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层作业队伍建设

2024-11-06

加强基层作业队伍建设(精选8篇)

1.加强基层作业队伍建设 篇一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点是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

北京市

3510 个。城市社区拥有文化广场2462个,城市露天景观剧场17个,观众座位2.59万个。建成了3859个行政村多媒体综合文化中心,率先在全国实现了村村建有文化设施的目标。结束了农村群众露天看电影、露天参加文化活动的历史。

二是为基层配备器材设备。自2006年起,市财政连续投入18亿元,为街道乡镇和社区行政村文化设施配备了广场演出灯光音响设备19套、流动舞台演出车21辆、流动图书捐赠车20辆、室内灯光音像设备315套、数字电影放映车315辆和数字电影放映设备1025套等一系列重要文化设备,为基层群众开展文化活动创造了条件。

三是设立了文化活动专项经费,保障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正常开展。2009年,市文化局和市财政局出台办法,按照服务人口,给每个社区和行政村文化活动室5000元—15000元活动经费、给每个区县文化设施维护费100万元、给每个街道文化信息共享维护费1万元,专门支持基层文化建设。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得到了一定的满足,基本权益也得到了一定的保障。

四是健全各类群众文艺团队机构,组建文化志愿者队伍。全市共有各级政府和各类社会主办的群众文化团队和社团11074支。2009年初,我们成立了北京市文化志愿者服务管理中心,在18个区县设立了分中心。目前全市在册志愿者近6000人。文化志愿者可以提供7大类52个服务项目,主要包括艺术培训辅导、艺术讲座、书法笔会、合唱指挥、展览展示等内容。目前参与服务的文化志愿者达1.3万人,被服务人次35万人次。文化志愿者在公共文化服务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乏基本法规和政策保障。现行的公共文化法规,只有文化

部发布的《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文化部48号令)和《北京市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标准(试行)》(京文基【2007】206号)等为数很少的政策和法规,公共文化建设还缺乏基本的制度保障。

二是街道乡镇和社区行政村缺乏具有专业素质的专职文化工作者。2002年,市编制办核定每街道乡镇文化站配备4名专职人员,基本解决了全市街道乡镇缺少编制的问题。目前,各区县文化站在岗人员数量虽然不少,但是真正在文化站工作并从事文化工作的人员不足三分之一,挪用编制现象较为普遍。人员在编不在岗,在岗不从业的情况大量存在,难以满足群众对文化的需求。

三是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人员待遇偏低。据统计,全市22个区县级图书馆中有18个馆从业人员的人年均收入低于本市人年均工资水平;全市21个区县级文化馆中有16个馆从业人员的人年均收入低于本市人年均收入水平,全市街道、乡镇文化站从业人员的人年均收入更低。

四是各级政府对文化事业经费的保障力度有待提高。2009年,市级财政投入文化事业经费达到平均每人90元;区县财政中,投入最多是原东城区是130元,最少的是海淀区是16元。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以及各级政府对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视程度的不同,导致投入力度差距较大,使得文化区域发展不平衡。

二、可供借鉴的外省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经验。

文化部在云南召开全国加强村级文化建设专题工作会,推广云南、安徽模式,并在《关于加强村级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到2015年,东部地区要率先形成比较完备的以村为重点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立一支素质较高的村级文化队伍,建立健全村级文化建设保障机制的目标。目前,全国其他省市区都纷纷行动起来,大

力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云南、福建、安徽等省市已经启动,上海和重庆2011年启动此项工作。

云南省:提出“四位一体”发展格局。文化厅与省教育厅签订文化教育合作协议,共同聘请一批乡村老师兼任农村文化辅导员,从优秀农村青年中聘用一批文化干事,每月工资700—900元不等;从大学生村官中聘请一批文化辅导员;从村民中招聘一批文化志愿者。

福建省:从2006年开始,福建省委、省政府在全省近1.5万个行政村设立村级文化协管员。每人每年600元服务性津贴(2008年提高到1200元),各地再根据当地实际,配套不同额度的津贴标准。省级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经费。采用县聘、乡管、村用的管理体制。由县级文化行政部门选聘,任期三年,经考核合格者可续聘。

湖北省:2007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决定从辞退民师中聘用村文化员。由省级财政每年投入3000万元,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结合实际予以配套,在全省范围内逐步推进村文化员聘用工作。2009年底,共聘用了3648名文化员。

三、“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当务之急是重点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具体工作思路和建议是:

首先要充分挖掘社会资源,组建一支专业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北京的人才资源十分丰富,热心文化事业的群众数量众多。要吸收政治思想好、文化水平高的大中专毕业生从事基层文化服务工作。积极扶持乡土文化人才,发挥其服务当地文化的作用。配合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的步伐,采取有效措施,鼓励专业人员深入基层,充实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2011年,我们计划首先从基层社

区和村文化骨干、基层文艺社团、文化志愿者和村官中招聘一批群众文化组织员,组成基层群众文化组织员队伍。每个社区和村设1名,服务人口超过5000人的社区和村设2名。全市需要1万名左右。

二是要大力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以培训需求为导向,完善培训计划生成机制,建立组织调训和自主参学选学相结合的参训机制,建立学习培训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学习培训激励约束机制,建立教学质量评估机制,形成分级分类、分工负责,规范有序、健全高效的教育培训运行机制。开展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培训工程,深入学习政治理论,加强政策法规培训,强化管理能力和文化素质培养。因地制宜,分级培训,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对全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的轮训,进一步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的政治、文化、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

三是建立稳定的经费投入机制。在街道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中,市区两级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建立“群众文化组织员”定额定项全额补贴机制,以解决目前制约农村文化建设发展的文化服务人员缺位问题,进一步提升农村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保障文化事业经费增长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增长幅度,解决乡镇综合文化站在设施、场所、设备和人员培训等方面的问题。探索多种形式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要打破部门和所有制界限,建立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乡镇文化服务网络。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和农民兴办乡镇文化机构。

按照首都城市功能区的不同,市级财政补贴分别给予不同补贴比例。依据2009年市统计局发布数据,全市有6595个行政村和社区,约1万名文化组织员,每人每月平均1000元标准,一年全市需要投入1.2亿元。

四是要全面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从业人员待遇。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从业人员的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失业、养老、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机制,为文化站的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努力解决区县和乡镇公共文化服务从业人员收入较低、收入差距较大的问题,全面提高全市图书馆、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公共文化服务从业人员的收入。在严格管理创收,实行收支两条线的基础上,比照本市公务员工资福利情况,核定其人员经费,由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自主分配,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从事公共文化服务工作。

五是要充分发挥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伍作用。奥运期间,北京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文化志愿服务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文化志愿者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基层文化人才队伍短缺的燃眉之急。要进一步整合文化名人、文艺专才等各类文化资源,吸引到文化志愿者队伍中,壮大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规模。

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我们要结合实际,分级协作。在区县完善准入,保障待遇;在乡镇要落实编制,保障投入;在社区村要建立机制,保障运行。各级政府要齐抓共管,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进一步完善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北京市文化局

2010年12月7日

2.加强基层作业队伍建设 篇二

1 聚齐人心:激发新闻工作热情

由新媒体经营和网络整合带来的易岗、跳槽现象为数不少, 严重冲击了县级台新闻宣传队伍结构。恢复正常宣传秩序, 不断提升新闻质量和竞争力, 首先要在安定、稳定和温暖人心上下功夫。

聚齐人心是组织发展事业的基本要素。当前, “无论是报业、广播电视业还是各种网站, 都在力求改进, 变化神速, 新闻性 (真实性、时效性、重要性、接近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等) 都受到普遍重视, 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制手法不断翻新、变换, 以吸引更多受众去接受它们传播的信息和娱乐等, 从而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局势逼人, 县级台一要抓紧安定人心, 把注意力引导到新闻宣传上来, 组织大家加强学习, 弄清改革时期的难点热点问题, 摒弃利益争吵, 在单位和个人发展上多一些思考。如有个台在回归事业建制后, 不少人由此产生铁饭碗观念, 工作积极性逐渐衰退。针对这种情况, 台领导班子及时介入, 一次次向大家敲响危机警钟:县级台新闻宣传的优势早已不再。继续自我感觉良好, 以建网养台的思维来办新闻, 很快就要遭受淘汰。同时, 单靠财政有限拨款, 是无法繁荣新闻事业的, 要创新思维, 共同推动基层新闻事业经营管理化, 向媒介产业化目标迈进, 等等。同时, 台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坚守岗位, 多次谢绝调入其它级别和收入较高的单位, 用实际行动来安定人心, 迄今, 这个台没有一个人要求调离单位。二要解决难题稳定人心。每次改革都有受益方和损失方, 都有矛盾。如不及时化解, 越闹越大, 动摇人心, 后患无穷。县级台要正视和化解难题, 不能坐视不管。如有个台整合时, 按上方要求把6名事业编人员分到网络公司。结果, 形成“一边事业编进公司左右不适应, 遭受排挤孤立, 整日吵闹上访, 影响工作;一边新闻宣传队伍减人难以开展工作”的尴尬局面。为此, 台领导一面积极抚平;一面逐级向上反映协调, 下大气力把事业编挪回台里, 平息了风波。类似难题在“人、财、物”上不断冒现, 如不妥善处置, 一个人、一件事地闹出来, 挑动整合敏感神经, 根本无法正常工作。妥善安置人员是整合难点之一, 没有后顾之忧, 人心才能稳定, 从而激发新闻工作热情。三要关心集体和个人前途温暖人心。20年辛苦建网办台, 盼的是稳定发展, 却等来分家争吵, 不令人忧虑也难。人心要稳定, 更需温暖。如作者单位在2007年实施台网分营后调配队伍, 加强新闻专业培训、组织业务研讨活动、增办合办栏目等, 一度也招徕心灰意冷者群体的抵触。但台领导班子坚定发展信念, 积极做好各类复杂情绪的思想开导工作, 带领大家逐步走出阴影、消除忧虑, 全身心走在新闻专业的路上。如有个编外记者在不断鼓励下, 除留在采编岗位勤奋工作外, 从中专文凭读到本科毕业, 从没有职称奋斗到“记者”专业技术任职资质。2007年至今, 全台34人共有29人参加专业技术职称评聘, 有18人获得新闻系列高、中、初级职称, 11人获得广告、财务和电子工程中、初级职称。

概而言之, 新媒体时代和网络整合对队伍的搅动力不可低估, “聚齐人心、激发新闻工作热情”的方式也有很多, 应重视一一积累, 探索规律, 善于把经验转化为常态化管理制度, 聚集正能量, 为提升新闻宣传质量、全面展开新闻事业经营管理铺垫基础。

2 健全队伍:吸纳技术经营人才

县级台技术制作力量薄弱、经营人才匮乏已非一两日之事, 且在编制有限、穷于应对新闻采编状态下, 一直很难得到有效改变。有的县级台甚至在整合后, 还依赖网络公司来进行技术管理。因此, 广泛吸纳技术制作和经营人才, 应在强化队伍建设中得到落实。

“技术制作人员包括录音、录像、灯光、播控、机务、监控方面的从业人员, 他们直接参与从采集素材到完成制作的全过程, 并承担着节目的播出、传送和发射系统的工作”。[1]健全技术制作队伍的思考有三:1) 改变依赖意识。县级台多是重视新闻采编岗位, 技术岗位一般是多岗混合型, 不够专业。随着人员的流动变化, 技术制作日呈薄弱, 一旦遇上难题, 只得向专业团体或上级媒体技术团队求助, 十分不及时与被动。这种依赖意识, 首先要下决心彻底改变。一个缺乏技术制作力量的媒体组织, 在媒体竞争中寸步难行、无法发展。2) 自我培养人才。在县级台团队中, 至少应有三分之一人从事技术制作, 并保证常年在岗, 遇调动退休及时补充。平时要制定专业学习培训、继续教育、业务研讨计划, 定期检查落实情况, 等等, 让技术制作人员不断了解和掌握高新技术知识并付诸实践, 从理论和技能上跟进潮流, 不能当“高职称低技能”的专业人员。3) 吸纳技术骨干。吸纳包含管理者在内的三两个技术制作骨干, 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专业钻研精神, 对整个台的采编播设备、技术制作水平、内联外通网络、同行业情况、未来发展等通盘掌握, 对设备设施运行有应急方案备用措施, 遇紧急情况能发挥骨干作用从容应对, 带队及时排除技术故障, 保障采编制作顺利、播出安全。

“目前, 我国广播电视经济运营人才力量十分薄弱, 很难适应广播电视事业迅猛发展的要求。因此, 培养和造就一批既有广播电视专业知识, 又懂市场运作方法和技巧的经营人才, 已是推动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1]全国的情况如此, 县级台的经营人才就更加匮乏。因此强化队伍建设要重视基层资源, 想方设法设立市场主体,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吸纳专业经营人才, 精心做好市场营销策略付诸实施, 努力拓展多种宣传渠道扩大影响, 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收获。几种操作思考:1) 责任制。以合同形式吸纳社会经营人才, 明确业务范围、义务责任、创收指标, 以及双方违反合同必须承担的法律和经济责任等, 一般与项目捆绑, 通过公开招标方式来解决。这种办法在广告宣传等业务不景气的地方尤其受青睐。但在操作中应注意遵守游戏规则, 严格按法律法规办事, 以免为权力寻租留下空间, 上演“广告做起来, 干部倒下去”的悲剧。2) 年薪制。运用广告公司、传媒公司这些市场主体, 制定年度创收目标及合作年限, 以“年薪制”吸纳经营天才和人才, 运用他们的经营天赋、商业眼光和广厚人脉盘活资源, 把业务经营起来。实践中, 也要与“责任制”一样严格按法律法规办事。3) 招聘制。以广告和传媒公司吸纳经营人才, 许以高薪, 签订劳务合同、目标责任制、奖罚条例等等。这类办法, 据了解在经济发达的邻省县级台普遍使用, 产生较好的效果, 且内部如果制度健全、管理得当, 相对比较不容易出问题。

吸纳技术和经营人才, 在一些经济好、理念新、专业强、行动早的县级台, 均有一定有探索和实践, 并积累相当经验, 应该引起县级台的普遍重视、学习、推广和不断创新发展。

3 科学管理:完善精神物质激励

强化队伍建设应转换观念, 化“命令”为“协调”, 告别“当面点头, 转身摇头”现象。当前, 县级台激励机制缺失, 所以更要重视科学管理的制度建设, 尤其是以人为本为核心的激励机制。

一直以来, 县级台人员身份纷乱复杂, 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激励来调动这支杂牌军的工作积极性。目前, 又陷入精神激励弱化、物质激励滑坡境地。从这两点看, 重新认识激励机制, 建立科学管理体系并非“老调重弹”, 而是很有必要。实践再次表明:以诱导鼓励、关怀支持为主的精神激励, 是对人最大的激励因素。因为“物质激励的作用是表面的, 激励深度也有限。精神激励的作用是长久的、根本的, 随着人员素质的提高, 激励的重点应以精神激励为主”。[3]如整合后有人质疑:把台经营好了会再被整合吗?也有人劝:吃大锅饭就不必拼命了;还有些编外人员因同工不同酬而烦恼不断。这些复杂消极情绪, 绝非一笔奖金就能消除, 而应积极关心诱导, 帮助大家看清自身优势和未来方向, 鼓励其专心走专业, 从而让人在精神上得到抚慰, 产生归属感, 激发高度信任感、责任感和积极性。同时要掌握每个人情况, 注入情感沟通, 密切同事关系, 并把这种关系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动机。如有个台三名领导轮流参与一线采编, 与大家同甘共苦, 共同进步, 为队伍建设营造积极向上、宽松和谐的氛围, 评优评先也选拔一线人员去参评领奖。因为, 人总是“希望别人尊重自己的人格和劳动, 以满足自己的自尊心;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工作、人品、能力和才干给予承认, 以满足荣誉感;希望自己在同事之间有较高的地位和威望, 以满足优越感”。[3]这种自尊心、荣誉感和优越感, 是任何物质激励都无法取代的。所以, 要理直气壮抓好树形象立榜样、荣誉表彰等工作, 发挥形象性、示范性和感染性积极作用。

宣扬精神激励为主, 并不是说不需要物质激励。“物质激励目的在于褒奖积极行为、调动工作积极性”。[3]而缺乏物质奖励的“激励机制”就不是激励。当前县级台的物质激励缺失, 对“复杂脑力繁重体力”的广电新闻工作十分不利, 使管理者烦恼不已, 别说新闻单位基本的“新闻量化、质量优化”无法展开, 就连一般岗位的工作积极性也难以调动, 所以要尽快寻求突破。实践的启示有三:一是要积极争取专项资金。通过制定激励方案, 力争上级批准拨款支持。如南安台设立“人才基金”, 得到年度拨款80万元, 作为外聘编导、主持人和新闻创优奖励金。二是设立新闻奖列入财政年度预算。如厦门两个区台均不同程度设立“新闻评比专项资金”, 由财政拨款。三是创收反哺。从经营利润中划出一定比例, 报批准设立奖励基金。网络整合后的运作实践表明:缺乏物质激励, 新闻工作进退维艰。为此许多县级台纷纷向上建言献策, 与同行交流探索, 试图在这方面有所突破, 建立起与县级台新闻事业经营管理相匹配的激励机制。

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互为作用, 是组织将远大理想转化为具体事实的连接手段。县级台要汲取现代管理精髓, 勇于突破和完善激励机制, 多管齐下、张弛有度, 为队伍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4 结论

强化队伍建设, 对于新时期县级台新闻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20年来, 县级台在“建网养台”路上风雨兼程, 曾以收入不到全国广电总收入20%之力, 承担全国96%的广播电视覆盖、新闻宣传、抵御污染和安全播出等复杂艰巨任务, 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 展现队伍凝聚的强大力量。在光环褪尽、事业转型的今天, 进一步强化制度建设,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繁荣基层新闻事业, 既是县级台义不容辞的时代责任, 也将是队伍建设的最高境界。

摘要:一直以来, 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都是基层广电队伍建设追求的目标。随着网络传播的分割, 有线网络的整合, 人财物的变化, 县级台的新闻宣传遭遇严峻挑战。因此,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 都要尽快消除变化后遗症的影响, 多管齐下强化队伍建设, 努力把基层新闻事业经营起来, 努力实现“双效”统一的目标。惟其如此, 县级台才能延续向社会大众提供有价值有效率的服务功能。

关键词:基层,广电新闻宣传,严峻挑战,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欧阳宏生.广播电视学导论 (第二版) [M].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2:390-394.

[2]吴文虎, 林如鹏, 支庭荣.新闻事业经营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 2010, 3:25.

3.加强基层财政队伍建设浅谈 篇三

一、狠抓学习教育,提高基层财政队伍思想政治与业务水平。站在基层财政工作的最前沿,财政干部职工要转变观念,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开展学习教育。领导班子要充分认识到,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是领导和带动财政干部完成各项任务的前提和基础,要把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和财政业务知识引为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方式。增强干部职工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结合实际,开展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等专业培训活动,学有计划、有安排、有笔记、有心得;展开互动学习,在计算机应用、财会业务等方面,以“老”带“新”,外“取经”内“练功”,使干部职工的知识结构相互融合,知识界面不断拓宽。通过学习,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基层财政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效能。

二、强化作风建设,树立依法理财、严格理财的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当前,基层财政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比如农村财务管理体制的欠缺、财务监督上漏洞等,作为为民理财的执行者,对人民群众关心的财政工作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要以务真求实的作风,深入调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勇于探索,将日常财政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讲稳定的高度,围绕发展主题,认清财政发展的规律和把握其脉络,树立“兴一方财政,富一方百姓”的服务理念,依法行政,理好财,用好财。一是领导干部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班子成员间要精诚团结,讲党性,讲协作,提高基层财政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透明度,实事求是,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财政干部职工要时时牢记为民服务的宗旨,讲正气,讲奉献,真正做到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帮民之所需,解民之所难;二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当地各级政府确定的重大决策措施,树立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用科学的发展观,扶植农村各项事业的开展。适时更新财政体制,调整工作内容,拓宽工作领域,改进工作方式,为服务经济建设创造优良宽松的环境。农村税费改革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新政策,基层财政部门要强化宣传力度,深入村组,让党的好政策走进千家万户,要做到执行政策不走样,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财政干部要做农民的“贴心人”,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以实际行动赢得民心。

三、实施“阳光操作”,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要建立一支能吃苦、思想好、业务强、敢创新的基层财政队伍,首先要在选人上慧眼识才,严把进人关口,“阳光”操作,确保新增干部质量。其次,以人为本,精心培育合格的“理财人”,完善培训上岗制度,建立具有较强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的培训机制。完善人才评价标准和手段,建立以业绩为重点,由思想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以严格的制度约束人,以灵活的方式培育人、以全新的环境感召人。实施竞聘上岗,任人唯贤,营造出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氛围和环境。同时,增强财政干部工作的适应性,提高业务水平和执法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带出“人人是能手,个个是骨干”的干部队伍,在群众中树立起诚实守信、执法文明、刚正不阿的财政队伍形象。

四、加强廉政建设,提升基层财政干部队伍拒腐防变能力。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通过深化改革、创新制度,注重从源头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增强干部群众对惩治腐败的信心,更好地形成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合力。”一是从源头防治腐败,创新财政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基层财政部门的协调和监控作用,加强收入征管,严格支出控管,强化财政监督,力求节约,确保资金使用绩效。规范财务会计管理,强化会计监督检查,提高财政运行效率和质量。二是提高认识,上行下效树新风。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作为基层财政部门,与钱打交道是天天有的事情,要做到“不湿鞋”,首先是认识上的清醒。基层财政干部要牢记“勤能补拙,俭以养廉”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金钱观、权力观,知荣明耻,端正工作作风,一心为民。尤其是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服务大局理念和勤政廉政理念,严格自律,身体力行,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以实际行动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召他人。“公生明,廉生威”,上梁正,下梁端,形成勤俭节约、清正廉洁的良好风气。三是办事公开,增强透明度。建立廉政工作制度,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全方位、多形式的公开全面接受社会监督,不断提高基层财政管理和服务水平,深化财政改革,用财政杠杆有力地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作者单位:荆门市掇刀区农村财政管理局)

4.加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研究 篇四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形象地比喻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近年来,若羌县在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改进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制定了一系列相关配套制度,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明显加强,有效提高了农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持。但是用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来衡量,农村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乡镇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自身要求不严。部分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尚不完全适应,有的党员干部满足于现状,强调基层自然条件和实际困难多,对自身的优势和发展的潜力看的不深、研究的不够透彻,工作信心不足。部分党员干部强调客观工作原因较多,忽视日常学习,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情况做群众工作方法简单,创新意识不强,领导科学发展能力和素质尚有待进一步提高。

2、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当前,农村基层各项任务较为繁重,乡镇干部往往忙于日常事务,忽视了对政治理论、法律法规等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知识的学习,导致乡镇干部政治理论水平低、对上级政策把握不准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运用政策和法律去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3、工作作风不扎实。前几年,由于各种原因乡镇干部交流和提拔受到一定的影响,一些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党员干部觉得“没盼头、没干头”,逐步放松对自身的要求,工作上积极性和主动性减退,存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思想。

4、工作中创新意识不强。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对许多工作疲于应付,部分党员干部仅限于上面安排什么就干什么,主管领导不能充分联系实际、“举一反三”的将上级工作部署与本乡实际情况进行融汇贯穿,导致就任务而落实任务,就工作而抓工作,形式单一,方法简单,创新意识不强。

5、为民服务存在畏难情绪。乡镇机关和站所工作人员职数与实际工作量不相符,由于农村工作任务较重,人员缺乏,往往是一人身兼数职,而且经常加班加点,保证不了正常的休息,不但影响个人身心健康,还影响到工作和家庭,也影响到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得不到组织和群众的真正理解。

(二)村组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为民服务意识不够。主要体现在村组党员干部难选难配,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各项农村事务不断增加,村级任务愈加繁重,很多村组干部反映,自从当了村干部后,基本上是随叫随到,自家的枣树也因疏于管理,长势和树形还不如其他农民,产量和收入相应减少,基本上是“忙忙碌碌干一年,不如种好一亩田”,村干部干劲不足,呈现出“选的不想干,干的素质低”的不良现象,有的村民小组组长一年换了好几任,影响了村级事务的正常开展。

2、思想观念落后。部分村党支部书记年龄50岁以上,知识结构老化,思维缺乏活力,工作缺乏魄力,进取缺乏动力。有的村干部思想僵化,观念陈旧,精力不够,缺乏开拓精神,驾驭市场经济发展的能力相对不足,跟不上经济发展形势。

3、工作积极性不高。近年来,随着我县经济的发展和农村事务 的增多,各乡普遍增设村干部职位,没有将村干部配备控制在5-7人的标准,即村党支部书记、副书记、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委员,大多数村的村干部达10多人,而村集体收入较低,增加的村干部误工补贴也无力从村集体收入中列支,只有切割转移支付资金这块蛋糕,从而直接降低了村干部报酬的整体水平,导致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不高。

二、对策与建议

(一)深入抓好农村党员干部作风建设

一是抓好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建设。解决部分基层干部思想解放不够、改革创新意识不强、开拓进取精神不足等问题。要认真组织基层干部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特别是加强对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州委八届九次和县委八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以及全国支持新疆、河北邢台对口支援若羌的政策,使农村党员干部树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确认识区情、州情、县情,正视若羌县和其他县市的差距,充分认识县委确定的“枣业富民、矿业强县、生态立县、文化塑县”战略和当前面临的发展形势,鼓舞士气、提振信心,为若羌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实现跨跃式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结合基层干部思想作风现状狠抓制度建设,建立“一把手”抓干部思想作风的责任制等制度。

二是抓好农村党员干部学风建设。解决少数党员干部学习不联系实际,将理论当教条,浅尝辄止,业务不精,致使工作中“想当然、凭想象、好象是、拍脑袋”等问题。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本着干什么、学什么和急用先学的原则,使每个党员干部都成为业务工作的行家里手,立足本职,积极投身于事关若羌富民强县战略。为保证人员、时间、内容、效果的落实,防止不学、假学、空学,练“唱功”,建 立健全理论和业务学习制度、夜读制度、岗位练兵等制度,把学习作为考核评优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到述学、评学、考学。

(二)切实加大农村党员干部管理力度

一是建立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以“绩效考核”为抓手,形成“竞争”新局面,每年由县财政给每位乡镇公务员拿出一定数额的奖励资金,作为绩效考核工资,把考核权交给乡镇。各乡镇制订绩效考核方案,绩效考核方案要充分体现偏重一线、多劳多得原则,将目标责任分解到岗位,工作任务量化到人头,奖金按分值兑现。各乡镇通盘考虑,实行所有干部职工全覆盖。绩效直接与待遇挂钩,充分调动广大乡镇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形成“体制顺、机制活、讲业绩、比贡献”的良好工作氛围。

二是创新党员干部培训机制。从当前的干部教育培训看,科级干部培训和村干部培训由县委负责,能保证定期轮训和调训。而一般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没有具体化,更没有考核指标。要建立一般党员干部轮训机制,由组织人事部门牵头,建立健全一般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责任制,把乡镇一般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列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使教育培训工作始终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把乡镇党员干部的学习培训同年终考核、评先评优和升迁奖惩有机结合起来,激发乡镇干部参加学习培训的主动性。充分利用县、乡党校的作用,加大乡村组党员干部的培训力度,分期分批组织乡村组重要工作岗位的党员干部到区内外考察、学习、培训和挂职锻炼,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素质。

三是坚持新录用公务员下派到农村基层锻炼制度。坚持考试录用、初任培训和基层锻炼有机结合,制定措施,县直部门每年新录用的公务员要到基层锻炼2-3年,对那些经过艰苦复杂环境和基层锻 炼、并取得显著成绩的干部,及时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对那些贪图安逸、不愿到困难艰苦的地方和基层去工作或敷衍塞责的,不予提拔使用。

(三)积极营造“拴心留人”环境

一是加大乡镇党员干部补贴力度。出台更加倾斜的乡镇干部工资补贴政策,缓解干部经济压力,进一步提高乡镇干部的生活待遇水平。

二是建立互动交流机制。继续坚持每年从县直机关中选派一批年轻干部到乡镇锻炼,从乡镇干部中安排一批有工作经验和能力的干部到纪检、组织、宣传、县委办、政府办等理论和政策性较强的部门挂职,互相补充工作经历,全面提高年轻干部自身素质。同时,建立部门与乡镇、乡镇与乡镇、城镇与山区之间的干部交流机制,打破一些一般干部长期在一个单位工作,经历单

一、缺乏多岗位锻炼的局面,进一步激发干部的工作活力。

三是加大选拔任用力度。按照 “一线出干部”的用人导向,在选拔配备领导干部时,优先考虑政治素质好、实际工作经验丰富、业绩突出、群众公认、长期在乡镇工作的干部,以充分调动乡镇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四是努力改善干部生活环境。把加大乡镇特别是偏远乡镇的文化活动场所建设作为一项硬指标完成,配备相关设施,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加强干部的沟通和交流,充实干部精神文化生活,稳定和凝聚人心,切实创造一个让干部愿意到乡镇、向往到乡镇、长期扎根乡镇工作的环境。

五是加强人员力量。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将编制管理和人员管理紧密结合,加大乡镇干部招考力度,按照核定的人员编制配 齐乡镇机关和站所相应的工作人员。积极探索建立综合性服务机构,将部分涉农站所人员进行整合,纳入统一管理,提高办事效率。

(四)深入推进村级组织建设

一是改善队伍结构。首先是注重选人。要注重把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解决处理复杂问题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年轻优秀人才选拔到村级领导班子中来。其次是注重培养。在农村发现有能力的年轻苗子,有意识地在村里加以培养使用。不是党员的,村党组织要引导他们在政治上有追求,早日成为党员发展对象,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要把发展党员、选拔后备干部、培养实用人才和村班子建设结合起来,注重在优秀青年和致富能手中培养吸收党员,并把优秀党员逐步培养成村干部。第三是针对部分村干部队伍年龄较为老化、文化素质偏低、创新意识不够、组织领导能力较弱的问题,在村级换届后要超前培养村后备干部,为农村储备足够的后备人才资源。严把后备干部的考察推荐关,改变以往村后备干部主要由村干部直接推荐的方法,由乡党委牵头采取民主推荐的方法确定后备干部的考察对象,通过考察从年龄在40岁以下、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上、重点在毕业大学生、有一定组织领导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的对象中确定村后备干部。同时,为加速后备干部的成长,加快岗前培养锻炼,可采取委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等办法,让他们参与重大工作,既提高村后备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又让他们为大多数村民所知晓,为下一届换届选举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第四是注重管理。通过实行跟踪培养、滚动管理,定期培训,提高他们的致富能力,创新本领,增强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意识、发展意识,建立一批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为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第五是加强作风建设,搞好绩效考核管理。要让年轻村干部在 广阔的农村大展宏图,用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来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在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是提高村干部待遇。首先是规范村干部职位设置。根据各村人口和经济发展现状,按照精减高效原则,实行交叉任职、兼职等形式,减少村干部职数。各村村干部配备应严格控制在5-7人,其他工作人员,一律实行误工补贴,误工补贴从村集体收入中列支。对于超职数配置的村干部,有集体经济收入并且村级无债务的可在集体经济收入中开支,没有集体经济收入并且有一定债务的不准超职数配置;其次是加大转移支付资金力度。一方面保障村干部报酬,另一方面保障村级经费运转;第三是根据我县村干部工资实际情况和所要达到的标准,自治区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不足部分,由县财政予以补助;第四是建议在银行设立代发工资帐户,将报酬的70%,按季度直接划入村干部个人工资存折,乡镇留报酬的 30%,作为村干部年底考核工资。第五是在给村干部交纳养老保险的基础上,一并考虑医疗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解除村干部的后顾之忧。

5.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篇五

一、提升农村党员干部素质能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人才。当前尤其是要培养素质能力较高的农村干部、党员和实用人才三支队伍,使他们担当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任。

一要精心选育农村干部,培养新农村建设的带头者。坚持多渠道选人,通过公开招考等形式,录用一批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优秀青年充实到农村基层组织中来,配强农村基层班子。积极稳重地培养村级后备干部,建立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平时注重让他们参与村委工作和其它群众自治组织活动,使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在现实工作中把具备先进性的农民纳入党内,有效拓宽村干部的选人视野和用人范围。同时,积极培养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的“双强型”干部,造就一大批新农村建设的带头者。

二要抓好农村党员队伍,培养新农村建设的推动者。积极开展农村无职党员定岗设责活动,科学设岗定责,为“无职”党员提供施展才华、发挥作用的有效平台,切实让农村党员“无职”变“有责”,“无位”变“有为”。培养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的“双带型”农村党员。三要大力开发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培养新农村建设的示范者。广泛实施把农民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农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的“三个培养”工程,组织各种形式的技能培训,开展“科技标兵”、“科技示范户”竞赛评选活动,塑造一批“田秀才”“土专家”。

二、强化理论武装和政策教育,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思想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强化理论武装和政策教育,把农村党员的精力和智慧统一到中央的战略部署上来,形成新农村建设的共同意志和强大合力。要认真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思想保证。加强农村党组织先进性建设,应进一步突出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个主题,引导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更好地履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的职责;强化科学发展观教育,引导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农村建设,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新农村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同时,加强对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重大决策部署的学习教育,坚持用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发斗志,使之转化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

三、大力发展党员和改进组织设置,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证。

一是大力发展农村年轻党员,为基层组织提供后备力量。要注重挖掘农村人才,在农村致富能手、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农村大学生、外出务工人员中培养党员。特别是要选择思想觉悟、综合素质高的年轻人作为培养对象。通过组织培养,使他们在实践中成长为新的共产党员,以壮大农村党组织的力量,有效地改变农村党组织的年龄结构,使农村党组织年轻化,更加有效地发挥作用。

二是改进农村党组织设置方式。近年来,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市场、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等新兴经济社会组织大量涌现,这使得传统的单一按村组分“块”设置党组织方式的局限性日渐凸显。要适应党建工作的新变化,积极创新农村基层组织设置方式,走出了一条“产业建支部、党员带头富、农民增收入”的新路子:按照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依托不同产业建立党组织,将同一产业中的党员统一管理;依托龙头企业,形成与“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相对应的“公司党委+基地支部+党员”的党组织设置格局;由大型专业市场管理机构牵头,联合从事生产、加工、流通的农村党员组建新的党组织;依托乡村种植、养殖和加工开发园区,把园区内党员联合起来建立党组织;依托规模较大、会员较多、具

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行业协会建立党组织;有针对性地在规模较大的合作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

三是党内管理制度化。要建立健全党内管理制度,主要有党员的管理制度、党员学习日制度、民主评议制度、党务公开制度、发展党员制度和党员的谈话交流制度。

四、建立高效运转的工作机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制度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按照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发挥农村党组织协调农村社会的功能,积极稳妥推进“管理民主”,健全农村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工作制度体系。

一是村级事务管理制度化。从实现农村长治久安出发,按照合情、合理、合法的原则,对农村党建、村务管理、经济管理等制定具体操作办法,以“文字+图表”的形式统一制作“流程图”,要求党员干部遵照执行。同时,引导农村党员干部坚持群众路线,学会与群众平等协商办事。二是村级重大事项公开化。坚持透明运作,把事情办在明处,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要求对涉及全村发展和多数人利益的一些重大事项,必须吸收农民参与,保证他们依法行使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借鉴实施“阳光村务”、建立“村务超市”等做法,探索深化党务、村务公开的办法和途径,实现党务、村务的全面公开、全程公开、全方位公开。

三是村级工作运行效能化。通过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决等形式,对新农村建设和基层党建工作提出具

体明确的思路目标、规划方案、工作重点和标准要求;将新农村建设和基层党建的目标、重点分解量化、落实到人,明确责任和完成时限;建立符合村情民意、真实反映工作实绩的考核指标和办法,实行群众监督评判,落实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检查考核,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基础。俗话说“家中有粮,心中不慌”,要使村党组织“有钱办事”,必须要发展状大集体经济。

一是要用好土地。坚持“以土地谋发展”的理念,盘活现有的土地存量,节约村里的每一份土地,通过留用或节约土地建造标准厂房、营业用房、多层公寓出租等形式,开展物业租赁经营,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二是要用好资产。要深化完善农村股份制改革,继续推行经营性资产、公益性资产、资源性资产的“三合一”量化工作。要积极盘活村级存量资产,对公益性资产,可以探索拍卖、租赁、承包等形式来转换经营机制。

6.加强基层作业队伍建设 篇六

中共***组织部

中共***基层办

2009年6月22日

近年来,我县按照“强化培养措施,优化队伍素质,加大管理力度,落实备用结合”的总体要求和“着眼长远,抓好当前,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工作方针,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村党支部书记培养管理工作,培养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村级领导班子队伍,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保持农村社会政治稳定,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推进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证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全面贯彻落实。

一、基本情况

***辖8乡1镇、107个行政村、526个村民小组,居住有维吾尔、汉、回、柯尔克孜族等19个民族。现有村党支部书记107人,其中,实行”一肩挑”102个,国家干部任村党支部书记7人,初中及以下52人,高中8人,中专43人,大专4人;30岁以下3人,31岁—35岁7人,36岁—40岁32人,41岁—50岁57人,51岁—55岁6人,56岁—60岁2人。

二、主要做法

县委把加强村领导班子队伍建设作为农村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从优化班子队伍结构入手,不断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村党支部书记的综合素质。

一是配齐配强村党支部书记。严格换届法规和操作规程,突出实行“一肩挑”宣传引导和从优秀后备干部中提拔等工作,提高基层选民法规意识和参选率,全力推进村委会换届工作。全县102个村实现 1

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和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占总村数的95.3%。同时把一大批年龄在40岁以下,政治素质好、能力强、懂经济、善管理的优秀青年选进了后备干部队伍,作为村党支部书记重点培养对象。并从乡镇机关选拔优秀干部到村任职,目前共选派7名机关干部到村任职。

二是精心培养,全面提高村党支部书记的德才素质。通过“干部作风提高年”,县委组织部、基层办组织开办村干部培训班,加强各类党内法规培训,进一步提高村干部思想素质和工作作风。实行理论培训制度。我们在结合每年的乡镇三级干部会和党员冬训对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的同时,还利用农闲组织他们系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开办专题讲座,引导他们学习实用科技、法律知识等。在此基础上,在偏远的村阵地组织开展了以“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转变干部作风”为主题的封闭式集中轮训,每期时间7天,累计开班36期,参训党员干部达4400余人次我县将学习情况的评定归入村党支部书记个人档案,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

三是实行跟踪培养、动态管理制度。对村党支部书记坚持跟踪培养,把培养管理工作贯穿于村党支部书记的日常工作、生活及学习中,促使其健康成长。同时,实行优胜劣汰,滚动管理,每作一次微调,使村党支部书记保持活力。

1、以“一月十落实”活动为载体,规范基层组织活动。针对个 别村级党组织工作不规范的问题,2006年在总结以往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成功经验基础上,提出了“一月十落实”活动,成为规范村级党组织工作的有力抓手。“一月十落实”活动,即落实每天至少1名干部坐班,解决热点、难点问题;落实每个村每天有一个村民小组开展集中学习1次,及时统一思想认识;落实每周至少安排1次工作,明确工作重点;落实每月至少召开1次村民大会,民主决策村级事务;

2落实每月至少表扬1次好人好事,形成良好村风;落实每月至少联系1次维稳重点人员,确保社会稳定;落实每月至少宣传1次法律、法规知识,增强群众守法意识;落实每月至少开展1次科技培训,增强群众致富本领;落实每月至少交流1次致富经验,拓宽增收途径;落实每月至少召开1次党支部例会,总结自身建设情况。同时,2008年开始,我县还借鉴温宿县“十个一”活动经验,对开展“一月十落实”活动内容进行充实完善。

2、以“分类定级”活动为平台,增强争先创优意识。

一是抓目标确立。采取“统一标准,量化分值,乡镇考核,基层办复查备案”的程序,按照领导班子好25分、党员干部队伍好20分、制度建设好15分、工作业绩好20分、农民群众反映好20分的标准,根据考核结果,一年确定一次。目前全县107个村中一类村42个,较上年增加3个;二类村51个,较上年减少2个;三类村14个,较上年减少1个,有2个二类村提升到一类村并创建为“五好”村党支部。按照“引导一类抓巩固,指导二类抓提高,督促三类抓整顿”的整体思路,通过组织村干部、党员、人大代表、“三老”人员、政协委员、爱国宗教人士等各层面的人员座谈,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原因,群策群力研究解决基层党组织班子竞争意识不强,党员基层干部先锋作用不到位等问题。

二是抓责任落实。联系村的乡镇领导结合农村实际,帮助村党支部书记制定符合农村发展的具体措施,教处理经济事务、处理同群众的关系、处理各种矛盾的方法,使村党支部在抓人的教育管理和抓全面工作中的信任度明显提高。同时加大责任追究,2007年以来,部领导先后对连续2年未实现创建或转化目标任务的1名乡镇党务副职和4个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了告诫谈话,并取消了评优资格,1名党务副职予以免职,激发了抓党建的源动力。

三是抓整顿落实。针对个别村党支部书记综合素质不高、工作能力不强的问题,分别采取了领导个别谈心、组织集体谈话,举办培训班,组织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到村巡回宣讲等多种形式,强化教育培训,并通过思路上领、政策上扶、信息上引、物质上帮、技术上带等具体办法,加大后进村整顿力度。2008年以来,组织奥特贝希乡5村党支部书记艾力〃尤努司等2名同志,到各乡村巡回宣讲10场次,乡镇领导个别谈心(谈话)370余人次,举办各类培训13期,受训人员达1100余人次。在此基础上,注重从信息、技术上加大帮扶,多渠道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以经济发展带动后进村整顿。一年来,为农牧民群众提供致富信息450多条,新增集体经济收入8万多元。

3、以“党员帮带互助”活动为载体,引导村党支部书记做好服务群众工作

一是在农村党员中,实行定目标、定任务、定时限、定责任,一包到底的“四定一包”制度,按照自愿、就近、以强带弱的原则,开展“党员帮带互助”,让每名党员联系10户左右的群众,3381名有帮带能力的党员与20286户群众结成帮带对子,落实“八个一”基本职责(即,把党的政策向群众讲一讲,致富经验传一传、实用技术带一带,邻里纠纷劝一劝,贫困农户帮一帮,稳定工作抓一抓,计划生育管一管),初步形成了乡党委管村党支部、村党支部管党小组、党小组管党员、党员联系农户、群众监督党组织和党员的“金字塔式”管理模式。2008年,奥特贝希乡5村种植大蒜比较多,一时难以销售,村党支部主动承诺帮群众找销路,把矛盾不上交,对问题不回避,把解释工作做到了群众心里,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二是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和“天山先锋”为主题的实践活动,通过创立“党员先锋岗”、划分“党员责任区”、组建“党员服务队”、开展“党员奉献日”等系列活动,引导教育党员在岗位上争当先锋,工作中争当模范。奥特贝希乡4村村干部艾买江〃库尔班说“我们村干部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村党支部相信党员,党员也积极发挥作用,配合党支部,任

4何工作党员带头先做”。2008年,推广西红柿种植中,在党员带动下,西五乡种植的3万亩西红柿中,贫困户种植8700亩,带动2106户贫困户实现户均增收350元,当年使810户,4050名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贫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至858元。三是从开展“五送四摸三帮”活动切入。“五送”即向结对帮扶农户送观念入脑,送政策上门,送科技下田,送法律进家,送信息到户。“四摸”即摸清帮扶对象的家庭情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所想所盼以及意见和建议。“三帮”即帮助搞好生产规划、庭院建设、生产技术服务和解决具体困难。据统计,全县党员共为对口联系的农户办好事、实事1310件,提供无偿劳动力1703次,免费技术指导930次,资助贫困学生15名,实现了“民得实惠、党得民心”的目标。

7.加强基层作业队伍建设 篇七

一、强化基层工会工作的作用

1、强化基层工会建设重要性在新趋势下的新要求得到突显。坚持以人为本, 尊重人的价值与维护人的权利是和谐社会最重要的本质。我们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社会转型, 而目前是关键时刻, 出现了不少的社会矛盾,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里, 在我们拥有经济建设成就的同时也让各类社会矛盾比较突出, 现实中的社会存在不稳定的情况。在一个上亿的会员的工会里面, 构建和谐社会的第一要务是工会组织落实保护员工合法权益。基层工会组织更是如此千万个工会会员与其直接相联, 对广大职工的状态想法理应更加的了解, 对于员工的合法权益的维权与倾诉, 要落到实处, 在基层解决社会的不安定情况, 保障维权的实现是关键,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2、强化基层工会建设重要性在职工群众的迫切需求中突显。现在以及将来, 各类与广大职工群众密不可分的矛盾将会伴随我国各行业改革的深入以及社会制度的转变集中突显出来, 劳务用工体制日趋多样化, 雇主与雇佣人员、劳动薪资还有其包含的劳务条件、社会保障、如何分配收入、安全保障与权益的保护等都将成为广大劳务人员关注的重点。所以, 一个可以让他们倾诉, 去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了解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组织去为他们提供服务, 是广大职工群众所渴望需要的。

3、强化基层工会建设重要性在工会组织自身发展需求中突显。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工作中, 工会组织功不可没, 在历史的舞台上, 有过关键作用。当年中国处在计划经济的大环境下, 工会遵循党的领导方针, 坚持保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 在这方面起了不小的作用。改革开放以后, 我国经济成分开始呈现多样化, 在许多事业单位和组织里, 基层工会常常被工会工作忽略, 组织体制有漏洞, 工作达不到规定, 工会的职责落实的不到位, 干部的素质有好有差, 对于工作不够主动, 对于保护广大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的职责不能很好的履行。并且在日常工作中, 有些职工无法编制, 大多数都是兼职人员, 薪资与工作地点都不能很好的保障, 这些都是新时代基层工会组织起到应有作用的拦路虎。当今职工群众对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和利益的需求和案件日渐增多, 所以新时代, 基层工会的新课题就是, 如何强化基层工会组织建设, 让基层工会工作推陈出新。工会的所有工作要有新意, 基层工会是其核心, 如果基层工会的工作不革新, 不完善, 那么工会组织的职责要落实, 也只是纸上谈兵, 所有的触发点都是以职工群众为基础, 深刻的了解并且强化基层工会工作的重要性, 工会工作的革新与发展才有可能成为现实。

二、运用有效措施, 进一步强化基层工会工作

1、取得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为了增加党委与政府对工作的掌握和关心, 工会要自发的与党委和政府报告工作的情况, 要搭建一座与党委和政府沟通的桥梁, 并使其完善。除此之外, 努力去争取党委和政府提供的各种资源, 运用其给予自身的条件。

2、彰显工会宣传的主导性。要想扩大工会的影响力, 宣传工作是关键。工会除了在电视、广播、报纸这些老式新闻媒介宣传以外, 新兴的网络也不可小觑, 多方位结合, 打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维权观念的大本营, 并且成为与职工交流的枢纽。

3、建立和完善工会工作机制。是工会工作机制更加健全。工会组织可以改变工作的方法, 不是等着职工来找我们, 而且主动去了解职工群众的想法以及他们的现状。将组织工作流程从新设定, 知道责任的主体, 划分反馈的要求, 缩减不必要的环节, 让工作更快的生效, 革新工作方式, 不只一种反馈路径, 让工作效率得到提升。

4、强化分析及推测新情况的能力。第一, 完善信息搜集机制。可以走进社区与职工交流沟通获取, 可以从互联网获取, 从职工的生活和工作中获取, 也能通过各项媒体获取。第二, 还能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通过科学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从一下几个方面着手, 信息是什么性质的, 属于什么类型, 如何产生的, 所牵涉的人群, 这些人群的数量是多少, 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要全面的去评估, 工会可以从中获得快捷、高效、有用的决策条件, 是提升维护权益的有效方法。

5、多介入职工的工作过程。劳务雇佣关系, 劳务关系的履行, 劳务关系的终止等, 这些都是职工的工作过程。工会要自发的提前介入, 这样可以发现各个过程中维权的需要。第一, 对于企业与职工签订的合同要加大监督力度, 及时了解情况, 是劳动合同的签订率提升;第二, 要去了解劳动合同是否履行, 对于薪资, 工作时间, 劳动定额, 要跟企业协商;第三, 对于不同企业, 要建立不同的适用的地带会制度, 提倡企业对职工管理的民主性, 让职工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第四, 自发的去关注了解劳动场所的安全性, 对工作场所的职业危害评估制度不断改善。工会组织要主动, 自发的与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和专业机构协商, 构建一套相对应的组织机构, 聘请相关方面的专业对职业危害的情况, 切实了解清楚, 对劳动场所各种危害性状况进行评价, 一方面督促企业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等如实告知劳动者, 另方面督促企业采取措施改进工作环境, 加强对劳动者的保护。这种对职工工作全过程的主动介入与监督, 必将有效提高维权质量, 有力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建设。

摘要:工会工作在新世纪新阶段出现了新课题、新目标。工会教宣工作重视与实际相关联, 革新思想观念的有用方式是什么?确定工会宣教工作在新时期所要达到的目的及使命, 以有用的方式探究建立学习型团体, 树立工人阶级的进步楷模, 带领广大职工解脱思想束缚, 维持与时俱进的精神面貌。

关键词:工会基层建设

参考文献

[1]郭宇强:《论工会工作职业化》, 《工会理论研究》, 2008, 5年。

[2]张艳华、沈琴琴:《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工会干部职业化》,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08, 5。

8.加强基层作业队伍建设 篇八

关键词:基层文化;建设实施;文化入基层

0.引言

先进的文化建设是建立在基础文化建设之上,为推动先进生产发展起到领先作用,也是我国对广大人们群众根本利益的关键思路。为此在全面发展的社会中,必须加强基层文化的建设,掌握科学发展的内涵、精神以及要求,努力做到坚持创新、改革构建以及促进科学发展为目的,把文化建设深入到每个群众心里,在实施过程当中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来总结和思考工作成果。

1.基层文化建设的现状及核心

要积极发挥基层文化建设作用,深入到每个基层文化生活当中,经过不断努力营造文化氛围使其丰富且活跃,改善现状。

1.1基层文化建设的现状

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已经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在积极响应和鼓励扶持具有文化特色的示范点,努力做到具有计划、部署和落实的行动当中,确保文化建设能够顺利进行。在近年来基层文化的消费以随逐年增长趋势,通过文化活动不断盛行且饱含的内容丰富多彩,文化品位也越来越高,由于民间有着许多传统的习俗活动,随着基础文化深入广大群众当中,也将带有乡土气息的文化活动激活并且发扬光大。结合我国传统佳节,把文艺演出面向群众展开各式各样的活动融入到农村,带动自发的组织的表演队,其良好的精神状态、正确的引领以及精湛的艺术氛围受到广大群众的热力追捧[1]。

1.2文化建设的核心

为了加强基层文化建设能够顺利的实施,首先保证先进化和群众化的统一过程,弘扬文化底蕴,高举先进文化旗帜大力宣传先进文化发展,并且结合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文化产物和服务深入群众心里,以满足群众文化所需为目标,努力提高群众全体素质,号召群众参与到文化活动当中来,实现文化知识的美好、健康、乐观的状态。

2.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理念

经过对基层文化发展不断的深入了解,分析出在发展过程中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观念,通过以下几点能够具体表现出来:

2.1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

为了更好的进行文化宣传活动,在人员储备上就必须具备有文化队伍的建设项目,对人员要求有四个标准:(1)人员具备齐全;(2)人员能力与素质较强;(3)懂得文学;(4)有薪资待遇。在群众当中组织一支技术精湛的队伍,政府必须大力支持和相应号召,并且要制定一些关于民营文化的政策优势,以促进群众文化发展。

2.2加强基层文化资金建设

改善基层文化建设的资金储备问题,政府必须加大投入力度,集中财政资金,对具有特色的民间文化活动进行扶持,响应招商引资的开展为基础文化投入有利的举措。

2.3加强基层文化场地建设

在有队伍有资金扶持下,为基础文化寻求合适场地成为政府又一项重要工作,要以文化为重点活动中心为核心为标准展开行动。要民间文化与群众相结合的话,就必须完善文化站的建造,建设综合文化室、室外活动场、广播、图书、游艺各种活动室以及学校等等。将一批有具有特色的乡镇、队伍以及村户加入到民间文化行列中,结合旅游景点这个有特色的平台,将民间文化发扬光大。

2.4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

起先必须建设文化设施的规划才能更好的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目标,之前要先考究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要符合基层文化设施的标准和规模,文化设施具备的功能结合群众精神文化所需,以及建设文化设施的风格必须与其整体风格相匹配都是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从而合理规划友善的进行布置与分配。

3.实施基层文化建设目的与行动

弘扬文化建设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引导各地开展民间特色文化活动,实施基层文化建设的目的。可多组织一些可以体现地方文化色彩的项目活动,例如诗歌比赛、文艺汇演以及具体代表当地文化的特色表演等等,还可根据国家重大节日进行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基层文化队伍在开展各类文化来丰富群众文化需求。(1)春节期间可根据身边的好人好事进行编排小品歌舞来弘扬文化精神面貌。元宵活动能够把猜灯谜、书画展等等以往活动挖掘出来,丰富文化活动内容。(2)有群众自发组织艺术团队,常常活跃在广大农村。例如秧歌队、锣鼓队、扇子舞等等模式的文艺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生活还能锻炼身体陶冶情操,最重要的是达到了实施文化融入基础行动的目的[2]。

4.结束语

通过基础文化建设不断加强发展,在实施深入基层文化行动当中,也体现出了基础文化的价值与意义,如果要真正达到繁荣发展基层文化建设,就必须随着正确方向的指引,制定出一系列的基础文化发展规范与制度,才能实现基础文化的真正含义。

参考文献:

[1]丁爱民.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山东群众文化学会获奖论文集.2009(6)

[2]王维娜.抓好基层文化建设实施文化惠民活动.剧影月报.2013(2)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教案《小熊和小怪物》下一篇:莆田妈祖中学学生会五年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