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现状防治与对策(共11篇)
1.大气污染现状防治与对策 篇一
开远市恶臭污染现状分析与防治对策研究
摘要:介绍了开远市恶臭污染现状,提出了防治对策.作 者:郑云华 邢慧萍 ZHENG Yun-hua XING Hui-ping 作者单位:郑云华,ZHENG Yun-hua(开远市环境科研监测所,云南,开远,661600)
邢慧萍,XING Hui-ping(开远市畜牧局畜牧技术推广站,云南,开远,661611)
期 刊:环境科学导刊 Journal:ENVIRONMENTAL SCIENCE SURVEY年,卷(期):2010,29(3)分类号:X51关键词:恶臭 现状 防治 开远
2.大气污染现状防治与对策 篇二
“十一五”期间畜禽污染物排放情况为:2006~2010年5年间畜禽排泄粪便总量为44.2万吨;产生污水总量为54.7万吨;产生其它污染物总量为26.7万吨。其中:规模化养殖场排泄粪便总量为23.6万吨;产生污水总量为28.1万吨;产生其它污染物总量为14万吨。
2 畜禽养殖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2.1 对大气的危害
粪便堆积发酵后,会产生氨、硫化氢、甲基硫醇等有害气体,严重影响空气质量。
2.2 对水体的危害
粪便的淋溶性强,能通过地表径流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使水体变黑发臭,导致水中的鱼类或其他生物的死亡。
2.3 对土壤的危害
粪便的大量堆积,不仅占据土地,还直接腐蚀农田,使其降低或失去生产能力。
2.4 对生物的危害
粪便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如不及时处理,会孳生蚊蝇,使环境中病原种类增多、菌量增大,使病原菌和寄生虫蔓延,尤其容易造成人畜共患病的产生,从而危害人畜健康。
3 目前畜禽养殖污染物的主要处理方法
3.1 土地还原
即把畜禽粪污作为肥料直接施入农田,利用土壤中的微生物达到分解有机质的目的。但如果污染物排放量超过了土壤的自净能力,就会出现降解不完全和厌氧腐解,产生恶臭物质和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致使土壤的组成和性状发生改变。
3.2堆肥法
通常用堆肥法处理畜禽粪污中的固体部分,即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将有机物转变为肥料,同时将畜禽粪污中的病原微生物杀死。
3.3 高效厌氧处理
这是养殖场粪污处理的主要方法,即通过厌氧消化将畜禽粪便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沼气,生产清洁能源。
4 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对畜禽粪便污染环境的严重性认识不足
有关部门及多数养殖业主对畜禽养殖业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和防治工作的紧迫性认识不足,尚未引起高度重视,重养殖轻治理、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思想依然存在。随着铜川市畜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大部分养殖场未能对畜禽粪便进行有效处理和利用,未经处理的畜禽粪便被随意堆放,导致大量的氮、磷流失,形成水体污染,迅速发展的畜禽养殖业正成为我市新的污染大户。
4.2 养殖业环境建设落后,畜禽粪便处理较为粗放
从整体上看,铜川市畜禽养殖场内部管理欠佳,大多数养殖场缺乏必要的环境治理措施,而且对环境治理及综合利用的投资力度明显不够。通过现场调查,铜川市规模化养殖场、专业养殖村基本没有执行环境影响评估及排污许可证制度,内部管理不规范,污染防治设施不完善。
4.3 畜禽养殖业的管理机制尚未理顺
目前,铜川市尚未建立起完整的畜禽养殖业管理体系,环境保护部门偏重于环境执法的职能,尚未建立完善的畜禽养殖环境监测网络,在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方面缺乏有效的工作手段。对畜禽养殖业的管理权限分割严重。
4.4 畜禽养殖废弃物的处理缺乏应有的政策扶持
近年来,铜川市在综合利用畜禽粪便等生活废弃物进行有机肥、沼气池的建设时,减轻了畜禽养殖对环境的压力和污染,但由于政策、资金的扶持力度小、还存在缺乏沼气企业的介入和环境友好型肥料产品的开发使用,阻碍了这些行业健康快速地发展。
5 对策和建议
5.1 依法依规,强化畜禽养殖污染的管理制度
近年来国家环保总局相继出台了《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使畜禽养殖业的污染治理实现了有法可依。一方面针对畜禽养殖污染的特点,实施专项的系统性环境管理行动。另一方面,将畜禽污染控制纳入到总体环境保护计划中,突破传统环境治理和污染防治的局限性,对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环境管理进行原则性规定,将畜禽养殖业的环境管理纳入到《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办法》、《排污收费管理办法》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法》的管理范畴。三要按照国家已出台的法律法规,强化监督管理,严格执法,将畜禽污染治理与环境保护纳入法制化轨道。
5.2 加强配合,综合治理
必须充分认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仅靠某个部门的监督管理和单一技术的治理是无法完成的。对此,农业、环保、卫生等相关部门应通力协作和加大综合治理技术的运用力度,提升综合整治的能力,推广综合利用项目,建立并完善养殖业环境综合整治体系。
5.3 依法建设,合理布局,积极推广标准化、封闭式小区养殖模式
规模化养殖场在建设前应依法建设、合理布局,远离居民点、水源地。要根据实际的纳粪、纳污能力及粪污处理水平,控制养殖规模,做到就地消纳养殖场的粪便和污水。分散式养殖应尽量做到人畜分家,摒弃原有的喂养方式,达到规模化养殖的程度。积极推广封闭式小区养殖模式,既便于对畜禽粪便的无害化集中处理,又能有利于疫病防治、标准化管理。
5.4 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监测体系
建立健全养殖场建设环保审批制度、排污申报制度和排污许可制度,排污工程执行“三同时”政策,对超标排放或严重污染环境的畜禽养殖场,要进行限期治理,环保部门要进行相应的监督和监测。应加强对畜禽养殖场地进行防渗处理,确保地下水不受污染,严格按照《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操作,对养殖场定期进行空气监测和水质监测,逐步建立一个对畜禽养殖污染的在线监测和评价体系,确保臭氧浓度和污水浓度达标排放。
5.5 发展可持续农业技术,促进畜禽养殖业健康发展
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实现畜禽养殖业污染控制的重要保证。一方面,要提高畜禽养殖业标准化生产水平。目前,铜川市畜禽养殖以粗放式生产为主,畜禽养殖生产标准化水平低。要完善畜禽养殖标准体系,围绕畜禽养殖的各个方面,出台有关标准,推动规模化畜禽养殖的力度。另一方面,要推动技术创新。应借鉴国内外的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水处理方法,筛选适合我市畜禽养殖场的粪便、污水资源化处理方法。粪便等废物经过堆积发酵处理,可成为肥料、饲料、燃料等资源,不仅可解决农村污染问题,而且可提高农村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5.6 建立多元化种养相结合的循环经济模式
铜川市的所有养殖户均为单一养殖,造成粪肥的大量流失,并且严重污染周围环境,治理能力差。应因地制宜地规划、组织和进行农业生产与养殖业相结合,合理安排生产结构和产品布局,促进物质在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和多次重复利用,以尽可能减少燃料、肥料、饲料和其他材料输入,使农副产品达到高产。大力推广“猪(牛)-沼-果”等成功的生态模式,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工程,与农村厕所改造相结合,净化家庭生活环境,从而获得社会、生态、经济的综合性效果。
5.7 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政府投入
3.吉林地区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篇三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X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11-0160-1
1 吉林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
1.1 农业面源污染途径
一是种植业自身的污染: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农药、化肥、地膜及化控激素等农用物资的使用量逐年增加。二是畜牧业污染:全市有养殖场(包括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户)6033个,每年尿液产生量为557731吨,每年粪便产生量为738252吨。目前粪便无害化处理尚处于起步阶段,部分场户无法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或只进行简单处理,畜禽粪便中含有的重金属、氮、磷、兽药残留、盐分等有害成分随降水直接进入到土壤和水体中,经过长期积累和恶性循环,对周边环境造成了难以恢复的影响。三是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产生的污染:目前农村、小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有限或根本没有处理设备,大部分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便直接排放,造成了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农村的生活垃圾也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随意抛弃在村镇周边,高温和降水加剧了其对空气、土壤和水体的污染。四是农业废弃物的污染:农业废弃物主要是稻草和玉米秸秆,一些地方农村剩余秸秆无法处理便在田间随意焚烧,这种处理方法不但污染大气环境,还极易引发交通事故和火灾,影响人们的生命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
1.2 吉林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
根据近5年吉林市农业环保监测站对全市耕地土壤和10多个蔬菜品种1000多个样品的检测发现,土壤中汞、镉、砷、锌、铅、铬等重金属超标率最高为25.5%,蔬菜中汞、铅、镉、铬等重金属超标率最高为10.3%,蔬菜中农药残留超标率平均为1.1%。
2 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对策
2.1 完善监管体系、落实配套措施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牵扯面大、涉及部门多、治理需要花费的资金多,因此需要政府牵头,协调财政、农业、发改、环保、质监、食品安全、工商等部门成立农业面源污染监管与防治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提出防治规划,制定实施方案,落实防治任务指标。政府在财政预算方面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监测、检测能力,确保防治工作顺利开展。同时要制订具有引导性的配套政策,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加大对有机产品、绿色产品和无公害产品生产的奖励扶持力度,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营造出良好的社会氛围。
2.2 科学合理使用农药
一是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农药管理条例,严格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制、售违禁农药的行为。二是要交替使用农药,防止病、虫、草因长时间使用同一种农药而产生抗药性。三是要选用抗病虫性强的优良品种,减少农药的施入量。四是要指导农民严格按照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操作,准备掌握农药用量、施药浓度、施药方法、施药次数和禁用时间等。
2.3 科学合理规范使用化肥
一是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施肥时应避免撒施和表施,做到深施肥,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做到氮磷钾肥配比合理,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减少肥料的挥发和流失,提高化肥利用率。二是大力推广高效生物肥和缓释肥等新型高效肥料。三是大力提倡增施有机肥,通过培肥地力,增加土壤保肥保水能力。
2.4 加快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的推广
在政策、立项和资金方面向秸秆发电、秸秆饲料、秸秆沼气池建设、秸秆造肥等方面倾斜,鼓励科研和推广部门积极研究、引进和推广适宜本地区的秸秆利用项目,加大对农民购置相关农机的补贴力度,以此加大秸秆还田力度,改善土质,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在地膜的选用上要引导农民使用可降解地膜,建立补贴机制,鼓励农民使用有机地膜,减少普通地膜使用量。
2.5 规范养殖业,减轻畜牧业污染
一是新、扩建畜禽养殖场时要严把审批关,实行总量控制,合理规划,科学划定禁建区、适度养殖区和禁养区。二是大力推行农牧结合、循环利用的生态养殖模式。三是加大对养殖业污染治理的投入,出台鼓励养殖企业保护环境的政策。四是积极开发和推广环保高效饲料,提高畜禽的饲料利用率,尤其是提高饲料中氮、磷的利用率,不断降低畜禽排泄物中氮、磷浓度,从源头上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要强化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加快粪污处理设施、设备建设,对畜禽粪便进行合理处理利用,切实减轻养殖场对环境的污染。
2.6 加大执法力度,完善法律法规建设
一是要认真执行现有的法律法规,严格执法,违法必究,加大违法的处罚力度。二是要尽快根据我市的基本情况研究制定农业环境保护条例、农业废弃物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法规。
2.7 倡导精品农业理念,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优化和调整农业种植业结构,围绕“三精、三品、三增”调整结构,优化布局,组建高水平的生态农业专家队伍,加强对农业生态新技术的宣传与推广应用,为生态农业深入发展和面源污染快速防治提供支撑。
2.8 加强农村居民生活垃圾污染的控制
居民生活垃圾实行分类管理,设立废品收购站,强化回收和利用。此外,考虑到农村居住比较分散以及资金的问题,可以几个行政村联合设立一个垃圾填埋场。
4.大气污染现状防治与对策 篇四
摘要对蚌埠市近年来农业发展总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其调查结果及由此带来的农业污染现状,并对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进行探讨,以为蚌埠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农业发展;污染防治;现状;对策;安徽蚌埠
1总体发展情况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蚌埠市农业获得了突破性发展。到,蚌埠市粮食产量连续5年刷新历史纪录,农业总产值达到57。43亿元(1990年不变价),比1949年的2.34亿元增长23.54倍。粮食总产量由24。89万t增加到253.40万t,增长9。18倍;粮食单产由1949年的36。0 kg提高到373.2 kg,提高9。37倍。农、牧、渔业分别增长16。25、56。95、60。66倍。
农业生产结构由过去单一的以种植业为主转变为农林牧渔协调发展的格局。20,全市农、牧、渔业产值比为59。90∶26。00∶9。15,农业产值比重下降25。42个百分点,牧业、渔业分别上升了15。00、5。51个百分点,农业经济已经摆脱了单极状态,走向农业内部平衡综合发展的“快车道”。全市有250多个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进行了商标注册,拥有12个安徽农产品名牌。
2 三大产业发展现状
2.1种植业
蚌埠市耕地面积27。05万hm2,其中水田8。69万hm2、旱地18。36万hm2,属缺氮少磷钾不足的地区。主要种植水稻、小麦、大豆、花生、玉米、棉花等农经作物及部分蔬菜。种植方式为小麦―稻(大豆、玉米)、小麦―花生(棉花)。农药施用种类主要为毒死蜱、阿特拉津、2,4―D丁酯、丁草胺、乙草胺、氟虫腈、克百威、吡虫啉等,全市全年农药使用量为75。5万t。秸秆产生量183.06万t,利用量(包括燃烧、饲料)89。05万t,丢弃量15。57万t,焚烧量78。44万t。农膜使用量2 007。8t,残留量532.78t。
2.2畜禽养殖业
近年来,蚌埠市畜牧业迅猛发展,数量不断增加,日益向规模化养殖发展,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所产生的粪污已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根据对蚌埠市51个乡镇普查结果,全市畜禽粪便产生量约为57。1万t/a。为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蚌埠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逐步开展了畜禽粪便治理,以能源综合利用为主要目的,兴建相应的沼气工程,沼气用于集中供气(少数发电);沼液,沼渣用作农田、菜地和经济作物的肥料。
2.3水产养殖业
蚌埠市普查水产规模养殖场为20个,养殖专业户2 131户,水产养殖模式为自然水面养殖、池塘养殖、精养池塘养殖和工厂化养殖。养殖废水基本上不经过处理,排放量为3 643.48万m3,饲料使用量为12.23万t,鱼药使用量为264。21 t,肥料使用量为2 923.16 t。
3农业污染的防治对策
总体来说,蚌埠市农业污染源主要来自于农户盲目施肥、过量施肥,造成大量肥料养分流失、病虫害增多、农药施用过多、随水土流失严重;畜禽养殖业粪便、尿液污染较多,同时粪便未作深加工处理,乱排、乱流、乱堆,造成环境恶劣、污染严重;水产养殖业鱼类的粪便和防治药物随水的流动污染了环境和部分水体[1―2]。
3.1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
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的关键是其生产技术的改良。蚌埠市农业管理部门可以与技术力量较强的科研单位联手,研究出绿色农副产品生产关键技术和一些植物生长调节剂、采后处理杀菌剂等化学物质的有效替代方法,从而避开使用矮壮素、多效唑等生长调节剂,降低残留[3]。 种植抗性品种是最经济、最有效、最安全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我国培育的一系列小麦抗病品种等早已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为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发挥了重要作用。蚌埠市农业部门应积极推广此类优良品种。
目前,国内外适合生产绿色农产品的生物源肥料发展十分迅速,蚌埠市农业科技部门应加以关注并及时采用和推广生物肥料,控制和逐步减少现有的污染较重的部分化肥,进行定期的科技下乡或在乡镇成立长期的咨询网点,将更新、更绿色的生物肥料和有机肥料品种真正推广给农户使用。
3.2加强环保宣传,推广低污染治理技术
蚌埠市农业和农资部门应继续加大宣传管理工作,积极推广新型、高效、低毒、低残留、易降解、无公害农药,提高农民对农业面源污染危害的意识;农资部门在新型农药的价格上尽量让利于农民,促使农民在种植业和粮食储存上,尽量少用和不用剧毒、高残留、难降解的化学农药,有效控制农村中不适当使用农药对人畜的.危害与生态环境的破坏。
3.3推广可降解农膜,提高农膜的治理技术
蚌埠市由于残膜收购价格太低,调动不起农民的积极性,人们只注意清理大张的残膜,而忽视了小块残膜。建议组织农机部门扩大残膜回收利用范围,明确农田残膜的回收机构,确立合理的回收价格及残膜处理加膜工厂,对利用残膜为原料进行加工生产的工厂,按国家有关利用“三废”的政策,给予减免税收。
3.4因地制宜制定有效的政策法规和奖惩政策
如何对农药在施用过程进行有效的环境监督管理已是蚌埠市目前面临的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问题。为了蚌埠市的生态环境免遭继续恶化,应尽快制定出符合市情的环境监督管理机制,有关部门也应尽快制定保护土壤资源的法规[4]。
结合蚌埠市农村经济发展趋势,要确保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健康发展,必须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制订一套既环保生态又节能减排的合理发展规划。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必须考虑环境因素,真正实现综合发展、协调发展。
4参考文献
[1] 潘根荣,杨晓琴。农业面污染的防治对策初探[J]。浙江现代农业,(2):25―27。
[2] 杨晋。农业土壤污染的危害与防治[J]。种业导刊,(9):35。
[3] 郭晓利。浅谈土壤污染与防治[J]。内蒙古农业科技,(5):128。
5.烟区白色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篇五
烟区白色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分析了烟叶产区烟田农用地膜覆盖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现状,提出烟草行业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研究开发可降解农用地膜,积极推广应用烟田秸秆覆盖等替代地膜覆盖的新技术,为彻底治理烟区白色污染、实现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作出努力.
作 者:程功 作者单位:河南省许昌市烟草公司,河南许昌,461000 刊 名:现代农业科技 英文刊名:XIANDAI NONGYE KEJI 年,卷(期): “”(12) 分类号:X53 关键词:烟草 地膜覆盖 白色污染6.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篇六
进入21世纪以来,农业面源污染逐渐成为我国最为重要的环境问题.从化肥、农药和畜禽粪便等方面简述了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时策.
作 者:丁锁 臧宏伟 作者单位:丁锁(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山东烟台,264001)
臧宏伟(山东宝源生物有限公司)
7.中国大气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篇七
近年来,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空气质量进一步恶化,不仅危害到人们的正常生活,而且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我国11个最大城市中,空气中的烟尘和细颗粒物每年使40万人感染上慢性支气管炎。在一定程度上,城市生活正在背离人们所追求的健康目标。大气污染产生的严重后果有以下几点:
1)气候变暖。
温室气体具有这样的特性:让阳光通过,但强烈吸收地面发出的长波辐射,从而使气温上升,起到了温室的作用。21世纪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0.5℃,如果温室气体按目前的速度增加,到203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再提高2℃~3℃,灾害性天气和异常天气将更加频繁。
2)平流层臭氧层变薄。
距地面20 km~30 km的平流层中存在一个臭氧层,它能强烈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从而保护地球生物免遭伤害。但是,工业生产中释放的氯氟烃气体强烈地破坏臭氧层,使之减少变薄,甚至出现南极臭氧空洞。
3)陆地和海洋生物受到污染。
工业生产中排放的含有氯、铅、汞、砷的有毒物质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使生物组织中含有有毒物质,其中有些是致癌物质。
4)产生酸雨。
工业生产中释放的二氧化硫和氧化氮使降水中酸性成分增加,形成酸雨。酸雨可使湖泊酸化,造成鱼类死亡;酸雨还可遏制森林生长,甚至导致森林死亡。
当前,我国大气污染主要呈现为煤烟型污染特征。城市大气环境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普遍超标;二氧化硫污染保持在较高水平;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迅速增加;氮氧化物污染呈加重趋势;全国形成华中、西南、华东、华南多个酸雨区,以华中酸雨区为重。
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现状:
1)二氧化硫排放现状。
2008年,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2 321.2万t,比上年减少5.9%。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 991.3万t,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85.8%,比上年减少6.9%;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329.9万t,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14.2%,比上年增加0.5%。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随着煤炭消费量的增长而增加。
2)烟尘、粉尘排放现状。
2008年烟尘排放量901.6万t,比上年减少8.6%。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670.7万t,占烟尘排放总量的74.4%,比上年减少13.0%;生活烟尘排放量230.9万t,占烟尘排放总量的25.6%,比上年增加7.1%。工业粉尘排放量584.9万t,比上年减少16.3%。工业污染物排放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
3)机动车排气污染现状。
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受经济增长的推动,我国机动车数量增长迅速。2009年,中国首次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全国机动车保有量接近1.7亿辆,同比增长9.3%。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排放总量逐年上升。由于城市人口密集,交通运输量相对大,机动车排气污染在城市大气污染中所占比例也不断上升。
4)沙尘污染现状。
《气候与环境研究》近期刊出对中国北方15个大城市监测结果,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方大型城市(北京除外)大气中的首要污染物是总悬浮颗粒物,年平均发生频数在70%~100%之间。主要来自尘暴和本地粉尘污染,本地尘即施工扬尘占30%以上,主要来自拆迁工地、建筑工地和市政管线工地。近几年来,我国沙尘暴呈现增加之势。2008年,我国北方共发生6次大规模的沙尘天气。81个环保重点城市的空气质量受到了影响,重于2007年;累计造成空气质量超标283次,重污染34次,给交通运输、人民生活环境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我们必须加强重视。
造成我国大气污染的因素主要有:
1)环境意识薄弱,对可持续发展战略认识不足。大气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可贵资源,大气环境资源的破坏是一种不可逆的过程,恢复良好的大气环境质量要比采取措施从根本上防治大气污染付出更多的经济代价。但这种观念长期以来并没有被一些部门和一些地区充分的理解和认识。他们只考虑近期的、局部的经济发展需要,在制订一些综合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以及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中缺乏对保护大气环境的考虑,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了盲目扩大生产规模、乱铺摊子、重复建设、技术装备水平低、能源资源浪费大、乡镇企业无序发展、劣质煤炭流通失控等状况。因此说缺乏对环境保护考虑的地方政策的出台,本身就是造成加重大气污染的诱因,所造成环境危害和损失是难以挽回的。
2)能源利用不合理,能源浪费严重。能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能源的严重浪费是造成我国大气污染严重的原因之一,据资料显示,主要表现如下:a.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75%,而用于发电的煤量仅占总煤量的35%,其他煤炭则用于工业及民用燃烧,有84%的煤炭直接燃烧,这种煤炭消费构成是很不合理的。b.我国煤炭生产过分注重产量的增加,对控制高硫煤的问题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煤炭的洗选率低和高硫煤地区的煤炭产量增长过快。c.各类燃烧设备技术及制造水平较低,能源利用率不高,使用能耗高,排污量大和超期服役的燃烧设备的现象相当普遍。d.乡镇工业发展迅速,大多数企业采用的生产技术、工艺比较落后,生产设备简陋,资源能源利用率极低,所造成的大气污染是惊人的。
3)大气污染防治的资金投入不足。目前,全国污染治理和用于污染防治有关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7%,这与我国环境污染严重、历史欠账太多和经济快速发展对环保投资的需求相比,严重不足。a.我国工业发展的起点低,基础工业整体水平提高较慢,技术改造难度大,污染欠账多。工业技术和装备许多是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水平的,资源、能源消耗高。但由于工业的整体改造受到资金的限制,迟迟不能进行整体改造和城市的污染治理,相当一批技术装备落后的工业企业长期在生产中排放大量的污染物,造成严重污染。b.国家在推行清洁煤炭政策、改善能源结构的措施如煤炭洗选加工、型煤、燃煤脱硫、使用清洁能源等方面的投资力度太弱,远远不能满足需要。c.城市集中供热、燃气等基础建设工程是解决城市大气环境的主要措施。但不少地区仍然发展缓慢,关键还是资金投入不到位的问题。有些城市建完了热电厂,却缺少资金建设供热管网,分散热源仍然存在,不但没有减少污染,反而增加了排放量。d.排污收费标准太低,使得污染企业宁可交排污费,而不愿意花钱治理。例如:“两省九市”的二氧化硫收费标准过低,一般都在每千克二氧化硫0.20元以内,远远低于每千克1元左右的脱硫成本,并不能促使企业投资用于二氧化硫治理,造成目前两省九市试点地区所建的脱硫设施很少。
4)执法不严,监督管理力度不够。尽管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标准建设取得很大进展,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a.一些地方政府干预环保部门执法,批准建设短期经济效益好但能源资源消耗量大、对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项目;不执行国家“先评价、后建设”的规定,出现了一些新的不合理布局和污染超标的建设项目;对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投资经常留有缺口或将资金挪作他用。b.地方电厂、地方水泥厂和乡镇企业执法不严,超标现象比较普通。c.由于各地监测机构受到经费的限制,不能普遍开展对污染源的经常性监督监测,从而削弱了环保部门对污染源的日常监督管理。环保设施操作管理比较差,实际运行率低。许多项目尽管开工验收时可达标,但实际运行中却超标排放。据估算,全国目前工业锅炉烟尘排放超标率平均为30%,工业窑炉平均为50%,地方水泥行业的粉尘排放超标率为40%。d.机动车污染防治起步晚,排放监督管理机制还未真正建立,各监督执法部门职责不清、监督不力,尤其对汽车制造、销售、使用、报废全过程污染监督管理还很薄弱,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监测还未纳入国家大气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的常规监测体系中,从而缺乏对机动车排气污染的有效监督。
5)缺乏实用的治理技术。我国在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和设备的研制、开发、推广和使用方面,虽然做了不少工作,但与大气污染控制的需求差距还较大,资金、人力的投入以及实用技术商品化的程度远不如发达国家。比较薄弱的领域是洁净煤技术;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的工业窑炉和生产设施排放污染的治理技术;机动车机内净化技术等。实用技术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大气污染治理的进程和效果。
防治大气污染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个人、集体、国家,乃至全球各国的共同努力,可采取如下几方面措施:
1)工业合理布局,搞好环境规划。目前,工业还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可以说,工业布局是生产布局体系中的主导环节,制定好产业政策和产业、行业进入政策,引导和鼓励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进入,最终形成集中和集群之势。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环境保护的统一规划,制定措施,统一标准,把排污降低到最低点。
2)调整产业结构,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对历史遗留的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及污染大、耗能高的产业,加快结构型调整,予以关停并转迁,减少污染物总量排放,改善空气环境质量。同时,动员全社会力量,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建立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3)改变能源结构、推广清洁生产。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a.在产品设计和原料选择时,优先选择无毒、低毒、少污染的原辅材料替代原有毒性较大的原辅材料,以防止原料及产品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b.改革生产工艺,开发新的工艺技术,采用和更新生产设备,淘汰陈旧设备。如工业锅炉、窑炉的使用改为煤气发生器;在蜂窝煤的生产过程中添加适量石灰用于固化燃煤时产生的二氧化硫,这些做法都极为有效地降低了污染物向大气环境中的排放,改善了环境空气质量;c.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尽可能多地采用物料循环利用系统,以达到节约资源,减少排污的目的,使废弃物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减少污染物排放;d.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开发、示范和推广无废、少废的清洁生产技术装备。通过使用“清洁”的材料,运用“清洁”的技术,把污染物“扼杀”在萌芽状态;e.开发、生产对环境无害、低害的清洁产品。从产品抓起,将环保因素预防性地注入到产品设计之中,并考虑其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从而预防性地保证周边环境空气质量。
4)强化节能,提高能源利用率。煤、石油、天然气是世界三大主要能源,经济在发展,能源也在不断的消耗,能源的消耗势必影响我们的大气环境。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提高能源利用率,做到物尽其用,通过能源、原材料的节约和合理利用,使原材料中的所有组分通过生产过程尽可能地转化为产品,消除废物的产生,减少污染废气的排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5)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和老污染源的治理,实施总量控制和达标排放。管理是手段,治理是措施,现如今提出的环保两大体系建设,其中,强化“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建设正体现出了环境监督管理的重要性。只有加强环境监督管理,才能防止各种污染事故的发生;只有加强环境监督管理,才能从根源上对排污企业起到督促、整改的作用;只有加强环境监督管理,才能增强对各类污染源的治理力度;只有加强环境监督管理,才能确保实施排污总量控制,才能保证排污单位废气污染物的达标排放,给人类提供一片蔚蓝的天空。
6)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限制大排量机动车的使用。目前,我国机动车的生产和使用迅猛发展,机动车尾气污染日趋加重,因此,对机动车的污染防治尤为重要。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和严格的排放标准,对污染严重的机动车从生产、使用及报废都要严格执行相关政策,并鼓励生产和使用小排量的机动车以及替代汽油燃料,以减少石油的消耗量,减少机动车的尾气污染。另外,作为司机,停车等人时尽量要熄火,减少污染物排放。
7)植物有过滤各种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和净化空气的功能,树林尤为显著,所以绿化造林也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比较经济有效的措施。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制订了防治大气污染的法规。例如“大气污染防治法”“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等。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应该珍惜它。在不断发展生产的同时学会保护大气不受污染,保护地球环境,以使我们生活的大气永远洁净,天空永远蔚蓝。
参考文献
8.大气污染现状防治与对策 篇八
[关键词]纽扣企业;污染调查;环境问题;防治对策
一、概述
永嘉县桥头镇位于温州西部,总面积90.6km2,辖57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该镇有钮扣企业300多家,产值高达二十亿元,钮扣销量占全国85%,被誉为“东方第一钮扣市场”,“中国钮扣之都”。在經济迅速发展过程中也出现环境问题,钮扣生产过程会产生的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渣,永嘉县桥头镇钮扣行业曾被列为温州市环境污染“严管区”。因此,开展纽扣行业污染整治,提出相关污染防治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二、钮扣行业污染调查分析
1、生产工艺
桥头镇钮扣分为树脂钮扣和塑料钮扣,其生产工艺如下:
(1)树脂钮扣生产工艺:将完全混合的不饱和树脂,经特制的摆动器流入上了蜡的铝管内,待胶浆成软胶状拉出铝管中的胶棍马上切片。然后在80℃的热水中10h,完全反应后胚粒呈硬胚。通过自动车钮机车面、车底及打孔,最后经表面抛光、清洗后即可成品。
(2)塑料钮扣制造工艺流程:塑料粒子经注塑、整理、抛光灯工序,即可成品。
2、主要污染因素、排放系数及污染物产生量
钮扣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染物包括废水、废气、废渣等。
钮扣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主要为钮扣抛光时产生的抛光废水以及棒料机、板料机排放的废水。据调查,每只抛光桶一天抛光2次,排放废水约为1.2t/d。棒料机、板料机排放废水量约2.0t/d。桥头镇钮扣行业共有抛光桶5956只,板料机和棒料机共有679台,经估算污水产生量约为8500t/d,年污水产生量约为255万吨。根据环境监测站对钮扣企业的监测数据可知,废水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CODCr和SS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610mg/l、644mg/l,经计算,各污染物产生量分别为CODCr 4106t/a,SS1642t/a。
废气主要为制扣过程产生的粉尘,浇板、浇棒过程产生的有机废气等,排放形式属无组织排放。
钮扣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主要为树脂边角料和塑料边角料,生产过程中约有20%的原料成为边角料,估算该镇目前日产纽扣边角料约60吨以上。此外,在生产废水处理过程中会生产一定量的污泥,经估算出桥头镇钮扣行业污泥产生量约为7800t/a。
三、存在的环境问题
(1)桥头镇纽扣企业分布散,排污管网不完善,废水难以集中治理,当企业设施运行不正常时造成不达标废水直接排放菇溪河,对水环境造成压力。
(2)纽扣企业历史早,布局不合理,部分企业分布在村居中,产生的有机废气和粉尘的收集系统和除尘措施不完善,对居民空气环境产生影响。
(3)纽扣废料产生量大,目前难以找到合适的处置途径加以综合利用。纽扣废料是像面粉一样细小的白色粉末,风一吹,粉尘飞扬污染空气环境,成为“白色污染”。若采用燃烧处置或“土法炼油”则存在二次污染问题。因此,纽扣废料处置成为桥头镇治污的一大难题。
四、污染防治措施与对策研究
1、废水治理措施
(1)雨污彻底分流,明沟收集,防止偷排;(2)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能力能满足要求,确保废水稳定达标排放;(3)生产废水处理工艺流程:生产废水先经初沉池沉淀,由真空过滤除去大部分污泥后,集中至调节池,再由污水泵提升至反应池,调节pH,加凝聚剂,进行凝聚反应,之后再进入斜板沉降池,下浊液再经真空过滤,上清液直接排放或回用,废渣填埋或者回收炼油综合利用。
2、废气防治措施
钮扣行业在切片、打边、钻孔等生产过程会产生粉尘。在切片、打边、钻孔等产尘工段上方安装集气罩,车间必须安装粉尘处理装置,排放筒高度不低于15m,并高于周围200m半径范围内建筑5m以上。
在浇板、浇棒操作过程会产生少量的有机废气。根据对一些树脂钮扣企业的调查,当将有机废气收集引至屋顶高空排放,并加强车间通风时,有机废气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大的影响。
3、固废防治措施
钮扣企业固废主要为边角料、粉尘和污泥,边角料主要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树脂边角料和塑料边角料,粉尘主要为除尘设备收集的树脂和塑料粉尘,污泥主要为废水处理设施处理废水产生的。
(1)钮扣企业必须对污泥进行压滤机脱水处理,处理后污泥含水率一般不大于80%。
(2)钮扣企业必须设置规范的污泥堆场,堆场必须进行防渗防雨处理。
(3)必须妥善处置污泥、边角料、粉尘。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树脂边角料和废气处理后收集的粉尘外运处置或者进行综合利用如炼油。
(4)建造统一的钮扣污泥处置中心,对桥头镇所有的钮扣污泥实行统一处置。
4、环保长效管理对策
从目前桥头镇钮扣行业整体来看,技术、装备水平低,有待于提高;从钮扣产业布局来看,较为分散且环境问题相对突出;从污染治理水平来看,废水、废气治理效果明显,但是固废处置仍是难题;从人民群众的愿望来看,离满意程度尚有一定差距。为了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与固废的综合利用,确保区域环境达到功能区要求,实现环境、发展双赢目标,在长效管理方面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严格实行污染总量控制。严格环保评估制度,打击非法生产企业,鼓励现有企业进行产业改造升级,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并实行总量控制。对连续环保不达标的企业,坚决予以关停或转产。
二是加强纽扣企业环保监管,督促企业制定与完善环保管理计划。对各企业废水排放口实行不定期、高频次的定期监督性监测,一旦出现超标排污,应按法规要求进行从严处罚。各钮扣生产企业应配备专职专人负责企业的环保管理工作。公司日常环保管理由车间负责,重点落实污水的预处理,形成健全的档案管理、运行记录登记、治理设施操作规程等制度,制定完善的应急处置预案。
三是实施集中园区生产。扎实推进桥头钮扣工业园区建设工作,在环境容量允许的情况下,积极鼓励钮扣企业整合重组、搬迁入园,实现集中生产、集中治污、集中供热。
四是进一步完善企业生产管理体系,鼓励企业积极实施清洁生产。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减轻对环境的危害。从而切实提高钮扣产品科技含量,加大品牌建设力度,进一步提升钮扣产业整体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桥头镇人民政府经济发展办公室资料。
[2] 永嘉县环保局排污申报和污染源普查数据。
9.大气污染现状防治与对策 篇九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中国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一些大中型城市的交通负担越来越重,城市噪声污染也日益成为影响城市环境的突出问题。噪声污染对城市居民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表现为影响人的身心健康,破坏城市生活环境,危害社会稳定,操控噪声污染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中亟待重视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是对城市噪声污染现状、污染源进行分析,对噪声污染给人群造成的危害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建立有效的灶神污染检测和防治措施将噪声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
关键词
噪声污染;危害;现状;防治对策。
1引言
众所周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指出,环境噪声是指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环境、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声音。任何人或单位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用法律来保护环境,保护人们的切身利益。环境噪声污染的概念及噪声污染的特点分析
声音由物体振动引起,以波的形式在一定的介质(如固体、液体、气体)中进行传播。我们通常听到的声音为空气声。一般情况下,人耳可听到的声波频率为20~20,000Hz,称为可听声;低于20Hz,称为次声波;高于20,000Hz,称为超声波。我们所听到声音的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波的频率,高频声听起来尖锐,而低频声给人的感觉较为沉闷。声音的大小是由声音的强弱决定的。从物理学的观点来看,噪声是由各种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声音杂乱、无规律的组合而成;乐音则是和谐的声音。判断一个声音是否属于噪声,仅从物理学角度判断是不够的,主观上的因素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例如,美妙的音乐对正在欣赏音乐的人来说是乐音,但对于正在学习、休息或集中精力思考问题的人可能是一种噪声。即使同一种声音,当人处于不同状态、不同心情时,对声音也会产生不同的主观判断,此时声音可能成为噪声或乐音。因此,从生理学观点来看,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即不需要的声音,统称为噪声。当噪声对人及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时,就形成噪声污染。
噪声既是一种公害,它就具有公害的特性,同时它作为声音的一种,也具有声学特性。(1)噪声的公害特性。由于噪声属于感觉公害,所以它与其它有害有毒物质引起的公害不同。首先,它没有污染物,即噪声在空中传播时并未给周围环境留下什么毒害性的物质;其次,噪声对环境的影响不积累、不持久,传播的距离也有限;噪声声源分散,而且一旦声源停止发声,噪声也就消失。因此,噪声不能集中处理,需用特殊的方法进行控制。(2)噪声的声学特性。简单地说,噪声就是声音,它具有一切声学的特性和规律。但是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和它的强弱有关,噪声愈强,影响愈大。衡量噪声强弱的物理量是噪声级。噪声污染的危害
噪声具有局部性、暂时性和多发性的特点。噪声不仅会影响听力,而且还对人的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有人称噪声为“致人死命的慢性毒药”。噪声给人带来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干扰休息和睡眠、影响工作效率①干扰休息和睡眠。休息和睡眠是人们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维持健康的必要条件。但噪声使人不得安宁,难以休息和入睡。当人辗转不能入睡时,便会心态紧张,呼吸急促,脉搏跳动加剧,大脑兴奋不止,第二天就会感到疲倦,或四肢无力。从而影响到工作和学习,久而久之,就会得神经衰弱症,表现为失眠、耳鸣、疲劳。人进入睡眠之后,即使是40-50分贝较轻的噪声干扰,也会从熟睡状态变成半熟睡状态。人在熟睡状态时,大脑活动是缓慢而有规律的,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而半熟睡状态时,大脑仍处于紧张、活跃的阶段,这就会使人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和体力的恢复。②使工作效率降低。研究发现,噪声超过85分贝,会使人感到心烦意乱,人们会感觉到吵闹,因而无法专心地工作,结果会导致工作效率降低。
(二)损伤听觉、视觉器官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从飞机里下来或从锻压车间出来,耳朵总是嗡嗡作响,甚至听不清对方说话的声音,过一会儿才会恢复。这种现象叫做听觉疲劳,是人体听觉器官对外界环境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如果人长时间遭受强烈噪声作用,听力就会减弱,进而导致听觉器官的器质性损伤,造成听力下降。①强的噪声可以引起耳部的不适,如耳鸣、耳痛、听力损伤。据测定,超过115 分贝的噪声还会造成耳聋。据临床医学统计,若在80分贝以上噪音环境中生活,造成耳聋者可达50%。医学专家研究认为,家庭噪音是造成儿童聋哑的病因之一。噪声对儿童身心健康危害更大。因儿童发育尚未成熟,各组织器官十分娇嫩和脆弱,不论是体内的胎儿还是刚出世的孩子,噪声均可损伤听觉器官,使听力减退或丧失。据统计,当今世界上有7000多万耳聋者,其中相当部分是由噪声所致。专家研究已经证明,家庭室内噪音是造成儿童聋哑的主要原因,若在85分贝以上噪声中生活,耳聋者可达5 %。③噪声对视力的损害。人们只知道噪声影响听力,其实噪声还影响视力。试验表明:当噪声强度达到90分贝时,人的视觉细胞敏感性下降,识别弱光反应时间延长;噪声达到95分贝时,有40%的人瞳孔放大,视模糊;而噪声达到115 贝时,多数人的眼球对光亮度的适应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所以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中的人很容易发生眼疲劳、眼痛、眼花和视物流泪等眼损伤现象。同时,噪声还会使色觉、视野发生异常。调查发现噪声对红、蓝、白三色视野缩小80%。
(三)对人体的生理影响。噪声是一种恶性刺激物,长期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可使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失调,条件反射异常,出现头晕、头痛、耳鸣、多梦、失眠、心慌、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严重者可产生精神错乱。这种症状,药物治疗疗效很差,但当脱离噪声环境时,症状就会明显好转。噪声可引起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表现在血压升高或降低,心率改变,心脏病加剧。噪声会使人唾液、胃液分泌减少,胃酸降低,胃蠕动减弱,食欲不振,引起胃溃疡。噪声对人的内分泌机能也会产生影响,如:导致女性性机能紊乱,月经失调,流产率增加等。噪声对儿童的智力发育也有不利影响,据调查,3岁前儿童生活在75分贝的噪声环境里,他们的心脑功能发育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在噪声环境下生活的儿童,智力发育水平要比安静条件下的儿童低20%。噪声对人的心理影响主要是使人烦恼、激动、易怒,甚至失去理智。此外,噪声还对动物、建筑物有损害,在噪声下的植物也生长不好,有的甚至死亡。①损害心血管。噪声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噪声会加速心脏衰老,增加心肌梗塞发病率。医学专家经人体和动物实验证明,长期接触噪声可使体内肾上腺分泌增加,从而使血压上升,在平均70分贝的噪声中长期生活的人,可使其心肌梗塞发病率增加30%左右,特别是夜间噪音会使发病率更高。调查发现,生活在高速公路旁的居民,心肌梗塞率增加了30%左右。调查1101名纺织女工,高血压发病率为 7.2%,其中接触强度达100 分贝噪声者,高血压发病率达15.2%。我国城市噪声污染的现状 4.1 我国城市噪声来源 4.1.1 交通噪声
主要指的是机动车辆、飞机、火车和轮船等交通工具在运行时发出的噪声。这些噪声的噪声源是流动的,干扰范围大。交通噪声往往又是以道路交通噪声为最严重。临近城市的机场噪声、火车噪声也不可忽视。道路交通噪声主要来自机动车辆本身的发动机、冷却风扇和进排气口装置。时速超过60km/h的车辆,轮胎与地面接触的噪声十分突出。车速增加一倍,车辆的噪声增加6~9dB,此外,道路交通噪声与车流量、道路宽度、路面条件,两旁设施、车辆类型等因素有关。4.1.2 工业噪声
主要指工业生产劳动中产生的噪声。主要来自机器和高速运转设备。工厂噪声不仅直接给工人带来危害,而且对附近居民的影响也很大,特别是分散在居民区的一些街道工厂更为严重,一般工厂车间内噪声大多在75~105dB(A),也有一部分在75dB(A)以下,还有少量的车间或设备噪声级高达110~120dB(A)。4.1.3 建筑施工噪声
主要指建筑施工现场产生的噪声。在施工中要大量使用各种动力机械,要进行挖掘、打洞、搅拌,要频繁地运输材料和构件,从而产生大量噪声。建筑施工噪声虽然是暂时性的,但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兴建和维修工程对整个城市来说,其工程量和范围都很广的而且是经常性的,也应引起注意。4.1.4 社会生活噪声
主要指人们在商业交易、体育比赛、游行集会、娱乐场所等各种社会活动中产生的喧闹声,以及收录机、电视机、洗衣机等各种家电的嘈杂声,这类噪声一般在80分贝以下。如洗衣机、缝纫机噪声为50--80分贝,电风扇的噪声为30~65分贝,空调机、电视机为70分贝。例如社会上的宣传使用扩音喇叭,家庭用的电器和工具,以及人们的喧闹的声音。随着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加,这类噪声愈来愈严重。根据我国城市噪声调查,多数城市的这类噪声的户外平均A声级大约是55~60dB。城市噪声污染治理现状
近年来,国家在治理城市噪声污染方面,加强了对建筑施工、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噪声的监督管理。限制机动车、火车市区鸣笛,对造成环境超标的交通重负荷路段,采取降噪措施,控制交通噪声污染。积极建设和规范管理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使重点城市环境噪声总水平不再下降。目前我国城市环境噪声控制的特点正在发生变化,如由固定噪声源治理向流动噪声源转移,由大环境的噪声治理向小环境的噪声治理转移。我国城市环境噪声污染一直比较严重,其噪声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日益扩大。近年增长迅速、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等综合因素,在各级政府和其他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的作用,城市环境噪声保护面临极大的压力改善下,城市环境噪声保护工作去得了一定的成效,城市环境噪声质量的任务十分艰巨。城市噪声污染的防治对策
噪声属于能量污染,具有声波的一切特性,如反射、折射、衍射等。噪声污染具有随机性、局限性和分散性,在城市中无处不有,无处不在。因此城市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防治才是城市噪声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科学统筹地进行城市建设规划,明确土地使用功能,合理安排城市建设布局,是防治噪声污染的一项重要措施。城市规划部门在确定建设布局时,可以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和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合理划定建筑物与交通干线的防噪声距离。其中应特别注意的是合理安排建筑物功能和建筑物平面布局,使居民楼、办公楼、学校等噪声敏感建筑物远离噪声源,实现“闹静分开”,减轻噪声污染的危害。
2、在交通噪声的控制上,一是在区域布局的合理上,在未来的居住区设计时要与交通要道之间保证足够的距离,是居民远离噪声源,合理安排功能区和建设区的布局。对一些临近交通地带,可设计为商业等非噪声地带敏感建筑物。二是加强噪声管理,严格控制鸣笛,在居民敏感区,对车辆实行限速行驶,达到降低交通噪声的目的。三是绿化城市环境,大力开展绿化种植。国际卫生组织专家认为,绿化对防治环境噪声污染的效果最明显。
3、在社会噪声的控制上,国家制定并颁发了一系列强制性执行的噪声控制和管理法规是保证城市有一个宁静环境的重要措施。对噪声污染全面管理同综合治理相结合,强化环境保护法规的具体实施,推行行政管理,从时间、区域实行噪声源排放的严格限制措施,对噪声源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理措施,创建噪声达标小区,通过监控管理求得城市的发展。
4、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让公众了解噪声污染的危害性,增加自我防护
意识和防治影响他人观念是防治噪声污染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城市居民关于噪声污染的环保投诉呈上升趋势,这说明了自我防护意识在不断地增强,但防治影响他人的观念还比较淡薄,重点要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法律意识。
参考文献
[1] 邹飞.我国噪声污染现状和防治对策探讨【J】。北方环境,2011,23(1):150-151.[2]林培聪。浅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的污染特点及监测措施【J】.价值工程,2011,30(6):237-238。
10.大气污染现状防治与对策 篇十
关键词:农村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对策与建议
前言:农村环境既是指农村居民为中心乡村区域范围内各类自然形成与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农村环境保护是指对农药或农村环境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活动。农村环境在农业环境中占中心位置,因此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就是对农村经济与社会持续、稳定与协调发展的需要进行保护,同时保护居民生态健康,对农村环境质量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及意义。
1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1.1农村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
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造成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的压力巨大,农村环境的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首先是污染源和污染物的种类逐渐增多。以前,在我国农村的环境污染源只是传统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中所产生的生活污水以及少量垃圾等污染物。但目前,农村除了进行鸡、鸭 、牛、羊等养殖外,还增加了牛蛙、肉鸽等,水产品及饲料添加剂等品种繁多;由于新型农作物的种植,需要使用新型农药、化肥、农机及地膜等;乡镇企业、外来企业产品、原辅材料与生产设备多样化。
1.2生态环境污染
农业废弃污染逐渐严重。畜禽粪便直排、农作物秸秆的推积或将秸秆之间焚烧等原因严重污染了生态环境,由于对规模化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与激励措施的不够重视,畜禽粪便等优质肥料资源成为污染环境的原因,造成农村环境质量越来越差,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率比较低,因此部分农作物秸秆被焚烧或抛弃,不仅浪费资源,还造成了大气与水的污染。
1.3企业污染的增大
一些地区政府片面的追求业绩,对环保手续的审批疏松,使农村的污染企业逐渐增多。而且环境监管不到位、不及时,由于利用的驱使,在企业中治污设备只是长期的闲置并没有正常使用,废水未经过处理便排入江河,部分企业甚至私自设排污口,将超标污水偷排。以及锅炉炉灶、生活大灶排烟超标,使农村环境质量越来越恶化。
2.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對策
2.1加大综合治理力度,整治农村环境
质量农村环境包括对畜禽养殖及治理集镇生活污水的污染,将生活垃圾进行统一收集并填埋,河道“三清”即清淤、清障、清水面漂浮物,并控制水土流失。积极开展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将水污染着重治理、保护引用水源、治理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并治理人畜粪便,将农村环保执法力度提高,依法质量破坏与污染农村环境的违法行为。
2.2加强监督与管理,建立农业污染监测体系
据水污染防治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赋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灌溉污水水质、土壤、农产品及基本农田环境污染进行精彩的法定职责。与此同时,农业部门要对突发性农业污染事件开展调查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开展农业环境整治的技术研究等。建章立制,强化污染监督和管理,以保证农村环境不收污染,根据《环保法》,对各地区制定符合实际并可行的村规民约,把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归纳到全民环保中,引导农民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协助农民引用先进的生产技术,使经济发展和?保护相互协调,达到海山农村生态环境的目的。
2.3推广清洁生产,加速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处理
将清洁生产在农村中推广,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畜禽粪便、作物秸秆等,此方式是质量农业污染的最佳途径。例如秸秆与畜禽粪便通过沼气化处理,利用沼气能源的同时,还可利用沼渣、沼液成为桑园、果园的费料;还可用畜禽粪便加工成复合有机肥料,不仅使化肥使用简便、肥效快的特点还弥补了化肥对土壤的不利影响,并且解决了粪便污染环境问题,在最大程度上使农业废弃物得到减量化、资源化与无害化处理。加强发展替代农业,增强原生态的能力。替代原生态即指食物和纤维生产自人工杀虫剂、化肥、食物添加剂的依赖中解放的生态型农业。若替代农业的发展能成为农村社区的工序良俗,并将使农民获得原生态的能力。
2.4加强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措施,提高农村环境污染综合防治能力
对饮用水源地加强保护,划定并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在饮用水水源设立保护警示牌,加大巡视监管力度,切实保护引用水的安全。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严格控制农产品主产品与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开发强度,划定生态保护线,确保耕地土壤质量。对城乡污水处理厂、村级污水集中处理池、沼气池等处理设施的建设,配套完善生活污水收集官网,逐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进度。加大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力度,做到“村收集”、“乡中转”、“县中理”,避免发生 “垃圾堆存场”的现象,在农村建立重点污染源与污染状况普查制度,对污染集中区进行集中治理。完善城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保护管理制度,强化城乡统一监管,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监督的组织力量和能力。对本地区土壤质量进行监测,调整严重污染耕地用途,制定污染耕地土地转换和土壤污染治理规划。
总结:在农村不断加剧的环境污染现象,以及被破坏的农业生态环境,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能健康发展。因此,在农村的环境保护方面要进行加强,即强化环保意识,合理性的布局,对症下药,针对这种局面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重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使农村经济和环境保护能持续、健康、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路明.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3,4(02):123-125.
[2]谢有奎,冯孝杰,杨琴.对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对策的系统分析[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13,5(03):221-222.
[3]梁正高.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探析[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3,12(05):213-215.
11.中国水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篇十一
为便于衡量水质状况, 方便评价水体, 我国把水体分为如下几类:Ⅰ类,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区;Ⅲ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Ⅳ类, 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 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区域。
据此标准, 我国的水污染问题已经处于一个相当严重的局面。根据水利部1997年的统计[1], 全国河流中, 污染河长 (包括Ⅳ类、Ⅴ类河长占总河长27.7%, 劣Ⅴ类河长占15%) 已占总河长65 405 km的42.7%。完全污染、失去水的使用价值的劣Ⅴ类河流占总河长的15%。而松辽、黄河、海河、淮河的污染河长竟达到65%~80%。如果按Ⅴ类和劣Ⅴ类计, 严重污染的河长占本流域评价河长的百分比依次为:辽河流域70.4%、淮河流域69.5%、海河流域67.3%、太湖水系46.7%、黄河流域32.1%。
与1984年相比, 十几年来受污染河流的长度翻了一番。10多年过去了, 2008年中国环境质量公报公布的数据显示, 全国地表水污染依然严重。七大水系水质总体为中度污染, 浙闽区河流水质为轻度污染, 湖泊 (水库) 富营养化问题突出。海河、辽河、淮河、巢湖、滇池、太湖污染严重, 七大水系中, 不适合作饮用水源的河段已接近40%, 其中淮河流域和滇池最为严重。工业较发达城镇河段污染突出, 城市河段中78%的河段不适合作饮用水源;城市地下水50%受到污染, 水污染加剧了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矛盾, 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危害。
全国50多个代表性湖泊中75%以上水域受到污染, 而劣Ⅴ类湖泊占调查面积的19.6%, 即1/5。全国50个代表性水库中, 1/3的水库受到污染。地下水资源的污染情况也很很严严重重, 新新疆疆、青青海海、甘甘肃肃、内内蒙蒙5个个省省 (区区) 的的地地下下水水资资源源中, Ⅴ类所占比例达到36.2%。可见如果不解决水污染的问题, 长此以往, 当代人可利用的水资源就日趋减少, 到了下一代, 将会无可用之水。
1 我国水污染现状
1.1 河流
2006年, 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等七大水系的197条河流408个监测断面中, 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6%、28%和26%。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和氨氮。总体上看, 我国流域污染状况是干流水质好于支流, 一般河段强于城市河段, 污染从下游地区逐步向上游转移。2008年, 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七大水系水质总体与2007年持平。200条河流409个断面中, 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55.0%、24.2%和20.8%。其中, 珠江、长江水质总体良好, 松花江为轻度污染, 黄河、淮河、辽河为中度污染, 海河为重度污染。
淮河是一条受污染最严重的河流。淮河在评价的2 000km的河段中, 78.7%的河段不符合饮用水标准, 79.7%的河段不符合渔业用水标准, 32%的河段不符合灌溉用水标准。据统计, 全国3 000家污染严重企业中, 属排放工业污染的废水企业, 淮河流域占了160家。流域内182个城镇中有排污单位1.55万家, 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6.1亿m3, 城镇生活用水排放量7亿m3。
1.2 湖泊和水库
我国湖泊普遍遭到污染, 尤其是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问题十分突出。多数湖泊的水体以富营养化为特征, 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在几大湖泊中, 75%以上的湖泊富营养化, 尤以太湖、巢湖和滇池污染最为严重。太湖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水质尚好, 8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轻污染, 特别是1987年以后, 污染趋势更为严重, 水体中有机污染指标和水体富营养化指标升高。到了90年代中期, 以Ⅲ类水质为主, 并开始出现了Ⅴ类水质, 意味着太湖已被严重污染。巢湖流域目前仍处于富营养状态, 11个水质监测点中, 7个属Ⅴ类和劣Ⅴ水质。滇池在20世纪70年代水质良好, 生物多样性丰富。到了90年代, 出现严重的富营养化, 水质超出Ⅴ类标准, 特别是氮、磷浓度很高, 曾分别达到7.5、9.19 mg/L。由于昆明市及滇池周围地区大量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入, 致使滇池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十分严重, 作为饮用水源已有多项指标不合格, 藻类丛生, 夏秋季84%的水面被藻类覆盖。沿湖不少农村的井水也不能饮用, 造成30多万农民饮水困难。由于饮用污染的水, 中毒事件时有发生;滇池特产银鱼大幅度减产, 鱼群种类减少, 名贵鱼种基本绝迹。
28个国家监控的重点湖 (库) 中, 满足Ⅱ类水质的4个, 占14.3%;Ⅲ类的2个, 占7.1%;Ⅳ类的6个, 占21.4%;Ⅴ类的5个, 占17.9%;劣Ⅴ类的11个, 占39.3%。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和总磷。在监测营养状态的26个湖 (库) 中, 重度富营养的1个, 占3.8%;中度富营养的5个, 占19.2%;轻度富营养的6个, 占23.0%。
10个重点国控大型淡水湖泊中, 洱海和兴凯湖为Ⅱ类水质, 博斯腾湖为Ⅲ类, 南四湖、镜泊湖和鄱阳湖为Ⅳ类, 洞庭湖为Ⅴ类, 达赉湖、洪泽湖和白洋淀为劣Ⅴ类。各湖主要污染指标是总氮和总磷。
城市内湖情况更是严重。昆明湖 (北京) 为Ⅳ类水质, 西湖 (杭州) 、东湖 (武汉) 、玄武湖 (南京) 、大明湖 (济南) 为劣Ⅴ类。与上年相比, 昆明湖水质变差, 其他城市内湖水质无明显变化。主要污染指标是总氮、总磷。
在国家监控的大型水库中, 密云水库 (北京) 和石门水库 (陕西) 为Ⅱ类水质;董铺水库 (安徽) 为Ⅲ类;丹江口水库 (湖北、河南) 和千岛湖 (浙江) 为Ⅳ类;大伙房水库 (辽宁) 、于桥水库 (天津) 和松花湖 (吉林) 为Ⅴ类;门楼水库 (山东) 和崂山水库 (山东) 为劣Ⅴ类。与上年相比, 千岛湖和丹江口水库水质有所下降, 其他8座大型水库水质无明显变化。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9座大型水库均为中营养状态。
1.3 地下水
全国195个城市监测结果表明, 97%的城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40%的城市地下水污染有逐年加重趋势。在北京, 浅层地下水中普遍检测出了具有巨大潜在危害的DDT、六六六等有机农药残留和单环芳烃、多环芳烃等“三致” (致癌、致畸、致突变) 有机物。地下水超采与污染互相影响, 形成恶性循环。水污染造成的水质型缺水, 加剧了对地下水的开采, 使地下水漏斗面积不断扩大, 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地下水位的下降又改变了原有的地下水动力条件, 引起地面污水向地下水的倒灌, 浅层污水不断向深层流动, 地下水水污染向更深层发展, 使地下水污染的程度不断加重。
1.4 海洋
全国近岸海域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与上年相比, 水质略有上升。近海大部分海域为清洁海域;远海海域水质保持良好。
2008年, 近岸海域监测面积共281 012 km2, 其中Ⅰ、Ⅱ类海水面积212 270 km2, Ⅲ类为31 077 km2, Ⅳ类、劣Ⅳ类为37 665 km2。
按照监测点位计算, 全国近岸海域水质与上年相比略有上升, Ⅰ、Ⅱ类海水比例为70.4%, 比上年上升7.6个百分点;Ⅲ类海水占11.3%, 与上年持平;Ⅳ类、劣Ⅳ类海水占18.3%, 下降7.1个百分点。
四大海区近岸海域中, 黄海、南海近岸海域水质良, 渤海水质一般, 东海水质差。北部湾海域水质优, 黄河口海域水质良, Ⅰ、Ⅱ类海水比例在90%以上;辽东湾和胶州湾海域水质差, Ⅰ、Ⅱ类海水比例低于60%且劣Ⅳ类海水比例低于30%;其他海湾水质极差, 劣Ⅳ类海水比例均占了40%以上, 其中杭州湾最差, 劣Ⅳ类海水比例高达100%。
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沿海自1980年以来, 共发生赤潮300多次, 其中1989年发生的的一次持续达72 d的赤潮, 造成经济损失4亿元, 仅河北黄骅一地6 666.67 hm2对虾就减产上万吨。1997年10月至1998年4月发生在珠江口和香港海面范围达数千平方公里大赤潮, 给海上渔业生产造成的损失也是数以亿计[1]。
海洋重要鱼、虾、贝、藻类的产卵场、索饵场、洄游通道及自然保护区主要受到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的污染。无机氮污染以东海区、黄渤海区部分渔业水域和珠江口渔业水域相对较重, 活性磷酸盐污染以东海区、渤海及南海近岸部分渔业水域相对较重, 石油类的污染以东海部分渔业水域相对较重。此外, 重金属和有毒有机化合物等有毒物质在海域中累积, 并通过海洋生物的富集作用, 对海洋动物和以此为食的其他动物造成毒害。
2 水体污染来源
2008年, 全国废水排放总量571.7亿t, 比2007年增加2.7%。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41.7亿t, 占废水排放总量的42.3%;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330.0亿t, 占废水排放总量的57.7%, 比2007年增加6.4%。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 320.7万t, 其中, 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457.6万t, 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34.6%, 城镇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863.1万t, 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65.4%。废水中氨氮排放量127.0万t, 其中工业氨氮排放量29.7万t, 占氨氮排放量的23.4%, 生活氨氮排放量97.3万t, 占氨氮排放量的76.6%。污水排放量很大, 但污水处理率低, 工业废水处理率约80%, 达标排放的只有60%。90%以上的城市水域受到污染, 50%左右地下水水质受到污染, 50%以上的重点城镇饮用水源不符合标准。
2.1 工业污染
工业生产所排放的污水是水环境中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 虽然其排放量要比生活污水少, 但是其危害要比生活污水大得多, 如果这些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到自然水体中, 将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工业水污染主要来自造纸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以及采矿业等。而在一些城市和农村水域周围的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工业, 如酿酒、制革、印染等行业, 也往往是水体中化学需氧量和生物需氧量的主要来源。另外, 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废弃物进入水体也会造成大量的水污染, 如大气污染, 最后可能以酸雨的形式污染水体。
2.2 生活污染
人类所产生的生活污水逐年增加, 所占比例持续升高。2006年全国生活污水排放总量为296.6亿t, 到2008年, 增加至330.1亿t。而我国城市污水的集中处理率仅为57.1%。全国各地生活污水对当地水体化学需氧量和生物需氧量的影响不尽相同。例如, 山东省生活污水占废水总量的40%, 而重庆市生活污水则产生了当地水体中68%的化学需氧量和85%的生物需氧量。
2.3 农业污染
一是畜禽养殖废弃物对农村水环境的污染。随着禽畜养殖业规模化发展, 禽畜粪便排放量急剧增加, 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2004年全国禽畜粪便产生量约28亿t[2]。而畜禽粪便的还田率仅为30%~50%, 未经安全处理的畜禽粪污直接排放或任意堆放造成氮、磷污染所致的水体富营养化, 严重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环境, 导致广大农村地区饮用水出现安全问题。二是化肥和农药等化学品造成的水环境污染。我国单位耕地面积的化肥投入量是世界平均用量的2.8倍。据统计, 2004年我国化肥施用量4 412万t。居世界第1位。但我国化肥利用率平均只有30%~50%, 大量的化肥流失导致农田土壤污染, 通过农田径流加剧了湖泊和海洋的富营养化。成为水体面源污染主要来源[2]。此外, 我国单位面积农药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 其中大多数是难降解的有机磷农药和剧毒农药, 一般农药只有10%~20%附着在农作物上, 绝大部分都被冲刷进入水体。
3 水污染治理对策
3.1 水体自净
水体中污染物浓度自然逐渐降低的现象称为水体自净。水体自净机制有3种。一是物理净化。物理净化是由于水体的稀释、混合、扩散、沉积、冲刷、再悬浮等作用而使污染物浓度降低的过程。二是化学净化。化学净化是由于化学吸附、化学沉淀、氧化还原、水解等过程而使污染物浓度降低。三是生物净化。生物净化是由于水生生物特别是微生物的降解作用使污染物浓度降低。
水体自净的3种机制往往是同时发生, 并相互交织在一起, 哪一方面起主导作用取决于污染物性质和水体的水文学和生物学特征。水体污染恶化过程和水体自净过程是同时产生和存在的。但在某一水体的部分区域或一定的时间内, 这2种过程总有一种过程是相对主要的过程。它决定着水体污染的总特征。因此, 当污染物排入清洁水体之后, 水体一般呈现出3个不同水质区, 即水质恶化区、水质恢复区和水质清洁区。
3.2 水污染治理办法
为加强水资源保护, 防止对水资源的破坏、浪费和严重污染, 应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工作,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全面保护水资源。一是完善法律法规, 强化管理, 严格执法。贯彻执行《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 同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的水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对污水的排污标准进行严格控制, 尤其要加强对工业污水排放的监督和管理, 对违法排放的工业企业要从重处罚。对集中排污口的各类污染源, 加强跟踪监测,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加强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监测和水源的保护工作。以流域为单元, 以河流为主线, 以城镇为节点, 建立流域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体系, 强化流域管理的监督职能和协调能力, 加强各相关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二是从源头控制污染。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 从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来遏止污染的进一步扩大。对企业要采取有力措施, 改善经营管理, 积极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 提高物料利用率, 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通过修定产业政策, 调整产业结构, 用行政、经济手段推行节约用水和清洁生产。三是大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重复利用率。我国水资源利用率不足50%, 重复利用率为20%左右[3], 低效的水资源利用, 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和严重浪费局面。只有施行较高的水资源价格、高额的水污染排污费, 才能有效地促使企业采取措施, 改直流冷却为循环冷却, 改漫灌为喷灌或滴灌, 采用先进的节水技术和生产工艺, 研究污水的治理和重复利用, 降低生产成本, 进而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的环境效益的统一。四是提高水污染排污费的收缴额度, 使排污费远远地高于水资源恢复治理的费用。当前, 我国排污费定位太低, 远远低于水资源补偿费用, 因此全面提高排污收费指标, 向等量甚至高于水资源恢复治理费靠拢, 采取“严进严出”的措施, 也许对乱排现象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五是研究解决污水的资源化利用。污水资源化利用是解决用水紧张的一个有效途径, 并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 实现较好的环境效益。如合理利用采煤过程中抽取的地下水, 以全国煤炭产量12亿t计算, 大约抽排50亿m3的受污染的矿井地下水, 如若全部净化成饮用水, 能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4]。另外, 中水回用、工业冷却用水的循环利用等都是充分合理地利用水资源的有效措施。六是加强宣传, 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环保不仅与政府或相关部门有关, 而且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因此要加强宣传, 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 让每个人都为环境保护尽自己的一份力。
摘要:概括性地描述了中国河流、湖泊、水库、地下水和海洋等水环境的污染现状, 对造成污染的可能来源以及排污量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最后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防治对策。
关键词:水环境,污染现状,防治对策
参考文献
[1]陈宜菲.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其防治[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 (35) :187-188.
[2]肖勤.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其治理对策[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 30 (1) :123-124.
[3]赵丰, 黄民生, 戴兴春.当前水环境污染现状分析与生态修复技术初探[J].上海化工, 2008, 33 (7) :27-30.
【大气污染现状防治与对策】推荐阅读:
大气污染防治对策研究10-12
柳林县空气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09-08
黔江区畜禽养殖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10-25
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06-24
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06-29
大气污染防治立法考察07-25
乡镇大气污染防治总结11-09
山西省水污染防治与对策研究10-13
山东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08-03
公路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总结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