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全国二卷语文作文

2024-06-25

高考全国二卷语文作文(共7篇)

1.高考全国二卷语文作文 篇一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一言,使不争成为智慧的代名词。何为不争?不争并非是一种消极沉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与世无争,而是不争不该得到的,不争得不到的,不争得到了也没益处的。

淡然处事,淡品香茗。让清雅来代替浮华,让静然来遮掩浮躁,让不争来替代喧嚣。季羡林先生不慕名利、淡然处之。他精通多门语言,回国后尽管经历,尽管被打为“黑帮”,尽管在北大看守牛棚,但他对印度语言佛典的研究之深是国人有目共睹的。当我们亲切地称他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时,季羡林先生却一再强调要摘掉这些称号、桂冠。尽管老人已离开了这个喧嚣的世界,但我们要记住他那与人无争,与世无争,不计名利的平淡心境。

在如今这喧闹繁杂的时代,请独守一份沉默,默念一份平淡。心若止水,静观其变。不就一事争长短,不急一时较高低。“不争”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崇高的境界。

中国现代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把人分为四种境界:天地境界、道德境界、功利境界和自然境界。一般人都处在功利境界,他认为中国古代处在天地境界的只有一人,那就是老子。老子看破放下,六根清净,与世无争。

曾有户人家找附近寺庙的僧人做法事,事后主人发现丢失了二十两白银,他怀疑是僧人所为,便到寺院问罪。僧人明白来意后,并不多言,直接取出二十两白银给他。等到他回到家中,妻子便告诉他是她因为临时有急事拿走了银子没及时交代。此人听后十分愧疚,连夜送还银两,并向僧人道歉。这位有口皆碑的大师都能在被别人诬陷时不怒不争、不计得失,这是一种泰然的处事风格,也是一种淡定的境界。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有这样的品行与境界,只要我们功利心稍淡一些,虚荣心少一些,心胸开阔一些,以坦然之心面对这喧嚣的世界,以不争作为一种完美的处世心态。

2.高考全国二卷语文作文 篇二

关键词:高考 质疑 文化常识 病句

一.“阙”是个高台吗?

语文老师可能都见过这样一道题:

根据下面一段材料,给“阙”下一个定义。

据专家介绍,在汉代,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建筑物。在显宦富豪的宅第、宫室、衙署,在城门的两旁,都要立阙,它显示着王权的威严、门第的高贵。由于汉代人“视死如生”,所以墓室前也都修建门阙。阙就是门楼,立在大门的两边,像两座小楼阁,中间是人进出的通道。因为它的中间是空缺的,古人便称之为“阙”。古代的阙有木阙和石阙两种。研究表明,木阙今天已荡然无存,而建造在宗庙祠堂、墓室神道两旁的石阙,历尽千年沧桑,却得以存留一小部分。

高考结束后有同学拿着上面这道题来问我:“老师,我们以前做这道题的时候,答案说‘阙是中国古代修建在宅第、宫室、衙署、城门、祠庙、陵墓前的左右各一、中间通人的楼式建筑。可为什么今年高考语文第5小题D项将‘阙表述为宫门两侧的高台而被视作表述无误的选项了呢?”“‘阙在古代到底是高台还是建筑?”

对于这一问题,笔者以为仅仅通过一道练习题来判断高考题的设置是否严密显然不妥,高考题的设置到底有没有纰漏,需要更权威的资料。为了给学生一个交代,笔者查阅了几种辞书,结果显示:无论如何,阙在古代都不能被视作一个高台。该选项不能被当作表述无误的选项。

以下援引几例,以为证据:

1.阙,門觀也。从門,欮聲。去月切。(《说文解字》)

2.觀謂之闕。郭璞注:“孙炎曰:‘宫门双阙,旧章悬焉,使民观之,因谓之观。”(《尔雅·释宫》)

3. ㈠古代宫庙及墓门立双柱者谓之阙,其上连有飞檐罘罳者谓之连阙。也称象魏。㈡城楼。见“城阙”。㈢指皇帝所居。《汉书·朱买臣传》:“诣阙上书,书久不报。”(《辞源》)

4.古代宫殿、祠庙和陵墓前的建筑。通常左右各一,建成高台,台上起楼观,以两阙之间有空缺,故名阙或双阙。徐锴《说文解字系传》卷二十三:“盖为二台门外,人君作楼观于上,上员下方,以其阙然为道,谓之阙;以其上可远观,谓之观;以其县(悬)法,谓之象魏。”因以为宫门的代称。(《辞海》)

5.①古代皇宫大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泛指帝王的住所:宫~ ②神庙、陵墓前树立的石雕。(《现代汉语词典》)

依据《说文解字》和《尔雅·释宫》,“阙”在古代为建在宫门两侧的建筑,因上面经常悬挂法令使民观看,亦称为“观”。

依据《辞源》、《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阙”在古代不光可建在宫门两侧,还可建在祠庙和陵墓前;因中间“空缺”,所以称“阙”,因其上可远观,又称为“观”,因其上常用来悬示法令,又称为“象魏”;建于宫门外的“阙”和建于神庙、陵墓外的“阙”在外形上有所区别,建于宫门外的通常是楼阁式,建于神庙、陵墓外的通常是立柱式,但不管那一种外形,“阙”的属性都只能是一种建筑,而不是一个高台。

二.“父亲住院期间,梅兰每天晚上都陪伴在他身旁,听他讲述一生中经历的种种苦难和幸福,她就算再忙再累,也不例外。”一句有无语病?

今年病句判断题,很多同学都没有选对,主要原因是大家普遍认为上述预设为有语病的句子,无论从语法的角度,还是表意的角度,似乎都发现不了什么问题。那么,这个句子究竟有没有语病?笔者才疏学浅,不敢妄下结论,但截止目前,尚未见到令人满意的解说。详述如下:

1.搭配不当(①“种种”修饰“苦难”和“不幸”可以,不能修饰“幸福”;②“苦难”可以“经历”,“幸福”不能“经历”。)

2.语序不当(①“她就算再忙再累,也不例外”应放在“听他讲述”前面;②“她”应放在“就算”后面,或“也”前面;③“经历”应该放在“苦难和幸福”的后面。)

3.用词不当(“也不例外”应为“也无例外”,“也不例外”多用于自己跟别人比,“也无例外”多用于现在的自己和以前的自己比。)

4.表意不明(①“也不例外”是描述梅兰的行为,还是父亲的行为?对象不明;②“也不例外”是描述梅兰陪伴父亲的行为,还是听父亲讲述的行为,抑或二者都有?对象不明。)

5.代词使用不当(将“他”改为“父亲”。)

6.重复赘余(将“她”删除。)

以上几种解说,1①、2①、3、4①、5和6的不当很容易看出来。1①,为什么“苦难”可以有种种,“幸福”不能有种种?(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每每相似,但没有说完全相同)2①,将“她就算再忙再累,也不例外”放在“听他讲述”前面可以突出“就算再忙再累,也不例外”在句中的状语身份,但没人规定状语成分在句中只能放在谓语动词前。3,“无”在现代汉语中要么做动词,表示“没有”,要么做副词,同“不”。在“也无例外”中,“例外”是个动词,“无”只能做副词,这样“也无例外”就是“也不例外”,上述的区别不知从何谈起?4①,整个句子的主语是确定的,只能是梅兰,不能是父亲,“也不例外”不会被理解成父亲的行为,不存在对象不明的问题。5,将句中的“他”可以换成父亲,但是也可以不换,句中所述就两个人,梅兰是个女的,他只能代指父亲,代词使用没有错误。6,简洁起见,“她”可以删除,但不删除不等于有语病。

问题比较复杂的是1②(2③)、2②和4②。

1②(2③):1②和2③实质是一个问题,把“经历”放在“苦难和幸福”的后面,将原句表述为“听他讲述一生中的种种苦难和幸福的经历”的原因是解析者觉得“苦难”可以经历,“幸福”不能经历?那么“幸福”到底能不能“经历”呢?笔者认为完全可以“经历”,《现代汉语词典》对“幸福”的定义是“美满如意的生活和境遇”,为什么不可以“经历”呢?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的“那些年,我们一起经历的幸福”和“只有经历幸福才能定义幸福”的表述有错吗?。

2②:关于复句中关联词的位置,尽管目前学术界的观点仍有分歧,但是从没有人认为“就算”一词必须放在主语前。(黄伯荣等认为“前后分句的主语相同,前一分句的关联词语在主语后;前后分句主语不同,前一分句的关联词语一般在主语前。至于后一分句,不论分句的主语是否相同, 一般关联词语都在主语前,关联词语是副词则在主语后。①李晓琪等认为现代汉语部分关联词的位置不受前后分句主语是否相同条件的限制,有些关联词不管分句主语是否相同,都在主语前,如“管、任、任凭”等;有些关联词不管分句主语是否相同,都在主语后,如“虽、既”等;有些关联词的位置比较灵活,不管分句主语是否相同,既可在主语前, 又可在主语后,如“虽然、尽管、即使、如果、假如、要是、万一”等。“就算”属于第三种情况②。)据此判断把“她”必须放在“就算”后面的观点不成立;至于该句的主语是不是非要放在正句的开头,笔者尚未找到权威的见解,但是依据李晓琪对“即使”一词的研究(“即使你得了冠军, 也不能骄傲。”还可以表述为“你即使得了冠军, 也不能骄傲。”或“即使得了冠军, 你也不能骄傲。”③),笔者认为句中的“她”不必非得放在正句开头,因为现代汉语中的“就算”用作表示让步关系的连词时,它的用法与“即使”相同。

4②:从形式上来讲,4②所述的理由是成立的,但是深入思考把“也不例外”所指的对象划分为描述梅兰陪伴父亲的行为、听父亲讲述的行为、抑或二者都有几种情况其实是没意义的,因为这两种行为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其一,梅兰要听父亲讲述,首先要来到父亲身边;其二,梅兰既然能克服困难来到父亲身边陪伴父亲,听父亲说话也应该不在话下。

注 释

①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4版)

②③李晓琪《现代汉语复句中关联词的位置》(《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年2期)

3.2016高考全国二卷作文 篇三

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要求: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花气袭人知昼暖

了青山的雪,眼知窗外美。

欲知路远,就出发吧,走悠长的夕照小巷,走古朴的木桥,脚知漫道长。

欲知文学,来人间吧,看爱恨贪嗔,看嬉笑怒骂,看王公贵胄,看布衣黔首,心知世界大。

以清晨壮丽恢宏的半边云霞起兴,以赶路人脚下不停生长的风为修辞,以公交站牌前偶遇的笑脸为标点,以温馨午餐氤氲的香气为内容,以一对老夫妇互相搀扶的背影为结局,以摇尾跑来的小狗为句号,洋洋洒洒一篇以“语文”为题的文章已挥笔写就。生活就是语文,叫做“幸福里”的招牌,“爱护自然”的温馨提示,充满希冀的电话号码,无一不是语文的化身。

曹雪芹写《红楼梦》,有人说他是写自己,在富贵家庭里养尊处优,一场冰冷的大雨浇灭了所有骄傲,他在破败小屋里衣衫褴褛,在萧瑟风中饥寒交迫,在浊酒昏灯下增删批阅,他所经历的,就是最好的素材,他用他的脚印,缀满了大观园所有人的悲欢。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生活是最好的老师,生活中的点滴汇聚,终成语文壮阔的海洋。向来喜欢语文,所以在生活中处处留心,也许是母亲

--甘肃一考生

欲知四季,去山野吧,看抽芽的嫩柳,看金黄的麦穗,看累累的硕果,看白一句温暖的关怀,也许是路人一句友好的提醒,也许是演讲者或激昂或抒情的言语,也许是相声演员幽默生动的段子,也许只是几个字,都可以触动灵感的源泉,目光所及之处,生活所经之事,尽是好文章。

我们是尘世中蹒跚而行的赶路人,三毛说:“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语文便是我们心灵的栖息地,我们将生平中见过的或纤弱或雍容的花别在语文的衣襟上,我们将生活中听到的或低吟或高啸的言语缀在语文的耳后,我们将生活中嗅到的或馨香或馥郁的气息扑洒在语文的发梢上,这样,被生活悉心装扮过的语文便亭亭而立。

语文教我们品味生活,生活教我们学习语文。从最初的咿呀学语,到以后的执笔写字,到后来笔下开花,随着我们一步步成长,生活向我们展示了语文更多的魅力和无法替代的重要性,如同喝一坛甘醇的老酒,越饮越醉人,在香气的熏陶下,我们情不自禁地想要再次一品佳酿。

曾有诗云:“花气袭人知昼暖。”提高语文素养有何尝不是如此呢?唯有立足于生活实践的沃土,语文之花才能盛放。

语文素养提高之我见

古人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和一个拥有良好语文素养的人交流,就是一个与善人居的过程,久而不闻其香,与之化矣。可见,良好的语文素养对我们来说是多么重要。

那么,如何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呢?我认为:有效的课堂学习是基础,大量的课外阅读是关键,社会实践是辅助。只有这三者有机结合,我们的语文素养才能得以有效提高。

首先,我们需要老师的指引。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着厚重的文化积淀。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从小到大,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会了拼音,学会了方块字,也学会了阅读与鉴赏。多少次我们思索许久没有答案,却因为老师的点拨而醍醐灌顶。是在课堂上,是在老师的谆谆教导中,我们感悟了唐诗之庄,宋词之美,小说之精妙…… 大量的阅读对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必不可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大量阅读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可以极大地丰富我们的知识储备,我们的涵养也在阅读中逐步提升。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密,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学使人善辩。”只要阅读,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中国也有位作家这样说道:“我喜欢阅读。我读一千本书,这样我也在书中体验了一千种不同的人生。”

生活处处有语文,进行适当的社会实践,更有助于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著名的诗歌《观刈麦》和《悯农》就是作者深入社会观察之后有感而作的,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即将进入大学的殿堂,也会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社会实践。这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走入社会,对很多东西的理解也会大不一样,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就是这个道理。

语文素养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她需要时间的积淀,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在平凡的课堂中、在浩瀚典籍的滋养中、在社会事件的感知中,一步一个脚印地迈向巅峰。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中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关乎国家的未来。因此,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成为一个拥有良好语文素养的人,一个有气质的人,一个谈吐优雅不凡的人,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

提升语文素养,课堂教学做主

语文学习是一种终身学习,语文素养的提升也贯穿着每个人的一生,那么对于中学生来说,提升语文素养的途径是什么?我认为主要是课堂有效教学。课堂教学教什么、提升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是听说读写四种语文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首先,“听”这一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贯穿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始终。听老师讲解《沁园春〃长沙》,我们感受到了伟人的气魄和胸怀;听鲍国安先生朗诵《赤壁赋》,我们感受到了苏轼的豁达和豪迈;听同学们探讨《记念刘和珍君》,我 3 们感受到了青年的热血和执着。聆听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欣赏名家感人肺腑的朗诵,我们提高了审美情趣,增长了欣赏水平,语文素养在倾听中慢慢提升。

其次,“说”在语文课堂上呈现的方式多种多样,成为提升语文素养重要的手段,受到了同学们的喜爱。在《再别康桥》的朗读中,我们体会到了浓浓的不舍情思;在《中国梦》的演讲中,我们体会到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在“能否以成败论英雄”的辩论中,我们体会到了哲思的巨大魅力。在说中悟,在悟中提升语文素养。

再次,“读”作为提升语文素养最有效的手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比重最大。我们对《荷塘月色》进行品味和鉴赏,感受语言之美;我们对《拿来主义》进行思考和领悟,感受思辨之强;我们对《宇宙的边疆》进行阅读和理解,感受着自然之神秘。通过这些优秀篇章的赏读,我们全面提高了语言鉴赏水平和语言运用能力,进而提升了语文素养。

最后,“写”是语言表达运用的重要方式,心灵的触动、情感的共鸣、理性的思考都可以在写作中呈现,没有“写”,语文素养就无法从根本提升。我们写作《难忘的瞬间》,表达生活的感动;我们写作《霜叶红于二月花》,描绘自然的美景;我们写作《我心中的孔子》,赞美先贤的智慧。写作完成了语文素养的提升。

这四种能力的培养最终达到了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这是正在接受学校教育的中学生提升语文素养最有效的途径。当然,除了课堂有效教学之外,课外的大量阅读和社会生活实践对提升语文素养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语文素养,藏于墨香

看惯了枯燥乏味的数据,厌倦了色彩缤纷的荧屏,你是否有过这样一个时刻,想抛开一切浮世的干扰,只沉浸于片刻的翰墨飘香?那文字如溪水,带来最清凉的慰藉。

无论世俗怎样繁杂,光阴怎样飞逝,语文素养依旧是那样不可或缺。它不仅是知识的积累,还是能力的体现,更是一种对生活最细腻最深挚的感悟。诚然,我们可以在课堂中领略语文的魅力,跟随老师的脚步,去追随上古的悠悠和风中那氤氲着水雾的《蒹葭》,去探访那崎岖盘旋令人生畏的蜀道。也可以亲手触摸生活来感知语文,在春日感受“淡烟疏柳媚晴滩”的清丽,在雪中欣赏“疏影横斜水清浅”的淡雅。而我认为,语文素养的形成更得益于阅读,那些缓缓路过心头的文字,无论意气风发还是愁肠百结,都令人诗意满怀。

于阅读中获得素养,你会得到历史文化的丰厚。因为,素养是眩目的先秦繁星,是浩渺的汉宫秋月;素养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素养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是但求一字的数根须;素养也是庄子的逍遥云游,是孔子的颠沛流离……

于阅读中获得素养,你会追随那一个个文学大师。因为,素养是魂兮归来的《楚辞》;是受过宫刑的《史记》;素养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梦中泪;素养是朱自清眼中的背影,是徐志摩康桥的微波;素养也是闻一多最后的演讲,是鲁迅先生悲愤的呐喊……

阅读中获得素养,你会感受到那些独特的哲思与情怀。因为,素养是儒家之礼,道家之空,佛家之善;素养是“无”与“物”的神秘,是“礼”与“利”的深奥,是充满玄机的善恶轮回;素养是参禅之壁,是入世之门;素养也是普渡众生之舟,是叩问天国之磬……

语文素养,就是这样生于墨香。

语文素养,是一个钢铁构建的国家的软实力,是一个民族千载以来传承的品质。与其功利地把语文当作一个学科来学习,不如把文学当作信仰来膜拜,并把阅读视为一次充盈心灵的修行。书海撷英,墨香为伴,点缀生命的旅途,定会播洒一路芬芳。

语文素养之花在阅读之美中绽放

车水马龙的喧嚣,觥筹交错的迷离,世界已不再如“三月桃花,两人一马,明日即是天涯”般纯粹淡然,而是被混沌复杂的种种现实包裹着。

当你在城市的钢铁森林中迷失了方向,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围城中觉得力不从心,一切映入眼帘的数字和字母此刻都会变成冷漠的嘲讽,唯一能够感到慰藉的,也许便是那些曾经缓缓路过心头的文字——是想起“凌晨四点海棠花未眠”时内心的感动;是“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时的洒脱,是“慢慢走,让灵魂跟上来”时的释然。是的,语文素养是一个人心底最柔软的诗意,也是一个国家文化最坚硬的铠甲。

诚然,我们可以在课堂的教学中,分析问题,领悟规律,跟着老师的步伐,去拜访那位撑着油纸伞,结着丁香,着粉色旗袍从江南雨巷袅娜走过的姑娘;我们或是通过对古文知识的构建,去感受离骚的荡气回肠,去品味兰亭的潇洒飘逸,去吟咏苏东坡的豪放和柳三变的婉约;我们亦可以在社会实践中,途径不同风景,体验人生百态,将最真实的感悟记录成最动人的篇章……然而,我以为,我们更需要的,是通过课外阅读来灵活选择符合我们品位与时代背景的作品,推敲文字背后的深意,进一步了解这个时代的声音。也正是从大量课外阅读中积累厚重的文化底蕴,才可以让我们拥有更独到的见解,更长远的目光,可以在社会实践中有更加细致周到的分析与感悟。阅读,是文字与心灵的交流,思想与思维的碰撞,语文素养之花,便是在阅读之美中悄悄绽放的。

“读够了《青铜葵花》里的忧愁朴实,谁不惦记着《神雕侠侣》的回肠荡气?看厌了贾府里的肃穆迂腐,谁不会想到孙猴子的精灵古怪?在读《红岩》心潮澎湃后,想在《边城》里寻找回归乡土的宁静。”——年仅12岁的小学六年级学生聂希子便有了如此深刻的感悟。每读过一篇著作,她便记录下自己的感想,大大小小足有311篇。今年六一,她将文章结集成册出版,取名为《希子的脚印》,北大教授孔庆东和《百家讲坛》“十大名嘴”纪连海更是对该书联袂推荐。并没有初高中课本知识与方法的积累,也没有丰富的社会阅历,聂希子只是通过对大量文学著作的阅读与感悟便拥有了极高的语文素养并得到了社会大家的认可。文以遣志,语可兴邦。语文素养决定着一个人思想的深度,也决定着一个国家发展的高度。阅读,乃悦读也。悦读之美,在于孜孜不倦地积累,在于天马行空地想象,在于触碰心灵地感悟。

愿我们都可以做一位心悦诚服的读者,纵使世界愈发聒噪,我们依旧可以在缱绻的文字中收获内心的丰富与安静。愿在悦读之美中绽放的素养之花可以相伴我们,一路静默,一路微笑,一路芬芳载途……

语文素养的养成

语文素养之养成,非一日之功,非一人之力。

——题记

随着国学热的兴起,被遗忘多年的汉文化开始复兴,语文素养也渐渐进入公众视野,重新引起人们注意。

语文是有灵性的学科,不是单纯堆砌时间便可看到成效的。不得不说,口耳相传的传道授业依然是不可取代的方法。不过,最好的语文课堂并不是事无巨细地讲解,一个优秀的老师,会引导方向,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教授更多的方法和资源,即“授之以渔”。也许他不用说太多话,仅仅是言辞和习惯的熏陶,便让弟子受益匪浅;也许他上课的过程不必满满当当,只是和学生一起品读文章——只要老师用心、学生追随,便很好。

《红楼梦》中有一回,黛玉教香菱写诗,先读大家作品,“肚子里有这几个人的诗做底子,便不难成诗了。”阅读、品味、揣摩、浸染。要写出好的文字,先要知道好的文字是什么样子。阅读好的文章,看到别人的过往,既是文字的累积,也是阅历的弥补,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走遍每一寸土地。阅读于写作而言,最大的效用是模仿。模仿是自由写作的必由之径,照猫画虎是妙宗儿,有所 积淀后,晕染自己的风格,加上独特的文字印记便不难。会读、会写,便是语文素养。

读万卷书的价值要依靠行万里路来成就,很多开阔,非大山大河不能给予;很多沉思,非星空朗朗不能恩赏。之所以有了图报画册,还有数不清的背包客行走在路上,就是因为,再好的书也品尝不到清涩海风的咸味,再美的语言也无法得见落日朝晖。最能打动人心的文字必然是自己先心有所感,若不能感动自己,何谈感动读者?行走、品味、记录,路上的日子、枝杈里灿烂的阳光、街边稚童的面庞、老人慈祥的模样……丰富的经历成就丰满的诗和远方。

4.高考全国二卷作文题 篇四

有的人说自己爱国,这些人是国家的高官、人才,可是却偏离了正道,走向贪官的道路,把国家的财富、人民的财富剥夺了,少的有几万几十万,多的有几亿几十亿,相当于几百个普通的“上班族”用一生挣的钱。这种滥用职权,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社会影响恶劣的人也能算是爱国吗?

也有的人没说自己爱国,可是却英勇地挡在中国抗日时期的抗日最前线,挡子弹,挡大炮,打倒一个又一个日本鬼子,为着抗日事业英勇牺牲,保卫了中国自己应有的权利,建造了现在的美好家园。

还有的人也没说自己爱国,可是为了祖国,他们默默奉献,把中国自己的企业发扬出去,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这难道不是爱国吗?

相信我不说大家也知道,爱国不单单只是耍嘴皮子功夫,而是要靠行动的,只有现在的我们行动起来,汇聚千千万万人的努力,才能让中国的文华在世界上大放异彩,让中国的地位被全世界肯定,让中国的财富、国力排在世界第一位,让全部曾经欺负过我们的国家知道:我们中国不是好欺负的。

5.2022年全国二卷高考作文题 篇五

2022年高考作文题全国1卷

2022年全国二卷高考语文作文题

2022天津卷高考语文作文10篇

全国乙卷跨越再跨越作文10篇

2022年高考全国一卷语文作文

2022年全国二卷高考作文题1

选择,一生的路与漫长;无悔,一世的心与芬芳。坐在明亮的厅堂,整装而坐。同学们的琴声回荡于此,他的眼中噙满了泪水。这是音乐学院的最后一次考试——自选曲目。不过这次同考试通知一起送来的还有父亲的病危通知。

当他拿到父亲的病危通知时,夜半三更,淅淅沥沥的雨打在他的脸上,千丝万丝练成一线。他望着天,不知是喜是悲,脸上划过的,不知是雨还是泪。他生来就无法决定自己的人生。从七岁开始,父亲就逼他拉小提琴。手上磨出了血泡也无法博得父亲的一丝同情。后来,他便不再哭着请求了,转而替之的是上锁的心门。

他不喜欢练琴的枯燥无味。窗外的笑声刺激着他,手中的琴弓与琴弦交错,便是无尽的无奈。他早已知道户外的春天不属于他,天上的风筝没有他的,却仍在无人时望向窗外。终于,他考到了外地,走出了童年阴暗的回忆,渐渐淡忘了自己还有个家,还有个父亲在家等他。

他不理解父亲的顽固。剪断了他的翅膀,却要他飞翔。曾不解,今亦是如此。带着迷惑与不解独自行走了四年之久。如今,山林吻过秋风,红了脸颊,秋天再一次占据了视野,他收到了父亲的来信;孩子,如果你现在感到仍无法理解我的行为,我向你表示歉意。你父亲我生来不甘心平凡不甘底下。音乐是我落寞时唯一的安慰。我小时候遭遇洪水,你爷爷奶奶什么都没留下,除了你手中的这把小提琴。天有不测风云,为了音乐,我付出了半生岁月,却终没闯出一番天地。

于是我将希望托给你,你不再联系我时,我沉思了良久。或许是我对你太严了吧,或许是我太固执了吧。总之,不能给予你本该拥有的父爱,我感到很抱歉......“吧嗒。”一滴水落在纸上,扩散出时光的水墨画。他拿着小提琴走上前去。“从此,不再空无,不再迷茫。”

2022年全国二卷高考作文题2

学会选择,选择快乐的生活。

——题记

花儿所开出的颜色为什么不同?因为是自己选择的。

树木所生长的高度为什么不同?因为是自己选择的。

地球所充满的生物为什么不同?因为是自己选择的。

一个人要想改变命运,就要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让自己去主宰命运、选择命运。

选择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每当你遇到烦心事的时候,你可以选择藏在心中不说,也可以选择找人倾诉,化解忧愁;每当你遇到困境的时候,你可以选择龟缩不前,也可以选择迎风破浪,奋勇向前;每当你考试失败的时候,你可以选择灰心丧气,也可以选择吸取教训,改正错误……

人生就好比是现实生活中的分叉路口,你不知道哪一条路能够更快地、更好地驶向成功,但是你可以选择:你可以选择那条满是荆棘的路,他可能会让你走得遍体鳞伤,但它可能是最近的一条路;你也可以选择那条满是泥浆的路,他可能会让你走得泥泞不堪,但它可能是最轻松的一条路;你更可以选择那条平坦的康庄大道,他可能会让你走得无比轻松,但它可能是最漫长的一条路……

人生应该正确的去选择,去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一项人类应该在选择之中成长起来,主动地去主宰命运,而不是让命运主宰人类。

生命因选择不凡。

2022年全国二卷高考作文题3

瀑布选择了悬崖,它便奔腾成了一首歌;种子选择泥土,它便孕育了新的生命;老鹰选择蓝天,它便成了勇敢者的化身;而我选择了坚持,才诠释了多姿多彩的生命。

灯光下·坚定

明晃晃的灯光刺进我的眼中,我将俯着的身子慢慢抬起,看着书桌前一摞摞的作业,心中的烦闷不禁增加几分。

自从升入初三,肩上的重担在持续增加,心理压力竟也只增不减,再看看被自己解得七零八碎的数学题,眼泪也不争气的流下。

忽然妈妈走了进来,为我轻轻地抹去眼泪,对我说道:”别着急啊,慢慢来。”

对,慢慢来。我重新调节好心情,拿起笔,为数学题再一次添上辅助线……

灯光下,多了一道坚定的身影。

教室里·努力

当最后一缕晚霞被黑夜吞噬,我坐在教室里抬头望着天,思索着繁琐小事,想着中考后我们会何去何从。

这时,稀稀拉拉的翻书声将我拉回现实。看着桌上的习题竟无心做下去。我小心的朝周围望了望,看着大家奋笔疾书的样子,好似都在书写自己的梦想,我的内心竟多了几分淡然。

我重新拿起书本,淡淡地笑了。我知道,我会用勇气与信仰战胜自我,会努力的完成属于我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与担当。

教室里,多了一道努力的身影。

操场上·奔跑

跑道上,每个人都在为自己调节呼吸,为接下来800米做准备。开始了,我慢慢地跑着,既为自己保存体力,也为后面的冲刺做好准备。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豆大的汗珠从我的额头上流下。咽喉似乎被一只大手牢牢地抓住,喘不过气来,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在叫嚣着:“放弃吧,放弃吧!”我动摇了,前进的脚步开始慢慢停止。

这时,前面小丅转过头来朝我灿烂一笑,为我比了个胜利的手势。内心的激情似乎被点燃,我加快脚步向内心的终点跑去。

跑道上,多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选择更像一道伤痕,铭刻在我们的心底。它不美丽,却见证了我们无畏无惧的铿锵风骨;它不动人,却留给了我们刻骨铭心的一道成长印迹。

2022年全国二卷高考作文题4

1月27曰凌晨三点零五分,我最敬爱的爷爷与世长辞。

有些遗憾,因为笫二天便是农历大年三十,但望着爷爷安祥没有一丝痛苦的表情我感到了一丝安慰,也就是在爷爷离开的前一个星期,我被父母推上了“火炉”,面临有生一来第一次艰难的选择。

还记得那天,已是傍晚十二点钟,我和妈妈正准备上床睡觉,突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我的心不由的一下子提到嗓子囗,是爸爸打来的,叫我和妈妈迅速赶到医院去。放下电话,我和妈妈便以110出警的速度,在笫一时间赶到了医院...... 一群医生和爸爸围在床沿,只见爷爷在床上痛苦的呻吟着,看到这幕情景,一个词在我脑诲中一闪而过生不如死。想到这全身上下不由的打了一个冷颤。医生说爷爷咽喉处有一囗痰睹住了气管,现在必须做手术在咽喉处开一个洞取出痰......

但是,爷爷本身身体多个器官已经衰竭,就算做了手术,最后也只能维持几天生命,并且咽喉开个小洞的手术,还会增加爷爷的痛苦,医生让我们家人商量一下,到底做不做手术。爸爸主张做手术,他说:就算爷爷还只有半口气也要全力抢救,能让爷爷多在人世呆一秒钟那也是好的。而妈妈却主张不做手术,她说看着爷爷这么痛苦的样子,每一个人心里都不是滋味。

他现在已经很痛苦了,难到还要增加痛苦。爷爷离开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早和晚的区别,还不如早点让爷爷解脱,去极乐世界享福...... 爸爸和妈妈极力的争吵着,谁也说服不了对方。这时,他们不约而同的望着我,爸爸说,你是爷爷的独孙,也是小大人了。这个事就交给你决定吧。妈妈也点点头望着我,我流着眼汩,低下头..认真的思索着:以前和爷爷在一起的点点滴滴的往事画面重现眼前......

我抬起头,对着爸爸妈妈坚定有力的说:做手术,让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要有遗憾。要让爷爷知道,我们爱他,希望他永远在我们身边,人生便是如此,你会遇到很多选择但我想我的这种选择是正确的。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经历许许多多的艰难选择,人的一生就不会成长、成熟。

2022年全国二卷高考作文题5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题记

你从容浪游在巴蜀古道上,一袭白衣配着一柄乌鞘长剑,侠骨犹香、风华绝代。行遍千山万水,你踏歌而来,一路仗义行侠,事了却默然离去,深藏功名。胸怀天下,心系苍生你的目光,早已指向长安。

行至长安之时,已是牡丹国色艳满皇都。“白也诗无敌”的美名也如同这牡丹的绝色艳骨一般,名动京城。长安权贵黄金白璧求你一诗,你自岿然不动,宁求一醉累月,也不愿摧眉折腰,只一心静待。终于,一纸诏书将你捧入朝堂,连天子也为你的生花妙笔所惊艳。你终于如愿攀上了这条缀满暗刺玫瑰的漫漫天梯。

那一日,帝王亲迎,华衣高冠的你迎风玉立,眉梢眼角,意气风流,浑然天成。天边隐隐有紫气东来,你仰天大笑,拂门离去。九天清凤,终是要上穷碧落,舞尽乾坤。

怀抱着明君贤臣的梦想,你活跃在金銮殿上,洒下一番雄心热血,却在最后收获了最为真实的黑暗。天子调羹,贵妃捧酒的至高礼遇,“醉草吓蛮书”的惊才绝艳不仅没有为你赢得一片掌声,反而招来了小人之词。你的洒脱不羁被诬作放荡轻狂,你的高洁孤傲被蔑为恃才放旷。面对一时间汹涌而来的抨击贬低,你只横眉冷笑,不屑一顾,这样的问心无愧,竟换了一道“赐金放还”的弃令。

这个王朝还是抛弃了你,羁旅客也注定要行游四方。处庙堂之高深艰难,不如行江湖之远阔随畅。昨日敛去的长剑锋芒,依然雪亮如初。

如云冠盖,溢满盛京,你寂然彳亍在长安繁华里,挺直背脊,从容穿过那些宝马香车。人生是场兴替,忽高忽低,高峰过后总会有低谷,然而即使身处低谷,也要走得仰天大笑。

再一次,你开始了你的雪路浪游。从长安出发,南及苍梧,东至溟海,你曾登临绝顶,也曾横绝江河,你曾赏过洛城芳丛,也曾看过戈壁沧月,浮生若梦,不如一醉。

那年月圆,你在寒江上饮尽最后一杯酒,垂眸凝望千里烟波,江水如镜。白衣已泛黄,长剑亦凝霜。一天明月,皎白如霜,光华似水你终是醉倒在这如梦的浮世绘卷里。

你是盛唐风流的执牛耳者,亦是灿烂别致的盛世烟火。可惜流年,稍纵即逝,曾经万人仰望时刻的漫天绚烂,转瞬掬捧之时已是空无一物。

这样的选择,你从来执迷不悔。

2022年全国二卷高考作文题6

流星选择了陨落,于是划落成了天际那耀眼的瞬间;瀑布选择了悬崖,于是跌宕成了那首激越的歌;昙花选择了夜晚,于是诠释出了生命的价值……生活中充满了选择,因此,我们要学会选择。

不见了溪唱莺啼的江南,不见了碧树千花的宫苑,不见了火树银花的长街,这里是塞外胡天,春风不过,八月飞雪。夕阳西沉,大雁飞过暮云之下,王昭君遥望南方,故国遥遥,远在天涯。风掠过旷野,远处传来马嘶声声,胡笳阵阵。她怀抱琵琶,弹奏一曲曲自己喜爱的乐曲,倾诉心中无限情思……

王昭君,她选择和睦友好,成为汉匈友好的化身。她把江南的春天带到了黄沙漫漫的塞北,从此,汉匈睦邻,不再有征战,不再闻战鼓声,不见烽烟四起,将士不再流血,百姓不再惊惧。她的名字留在百姓的心间。

一腔热血融化了北海的冰雪,一颗赤胆温暖了凛冽的北风,一片忠心唤得大地春回,不管是高官厚禄的利诱,还是公羊生小羊的刁难,苏武都不为所动,胡笳幽怨,他与孤冢为伍,与冷月作伴。在茫茫旷野,苏武手握那柄汉节历经十九个春夏秋冬,只因心中那份执著的信念:“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鬼”!

苏武面对单于荣华富贵的引诱,选择了忠贞,书写了一段铭传千古的赞歌,挥洒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周杰伦成功的道路,正是这首小诗最好的注脚。残缺的家庭,病疾的身体,坎坷的遭遇,这一切都没有改变他的追求。不管生活有多残酷,他永远都选择坚强……

周杰伦,面对苦难选择坚强,用自己的勤奋和超凡脱俗的绝伦才华惊倒世人,成为一个风靡歌坛的小天王。

花自飘零水自流,有人独占鳌头,一枝独秀;有人倾心于花丛,笑看春风……这是他们的选择。神秘遥远的小宫闱撑起一个王朝的大气磅礴,这是唐朝的选择;诗情画意,清明雨上,烟柳画桥,听雨眠,这是宋朝的选择;走街串巷,市井杂剧,昆曲唱惊梦,这是元朝的选择;宫廷秘闺,古今传奇,非常公民,这是清朝的选择……

历史的年轮里,选择书写成败;岁月的长河里,选择见证变迁;未来的图景里,选择铸就华章……

花间姹紫嫣红,学会选择,铸就自己辉煌的人生!

2022年全国二卷高考作文题7

天似乎还没有完全亮,只是微微的透点光,看起来灰蒙蒙的。

带好装备,准备出发。

脚踏上那片棕黑色的土地,镶嵌着一块又一块的石头,有棱有角,也有的已经被磨平了,也许来的人多,被踩的次数也多吧。空气中感觉还有些湿漉漉的,绿叶却显得格外的清亮,山林中传来鸟儿清脆的叫声,余音回荡在了山林之间,似乎显得还有那么一点寂静。

……

这就是大自然吗?

也许是吧。

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便会有无数不知的挑战与选择,每一个选择便是决定着你的下一步。

“踩那边,没有事的,你踩过去”

“妈,我腿抖!”“没事,你看我都过来了,你可以的。”看着妈妈略显得意的表情,我备受打击,但总不可能就这样抱着这块大石头,挂在半山腰上吧。

扭过头看向后面,但见:

脚后面只有几簇单薄的草,还有几根被我踩在脚下,可怜巴巴的。而下面是几大块粗糙的大石头,再看过去便是看不清底的远方,房屋若隐若现的,让人看的便有强烈的一阵眩晕感。

回看上面,而此刻的我正死死地踩在那石头缝中,似乎没有任何打算再踏上一步,更没有勇气走下去。

那些专业爬山的人却早已走了过去,接着向前走。

“妈!”我无助的喊了一声,“你快点,不然我就先走了”,说着,便象征性向前走了几步。

那一瞬间,我感觉好无助,好想离开,好像选择退回去,但不可能啊,你已经选择了,就必须走下去!更不甘心就这样退回去。

我想起了那位哥哥的话,深呼吸一口气,闭上眼睛,踩了过去,脚踩实了。缓缓的睁开眼睛,“做到了?”我自己都有些惊讶。接下来,便是踏第三步,第四步……

就这样一步一步的扶着石头走了过去,突然出现一只手,看见了,是妈妈,她把我拉了上去,我的脚终于不再抖了,终于没有那么慌张了。

一滴水流过脸庞,那不是泪,是汗水,一滴以成功还来的汗水。

轻轻擦过汗水,继续向前去。

每一次的选择都是一种挑战,人生就是如此,不断地做出选择,去决定你的每一步!

2022年全国二卷高考作文题8

三伏盛夏,走在肆意的炽热里,唯有两道旁被烘烤的干枯枝叶带来一片片阴影,慰藉了躁动的心灵。放眼望去,唯有隐没在伞下的行人和毫无顾忌的阳光相伴而行。

遥望远处耸立的高楼,离家尚还有一段不短的路程,感受着依稀可见的热浪,心中不禁叹了口气。肆无忌惮的太阳散发着腾腾热气,让人生不出抵抗的情绪。

刺目的光芒仿佛将天地充斥,早已被炙烤的浑浑噩噩的我无力抵抗,迈着缓慢的脚步走在路上。眼帘突然映入一个熟悉的背影,强行抬起昏沉的脑袋,清醒了许多。定睛一望,才发觉那是住在同一幢楼上的老太太。她佝偻着脊背,身着破旧的花布衣,皱似老树皮般的手提着一篓子的菜,行在马路角落的她独自一人,无人注意,略显浑浊的汗水顺着沟壑纵横的脸庞滴落在早已浸透的布衣上,那只拎着菜篮的手颤颤巍巍的,很是吃力。

我看着她极为不易的姿态,顿时涌起股股同情之心。

仿佛是作出了决定,迅速临近老太太的身后,可是刚要上前的姿态却戛然而止,手也凝固在半空中,在我的印象中她平时不怎么与人交流,更是与其他热情的老人们格格不入,邻里关系并不好,是个难以接触的人。心中不禁犹豫起来:她真的需要我的帮助吗?要是被拒绝了,那我岂不是自作多情?这个念头在脑海里久久挥之不去,留在半空中的手渐渐缩了回来,欲要上前的身子仿佛被钉住了,迟迟无法向前迈动一步。

不是不能,而是不愿。

愈发接近正午,空气愈发燥热。停留在树荫下的我也感受到温度的攀升,老太太也终于抵挡不了难耐的高温,菜篓放在一旁,在浓密的绿荫下弯着腰大口喘着粗气,原本便矮小的身子又矮下去一截。这一幕映入眼帘,一抹愧疚在本就汹涌的心中卷起千层浪,充斥在脑海中的想法被拍击的烟消云散。

我迅速上前提起菜篓:“老奶奶,歇会吧,我来帮你提就是了。”

老太太转头看向了我,看着我的目光中蕴含着感激,欣喜,还有一丝惊讶……

2022年全国二卷高考作文题9

人生道路上,每个人都要历经大大小小的事情,做出各种各样的选择,大至选择事业、职业,小至选择商品、住房。这些姑且不论,它毕竟对人有一时影响,那么如何做出对人生的重大抉择呢?

怀着追寻几代人辉煌足迹的渴望,我来到了调色板文学社。

漫漫的人生之路上,不知不觉,我已来到了18岁的驿站,虽然只经过了短短的18个春秋,可是我也目睹了许许多多诱人的风景,唯有对文学社的牵挂和对文学社的依恋,它经历了时光的考验,而且,它作为我的伴侣,注定要永远陪伴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艰难跋涉……

文学社是我多情的伴侣,陪我走了一程又一程,它净化了我的灵魂天地,校正了识世赏物的准星,完美了我人生的深远意境。

文学社是一面灼烤人心的镜子——一面集古今为一体的镜子,面对它,我会正衣冠,知兴替,明得失。

文学社是一片生机葱郁的绿草丛,是一座云集奇趣的百花园,诱惑我自觉不自觉地拥抱晨雾中的那轮朝阳。

文学社是一只扬帆的船,助我乘风破浪于茫茫人海,让我的心灵经历一次潇洒的远航。

文学社,我成长的牵挂和心灵的依恋……

文学社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是山重水复的柳暗花明。

文学社轻轻地走过,它留给人们的有永远不朽的精美青史,有百读不厌的绝世佳篇;有推心置腹的坦诚箴言,也不乏勾心斗角的险言恶语。

同学们,不再回头的不只是时光,还有我们的青春,我们必须知道,主宰世界的是你,放弃世界的同样是你,无论是师长朋友,还是亲人,任何一件他人的帮助都只能扶持你走过人生道路的某一段,唯有你自己的选择才能支撑你走完整个人生。

求索通天路,弹指一挥间。

把握好你的方向,走出那个“出口”,辉煌的明天在向你招手,而脚下的路正在绵绵延伸。

一滴水,只有流进大海,才会有波涛澎湃的壮美。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人生的答卷上做出明智的选择吧!

2022年全国二卷高考作文题10

有一个学者问一个普通人,如果你在爬一座高山,正在半山腰时,突然下暴雨,引发了山洪,你会选择立即掉头下山,还是继续上山直到山顶呢?普通人不假思索答道“我当然会选择掉头下山了,在半山腰时,一定又累又无助,下山更快。”学者摇了摇头,而后,他说:“如果是我,我一定加快速度往山顶爬。”普通人很疑惑:“为什么要选择上山呢?”“下暴雨发洪水时,下山的路一定更滑。这时,如果下山去,岂不很危险吗?再看上山,爬上去固然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却安全得多。”

是啊,许多选择也许只是一念之间,然而却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甚至一个国家的命运。

爱迪生如果在经历上千次失败后,选择了放弃,也许我们今天还生活在黑暗之中,正如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就退缩,那么将无法取得好成绩。可见正确的选择多么重要。

我们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明,而旧中国辛酸耻辱的历史,相信每个中国人都会铭记在心。然而现在,我们选择了走社会主义道路之后,我国日益繁荣起来,可以说是百废俱兴,尤其是近年,我国更是成为了世界人民关注的热点。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由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努力,更是无数仁人志士用鲜血和生命的抉择换来的。

你看,钱学森是一个著名的科学家,他在国外享有很高的荣誉和待遇,可他后来为什么要选择毅然回国呢?在国外的各种优待与回国发展祖国的航天事业两者中,他为何选择了后者?正如众多享受国外安逸生活的大科学家、知识渊博的学者,宁可选择过“苦日子”而毅然回国一样,噢,他们认为树高千尺忘不了根,无论何时,他们明智的选择,都是以祖国利益为重。

6.可为与有为全国二卷语文作文 篇六

初中生涯已经流逝了一半,期间有巅峰,也有低谷,但却始终不能达到自己最理想的成绩。每天最早来教室的人有我,下课默默背书的人有我,自习课大家都在玩手机、睡觉、说话,而我依旧心无旁骛的刷着题目;往老师办公室跑的最多的人是我,下晚自习后离开教室最晚的人是我。父亲说我的方法不对,我慢慢改正并摸索出适合自己一套方法,在刷题刷到想吐却在看一眼武大的明信片后重新充满了动力。或许,是我努力的还不够吧。

有人劝我不要这么折磨自己,每天累死累活,也不见你有多大进步啊!何必呢?(轻蔑)我说:“你不是我,怎知我走过的路?”(语气坚定)挑战困难的道路,虽千万人,吾往矣。

其实每个人都很努力,千万不要在自己应该奋斗的年龄,选择了安逸。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一条路,你不能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去评判一个人是否努力,因为或许你所看到的,就是别人想让你看到的。你选择放松自己的时候。别人还在刷题;你拿起手机说今天努力了一天了,是时候打把王者荣耀释放一下压力的时候,别人仍然在努力学习。所以,千万不要让自己所谓的努力蒙蔽了自己的双眼,真正的努力是要落到实处,而不是,虚无缥缈。

或许,你一次次的努力之后,仍然难以得到回报,但是少年你千万不要着急,只要你还没有进入高考考场,只要你还没有在考试铃响之后放下笔,你的努力都是在为你自己囤积资本,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期间,你可能会焦躁,可能会不安,但我请你静下心来,好好思考一下,自己努力的意义,自己前进的方向,自己奋斗的动力到底何在?真正的谦卑是厚积薄发,真正的解愤是一鸣惊人。希望你能懂得......

这个世上能理解你的人真的不多,而大多数时候孤独都是难以避免的,但成长却是在这个过程中最好的游戏。相信自己吧,在一次次的努力过后,终将破茧成蝶,涅槃重生!!!

有时候人真的需要倾诉,于是我便选择了在这个深夜,用文字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没有什么其他目的,就是想用我自己的经历去鼓舞和激励那些和我一样,默默付出的人。希望你们不忘初心,依旧坚持,要相信,在无止境的量的积累过后,必然会引起质变。还是那句老话,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

7.高考全国二卷语文作文 篇七

“试卷稳中求新,在保持结构总体稳定基础上,科学灵活地确定试题内容,强调数学应用,突出关键能力。”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认为,高考数学卷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根据文理科考生数学素养综合要求,调整文理科同题比例,为新一轮高考数学不分文理科的改革进行了积极探索。

探索内容改革,助推素质教育

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介绍,根据文理科考生数学素养的综合要求,调整全国Ⅱ卷、全国Ⅲ卷文理科同题比例,为新一轮高考数学不分文理科改革进行了积极探索。试题采用“Y字形排列”,即文理科容易题和中档题相同,构成试卷的基础,在中途文科增加中档题,理科增加较难题,组成文理科不同难度结构的试卷。通过这样先合后分的设计达到多个目的:一是增加文理科共同题的比例,二是提高文科试卷的得分率,三是增强理科试卷的区分效果。

北京市古城中学数学特级教师刘永江认为:“文科与理科合卷是未来数学高考改革的既定方向,如何兼顾文理倾向不同学生,保障试卷考查结果公正性,科学合理设计新形势下的数学高考试卷,就自然而然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从开始,北京市数学高考试卷进行大胆尝试,在文理同题上迈出了可贵的第一步。在今年的数学高考试卷中,刘永江更加强烈地感受到了这种变化的力度。

刘永江说,从今年北京数学卷来看,文理同题的数量有所增加,达到了6道题,占到了总题量的30%。“另一个特点是题干相同,问题却不同。例如,文理的第17题题干是相同的,但是在具体问题的设计上,命题组充分考虑到了文理生差异,体现了高考的公正与公平。”

浙江省今年是第二次实行数学文理合卷。浙江省数学特级教师、浙江省首批正高级教师、嘉兴市第一中学校长卢明分析,今年的试题继续秉持20“文科起点,理科终点,有效区分”的命题策略,“文科起点”就是“保底分”,如今年的选择题第1至5题,每题4分,难度较低,只要概念清晰,仔细作答,基本都能做对;“理科终点”就是“有效压轴”,控制数学尖子生的高分及140分以上的高分段人数;“有效区分”就是通过中档题和解答题的分步设问,让不同水平考生有不同表现,以达到有效区分目的。

聚焦主干内容,突出关键能力

“多考一点想的,少考一点算的。”在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看来,20数学全国卷立足于培育学生支撑终身发展和适应时代要求的能力,重点考查学生独立思考、逻辑推理、数学应用、数学阅读和表达等关键能力,重视学科主干知识,杜绝偏题、怪题和繁难试题。通过高考引导中学教学遵循教育规律、回归课堂,用好教材,避免超纲学、超量学。

事实上,数学的符号语言是数学抽象性的一种具体体现。数学符号语言的翻译能力,也恰恰是学生应当养成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在刘永江看来,今年的北京市数学高考试卷中,命题组适当地增加了数学符号语言的运用。

刘永江举例说,比如文理的第8题,将原来学生常见的不等式组的形式用集合语言进行了表达;还有理科第12题把不等式组的表达改为了连续不等式的表达形式。他认为,这些看似形式上的变化,背后表达的是对数学抽象这一核心素养的全新诠释。

湖南省首批正高级教师、株洲县第五中学学术委员会主席阳志长同样认为,今年全国卷在注重培养能力的同时,也在向素养提升的方向转变。

他解释说,考生要具备数学思想,能够读懂命题者的隐性意图,并将之转化为显性的解决问题的手段。他举例说,文科第19题为“节水问题”,要求学生进入问题情境,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进行数学运算、数据处理、统计推断,回答现实问题;理科第19题“产品检验问题”,不仅考查概率、期望等数学知识,还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习得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

强调数学应用,考查数学思维

在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看来,把高考内容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生产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通过设置真实问题情境,来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从“解题”走向“解决问题”,也是此次高考数学的一大亮点。

同时,在今年高考命题中,应用题部分还将数据准备阶段的步骤减少,给考生呈现比较规范的数据格式或数据的回归模型。“采取‘重心后移’的策略,把考查的重点后移到对数据的分析、理解、找规律,减少繁杂的运算,突出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考查。”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说。

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举例说,如全国Ⅱ卷第18题,以环境基础设施投资为背景,体现了概率统计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试题采用真实数据,增强了试题情境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全国Ⅲ卷第18题减少了烦琐的数据整理步骤,将考查重点放在运用概率统计思想方法分析和解释数据之上,突出了考查重点。

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介绍,今年数学卷还体现出鲜明的创新导向,创新试题的呈现方式和设问方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想的张力,把学生从标准答案中解放出来。

“如文科数学全国Ⅰ卷第17题在所求数列中加入了讨论,判断问题,通过层层递进、逐步深入的设问展现了思维的过程,充满了探究的味道,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研究型学习的理念。”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说,希望通过增强试题的灵活性和开放性,采取多样形式,降低题海战术、机械刷题的效果,从而起到减负的作用,引导基础教育向素质教育扎实推进。

全国一卷

一、总体评价

1、难度适中,利于发挥

全卷整体难度比年略易,从前往后坡度较缓,无偏难怪题,符合一线师生预期,有利于考生考场正常发挥。简约而不简单,深刻而不深奥,加强了对“核心素养”的考查;

除了压轴题,几乎是一马平川。除了选择第12题较难以外,选择、填空题没有往年的梯度,大部分都比较容易,今年解答题梯度也不明显,立体几何、解析几何题比往年难度有所降低。整套试题计算量也适中。但试题陷阱林立,特别是选择题,很多粗心考生很有可能中招,可能感觉良好而得分不佳。尽管这样,相信今年考生应该开心一回了。

选择题基础题偏多,复数、集合、概率、数列、向量、切线、三视图、函数与导数圆锥曲线等都比较常规,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做对11个,问题不会太大。

有特点的题目:第10题,此题计算面积时与初中几何勾股定理有很大关系。

第12题,并没有考查常考的热点函数与导数压轴题,考查了立体几何,难度在于找到符合题意的平面,而且要找到与平面每条棱所成角度一样。若学生对立方体非常熟悉,才能解答。

填空题:线性规划、数列、排列组合非常常规,第16题在思维上对学生可能有难度,大部分学生可能会直接去化简合并,但不会成功;直接求导讨论函数的极值点会成功。

17、18题,解三角形和立体几何,常规题。

回避了全国各地模拟考试中的热点题型,例如在全国各地二模考试中,第17题普遍为数列题,自以来首次没有了程序框图题及第二次无二项式定理题(新课程卷也无二项式定理题);

几乎出乎所有人意外的是“概率统计题”出现在了试卷的第20题的位置,让人既感意外,但又在情理之中,突出了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考查,同时进一步落实了“少考一点算,多考一点想”又一命题理念。

19、21题第一问基础好,没有问题,19题第二问需要花点时间,21题压轴题有一定难度。

2、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范围与去年基本没有大的变化。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删掉算法与框图知识点,数列没考解答题,而加重了计数原理与概率统计知识的考查(三道题)。立体几何、函数与导数、解释几何知识点是历届高考永恒的主题。

3、能力立意,注重应用

在一如既往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考查逻辑推理能力、应用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强调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试题从学科整体意义和数学素养的高度立意,重视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加强针对性,有效检测考生对数学知识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程度。第9、16、21题考查了函数与方程的思想,第7、9、10、16题考查了数形结合的思想,第21题考查了分类讨论思想。

4、平中见奇,适度创新

填空题与解答题虽然难度偏易,但灵活性较强,全卷在平实、平和中适度彰显创新性、综合性与实践性,以体现高考的选拔功能与导向作用。如理科第3、7、12、16、20题均体现了本卷的创新性、综合性等特点。第3、15、20题考查学生的实践意识与应用能力。第10题考查数学文化。

本卷创新性还体现在概率统计大题与解析几何大题的序号调整上,解析几何大题的难度明显降低,今年理科数学2卷也有类似的调整,这给中学界传达出这样的信息:各知识板块的难度与题序在高考试卷中不是一成不变的,命题者会根据当年相关情况适当地做些调整和创新。

本卷美中不足的是第21题与湖南省20文科数学第22题几乎雷同。我们认为,为了保证高考的公平性,高考试题尤其是后面六道大题应尽最大可能规避陈题。

二、备考复习建议

1、今年考查内容删除或减少的必考知识点,明年可能会出现或增加,比如删除的内容:算法与框图(选择题:无 填空题:无 解答题:无);减弱的内容:(数列:选择题(4) 填空题(14) 解答题:无) 关注变化,有备无患。

2、函数与导数、立体几何、解释几何内容历届高考分值很大,备考应该注重强化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知识网路的构建,通过提升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去提高应考能力。

3、高三复习既要注重主干知识,又要不忘边缘考点,例如排列组合题不是主干知识,属边缘考点,但年全国高考理科数学I卷中考了且为填空题;既要多做题,又要消化好已做的每道题,更要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又如2018年全国高考理科数学I卷中的概率统计题与全国高考理科数学I卷中的概率统计题如出一辙。

4、高度重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与运用。在复习中引导学生回归教材,理解数学本质,真正发挥教材的示范引领作用与育人功能。还可以借助数学趣题、数学家故事等数学文化内容来激活课堂,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5、新课程改革正在启动,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育人能力正朝着“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学”这一核心素养落实,高考也应该与之衔接。试题更加不可能向高难度方向发展,今年的试题就是体现。但数学三大能力的培养永远都是核心,打好双基,培养三大能力才是应考的王道。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实践应用、数形结合、反思领悟等能力,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与运算速度。

6、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新性。不盲目追求题量,而是注重引导学生经历相关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试题分析求解的全过程,充分挖掘典型试题的内在价值与迁移功能。可通过设计变式题和在各模块知识的交汇处命制试题,以及适当设计一些新背景题、创新题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造意识。

全国二卷

数学全国二卷(理科)保持其一贯的风格,保持平稳,坚持考查通性通法,基础与能力考查并重,难度甚至略微有所降低,几乎没有偏难怪的考题,不少题目直接由课本题目改编而来,比如填空题前三个题目,但是要得高分,必须谨慎细心。大题中,解析几何和立体几何的出题顺序有所调整。试卷整体还是坚持对基础知识的考察,注重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理科难度稳中略降,表现在解答题中解析几何题难度明显下降,导数的应用也略有下降。

一、试卷特点

1、内容传统,遵循考纲和考试说明

今年数学试题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均限定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复数、集合、向量、算法、函数、三角函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线性规划等依然在客观题中进行考察,计算量适中。解答题和以往一样,依然考察六种题型,数列、统计、立体、解析、导数、选修,但各题梯度变化不明显。

理科解答题17题数列只需直接代入公式,相当于我们平时模拟题中的一道选择题。解答题21题考察的是导数中的零点问题,其中理科第二问容易写出结果,但讨论全面不容易。

文科第二问思路比较常规,但严密证明有难度。

选修考察内容基本,难度较以往有所降低。整套试题涉及内容都是我们在教学中重点强调,在考前反复训练的。

2、体现了新课标的课程理念

对新课标中所增加的内容有所考察,例如理科选择题第8题中考察了数学文化。解答题第18题考察了学生利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对数学模型建构过程的理解要准确,才能准确甄别哪个模型更好。

3、结构稳中有变,创新不明显

客观题中没有对三视图进行考察。主观题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互换了位置,使得试题难度降低。整套试题解析几何部分圆锥曲线覆盖全面,但运算量减小,更侧重于定义、性质的考察,例如理科第12题,19题。16题考察了近几年出现频率较低的圆锥。

文理选填区别较大,解答变化较小。文理选择6个相同,6个不同,填空1个相同,3个不同,但解答题相同题目较多,除了立体第二问和导数。

4、两个重大变化

(1)今年理科把往年一直延续的第19题(立体几何解答题)与第20题(解析几何解答题)的位置对调,变为第19题为解析几何解答题,第20题为立体几何解答题。并且立体几何的难度与往年基本持平,没有上升,而解析几何题的难度明显下降。

预测今后将保持这一新的排序。这个排序的变化是一个标志性的信号:降低试卷的整体难度!

(2)文理科试题的重合度显著增高。其中选择题有6个题完全一样,2个题相近;填空题有2个题完全一样,1个题相近;解答题必考题部分有3个大题完全一样(第17、18、19题),选考题完全一样(选考题往年也完全一样)。即全卷23个题有13个题完全一样,还有3个题接近!而往年远低于这个比例。

这一变化预示着:已经开始为未来文理科高考合卷做准备;微降理科试卷的整体难度,升高文科试卷的整体难度,预测今后将保持这一变化,但今后理科继续降低难度的空间不大。

二、题型及考点分析

基础知识题保持稳定,主干知识常考常新。概率统计、立体几何、圆锥与曲线、函数与倒数等知识点分布和去年相比保持稳定。

知识点既全面又突出重点,整体来说凸显了数学科学和人文价值,考察了学生后续学习潜力。

整张试卷集中考察了高中数学的主干知识和高频考点,主要表现为:对基础和数学能力的考察,继承了往年试题的传统;在题型设置方面,平稳中有变化;在加强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方面,变化中有创新;对规范和严密性考察,绵里藏针。

在函数、立体、解析、概率统计、三角和数列等部分的考察继承了往年的传统,函数共考察27分,立体共考察22分,解析共考察22分,概率统计17分,三角共考察15分,数列共考察12分,总计115分。

在题型设置方面,今年的试卷在平稳中存在一些变化。比如小题中没有考察三视图,课改以来,这是第一年没考三视图,当然这也许和新一轮课改中将要删除三视图有关;第16题以求圆锥体侧面积的形式考察了旋转体轴截面、线面角、正弦定理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在知识点的相互联系上有一定的变化;还有一个较大的变动:大题中19题以往考立体几何今年考察了解析几何, 20题以往考察解析几何今年考了立体几何,考察内容互换了,同时,解析几何难度明显下降,而立体几何难度相对较大,主要体现在规范性要求高和计算量增大上。

今年的概率小题第8题以哥德巴赫猜想为背景,考察古典概型知识的运用,背景充满了数学文化的韵味,又新颖独特;大题第18题,以生活中大家比较关注的环境问题为背景,考察对统计概念的理解,第二问以开放的情景进一步考察了学生对统计知识的运用,即突出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又体现了创新意识的重要性。

虽然整张试卷难度不大,但用心研究会发现,想打高分甚至满分并不容易。比如:20题(2)首先要由已知二面角得到M点的坐标,再利用M点的坐标计算线面角,这一过程中对同学们的书写规范、计算速度和准度都有较高的要求;22题(1)看起来不难,但很容易出现严密性方面的疏漏,直线的参数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的过程中如果引入正切值表示斜率,那么很容易丢掉倾斜角为直角的特殊情况,易被扣分;21题(2)常规解法为分类讨论,其中对0<0.5的讨论比较有难度,想要严密完整解答也是比较难的,这道题在数学尖子生中有一定的区分度。< p=“”><0.5的讨论比较有难度,想要严密完整解答也是比较难的,这道题在数学尖子生中有一定的区分度。

三、2019高考备考建议

第一,在以后学习过程中还是要夯实基础,以后考试中基础分一定要得到。拉开分值的往往不是所谓的难题,而是基础题。

第二,要重视教材,回归课本。教材是命题的依据,很多题目解题的切入点都是书上的基础知识。要学会总结,学会运用知识的交汇。

第三,在备考中,要注重梳理总结,注重错题。一定要重视规范答题,运算要规范,表达步骤要规范齐全,推理要清楚,卷面要整洁。

在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分析世界、解决问题,而不是在题海中增加学生负担。

全国三卷

2018年全国三卷理科数学试题从整体上讲,没有片面或者过度的追求创新,试题简洁明快、自然清新,阅读量小,在平和中见新意,在朴实中见灵动,非常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坚持能力立意,突出对高中数学主干内容的考查,没有什么偏题和怪题,对中学数学教学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具体来说,今年理科三卷试题有以下一些特色:

试题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贴近高中教学实际,试卷中的每种题型均设置了数量较多的基础题,许多试题都是单一知识点或者最简单知识的交汇,这类试题能够很好的稳定考生情绪,也对中学数学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同时试题也对支撑数学知识体系的主干内容进行了重点考查,如函数与导数、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数列、计数原理与概率统计等内容的考查竟然高达130分,这充分的体现了理科三卷试题对主干知识的重视程度。

今年理科三卷数学试题以稳为主,没有片面或者过度的追求创新,但很多试题还是在平和中见到了一丝新意,如第3题,以中国古建筑借助榫卯连接木构件为背景,很好的命制了一道三视图试题,考生需要先观察卯眼的直观图,再想象其俯视图,这和以往多数通过所给三视图想象直观图的命题方式相比,确实增添了一些新意,另外也传播了中国悠久的文明和智慧;再如第8题,以考生熟知的“移动支付”为切入点,很好的考查考生对概率和离散型随机变量等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互联网科技的飞速发展;第12题也是一道很有亮点的试题,以简单的对数运算为载体,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题过程中需要具备思维的灵活性、解题的创造性;第21题第一问不等式证明问题考查了考生转化与化归的思想方法,不同水平考生可以利用不同层次的方法解答,能够体现考生的数学能力和思维水平,第二问起点低,问题看似常规,但落点高,实际解答过程对考生的逻辑思维与运算求解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类问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有利于高校选拔有潜能的新生。

总之,今年理科三卷数学试题难度结构科学合理,能区分不同层次的考生,达到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和稳定的目的。

北京卷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北京数学试卷的试题题型、分数设置保持稳定,难度分布基本合理。试卷内容覆盖知识全面,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突出数学概念及应用,注重考查知识的形成过程。

一、立足主干知识

2018年北京高考数学试卷以《考试说明》为依据,着力于函数与导数、三角、数列、概率、立体几何、解析几何这些主干知识,通过设计解答题来重点考查。

二、突出思想方法

2018年数学试卷中考查了数学中的分析法、综合法、归纳法、反证法、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价转化、函数与方程等数学思想方法。

参考例题:

文科19题,理科18题的第二问,需要借助于分类讨论的思想,分成两大类,或更多的小类,再根据极小值点的概念作出解答。理科5(文科6)题、文科7题,都体现了用数学直观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考查要求。

三、凸显能力立意,考查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数学六大核心素养,即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考试说明》中提出要突出数学试题的能力立意,坚持素质教育导向。其中,逻辑推理是得到数学结论、构建数学体系的重要方式。

参考例题:

理科16题是一道立体几何的问题,在第二问中需要学生自主思考找到三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文科20题,在第三问中,通过让学生论证三点共线,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随着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分析在科学、技术、工程和现代生活中有着更加广泛的应用。

参考例题:

文科17题和理科17题的概率统计题贴近生活。题目给出了近几年在国内市场上放映的两千多部电影的真实数据,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目的是为了预测和提高电影质量。文理科试题在同一个真实背景下,各有侧重。

四、考查数学创新精神

北京学生视野宽,知识面广,在综合地应用数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他们敢于质疑,独立思考,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因此,2018年试题强调开放性和创新性,选择非常规的情境和思维深刻的问题,让学生综合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

参考例题:

文科11题和理科13题,属于开放型试题,答案不唯一,分别以简单的不等式和函数的单调性概念为载体,创设合适的数学情境,提出合适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开放性思考,创造性的构造反例。

参考例题:

文理科第8题,以不等式组的解集构成的点集为载体,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考查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性思维。本题的解题思路多样,可以从代数角度出发,先考虑点在集合内,再用补集的思想,就能快速的解决问题;也可以按照线性规划的知识去画题设中的集合表示的区域,因为含有参数,所以表示的是一个动态的区域,合理的分类讨论是关键。

五、对文科试卷的评价

2018年北京高考数学科目文科试题突出立德树人,突出数学核心素养的考查,重视考查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本质的认识,注重通性通法,强调数学实际应用和学生的生活体验,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在减轻学生负担和指导日常教学等方面都做了积极的探索。

1、注重基础,突出主干

和2017年试卷相比,多数试题的知识呈现形式及顺序基本不变,如选择题前三道试题考查的内容和前四道解答题考查的顺序完全一致。

从考卷看文科选择题前六个,填空题前五个,文科前四个解答题都非常注重基础,有利于考生稳定心态,正常发挥水平。同时试题对高中数学课程的主干知识:函数、导数与不等式、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统计概率等内容,保持了较高比例的考查,保持文科试卷注重基础考查的特色。

2、关注本质,注重能力

试卷中,很多题目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和适度的综合,关注数学问题的本质,呈现方式和设问方式比较新颖,考查考生思维的灵活性。

参考例题:

第(7)题考查三角函数定义,呈现形式新颖;第(8)题,考查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在平面区域变化过程中,恰当选择解决方法;第(14)题通过三角形面积来考查余弦定理,从几何角度考查极限的思想。

3、联系实际、重视文化

参考例题:

试卷第(5)题以音乐为背景,将音律和数学知识自然结合,考查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结合巧妙,背景真实,和2017年以围棋为背景的试题一样,让学生体会数学在应用中的价值以及古代中国数学的文化成就。

参考例题:

第(17)题,以真实数据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概率和统计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希望考生在新情境中提取有用信息,考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要求学生分析所给的条件,把实际问题数学化,合理建立模型,进行理性思考。

4、立意素养、体现选拔

试卷以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和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为立意,在关注考生未来发展,体现选拔功能等方面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参考例题:

第(15)题将等差、等比数列知识与指数、对数运算相结合,突出数学运算核心素养的考查;第(6)和第(18)题考查直观想象核心素养;第(19)题突出考查逻辑推理核心素养。第(20)题梯度明显,体现北京特点,考查创新意识。

六、对理科试卷的评价

2018年高考数学北京卷在坚持重视基础的同时,注重思想方法的考查。试卷突出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应用意识、理性思维等,在数学文化方面也有所体现。

1、整体稳定,适度创新

整份试卷平和稳定、注重基础考查,例如选择题的前几题是学生熟悉的集合、复数、程序框图等问题,这与2017年试题位置相同,面貌相似,但在细节的呈现上,稍有差别,这些题目入手容易,有助于考生的稳定发挥。

试卷突出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例如读图、读表、计算、数据处理等基本技能,数形结合、转化与化归等基本数学思想方法。

参考例题:

例如选择题第(7)题,以点到直线的距离为考点,从一个新颖的视角考查了学生对运动与变化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例如选择题第(8)题,以集合的形式呈现,以线性规划知识为考点,考查学生转化与化归的数学思想。

2、注重理解,考查本质

试题在考查通性通法的基础上,注重数学本质的考查,同时避开了模式化的命题思路,这就要求学生在对相关的数学概念理解的基础之上,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参考例题:

例如填空题第(12)题本质上考查的是线性规划问题,但在问题的呈现方式上有别于常见的不等式组;例如填空题第(14)题考查圆锥曲线概念与性质,而不是单纯的计算;再例如解答题第(18)题的第二问,学生可以通过分类讨论的方法解决问题,但是如果对极值概念有深刻的认识,则可以避免繁琐的讨论,优化解法。

3、强调数学应用,体现传统文化

试卷在注重知识和方法考查的同时,强调数学的应用,并且体现了传统文化。

参考例题:

例如选择题的第(4)题,以音乐中的“十二平均律” 为背景,有机的将我国古代音律方面的成就与数学中的等比数列概念结合在一起,同时还考查了指数运算;再如理科第(17)题,将电影评分问题与概率统计知识相结合,背景中的数据真实,问题源自生活实际,却又高于生活,突出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4、关注数学核心素养,引导课堂教学

整套试卷对数学核心素养进行了充分的考查。

参考例题:

例如选择的第(6)题考查了逻辑推理素养,第(7)题,第(10)题考查了几何直观素养,第(20)题对数学抽象素养进行了考查等等。填空第(13)题保持了去年开放的命题风格,以举例证伪的形式,考查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课堂教学更加注重过程和方法。

上一篇: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要点梳理 第14课时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新人教版下一篇:创新基地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