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现金流风险管理思考论文

2024-06-25

企业现金流风险管理思考论文(共9篇)

1.企业现金流风险管理思考论文 篇一

企业现金流管理策略的探讨

【摘要】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现金流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足够的现金流是企业运转的保障,决定着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企业现金流不是单纯的大流量现金而是有效的现金流动。企业现金流的管理是公司财务管理中的重中之重。文章对现金流在企业中的作用和地位作出简要分析,阐述了企业现金流的科学管理方法,旨在让现金流在企业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关键词】

现金流 管理 效益

现金流管理的好坏决定着企业的运营状况,是检验一个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标准。现金流管理不得当会导致企业的收益受到损失,财务管理出F问题,甚至导致企业的经营出现困境。对于企业而言,现金流是价值的体现,它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有效流动是企业升值的关键,为企业提供动力。现金流管理不当就会使得企业在运营中严重的缺乏活力,因此现金流的健康管理非常重要,决定着企业的存亡。

一、现金流在企业中的作用

(一)现金流理财

通常情况下,企业的财务体系是通过财务会计报表反映的。财务报表中的指标是企业财务运转正常的关键。企业报表中包括资金的负债、现金流量表等,其中资产负债和资产的损益常常是静态指标,现金流的指标是动态的。企业运行中,方方面面都需要通过现金流动才能加以实现。所以现金流在实际的财务管理中最具有活力,时刻处在流动中的动态资产。企业通过管理现金流能明确现金收支情况,通过分析能检查每一笔现金的合理性,它的有效管理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发展。

(二)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现金流的管理能增强企业抵抗各种风险的能力。通常情况下,一些大企业都具有较为合理的现金流管理体系,它们在市场竞争中的稳定性也是较好的。现金流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它分布在企业的生产销售、投资经营等各个步骤中。现金流的管理将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多个财务指标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样能降低现金流动中的风险,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

二、企业现金流管理原则

(一)战略性管理

现金流的管理当根据企业的需求来规划,不同企业也有着不一样的管理方法。现金流的`管理首先要符合企业的战略性原则,现金流管理时要考虑到企业的战略目标,从战略性的角度来对现金的流动作出安排,保证企业的战略和管理之间相互适应。

(二)成本收益

现金流的管理要考虑到企业运转中的成本以及收益情况,现金流管理方法的不同也会导致不一样的成本收益。企业以获取最大利益为目标,结合实际的现金管理,要和企业收益相关联。从不同的管理方案中选出最能节约成本和获取收益的一种,从而使得能达到企业收益的最大化。

(三)根据需要

现金流的管理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现金流不是单纯的越多越好。企业中的现金流的管理要有合理性,企业的现金流太多会造成机会损失,现金流太少又会使得运营工作受到阻碍。因此,企业的现金流需要适度,能满足企业的要求,防止出现机会损失和资金运转中断的状况。

三、现金流管理中的问题

我国企业在现金流管理中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管理方法的不得当导致了企业运转效率低,存在着潜藏的危机。现金流管理的问题有库存流动性差,收账的水平较低和付账管理方面的不足。库存运转差导致了资金利用率差,大量的资金被库存占有,不能实现企业的增值。应收账款是企业的债权,债款较多时会对企业现金流带来较大的压力,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同时企业也应对应付账款加强管理,应付账款的存在能对企业的现金流有很大的帮助,利用它们实现对公司的增值。许多企业在管理应付账款时的水平也较低,缺少必要的资金维护正常的运转。

四、现金流的科学管理

(一)企业资产机构完善

企业资产机构的完善有助于实现现金流的收益,增强它的流动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第一,要增强对现金流的管理,提高企业资产的使用效率,尽量做到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收益。第二,通过对现金流的管理,使得企业内部掌控严密,以防出现资金损失。现金流转速度加快,这样能使企业的运行更加有活力。第三,企业应通过对现金管理减小负债,降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企业也能在市场上进行投资或者融资等。

(二)提高企业账款回收效率

对应收账款的及时回收是企业现金流管理的重要部分,账款回收是企业的内部如何增加自身的信用控制能力,对风险进行管理,完善相应的掌控体系。现金流管理应该注重信用的控制,建立起完善的信用体系,对自己的客户实现信用管理。同时也要针对一些信用不好的客户进行重点把控,增强企业自身应收账款的回收效率。账款回收管理的加强对企业的现金流管理有不小的帮助,企业应对现金流进行不断的分析和评估。

现金流管理另一个方向是管理企业的应付账款,进行有计划的推迟付款。它的目的是实现现金能够最大程度的利用。推迟应付账款在实施的过程中,企业可以建立集中付款功能的账户,实现异地付款和汇票付款等;中心账户能对支付的方法和日期全面的掌控。企业争取延迟付款时间,创造更多的效益[5]。

(三)增大对成本的控制

企业能通过对现金流的管理,降低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从而提升自身的营业能力,降低运转风险。加强对现金流的管理,使企业节约运营成本,企业中通常是对资金进行统一的管理,建立内部结算中心,这样使得企业能够加快资金流转速度,不至于使资金出现分散和闲置的情况,能更好的节俭运营成本,用最少的资金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成本的管理也会影响到企业的生产,减小在生产中的操作成本和各种各样的管理费用,如招待费用和出差费用等等,通过这些节俭下来的资金能应用到企业的主流业务当中去。

企业通过对资金流动性的加强控制,建立起相应的措施保障资金不被过多的占有。合理的安排企业的库存,合理的库存能减小现金支出的浪费,同时也能减小库存的损毁程度,尽可能的降低风险,增强企业的运营能力。

2.企业现金流风险管理思考论文 篇二

一、现金流管理的涵义

现金流管理是指企业为了达到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通过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报告和分析等手段对企业不同时期的现金流入、流出的时间和数量进行的一种全面系统的管理活动。

一般而言, 现金流管理包括现金流的规划、现金流的预测和控制及现金流的评价。现金流的规划包括:现金预算管理, 现金的流入与流出的管理, 现金使用效率管理 (如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等部分) 。现金流的预测和控制包括:编制短期的现金预算和长期现金流转预算, 加强现金流日常控制、管理, 减少现金回收时间等。

二、企业现金流管理现状

(一) 现金流量管理的筹资问题

有的企业认为只要有了现金, 企业经营就会顺利开展并且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任何筹资渠道筹集来的现金都是需要支付投资成本的, 当企业的投资收益低于筹资成本时, 筹资反而会导致企业效益降低甚至经营失败。而且很多企业的现金并不缺乏, 缺乏的是运用的能力, 当这种企业掌握了超过其运用能力范围的现金, 往往会做出一些错误的投资决策, 这必然导致优质资产少, 劣质资产多。企业应当筹集多少现金, 必须与其自身的经营规模、投资方向、财务能力相适应, 一味追求增量现金往往是其经营失败的根源。

(二) 为提高销售量而加大赊销比例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 为占有市场份额, 增加销售量, 有的企业只得采用赊销的形式。但是只要采取赊销形式, 坏账损失就会或多或少的发生。而且, 现销是按现金销售和现金利润纳税, 而赊销则是按未收到现金的应收账款状态的销售和利润纳税, 因此企业家要动用其他渠道的现金为未收到现金的收入纳税。再者现销意味着现金在不断流动, 赊销则意味着现金停滞流动或流动的间隙扩大, 更容易引起支付危机。

(三) 现金流量管理的财务信息失真

目前, 我国相当多企业对现金流量的财务核算不重视, 或者是缺少这方面的专业人员, 信息普遍失真, 会计核算不准, 报表不真实。由于人为制造信息孤岛, 企业的高层决策者难以获取准确的现金流量信息, 不能做出相应的正确决策。

三、企业现金流管理中存在的缺陷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我国的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 从其发展阶段来看, 很多企业仍处于发展初期, 竞争力较弱。其中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的管理者, 在思想上还没有认识到现金流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 致使现金流管理的职能得不到发挥, 企业现金流管理长期停滞于生产经营型的管理格局中。当前, 企业现金流管理工作中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一) 缺乏健全的现金流量预算管理制度

不少企业对现金流量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现金流量预算编制没有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经营现状、发展规划和战略任务, 缺乏量化分析和科学论证。一部分企业尚未建立现金流量预算管理制度;一部分企业虽然建立了现金流量预算管理制度,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却经常不按照设立的制度办事, 甚至朝令夕改, 导致企业资金使用混乱, 资金的流向与控制脱节, 对资金的监督不严、控制不力、审计和监督效果不佳, 从而影响了企业现金流量管理质量。

(二) 企业偏重利润管理, 忽视现金流管理

许多企业在管理实际中偏重利润管理, 忽视现金流管理。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原因有二:一方面, 鉴于衡量现金流量与企业利润所采用的计量方法不同, 现金流量与利润并不必然呈现出正相关性, 因此企业利润的增加并不总是意味着现金流量的增加。财务报表中的现金流量是现金收付的实现值, 而利润则是指在会计期间内企业的账面业绩, 在同一会计期间内,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采用的赊销方式会以“应收账款”的形式增加企业的账面利润, 若企业无法及时将“应收账款”转化为现金, 则会出现企业账面利润高而现金流匮乏的局面, 从而导致企业发生财务危机。另一方面, 鉴于会计制度的缺陷, 企业利润往往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资金链状况, 企业价值在采用企业利润衡量时与采用现金流量衡量时会出现较大差异, 从而使投资者在对企业价值做出判断时出现偏差, 也会使经营者在做出经营决策时出现失误。

(三) 企业现金流管理缺少监督与考核机制

大多数企业管理层对现金流管理环节监控不力, 缺乏严格的现金流监督与考核机制。由于种种原因, 监督与考核机制很难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相当多的企业在重大决策上缺少有效的约束机制, 领导者个人说了算, 导致现金流的流向与控制脱节。很多企业领导不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 而财务人员又不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 且处于从属地位, 常常只能按领导的意图处理账务, 出现“财务管理跟着会计核算走, 会计核算跟着领导意志走”的现象, 使得财务监督考核流于形式。缺少监督与考核机制使得我国企业削弱了对现金流管理的约束力, 现金流管理工作也出现很多漏洞和脱节的环节, 管理上松懈, 缺乏严谨性, 不利于我国企业的发展。

四、加强企业现金流管理的对策

(一) 建立健全现金流预算管理制度

现金流预算是企业对其经营目标的最正式、最具可操作性的理性表达。现金流预算管理的核心在于合理地规划“未来”。因此, 我国企业应合理地构建现金流预算管理体系, 科学控制现金流量和现金流入流出时间。

1. 建立并完善现金流预算管理体系。

一是建立完善的年度现金流量预算体系。主要从收入预算、支出预算中得出现金流入、流出的数据, 用来编制年度现金流预算。二是建立完善的月度滚动现金流量预算。同时, 结合实际和预算情况, 对年度预算中不合理的部分进行及时调整。三是细化现金流量的阶段性预算, 通过调节和控制各阶段的现金流入流出量, 来提高现金流量预算的执行力度和精度。

2. 合理编制现金流预算, 科学控制现金流量和流入流出时间。

首先是企业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应本着轻重缓急的原则, 采取逐级编报、逐级审批、滚动管理的程序, 并以价值创造为依据来进行。预算一经确定, 就不得随意更改。其次企业现金流预算编制应由专门的部门和人员来负责, 采用适合企业自身的方法来编制。通过对现金流的预算, 掌握现金流量的情况和现金流入、流出的具体时间, 并且在实际运作时依此来进行控制。

(二) 整合现金流与利润流管理, 使二者趋向统一

首先, 必须实现管理体制的转化, 实现盈余管理到现金流管理的转变, 在原有的盈余管理的基础上, 配合现金流管理, 实现二者相互配合、相互验证的关系。其次, 建立一种信用等级的评估制度, 通过这种制度来合理选择客户, 在此基础上, 考虑客户企业的现金充裕和周转的实际情况, 客户拖延付款或拒付款的概率以及给企业带来的现金损失的可能性大小, 以及由于客户延迟付款给企业利润所带来的影响。再次, 实施合同管理。在企业建立交易时, 规定在一定金额的交易中必须签订付款合同, 当客户延迟付款时, 能够保障企业现金流的安全, 保障企业现金循环的畅通。

(三) 加强现金流管理的监督与考核

为了加强现金流的管理, 企业一方面应建立以“激励约束”为核心的监督机制, 奖优罚劣。我国企业应组织专门人员对现金流的管理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 而且应重点检查现金流的运转是否正常以及与企业的现金流预算是否一致等。现金流管理还应层层落实到各个部门, 明确各自的权利与责任。此外, 还可以充分调动员工对现金流管理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逐步实现现金流管理的“全员监督”。另一方面, 还应建立一套兼具流动性、获利性、财务弹性和收益质量内容的现金流管理的考核机制。为此, 我国企业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现金流管理考核指标, 并将其纳入企业综合考核体系中。

参考文献

[1] .纪建梅.论企业现金流的管理[J].商场现代化, 2009 (02) .

[2] .高怀雷.从金融危机看我国中小企业现金流管理[J].经济论坛, 2009 (18) .

[3] .曲森森.企业现金流量管理问题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 2010.

[4] .陈志斌, 韩飞畴.基于价值创造的现金流管理[J].会计研究, 2012 (12) .

3.企业现金流风险管理思考论文 篇三

关键词:新常态;中小企业;现金流困局;破解思考

一、破解中小企业现金流困局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国有大中型主导着我国主要经济命脉,但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8%以上,解决了大部分的劳动就业问题,供给了大量的生活消费品;目前的经济环境下许多中小企业现金流出现困局,可能会影响中国经济深化发展和社会稳定。破解中小企业现金流困局,使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将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避免中小企业因现金流困局而破产

受国内外经济不利因素的影响,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现金流普遍“吃紧”、现金流净额同比大幅下降、现金流趋势与企业利润增长背离等问题。为使得中小企业度过困难,需要破解现金的流动性困局,提高其营运效率,在确保企业有进行正常经营及其基础上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三)使中小企业在稳定发展中壮大实力

国际上有许多大优秀中型企业也是从中小企业发展而来,通过改善经济环境实现有效现金流量的管理破解困局,使企业保持良好的现金流动性,提高现金的使用效率,从而加强企业实际支付能力,扩大企业发展潜力,提高竞争力,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

二、新常态下中小企业现金流困局的表现

(一)库存积压严重

中小企业能正常周转库存比例能达到70%已经较好的,有些中小企业常常销售一半处理一半,有的由于质量问题无法处理继续挂在帐上,也有个别企业为了贷款、及面子需要故意不处理库存(保持帐面资产和利润),库存量一年高过一年,而实际能参与生产周转的资金流越来越少。

(二)应收帐款占用比例较高

应收帐款占用比例较高,周转缓慢,产品没有竞争优势,产能产品严重过剩,市场议价促销能力差,多数企业只能以赊购争夺市场份额,由于经济环境较差下家企业大量占用了上家企业资金,终端商家可以长期不合理占用生产企业资金,从产业链到终端销售商算下来不合理占用是商品值的5-10倍(如服装产业链赊欠期:棉农的棉花—轧花厂1-2个月—棉纺厂1-3个月—坯布生产1-3个月—成衣生产厂1-3个月—批发商3-6个月—零售商3-6个月,以及其他的辅助生产1-6个月,而一般生产周转期不足1个月)。

(三)其他应收款金额较大

其他应收款金额较大,资金长期没有参与经营周转,其中部分是老板用于非公司业务或事务,也有的企业用于不规范的投资、高息放贷、个人消费(部分老板土豪消费或参赌),而且目前这些资产基本已是“空帐”。

(四)在建工程长期挂帐,固定资产长期闲置

对项目的投资规模、资金结构、建设周期及资金来源等又缺乏科学的筹划(特别是前几年对房地产投资的盲目参与和工业园区开发“抢地”投资),过度信任地方政府和银行的投资市场利好预期及鼓励,基本未考虑到市场负面变化、政府对流动性调控和银行失信的可能性,对资金流缺乏科学预测和应对,最后造成未完工程(烂尾楼),有的虽已完工但由于无流动资金而停产关闭,企业资金大量沉没。

三、破解中小企业现金流困局的对策

(一)深化改革,调整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

深化政府权力体系改革和法律体系改革,真正实现以法治国,以法律手段保障解决“市长的手”解放“市场的手”。

1、政策出台要充分从我国国情出发,马克思主义要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西文经济理论同样也要与国情相结合,我国解放不到80年,改革开放只有三十几年,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市场经济成熟度差距较大,国有企业从计划经济转到市场经济还带有严重的政府“奶味”,市场经济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中小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成长过程中,而我们政府机构庞大效率低下、官员素质差权力大,政策制订中偏离实际、执行中以权谋利常有发生,所以,积极的货币政策不要太积极,稳定的货币政策的要确保稳定。2、政府要尊重市场,要让位于市场,政府可以为市场搭建平台,但不能参预市场;可以为企业提供经济趋势“气象预报”但无需对企业的投资和生产指手划脚,市场主体要平等相待,市场资源配置要靠市场竞争调节而不是行政手段调节。3、真正实现“立法、执法、护法和督法”完全分离,做到“权力”是“职责”而非“权利”。法规、条例等(包括解释)应由司法部(局)起草,执法部门、对象、律师共同商研,报人大或人大常委审批。4、调整劳动法,让《劳动法》更适合国情,尊重劳动双方的意愿,既保护劳动者的权利,也要保护创业者的权利,鼓励创业才能解决就业。5、调整部分税收征管法规,适度放宽处罚。现在许多中小企业陷入现金流困局,钱借不来,工资发不出,税法规定逾期3个月要交高于高利贷日千分之二的滞纳金,现在情况下企业哪能三个月就能有钱?这明逼迫企业老板跑路。

(二)改善经济环境让中小企业安心做好实业

1、出台相关规定制约银行失信和落井下石的商业德道缺失行为,银行对中小企业的风险控制适当放宽,让中小企业有个相对稳定的现金周转量,但今年一季度的银行贷款数据还是令人担忧,与房地产贷款增速相比小微企业增加0.6%、工业生产中长期贷款增速还在下降1.3%。2、不再盲目提创多元化经营做大企业,支持企业首先做好产品,做强实业。3、进一步精简机构,减税降息减轻企业负担,使企业“有利可图”。(1)“降税减负”说了很多年,但企业实际税费负担并未感到减轻,由于机构庞大,地方政府普遍存在“吃饭财政”现象,税务机构“任务重”一面在所谓的“减负”一面却在“挖掘”税收,如滞纳金原来可以减免的现在却没有减免了。(2)利率要国内外平衡,我国企业的银行贷款利率是欧美国家的二十分之一,而日本是负利率,中国银行业在这几年国际排名中迅速上升决非好事,如前所述现下中小企业(实际上也包括大中型企业)主要重负之一就是利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如何让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而非劣势是政府首要考虑的问题。

实体生产企业困难,中央政府是虽然清楚,也多次进行了降准、降息,希望能对实体企业输血,但由于资本的“趋利避险”本质,“血液”很难到达中小企业,过度的货币宽松不但没能增加中小企业的资金却会导致工资成本、原材料成本的上涨,资金短缺更加严重,我个人认为降税降息减费是救活中小企业的当务之急!

(三)改革中国教育,增强“工匠”型人才培育

文化、教育的改革,向德国学习教学方式,由于公务员及许多工作招聘以全日制为必要条件,造成了高考成为中国教育的指挥棒,理工类被轻视,技工类被蔑视,技工欠缺,高工稀缺造成中国工业技术进步跟不上市场需要。中国教育改革首要任务是打破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的界限,让更多的年轻人先从技术工作,再根据个人实际需要带职或离职深造学习管理。

(四)为中小企业争取良好的行业竞争环境

1、打破重要行业国有企业垄断,让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有个参与公平竞争平台。2、深化科研成果转化为中小企业的生产力,帮助中小企业提科技创新,以创新抢占细分市场。3、协助中小企业行业联合,提升中小企业的在国际市场的议价能力。4、供给侧不能简单地去产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我们的多数中小企业就这么一点科技水平,生产的就只能这些中低档生活用品,能提升的当然要提升,提升不了的还是要挤市场,而且要帮助企业产能输出,更不能轻易“自宫”为其它发展中国家让路,否则我国将有大量的人口失业,大量的厂房设备浪费。5、善于同欧美国家搏弈为中小企业争取平等的国际市场竞争环境。

参考文献:

[1]厉以宁.新常态下“小企业”会有“大作为”[J].杂志名称.百度文库,发表时间2015年2月.

[2]蒋继娴.“新常态”经济下中小企业融资创新模式探析,杂志名称:百度文库,发表时间:2016年1月14日.

[3]徐建国.危机形势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杂志名称:现代经济信息,发表时间:2011(14):198.

[4]赵伟.金融危机中我国制造业的理财之道,杂志名称:管理观察,发表时间:2008(18):14-15.

4.企业现金流风险管理思考论文 篇四

【摘 要】月度现金流预算管理以信息化为依托,以控制收支过程为重点,分解、落实预算目标,细化预算项目和执行期间,统筹安排月度预算期内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入、流出,将月度现金流预算管理延伸到基建、生产、营销等前端业务活动,实现资金管理和业务活动协调统一,提高月度现金流量管理的科学化、精益化水平。科学合理地对现金流预算管理进行现金流动的预测和安排,调控资金的控制管理,可以有效地对企业进行风险控制,促进企业良性发展,对电力企业的发展有着战略性的意义,并确保资金能够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降低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现金流量;预算;管理;月度

一、研究背景

现金流预算管理,是对企业资金的安排和控制能够有效地进行管理,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按照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程序,对现金的流入流出作出预测,也保证了企业的资金运行和筹集分配,极大的影响着企业的运营和发展,以及应对各项风险的能力。所以加强电力企业的现金流预算管理,可以有效满足企业发展的。目前电力企业的现金流预算管理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现金流预算意识淡漠

很多业务部门对内部现金流管控缺乏深入的认识,或观念还停留在传统内部管理的范围内。这主要是现金流管控工作大多与财务管理有关,省公司考核的也是财务部门,因此,不少人把现金流管控当作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因此,各业务部门的管理阶层对此缺乏足够的重视,因而也不可能对现金流管控产生由上而下的推动,对现金流出的全面监控、健全现金流控制制度等关注不够,或者根本未予关注。

2.现金流量预算编制的基础薄弱

预算编制数据准确性不高,过去由于缺乏对相关职能部门的考核,从而导致预算管理不够精细,前端业务数据提供不准确,资金使用计划缺乏可靠性依据支撑,总是持“预算多比少好”的理念,未能站在整个集团公司融资成本考虑。部分数据甚至是由业务部门个别人员自行“拍脑袋”提供的,严重影响了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3.预算执行力有待增强

(1)现金流量预算执行偏差较大。由于现金流量预算编制的基础不牢,甚至有些基层业务部门并不参加预算编制过程,这就削弱了预算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导致资金需求预测不准确,现金流量预算执行偏差较大。

(2)预算外事项偏多。依前所述,由于缺乏对相关职能部门的考核,责权利没有挂钩,从而导致项目预算管理不够精细,预算外事项偏多,预算执行力有待增强。

4.信息化支撑能力彰显不足

由于内部现金流控制信息的载体还不健全或不完善,预算执行缺乏自动化、流程化的跟踪控制手段,很大程度上都是财务人员手工控制。这不仅导致执行信息反馈不及时,而且给财务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工作量,削弱了现金流量预算的执行力。

二、目标和思路

针对目前大多数电力企业现金流预算和执行数差异较大的情况,我们提出了管理思路。

1.管理思路

(1)明确责任,以部门为单位控制。依前所述,不少人把现金流管控当作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因此,采取明确责任、以部门为单位进行控制,不再由财务部门全权管理,而是要求各业务部门都有自己的月度现金流计划表,根据部门每月涉及到的各项费用进行填报工作,各部门应保证本部门的现金流预算在可控范围内,做到超预算、无预算的不支付,各部门负责人要求负责现金流预算的专责务必紧盯预算执行情况,确保本部门现金流预算准确执行到位,并纳入部门绩效考核。

(2)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定期组织培训。月度现金流预算作为财力集约化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符合资金支付条件业务能够及时支付,一方面加强业务单据审核情况的沟通与信息反馈;另一方面,不定期对在支付业务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以会议或培训形式进行指导。

(3)全面提高预算执行能力。建立资金支付与项目预算、费用预算准确关联,提高预算的执行力、调控力;通过动态预测财务收支状况,保障了预算执行。以预算为中心,通过按月分解、按项目分解、按月度考核等方式,将预算逐层分解落实,实现总体收支预算与具体资金收付准确对应,从而全面提高预算的执行能力。

(4)预算执行有效、资金安排有序。现金流预算涵盖电力企业所有的经营活动,各业务部门所有的现金流入和流出均纳入预算管理范围。月度现金流预算促进预算按月排进度,按月度需求安排资金,通过与资金支付系统的协同,真正将现金流预算管理作为预算执行的“支撑”。

(5)业务部门相互协作,积极推进业务集成融合。按照月度现金流预算和资金支付系统的操作流程,每个单位或部门的申报预算和申请付款都由业务部门发起,财务部审核,最后系统自动生成电子支付凭证。从去年披露问题的分析看,很多问题看似财务问题,但根源在业务源头,财务环节只是个结果。随着月度现金流预算和资金支付系统的上线,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变的更加重要,有力的促进了各业务的集成和各部门工作的融合。

(6)提高现金流预算准确度,整体提升管理精细水平。本着“有支出必有预算”的原则,每笔通过电力企业管理平台的现有系统的支出,必须关联月度现金流预算,申报月度现金流预算的误差将直接导致无法通过资金支付系统支付,从而促进各业务部门在申报现金流预算时必须结合实际需求来申报,有效避免了“不申报资金但开支”和“多吃多占但不开支”等现象。

2.提升目标

加强预算管理,降低现金流预算偏差率;培养各业务部门预算意识,按月上报月度现金流计划;出台月度现金流管理制度,降低各部门现金流偏差率;严格执行无预算不开支的原则,合理化费用开支。

三、目标提升的措施

1.完善相关制度,强化制度约束

制订《月度现金流量预算管理实施细则》等一系列切合电力企业的制度,让各业务部门明确月度现金流量预算的填报要求和报送时间。能够结合电力企业自身的经营实际,建立涵盖经营管理各环节的月度现金流预算管理制度,包括工程项目、工资、检修运维、收入、物资采购等经营各环节的现金流入、流出。同时,也应明确财务部及各业务部门对月度现金流预算管理的工作职责,规范月度现金流量预算编制流程和审批程序,加强月度现金流预算执行控制和监督,建立、健全月度现金流量预算管理的分析、评价和考核机制。

2.创新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

每月20号左右,各业务部门资金计划经部门负责人审批后,由财务部向各部门收集并审核下月份月度资金计划表,同时及时解决编制过程中的问题,从机制上保障月度现金流量预算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审核内容主要包括:(1)根据各业务部门填报的下月现金流预算,与历史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对于变化较大的现金流量预算事项和编报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从整体层面进行平衡、协调;(2)与各业务部门进行上报数据的核实,同时分析上月现金流量预算执行情况,避免各业务部门误报、重报的现象。月度现金流预算流程如下:

同时,一方面每季度组织相关专业职能部门集中培训,详细说明业务流程的重要性,使各部门兼职预算员从思想上高度重视,通过对影响现金流的业务进行培训,逐步理顺编、审、报流程,使资金支付的安全性得到了保障,也进一步增强了资金使用的及时性。另一方面,建立了专线联络互动机制,答疑解惑,同时也提出预算管理建议,使每一位员工都能熟练应用系统,为企业建立起适应月度现金流量预算管理的内部工作机制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3.刚性化支付管理,强化支付审核

根据业务部门提交的支付申请性质,财务部在月度支付审核时将各项支出合理划分为刚性支出和柔性支出。税费、工资及附加及其他有规定或约定付款期限的支出划为刚性支出;其他需要在近期支付、但无具体时间约定或要求的为柔性支出。刚性支出为当月现金流量支出的最小数额,当资金紧张或受客观因素影响现金流收入达不到预期时,需要压缩支出规模时,优先保证刚性支出需求。

4.根据信用合理预计收入、费用

对于业务部门提交的柔性支出申请,在良好的商业信誉和执行合同支付条款前提下,合理利用合同的条款,优化现金流支出预测。比如检修运维支出业务,后勤部门上月收到发票100万,在扣除5%的质保金后,在本月填报预算时,填列检修运维支出95万,预算准确率就为100%;在预算收入时,将信用度较好的单位承诺的转款优先考虑,计入下月的刚性收入预算,而由于其他客观条件造成的差异,造成的收入预算执行不准确,应计入柔性收入预算,并使其保持在合理范围内。通过合理利用信用水平的办法,可以极大地提高柔性收支的预算准确性,有效地控制现金流量预算偏差率。

5.加强预算过程管控,实现“三重”管控

(1)部门内管控:在各业务部门填报的月度资金计划表中,明确有各项费用的预算数、实际执行数、以及未执行数,各部门按照上报的各项费用进行财务报账,按照“无预算不开支,有预算不一定开支”的原则,确保预算资金合理使用。通过财务管控系统,部门能够实时查询上个月各项费用发生情况,根据年初预算计划,为合理安排下个月预算提供参考。同时,能实时查看部门月度现金流使用情况,根据月度预算,为合理使用费用提供指南。

(2)中心宏观调控:对于各部门填报的月度资金计划,财务部门起到督促执行的作用,每月报销结点前,财务部将预算与实际业务结合起来,督促未完成月度预算的部门,对于无法完成的柔性支出,及时与业务部门沟通,通过其他有预算的备选项目填补此项支出的空缺,若确实无法填补,则考虑通过未达账项目的方式减少现金流偏差率。

6.强化分析考核,树立预算重要性

财务部每月末对现金实际收支进行认真分析,并纳入业绩考核,同时分析预算执行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与建议。在月度例会上,办公室将对各业务部门的月度现金流量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通报。同时,将月度现金流量预算执行偏差情况作为财力集约化考核的重要内容。

四、开展月度现金流量预算管理的成效

1.发挥业务指导作用,业务活动更加有序

月度现金流量预算是企业现金资源分配的整体框架,指明了业务活动的方向和重点,约束了业务活动的内容和范围,在月度现金流量预算管理机制下,各业务部门按照月度预算统筹安排各项业务活动,提高业务活动的针对性,把握要点,突出重点。

2.统筹安排资金支付,收支过程更加有序

经过批准的月度现金流量预算是开展本月资金支付的主要依据,财务部严格按照月度现金流量预算组织资金收支,控制了支付风险,降低了审计风险,根据预算确定的项目、额度及时间安排资金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提升预算管理水平,预算管理更加规范。

通过全面推进月度现金流预算管理,创新了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三重控制”在预算管理过程中的统筹协调作用,切实强化月度现金流量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实现业务流与现金流的紧密结合,在降低月度现金流预算执行偏差及提高电力企业财力集约化、精益化管理水平上取得了成效。

参考文献:

[1]马?鎏?.浅谈电力企业财务预算管理[J].管理纵横,2013(28)

[2]刘国萍.ERP环境下供电企业现金流管理及其信息化研究.华北电力大学,2012

[3]朱若晶.浅谈电力企业现金流预算管理中国集体经济 2014(121)

5.企业现金管理规定 篇五

第1章

总则

第___条

目的

为规范企业的现金管理,防范在现金管理中出现舞弊、腐败等行为,确保企业的现金安全,特制定本办法。

第___条

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现金限额管理、库存现金管理以及盘点监督管理。

第___条

现金管理原则

1.企业的现金管理按照账款分开的原则,由专职出纳负责。

2.出纳与会计岗位不能由同一人兼任,出纳也不得兼管现金凭证的填制及稽核工作。

第2章

现金限额管理

第___条

企业按规定建立现金库存限额管理制度,超过库存限额的现金应及时存入银行。

第___条

企业应当根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本企业的现金开支范围和现金支付限额。不属于现金开支范围或超过现金开支限额的业务应当通过银行办理转账结算。

第___条

财务部要结合本企业的现金结算量以及与开户行的距离合理核定现金的库存限额。

第___条

现金的库存限额以不超过2~___个工作日的开支额为限,具体数额由财务部向主办银行提出申请,主办银行核定。

第___条

核定后的现金库存限额,出纳必须严格遵守。如果发生意外损失,超限额部分的现金损失由出纳承担赔偿责任。

第___条

需要增加或减少现金的库存限额时,应申明理由,经会计人员、财务部经理、总经理审批后,向主办银行提出申请,由主办银行重新核定。

第___条

库存的现金不准超过银行规定的限额,超过限额要当日送存银行。如因特殊原因确需滞留超额现金过夜的(如待发放的奖金等),必须经有关领导批准方可,并做好保管工作。

第3章

现金保管

第___条

现金保管的责任人为出纳。出纳应由诚实可靠、工作责任心强、业务熟练的会计人员担任。连续担任出纳岗位一般不得超过___年。

第___条

超过库存限额以外的现金应由出纳在下班前送存银行。企业的现金不得以个人名义存入银行。银行一旦发现公款私存,可以对相关企业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冻结单位现金支付。

第___条

为加强对现金的管理,除工作时间需要的少量备用金可放在出纳的抽屉内,其余则应放入出纳专用的保险柜内,不得随意存放。保险柜应存放于坚固实用、防潮、防水、通风较好的房间,房间应有铁栏杆、防盗门。

第___条

限额内的现金当日核对清楚后,一律放在保险柜内,不得放在办公桌内过夜。保险柜密码由出纳自己保管,并严格保密,不得向他人泄露,以防为他人所利用。出纳调动岗位,新出纳应更换并使用新的密码。

第___条

保险柜钥匙、密码丢失或发生故障时,应立即报请领导处理,不得随意找人修理或修配钥匙。

第___条

纸币和铸币,应实行分类保管。出纳对库存票币分别按照纸币的票面金额和铸币的币面金额,以及整数(即大数)和零数(即小数)分类保管。

第___条

现金应整齐存放,保持清洁。如因潮湿霉烂、虫蛀等原因而发生损失的,由出纳负责。

第___条

出纳向银行提取现金,应当填写“现金提取单”,并写明用途和金额,由财务部经理批准后提取。

第4章

现金盘点与监督管理

第___条

出纳要每天清点库存的现金,登记现金日记账,做到按日清理、按月结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1.按日清理,是指出纳应对当日的经济业务进行清理,全部登记日记账,结出库存现金的账面余额,并与库存现金的实地盘点数进行核对,以确认账实是否相符。

2.按日清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清理各种现金收付凭证,检查单证是否相符,并检查每张单证是否已经盖齐“收讫”、“付讫”的戳记。

(2)登记和清理现金日记账。

(3)现金盘点。

(4)检查现金是否超过规定的库存限额。

第___条

每月会计结账日后,出纳应及时与负责账务处理的其他会计人员就“现金日记账”和“现金明细账”进行核对,并编制“现金核对记录表”,由财务部经理、出纳、会计三方签字,以确保账账相符。

第___条

出纳有义务配合财务部经理或其他稽查人员不定期地抽查“现金盘点”工作,并确保抽查现金没有差异。

第___条

财务部经理、资金主管应定期监督盘点现金,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发现长款或短款的,应及时查明原因,按规定程序报批处理。因出纳自身责任造成的现金短缺,出纳负全额赔偿责任;造成重大损失的,还应依法追究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第___条

财务部经理、资金主管应高度重视现金管理工作,对现金收支进行严格审核,不定期进行实地盘点。对现金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报主管领导批准后实施。

第5章

附则

第___条

本办法由财务部会同企业其他有关部门解释。

第___条

6.企业库存现金管理制度 篇六

第一条为了加强公司的库存现金管理,加速资金流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章库存现金的管理

第二条公司必须建立钱帐分管的现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会计、出纳必须分开设立,实行管钱的不管物,管物的不管钱,出纳和会计必须相互牵制、相互监督。

第三条在款项移交或出纳人员调换时,必须办理交接手续,做到责任清楚。出纳人员对现金收付必须做到日清月结,公司由综合部经理、财务负责人、主办会计组成小组对库存现金进行随时的盘点。

第四条现金的收入和保管

现金的收入为小额的销售收入,不能转帐单位的销售收入,特殊情况下的借款,领款的收回,罚款收入,以及其他需要用现金结算的收入;现金保管应有可靠的防盗装置和设备以及其他安全措施。

第五条公司必须遵守国家规定的现金开支范围,具体如下:

1、支付给职工的工资、津贴;

2、支付给个人的劳动报酬;

3、根据规定发给个人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方面等各种奖金;

4、支付各种劳保福利费用以及国家规定的对个人的其他支出;

5、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的价款;

6、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

7、结算起点1000元以下的小额支出;

8、银行确定需要现金支付的其他支出。

除上述5、6两项外,超过使用现金限额的部分,应以银行支票或本票支付。确需要全额支付现金,经开户银行审核,财务公司同意后,予以支付现金。

第六条公司的最高库存现金限额为6000元。超过限额,应及时送存银行。

第七条不得坐支现金,不得以白条抵库。

第八条不得将单位的现金,以个人名义存入储蓄户。

第九条各管理处除了执行好上述相关规定外,再作以下规定:

1、所有管理处发生的现金业务均由管理处二级财务核算员统一与公司财务结算,并必须在票据上签名;

2、二级财务核算员每日根据相关票据业务逐笔登记现金日记帐,做到日清月结;

3、管理处收入业务主要包括:其中用统一发票开具的业务有物管费、临时停车费、住宿费、资产管理费、场租费、安防系统费、零星维修费、其他必须用统一发票开具的业务;用收款收据开具的业务包括代收的水电费、文明装修保证金、代收的泊位费、借书卡押金、电卡押金等;

4、支出业务主要包括:文明装修保证金、借书卡押金等款项的退还,此款的退还必须凭原始的收款收据;

5、每日下午3点30分前,二级财务核算员必须与公司财务把当日管理处发生的业务进行结算,便于公司出纳把现金存于银行;

6、每个星期公司财务部组织人员对各管理处进行一次检查、指导,每发现一次未按上述规定办理,扣罚二级财务核算员20元/次。

第三章附则

第十条、本制度解释权属公司财务部。

7.企业现金流风险管理思考论文 篇七

(一)现金流量管理

现金流量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按收付实现制,通过一定经济活动而产生的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及差量。现金流量管理是企业为达到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通过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报告和分析等手段,对筹资、投资和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流出的时间和数量作为系统的、全面的管理活动。现金流量管理的具体内容既包括与现金预算的分工组织体系有关的一系列制度、程序安排及其实施的预测与计划系统和由收账系统、付账系统和调度系统构成的执行与控制系统,又包括借以报告一定时期终了母系统和各子系统综合运行最终结果的信息与报告系统以及对现金流量管理系统、现金预算执行情况和现金流量信息本身的分析与评价系统。由此可见,现金流量管理是一个内容极其丰富的系统。

(二)研究意义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集体、民营经济形式蓬勃发展,各类中小企业纷纷涌现,其正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的国有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不受所有制形式约束,经营灵活,其发展速度远远超过大型企业,成为我国经济中新的增长点。然而,企业资金的管理能力弱已严重地制约企业的发展。企业现金流量管理与其各项经营管理活动是交织在一起的,而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是不稳定的,这就造成企业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往往也不平衡。如果长期亏损、不能以收抵支或者是资不抵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企业必然走向灭亡;而不能有效利用闲置的现金,则将制约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现金是变现能力最强的资产,可用来满足生产经营开支的各种需要,也是还本付息和履行纳税义务的保证。但现金是一种非盈利性资产,不必要地持有现金或长久地让其滞留于不盈利的货币资金状态,必然影响企业的效益。如何使现金管理实现流动性与效益性的最大统一是中小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企业为了追求最大限度的平衡和最大限度的现金净流入,保持现金流量的通畅,就必须加强企业现金流量管理,适时地对企业的资源进行合理组合配置。但由于企业所处的动态经营环境以及本身固有的生命体特征,企业在各生命周期所呈现的企业特征、财务管理目标是有所侧重的。企业应当依据不同生命周期对现金流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有利于增强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和债务的可清偿性,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提高资金收益的能力。因此,研究中小企业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如何在降低风险与增加收益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加强现金流管理,确定最佳现金流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基于生命周期的现金流特征分析

(一)初创期现金流量特征

在初创时期,企业经营刚刚起步,为了开拓市场和产品的研发生产,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往往小于零。同时投资需求非常大,因为要建立其自身基础设施,企业需要购建厂房和办公用房及购置机器设备等经营所需的固定资产,因而在长期资产上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使得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量也非常大,而此时的投资活动几乎没有现金流入量。此阶段若企业内生性资金不足,则企业必然需要对外进行筹资,因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主要是流入量,其净流量通常大于零。从整体上看,该阶段也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净现金流量体现为较大负数。

(二)成长期现金流量特征

在企业的成长期,随着业务的扩张发展,现金流入增加,资金压力较前期有所缓解,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趋于平衡,或者现金流入量稍小于现金流出量;从投资活动来看,企业为了获得将来更大的发展空间,通常采取扩张策略,使其经营规模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以实现规模经济,并延长企业的价值链,由此会加大固定资产方面的投资,因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量还是非常大的,而此阶段的投资活动几乎还是没有现金流入量,投资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通常小于零,且表现为较大的负数;在筹资活动方面,虽然成长阶段企业的盈利水平有所提高,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可能接近零或小于零,但现金流量还是不稳定,企业的发展与成长也需要大量资金,且企业一般会采取较低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分配的政策,因而企业投资所需的现金还是要通过筹资活动来解决,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也主要表现为流入量,净流量通常还是大于零。

(三)成熟期现金流量特征

在该阶段,经营活动成为企业的主要内容,经营性流入和流出成为现金流量的主体,企业处在一个成熟的市场地位,市场份额比较稳定,现金流入量充沛,现金流出平缓,现金净流量基本稳定,净现金流大于零,且成为较大的正数;企业已形成相当规模的固定资产,简单再生产时期大规模的固定资产建设一般不再发生,可能只有一些修理活动和对外投资活动;成熟期的企业现金储备充足,企业倾向于向股东支付巨额股利,甚至回购股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常常体现为巨额流出。

(四)衰退期现金流量特征

当处于衰退期的时候,企业经营业务开始退缩,销售额下降,利润水平也会迅速萎缩,于是营业活动的现金流量会下降,现金流入不足,甚至出现负的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可能会是一小部分正的利润来源,用这部分投资产生的正的现金流量去弥补经营现金流量的不足。在这个阶段,企业应该正在履行它的义务,就会从事实质性的偿还债务、增加股利支付、回购股票等,企业处于一个减少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阶段。

三、不同生命周期的现金流量管理建议

(一)初创阶段现金流量管理重点

在初创阶段,企业的现金净流量通常表现为负值即现金流出大于现金流入。这一时期现金流量管理的核心与重点是要维持现金流不短缺和顺畅。企业应根据实际经营和市场情况,明确费用支出科目,然后根据不同的费用科目进行相应的费用申请、签批、支付、检查的流程。企业应注重内部各项现金内控体系的构建,侧重现金流出方面,围绕其现金流出项目申请、签批、记录、审核等过程,规范资金流动的各项管理制度,并且初步建立现金预算体系,加强对现金流入流出的预见性,保证企业初创期现金管理安全性及流动性。

(二)成长期阶段现金流量管理重点

在成长期阶段,现金管理的重中之重是保证现金流动平衡、顺畅。需要尤为关注企业现金流动性的管理,为经营的发展解决资金之需,并且随之企业的经营成长,关注企业现金流量结构的变化,侧重流动性关注收益性,进行现金管理的结构化管理,以实现现金管理最优化。随着日益扩大的经营规模,带来强大的现金流入需求。企业在该阶段首先要进行现金流入方面的管理。企业是通过债务融资,还是权益融资,一定要依据自身发展状况,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同时,企业还要关注现金流的发展趋势。企业可以通过两个量化指标来衡量现金流动性发展趋势,一个指标是营运资金现金流净值,即营运资金现金流净值=营运现金流入-营运现金流出;另一个是营运资金流入与营运资金流出比。由于在此阶段企业规模扩张的压力较大,因此会有大量的营运资金占用。所以,正确处理好企业规模扩张与现金流量增长之间的矛盾也是此阶段的核心问题。

(三)成熟阶段现金流量管理重点

成熟期的企业拥有一定现金存量,对如何管理和经营这部分富余现金是这一阶段现金流管理的关键。企业应该进行现金管理精细化,实现现金管理的最优化。在成熟期阶段,企业如何使成熟期尽量延长是这一阶段的重要工作。这一阶段企业必须处理好盈利性和可持续性的关系,应主要考虑现金管理的效率与效益,企业应当把充分利用财务杠杆,提高收益以及企业后续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储备作为重点,关注自由现金流量的管理,并且应更多地在金融市场发挥作用,运用现金达成企业财务战略以及企业经营战略目的。

(四)衰退阶段现金流量管理重点

在衰退期阶段,由于滞后效应相对现金流出量较大。在此阶段企业现金流量循环可能会出现断流,导致供血不足而破产。在此阶段,应该把企业新业务的投放和现有资产的尽快变现作为现金流量管理的重点。

参考文献

[1]伊查克·阿迪思著,赵睿译:《企业生命周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2]余绪缨:《企业财务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

[3]何兰英:《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财务特点与财务管理要求》,《理论观察》2006年第5期。

8.企业自由现金流的管理和使用 篇八

但是,解决了资金问题,企业是否就一定能顺利发展壮大?事实上,突然的资金增长与资金不足一样,也会给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很多问题。大量资金的涌入,对企业来说,不仅意味着机会与希望,更是一种严峻的考验,企业的管理模式、运营方式乃至管理者的个人因素都会对资金的使用产生很大影响,进而影响到资金的利用效率。实践证明,许多企业在融资成功后,面对突如其来的大量资金反而不知所措,不但没有实现预期的优化资源,反而出现了许多问题,甚至是负收益。钱突然增多了,该怎么花呢?没琢磨好这个问题,企业就会面临资金陡增带来的烦恼。

上述问题的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1986年Jensen在《自由现金流量的代理成本、公司财务与收购》中提出的自由现金流量假说。所谓自由现金流量,按照Jensen的界定,是指企业持有的超过所有净现值为正的投资项目资金需求之后剩余的现金流量。由于目标不一致,股东与管理者在自由现金流量的使用上存在利益冲突,管理者有囤积和滥用自由现金流量的动机,以拥有更多的可以控制的资源,获得更多的在职消费,提升其在公司的权利。特别是,当公司存在大量自由现金流量时,这种现象会更加严重。

资金陡增带来种种不适

资金陡增之后出现的不良症状,最常见的有三类:一是过度投资,二是资金闲置,三是资金滥用。这些症状的共同特点是企业对于新增资金的利用效率过低。

过度投资——管理者自信心膨胀的衍生品

过度投资往往出现在企业管理者过分自信,对市场估计过分乐观的情况下。Lang和Lizenberger在1989年提出了“过度投资假说”,即一些公司在拥有大量的自由现金流量后,会接受一些净现值(NPV)为负的投资项目。企业在“资金陡增”之后,由于不能对市场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又缺乏合理的中长期规划,导致盲目投资、过度投资的问题。

一部分企业抱残守缺,不懂创新与转型,盲目扩大现有产能,忽略了市场供求,导致利润率下降。特别是在某些成熟产业或者衰退产业中,在市场已经出现了产能过剩、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况下,依然继续扩大生产,盲目投资建厂甚至进行收购和兼并,不仅会造成市场饱和,产品同化,收益率降低,更严重的是使资金链处于断裂的边缘,威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这类企业在家电、光伏等行业并不罕见。

另一些企业则过于求新求变,盲目扩张,过多地涉足与企业主营业务无关联的其他行业,结果往往导致有限的经营资源过于分散,使核心业务受损,并造成管理上的错位与缺失,给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以太子奶为例,当初太子奶一炮而红,曾连续多年占据中国发酵型乳酸菌饮料业的霸主之位,然而,企业在“世界500强”、“企业航母”、“海外上市”的目标指引下进行大跃进式的多方向、无关联多元化经营,业务涉及乳制品、食品、童装、日化用品、酿酒、旅游休闲、餐饮、零售、传媒、房地产等,终因扩张过速,管理不当,资金链出现严重问题。最后,原股东在与高盛、摩根、英联的投资对赌中落败,股权就此旁落。

资金闲置——企业长远发展的绊脚石

资金闲置往往出现在企业管理者过分谨慎,缺乏投资者的勇气和魄力的情况下。通过融资所得的资金,闲置问题更为突出。造成资金闲置的原因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已经筹到的,本来投资前景一片良好,但市场行情突然变化,情况不明朗因而放弃投资,谨慎持有;另一种则是在融资初期压根就没有明确的规划,也不知道该如何使用这笔资金,只因融资机会比较好就盲目筹集。前一种原因无可厚非,后一种原因却值得我们深思。

闲置的资金不用于投资,而是存入银行或者偿还旧债,是对资本的巨大浪费。据不完全统计,大约30%的企业资金被闲置在银行中,而且由于支付股息等原因,权益资本的成本实际上比定期存款利率要高,这就说明,企业有30%的资金在做赔本生意,这大概是所有股东都不愿意看到的情况。此外,借由股权资本弥补债务缺口,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这种做法只能应用于企业债务快到期,而投入项目一时又无法产生足够收益的情况。由于企业募集资金所能投入的项目的收益率往往是大于债务成本的,资金用于偿还债务无疑使得企业放弃了可能有更高收益的项目,错过了应有的发展机会,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无疑是有害的,尽管这种危害短期内不容易显现出来。

资金滥用——管理权不受控制的伴生物

资金滥用往往出现在企业管理层混乱、任意决策或决策失误的情况下。近来争议颇大的“吴英案”,抛开融资的法律问题,吴英在筹到资金后,资金的实际用途与所承诺和描述的存在差异,这就有资金滥用的问题。虽然这只是一个非典型性案例,但企业管理者不受约束地使用所筹资金来提高自身在职消费的情况并不罕见,导致不必要的管理成本增加,很多上市企业的融资因此被诟病为“圈钱”之举。另外,有些企业在突然融得大笔资金后,即使资金用途并未与融资初衷相违背,但由于管理层缺乏管理大笔资金的经验等原因,导致决策失误,造成“好心办错事”的局面。砸下的大笔资金,好似拳头打在棉花上,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资金的滥用,不管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都会造成企业财产的巨大损失。

企业“血”流不畅原因何在

资金陡增不良症状的产生,既有外部企业融资机制缺陷引致过度融资的因素,也有内部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缺乏对管理人员有效的监督和约束的原因。

机制缺陷导致过度融资

首先,由于融资成本过低,我国企业表现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企业上市之前,有着极其强烈的冲动去谋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成功上市;上市之后,又往往不顾一切地选择配股或增发等股权融资方式。相比之下,企业对债务融资并不十分热衷,即使进行债务融资,也是出于政策提高股权融资门槛或暂停发行而无奈为之,并且优先考虑短期贷款,长期贷款位居最后。这种选择偏好与二者成本的差异有关。有研究表明,考虑股利支付、发行费用等因素,我国企业股权融资成本仅为2.4%左右,大大低于债务融资成本,导致企业存在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债务融资的成本主要是在规定的期限内还本付息,而股权融资的成本则主要是向投资者派发股息,其资金成本实际上只是一种机会成本,并不具有强制的约束力。因此,上市公司管理层自然将股权融资作为一种长期的无需还本付息的低成本资金来源。由于融资成本低且易取得,上市公司盲目扩大主营业务、随意变更投资方向,甚至把资金投到不熟悉或不相关的领域中,还有的上市公司把通过发行股票筹集来的大量资金,直接或间接的投入到证券市场上,资金并没有真正发挥其功能,造成融资资金的巨大浪费。

其次,企业融资额度的确定往往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企业应以投资项目所需资金来发行融资,但事实上,我国企业并非按“需求来决定供给”,而是按“可供给来决定需求”的非理性方式来确定其融资额,即按照政策规定赋予其可融资量的上限来进行融资,并倒推出投资项目所需要资金,结果出现了虚拟融资项目或盈利能力差的项目,甚至用募集资金偿还银行贷款或存银行收取利息的怪现象。

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首先,是代理冲突问题。现代企业制度中所有权和管理权相分离,如果缺乏有效的经理人激励机制,经营者追求自己的私人利益就容易偏离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代理冲突不可避免。我国企业管理层持股比例普遍很低,经理很少拥有股权,有些公司经理虽然拥有股权,但却往往数量很少。此外,由于体制、资本市场发育滞后等原因,股票期权激励措施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也不多,这就造成了巨大的代理成本,管理者的利益与股东的利益必然出现很大的差异。于是,在投资决策时,经理层可能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如扩大名誉、提高控制力、追求更高的奖金等,而与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相违背,出现非理性投资甚至资金滥用的情况。

其次,企业管理中监督机制的缺失常常是造成资金使用过于随意的原因。监事会是公司治理结构不可或缺的组织,发挥着监督企业日常经营决策的作用。但在我国,监事在上市公司形同虚设,很大程度就是为了满足治理结构的要求而存在的。虽然法规赋予了其较大的监督权力,监事却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一是股东监事往往来自股东单位层次比较低的管理人员或者员工;二是上市公司内部的职工代表监事在企业中也是没有更多发言权的,而让处在被领导地位的人员去监督上市公司的日常经营,在我国“集权”管理的思想下,无异于痴人说梦。那么对于监事来说,挂个虚职,明哲保身成为最可能的选择。

再次,管理者的过分自信是导致非理性投资的重要原因。一些管理者在创业初期总能非常尊重其他管理人员的意见,而一旦企业越来越成功,越做越大,管理者就会产生“自我归因”的心理,认为成绩都是由于他的决策正确,于是过度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判断。而过高估计自己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容易对各种可能性的分析不够全面,不能正确判断风险和不确定性,在公司的重大决策方面,容易产生失误。

自由现金流如何有效利用

针对资金陡增不良症状的原因,想要解决资金陡增之后企业难以有效利用的问题,需要从几个方面入手:

发展内部资本市场,增加债务融资

通过发展内部资本市场和增加债务融资,来抑制过度融资。企业的内部资本市场(ICM,Internal Capital Market)可以把企业内部多条渠道的现金流量集中起来,投向高收益领域,其在监督、激励、内部竞争以及资本的低成本配置方面优于外部的资本市场。ICM既能够降低融资的交易成本,又可以有效地对资本的使用进行监督,从而抑制盲目投资。除了内部资本外,负债也可以有效地抑制过度融资。负债控制假说认为,负债是股息的有效替代品,债务的有效运用以及其比例的提高可以减少经理所控制的自由现金流量,从而减少代理成本,控制过度投资。同时负债还会增加企业的破产风险,迫使经营者在投资决策时更为谨慎思考。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监督与约束

首先,发挥董事会核心作用。应加强和完善董事会制度的建设,确定有效的董事会规模和结构,强化董事会的责任和义务,并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同时,健全独立董事制度,维护其独立性和客观性,规范独立董事的选聘程序,确保独立董事人选能切实对企业经营发挥监督作用。对于政府安排到企业的董事,应建立严格的奖罚机制,并将其利益与企业挂钩,不从企业获取薪酬,由政府根据企业业绩表现来确定董事的收入。改变以往一个企业亏损,董事长没有任何责任,换一家企业再当董事长的“人情”用人制度,如果企业经营不利,要严格追究董事的责任。

其次,发挥监事会监督作用。应改变我国企业监事会形同虚设的缺陷,切实发挥监事会的实质监督作用。为了完成监视职能,监事会不仅要进行会计监督,还要进行业务监督。不仅要有事后监督,还要有事前和事中监督。监事会对经营管理的业务监督应包括以下方面:一是通知经营管理机构停止其违法行为。当董事或经理人员执行业务时违反法律、公司章程以及从事登记营业范围之外的业务时,监事有权通知他们停止其行为;二是随时调查公司的财务状况,审查账册文件,并有权要求董事会向其提供情况;三是审核董事会编制的提供给股东大会的各种报表,并把审核意见向股东大会报告;四是当监事会认为有必要时,一般是在公司出现重大问题时,可以提议召开股东大会。此外,对于监事会也应该采取奖罚措施,对于监督业绩,应给予一定的收入及职位奖赏,而对于监督失效,则要同时追究责任人。

再次,建立有效的经理人激励和约束机制。企业应设计和实施有效地公司经理人激励机制,来使公司经营者的利益与股东利益保持一致,确保公司经理层能够以追求公司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同时,现代企业还应该制定出程序化相对较高的投资决策程序,避免经理人的过度自信和过度乐观对决策准确性的影响,提高公司经营决策的合理性。在实行有效的激励政策的同时,还要加强约束经理人行为的约束机制。一方面,加强对上市公司经理人的培训和教育,培养诚信文化,提高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增强其规范经营的自觉性;另一方面,制定上市公司经理人行为准则,对违背行为准则并被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认定为不适当人选的上市公司经理人,要责成上市公司及时按照法定程序予以撤换,对严重违规的上市公司经理人,要实行严格的市场禁入;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优化股权配置,提高市场透明度

机构投资者有动力也有能力来监督公司的经营管理。因此要加快培养多元化投资主体,大力发展就投资者,如养老保险、共同基金、保险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改变国有股“一股独大”的局面,形成股东间的有效制约,提高市场的运作效率。鼓励机构者参与公司治理,通过加强与企业的多元化关系来强化与经理人的联系,有效监督和约束管理者的投资行为。 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上市公司除了披露定期报告外,还有临时报告制度,即应对公司经营方向的更改、投资项目的变化进行及时披露。一旦股东认为利益受经理行为损害,法律可以赋予股东要求赔偿的权力。在此过程中,更重要是的是维护广大中小股东的监督渠道和维权渠道的畅通。

责任编辑:高冬梅 gaodongmei@guanlixuejia.com

9.中小企业现金管理论文 篇九

关键词:金融危机 中小企业 现金流量 管理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正在经受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震荡洗牌,在这个优胜劣汰的过程中,沿海制造业发达城市一些企业出现倒闭现象。企业倒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现金流危机造成资金链断裂,现金是企业的血液,自始至终贯穿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每个环节。一个企业想要持续经营,靠的不是损益表上的高额利润,而是必须保持良好而又充足的现金流量,否则就会引发财务危机,甚至导致破产。我国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原因和社会环境制约,存在着规模较小,资金不足,信誉度低,重生产销售、轻内部管理等问题。中小企业的资金链比较脆弱,因此,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加强现金流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小企业现金流量管理现状

对现金流量重视不足。中小企业的目标多为销售额、利润额, 企业生产、采购与销售人员对现金流量管理缺乏基本的认识。大多数企业很少对现金流量进行预测,在发展过程中对良性现金流问题关注不够。

流动资金补偿不足且财务风险加剧。中小企业对流动资金的管理存在以下弊端:一种类型认为企业就是赚钱工具、提款机,不注意企业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再生产的投入,导致企业缺乏长远发展能力。而另一种类型则是把所有收益都投入到再生产中,拼命扩张,但对项目的投资规模、资金结构、建设周期及资金来源等又缺乏科学的筹划,对项目建设和经营中将要发生的资金质量缺乏可靠预测,因此造成大量未完工程和投产后因无流动资金而停产的项目。由于过多资金用于长期项目或利润分配,致使流动资金补偿不足,几乎全部以流动负债来维持运转, 加剧财务风险。

资金积压和效率低下导致现金流停滞。中小企业为降低采购成本,享受折扣,往往大批量地采购材料,形成了大量经营性现金被占用,降低了存货的周转速度,造成资金呆滞,周转失灵。中小企业间相互拖欠较为严重,应收账款周期过长。企业支付能力严重匮乏,无力偿还应付账款,影响企业信用。

缺乏对融资环节的有效控制。中小企业融资几乎是以债务融资为主,企业对资金需要量及融资风险没有进行有效的预测,盲目认为融到的资金越多越好,使资本结构的比例严重失调,使企业陷入过度负债或借新债还旧债的恶性循环之中。

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现金流量管理策略

(一)做好现金预算工作

在金融危机下,如何使资金在运动中产生最佳流量,增强企业自身的造血功能,成为现金流量管理的关键。要确定企业资金的最佳流量,可以从现金的预测、确定最佳现金余额、控制现金流量三方面着手。

现金预测主要是对企业未来的筹资、投资、生产经营产生的现金流的流向、流量、流程、时间、结构等进行预测。目前现金预算编制应用最广泛的是收支预算法,它是将预算期内可能发生的一切现金收支项目分别进行预测,并确定收支差异的一种方法。一般要做好现金不足预测和现金盈余预测,并对小于最佳现金余额部分制定筹措方案,对多余最佳现金余额部分制定利用方案。

现金流量管理就是要保证现金流量能满足企业日常经营的需要,而又不至于现金过多压库形成浪费,其关键在于确定一个最佳现金余额。基于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本文认为最佳现金余额应恰好能满足企业现金支出需要。企业的现金支出分为三类:经营性大额支出、非经营性大额支出和日常零星支出三类。第一,经营性大额支出,指企业数额较大且与经营活动有关的支出,包括材料采购支出、职工薪酬支出、水电费、税费等。第二,非经营性大额支出,指企业数额较大且与经营活动无关的支出,包括重大的资本运作、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购置、设备技术改造利息支出、贷款偿还等内容。第三,除以上两类支出外的其他支出,都属于日常零星支出,如办公费、差旅费、职工报销的医药费、修缮费等。因此,最佳现金余额=经营性大额支出+非经营性大额支出+日常零星支出的最大可能值。

现金流量的控制包括授权审批、不相容职务分离、文件记录、独立检查等。对企业现金流入、流出的全过程,必须由独立于各事项的单位或部门进行监督检查,保证现金流入、流出的真实和合法。

(二)避免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和多元化经营

中小企业自身实力不强, 抗风险能力弱,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企业更应冷静投资,理性生产,放眼于长期生存和发展,避免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和多元化经营,将有限的资金投入主业的发展,走专业化的核心竞争力道路,从而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入量,规避经营风险。

(三)持有现金以求新的投资机会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指出,企业持有现金的三个动机之一就是投机动机。其真正含义是企业应持有足够的.现金以抓住随时可能出现的盈利机会。的东南亚金融危机表明,对于那些自有资本雄厚、负债率相对较低, 现金流量状况良好、现金充足的企业,不仅没有被金融风暴“刮倒”,反而借此“东风”扶摇直上。因此,持有现金、锁定收益、等待良机,应是目前中小企业现金管理的主导思想。

(四)降低企业负债率以降低财务风险

金融危机下,国外的需求减少,我国出口受到限制;国内的原料成本和劳动力成本升高;人民币汇率升值,出口成本增加,大大压缩了中小企业的利润空间。使用负债创造的现金收益减少甚至为负,中小企业经营将会更加困难。纵观历史,成功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保守”,他们的平均负债率都很低,只有20%左右,始终保持充足的现金流,随时预防危机的发生。可见我国中小企业需要降低负债率,以降低财务风险。

(五)加强存货和应收账款管理且运用好商业信用

存货周转期的长短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现金周转速度。缩短存货周期,企业可以运用以下策略:第一,以销定产,避免存货积压。企业应根据预计的销售量确定生产量,以避免库存商品形成积压,造成资金呆滞。第二,运用适时制对存货进行管理。适时制认为企业可以将存货控制到最低水平,甚至是零存货。它的基本原理强调:只有在使用之前才要求供应商送货;公司的物资供应、生产和销售形成连续的同步运动过程。中小企业应加强业内部门间的协调程度,不断完善信息系统,创新销售方式,尽最大可能采用适时制对存货进行管理。

在金融危机形势下,中小企业既要利用赊销又要尽量缩短应收账款回收期,以谋求生存和发展,因而如何提高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加强应收账款管理,以缩短回收期。第一,加强对客户的信用调查和评估。企业应事先对客户的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估,以决定是否提供商业信用,它对减少坏账损失以及保证款项在合理的期限内收回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第二,做好应收账款的记录工作。企业对每一笔应收账款都应详细地记录,包括向客户提供的信用条件、建立信用关系的日期、用户付款的时间、目前尚欠款数额等,掌握客户付款的及时程度。第三,将销售收现额作为销售人员业绩考核的终极指标。对销售人员的考核应注重销售收现的比率,从源头上避免应收账款长期难以收回情况的发生。第四,定期做好应收账款的分析,借以评价应收账款管理中的成绩与不足,并修正企业的信用政策。

另外,要建立健全资金付款计划制度及流程。在没有提供现金折扣的商业信用中,企业应在不影响信誉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延长应付账款的支付以缩短现金的周转期限。在没有现金折扣的情况下,每一笔款项的支付最早也应安排在信用期的最末日。

参考文献:

上一篇:爸爸妈妈对宝贝寄语下一篇:经济学原理第八-十九章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