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债危机论文

2024-10-13

欧债危机论文(共8篇)

1.欧债危机论文 篇一

欧债危机的原因、现状及发展前景

摘要:自2009年希腊债务危机爆发以来,欧债危机愈演愈烈,至今远未结束。欧元区是否会走向解体,欧元作为一种国际储备货币的命运何去何从?这已成为国际金融市场关注的焦点。本文结合欧债危机发展现状,通过对欧债危机原因的分析,剖析了欧债危机对欧元带来的严峻挑战并展望了欧元的前景。关键词:欧债危机、原因、现状、前景

一、前言

2009年底希腊债务危机的爆发,拉开了欧债危机的序幕。为帮助希腊走出危机,2010年5月,IMF和欧盟启动经济救助机制,向希腊提供总额1100亿欧元贷款。但外部的救援并没有挡住债务危机蔓延的步伐。2010年11月,爱尔兰债务危机爆发;2011年3月,葡萄牙债务危机爆发;2011年7月,欧盟启动对希腊第二轮救助方案;2011年8月,意大利和西班牙10年期国债收益率急剧上升,成为多米诺骨牌倒下的新牌;2011年9月,由于IMF和欧盟认为希腊年内财政赤字控制的目标难以实现,对希腊第二轮救助一度面临搁浅。欧元区债务危机愈演愈烈。

二、欧债危机的现状

1.开端

2009年12月8日,惠誉将希腊信贷评级由“A-”下调至“BBB+”,前景展望为负面;

12月16日,标准普尔将希腊的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由“A-”下调为“BBB+”;12月22日,穆迪宣布将希腊主权评级从“A1”下调到“A2”,评级展望为 负面。这标志着希腊的主权债务危机爆发。

2.发展

2010年2月5日,债务危机引发市场惶恐,西班牙股市当天急跌6%,创下15个月以来最大跌幅;

2月9日,欧元空头头寸已增至80亿美元,创历史最高纪录;

2月10日,巴克莱资本表示,美国银行业在希腊、爱尔兰、葡萄牙及西班牙的风险敞口达1760亿美元。

截至2011年12月19日,欧猪五国主权债务余额合计为2.76万亿欧元

3.蔓延

2012年1月,标普正式下调了9国评级,法国、奥地利和欧洲金融稳定工具(EFSF)首次失去AAA评级,令欧债危机雪上加霜。目前,欧元区17国中仅有德国、荷兰、芬兰和卢森堡4国硕果仅存,尚保有AAA等级。

5月以来欧元对美元累计下跌6.69%(以低点1.2357计算),欧元兑人民币累计下跌5.44%;

5月29日,将西班牙评级从“BB-”下调至“B”,展望负面;

5月30日,亚市盘中,欧元/美元触及时段低点1.2475

三、欧债危机的原因

1、欧债危机国经济基本面恶化,经济增长乏力,竞争力下降,再加上盲目的高福利政策是这些国家债务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在亚洲等新兴经济体的竞争下,南欧国家的劳动力优势不复存在,竞争力明显下降。一方面这些国家没有及时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居民又要维持现有的高生活水平,这就使得政府债务及对外债务不断攀升。

2、从全球视角看,国际金融危机是欧债危机的外部诱因。我们可以从资产负债和财政收支两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一方面欧洲部分金融业较为发达的经济体中,金融资产在其资产负债表中的比重较大。另一方面,为应对危机,欧元区各经济体扩大财政支出是必然的选择。金融危机直接扩大了欧元区各经济体的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规模。

3、欧盟内部经济结构不均衡是欧债危机的结构性因素。由于欧盟内部各经济体经济发展水平、生产效率和全球竞争力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各国政府面临着收入降低和支出增加的双重困境,只能选择扩大财政赤字以应对经济和社会问题。

4、欧元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二元矛盾”是欧债危机的制度性根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政策效果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具有差异性。在经济衰退与萧条阶段,财政政策的效果一般更加明显。为了提高政策的及时性和增强政策效果,欧元区成员国就发挥财政政策的主动性,扩大财政支出促进经济增长。这相当于欧元区各成员国的货币政策“一条腿”被绑在一起,而财政政策“另一条腿”自行前进,最后造成了一条腿走路的困境,结果就是公共支出过度膨胀,财政赤字大幅上升,进而出现债务累计和主权信用问题。

四、欧债危机的前景

欧债危机的演进面临以下三种前景:一是欧元区国家在德国的敦促下实施进一步的财政一体化;二是部分重债国脱离欧元区导致欧元区收缩甚至解体;三是继续维持现状。

1、财政一体化

欧债危机的爆发生动地展示出,在缺乏财政一体化的前提下迅速推进货币一体化,这非但不会促进成员国经济水平与经济周期的趋同,反而会加剧成员国的分化。因此,欧元区要彻底摆脱欧债危机困扰并将欧洲一体化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加快实施财政一体化就成为必然选择。

2011年12月初的欧盟峰会通过了成员国政府间新的财政协议,新协议要求,各成员国财政结构性赤字不得超过名义GDP的0.5%,超额赤字不得超过名义GDP的3%。

新财政协议的通过是欧元区推动财政一体化取得的重大进展。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第一,英国并未加入这一协议;第二,该协议还需要各国议会投票通过,而瑞典首相已经明确表态不支持瑞典在短时间内加入该协议。考虑到财政一体化需要成员国交出更多的财政主权,这一过程必然是痛苦而漫长的,且必然经历反复的博弈与冲突。

2、欧元区解体

尽管不能排除欧元区解体的可能性,但欧元区解体的代价实在太高。无论是弱国还是强国退出欧元区,都将支付沉痛的代价。除经济成本之外,欧元区解体的政治成本也十分高昂:欧洲一体化进程将变得毫无意义,欧洲的软实力与国际影响也将大打折扣。此外,从货币联盟解体的历史来看,现代法定货币联盟的解体几乎都会导致社会动荡与政府专制,甚至独裁或内战。最后,欧盟相关条约没有就成员国退出欧元区做出规定,当然也没有将成员国驱逐出欧元区的条款。

总之,一旦欧元区解体,不仅欧元区的经济增长与政治影响力将受到严重损害,全球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也将遭受剧烈冲击。这一情形是欧元区各国与国际社会将尽力避免的,因此发生的概率较低。

3、维持现状

如果欧元区各国在财政一体化方面举步维艰,且核心国家与外围国家均不愿意放弃欧元,那么维持现状就成为另一种可行选择。然而,维持现状也意味着欧债危机将变得长期化与周期化,欧元区可能陷入类似于日本的长期衰退。首先,外围国家的债务重组将变得不可避免;其次,外围国家几乎丧失了一切可以用来刺激经济增长的宏观政策工具(降息、贬值、财政扩张),债务重组也切断了外围国家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融资通道,等待他们的将是漫长的经济衰退;再次,欧洲一体化进程同样会遭遇重大挫折,核心国家与外围国家的凝聚力严重受损,欧元区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增强,并可能引发全球贸易战;最后,全球经济的增长前景也将因此变得非常黯淡。

参考文献:

1)李本松.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反思[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2(4):2

2)郎咸平,孙晋.欧元危机:渊源与解题[J].银行家,2010(6).3)Deo , Stephane, et al.“欧洲结局:什么样的财政统一”,UBS全球经济研究报告,2011-11-17

4)Deo, Stephane, et al.“欧元瓦解的后果”,UBS全球经济研究报告,2011-9-6

5)Deo, Stephane, et al.“货币联盟瓦解简史”,UBS全球经济研究报告,2011-10-11

6)张茉楠..主权债务危机有蔓延之势[N].中国证券报,2010-3-5

2.欧债危机论文 篇二

一、欧债危机的进程

希腊债务危机在2009年底爆发, 2010年4~5月形势迅速恶化。2010年5月1日由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给希腊提供1100亿欧元援助。2010年5月6日, 到达危机高峰期, 道琼斯指数一度下跌998.5点, 是华尔街历史上单日跌幅最大的一天。2010年5月7日欧盟召开紧急峰会, 5月9日宣布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7500亿欧元的欧洲金融稳定机制对债务危机国家进行援助, 但同时要求希腊等国家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到2010年底, 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又对爱尔兰进行了850亿欧元的援助, 2011年5月16日则批准了对葡萄牙的780亿欧元救助。2011年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一周年。2010年的救助解决了主权债务的流动性危机, 但没有解决产生危机的根源。

希腊尽管采取了紧缩措施, 但经济连续三年衰退, 债务占GDP比例在2010年底达到143%, 到2012年底将达到159%。预算赤字在2010年底占GDP达10.5%。老百姓勒紧了裤腰带, 但减少赤字和债务比例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使债务危机演变成债务的可持续性问题, 开始被市场高度关注。

二、探析欧债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

1.欧元区结构性问题

金融危机在美国爆发后, 逐步影响到世界各国, 但当它蔓延到欧洲时, 引起了更为复杂的问题, 毕竟欧元区不是一个国家, 引起欧债危机一大重要原因是欧元区结构性问题:其一,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脱节, 各个国家使用同一种货币, 但却有着不同的财政和体制, 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其二, 欧元区的国与国之间存在不平衡。德国这些年发展较为平稳, 而其他国家基本上都靠借债的方式获得经济的增长;其三, 欧元区各国只顾自己的利益,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的很清楚, 欧元区国家赤字占GDP的比重不能超过3%, 然而很多国家却超过了这个界限。

2.长期经济增长低迷

在过去十几年中, 全球经济最低迷, 最沉闷的是欧元区的经济。而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是亚洲经济, 美国经济增长率曾经一度超过14%, 非洲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 拉美经济也在复苏, 只有欧元区经济增长率长期徘徊在0~1.5%之间。南欧国家人比较懒散, 像西班牙, 爱尔兰这些国家的人, 基本上是上午十点上班, 中午休息半个小时, 下午从四点工作到五点, 晚上出去聚会。因当地特殊历史原因, 政府也无法出台强硬措施。

第二次世家大战后, 欧洲国家福利主义盛行, 在高社会福利制度下, 政府更多的承担了保障公民的义务, 例如工资, 福利水平基本上是不可能改变的, 随着人口的增长, 福利方面的支出增加, 这样政府财政常常处于一种超支的状态。从2008年~2010年, 爱尔兰和希腊的GDP都出现了负增长, 西班牙近年来也有此现象, 因此, 加上一些金融机构经营不善, 造成了严重的财政赤字, 欧债危机不可避免。

3.唯利是图的德法银行

唯利是图的德法银行是欧洲债务危机的一个原因。PIIGS五国通过发行国债使得自己的债务规模不断膨胀, 而发放贷款或是从它们那里购买债券的又是德国和法国的实力银行。

从PIIGS五国提供的融资和债券的合计持有额来看, 法国和德国的银行持有额最多, 换言之, 德法银行是向南欧发放贷款最多的金融机构。这些大型的金融机构明明知道希腊和葡萄牙这些国家没有偿债能力, 还是给他们提供巨额的贷款, 故意刺激他们借款, 从贷款总额中吞噬巨额利息。

4.金融危机的刺激政策

欧债危机产生的另一个原因必然有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金融危机使得各国政府纷纷推出刺激经济增长的宽松政策, 高福利、低盈余的希腊无法通过公共财政盈余来支撑过度的举债消费。金融危机爆发后, 为了度过全球经济衰退期, 欧元区各国纷纷出台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拯救经济衰退, 而这些政策在刺激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了财政支出大幅增加, 再加上财政收入税减, 使得财政赤字急剧上升。

三、欧债危机近况

近年来, 经过欧元区各方连续的讨论, 对于希腊新一轮的救助方案终于出台, 欧元区财长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希腊问题达成共识, 出台了新一轮的救助方案。从协议的达成上可以看到希腊得到了来自欧元区各方的支持。诚然, 在新的救助协议执行的过程中一定会存在风险。希腊的各个系统都需要改革, 尤其是税收管理系统。希腊在劳工市场方面已经进行了改革, 但在制造业等领域的结构性改革还远远不够。

目前, 新一轮救助方案的出台, 很多人认为, 欧债危机最糟糕的时期已经过去, 然而事实情况依然相当脆弱。当前的金融市场相对平静, 各国政府应该利用好这一机会, 加速开展各项改革, 不要认为事态平稳而掉以轻心, 糟糕的景象很有可能卷土重来。

参考文献

[1]刘迎霜.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1, (11) .

3.欧债危机杂谈 篇三

日前,我到欧洲就欧债危机及其对中欧关系影响进行了短期考察,到了危机“重灾区”希腊和西班牙两国,目睹和感受了欧债危机对这两个国家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比之下,希腊受危机的冲击和影响更大,社会经济状况均不容乐观。为应对危机,希腊必须紧缩财政开支,严格财政纪律,对于庞大的公务员队伍(公务员人数约占就业总人数的10%左右),政府无法像企业那样进行大规模裁员,只能采取冻结雇佣新人、逐年降低公务员工资等方法。今年教师的工资降幅基本接近危机爆发前工资的50%,去年下调的幅度是30%,教师们只好节衣缩食了,原本一周要下两三次餐馆的,现在一个月也就去个一两回。然而,他们的工作量并没有减少,一些管理人员的工作时间还比以往延长了。亚里斯多德大学一位负责外事接待的管理人员对我说:很滑稽,就在学校宣布下调工资的第二天,又宣布每天延长工作时间一小时。我问她:你们每天真有那么多干不完的事吗?她马上反问道:难道你不相信?危机之后我们的工作更多了!细想一下也是:危机发生后,围绕着如何救援、如何申请经费以及接待一拨又一拨的调研小组,等等,他们的工作量确实是加大了。

我在希腊时,正值旅游旺季,然而今年的情势却大不相同。到了雅典卫城,游人稀少,街面冷清,附近的餐馆没有了往日的喧闹和活力,原来忙忙碌碌的跑堂站在街边静候游客。我们找了一家雅典卫城山脚下的餐馆落座,这家餐馆位置很好,可以远眺整个卫城。雨后的阳光照在雅典娜神庙上,浅黄色的神庙熠熠生辉,多了一分神秘感。眼前的美景令人陶醉,倘若不是债务危机的影响,这个餐馆的座位是很难定上的——我们倒是受益于这场危机了。

与旅游景点的冷清相比,大街上则很热闹。即使在卫城山上,也可以清晰地听到山下传来的游行示威抗议之声。一些车上还安装了小喇叭,穿梭于大街小巷,不间断地播放对政府提出的紧缩开支、降低福利等措施的抗议。这些,让人真切感受到债务危机下社会的动荡和时局的不稳。

西班牙的情况似乎要好于国内媒体的报道。西班牙经济在一定程度上确实也受到了危机的影响和牵连,但财政状况和经济形势要明显好于希腊。从统计数据看,政府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并不高,这是因为政府较早地进行了银行重组、结构调整、财政稳定措施及劳动力市场改革。同样是危机笼罩下的西班牙,小饭店的生意不如以往,新开的小酒吧过不了多久就会关张,中国人开的小店开始24小时营业,等等,但在闹市区、旅游景区,依然游人如织,旅游巴士穿梭于各个景点之间。

目前西班牙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高失业率,是庞大的失业人群。房地产业受危机影响和冲击的程度较深、面较广。经济结构调整政策触及房地产业泡沫,造成建筑业等相关行业的大量失业,2011年10月11日登记在册的失业人数高达436.1万。劳动力市场形势如此严峻,其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西班牙的劳动力市场存在严重的二元分隔性,非全日制就业人数比重高达1/3,集体谈判机制缺乏弹性和灵活性,等等。不过,当前政府进行的新一轮劳动力市场改革力度更大、范围更广。2010年9月17日政府批准了“劳资关系改革法案”,同年10月底,包括政府、劳方、资方三方的社会伙伴对话在搁置多年后重新开启,2011年2月三方达成了“增长、就业和养老保障的社会和经济协议”。从进展看,这一轮改革似乎已初见成效。从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大约26.9万名临时工转为了正式工。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改革措施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就业服务机构的工作效率和管理能力均有所提高。

4.欧债危机与欧盟福利边界的重构 篇四

火上浇油的紧缩政策

从表面上看,紧缩是有依据的。欧债危机国家存在经济增长率低迷和财政支出刚性的矛盾,经济增长率低导致税基减少、逃税现象增多、财政收入减少,却因公民福利和养老金的刚性支出,导致财政赤字比率和政府债务比率远远超过欧元区《稳定增长公约》所划定3%和60%的红线,进而引发债务危机。因此,解决债务危机的最初出发点就是要通过紧缩,回归红线以内。通过紧缩重振市场信心,提升经济活力,最终走出债务危机。为了配合此次自救,连受欧债危机影响不大的德国和法国也宣布在三年内削减数百亿欧元公共开支。

从本质上看,紧缩不能救欧洲。从经济学原理分析,无论是财政紧缩政策还是货币紧缩政策(对当前欧元区国家而言主要采取的是财政紧缩政策),不论是减少财政支出还是增加税收(或提升税收上缴率),都是对经济复苏和重启经济活力的阻碍,制约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反过来还会进一步恶化国家财政收支平衡,进一步打击市场信心,形成恶性循环。

从国际比较看,日本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超过200%,美国也超过了100%,两国通通超过了国际上通常所说的60%的稳健性标准,说明债务负担过重并不一定导致债务危机。因此,紧缩政策救欧洲是药不对症,甚至是火上浇油。强制回归红线的做法不利于欧元区总体经济复苏。

国际上较为公认的是,欧债危机是因为福利增长过快和经济增长率较低引发的,换言之,美日等国虽然债务负担超过了希腊等国的水平,但由于其经济增长率较快或福利增长受到节制,就没有发生债务危机。而现有紧缩政策没有办法跨越这两个难题,一是紧缩可能会导致经济更加低迷,二是紧缩政策不能有效削减民主政体下的福利刚性。

福利增长过快较为容易解释。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欧债危机国本身经济发展水平较差,特别是西班牙、葡萄牙、希腊和爱尔兰等国,加入欧盟后一方面享受了较多的欧盟结构基金和团结基金的补助,属于净得益国,加之因市场一体化所形成的产业从欧盟中心国家向这些周边国家扩散,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其经济增长。爱尔兰在1990年代末甚至被称为推动欧盟经济增长的“小虎”,为这些国家福利增长提供了财政基础;另一方面是由于欧洲一体化出现的福利趋同效应。即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从中心国家向周边国家扩散,改变了劳动和资本的稀缺程度,提升了这些国家的工资水平。从到,希腊、爱尔兰、葡萄牙和西班牙四国的工资上涨幅度分别为29.4%、27.8%、22.6%和26.8%,而同期德国的单位劳动力成本甚至微降了1.6%。如果说还有第三个原因,就是各国普遍都遇到老龄化。与其他国家相比,欧债危机国的公共养老金支出占GDP比重和替代率等指标,都高于西欧,甚至个别还高于北欧。欧陆主要福利国家养老金替代率平均水平近60%,高于美国20多个百分点,而希腊养老金替代率则又高出欧洲平均水平将近36个百分点,几乎为全球之最,在某种程度上造成逆向的制度设计,既超出希腊经济发展水平所承受的能力,反过来又进一步抑制希腊的经济活力。

经济增长率较低却不能很好地加以解释。南欧国家在发生债务危机前,已是低增长甚至负增长。按照区域一体化理论,由于市场拓展所形成的贸易转移和投资转移效应,相对落后的周边国家比中心国家会有较高经济增长率,欧盟各类财政转移支付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经济增长。这个现象在危机国加入欧盟初期都出现过。但是,相关国家意大利早自1990年代之后、葡萄牙自之后、希腊和爱尔兰自之后,经济增长率就低于欧元区的总体水平。这就需要解释,这些国家在加入欧盟后经济增长的形成机制,在何时又通过何种渠道弱化甚至消失了?反之,德国等中心国家经济增长率应该比周边低,又是怎么高上去的?一种解释是福利趋同导致的欧债国家劳动力成本上升和税负太重,导致企业竞争力不足而失去投资的积极性,另一种解释是希腊、爱尔兰等国经济结构失衡,大量投资转向了服务业和房地产业,形成经济泡沫,最后导致增长机制崩溃。但这两个理由仍然不能解释,这个增长机制为何会突然在如此短的时间弱化甚至消失。

东扩给债务国经济以沉重一击

欧债国家经济增长率低的根本原因是东扩。以后,12个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欧盟总人口从约3.8亿增至约4.5亿,整体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约9%,总体面积扩大近74万平方公里。欧盟东扩后,资本、劳动力、商品和服务等四大自由流动的区域从15国增加到27国,对欧盟重债国经济增长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从投资流动来看,特别是在20之后,由于欧元诞生,汇率更加稳定,交易成本降低,为这一地区的资本流动创造了更加方便、安全的环境。从始,新成员国资本流入大幅增长,直接投资的年平均增长率达10%,其中增幅最高的高达22.51%,总额达22586亿美元,增长势头强劲。欧元区对中东欧国家的投资占了相当大比例,其中奥地利和德国尤为重要。从劳动力流动来看,由于中东欧国家失业率比较高,入盟后其劳动力大量向西部发达成员国流动。据当时估计,瑞典、英国和爱尔兰率先向波兰等欧盟新成员开放劳动力市场,英国有50万个就业机会,将很快被来自新成员国的劳工填满。从欧盟财政转移来看,为促进成员国经济平衡发展,欧盟通过提供结构基金和融合基金缩小欧盟富国和穷国之间、发达和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2000年~的第三期结构基金总额达1359亿欧元,新成员加入前,欧盟中四个最不发达的国家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和爱尔兰是结构基金和融合基金的主要受益者,但在新成员加入后,其个人收入只是老成员国的一半,新成员国就成为欧盟财政转移的最大受益者。

欧盟财政转移的减少降低了欧债国家经济增长的动力,欧元区大量新增投资出现在东欧,甚至有一部分是从债务国转移到东欧的投资,无疑对已经不景气的欧债危机国制造业以致命一击,而廉价的东欧劳动力对南欧的冲击导致的失业问题使其制造业失去再崛起的机会。东欧劳动力不仅冲击西欧就业市场,增加了老欧洲的失业率,也增加了其社会支出和财政负担。如果说以服务业为主的后工业化是工业化后的结果,希腊、爱尔兰等国所形成的服务业、旅游业和房地产业“异军突起”却是制造业产业空洞化后“被后工业化”的结果。

社会“自卫”导致经济衰退

如果东扩是导致欧债危机的主要根源,那么理论上的解释就是,市场一体化冲击了原有社会保护机制,激起的社会“自卫”却更加阻滞了经济活力。

市场一体化冲击了原有的社会保护机制。众所周知,福利国家是以民族国家为边界、高度工业化为基础的社会保护机制。高度工业化为建立福利国家提供足够财力,以民族国家为边界是在一个国家内部,通过政府的居中协调,劳资间达成妥协,形成社会伙伴关系,形成合力来抵御市场经济冲击,推动了战后近30年经济高速增长。欧盟市场一体化首先冲击了民族国家的社会边界,资本从此不需要履行社会责任,劳动力也失去了与资本强制讨价还价的能力。尽管经济差异很大,但欧盟债务国入盟后所形成的福利趋同是必然的,但是其所赖以存在的基础更脆弱。一是外来投资虽然带动了经济增长,但其税基并不稳固,一旦资本有更高利润率去处,税基必然流失,导致政府财政捉襟见肘。二是劳资妥协机制(社会伙伴关系)在这些国家并未形成,基于民主制下的福利刚性最终接盘者却是政府,在德国等发达国家所形成的社会伙伴协调机制难以确立。从这个意义上说,在被迫实现福利趋同后,欧债危机国在没有老牌福利国家的财政能力时,就必然发生财政赤字和债务违约。

社会“自卫”导致更严重的经济衰退。在国家边界削弱后,国家建构社会伙伴的能力随之减弱。为应对经济低迷和财政空虚所实行的降低养老金、延迟退休以及削减工资和福利等措施,马上就会激起社会强烈的“自卫”意识——要求政府承担相应的责任。政府的对策无外乎就是增加税收、实行通胀以及增加赤字,在欧盟市场一体化下前两项都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发债是政府安抚社会的唯一手段,而社会“自卫”的结果便是政府不断增加税收寅吃卯粮,最终形成经济衰退,陷入“衰退”-“自卫”的恶性循环。

紧缩不能救欧洲的进一步解释是,通过降低公民的“自卫”能力来获得的经济稳定,必然会因政局不稳定难以最终稳定。通过紧缩形成的经济“可持续”必然会因经济更加低迷难以“可持续”。福利国家的福利边界和市场边界未能统一,即使像法国这样的老牌大国都受到非常大冲击,更何况一些小国或被动不断提升福利待遇的后起国家。如果市场边界始终大于福利边界,任何政府的财政救助都抵不过市场贪婪的抽取。社会不断市场化的结果,就是政府运用财政解决社会问题的负担越来越重,最终将与福利病一样,因财政不堪重负而破产。福利国家成功之处就在于建立起一个包容市场的社会,而不是任由市场经济胡作非为。福利国家失败之处在于,建立了欧洲统一大市场,实现了四大流通特别是统一了货币,实际上就制造了自己的掘墓人。

市场边界与福利边界需要再次统一

福利国家的现实意义在于实现了市场边界和福利边界的统一,就是在市场经济的分工效应和规模递增的同时,通过构建民族国家为基础的福利边界,确保社会不被市场摧毁,或者说建立了包容市场的社会机制——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社会一致价值观和社会伙伴关系,实现了劳资共赢和社会和谐。现有欧债国家发生的危机,是在这些福利国家的社会边界被市场打破后,却无法通过超国家的强制力来建立福利边界,把“市场”框定在“社会”中。任由市场来吞噬社会,不仅会搞垮希腊,而且,随之而来的就是东欧匈牙利等相对脆弱的国家,而如果危机蔓延开来,最终将会把法德等核心国家卷入其中而使欧洲一体化毁于一旦。

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措施,就是重建欧盟层面的社会边界,以保护欧盟社会不受统一大市场的冲击。具体做法是,欧盟需要建立两个层次的社会保护机制。即在成员国层面上,需要适应后工业化和欧洲一体化市场深化要求,通过制度创新特别是结构性调整适当缩减过分慷慨的福利支付,以维持财政开支能力和企业竞争力,确保公民核心的社会权利不受影响,维护福利国家的基本价值。在欧盟层面,需要进一步强化凯恩斯的干预思想,通过构建辅助性的社会保护机制,确保大市场的解构力量不致于导致福利国家雪上加霜。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欧盟的欧洲社会建设还要主动地保护欧洲公民的社会权利,包括劳动权利,包括充分就业、终生就业、改善劳动条件等权利。另外,欧盟可以通过加大结构基金和团结基金的支持力度,为落后地区和贫困人口提供更多反贫困和反社会排斥的支持;对于在欧盟内流动的就业人口,通过建立社会保障的接口,为流动人口在当地提供相应的医疗、教育和失业服务,以增强其个人或家庭抵抗市场一体化风险的能力,促进社会平等。

不论在欧盟层面如何加强社会保护机制建设,最终还是需要欧盟强有力的财源作后盾,欧盟的社会建设需要欧盟超国家力量的强化来支撑。目前,欧盟的新财力来源的渠道有:增加各国财政上缴比例、新增环保税、征收欧盟团结税等。

欧盟和成员国均需推动配套改革

5.欧债危机论文 篇五

1煤炭企业产品的特殊性分析

从煤炭产品的运输量角度看,通常情况下量比较大,因此尽量采取缩短分销途径的策略,促使煤炭企业能够按照营销战略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发展。欧债危机下企业采取此种方式可以节省保管和运输方面的人力和物力,促使煤炭企业各项成本降低,提升企业的整体效益。我国煤炭企业大都是通过直销或者代理商销售方式,但是煤炭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因此煤炭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产品的市场寿命周期。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得到加强,因此煤炭不再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能源产品了,煤炭企业在欧债危机的环境下,需要不断分析产品的市场环境,同时需要对影响市场发展的各种因素指标进行研究。煤炭产品是大宗散装货物,单位的价值量相对比较低,客户在周转过程中存在周转周期长的特点。因此煤炭企业在产品运输过程中,需要采取成本低、装载量大的方式,同时可以采取水运和特殊运输方式,降低煤炭企业的营销成本。

2欧债危机下需要按照客户的购买行为分析

从当前的情况看,国有大型企业对煤炭产品的需求量相对比较大,针对此种客户需要对其购买行为进行综合分析。同时按照企业发展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制定战略,避免欧债危机对客户购买行为产生影响。煤炭企业在产品供给过程中尽量按照客户的周期需求模式进行,促使煤炭企业销售模式能够符合企业战略发展需求。煤炭产品的差异化不大,因此客户的购买行为相对比较单一,企业需要更准确的分析客户的购买欲望,促使煤炭企业能够拥有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避免欧债危机对其产生负面影响。

二欧债危机下煤炭企业营销存在的问题分析

1企业营销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

当前我国煤炭企业对营销管理的分析相对比较滞后,通常是采取事后分析的策略。欧债危机下企业的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如果不能对企业的营销管理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企业的发展会受到重要的影响。企业一方面需要对国际市场环境进行分析,同时还需要对宏观政策环境进行分析,需要对微观目标市场环境进行事前调研和分析,同时在事后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督,提升企业的营销水平。欧债危机下煤炭企业需要对市场专业的、系统的、及时的分析,对市场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收集、捕捉和整体,提升企业的市场分析能力,为企业获取更好的营销渠道奠定重要的基础。欧债危机下企业的信息反馈迟钝和信息链中断是常见的通病,市场营销过程中需要根据市场的变化情况,对竞争对手进行综合分析,对企业改善市场环境赢取市场份额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煤炭企业营销战略需要进行整体规划,建立一套系统化的营销模式,从而能够保证企业对市场进行有效掌控。

2欧债危机下煤炭企业的分销模式存在问题分析

欧债危机下煤炭企业需要坚持走正确的分销道路,解决好乱收费问题,同时煤炭企业之间需要形成合理的竞争机制。煤炭企业分销体系混乱对企业正常发展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煤炭企业在欧债危机的环境下需要解决好营销成本高的问题,一些企业由于经营成本上升导致销售总量下降,对企业经济效益提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煤炭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避免此种现象产生,促使企业各项事业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如果市场营销战略不能很好的把握,导致企业煤炭库存量多、周转慢,企业的整体发展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欧债危机下煤炭企业的销售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在抢市场和拉用户上,煤炭企业同时还需要注重人员素质提升和科学管理,更好的应对欧债危机对企业发展产生的影响,提升煤炭企业的综合发展能力。

三欧债危机下煤炭企业营销模式创新,营销渠道完善

1欧债危机下企业营销模式创新

欧债危机下煤炭企业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对市场营销模式进行全面创新,不断完善营销渠道,推动各项事业得到不断的发展。欧债危机下煤炭企业的发展需要把市场各种要素有机结合在一起,对营销的整体思路和营销方法进行有效的整体,采取科学合理的营销手段,促使煤炭企业各项工作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欧债危机下企业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价格,价格形成机制需要和市场发展模式紧密结合在一起,采取最科学最有效的营销组合模式,提升企业的营销效益,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创造积极的条件。欧债危机下煤炭企业坚持市场战略,销售模式需要和市场发展状况紧密结合在一起,按照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策略调整生产经营,优化营销结构,提升煤炭企业的综合发展能力。

2欧债危机下煤炭企业需要以广告宣传营销为桥梁

欧债危机下煤炭企业市场营销模式需要不断创新,按照市场渠道建设的基本要求,形成营销策略组合,提升企业的营销管理水平。欧债危机下影响煤炭企业的营销因素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影响因素组合在一起,需要坚持正确的发展策略,转变企业营销观念,采取合理的定价模式,按照广告宣传的营销手段推动各项工作前进。广告宣传对煤炭企业的营销水平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煤炭企业在营销过程中不能依靠广告,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营销战略,促使煤炭企业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企业需要对客户的购买力和购买欲望进行全面分析,需要不断加大广告的宣传力度,力求创新,以提升产品的美誉度。广告在商品经营者、生产者、消费者之间建立了一种沟通的方式,煤炭企业只有坚持营销创新,企业的经营效益才能得到全面提升。

3欧债危机下煤炭企业需要拥有较高素质的销售队伍

煤炭企业在欧债危机下需要加大广告宣传力度,需要采取正确的商品促销手段。煤炭企业在市场渠道拓展过程中需要树立竞争意识,需要不断提高营销队伍的素质。欧债危机下企业的市场战略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业绩,企业只有拥有优秀的营销队伍,才能保证营销模式创新,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煤炭企业需要从销售手段、信息量、顾客数量、目标市场等方面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提升煤炭企业的综合发展能力。煤炭企业营销队伍的素质创新,需要按照人的行为和人的经营策略向前推进。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采取激励销售法,提升企业的销售团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升企业的营销业绩,可以规避欧债危机对企业发展产生的市场风险。煤炭企业市场营销水平提升过程中,需要加强营销人员队伍素质建设,倡导人本主义的营销思想,需要广大员工真正认识到营销理念和营销手段对企业发展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4欧债危机下煤炭企业需要采取灵活机制的市场营销战略

6.欧债危机论文 篇六

要让欧洲单一货币推行成功,关键在于欧洲整个地区能够创造共同的生产力水平。过去,由于工资上涨过快,已与生产力不配合而导致竞争力降低,并终于拖累增长降至十分低的水平,令欧元区周边国家债台高筑,债务升至难以维持的水平。

下面,我们来看看昨日沙龙的精彩问答:

19:09 果蔬问: 看欧元的k线型态,应该周一或者周二会再次冲击1.2990附近或者1.3附近,请问老师认为是否正确?

19:15 盛文兵答: 其实我认为对与错不重要,只是每个人站的角度不一样,每个的认识度不一样,知识量不一样结果不一样,所以多空没有错,你的方法能稳定,何必在线别人的看法,我的观点是空,我周五已经空了,所以我们这里是交流互相学习。

19:11 网友问: 老师,欧元中长期走势您认为如何走?

19:16 盛文兵答: 我是长线下跌的,第一欧元的经济危机不可能短时间内解决,第二美国的经济好于经济,美元避险,所以欧元下跌,个人意见。

19:17 网友问: 老师,美国数据怎么这几天突然好起来了,动不动就创新高,感觉有造假的嫌疑

19:20 盛文兵答: 美国三次宽松货币政策,而欧洲没有,而且欧洲的政治体制和美国不一样,美国可以无限量的印钱,但欧洲不行,我的个人观点。

19:24 网友问: 老师,澳元周一大概怎么操作,请指教

19:25 盛文兵答: 澳元我认为趋势下跌为主,反弹做空为主。

20:15 网友问: 老师你好,英镑周一会出现缺口么!会跳空么

20:16 盛文兵答: 我认为有可能欧元和英镑跦空,下跌。这种可能性比较大

20:00 网友问: 老师,黄金本轮回调可以看到哪里?

20:02 盛文兵答: 黄金我是看长线下跌,长线下跌的空间就1550

19:57 网友问: 老师,周五什么消息影响贵金属全面下跌?

20:00 李清霖答: 你好,这个方面主要还是技术面上走势,前期的一些消息数据是向空的,只是当时行情没有相应的走出来,直到周五多方支撑不住才跌下来的,谢谢。

20:24 网友问: 老师,会不会就像去年样的跌下来了?

7.试论欧债危机的幕后推手 篇七

在2007年中期, 随着标志性事件: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 (Lehman Brothers) 最终的丢盔弃甲, 美国次贷危机开始全面爆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普遍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与宽松的财政政策来进行调节, 这在一定时期内有效地抑制了经济的下滑;但与此同时, 持续了3年之久的国际金融危机似乎还远没有结束。由于大规模举债, 各国政府的债务负担大大提高, 特别是欧洲一些因人口老龄化等因素本来就债台高筑的福利国家更是雪上加霜。

由希腊开始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就像坍塌的多米诺骨牌一样, 在短短一年时间里, 欧债危机不但造成了欧洲经济的剧烈波动, 而且接连引发欧洲的政坛地震, 四国总理为此丢官下台。可见, 欧债危机给欧元区和全球金融市场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从这个角度来看, 它似乎印证了“金融危机过后, 必有财政危机”的规律。

作为第一张倒下的多米诺骨牌, 2009年11月希腊首相帕潘德里欧率领的新政府上台之后, 发现上届政府掩盖了真实的财政状况, 隐瞒了大量的政府财政赤字。新政府将财政赤字由预期的6%上调至12.7%, 后来又调整为15.4%, 大大超过《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3%的上限。其公共债务占GDP的106%上调到126%。

经希腊新政府证实后, 三大信用评级机构 (惠誉国际Fitch Group、标准普尔Standard&Poor′s和穆迪Moody′s) 相继迅速下调了希腊主权债务评级。而今年4月27日, 标准普尔在希腊政府公布高于预期的预算赤字后, 更将其债务评级从BBB+降到了BB+, 即正常情况下根本得不到融资的较次等级。与此同时, 投资者大量抛售希腊国债, 导致希腊政府债务风险急速上升。

随后, 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国债利率也大幅攀升, 欧洲债务危机终于爆发, 到2011年, 意大利的债务问题使得欧洲债务危机再度升级。时至今日, 欧元区国家普遍面临债务问题, 多数国家的债务比例严重超标, 其中以葡萄牙、意大利、希腊、西班牙与爱尔兰等五个国家最为严重。欧洲五国 (GIIPS) 10年期国债的息差也在急剧上升, 而尤以希腊最为明显。希腊、意大利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超过100%, 其他几个国家的债务比重也超过

80%。

二、欧债危机的“元凶”

(一) 人口老龄化问题

人口老龄化有两个含义。第一个含义是指社会的年龄结构状况, 即在一国的全部人口中老年人口的比重达到了较高的比例;第二个含义是指人口年龄结构呈现老化的趋势, 如果一国人口结构中老龄人口呈上升的趋势, 则该国人口就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过去几十年中, 人口快速老龄化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20世纪50年代, 世界多数国家老龄人口的比重并不高 (仅有法国、瑞典和丹麦等国在1900年左右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随着人口生育率降低和预期寿命延长, 老龄人口的比重越来越高, 1950年左右,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到21世纪, 发达国家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除少数几个国家 (美国、英国) 之外, 西方发达国家在1980年到2008年间的老龄化速度都非常快, 意大利和德国老龄化率达到20%, 希腊、葡萄牙、法国、西班牙和英国都超过

16%。

随着人口持续老龄化, 在职劳动者数量减少而退休者的数量每年急剧上升, 这些原因导致养老金缴费收入增长有限, 甚至还时有萎缩。另一方面, 养老金领取者的数量不断增长, 进而使养老金财政支出持续增长导致养老金财政支出持续扩张, 现收现付制养老金制度改革又带来了巨大的养老金隐性债务 (收不抵支) , 社会养老保障财政赤字不断增加, 养老金财政占政府财政支出比重持续上升, 最终, 养老金成为欧洲国家的债务危机爆发的幕后“元凶”。无独有偶, 发生债务危机的几个欧洲国家:希腊、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等, 都表现出老龄化率高、赡养率低的共同点。

(二) “老龄化成本”拖垮了希腊

随着各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所所长、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教授引入“老龄化成本”概念以便准确测量“养老金财富总值”。老龄化成本包括两层含义。郑秉文教授认为, 狭义上的老龄化成本是指老龄化带来的主要财务成本, 包括五个福利项目: (1) 公共养老金支出; (2) 医疗费用支出; (3) 长期照护支出; (4) 教育支出; (5) 失业保险支出。从理论上讲, 人口老龄化越迫近和越严峻, 用于前三项的支出便会不断攀升。而广义含义是指老龄化趋势带来的三个潜在风险, 即经济增长减缓、财政收入减少、公共支出增加, 三者共同构成了“老龄化成本”的广义含义, 成为主权国家财政恶化和主权债务增高的潜在因素。

在这次欧洲债务危机中, 由老龄化成本所带来的经济增长减缓的潜在风险露出水面。1950—1973年, 各国经济增长普遍较快, 其中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和意大利年均经济增长均超过5%, 其中希腊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最高的7%。但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 多数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放缓, 并呈持续下降趋势, 在1980—1990年间, 希腊的年均增长率仅为1.5%。在2001—2010年间, 发达国家年均经济增长率跌到了有史以来的最低点。许多国家如葡萄牙、意大利年均经济增长率甚至不到1%。

在经济高速增长阶段, 政府财政收入增长较快, 在上世纪70年代欧洲经济陷入滞涨之后, 政府财政收入增长非常缓慢。由于预期寿命延长、老龄化加速、养老金财政开支难以下降, 各国政府需要花费大量资金用于支付养老金。一方面, 财政收入增长有限;另一方面, 财政支出持续扩大, 政府财政赤字不断扩大, 进而出现了债务危机。可以说, 当前的欧洲债务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是欧洲国家社会保障财政危机的延伸和深化。

三、债务危机带来的影响

(一) 债务危机引发的欧洲高福利困境

事实上, 以希腊为首的欧债危机, 其政府的赤字问题由来已久, 其中一个关键的因素在于政府都极力维持其高福利政策。欧洲福利模式中, 人们享受不同形式的福利服务的资格和权利一旦被确定, 一般是不容易被取消的。即使国家在经济危机时期, 社会福利开支也会迅速增长。据估计, 希腊现有养老金制度将使其资金缺口在十年内累计达4000亿欧元, 相当于希腊国民生产总值的2倍。为应对债务危机, 减少财政支出, 必然需要进行福利制度改革。然而, 希腊政府的养老金制度改革计划遭到了广大民众的反对, 甚至引发了大罢工。希腊由此陷入高福利困境。

(二) 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贸易风险。欧债危机给世界经济蒙上阴影, 从而间接地影响中国的对外贸易。欧盟是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2009年我国出口总额12016.63亿美元, 对欧盟出口总额2362.84亿美元, 约占我国当年出口总量的20%。统计数据显示:自2010年开始, 我国对欧盟的出口贸易增速就慢慢走下坡路, 截止到2011年上半年, 我国对欧盟出口贸易增速增长18.5%, 低于1999年以来23.3%的增速。

汇率风险。自今年年初以来, 人民币兑欧元已累计升值15%。研究显示,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仅这一汇率因素就会使对欧出口减少约10%。这对于以欧元计价结算的出口型企业来说, 欧元贬值不但将导致我国外汇储备中的欧元资产缩水, 而且将导致我国出口型企业收入严重缩水。

四、欧债危机对中国的警示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 此次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冲击不算很大, 但其长远的影响却不可低估。欧洲的福利模式与我国的社会保障有相同之处, 都是以政府财政力量作为社会福利开支的重要力量。以希腊为首的欧洲债务危机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由于社会福利保障开支骤然扩大而引起的财政赤字必须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 即降低支出规模, 控制“老龄化成本”, 以防止长寿风险带来潜在长期债务风险。否则不断增加的社会福利保障公共支出, 仍需要增加税负来支持, 从而扩大了政府资产负债的规模, 发生债务危机。在债务危机时期, 社会就业可能会急剧地发生结构性变化, 失业率的迅速上升, 直接迫使社会福利保障支出继续扩大。一旦经济危机不能在短期内扭转, 则会继续给社会财政带来负担, 使国家的经济发展更加受阻, 跌入债务危机的恶性循环“怪圈”。因此必须调控好赤字范围, 谨防债务危机的产生。 (作者单位河南省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管理局) ■

8.欧债危机解决有望 篇八

预期有两个途径,一是胡乱预期,即大话西游;二就是理性预期。

理性预期有个大前提,就是人人都不想死。以欧债问题为例,不少胡乱预期者都说欧债问题搞不定。如果真如此,便应估计到环球金融体系定将崩溃,因此理论上应该:1.沽出所有金融资产,转持金,但最好持番薯;2.不住高楼大厦,而是去住乡村屋,因为怕隔壁邻居破产交不起电费、管理费,致使整幢大厦停电,无电梯坐。

以上是否杞人忧天?不是。如你相信欧债问题没得救,则环球金融系统必崩溃,以上所忧必出现。有这个灾难预期又不采取对策,是否不理性了?

欧债问题,确切言,是国家欠市场的钱。企业会破产,个人会死亡,但国家是不会破产的,故对国家主权债务的第一个认识是——国家不会破产,顶多是拖。第二个认识是企业、个人债务都有债务重组,国家更有债务重组,而且重组的力度劲过企业、个人。所谓债务重组,就是欠你一元还你八角、五角,或者一角,具体还多少要看有关国家的财力和债权人的本事。

国家不破产就意味着有税收,可以卖资产,一年不成便十年,终可以熬过来。数年前冰岛政府不也破产了?今时冰岛政府的债券还被升了级。为何今时传媒不记取当时日日话冰岛出问题,怕世界出问题?传媒没有错,他们只是说怕。

讲了这么多怕,其实是多余的。笔者想讲的是,为何欧债问题不用怕。要解决欧债问题,方案早已有,做不做而已。

1.找间银行将欠债一笔清。对欧债言,这家银行是欧洲金融稳定基金、IMF、G20各国。

2.不许再多借,即要限制国债上限。

3.先还息,迟些还本。欧洲金融稳定基金会解这燃眉之急。

4.节衣缩食,即削国民福利。

5.打多份工,以增收入。可以加征新税项。

有人问,或许人民会表示反对,怎么办?政客才不会理睬呢!今时稳定了欧洲金融,才会稳定他们自己的总理、部长、议员之位。人不是自利的吗?有了以上理性预期,就可以预期一下10月23日的欧盟峰会结果。

人人都知在10月23日27个欧盟成员国要达成个方案,去妥善解决欧债问题。人人都知这个方案不易达成,但不表示一定不可达成,只可能是迟到,即未必会准时于10月23日达成。德国财长在10月17日讲了句,“We won’t have a definitive solution this weekend”(本周末我们不会形成确切方案),立即被市场认为欧洲会赖债。其实,他在这一句话的前面还讲了欧盟各国政府会达成5点共识去解决问题。

所以,只要不断章取义,就可以预期,欧债问题在处理中,投资者可以乐观,但不要太兴奋炒过头。

在10月15日闭幕的G20财长会上,一些新兴市场国家提议向IMF注资3500亿美元,以扩大其救助能力。此建议获得部分发展中国家和法国的支持,但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就反对。美国财长盖特纳表示,IMF目前有3800亿美元资金,资金充足不需要增资。如果盖特纳讲得对,即IMF已可以救欧洲,大家尚有何虑?如果不够,还可以有3500亿美元可用,但用不用,是个政治问题。新兴市场国家想加大在IMF的话语权,故拥资以胁,亦反证今时的欧债问题并不是经济问题,而是政治问题。

上一篇:归田赋文言文翻译下一篇:法医秦明观后感