍关心的人和事公开地发表一致性的意见称为(C)A.时尚B.流言C.舆论D.谣言

7.价值观:指个人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及对自己的行为结果的意义、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总体评价。

8.非正式群体:人与人在交往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情感自发产生的未经任何权力机构承认或批准而形成的群体。它的权利基础是由下而上形成的,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并以此作为行为的依据。

9.暗示:不明说,而用含蓄的话或动作使人领会。暗示是一种心理作用现象

10.心理定势:指人们对某一对象的共同心理与行为倾向,他是一种活动的准备状态或行为倾向,通常是意识不到的。

11.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是指有明确的组织目标、正式的组织结构,成员有着具体的角色规定的群体。

12.公众态度:是指公众对社会组织或社会组织的某一问题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

三、简答题

1.公关人员应具备的角色意识有哪些?

1、注重形象的意识

2、公众至上的意识

3、真诚互惠的意识

4、传播沟通的意识

5、团结协作的意识

6、自我推销的意识

2.什么是流行和流言?它们对开展公关活动有何意义?

流行:又称时尚、时髦等,是公众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共同追崇某种生活方式和社会心理的现象。具有新奇性、骤发性、周期性、群体性、变动性的特点。从公关角度看,公关人员了解社会的流行趋势,自觉的关注流行的事,并顺应社会潮流的变化,迎合广大公众的心理需求,可使公关活动更顺利地开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流言:是指一定时期内从非正式渠道传出,并在社会上或群体内迅速传播的消息。流言传播的是不确切的消息,形成和广泛传播后,会形成一种社会心里环境,影响人的心里行为,具有危害性,必须引起各组织和公关人员的重视,但流言又是可制止的,因为它缺乏事实的依据。流言一般是消极的。但也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合理地利用流言,也可以达到组织的一定目的。

3.了解公众价值观及其变化对公关有何意义?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就社会和群体而言,由于人员更替和环境的变化,社会或群体的价值观念又是不断变化着的。传统价值观念会不断地受到新价值观的挑战。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构成了价值观体系。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4.公关人员如何处理好领导、同事和公众的关系?

1以大局为重,多补台少拆台2对待分歧,要求大同小异3真诚关心4尽力帮助别人5谦虚谨慎

6不争功

1.尊重领导2服从指挥 3一切从善良的愿望出发4必要的礼节5遵守工作规格6不在背后议论7学习并充实自己

5.如何制造新闻?

媒体做典型报道,宣传企业的成功经验;领导同志到企业视察或调查研究,替企业说话,为企业扬名;策划社会公益活动,双向互动,博得公众好感及社会关注;策划奇特的、反常的行为,引起轰动效应;抓住一些非常规事件或突发事件,借势造势;抓住新问题、新话题,特别是抓住一些动态的事件,策划一些动感很强、让媒体和社会感到很有新意的新

闻。

6.劝说应掌握那些技巧?请举例说说。

说服指在公关活动中,以一定的方式向说服对象阐明缘由、讲清是非利弊,进行劝诫、沟通交流,使对方心悦诚服的一种行为方式。

(1)循循善诱式,指有步骤地、耐心得当地、巧妙诱导对象,使之心悦诚服的方法。

(2)巧用辞令式,指充分发挥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作用,采用一系列修辞方式,如比喻、暗示、类比、夸张、抑扬顿挫等手段说服公关对象的方法。

(3)激将式,通常是从反面刺激对方以达到正面激励的效果,从而接受建议的方法。

(4)引证权威式,指在说服过程中,引用权威的言行、经典文献、名人名言等具有较强说服力的事例、言行等来进行说服的方法。

7.如何才能实现组织中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形成与培育?

1.以企业文化团结凝聚人心

2.以薪酬机制吉利奋进热情

3.队伍建设促进素质提升

4以亲和能力提升领导魅力

5以个人发展作为奋进动力

8.如何通过沟通来转化公众的不良情绪?请举例说说。尽量转移注意力。生气的时候,越想那些惹你生气的事情,越看到惹你生气的人,越会火上加油,更加生气。2 尽快释放或发泄。最容易实现的就是痛痛快快地向朋友倾诉一番。3 认清问题的根本。有时你对一些事的指控并不是令你生气的真正原因,而真正原因往往是你自己由于某种原因不开心,导致对其他事情反应过度。

9.产生对抗的心理障碍有哪些方面?

1.焦虑。焦虑由心理冲突或挫折引起,是一种复杂情绪的反映,表现为恐惧、不安、忧虑及某些生理反应。

2.自卑。自卑是一种缺乏自尊心、自信心的表现,自卑常和怯懦、依赖等心理交织在一起,它使一些人悲观、忧郁、孤僻、不思进取,阻碍了自身聪明才智的正常发挥。过度自卑,还会产生精神不振、消极厌世、沮丧、失望、孤寂、脆弱等心理现象,久而久之还可能导致自卑型问题人格发生。

3.怯懦。怯懦是一种胆小、脆弱的性格特征,多见于一些女生和性格内向或抑郁气质类型的人。有些人在求职择业过程中,有一种“丑媳妇怕见公婆”的心理。有的在谈判桌前不是面红耳赤,就是语无伦次,张口结舌,支支吾吾,答非所问;有的谨小慎微,生怕一句话说错、一个问题回答不好会影响自己在对方心目中的印象,以致不敢放开说话。

4.孤傲。一部分人对自己估价过高,非常傲气;或认为现实太落后,英雄无用武之地。在就业时好高骛远,期望值过高,没有自己满意的。一旦有了这种心理,很容易脱离实际,以幻想代替现实。倘若未能如愿,则情绪会一落千丈,从而产生孤独、失落、烦躁、抑郁等心理现象。

5.冷漠。当一些人因为就业受挫而感到无能为力、失去信心时,会出现不思进取、情绪低落、情感淡漠、沮丧失落、意志麻木等反应。

6.问题行为。即违背社会行为规范的不良行为。常见的如损坏东西、对抗、报复、迁怒于人、拒绝交往、进行不良交往、过度消费、嗜烟酒等。

四、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加强人际交往对开展公关工作有何意义?

答:对于一个公关人员来说,他的主要工作就是要去各方面的人打交道,和组织内外的公众进行广泛的人际交往。学习和掌握人际交往的知识和技巧,和社会公众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公关人员的核心能力要求,对于提高公关人员的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是十分有益的。

2.分析群体骚乱产生的心理根源和预防措施?

答:群体骚乱是因为一些自然原因或偶然事件引起人群的激烈互动,造成一定范围的混乱现象,或者说是公众在危机状态下,面对现实的或想象的威胁作出的非理性和不合理的心理与行为反应。(1)建立并健全组织与公众的信息沟通渠道,广泛倾听公众的意见和要求,并通过信息的反馈,及时化解公众的积怨,防患于未然。(2)在组织开展大型活动,并有大规模群体聚集时,应搞好安全、保卫工作,有计划地、有组织地进行人员疏导,防止拥挤踩踏的发生。(3)当群体骚乱行为发生时,应迅速控制和制止少数人的过激行为,防止扩散、传染,遏制事态进一步发展。

3.举例说明公关人员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职业心理素质。

答:1.管理能力2.交际能力3.表达能力4.道德素质5.良好的心理素质6.性格方面

1.管理能力:一个优秀的公关人员必须要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如基本的策划与决策,领导与控制能力.2.交际能力:首先一个内向的人是不行的,交际是对“外向型”而言。公关就是指一个沟通,作为机构的形象和代言人,一方面要积极大胆地施展自己的魅力和才能,树立良好的机构形象。一方面又要善于控制切忌举止咄咄逼人,言语夸夸其谈。始终保持自己的自信,达到沟通的目的。

3.表达能力:思维的表现能力 言语的通达情况

4.道德素质:因为现在诱惑很多,公关人员要直接和客户打交道,所以公关人员需要为客户保守秘密,并且要忠实于委托人。所以道德素质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要求。

5.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有了自信,才有胆量,有了胆量,才能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从容自如地开展公关工作。

6.性格方面:豁达开朗,克服狭隘嫉妒心理 开朗乐观,豁达大度

4.谈谈怎样培养与开发组织成员的创造力与积极性。

(1)导入团队模式

(2)建立开放的组织文化

(3)运用创意的组织式产生法

(4)发挥群体总和的力量

(5)召开创意研讨会

5.试论述马斯洛的层次理论及其在公关中的具体运用

答: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五种需要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6.构成组织形象的基本要素有哪些?你认为哪几点更为重要?请举例说明

7.体育心理学考试题库 篇七

关键词:应用心理学专业课,考试改革,教学建议

一、引言

大学本科专业课程考试是检查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知识掌握情况和能力发展程度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应用心理学专业课考试有很大改进, 如在日常课堂中进行小组考试或小组答辩,考核由老师与全体学生参与。此时,评价本身就是一个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学会比较、欣赏、区别,体会到公平和民主,从心态上向教师靠近,从行为上向教师学习,在自我评价和评价别人中成长和提高,真正成了教和学的主人。但是在期中或期末考试中,大多数专业课主要依赖传统考试手段,即闭卷或开卷考试方式。

尽管传统考试形式操作简单, 但它存在许多弊端:(1)考试形式单一,理论考试多,但技能、实践能力考查少,因材施考少。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考查学生的突击记忆能力,不仅不能科学、合理地反映教与学的效果,学生也不能从考试过程中对自己的知识技能有清晰的认识。 (2)考试内容注重书本知识和课堂笔记,考试题型较少,较少根据课程的性质设计考试内容。(3)考试制度陈旧。传统考试管理包括命题 、监考、阅卷、补考和总结等,不仅对能否有效地评价教学质量存在疑虑,对能否真正为学生的职业发展作出贡献更是不得而知。

因此,如何有针对性地对心理学专业课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核,促使学生建立结构合理、实践应用强的知识技能体系,指导学生的职业规划, 是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分析和讨论

通过对浙江工业大学教科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2011级 ,2012级和2013级学生 , 共108人 ) 进行调查 , 结果发现,对学生最期望的专业课考试方式进行分析,总体看,选择“理论笔试”这一考试方式的课程较多 , 有17门课程。其次是“理论笔试+口试 (就课程内容进行面试 )”,共有5门课程。选择将“项目研究+答辩”作为考试方式的有5门课,选择“学习论文”作为考试方式的课程最少,只有心理学概论这一门课。

以《教育和心理统计》为例的考试方式改革,以期中考试为例,将传统的闭卷考试转变为三种方式:半开卷考试,学生自己出题同学答,上机。在考试前一周,介绍考试的方式,并针对学生提出的复习方法给予指导和帮助。结果显示,全班42名学生均为“半开卷考试+学生自己出题同学答+上机”的考试方式表示满意,其中1名学生表明不满意,追问其原因是自己没有好好复习到位。对于今后学习是否有帮助,全班43名学生表示将有帮助。

三、教学建议

根据调查结果和数据分析,我们从专业课考试方式和《教育与心理统计》的考试改革中分别得到以下启示和教学建议:

1.在对学生对专业课考试的期望方式和帮助程度的调查发现,学生对大多数课程都选择理论考试这种方式,但评价这个方式对今后的学习和就业帮助不大, 为什么会有这些矛盾呢?我们认为原因有二:第一,学生对考试的认识有偏差。学生普遍的想法是通过简单的方法考个好成绩,取得较好的成绩绩点。如果考试方式需要他们花更多的时间,那么他们宁可选择较为简单的方式。第二,传统考试方式已经执行很多年,很多其他专业也在使用,为什么要改变呢? 因此,这个结果或许也反映了学生不想改变的态度。但是对有些课程,他们提出了较好的考试方式,并认为有帮助,比如说实验心理学采用“理论笔试+口试”的考试方式,这可能是由于一些课程的考试方式正在改革,学生的接受度正在增加。因此,完全根据学生的自主性而选择考试方式显得不可行。在今后的专业课考试方式改革中,要不断提高学生对考试改革的认可度,同时改变方式,提高学生对考试改革的接受度。

2.根据学生的期望考试方式 ,结合教学特点和文献研究 ,对《教育与心理统计》期中考试进行改革探索。我们发现学生对其改革的方式较满意, 都认为会对今后的学习起到指导作用。这说明学生都是知识的追求者,期望掌握、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这提示,只要改革有效,学生的接受度就会不错。此外,还应该在考试前做好考试动员和复习指导工作,让学生不因为考试方式不一样而感到焦虑或抵触。专业课教师可以通过教研活动做好改革准备。

3.根据应用心理学专业课考试实施现状 , 根据课程特点和借鉴国外经验,对专业课考试进行改革。在考试改革中,根据应用心理学的学科特色和实践要求,以提高专业知识与技能为本质,建立考试评价体系,制定和执行心理学专业学生的职业规划。在今后的考试改革中,针对课程性质,可以将考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把考试过程作为教育过程,不仅关注专业知识的传授和教学活动的检查, 而且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更重视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和人生的成功。

四、结语

8.浅议高师心理学的考试改革 篇八

关键词:高师;心理学;考试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79-02

心理学课程是高等师范学院中师范生的必修课之一,它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是为了提高师范生从业技能的基础课程,为师范生发展专业化道路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并提供实践训练。但是,很多师范生学习了心理学,不但自己没有从心理学课程的学习中获益,而且不能主动将教学实际与心理学知识相联系。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发挥出心理学考试的积极功能,在考试的诸多方面还存在着问题,例如,考试目的、考试形式、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等。这些问题妨碍了高师对师范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影响了教与学和学校的教学管理效果。所以,在进行高师教学改革的时候,对考试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加大改革力度是非常必要的。

一、高师心理学考试存在的问题

1.考试目的异化。考试可以检查学生所学的知识和已养成的能力是不是达到了规定的要求,从而给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的信息,让老师根据实际情况去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让学生改进学习。考试不仅能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而且还能预测学生的潜能及其未来可能发展的趋势。但是,现在很多学生考试只是为了分数高,名次前,可以拿到奖学金或者为了混个毕业成绩;老师出考试题只为了图省事,为了完成工作任务中的这个必要环节。所以,现行考试无法真正体现考试的目的。

2.考试功能扩大。考试在现实中成了学生学习和老师教书的唯一标准,考试的要求是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只是为了达到考试的要求,取得理想的成绩。学生们“考什么、学什么”,使考试具备了单一的淘汰功能,而不是“学什么、考什么”的检测功能。考试本来是教育评价的一部分,而现在变成了它的全部。学校的教育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式都受到考试的冲击和影响。衡量教与学有效性和质量的一个指标就是考试,学生取得优异成绩就是教师的工作获得肯定。这种“双丰收”会极大地激励老师和学生更加勤奋地工作和学习。然而,现在考试和教育的关系本末倒置,本来应该服务于学生发展、服务于教育的考试,如今却成了教学的目的和核心,考试由手段和工具变成了教学的目的。

3.考试形式单一。受付出最小而收益最大化客观规律作用,现行考试模式简便易行,易于控制,一次性期末考试占主导地位,基本以闭卷测试为主。

4.考试内容机械。考试内容多半是检查学生对概念和原理的机械记忆,以及理论的浅层次应用,以纸上谈兵的方式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缺乏对知识的融会贯通,缺少对各种能力的综合考核,从而造成学生在毕业后的教学工作中不会应用所学的知识。

二、高师心理学考试形式和内容改革对策

要进行高师心理学考试改革,首先就要考虑考试的最基本的两个问题:一个是考试内容,一个是考试方式。所以确定考试目标,然后根据考试目标的性质和特点来确定恰当的考试方法。根据高师培养中学教师的职业特点和要求,心理学课程应主要考核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使学生掌握心理现象的本质、机制、规律和事实;培养学生的心理学素质,树立正确的心理学观点,让学生形成从心理学角度理解人、理解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观念,初步形成多视角的心理学观点,了解中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树立人格毕生发展的观点,理解个体动力系统的结构,掌握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和心理辅导的原则与方法、自觉自主地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教育教学活动,提高适应教师职业和综合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自身心理发展、增强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在明确考试目标的基础上,心理学课程的考试成绩应采取平时成绩,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相结合,考试方法采取开卷与闭卷、笔试与口试、小论文、调查报告和读书笔记等相结合。现行的期末考试主要是考试课采取闭卷,考查课采取开卷。其实考试课可以将开卷与闭卷相结合,取其优点,避其缺点,达到较为理想的考试效果。闭卷部分主要以考察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情况为主;开卷部分以考察学生灵活运用课本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为主,加强主观题目,题目力求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考试题目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思维,举一反三。现代社会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能力,而口试就能很好的考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而且口试也就是面试,老师可以面对面地看出学生的语言表达与语言组织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可以发现学生的不足,更好的因材施教。现在很多企事业单位通过面谈就可以大致看出一个人的能力和素质。口试一般不好做假,我们可以将口试与笔试结合,更能全面地考出学生的实际能力。小论文、调查报告和读书笔记可以对学生掌握知识程度、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查阅资料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全面的考查,这些也会为学生今后写毕业论文,在教学中提高科研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平时成绩可以用小论文、调查报告和读书笔记来评定,期中成绩可以用口试加开卷考试来衡量,期末成绩用闭卷的笔试来测定。这样可以根据心理学课程特点,将理论知识考核与实践操作能力相结合,既提高了学生适应教师职业和综合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考察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看学生能否对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进行心理辅导、能否自觉自主地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教育教学活动等。

三、高师心理学考试改革阻碍及其对策

教师、学生和管理者在现实中总是处于矛盾的状态,锐意改革与满足现状交织、纠缠。对他们来说“一切在掌控之中”才是最为现实的目标。为了不消耗精力去適应新的考试模式而改变管理方法,为了不承担改革带来的风险和压力,管理者会更愿意满足现状。教师是考试改革的真正实践者,他们同样想付出最小而收益最大。教师们熟悉现在的考试模式,整个流程容易操控,比较轻松。如果改为多次考试和多样化考试,工作难度肯定会增加,工作量也无形中扩大许多,尤其是要承担必然出现的各种压力。对于教师来说,现在的高校评价教师主要看他的学术水平,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那么考试改革对他们而言是投入多而收益小,所以,不如保持原状。因此,高校管理者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首先,要充分认识考试改革的意义,只有先从自身的观念改变了,才能推动学校考试改革的进度和深度;其次,要充分认识教师在考试改革中的主体地位,因为教师是考试改革的主体,是考试改革的最终执行者,只有他们积极主动的去实际做这件事,考试改革才能有效的、不断的深入和推进。再次,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探索科学的、先进的学生学习评价模式,建立规范的考试制度。先进的评价方法要以制度的形式和可操作的模式固定下来,使考试的科学性落到实处,在规章制度上使考试改革得到保障。最后,要肯定教师在考试改革中所投入的精力,并做好相应的服务和评价工作,使考试改革得到组织上和机制上的保障。

考试是学校培养人才,评价人才的主要手段和工具之一,只有考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具备了,才能指引老师和学生,调动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教与学的有效性。因此,只有把高师心理学课程考试改革中的问题得到切实的解决,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的中小学教师。

参考文献:

[1]蔡敏.教育心理学考试改革新探[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2001,(12).

[2]汪利,刘海燕.制约高校考试改革有效深入的因素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1).

[3]姬建锋.心理学[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

上一篇:本科医学毕业生自我鉴定下一篇:煤矿监控系统方案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