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翻译文献综述

2024-07-22

英语翻译文献综述(8篇)

1.英语翻译文献综述 篇一

1. 商务英语公函的体裁分析 许菊 文献来自: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年 第01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商务英语公函的体裁分析@许菊$中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74商务英语公函; ... 商务英语写作.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湖北省教育厅项目《高等职业教育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系列论文之?... 被引用次数: 6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2. 商务英语典型礼貌语言机制初探 汤军 文献来自: 外语教学 年 第04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在商务英语中,恰当使用模糊限制语可以表达礼貌之辞。

模糊限制语种类繁多,这里只讨论商务英语中常见的“程序模糊限制语”、“质量模糊限制语”及“模糊限制施事语”(陈林华、李福印,1994:56)。

程度模糊限制语指表示话 ... 被引用次数: 14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3. 商务英语中某些误译 倪士荣 文献来自: 中国科技翻译 1998 年 第03期 CAJ下载 PDF下载 作为对外经济交流的重要手段——商务英语,其作用也就日见重要了。

要提高商务英语特别是函电的翻译质量,注意商务英语中语法的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

有人认为,翻译商务英语,只要借助词典,用词恰当,即使语法凑合点也可以进行英汉互译。

其实,在许多情况下, ... 被引用次数: 5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4. 对国际商务英语学科发展的探讨 王兴孙 文献来自: 国际商务研究 年 第01期 CAJ下载 PDF下载 为了加强国际商务英语学科的建设,首先要给国际商务英语以正确的定位。

究竟有没有商务英语或国际商务英语 ... 学习原版教材、读物并不能完全代替商务英语教学。

商务英语既然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种,它就从《国际商务研究》199 7 年第1期属于英语语言

中西方电影中的英雄形象——以《功夫熊猫》为例_商务英语论文文章简介Abstract:

Hero is the eternal topic of human in history. Every culture has its own definition of hero, which exists in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hero in movies. Hero represents special cultur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 society. And heroic image results in movies, which reflects history, cultural pursuit and humanity.

However, the definition of heroic image has great difference in culture. In this paper,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details in movie, Kung Fu Panda .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heroic image in both Chinese and American movies will be discussed in details. Both different histories and different cultures will also be explored in details.

Key words: Kung Fu Panda; comparison; heroic image; movies

摘要:

英雄是历史长河中永恒不变的话题,每个文化背景中都有对英雄的定义。在电影中都存在着不同的英雄形象。英雄一词代表着特有的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在电影中,英雄形象在人文主义,历史背景,文化追求上也极为突出。但是英雄定义在文化中却有着不同。本文通过电影《功夫熊猫》中的细节描述,进一步的探索中西方电影中的英雄形象,探索其不同的历史和文化。

关键词:《功夫熊猫》;对比;英雄形象;电影

Introduction

There is a chance to learn America culture from watching English movies. After watching the movies, It is amazed discovered that heroes in American movies are appare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Chinese movies. This is due to the different definitions of heroes in the two cultures.

It is well known that Hero is the eternal topic in the history. Every culture has its own definition of hero, which results in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heroes in its movie. The definition of its differs with cultures and histories.

People has some same pursuance all over the world. Thus there are some similaritie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heroes, but also have huge differences. While the heroic images in both China and the US have some similarities, they also have great differences because of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Essence of heroes is that when people are faced with difficulties , they tend to produce positive willingness to break through and fight against evil things. Heroic images push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help improve main trend nowadays.

Heroic images are fundamental and abundant source of force which will push continuously the historic progress, social development,and abundance of humanity. It is a kind of reflection about specific cultural pursuit .To a certain extent, it influences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关键词: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Heroic Images —A Case Study of the Film Kung Fu Pand

2.英语翻译文献综述 篇二

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1999年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一种新探索逐渐兴起, 它给许多高考失利的学生提供了继续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高校办学模式的增多和招生规模的扩大不仅暂时性地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 提供了相关的就业和消费机会, 对于国家的稳定和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也是很有裨益的。但独立学院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方面的问题, 本文主要讨论大学独立学院在英语教学上产生的新问题。

有关数据表明, 自独立学院的兴起和高校扩招以来, 高校一向较小的授课班级规模迅速膨胀到60人以上。一方面, 鉴于我国目前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授课班级的大规模化, 独立学院教师的现有资源很难满足当前需要。由于独立学院的办学机制是依托母体, 除部分青年教师外, 其师资主要来自本部, 这些教师面对层次悬殊的生源在教学中难以区别对待。另一方面, 教育模式和制度相对落后陈旧, 普遍承袭本部的教学模式, 存在重阅读、轻听说, 重理论、轻应用的弊端。另外, 独立学院大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学生从心理上惧怕甚至反感英语学习、社会和家庭带来的心理压力大、语言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差、传统的灌输教学方式以及枯燥单调的英语教学环境等问题的存在严重地影响了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独立学院英语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 其课程教育体系更要面临一种全新的改革。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门重要公共基础必修课, 其课程体系改革引人注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4年1月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直接的信息交流, 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综合文化素养, 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在此全国大学英语改革的时代背景下, 独立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学还存在着自己特殊的困难, 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必须与其他本科层次有所区别。以高考成绩为例, 独立学院的学生属第三批录取的本科生, 其入学总分相对较低, 而英语平均成绩仅在及格线上下, 学生英语底子相当薄弱。与前两批学生相比, 独立学院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动机、学习模式等方面落后很多。所以, 考虑到独立学院自身教学的特殊性和生源特色, 制定明确的、针对三本学生特点的教学大纲, 探索适当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培养合格的实用型、应用型人才, 对于促进独立学院的自身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今年来, 学术界的一些专家和学者通过探索、调查和研究总结出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大的方面:一是落后的教育模式和模糊的课程要求方面的问题;二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师因素方面的问题;三是学生自身学习基础、方法、兴趣动力和自觉性方面的问题。

对于教育模式和课程要求标准方面的问题, 李安琪分析认为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没有淡化应试教学, 并未做到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目的, 语言知识的传授多沿用“教材+黑板+录音机”的模式。杨炎、郑著运研究分析了独立学院普遍实行的大班英语教学对教师的课堂组织语言学习的负面影响。谷一明、张瑶娟和费安娜等探索了构思多样性的大学英语后续阶段的课程设置问题, 以及第二课堂建设的必要性和面临的问题。刘湘平、张新元和任荣分析探索了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 由于教育部未曾颁布过类似的独立学院英语教学大纲, 导致缺乏统一要求和标准, 以及教材选用未能考虑独立学院学生英语基础的问题。许伍霞分析了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英语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黄春苗分析了网络自主学习模式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刘浩然分析了教学目标的偏误, “应试教育”的存在的问题。

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师因素方面的问题, 李安琪、张新元、刘浩然等分析认为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独立学院中的大学英语教师队伍主要由50岁以上的教师和近几年大学毕业生构成, 尤其是占主体的青年教师在掌握新的教学理论上有困难, 教学模式单一, 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另外收入分配模式不合理, 工资和职称工龄直接挂钩, 很难吸引优秀的师范学校毕业的学生进行师资储备。刘湘平、张瑶娟等认为独立学院的英语专任教师主体是青年教师, 学科和学术带头人缺少, “复合型”英语师资力量匮乏;英语教师普遍工作量较大, 导致疲于教学工作和应付科研工作, 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极少数教师的敬业问题也不容忽视。

对于学生自身学习基础、方法、兴趣动力和自觉性方面的问题, 学者们普遍认为目前的大学生群体基本为85后、90后的独生子女, 其自觉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很有限。独立学院一般是本科第三批录取的院校, 录取分数线相对较低, 学生的英语基础差、自觉性不够, 缺乏学习英语的动力, 同时学习英语的方法习惯不当。

很有些学生在简单的音标、语法、时态等方面都错误连篇, 基础薄弱使得独立学院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惧怕甚至反感心理;迟到, 旷课, 上课很少专注、害怕或不愿被提问、恐惧听力和口语表达、抄袭作业, 考试作弊是大学生中普遍的现象。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只是为了通过某种考试, 或是为了获得学分、证书。尤其是部分院校把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成绩与学位证书挂钩后, 大多数学生在英语课堂上都不愿去系统学习积累, 只注重跟考试有关的内容, 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强化做题上, 很少主动锻炼他们的英语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社会教育制度的原因, 也有学校、教师、学生自身等多方面的原因。高校全面扩招的大众化教育背景, 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 民办高校的资金来源、办学目的, 教师队伍结构青黄不接和水平的参差不齐, 学生自身学习习惯、方法、能力以及兴趣态度的个体差异性等都使得当前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育的改革和完善任重而道远。

3 对策研究

在深入阐述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育问题和分析原因的基础上, 学者们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和建议方法。这些策略和方法可以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 学校应全面改革大学独立学院英语教学的模式, 制定相应的课程要求, 合理进行分级教学, 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培养大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兴趣;第二, 教师应积极深造提升自我, 并探索新的英语教学方法, 培养教师的产学研一体的复合型教学方式;第三, 教育管理者应改革教育理念, 摒弃应试教育的思想和行为, 建立学生学习英语的正确态度和信心;第四, 学校应改善教学环境, 通过建设现代化的教学平台来提高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的效果,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和后续课堂的建设,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总之, 学者们一致认为只有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互相配合、协调一致,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好这些问题, 满足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

4 研究的贡献与不足

当前, 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育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教育问题,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有效实施, 对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真正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的目标有着很大的影响。学界的研究一方面加大了社会尤其是教育部门对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育问题的关注, 另一方面他们提出的对策和建议必将对决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从而更有利于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育问题的解决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以笔者之愚见, 现有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 缺少对独立学院人文环境的研究与分析, 所以对于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育问题的分析和探索还不够全面准确。其次, 没有认识到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育硬件设施的投入方面均有硬性的指标体系, 但在软件方面的构建和沉淀缺乏科学性、系统性, 代表性不足, 功利性明显。总之, 有些研究将大学英语教育过度问题化, 不够公正客观, 对正面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的可操作性探索还不够。

摘要: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一种新探索。当前, 我国独立学院的英语教育存在学生英语水平不高、课程要求目标不明确、课程教学特色不鲜明、英语资源和师资力量匮乏等诸多问题。本文对学界近几年关于独立学院英语教育问题的研究做了一下梳理, 探讨了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育问题的表现、原因及对策, 并做了一个简单评述。

3.高中生英语词汇学习文献综述 篇三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之一,是语言的基本材料,离开词汇就无法表达思想。著名语言学家威尔金斯(Wilkins)(1972)说:“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 be conveyed;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 词汇学家麦加锡(1990)说得更直接:一个学生学习第二语言,其语法无论学得多么好,语音无论掌握得多么漂亮,没有词汇来表达各种意义,语言交际就难以实现。由此可见语言学习中词汇的重要性,没有词汇,任何形式的交流都无从谈起。因此,作为英语学习的重要环节的词汇学习对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就显得尤其重要了。词汇在语言学习中处于中心地位。

另一方面,新课标对“词汇”这方面具体要求是:新课标中明确要求普通高中毕业应达到八级的目标:(1)运用词汇理解和表达不同的功能、意图和态度等;(2)在比较复杂的情况下,运用词汇给事物命名、进行指称、描述行为和特征、说明概念等;(3)学会使用3300 个左右的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我们知道学生要达到以上要求绝非易事,因此词汇学习应贯穿整个英语学习的始终,是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一项繁重而艰巨的任务。

因此,词汇在外语教学中日益受到重视,关于高中生词汇学习的研究很多。

二.国内外关于高中生词汇学习的文献综述

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高中英语教学领域的研究重心从探讨教师如何教转移到了探讨学生如何学上来。这一重心的转移促使研究者对英语学习进行更深入的探讨。最近几年,随着词汇在外语教学中日益受到重视,国内外语教学界对英语词汇学习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也逐渐增多。随着词汇在外语教学中地位的不断提高,关于词汇学习策略的理论与实证研究逐渐增多。

(一)国外相关的研究

Schmitt 指出,在过去三十年中,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已经开始对语言学习的词汇部分以及学习策略发生兴趣,提出了很多不同的词汇教学方法。关于词汇习得理论的研究开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初,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 Meare 在 Language Teaching& Linguistics 杂志上发表了《词汇习得:语言学习中一个被忽略的方面》的文章,得到应用语言界的关注。Nation 的著作 Teaching& Learning Vocabulary 使得词汇习得领域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主要涉及词汇的定义、词汇控制、词汇记忆、词汇的学习策略及词汇量的测试和评估等方面。在实证研究中,Ahmen 对 300 名苏丹的学习者进行研究发现,成功学习者比不成功的学习者更多地依赖于各种学习策略。Cohen,Nation 等全面论述了词汇学习的各种策略并做了详细的分类说明。Luppescu & Day 等研究了阅读、查字典与词汇学习的关系,得出大量阅读有益于词汇知识量扩大和提高的结论。Hulstijin 主张关键词记忆法对中级和高级水平的外语学习者特别有效。Lawson 和 Hogben 对优秀学习者和吃力学习者进行了学习策略方面的比较。

(二)国内相关的研究

戴军熔和华叶婷(2003)通过词汇水平测试和问卷调查相结合对115名高二学生的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高中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的现状及其词汇策略与词汇知识的质与量的关系,发现学生在实际的词汇学习中好生、差生在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使用方面都存在差异。

付 洁(2005)以101名高中三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运用定量研究的方法,调查了高中学生的词汇学习策略及其与英语成绩的关系。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词汇学习策略与英语成绩有较大相关性,并能够预测英语成绩差异的53.2%;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高分组与低分组学生在词汇学习观念、元认知管理策略和认知策略中均存在一定的差异。

丁新宇(2006)以湖州双林中学高三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词汇量测试卷等工具,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高中生词汇学习策略的总体倾向,探讨了词汇学习策略与词汇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高中生普遍接受运用和上下文的词汇学习观念,他们不太赞成死记硬背的观念;高中生使用的词汇学习策略数目有限,在22项词汇学习策略中,常用的仅选择性注意、重复、自我激励等8项;词汇学习策略与词汇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其中计划、背景知识猜测、上下文等13项词汇学习策略与词汇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张 荣(2010)采用实验对比的方法,探索了培养高中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有效方法。结果表明,对高中学生进行1.据音记词策略;2.举例学词策略;3.多感官结合记忆策略;4.多义词记忆策略;5.词块记忆策略;6.联想记忆策略;7.构词法学词策略;8.学会猜词策略;9.词典助学策略;10.阶段集中复习策略;11.背诵课文学词策略11 种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培训,可以提高他们的词汇学习策略水平,进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英语学习成绩。

刘蕾蕾(2010)以四川某师范大学非英语专业和四川省某中学高二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抽样调查,并用 SPSS 数据统计分析软件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以研究大学生和高中生学习词汇策略和观念的特点和差别。通过对高中生和大学生学习观念和策略的调查,分析了高中生和大学生在学习观念和策略上的总趋势,对比分析了他们在词汇观念及词汇策略运用方面的差异。

王丰慧(2010)研究了高中生英语词汇学习的困难及其对策。高中生在英语词汇学习中存在着种种困难高中生在学习英语词汇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困难:1、对词汇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信心不足。2、拼读技巧不过关,记忆不得法。3、单纯背诵词汇表甚至词典,方法不得当。为能有效地解决这些困难,教师需要提高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和信心,传授学生记忆词汇的策略,并且有计划地对所学词汇进行训练和归纳总结。

史鸿雁(2010)以山西省贫困县 172 名高二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工具,探究了山西省贫困县高中英语善学者与不善学者在词汇学习策略运用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善学者与不善学者在词汇学习观念、元认知和认知策略上均存在差异。善学者更善于运用词汇认知学习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

殷军林(2011)进行了新课标下高中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研究发现英语词汇学习策略训练有助于高中学生确立正确的词汇学习观念,并形成有效的英语词汇学习策略,尽量使用多种词汇学习策略和尽可能多次使用这些策略有助于增强英语词汇学习的效果。在进行高中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训练时,应注意在语境中学习单词;利用联想增强对同类词的学习效果;利用图像或想象加深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从文化角度学习词汇;在交际情景中学习词汇。

刘绍英、代 乔和张凌淼(2012)研究高中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使用情况与学习状况的关系,本文以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中学的 136 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 Schmitt 的词汇学习策略的词汇项目调查高中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总体运用情况,并选取该年级 56 个重点词汇作为测试单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在词汇学习策略的总体运用方面,大多数学生使用英语词汇策略的频率依次为:记忆策略、决定策略、元认知策略;第二,学生词汇学习策略的运用与他们的词汇学习成绩存在明显且密切的相关性;第三,高分组与低分组学生在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方面有显著的差异性。

许和平和郑志恋(2011)进行了新课程下高中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调查。调查了浙江省宁波地区三所中学的学生实施新课程以来英语词汇学习策略使用的情况。在分析调查结果的基础上,作者对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词汇知识的教学以及词汇学习策略的训练提出了建议。

三、总结

4.英语翻译文献综述 篇四

刘炎鸽,刘珍洁,林雪花,秋国源

绪论

摘要:随着21世纪新型教育法的出现,出现新课程研究,旨在丰富课堂教育,加强学生参与性和课堂提问的积极性。本文通过对英语课堂提问策略的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对老师的态度,旨在解决英语课堂出现的问题,从而改善教育,加强提问。在梳理上述研究成果的同时,从理论上把零散的研究成果系统化,从实践上拓宽研究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英语课堂、学生积极性、鼓励刺激

引言:在研究英语课堂教学中发现, 有时在教师提问之后, 原本期待学生能够积极响应的课堂却出现尴尬的沉默, 或者发言者寥寥, 根本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 如何能够做到一问百应,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已成为众多英语教师关注的话题。我们认为, 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发现、解决疑难问题。教学实践证明, 教师只有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 优化课堂的提问方式, 讲究课堂提问艺术, 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通过中国知网文献查阅,结合过期报刊杂志,研究现当代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发现通过改善英语课堂提问策略,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丰富课堂的目的。

随着素质教育教学的推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素质教育中最具活力的话题。为适应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把学生从枯燥的教学中解放出来,就有必要建立一种适合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方法。

一、课堂教学提问的过程

一个完整的课堂提问过程, 包括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置境阶段。教师用指令性语言设置问题情景, 由讲解转入提问, 使学生在心理上对问题有所准备。

第二阶段, 置疑阶段。教师用准确、清晰、简明的语言提出问题后, 给学生留有思考时间, 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结合教学经验再要求学生回答。

第三阶段, 诱发阶段。如果学生对所提问题一时回答不出来, 教师要以适当的方法鼓励、启发、诱导学生进行思索, 找出比较满意的答案。

第四阶段, 评核阶段。教师应以不同的方式评价学生的答案。包括: 检查学生的答案, 估测其他学生是否听懂答案;重复学生回答的要点, 对学生所答内容加以评论;依据学生的答案联系其它相关材料, 引导学生回答相关的其他问题或追问其中某一要点, 即进行延伸和追

问;更正学生的回答, 就学生的答案提出新见解、补充新信息;以不同的词句, 强调学生的观点和例证。

二、课堂教学提问的作用

1. 能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 使他们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现象、定理或专题上。

2.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去追忆、联想, 并进行创造性思维, 从而获得新知识。

3. 通过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索、回答, 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 提问可以使教师及时得到反馈信息, 不断调整教学程序, 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 激励他们提出问题, 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三、课堂教学提问的设计艺术

第一, 提问设计要适时、适量、适度。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堂教学内容, 适时地提出符合学生智能水平、难易适度的问题, 提问设计要力求少而精, 问题能切入教学重点、难点, 教师要尽量避免平庸、繁琐的“满堂问”。

第二, 提问设计要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 引导学生去积极探求真理,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创新见解,放手让学生直接参与问题的设计。如: 以学习《展望未来》第3 册第3 单元Borders 为例,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 笔者把全班分成4 个小组, 分别负责文章四个段落的精读和学习, 然后就其对本段落的理解向其他同学提问。让学生自己参与提问, 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通过这种方式, 课堂的气氛非常热烈, 学生把平时看起来深奥难懂的一篇阅读课上得津津有味。

第三, 提问题要紧扣教材内容, 将问题集中在教材内容的关键点上, 以利于突出重点和难点。同时, 教师还可以组织一连串问题, 构成一个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逻辑的“问题链”。这种“问题链”具有较大的信息容量, 可以很好地体现教师的教学思路, 打通学生的学习思路。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复习课, 比如让学生根据一些问题提示来复述文章。

第四, 问题要有启发性。教师要多设计一些能体现教学内容的内在矛盾及其变化与发展规律的思考题, 为学生提供思考机会,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要创设问题情境;二是要揭示矛盾, 引起思索;三是要适当设计一些多思维指向、多思维途径、多思维结果的问题, 以强化训练学生的思维, 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第五, 提问要与恰当的鼓励性评价相结合,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问应能给学生安全感, 让学生相信即使自己的回答不太恰当, 也不会受到教师的羞辱与嘲笑。相反, 会得到教师的尊重。学生都希望自己的回答是正确的, 绝大部分学生希望教师能对自己的回答给予明确的评价。获得成就感是每位学习者的心理需求, 合理的赞扬可使学生产生成功的喜悦, 增加学生的学习动机, 从而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问答活动。而指责则只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扼杀他们的学习动机。事实表明, 经常挨批评的学生的成绩远远低于其他学生。对于不能正确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应尽可能地给予鼓励, 引导他们作出正确回答。

第六, 设计的问题要具有趣味性、预见性和灵活性。教师的提问设计要富有情趣和吸引力, 使学生在思索答案时觉得有趣;教师要着眼于课文巧妙的艺术构思来设计提问, 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进行问题设计时要能事先想到学生可能回答的内容, 要能敏锐地捕捉并及时纠正学生在答复时可能出现的错误以及思想方法上的缺陷。此外, 教师的提问设计要灵活运用讲、练、读、议等多种环节, 使之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提问的时机把握

1. 课前提问。在上课之前, 教师要设法让学生作好准备并提出一些预测性的问题, 利用各种媒体或手段去获取相关知识的例子。

2. 课堂提问。在课堂上, 教师宜将课文内容与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融合在一起, 设计出学生感兴趣并且能引起学生共鸣的问题。只有这样, 教师的提问才不至于枯燥、单调, 才能使学生言之有物, 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

如: 在《展望未来》第3 册第一单元教学时, 笔者让学生以如下的话题为主题讨论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 If possible,of the famous people, such as Bill Gates, Michael Jordon,President Hu Jintao, whose pattern of life do you wish tohave?

3. 对课文的提问。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 遵循由表及里、由浅及深的原则。问题设计要体现出知识的严密性、条理性, 给学生以清晰的层次感, 引导学生加强对课文的理解。以《展望未来》第3 册第5 单元的教学为例, 教师可以参考如下的设计: 先以“Where do you often go to buyhousehold things?”来导入课文, 在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回答这些问题之后, 教师针对课文提问: “Why are somesupermarkets more successful than others?”让学生速读一遍课文并作出回答之后, 教师再问: “What are the secrets ofsupermarket success mentioned in this article?”然后, 让学生精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4. 教师应将提问与控制课堂纪律有效地结合起来。对于课堂上的一些违纪现象, 教师要在不伤害违纪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 适时地通过提问, 起到既提醒了违纪同学, 又维护课堂纪律的作用。如有学生课堂上睡觉, 教师可先问其他学生: “Is he sleeping?”同时将该生轻轻摇醒,示意被问学生答: “No, he isn’t .”然后问该生: “What’swrong with you?”该生可能会回答: “I am not feeling well.”教师再对全班讲: “What’s wrong with him?”学生们齐答:“He is not feeling well.”在此情景下, 教学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 课后提问。这种情况通常以师生见面时互相寒暄的方式来完成, 它不但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增强教师的亲和力, 还可以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如,教师可以经常使用口头表达语(如: “What’sthe weather liketoday?”“Did you have a good rest last night?”等)。

总之,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灵活运用各种提问策略, 设计出高质量的课堂提问, 是每个英语教师都应在实际教学中注意和解决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讲究课堂提问技巧, 因人而异地设计课堂提问。同时, 教师在准备课堂教学提问设计时, 要认真学习教育科学理论, 按照教学规律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做到既备教材、教法, 又要备学生, 提出集趣味性、针对性、启发性于一体的问题。只有这样, 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根据本校学生生源实际,设计具有科学性的、创造性的课堂提问,营造轻松和谐地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实现英语课堂提问策略的改革。

参考文献:

1.《英语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刘培芳. 英语课堂提问与答问策略[J].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04,(1).

3.王笃勤. 英语教学策略论[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5.英语翻译文献综述 篇五

摘要:英语学习中,词汇因为语篇才能更好地体现出其丰富的意义,而语篇必须通过词汇的组合才能表达完整的思想内容。基于语篇意识的词汇教学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本文结合各类有关基于语篇的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研究的文章或期刊,分析了词汇教学与语篇教学的联系,并提供如何在语篇情境下进行词汇教学的指导。关键词:词汇教学 语篇 小学英语

引言:自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多变化,这些变化体现在多个方面:在教学理念上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在教学方式上由单一的语言知识的传授逐渐转变为语言知识与技能并重;教学模式由以教师为中心逐渐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式转变。这些变化对词汇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朝着有趣、多样、实效的方向发展。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研究也反映了上述变化,体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1、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语篇是指具有独立或完整情景的、表达完整意义且具有一定语义功能的篇章内容。语篇在形式上可以是短文(包括小故事等),也可以是书信、连环画。语篇既能体现语言功能, 又反映了语言技能的要求。目前, 国内的一些小学英语教材往往采用语篇作为语言输人的主要形式。语篇能够确定语言运用的场景和具体的语境,体现语言的表意功能,同时又反映了语言成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因此可以作为词汇教学的背景。如果割裂语篇与词汇教学之间的联系就会出现问题。例如〔教学片段 〕热身活动之后授课教师出示快餐店的图片。

授课教师采用全班读、小组读、个人读等方式,让学生重复朗读上述词组8次,然后用同样方式教学其它词 汇,如cold milk,hot soup等。

授课教师把食物卡片分给学生,并带领学生练习所学句型。经过一段时间的操练后,授课教师出示一幅以鸟巢为背景的奥运村餐厅的图片。

学生分成小组练习新学的单词和句型。

以上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二课时的教学片段,教材中第一课时是一则连环画小故事。该教学片段是在语篇学习之后进行的词汇专项学习,授课教师注意安排语篇意义与语言形式的教学顺序,体现了学词汇、用词汇的思路,在词汇的呈现与运用环节也创设了情景。但是,结合教材前一课的语篇来分析该教学片段就不难发现,授课教师在实施词汇教学时存在下列问题:

1、词汇教学未能体现在前一课时基础上的自然递进,没有体现与语言输人材料的联系;

2、词汇的语用功能体现不明确,词汇之间缺乏有机联系;

3、词汇教学缺乏层次,教学要求、方法与手段相对单一;

4、缺乏对词汇学习方法与策略的培养与指导;

5、教师是词汇的选择者和句型的供给者,要为学生主动、积极运用词 汇提供服务,但在这个教学片段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

2、基于语篇的词汇教学

交际法等现代教学理念把意义当作学习的推动力,提倡从整体到部分的教学思路即从语篇的整体意义人手,进而关注语篇的各个组成部分,如词汇、句型及结构等。因此,语篇成为词汇、句型等专项学习的前提,对具体语言成分和现象的学习都应围绕语篇展开。语篇的学习应首先关注对意义的理解,然后再对语言知识或语言技能进行专项学习或训练。在教学程序上两者有先后关系,不能相互交叉或混淆。在讨论阅读教学过程时建议词汇学习等活动应放在后续活动中进行。

在语篇学习之后安排词汇的专项学习,能有效避免边学习语篇边处理词汇时输人负担过重、信息处理不畅的问题。在本文的教学中,授课教师将词汇教学放在第二课时,学生在前一课时先学习故事内容,在本课时再集中学习故事中出现的主要词汇以及相关的话题词汇。这种基于语篇的词汇教学方式是整体语言教学理念的反映,也符合人们从意义到形式的交际习惯。

当然,将词汇处理提到语篇之前进行也可以,但需遵循以下原则在语篇学习之前处理词汇的目的是激活学生相关知识背景和生活经历,因而只需选择与语篇话题密切相关、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个别主要词汇,为理解语篇的意义作准备。此阶段的词汇教学一般不安排大量的示范或跟读练习。

3、词汇教学与语篇教学的联系

对语言意义和语言形式的学习在教学程序上有先后顺序,这并不 意味着词汇教学应完全抛开语篇而独立进行。词汇教学与语篇学习有内在联系,这是因为在语篇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在语境中理解了词汇的意义,体验了词汇的用法,初步接触了应学词汇,而且语篇本身包括人物、情景和情节等信息,为词汇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语言素材和语言运用场景,使词汇之间通过语篇发生联系,形成话题词汇。如果把词汇从语篇中孤立出来,割裂了语言情景、语义功能和词汇运用等,就容易使教师只看到词汇本身,导致在教学中过度使用重复、跟读、模仿和背诵等方法。

在上文的教学片段中,授课教师虽然意识到情景对词汇教学的重要性,但却没有从复习语篇人手,这是教师不得不创设新的语言情景的主要原因。但是,有些教师设计和呈现新情景不到位,对语言功能的处理采用“告诉”式的方法,显然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比如,上文教学片段中师生的以下对话就能说明这一问题。

学生既要理解新的场景和教师的话语,还要理解新语言材料的意义,面对教师的提问虽然学生都回答“ok”,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真正理解了句型的意义和功能。在后续的练习中始终是教师提问,学生 配合提供词汇卡片,这也说明了问题的所在。

根据以上对语篇和词汇关系的分析,可以建议对该教学片段作如下调整:

这样,前一课学习的故事内容就成为本课时词汇学习的主要语言情景。教师引导学生在回忆故事的基础上复习、归纳和学习词汇,给学生提供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教师创设的奥运餐厅情景改为课堂教学的最后活动,可用作词汇扩展练习。

4、如何在语篇情境下进行词汇教学

词汇是构成语句的细胞,是构成语篇的基本元素,它就像一块块神通广大的积木,通过灵活而神奇的组合多样而奇妙的变换奇迹般地构成了内容多元、风格各异的语篇;语篇也是词汇教学最直接的沃土,是词汇教学最具活力的源泉,它能够有效地降低词汇教学的单一性,创造易于理解的语境,丰富词汇的内涵&因此,笔者以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的词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小学生语言感知能力与认知水平较低的情况,以及他们缺乏独立的抽象意识与概括能力的思维特征,秉承“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教学理念,在语篇中渗透词汇教学,寻找词汇教学的亮点,引导他们在用的过程中学,在学的过程中尝试用,从而提高学生对英语词汇的感知能力与驾驭水平,实现词汇与语篇的融会贯通&基于这样的教学理念,这里从词汇导出、任务操练与开放实践三个层面入手,就如何在语篇这片沃土中大刀阔斧地开展词汇教学。4.

1、寻风觅影,从语篇中导出

小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与旺盛的好奇心,在学习中,他们喜欢寻风觅影,有一双发现问题寻找知识的慧眼。因此,在词汇教学中,我们不妨以贴近生活的语篇情境,以生动有趣的语篇内容,丰富多彩的语篇活动,“先发制人”,导出文本中的新单词,揪出语篇中的关键词,将刻意、乏味的单词呈现变得顺其自然、水到渠成。这样的词汇导出方式,让语篇与词汇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更启发学生以发现的眼光去阅读语篇,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词汇,实现词汇学习与语篇学习的双赢。

备课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1 In class》这单元时,考虑到由于本单元的教学情境以课堂生活为背景,是学生非常熟悉并正在感受的学校生活情境,容易激发他们真实的情感体验,调动他们语言交际的积极性。因此,在新词汇导入教学中,可以尝试以文本为依托,以课堂为平台,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仔细倾听文本的音频,并在听的过程中尝试把自己不懂或者不理解的单词圈出来,做到“只听不跟读,动笔找不懂”在这个环节后,笔者鼓励学生举手说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如有一名学生提出,不认识window这个单词,可以把这个单词写到黑板上,但不急着去讲解,而是把问题反抛给班级其他学生,问: 谁能帮他解决这个难题呢? 这个时候,班级的智多星便及时地冒了出来,举手解答了这个单词的读音及意思,在学生解答的基础上,笔者结合文本语境,让学生操练了“open the window”这个重点句型。通过这种“阅读找不懂,举手共解决”的词汇教学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新授单词的自觉关注,能够很好地启发学生通过相应的语境,尝试猜测单词的意义,对于培养学生词汇的感知与理解能力及对语篇的整体把握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4.2、创设任务,在语篇中操练

任务型教学模式是新课程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教学模式,它有着开放性与灵活性兼备的教学特征,对于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有着十分显著的推动作用。因此,在实际的词汇教学中,可以尝试以语篇为阵地,依托语篇丰富的活动元素,为学生们创设具有创造性、开放性的词汇学习任务,让他们以语篇为腹地,完成这些任务,如短文填空’看图猜词汇’短文连线等,使得他们在语篇活动中获得更多词汇练习的机会与平台,充分发挥语篇在词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4.3、开放实践,从创编处开始

实践活动是检验学生词汇学习效果的最佳途径,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以为,教师不妨以实践活动为契机,以内容多元、语言风趣的语篇为词汇教学的试剑石,在实践活动中渗透语篇意识,提高学生对语篇的整体把握能力,让词汇实践活动更具魅力。因此,在词汇活动中,笔者以主题为引线,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词汇与句型,结合生活实际及所学知识,大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语篇内容进行创造性编写。

5、总结

词汇是语篇的中流砥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妨抓住这个契机,以语篇为阵地,以语篇为源泉,在语篇中渗透并发展词汇教学。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以词汇操练为能力目标的语篇活动,并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篇活动中寻找词汇学习的乐趣,体验词汇探究的快乐,收获语言创造的成就感,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词汇学习的自信心,提高他们自主学习与探究词汇的水平。

参考文献:

1、Farrell.S&Thomas.C 2007.Planning Lessons for a Reading Class .Beijin People’s Education Press

2、Nation,P.2007.Managing Vocabulary Learning.Beijing:People’S Education Press.

3、Richards,J.C.2007.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Today .Beijing.People’S Education Press.

4、北师大出版社.200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四年级下册(供三年级起始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曹伟华.2007.小学生英语词汇记忆策略[I].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5):1卜13.

6、程晓堂.2003.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指导——小学英语[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7、程晓堂,王建平.2007.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意义和方法[I].福建教育(小学版),(7):112-113.

8、黄芳.2007.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四个环节I1].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5):14-15.

9、黄华瑛,鲍宗武.2009.小学英语词汇教学问题的应对策略[I].现代中小学教育,(1):39-42.

10、刘爱花.2007.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反思[I].小学教学设计,(10):34-36.

11、外研社.2003.剑桥小学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2、王蓉.2006.小学高年级英语词汇发散性思维训练[1].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11):14-16.

13、王雪梅.2007.对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几点思考[I].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3):26-28.

6.英语翻译文献综述 篇六

摘要:

英语学科是初中课程中比较重要的学科。对于英语课程的学习,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困难。有的学生不能适应英语学科中思维逻和语法句式的教学要求,导致了对英语学习中不顺利。也有的学生由于长时间的跟不上教师的进度直接就导致了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的丧失。本文在阅读了大量的近几年关于初中英语课程中阅读教学的核心素质培养的的文献,来针对初中英语课程中如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议,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一些启发。

关键词:阅读教学 核心素养 实践研究

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的听说能力、写作能力、阅读能力、语法能力等都有着一定的要求。其中,阅读能力是检验学生词汇量、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有效手段。[1]付野认为:初中英语教学对整个英语基础教育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是沟通小学英语和高中英语的桥梁。英语阅读能力是英语四项基本技能之一,它既是学生学习英语的手段,又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容,一直都是英语教学的重点,阅读不管在积累词汇还是在熟悉语法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拥有良好英语学习素养对整个英语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新课改以来,八年级的英语阅读课文大量增加。面对英语阅读教学的比重在不断的增加的现状,我们要积极的采用措施来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核心素养,提高阅读教育效果,为整个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一些实际性的问题是阻碍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原因,影响着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养成。[1]付野在教育实习期间,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发现了现阶段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首先,教师方面,表现在对教学目标的不明确、教学内容不够丰富,教师缺少对学生阅读策略的指导,教学模式固化、教学评价主体一元化和教学反思不足这七个方面;学生方面,学生缺乏对英语教材的阅读兴趣并且在课堂上对阅读课堂的参与度较低;教材方面,内容编写过于注重外国文化以及教材内容组织跨度较大。[2]张素平则认为:而近几年的教育却反映出,初中英语教育出现了停滞不前的状态,主要表现在学生的阅读能力方面,一些学校过于追求教育结果而忽略了教育过程所带给学生的体验。这些都是阅读教学中所存在的影响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限制因素。

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英语学科教学的重点工作。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并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对英语学习而言,阅读能力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内容,同时还是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工具。可以说,阅读能力就是英语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随着我国经济和文化的持续快速的发展,我国和世界的交流和沟通日益紧密。英语作为一种沟通和交流的工具,越来越发挥出积极地作用。[3]葛玉敏认为,初中阶段,是学好第二语言的关键时期,教师必须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来保证学生的英语能力得到提升。通过对学生进行阅读材料的难度,学生参加英语阅读课的兴趣,学习动机的激发,传授阅读技巧,验证阅读策略,教师阅读教学模式的选择,初中设置英语阅读课的必要性,评价阅读效果。这八方面的研究来明确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作用。想从本质上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必须从这八分方面入手,逐步的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较强的教学活动。通过培养核心素养来提升和锻炼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教师通过增加阅读技巧的培训,端正阅读动机,来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初中英语阅读教育中培养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核心素养培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逐渐的深入展开:

1、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改革推动着课程教学的改革并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4]周文娟认为,阅读能力低下是阻碍我国英语教学发展的重大因素。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改变英语教学现状的有效措施。通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来激发学生对英语阅读学习的兴趣,并叫大部分学生体会到阅读带来的收获和进步,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质,对整个英语教学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通过分析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来实践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培养。

2、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基本能力的训练,培养核心素质

[5]王鹤宁在进行研究时发现,在初中英语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只注重学生语言知识的讲解,对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阅读能力所涉及的课时部分较少。这也是导致了学生虽然对语法句式的了解,但是却不能说出来、用出来、读出来,造成了学生学习完英语却成了“哑巴英语”,导致了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兴趣都产生了很消极的影响。而对学生展开全面的能力培养可以很好的解决这类问题,学生的核心素质得到了整体的提升,学生在阅读能力的稳步提升下,还可以将阅读能力作为工具来学习更多的知识。

3、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策略的培养

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地展开学生阅读策略的指导和培养。[6]张伟指出:学生对英语阅读策略有认识、有辨析、有使用,帮助学生学会并能恰当地使用英语阅读策略更好地理解所阅读的文章、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从而真切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成就感。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水平。教师进行阅读策略的培养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少走弯路。对学生的核心素质培养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4、利用建构主义在英语阅读教育中培养核心素养

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阅读能力是评价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因素。新课标的实施使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建构主义强调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注重学生对技能主动建构的过程。[7]郑英英认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建构主义思想是适应我国教改的有效途径。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核心素养的养成就有着积极的意义。通过实践,建构主义为指导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得到了绝大多数学生的肯定和接受,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提升英语阅读能力都发挥了积极地作用。建构主义注重学生阅读能努力的提升,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质。

5、利用分层教学培养英语阅读核心素养

分层教学的思想体现了对学生的重视。学生在学习能力,接受能力,认知水平等方面是存在差异性的。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英语阅读能力,提升核心素养是教师进行阅读教学的关键问题。[8]吴春认为,正式学生间这种能力的差异性的客观事实是展开教育教学的基础。通过分层阅读教学的方式,将能力水平想接近的学生放在一起进行分层阅读学习,是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分层阅读教学满足了不同阅读能力的学生的需求,是因材施教原则的具体体现。分层阅读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结论

综上所述,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是学生在进行英语学习的关键,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提升具有着重大的意义。笔者相信,通过以上方式措施的应用能够很好的改善阅读教学现状,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参考文献

[1]付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2]张素平.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学周刊.2016.(17).[3]葛玉敏.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4]周文娟.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5]汪鹤宇.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D].延安大学2014.[6]张玮.初中英语阅读理解测试中的阅读策略测试研究[D].鲁东大学2013.[7]郑英英.构建主义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3.[8]吴春.论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2.核心素养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太原市万柏林区第二初级中学校

7.英语翻译文献综述 篇七

一、审计成本影响因素研究

(一) 被审计单位特征对审计成本的影响

(1) 被审计单位资产规模关于被审计单位资产规模与审计成本之间的关系, 国内外学者都进行了大量研究, 普遍认为被审计单位资产规模与审计成本正相关, 资产规模越大, 审计成本越高。刘斌、叶建中和廖莹毅 (2003) 通过对我国2001年披露的590家上市公式的审计费用数据, 利用Simunic修正模型进行实证研究, 发现企业总资产是影响审计费用的主要因素。伍利娜 (2003) 、漆江娜 (2004) 、张继勋 (2005) 、王洪春 (2002) 等国内学者的研究结论都反映被审计单位资产规模与审计成本正相关。Simunic (1980) 最早考察了可能影响审计费用的十大因素, 发现资产规模是决定审计费用最关键的因素。Francis (1984) 用修正Simunic模型考察了澳大利亚审计市场, 同样发现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与审计费用显著相关。Firth (1985) 、Taylor&Baker (1981) 、Anderson&Zeghal (1994) 、Krishnagopal&David (2001) 等国外学者的研究都反映被审计单位资产规模与审计成本正相关。 (2) 控制子公司数量子公司数量关系业务复杂程度, 有关审计费用的实证文章中, 子公司数量常作为解释变量被研究, 得到较为一致的研究结论, 普遍认为被审计单位控制的子公司数量与审计成本正相关, 控制的子公司数量越多, 业务越复杂, 关联方交易和舞弊可能性加大, 增加了审计资源的投入。刘斌、叶建中和廖莹毅 (2003) 的研究发现控股子公司数量与审计费用在显著相关。韩厚生和周生春 (2003) 等国内学者研究都得到控制子公司数量与审计成本正相关的结论。Simunic (1980) 对美国审计市场的研究表明子公司数对审计费用具有显著影响。Francis (1984) 的研究表明上市公司业务复杂程度 (控股子公司数量) 与审计费用显著相关。Krishnagopal&David (2001) 也在其研究中得到类似结论。但Firth (1985) 的研究结果却显示审计费用与子公司数量并不显著相关。 (3) 应收账款水平应收账款是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 通过应收账款的虚构、坏账的计提与转回等方式进行盈余管理。因而, 应收账款的核查是审计的重要工作之一, 需投入较多的审计资源, 应收账款水平越高, 审计成本越大。国内外大量研究结论显示应收账款水平与审计成本正相关。刘斌、叶建中和廖莹毅 (2003) 的研究显示度量经济业务复杂程度的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在0.01水平上与审计费用相关。张继勋、陈颖和吴璇 (2005) 在其研究中得到上述结论。Firth (1985) 研究显示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重对审计费用有显著影响。Simunic (1980) 等国外学者在其实证研究中也得到上述结论。 (4) 盈余管理水平盈余管理水平与业务复杂程度相关, 还与审计风险相关, 故盈余管理水平既影响审计成本, 也影响审计风险溢价。盈余管理水平越高, 审计所需投入的资源越多, 审计成本也就越高;另外, 盈余管理水平越高, 诉讼风险越大, 也会通过风险溢价影响审计费用, 本文将在审计溢价部分提及盈余管理水平对审计费用的影响, 此处只阐述对于审计成本的影响。由于盈余管理水平本身不容易衡量, 已有研究尚未得到确切的研究结论。刘运国、麦剑青和魏哲妍 (2006) 借鉴Simunic的修正模型对审计费用和盈余管理进行实证分析, 认为一定程度上, 审计收费与盈余管理正相关, 注册会计师对调减收益的盈余管理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审计费用与调减收益的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 与调增收益的盈余管理水平正相关, 但并不显著。而伍利娜 (2003) 在其论文中得到不同的结论, 认为处于“保牌”区间的盈余管理与审计费用负相关, 并从审计双方议价、协商角度加以解释。事实上, 在审计费用研究领域里面, 被审计单位特征对审计费用的影响是最热门的研究, 众多学者都对此进行了研究, 本文难以详尽地加以归整, 不可避免地会遗漏一些研究成果。另外, 可能是研究方法、样本选取、模型构建方面的差异, 某些方面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 不同研究得到的结果可能相反, 尚待更深一步的研究。

(二) 事务所特征对审计成本的影响

(1) 事务所规模事务所规模差异往往代表了审计质量差异, 不同的审计质量要求投入不同的审计资源。因而, 事务所的规模会对审计成本产生影响。实际研究中, 往往将事务所划分为两组———大所和非大所。伍利娜 (2003) 借鉴Simunic等1994年研究所运用的模型进行研究, 发现事务所规模对审计费用有明显的影响, “五大”比“非五大”收取更高的审计费用。漆江娜、陈慧霖和张阳 (2004) 用2002年沪深股市数据进行研究, 发现“四大”所收取的审计费用比“非四大”高。其他国内学者在进行实证研究中, 也考察了事务所规模对于审计费用的影响, 与上述结论基本一致, 认为事务所规模越大, 所收取的审计费用往往也越高。国外学者对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费用关系的研究结论也基本一致, Francis (1984) 用修正过的Simunic模型考察澳大利亚审计市场, 发现事务所规模和审计费用呈显著正相关关系。Johnson, Walker和Westergard (1995) 在Firth的基础上研究新西兰审计市场, 发现规模最大的五个事务所较其他事务所多收取24.1%的审计费用, 即事务所的规模越大审计费用越高。Rubin (1988) 、Mark De Fond (2000) 等学者研究也得到类似结论。但是, 也有学者在其研究中未发现事务所规模对审计费用的系统性影响, 并从事务所规模报酬、审计行业竞争程度的时期差异等角度加以解释, 例如Simunic (1980) 、刘斌、叶建中和廖莹毅 (2003) 等的研究。 (2) 事务所行业专门化行业专门化是事务所基于对行业知识和行业审计程度的高度重视而采取的一种经营战略和市场竞争策略。行业专门化战略可能为事务所提供总成本领先优势 (Ratna, 2005) , 也有可能为事务所带来产品差异化优势 (Simunic&Stein, 1987) , 这两种优势会对通过事务所行业规模经济与行业专长溢价对审计定价产生影响。行业专门化所带来的规模经济与经验曲线效应 (Taylor, 2000) 等会导致审计成本的下降, 进而影响审计定价, 在不考虑审计双方议价能力的情况下会导致审计费用的下降。另一方面, 行业专门化所导致的产品差异化优势, 这种优势往往意味着更高质量的审计服务, 有可能产生审计溢价, 导致审计费用的上升。国内外大量文献对行业专门化和审计费用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但是所得到的结论并不一致, 多数研究表明行业专门化与审计费用只看存在正相关关系。Craswell (1995) 以1982~1987年澳大利亚上市公司为样本, 发现“八大”审计师中的专长审计师比非专长审计师要多收取34%的审计费用溢价, 并推断行业专长是提供差异化审计服务的基础, 是高质量审计需求的体现。Defond、Francis和Wong (2000) 对香港审计市场进行研究, 发现“六大”事务所中的专长审计师比非专长审计师多收取29%的审计费用。相对于被审计单位特征, 事务所特征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较少, 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事务所特征方面的数据、资料难以获取, 进行实证研究比较困难。已有关于事务所特征方面的研究也主要关注事务所规模, 因为事务所的规模数据比较容易获得, 学者往往利用虚拟变量对事务所按照规模大小进行分类研究。但是, 也有少量学者关注到事务所的其他特征进行实证研究, 例如审计师特征、审计师行业专长等等。这些方面的研究数据收集较为困难, 研究成果较少, 本文不对此类影响因素做系统的归整。

二、风险溢价及其他影响因素研究

(一) 风险溢价影响因素研究

(1) 公司治理水平有效率的公司治理结构因能够降低公司的固有风险或控制风险而最终会减少会计师事务所收取的审计费用。公司治理结构效率越高, 其对管理层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的动机约束越强, 因而公司的固有风险或控制风险也越低, 因此有效率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助于降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潘克勤 (2008) 以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发布的公司治理指数作为公司治理质量的替代变量, 研究公式治理质量对于审计费用的影响, 发现公司治理质量与审计费用负相关。高水平的公司治理能有效降低审计风险, 减少审计费用的发生。蔡吉甫 (2007) 也在其研究中得到同样的结论。 (2) 违规公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及深证和上海两个证券交易所 (简称“一会两所”) 对上市公司违规事件处罚公告会产生明显的市场反应。被处罚公司再次发生舞弊行为的可能性较大, 公众关注度较高, 且这类公司再度被监管部门审查的可能性也较大, 这些处罚公告的后续反应会增加事务所的审计风险。事务所对这些公司审计过程中, 往往收取较高的风险溢价, 导致审计费用的增加。朱春艳和伍利娜 (2009) 通过研究2001年至2007年被“一会两所”处罚过的上市公司的审计市场反应, 发现处罚当年及以后年度被收取更高审计费用的可能性更大。 (3) 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是指企业经营过程中, 未能按约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而导致的经济纠纷和诉讼仲裁。上市公司所面临的法律风险与事务所审计失败风险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关系, 上市公司所面临的法律风险越大, 事务所的审计风险也随之增加。审计风险增加的直接后果就是事务所要求更高的风险溢价进行补偿。因而, 从理论上讲, 上市公司法律风险与审计费用正相关。冯延超和梁莱歆 (2010) 以A股上市公司2006—2008年的经验数据, 考察诉讼仲裁、违规处分等法律事件对审计市场的影响, 发现上市公司法律风险与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陈小林 (2007) 认为我国不同省份之间的法律环境存在差异, 法律制度完善、执行力度较大的省市, 企业所面临的法律风险更大, 审计定价相对更高。 (4) 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往往作为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度量, 反映了企业对于负债的保证程度, 体现企业的偿债能力。从理论上讲, 资产负债率越高, 财务风险越大, 审计市场所要求的风险溢价越多, 审计费用自然越高。但是, 实证研究中, 对于资产负债率和审计费用之间的关系并没有一致的结论。刘斌、叶建中和廖莹毅 (2003) 利用Simunic模型实证研究了审计费用的影响因素, 认为资产负债率对于审计费用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是, Simunic (1980) 最早在对美国审计市场的研究中发现资产负债率对审计费用有显著影响。 (5) 盈亏状况盈亏状况也是度量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指标, 反映企业盈利能力, 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亏损企业的财务风险大于盈利企业的财务风险, 对于事务所而言, 审计亏损企业的风险相对而言更大, 因而可能会要求更高的风险溢价, 带动审计费用的上涨。但是, 实际研究中, 并没有印合理论解释。刘斌、叶建中和廖莹毅 (2003) 借鉴Simunic模型对590家样本公司进行实证分析, 并没有发现盈亏状况对于审计费用的显著影响。

(二) 其他影响因素研究 (1) SOA404条款对审计费用的影响。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 (Sarbanes—Oxley Acts, 以下简称SOA) 404条款实施初年, 美国审计市场审计价格上升。黄京菁、王禄河 (2005) 对此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审计费用上升的首要原因是执行SOA404条款的审计成本、风险溢价上升, 次要原因是审计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审计成本上升是因为SOA404条款要求对企业内部控制发表审计意见、要求对审计人员进行新条款培训;SOA404条款要求审计人员作出更多主观判断, 增加了事务所的风险 (将会产生更高的风险溢价) ;新条款的实施也增加了事务所的诉讼风险, 增加了事务所的风险溢价要求。另外, SOA404条款对审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审计服务供求关系产生了影响, 无形之中增加了高质量审计服务的需求。SOA404条款的实施, 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了审计定价, 导致了审计费用的上涨。 (2) 事务所变更对审计费用的影响。事务所变更具有明显的信号效应, 外部观察者对于事务所变更比较敏感, 会猜测各种可能导致上市公司变更事务所的原因。国内外学者曾研究事务所变更原因, 认为事务所变更的原因之一是前任审计师与被审计单位未能就审计收费达成一致意见。但是, 事务所变更具有系统性的原因吗?变更前后审计费用会发生变化吗?宋衍蘅和殷德全 (2005) 研究了会计师事务所变更对于审计费用的影响, 发现继任注册会计师对于不同类型公司的审计收费确定标准是不一样的, 对于盈余管理动机强烈的公司, 继任会计师倾向于以盈余管理幅度来衡量审计风险, 并为此要求较高审计费用;对于财务状况恶化的公司, 继任会计师会考虑公司财务状况和支付能力, 降低审计费用。李爽、吴溪 (2004) 发现自愿性审计师变更和诱导性审计师变更后的审计定价有所不同, 诱导性审计师变更的审计费用高于自发性审计师变更的审计费用。Lennox (2000) 发现购买审计意见是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主要原因, 会计师事务所变更和审计收费增加正相关。 (3) 地区经济状况对审计费用的影响。被审计单位所处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不同, 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也不同, 审计市场可能有所区别, 这些差异可能对审计费用产生影响, 导致被审计单位处于不同经济水平的地区, 审计费用方面产生区别。实际研究中, 有学者根据经济发展程度对不同地区进行分类, 探讨地区经济差异对于审计市场、审计定价的影响。刘斌、叶建中和廖莹毅 (2003) 按照经济发展程度将中国划分成四个区域, 探究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对于审计费用的影响, 发现不同经济状况的区域之间审计费用存在区别, 经济发达地区相对而言审计费用更高。漆江娜、陈慧霖和张阳 (2004) 在其研究中, 根据经济状况划分区域, 将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分为一类, 其余地区为一类, 实证检验发现经济发达地区的审计收费高于相对不发达地区的审计收费。 (4) 审计意见对审计费用的影响。非标准审计意见说明财务报告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问题, 相对标准意见的财务报告来讲, 前者审计风险更大。审计意见的区别, 反映出财务报告质量差异, 这种差异经过传递会在审计定价过程中得到体现, 不同审计意见的审计业务可能收取不同的审计费用。国内外实证研究中, 有学者利用虚拟变量探究审计意见与审计费用之间的关系。漆江娜、陈慧霖和张阳 (2004) 利用虚拟变量将审计意见分为非标准审计意见和标准审计意见, 研究审计意见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发现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审计收费高于被出具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公司, 并认为事务所处于审计风险考虑调高审计收费。但是, 伍利娜 (2003) 利用2001年上市公司数据进行研究, 未发现审计意见对于审计收费的系统性影响, 被出具非标准意见的上市公司审计收费与被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公司并没有系统性差异。Simunic (1980) 在其研究中发现审计费用与保留意见呈正相关关系。

三、结语

8.资本积累文献综述 篇八

摘 要 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资本家把从雇佣劳动那里剥削来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用于个人消费,另一部分转化为资本,用于购买扩大生产规模所需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因此,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积累则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研究资本积累对于理解马克思资本论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以及资本主义最终走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资本积累的定义、源泉、包含的因素以及资本积累发展的必然性和趋势。

关键词 资本积累 剩余价值

一、资本积累的定义

资本积累是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即剩余价值资本化。从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看,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积累的规模越大,资本家可以获得的剩余价值也就越多。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将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再转化为资本,用来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扩大生产规模,从而进一步无偿地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资本积累的因素

在剩余价值分为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一定的条件下,资本积累量取决于剩余价值的绝对量,因而一切决定剩余价值的因素,都会影响资本积累规模,这些因素有:1.劳动力的剥削程度。2.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3.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4.预付资本的大小。

二、资本积累的过程

单个商品生产者手中一定成都的资本积累,是特殊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的前提。也可以称为原始积累。资本积累以剩余价值为前提,而资本主义生产又以商品生产者掌握大量的资本和劳动力为前提。而大量的资本和劳动力又来源于这个原始积累,原始积累的产生离不开时代背景,15、16世纪的西欧封建主凭借手中的权利强迫贫穷的农村居民同自己的生产资料相分离。对农业生产者即农民土地的掠夺,形成了原始积累的基础。

三、资本积累的必然性

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原因有:1.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动机和目的。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这一规律决定了资本家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必须进行积累,这是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2.资本积累也是由竞争规律决定的。谁要在竞争中取胜,就得扩大生产规模,追加投资。竞争迫使每个资本家都要拼命地进行资本积累,这是资本积累的外在压力。

四、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指出财富向少数人手中集中,财富在纵向上发生了积累。具体讲,有以下几点:

(一)在资本构成不变时,对劳动力的需求随积累的增长而增长

资本构成从价值层面看是由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率。从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物质方面看,每一个资本都分为生产资料和活的劳动力;这种构成是由所使用的生产资料量和为使用这些生产资料而必须的劳动量之间的比率决定的。投入一定生产部门的许多单个资本,在构成上或多或少是不同的。把这些资本的一个个构成加以平均,就得出这个生产部门的总资本的构成。假定资本的构成不变,为了推动一定量的生产资料或不变资本始终需要同量劳动力,那么对劳动的需要,要按照资本增长的比例而增长,而且资本增长越快,劳动的需要也增长越快。因此,资本的积累也就是劳动力的不断增加。

(二)在积累和伴随积累的积聚的进程中资本可变部分相对减少

一旦资本主义的一般基础奠定下来,在积累过程中就一定会出现一个时刻,那是社会劳动率的发展成为积累的最强有力的杠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表现为劳动的量比它所推动的生产资料的量相对减少。资本技术构成的这一变化,即资本价值的不便组成部分靠减少它的可变组成部分而增加。然而,积累的增进虽然使资本可变部分的相对量减少,但是决不因此排斥它的絕对量的增加。

(三)相对过剩人口或产业后备军的累进生产

资本积累最初表现为资本的量的扩大,通过减少资本的可变组成部分来不断增加资本的不变组成部分而实现的。而可变资本主要由劳动力构成,随着可变资本的减少,资本对劳动力的减少造成相对人口的过剩。过剩人口是积累或资本主义基础上的财富发展的必然产物,反过来又成为资本主义积累的杠杆。过剩的人口形成一支可供支配的产业后备军,它不受人口实际增长的限制,为不断变化的资本增殖需要创造出随时可供剥削的人身材料。

(四)相对过剩人口的各种存在方式

过剩人口经常具有三种形式:流动的形式,潜在的形式和停滞的形式。

五、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揭示的问题

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尖锐地揭露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利益的根本对立和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指出了无产阶级要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地位就必须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六、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以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的分散为前提的,它既排斥生产资料的积聚,排斥对自然的社会统治和社会调节,排斥社会生产力的自由发展。它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出消灭它自身的物质手段。

资本主义矛盾的激化,充分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越来越成为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同时,资本主义积累的发展,不仅为自己的灭亡准备了客观物质条件,而且还为变革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准备了社会力量,即无产阶级。总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加剧,成分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的要求。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这就是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当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敲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朱方明,张衔.政治经济学(上).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

上一篇: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下一篇:建国路小学防震减灾应急疏散演练活动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