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二第5课(共8篇)
1.高中政治必修二第5课 篇一
政治生活导学案: 第四课习题检测
制定人:王滔
审核人:张作生
王发刚
姓名:
班级:
小组:
【自主复习过程——重难点与考点回顾】 1.依法行政的含义、原因、意义 2.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和具体措施
3.对政府权威进行制约和监督必要性、意义及方法 【自主检测过程——客观探查】
1.安徽省太和县公安局曾因治安拘留争议被诉上法庭,公安局长主动出庭,并要求全局中层以上干部参加旁听。从行政诉讼开始时的怕当被告、怕出庭和怕败诉,到今天的理性面对诉讼,主要说明了
A.各级政府机关增强了依法行政意识B.各级行政机关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增强 C.各级行政机关应当成为公正司法的主题D.行政机关有司法机关的保护
2. 过去我们总是抨击权大于法的现象,现在看来,有的地方人情有时也大于法律,庄严的法律竟抗争不过人情。这种现象启示我们 ①必须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②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立法程序制定法律③司法机关必须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权力,杜绝权力的滥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对政府权力依法行使,理解正确的是 A.就是依法行政
B.是指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
C.既要依法行政,又要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审慎用权,民主决策 D.就是依法治国
4.一个城管执法人员,发现几名小摊贩占道贩卖日用品,不仅影响附近商店的正常营业,还造成了交通阻塞。城管执法人员依照《城市综合治理管理条例》,没收这些小摊贩的商品。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A.是合理合法的,因为是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B.是合法行政,但欠合理,应当先对小贩讲清道理
C.体现了政府的高效便民和诚实守信D.侵害了小商贩的合法权益 “先定事,后定人,以事选人,干好留任,干不好让位”,山西新绛通过改革在干部中形成了“不干事不能当干部,不干好事不配当干部”的氛围,“太平官”做不下去了。据此回答5-7题 5.干部制度的改革中,“不干事不能当干部”,是因为
A.政府官员必须依法履行职责并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实现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B.政府不能无所作为C.政府必须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 D.政府的承诺要兑现 6.“以事选人”有利于 A.政府依法行政 B.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C.政府民主决策 D.防治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提高办事效率 7.“干好留任,干不好让位”会促使政府官员
①依法行政 ②审慎用权 ③真正做到对人民负责 ④大搞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日前,江苏省公推公选产生的21名省管领导干部走上新的领导岗位。打破了以往“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选拔方式。公推公选领导干部的方式
A.有利于体现和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B.不利于增强政府权威 C.不利于政府依法行政 D.有利于推进法制建设
9.2005年党政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范围扩大到地厅级。这标志着经济责任审计将初步形成制度,并做到经常化、规范化、经济责任审计范围扩大表明
①政府不断加强自身在依法行使权力方面的建设②政府扩大了系统内部的监督范围③反腐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④政府按法定的程序行使权力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2004年6月28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依法行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政府。据此回答10-11题 10.政府依法行政。有利于
①维护公民的特权②体现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③贯彻依法治国的原则④保障人权,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法治政府的标志是
①依法行政 ②审慎用权、民主决策 ③法制健全 ④以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办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在我国,保证把人民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必须对权力进行有效制约和监督,其关键是 A.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B.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C.加强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 D.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13.目前,我国已经依据宪法和法律,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制,下列选项不属于这一监督体系内容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监督 B.司法机关监督 C.中国共产党监督D.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14.2004年12月,深圳市长、局长轮流走进电台直播间解答市民的刁钻尖锐的问题,及时解决了市民存在的问题。政府市民对话“民心桥”,有利于 ①政府做到对人民负责 ②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政府加强立法工作 ④政府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2000-2004年上半年,国家审计署审计经济责任共查处违法违规金额3912亿元,损失 浪费金额252亿元,管理不规范金额3398亿元。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展为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和从制度层面预防治理腐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国家积极责任审计工作有利于 A.加强廉政建设,治理腐败 B.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C.加强人大对政府的监督 D.建立权责明确的执法体系 16.对“阳光工程”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政府推行“阳光工程” 是政府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的体现 ②政府推行 “阳光工程” 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 ③政府推行“阳光工程” 说明政府的群众意识、服务意识在增强 ④“阳光工程”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7.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是因为 A.只要有权力,就可以做到为人民服务
B.权力是把双刃剑,既可以造福于人民,也可以伤害人民 C.权力不受监督和约束,必然导致滥用权力,滋生腐败 D.我国公民有监督权
18.政府制定和发布文件
政治生活导学案: 第四课习题检测
制定人:王滔
审核人:张作生
王发刚
姓名:
班级:
小组:
①是规范约束政府及其人员行政执法行为的需要②是保障人民权益的需要③目的是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④为政府依法行政奠定法律基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开放“红头文件”的查阅,说明
①政府的群众意识和服务意识在增强②政府自觉地接受人民的监督③提高政府办事效率④政府热衷于做表面文章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0.群众查阅政府文件,有利于
①群众了解政策,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②群众增强对政府的了解和信任③提高政府办事效率④群众对2.2010年6月16日上午,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主任高强指出: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今后要进一步细化预算科目,增强预算的透明度,还要创造条件,逐步公开政府决算,使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更加自觉地坚持依法行政,使以上措施成为政府接受群众监督的一个重要渠道。
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谈谈你认为应如何强化对政府权力的监督?
政府的政策和行为进行监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自主检测过程——主观探查】 1.2004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正式生效实施。这标志着政府对经济、社会事务的管理进一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6月28日,全国行政工作会议召开。温家宝总理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各级政府全面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推进依法行政,建设防治政府
(1)为什么要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10分)
①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2分)②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2分)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2分)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2分)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2分)
(2)应该怎样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12分)
①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3分)②建立权责明确的执法体制,促使行政权力行使有规、监督有效。(3分)③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3分)④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3分)
1)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发扬民主,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有效监督政府权力的运行;二靠法制,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2)依法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包括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和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等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
2.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三单元知识点 篇二
1、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全国人大的性质: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常设机关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地方各级人大是地方各级国家的权力机关。
2、人大(全国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关系:
(1)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具有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2)全国人大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最高地位,其它中央国家机关(行政、监察、审判、检察)等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全国人大的职权:(最高)立法权,指制定修改废止法律的权力;
(最高)决定权指依照法定程序决定国家和社会或本行政区域内重大事项的权力;
(最高)任免权制选举罢免任命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他组成人员的权力;
(最高)监督权指监督政府、监察委员会、法院、检察院工作,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4、地方人大的职权: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的权力机关,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机关,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它讨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
5、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由人大常委会行使。
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地位和基本内容是什么?
A含义: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
B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我国的政体。
C基本内容: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②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③由人大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④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什么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好制度?
必要性: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适合中国国情;
优越性:有利于人民当家做主,它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
7、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最重要的特点: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1)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人民选举代表组成权力机关,法律和重大决策要由人民充分讨论,少数服从多数,民主决定。
(2)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其他国家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的关系,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
A人大代表的地位: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
B人大代表的产生:人大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五年。
C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
①权利: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和质询权。
②义务: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密切联系群众,听取和反映人民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D人大代表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转变创新履职方式,提高履职水平。
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主体:中国共产党)
1、地位的确立:
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是宪法确立的。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
2、地位: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3.为什么要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1)是党的性质决定的,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
(2)才能保证将党的意志贯彻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是最高的政治力量,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
如何坚持党对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1)强化政治站位,提高思想认识;
(2)遵循科学规律,坚持稳中求进;
(3)坚持开放包容,回应民众关切;
(4)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执政水平。
4、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5、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6、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依法执政是党基本的执政方式,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以宪执政。
领导方式: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
8、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党始终把人民根本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念全部活动中。
9、党员和党组织的作用: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1)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3)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4)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5)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6)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7)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8)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主体: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地位: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基本内容: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是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合作的根本准则是遵守宪法和法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意义:(1)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是对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贡献;(2)它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文明;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11、人民政协
人民政协性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组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特点,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
人民政协主题:团结和民主;
人民政协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协商民主的渠道:有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意义: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它有利于充分反映民智,促进党和国家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有利于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有利于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确保人民当家做主,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维护社会团结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主体:民族和宗教)
1、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民族平等:各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
民族团结:民族团结、民族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公民如何维护民族团结?(1)公民应该十分珍惜不断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2)应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3)作为当代青年学生,应以实际行动共同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含义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2)自治地方: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
(3)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和基础:国家统一。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自治权。
(6)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必然性:是适合我国国情的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意义: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4、我国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的主要内容:
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国家依法管理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
5、综合探究:人民当家做主的制度保障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7、怎样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3.高中政治必修二第5课 篇三
父亲发怒的大手一挥,一只轻小的瓷碗顺势滑落,尖锐的一声响,瓷碗瞬间碎成几片,孤零零地在地砖上啜泣,泪流满面的我怔怔地看着那碎片,仿佛看到了我与父母间支离破碎的纽带……这是我素日里最爱用的的一只碗,光洁、白润,小巧玲珑,可如今……但一定还是能修补的吧,用胶水粘一粘,放在房中做个饰品也不错。可碗能修补,人心呢?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与父母间的距离似在拉开,难道无忧与温馨都只能是幼时的回忆吗?心轻轻叹了口气,我刚蹲下身,准备将碎片捡起扔掉,母亲在一旁发话道:“你又要干什么?别乱动!想把手划破吗?”说着,她疾步走进厨房,拿出一副手套戴上,麻利地将碎纸片一瓣一瓣捡起。我愣了愣,心中仿佛有什么东西一闪而过,但还是带着余留的愤恨闷闷地躲到了自己的房间。
躺在床上,我辗转难眠,脑海中与父母的争吵和欢笑穿插着回放。不知过了多久,似乎有人蹑手蹑脚地走到我床边,黑暗中,我认出了父亲宽厚的身影,我连忙闭上眼,只觉父亲为我拉好被子,轻轻叹了口气离开。我心中的情愫似潮水般汹涌地冲毁了堤坝,将我瞬间吞没,愧疚、后悔、无奈……我似乎恍然间明白了什么,无论当时多么生气,可父母对我,却永远的存留着一份关爱,甚至那一次次摩擦,也是从爱出发!亲人间,即使在争吵时,也不忘关怀着对方。世间最坚硬的,便是亲情的纽带,无论何时都紧紧相扣,血似柔,实则刚啊!懊悔的泪水洗礼着我……是的,本就没有裂痕,又何来修补?
4.高中政治必修二第5课 篇四
新课导入
什么是民主?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与民主对立的是“专制”。这节课让我们走进欧洲文明的摇篮,寻访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第5课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讲授新课
一、希腊文明的摇篮(希腊文明兴起的条件)
1、以海洋为依托的地理环境。
(1)三面环海,海岸线曲折,海岛星罗棋布,天然良港众多。(2)山岭纵横,河流交错。
2、经济条件:海外贸易和工商业发达。
三面环海,海岸线曲折,海岛星罗棋布,天然良港众多。有利于航海和海外贸易。而工商业阶层更追求平等,渴望民主。
3、政治条件:小国寡民的城邦政治
山岭纵横,河流交错。把希腊人分割在彼此相对孤立的山谷和海岛上,形成了小国寡民、独立自主的城邦体制,使公民能更直接的参与城邦政治。西方的民主政治来源于希腊,而希腊的民主政治以雅典最完备。下面我们以雅典为例,了解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二、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典型 ——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与发展.(一)梭伦改革
1、时间:公元前6世纪初。改革的背景参加P23历史纵横:新兴工商业者阶层要求打破旧氏族贵族的政治垄断。
2、内容:
①根据财产多寡,将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权力越大。
没有带来真正的平等,但它打破了贵族垄断特权的局面。使非贵族出身的工商业奴隶主有参政议政的权利。为奴隶主民主制奠定了基础。②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③建立四百人议事会。④建立公民陪审法庭。⑤废除债奴制。
3、意义: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为雅典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
(二)克利斯提尼改革:
1、时间:公元前6世纪末
2、内容:
(1)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4个血缘部落。(2)设立500人议事会。(3)成立十将军委员会。(4)实行陶片放逐法。积极作用:
对威胁城邦民主的人具有震慑作用,迫使他们言行谨慎,不敢恣意妄为,成为维护民主政治的有力武器。(课本小字)消极作用:
由于公民素质有高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不规范的情况出现,往往成为打击他人,剪除异己的手段。
3、意义: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使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你知道哪些措施打击了旧氏族贵族吗?地区部落代替血缘部落)
(三)伯利克里改革
1、时间:公元前5世纪。
2、内容:
(1)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十将军除外)(2)扩大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3)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4)向参政公民发放工资。(5)为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3、影响:
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了顶峰。被称为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三、对雅典民主的评价
1、特点
2、进步性
(1)推动了雅典文化的全面繁荣。
(2)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3、局限性:
①建立在奴隶制度的基础之上,是少数人(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主要局限)。广大奴隶、妇女和外邦人没有资格享受公民的权力,是狭隘的民主。
②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用小国寡民的城邦.③轮番而治和抽签形式不能保证参政人员的素质,可能导致国家权力滥用和误用,有时成为社会不公的一种暴力机器。
④后果:雅典民主政治在伯里克利之后盛极而衰,导致了雅典的混乱和内耗;
5.高中政治必修二第5课 篇五
1.结合文本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2.结合注解、疏通字句,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理解主旨,明确作者观点。3.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4.学习作者勇于创新、锐意改革的勇气和精神,追求健康积极的学习生活。
本文是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的上任演说辞,也是一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的演讲辞。
在执掌北大之初,蔡元培先生发表了这篇著名的演讲,对在校大学生乃至所有青年学子提出了殷切希望,勉励他们抱定宗旨,研究学问,砥砺德行,尊敬师长,以民族兴亡为己任,把自己塑造成栋梁之才。其用心之良苦、理想之高远,启人深思,发人深省。
1.从清代的翰林到革命民主主义者。蔡元培(1868—1940),字卿鹤,号孑民,浙江绍兴人。蔡元培17岁考取秀才,青年时期连续中举人,取进士,1894年任翰林院编修。但他忧民族危难,愤清朝腐败无能,于1898年弃官南下,兴学育才以救国,并倡言反清革命,创立光复会,参加同盟会,成为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
2.近代最著名的民主教育家。他是我国近代教育改革的杰出的先驱者,致力于打破封建专制教育,明确要为革新政治而培养人才。民国建立后,担任南京临时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和北京政府的教育总长,初步建立了中国新式的、与共和政治相适应的教育体制,从而揭开了我国近代教育史上新的一页。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倡“学术自由”,主张对新旧思想“兼容并包”,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
3.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蔡元培学贯中西,曾两次赴德留学。1921年,法国里昂大学、美国纽约大学分别授予他文学、法学博士荣誉学位。不仅如此,他的道德风范和人格力量,具有震撼人心的作用,深为世人所钦仰,被毛泽东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前身为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的产物。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但1917年蔡元培接任之前的北大,总的来说还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习气十分厚重的学府。因为初办时所收学生都是官宦子弟,他们上学只是为了升官发财,对研究学问没什么兴趣。蔡元培以坚决的气魄,按照自己的教育理念,采取一系列对症下药的措施改造北大,使北大逐步显示出全新的风貌。在办学方针上,蔡元培提出“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方针,裁减了不称职的教员,清除了一大批腐朽守旧的人物。经过这番整顿,教师队伍的素质大大提高。与此同时,他还在学生中间大力提倡思想自由,培养学术研究风气,树立新道德新风尚。本文就是他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提携()
②弭谤()
③訾詈()....④冶游().⑤敷衍()..
⑥砥砺()..⑦相勖()⑧会晤()..⑩旁稽博采().
⑨商榷().
孜孜求学()力矫颓俗()..
2.为下面的形近字组词。
贻(yí)裨(bì)磋(cuō)殆(dài)稗(bài)槎(chá)
3.辨析下面的几组近义词。(1)毕业·肄业
毕业:学生在学校或训练班修业期满,达到规定要求,结束在校学习。肄业:在校学习,指没能毕业或尚未毕业。
辨析:①他今年北大研究生
后,就到了我们这所大学担任讲师。②该校规定,学满一学年以上退学的研究生,学校发给
证书。(2)指摘·指责
指摘:指出错误并加以批评,语义较轻。指责:指出错误并予以责备,语义较重。
辨析:①既然每个人都可以对教育
评点,那么,每个人也应发挥主人翁意识,对教育改革给予宽容和空间,立足建设而非拆台。②上周四,一份公开报告将70岁的NBA球员工会执行董事比列·亨特推向了风口浪尖,一向犀利的篮网控卫德隆
其任人唯亲。
(3)商榷·商量
两者都有交换意见的意思。“商榷”即商讨,是就解决较大的、较复杂的问题而言,使用频率较低,一般不带宾语。“商量”,使用频率较高,可以带宾语。
辨析:①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表示,针对“先看病后付费”的试点,很容易因为操作不当产生社会福利病,造成财政负担过重。在中小城市可以推广,但像北上广这些大城市就值得
了。
②两个人既然走在一起就是要互相依赖着过日子,这样才能使对方充分感受到你对他的重视。遇到问题一定要跟他
,不要总是自作主张。
4.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1)砥砺:(2)弭谤:(3)冶游:(4)相勖:(5)訾詈:(6)干禄:(7)时阅数载:(8)姑不具论:(9)容有底止:(10)敷衍塞责:(11)责无旁贷:(12)旁稽博采:
1.作者为什么要首先提出“抱定宗旨”的要求?这一要求具有怎样的针对性?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说明。
2.为了论述求学必须“抱定宗旨”的道理,作者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3.蔡元培先生对青年学生提出的三点希望都围绕着一个怎样的核心内容?为什么?
4.蔡元培先生对学校改革的两项计划,有何共同目的?
5.研读课文,体会下列句子的含意。
①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②不惟开诚布公,更宜道义相勖,盖同处此校,毁誉共之,同学中苟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訾詈,己虽规行矩步,亦莫能辩,此所以必相互劝勉也。
6.作为一篇就职演说,本文有怎样的特点?
7.蔡元培先生的这篇演说,在今天还有什么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请联系实际进行探究。
演讲稿及其特点
演讲稿又叫演说词,它是在大会上或其他公开场合发表个人的观点、见解和主张的文稿。演讲稿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演讲的成功与失败。演讲稿像议论文一样论点鲜明、逻辑性强、富有特点,但它又不是一般的议论文。它是一种带有宣传性和鼓动性的应用文体,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和艺术手法,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演讲稿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
1.针对性。首先,作者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听众所关心的问题,评论和论辩要有雄辩的逻辑力量,要能为听众所接受并心悦诚服,这样,才能起到应有的社会效果;其次,要懂得听众有不同的对象和不同的层次,要根据不同场合和不同对象为听众设计不同的演讲内容。
2.可讲性。演讲的本质在于“讲”,而不在于“演”。它以“讲”为主,以“演”为辅。由于演讲要诉诸口头,拟稿时必须以易说能讲为前提。一篇好的演讲稿对演讲者来说要可讲,对听众来说要好听。
3.鼓动性。要依靠演讲稿思想内容的丰富、深刻,见解精辟,有独到之处,发人深思;同时,演讲者的语言表达要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4.整体性。演讲稿并不能独立地完成演讲任务,它只是演讲的一个文字依据,是整个演讲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演讲主体、听众对象、特定的时空条件共同构成了演讲活动的整体。撰写演讲稿时,不能将它从整体中剥离出来。
5.口语性。演讲稿必须讲究“上口”和“入耳”。所谓上口,就是讲起来通达流利。所谓入耳,就是听起来非常顺畅,没有什么语言障碍,不会发生曲解。
6.临场性。演讲活动是演讲者与听众面对面的一种交流和沟通。听众会对演讲内容及时作出反应:或表示赞同,或表示反对,或饶有兴趣,或无动于衷。因此,写演讲稿时,要充分考虑它的临场性,应在保证内容完整的前提下,留有伸缩的余地。要充分考虑到演讲时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以及应付各种情况的对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曰抱定宗旨。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聘请兼职之人,亦属不得已之举。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败。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丧。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误己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一也。
1.结合全文来看,这里的“宗旨”指的是什么?在作者看来,求学者应当有怎样的“宗旨”?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宗旨”?
2.作者在文中批评了哪些不正确的求学“宗旨”?他认为求学的终极目的是什么?
3.如何理解文段中画线语句的含意?
4.下面是鲁迅为北大设计的校徽,请写出该校徽中除字母和数字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言简明,60字左右。
参考答案
知识记忆与理解
自主学习导引
1.作者回顾昔日对本校之贡献,猜度诸位学生的进步,明确履新演说之义,既可表达久别重逢之喜悦,对本校及学子的关切,也可表现对本次演讲的郑重态度。
2.①学生不为求学,专为做官发财而来;②学生败德毁行,不能束身自爱;③学生不敬爱师友;④学生学习太依赖老师,不注重一己潜修;⑤学校图书陈旧,新书太少。
3.①劝学生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②劝学生砥砺德行,束身自爱;③劝学生敬爱师友;④改良讲义,只列纲要,迫使学生潜修;⑤筹集款项,添购书籍,多购新书。(注意与上题的对应关系)基础知识梳理
1.①xié ②mǐ ③zǐ lì ④yě ⑤fū yǎn ⑥dǐ lì ⑦xù ⑧wù ⑨què ⑩jī zī
tuí
2.贻误/殆尽 裨益/稗草 切磋/浮槎
3.(1)①毕业 ②肄业(2)①指摘 ②指责(3)①商榷 ②商量
4.(1)磨炼。(2)禁止非议,制止指责议论。弭,止、息。(3)同“游冶”。四处游玩。(4)相互勉励。(5)指责,诋毁,谩骂。(6)求功名利禄。禄,古代官吏的俸给。(7)时间经过几年。阅,经过。(8)暂且不作论述。具,陈述。(9)或许能相当深。底止,深的意思。(10)做事不负责,敷衍了事。(11)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贷,推卸。(12)广泛地考查引用材料,进行论证。
思维探究与创新
1.因为当时社会非常黑暗,功利至上,道德沦丧。北京大学也深受污染,存在着很多弊端,很多学生无心向学,学风腐败。而这些现象之所以产生,深层原因恰恰在于学校办学宗旨不明,大学日渐急功近利和庸俗化。因此,蔡元培在演说中明确提出,来北大求学的青年学子,首先一定要有正大的宗旨。
“抱定宗旨”针对的是北大的不良学风和学生求学宗旨的不正大。从“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可以看出,当时北京大学学风腐败,很多学生学习心态不正确,不是以研究学问为宗旨,而是以做官发财为目的,把大学当成了升官发财的阶梯,所以作者要求学生首先要抱定研究学问的宗旨。相关语句如下: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
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
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2.文章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论述。为求学而来到北大者,会倍加珍惜这几年的大好光阴,孜孜苦读,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底子。而如果只为做官发财而来,则往往容易敷衍塞责,误己误国。清朝的覆灭和当时人们对于当局的不满,就是最好的例子。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蔡元培对青年学子提出这样的要求,可谓切中肯綮。
3.蔡元培先生对青年学生提出的三点希望都围绕着一个核心内容,即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行。
首先,蔡先生批判了“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劝告学生要抱定正确的宗旨,要以专心求学的态度读书,不可抱有做官发财的梦,以致误己误人误国。这样才能培养具有独立人格的新型知识分子。其次,蔡先生指出,当时中国社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社会道德的沦丧,作者认为大学生有责任去扭转这种局面。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精英,必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纯洁的道德情操,成为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最后,蔡先生希望青年学生要敬爱师友,他尤其指出,道德修行不能仅止于独善其身,更要“道义相勖”,这样方能共同提高,收“切磋之效”。
从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蔡元培先生认为道德教育是国民教育之根本,而人格培养又是大学教育的最终目的,健全的人格,甚至比第一流的研究成果更重要。
4.蔡元培先生对北大改革提出的两项计划既有针对性,又反映了他对大学性质的理解。
他首先针对那些志在做官发财的学生,避免他们“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改良讲义”“只列纲要”,迫使学生自行钻研,而“添购书籍”则是为学生自行参考提供条件。其次,一方面蔡元培先生认为大学的性质是钻研高深学问,它不同于一般的专门学校,不带有直接的实用目的,故而不能停留在传播专门知识上,更须学生旁稽博采;另一方面,蔡元培先生主张“兼容并包”,故而不提供详细讲义,更能使学生独立钻研,学有心得。
可见,蔡元培先生的两项改革计划都围绕“求学”二字,希望能借此让学生真正获得学问,而非敷衍塞责,只求文凭。5.①是针对当时的社会风气而言的。当时的北京社会,经历了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军阀的混战,旧的道德已经失范,新的又没有树立起来,整个社会陷入道德沦丧的状态,一般人很少能不为所染。这也是作者寄望于青年学子,希望他们不仅自己洁身自好,而且能担当起为社会匡正流俗的职责的主要原因。
②讲的是青年学子之间相互友爱、相互劝勉,在德行上共同进步的必要性,寄予了蔡元培对北大学生的深切厚望。
6.(1)富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就职演说,大都会阐释自己的施政纲领或对听众提出要求,本文融合二者而又侧重于后者。作为北大的新一任校长,蔡元培对青年学子寄予了厚望。他深知当时社会的污浊与北大的沉疴,因此,在演讲时,开门见山,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点要求。这三点可以说每一点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也是青年学子们普遍关心的。这样,在内容上首先就抓住了听众的心理和兴奋点,引起听众的兴趣。
(2)语言在简洁凝练中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朴典雅。这篇演讲辞写作的年代,正是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新旧两种文体并行的时期,当时的许多文章都带有文白混杂的特点。以本文为例,文章基本的框架还是文言文,有大量的文言字词和文言句式,多用单音词、语气词等,但另一方面文章又比较浅显,有许多口语成分,比文言文好理解。因此,本文读起来既有文言的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又有口语的明快易懂。
此外,本文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脉络清楚,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7.近一个世纪以前,蔡元培先生在就任北大校长的演说中与学生约法三章,对他以后在北大的改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所创造出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迄今尚有很高现实意义的教学理念,具有长久不衰的生命力。
在现代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在一部分高中生的眼中,考大学是摆脱现实困窘、升官发财的一条捷径,花苦功夫只为考个好大学,使自己有个好前程。不仅在学生中,即使教师在对学生教育过程中,也会隐约流露出这样的思想倾向。而部分大学也不再把追求高深学问作为它的目标,学校里人文课程被功利主义者嗤之以鼻,不予重视。学校没有一个好的导向,势必会对学生产生误导,使他们不知求学,急功近利。自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全国各学校似乎都把对学生的德育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一时之间,德育似乎成了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但事实上,很多学校对学生还是侧重于知识的传授,把升学率看作是最重要的问题,而对学生的德育还是流于形式,背离了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由于学校疏于管理,很多学生贪图享乐,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沉溺于网吧等娱乐场所,荒废了学业,甚至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多是家中的小皇帝,很多学生很自私,有唯我独尊的不良倾向。在家眼里没有父母,把父母看成是自己的奴仆;在校眼里没有师长,在老师批评时以怒目相对,对同学,合得来的讲哥们义气,合不来的动辄以打骂解决问题。近些年,常有校园或与学生有关的家庭恶性事件发生,造成极坏的影响。
由此看来,蔡元培先生的这篇演说辞还在为中国教育敲着警钟。
技能应用与拓展
1.“宗旨”指的是求学的目的(目标)。求学者应当“为求学而来”,光明正大,而不以“做官发财”为志。因为“宗旨”偏斜,就会唯分数是争,潦草塞责,虚度光阴,而难有真才实学,从而导致误己、误人、误国的恶果。2.作者在文中批评了求学为“做官”和“致富”两种错误的“宗旨”。他认为求学的终极目的是“学成任事”。3.这句话是蔡元培对青年学子的恳切勉励,他认为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而不是做官发财的晋升阶梯。因此,学生在校应努力钻研学问,增长见识。这一点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4.北大精神是以服务于国家社会为人生理想,作人民思想的先导,不顾一己之私利,勇往直前,即使斧钺加身也毫无顾忌的牺牲精神。
5.当时,浙江在财政统一、金融平稳、军队统一、教育优良、战争损失不大等方面与其他省份相比,具有优势。但是浙江也和其他地方一样存在吏治不良、道德堕落的现象,作者认为浙江还应在政务与党务方面学习北大之精神,进行内在的改革。
6.政治必修二第二单元 篇六
1.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
2.其基本职能包括I·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II·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III·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IV·提供社会 公共服务的职能
3.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包括: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4.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好民生问题既体现: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又体现了:提供社会 公共服务的职能
5.我国政府建设目标是:建设服务型政府
6.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决定了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宗旨和原则的贯彻落实体现在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②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③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7.政府依法行政:①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力和自由。
②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
威。
③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④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
主法
8.如何做到依法行政:①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②建立权责明确的执法体制,促使行政权力授予有据,行使有规、监督有效。
③加强行政执法队伍的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④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
明,廉洁高效果的行政管理体制。
9.如何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
①建立和健全政府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关键是建立和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这个机制,一是靠民主,二是靠法律,二者缺一不可。
②建立健全完善的行政监督体系
行政系统内部监督:上级政府·监察部门·审计部门·法制部门
行政系统外部监督: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人大)·中国共产党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
司法机关的监督(检察院、法院)·人民政协的监督
7.必修二第12 13课练习题 篇七
制作人:郭莹
课题:第12、13课练习编号:37使用时间:年月日星期第节班级:
【学习目标】了解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分析变化的背景或原因;近代西学东渐对中国习俗的影响;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10分)
1、从晚清的长袍马褂到西装革履,从六七十年代“祖国山河一片兰”到今天的异彩纷呈,服装的变化反映了()
①社会经济的发展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③中国传统服饰与时俱进④中国习俗日趋西方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习俗的改变具有政治色彩的是()
①西装革履的流行;②断发;③不缠足;④西餐成为时尚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3、“五岁六岁才胜衣,阿娘做履命缠足,指儿尖尖腰儿曲。哭天叫地娘不闻”。为了改变这一陋习作出努力的有()①外国传教士;②清政府;③维新派人士
A.①②③B.②③C.①②D.②
4、铁路在近代中国命运多舛的原因是()
A.传统守旧观念 B.铁路不利于国计民生 C.中国人害怕火车的汽笛声 D.中国没有能力修筑
5、近代中国第一条电报线()
A.修建时间为1906年B.建设地点在福建C.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始D.目的是联系对外贸易
二、材料题
材料一 1880 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潦之灾易召”;火车飞行,“路稍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 , ;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的观点不无道理,遂搁置修路倡议。
材料二 19 世纪末,列强竞相在中国投资修建铁路,如中东铁路、胶济铁路、广九铁路等。同时,列强激烈争夺庐汉、粤汉、津镇等铁路的修筑权。
材料三 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 „ „ 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进程。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影响近代中国铁路业缓慢发展的原因。(4 分)
2、结合材料三,谈谈新式交通的出现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6 分)
8.高一政治必修二第一单元预习题 篇八
13.物价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与发展的重要指标,是国民经济运行与发展的“晴雨表”。作为“晴雨表”的物价,可以反映下列内容( )
①商品的价值 ②企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
③商品的使用价值 ④市场供给和需求的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故物价可以反映价值与供求,①④符合题意。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不能通过物价反映出来;物价不能反映企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②③不选。
佛山市在未来五年将大力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全面推行质量强市活动。据此回答14~16题。
14.佛山市之所以重视产品质量,是因为( )
A.人们只注重商品的质量
B.质量影响商品价值的实现
C.质量决定商品的价格
D.质量已不再影响人们的消费水平
[答案] B
[解析] A、C、D表达本身错误。
15.商品生产者要使自己的商品能够卖出去,并卖出好价钱,那就要( )
A.按价值决定的价格出售商品
B.打击同行,争取独占市场
C.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D.在市场上该种商品丰裕的时候出售
[答案] C
[解析] 作为商品的生产者要想获得商品的价值必须重视商品的使用价值即商品的质量,因为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16.要走名牌发展之路,必须注重产品的质量,因为质量是名牌的决定因素。这说明( )
A.没有质量的产品没有使用价值
B.没有质量的产品没有价值
C.优质的产品才能实现其价值
D.优质的产品才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答案] D
[解析] A、B、C三种说法不准确。
阅读下边漫画。回答17~18题。
17.从漫画可知,大蒜、绿豆、生姜价格上涨的原因是( )
A.人为投机炒作引起供求关系的变化
B.国家纸币购买力的降低
C.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提高
D.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生产率降低
[答案] A
[解析] 根据漫画可知本题考查的是供求影响价格。
18.面对大蒜、绿豆、生姜价格的上涨( )
①消费者可能会增加对其替代品的需求
②国家应该加强宏观调控
③生产者可能会扩大其生产规模
④它们的需求量会大幅度减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A
[解析] 面对大蒜、绿豆、生姜价格的上涨,消费者可能会减少需求,但因为它们基本上属于生活必需品,所以需求量不会大幅度减少,排除④。
19.随着人们的消费观念的不断变化,利用信用卡的投资功能来满足自己消费需求的“负翁”悄然出现。对于“负翁”现象,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收入是消费的基础,不应透支消费
B.只要不超出偿还能力,可以透支消费
C.透支消费有风险,应尽可能地减少
D.透支消费不利于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应予以规范
[答案] B
[解析] 对透支消费要辩证看待:只要不超出偿还能力就可以,否则是一种不合理的消费行为。
20.受吃碘盐可以防核辐射的传言误导,在某超市,众人争相抢购食盐,唯有一个老太太镇定自若在一旁选购其他商品,并不时摇头嘲笑。旁人上前问她为什么不抢,老太太答:“‘非典’那年抢购的还没吃完……”这一笑话启示我们,消费者应( )
A.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B.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C.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D.勤俭节约,减少消费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许多人争相抢购食盐,以及老太太“非典”时期抢购食盐,充分说明他们在消费上受传言误导,盲目从众。
21.据南京城市居民家庭消费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居民的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服务性消费支出逐年增大,生活质量日益提高。居民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
①是由收入增加引起的
②表明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减少
③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变化
④表明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增加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 C
[解析] 消费结构不断优化表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从材料看这主要得益于经济发展,居民收入的增加,①③符合题意,应入选。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应变小,故取②舍④。因此,答案选C。
目前不少推销各种保健仪器的公司都盯紧了老年人,以免费体验、免费试用的方法,博取老年人的信任和欢心,进而向老年人推销各类“天价”保健仪器。而一些渴望长命百岁的老人因此盲目买“保健”。据此回答22~23题。
22.商家利用的是老年人的( )
A.从众心理 B.求异心理
C.攀比心理 D.求实心理
[答案] A
[解析] 这些老年人的消费明显是在别人带动下进行的,所以属于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23.为减少这种情况,老年人应该( )
A.避免自己单独购物 B.避免跟风随大流
C.坚持适度消费 D.学会自立自强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老人们应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24.下面漫画中年轻人和老年人对“打包”产生分歧的原因是( )
A.消费结构的变化 B.消费观念的差异
C.生活水平的不同 D.社会经济的发展
[答案] B
[解析] 漫画中年轻人认为“打包”是小气的表现,而老年人认为年轻人婚宴剩下太多饭菜是大手大脚的表现,这说明年轻人和老年人的消费观念不同,B正确。漫画没有体现两者的生活水平,也没有体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消费结构的变化,A、C、D不符合题意。
25.漫画《三多一少》告诫人们应坚持( )
A.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B.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C.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D.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答案] B
【高中政治必修二第5课】推荐阅读:
高中政治必修二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练习题+答案07-04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4课07-10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七课教案08-07
政治必修二第二单元07-06
高中政治必修政治生活07-23
高中政治必修一测试06-21
高中政治必修2课本07-15
高中政治必修二课本07-28
高中政治必修1教案09-21
高中政治必修一简答题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